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史记
 061 / 130
 7 段 1046 字
 28 种 43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史記 061
[西漢]司馬遷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首阳山 2 箕山 1 神农 1
人物 伯夷 11 许由 3 颜渊 2 虞舜 1 孤竹君 1 伯昌 1 岳牧 1 夏之文 1
文官 太史公 1
其他 武王 2 文王 1 太公 1 伯夷列传 1 寿终 1
目錄
0
1
2
3
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㜈。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 可知也。尧将逊位,让於虞舜 ,舜禹之
间,岳牧 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
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 ,许由 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
焉?太史公太史公 曰:余登箕山 ,其上盖有许由 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 之伦详
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轶诗
可异焉。其传曰:伯夷 、叔齐,孤竹君 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 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 、叔齐闻西伯昌 善养老,盍往
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 载木主,号为文王 ,东伐纣。伯夷 、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 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
王 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於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
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 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 、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
之徒,仲尼 独荐颜渊 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
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
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
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號 號 名
礼
號 名 词 地
词 地
地
词 名
名 名
葬 地
1 / 2
https://taolang.club/doc/1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目錄
4
5
6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後知松柏 之後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
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 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
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 、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
渊 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 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
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後世哉?
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聚群。吉凶倚伏,报施纠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彼素士,
不附青云!
地
词 葬 名
名
名 地
2 / 2
https://taolang.club/doc/1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helloiac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helloiac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helloiac
 
關聖帝君傳
關聖帝君傳關聖帝君傳
關聖帝君傳
lyquochoang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helloiac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a2893216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helloiac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helloiac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SufferKnight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helloiac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helloiac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helloiac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What's hot (20)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史記 025 书第三 律书
 
關聖帝君傳
關聖帝君傳關聖帝君傳
關聖帝君傳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
1097163146 台灣民間信仰報告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北史 072 卷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Similar to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helloiac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helloiac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helloiac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helloiac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helloiac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helloiac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helloiac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helloiac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helloiac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20)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漢書 067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史記 036 世家第六 陈杞世家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漢書 074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漢書 033 卷二十七上五 行志第七上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史記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61 / 130  7 段 1046 字  28 种 43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史記 061 [西漢]司馬遷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61 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首阳山 2 箕山 1 神农 1 人物 伯夷 11 许由 3 颜渊 2 虞舜 1 孤竹君 1 伯昌 1 岳牧 1 夏之文 1 文官 太史公 1 其他 武王 2 文王 1 太公 1 伯夷列传 1 寿终 1 目錄 0 1 2 3 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㜈。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 可知也。尧将逊位,让於虞舜 ,舜禹之 间,岳牧 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 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 ,许由 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 焉?太史公太史公 曰:余登箕山 ,其上盖有许由 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 之伦详 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轶诗 可异焉。其传曰:伯夷 、叔齐,孤竹君 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 曰: 「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 、叔齐闻西伯昌 善养老,盍往 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 载木主,号为文王 ,东伐纣。伯夷 、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 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 王 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於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 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 兮,不知其非矣。神农 、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適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 、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 之徒,仲尼 独荐颜渊 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 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 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 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號 號 名 礼 號 名 词 地 词 地 地 词 名 名 名 葬 地 1 / 2 https://taolang.club/doc/1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目錄 4 5 6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後知松柏 之後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 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 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 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 、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 渊 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 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 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後世哉? 天道平分,与善徒云。贤而饿死,盗且聚群。吉凶倚伏,报施纠纷。子罕言命,得自前闻。嗟彼素士, 不附青云! 地 词 葬 名 名 名 地 2 / 2 https://taolang.club/doc/1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