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2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第四章 模拟通信系统

         彭涛
  pengtao@bupt.edu.cn
4.1 引言
   模拟信源的输出M(t)
     1 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 均 值 为 0;
                f W 
     2  低 通 型 , 即 PM  f   0
   模拟信源的一个确知输出信号m(t)
    1  模 拟 信 号 , 即 在 时 间 和 幅 度 上 是 连 续 的 ;
     2  时 间 平 均 值 为 0;
     3 基 带 信 号
4.1 引言
   用正弦型载波调制模拟基带信号
    频 率 fc    fc   W  的 载 波 : c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c 
    可见,载波的三个参量为:
    载 波 幅 度 Ac, 载 波 频 率 f c, 载 波 相 位  c
        调制就是用载波c(t)承载信号m(t),实现频
         谱搬移。方法是用m(t)控制载波参量
         幅 度 调 制  A M  : 用 m  t  控 制 Ac

         频 率 调 制  FM : 用 m  t  控 制 f c

         相 位 调 制  PM : 用 m  t  控 制  c
4.1 引言
   调制的作用
       实现信号的频谱搬移,适应在频带信道内的
        传输
       当频带信道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时,可以将
        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互不重叠的频带上,充
        分利用信道带宽,实现频分复用(FDM)
       不同的调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如FM的可靠性好而有效性差,AM有效性
        好而可靠性差),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
        调制方法
4.1 引言
   本章内容
       三种调制(AM,FM和PM)的信号表示,频
        谱分析和解调原理
       三种调制在加性白高斯噪声干扰下的解调性
        能
       多路信号的FDM
       简述超外差接收机
       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
        度
4.2 幅度调制
   调幅:用模拟基带信号m(t)来控制载波
    的幅度参量Ac
   四种幅度调制的方法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
       单边带调幅(SSB AM)
    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




s  t   m  t  c  t   m  t  Ac cos   c t   c 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信号m(t)和s(t)的波形图(图4.2.2)
       每 当 m ( t )的 极 性 发 生 变 化 , s ( t )的 相 位 都 会
        发生一次突变
         Ac cos   c t   c   Ac cos   c t   c     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
    s t  m t  c t  

    S   f      M    f *C  f 
                      Ac
     M       f *        
                                  f  fc      f    fc 
                                                              
                      2
        Ac
            M
                    f  fc   M       f    fc 
                                                    
        2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图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的性质
       经调制后,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基带信号
        的2倍: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
        号的带宽为2W
       调制信号中不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因为原
        模拟基带信号中不含离散直流分量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的性质
       调制信号的频谱分为两部分:
        f  f c的 频 率 分 量 称 为 上 边 带 ;

        f  f c的 频 率 分 量 称 为 下 边 带 。

        对模拟基带信号是实信号而言,
        上下两个边带携带着相同的信息。
                         
        M      
             f              m t  e
                                         j 2  ft
                                                     dt
                             
                                             j 2   f t
        M  f     
                                m t  e                     dt  M       f
                                                                       *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随机调制信号S(t)
S  t   M  t  Ac cos 2  f c t, 其 中 , M  t  是 一 均 值

为 0、 自 相 关 函 数 为 R M   的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E  S  t    E  M  t   Ac cos 2  f c t  0
                         
RS  t, t        Ac E  M  t  M  t     cos 2  f c t cos 2  f c  t     
                       2
                                               
     2
    Ac
        R M    cos 2  f c  cos 2  f c  2 t    
                                                          
    2
                                                                 1
可 见 , S t是 一 循 环 平 稳 过 程 , 周 期 Tp 
                                                               2 fc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随机调制信号S(t)的平均功率谱密度
                                                  Ac R M   
                                                   2
                1  T /2
R S            T / 2 R S  t , t    dt               cos 2 f c
                      p


                Tp        p                                 2
                               2
                              Ac                  1
R S     PS       f           PM    f *       
                                                          f    fc      f    fc 
                                                                                        
                              2                   2
     2
    Ac
         PM
               f    f c   PM   f    fc 
                                               
    4
                A RM  0 
                 2

RS 0 
                 c
                                    基 带 信 号 与 载 波 平 均 功 率 的 乘 积 
                     2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的特点
       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基带信号的2倍
       调制信号中不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抑制载
        波)
       包含上下两个边带,且携带相同信息(双边
        带)
       不论是确定信号的频谱,还是随机信号的功
        率谱,都是基带信号频谱/功率谱的线性搬
        移。因而被称为线性调制。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   基本思路: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
        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r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c '  t   cos  2  ft   

r t  c 't 

                               f c  f  t    c      cos  2   f c  f  t   c    
    1
       Ac m  t  cos  2 
                                                                                              
    2
           1
y t         Ac m  t  cos  2 
                                      f c  f  t   c    
                                                                 
           2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   当恢复载波与原载波频率不完全一样时,解
        调信号是原基带信号与低频正弦波的乘积
       若恢复载波与原载波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
        时,输出信号达不到最大值
   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相干载波
    (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
    波)进行的解调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相干载波的提取
       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
        即导频(图4.2.7);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
        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
           注意: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这
            是与有大离散载波的调幅信号的区别所在)
           缺点:一部分发射功率消耗在导频上
       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出现:是低价调幅收音机的需要
       DSB SC-AM的问题:解调需要载波提取电路,
        成本较高
       AM的优势:可以使用包络检波器进行解调,
        成本低;大功率离散载波造成的成本问题由
        广播电台解决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
       多大的离散载波:确保使调制信号不产生相
        位突变(图4.2.8)
    s  t   Ac 1  m  t   co s 2  f c t
                                                   m t   1

    令 a  m ax m  t   1           调制指数或调幅系数

                    m t 
    mn t                          m  t 的 归 一 化 表 示
                m ax m  t 

    s  t   Ac 1  a m n  t   co s 2  f c t
                                 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确定信号的频谱
s  t   Ac 1  am n  t   cos 2  f c t  Ac cos 2  f c t  am n  t  Ac cos 2  f c t 
                            
              Ac                                                           Ac
S   f           
                       f    fc      f    f c    aM n
                                                                  f *        
                                                                                    f    fc      f    fc 
                                                                                                                  
              2                                                            2
    Ac                                            Ac
        
             f    fc      f    fc  
                                                       aM n
                                                               f    f c   aM n   f     fc 
                                                                                                  
    2                                             2
                           其频谱是DSB SC-AM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
                            载波的频谱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
M  t  是 平 稳 过 程 , 均 值 为 0, 相 关 函 数 为 R M                           
S  t   Ac 1  M  t   cos 2  f c t
                         
E  S  t    Ac cos 2  f c t
           
                      2
                                                         
R S  t , t     Ac E 1  M  t   1  M  t     cos 2  f c t cos 2  f c  t     
     2
    Ac
        1  R M      cos 2  f c  cos 2  f c  2 t    
                                                                
    2
可 见 , S t 是 循 环 平 稳 过 程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
                 2
             Ac
R S               1  R M     cos 2  f c 
                                    
             2
                  2

                       P                                                                                    
             Ac
PS   f                  M   f       f c   PM   f    f c    
                                                                           f    fc      f    fc 
                                                                                                          
                 4
                 2                               2
             Ac                                Ac
RS 0               1  R M  0   
                                                1  a 2 R M  0  
             2                                  2            n      

                          有用信号功率
调制效率 
                                总功率
      RM  0               a RM n  0 
                                2                       2
                                                       a PM n
                                              
    1  RM  0           1  a RM n  0            1  a PM n
                                    2                       2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的特点
       其功率谱是DSB SC-AM信号的功率谱加上离
        散大载波的功率谱
       AM的调制效率不超过1/2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信号的解调(包络检波)
       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图
        4.2.10)
       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
       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
   包络检波不需载波提取电路,成本低;
    它属于非相干解调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双边带调幅的频带浪费问题
       上下两个边带携带着相同的信息,造成频率
        资源的浪费
       解决方法:只要一个边带即可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产生




               1   f  fc       1
下边带:H   f                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0   其他           2

               1   f  fc            1
上边带:H   f                 1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0   其他                2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确定下边带调幅信号的频谱
注 意 : 上 页 图 中 的 载 波 c  t   2 Ac cos 2  f c t, 以 后 的 推 导 也 基 于 此
                                                              1
S下   f         Ac  M
                          f    fc   M    f     fc 
                                                          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2
    Ac
        M
             f     f c  sgn  f  f c   M       f    f c  sgn  f  f c  
                                                                                   
     2
    Ac
        M
                f  f c  sgn  f  f c   M       f    f c  sgn  f  f c  
                                                                                   
     2
    Ac
        M
             f     fc   M       f    fc 
                                                
     2
 A                                                  A                           
 c M         f  sgn  f   *   f       fc    c M         f  sgn  f   *     f  fc 
  2                                                  2                          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确定下边带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j
sgn  f  
                t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j   j 2  f c t  Ac           j  j 2 fct
    m t  *    e                 m t  *    e
  2           t                 2           t
                                 Ac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j
                                  2
                                            
                                       m t  e
                                                   j 2 fct
                                                               e
                                                                    j 2 fc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表达式
s 上  t   s D SB  SC  A M  t  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s SSB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Ac m  t  sin 2  f c t


   SSB AM信号的另一产生法(图4.2.13)
        使用希尔伯特滤波器(利用上面表达式)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另一种表达式
                      
s S S B  t   Ac R e  m  t   j m  t   e
                                            
                                                 j 2 fct
                                                            
其 中 ,m  t   j m  t   是 上 边 带 信 号 的 复 包 络
     
                        
m t   jm t  是 下 边 带 信 号 的 复 包 络
                
容易推出,单边带信号也可表示为

                      
s S S B  t   Ac R e  m  t 
                       
                                     jm t  e
                                            
                                                   j 2 fct
                                                               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随机信号
S SSB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Ac M  t  sin 2  f c t

E  S SSB  t    Ac E  M  t   cos 2  f c t
                                                   Ac E  M  t   sin 2  f c t
                                                                     

R S  t , t     Ac E {  M  t  cos 2  f c t    M  t  sin 2  f c t 
                     2

                                                                           
 M  t    cos 2  f  t           M  t    sin 2  f c  t     }
                      c
                                                                           
容 易 看 出 , S SSB  t  是 循 环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R S     Ac  R M    cos 2  f c        R M    sin 2  f c 
             2

                                                                     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
由 R SSB     PSSB    f , 可 得 :
                              
                                                    0                        f  fc
上 边 带 功 率 谱 P上         f    2
                               Ac  PM
                                         f    f c   PM   f    fc 
                                                                             f  fc

                               Ac2  PM
                                         f    f c   PM   f    fc 
                                                                             f  fc
下 边 带 功 率 谱 P下         f   
                              
                                                    0                        f  fc

上、下边带调幅信号的平均功率为
P上 边 带  P下 边 带  Ac PM
                       2



注 意 : 以 上 结 论 是 基 于 载 波 c  t   2 Ac cos 2  f c t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相干解调(图4.2.15)
以下边带调幅信号的相干解调为例: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恢 复 载 波 为 cos  2  f c t    , 则

s 下  t  cos  2  f c t    经 低 通 滤 波 后 得 到
1
  Ac  m  t  cos   m  t  sin  
2                                   
可 见 , 恢 复 载 波 相 位 差  会 影 响 输 出 幅 度 减 小 , 波 形 失 真 

可 靠 恢 复 载 波 仍 可 使 用 与 D SB  A M 解 调 中 相 同 的 方 法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SSB AM信号的非相干
            解调:当离散大载波的幅度远大于信号
            幅度时,可以使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
s  t   A cos 2  f c t   m  t  cos 2  f c t  m  t  sin 2  f c t 
                                                                           
                                                                                                         2
 a  t  cos  2  f c t    t               其 中 : a t                 A  m t   m t 
                                                                                            2

                                                                                                
                                              2
            2m t                 t   m t         m  t 和 m  t 
                                                                                  2m t 
                               2                    A
                           m
 A 1                                   2
                                                                          A 1
                A                     A                                             A
        m t  
 A 1           A  m t 
         A 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单边带调幅的问题
       产生单边带调幅信号需要使用边带滤波器
       对于含有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丰富的信号
        (如视频信号),边带滤波器必须具有极其
        陡峭的截止特性,实现非常困难
       对于不含直流分量且低频成分很少的信号
        (如语声信号),边带滤波器比较容易实现
   VSB AM可以解决边带滤波器的问题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问题:怎样的带通滤波器能使经调制的
    信号在接收端能得以还原?
                  发送端


                   m(t)=y(t)?

            接收端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求解H(f)
令 c  t   Ac cos 2  f c t, r  t   s  t 
                   Ac
则S       f           M
                            f    fc   M      f       fc  H
                                                                      f
                   2
令 c '  t   cos 2  f c t, r  t   s  t 
                                                      1
r  t  c '  t   s  t  Ac cos 2  f c t             S
                                                              f    fc   S   f    fc 
                                                                                            
                                                      2
    Ac                                                                Ac
        M
                 f  2 fc   M       f  H
                                                    f  fc             M
                                                                                 f  M  f    2 fc  H
                                                                                                             f    fc 
    4                                                                 4
经过低通滤波后
              Ac
Y    
     f            M     f  H  f
                                         fc   H       f    fc 
                                                                     
              4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可见,使得y(t)=m(t)的条件是
    H   f    fc   H   f    fc   常 数   f W
       这就是残留边带调幅对发送端带通滤波器的
        要求
4.3 角度调制
   角度调制:用模拟基带信号m(t)控制载
    波相角的调制方式。调频和调相都属于
    角度调制
   角调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瞬 时 相 偏 :  t 

           1 d t 
     瞬时频偏:
          2   dt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PM和FM中的相位
      PM :  t   K pm t                     K p ——调相灵敏度

           1 d t 
      FM :            K f m t                 K f ——调频灵敏度
          2   dt
      PM和FM的关系                                   d t        dm  t  
PM :  t   K pm t                                     Kp             
                                                    dt             dt 
                                                                           
                               t                  d t                   
F M :   t   2 K               m   d              2 K f m  t 
                       f
                                                  dt                     
                                                                           
  积 分 + 调 相 = 调 频
 
  微 分 + 调 频 = 调 相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几个参数的定义
       PM系统
        最 大 相 偏 :   m ax  m ax   t    K p m ax m  t 
                                          
        调 制 指 数 :  p    m ax  K p m ax m  t 
       FM系统
                                     1 d t  
        最 大 频 偏 :  f m ax    m ax              K f m ax m  t 
                                     2  dt 

                              f m ax             m ax m  t 
        调制指数: f                        K   f
                               W                      W
        其 中 , W 是 m  t 的 带 宽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窄带角度调制
 t     1的 角 度 调 制 称 为 窄 带 角 度 调 制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Ac cos 2  f c t  Ac   t  sin 2  f c t


        窄带角度调制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
         两倍,与AM信号相似
        实际中很少应用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很难精确求出,
    下面主要考虑两种情况
       基带信号是单一的正弦信号
       基带信号是一般的确定信号
       对于均值为零的平稳高斯过程,其角度调制
        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十分复杂,不作介绍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正弦基带信号的角度调制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sin  2  f m t  
                                                      
    利 用 第 一 类 贝 塞 尔 函 数 J n   的 相 关 知 识 , 得 到
                 

    s t             Ac J n    cos  2 
                                                 f c  nf m  t 
                                                                  
               n  


   有效带宽的定义
       包含98%或99%的信号功率的带宽,称为信
        号的有效带宽
   利用上述两点即可求正弦基带信号的角
    度调制信号的有效带宽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单一正弦信号的角度调制信号的有效带
    宽计算近似公式
          Bc  2    1 f m
   一般的确定信号的角度调制信号的有效
    带宽的计算:卡松公式
Bc  2    1 W        W 是基带信号带宽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角度调制与幅度调制的比较
       幅度调制是线性调制,频谱只发生搬移;角
        度调制是非线性调制,频谱与基带信号相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幅度调制信号带宽窄(一倍到两倍的基带信
        号带宽),是有效性高而可靠性差的调制;
        而角度调制带宽远大于基带信号带宽(使用
        大的调制指数时),是用大带宽(低有效性)
        换取高可靠性的调制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调相信号可以由调频器得到,下面只讨论产生
    调频信号的方法
   1.直接调频




       第二个方法的优点:解决VCO中心频率稳定性问题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2.间接调频




窄 带 调 频 信 号 : s N B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倍 频 器  将 窄 带 调 频 信 号 变 成 宽 带 调 频 信 号  输 出 : y  t   Ac cos  2  nf c t  n  t  
                                                                                      
混 频 器  将 信 号 搬 移 到 所 需 频 段  输 出 : s  t   Ac cos  2   nf  f L o  c t  n  t  
                                                                                        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1.普通鉴频器解调



         A.用微分器实现从调频信号到调频调幅信号的变换
        s  t   Ac cos  2 f t  2 K t m  d  
                                       f       
                                                                
                               c
                                            


        ds  t 
                     Ac  2  f c  2  K f m  t   sin  2  f c t  2  K            m   d  
                                                                                       t


          dt                                              
                                                            
                                                                                  f                
                                                                                                      
        B.用调谐电路的上升频率特性实现到调频调幅信号
         的变换(图4.3.7)
        两种方法中,包络检波器的输入噪声均为为调频信
         号带宽内噪声,即为宽带噪声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2.调频负反馈解调




若 输 入 调 频 信 号 的 调 频 灵 敏 度 为 K f , V C O的 为 K v

           K                       1                            1               t              
m 't         m  t  , e '  t   Ac Ao cos  2  f IF t        2 K         m   d  
               f
                                                                            f
          1 Kv                      2                        1 Kv                            
          当Kv>>1时,e’(t)是窄带调频信号(带宽匹配于基
           带信号带宽),这样中频滤波器、鉴频器和低通滤
           波都可使用窄带器件,有效的抑制了噪声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3.锁相环解调




                                    G   f
    设计G     f  使 满 足 :K v                   1   f  W 基 带 信 号 带 宽 
                                        jf
                   K
    则 : v t             m t 
                       f

                   Kv

       环路滤波器G(f)的带宽与基带信号带宽一样,因而
        锁相环解调也可以有效抑制噪声
4.4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     通过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的解调模型




                                                N0
    nw  t : 双 边 功 率 谱 密 度 为                        的白高斯噪声
                                                 2
带 通 滤 波 器 : 带 宽 B能 使 信 号 s  t  的 绝 大 部 分 功 率 通 过
                                                            N0
    n  t : 带 宽 为 B双 边 功 率 谱 密 度 为                               的窄带高斯噪声
                                                             2
    n  t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B
    nc  t  , ns  t : 低 通 型 高 斯 噪 声 , 带 宽 为                         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
                                                                   2
4.4.1 DSB-SC AM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s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r  t   s  t   n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若 本 地 载 波 为 cos  2  f c t    , 则 r  t  cos  2  f c t    经 过 低 通 后 输 出 为 :
             1                                  1
yo  t         Ac m  t  cos   c            n c  t  cos   n s  t  sin  
                                                                                       
             2                                  2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 c   , 并 设  c    0, 则
             1                  1
yo  t         Ac m  t         nc  t 
             2                  2
4.4.1 DSB-SC AM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2                  2
                                               Ac                  Ac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o               E m t  
                                                               2
解调输出端:                                                                     PM
                                                 4                         4
                                                 1                       1       N W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 o  E            n c2  t    N 0 2W  0
                                                 4                    4          2
                                                            2
                               S            Po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o D SB   Pn o       2 N 0W
                                                   2
                                                Ac
解调输入端: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PM
                                                 2
                                                   N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i  2 0 2W  2 N 0W
                                                     2
                                                           2
                               S           PR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iD S B   Pni       4 N 0W
   S            PR      S 
可见: 
                     2   
   N  o D SB   N 0W     N  iD SB
4.4.2 SSB AM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s SSB  t   Ac  m  t  cos 2  f c t       m  t  sin 2  f c t 
                                                                    

r  t    Ac m  t   n c  t   cos 2  f c t   Ac m  t   n s  t   sin 2  f c t
                                                                           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r  t  与 理 想 恢 复 载 波 cos 2  f c t 相 乘 经 低 通 :
             1                  1
yo  t         Ac m  t         nc  t 
             2                  2
4.4.2 SSB AM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2
                                                 Ac
解调输出端: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o              PM
                                                 4
                                                 1                 1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 o         E  n c  t    N 0W
                                                        2

                                                4               4
                                                      2
                              S            Po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o SSB     Pn o   N 0W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Ac PM
                                                  2
解调输入端: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i  N 0W
                                                       2
                              S          PR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iSS B   Pni   N 0W
   S           PR    S         S 
可见: 
                               
   N  o SSB   N 0W   N  iSS B  N  o D SB
解 调 输 入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相 同 , 且 输 入 噪 声 有 相 同 的 双 边 谱 密 度 时 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相干解调性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 其 归 一 化 信 号 为 m n  t 

调 制 指 数 调 幅 系 数 为 a

s A M  t   Ac 1  am n  t   cos 2  f c t
                                

                                               
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               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r t 与 理 想 恢 复
载 波 cos 2  f c t 相 乘 经 低 通 和 隔 直 流 :
             1                   1
yo  t         Ac am  t         nc  t 
             2                   2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相干解调性能
                                                        
                                    1
    解 调 输 入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Ac 1  a PM n
                                          2       2

                                     2
                            2
                          a PM n
    定义调制效率 
                          1  a PM n
                                2


    解调输出信噪比:
                        1 2 2
                          Ac a PM n     2 2
     S         Po     4             Ac a PM n     PR 
                                                  
     N  o AM   Pn o      1
                             Pn c
                                       2 N 0W       N 0W 
                           4
         通常η 都很低,因此需要大得多的解调输入功率,
          才能达到与DSB-SC AM一样的输出信噪比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包络检波的解调性能
                                             
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               

                                                               
                                                                    2
其 包 络 为 V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 ns  t 
                                                                            2
                                                   
1.在 大 信 噪 比 情 况 下 , 包 络 检 波 滤 除 直 流 后 输 出 为
y o  t   Ac am n  t   n c  t 
2.在 小 信 噪 比 情 况 下 , 令 V n  t                         n c  t   n s  t ,
                                                          2             2



                                    
                                          2 Ac n c  t                       
                                                                               
Vr  t       n  t   n  t   1  2                   1  am n  t   
                 2           2
                                                                          
                                        nc  t   n s  t 
                 c           s                        2
                                    
                                                                              
                                                                               
                      
                          Ac n c  t                    
                                                                         Ac n c  t 
V r  t   V n  t  1               1  am n  t     V n  t  
                                                                                     1  am n  t  
                                                                                                      
                           Vn  t                                         Vn  t 
                              2
                      
                                                         
                                                          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包络检波的解调性能
       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包络检波解调具有与相
        干解调相同的解调输出信噪比
       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包络检波中输出有用信
        号和噪声不再是相加的,而是相混的,即是
        有用信号分量乘以噪声。这时已经很难从输
        出中区分出有用信号了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niujiaxing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Pei-Che Chang
 
第2章小信号放大
第2章小信号放大第2章小信号放大
第2章小信号放大niujiaxing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reader520
 
Problems chap4
Problems chap4Problems chap4
Problems chap4bupt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reader520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reader520
 
Dcxsykj
DcxsykjDcxsykj
Dcxsykj880205
 
第3章调谐功放
第3章调谐功放第3章调谐功放
第3章调谐功放niujiaxing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scotcn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Pei-Che Chang
 
Deterministic Signal
Deterministic SignalDeterministic Signal
Deterministic SignalPei-Che Chang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lungtengtech
 

What's hot (20)

Infosat
InfosatInfosat
Infosat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Passband Communication
 
第2章小信号放大
第2章小信号放大第2章小信号放大
第2章小信号放大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
Chapter 6 高频功率放大器
 
S parameter note
S parameter noteS parameter note
S parameter note
 
Spaun
SpaunSpaun
Spaun
 
Problems chap4
Problems chap4Problems chap4
Problems chap4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
Chapter 5 非线性电路、时变 参量电路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第3章 通信信号的发送
 
Saw filters
Saw filtersSaw filters
Saw filters
 
Dcxsykj
DcxsykjDcxsykj
Dcxsykj
 
Spaun
SpaunSpaun
Spaun
 
第3章调谐功放
第3章调谐功放第3章调谐功放
第3章调谐功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01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Globalinvacom
GlobalinvacomGlobalinvacom
Globalinvacom
 
Deterministic Signal
Deterministic SignalDeterministic Signal
Deterministic Signal
 
Horizon
HorizonHorizon
Horizon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
電子學實習I第2章實習手冊(學生用本)
 

Viewers also liked

bask, bfsk, bpsk
bask, bfsk, bpskbask, bfsk, bpsk
bask, bfsk, bpskblzz2net
 
Getting started
Getting startedGetting started
Getting startedpampreston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Cindy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marco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Humanitarian: Paul Hewson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Aaron Simmons
 
Happy Anniversary Lisa
Happy Anniversary LisaHappy Anniversary Lisa
Happy Anniversary Lisakulacopp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André Victória da Silva
 

Viewers also liked (16)

bask, bfsk, bpsk
bask, bfsk, bpskbask, bfsk, bpsk
bask, bfsk, bpsk
 
Scholar
ScholarScholar
Scholar
 
Getting started
Getting startedGetting started
Getting started
 
En 3051378
En 3051378En 3051378
En 3051378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
Basic Blac property Investment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
C:\fakepath\proyecto final de estadistica
 
Scholarliness
ScholarlinessScholarliness
Scholarliness
 
Steven Speilberg
Steven SpeilbergSteven Speilberg
Steven Speilberg
 
Media & cultuur
Media & cultuurMedia & cultuur
Media & cultuur
 
Dioste dice
Dioste diceDioste dice
Dioste dice
 
Scholar
ScholarScholar
Scholar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Humanitarian: Paul Hewson
Humanitarian: Paul Hewson
 
Happy Anniversary Lisa
Happy Anniversary LisaHappy Anniversary Lisa
Happy Anniversary Lisa
 
Paz
PazPaz
Paz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
Introdução à abordagem do Atendimento Emocional
 
EdelGive Diary 2016
EdelGive Diary 2016EdelGive Diary 2016
EdelGive Diary 2016
 

More from bupt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bupt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bupt
 
Problems chap3
Problems chap3Problems chap3
Problems chap3bupt
 
Problems chap5
Problems chap5Problems chap5
Problems chap5bupt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bupt
 
Chap1 introduction
Chap1 introductionChap1 introduction
Chap1 introductionbupt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bupt
 

More from bupt (7)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_part_1_outline
 
Problems chap3
Problems chap3Problems chap3
Problems chap3
 
Problems chap5
Problems chap5Problems chap5
Problems chap5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
Chap2 deterministic signal_analysis
 
Chap1 introduction
Chap1 introductionChap1 introduction
Chap1 introduction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
Chap7 source and_source_encoding
 

Chap4 analog communication_system

  • 1. 第四章 模拟通信系统 彭涛 pengtao@bupt.edu.cn
  • 2. 4.1 引言  模拟信源的输出M(t)  1 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 均 值 为 0;  f W   2  低 通 型 , 即 PM  f   0  模拟信源的一个确知输出信号m(t) 1  模 拟 信 号 , 即 在 时 间 和 幅 度 上 是 连 续 的 ;  2  时 间 平 均 值 为 0;  3 基 带 信 号
  • 3. 4.1 引言  用正弦型载波调制模拟基带信号 频 率 fc  fc W  的 载 波 : c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c  可见,载波的三个参量为: 载 波 幅 度 Ac, 载 波 频 率 f c, 载 波 相 位  c  调制就是用载波c(t)承载信号m(t),实现频 谱搬移。方法是用m(t)控制载波参量 幅 度 调 制  A M  : 用 m  t  控 制 Ac 频 率 调 制  FM : 用 m  t  控 制 f c 相 位 调 制  PM : 用 m  t  控 制  c
  • 4. 4.1 引言  调制的作用  实现信号的频谱搬移,适应在频带信道内的 传输  当频带信道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时,可以将 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互不重叠的频带上,充 分利用信道带宽,实现频分复用(FDM)  不同的调制方式具有不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如FM的可靠性好而有效性差,AM有效性 好而可靠性差),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 调制方法
  • 5. 4.1 引言  本章内容  三种调制(AM,FM和PM)的信号表示,频 谱分析和解调原理  三种调制在加性白高斯噪声干扰下的解调性 能  多路信号的FDM  简述超外差接收机  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 度
  • 6. 4.2 幅度调制  调幅:用模拟基带信号m(t)来控制载波 的幅度参量Ac  四种幅度调制的方法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  单边带调幅(SSB AM) 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7.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信号的产生和表达式 s  t   m  t  c  t   m  t  Ac cos   c t   c 
  • 8.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信号m(t)和s(t)的波形图(图4.2.2)  每 当 m ( t )的 极 性 发 生 变 化 , s ( t )的 相 位 都 会 发生一次突变  Ac cos   c t   c   Ac cos   c t   c   
  • 9.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 s t  m t  c t   S f M  f *C  f  Ac  M  f *    f  fc    f  fc   2 Ac  M   f  fc   M f  fc   2
  • 10.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图
  • 11.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的性质  经调制后,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基带信号 的2倍: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 号的带宽为2W  调制信号中不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因为原 模拟基带信号中不含离散直流分量
  • 12.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确定调制信号s(t)的频谱的性质  调制信号的频谱分为两部分: f  f c的 频 率 分 量 称 为 上 边 带 ; f  f c的 频 率 分 量 称 为 下 边 带 。 对模拟基带信号是实信号而言, 上下两个边带携带着相同的信息。  M     f  m t  e  j 2  ft dt   j 2   f t M  f     m t  e dt  M f *
  • 13.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随机调制信号S(t) S  t   M  t  Ac cos 2  f c t, 其 中 , M  t  是 一 均 值 为 0、 自 相 关 函 数 为 R M   的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E  S  t    E  M  t   Ac cos 2  f c t  0     RS  t, t    Ac E  M  t  M  t     cos 2  f c t cos 2  f c  t    2   2 Ac  R M    cos 2  f c  cos 2  f c  2 t       2 1 可 见 , S t是 一 循 环 平 稳 过 程 , 周 期 Tp  2 fc
  • 14.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随机调制信号S(t)的平均功率谱密度 Ac R M    2 1 T /2 R S     T / 2 R S  t , t    dt  cos 2 f c p Tp p 2 2 Ac 1 R S     PS f PM  f *   f  fc    f  fc   2 2 2 Ac   PM  f  f c   PM f  fc   4 A RM  0  2 RS 0  c 基 带 信 号 与 载 波 平 均 功 率 的 乘 积  2
  • 15.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的特点  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基带信号的2倍  调制信号中不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抑制载 波)  包含上下两个边带,且携带相同信息(双边 带)  不论是确定信号的频谱,还是随机信号的功 率谱,都是基带信号频谱/功率谱的线性搬 移。因而被称为线性调制。
  • 16.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 基本思路: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 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 17.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r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c '  t   cos  2  ft    r t  c 't    f c  f  t    c      cos  2   f c  f  t   c     1  Ac m  t  cos  2      2 1 y t   Ac m  t  cos  2    f c  f  t   c      2
  • 18.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解调  当恢复载波与原载波频率不完全一样时,解 调信号是原基带信号与低频正弦波的乘积  若恢复载波与原载波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 时,输出信号达不到最大值  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相干载波 (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 波)进行的解调
  • 19. 4.2.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DSB-SC AM)  相干载波的提取  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 即导频(图4.2.7);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 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  注意: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这 是与有大离散载波的调幅信号的区别所在)  缺点:一部分发射功率消耗在导频上  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 20.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出现:是低价调幅收音机的需要  DSB SC-AM的问题:解调需要载波提取电路, 成本较高  AM的优势:可以使用包络检波器进行解调, 成本低;大功率离散载波造成的成本问题由 广播电台解决
  • 21.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  多大的离散载波:确保使调制信号不产生相 位突变(图4.2.8) s  t   Ac 1  m  t   co s 2  f c t   m t   1 令 a  m ax m  t   1 调制指数或调幅系数 m t  mn t   m  t 的 归 一 化 表 示 m ax m  t  s  t   Ac 1  a m n  t   co s 2  f c t  
  • 22.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确定信号的频谱 s  t   Ac 1  am n  t   cos 2  f c t  Ac cos 2  f c t  am n  t  Ac cos 2  f c t    Ac Ac S f   f  fc    f  f c    aM n   f *   f  fc    f  fc   2 2 Ac Ac    f  fc    f  fc     aM n  f  f c   aM n f  fc   2 2  其频谱是DSB SC-AM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 载波的频谱
  • 23.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 M  t  是 平 稳 过 程 , 均 值 为 0, 相 关 函 数 为 R M    S  t   Ac 1  M  t   cos 2  f c t   E  S  t    Ac cos 2  f c t   2     R S  t , t     Ac E 1  M  t   1  M  t     cos 2  f c t cos 2  f c  t    2 Ac  1  R M      cos 2  f c  cos 2  f c  2 t        2 可 见 , S t 是 循 环 平 稳 过 程
  • 24.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 2 Ac R S    1  R M     cos 2  f c    2 2  P  Ac PS f  M f  f c   PM f  f c       f  fc    f  fc   4 2 2 Ac Ac RS 0  1  R M  0      1  a 2 R M  0   2 2  n  有用信号功率 调制效率  总功率 RM  0  a RM n  0  2 2 a PM n    1  RM  0  1  a RM n  0  1  a PM n 2 2
  • 25.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的特点  其功率谱是DSB SC-AM信号的功率谱加上离 散大载波的功率谱  AM的调制效率不超过1/2
  • 26. 4.2.2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 幅度调制(AM)  AM信号的解调(包络检波)  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图 4.2.10)  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  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  包络检波不需载波提取电路,成本低; 它属于非相干解调
  • 27.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双边带调幅的频带浪费问题  上下两个边带携带着相同的信息,造成频率 资源的浪费  解决方法:只要一个边带即可
  • 28.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产生 1 f  fc 1 下边带:H f  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0 其他 2 1 f  fc 1 上边带:H f   1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0 其他 2
  • 29.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确定下边带调幅信号的频谱 注 意 : 上 页 图 中 的 载 波 c  t   2 Ac cos 2  f c t, 以 后 的 推 导 也 基 于 此 1 S下 f Ac  M  f  fc   M f  fc    sgn  f  f c   sgn  f  f c     2 Ac  M  f  f c  sgn  f  f c   M f  f c  sgn  f  f c    2 Ac  M   f  f c  sgn  f  f c   M f  f c  sgn  f  f c    2 Ac  M  f  fc   M f  fc   2 A  A   c M  f  sgn  f   *   f  fc    c M  f  sgn  f   *   f  fc   2   2 
  • 30.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确定下边带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j sgn  f   t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j   j 2  f c t  Ac j  j 2 fct  m t  * e  m t  * e  2 t  2 t Ac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j 2  m t  e  j 2 fct e j 2 fc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 31.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表达式 s 上  t   s D SB  SC  A M  t  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s SSB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Ac m  t  sin 2  f c t  SSB AM信号的另一产生法(图4.2.13)  使用希尔伯特滤波器(利用上面表达式)
  • 32.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另一种表达式  s S S B  t   Ac R e  m  t   j m  t   e   j 2 fct  其 中 ,m  t   j m  t   是 上 边 带 信 号 的 复 包 络    m t   jm t  是 下 边 带 信 号 的 复 包 络   容易推出,单边带信号也可表示为  s S S B  t   Ac R e  m  t   jm t  e   j 2 fct 
  • 33.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随机信号 S SSB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Ac M  t  sin 2  f c t E  S SSB  t    Ac E  M  t   cos 2  f c t     Ac E  M  t   sin 2  f c t   R S  t , t     Ac E {  M  t  cos 2  f c t M  t  sin 2  f c t  2    M  t    cos 2  f  t    M  t    sin 2  f c  t     }  c  容 易 看 出 , S SSB  t  是 循 环 平 稳 随 机 过 程 R S     Ac  R M    cos 2  f c R M    sin 2  f c  2  
  • 34.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随机信号的功率谱 由 R SSB     PSSB  f , 可 得 :   0 f  fc 上 边 带 功 率 谱 P上 f  2  Ac  PM   f  f c   PM f  fc   f  fc  Ac2  PM   f  f c   PM f  fc   f  fc 下 边 带 功 率 谱 P下 f    0 f  fc 上、下边带调幅信号的平均功率为 P上 边 带  P下 边 带  Ac PM 2 注 意 : 以 上 结 论 是 基 于 载 波 c  t   2 Ac cos 2  f c t
  • 35.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SSB AM信号的相干解调(图4.2.15) 以下边带调幅信号的相干解调为例: s 下  t   Ac m  t  cos 2  f c t  Ac m  t  sin 2  f c t 恢 复 载 波 为 cos  2  f c t    , 则 s 下  t  cos  2  f c t    经 低 通 滤 波 后 得 到 1 Ac  m  t  cos   m  t  sin   2   可 见 , 恢 复 载 波 相 位 差  会 影 响 输 出 幅 度 减 小 , 波 形 失 真  可 靠 恢 复 载 波 仍 可 使 用 与 D SB  A M 解 调 中 相 同 的 方 法
  • 36. 4.2.3 单边带调幅(SSB AM)  具有离散大载波的SSB AM信号的非相干 解调:当离散大载波的幅度远大于信号 幅度时,可以使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 s  t   A cos 2  f c t   m  t  cos 2  f c t  m  t  sin 2  f c t    2  a  t  cos  2  f c t    t   其 中 : a t    A  m t   m t  2       2 2m t  t   m t  m  t 和 m  t  2m t  2 A m  A 1  2  A 1 A A A  m t    A 1    A  m t   A 
  • 37.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单边带调幅的问题  产生单边带调幅信号需要使用边带滤波器  对于含有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丰富的信号 (如视频信号),边带滤波器必须具有极其 陡峭的截止特性,实现非常困难  对于不含直流分量且低频成分很少的信号 (如语声信号),边带滤波器比较容易实现  VSB AM可以解决边带滤波器的问题
  • 38.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问题:怎样的带通滤波器能使经调制的 信号在接收端能得以还原? 发送端 m(t)=y(t)? 接收端
  • 39.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求解H(f) 令 c  t   Ac cos 2  f c t, r  t   s  t  Ac 则S f M  f  fc   M f  fc  H  f 2 令 c '  t   cos 2  f c t, r  t   s  t  1 r  t  c '  t   s  t  Ac cos 2  f c t  S  f  fc   S f  fc   2 Ac Ac  M   f  2 fc   M  f  H   f  fc   M   f  M  f  2 fc  H  f  fc  4 4 经过低通滤波后 Ac Y   f  M  f  H  f   fc   H f  fc   4
  • 40. 4.2.4 残留边带调幅(VSB AM)  可见,使得y(t)=m(t)的条件是 H f  fc   H f  fc   常 数 f W  这就是残留边带调幅对发送端带通滤波器的 要求
  • 41. 4.3 角度调制  角度调制:用模拟基带信号m(t)控制载 波相角的调制方式。调频和调相都属于 角度调制  角调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瞬 时 相 偏 :  t  1 d t  瞬时频偏: 2 dt
  • 42.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PM和FM中的相位 PM :  t   K pm t  K p ——调相灵敏度 1 d t  FM :  K f m t  K f ——调频灵敏度 2 dt  PM和FM的关系 d t  dm  t   PM :  t   K pm t   Kp  dt dt   t d t   F M :   t   2 K  m   d   2 K f m  t  f  dt   积 分 + 调 相 = 调 频   微 分 + 调 频 = 调 相
  • 43.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几个参数的定义  PM系统 最 大 相 偏 :   m ax  m ax   t    K p m ax m  t    调 制 指 数 :  p    m ax  K p m ax m  t   FM系统  1 d t   最 大 频 偏 :  f m ax  m ax    K f m ax m  t   2 dt   f m ax m ax m  t  调制指数: f   K f W W 其 中 , W 是 m  t 的 带 宽
  • 44. 4.3.1 调频及调相信号  窄带角度调制  t  1的 角 度 调 制 称 为 窄 带 角 度 调 制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Ac cos 2  f c t  Ac   t  sin 2  f c t  窄带角度调制信号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的 两倍,与AM信号相似  实际中很少应用
  • 45.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很难精确求出, 下面主要考虑两种情况  基带信号是单一的正弦信号  基带信号是一般的确定信号  对于均值为零的平稳高斯过程,其角度调制 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十分复杂,不作介绍
  • 46.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正弦基带信号的角度调制 s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sin  2  f m t     利 用 第 一 类 贝 塞 尔 函 数 J n   的 相 关 知 识 , 得 到  s t    Ac J n    cos  2    f c  nf m  t   n    有效带宽的定义  包含98%或99%的信号功率的带宽,称为信 号的有效带宽  利用上述两点即可求正弦基带信号的角 度调制信号的有效带宽
  • 47.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单一正弦信号的角度调制信号的有效带 宽计算近似公式 Bc  2    1 f m  一般的确定信号的角度调制信号的有效 带宽的计算:卡松公式 Bc  2    1 W W 是基带信号带宽
  • 48. 4.3.2 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 角度调制与幅度调制的比较  幅度调制是线性调制,频谱只发生搬移;角 度调制是非线性调制,频谱与基带信号相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幅度调制信号带宽窄(一倍到两倍的基带信 号带宽),是有效性高而可靠性差的调制; 而角度调制带宽远大于基带信号带宽(使用 大的调制指数时),是用大带宽(低有效性) 换取高可靠性的调制
  • 49.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调相信号可以由调频器得到,下面只讨论产生 调频信号的方法  1.直接调频  第二个方法的优点:解决VCO中心频率稳定性问题
  • 50.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2.间接调频 窄 带 调 频 信 号 : s N B  t   Ac cos  2  f c t    t     倍 频 器  将 窄 带 调 频 信 号 变 成 宽 带 调 频 信 号  输 出 : y  t   Ac cos  2  nf c t  n  t     混 频 器  将 信 号 搬 移 到 所 需 频 段  输 出 : s  t   Ac cos  2   nf  f L o  c t  n  t    
  • 51.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1.普通鉴频器解调  A.用微分器实现从调频信号到调频调幅信号的变换 s  t   Ac cos  2 f t  2 K t m  d    f       c  ds  t    Ac  2  f c  2  K f m  t   sin  2  f c t  2  K m   d   t dt     f      B.用调谐电路的上升频率特性实现到调频调幅信号 的变换(图4.3.7)  两种方法中,包络检波器的输入噪声均为为调频信 号带宽内噪声,即为宽带噪声
  • 52.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2.调频负反馈解调 若 输 入 调 频 信 号 的 调 频 灵 敏 度 为 K f , V C O的 为 K v K 1  1 t  m 't   m  t  , e '  t   Ac Ao cos  2  f IF t  2 K   m   d   f f 1 Kv 2  1 Kv   当Kv>>1时,e’(t)是窄带调频信号(带宽匹配于基 带信号带宽),这样中频滤波器、鉴频器和低通滤 波都可使用窄带器件,有效的抑制了噪声
  • 53. 4.3.3 角度调制器与解调器  3.锁相环解调 G f 设计G  f  使 满 足 :K v 1 f  W 基 带 信 号 带 宽  jf K 则 : v t   m t  f Kv  环路滤波器G(f)的带宽与基带信号带宽一样,因而 锁相环解调也可以有效抑制噪声
  • 54. 4.4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 通过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的解调模型 N0 nw  t : 双 边 功 率 谱 密 度 为 的白高斯噪声 2 带 通 滤 波 器 : 带 宽 B能 使 信 号 s  t  的 绝 大 部 分 功 率 通 过 N0 n  t : 带 宽 为 B双 边 功 率 谱 密 度 为 的窄带高斯噪声 2 n  t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B nc  t  , ns  t : 低 通 型 高 斯 噪 声 , 带 宽 为 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 2
  • 55. 4.4.1 DSB-SC AM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s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r  t   s  t   n  t   Ac m  t  cos  2  f c t   c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若 本 地 载 波 为 cos  2  f c t    , 则 r  t  cos  2  f c t    经 过 低 通 后 输 出 为 : 1 1 yo  t   Ac m  t  cos   c      n c  t  cos   n s  t  sin     2 2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 c   , 并 设  c    0, 则 1 1 yo  t   Ac m  t   nc  t  2 2
  • 56. 4.4.1 DSB-SC AM系统的抗噪声 性能 2 2 Ac Ac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o  E m t   2 解调输出端:   PM 4 4 1 1 N W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 o  E   n c2  t    N 0 2W  0 4  4 2 2  S  Po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o D SB Pn o 2 N 0W 2 Ac 解调输入端: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PM 2 N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i  2 0 2W  2 N 0W 2 2  S  PR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iD S B Pni 4 N 0W  S  PR  S  可见:     2   N  o D SB N 0W  N  iD SB
  • 57. 4.4.2 SSB AM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s SSB  t   Ac  m  t  cos 2  f c t m  t  sin 2  f c t    r  t    Ac m  t   n c  t   cos 2  f c t   Ac m  t   n s  t   sin 2  f c t    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r  t  与 理 想 恢 复 载 波 cos 2  f c t 相 乘 经 低 通 : 1 1 yo  t   Ac m  t   nc  t  2 2
  • 58. 4.4.2 SSB AM系统的抗噪声性 能 2 Ac 解调输出端: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o  PM 4 1 1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 o  E  n c  t    N 0W 2 4   4 2  S  Po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o SSB Pn o N 0W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Ac PM 2 解调输入端: 噪 声 平 均 功 率 Pni  N 0W 2  S  PR Ac PM 信噪比      N  iSS B Pni N 0W  S  PR  S   S  可见:         N  o SSB N 0W  N  iSS B  N  o D SB 解 调 输 入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相 同 , 且 输 入 噪 声 有 相 同 的 双 边 谱 密 度 时 
  • 59.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相干解调性能 令 基 带 信 号 为 m  t , 带 宽 为 W , 其 归 一 化 信 号 为 m n  t  调 制 指 数 调 幅 系 数 为 a s A M  t   Ac 1  am n  t   cos 2  f c t     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  在 理 想 相 干 解 调 中 , r t 与 理 想 恢 复 载 波 cos 2  f c t 相 乘 经 低 通 和 隔 直 流 : 1 1 yo  t   Ac am  t   nc  t  2 2
  • 60.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相干解调性能   1 解 调 输 入 信 号 平 均 功 率 PR  Ac 1  a PM n 2 2 2 2 a PM n 定义调制效率  1  a PM n 2 解调输出信噪比: 1 2 2 Ac a PM n 2 2  S  Po 4 Ac a PM n  PR           N  o AM Pn o 1 Pn c 2 N 0W  N 0W  4  通常η 都很低,因此需要大得多的解调输入功率, 才能达到与DSB-SC AM一样的输出信噪比
  • 61.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包络检波的解调性能   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cos 2  f c t  n s  t  sin 2  f c t     2 其 包 络 为 Vr  t   Ac 1  am n  t    n c  t   ns  t  2   1.在 大 信 噪 比 情 况 下 , 包 络 检 波 滤 除 直 流 后 输 出 为 y o  t   Ac am n  t   n c  t  2.在 小 信 噪 比 情 况 下 , 令 V n  t   n c  t   n s  t , 2 2   2 Ac n c  t    Vr  t    n  t   n  t   1  2 1  am n  t    2 2     nc  t   n s  t  c s 2       Ac n c  t    Ac n c  t  V r  t   V n  t  1  1  am n  t     V n  t     1  am n  t     Vn  t  Vn  t  2    
  • 62. 4.4.3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包络检波的解调性能  在高信噪比情况下,包络检波解调具有与相 干解调相同的解调输出信噪比  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包络检波中输出有用信 号和噪声不再是相加的,而是相混的,即是 有用信号分量乘以噪声。这时已经很难从输 出中区分出有用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