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後漢書
 109 / 130
 22 段 2857 字
 150 种 241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劉宋]范曄
←108 志第八 祭祀中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後漢書 /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武二年[26] 2 元始五年[5] 1 建光元年[121] 1 汉兴八年 1
地点 清河 3 舂陵 3 先农 2
人物 灵帝 4 后稷 4 太祖 4 和帝 4 南顿君 4 元帝 3
文官 太常 2 太守 2 博士 1
武官 五官中郎将 1 左中郎将 1 都尉 1
其他 追尊 8 世祖 7 宗庙 6 上尊号 6 陵寝 6 皇考 4 祖考 4 亲庙 4
目錄
0
1
2
3
4
志第九 祭祀下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
光武帝 建武二年[26]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祫祀,高帝 为太祖 ,文帝 为太宗,武帝 为世
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 。三年正月,立亲
庙 雒阳,祀父南顿君 以上至舂陵 节侯。时寇贼未夷,方务征伐 ,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
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张纯与太仆太仆 朱浮 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 ,降其私亲。礼之设
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当除今亲庙 四。孝宣皇以孙后祖,为父立庙 于奉明 ,曰皇考 庙,独群
臣侍祠。
愿下有司议 先帝 四庙当代亲庙 者及皇考 庙事。」下公卿、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大司徒大司徒 涉等议:
「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 、成帝 、元帝 庙,代今亲庙 。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为南顿
君 立皇考 庙,祭上至舂陵 节侯,群臣奉祠。」时议有异,不著。
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 处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 故高庙。其南
阳 舂陵 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太守 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长行太守 事侍祠。惟孝宣帝 有功
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 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
四时祭 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京兆尹 侍祠,冠衣车 服如太常太常 祠陵庙 之礼。南顿君 以上至节侯,皆
就园庙。南顿君 称皇考 庙,钜鹿都尉都尉 称皇祖考 庙,郁林太守郁林太守 称皇曾祖考 庙,节侯称皇高祖
考 庙,在所郡县侍祠。
礼 礼 礼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礼 主 地 军
武 文 名 礼
礼 礼 地 礼
名 主 礼 礼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礼
主 礼 地
礼 地
地 地 文 文 主
礼 地
礼 文 器 文 葬 主
主 礼 武 礼 文 礼
礼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礻合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五年再殷察。
旧制,三年三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5],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
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 。禘之为言谛,禘諟昭穆 ,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
下,故正尊卑之义。礻合以冬十月,五谷成 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 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
定。」语在《纯传》。上难复立庙 ,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
庙主而已,谓之殷。太祖 东面,惠、文、武、元帝 为昭,景、宣帝 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
时不祭。光武皇帝 崩,明帝 即位,以光武帝 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号 曰世祖 庙。以元
帝 于光武 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明帝 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 庙更衣。孝章即位,不敢违,以更衣有小别,上尊
号 曰显宗庙 ,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 庙。语在《章纪》。
章帝 临崩,遗诏无起寝庙,庙如先帝 故事。和帝 即位不敢违,上尊号 曰肃宗 。后帝承尊,皆藏
主于世祖 庙,积多无别,是后显宗 但为陵寝 之号。永元中,和帝 追尊 其母梁贵人 曰恭怀皇
后 ,陵曰西陵 。以窦后配食章帝 ,恭怀后别就陵寝 祭之。
和帝 崩,上尊号 曰穆宗 。殇帝 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 摄政 ,以尚婴孩,故不列于庙,就陵
寝 祭之而已。安帝 以清河 孝王 子即位,建光元年[121],追尊 其祖母 宋贵人 曰敬隐后,陵曰
敬北陵。亦就陵寝 祭,太常太常 领如西陵 。追尊 父清河 孝王 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 嗣
王 奉祭而已。安帝 以谗害大臣,废太子 ,及崩,无上宗之奏。
后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 。顺帝 即位,追尊 其母曰恭愍后,陵曰恭
北陵,就陵寝 祭,如敬北陵。顺帝 崩,上尊号 曰敬宗 。冲质帝 皆小崩,梁太后 摄政 ,以殇
帝 故事,就陵寝 祭。凡祠庙讫,三公三公 分祭之。桓帝 以河间 孝王孙蠡吾侯 即位,亦追尊 祖
考 ,王国奉祀奉祀 。语在《章和八王传》。桓帝 崩,上尊号 曰威宗 ,无嗣。灵帝 以河间 孝王曾
孙解犊侯即位,亦追尊 祖考 。语在《章和八王传》。灵帝 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 庙七
主,少帝 三陵,追尊 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 ,皆有副倅。故高庙三主亲毁之后,亦但殷祭之岁
奉祠。
灵帝 崩,献帝 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 、左中郎将左中郎将 蔡邕 等以和帝 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
差,不应为宗,及余非宗者追尊 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帝。
古不墓祭 ,汉诸陵皆有园寝 ,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 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
朝,后有寝也。《月令 》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
祭 。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
居 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 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 谒
诸陵,乃太牢 祠。自雒阳诸陵至灵帝 ,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太官 送用
物,园令园令 、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 具。
主 主
名 礼
地 礼
礼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礼
主 號
主 礼
礼 礼 礼
主 主 主 礼 號
礼 號 建 主 礼 主
主 地 主 建
主 礼 名 主 主 礼
建 主 地 主 礼 名 主
建 文 地 礼 地 主 地
主 主 主
號 主 礼
建 主 礼 號 主 主 礼
主 建 文 主 地 主 礼
礼 文 主 礼 號 主 地
礼 礼 主 礼
主 礼 礼
主 主 名 武 名 主
礼
葬 葬 礼
天
礼
礼 地 地
礼 主 文
文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108 志第八 祭祀中 110 志第十 天文上→目錄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建武二年[26],立太社稷 于雒阳,在宗庙 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
祠,皆太牢 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 》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
记 》及《国语 》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官土官 ,能平九土 ,故祀以为社。烈山氏 之子曰柱,
能植百谷疏,自夏以上祀以为稷,至殷以柱久远,而尧时弃为后稷 ,亦植百谷,故废柱,祀弃为稷。大大
司农司农 郑玄 说,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故句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郡县置社稷 ,太守太守 、
令、长侍祠,牲用羊豕。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五
祀 之祭,有司掌之,其礼简于社稷 云。
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 之祀,于是高帝 令天下立灵星 祠。言祠后稷 而谓之灵星 者,
以后稷 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祀用壬辰位祠之。壬为
水,辰为龙,就其类也。牲用太牢 ,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
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 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己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豕。
立春 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
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论曰:「臧文仲 祀爰居,而孔子以为不知。《汉书 ·郊祀志》著自秦以来迄于王莽 ,典祀典祀 或有未
修,而爰居之类众焉。世祖 中兴,蠲除非常,修复旧祀,方之前事邈殊矣。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
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 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
铜之器也。自上皇以来封泰山 者,至周七十二代。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
《礼记 》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易姓则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
狩 ,则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 、孝武帝 封泰山 ,本由好仙、信方士方士 之言,造为石检印封之事
也。所闻如此。虽诚天道难可度知,然其大较犹有本要。天道质诚,约而不费者也。故牲有犊,器用陶
匏,殆将无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且唯封为改代,故曰岱宗 。夏康、周宣,由废复兴,不
闻改封。
世祖 欲因孝武故封,实继祖宗 之道也。而梁松 固争,以为必改。乃当夫既封之后,未有福,而松
卒被诛死。虽罪由身,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显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矣。
言天地者莫大于《易》,《易》无六宗在中之象。若信为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而比太社,又为失
所,难以为诚矣!
赞曰:天地禋郊,宗庙 享祀,咸秩无文,山川具止。淫乃国紊,典惟皇纪。
肇自盛敬 ,孰崖厥始?
礼 礼
礼 作
作 作 文 词 名
名
文 名 礼 文
礼 礼
名 主 礼 名 礼
名
礼
地
节
名 作 名 文
礼
法
地
作
礼 名 主 地 文
地
礼 礼 名
礼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helloiac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helloiac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helloiac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helloiac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舊五代史 144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樂志上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新五代史 27 卷二十七 唐臣傳第十五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宋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凶禮一 山陵
 
(006)大龍峒保安宮暨孔廟
(006)大龍峒保安宮暨孔廟(006)大龍峒保安宮暨孔廟
(006)大龍峒保安宮暨孔廟
 

Similar to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helloiac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helloiac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helloiac
 
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clicksbucks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helloiac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helloiac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helloiac
 
天府宮~朱府千歲
天府宮~朱府千歲天府宮~朱府千歲
天府宮~朱府千歲SufferKnight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helloiac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helloiac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helloiac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黃森孝+民間信仰報..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SufferKnight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helloiac
 

Similar to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20)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中國歷史記要
中國歷史記要
 
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天府宮~朱府千歲
天府宮~朱府千歲天府宮~朱府千歲
天府宮~朱府千歲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黃森孝+民間信仰報..
黃森孝+民間信仰報..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109416120..
109416120..109416120..
109416120..
 
109416120..
109416120..109416120..
109416120..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 1. 文档信息  後漢書  109 / 130  22 段 2857 字  150 种 241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劉宋]范曄 ←108 志第八 祭祀中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後漢書 /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武二年[26] 2 元始五年[5] 1 建光元年[121] 1 汉兴八年 1 地点 清河 3 舂陵 3 先农 2 人物 灵帝 4 后稷 4 太祖 4 和帝 4 南顿君 4 元帝 3 文官 太常 2 太守 2 博士 1 武官 五官中郎将 1 左中郎将 1 都尉 1 其他 追尊 8 世祖 7 宗庙 6 上尊号 6 陵寝 6 皇考 4 祖考 4 亲庙 4 目錄 0 1 2 3 4 志第九 祭祀下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 光武帝 建武二年[26]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祫祀,高帝 为太祖 ,文帝 为太宗,武帝 为世 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 。三年正月,立亲 庙 雒阳,祀父南顿君 以上至舂陵 节侯。时寇贼未夷,方务征伐 ,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 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张纯与太仆太仆 朱浮 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 ,降其私亲。礼之设 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当除今亲庙 四。孝宣皇以孙后祖,为父立庙 于奉明 ,曰皇考 庙,独群 臣侍祠。 愿下有司议 先帝 四庙当代亲庙 者及皇考 庙事。」下公卿、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大司徒大司徒 涉等议: 「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 、成帝 、元帝 庙,代今亲庙 。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为南顿 君 立皇考 庙,祭上至舂陵 节侯,群臣奉祠。」时议有异,不著。 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 处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 故高庙。其南 阳 舂陵 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太守 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长行太守 事侍祠。惟孝宣帝 有功 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 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 四时祭 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京兆尹 侍祠,冠衣车 服如太常太常 祠陵庙 之礼。南顿君 以上至节侯,皆 就园庙。南顿君 称皇考 庙,钜鹿都尉都尉 称皇祖考 庙,郁林太守郁林太守 称皇曾祖考 庙,节侯称皇高祖 考 庙,在所郡县侍祠。 礼 礼 礼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礼 主 地 军 武 文 名 礼 礼 礼 地 礼 名 主 礼 礼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礼 主 礼 地 礼 地 地 地 文 文 主 礼 地 礼 文 器 文 葬 主 主 礼 武 礼 文 礼 礼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礻合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五年再殷察。 旧制,三年三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5],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 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 。禘之为言谛,禘諟昭穆 ,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 下,故正尊卑之义。礻合以冬十月,五谷成 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 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 定。」语在《纯传》。上难复立庙 ,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 庙主而已,谓之殷。太祖 东面,惠、文、武、元帝 为昭,景、宣帝 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 时不祭。光武皇帝 崩,明帝 即位,以光武帝 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号 曰世祖 庙。以元 帝 于光武 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明帝 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 庙更衣。孝章即位,不敢违,以更衣有小别,上尊 号 曰显宗庙 ,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 庙。语在《章纪》。 章帝 临崩,遗诏无起寝庙,庙如先帝 故事。和帝 即位不敢违,上尊号 曰肃宗 。后帝承尊,皆藏 主于世祖 庙,积多无别,是后显宗 但为陵寝 之号。永元中,和帝 追尊 其母梁贵人 曰恭怀皇 后 ,陵曰西陵 。以窦后配食章帝 ,恭怀后别就陵寝 祭之。 和帝 崩,上尊号 曰穆宗 。殇帝 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 摄政 ,以尚婴孩,故不列于庙,就陵 寝 祭之而已。安帝 以清河 孝王 子即位,建光元年[121],追尊 其祖母 宋贵人 曰敬隐后,陵曰 敬北陵。亦就陵寝 祭,太常太常 领如西陵 。追尊 父清河 孝王 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 嗣 王 奉祭而已。安帝 以谗害大臣,废太子 ,及崩,无上宗之奏。 后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 。顺帝 即位,追尊 其母曰恭愍后,陵曰恭 北陵,就陵寝 祭,如敬北陵。顺帝 崩,上尊号 曰敬宗 。冲质帝 皆小崩,梁太后 摄政 ,以殇 帝 故事,就陵寝 祭。凡祠庙讫,三公三公 分祭之。桓帝 以河间 孝王孙蠡吾侯 即位,亦追尊 祖 考 ,王国奉祀奉祀 。语在《章和八王传》。桓帝 崩,上尊号 曰威宗 ,无嗣。灵帝 以河间 孝王曾 孙解犊侯即位,亦追尊 祖考 。语在《章和八王传》。灵帝 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 庙七 主,少帝 三陵,追尊 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 ,皆有副倅。故高庙三主亲毁之后,亦但殷祭之岁 奉祠。 灵帝 崩,献帝 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 、左中郎将左中郎将 蔡邕 等以和帝 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 差,不应为宗,及余非宗者追尊 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帝。 古不墓祭 ,汉诸陵皆有园寝 ,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 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 朝,后有寝也。《月令 》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 祭 。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 居 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 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 谒 诸陵,乃太牢 祠。自雒阳诸陵至灵帝 ,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太官 送用 物,园令园令 、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 具。 主 主 名 礼 地 礼 礼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礼 主 號 主 礼 礼 礼 礼 主 主 主 礼 號 礼 號 建 主 礼 主 主 地 主 建 主 礼 名 主 主 礼 建 主 地 主 礼 名 主 建 文 地 礼 地 主 地 主 主 主 號 主 礼 建 主 礼 號 主 主 礼 主 建 文 主 地 主 礼 礼 文 主 礼 號 主 地 礼 礼 主 礼 主 礼 礼 主 主 名 武 名 主 礼 葬 葬 礼 天 礼 礼 地 地 礼 主 文 文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108 志第八 祭祀中 110 志第十 天文上→目錄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建武二年[26],立太社稷 于雒阳,在宗庙 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 祠,皆太牢 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 》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 记 》及《国语 》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官土官 ,能平九土 ,故祀以为社。烈山氏 之子曰柱, 能植百谷疏,自夏以上祀以为稷,至殷以柱久远,而尧时弃为后稷 ,亦植百谷,故废柱,祀弃为稷。大大 司农司农 郑玄 说,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故句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郡县置社稷 ,太守太守 、 令、长侍祠,牲用羊豕。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五 祀 之祭,有司掌之,其礼简于社稷 云。 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 之祀,于是高帝 令天下立灵星 祠。言祠后稷 而谓之灵星 者, 以后稷 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祀用壬辰位祠之。壬为 水,辰为龙,就其类也。牲用太牢 ,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 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 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己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豕。 立春 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 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论曰:「臧文仲 祀爰居,而孔子以为不知。《汉书 ·郊祀志》著自秦以来迄于王莽 ,典祀典祀 或有未 修,而爰居之类众焉。世祖 中兴,蠲除非常,修复旧祀,方之前事邈殊矣。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 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 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 铜之器也。自上皇以来封泰山 者,至周七十二代。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 《礼记 》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易姓则改封者,著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 狩 ,则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 、孝武帝 封泰山 ,本由好仙、信方士方士 之言,造为石检印封之事 也。所闻如此。虽诚天道难可度知,然其大较犹有本要。天道质诚,约而不费者也。故牲有犊,器用陶 匏,殆将无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且唯封为改代,故曰岱宗 。夏康、周宣,由废复兴,不 闻改封。 世祖 欲因孝武故封,实继祖宗 之道也。而梁松 固争,以为必改。乃当夫既封之后,未有福,而松 卒被诛死。虽罪由身,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显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矣。 言天地者莫大于《易》,《易》无六宗在中之象。若信为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而比太社,又为失 所,难以为诚矣! 赞曰:天地禋郊,宗庙 享祀,咸秩无文,山川具止。淫乃国紊,典惟皇纪。 肇自盛敬 ,孰崖厥始? 礼 礼 礼 作 作 作 文 词 名 名 文 名 礼 文 礼 礼 名 主 礼 名 礼 名 礼 地 节 名 作 名 文 礼 法 地 作 礼 名 主 地 文 地 礼 礼 名 礼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4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