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北齐书
 05 / 50
 8 段 1571 字
 124 种 187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唐]李百藥
←04 卷四 帝纪第四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齊書 / 05 卷五 帝纪第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建二年[561] 2 天保元年[562] 1 武成元年[559] 1
地点 晋阳 5 宝鼎 1 长乐 1
人物 太子 11 常山王 8 杨愔 3 秦王 3 河间王 3 废帝 3 长广王 3 皇后 2
文官 司空 5 录尚书事 4 司徒 4 尚书左仆射 3 大丞相 3 太傅 3 太尉 3 侍中 2
武官 大司马 2 军大将 1 都督中外诸军 1
其他 薨 2 宴会 1 监国 1
目錄
0
1
2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废帝 殷,字正道,文宣帝 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 。天保元年[562],立为皇太子 ,时年六岁。性敏
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 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
耶?」常宴北宫,独令河间王 勿入。左右问其故,太子 曰:「世宗遇贼处,河间王 复何宜在此。」
文宣每言太子 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欲废之,立太原王 。初诏国子博士国子博士 李宝鼎 傅之,宝鼎 卒,
复诏国子博士国子博士 邢峙侍讲侍讲 。太子 虽富于春秋,而温裕 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
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文学 者及礼学官学官 于宫宴会 ,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太子 手笔措
问,在坐莫不叹美。九年,文宣在晋阳 ,太子 监国 ,集诸儒讲《孝经 》。令杨愔 传旨,谓国子国子
助教助教 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
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平生素怀,若斯而已。」太子 曰:「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
翁白首不娶者也。」乃赉绢百匹。后文宣登金凤台 ,召太子 使手刃囚。太子 恻然有难色,再三不断
其首。文宣怒,亲以马鞭撞太子 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复昏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礼 主
地 主 礼 作 名
文
主
地 主 主
主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04 卷四 帝纪第四 06 卷六 帝纪第六→目錄
3
4
5
6
7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 即帝位于晋阳 宣德殿 ,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泛级,亡官失爵,听复
资品。庚戌,尊皇太后 为太皇太后 ,皇后 为皇太后 。诏九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武官年六十
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土木 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十一月乙卯,以右丞右丞
相相 、咸阳王 斛律金为左丞相左丞相 ,以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常山王 演为太傅太傅 ,以司徒司徒 、长广王 湛为太太
尉尉 ,以司空司空 段韶为司徒司徒 ,以平阳王 淹为司空司空 ,高阳王 湜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 ,河间王 孝琬为司州司州
牧牧 ,侍中侍中 燕子献为右仆射右仆射 。戊午,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 ,问人疾苦。十二
月戊戌,改封上党王 绍仁为渔阳王 ,广阳王 绍义为范阳王 ,长乐 王绍廉 为陇西王 。是岁,
周武成元年[559]。
乾明元年庚辰,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末,诏宽徭赋。癸亥,高阳王 湜薨 。
是月,车驾至自晋阳 。二月己亥,以太傅太傅 、常山王 演为太师太师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以太尉太尉 、长广
王 湛为大司马大司马 、并省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以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 、平秦王 归彦为司空司空 ,赵郡王 睿为尚书左仆尚书左仆
射射 。诏诸元良 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甲辰,帝幸芳林 园,亲录囚 徒,死罪以下降免各有
差。乙巳,太师太师 、常山王 演矫诏诛尚书令尚书令 杨愔 、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 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大将 军可朱浑 天
和、侍中侍中 宋钦道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 郑子默。戊申,以常山王 演为大丞相大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录尚书
事事 ,以大司马大司马 、长广王 湛为太傅太傅 、京畿大都督京畿大都督 ,以司徒司徒 段韶为大将军大将军 ,以前司空司空 、平阳
王 淹为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平秦王 归彦为司徒司徒 ,彭城王 浟为尚书令尚书令 。又以高丽 王世子 汤为使
持节、领东夷校尉东夷校尉 、辽东郡公 、高丽王 。是月,王琳为陈所败,萧庄 自拔至和州 。三月甲寅,
诏军国事皆申晋阳 ,禀大丞相大丞相 常山王 规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为广宁王 ,第三子长恭为兰
陵王 。夏四月癸亥,诏河南 、定、冀、赵、瀛、沧、南胶、光、青九州,往因螽水,颇伤时稼,遣
使分途赡恤。是月,周明帝 崩。五月壬子,以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 刘洪 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 。秋八月壬
午,太皇太后 令废帝 为济南王 ,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大丞相 、常山王 演入纂大统。是日,王居别
宫。皇建二年[561]九月,殂于晋阳 ,年十七。
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 间雅有令名。及承大位,杨愔 、燕子献、宋钦道 等同辅。以常山
王 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 本欲立之,故愔等并怀猜忌。常山王 忧怅,乃
白太后 诛其党,时平秦王 归彦亦预谋焉。皇建二年[561]秋,天文告变,归彦虑有后害,仍白孝昭,以
王当咎。乃遣归彦驰驿至晋阳宫 杀之。王薨 后,孝昭不豫,见文宣为祟。孝昭深恶之,厌胜术备设而
无益也。
薨三旬而孝昭崩。大宁二年,葬于武宁 之西北,谥闵悼王。初,文宣命邢邵 制帝名殷,字正道,帝从
而尤之曰:「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
邵惧,请改焉。文宣不许曰:「天也。」因谓孝昭帝 曰:「夺但夺,慎勿杀也。」
主 地 处
主 主 主 主
地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词
主 主 主 主 地 名 主
主 葬
地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武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名 地 法
文 主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名 文 主 文 武
文 武 主 文 武 文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主
武 主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主
主 地
主 武 名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地
地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葬
地 名
主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helloiac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helloiac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helloiac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helloiac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helloiac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helloiac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helloiac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helloiac
 

What's hot (20)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Similar to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helloiac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helloiac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helloiac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helloiac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helloiac
 

Similar to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20)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北史 058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周室諸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 1. 文档信息  北齐书  05 / 50  8 段 1571 字  124 种 187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唐]李百藥 ←04 卷四 帝纪第四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齊書 / 05 卷五 帝纪第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建二年[561] 2 天保元年[562] 1 武成元年[559] 1 地点 晋阳 5 宝鼎 1 长乐 1 人物 太子 11 常山王 8 杨愔 3 秦王 3 河间王 3 废帝 3 长广王 3 皇后 2 文官 司空 5 录尚书事 4 司徒 4 尚书左仆射 3 大丞相 3 太傅 3 太尉 3 侍中 2 武官 大司马 2 军大将 1 都督中外诸军 1 其他 薨 2 宴会 1 监国 1 目錄 0 1 2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废帝 殷,字正道,文宣帝 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 。天保元年[562],立为皇太子 ,时年六岁。性敏 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 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 耶?」常宴北宫,独令河间王 勿入。左右问其故,太子 曰:「世宗遇贼处,河间王 复何宜在此。」 文宣每言太子 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欲废之,立太原王 。初诏国子博士国子博士 李宝鼎 傅之,宝鼎 卒, 复诏国子博士国子博士 邢峙侍讲侍讲 。太子 虽富于春秋,而温裕 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 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文学 者及礼学官学官 于宫宴会 ,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太子 手笔措 问,在坐莫不叹美。九年,文宣在晋阳 ,太子 监国 ,集诸儒讲《孝经 》。令杨愔 传旨,谓国子国子 助教助教 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 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平生素怀,若斯而已。」太子 曰:「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 翁白首不娶者也。」乃赉绢百匹。后文宣登金凤台 ,召太子 使手刃囚。太子 恻然有难色,再三不断 其首。文宣怒,亲以马鞭撞太子 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复昏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礼 主 地 主 礼 作 名 文 主 地 主 主 主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04 卷四 帝纪第四 06 卷六 帝纪第六→目錄 3 4 5 6 7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 即帝位于晋阳 宣德殿 ,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泛级,亡官失爵,听复 资品。庚戌,尊皇太后 为太皇太后 ,皇后 为皇太后 。诏九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武官年六十 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土木 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十一月乙卯,以右丞右丞 相相 、咸阳王 斛律金为左丞相左丞相 ,以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常山王 演为太傅太傅 ,以司徒司徒 、长广王 湛为太太 尉尉 ,以司空司空 段韶为司徒司徒 ,以平阳王 淹为司空司空 ,高阳王 湜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 ,河间王 孝琬为司州司州 牧牧 ,侍中侍中 燕子献为右仆射右仆射 。戊午,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 ,问人疾苦。十二 月戊戌,改封上党王 绍仁为渔阳王 ,广阳王 绍义为范阳王 ,长乐 王绍廉 为陇西王 。是岁, 周武成元年[559]。 乾明元年庚辰,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末,诏宽徭赋。癸亥,高阳王 湜薨 。 是月,车驾至自晋阳 。二月己亥,以太傅太傅 、常山王 演为太师太师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以太尉太尉 、长广 王 湛为大司马大司马 、并省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以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 、平秦王 归彦为司空司空 ,赵郡王 睿为尚书左仆尚书左仆 射射 。诏诸元良 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甲辰,帝幸芳林 园,亲录囚 徒,死罪以下降免各有 差。乙巳,太师太师 、常山王 演矫诏诛尚书令尚书令 杨愔 、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 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大将 军可朱浑 天 和、侍中侍中 宋钦道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 郑子默。戊申,以常山王 演为大丞相大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录尚书 事事 ,以大司马大司马 、长广王 湛为太傅太傅 、京畿大都督京畿大都督 ,以司徒司徒 段韶为大将军大将军 ,以前司空司空 、平阳 王 淹为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平秦王 归彦为司徒司徒 ,彭城王 浟为尚书令尚书令 。又以高丽 王世子 汤为使 持节、领东夷校尉东夷校尉 、辽东郡公 、高丽王 。是月,王琳为陈所败,萧庄 自拔至和州 。三月甲寅, 诏军国事皆申晋阳 ,禀大丞相大丞相 常山王 规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为广宁王 ,第三子长恭为兰 陵王 。夏四月癸亥,诏河南 、定、冀、赵、瀛、沧、南胶、光、青九州,往因螽水,颇伤时稼,遣 使分途赡恤。是月,周明帝 崩。五月壬子,以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 刘洪 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 。秋八月壬 午,太皇太后 令废帝 为济南王 ,令食一郡,以大丞相大丞相 、常山王 演入纂大统。是日,王居别 宫。皇建二年[561]九月,殂于晋阳 ,年十七。 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 间雅有令名。及承大位,杨愔 、燕子献、宋钦道 等同辅。以常山 王 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 本欲立之,故愔等并怀猜忌。常山王 忧怅,乃 白太后 诛其党,时平秦王 归彦亦预谋焉。皇建二年[561]秋,天文告变,归彦虑有后害,仍白孝昭,以 王当咎。乃遣归彦驰驿至晋阳宫 杀之。王薨 后,孝昭不豫,见文宣为祟。孝昭深恶之,厌胜术备设而 无益也。 薨三旬而孝昭崩。大宁二年,葬于武宁 之西北,谥闵悼王。初,文宣命邢邵 制帝名殷,字正道,帝从 而尤之曰:「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 邵惧,请改焉。文宣不许曰:「天也。」因谓孝昭帝 曰:「夺但夺,慎勿杀也。」 主 地 处 主 主 主 主 地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词 主 主 主 主 地 名 主 主 葬 地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武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名 地 法 文 主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名 文 主 文 武 文 武 主 文 武 文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主 武 主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主 主 地 主 武 名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地 地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葬 地 名 主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