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明史
 169 / 332
 18 段 4554 字
 232 种 36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清]張廷玉 等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170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正統十年[1436] 1 景泰 1 正統五年[1440] 1 永樂十三年[1415] 1 洪武十五年[1382] 1 建文 1
永樂二年[1404] 1 天順四年[1460] 1
地点 南京 3 居庸關 2 南城 2
人物 也先 12 胡濙 9 陛下 9 王直 7 廷臣 5 王文 5 高穀 5 皇太子 4
文官 尚書 6 太保 3 太子太傅 2
武官 鎮撫 1 留守 1 總兵 1
其他 禮部 9 英宗 7 內閣 4 進士 3 仁宗 3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 第五十七
高穀 胡濙 王直
高穀
作
名 名 名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高穀 ,字世用 ,揚州 興化 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 。選庶吉士庶吉士 ,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仁宗 即位,
改春坊司直郎春坊司直郎 ,尋遷翰林侍講翰林侍講 。英宗 即位,開經筵 ,楊士奇 薦穀及苗衷 、馬愉 、曹鼐 四
人侍講侍講 讀。正統十年[1436]由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進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入內閣 典機務。景泰初,進尚書尚書 ,兼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掌閣務如故。英宗 將還,奉迎禮薄。千戶龔遂 榮投書於穀 ,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 宗迎上皇
故事。穀袖之入朝,徧示廷臣 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衆善其言。胡濙 、王直 欲以聞。穀
曰:「迎復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都御史 王文 不可。已而言
官奏之。詰所從得,穀對曰:「自臣所。」因抗章懇請如遂榮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二年進少少
保保 、東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易儲,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給二俸。應天 、鳳陽 災,命祀三陵,振貧民。七年進謹身謹身
殿大學士殿大學士 ,仍兼東閣。內閣 七人,言論多齟齬。穀清直,持議正。王文 由穀薦,數擠穀。穀屢請解
機務,不許。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林聰 忤權要論死,穀力救,得薄譴。陳循 及文搆考官考官 劉儼 、黃諫,帝命禮
部 會穀覆閱試卷。穀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胄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 命,欲因此搆考考
官官 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英宗 復位,循、文等皆誅竄,穀謝病。英
宗 謂穀長者,語廷臣 曰:「穀在內閣 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
尋復賜敕獎諭。穀既去位,杜門絕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天順四年[1460]正月卒,年七十。
穀美丰儀,樂儉素,位至台司,敝廬瘠田而已。成化初,贈太保太保 ,諡文義。
胡濙
胡濙 ,字源潔 ,武進 人。生而髮白,彌月乃黑。建文二年[1400]舉進士 ,授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永樂
元年[1403]遷戶科都給事中戶科都給事中 。惠帝 之崩 於火,或言遯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
書,幷訪仙人張邋遢 ,徧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 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還。所
至,亦間以民隱聞。母喪乞歸,不許,擢禮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十七年復出巡江、浙、湖、湘諸府。二十一
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 。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
傳言建文帝 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 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皇太子 監國南京 ,漢王 為
飛語謗太子 。帝改濙官南京 ,因命廉之。濙至,密疏馳上監國七事,言誠敬孝謹無他,帝悅。
仁宗 即位,召為行在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濙陳十事,力言建都北京 非便,請還南都 ,省南北轉運供億之
煩。帝皆嘉納。既聞其嘗有密疏,疑之,不果召。轉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兼南京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宣宗 即位,仍
遷禮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明年來朝,乃留行在禮部 ,尋進尚書尚書 。漢王 反,與楊榮 等贊親征 。事平,賚
予 甚厚。明年賜第長安 右門外,給閽者二人,賜銀章四。生辰,賜宴其第。四年命兼理詹事
府 事。六年,張本 卒,又兼領行在戶部 。時國用漸廣,濙慮度支不足。蠲租詔下,輒沮格。帝嘗
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嘗曲宴 濙及楊士奇 、夏原吉 、蹇義 ,曰:「海內無虞,卿等四人力也。
」
英宗 即位,詔節冗費。濙因奏減上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浮費大省。正統五年[1440],山
西 災,詔行寬卹,既而有採買物料之命。濙上疏言詔旨宜信。又言軍旗營求差遣差遣 ,因而擾民,宜罷
之。皆報可。行在禮部 印失,詔弗問,命改鑄。已,又失,被劾下獄。未幾,印獲,復職。九年,年
七十,乞致仕 ,不許。英宗 北狩,羣臣聚哭於朝,有議南遷者。濙曰:「文皇定陵 寢於此,示子
孫以不拔之計也。」與侍郎侍郎 于謙 合,中外始有固志。
名 名 地 地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礼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衙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衙 地
文 號
號 名 衙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號 葬
名 主
文
地
主 名 主 地 主
主 地
號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號
文 衙 文 主 名 军
名 地
衙 名 衙
礼 名 名 名
號
地 文
衙
仕 號 处
文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景帝 即位,進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楊善 使也先 ,濙言上皇蒙塵久,宜附進服食,不報。上皇將還,命禮
部 具奉迎儀。濙等議遣禮部 迎於龍虎臺,錦衣具法 駕迎居庸關 ,百司迎土城外,諸將迎教場門,上
皇自安定門入,進東安門 ,於東上北門南面坐,皇帝謁見畢,百官朝見,上皇入南城 大內。議上,傳
旨以一轎二馬迎於居庸關 ,至安定門易法駕 ,餘如奏。給事中給事中 劉福等言禮太薄,帝報曰:「朕尊大
兄為太上皇帝 ,尊禮無加矣。福等顧云太薄,其意何居?禮部 其會官詳察之。」濙等言:「諸臣意無
他,欲陛下 篤親親耳。」帝曰:「昨得太上皇 書,具言迎駕之禮宜從簡損,朕豈得違之。」羣臣乃不
敢言。會千戶龔遂 榮為書投大學士大學士 高穀 ,言奉迎宜厚,具言唐肅 宗迎上皇故事。穀袖之以朝,與王
直 等共觀之。直與濙欲聞之帝,為都御史都御史 王文 所阻,而給事中給事中 葉盛 竟以聞。盛同官林聰 復劾
直、濙、穀等,皆股肱大臣,有聞必告,不宜偶語竊議。有詔索書。濙等因以書進,且言:「肅宗 迎上
皇典禮,今日正可倣行。陛下 宜躬迎安定門外,分遣大臣迎龍虎臺。」帝不悅曰:「第從朕命,無事紛
更。」上皇至,居南城宮 。濙請帝明年正旦率羣臣朝延安門 ,不許。上皇萬壽節,請令百官拜賀延安
門 ,亦不許。三年正月與王直 並進少傅少傅 。易太子 ,加兼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王文 惡林聰 ,文致其罪,
欲殺之。濙不肯署,遂稱疾,數日不朝。帝使興安 問疾。對曰:「老臣本無疾,聞欲殺林聰 ,殊驚
悸 耳。」聰由是得釋。
英宗 復位,力疾入朝,遂求去。賜璽書、白金、楮幣、襲衣,給驛,官其一子錦衣,世鎮撫鎮撫 。濙歷
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稱耆德。及歸,有三弟,年皆七十餘,鬚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壽
愷 。又七年始卒,年八十九。贈太保太保 ,諡忠安。濙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能以身下人。在禮
部 久,表賀祥瑞 ,以官當 首署名,人因謂其性善承迎。南城 人龔謙 多妖術,濙薦為天文生天文生 ,
又薦道士仰彌高曉陰陽兵法 ,使守邊,時頗譏之。
王直
王直 ,字行儉 ,泰和 人。父伯貞 ,洪武十五年[1382]以明經 聘至京。時應詔者五百餘人,伯
貞 對第一。授試僉事僉事 ,分巡廣東 雷州 。復呂塘廢渠,清鹽法。會罷分巡官巡官 ,召還為戶部主戶部主
事事 。以父喪服闋 ,不時起,謫居安慶 。建文初,復以薦知瓊州 。崖州 黎相仇殺,以反聞,且
用兵。伯貞 捕其首惡,兵遂罷。瓊田 歲常三穫,以賦軍,軍不時受,俟民乏,乃急斂以要利。伯
貞 為立期,三輸之,弊始絕。居數年,大治,流民占籍者萬餘。憂歸,卒於家。直幼而端重,家貧力
學。舉永樂二年[1404]進士 ,改庶吉士庶吉士 ,與曾棨 、王英 等二十八人同讀書文淵 閣。帝善其文,召
入內閣 ,俾屬草。尋授修撰修撰 。歷事仁宗 、宣宗 ,累遷少詹事少詹事 兼侍讀學士侍讀學士 。
正統三年[1438],宣宗實錄 成,進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學士學士 如故。五年出涖部事,尚書尚書 胡濙 悉以部政付
之,直處之若素習者。八年正月代郭璡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十一年,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奈亨附王振 ,搆郎中郎中 趙
敏 ,詞連直及侍郎侍郎 曹義 、趙新,並下獄。三法司 廷鞫,論亨斬,直等贖徒。帝宥直、義,奪亨、
新俸。帝將親征 也先 ,直率廷臣 力諫曰:「國家備邊 最為謹嚴。謀臣猛將,堅甲利兵,隨處充
滿,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敵肆猖獗,違天悖理,陛下 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蓄銳以待
之,可圖必勝,不必親御六師,遠臨塞 下。況秋暑未退,旱氣未回,青草不豐,水泉猶塞,士馬之用
未充,兵凶戰危,臣等以為不可。」帝不從,命直留守留守 。王師覆於土木,大臣羣請太后 立皇
子 為皇太子 ,命郕王 攝政 。已,勸王即位,以安反側。時變起倉卒,朝臣議屢上,皆直為首。而
直自以不如于謙 ,每事推下之,雍容鎮率而已。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
號 文 名 名
衙 衙 法 地
处 地
地 礼 文
主 衙
主 主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號
主
处 处
处 名 文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病
號 武
名 文
衙 词 法 地 名 文
军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名 文 地 地 文
文 礼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衙 文 號 號 文 文
作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衙
军 名 名 军
主
地
武 主
主 主 主 礼
名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景泰元年[1450],也先 使使議和,且請還上皇,下禮部 議未決。直率羣臣上言曰:「太上皇 惑細人
言,輕身一出,至於蒙塵。陛下 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 ,以雪不共
戴天之恥。迺者天誘其衷,也先 有悔心之萌,而來求成於我,請還乘輿,此轉禍為福之機也。望陛
下 俯從其請,遣使往報,因察其誠偽而撫納之,奉太上皇 以歸,少慰祖宗 之心。陛下 天位已定,太
上皇 還,不復涖天下事,陛下 第崇奉之,則天倫厚而天眷益隆,誠古今盛事也。」帝曰:「卿等言良
然。但前後使者五輩往,終不得要領。今復遣使,設彼假送駕為名,來犯京師,豈不為蒼生患。賊詐難
信,其更議之。」已而瓦剌 別部阿剌 使復至,胡濙 等復以為言。於是帝御文華 殿門,召諸大臣及言
官諭以宜絕狀。直對曰:「必遣使,毋貽後悔。」帝不悅。于謙 前為解,帝意釋。羣臣既退,太監興
安 匍匐出呼曰:「若等固欲遣使,有文天祥 、富弼 其人乎?」直大言曰:「廷臣 惟天子使,既食其
祿,敢辭難乎!」言之再,聲色愈厲。安語塞,乃議遣使,命李實 、羅綺 往。既行,而瓦剌 可汗脫
脫 不花及也先 使先後至,將遣歸。使者謂館伴曰:「中國關外十四城皆為我有。前阿剌 知院使院使 來,
尚遣人偕往。今亦必得大臣同行,庶有濟。」胡濙 以聞,下廷議。直等固請,乃遣楊善 等報之。比實
還,又以也先 使至,具言也先 欲和狀。直與寧陽侯 陳懋 等上疏,請更遣使齎禮幣往迎上皇,不許。
復上疏曰:「臣等與李實 語,具得彼中情事。其所需衣物資斧者,上皇言也,而奉迎車駕,也先 意
也。昨者脫脫 不花及阿剌 知院使院使 來,皆有報使,今也先 使以迎請為辭,乃不遣使與偕,是疑敵而召
兵也。」又不許。已而實自言於帝。帝第報也先 書,就令楊善 迎歸而已。直等復上言:「今北使已
發,願本上皇之心,順臣民之願,因彼悔心,遣使往報,以圖迎復,此不待計而決者也。不然,衆志難
犯,違天不祥,彼將執為兵端,邊事益棘,京師亦不得高枕臥矣。」帝乃命羣臣擇使,直與陳懋 等請仍
遣實。報曰:「候善歸議之。」御史御史 畢鑾等復上疏,力言:「就令彼以詐來,我以誠往,萬一不測,則
我之兵力固在。」帝終不聽。已而善竟奉上皇還。
二年,也先 遣使入貢,且請答使。直屢疏言:「邊備未修,芻糧未積,瘡痍未復,宜如其請。遣使往
以觀虛實,開導其善。」不許。無何,也先 遣騎入塞,以報使為辭。直與羣臣復請之,卒不許。直等
乃上疏言:「陛下 銳意治兵 ,為戰守計,真大有為之主。然使命不通,難保其不為寇。宜敕沿邊守守
臣臣 ,發兵遊徼遊徼 ,有警則入保,無事則力耕。陛下 於機務之暇,時召京營總督京營總督 、總兵總兵 ,詢以方
略,誠接而禮貌之,信賞罰以持其後,斯戰守可言也。」帝曰「善」。
明年正月進少傅少傅 。帝欲易太子 ,未發。會思明 土知府土知府 黃 以為請。帝喜,下 禮部 議。胡
濙 唯唯,文武諸臣議者九十一人當署名,直有難色。陳循 濡筆強之,乃署,竟易皇太子 。直進
兼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賜金幣加等。頓足歎曰:「此何等大事,乃為一蠻酋所壞,吾輩愧死矣。」景帝 疾
亟,直、濙等會諸大臣臺諫臺諫 ,請復立沂王為皇太子 ,推大學士大學士 商輅 草疏。未上,而石亨 、徐有
貞 等奪門迎上皇復位,殺王文 等。疏草留姚夔 所,嘗出以示郎中郎中 陸昶 ,歎曰:「是疏不及進,
天也。」直遂乞休。賜璽書、金綺、楮幣,給驛歸。
名 衙 主
主 词
名
主 主 亲 主
主 主
政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军
文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地 文 衙
名 名 主
文 號
文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170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目錄
17
直為人方面修髯,儀觀甚偉。性嚴重,不苟言笑。及與人交,恂恂如 也,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編
纂紀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谿 王英 齊名,人稱「二王」,以居地目直曰「東王 」,英曰「西
王 」。直以次當入閣,楊士奇 不欲也。及長吏部 ,益廉慎。時初罷廷臣 薦舉 方面大吏,專屬吏
部 。直委任曹郎,嚴抑 奔競。凡御史御史 巡方歸者,必令具所屬賢否以備選擢,稱得人。其子䆅為南國國
子博士子博士 ,考績至部,文選 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亂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 ,命何文
淵 為尚書尚書 佐之。文淵 去,又命王翺 ,部遂有二尚書尚書 。直為尚書尚書 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
帝優禮之,免其常朝 。比家居,嘗從諸佃僕耕蒔,擊鼓歌唱。諸子孫更迭舉觴上壽 ,直歎曰:「曩者
西楊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閣,今上復辟,當不免遼陽 之行,安得與汝曹為樂哉!」天順六
年[1462]卒,年八十四。贈太保太保 ,諡文端。䆅仕至翰林檢討翰林檢討 ,亦以學行稱。曾孫 思,自有傳。
贊曰:高穀 之清直,胡濙 之寬厚,王直 之端重,蓋皆有大臣之度焉。當英、景之 間,國勢初更,
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穀、濙惓惓於迎駕之儀,直侃侃於遣使之請,皆力持正議,不
隨衆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始終一節,可謂老成人矣。
名
地 名 主
主 名 衙 名 仕
衙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礼 礼
地
文 文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helloiac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helloiac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helloiac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helloiac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helloiac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魏書 125 卷一百九 樂志五第十四
魏書 125 卷一百九 樂志五第十四魏書 125 卷一百九 樂志五第十四
魏書 125 卷一百九 樂志五第十四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史記 120 列传第六十 汲郑列传
史記 120 列传第六十 汲郑列传史記 120 列传第六十 汲郑列传
史記 120 列传第六十 汲郑列传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史記 032 世家第二 齐太公世家
史記 032 世家第二 齐太公世家史記 032 世家第二 齐太公世家
史記 032 世家第二 齐太公世家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宋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宋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宋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宋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漢書 110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史記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
史記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史記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
史記 012 本纪第十二 孝武本纪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
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
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Similar to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helloiac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helloiac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helloiac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helloiac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helloiac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20)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明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禮十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明史 176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金史 036 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 禮九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漢書 084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三 豫章文獻王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遼史 052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
遼史 052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遼史 052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
遼史 052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五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舊唐書 179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宋史 139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樂章八
宋史 139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樂章八宋史 139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樂章八
宋史 139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樂章八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169 / 332  18 段 4554 字  232 种 36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清]張廷玉 等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170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正統十年[1436] 1 景泰 1 正統五年[1440] 1 永樂十三年[1415] 1 洪武十五年[1382] 1 建文 1 永樂二年[1404] 1 天順四年[1460] 1 地点 南京 3 居庸關 2 南城 2 人物 也先 12 胡濙 9 陛下 9 王直 7 廷臣 5 王文 5 高穀 5 皇太子 4 文官 尚書 6 太保 3 太子太傅 2 武官 鎮撫 1 留守 1 總兵 1 其他 禮部 9 英宗 7 內閣 4 進士 3 仁宗 3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 第五十七 高穀 胡濙 王直 高穀 作 名 名 名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高穀 ,字世用 ,揚州 興化 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 。選庶吉士庶吉士 ,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仁宗 即位, 改春坊司直郎春坊司直郎 ,尋遷翰林侍講翰林侍講 。英宗 即位,開經筵 ,楊士奇 薦穀及苗衷 、馬愉 、曹鼐 四 人侍講侍講 讀。正統十年[1436]由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進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入內閣 典機務。景泰初,進尚書尚書 ,兼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掌閣務如故。英宗 將還,奉迎禮薄。千戶龔遂 榮投書於穀 ,具言禮宜從厚,援唐肅 宗迎上皇 故事。穀袖之入朝,徧示廷臣 曰:「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衆善其言。胡濙 、王直 欲以聞。穀 曰:「迎復議上,上意久不決。若進此書,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都御史 王文 不可。已而言 官奏之。詰所從得,穀對曰:「自臣所。」因抗章懇請如遂榮言。帝雖不從,亦不之罪。二年進少少 保保 、東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易儲,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給二俸。應天 、鳳陽 災,命祀三陵,振貧民。七年進謹身謹身 殿大學士殿大學士 ,仍兼東閣。內閣 七人,言論多齟齬。穀清直,持議正。王文 由穀薦,數擠穀。穀屢請解 機務,不許。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林聰 忤權要論死,穀力救,得薄譴。陳循 及文搆考官考官 劉儼 、黃諫,帝命禮 部 會穀覆閱試卷。穀力言儼等無私,且曰:「貴胄與寒士競進,已不可,況不安義 命,欲因此搆考考 官官 乎?」帝乃賜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英宗 復位,循、文等皆誅竄,穀謝病。英 宗 謂穀長者,語廷臣 曰:「穀在內閣 議迎駕及南內事,嘗左右朕。其賜金帛襲衣,給驛舟以歸。」 尋復賜敕獎諭。穀既去位,杜門絕賓客。有問景泰、天順間事,輒不應。天順四年[1460]正月卒,年七十。 穀美丰儀,樂儉素,位至台司,敝廬瘠田而已。成化初,贈太保太保 ,諡文義。 胡濙 胡濙 ,字源潔 ,武進 人。生而髮白,彌月乃黑。建文二年[1400]舉進士 ,授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永樂 元年[1403]遷戶科都給事中戶科都給事中 。惠帝 之崩 於火,或言遯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 書,幷訪仙人張邋遢 ,徧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 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還。所 至,亦間以民隱聞。母喪乞歸,不許,擢禮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十七年復出巡江、浙、湖、湘諸府。二十一 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 。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 傳言建文帝 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 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皇太子 監國南京 ,漢王 為 飛語謗太子 。帝改濙官南京 ,因命廉之。濙至,密疏馳上監國七事,言誠敬孝謹無他,帝悅。 仁宗 即位,召為行在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濙陳十事,力言建都北京 非便,請還南都 ,省南北轉運供億之 煩。帝皆嘉納。既聞其嘗有密疏,疑之,不果召。轉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兼南京 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宣宗 即位,仍 遷禮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明年來朝,乃留行在禮部 ,尋進尚書尚書 。漢王 反,與楊榮 等贊親征 。事平,賚 予 甚厚。明年賜第長安 右門外,給閽者二人,賜銀章四。生辰,賜宴其第。四年命兼理詹事 府 事。六年,張本 卒,又兼領行在戶部 。時國用漸廣,濙慮度支不足。蠲租詔下,輒沮格。帝嘗 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嘗曲宴 濙及楊士奇 、夏原吉 、蹇義 ,曰:「海內無虞,卿等四人力也。 」 英宗 即位,詔節冗費。濙因奏減上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浮費大省。正統五年[1440],山 西 災,詔行寬卹,既而有採買物料之命。濙上疏言詔旨宜信。又言軍旗營求差遣差遣 ,因而擾民,宜罷 之。皆報可。行在禮部 印失,詔弗問,命改鑄。已,又失,被劾下獄。未幾,印獲,復職。九年,年 七十,乞致仕 ,不許。英宗 北狩,羣臣聚哭於朝,有議南遷者。濙曰:「文皇定陵 寢於此,示子 孫以不拔之計也。」與侍郎侍郎 于謙 合,中外始有固志。 名 名 地 地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礼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衙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衙 地 文 號 號 名 衙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號 葬 名 主 文 地 主 名 主 地 主 主 地 號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號 文 衙 文 主 名 军 名 地 衙 名 衙 礼 名 名 名 號 地 文 衙 仕 號 处 文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9 10 11 12 13 景帝 即位,進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楊善 使也先 ,濙言上皇蒙塵久,宜附進服食,不報。上皇將還,命禮 部 具奉迎儀。濙等議遣禮部 迎於龍虎臺,錦衣具法 駕迎居庸關 ,百司迎土城外,諸將迎教場門,上 皇自安定門入,進東安門 ,於東上北門南面坐,皇帝謁見畢,百官朝見,上皇入南城 大內。議上,傳 旨以一轎二馬迎於居庸關 ,至安定門易法駕 ,餘如奏。給事中給事中 劉福等言禮太薄,帝報曰:「朕尊大 兄為太上皇帝 ,尊禮無加矣。福等顧云太薄,其意何居?禮部 其會官詳察之。」濙等言:「諸臣意無 他,欲陛下 篤親親耳。」帝曰:「昨得太上皇 書,具言迎駕之禮宜從簡損,朕豈得違之。」羣臣乃不 敢言。會千戶龔遂 榮為書投大學士大學士 高穀 ,言奉迎宜厚,具言唐肅 宗迎上皇故事。穀袖之以朝,與王 直 等共觀之。直與濙欲聞之帝,為都御史都御史 王文 所阻,而給事中給事中 葉盛 竟以聞。盛同官林聰 復劾 直、濙、穀等,皆股肱大臣,有聞必告,不宜偶語竊議。有詔索書。濙等因以書進,且言:「肅宗 迎上 皇典禮,今日正可倣行。陛下 宜躬迎安定門外,分遣大臣迎龍虎臺。」帝不悅曰:「第從朕命,無事紛 更。」上皇至,居南城宮 。濙請帝明年正旦率羣臣朝延安門 ,不許。上皇萬壽節,請令百官拜賀延安 門 ,亦不許。三年正月與王直 並進少傅少傅 。易太子 ,加兼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王文 惡林聰 ,文致其罪, 欲殺之。濙不肯署,遂稱疾,數日不朝。帝使興安 問疾。對曰:「老臣本無疾,聞欲殺林聰 ,殊驚 悸 耳。」聰由是得釋。 英宗 復位,力疾入朝,遂求去。賜璽書、白金、楮幣、襲衣,給驛,官其一子錦衣,世鎮撫鎮撫 。濙歷 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稱耆德。及歸,有三弟,年皆七十餘,鬚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壽 愷 。又七年始卒,年八十九。贈太保太保 ,諡忠安。濙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能以身下人。在禮 部 久,表賀祥瑞 ,以官當 首署名,人因謂其性善承迎。南城 人龔謙 多妖術,濙薦為天文生天文生 , 又薦道士仰彌高曉陰陽兵法 ,使守邊,時頗譏之。 王直 王直 ,字行儉 ,泰和 人。父伯貞 ,洪武十五年[1382]以明經 聘至京。時應詔者五百餘人,伯 貞 對第一。授試僉事僉事 ,分巡廣東 雷州 。復呂塘廢渠,清鹽法。會罷分巡官巡官 ,召還為戶部主戶部主 事事 。以父喪服闋 ,不時起,謫居安慶 。建文初,復以薦知瓊州 。崖州 黎相仇殺,以反聞,且 用兵。伯貞 捕其首惡,兵遂罷。瓊田 歲常三穫,以賦軍,軍不時受,俟民乏,乃急斂以要利。伯 貞 為立期,三輸之,弊始絕。居數年,大治,流民占籍者萬餘。憂歸,卒於家。直幼而端重,家貧力 學。舉永樂二年[1404]進士 ,改庶吉士庶吉士 ,與曾棨 、王英 等二十八人同讀書文淵 閣。帝善其文,召 入內閣 ,俾屬草。尋授修撰修撰 。歷事仁宗 、宣宗 ,累遷少詹事少詹事 兼侍讀學士侍讀學士 。 正統三年[1438],宣宗實錄 成,進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學士學士 如故。五年出涖部事,尚書尚書 胡濙 悉以部政付 之,直處之若素習者。八年正月代郭璡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十一年,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奈亨附王振 ,搆郎中郎中 趙 敏 ,詞連直及侍郎侍郎 曹義 、趙新,並下獄。三法司 廷鞫,論亨斬,直等贖徒。帝宥直、義,奪亨、 新俸。帝將親征 也先 ,直率廷臣 力諫曰:「國家備邊 最為謹嚴。謀臣猛將,堅甲利兵,隨處充 滿,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敵肆猖獗,違天悖理,陛下 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蓄銳以待 之,可圖必勝,不必親御六師,遠臨塞 下。況秋暑未退,旱氣未回,青草不豐,水泉猶塞,士馬之用 未充,兵凶戰危,臣等以為不可。」帝不從,命直留守留守 。王師覆於土木,大臣羣請太后 立皇 子 為皇太子 ,命郕王 攝政 。已,勸王即位,以安反側。時變起倉卒,朝臣議屢上,皆直為首。而 直自以不如于謙 ,每事推下之,雍容鎮率而已。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 號 文 名 名 衙 衙 法 地 处 地 地 礼 文 主 衙 主 主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號 主 处 处 处 名 文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病 號 武 名 文 衙 词 法 地 名 文 军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名 文 地 地 文 文 礼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衙 文 號 號 文 文 作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衙 军 名 名 军 主 地 武 主 主 主 主 礼 名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4 15 16 景泰元年[1450],也先 使使議和,且請還上皇,下禮部 議未決。直率羣臣上言曰:「太上皇 惑細人 言,輕身一出,至於蒙塵。陛下 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 ,以雪不共 戴天之恥。迺者天誘其衷,也先 有悔心之萌,而來求成於我,請還乘輿,此轉禍為福之機也。望陛 下 俯從其請,遣使往報,因察其誠偽而撫納之,奉太上皇 以歸,少慰祖宗 之心。陛下 天位已定,太 上皇 還,不復涖天下事,陛下 第崇奉之,則天倫厚而天眷益隆,誠古今盛事也。」帝曰:「卿等言良 然。但前後使者五輩往,終不得要領。今復遣使,設彼假送駕為名,來犯京師,豈不為蒼生患。賊詐難 信,其更議之。」已而瓦剌 別部阿剌 使復至,胡濙 等復以為言。於是帝御文華 殿門,召諸大臣及言 官諭以宜絕狀。直對曰:「必遣使,毋貽後悔。」帝不悅。于謙 前為解,帝意釋。羣臣既退,太監興 安 匍匐出呼曰:「若等固欲遣使,有文天祥 、富弼 其人乎?」直大言曰:「廷臣 惟天子使,既食其 祿,敢辭難乎!」言之再,聲色愈厲。安語塞,乃議遣使,命李實 、羅綺 往。既行,而瓦剌 可汗脫 脫 不花及也先 使先後至,將遣歸。使者謂館伴曰:「中國關外十四城皆為我有。前阿剌 知院使院使 來, 尚遣人偕往。今亦必得大臣同行,庶有濟。」胡濙 以聞,下廷議。直等固請,乃遣楊善 等報之。比實 還,又以也先 使至,具言也先 欲和狀。直與寧陽侯 陳懋 等上疏,請更遣使齎禮幣往迎上皇,不許。 復上疏曰:「臣等與李實 語,具得彼中情事。其所需衣物資斧者,上皇言也,而奉迎車駕,也先 意 也。昨者脫脫 不花及阿剌 知院使院使 來,皆有報使,今也先 使以迎請為辭,乃不遣使與偕,是疑敵而召 兵也。」又不許。已而實自言於帝。帝第報也先 書,就令楊善 迎歸而已。直等復上言:「今北使已 發,願本上皇之心,順臣民之願,因彼悔心,遣使往報,以圖迎復,此不待計而決者也。不然,衆志難 犯,違天不祥,彼將執為兵端,邊事益棘,京師亦不得高枕臥矣。」帝乃命羣臣擇使,直與陳懋 等請仍 遣實。報曰:「候善歸議之。」御史御史 畢鑾等復上疏,力言:「就令彼以詐來,我以誠往,萬一不測,則 我之兵力固在。」帝終不聽。已而善竟奉上皇還。 二年,也先 遣使入貢,且請答使。直屢疏言:「邊備未修,芻糧未積,瘡痍未復,宜如其請。遣使往 以觀虛實,開導其善。」不許。無何,也先 遣騎入塞,以報使為辭。直與羣臣復請之,卒不許。直等 乃上疏言:「陛下 銳意治兵 ,為戰守計,真大有為之主。然使命不通,難保其不為寇。宜敕沿邊守守 臣臣 ,發兵遊徼遊徼 ,有警則入保,無事則力耕。陛下 於機務之暇,時召京營總督京營總督 、總兵總兵 ,詢以方 略,誠接而禮貌之,信賞罰以持其後,斯戰守可言也。」帝曰「善」。 明年正月進少傅少傅 。帝欲易太子 ,未發。會思明 土知府土知府 黃 以為請。帝喜,下 禮部 議。胡 濙 唯唯,文武諸臣議者九十一人當署名,直有難色。陳循 濡筆強之,乃署,竟易皇太子 。直進 兼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賜金幣加等。頓足歎曰:「此何等大事,乃為一蠻酋所壞,吾輩愧死矣。」景帝 疾 亟,直、濙等會諸大臣臺諫臺諫 ,請復立沂王為皇太子 ,推大學士大學士 商輅 草疏。未上,而石亨 、徐有 貞 等奪門迎上皇復位,殺王文 等。疏草留姚夔 所,嘗出以示郎中郎中 陸昶 ,歎曰:「是疏不及進, 天也。」直遂乞休。賜璽書、金綺、楮幣,給驛歸。 名 衙 主 主 词 名 主 主 亲 主 主 主 政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主 军 文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地 文 衙 名 名 主 文 號 文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170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目錄 17 直為人方面修髯,儀觀甚偉。性嚴重,不苟言笑。及與人交,恂恂如 也,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編 纂紀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谿 王英 齊名,人稱「二王」,以居地目直曰「東王 」,英曰「西 王 」。直以次當入閣,楊士奇 不欲也。及長吏部 ,益廉慎。時初罷廷臣 薦舉 方面大吏,專屬吏 部 。直委任曹郎,嚴抑 奔競。凡御史御史 巡方歸者,必令具所屬賢否以備選擢,稱得人。其子䆅為南國國 子博士子博士 ,考績至部,文選 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亂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 ,命何文 淵 為尚書尚書 佐之。文淵 去,又命王翺 ,部遂有二尚書尚書 。直為尚書尚書 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 帝優禮之,免其常朝 。比家居,嘗從諸佃僕耕蒔,擊鼓歌唱。諸子孫更迭舉觴上壽 ,直歎曰:「曩者 西楊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閣,今上復辟,當不免遼陽 之行,安得與汝曹為樂哉!」天順六 年[1462]卒,年八十四。贈太保太保 ,諡文端。䆅仕至翰林檢討翰林檢討 ,亦以學行稱。曾孫 思,自有傳。 贊曰:高穀 之清直,胡濙 之寬厚,王直 之端重,蓋皆有大臣之度焉。當英、景之 間,國勢初更, 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穀、濙惓惓於迎駕之儀,直侃侃於遣使之請,皆力持正議,不 隨衆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始終一節,可謂老成人矣。 名 地 名 主 主 名 衙 名 仕 衙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礼 礼 地 文 文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38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