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023 / 130
 19 段 2939 字
 42 种 47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书第一 礼书 史記 023
[西漢]司馬遷
←022 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024 书第二 乐书→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23 书第一 礼书
本篇关键词
地点 京师 1 太山 1 高城 1
人物 仲尼 3 孝文 2 管仲 1 子夏 1 叔孙通 1 司议 1 晁错 1 袁盎 1
文官 太史公 2 守正 1 御史大夫 1 御史 1 行礼官 1
其他 宗庙 2 丧祭 1 宗社 1 卫所 1 高祖 1 八音 1 刑名 1
目錄
0
1
2
3
4
礼书
太史公太史公 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行礼官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
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
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
为之调谐八音 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
大路越席,皮弁 布裳,硃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
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 之分,事有宜適,物有节文。仲尼 曰:「禘自既灌而往
者,吾不欲观之矣。」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守正 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自子夏 ,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
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卫所 居不合。仲尼 没後,受业
之徒沈湮而不举,或適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
祖 ,光有四海,叔孙通 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
改。孝文 即位,有司议 欲定仪礼,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
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晁错 明於世务刑名 ,数干谏孝景曰:「诸侯籓辅,臣子一例,古今之
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 ,恐不可传後。」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
以解难。事在袁盎 语中。是後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文 文
艺
衣
葬 名
名 文
名
军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法
地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
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御史 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
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 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
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 ,封太山 ,定宗庙 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於後云。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於物,物不屈於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
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 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
笫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
所以养体也;侧载臭茝,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骤中韶濩,所以
养耳也;龙旂九斿,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
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
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
故圣人一之於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
失之者也。是儒墨之分。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
以捐社稷 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 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
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 ;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䃘,卒如熛
风。然而兵殆於垂涉,唐昧死焉;庄蹻起,楚分而为四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
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阻之以邓林 ,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
险 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 ,囚箕子,为砲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
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
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後俟
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
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
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故王者天太祖 ,诸侯不敢怀,大夫大夫 士有常宗,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社至
乎诸侯,函及士大夫士大夫 ,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
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所以辨积厚者
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
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大隆。故尊之
上玄尊也,俎之上腥鱼也,豆之先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成事俎弗尝也,三侑之弗食也,大昏之未
废齐也,大庙之未内尸也,始绝之未小敛 ,一也。大路之素幬也,郊之麻絻,丧服 之先散麻,一
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县一钟尚拊膈,硃弦而通越,一也。
文
地
礼 地 礼
名
礼 地
地
名
军 名
主 文
文
礼
葬 葬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2 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024 书第二 乐书→目錄
14
15
16
17
18
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太一。天地以
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
上则明。
太史公太史公 曰: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末相 顺,终始相应,至文有以辨,至察
有以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
礼之貌诚深矣,坚白同异 之察,入焉而弱。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典制 褊陋之说,入焉而望。其貌诚高
矣,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故绳诚陈,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则不可欺以轻重;
规矩诚错,则不可欺以方员;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 。故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
矩者,方员之至也;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
士。礼之中,能思索,谓之能虑;能虑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焉,圣矣。天者,高之极
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
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
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
步骤驰骋广骛不外,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人域是域,士君子也。外是,民也。於是中焉,房皇周
浃,曲得其次序,圣人也。故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礼因人心,非从天下。合诚饰貌,救弊兴雅。以制黎甿,以事宗社 。情文可重,丰杀难假。仲尼 坐
树,孙通蕝野。圣人作教,罔不由者。
文 文
词 文
法
礼 名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helloiac
 

What's hot (20)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82 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列传
史記 082 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列传史記 082 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列传
史記 082 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列传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後漢書 115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後漢書 115 志第十五 五行三後漢書 115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後漢書 115 志第十五 五行三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Similar to 史記 023 书第一 礼书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helloiac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23 书第一 礼书 (20)

漢書 028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漢書 028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漢書 028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漢書 028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漢書 070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漢書 070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漢書 070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漢書 070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晉書 108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晉書 108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晉書 108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晉書 108 卷一百九 載記第九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史 233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宋史 233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宋史 233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宋史 233 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北齊書 36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邢邵
北齊書 36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邢邵北齊書 36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邢邵
北齊書 36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邢邵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元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史記 023 书第一 礼书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23 / 130  19 段 2939 字  42 种 47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书第一 礼书 史記 023 [西漢]司馬遷 ←022 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024 书第二 乐书→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23 书第一 礼书 本篇关键词 地点 京师 1 太山 1 高城 1 人物 仲尼 3 孝文 2 管仲 1 子夏 1 叔孙通 1 司议 1 晁错 1 袁盎 1 文官 太史公 2 守正 1 御史大夫 1 御史 1 行礼官 1 其他 宗庙 2 丧祭 1 宗社 1 卫所 1 高祖 1 八音 1 刑名 1 目錄 0 1 2 3 4 礼书 太史公太史公 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行礼官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 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 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 为之调谐八音 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 大路越席,皮弁 布裳,硃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 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 之分,事有宜適,物有节文。仲尼 曰:「禘自既灌而往 者,吾不欲观之矣。」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守正 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自子夏 ,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 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卫所 居不合。仲尼 没後,受业 之徒沈湮而不举,或適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 祖 ,光有四海,叔孙通 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 改。孝文 即位,有司议 欲定仪礼,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 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晁错 明於世务刑名 ,数干谏孝景曰:「诸侯籓辅,臣子一例,古今之 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 ,恐不可传後。」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 以解难。事在袁盎 语中。是後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文 文 艺 衣 葬 名 名 文 名 军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法 地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 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御史 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 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 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 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 ,封太山 ,定宗庙 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於後云。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於物,物不屈於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 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 茝,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 笫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 所以养体也;侧载臭茝,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骤中韶濩,所以 养耳也;龙旂九斿,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鲛韅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 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 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 故圣人一之於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 失之者也。是儒墨之分。 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 以捐社稷 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 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 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 ;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䃘,卒如熛 风。然而兵殆於垂涉,唐昧死焉;庄蹻起,楚分而为四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 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阻之以邓林 ,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是岂无固塞 险 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 ,囚箕子,为砲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 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集,沟池不掘,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 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後俟 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 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 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故王者天太祖 ,诸侯不敢怀,大夫大夫 士有常宗,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社至 乎诸侯,函及士大夫士大夫 ,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 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所以辨积厚者 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 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大隆。故尊之 上玄尊也,俎之上腥鱼也,豆之先大羹,一也。利爵弗啐也,成事俎弗尝也,三侑之弗食也,大昏之未 废齐也,大庙之未内尸也,始绝之未小敛 ,一也。大路之素幬也,郊之麻絻,丧服 之先散麻,一 也。三年哭之不反也,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县一钟尚拊膈,硃弦而通越,一也。 文 地 礼 地 礼 名 礼 地 地 名 军 名 主 文 文 礼 葬 葬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2 表第十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024 书第二 乐书→目錄 14 15 16 17 18 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太一。天地以 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 上则明。 太史公太史公 曰: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末相 顺,终始相应,至文有以辨,至察 有以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 礼之貌诚深矣,坚白同异 之察,入焉而弱。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典制 褊陋之说,入焉而望。其貌诚高 矣,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故绳诚陈,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则不可欺以轻重; 规矩诚错,则不可欺以方员;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 。故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 矩者,方员之至也;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 士。礼之中,能思索,谓之能虑;能虑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焉,圣矣。天者,高之极 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 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 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 步骤驰骋广骛不外,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人域是域,士君子也。外是,民也。於是中焉,房皇周 浃,曲得其次序,圣人也。故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礼因人心,非从天下。合诚饰貌,救弊兴雅。以制黎甿,以事宗社 。情文可重,丰杀难假。仲尼 坐 树,孙通蕝野。圣人作教,罔不由者。 文 文 词 文 法 礼 名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