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116 / 130
 13 段 1686 字
 62 种 104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西漢]司馬遷
←115 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列传 117 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元六年[-135] 1 元狩元年[-122] 1 元封二年[-109] 1
地点 南越 8 巴蜀 8 身毒 5 柯江 4 东越 2 番禺 2 犍为 2 昆明 2
人物 西南夷君 2 楚威王 1 楚庄王 1
文官 郎中 2 南外 2 御史大夫 1
武官 都尉 2 八校尉 2
其他 大夏 5 西南夷 5 白马 2 筰都 2 匈奴 2 牂柯 1
目錄
0
1
2
3
西南夷 列传
西南夷君 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 最大:
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 ,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
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 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厓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 最大,皆氐类也。此
皆巴蜀 西南外南外 蛮夷也。
始楚威王 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 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 苗裔也。蹻至滇池 ,
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 ,道塞不通,因
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十馀岁,秦灭。
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 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 殷富。
政 作
主 地
地
政
然
地 文
主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10
11
12
建元六年[-135],大行王恢 击东越 ,东越 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番阳令 唐蒙风指晓南越 。南
越 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 ,牂柯江 广数里,出番禺 城下」。蒙归至长安 ,问
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 ,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
越 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
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 、豫章 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
万,浮船牂柯江 ,出其不意 ,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 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
」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郎中 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 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
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
乃以为犍为郡 。发巴蜀 卒治道,自僰道 指牂柯江 。蜀人司马相如 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
以郎中郎中 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都尉 ,十馀县,属蜀。
当是时,巴蜀 四郡通西 南夷道 ,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 又数
反,发兵兴击,秏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 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是时
方筑朔方 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 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 。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
一都尉都尉 ,稍令犍为 自葆就。
及元狩元年[-122],博望侯 张骞 使大夏 来,言居大夏 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
南身毒 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 国。骞因盛言大夏 在汉西南,慕
中国,患匈奴 隔其道,诚通蜀,身毒 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於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 、吕越
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 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馀辈。岁馀,皆闭昆明 ,莫
能通身毒 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
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越 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 发南夷兵。且兰君 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
及犍为太守犍为太守 。汉乃发巴蜀 罪人尝击南越 者八校尉八校尉 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八校尉 不下,即引兵
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 兰,遂平 南夷为牂柯郡 。夜郎侯始倚南越 ,南
越 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南越 破後,及汉诛且兰 、邛君,并杀筰侯,厓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 为越巂郡 ,筰
都 为沈犁郡,厓駹为汶山郡 ,广汉 西白马 为武都郡 。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洸、靡莫,皆同姓
相扶,未肯听。劳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109],天子发巴蜀 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
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 ,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 ,赐滇王王
印,复长其民。
西南夷君 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太史公太史公 曰:楚之先岂有天禄哉?在周为文王 师,封楚。及周之衰,地称五千里。秦灭诸候,唯楚苗
裔尚有滇王。汉诛西南夷 ,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 ,大夏 杖、邛
竹。西夷後揃,剽分二方,卒为七郡。
西南外南外 徼,庄蹻首通。汉因大夏 ,乃命唐蒙。劳洸、靡莫,异俗殊风。夜郎最大,邛、筰称雄。及
置郡县,万代推功。
名 地 地 文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词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武
地 地 地 政
名 文
地 政 政
武 地
主 名 政 政
地 地 政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地 武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然 地
地
政 地
主
文 號
政 地 政
文 政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15 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列传 117 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目錄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helloiac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helloiac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helloiac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helloiac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helloiac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helloiac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helloiac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helloiac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helloiac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helloiac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helloiac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guest2ba978
 

What's hot (20)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漢書 053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
史記 080 列传第二十 乐毅列传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金史 069 卷六十九 列傳第七 太祖諸子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
史記 119 列传第五十九 循吏列传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金史 046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貨一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
台灣民間信仰1096163139
 

Similar to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helloiac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helloiac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helloiac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helloiac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helloiac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helloiac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helloiac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helloiac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helloiac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20)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
史記 123 列传第六十三 大宛列传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
史記 110 列传第五十 匈奴列传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漢書 073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後漢書 056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史記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116 / 130  13 段 1686 字  62 种 104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史記 116 [西漢]司馬遷 ←115 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列传 117 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116 列传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传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元六年[-135] 1 元狩元年[-122] 1 元封二年[-109] 1 地点 南越 8 巴蜀 8 身毒 5 柯江 4 东越 2 番禺 2 犍为 2 昆明 2 人物 西南夷君 2 楚威王 1 楚庄王 1 文官 郎中 2 南外 2 御史大夫 1 武官 都尉 2 八校尉 2 其他 大夏 5 西南夷 5 白马 2 筰都 2 匈奴 2 牂柯 1 目錄 0 1 2 3 西南夷 列传 西南夷君 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 最大: 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 ,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 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 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厓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 最大,皆氐类也。此 皆巴蜀 西南外南外 蛮夷也。 始楚威王 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 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 苗裔也。蹻至滇池 , 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 ,道塞不通,因 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 ,诸此国颇置吏焉。十馀岁,秦灭。 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 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 殷富。 政 作 主 地 地 政 然 地 文 主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10 11 12 建元六年[-135],大行王恢 击东越 ,东越 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番阳令 唐蒙风指晓南越 。南 越 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 ,牂柯江 广数里,出番禺 城下」。蒙归至长安 ,问 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 ,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 越 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 黄屋左纛,地东西万 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 、豫章 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 万,浮船牂柯江 ,出其不意 ,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 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 」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郎中 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 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 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 乃以为犍为郡 。发巴蜀 卒治道,自僰道 指牂柯江 。蜀人司马相如 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 以郎中郎中 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都尉 ,十馀县,属蜀。 当是时,巴蜀 四郡通西 南夷道 ,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 又数 反,发兵兴击,秏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 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是时 方筑朔方 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 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 。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 一都尉都尉 ,稍令犍为 自葆就。 及元狩元年[-122],博望侯 张骞 使大夏 来,言居大夏 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 南身毒 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 国。骞因盛言大夏 在汉西南,慕 中国,患匈奴 隔其道,诚通蜀,身毒 国道便近,有利无害。於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 、吕越 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 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馀辈。岁馀,皆闭昆明 ,莫 能通身毒 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 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越 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 发南夷兵。且兰君 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 及犍为太守犍为太守 。汉乃发巴蜀 罪人尝击南越 者八校尉八校尉 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八校尉 不下,即引兵 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 兰,遂平 南夷为牂柯郡 。夜郎侯始倚南越 ,南 越 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南越 破後,及汉诛且兰 、邛君,并杀筰侯,厓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 为越巂郡 ,筰 都 为沈犁郡,厓駹为汶山郡 ,广汉 西白马 为武都郡 。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洸、靡莫,皆同姓 相扶,未肯听。劳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109],天子发巴蜀 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 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 ,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 ,赐滇王王 印,复长其民。 西南夷君 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太史公太史公 曰:楚之先岂有天禄哉?在周为文王 师,封楚。及周之衰,地称五千里。秦灭诸候,唯楚苗 裔尚有滇王。汉诛西南夷 ,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 ,大夏 杖、邛 竹。西夷後揃,剽分二方,卒为七郡。 西南外南外 徼,庄蹻首通。汉因大夏 ,乃命唐蒙。劳洸、靡莫,异俗殊风。夜郎最大,邛、筰称雄。及 置郡县,万代推功。 名 地 地 文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词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武 地 地 地 政 名 文 地 政 政 武 地 主 名 政 政 地 地 政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地 武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然 地 地 政 地 主 文 號 政 地 政 文 政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15 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列传 117 列传第五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目錄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18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