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遼史
 115 / 117
 24 段 5371 字
 428 种 64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元]脫脫 等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國語解→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安元年[1085] 2 乾統元年[1101] 2 太平元年[1021] 2 開泰元年[1012] 2 清寧元年[1055] 2
大康二年[1076] 2 統和三年[985] 1 重熙七年[1038] 1
地点 鴨淥江 5 靈州 2 渤海 2
人物 元昊 12 繼遷 12 乾順 8 諒祚 8 秉常 7 公主 6 夏國王 5 韓國公 4
文官 東京留守 4 樞密使 2 引進使 2
武官 詳穩 4 都監 3 都統 3
其他 高麗 18 薨 17 夏國 10 西夏 7 崩 6 道宗 5 党項 5 聖宗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 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高麗
高麗 自有國以來,傳次久近,人民土田,歷代各有其志,然高麗 與遼相為終始二百餘年。
自太祖 皇帝神冊間,高麗 遣使進寶劍。天贊三年[924],來貢。太宗 天顯二年[927],來貢。會同二
年[939],受晉上尊號 冊,遣使往報。
聖宗 統和三年[985]秋七月,詔諸道各完戎器,以備東征高麗 。八月,以遼澤沮洳,罷師。十年,
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蕭恒德 伐高麗 。十一年,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請罪,詔取女直國鴨淥江 東數百里地賜
之。十二年,入貢。三月,王治遣使請所俘生口,詔續還之,仍遣使撫諭。十二月,王治進妓樂,詔卻
之。十三年,治遣李周楨 來貢,又進鷹。十月,遣李知白奉貢。十一月,遣使冊治為王。遣童子十人
來學本國語 。十四年,王治表乞為婚姻,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駙馬 蕭恒德 女下嫁之。六月,遣使來問起
居。自是,至者無時。
作
政
政 政
號 政 號
礼
號 政
文 名 政 地
名
作 文 主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十五年,韓彥敬來納聘 幣,弔駙馬 蕭恒德 妻越國公主 薨 。十一月,治薨 ,其姪誦遣王同穎 來
告。十二月,遣使致祭,詔其姪誦權知國事。十六年,遣使冊誦為王。二十年,誦遣使賀伐宋之捷。七
月,來貢本國地里圖。二十二年,以南伐事詔諭之。二十三年,高麗 聞與宋和,遣使來賀。二十六年,
進龍鬚草席,及賀中京城 。二十七年,承天皇太后 崩,遣使報以國哀。二十八年,誦遣魏守愚等來
祭。三月,使來會葬。
五月,高麗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康肇弒其主誦,擅立誦從兄詢。八月,聖宗 自將伐高麗 ,報宋,遣引進引進
使使 韓杞 宣問詢。詢奉表乞罷師,不許。十一月,大軍渡鴨淥江 ,康肇拒戰于銅州 ,敗之。肇
復 出,右皮室詳穩右皮室詳穩 耶律敵魯 擒肇等,追奔 數十里,獲所棄糧餉、鎧仗,銅、霍、貴、寧等州皆
降。詢上表 請朝,許之,禁軍士俘掠。以政事舍人舍人 馬保祐為開京留守留守 ,安州團練使安州團練使 王八為副留副留
守守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乙凛將騎兵 一千,送保祐等赴京。守將卓思正殺我使者韓喜孫 等十人,領兵出拒,
保祐等復還。乙凛領兵擊之,思正遂奔西京 。圍之五日,不克,駐蹕于城西佛寺。高麗 禮部郎禮部郎
中中 渤海 陀失來降。遣排押 、盆奴 攻開京,遇敵于京西,敗之。詢棄城遁走,遂焚開京,至清
江 而還。二十九年正月,班師,所降諸城復叛。至貴州 南嶺谷 ,大雨連日,霽乃得渡,馬駝皆疲
乏,甲仗多遺棄。次鴨淥江 ,以所俘人分置諸陵廟 ,餘賜內戚、大臣。
開泰元年[1012],詢遣蔡忠順來乞稱臣如舊,詔詢親朝。八月,遣田拱之奉表,稱病不能朝。詔復取六州
之地。二年,耶律資忠 使高麗 取地,未幾還。三年,資忠 復使,如前索地。五月,詔國舅詳穩國舅詳穩 蕭
敵烈 、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耶律團石等造浮梁于鴨淥江 ,城保、宣義、定遠 等州。四年,命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劉慎
行 為都統都統 ,樞密使樞密使 耶律世良 為副,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虛烈為都監都監 。慎行 挈家邊上,致緩師期,
追還之;以世良 、虛烈總兵總兵 伐高麗 。五年,世良 等與高麗 戰于郭州西,破之。六年,樞密樞密
使使 蕭合卓 為都統都統 ,漢人行宮都部署 王繼忠 為副,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虛烈為都監都監 進討。蕭合
卓 攻興化軍 不克,師還。七年,詔東平郡王 蕭排押 為都統都統 ,蕭虛烈為副統,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耶律八
哥 為都監都監 ,復伐高麗 。十二月,蕭排押 與戰于茶、陀二河之間,我軍不利,天雲、右皮室二軍沒
溺者眾,天雲軍詳穩詳穩 海里 、遙輦 帳詳穩詳穩 阿果達、客省使客省使 酌古、渤海 詳穩詳穩 高清明 等皆沒于
陣。八年,詔數排押 討高麗 罪,釋之。加有功將校,益封戰沒將校之妻,錄其子弟。以南皮室
軍 校有功,賜衣物銀絹有差,出金帛賜肴里、涅哥二奚軍 。八月,遣郎君曷不呂等率諸部兵,會大
軍同討高麗 。詢遣使來乞貢方物。九年,資忠 還,以詢降表進,釋詢罪。
太平元年[1021],詢薨 ,遣使來報嗣位,即遣使冊王欽為王。九年,賜欽物。十一年,聖宗 崩 ,遣
使告哀。七月,使來慰奠。
興宗 重熙七年[1038],來貢。十二年三月,以加上尊號 ,來賀。十三年,遣使來貢。十四年三月,又
來貢。十五年,入貢。八月,王欽薨 ,遣使來告。十六年,來貢。明年,又來貢。十九年,復貢。六
月,遣使來賀伐夏之捷。二十二年,入貢。二十三年四月,王徽 請官其子,詔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
興宗 崩 ,道宗 即位,清寧元年[1055]八月,遣使報國哀,以先帝 遺留物賜之。十一月,使來會
葬。二年、三年,皆來貢。四年春,遣使報太皇太后 哀。五月,使來會葬。咸雍七年[1071]、八年,來
貢。十二月,以佛經一藏賜徽。九年、十年,來貢。大康二年[1076]三月,皇太后 崩,遣使報哀。六
月,使來弔祭。四年,王徽 乞賜鴨淥江 以東地,不許。九年八月,王徽 薨 ,以徽子三韓國公 勳
權知國事。十二月,勳薨 。大安元年[1085],冊勳子運為國王 。二年,遣使來謝封冊。三年,來
貢。四年三月,免歲貢 。五年、六年,連貢。九年,賜王運羊。十年,運薨 ,子昱遣使來告,即賻
贈。壽隆元年[1095],來貢。十一月,王昱 病,命其子顒權知國事。二年,來貢。三年三月,王
昱 薨 。五年,王顒 乞封冊。六年,封顒為三韓國公 。
礼 主 名 主 葬 葬 名
政
地 主
政 文 號 政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军
礼 文 武 文
文 文 营 名
地 政
文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葬
名 政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文
名 武 文 名 武 武 名
名 武 政 名 政
文 名 武 衙 名 武 武
名 地 主 名 武 文
名 武 政 名
武 名 地 武 文 地 武 节
名 政
军 军
政 名
葬 號 葬
號 礼
葬
名 文
號 葬 號 主
主
主
名 地 名 葬 主
葬 主
仕 葬
名
名 葬 名 主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七年,道宗 崩 ,天祚 即位,改為乾統元年[1101],報道宗 哀,使來慰奠。十二月,遣使來賀。五
年,三韓國公 顒薨 ,子俁遣使來告。八年,封俁為三韓國公 ,贈其父顒為國王 。十二月,遣使來
謝。九年,來貢。天慶二年[1112],王俁母 薨 ,來告,遣使致祭,起復 。三年,遣使來謝致祭,又
來謝起復 。十年,乞兵于高麗 以禦金,而金人責之。至是遼國 亡矣。
西夏
西夏 ,本魏拓跋氏 後,其地則赫連國也。遠祖思恭,唐季受賜姓 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
至李繼遷 始大,據夏、銀、綏、宥、靜五州 ,緣境七鎮,其東西二十五驛,南北十餘驛。子德
明 ,曉佛書,通法律,嘗觀太一金鑑 訣、野戰歌,製番書十二卷,又製字若符篆。
其俗,衣白窄衫,氊冠,冠後垂紅結綬。自號嵬名,設官分文武。其冠用金縷貼,間起雲,銀紙帖,緋
衣,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 、弓矢,穿鞾,禿髮 ,耳重環,紫旋襴六襲。出入乘馬,張青
蓋,以二旗前引,從者百餘騎。民庶衣青綠。革樂之五音 為一音,裁禮之九拜 為三拜。凡出兵先
卜,有四:一炙勃焦,以艾灼羊胛骨;二擗筭 ,擗竹于地以求數,若揲蓍然;三咒羊,其夜牽羊,焚
香禱之,又焚穀火于野,次晨屠羊,腸胃通則吉,羊心有血則敗;四矢擊絃,聽其聲,知勝負及敵至之
期。病者不用醫藥,召巫者送鬼,西夏 語以巫為「冢」也;或遷他室,謂之「閃病」。喜報仇,有喪
則不伐人,負甲葉於背識之。仇解,用雞豬犬血和酒,貯於髑髏 中飲之,乃誓曰:「若復報仇,穀麥
不收,男女禿癩,六畜死,蛇入帳。」有力小不能復仇者,集壯婦,享以牛羊酒食,趨讎家縱火,焚其
廬舍。俗曰敵女兵不祥,輒避去。訴于官,官擇舌辯氣直之人為和斷官,聽其屈直。殺人者,納命價錢
百二十千。
土產大麥、蓽豆、青稞、○子、古子蔓、鹹地蓬實、蓯蓉苗、小蕪荑 、席雞草子、地黃葉、登廂草、
沙蔥、野韭、拒灰蓧、白蒿、鹹地松實。
民年十五為丁。有二丁者,取一為正軍。負擔雜使一人為抄,四丁為兩抄。餘人得射它丁,皆習戰鬥。
正軍馬駝各一,每家自置一帳。團練使團練使 上,帳、弓、矢各一,馬五百疋,橐駝一,旗鼓五,槍、劍、
棍棓、粆袋、雨氊、渾脫、鍬、钁、箭牌、鐵笊籬各一;刺史刺史 以下,人各一駝,箭三百,毛幕一;餘
兵三人共一幕。有炮手二百人,號「潑喜 」。勇健者號「撞令郎 」。齎糧不過一旬。晝則舉煙、揚
塵,夜則煹火為候。若獲人馬,射之,號曰殺鬼招魂。或射草縳人。出軍用單日,避晦日 。多立虛
寨,設伏兵 。衣重甲,乘善馬,以鐵騎 為前鋒 ,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落。
其民俗勇悍,衣冠、騎乘、土產品物、子姓傳國,亦略知其大概耳。
號 葬 號 號
主 葬 主 主
名 葬 仕
仕 政 代
政
政 名 礼
名 地
名 名
军 政
艺 礼
礼
政
器
然
文
文
军 军
节
军 军 营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9
20
初,西夏 臣宋有年 ,賜姓 曰趙;迨遼聖宗 統和四年[986],繼遷 叛宋,始來附遼,授特進特進 檢校太檢校太
師師 、都督夏州諸軍事都督夏州諸軍事 ,遂復姓李。十月,遣使來貢。六年,入貢。七年,來貢,以王子帳耶律襄之女
封義成公 主,下嫁繼遷 。八年正月,來謝。三月,又來貢。九月,繼遷 遣使獻宋俘。十月,以敗宋
軍來告。十二月,下宋麟 、鄜等州,來告,遣使封繼遷 為夏國王 。九年二月,遣使告伐宋之捷。四
月,遣李知白來謝封冊。七月,復綏、銀二州,來告。十月,繼遷 以宋所授敕命,遣使來上。是月,定
難軍節度 使李繼捧 來附,授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侍中侍中 ,封西平王 ,仍賜推忠效順啟聖
定難功臣。十二月,繼遷 潛附于宋,遣韓德威 持詔諭之。十年二月,韓德威 還,奏繼遷 託故不出,
至靈州 俘掠以還。西夏 遣使來奏德威 俘掠,賜詔撫諭。十月,來貢。十二年,入貢。十三年,敗宋
師 ,遣使來告。十四年,又來貢。十五年三月,以破宋兵來告,封繼遷 為西平王 。六月,遣使來謝
封冊。十六年,來貢。十八年,授繼遷 子德明 朔方軍節度 使。十九年,遣李文冀 來貢。六月,奏下
宋恒、環、慶三州 ,賜詔褒美。二十年,遣使來進馬、駝。六月,遣劉仁勗 來告下靈州 。二十一
年,繼遷 薨 ,其子德昭遣使來告。六月,贈繼遷 尚書令尚書令 ,遣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丁振弔慰。八月,德昭遣
使來謝弔贈。二十二年三月,德昭遣使上繼遷 遺留物。七月,封德昭為西平王 。十月,遣使來謝封
冊。二十三年,下宋青城 ,來告。二十五年,德昭母薨 ,遣使弔祭,起復 。二十七年,承天皇太
后 崩,遣使報哀于夏。二十八年,遣使冊德昭為夏國王 。開泰元年[1012],德昭遣使進良馬。二年,
遣引進使引進使 李延弘賜夏國王 李德昭 及義成公 主車主車 馬。太平元年[1021],來貢。十一年,聖宗 崩 ,
報哀于夏,德昭遣使來進賻幣。
興宗 即位,以興平公主 下嫁李元昊 ,以元昊 為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重熙元年[1032],夏國 遣使來賀。李
德昭 薨 ,冊其子夏國公 元昊 為王。二年,來貢。十二月,禁夏國 使沿路私市公鐵。七年,來
貢。李元昊 與興平公主 不諧,公主 薨 ,遣北院 承旨耶律庶成 持詔問之。九年,宋遣郭禎以伐
夏來報。十年,夏國 獻所俘宋將及生口。十一年,遣使問宋興師伐夏之由。十二月,禁吐渾 鬻馬于
夏,沿邊築障塞以防之。十二年正月,遣同知同知 析津府 事耶律敵烈 、樞密都承旨樞密都承旨 王惟吉諭夏國 與
宋和。二月,元昊 以加上尊號 ,遣使來賀。耶律敵烈 等使夏國 還,奏元昊 罷兵 ,遣使報
宋。四月,夏國 遣使進馬、駝。七月,元昊 上表 請伐宋,不從。十月,夏人侵党項 ,遣延昌宮宮
使使 高家奴 讓之。十三年四月,党項 及山西部族節度使部族節度使 屈烈以五部叛入西夏 ,詔徵諸道兵討
之。六月,阻卜 酋長烏八遣其子執元昊 所遣求援使窊邑改來。八月,夏使對不以情,羈之。使復
來,詢事宜不實對,笞之。十月,元昊 上表 謝罪,欲收集叛黨以獻,從之;進方物,命北院樞密副北院樞密副
使使 蕭革 迓之。元昊 親率党項 三部來降,詰其納叛背盟,元昊 伏罪。初,夏人執蕭胡睹 ,至
是,請以被執者來歸。詔所留夏使亦還其國。十二月,胡睹 來歸,又遣使來貢。
政 名 礼 號 名 文
文 武
主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政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葬 名 文 文
名 主
地 葬 仕
主 主
文 主 名 主 武 號 葬
號 主 名 名 武 政
名 葬 主 名 政
名 主 主 葬 衙 名
政 政
文 地 名 文 政
名 礼 名 政 名 军
政 名 礼 政
文 名 政 文 政
政 名
名 礼
文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國語解→目錄
21
22
23
十七年,元昊 薨 ,其子諒祚 遣使來告,上其父遺留物。鐵不得國乞以本部軍助攻夏國 ,不許。十八
年,復議伐夏,留其賀正使不遣,遣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蕭惟信 以伐夏告宋。六月,夏國 遣使來貢,留
之。七月,親征 。八月,渡河,夏人遁。九月,蕭惠 為夏人所敗。十月,招討使招討使 耶律敵古率阻卜 軍
至賀蘭山 ,獲元昊 妻及其官屬。遇其軍三千來拒,殪之;詳穩詳穩 蕭慈氏奴 、南剋南剋 耶律斡里 歿于
陣。十九年正月,遣使問罪于夏。夏將洼普等攻金肅城 ,耶律高家奴 等破之,洼普被創遁去,殺猥貨
乙靈紀。三月,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迭里得 與夏軍戰于三角川,敗之。招討使招討使 蕭蒲奴 、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宜
新 等帥師伐夏,都部署都部署 別古得為監戰監戰 。五月,蕭蒲奴 等入夏境,不遇敵,縱軍俘掠而還。夏國 洼
普來降。十月,李諒祚 母遣使乞依舊稱臣。十二月,諒祚 上表 如母訓。二十年二月,遣使索党項 叛
戶。五月,蕭爻括使夏回,進諒祚 母表:乞代党項 權進馬駝牛羊等物;又求唐隆鎮,仍乞罷所建城
邑 。以詔答之。六月,獲元昊 妻,及俘到夏人置于蘇州 。二十一年十月,諒祚 遣使乞弛邊備,遣爻
括齎詔諭之。二十二年七月,諒祚 進降表,遣林牙林牙 高家奴 齎詔撫諭。二十三年正月,貢方物。五
月,乞進馬、駝,詔歲貢 之。七月,諒祚 遣使求婚。十月,進誓表。二十四年,興宗 崩 ,遣使報哀
于夏。
道宗 即位,清寧元年[1055],遣使來賀。九月,以先帝 遺物賜夏。四年四月,遣使會葬。九年正月,
禁民鬻銅于夏。咸雍元年[1065]五月,來貢。三年十一月,遣使進回鶻 僧、金佛,梵覺經 。十二
月,諒祚 薨 。四年二月,諒祚 子秉常 遣使報哀,即遣使弔祭。秉常 上其父遺物。十月,冊秉
常 為夏國王 。十二月,來貢。五年七月,遣使來謝封冊。閏十一月,秉常 乞賜印綬。九年,遣使
來貢。大康二年[1076]正月,仁懿皇后 崩,遣使報哀于夏,以皇太后 遺物賜之。遣使來弔祭。五年,
來貢。八年二月,遣使以所獲宋將張天益 來獻。大安元年[1085]十月,秉常 遣使報其母哀。二年十
月,秉常 薨 ,遣使詔其子乾順 知國事。十二月,李乾順 遣使上其父秉常 遺物。四年七月,冊乾
順 為夏國王 。五年六月,遣使來謝封冊。八年六月,夏為宋所侵,遣使乞援。壽隆三年[1097]六月,
以宋人置壁壘于要地,遣使來告。四年六月,求援。十一月,遣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耶律儼 使宋,諷與夏
和。夏復遣使來求援。五年正月,詔乾順 伐拔思母等部。十一月,夏以宋人罷兵 ,遣使來謝。六
年十一月,遣使請尚公主 。七年,道宗 崩 ,遣使告哀于夏。遣使來慰奠。
天祚 即位,乾統元年[1101],夏遣使來賀。二年,復請尚公主 。又以為宋所侵,遣李造福、田若水來
求援。三年,復遣使請尚公主 。十月,使復來求援。四年、五年,李造福等至,乞援。以族女南仙
封成安公主 下嫁乾順 。六年正月,遣牛溫舒 使宋,令歸所侵夏地。六月,遣李造福來謝。八
年,乾順 以成安公主 生子,遣使來告。九年,以宋不歸地來告。十年,遣李造福等來貢。天慶三
年[1113]六月,來貢。保大二年[944],天祚 播遷,乾順 率兵來援,為金師所敗,乾順 請臨其國。六
月,遣使冊乾順 為夏國 皇帝,而天祚 被執歸金矣。
論曰:高麗 、西夏 之事遼,雖嘗請婚下嫁,烏足以得其固志哉?三韓 接壤,反覆易知;涼州 負
遠,納叛侵疆,乘隙輒動;貢使方往,事釁隨生。興師問罪,屢煩親征 。取勝固多,敗亦貽悔。昔吳
趙咨對魏之言曰:「大國有征伐 之兵,小國有備禦備禦 之固。」豈其然乎!先王柔遠 ,以德而不以
力,尚矣。遼亡,求援二國,雖能出師,豈金敵哉。
名 葬 名 政
文 名 政
军 名 文 政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武 名 政
名 名 礼 政
名 政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名 號 葬
號 主
政 作
名 葬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名
名 葬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军
主 號 葬
號 主
主
主 名 名
名 主
號 名 名
名 政 號
政 政 政 地
军
军 文 礼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helloiac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helloiac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helloiac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Similar to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helloiac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helloiac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helloiac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helloiac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helloiac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helloiac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20)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舊唐書 176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115 / 117  24 段 5371 字  428 种 64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元]脫脫 等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國語解→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安元年[1085] 2 乾統元年[1101] 2 太平元年[1021] 2 開泰元年[1012] 2 清寧元年[1055] 2 大康二年[1076] 2 統和三年[985] 1 重熙七年[1038] 1 地点 鴨淥江 5 靈州 2 渤海 2 人物 元昊 12 繼遷 12 乾順 8 諒祚 8 秉常 7 公主 6 夏國王 5 韓國公 4 文官 東京留守 4 樞密使 2 引進使 2 武官 詳穩 4 都監 3 都統 3 其他 高麗 18 薨 17 夏國 10 西夏 7 崩 6 道宗 5 党項 5 聖宗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 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高麗 高麗 自有國以來,傳次久近,人民土田,歷代各有其志,然高麗 與遼相為終始二百餘年。 自太祖 皇帝神冊間,高麗 遣使進寶劍。天贊三年[924],來貢。太宗 天顯二年[927],來貢。會同二 年[939],受晉上尊號 冊,遣使往報。 聖宗 統和三年[985]秋七月,詔諸道各完戎器,以備東征高麗 。八月,以遼澤沮洳,罷師。十年, 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蕭恒德 伐高麗 。十一年,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請罪,詔取女直國鴨淥江 東數百里地賜 之。十二年,入貢。三月,王治遣使請所俘生口,詔續還之,仍遣使撫諭。十二月,王治進妓樂,詔卻 之。十三年,治遣李周楨 來貢,又進鷹。十月,遣李知白奉貢。十一月,遣使冊治為王。遣童子十人 來學本國語 。十四年,王治表乞為婚姻,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駙馬 蕭恒德 女下嫁之。六月,遣使來問起 居。自是,至者無時。 作 政 政 政 號 政 號 礼 號 政 文 名 政 地 名 作 文 主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十五年,韓彥敬來納聘 幣,弔駙馬 蕭恒德 妻越國公主 薨 。十一月,治薨 ,其姪誦遣王同穎 來 告。十二月,遣使致祭,詔其姪誦權知國事。十六年,遣使冊誦為王。二十年,誦遣使賀伐宋之捷。七 月,來貢本國地里圖。二十二年,以南伐事詔諭之。二十三年,高麗 聞與宋和,遣使來賀。二十六年, 進龍鬚草席,及賀中京城 。二十七年,承天皇太后 崩,遣使報以國哀。二十八年,誦遣魏守愚等來 祭。三月,使來會葬。 五月,高麗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康肇弒其主誦,擅立誦從兄詢。八月,聖宗 自將伐高麗 ,報宋,遣引進引進 使使 韓杞 宣問詢。詢奉表乞罷師,不許。十一月,大軍渡鴨淥江 ,康肇拒戰于銅州 ,敗之。肇 復 出,右皮室詳穩右皮室詳穩 耶律敵魯 擒肇等,追奔 數十里,獲所棄糧餉、鎧仗,銅、霍、貴、寧等州皆 降。詢上表 請朝,許之,禁軍士俘掠。以政事舍人舍人 馬保祐為開京留守留守 ,安州團練使安州團練使 王八為副留副留 守守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乙凛將騎兵 一千,送保祐等赴京。守將卓思正殺我使者韓喜孫 等十人,領兵出拒, 保祐等復還。乙凛領兵擊之,思正遂奔西京 。圍之五日,不克,駐蹕于城西佛寺。高麗 禮部郎禮部郎 中中 渤海 陀失來降。遣排押 、盆奴 攻開京,遇敵于京西,敗之。詢棄城遁走,遂焚開京,至清 江 而還。二十九年正月,班師,所降諸城復叛。至貴州 南嶺谷 ,大雨連日,霽乃得渡,馬駝皆疲 乏,甲仗多遺棄。次鴨淥江 ,以所俘人分置諸陵廟 ,餘賜內戚、大臣。 開泰元年[1012],詢遣蔡忠順來乞稱臣如舊,詔詢親朝。八月,遣田拱之奉表,稱病不能朝。詔復取六州 之地。二年,耶律資忠 使高麗 取地,未幾還。三年,資忠 復使,如前索地。五月,詔國舅詳穩國舅詳穩 蕭 敵烈 、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耶律團石等造浮梁于鴨淥江 ,城保、宣義、定遠 等州。四年,命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劉慎 行 為都統都統 ,樞密使樞密使 耶律世良 為副,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虛烈為都監都監 。慎行 挈家邊上,致緩師期, 追還之;以世良 、虛烈總兵總兵 伐高麗 。五年,世良 等與高麗 戰于郭州西,破之。六年,樞密樞密 使使 蕭合卓 為都統都統 ,漢人行宮都部署 王繼忠 為副,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虛烈為都監都監 進討。蕭合 卓 攻興化軍 不克,師還。七年,詔東平郡王 蕭排押 為都統都統 ,蕭虛烈為副統,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耶律八 哥 為都監都監 ,復伐高麗 。十二月,蕭排押 與戰于茶、陀二河之間,我軍不利,天雲、右皮室二軍沒 溺者眾,天雲軍詳穩詳穩 海里 、遙輦 帳詳穩詳穩 阿果達、客省使客省使 酌古、渤海 詳穩詳穩 高清明 等皆沒于 陣。八年,詔數排押 討高麗 罪,釋之。加有功將校,益封戰沒將校之妻,錄其子弟。以南皮室 軍 校有功,賜衣物銀絹有差,出金帛賜肴里、涅哥二奚軍 。八月,遣郎君曷不呂等率諸部兵,會大 軍同討高麗 。詢遣使來乞貢方物。九年,資忠 還,以詢降表進,釋詢罪。 太平元年[1021],詢薨 ,遣使來報嗣位,即遣使冊王欽為王。九年,賜欽物。十一年,聖宗 崩 ,遣 使告哀。七月,使來慰奠。 興宗 重熙七年[1038],來貢。十二年三月,以加上尊號 ,來賀。十三年,遣使來貢。十四年三月,又 來貢。十五年,入貢。八月,王欽薨 ,遣使來告。十六年,來貢。明年,又來貢。十九年,復貢。六 月,遣使來賀伐夏之捷。二十二年,入貢。二十三年四月,王徽 請官其子,詔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 興宗 崩 ,道宗 即位,清寧元年[1055]八月,遣使報國哀,以先帝 遺留物賜之。十一月,使來會 葬。二年、三年,皆來貢。四年春,遣使報太皇太后 哀。五月,使來會葬。咸雍七年[1071]、八年,來 貢。十二月,以佛經一藏賜徽。九年、十年,來貢。大康二年[1076]三月,皇太后 崩,遣使報哀。六 月,使來弔祭。四年,王徽 乞賜鴨淥江 以東地,不許。九年八月,王徽 薨 ,以徽子三韓國公 勳 權知國事。十二月,勳薨 。大安元年[1085],冊勳子運為國王 。二年,遣使來謝封冊。三年,來 貢。四年三月,免歲貢 。五年、六年,連貢。九年,賜王運羊。十年,運薨 ,子昱遣使來告,即賻 贈。壽隆元年[1095],來貢。十一月,王昱 病,命其子顒權知國事。二年,來貢。三年三月,王 昱 薨 。五年,王顒 乞封冊。六年,封顒為三韓國公 。 礼 主 名 主 葬 葬 名 政 地 主 政 文 號 政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军 礼 文 武 文 文 文 营 名 地 政 文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葬 名 政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文 名 武 文 名 武 武 名 名 武 政 名 政 文 名 武 衙 名 武 武 名 地 主 名 武 文 名 武 政 名 武 名 地 武 文 地 武 节 名 政 军 军 政 名 葬 號 葬 號 礼 葬 名 文 號 葬 號 主 主 主 名 地 名 葬 主 葬 主 仕 葬 名 名 葬 名 主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七年,道宗 崩 ,天祚 即位,改為乾統元年[1101],報道宗 哀,使來慰奠。十二月,遣使來賀。五 年,三韓國公 顒薨 ,子俁遣使來告。八年,封俁為三韓國公 ,贈其父顒為國王 。十二月,遣使來 謝。九年,來貢。天慶二年[1112],王俁母 薨 ,來告,遣使致祭,起復 。三年,遣使來謝致祭,又 來謝起復 。十年,乞兵于高麗 以禦金,而金人責之。至是遼國 亡矣。 西夏 西夏 ,本魏拓跋氏 後,其地則赫連國也。遠祖思恭,唐季受賜姓 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 至李繼遷 始大,據夏、銀、綏、宥、靜五州 ,緣境七鎮,其東西二十五驛,南北十餘驛。子德 明 ,曉佛書,通法律,嘗觀太一金鑑 訣、野戰歌,製番書十二卷,又製字若符篆。 其俗,衣白窄衫,氊冠,冠後垂紅結綬。自號嵬名,設官分文武。其冠用金縷貼,間起雲,銀紙帖,緋 衣,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 、弓矢,穿鞾,禿髮 ,耳重環,紫旋襴六襲。出入乘馬,張青 蓋,以二旗前引,從者百餘騎。民庶衣青綠。革樂之五音 為一音,裁禮之九拜 為三拜。凡出兵先 卜,有四:一炙勃焦,以艾灼羊胛骨;二擗筭 ,擗竹于地以求數,若揲蓍然;三咒羊,其夜牽羊,焚 香禱之,又焚穀火于野,次晨屠羊,腸胃通則吉,羊心有血則敗;四矢擊絃,聽其聲,知勝負及敵至之 期。病者不用醫藥,召巫者送鬼,西夏 語以巫為「冢」也;或遷他室,謂之「閃病」。喜報仇,有喪 則不伐人,負甲葉於背識之。仇解,用雞豬犬血和酒,貯於髑髏 中飲之,乃誓曰:「若復報仇,穀麥 不收,男女禿癩,六畜死,蛇入帳。」有力小不能復仇者,集壯婦,享以牛羊酒食,趨讎家縱火,焚其 廬舍。俗曰敵女兵不祥,輒避去。訴于官,官擇舌辯氣直之人為和斷官,聽其屈直。殺人者,納命價錢 百二十千。 土產大麥、蓽豆、青稞、○子、古子蔓、鹹地蓬實、蓯蓉苗、小蕪荑 、席雞草子、地黃葉、登廂草、 沙蔥、野韭、拒灰蓧、白蒿、鹹地松實。 民年十五為丁。有二丁者,取一為正軍。負擔雜使一人為抄,四丁為兩抄。餘人得射它丁,皆習戰鬥。 正軍馬駝各一,每家自置一帳。團練使團練使 上,帳、弓、矢各一,馬五百疋,橐駝一,旗鼓五,槍、劍、 棍棓、粆袋、雨氊、渾脫、鍬、钁、箭牌、鐵笊籬各一;刺史刺史 以下,人各一駝,箭三百,毛幕一;餘 兵三人共一幕。有炮手二百人,號「潑喜 」。勇健者號「撞令郎 」。齎糧不過一旬。晝則舉煙、揚 塵,夜則煹火為候。若獲人馬,射之,號曰殺鬼招魂。或射草縳人。出軍用單日,避晦日 。多立虛 寨,設伏兵 。衣重甲,乘善馬,以鐵騎 為前鋒 ,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落。 其民俗勇悍,衣冠、騎乘、土產品物、子姓傳國,亦略知其大概耳。 號 葬 號 號 主 葬 主 主 名 葬 仕 仕 政 代 政 政 名 礼 名 地 名 名 军 政 艺 礼 礼 政 器 然 文 文 军 军 节 军 军 营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9 20 初,西夏 臣宋有年 ,賜姓 曰趙;迨遼聖宗 統和四年[986],繼遷 叛宋,始來附遼,授特進特進 檢校太檢校太 師師 、都督夏州諸軍事都督夏州諸軍事 ,遂復姓李。十月,遣使來貢。六年,入貢。七年,來貢,以王子帳耶律襄之女 封義成公 主,下嫁繼遷 。八年正月,來謝。三月,又來貢。九月,繼遷 遣使獻宋俘。十月,以敗宋 軍來告。十二月,下宋麟 、鄜等州,來告,遣使封繼遷 為夏國王 。九年二月,遣使告伐宋之捷。四 月,遣李知白來謝封冊。七月,復綏、銀二州,來告。十月,繼遷 以宋所授敕命,遣使來上。是月,定 難軍節度 使李繼捧 來附,授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兼侍中侍中 ,封西平王 ,仍賜推忠效順啟聖 定難功臣。十二月,繼遷 潛附于宋,遣韓德威 持詔諭之。十年二月,韓德威 還,奏繼遷 託故不出, 至靈州 俘掠以還。西夏 遣使來奏德威 俘掠,賜詔撫諭。十月,來貢。十二年,入貢。十三年,敗宋 師 ,遣使來告。十四年,又來貢。十五年三月,以破宋兵來告,封繼遷 為西平王 。六月,遣使來謝 封冊。十六年,來貢。十八年,授繼遷 子德明 朔方軍節度 使。十九年,遣李文冀 來貢。六月,奏下 宋恒、環、慶三州 ,賜詔褒美。二十年,遣使來進馬、駝。六月,遣劉仁勗 來告下靈州 。二十一 年,繼遷 薨 ,其子德昭遣使來告。六月,贈繼遷 尚書令尚書令 ,遣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丁振弔慰。八月,德昭遣 使來謝弔贈。二十二年三月,德昭遣使上繼遷 遺留物。七月,封德昭為西平王 。十月,遣使來謝封 冊。二十三年,下宋青城 ,來告。二十五年,德昭母薨 ,遣使弔祭,起復 。二十七年,承天皇太 后 崩,遣使報哀于夏。二十八年,遣使冊德昭為夏國王 。開泰元年[1012],德昭遣使進良馬。二年, 遣引進使引進使 李延弘賜夏國王 李德昭 及義成公 主車主車 馬。太平元年[1021],來貢。十一年,聖宗 崩 , 報哀于夏,德昭遣使來進賻幣。 興宗 即位,以興平公主 下嫁李元昊 ,以元昊 為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重熙元年[1032],夏國 遣使來賀。李 德昭 薨 ,冊其子夏國公 元昊 為王。二年,來貢。十二月,禁夏國 使沿路私市公鐵。七年,來 貢。李元昊 與興平公主 不諧,公主 薨 ,遣北院 承旨耶律庶成 持詔問之。九年,宋遣郭禎以伐 夏來報。十年,夏國 獻所俘宋將及生口。十一年,遣使問宋興師伐夏之由。十二月,禁吐渾 鬻馬于 夏,沿邊築障塞以防之。十二年正月,遣同知同知 析津府 事耶律敵烈 、樞密都承旨樞密都承旨 王惟吉諭夏國 與 宋和。二月,元昊 以加上尊號 ,遣使來賀。耶律敵烈 等使夏國 還,奏元昊 罷兵 ,遣使報 宋。四月,夏國 遣使進馬、駝。七月,元昊 上表 請伐宋,不從。十月,夏人侵党項 ,遣延昌宮宮 使使 高家奴 讓之。十三年四月,党項 及山西部族節度使部族節度使 屈烈以五部叛入西夏 ,詔徵諸道兵討 之。六月,阻卜 酋長烏八遣其子執元昊 所遣求援使窊邑改來。八月,夏使對不以情,羈之。使復 來,詢事宜不實對,笞之。十月,元昊 上表 謝罪,欲收集叛黨以獻,從之;進方物,命北院樞密副北院樞密副 使使 蕭革 迓之。元昊 親率党項 三部來降,詰其納叛背盟,元昊 伏罪。初,夏人執蕭胡睹 ,至 是,請以被執者來歸。詔所留夏使亦還其國。十二月,胡睹 來歸,又遣使來貢。 政 名 礼 號 名 文 文 武 主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政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葬 名 文 文 名 主 地 葬 仕 主 主 文 主 名 主 武 號 葬 號 主 名 名 武 政 名 葬 主 名 政 名 主 主 葬 衙 名 政 政 文 地 名 文 政 名 礼 名 政 名 军 政 名 礼 政 文 名 政 文 政 政 名 名 礼 文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國語解→目錄 21 22 23 十七年,元昊 薨 ,其子諒祚 遣使來告,上其父遺留物。鐵不得國乞以本部軍助攻夏國 ,不許。十八 年,復議伐夏,留其賀正使不遣,遣北院樞密副使北院樞密副使 蕭惟信 以伐夏告宋。六月,夏國 遣使來貢,留 之。七月,親征 。八月,渡河,夏人遁。九月,蕭惠 為夏人所敗。十月,招討使招討使 耶律敵古率阻卜 軍 至賀蘭山 ,獲元昊 妻及其官屬。遇其軍三千來拒,殪之;詳穩詳穩 蕭慈氏奴 、南剋南剋 耶律斡里 歿于 陣。十九年正月,遣使問罪于夏。夏將洼普等攻金肅城 ,耶律高家奴 等破之,洼普被創遁去,殺猥貨 乙靈紀。三月,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蕭迭里得 與夏軍戰于三角川,敗之。招討使招討使 蕭蒲奴 、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宜 新 等帥師伐夏,都部署都部署 別古得為監戰監戰 。五月,蕭蒲奴 等入夏境,不遇敵,縱軍俘掠而還。夏國 洼 普來降。十月,李諒祚 母遣使乞依舊稱臣。十二月,諒祚 上表 如母訓。二十年二月,遣使索党項 叛 戶。五月,蕭爻括使夏回,進諒祚 母表:乞代党項 權進馬駝牛羊等物;又求唐隆鎮,仍乞罷所建城 邑 。以詔答之。六月,獲元昊 妻,及俘到夏人置于蘇州 。二十一年十月,諒祚 遣使乞弛邊備,遣爻 括齎詔諭之。二十二年七月,諒祚 進降表,遣林牙林牙 高家奴 齎詔撫諭。二十三年正月,貢方物。五 月,乞進馬、駝,詔歲貢 之。七月,諒祚 遣使求婚。十月,進誓表。二十四年,興宗 崩 ,遣使報哀 于夏。 道宗 即位,清寧元年[1055],遣使來賀。九月,以先帝 遺物賜夏。四年四月,遣使會葬。九年正月, 禁民鬻銅于夏。咸雍元年[1065]五月,來貢。三年十一月,遣使進回鶻 僧、金佛,梵覺經 。十二 月,諒祚 薨 。四年二月,諒祚 子秉常 遣使報哀,即遣使弔祭。秉常 上其父遺物。十月,冊秉 常 為夏國王 。十二月,來貢。五年七月,遣使來謝封冊。閏十一月,秉常 乞賜印綬。九年,遣使 來貢。大康二年[1076]正月,仁懿皇后 崩,遣使報哀于夏,以皇太后 遺物賜之。遣使來弔祭。五年, 來貢。八年二月,遣使以所獲宋將張天益 來獻。大安元年[1085]十月,秉常 遣使報其母哀。二年十 月,秉常 薨 ,遣使詔其子乾順 知國事。十二月,李乾順 遣使上其父秉常 遺物。四年七月,冊乾 順 為夏國王 。五年六月,遣使來謝封冊。八年六月,夏為宋所侵,遣使乞援。壽隆三年[1097]六月, 以宋人置壁壘于要地,遣使來告。四年六月,求援。十一月,遣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耶律儼 使宋,諷與夏 和。夏復遣使來求援。五年正月,詔乾順 伐拔思母等部。十一月,夏以宋人罷兵 ,遣使來謝。六 年十一月,遣使請尚公主 。七年,道宗 崩 ,遣使告哀于夏。遣使來慰奠。 天祚 即位,乾統元年[1101],夏遣使來賀。二年,復請尚公主 。又以為宋所侵,遣李造福、田若水來 求援。三年,復遣使請尚公主 。十月,使復來求援。四年、五年,李造福等至,乞援。以族女南仙 封成安公主 下嫁乾順 。六年正月,遣牛溫舒 使宋,令歸所侵夏地。六月,遣李造福來謝。八 年,乾順 以成安公主 生子,遣使來告。九年,以宋不歸地來告。十年,遣李造福等來貢。天慶三 年[1113]六月,來貢。保大二年[944],天祚 播遷,乾順 率兵來援,為金師所敗,乾順 請臨其國。六 月,遣使冊乾順 為夏國 皇帝,而天祚 被執歸金矣。 論曰:高麗 、西夏 之事遼,雖嘗請婚下嫁,烏足以得其固志哉?三韓 接壤,反覆易知;涼州 負 遠,納叛侵疆,乘隙輒動;貢使方往,事釁隨生。興師問罪,屢煩親征 。取勝固多,敗亦貽悔。昔吳 趙咨對魏之言曰:「大國有征伐 之兵,小國有備禦備禦 之固。」豈其然乎!先王柔遠 ,以德而不以 力,尚矣。遼亡,求援二國,雖能出師,豈金敵哉。 名 葬 名 政 文 名 政 军 名 文 政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武 名 政 名 名 礼 政 名 政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仕 名 號 葬 號 主 政 作 名 葬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名 名 葬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军 主 號 葬 號 主 主 主 名 名 名 主 號 名 名 名 政 號 政 政 政 地 军 军 文 礼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86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