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史记
 011 / 130
 20 段 1756 字
 213 种 278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西漢]司馬遷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本篇关键词
地点 阳陵 5 西乡 2 衡山 2
人物 孝文 4 胶东王 4 皇子 4 太子 4 晁错 3 周亚夫 3 孝景皇帝 2 窦太后 2
文官 丞相 11 御史大夫 5 太尉 3
武官 大将军 2 都尉 1 中大夫令 1
其他 匈奴 5 薨 3 和亲 2 彗星 2 北辰 2
目錄
0
1
2
3
4
5
孝景本纪
孝景皇帝 者,孝文 之中子也。母窦太后 。孝文 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 得幸,前后死,
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 。令群臣无朝
贺 。匈奴 入代,与约和亲 。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 。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 太后 崩。广川 、长沙
王 皆之国。丞相丞相 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开封 陶青为丞相丞相 。彗星 出东北。秋,衡山 雨
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荧惑 逆行,守北辰 。月出北辰 间。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 及内内
史史 、祋祤 为县。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东宫 大殿城室。吴王 濞、楚王 戊、赵
王 遂、胶西王 卬、济南王 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 雄渠反,发兵西乡 。天子为诛晁错 ,遣袁
盎 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大将军 窦婴、太尉太尉 周亚夫 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
楚元王 子㜈等与谋反 者。封大将军大将军 窦婴为魏其侯 。立楚元王 子平陆侯 礼为楚王 。立皇
子 端为胶西王 ,子胜为中山王 。徙济北王 志为菑川王,淮阳王 馀为鲁王 ,汝南王 非为江都
王 。齐王 将庐、燕王 嘉皆薨 。
四年夏,立太子 。立皇子 彻为胶东王 。六月甲戌,赦天下。後九月,更以阳为阳陵 。复置津
关,用传出入。冬,以赵国 为邯郸郡 。
主 名 主 名 主
礼
礼 政 礼
主 名 主 地
主 文 文 地 文 天 地
天 天 天 地
文 地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名
名 武 文 名
主 法 武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葬
主 主 主 地
政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五年三月,作阳陵 、渭桥 。五月,募徙阳 陵,予钱二十万。江都 大暴风 从西方来,坏城十二
丈。丁卯,封长公主 子蟜为隆虑侯 。徙广川王 为赵王 。
六年春,封中尉中尉 绾为建陵侯 ,江都 丞相丞相 嘉为建平侯 ,陇西太守陇西太守 浑邪为平曲侯 ,赵丞相丞相 嘉
为江陵侯 ,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 二王皆薨 。後九月,伐驰道 树,殖兰池 。
七年冬,废栗太子 为临江王 。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 者。丞相丞相 青免。二月乙
巳,以太尉太尉 条侯周亚夫 为丞相丞相 。四月乙巳,立胶东 王太后 为皇后 。丁巳,立胶东王 为太
子 。名彻。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周昌 左车 为安阳侯 ,四月乙巳,赦天
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地动。衡山 、原都 雨雹,大者尺八 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 入燕,遂不和亲 。三月,召临江王 来。即死中尉中尉 府中。夏,立皇子 越为广川
王 ,子寄为胶东王 。封四侯 。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春,匈奴王 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立皇子方乘为清河
王 。三月,彗星 出西北。丞相丞相 周亚夫 ,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桃侯刘舍为丞相丞相 。四月,地动。九月戊
戌晦,日食。军东都 门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 。大蝗。秋,赦徒作阳陵 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 舜为常山王 。封十侯 。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丞
相相 曰相。秋,地动。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 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 、城阳 共王、汝南
王 皆薨 。立梁孝王 子明为济川王 ,子彭离为济东王 ,子定为山阳王 ,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
分为五。封四侯 。更命廷尉廷尉 为大理,将作少府将作少府 为将作大匠将作大匠 ,主爵中尉主爵中尉 为都尉都尉 ,长信詹詹
事事 为长信少府长信少府 ,将行为大长秋大长秋 ,大行为行人,奉常 为太常太常 ,典客典客 为大行,治粟内史 为大大
农农 。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内官 ,属大内。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 入上郡 。
後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中大夫令 为卫尉卫尉 。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诸侯相 爵右庶右庶
长长 。四月,大酺 。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 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
食。丞相丞相 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绾为丞相丞相 ,封建陵侯 。
後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 。酺五日。令内史内史 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
布。止马 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三月,匈奴 入雁门 。十月,租长
陵 田。大旱。衡山国 、河东 、云中郡 民疫。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 。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
太子 冠。甲子,孝景皇帝 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後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
复无所与。太子 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后 弟蚡为武安侯 ,弟胜为周阳侯 。置阳
陵 。
太史公太史公 曰:汉兴,孝文 施大德,天下怀安 ,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 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
起,合从而西乡 ,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 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
机,岂不以谋哉?
地 地 地 地 异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地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名 葬 地 地
主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名 名 主
法 地 地 艺
政 礼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主 天 文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主 主 主
文
礼 主 地
主 葬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法
文 文 政 地
武 文 文
武 礼 地
文 文 文 主
政 文
地 政 地
建 政 地 地
天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目錄
景帝 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 ,乍起凶慝。提局成
衅,拒轮致惑。晁错 虽诛,梁城 未克。条侯出将,追奔 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太尉 ,後
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主 名
名 地 军 文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helloiac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helloiac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helloiac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helloiac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helloiac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helloiac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helloiac
 

What's hot (20)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Similar to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helloiac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helloiac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helloiac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helloiac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20)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11 / 130  20 段 1756 字  213 种 278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西漢]司馬遷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本篇关键词 地点 阳陵 5 西乡 2 衡山 2 人物 孝文 4 胶东王 4 皇子 4 太子 4 晁错 3 周亚夫 3 孝景皇帝 2 窦太后 2 文官 丞相 11 御史大夫 5 太尉 3 武官 大将军 2 都尉 1 中大夫令 1 其他 匈奴 5 薨 3 和亲 2 彗星 2 北辰 2 目錄 0 1 2 3 4 5 孝景本纪 孝景皇帝 者,孝文 之中子也。母窦太后 。孝文 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 得幸,前后死, 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 。令群臣无朝 贺 。匈奴 入代,与约和亲 。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 。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 太后 崩。广川 、长沙 王 皆之国。丞相丞相 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开封 陶青为丞相丞相 。彗星 出东北。秋,衡山 雨 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荧惑 逆行,守北辰 。月出北辰 间。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 及内内 史史 、祋祤 为县。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东宫 大殿城室。吴王 濞、楚王 戊、赵 王 遂、胶西王 卬、济南王 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 雄渠反,发兵西乡 。天子为诛晁错 ,遣袁 盎 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大将军 窦婴、太尉太尉 周亚夫 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 楚元王 子㜈等与谋反 者。封大将军大将军 窦婴为魏其侯 。立楚元王 子平陆侯 礼为楚王 。立皇 子 端为胶西王 ,子胜为中山王 。徙济北王 志为菑川王,淮阳王 馀为鲁王 ,汝南王 非为江都 王 。齐王 将庐、燕王 嘉皆薨 。 四年夏,立太子 。立皇子 彻为胶东王 。六月甲戌,赦天下。後九月,更以阳为阳陵 。复置津 关,用传出入。冬,以赵国 为邯郸郡 。 主 名 主 名 主 礼 礼 政 礼 主 名 主 地 主 文 文 地 文 天 地 天 天 天 地 文 地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名 名 武 文 名 主 法 武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葬 主 主 主 地 政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五年三月,作阳陵 、渭桥 。五月,募徙阳 陵,予钱二十万。江都 大暴风 从西方来,坏城十二 丈。丁卯,封长公主 子蟜为隆虑侯 。徙广川王 为赵王 。 六年春,封中尉中尉 绾为建陵侯 ,江都 丞相丞相 嘉为建平侯 ,陇西太守陇西太守 浑邪为平曲侯 ,赵丞相丞相 嘉 为江陵侯 ,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 二王皆薨 。後九月,伐驰道 树,殖兰池 。 七年冬,废栗太子 为临江王 。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 者。丞相丞相 青免。二月乙 巳,以太尉太尉 条侯周亚夫 为丞相丞相 。四月乙巳,立胶东 王太后 为皇后 。丁巳,立胶东王 为太 子 。名彻。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周昌 左车 为安阳侯 ,四月乙巳,赦天 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地动。衡山 、原都 雨雹,大者尺八 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 入燕,遂不和亲 。三月,召临江王 来。即死中尉中尉 府中。夏,立皇子 越为广川 王 ,子寄为胶东王 。封四侯 。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春,匈奴王 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立皇子方乘为清河 王 。三月,彗星 出西北。丞相丞相 周亚夫 ,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桃侯刘舍为丞相丞相 。四月,地动。九月戊 戌晦,日食。军东都 门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 。大蝗。秋,赦徒作阳陵 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 舜为常山王 。封十侯 。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丞 相相 曰相。秋,地动。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 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 、城阳 共王、汝南 王 皆薨 。立梁孝王 子明为济川王 ,子彭离为济东王 ,子定为山阳王 ,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 分为五。封四侯 。更命廷尉廷尉 为大理,将作少府将作少府 为将作大匠将作大匠 ,主爵中尉主爵中尉 为都尉都尉 ,长信詹詹 事事 为长信少府长信少府 ,将行为大长秋大长秋 ,大行为行人,奉常 为太常太常 ,典客典客 为大行,治粟内史 为大大 农农 。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内官 ,属大内。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 入上郡 。 後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中大夫令 为卫尉卫尉 。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诸侯相 爵右庶右庶 长长 。四月,大酺 。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 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 食。丞相丞相 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绾为丞相丞相 ,封建陵侯 。 後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 。酺五日。令内史内史 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 布。止马 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三月,匈奴 入雁门 。十月,租长 陵 田。大旱。衡山国 、河东 、云中郡 民疫。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 。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 太子 冠。甲子,孝景皇帝 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後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 复无所与。太子 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后 弟蚡为武安侯 ,弟胜为周阳侯 。置阳 陵 。 太史公太史公 曰:汉兴,孝文 施大德,天下怀安 ,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 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 起,合从而西乡 ,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 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 机,岂不以谋哉? 地 地 地 地 异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地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名 葬 地 地 主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名 名 主 法 地 地 艺 政 礼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主 天 文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主 主 主 文 礼 主 地 主 葬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法 文 文 政 地 武 文 文 武 礼 地 文 文 文 主 政 文 地 政 地 建 政 地 地 天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10 本纪第十 孝文本纪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目錄 景帝 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 ,乍起凶慝。提局成 衅,拒轮致惑。晁错 虽诛,梁城 未克。条侯出将,追奔 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太尉 ,後 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主 名 名 地 军 文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7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