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76 / 150
 22 段 9336 字
 748 种 1297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077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福元年[947] 4 天福二年[948] 2 長興二年[931] 1 長興七年 1 清泰元年[934] 1 貞元二年[1154] 1
地点 滑州 8 安州 7 汴州 6
人物 皇子 10 范延光 10 張從賓 8 楊光遠 6 趙瑩 6
文官 節度使 47 知制誥 15 翰林學士 14 中書令 7 戶部侍郎 7 太子賓客 7 尚書 7 宰臣 6
武官 上將軍 13 都指揮使 6 都部署 5
其他 致仕 8 唐朝 6 判戶部 5
目錄
0
1
2
卷七十六 晉書 二 高祖 紀第二
天福元年[947]十一月己亥,帝御北京崇元殿,降制:「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947],大赦天下。十一
月九日昧爽已前,應在京及諸州諸色罪犯,及曾授偽命職掌官吏,并見禁囚徒,已結正 未結正 ,已
發覺未發覺,罪無輕重,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應明宗 朝所行敕命法制,仰所在遵行,不得改易。
其在京鹽貨,元是官場出糴,自今後並不禁斷,一任人戶取便糴易,仍下太原府 ,更不得開場糴貨。
其麯每斤與減價錢三十文。」以節度判官節度判官 趙瑩 為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守尚書尚書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河東 軍
府 事,以節度掌書記節度掌書記 桑維翰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守尚書尚書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以觀察判官觀察判官 薛
融 為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太原縣令太原縣令 羅周岳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節度推官節度推官 竇貞
固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軍城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劉知遠 為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客將景延廣 為步軍都指揮步軍都指揮
使使 ,太原 少尹少尹 李玘 為尚書尚書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
作 號
法 法
號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衙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文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閏十一月甲子,晉安寨 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楊光遠 等殺上將張敬達 ,以諸軍來降。丙寅,制以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知河東 軍府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趙瑩 為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
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權知樞密樞密 事、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桑維翰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集賢集賢
殿大學士殿大學士 ,依前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並賜推忠興運致理功臣。甲戌,車駕至昭義,受趙德鈞 、延壽 降。
是日,戎王舉酒言於帝曰:「予遠來赴義 ,大事已成,皇帝須赴京都,今令大詳衮 勒兵相送至河梁,
要過河者,任意多少,予亦且在此州,俟京、洛平定,便當北轅。」執手相泣,久不能別。脫白貂裘以衣
帝,贈細馬二十匹,戰馬一千二百匹,仍誡曰「子子孫孫,各無相忘。」己卯,至河陽 北,節度使節度使 萇
從簡 來降,舟楫已具。庚辰,望見洛陽 烟火相次,有將校飛狀請進。辛巳,唐末帝 聚其族,與親將
宋審虔等登玄武 樓,縱火自焚而死。至晚,車駕入洛。唐兵解甲待罪,皆慰而舍之。帝止潛龍舊第,百
官稍稍見焉。詔御史府 促朝官入見,詔文武兩班臣寮應事偽庭者並釋罪。是日,百辟謝恩於宮門之
外。甲申,車駕入內,御文明殿受朝賀 ,用唐禮樂。制:「大赦天下,應中外諸色職掌官吏內曾有受偽
命者,一切不問。偽廷賊臣張延朗 、劉延皓 、劉延朗 等,並姦邪害物,貪猥弄權,罪既滿盈,理難
容貸。除此三人已行敕命指揮外,其有宰臣宰臣 馬裔孫 、樞密使樞密使 房暠 、宣徽使宣徽使 李專美 、河中府 節節
度使度使 韓昭裔 等四人,並令釋放。少帝 宜令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追尊 定諡,擇日 禮葬;妃孔氏 ,宜行追冊
祔葬。應天下節度使節度使 、刺史刺史 下賓席郡職及將校等,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各與改轉官資。其北京管內鹽鐺戶,
合納逐年鹽利,昨者偽命指揮。每斗須令人戶折納白米一斗五升,極知百姓艱苦,自今後宜令人戶以元納
食鹽石斗數目,每斗依時價計定令錢數,取人戶便穩,折納斛斗。其洛京管內逐年所配人戶食鹽,起來年
每斤特與減價錢十文。應諸道商稅,仰逐處將省司 合收稅條例,牓於本院前,牓內該設名目者,即得收
稅。」
十二月乙酉朔,幸河陽 ,餞送大詳衮 、蕃部兵士歸國,詔降末帝 為庶人 。丁亥,制以司空司空 馮
道 守本官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門下侍郎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弘文館大學士 ,以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符彥饒 為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河
陽節度使 萇從簡 為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澤州刺史澤州刺史 劉凝為華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皇子 重乂 為河南河南
尹尹 。庚寅,以滑州節度判官州節度判官 石光贊為宗正卿宗正卿 。辛卯,以舊相姚顗 為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時自秋不雨,
經冬無雪,命羣官徧加祈禱。癸巳,以邠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希崇 為靈武 節度使節度使 ,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皇甫
遇 為定州 節度使節度使 。詔國朝文物制度、起居入閤,宜依唐明宗 朝事例施行。鎮州 衙內都虞候衙內都虞候 秘
瓊 作亂,逐副使李彥琦 ,殺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胡章。同州 小校小校 門鐸殺節度使節度使 楊漢賓 ,燒劫州城。丙
申,帝為明宗 皇后 曹氏薨舉哀于長春殿,輟朝 三日。詔封故東丹王東丹王 李贊華 為燕王 ,遣前單州單州
刺史刺史 李肅部署歸葬本國。以右拾遺右拾遺 吳涓為左補闕左補闕 ,充樞密院 學士學士 。己亥,以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
周 充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以前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璋 為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慈州 奏,草寇攻城,三日而
退。庚子,帝為皇弟故彰聖指揮使指揮使 敬殷、沂州 指揮使指揮使 敬德、檢校太子賓客檢校太子賓客 敬友舉哀于長春殿。
以舊相盧文紀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皇城使皇城使 周瓌 為大將軍大將軍 ,充三司使三司使 ;以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馬重
績 為司天監 。青州 奏,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卒,詔鄆州 王建立 以所部牙兵牙兵 往青州 安撫。中書中書
門下門下 奏:「請以來年二月二十八日帝慶誕日為天和節。」從之。
天福二年[948]春正月甲寅朔,帝御文明殿受朝賀 ,仗衞如式。乙卯,日有蝕之。是夜,有赤白氣 相
間,如耕墾竹林之狀,自亥至丑,生北濁,過中天,明滅不定,徧二十八宿,徹曙方 散。丁巳,故皇
弟敬德、敬殷並贈太傅太傅 ,皇子 重裔 、重進 、重英 並贈太保太保 。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康思立 卒,輟視
朝 ,贈太子少師太子少師 。是日,詔曰:「唐莊宗 陵名與國諱 同,宜改為伊陵。應京畿 及諸州縣,舊
有唐朝 諸帝陵,并真源 等縣,並不為次赤,却以畿甸緊望為定。其逐處縣令縣令 ,不得以陵臺結銜,
考滿日,依出選門官門官 例指揮,隔任後準格例施行。其宋州 亳州 節度使節度使 、刺史刺史 ,落太清宮使太清宮使 副
名額。」
地 文 名 名
文 地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葬 名
地 文
名 地 主
天
衙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號 文 礼 礼 名
文 文 文
衙
地 名 號 主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主 地 文
名 名 武 地 武 文 名
號 主 礼 文 名 主
文 文 文 衙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地 武 文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文
名 衙 地 文 名 地 名 武 地
文
礼 异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礼 文 主 礼 地
政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文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庚申,以前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王松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水部郎中水部郎中 王易簡 本官知制知制
誥誥 。定州 奏,契丹 改幽州 為南京。中書奏,請立宗廟 ,從之。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和
凝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依前充職。詔內外文武臣僚並與加恩,皇基初造,示普恩也。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華溫
琪 卒,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是日,詔:「應朝臣中有藉才特除外任者,秩滿無遺闕,將來擬官之時,在外
一任同在朝一任升進。其就便自求外職及不是特達選任者,不在此限。」安州 上言,節度使節度使 盧文
進 殺行軍副使軍副使 ,率部下親兵 過淮。以前天平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王建立 為平盧軍
節度 使,以守司空司空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弘文館大學士 馮道 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鹽鐵轉運等使 。天雄軍節
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范延光 改封秦國公 ,加食邑實封;鳳翔節度使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從
曮 加食邑實封。
乙丑,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呂琦 為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秘書監 。丙寅,改中興殿為天福殿,
門名從之。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楚王 馬希範 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前昭義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高行周 起復 右金吾右金吾 衞大將軍大將軍 ,依前昭義軍節度 使。泰寕軍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
溫 、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南平王 高從誨 、歸德軍節度 使趙在禮 ,並加食邑實封,改功臣名號。以端明端明
殿學士殿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李崧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判戶部 ,以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王松 判度支判度支 。魏府范延
光 奏:「當管夏津 鎮捕賊兵士,誤殺却新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祕瓊 。」初,延光 將萌異志。使人潛結
於瓊,諾之。及是,以瓊背其謀,密使密使 精騎殺之,由是延光 反狀明矣。以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李玘 檢校 右右
僕射僕射 ,為汾州刺史汾州刺史 ,以前彰國軍節度 使尹暉 為左千牛左千牛 衞上將軍上將軍 。是日,詔曰:「西天中印土
摩竭陀舍衞國大菩提寺 三藏阿闍犂沙門室利縛羅,宜賜號弘梵大師。」庚午,涇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德
珫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彥威 、秦州 節度使節度使 康福 、延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景巖 、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從
進 、夏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彝 殷,並加食邑實封。壬申,正衙備禮冊贈故皇弟、皇子 等。丙子,故契
丹 人皇王 歸葬,輟視朝 一日。改汴州 雍丘縣 為杞縣 ,避廟諱 也。戊寅,以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判
戶部 李崧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充樞密使樞密使 ,以權知樞密使事知樞密使事 、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書門下平章事 、集賢殿學士集賢殿學士 桑維翰 為樞密使樞密使 。是日,詔曰:「應天開 國,恭己臨人,宜覃繼絕
之恩,以廣延洪之道。宜於唐朝 宗屬中取一人封公世襲 ,兼隋之酅公為二王後,以後周 介公備三
恪 ,主其祭祀,及赴大朝會 。」以前鎮國軍節度 使皇甫立 為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以前宗正卿宗正卿 李
郁 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庚辰,以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龍敏 判戶部 。
二月丙戌,以尚食使尚食使 安友規 充葬明宗 皇后 監護使,以河陽節度使 安審暉 為鄜州 節度節度
使使 。癸巳,詔停北京西北面計度司事司事 。吳越國王 錢元瓘 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己亥,
詔:「應諸道行軍副使諸道行軍副使 等得替後,且就私家取便安止,限一年後方得赴闕,當便與比擬。」壬寅,
詔:「應諸道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自今後朝廷更不差補,委自藩方,於本州衙前衙前 大將中,慎選久歷事任、
曉會刑獄 者充,以三年限,仍不得於元隨職員內差補。」以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孔昭序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尚書尚書
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右僕射右僕射 盧質 並加食邑實封。甲辰,以滄州 留後留後 馬全節 為橫海軍節度 使,
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韓惲 為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羅周敬 為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丙午,以皇子 左驍
衞上將軍上將軍 重信 為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河陽三城節度使河陽三城節度使 ,以權知河陽軍 州事周瓌 為安州 節度使節度使 。
詔:「中外臣寮,或因差使差使 出入,並不得薦屬人於藩鎮,希求事任。如有犯者,並準唐長興二
年[931]敕條處分。」戊申,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陳乂 改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應在朝文武百寮及見任刺史刺史 ,先代未封
贈者,與贈;母、妻未敘封者,並與敘封。辛亥,天和節,帝御長春殿,召左右街僧錄左右街僧錄 威儀殿內譚
經 ,循舊式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政 地 礼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营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主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武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地 名 文 武
处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主
政 主 礼 地 地 地 礼 文
衙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异
政 仕 代
礼 礼 地 名 武 文
名 文 文 名 衙
文 名 號 主 地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武
武 文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武 主
武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三月甲寅,制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太原尹太原尹 、皇子 重貴 封食邑三百戶,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張鵬 改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己
未,御史臺 奏:「唐朝 定令式,南衙南衙 常參 文武百寮,每日朝退,于廊下賜食,謂之常食 。自唐末
亂離,常食 漸廢,仍於入閤起居日賜食,每入閤禮畢,閤門 宣放仗,羣官俱拜,謂之謝食。至偽主清
泰年中,入閤禮畢,更差中使至正衙門衙門 口宣賜食,百官立班重謝,此則交失唐朝 賜食之意,於禮寔為
太煩。臣恐因循,漸失根本,起今後入閤賜食,望不差中使口宣,準唐明宗 朝事例處分。」從之。中書
奏:「準敕,故庶人 三月七日以王禮葬,其妻男等並以禮葬,請輟其日朝參 一日。」從之。以宣徽南宣徽南
院使院使 楊彥詢 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依前充宣徽使宣徽使 。兖州 李從溫 奏,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王謙 搆軍士作
亂,尋已處置。
丙寅,詔:「王者省方設教,靡憚於勤勞;養士撫民,必從其宜便。顧惟涼德,肇啟 丕圖,常務去于
煩苛,冀漸臻于富庶。念京城 俶擾之後,屬舟船焚爇之餘,饋運頓虧,支費殊闕。將別謀於飛輓,慮
轉困於生靈,以此疚心,未嘗安席。今以夷門 重地,梁苑雄藩,水陸交通,舟車必集,爰資經度,須
議按巡,寕免暫勞,所期克濟,取今月二十六日巡幸汴州 」云。以前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史圭 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
充諸道鹽鐵轉運副使鹽鐵轉運副使 ;前澤州刺史澤州刺史 閻至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詔:「車駕經過州府管界,所有名山大川、
帝王陵廟 、名臣祠墓,去路十里者,令本州排比祗候祗候 ,駕經過日,以酒脯祭告。」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等
議立宗廟 ,以立高祖 已下四親廟 ,其始祖 一廟,伏候聖裁。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議,請依隋、唐
之制,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 。詔下百官定議,百官請依唐制,追尊 四廟為定,從
之。
甲戌,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楊思權 為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乙亥,前鄜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萬進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前定
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敏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薛融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以兵兵
部郎中部郎中 段希堯 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戊寅,以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王權 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崔居儉 為戶戶
部尚書部尚書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李鏻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致仕 裴皡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東上閤門使東上閤門使 李守
貞 為右龍武右龍武 將軍將軍 充職。庚辰,車駕離京。
四月癸未朔,至鄭州 ,防禦使防禦使 白景友進牲餼器皿,帝曰:「不出民力否?」景友曰:「臣畏陛
下 法,皆辦於己俸。」命收之。甲申,駕入汴州 。丁亥,制:「應天福二年[948]四月五日昧爽已
前,諸道州 府見禁囚徒,大辟 已下,罪無輕重,並釋放。天福元年[947]已前,諸道州 府應係前殘欠
租稅,並特除免。諸道係徵諸色人負省司 錢物,宜令自偽清泰元年[934]終已前所欠者,據所通納到物
業外,並與除放。昨者,行至鄭州 滎陽 縣界,路旁見有蟲食及旱損桑麥處,委所司差人檢覆,量與
蠲免租稅。河陽 管內酒戶百姓,應欠天福元年[947]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已前,不敷年額麯錢,並放。其
諸處應經兵火者,亦與指揮。當罪即誅,式明常典;既往可憫,宜示深仁。偽清泰中,臣寮內有從誅戮
者,並許收葬。天下百姓,有年八十已上者,與免一子差徭,仍逐處簡署上佐官上佐官 。梁故滑州 節度節度
使使 王彥章 ,效命當時,致身所事,稟千年之生氣,流百代之令名,宜令超贈太師太師 ,子孫量才敘
錄。應諸道州 府管界,有自偽命抽點鄉兵 之時,多是結集劫盜,因此畏懼刑章,藏隱山谷 ,宜令
逐處曉諭招攜,各令復業。自今年四月五日已前為非者,一切不問。如兩月不歸業者,復罪如初。」丁
酉,宣武軍節度 使、侍衞親軍使軍使 楊光遠 加兼侍中侍中 。己亥,陝西 節度使節度使 、侍衞都虞候都虞候 劉知
遠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庚子,北京、鄴都 、徐兖 二州並奏旱。詔:「今後立妃,及拜免三公宰相宰相 ,
及命將、封親王 公主 ,宜令並降制命,餘從令式處分。」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衙 政 文 礼 礼
礼 建
文 政
主
主 礼
文 名 文 武 文 地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葬 文 文 名
礼 號 礼 亲 文 名
號 礼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武
主 地
地 法 地
衙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军 地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文 地 名 文
主 主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夏五月壬子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 ,仗衞如式。詔洛京、魏府管內所徵今年夏苗稅麥等,宜放五分之
一,以微旱故也。丙辰,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奏:「汴州 在梁室朱氏稱制之年,有京都之號,及唐莊
宗 平定河南 ,復廢為宣武軍 ,至明宗 行幸 之時,掌事者因緣修葺衙城,遂挂梁室時宮殿門牌額,
當時識者竊或非之。一昨車駕省方,暫居梁苑,臣觀衙城內齋閤牌額,一如明宗 行幸 之時,無都號而
有殿名,恐非典據。臣竊尋秦、漢已來,寰海之內,鑾輿所至,多立宮名。近代隋室於揚州 立江都
宮 ,太原 立汾陽宮 ,岐州 立仁壽宮 。唐朝 於太原 立晉陽宮 ,同州 立長春宮 ,岐州 立九
成宮。宮中殿閤,皆題署牌額,以類皇居。請準故事,於汴州 衙城門權挂一宮門牌額,則其餘齋閤,並
可取便為名。」敕:行闕宜以大寕宮為名。湖南 青草廟舊封安流侯,進封廣利公 ;洞庭廟進封靈濟
公;磊石 廟舊封昭靈侯,進封威顯公;黃陵 二妃廟舊封懿節廟,改封昭烈 廟,從馬希範 之請也。戊
午,以前成德軍節度判官軍節度判官 張彭 為太府卿太府卿 。壬戌,詔在朝文武臣寮,每人各進封事一件,仍須實封通
進,務裨闕政,用副虛懷。甲子,以虞部郎中虞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于嶠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以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于遘為虞部虞部
郎中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故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朱漢賓 贈司空司空 。乙丑,六宅使六宅使 王繼弘 送義州 衙前衙前 收
管,前洺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高信送復州 收管,二人於崇禮門內喧爭,為臺司 所劾故也。戊辰,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戶部員外郎戶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竇貞固 改工部郎中工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都官郎中都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李
慎儀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仍賜金紫,並依舊充職。庚午,制封皇第二十一女為長安公主 ,封皇第十一妹烏
氏 為壽安長公主 ,皇第十二妹史氏為永壽長公主 ,皇第十三妹杜氏為樂平長公主 。壬申,天雄軍
節度 使、守太傅太傅 、兼中書令中書令 、興唐尹興唐尹 范延光 進封臨清王 ,加食邑三千戶;鳳翔節度使 、檢校檢校
太師太師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從曮 進封岐王 。丙子,平盧軍節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王建立 進封臨
淄王 ;昭信軍節度 使、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景延廣 改寕江軍節度 使,典軍典軍 如故。太常卿太常卿 梁文
矩 奏定四廟諡號 、廟號 、陵號,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裴坦 奏定四廟皇后 追尊 諡號 ,從之。戊寅,以中中
書舍人書舍人 、權知貢舉 王延 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崔梲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充
承旨,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程遜 為檢校禮部尚書檢校禮部尚書 、太常卿太常卿 ,以檢校吏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 、太常太常
卿卿 梁文矩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盧文紀 為太子少太子少
傅傅 。己卯,詔大社內先收掌唐朝 罪人首級等,宜令骨肉或先舊寮屬收葬,其喪葬儀注不得過制。
六月壬午朔,制:「宗正卿宗正卿 石光贊奏:滎陽 道左有萬石君 石奮 之廟,德行懿 美,宜示封崇,
用光遠 祖之徽猷徽猷 ,益茂我朝之盛典。贈奮太傅太傅 。」癸未,契丹 使伊勒希巴 來聘,致馬二百
匹,及人參、貂鼠皮、走馬走馬 、木椀等物。乙酉,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司封員外郎司封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王仁裕 改都都
官郎中官郎中 ,右贊善大夫右贊善大夫 盧損 改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前有朝貶故也。以秘書少監秘書少監 致仕 劉頎為鴻臚卿鴻臚卿 致
仕 ,前光祿少卿光祿少卿 尹玉羽 以少府監 致仕 。丙戌,宰臣宰臣 李崧 上表 讓樞密使樞密使 於趙瑩 ,以瑩
佐命之元臣也。詔不允。以前義成軍節度 使李彥舜為左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以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唐汭為檢校禮檢校禮
部尚書部尚書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以前左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李承約 為左驍衞上將軍上將軍 。戊子,宰臣宰臣 趙瑩 自契丹 使
回。癸巳,東都 奏,瀍、澗河 溢,壞金沙灘內舍屋。幽州 趙思溫 奏:「瀛、莫兩州,元係當
道,其刺史刺史 常行周 、白彥球 乞發遣 至臣本府。」詔遣行周 等赴闕。
礼
文 名 地
主 地 地 號 礼
號 礼
地
处 地 处 地 处 政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地 衙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政 主 主 主
地 文 文 文 名 主 地
文 文 主 名 主 地 文 名
主 地 武 名 地 武 文
名 礼 礼 文 名 主 礼 礼
文 仕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政
文 地 词 名 名
名 文 文 政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仕 文 名 衙 仕 文 名 礼 文 名
地 武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文 名 政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甲午,六宅使六宅使 張彥自魏府迴,奏范延光 叛命。滑州 符彥饒 飛奏,有兵士自北來,傳范延光 到黎
陽 ,乞發兵屯禦,宜遣客省使客省使 李守貞 往延光 所問罪。尋命護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白奉進 領騎士騎士 一千五
百赴白馬渡巡檢巡檢 。乙未,魏府范延光 男閑廄使閑廄使 守圖送御史臺 。攝荊南 節度行軍司馬節度行軍司馬 、檢校太檢校太
保保 、歸州刺史歸州刺史 王保義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知武泰軍 節度觀察留後節度觀察留後 ,充荊南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兼沿淮巡檢巡檢
使使 。襄州 奏,江水漲一丈二尺。丁酉,遣內班史進能押信箭一對,往滑州 賜符彥饒 。以前磁州刺磁州刺
史史 劉審交 為魏府計度使,以東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張從賓 充魏府西南面都部署都部署 。遣侍衞使楊光遠 領步騎一
萬赴滑州 。以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張延播 充洛京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白奉進 奏:「捉得賊卒張柔,稱范延光 差澶澶
州刺史州刺史 馮暉 充一行都部署都部署 ,元從都押衙都押衙 孫銳 充一行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帝覽奏,謂侍臣曰:「朕雖寡
德寡謀,自謂不居延光 之下,而馮暉 、孫銳 過於兒戲,朝夕就擒,安能抗拒大軍為我之患乎!」天
平軍節度 使安審琦 起復 舊任,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和凝 改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己巳,范延光 差牙牙
將將 王知新 齎表到闕,不令朝見,收付武德司 。丁未,詔侍衞使楊光遠 充魏府西面都部署都部署 ;以張從
賓 充副,兼諸軍都虞候諸軍都虞候 ;昭義軍節度 使高行周 充魏府西南都部署都部署 。是日,張從賓 亦叛,與范延
光 叶謀,害皇子 河陽節度使 重信 、皇子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重乂 。己酉,以奉國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侯益、護
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杜重威 領步騎五千往屯汜水關 ,備從賓 之亂也。
七月辛亥,兩浙 錢元瓘 奏:「弟吳越 土客馬步諸軍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 、靜海軍節度 使元球 ,非時入
府,欲謀為亂,腰下搜得匕首,已誅戮訖。」詔削元球 在身官爵。甲寅,奉國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馬
萬 奏,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符彥饒 作亂,屠害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白奉進 ,尋以所部兵擒到彥饒 ,差
立功都虞候都虞候 方太 押送赴闕。尋賜死於路。是日,削奪范延光 在身官爵。以馬萬 為滑州 節度節度
使使 ;以昭義節度使節度使 高行周 為河南尹河南尹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充西面行營 諸軍都部署都部署 ;以護聖左右廂都廂都
指揮使指揮使 杜重威 為昭義軍節度 使兼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充西面行營 副部署 ;以奉國都指揮都指揮
使使 侯益為河陽節度使 ;以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王周 充魏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以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馬
萬 充魏府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以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兼判河南府 事。杜重威 等奏:
「收下汜水關 ,破賊千人,張從賓 及其殘黨奔投入河;兼收到護聖指揮使指揮使 曹再晟 一百人騎,稱背
賊投來,並送赴行闕。」升貝州 為防禦使防禦使 額。皇子 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重乂 贈太傅太傅 ,皇子 故河陽節
度使 重信 贈太尉太尉 。敕:「朋助張從賓 逆人張延播 、張繼祚 等十人,宜令收捕,親的骨肉並處
斬。」
丁卯,以唐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晟 五代孫艥為耀州 司戶參軍司戶參軍 ,示
勸忠之義也。壬申,帝御崇元殿,備禮冊四廟,親授寶冊於使攝太尉太尉 、守司空司空 、門下侍郎平章門下侍郎平章
事事 馮道 ,使副攝司徒司徒 、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裴皡,赴洛京行禮。甲戌,以宰臣宰臣 趙瑩 判戶部 ,以吏部吏部
侍郎侍郎 判戶部 龍敏 為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詔洛京留司 百官並赴闕。安州 軍亂,指揮使指揮使 王暉 害節度節度
使使 周瓌 於理所,遣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李金全 領千騎赴安州 。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武
文 名 文 衙 政 武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政 武
文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武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衙 名 武
名 武 地 名 武 名
名 主 地 名 主 文 名 武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政 武 地 名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营 武
武 名 地 武 营 衙
武 地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武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名 武 名
地 武 主 文 名 文 主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主 名 地 武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衙
文 衙 名 文 衙 地 武 名
文 名 武 名 地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8
19
20
八月辛巳,以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萇從簡 為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陝州節度 使、侍衞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劉知
遠 為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權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彥威 為太原尹太原尹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河東節度河東節度
使使 。宰臣宰臣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趙瑩 奏「請循近例,依唐明宗 朝,凡有內廷公事及言動之間,委端明殿學端明殿學
士士 或樞密院 學士學士 侍立冕旒 ,繫日編錄,逐季送當館。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當館,旋要編修編修 日
曆。」從之。丁亥,以前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敏 為陝州節度 使。戊子,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鄭韜光 為戶部尚戶部尚
書書 致仕 。改元德殿為廣政殿,門名從之。庚子,華州 渭河 泛溢,害稼。宰臣宰臣 馮道 加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食邑實封;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加特進特進 ,兼鹽鐵轉運等使鹽鐵轉運等使 。故東京留守判官東京留守判官 李遐 追贈 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其母田氏 封京兆 郡太君郡太君 ,子孫量才敘錄,仍加賻贈,長給遐在身祿俸,終母之世。先是,遐監
左藏庫 於洛陽 ,會張從賓 叛,令強取錢帛,遐拒而不與,因而遇害,故有是命。乙巳,詔「天下見
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放火劫舍、持杖殺 人、合造毒藥、官典犯贓、欠負官錢外,其餘不問輕重、已發
覺未發覺、已結正 未結正 ,並從釋放。應自張從賓 作亂以來,有曾被張從賓 及張延播 脅從染污
者,及符彥饒 下隨身軍將軍將 等,兼安州 王暉 徒黨,除已誅戮外,並從釋放,一切不問。張繼祚 在喪
紀 之中,承逆豎之意,顯從叛亂,難貸刑章。乃睠先臣,實有遺德,遽茲乏祀,深所軫懷。其一房家
業,準法雖已籍沒 ,所有先臣并祖父母 墳莊祠堂,並可交付骨肉主張。應自梁朝、後唐 以來,前
後奉使 及北京沿邊管界擄掠往向北人口,宜令官令官 給錢物,差使差使 齎持,往彼收贖 ,放歸本家」云。繼
祚 ,故齊王 全義 之子也,故有是詔。丙午,詔:「天下刑獄 繫囚 染疾者,宜差醫工醫工 治療,官中
量給藥價。事輕者仍許家人看候,合杖者俟損日決遣。」
九月庚戌朔,以前太府卿太府卿 兼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陳瓚 為衞尉衞尉 卿兼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壬子,故安遠軍節度 使周
瓌 贈太傅太傅 。甲寅,皇子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知河東 軍府 事、太原尹太原尹 重貴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為右金右金
吾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安崇阮 為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前保太軍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張萬
進 為右龍衞軍統軍,以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權知安州 軍州事李金全 為安遠軍節度 使。魏府招討招討
使使 楊光遠 進攻城圖。戊午,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孔昭序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致仕 。將作少監將作少監 高鴻漸上言:「伏
覩近年以來,士庶之家死喪之苦,當殯葬之日,被諸色音聲伎藝人等作樂攪擾,求覓錢物,請行止絕。
」從之。庚申,靜江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馬希杲 加階爵及功臣名號,以前兵部侍兵部侍
郎郎 楊凝式 為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故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羅周敬 贈太傅太傅 。乙丑,鄧
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璋 卒,贈太師太師 。改興唐府 為廣晉府 ,興唐縣為廣晉縣 。癸酉,以左諫議大左諫議大
夫夫 、判度支判度支 王松 為尚書尚書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甲戌,貝、衞兩州奏,河溢害稼。乙亥,以將作監 王岯
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
十月壬午,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楊彥詢 為鄧州 威勝軍節度 使。詔選人試判兩道。
以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張瑑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以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鹽鐵轉運副使鹽鐵轉運副使 史圭 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以曹州刺曹州刺
史史 宋光業為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以左金吾左金吾 衞大將軍大將軍 高漢筠 為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充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以宣徽宣徽
北院使北院使 、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劉處讓 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充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丙戌,遣使祀五嶽四
瀆 。故天平軍節度 使閻寶 追封 太原郡王 ,故大同軍節度 使李存璋 贈太師太師 ,故瀛州刺瀛州刺
史史 李嗣頵贈太尉太尉 ,故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史建瑭 、故代州刺史代州刺史 王建及 並贈太保太保 ,故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周
德威 追封 燕王 。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文 衙 文 衣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名 地 文
衙 地 名
法
法 法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名 名
礼
法 亲 代
仕 武 文 法
名 主 名 法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文 主 文 地 衙 文 名 文
文 武 武 名 武 文 文
名 武 武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武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文
文 武 名 文 武 文
地 地 名 仕 主 地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仕 主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077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目錄
21
十一月庚戌,賜楊光遠 空名官告,自司空司空 至常侍常侍 凡四十道,將士立功者,得補之而後奏。中書上
言:「準唐貞元二年[1154]九月五日敕,文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及皇太子諸王侍讀太子諸王侍讀 ,武官充禁軍職事,並不常
朝 參,其在三館 等諸職事者,並朝參 訖各歸所務。自累朝以來,文武在內廷充職兼判三司 ,或帶職
額及六軍判官軍判官 等,例不赴常朝 ,元無正敕。準近敕,文武職事官職事官 未升朝者,按舊制並赴朔望朝 參。
其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侍讀 、三館 職事,望準元 敕處分。其諸在內廷諸司使諸司使 等,每受正官之時,來赴正
衙,謝後不赴常朝 ,大朝會 不離禁廷位次。三司 職官免常朝 ,唯赴大朝會 。其京師未升朝升朝
官官 員,祇赴朔望朝 參,帶諸司職掌 者不在此例。文官除端明殿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樞密院 學士學士 、中書
省 知制誥知制誥 外,有兼官兼職者,仍各發遣 本司公事。」從之。丙申,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王岯卒。改潞京潛龍
宅為廣德宮,北京潛龍宅為興義宮 。戊午,中書奏:「準雜令,車駕巡幸所祇承者,賜贈並同京官。」
從之。戊辰,鎮海 鎮東節度使節度使 、吳越王 錢元瓘 加天下兵馬副元帥天下兵馬副元帥 ,封吳越國王 。庚午,以右拾右拾
遺遺 李澣 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甲戌,命太常卿太常卿 程遜 、兵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 韋梲充吳越國王 加恩使加恩使 。甲子,
以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張昭遠 守本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仍知制誥知制誥 。乙丑,湖南 馬希範 貢寶裝龍鳳器用、結銀
花果子等物,帝覽之,謂侍臣曰:「奇巧蕩心,斯何用耳!但以來遠之道,不欲阻其意。」聞者服之。壬
午,安州 李金全 上言:「奉詔抽臣元隨左都押衙都押衙 胡漢筠 ,其人染重病,候損日赴闕。」漢筠 本滑
吏也,從金全 歷數鎮,而濫聲喧聞,帝知之,欲授以他職,免陷功臣。漢筠 懼其罪,遂託疾,由是
勸金全 貳於朝廷,自此始也。
十二月,以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徐台符 為尚書尚書 膳部員外郎膳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以右補闕右補闕 史官修撰史官修撰 吳承範 為尚尚
書書 屯田員外郎屯田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薛融 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辭而不拜。尚書尚書 水部郎中水部郎中 、知制知制
誥誥 王易簡 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故隴西郡王 李嗣昭 追封 韓王 ,故橫海軍節度 使安審通 贈太太
師師 。辛丑,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兼中書令中書令 楚王 馬希範 加食邑實封,改賜扶天佐運同德致理功臣。甲
辰,車駕幸相國寺 祈雪。
名 文 文
文 文
礼 衙 礼 衙
文 礼 文 礼
文 仕 衙 名 文
礼 礼 衙 礼 礼
文 礼 作 文 衙 文
衙 文 法 文
处
地 文 主 名 武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名 仕 主 地 名
文 地 文 文 主 名
处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helloiac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helloiac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helloiac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helloiac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helloiac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helloiac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helloiac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舊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helloiac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helloiac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helloiac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20)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76 / 150  22 段 9336 字  748 种 1297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077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福元年[947] 4 天福二年[948] 2 長興二年[931] 1 長興七年 1 清泰元年[934] 1 貞元二年[1154] 1 地点 滑州 8 安州 7 汴州 6 人物 皇子 10 范延光 10 張從賓 8 楊光遠 6 趙瑩 6 文官 節度使 47 知制誥 15 翰林學士 14 中書令 7 戶部侍郎 7 太子賓客 7 尚書 7 宰臣 6 武官 上將軍 13 都指揮使 6 都部署 5 其他 致仕 8 唐朝 6 判戶部 5 目錄 0 1 2 卷七十六 晉書 二 高祖 紀第二 天福元年[947]十一月己亥,帝御北京崇元殿,降制:「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947],大赦天下。十一 月九日昧爽已前,應在京及諸州諸色罪犯,及曾授偽命職掌官吏,并見禁囚徒,已結正 未結正 ,已 發覺未發覺,罪無輕重,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應明宗 朝所行敕命法制,仰所在遵行,不得改易。 其在京鹽貨,元是官場出糴,自今後並不禁斷,一任人戶取便糴易,仍下太原府 ,更不得開場糴貨。 其麯每斤與減價錢三十文。」以節度判官節度判官 趙瑩 為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守尚書尚書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河東 軍 府 事,以節度掌書記節度掌書記 桑維翰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守尚書尚書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以觀察判官觀察判官 薛 融 為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太原縣令太原縣令 羅周岳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節度推官節度推官 竇貞 固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軍城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劉知遠 為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客將景延廣 為步軍都指揮步軍都指揮 使使 ,太原 少尹少尹 李玘 為尚書尚書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 作 號 法 法 號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衙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文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閏十一月甲子,晉安寨 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楊光遠 等殺上將張敬達 ,以諸軍來降。丙寅,制以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知河東 軍府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趙瑩 為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 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權知樞密樞密 事、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桑維翰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集賢集賢 殿大學士殿大學士 ,依前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並賜推忠興運致理功臣。甲戌,車駕至昭義,受趙德鈞 、延壽 降。 是日,戎王舉酒言於帝曰:「予遠來赴義 ,大事已成,皇帝須赴京都,今令大詳衮 勒兵相送至河梁, 要過河者,任意多少,予亦且在此州,俟京、洛平定,便當北轅。」執手相泣,久不能別。脫白貂裘以衣 帝,贈細馬二十匹,戰馬一千二百匹,仍誡曰「子子孫孫,各無相忘。」己卯,至河陽 北,節度使節度使 萇 從簡 來降,舟楫已具。庚辰,望見洛陽 烟火相次,有將校飛狀請進。辛巳,唐末帝 聚其族,與親將 宋審虔等登玄武 樓,縱火自焚而死。至晚,車駕入洛。唐兵解甲待罪,皆慰而舍之。帝止潛龍舊第,百 官稍稍見焉。詔御史府 促朝官入見,詔文武兩班臣寮應事偽庭者並釋罪。是日,百辟謝恩於宮門之 外。甲申,車駕入內,御文明殿受朝賀 ,用唐禮樂。制:「大赦天下,應中外諸色職掌官吏內曾有受偽 命者,一切不問。偽廷賊臣張延朗 、劉延皓 、劉延朗 等,並姦邪害物,貪猥弄權,罪既滿盈,理難 容貸。除此三人已行敕命指揮外,其有宰臣宰臣 馬裔孫 、樞密使樞密使 房暠 、宣徽使宣徽使 李專美 、河中府 節節 度使度使 韓昭裔 等四人,並令釋放。少帝 宜令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追尊 定諡,擇日 禮葬;妃孔氏 ,宜行追冊 祔葬。應天下節度使節度使 、刺史刺史 下賓席郡職及將校等,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各與改轉官資。其北京管內鹽鐺戶, 合納逐年鹽利,昨者偽命指揮。每斗須令人戶折納白米一斗五升,極知百姓艱苦,自今後宜令人戶以元納 食鹽石斗數目,每斗依時價計定令錢數,取人戶便穩,折納斛斗。其洛京管內逐年所配人戶食鹽,起來年 每斤特與減價錢十文。應諸道商稅,仰逐處將省司 合收稅條例,牓於本院前,牓內該設名目者,即得收 稅。」 十二月乙酉朔,幸河陽 ,餞送大詳衮 、蕃部兵士歸國,詔降末帝 為庶人 。丁亥,制以司空司空 馮 道 守本官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門下侍郎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弘文館大學士 ,以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符彥饒 為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河 陽節度使 萇從簡 為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澤州刺史澤州刺史 劉凝為華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皇子 重乂 為河南河南 尹尹 。庚寅,以滑州節度判官州節度判官 石光贊為宗正卿宗正卿 。辛卯,以舊相姚顗 為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時自秋不雨, 經冬無雪,命羣官徧加祈禱。癸巳,以邠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希崇 為靈武 節度使節度使 ,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皇甫 遇 為定州 節度使節度使 。詔國朝文物制度、起居入閤,宜依唐明宗 朝事例施行。鎮州 衙內都虞候衙內都虞候 秘 瓊 作亂,逐副使李彥琦 ,殺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胡章。同州 小校小校 門鐸殺節度使節度使 楊漢賓 ,燒劫州城。丙 申,帝為明宗 皇后 曹氏薨舉哀于長春殿,輟朝 三日。詔封故東丹王東丹王 李贊華 為燕王 ,遣前單州單州 刺史刺史 李肅部署歸葬本國。以右拾遺右拾遺 吳涓為左補闕左補闕 ,充樞密院 學士學士 。己亥,以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 周 充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以前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璋 為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慈州 奏,草寇攻城,三日而 退。庚子,帝為皇弟故彰聖指揮使指揮使 敬殷、沂州 指揮使指揮使 敬德、檢校太子賓客檢校太子賓客 敬友舉哀于長春殿。 以舊相盧文紀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皇城使皇城使 周瓌 為大將軍大將軍 ,充三司使三司使 ;以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馬重 績 為司天監 。青州 奏,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卒,詔鄆州 王建立 以所部牙兵牙兵 往青州 安撫。中書中書 門下門下 奏:「請以來年二月二十八日帝慶誕日為天和節。」從之。 天福二年[948]春正月甲寅朔,帝御文明殿受朝賀 ,仗衞如式。乙卯,日有蝕之。是夜,有赤白氣 相 間,如耕墾竹林之狀,自亥至丑,生北濁,過中天,明滅不定,徧二十八宿,徹曙方 散。丁巳,故皇 弟敬德、敬殷並贈太傅太傅 ,皇子 重裔 、重進 、重英 並贈太保太保 。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康思立 卒,輟視 朝 ,贈太子少師太子少師 。是日,詔曰:「唐莊宗 陵名與國諱 同,宜改為伊陵。應京畿 及諸州縣,舊 有唐朝 諸帝陵,并真源 等縣,並不為次赤,却以畿甸緊望為定。其逐處縣令縣令 ,不得以陵臺結銜, 考滿日,依出選門官門官 例指揮,隔任後準格例施行。其宋州 亳州 節度使節度使 、刺史刺史 ,落太清宮使太清宮使 副 名額。」 地 文 名 名 文 地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葬 名 地 文 名 地 主 天 衙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號 文 礼 礼 名 文 文 文 衙 地 名 號 主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主 地 文 名 名 武 地 武 文 名 號 主 礼 文 名 主 文 文 文 衙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地 武 文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文 名 衙 地 文 名 地 名 武 地 文 礼 异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礼 文 主 礼 地 政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文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5 6 7 8 庚申,以前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王松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水部郎中水部郎中 王易簡 本官知制知制 誥誥 。定州 奏,契丹 改幽州 為南京。中書奏,請立宗廟 ,從之。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和 凝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依前充職。詔內外文武臣僚並與加恩,皇基初造,示普恩也。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華溫 琪 卒,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是日,詔:「應朝臣中有藉才特除外任者,秩滿無遺闕,將來擬官之時,在外 一任同在朝一任升進。其就便自求外職及不是特達選任者,不在此限。」安州 上言,節度使節度使 盧文 進 殺行軍副使軍副使 ,率部下親兵 過淮。以前天平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王建立 為平盧軍 節度 使,以守司空司空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弘文館大學士 馮道 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鹽鐵轉運等使 。天雄軍節 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范延光 改封秦國公 ,加食邑實封;鳳翔節度使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從 曮 加食邑實封。 乙丑,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呂琦 為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秘書監 。丙寅,改中興殿為天福殿, 門名從之。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楚王 馬希範 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前昭義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高行周 起復 右金吾右金吾 衞大將軍大將軍 ,依前昭義軍節度 使。泰寕軍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 溫 、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南平王 高從誨 、歸德軍節度 使趙在禮 ,並加食邑實封,改功臣名號。以端明端明 殿學士殿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李崧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判戶部 ,以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王松 判度支判度支 。魏府范延 光 奏:「當管夏津 鎮捕賊兵士,誤殺却新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祕瓊 。」初,延光 將萌異志。使人潛結 於瓊,諾之。及是,以瓊背其謀,密使密使 精騎殺之,由是延光 反狀明矣。以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李玘 檢校 右右 僕射僕射 ,為汾州刺史汾州刺史 ,以前彰國軍節度 使尹暉 為左千牛左千牛 衞上將軍上將軍 。是日,詔曰:「西天中印土 摩竭陀舍衞國大菩提寺 三藏阿闍犂沙門室利縛羅,宜賜號弘梵大師。」庚午,涇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德 珫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彥威 、秦州 節度使節度使 康福 、延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景巖 、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從 進 、夏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彝 殷,並加食邑實封。壬申,正衙備禮冊贈故皇弟、皇子 等。丙子,故契 丹 人皇王 歸葬,輟視朝 一日。改汴州 雍丘縣 為杞縣 ,避廟諱 也。戊寅,以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判 戶部 李崧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充樞密使樞密使 ,以權知樞密使事知樞密使事 、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書門下平章事 、集賢殿學士集賢殿學士 桑維翰 為樞密使樞密使 。是日,詔曰:「應天開 國,恭己臨人,宜覃繼絕 之恩,以廣延洪之道。宜於唐朝 宗屬中取一人封公世襲 ,兼隋之酅公為二王後,以後周 介公備三 恪 ,主其祭祀,及赴大朝會 。」以前鎮國軍節度 使皇甫立 為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以前宗正卿宗正卿 李 郁 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庚辰,以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龍敏 判戶部 。 二月丙戌,以尚食使尚食使 安友規 充葬明宗 皇后 監護使,以河陽節度使 安審暉 為鄜州 節度節度 使使 。癸巳,詔停北京西北面計度司事司事 。吳越國王 錢元瓘 加食邑實封,改賜功臣名號。己亥, 詔:「應諸道行軍副使諸道行軍副使 等得替後,且就私家取便安止,限一年後方得赴闕,當便與比擬。」壬寅, 詔:「應諸道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自今後朝廷更不差補,委自藩方,於本州衙前衙前 大將中,慎選久歷事任、 曉會刑獄 者充,以三年限,仍不得於元隨職員內差補。」以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孔昭序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尚書尚書 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右僕射右僕射 盧質 並加食邑實封。甲辰,以滄州 留後留後 馬全節 為橫海軍節度 使, 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韓惲 為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羅周敬 為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丙午,以皇子 左驍 衞上將軍上將軍 重信 為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河陽三城節度使河陽三城節度使 ,以權知河陽軍 州事周瓌 為安州 節度使節度使 。 詔:「中外臣寮,或因差使差使 出入,並不得薦屬人於藩鎮,希求事任。如有犯者,並準唐長興二 年[931]敕條處分。」戊申,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陳乂 改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應在朝文武百寮及見任刺史刺史 ,先代未封 贈者,與贈;母、妻未敘封者,並與敘封。辛亥,天和節,帝御長春殿,召左右街僧錄左右街僧錄 威儀殿內譚 經 ,循舊式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政 地 礼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营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主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武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衙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地 名 文 武 处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主 政 主 礼 地 地 地 礼 文 衙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异 政 仕 代 礼 礼 地 名 武 文 名 文 文 名 衙 文 名 號 主 地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武 武 文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武 主 武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9 10 11 12 三月甲寅,制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太原尹太原尹 、皇子 重貴 封食邑三百戶,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張鵬 改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己 未,御史臺 奏:「唐朝 定令式,南衙南衙 常參 文武百寮,每日朝退,于廊下賜食,謂之常食 。自唐末 亂離,常食 漸廢,仍於入閤起居日賜食,每入閤禮畢,閤門 宣放仗,羣官俱拜,謂之謝食。至偽主清 泰年中,入閤禮畢,更差中使至正衙門衙門 口宣賜食,百官立班重謝,此則交失唐朝 賜食之意,於禮寔為 太煩。臣恐因循,漸失根本,起今後入閤賜食,望不差中使口宣,準唐明宗 朝事例處分。」從之。中書 奏:「準敕,故庶人 三月七日以王禮葬,其妻男等並以禮葬,請輟其日朝參 一日。」從之。以宣徽南宣徽南 院使院使 楊彥詢 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依前充宣徽使宣徽使 。兖州 李從溫 奏,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王謙 搆軍士作 亂,尋已處置。 丙寅,詔:「王者省方設教,靡憚於勤勞;養士撫民,必從其宜便。顧惟涼德,肇啟 丕圖,常務去于 煩苛,冀漸臻于富庶。念京城 俶擾之後,屬舟船焚爇之餘,饋運頓虧,支費殊闕。將別謀於飛輓,慮 轉困於生靈,以此疚心,未嘗安席。今以夷門 重地,梁苑雄藩,水陸交通,舟車必集,爰資經度,須 議按巡,寕免暫勞,所期克濟,取今月二十六日巡幸汴州 」云。以前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史圭 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 充諸道鹽鐵轉運副使鹽鐵轉運副使 ;前澤州刺史澤州刺史 閻至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詔:「車駕經過州府管界,所有名山大川、 帝王陵廟 、名臣祠墓,去路十里者,令本州排比祗候祗候 ,駕經過日,以酒脯祭告。」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等 議立宗廟 ,以立高祖 已下四親廟 ,其始祖 一廟,伏候聖裁。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議,請依隋、唐 之制,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 。詔下百官定議,百官請依唐制,追尊 四廟為定,從 之。 甲戌,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楊思權 為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乙亥,前鄜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萬進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前定 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敏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兼侍御史侍御史 、知雜事知雜事 薛融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以兵兵 部郎中部郎中 段希堯 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戊寅,以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王權 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崔居儉 為戶戶 部尚書部尚書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李鏻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致仕 裴皡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東上閤門使東上閤門使 李守 貞 為右龍武右龍武 將軍將軍 充職。庚辰,車駕離京。 四月癸未朔,至鄭州 ,防禦使防禦使 白景友進牲餼器皿,帝曰:「不出民力否?」景友曰:「臣畏陛 下 法,皆辦於己俸。」命收之。甲申,駕入汴州 。丁亥,制:「應天福二年[948]四月五日昧爽已 前,諸道州 府見禁囚徒,大辟 已下,罪無輕重,並釋放。天福元年[947]已前,諸道州 府應係前殘欠 租稅,並特除免。諸道係徵諸色人負省司 錢物,宜令自偽清泰元年[934]終已前所欠者,據所通納到物 業外,並與除放。昨者,行至鄭州 滎陽 縣界,路旁見有蟲食及旱損桑麥處,委所司差人檢覆,量與 蠲免租稅。河陽 管內酒戶百姓,應欠天福元年[947]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已前,不敷年額麯錢,並放。其 諸處應經兵火者,亦與指揮。當罪即誅,式明常典;既往可憫,宜示深仁。偽清泰中,臣寮內有從誅戮 者,並許收葬。天下百姓,有年八十已上者,與免一子差徭,仍逐處簡署上佐官上佐官 。梁故滑州 節度節度 使使 王彥章 ,效命當時,致身所事,稟千年之生氣,流百代之令名,宜令超贈太師太師 ,子孫量才敘 錄。應諸道州 府管界,有自偽命抽點鄉兵 之時,多是結集劫盜,因此畏懼刑章,藏隱山谷 ,宜令 逐處曉諭招攜,各令復業。自今年四月五日已前為非者,一切不問。如兩月不歸業者,復罪如初。」丁 酉,宣武軍節度 使、侍衞親軍使軍使 楊光遠 加兼侍中侍中 。己亥,陝西 節度使節度使 、侍衞都虞候都虞候 劉知 遠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庚子,北京、鄴都 、徐兖 二州並奏旱。詔:「今後立妃,及拜免三公宰相宰相 , 及命將、封親王 公主 ,宜令並降制命,餘從令式處分。」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衙 政 文 礼 礼 礼 建 文 政 主 主 礼 文 名 文 武 文 地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葬 文 文 名 礼 號 礼 亲 文 名 號 礼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武 主 地 地 法 地 衙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军 地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文 地 名 文 主 主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13 14 夏五月壬子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 ,仗衞如式。詔洛京、魏府管內所徵今年夏苗稅麥等,宜放五分之 一,以微旱故也。丙辰,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奏:「汴州 在梁室朱氏稱制之年,有京都之號,及唐莊 宗 平定河南 ,復廢為宣武軍 ,至明宗 行幸 之時,掌事者因緣修葺衙城,遂挂梁室時宮殿門牌額, 當時識者竊或非之。一昨車駕省方,暫居梁苑,臣觀衙城內齋閤牌額,一如明宗 行幸 之時,無都號而 有殿名,恐非典據。臣竊尋秦、漢已來,寰海之內,鑾輿所至,多立宮名。近代隋室於揚州 立江都 宮 ,太原 立汾陽宮 ,岐州 立仁壽宮 。唐朝 於太原 立晉陽宮 ,同州 立長春宮 ,岐州 立九 成宮。宮中殿閤,皆題署牌額,以類皇居。請準故事,於汴州 衙城門權挂一宮門牌額,則其餘齋閤,並 可取便為名。」敕:行闕宜以大寕宮為名。湖南 青草廟舊封安流侯,進封廣利公 ;洞庭廟進封靈濟 公;磊石 廟舊封昭靈侯,進封威顯公;黃陵 二妃廟舊封懿節廟,改封昭烈 廟,從馬希範 之請也。戊 午,以前成德軍節度判官軍節度判官 張彭 為太府卿太府卿 。壬戌,詔在朝文武臣寮,每人各進封事一件,仍須實封通 進,務裨闕政,用副虛懷。甲子,以虞部郎中虞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于嶠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以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于遘為虞部虞部 郎中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故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朱漢賓 贈司空司空 。乙丑,六宅使六宅使 王繼弘 送義州 衙前衙前 收 管,前洺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高信送復州 收管,二人於崇禮門內喧爭,為臺司 所劾故也。戊辰,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戶部員外郎戶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竇貞固 改工部郎中工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都官郎中都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李 慎儀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仍賜金紫,並依舊充職。庚午,制封皇第二十一女為長安公主 ,封皇第十一妹烏 氏 為壽安長公主 ,皇第十二妹史氏為永壽長公主 ,皇第十三妹杜氏為樂平長公主 。壬申,天雄軍 節度 使、守太傅太傅 、兼中書令中書令 、興唐尹興唐尹 范延光 進封臨清王 ,加食邑三千戶;鳳翔節度使 、檢校檢校 太師太師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從曮 進封岐王 。丙子,平盧軍節度 使、兼中書令中書令 王建立 進封臨 淄王 ;昭信軍節度 使、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景延廣 改寕江軍節度 使,典軍典軍 如故。太常卿太常卿 梁文 矩 奏定四廟諡號 、廟號 、陵號,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裴坦 奏定四廟皇后 追尊 諡號 ,從之。戊寅,以中中 書舍人書舍人 、權知貢舉 王延 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知制誥知制誥 崔梲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充 承旨,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程遜 為檢校禮部尚書檢校禮部尚書 、太常卿太常卿 ,以檢校吏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 、太常太常 卿卿 梁文矩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張昭遠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盧文紀 為太子少太子少 傅傅 。己卯,詔大社內先收掌唐朝 罪人首級等,宜令骨肉或先舊寮屬收葬,其喪葬儀注不得過制。 六月壬午朔,制:「宗正卿宗正卿 石光贊奏:滎陽 道左有萬石君 石奮 之廟,德行懿 美,宜示封崇, 用光遠 祖之徽猷徽猷 ,益茂我朝之盛典。贈奮太傅太傅 。」癸未,契丹 使伊勒希巴 來聘,致馬二百 匹,及人參、貂鼠皮、走馬走馬 、木椀等物。乙酉,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司封員外郎司封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王仁裕 改都都 官郎中官郎中 ,右贊善大夫右贊善大夫 盧損 改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前有朝貶故也。以秘書少監秘書少監 致仕 劉頎為鴻臚卿鴻臚卿 致 仕 ,前光祿少卿光祿少卿 尹玉羽 以少府監 致仕 。丙戌,宰臣宰臣 李崧 上表 讓樞密使樞密使 於趙瑩 ,以瑩 佐命之元臣也。詔不允。以前義成軍節度 使李彥舜為左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以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唐汭為檢校禮檢校禮 部尚書部尚書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以前左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李承約 為左驍衞上將軍上將軍 。戊子,宰臣宰臣 趙瑩 自契丹 使 回。癸巳,東都 奏,瀍、澗河 溢,壞金沙灘內舍屋。幽州 趙思溫 奏:「瀛、莫兩州,元係當 道,其刺史刺史 常行周 、白彥球 乞發遣 至臣本府。」詔遣行周 等赴闕。 礼 文 名 地 主 地 地 號 礼 號 礼 地 处 地 处 地 处 政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地 衙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政 主 主 主 地 文 文 文 名 主 地 文 文 主 名 主 地 文 名 主 地 武 名 地 武 文 名 礼 礼 文 名 主 礼 礼 文 仕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政 文 地 词 名 名 名 文 文 政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仕 文 名 衙 仕 文 名 礼 文 名 地 武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文 名 政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15 16 17 甲午,六宅使六宅使 張彥自魏府迴,奏范延光 叛命。滑州 符彥饒 飛奏,有兵士自北來,傳范延光 到黎 陽 ,乞發兵屯禦,宜遣客省使客省使 李守貞 往延光 所問罪。尋命護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白奉進 領騎士騎士 一千五 百赴白馬渡巡檢巡檢 。乙未,魏府范延光 男閑廄使閑廄使 守圖送御史臺 。攝荊南 節度行軍司馬節度行軍司馬 、檢校太檢校太 保保 、歸州刺史歸州刺史 王保義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知武泰軍 節度觀察留後節度觀察留後 ,充荊南 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兼沿淮巡檢巡檢 使使 。襄州 奏,江水漲一丈二尺。丁酉,遣內班史進能押信箭一對,往滑州 賜符彥饒 。以前磁州刺磁州刺 史史 劉審交 為魏府計度使,以東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張從賓 充魏府西南面都部署都部署 。遣侍衞使楊光遠 領步騎一 萬赴滑州 。以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張延播 充洛京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白奉進 奏:「捉得賊卒張柔,稱范延光 差澶澶 州刺史州刺史 馮暉 充一行都部署都部署 ,元從都押衙都押衙 孫銳 充一行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帝覽奏,謂侍臣曰:「朕雖寡 德寡謀,自謂不居延光 之下,而馮暉 、孫銳 過於兒戲,朝夕就擒,安能抗拒大軍為我之患乎!」天 平軍節度 使安審琦 起復 舊任,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和凝 改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己巳,范延光 差牙牙 將將 王知新 齎表到闕,不令朝見,收付武德司 。丁未,詔侍衞使楊光遠 充魏府西面都部署都部署 ;以張從 賓 充副,兼諸軍都虞候諸軍都虞候 ;昭義軍節度 使高行周 充魏府西南都部署都部署 。是日,張從賓 亦叛,與范延 光 叶謀,害皇子 河陽節度使 重信 、皇子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重乂 。己酉,以奉國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侯益、護 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杜重威 領步騎五千往屯汜水關 ,備從賓 之亂也。 七月辛亥,兩浙 錢元瓘 奏:「弟吳越 土客馬步諸軍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 、靜海軍節度 使元球 ,非時入 府,欲謀為亂,腰下搜得匕首,已誅戮訖。」詔削元球 在身官爵。甲寅,奉國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馬 萬 奏,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符彥饒 作亂,屠害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白奉進 ,尋以所部兵擒到彥饒 ,差 立功都虞候都虞候 方太 押送赴闕。尋賜死於路。是日,削奪范延光 在身官爵。以馬萬 為滑州 節度節度 使使 ;以昭義節度使節度使 高行周 為河南尹河南尹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充西面行營 諸軍都部署都部署 ;以護聖左右廂都廂都 指揮使指揮使 杜重威 為昭義軍節度 使兼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充西面行營 副部署 ;以奉國都指揮都指揮 使使 侯益為河陽節度使 ;以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王周 充魏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以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馬 萬 充魏府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以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兼判河南府 事。杜重威 等奏: 「收下汜水關 ,破賊千人,張從賓 及其殘黨奔投入河;兼收到護聖指揮使指揮使 曹再晟 一百人騎,稱背 賊投來,並送赴行闕。」升貝州 為防禦使防禦使 額。皇子 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重乂 贈太傅太傅 ,皇子 故河陽節 度使 重信 贈太尉太尉 。敕:「朋助張從賓 逆人張延播 、張繼祚 等十人,宜令收捕,親的骨肉並處 斬。」 丁卯,以唐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西平王 李晟 五代孫艥為耀州 司戶參軍司戶參軍 ,示 勸忠之義也。壬申,帝御崇元殿,備禮冊四廟,親授寶冊於使攝太尉太尉 、守司空司空 、門下侍郎平章門下侍郎平章 事事 馮道 ,使副攝司徒司徒 、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裴皡,赴洛京行禮。甲戌,以宰臣宰臣 趙瑩 判戶部 ,以吏部吏部 侍郎侍郎 判戶部 龍敏 為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詔洛京留司 百官並赴闕。安州 軍亂,指揮使指揮使 王暉 害節度節度 使使 周瓌 於理所,遣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李金全 領千騎赴安州 。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武 文 名 文 衙 政 武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政 武 文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武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衙 名 武 名 武 地 名 武 名 名 主 地 名 主 文 名 武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政 武 地 名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营 武 武 名 地 武 营 衙 武 地 武 名 武 地 文 名 武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名 武 名 地 武 主 文 名 文 主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文 武 文 主 名 地 武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衙 文 衙 名 文 衙 地 武 名 文 名 武 名 地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18 19 20 八月辛巳,以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萇從簡 為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陝州節度 使、侍衞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劉知 遠 為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以權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彥威 為太原尹太原尹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河東節度河東節度 使使 。宰臣宰臣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趙瑩 奏「請循近例,依唐明宗 朝,凡有內廷公事及言動之間,委端明殿學端明殿學 士士 或樞密院 學士學士 侍立冕旒 ,繫日編錄,逐季送當館。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當館,旋要編修編修 日 曆。」從之。丁亥,以前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敏 為陝州節度 使。戊子,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鄭韜光 為戶部尚戶部尚 書書 致仕 。改元德殿為廣政殿,門名從之。庚子,華州 渭河 泛溢,害稼。宰臣宰臣 馮道 加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食邑實封;左僕射左僕射 劉昫 加特進特進 ,兼鹽鐵轉運等使鹽鐵轉運等使 。故東京留守判官東京留守判官 李遐 追贈 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其母田氏 封京兆 郡太君郡太君 ,子孫量才敘錄,仍加賻贈,長給遐在身祿俸,終母之世。先是,遐監 左藏庫 於洛陽 ,會張從賓 叛,令強取錢帛,遐拒而不與,因而遇害,故有是命。乙巳,詔「天下見 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放火劫舍、持杖殺 人、合造毒藥、官典犯贓、欠負官錢外,其餘不問輕重、已發 覺未發覺、已結正 未結正 ,並從釋放。應自張從賓 作亂以來,有曾被張從賓 及張延播 脅從染污 者,及符彥饒 下隨身軍將軍將 等,兼安州 王暉 徒黨,除已誅戮外,並從釋放,一切不問。張繼祚 在喪 紀 之中,承逆豎之意,顯從叛亂,難貸刑章。乃睠先臣,實有遺德,遽茲乏祀,深所軫懷。其一房家 業,準法雖已籍沒 ,所有先臣并祖父母 墳莊祠堂,並可交付骨肉主張。應自梁朝、後唐 以來,前 後奉使 及北京沿邊管界擄掠往向北人口,宜令官令官 給錢物,差使差使 齎持,往彼收贖 ,放歸本家」云。繼 祚 ,故齊王 全義 之子也,故有是詔。丙午,詔:「天下刑獄 繫囚 染疾者,宜差醫工醫工 治療,官中 量給藥價。事輕者仍許家人看候,合杖者俟損日決遣。」 九月庚戌朔,以前太府卿太府卿 兼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陳瓚 為衞尉衞尉 卿兼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壬子,故安遠軍節度 使周 瓌 贈太傅太傅 。甲寅,皇子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知河東 軍府 事、太原尹太原尹 重貴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為右金右金 吾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安崇阮 為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前保太軍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張萬 進 為右龍衞軍統軍,以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權知安州 軍州事李金全 為安遠軍節度 使。魏府招討招討 使使 楊光遠 進攻城圖。戊午,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孔昭序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致仕 。將作少監將作少監 高鴻漸上言:「伏 覩近年以來,士庶之家死喪之苦,當殯葬之日,被諸色音聲伎藝人等作樂攪擾,求覓錢物,請行止絕。 」從之。庚申,靜江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馬希杲 加階爵及功臣名號,以前兵部侍兵部侍 郎郎 楊凝式 為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故右金吾右金吾 衞上將軍上將軍 羅周敬 贈太傅太傅 。乙丑,鄧 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從璋 卒,贈太師太師 。改興唐府 為廣晉府 ,興唐縣為廣晉縣 。癸酉,以左諫議大左諫議大 夫夫 、判度支判度支 王松 為尚書尚書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甲戌,貝、衞兩州奏,河溢害稼。乙亥,以將作監 王岯 為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 十月壬午,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楊彥詢 為鄧州 威勝軍節度 使。詔選人試判兩道。 以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張瑑為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以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鹽鐵轉運副使鹽鐵轉運副使 史圭 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以曹州刺曹州刺 史史 宋光業為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以左金吾左金吾 衞大將軍大將軍 高漢筠 為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充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以宣徽宣徽 北院使北院使 、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劉處讓 為左監門監門 衞上將軍上將軍 ,充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丙戌,遣使祀五嶽四 瀆 。故天平軍節度 使閻寶 追封 太原郡王 ,故大同軍節度 使李存璋 贈太師太師 ,故瀛州刺瀛州刺 史史 李嗣頵贈太尉太尉 ,故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史建瑭 、故代州刺史代州刺史 王建及 並贈太保太保 ,故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周 德威 追封 燕王 。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文 衙 文 衣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名 地 文 衙 地 名 法 法 法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名 名 礼 法 亲 代 仕 武 文 法 名 主 名 法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文 主 文 地 衙 文 名 文 文 武 武 名 武 文 文 名 武 武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武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文 文 武 名 文 武 文 地 地 名 仕 主 地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仕 主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077 卷七十七 晉書三 高祖紀第三→目錄 21 十一月庚戌,賜楊光遠 空名官告,自司空司空 至常侍常侍 凡四十道,將士立功者,得補之而後奏。中書上 言:「準唐貞元二年[1154]九月五日敕,文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及皇太子諸王侍讀太子諸王侍讀 ,武官充禁軍職事,並不常 朝 參,其在三館 等諸職事者,並朝參 訖各歸所務。自累朝以來,文武在內廷充職兼判三司 ,或帶職 額及六軍判官軍判官 等,例不赴常朝 ,元無正敕。準近敕,文武職事官職事官 未升朝者,按舊制並赴朔望朝 參。 其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侍讀 、三館 職事,望準元 敕處分。其諸在內廷諸司使諸司使 等,每受正官之時,來赴正 衙,謝後不赴常朝 ,大朝會 不離禁廷位次。三司 職官免常朝 ,唯赴大朝會 。其京師未升朝升朝 官官 員,祇赴朔望朝 參,帶諸司職掌 者不在此例。文官除端明殿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樞密院 學士學士 、中書 省 知制誥知制誥 外,有兼官兼職者,仍各發遣 本司公事。」從之。丙申,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王岯卒。改潞京潛龍 宅為廣德宮,北京潛龍宅為興義宮 。戊午,中書奏:「準雜令,車駕巡幸所祇承者,賜贈並同京官。」 從之。戊辰,鎮海 鎮東節度使節度使 、吳越王 錢元瓘 加天下兵馬副元帥天下兵馬副元帥 ,封吳越國王 。庚午,以右拾右拾 遺遺 李澣 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甲戌,命太常卿太常卿 程遜 、兵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 韋梲充吳越國王 加恩使加恩使 。甲子, 以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張昭遠 守本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仍知制誥知制誥 。乙丑,湖南 馬希範 貢寶裝龍鳳器用、結銀 花果子等物,帝覽之,謂侍臣曰:「奇巧蕩心,斯何用耳!但以來遠之道,不欲阻其意。」聞者服之。壬 午,安州 李金全 上言:「奉詔抽臣元隨左都押衙都押衙 胡漢筠 ,其人染重病,候損日赴闕。」漢筠 本滑 吏也,從金全 歷數鎮,而濫聲喧聞,帝知之,欲授以他職,免陷功臣。漢筠 懼其罪,遂託疾,由是 勸金全 貳於朝廷,自此始也。 十二月,以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徐台符 為尚書尚書 膳部員外郎膳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以右補闕右補闕 史官修撰史官修撰 吳承範 為尚尚 書書 屯田員外郎屯田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薛融 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辭而不拜。尚書尚書 水部郎中水部郎中 、知制知制 誥誥 王易簡 改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故隴西郡王 李嗣昭 追封 韓王 ,故橫海軍節度 使安審通 贈太太 師師 。辛丑,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兼中書令中書令 楚王 馬希範 加食邑實封,改賜扶天佐運同德致理功臣。甲 辰,車駕幸相國寺 祈雪。 名 文 文 文 文 礼 衙 礼 衙 文 礼 文 礼 文 仕 衙 名 文 礼 礼 衙 礼 礼 文 礼 作 文 衙 文 衙 文 法 文 处 地 文 主 名 武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名 仕 主 地 名 文 地 文 文 主 名 处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1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