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遼史
 027 / 117
 116 段 4133 字
 454 种 6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元]脫脫 等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壽隆七年[1101] 1 乾統 1 大康元年[1075] 1 天慶元年[1111] 1 大安七年[1091] 1
地点 春州 7 鴨子河 6 咸州 4 混同江 4
人物 阿骨打 9 李乾順 5 和魯斡 5 海里 4 天祚皇帝 4 夏國王 4
文官 南府宰相 5 皇太叔 4 西北路招討使 4
武官 詳穩 3 節度使 3 天下兵馬大元帥 2
其他 夏國 11 高麗 10 進士 5 慶陵 5 太祖 5 阻卜 5 薨 4 五國部 4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 一
天祚皇帝 ,諱延禧 ,字延寧 ,小字 阿果。道宗 之孫,父順宗 大孝順聖皇帝 ,母貞順皇
后 蕭氏 。大康元年[1075]生。六歲封梁王 ,加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後三年,進封燕國王 。大
安七年[1091],總北南院樞密使事總北南院樞密使事 ,加尚書令尚書令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下兵馬大元帥 。
壽隆七年[1101]正月甲戌,道宗 崩 ,奉遺詔即皇帝位于柩前。群臣上尊號 曰天祚皇帝 。
二月壬辰朔,改元乾統,大赦。詔為耶律乙辛 所誣陷者,復其官爵,籍沒 者出之,流放者還
之。乙未,遣使告哀于宋及西夏 、高麗 。乙巳,以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蕭兀納 為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加守太太
傅傅 。
三月丁卯,詔有司以張孝傑 家屬分賜群臣。甲戌,召僧法頤放戒于內庭。
夏四月,旱。
六月庚寅朔,如慶州 。甲午,宋遣王潛等來弔祭。丙申,高麗 、夏國 各遣使慰奠。戊戌,以南南
府宰相府宰相 斡特剌 兼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庚子,追諡懿德皇后 為宣懿皇后 。壬寅,以宋魏國王 和魯
斡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下兵馬大元帥 。乙巳,以北平郡王 淳進封鄭王 。丁未,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耶律阿思 加于于
越越 。辛亥,葬仁聖大孝文皇帝 、宣懿皇后 于慶陵 。
秋七月癸亥,阻卜 、鐵驪來貢。
主
主 名 名 礼 號 號 主
主 名 主 武 文 主
文 文 武
號 葬 礼 主
名 法
政 政 文 名 武
文
名
地 政 政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武 主 主 文 名
文 號 主 建
政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八月甲寅,謁慶陵 。
九月壬申,謁懷陵。乙亥,駐蹕藕絲淀。
冬十月壬辰,謁乾陵 。甲辰,上皇考 昭懷太子 諡曰大孝順聖皇帝 ,廟號 順宗 ,皇妣 曰貞
順皇后 。
十二月戊子,以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張琳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張奉珪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癸
巳,宋遣黃實來賀即位。丁酉,高麗 、夏國 並遣使來賀。乙巳,詔先朝已行事,不得陳告。
初,以楊割為生女直部 節度使節度使 ,其俗呼為太師太師 。是歲楊割死,傳于兄之子烏雅束 ,束死,其
弟阿骨打 襲。
二年春正月,如鴨子河 。
二月辛卯,如春州 。
三月,大寒 ,冰復合。
夏四月辛亥,詔誅乙辛 黨,徙其子孫于邊;發乙辛 、得里特 之墓,剖棺,戮屍 ;以其家屬分賜
被殺之家。
五月乙丑,斡特剌 獻耶睹刮等部捷。
六月壬辰,以雨罷獵,駐蹕散水原。丙午,夏國王 李乾順 復遣使請尚公主 。丁未,南院大南院大
王王 陳家奴 致仕 。壬子,李乾順 為宋所攻,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
閏月庚申,策賢良。壬申,降惠妃 為庶人。
秋七月,獵黑嶺,以霖雨,給獵人馬。阻卜 來侵,斡特剌 等戰敗之。
冬十月乙卯,蕭海里 叛,劫乾州 武庫 器甲。命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郝家奴捕之,蕭海里 亡入陪朮水阿典
部。丙寅,以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耶律斡特剌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牛溫舒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
十一月乙未,郝家奴以不獲蕭海里 ,免官 。壬寅,以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有司
請以帝生日為天興節。
三年春正月辛巳朔,如混同江 。女直函蕭海里 首,遣使來獻。戊申,如春州 。
二月庚午,以武清縣 大水,弛其陂澤之禁。
夏五月戊子,以獵人多亡,嚴立科禁。乙巳,清暑赤勒嶺。丙午,謁慶陵 。
六月辛酉,夏國王 李乾順 復遣使請尚公主 。
秋七月,中京雨雹,傷稼。
冬十月甲辰,如中京。己未,吐蕃 遣使來貢。庚申,夏國 復遣使求援。己巳,有事于觀德殿。
十一月丙申,文武百官加上尊號 曰惠文智武聖孝天祚皇帝 ,大赦,以宋魏國王 和魯斡 為皇太皇太
叔叔 ,梁王 撻魯 進封燕國王 ,鄭王 淳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進封越國王 ,百官各進一階。丁酉,
以惕隱惕隱 耶律何魯掃古 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戊戌,以受尊號 ,告廟。乙巳,謁太祖 廟,追尊 太
祖 之高祖 曰昭烈皇帝 ,廟號 肅祖 ,妣曰昭烈皇后 ;曾祖 曰莊敬皇帝 ,廟號 懿祖 ,妣
曰莊敬皇后 。召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耶律儼 纂太祖 諸帝實錄。
十二月戊申,如藕絲淀。
建
地 礼 主 主 礼 號 礼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政 政
衙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节
名 名 名 法
名
主 名 主
文 名 仕 名
主
政 名
名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建
主 名 主
政 政
礼 主 主 名
文 主 名 主 主 文 主
文 名 文 礼 號 礼
號 號 號 礼 號 主 亲 主 礼 號
主 文 名 號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是年,放進士 馬恭回等百三人。
四年春正月戊子,幸魚兒濼 。壬寅,獵木嶺。癸卯,燕國王 撻魯 薨 。
二月丁丑,鼻骨德遣使來貢。
夏六月甲辰,駐蹕旺國崖。甲寅,夏國 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亥,吐蕃 遣使來貢。
秋七月,南京蝗。庚辰,獵南山。癸未,以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蕭得里底 、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耶律慎思
並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辛卯,以同知南院樞密使事同知南院樞密使事 蕭敵里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
冬十月己酉,鳳凰見于漷陰 。己未,幸南京。
十一月乙亥,御迎月樓,賜貧民錢。
十二月辛丑,以張琳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五年春正月乙亥,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求援,且乞伐宋。庚寅,以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蕭常哥 為北府宰北府宰
相相 。丁酉,遣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高端禮等諷宋罷伐夏兵。
二月癸卯,微行,視民疾苦。丙午,幸鴛鴦 濼。
三月壬申,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 ,下嫁夏國王 李乾順 。
夏四月甲申,射虎炭山 。
五月癸卯,清暑南崖。壬子,宋遣曾孝廣 、王戩 報聘。
六月甲戌,夏國 遣使來謝,及貢方物。己丑,幸候里吉。
秋七月,謁慶陵 。
九月辛亥,駐蹕藕絲淀。乙卯,謁乾陵 。
冬十一月戊戌,禁商賈之家應進士 舉。丙辰,高麗 三韓國公 王顒 薨 ,子俁遣使來告。
十二月己巳,夏國 復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酉,宋遣林洙 來議與夏約和。
六年春正月辛丑,遣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蕭得里底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牛溫舒 使宋,諷歸所侵夏地。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辛巳,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謝。
秋七月癸巳,阻卜 來貢。甲午,如黑嶺。庚子,獵鹿角山 。
冬十月乙亥,宋與夏通好,遣劉正符、曹穆來告。庚辰,以皇太叔皇太叔 、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和魯斡 兼惕惕
隱隱 ,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越國王 淳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十一月乙未,以謝家奴 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馬奴 為奚六部大王奚六部大王 。丙申,行柴冊禮。戊戌,大赦。
以和魯斡 為義和仁聖皇太叔皇太叔 ,越國王 淳進封魏國王 ,封皇子 敖盧斡 為晉王 ,習泥烈 為饒
樂郡王 。己亥,謁太祖 廟。甲辰,祠木葉山 。
十二月己巳,封耶律儼 為漆水郡王 ,餘官進爵有差。
七年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
二月,駐蹕大魚濼。
夏六月,次散水原。
仕
地 主 名 葬
政 政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文
政 武 名
文 文
然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政
建
地
仕 政 主 名 葬
政 名
文 名 文 名
政
政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號 地
名 主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秋七月,如黑嶺。
冬十月,謁乾陵 ,獵醫巫閭山 。
是年,放進士 李石等百人。
八年春正月,如春州 。
夏四月丙申,封高麗 王俁 為三韓國公 ,贈其父顒為高麗國王 。
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壬辰,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蕭敵里率諸蕃來朝。丙申,射柳祈雨。壬寅,夏國王 李乾順 以成安公
主 生子,遣使來告。丁未,如黑嶺。
秋七月戊辰,以雨罷獵。
冬十二月己卯,高麗 遣使來謝。
九年春正月丙午朔,如鴨子河 。
二月,如春州 。
三月戊午,夏國 以宋不歸地,遣使來告。
夏四月壬午,五國部 來貢。
六月乙亥,清暑特禮嶺。
秋七月,隕霜,傷稼。甲寅,獵于候里吉。
八月丁酉,雪,罷獵。
冬十月癸酉,望祠木葉山 。丁丑,詔免今年租稅。
十二月甲申,高麗 遣使來貢。
是年,放進士 劉楨 等九十人。
十年春正月辛丑,預行立春 禮。如鴨子河 。
二月庚午朔,駐蹕大魚濼。
夏四月丙子,五國部 長來貢。丙戌,預行再生禮。癸巳,獵于北山。
六月甲戌,清暑玉丘。癸未,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貢。甲午,阻卜 來貢。
秋七月辛丑,謁慶陵 。
閏月辛亥,謁懷陵。己未,謁祖陵 。壬戌,皇太叔皇太叔 和魯斡 薨 。
九月甲戌,免重九節 禮。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十二月己酉,改明年元。
是歲,大饑。
天慶元年[1111]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
地 地
仕
地
政 名 主 主
文 主 名
主
政
地
地
政
衙
地
政
仕 名
节 地
衙
政 政
建
地 文 名 葬
节
地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二月,如春州 。
三月乙亥,五國部 長來貢。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秋七月,獵。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二年春正月己未朔,如鴨子河 。丁丑,五國部 長來貢。
二月丁酉,如春州 ,幸混同江 鉤魚,界外生女直酋長在千里內者,以故事皆來朝。適遇「頭魚
宴」,酒半酣,上臨軒 ,命諸酋次第起舞;獨阿骨打 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他日,上密
謂樞密使樞密使 蕭奉先 曰:「前日之燕,阿骨打 意氣雄豪,顧視不常,可託以邊事誅之。否則,必貽後
患。」奉先 曰:「麁人不知禮義,無大過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假有異志,又何能為?」其弟吳乞
買、粘罕、胡舍等嘗從獵,能呼鹿,刺虎,搏熊。上喜,輒加官爵。
夏六月庚寅,清暑南崖。甲午,和州 回鶻 來貢。戊戌,成安公主 來朝。甲辰,阻卜 來貢。
秋七月乙丑,獵南山。
九月己未,射獲熊,燕群臣,上親御琵琶 。初,阿骨打 混同江 宴歸,疑上知其異志,遂稱兵,先
併旁近部族。女直趙三 、阿鶻產拒之,阿骨打 虜其家屬。二人走訴咸州 ,詳穩詳穩 司送北樞密
院 。樞密使樞密使 蕭奉先 作常事以聞上,仍送咸州 詰責,欲使自新。後數召,阿骨打 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辛亥,高麗 三韓國公 王俁 之母死,來告,即遣使致祭,起復 。是月,駐蹕奉聖州 。
十一月乙卯,幸南京。丁卯,謁太祖 廟。
是年,放進士 韓昉等七十七人。
三年春正月丙寅,賜南京貧民錢。丁卯,如大魚濼。甲戌,禁僧尼破戒。丙子,獵狗牙山 ,大
寒 ,獵人多死。
三月,籍諸道戶,徙大牢古山圍場 地居民于別土。阿骨打 一日率五百騎突至咸州 ,吏民大驚。翌
日,赴詳穩詳穩 司,與趙三 等面折庭下。阿骨打 不屈,送所司問狀。一夕遁去。遣人訴于上,謂詳詳
穩穩 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
夏閏四月,李弘以左道聚眾為亂,支解,分示五京。
六月乙卯,斡朗改國遣使來貢良犬。丙辰,夏國 遣使來貢。
秋七月,幸秋山 。
九月,駐蹕藕絲淀。
十一月甲午,以三司使三司使 虞融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蕭樂古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十二月庚戌,高麗 遣使來謝致祭。癸丑,回鶻 遣使來貢。甲寅,以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馬人望 參知政參知政
事事 。丙辰,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耶律儼 薨 。癸亥,高麗 遣使來謝起復 。
四年春正月,如春州 。初,女直起兵,以紇石烈部人阿疏不從,遣其部撒改討之。阿疏弟狄故保來
告,詔諭使勿討,不聽,阿疏來奔。至是女直遣使來索,不發。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地
衙
地 衙
地 地
礼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政 主 政
艺 名 地
名 名 地 武
衙 文 名 地 名
政 主 名 仕 地
號
仕
地
节
地 名 地
武 名 名
武
政
地
文 文 文 文
政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葬 政 仕
地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目錄
112
113
114
115
秋七月,女直復遣使取阿疏,不發,乃遣侍御侍御 阿息保 問境上多建城 堡之故。女直以慢語答曰:
「若還阿疏,朝貢如故;不然,城未能已。」遂發渾河 北諸軍,益東北路統軍司 。阿骨打 乃與弟
粘罕、胡舍等謀,以銀朮割、移烈、婁室、闍母等為帥,集女直諸部兵,擒遼障鷹官。及攻寧江州 ,
東北路統軍司 以聞。時上在慶州 射鹿,聞之略不介意,遣海州刺史海州刺史 高仙壽統渤海 軍應援。蕭撻
不也 遇女直,戰于寧江東 ,敗績。
冬十月壬寅朔,以守司空司空 蕭嗣先 為東北路都統都統 ,靜江軍節度 使蕭撻不也 為副,發契丹 奚
軍 三千人,中京禁兵 及土豪二千人,別選諸路武勇二千餘人,以虞候虞候 崔公義為都押官都押官 ,控控
鶴鶴 指揮邢穎為副,引軍屯 出河店 。兩軍對壘,女直軍 潛渡混同江 ,掩擊遼眾。蕭嗣先 軍
潰,崔公義、邢穎、耶律佛留、蕭葛十等死之,其獲免者十有七人。蕭奉先 懼其弟嗣先 獲罪,輒奏
東征潰軍所至劫掠,若不肆赦 ,恐聚為患。上從之,嗣先 但免官 而已。諸軍相謂曰:「戰則有死
而無功,退則有生而無罪。」故士無鬥志,望風奔潰。
十一月壬辰,都統都統 蕭敵里等營于斡鄰濼東,又為女直所襲,士卒死者甚眾。甲午,蕭敵里亦坐免
官 。辛丑,以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耶律斡里 朵為行軍都統行軍都統 ,副點檢點檢 蕭乙薛 、同知南院樞密使同知南院樞密使
事事 耶律章奴 副之。
十二月,咸、賓、祥三州及鐵驪、兀惹 皆叛入女直。乙薛 往援賓州 ,南軍諸將實婁、特烈 等往
援咸州 ,並為女直所敗。
文 名 地
地 营 名
地
营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名 武 地 名 政
军 军 文 文
文 军 地 军 地 名
名 名
礼 名 仕
武
仕 文 名 武 文 名
文 名
政 名 地 名
地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helloiac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helloiac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helloiac
 

What's hot (20)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Similar to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helloiac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helloiac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helloiac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20)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漢書 011 卷十 成帝纪第十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27 / 117  116 段 4133 字  454 种 6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元]脫脫 等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壽隆七年[1101] 1 乾統 1 大康元年[1075] 1 天慶元年[1111] 1 大安七年[1091] 1 地点 春州 7 鴨子河 6 咸州 4 混同江 4 人物 阿骨打 9 李乾順 5 和魯斡 5 海里 4 天祚皇帝 4 夏國王 4 文官 南府宰相 5 皇太叔 4 西北路招討使 4 武官 詳穩 3 節度使 3 天下兵馬大元帥 2 其他 夏國 11 高麗 10 進士 5 慶陵 5 太祖 5 阻卜 5 薨 4 五國部 4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 一 天祚皇帝 ,諱延禧 ,字延寧 ,小字 阿果。道宗 之孫,父順宗 大孝順聖皇帝 ,母貞順皇 后 蕭氏 。大康元年[1075]生。六歲封梁王 ,加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後三年,進封燕國王 。大 安七年[1091],總北南院樞密使事總北南院樞密使事 ,加尚書令尚書令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下兵馬大元帥 。 壽隆七年[1101]正月甲戌,道宗 崩 ,奉遺詔即皇帝位于柩前。群臣上尊號 曰天祚皇帝 。 二月壬辰朔,改元乾統,大赦。詔為耶律乙辛 所誣陷者,復其官爵,籍沒 者出之,流放者還 之。乙未,遣使告哀于宋及西夏 、高麗 。乙巳,以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蕭兀納 為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加守太太 傅傅 。 三月丁卯,詔有司以張孝傑 家屬分賜群臣。甲戌,召僧法頤放戒于內庭。 夏四月,旱。 六月庚寅朔,如慶州 。甲午,宋遣王潛等來弔祭。丙申,高麗 、夏國 各遣使慰奠。戊戌,以南南 府宰相府宰相 斡特剌 兼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庚子,追諡懿德皇后 為宣懿皇后 。壬寅,以宋魏國王 和魯 斡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天下兵馬大元帥 。乙巳,以北平郡王 淳進封鄭王 。丁未,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耶律阿思 加于于 越越 。辛亥,葬仁聖大孝文皇帝 、宣懿皇后 于慶陵 。 秋七月癸亥,阻卜 、鐵驪來貢。 主 主 名 名 礼 號 號 主 主 名 主 武 文 主 文 文 武 號 葬 礼 主 名 法 政 政 文 名 武 文 名 地 政 政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武 主 主 文 名 文 號 主 建 政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八月甲寅,謁慶陵 。 九月壬申,謁懷陵。乙亥,駐蹕藕絲淀。 冬十月壬辰,謁乾陵 。甲辰,上皇考 昭懷太子 諡曰大孝順聖皇帝 ,廟號 順宗 ,皇妣 曰貞 順皇后 。 十二月戊子,以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張琳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張奉珪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癸 巳,宋遣黃實來賀即位。丁酉,高麗 、夏國 並遣使來賀。乙巳,詔先朝已行事,不得陳告。 初,以楊割為生女直部 節度使節度使 ,其俗呼為太師太師 。是歲楊割死,傳于兄之子烏雅束 ,束死,其 弟阿骨打 襲。 二年春正月,如鴨子河 。 二月辛卯,如春州 。 三月,大寒 ,冰復合。 夏四月辛亥,詔誅乙辛 黨,徙其子孫于邊;發乙辛 、得里特 之墓,剖棺,戮屍 ;以其家屬分賜 被殺之家。 五月乙丑,斡特剌 獻耶睹刮等部捷。 六月壬辰,以雨罷獵,駐蹕散水原。丙午,夏國王 李乾順 復遣使請尚公主 。丁未,南院大南院大 王王 陳家奴 致仕 。壬子,李乾順 為宋所攻,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 閏月庚申,策賢良。壬申,降惠妃 為庶人。 秋七月,獵黑嶺,以霖雨,給獵人馬。阻卜 來侵,斡特剌 等戰敗之。 冬十月乙卯,蕭海里 叛,劫乾州 武庫 器甲。命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郝家奴捕之,蕭海里 亡入陪朮水阿典 部。丙寅,以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耶律斡特剌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牛溫舒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 十一月乙未,郝家奴以不獲蕭海里 ,免官 。壬寅,以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有司 請以帝生日為天興節。 三年春正月辛巳朔,如混同江 。女直函蕭海里 首,遣使來獻。戊申,如春州 。 二月庚午,以武清縣 大水,弛其陂澤之禁。 夏五月戊子,以獵人多亡,嚴立科禁。乙巳,清暑赤勒嶺。丙午,謁慶陵 。 六月辛酉,夏國王 李乾順 復遣使請尚公主 。 秋七月,中京雨雹,傷稼。 冬十月甲辰,如中京。己未,吐蕃 遣使來貢。庚申,夏國 復遣使求援。己巳,有事于觀德殿。 十一月丙申,文武百官加上尊號 曰惠文智武聖孝天祚皇帝 ,大赦,以宋魏國王 和魯斡 為皇太皇太 叔叔 ,梁王 撻魯 進封燕國王 ,鄭王 淳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進封越國王 ,百官各進一階。丁酉, 以惕隱惕隱 耶律何魯掃古 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戊戌,以受尊號 ,告廟。乙巳,謁太祖 廟,追尊 太 祖 之高祖 曰昭烈皇帝 ,廟號 肅祖 ,妣曰昭烈皇后 ;曾祖 曰莊敬皇帝 ,廟號 懿祖 ,妣 曰莊敬皇后 。召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耶律儼 纂太祖 諸帝實錄。 十二月戊申,如藕絲淀。 建 地 礼 主 主 礼 號 礼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政 政 衙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节 名 名 名 法 名 主 名 主 文 名 仕 名 主 政 名 名 地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建 主 名 主 政 政 礼 主 主 名 文 主 名 主 主 文 主 文 名 文 礼 號 礼 號 號 號 礼 號 主 亲 主 礼 號 主 文 名 號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是年,放進士 馬恭回等百三人。 四年春正月戊子,幸魚兒濼 。壬寅,獵木嶺。癸卯,燕國王 撻魯 薨 。 二月丁丑,鼻骨德遣使來貢。 夏六月甲辰,駐蹕旺國崖。甲寅,夏國 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亥,吐蕃 遣使來貢。 秋七月,南京蝗。庚辰,獵南山。癸未,以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蕭得里底 、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耶律慎思 並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辛卯,以同知南院樞密使事同知南院樞密使事 蕭敵里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 冬十月己酉,鳳凰見于漷陰 。己未,幸南京。 十一月乙亥,御迎月樓,賜貧民錢。 十二月辛丑,以張琳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五年春正月乙亥,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求援,且乞伐宋。庚寅,以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蕭常哥 為北府宰北府宰 相相 。丁酉,遣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高端禮等諷宋罷伐夏兵。 二月癸卯,微行,視民疾苦。丙午,幸鴛鴦 濼。 三月壬申,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 ,下嫁夏國王 李乾順 。 夏四月甲申,射虎炭山 。 五月癸卯,清暑南崖。壬子,宋遣曾孝廣 、王戩 報聘。 六月甲戌,夏國 遣使來謝,及貢方物。己丑,幸候里吉。 秋七月,謁慶陵 。 九月辛亥,駐蹕藕絲淀。乙卯,謁乾陵 。 冬十一月戊戌,禁商賈之家應進士 舉。丙辰,高麗 三韓國公 王顒 薨 ,子俁遣使來告。 十二月己巳,夏國 復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癸酉,宋遣林洙 來議與夏約和。 六年春正月辛丑,遣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蕭得里底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牛溫舒 使宋,諷歸所侵夏地。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辛巳,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謝。 秋七月癸巳,阻卜 來貢。甲午,如黑嶺。庚子,獵鹿角山 。 冬十月乙亥,宋與夏通好,遣劉正符、曹穆來告。庚辰,以皇太叔皇太叔 、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和魯斡 兼惕惕 隱隱 ,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越國王 淳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十一月乙未,以謝家奴 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馬奴 為奚六部大王奚六部大王 。丙申,行柴冊禮。戊戌,大赦。 以和魯斡 為義和仁聖皇太叔皇太叔 ,越國王 淳進封魏國王 ,封皇子 敖盧斡 為晉王 ,習泥烈 為饒 樂郡王 。己亥,謁太祖 廟。甲辰,祠木葉山 。 十二月己巳,封耶律儼 為漆水郡王 ,餘官進爵有差。 七年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 二月,駐蹕大魚濼。 夏六月,次散水原。 仕 地 主 名 葬 政 政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文 政 武 名 文 文 然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政 建 地 仕 政 主 名 葬 政 名 文 名 文 名 政 政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號 地 名 主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秋七月,如黑嶺。 冬十月,謁乾陵 ,獵醫巫閭山 。 是年,放進士 李石等百人。 八年春正月,如春州 。 夏四月丙申,封高麗 王俁 為三韓國公 ,贈其父顒為高麗國王 。 五月,清暑散水原。 六月壬辰,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蕭敵里率諸蕃來朝。丙申,射柳祈雨。壬寅,夏國王 李乾順 以成安公 主 生子,遣使來告。丁未,如黑嶺。 秋七月戊辰,以雨罷獵。 冬十二月己卯,高麗 遣使來謝。 九年春正月丙午朔,如鴨子河 。 二月,如春州 。 三月戊午,夏國 以宋不歸地,遣使來告。 夏四月壬午,五國部 來貢。 六月乙亥,清暑特禮嶺。 秋七月,隕霜,傷稼。甲寅,獵于候里吉。 八月丁酉,雪,罷獵。 冬十月癸酉,望祠木葉山 。丁丑,詔免今年租稅。 十二月甲申,高麗 遣使來貢。 是年,放進士 劉楨 等九十人。 十年春正月辛丑,預行立春 禮。如鴨子河 。 二月庚午朔,駐蹕大魚濼。 夏四月丙子,五國部 長來貢。丙戌,預行再生禮。癸巳,獵于北山。 六月甲戌,清暑玉丘。癸未,夏國 遣李造福等來貢。甲午,阻卜 來貢。 秋七月辛丑,謁慶陵 。 閏月辛亥,謁懷陵。己未,謁祖陵 。壬戌,皇太叔皇太叔 和魯斡 薨 。 九月甲戌,免重九節 禮。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十二月己酉,改明年元。 是歲,大饑。 天慶元年[1111]春正月,鉤魚于鴨子河 。 地 地 仕 地 政 名 主 主 文 主 名 主 政 地 地 政 衙 地 政 仕 名 节 地 衙 政 政 建 地 文 名 葬 节 地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二月,如春州 。 三月乙亥,五國部 長來貢。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秋七月,獵。 冬十月,駐蹕藕絲淀。 二年春正月己未朔,如鴨子河 。丁丑,五國部 長來貢。 二月丁酉,如春州 ,幸混同江 鉤魚,界外生女直酋長在千里內者,以故事皆來朝。適遇「頭魚 宴」,酒半酣,上臨軒 ,命諸酋次第起舞;獨阿骨打 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他日,上密 謂樞密使樞密使 蕭奉先 曰:「前日之燕,阿骨打 意氣雄豪,顧視不常,可託以邊事誅之。否則,必貽後 患。」奉先 曰:「麁人不知禮義,無大過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假有異志,又何能為?」其弟吳乞 買、粘罕、胡舍等嘗從獵,能呼鹿,刺虎,搏熊。上喜,輒加官爵。 夏六月庚寅,清暑南崖。甲午,和州 回鶻 來貢。戊戌,成安公主 來朝。甲辰,阻卜 來貢。 秋七月乙丑,獵南山。 九月己未,射獲熊,燕群臣,上親御琵琶 。初,阿骨打 混同江 宴歸,疑上知其異志,遂稱兵,先 併旁近部族。女直趙三 、阿鶻產拒之,阿骨打 虜其家屬。二人走訴咸州 ,詳穩詳穩 司送北樞密 院 。樞密使樞密使 蕭奉先 作常事以聞上,仍送咸州 詰責,欲使自新。後數召,阿骨打 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辛亥,高麗 三韓國公 王俁 之母死,來告,即遣使致祭,起復 。是月,駐蹕奉聖州 。 十一月乙卯,幸南京。丁卯,謁太祖 廟。 是年,放進士 韓昉等七十七人。 三年春正月丙寅,賜南京貧民錢。丁卯,如大魚濼。甲戌,禁僧尼破戒。丙子,獵狗牙山 ,大 寒 ,獵人多死。 三月,籍諸道戶,徙大牢古山圍場 地居民于別土。阿骨打 一日率五百騎突至咸州 ,吏民大驚。翌 日,赴詳穩詳穩 司,與趙三 等面折庭下。阿骨打 不屈,送所司問狀。一夕遁去。遣人訴于上,謂詳詳 穩穩 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 夏閏四月,李弘以左道聚眾為亂,支解,分示五京。 六月乙卯,斡朗改國遣使來貢良犬。丙辰,夏國 遣使來貢。 秋七月,幸秋山 。 九月,駐蹕藕絲淀。 十一月甲午,以三司使三司使 虞融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蕭樂古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十二月庚戌,高麗 遣使來謝致祭。癸丑,回鶻 遣使來貢。甲寅,以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馬人望 參知政參知政 事事 。丙辰,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耶律儼 薨 。癸亥,高麗 遣使來謝起復 。 四年春正月,如春州 。初,女直起兵,以紇石烈部人阿疏不從,遣其部撒改討之。阿疏弟狄故保來 告,詔諭使勿討,不聽,阿疏來奔。至是女直遣使來索,不發。 夏五月,清暑散水原。 地 衙 地 衙 地 地 礼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政 主 政 艺 名 地 名 名 地 武 衙 文 名 地 名 政 主 名 仕 地 號 仕 地 节 地 名 地 武 名 名 武 政 地 文 文 文 文 政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葬 政 仕 地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道宗六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天祚皇帝二→目錄 112 113 114 115 秋七月,女直復遣使取阿疏,不發,乃遣侍御侍御 阿息保 問境上多建城 堡之故。女直以慢語答曰: 「若還阿疏,朝貢如故;不然,城未能已。」遂發渾河 北諸軍,益東北路統軍司 。阿骨打 乃與弟 粘罕、胡舍等謀,以銀朮割、移烈、婁室、闍母等為帥,集女直諸部兵,擒遼障鷹官。及攻寧江州 , 東北路統軍司 以聞。時上在慶州 射鹿,聞之略不介意,遣海州刺史海州刺史 高仙壽統渤海 軍應援。蕭撻 不也 遇女直,戰于寧江東 ,敗績。 冬十月壬寅朔,以守司空司空 蕭嗣先 為東北路都統都統 ,靜江軍節度 使蕭撻不也 為副,發契丹 奚 軍 三千人,中京禁兵 及土豪二千人,別選諸路武勇二千餘人,以虞候虞候 崔公義為都押官都押官 ,控控 鶴鶴 指揮邢穎為副,引軍屯 出河店 。兩軍對壘,女直軍 潛渡混同江 ,掩擊遼眾。蕭嗣先 軍 潰,崔公義、邢穎、耶律佛留、蕭葛十等死之,其獲免者十有七人。蕭奉先 懼其弟嗣先 獲罪,輒奏 東征潰軍所至劫掠,若不肆赦 ,恐聚為患。上從之,嗣先 但免官 而已。諸軍相謂曰:「戰則有死 而無功,退則有生而無罪。」故士無鬥志,望風奔潰。 十一月壬辰,都統都統 蕭敵里等營于斡鄰濼東,又為女直所襲,士卒死者甚眾。甲午,蕭敵里亦坐免 官 。辛丑,以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耶律斡里 朵為行軍都統行軍都統 ,副點檢點檢 蕭乙薛 、同知南院樞密使同知南院樞密使 事事 耶律章奴 副之。 十二月,咸、賓、祥三州及鐵驪、兀惹 皆叛入女直。乙薛 往援賓州 ,南軍諸將實婁、特烈 等往 援咸州 ,並為女直所敗。 文 名 地 地 营 名 地 营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名 武 地 名 政 军 军 文 文 文 军 地 军 地 名 名 名 礼 名 仕 武 仕 文 名 武 文 名 文 名 政 名 地 名 地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7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