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明史
 284 / 332
 43 段 4655 字
 349 种 55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
十四
[清]張廷玉 等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景泰六年[1455] 3 崇禎三年[1630] 3 成化 2 嘉靖二十五年[1546] 2 崇禎元年[1628] 2 洪武 2
正德元年[1506] 2 萬曆五年[1577] 2
地点 曲阜 7 衢州 4 建安 3
人物 衍聖公 13 弘緒 10 彥縉 8 弘泰 7 希學 7 尚賢 7 族人 5 聞韶 5
文官 博士 15 大學士 3 知府 2
其他 五經 14 翰林院 13 世襲 13 襲封 7 教授 3
目錄
0
1
2
3
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 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孔希學 孔彥繩 顏希惠 曾質粹 孔聞禮 孟希文 仲于陛 周冕 程接道 程克仁 張文運 邵繼祖 朱梴
朱墅
孔希學
孔希學 ,字士行 ,先聖五十六代孫也,世居曲阜 。祖思晦 ,字明道 ,仕元為教諭 ,有學
行。仁宗 時,以思晦 襲封 衍聖公 ,卒諡文肅,子克堅襲。克堅,字璟夫 。至正六年[1373],中書
言衍聖公 階止嘉議大夫嘉議大夫 ,與爵不稱,乃進通奉大夫通奉大夫 ,予銀印。十五年有薦其明習禮 樂者,徵為同同
知知 太常禮儀院 事,以子希學 襲封 。克堅累遷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二十二年,克堅謝病還闕里,後起集賢集賢
學士學士 、山東廉訪使廉訪使 ,皆不赴。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號 名 仕 主 名
主 文 文 名
文 衙 名 仕 文
文 文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洪武元年[1368]三月,徐達 下濟寧 ,克堅稱疾,遣希學 來見,達送之京師。希學 奏父病不能行,太
祖 敕諭克堅,末言「稱疾則不可」。會克堅亦來朝,遇使者淮安 ,惶恐兼程進,見於謹身殿。問以
年,對曰:「臣年五十有三。」曰:「爾年未邁,而病嬰之。今不煩爾以官。爾家,先聖後,子孫不可不
學。爾子溫厚,俾進學。」克堅頓首謝。即日賜宅一區,馬一匹,米二十石。明日復召見,命以訓厲族
人 。因顧侍臣曰:「先聖後,特優禮之,養以祿而不任以事也。」十一月命希學 襲封 衍聖公 。置官
屬,曰掌書掌書 ,曰典籍 ,曰司樂司樂 ,曰知印知印 ,曰奏差奏差 ,曰書寫書寫 ,各一人。立孔、顏、孟三氏教
授 司,教授 、學錄 、學司各一人。立尼山 、洙泗 二書院,各設山長 一人。復孔氏 子孫及顏、
孟大宗大宗 子孫徭役。又命其族人 希大 為曲阜 世襲 知縣知縣 。而進衍聖公 秩二品,階貲善大夫。賜之
誥曰:「古之聖人,自羲農至於文武,法天治民,明竝日月,德化 之盛莫有加焉。然皆隨時制宜,世有
因革。至於孔子,雖不得其位,會前聖之道而通之,以垂教萬世,為帝者師。其孫子 思,又能傳述而名
言之,以極其盛。有國家者,求其統緒 ,尊其爵號,蓋所以崇德 報功也。歷代以來,膺襲封 者或不
能繩其祖武,朕甚閔焉。當臨馭之初,訪世襲 者得五十六代孫孔希學 ,大宗大宗 是紹,爰行典禮,以致
褒崇。爾其領袖世儒,益展聖道之用於當世,以副朕之至望,豈不偉歟!」希大 階承事郎承事郎 ,賜之敕。
三年春,克堅以疾告歸,遣中使慰問。疾篤,詔給驛還家,賜白金文綺,舟次邳州 卒。六年八月,希
學 服闋 入朝,命所司致廩餼,從人皆有賜,復勞以敕,賜襲衣冠帶 。九月辭歸,命翰林官餞於
光 祿寺,賚白金文綺。明年二月,希學 言:「先聖廟堂 廊廡 圮壞,祭器、樂器、法服不備,乞命
有司修治。先世田,兵後多蕪,而徵賦如故,乞減免。」並從之。自是,每歲入朝,班亞丞相丞相 ,皆加
宴賚。希學 好讀書,善隸法,文詞爾雅 。每賓客讌集,談笑揮灑,爛然成章。承大亂之後,廟貌服
物,畢力修舉,盡還舊觀。十四年卒。命守臣守臣 致祭。
子訥,字言伯 ,十七年正月襲封 。命禮官禮官 以教坊 樂導送至國學,學官學官 率諸生二千餘人迎於成賢
街。自後,每歲入覲,給符乘傳。帝既革丞相丞相 官,遂令班文臣首。訥性恭謹,處宗黨有恩。建文二
年[1400]卒。
子公鑑 襲。公鑑 ,字昭文 ,有孝行,嗣爵二年卒。成祖 即位,遣使致祭。
子彥縉 ,字朝紳 ,永樂八年[1410]襲,甫十歲,命肄業國學,久之遣歸。十五年修闕里文廟 成,御
製碑文勒石。仁宗 踐阼,彥縉 來朝。仁宗 語侍臣曰:「外蕃貢使皆有公館。衍聖公 假館民間,非
崇儒重道意。」遂賜宅東安 門外。宣德四年[1429],彥縉 將遣使福建市書,咨禮部 ,部臣以聞,命
市與之。已,奏闕里雅樂 及樂舞生冠服敝壞,詔所司修治。景泰元年[1450],帝幸學 。彥縉 率三氏
子孫觀禮,賜坐彝倫堂 聽講。幸學 必先期召衍聖公 ,自此始。彥縉 幼孤,能自立,然與族人 不
睦。景泰六年[1455],族祖克昫等與彥縉 相訐,帝置不問。
彥縉 子承慶 ,先卒。孫弘緒 ,字以敬,甫八歲,而彥縉 卒。妾江訴弘緒 幼弱,為族人 所侵。
詔遣禮部 郎為治喪 ,而命其族父公恂 理家事。驛召弘緒 至京襲封 ,賜玉帶金印,簡教授 一人
課其學。英宗 復辟,入賀。朝見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弘緒 纔十歲,進止有儀,帝甚
悅。每歲入賀聖壽。帝聞其賜第湫隘,以大第易之。凡南城 賞花、西苑 較射,皆與焉。
公恂 ,字宗文 。景泰五年[1454]舉會試。聞母疾,不赴廷對。帝問禮部 ,得其故,遣使召之。日且
午,不及備試卷,命翰林院 給筆札。登第 ,即丁母憂 歸。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禮科給事中 。大學士大學士 李
賢 言:「公恂 ,至聖後,贊善贊善 司馬恂 ,宋大賢 溫國公 光後,宜輔導太子 。」帝喜,同日超
拜少詹事少詹事 ,侍東宮 講讀。入語孝肅皇后 曰:「吾今日得聖賢子孫為汝子傅。」孝肅皇后 者,憲
宗 生母,方以皇貴妃 有寵,於是具冠服拜謝,宮中傳為盛事云。成化初,以言事謫漢陽 知府知府 ,
未至,丁父憂 。服闋 ,還故秩,莅南京 詹事府 。久之卒。
名 地 名 名
號 地
亲 名 仕 主
文 词 文 文 文 文
仕 仕 仕 地 地 仕 名
文 亲 名 地 仕 文 主
地
亲
名 地 仕
仕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礼 衣
名 名 礼 建
文
名 作
文
名 仕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仕
號 名 號 主
地 名 衙
艺 礼 名
名 礼 主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亲
衙 葬 名 名 仕 仕
號 名
地 处
名 名 衙
衙 仕 仕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主
文 衙 主 主
號 主 地 文
仕 礼 地 衙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弘緒 少貴,又恃婦翁大學士大學士 李賢 ,多過舉。成化五年[1469]被劾,按治,奪爵 為庶人,令其弟弘
泰 襲。弘泰 歿,爵仍歸弘緒 子。
弘泰 ,字以和 。既嗣爵,弘治十一年[1498],山東按臣言弘緒 遷善改行,命復冠帶 。明年六月,
聖殿災,弘泰 方在朝,弘緒 率子弟奔救,素服哭廟 ,蔬食百日。弘泰 還,亦齋哭如居喪 。弘
泰 生七月而孤,奉母孝,與弘緒 友愛,無間言。十六年卒,弘緒 子聞韶 襲。
聞韶 ,字知德 。明年,新廟建,規制踰舊,遣大學士大學士 李東陽 祭告,御製碑文勒石。正德三
年[1508]以尼山 、洙泗 二書院及鄒縣子 思子廟各有祀事,奏請弟聞禮主之。帝授聞禮五經 博士博士 ,
主子思子祀事,世以衍聖公 弟為之。兩書院各設學錄 一人,薦族之賢者充焉。六年,山東盜起,聞
韶 與巡撫巡撫 趙璜 請城闕里,遷曲阜 縣治以衞廟,不果行。嘉靖二十五年[1546],聞韶 卒,子貞 幹
襲。
貞幹 ,字用濟 。三十五年入朝。卒,子尚賢 襲。
尚賢 ,字象之。巡撫巡撫 丁以忠 言:「尚賢 沖年,宜如弘泰 例,國學肄業。」從之。萬曆九
年[1581],庶母 郭氏 訐尚賢 。帝為革供奉女樂 二十六戶,令三歲一朝。十七年,尚賢 仍請比歲入
賀,許之。尚賢 博識。天啟元年卒。子蔭椿先 卒,無嗣,從弟子 蔭植 襲。
蔭植 ,字對寰 。祖貞寧,衍聖公 貞幹 弟也,仕為五經 博士博士 。父尚坦,國學生國學生 ,追封 衍聖
公 。蔭植 先為博士博士 ,尚賢 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四年以覃恩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崇禎元
年[1628]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
孔彥繩
孔彥繩 ,字朝武 ,衢州 西安 人,先聖五十九代孫也。宋建炎 中,衍聖公 端友扈蹕南渡,因
家衢州 。高宗 命以州學 為家廟 ,賜田 五頃,以奉祭祀。五傳至洙。元至元間,命歸曲阜 襲
封 。洙讓爵曲阜 之弟治。弘治十八年[1505],衢州 知府知府 沈杰 奏言:「衢州 聖廟,自孔洙 讓爵
之後,衣冠禮儀,猥同氓庶。今訪得洙之六世孫彥繩 ,請授以官,俾主祀事。」又言:「其先世祭
田,洪武初,輕則起科,後改徵重稅,請仍改輕,以供祀費。」帝可之。正德元年[1506]授彥繩 翰林院翰林院
五經博士五經博士 ,子孫世襲 ,并減其祭田之稅。彥繩 卒,子承美,字永實 ,十四年襲。卒,子弘章,字
以達,嘉靖二十六年[1547]襲。卒,子聞音,字知政 ,萬曆五年[1577]襲。卒,子貞 運,字用行 ,四
十三年襲。時以在曲阜 者為孔氏 北宗,在西安 者為南宗云。
顏希惠
顏希惠 ,復聖五十九代孫也。洪武初,以顏子五十七代孫池為宣德府學教授府學教授 。十五年改三氏學教學教
授授 ,以奉祀事。池,字德裕 。子拳,字克膺 。拳子希仁,字士元 。景泰三年[1452]詔以顏、孟
子 孫長而賢者各一人,至京官之。其年,希仁為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顧<日寉>所劾。詔黜希仁,召希惠 以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未幾,以希惠 非嫡子 ,仍以希仁長子議為之。議,字定伯 ,成化元
年[1465]賜第京師,入覲,馳驛以為常。議卒,子鋐,字宗器 ,十八年襲。卒,子重德,字尚本 ,正
德二年[1507]襲。卒,子從祖 ,字守嗣 ,襲。卒,無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從祖 從父 重禮之長
子肇先 為嗣。肇先 ,字啟源 。卒,子嗣慎,字用修 襲。卒,長子尹宗先卒,次子尹祚,字永
錫 ,萬曆年襲。尹祚為人博學好義,尹宗之子伯貞 既長,遂以其職讓之。伯貞 ,字叔節 ,二十七
年襲。卒,子幼,弟伯廉 ,字叔清 ,三十四年襲。卒,子紹緒 ,崇禎十四年[1641]襲。
曾質粹
名 文 名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衣
名 名 葬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主 作 文
主 仕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艺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主 名 作 文 文 仕
主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號 衙 礼 仕 地
仕 地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作 文 名 亲 名
名 名
亲 名 亲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曾質粹 ,字好古 ,吉安 永豐 人,宗聖 五十九代孫也。其先,都鄉侯 據避新莽之亂,徙家豫
章 ,子孫散居撫、吉諸郡間。成化初,山東守臣守臣 上言:「嘉祥 縣南武山西 南,元寨山 之東
麓 ,有漁者陷入穴中,得懸棺,碣曰曾參之墓。」詔加修築。正德間,山東僉事僉事 錢鋐訪得曾子之後
一人于嘉祥 山中,未幾而沒。嘉靖十二年[1533],以學士學士 顧鼎臣 言,詔求嫡嗣。於是江西 撫按
以質粹 名聞,命回嘉祥 ,以衣巾奉祀。十八年,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三十九
年卒。子昊,未襲卒。昊子繼祖 ,字繩之 ,少病目,江西 族人 袞謀奪其職,為給事中給事中 劉不
息 、御史御史 劉光國 所糾,於是罷袞官,而繼祖 仍主祀事。卒,子承業,字洪福 ,萬曆五
年[1577]襲。卒,子弘毅,字泰東 ,崇禎元年[1628]襲。卒,子聞達,字象輿 ,十四年襲。
孔聞禮
孔聞禮 ,字知節 ,衍聖公 聞韶 弟也。正德元年[1506]詔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以奉述聖 祀
事。自後,世以衍聖公 弟為之。聞禮卒,嘉靖二十五年[1546],貞寧字用致襲。卒,萬曆二十二
年[1594],蔭桂襲。卒,天啟二年,蔭隆襲。卒,八年,尚達襲。卒,崇禎十年[1628],蔭相襲。卒,十四
年,蔭錫襲。卒,十六年,蔭鈺襲。
孟希文
孟希文 ,字士煥 ,亞聖五十六代孫也。洪武元年[1368]詔以孟子 五十四代孫思諒奉祀,世復其家。
思諒,字友道 ,子克仁 ,字信夫 。克仁 子希文 。景泰三年[1452]授希文 翰林院 五經 博博
士士 ,子孫世襲 。卒,子元,字長伯 ,弘治二年[1489]襲。卒,子公棨幼,嘉靖二年[1523]以元弟亨之
子公肇襲。公肇,字先文 ,少好學,事繼母 孔氏 ,以孝聞。卒,十二年,仍以公棨襲。公棨,
字槖文 。卒,子彥璞,字朝璽 ,隆慶元年[1567]襲。卒,子承光 ,萬曆二十九年[1601]襲。卒,子弘
譽,天啟三年襲。卒,子聞玉,崇禎二年[1629]襲。
仲于陛
仲于陛 ,先賢仲子六十二代孫也。萬曆十五年[1587]詔以仲子五十九代孫呂為奉祀。呂子銓。銓子則
顯。則顯子于陛。崇禎十六年[1643]以衍聖公 孔蔭植 言,詔授于陛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
襲 ,賜泗水縣 、濟寧 州田六十餘頃,廟戶三十一,以奉其祭祀焉。
周冕
周冕 ,先賢元公 周子十二代孫也。其先,道州 人,熙寧中,周子葬母江州 ,子孫因家廬山 蓮
花 峰下。景泰七年[1456],授冕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還鄉以奉周子祀事。卒,子繡
麟 襲。卒,子道襲。卒,子聯芳 襲。卒,子濟襲。卒,從弟汝忠襲。卒,子蓮應襲。
程接道
程接道 ,先賢正公程子後也。宋淳 熙間,純公程子五世孫有居江寧 者,嘗主金陵書院祀事。卒,
以名幼學者承之。明初 失傳。崇禎三年[1630],河南 巡按巡按 李日宣 請以正公之後為之嗣,詔許之,
遂以接道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十四年,土賊于大忠作亂,接道 力拒,死之。
程克仁
名 名 地 地 礼 主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地 亲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衙 作 文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衙 作 文
仕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然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目錄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程克仁 ,先賢正公程子十七代孫也,世居嵩縣 之六渾。景泰六年[1455]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
襲 ,以奉程子祀事。卒,子繼祖 襲。卒,仲子世宥襲。卒,子心傳襲。心傳莊重寡言,為鄉黨所稱。
卒,弟宗益襲。卒,從子 佳引 襲。卒,從弟佳祚襲。崇禎十四年[1641]為土賊于大忠所殺。
張文運
張文運 ,郿人,先賢明公張子十四代孫也。天啟二年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張
子祀事。崇禎三年[1630]卒,子承引,以父憂未襲。六年卒,子元祥 ,本朝康熙元年[1662]襲。
邵繼祖
邵繼祖 ,洛陽 人,先賢康節公 邵子二十七代孫也。崇禎三年[1630],河南 巡按巡按 吳甡 請以繼
祖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邵子祀事。詔從之。卒,子養醇襲。
朱梴
朱梴 ,字孟齡 ,先賢文公 朱子九世孫也,世居福建建安 縣之紫霞洲 。景泰六年[1455]授翰林
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朱子祀事。梴為人淳謹,言動有則。卒,子燉,字孔暉 襲。燉以
事入都,中途遇盜。未幾,有遺金道上者,燉守之,以還其人,人稱其廉介。卒,子壆,字元厚襲。
卒,子鎏襲。卒,子法,字兆祖襲。法為人孝友。卒,子楗,字士啟 襲。卒,子瑩,字惟玉襲。卒,
子之儁 ,字喬之襲。
朱墅
朱墅 ,先賢文公 朱子十一世孫也。正德間,給事中給事中 戴銑 、汪元錫 ,御史御史 王完等相繼言:「朱
子,繼孔子者也。孔子之後有曲阜 、西安 ,朱子之 後亦有建安 、婺源 。今建安 恩典已隆,
在婺源 者,請依闕里之例,錄其子孫一人,量授以官,俾掌祠事。」詔許之。嘉靖二年[1523]授墅翰林
院 五經 博士博士 。三十八年以本學訓導學訓導 席端言,令其世襲 。墅卒,子鎬襲。卒,子德洪 襲。卒,
子邦相襲。卒,子煜襲。卒,子坤襲。
名 地 衙 作 文
仕 名
亲 名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主 地 文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主 地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衙 作 文 文 仕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helloiac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helloiac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helloiac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helloiac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SufferKnight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050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全台唯一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風神廟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晉書 022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上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Similar to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helloiac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helloiac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helloiac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helloiac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helloiac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helloiac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helloiac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helloiac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20)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050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禮四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 191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284 / 332  43 段 4655 字  349 种 55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 十四 [清]張廷玉 等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景泰六年[1455] 3 崇禎三年[1630] 3 成化 2 嘉靖二十五年[1546] 2 崇禎元年[1628] 2 洪武 2 正德元年[1506] 2 萬曆五年[1577] 2 地点 曲阜 7 衢州 4 建安 3 人物 衍聖公 13 弘緒 10 彥縉 8 弘泰 7 希學 7 尚賢 7 族人 5 聞韶 5 文官 博士 15 大學士 3 知府 2 其他 五經 14 翰林院 13 世襲 13 襲封 7 教授 3 目錄 0 1 2 3 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 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孔希學 孔彥繩 顏希惠 曾質粹 孔聞禮 孟希文 仲于陛 周冕 程接道 程克仁 張文運 邵繼祖 朱梴 朱墅 孔希學 孔希學 ,字士行 ,先聖五十六代孫也,世居曲阜 。祖思晦 ,字明道 ,仕元為教諭 ,有學 行。仁宗 時,以思晦 襲封 衍聖公 ,卒諡文肅,子克堅襲。克堅,字璟夫 。至正六年[1373],中書 言衍聖公 階止嘉議大夫嘉議大夫 ,與爵不稱,乃進通奉大夫通奉大夫 ,予銀印。十五年有薦其明習禮 樂者,徵為同同 知知 太常禮儀院 事,以子希學 襲封 。克堅累遷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二十二年,克堅謝病還闕里,後起集賢集賢 學士學士 、山東廉訪使廉訪使 ,皆不赴。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號 名 仕 主 名 主 文 文 名 文 衙 名 仕 文 文 文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洪武元年[1368]三月,徐達 下濟寧 ,克堅稱疾,遣希學 來見,達送之京師。希學 奏父病不能行,太 祖 敕諭克堅,末言「稱疾則不可」。會克堅亦來朝,遇使者淮安 ,惶恐兼程進,見於謹身殿。問以 年,對曰:「臣年五十有三。」曰:「爾年未邁,而病嬰之。今不煩爾以官。爾家,先聖後,子孫不可不 學。爾子溫厚,俾進學。」克堅頓首謝。即日賜宅一區,馬一匹,米二十石。明日復召見,命以訓厲族 人 。因顧侍臣曰:「先聖後,特優禮之,養以祿而不任以事也。」十一月命希學 襲封 衍聖公 。置官 屬,曰掌書掌書 ,曰典籍 ,曰司樂司樂 ,曰知印知印 ,曰奏差奏差 ,曰書寫書寫 ,各一人。立孔、顏、孟三氏教 授 司,教授 、學錄 、學司各一人。立尼山 、洙泗 二書院,各設山長 一人。復孔氏 子孫及顏、 孟大宗大宗 子孫徭役。又命其族人 希大 為曲阜 世襲 知縣知縣 。而進衍聖公 秩二品,階貲善大夫。賜之 誥曰:「古之聖人,自羲農至於文武,法天治民,明竝日月,德化 之盛莫有加焉。然皆隨時制宜,世有 因革。至於孔子,雖不得其位,會前聖之道而通之,以垂教萬世,為帝者師。其孫子 思,又能傳述而名 言之,以極其盛。有國家者,求其統緒 ,尊其爵號,蓋所以崇德 報功也。歷代以來,膺襲封 者或不 能繩其祖武,朕甚閔焉。當臨馭之初,訪世襲 者得五十六代孫孔希學 ,大宗大宗 是紹,爰行典禮,以致 褒崇。爾其領袖世儒,益展聖道之用於當世,以副朕之至望,豈不偉歟!」希大 階承事郎承事郎 ,賜之敕。 三年春,克堅以疾告歸,遣中使慰問。疾篤,詔給驛還家,賜白金文綺,舟次邳州 卒。六年八月,希 學 服闋 入朝,命所司致廩餼,從人皆有賜,復勞以敕,賜襲衣冠帶 。九月辭歸,命翰林官餞於 光 祿寺,賚白金文綺。明年二月,希學 言:「先聖廟堂 廊廡 圮壞,祭器、樂器、法服不備,乞命 有司修治。先世田,兵後多蕪,而徵賦如故,乞減免。」並從之。自是,每歲入朝,班亞丞相丞相 ,皆加 宴賚。希學 好讀書,善隸法,文詞爾雅 。每賓客讌集,談笑揮灑,爛然成章。承大亂之後,廟貌服 物,畢力修舉,盡還舊觀。十四年卒。命守臣守臣 致祭。 子訥,字言伯 ,十七年正月襲封 。命禮官禮官 以教坊 樂導送至國學,學官學官 率諸生二千餘人迎於成賢 街。自後,每歲入覲,給符乘傳。帝既革丞相丞相 官,遂令班文臣首。訥性恭謹,處宗黨有恩。建文二 年[1400]卒。 子公鑑 襲。公鑑 ,字昭文 ,有孝行,嗣爵二年卒。成祖 即位,遣使致祭。 子彥縉 ,字朝紳 ,永樂八年[1410]襲,甫十歲,命肄業國學,久之遣歸。十五年修闕里文廟 成,御 製碑文勒石。仁宗 踐阼,彥縉 來朝。仁宗 語侍臣曰:「外蕃貢使皆有公館。衍聖公 假館民間,非 崇儒重道意。」遂賜宅東安 門外。宣德四年[1429],彥縉 將遣使福建市書,咨禮部 ,部臣以聞,命 市與之。已,奏闕里雅樂 及樂舞生冠服敝壞,詔所司修治。景泰元年[1450],帝幸學 。彥縉 率三氏 子孫觀禮,賜坐彝倫堂 聽講。幸學 必先期召衍聖公 ,自此始。彥縉 幼孤,能自立,然與族人 不 睦。景泰六年[1455],族祖克昫等與彥縉 相訐,帝置不問。 彥縉 子承慶 ,先卒。孫弘緒 ,字以敬,甫八歲,而彥縉 卒。妾江訴弘緒 幼弱,為族人 所侵。 詔遣禮部 郎為治喪 ,而命其族父公恂 理家事。驛召弘緒 至京襲封 ,賜玉帶金印,簡教授 一人 課其學。英宗 復辟,入賀。朝見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弘緒 纔十歲,進止有儀,帝甚 悅。每歲入賀聖壽。帝聞其賜第湫隘,以大第易之。凡南城 賞花、西苑 較射,皆與焉。 公恂 ,字宗文 。景泰五年[1454]舉會試。聞母疾,不赴廷對。帝問禮部 ,得其故,遣使召之。日且 午,不及備試卷,命翰林院 給筆札。登第 ,即丁母憂 歸。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禮科給事中 。大學士大學士 李 賢 言:「公恂 ,至聖後,贊善贊善 司馬恂 ,宋大賢 溫國公 光後,宜輔導太子 。」帝喜,同日超 拜少詹事少詹事 ,侍東宮 講讀。入語孝肅皇后 曰:「吾今日得聖賢子孫為汝子傅。」孝肅皇后 者,憲 宗 生母,方以皇貴妃 有寵,於是具冠服拜謝,宮中傳為盛事云。成化初,以言事謫漢陽 知府知府 , 未至,丁父憂 。服闋 ,還故秩,莅南京 詹事府 。久之卒。 名 地 名 名 號 地 亲 名 仕 主 文 词 文 文 文 文 仕 仕 仕 地 地 仕 名 文 亲 名 地 仕 文 主 地 亲 名 地 仕 仕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礼 衣 名 名 礼 建 文 名 作 文 名 仕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仕 號 名 號 主 地 名 衙 艺 礼 名 名 礼 主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亲 衙 葬 名 名 仕 仕 號 名 地 处 名 名 衙 衙 仕 仕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主 文 衙 主 主 號 主 地 文 仕 礼 地 衙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弘緒 少貴,又恃婦翁大學士大學士 李賢 ,多過舉。成化五年[1469]被劾,按治,奪爵 為庶人,令其弟弘 泰 襲。弘泰 歿,爵仍歸弘緒 子。 弘泰 ,字以和 。既嗣爵,弘治十一年[1498],山東按臣言弘緒 遷善改行,命復冠帶 。明年六月, 聖殿災,弘泰 方在朝,弘緒 率子弟奔救,素服哭廟 ,蔬食百日。弘泰 還,亦齋哭如居喪 。弘 泰 生七月而孤,奉母孝,與弘緒 友愛,無間言。十六年卒,弘緒 子聞韶 襲。 聞韶 ,字知德 。明年,新廟建,規制踰舊,遣大學士大學士 李東陽 祭告,御製碑文勒石。正德三 年[1508]以尼山 、洙泗 二書院及鄒縣子 思子廟各有祀事,奏請弟聞禮主之。帝授聞禮五經 博士博士 , 主子思子祀事,世以衍聖公 弟為之。兩書院各設學錄 一人,薦族之賢者充焉。六年,山東盜起,聞 韶 與巡撫巡撫 趙璜 請城闕里,遷曲阜 縣治以衞廟,不果行。嘉靖二十五年[1546],聞韶 卒,子貞 幹 襲。 貞幹 ,字用濟 。三十五年入朝。卒,子尚賢 襲。 尚賢 ,字象之。巡撫巡撫 丁以忠 言:「尚賢 沖年,宜如弘泰 例,國學肄業。」從之。萬曆九 年[1581],庶母 郭氏 訐尚賢 。帝為革供奉女樂 二十六戶,令三歲一朝。十七年,尚賢 仍請比歲入 賀,許之。尚賢 博識。天啟元年卒。子蔭椿先 卒,無嗣,從弟子 蔭植 襲。 蔭植 ,字對寰 。祖貞寧,衍聖公 貞幹 弟也,仕為五經 博士博士 。父尚坦,國學生國學生 ,追封 衍聖 公 。蔭植 先為博士博士 ,尚賢 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四年以覃恩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崇禎元 年[1628]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 孔彥繩 孔彥繩 ,字朝武 ,衢州 西安 人,先聖五十九代孫也。宋建炎 中,衍聖公 端友扈蹕南渡,因 家衢州 。高宗 命以州學 為家廟 ,賜田 五頃,以奉祭祀。五傳至洙。元至元間,命歸曲阜 襲 封 。洙讓爵曲阜 之弟治。弘治十八年[1505],衢州 知府知府 沈杰 奏言:「衢州 聖廟,自孔洙 讓爵 之後,衣冠禮儀,猥同氓庶。今訪得洙之六世孫彥繩 ,請授以官,俾主祀事。」又言:「其先世祭 田,洪武初,輕則起科,後改徵重稅,請仍改輕,以供祀費。」帝可之。正德元年[1506]授彥繩 翰林院翰林院 五經博士五經博士 ,子孫世襲 ,并減其祭田之稅。彥繩 卒,子承美,字永實 ,十四年襲。卒,子弘章,字 以達,嘉靖二十六年[1547]襲。卒,子聞音,字知政 ,萬曆五年[1577]襲。卒,子貞 運,字用行 ,四 十三年襲。時以在曲阜 者為孔氏 北宗,在西安 者為南宗云。 顏希惠 顏希惠 ,復聖五十九代孫也。洪武初,以顏子五十七代孫池為宣德府學教授府學教授 。十五年改三氏學教學教 授授 ,以奉祀事。池,字德裕 。子拳,字克膺 。拳子希仁,字士元 。景泰三年[1452]詔以顏、孟 子 孫長而賢者各一人,至京官之。其年,希仁為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顧<日寉>所劾。詔黜希仁,召希惠 以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未幾,以希惠 非嫡子 ,仍以希仁長子議為之。議,字定伯 ,成化元 年[1465]賜第京師,入覲,馳驛以為常。議卒,子鋐,字宗器 ,十八年襲。卒,子重德,字尚本 ,正 德二年[1507]襲。卒,子從祖 ,字守嗣 ,襲。卒,無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從祖 從父 重禮之長 子肇先 為嗣。肇先 ,字啟源 。卒,子嗣慎,字用修 襲。卒,長子尹宗先卒,次子尹祚,字永 錫 ,萬曆年襲。尹祚為人博學好義,尹宗之子伯貞 既長,遂以其職讓之。伯貞 ,字叔節 ,二十七 年襲。卒,子幼,弟伯廉 ,字叔清 ,三十四年襲。卒,子紹緒 ,崇禎十四年[1641]襲。 曾質粹 名 文 名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衣 名 名 葬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主 作 文 主 仕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艺 名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主 名 作 文 文 仕 主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號 衙 礼 仕 地 仕 地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作 文 名 亲 名 名 名 亲 名 亲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曾質粹 ,字好古 ,吉安 永豐 人,宗聖 五十九代孫也。其先,都鄉侯 據避新莽之亂,徙家豫 章 ,子孫散居撫、吉諸郡間。成化初,山東守臣守臣 上言:「嘉祥 縣南武山西 南,元寨山 之東 麓 ,有漁者陷入穴中,得懸棺,碣曰曾參之墓。」詔加修築。正德間,山東僉事僉事 錢鋐訪得曾子之後 一人于嘉祥 山中,未幾而沒。嘉靖十二年[1533],以學士學士 顧鼎臣 言,詔求嫡嗣。於是江西 撫按 以質粹 名聞,命回嘉祥 ,以衣巾奉祀。十八年,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三十九 年卒。子昊,未襲卒。昊子繼祖 ,字繩之 ,少病目,江西 族人 袞謀奪其職,為給事中給事中 劉不 息 、御史御史 劉光國 所糾,於是罷袞官,而繼祖 仍主祀事。卒,子承業,字洪福 ,萬曆五 年[1577]襲。卒,子弘毅,字泰東 ,崇禎元年[1628]襲。卒,子聞達,字象輿 ,十四年襲。 孔聞禮 孔聞禮 ,字知節 ,衍聖公 聞韶 弟也。正德元年[1506]詔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以奉述聖 祀 事。自後,世以衍聖公 弟為之。聞禮卒,嘉靖二十五年[1546],貞寧字用致襲。卒,萬曆二十二 年[1594],蔭桂襲。卒,天啟二年,蔭隆襲。卒,八年,尚達襲。卒,崇禎十年[1628],蔭相襲。卒,十四 年,蔭錫襲。卒,十六年,蔭鈺襲。 孟希文 孟希文 ,字士煥 ,亞聖五十六代孫也。洪武元年[1368]詔以孟子 五十四代孫思諒奉祀,世復其家。 思諒,字友道 ,子克仁 ,字信夫 。克仁 子希文 。景泰三年[1452]授希文 翰林院 五經 博博 士士 ,子孫世襲 。卒,子元,字長伯 ,弘治二年[1489]襲。卒,子公棨幼,嘉靖二年[1523]以元弟亨之 子公肇襲。公肇,字先文 ,少好學,事繼母 孔氏 ,以孝聞。卒,十二年,仍以公棨襲。公棨, 字槖文 。卒,子彥璞,字朝璽 ,隆慶元年[1567]襲。卒,子承光 ,萬曆二十九年[1601]襲。卒,子弘 譽,天啟三年襲。卒,子聞玉,崇禎二年[1629]襲。 仲于陛 仲于陛 ,先賢仲子六十二代孫也。萬曆十五年[1587]詔以仲子五十九代孫呂為奉祀。呂子銓。銓子則 顯。則顯子于陛。崇禎十六年[1643]以衍聖公 孔蔭植 言,詔授于陛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 襲 ,賜泗水縣 、濟寧 州田六十餘頃,廟戶三十一,以奉其祭祀焉。 周冕 周冕 ,先賢元公 周子十二代孫也。其先,道州 人,熙寧中,周子葬母江州 ,子孫因家廬山 蓮 花 峰下。景泰七年[1456],授冕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還鄉以奉周子祀事。卒,子繡 麟 襲。卒,子道襲。卒,子聯芳 襲。卒,子濟襲。卒,從弟汝忠襲。卒,子蓮應襲。 程接道 程接道 ,先賢正公程子後也。宋淳 熙間,純公程子五世孫有居江寧 者,嘗主金陵書院祀事。卒, 以名幼學者承之。明初 失傳。崇禎三年[1630],河南 巡按巡按 李日宣 請以正公之後為之嗣,詔許之, 遂以接道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十四年,土賊于大忠作亂,接道 力拒,死之。 程克仁 名 名 地 地 礼 主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地 亲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衙 作 文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衙 作 文 仕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然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目錄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程克仁 ,先賢正公程子十七代孫也,世居嵩縣 之六渾。景泰六年[1455]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 襲 ,以奉程子祀事。卒,子繼祖 襲。卒,仲子世宥襲。卒,子心傳襲。心傳莊重寡言,為鄉黨所稱。 卒,弟宗益襲。卒,從子 佳引 襲。卒,從弟佳祚襲。崇禎十四年[1641]為土賊于大忠所殺。 張文運 張文運 ,郿人,先賢明公張子十四代孫也。天啟二年授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張 子祀事。崇禎三年[1630]卒,子承引,以父憂未襲。六年卒,子元祥 ,本朝康熙元年[1662]襲。 邵繼祖 邵繼祖 ,洛陽 人,先賢康節公 邵子二十七代孫也。崇禎三年[1630],河南 巡按巡按 吳甡 請以繼 祖 為翰林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邵子祀事。詔從之。卒,子養醇襲。 朱梴 朱梴 ,字孟齡 ,先賢文公 朱子九世孫也,世居福建建安 縣之紫霞洲 。景泰六年[1455]授翰林 院 五經 博士博士 ,子孫世襲 ,以奉朱子祀事。梴為人淳謹,言動有則。卒,子燉,字孔暉 襲。燉以 事入都,中途遇盜。未幾,有遺金道上者,燉守之,以還其人,人稱其廉介。卒,子壆,字元厚襲。 卒,子鎏襲。卒,子法,字兆祖襲。法為人孝友。卒,子楗,字士啟 襲。卒,子瑩,字惟玉襲。卒, 子之儁 ,字喬之襲。 朱墅 朱墅 ,先賢文公 朱子十一世孫也。正德間,給事中給事中 戴銑 、汪元錫 ,御史御史 王完等相繼言:「朱 子,繼孔子者也。孔子之後有曲阜 、西安 ,朱子之 後亦有建安 、婺源 。今建安 恩典已隆, 在婺源 者,請依闕里之例,錄其子孫一人,量授以官,俾掌祠事。」詔許之。嘉靖二年[1523]授墅翰林 院 五經 博士博士 。三十八年以本學訓導學訓導 席端言,令其世襲 。墅卒,子鎬襲。卒,子德洪 襲。卒, 子邦相襲。卒,子煜襲。卒,子坤襲。 名 地 衙 作 文 仕 名 亲 名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主 地 文 名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主 地 名 衙 作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衙 作 文 文 仕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350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