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漢書
 004 / 120
 17 段 2028 字
 129 种 196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東漢]班固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漢書 /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未央宫 3 江水 2 汉水 2
人物 吕氏 5 平阳侯 4 惠帝 4 太后 4 高皇帝 3 齐王 3 恒山王 3 皇帝 3
文官 太尉 8 丞相 6 谒者 3
武官 上将军 2 关内侯 1 大将军 1
其他 北军 6 薨 3 高祖 2 宗庙 2 长陵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三 高后纪第三
高皇后 吕氏 ,生惠帝 。佐高祖 定天下,父兄及高祖 而侯者三人。惠帝 即位,尊吕后 为太
后 。太后 立帝姊鲁元 公主 女为皇后 ,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 。惠帝 崩,太
子 立为皇帝 ,年幼,太后 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
吕六人为列侯。语在《外戚传 》。
元年春正月,诏曰:「前日孝惠皇帝 言欲除三族 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二月,赐民爵,户一级。初置孝弟力田孝弟力田 二千石者一人。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 灾。立孝惠 后宫
子强为淮阳王 ,不疑为恒山王 ,弘为襄城侯 ,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秋,桃李 华。
二年春,诏曰:「高皇帝 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
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 各袭
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丞相 臣平言:「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 臣商、颍阴侯 臣婴、安国
侯 臣陵等议: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请臧高庙。」奏可。春正月乙
卯,地震 ,羌道 、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 不疑薨 。行八铢
钱。
三年夏,江水 、汉水 溢,流民四千余家。秋,星昼见。
主 名 主 號 號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作
主 礼
文 地 名
主 主 主 主 然
主
礼
文 主 主
主
异 地 主 葬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年夏,少帝 自知非皇后 子,出怨言,皇太后 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
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 疾久不已,乃失惑昏
乱,不能继嗣奉宗庙 ,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 为天下计,所以安宗
庙 、社稷 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 弘为皇帝 。
五年春,南粤王尉佗自称南武帝 。秋八月,淮阳王 强薨 。九月,发河东 、上党 骑屯北地。
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 令二千石。六月,城长陵 。匈奴 寇狄道 ,攻阿阳 。
行五分钱。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 寇狄道 ,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丑,赵王友王友 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蚀之,
既。以梁王 吕产为相国,赵王 禄为上将军上将军 。立营陵侯 刘泽 为琅邪王 。夏五月辛未,诏曰:
「昭灵夫人,太上皇 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 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 。」丞相丞相 臣平
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 ,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赵王 恢自杀。秋九月,燕
王 建薨 。南越 侵盗长沙 ,遣隆虑侯 灶将兵击之。
八年春,封中谒者谒者 张释卿为列侯。诸中官、宦者令宦者令 、丞皆赐爵关内侯关内侯 ,食邑。夏,江水 、汉
水 溢,流万余家。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 崩 于未央宫 。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郎吏 各有差。大赦
天下。
上将军上将军 禄、相国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 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时齐悼惠
王 子硃虚侯章在京师 ,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 ,令发兵西。章欲与太尉太尉 勃、丞丞
相相 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 遂发兵,又诈琅邪王 泽发其国兵,并将而西。产、禄等遣大将军大将军 灌
婴将兵击之。婴至荥阳 ,使人谕齐王 与连和,待吕氏 变而共诛之。
太尉太尉 勃与丞相丞相 平谋,以曲周侯 郦商子寄与禄善,使人劫商令寄绐说禄曰:「高帝 与吕后 共定天
下,刘氏 所立九王,吕氏 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 崩,
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太尉 ,
请梁王 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嬃。嬃
怒曰:「汝为将而弃军,吕氏 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八月庚申,平阳侯 窋行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郎中令 贾寿 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
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产。平阳侯 窋闻其语,驰告丞丞
相相 平、太尉太尉 勃。勃欲入北军 ,不得入。襄平侯 纪通尚符节 ,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 。勃复令郦
寄、典客典客 刘揭说禄,曰:「帝使太尉太尉 守北军 ,欲令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
」禄遂解印属典客典客 ,而以兵授太尉太尉 勃。勃入军门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 右袒,为刘氏 左袒。
」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 ,丞相丞相 平召硃虚侯章佐勃。勃令章监军监军 门,令平阳
侯 告卫尉卫尉 ,毋内相国产殿门。产不知禄已去北军 ,入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平阳
侯 驰语太尉太尉 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乃谓硃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宫卫 帝。」章从勃请卒千
人,入未央宫 掖门,见产廷中。餔时,遂击产,产走。天大风,从官乱,莫敢斗者。逐产,杀之郎郎
中中 府吏府吏 舍厕中。
章已杀产,帝令谒者谒者 持节劳章。章欲夺节,谒者谒者 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长乐卫尉 吕更
始。还入北军 ,复报太尉太尉 勃。勃起拜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辛酉,斩吕
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主 主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主 主
主 主 葬 地 地
建 建 政 地 地
政 地 文
主 主 武 主 名 主
主 主 礼 文
主 主
主 葬 地 地 主
文 文 武 地
地
主 葬 处 文
武 主
主 地 主 文
文 主 主 武
地 主 名
文 文 主 主 主
名 名 主
文
主
名
主 文 武 名
主
文 文 军 主 礼 军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名 名
军 军 文 文
主 文 军 处
主 文 文
处
文 文
文 文 武
军 文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目錄
16
17
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 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 。语在周勃 、高五王
《传》。
赞曰:孝惠 、高后 之时,海内得离战国 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 拱己,高后 女主 制政,
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主 主 名
名 名 代 主 名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207 卷二百〇七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Similar to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helloiac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helloiac
 

Similar to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20)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漢書 049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漢書 049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漢書 049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漢書 049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史記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史記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史記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史記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南史 11 卷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漢書 113 卷九十七上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 1. 文档信息  漢書  004 / 120  17 段 2028 字  129 种 196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東漢]班固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漢書 /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未央宫 3 江水 2 汉水 2 人物 吕氏 5 平阳侯 4 惠帝 4 太后 4 高皇帝 3 齐王 3 恒山王 3 皇帝 3 文官 太尉 8 丞相 6 谒者 3 武官 上将军 2 关内侯 1 大将军 1 其他 北军 6 薨 3 高祖 2 宗庙 2 长陵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三 高后纪第三 高皇后 吕氏 ,生惠帝 。佐高祖 定天下,父兄及高祖 而侯者三人。惠帝 即位,尊吕后 为太 后 。太后 立帝姊鲁元 公主 女为皇后 ,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 。惠帝 崩,太 子 立为皇帝 ,年幼,太后 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 吕六人为列侯。语在《外戚传 》。 元年春正月,诏曰:「前日孝惠皇帝 言欲除三族 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二月,赐民爵,户一级。初置孝弟力田孝弟力田 二千石者一人。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 灾。立孝惠 后宫 子强为淮阳王 ,不疑为恒山王 ,弘为襄城侯 ,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秋,桃李 华。 二年春,诏曰:「高皇帝 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于 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绝,嗣子 各袭 其功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丞相 臣平言:「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 臣商、颍阴侯 臣婴、安国 侯 臣陵等议: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请臧高庙。」奏可。春正月乙 卯,地震 ,羌道 、武都道山崩。夏六月丙戌晦,日有蚀之。秋七月,恒山王 不疑薨 。行八铢 钱。 三年夏,江水 、汉水 溢,流民四千余家。秋,星昼见。 主 名 主 號 號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作 主 礼 文 地 名 主 主 主 主 然 主 礼 文 主 主 主 异 地 主 葬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年夏,少帝 自知非皇后 子,出怨言,皇太后 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 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 疾久不已,乃失惑昏 乱,不能继嗣奉宗庙 ,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 为天下计,所以安宗 庙 、社稷 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 弘为皇帝 。 五年春,南粤王尉佗自称南武帝 。秋八月,淮阳王 强薨 。九月,发河东 、上党 骑屯北地。 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 令二千石。六月,城长陵 。匈奴 寇狄道 ,攻阿阳 。 行五分钱。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 寇狄道 ,略二千余人。春正月丁丑,赵王友王友 幽死于邸。己丑晦,日有蚀之, 既。以梁王 吕产为相国,赵王 禄为上将军上将军 。立营陵侯 刘泽 为琅邪王 。夏五月辛未,诏曰: 「昭灵夫人,太上皇 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 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 。」丞相丞相 臣平 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 ,宣夫人曰昭哀后,六月,赵王 恢自杀。秋九月,燕 王 建薨 。南越 侵盗长沙 ,遣隆虑侯 灶将兵击之。 八年春,封中谒者谒者 张释卿为列侯。诸中官、宦者令宦者令 、丞皆赐爵关内侯关内侯 ,食邑。夏,江水 、汉 水 溢,流万余家。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 崩 于未央宫 。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郎吏 各有差。大赦 天下。 上将军上将军 禄、相国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 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时齐悼惠 王 子硃虚侯章在京师 ,以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告兄齐王 ,令发兵西。章欲与太尉太尉 勃、丞丞 相相 平为内应,以诛诸吕。齐王 遂发兵,又诈琅邪王 泽发其国兵,并将而西。产、禄等遣大将军大将军 灌 婴将兵击之。婴至荥阳 ,使人谕齐王 与连和,待吕氏 变而共诛之。 太尉太尉 勃与丞相丞相 平谋,以曲周侯 郦商子寄与禄善,使人劫商令寄绐说禄曰:「高帝 与吕后 共定天 下,刘氏 所立九王,吕氏 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王,诸侯王以为宜。今太后 崩, 帝少,足下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何不速归将军印,以兵属太尉太尉 , 请梁王 亦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禄然其计,使人报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禄信寄,与俱出游,过其姑吕嬃。嬃 怒曰:「汝为将而弃军,吕氏 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无为它人守也!」 八月庚申,平阳侯 窋行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郎中令 贾寿 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 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产。平阳侯 窋闻其语,驰告丞丞 相相 平、太尉太尉 勃。勃欲入北军 ,不得入。襄平侯 纪通尚符节 ,乃令持节矫内勃北军 。勃复令郦 寄、典客典客 刘揭说禄,曰:「帝使太尉太尉 守北军 ,欲令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 」禄遂解印属典客典客 ,而以兵授太尉太尉 勃。勃入军门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 右袒,为刘氏 左袒。 」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 。然尚有南军 ,丞相丞相 平召硃虚侯章佐勃。勃令章监军监军 门,令平阳 侯 告卫尉卫尉 ,毋内相国产殿门。产不知禄已去北军 ,入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平阳 侯 驰语太尉太尉 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乃谓硃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宫卫 帝。」章从勃请卒千 人,入未央宫 掖门,见产廷中。餔时,遂击产,产走。天大风,从官乱,莫敢斗者。逐产,杀之郎郎 中中 府吏府吏 舍厕中。 章已杀产,帝令谒者谒者 持节劳章。章欲夺节,谒者谒者 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长乐卫尉 吕更 始。还入北军 ,复报太尉太尉 勃。勃起拜贺章,曰:「所患独产,今已诛,天下定矣。」辛酉,斩吕 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主 主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主 主 主 主 葬 地 地 建 建 政 地 地 政 地 文 主 主 武 主 名 主 主 主 礼 文 主 主 主 葬 地 地 主 文 文 武 地 地 主 葬 处 文 武 主 主 地 主 文 文 主 主 武 地 主 名 文 文 主 主 主 名 名 主 文 主 名 主 文 武 名 主 文 文 军 主 礼 军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名 名 军 军 文 文 主 文 军 处 主 文 文 处 文 文 文 文 武 军 文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目錄 16 17 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 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 。语在周勃 、高五王 《传》。 赞曰:孝惠 、高后 之时,海内得离战国 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 拱己,高后 女主 制政, 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主 主 名 名 名 代 主 名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19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