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總統府原住民族
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委員 帖喇‧尤道
Teyra Yudaw
(太魯閣族代表)
你國家的公園,我生活的家園
原住民族,古早人類第一批到達台灣
從人類起源和遷移的歷史來看,人類大約在六
萬年前,越過現在的加薩走廊,走出非洲。而
後分成兩條路線,一支往北向歐洲遷徙,另一
支則向亞洲經過現在的伊拉克、伊朗,往中亞
移動。大約在二萬五千年前,進入現在的黃河
流域及蒙古草原。大約一萬七、八千年前,這
些古早人類向東南遷移到了台灣,成為第一批
到達台灣的人類。
台灣東邊是大海洋,已無陸地路線可以遷徙。
於是這些人類定居下來,成為台灣原住民的共
同祖先,而台灣也成為東非人類地球大遷徙的
陸地終點站。因此從人類社會的大歷史發展而
言,台灣占有一定的地位。(參照「島嶼DNA」陳
耀昌著)
台灣獻給世界的禮物
依據 美國學者戴蒙(Jared M.
Diamond, ) 在公元2000 年英國
《自然》(Nature)雜誌二月份的
一期中,一篇兩頁報導的短文標
題是「台灣獻給世界的禮物〉
(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文中他根據1988年南
島語言學家Blust(美國)以及
Bellwood(澳洲)等人研究的結果:
十個南島語亞系中,有九個集中
在台灣。因此他進一步分析表示
「台灣是南島語系的原鄉」。
台灣是南島民族的「基因庫」
在某種意義上,台灣擁有南島
語言中最多樣和最古老的原型
「基因」,是南島民族的「基
因庫」所在。而其餘南島語言
的發生都要晚於台灣。台灣在
南島民族中的地位,就有如東
非洲之於全世界的人類發生史。
在歐洲人藉著殖民主義將印歐
語言大肆擴張到世界各地之前,
南島語言可是世界上地理分佈
最廣的語言家族。
其次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
R.D.Gray 於2009年1月23日的
《科學》期刊中從「語言學」
分析及柏林大學Y.Moodley從
「人類學」研究,兩篇文章殊
途同歸,同一結論:「南島語
族的祖先,來自台灣原住民」。
土地是血,山林是家
Turku傳統的價值觀:「土地是血(即
生命),山林是家」 ,我們賴以為生
的自然資源,都源於土地,失去土地
就是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我們的尊
嚴,高山裡的岩洞是我們上山狩獵時
遮風避雨、口述生命意義的地方,樹
林與竹子是我們搭建屋子的材料,人
與自然是「互為主體」,與土地的情
感是來自於心靈與生命的相通。
你的公園,我的家園
你說的公園,是我說的家園;你是從
都市來,我生活在山林。「公園」是供
你們休閒旅遊的地方 ;「家園」是族
人生活的空間,這裡有我們集體的歷史
及生活經驗。
國家進入之後,當權者自認是文明人,
學習美國以「環境主義」的觀念設立國
家公園,但是美國早已改變舊思維走向
兼顧「人文與環境」的觀點,與在地原
住民在一起共管,並以「共生、共榮、
共享」的理念共存。但是台灣國家公園
的當權者,還停留在過去「自我感覺文
明」的舊思維仍未改變。
傳統家園就是傳統的國
度
傳統的家園就是我們傳統的國度,
它包括居住地、耕地及獵場。居住
地及耕地大致選擇較平坦的坡地或
肥沃地,而獵區則在高山峻嶺,人
跡罕至的野生地帶。每一個家族在
自己的家園各自形成聚落。每一家
族的居址、耕地與獵區,有極嚴格
的分界線,通常以河谷溪水、斷崖
或巨石或大樹作一分隔,經分隔後,
世代相襲,且每一個子孫都能嚴格
遵守。傳統上「居址」、「耕地」
與「獵區」的持有,都是祖先經由
認可的傳統慣的程序取得。
兼顧人類與自然
美國生態學家Devon G. Pena於花蓮太
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演講指出:
「若不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就保護不了
自然的多樣性;最佳保護環境的,並非
環保份子、不是政府官僚部門、也不是
保育生物學家,而是生活在當塊土地,
土地與其生計息息相關的人;除非我們
接受,人是自然的一部份,人類必須要
放在國家公園與自然之中,否則我們很
難達到更全面性的平衡」。
與內政部官員對話1.
(2017.9.30)
官員提問一:
目前國家公園的動物保護,是參考國際相關法令制定,
採用符合國際的標準作業執行,但是一旦開放原民狩
獵,野生動物保育團體一定會抗議,又誰能保證,原
住民沒有脫序事件發生?
回應:
台灣設立國家公園是學習過去美國「環境主義」的觀
念,但是美國已經改變走向兼顧「人文與環境」的國
家公園,與在地原住民在一起生活,並以「共生、共
榮、共享」的理念共管。但是我們還停留在過去的思
維仍未改變。
台灣走向現在的民主,不是也經歷過,許多內部的挑
戰或脫序的事件,但是因為有一群人堅持理念,追求
人類普世價值,才得以成功。原住民還我狩獵權,是
要求我們的文化權、人格權及民族尊嚴,不應以假設
可能會有人會脫序,而因噎廢食。。
與內政部官員對話2.
官員提問二:
我曾經在原住民居住地區的國家公園服務多年,我發現原
住民狩獵,看不出跟文化有任何關係。我問過他們,您們
原住民狩獵文化是什麼,他們都不知道?
回覆:
1914年太魯閣戰役日本動用2萬多的兵力,東西夾攻居住在
奇萊山東側的族人,並摧毀我們在山上的所有家園,為方
便治理起見實施「混居集團移住」的政策,將原本以家族、
血親所形成的聚落組織,強制散居至平地不同的居住地,
一方面讓族人遠離傳統的土地與家園;另一方面強行與其
他家族混居,並培養一群效忠日本的太魯閣族青年,以
「皇民化思維」來管理,傳統的社會結構與文化因而瓦解。
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於1986年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
再以「國家公園法」限制我們的生活空間與文化權。
國家進入後,迫使族人陷於結構性文化不利的境界。政府
應協助族人「文化重建」,而非落井下石。
對話後,葉部長總結如下:
「先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區
試辦原民狩獵,試辦後再與
原住民對話,再繼續走下
去。」
回覆:
試辦原民狩獵對政府來說雖
是一小步,但對原民來說卻
是一大步。
(由左而右:原民會經發處長、帖喇‧尤道、葉俊榮部長、夷將
主委、許文龍署長、沈主任秘書)
試辦原住民狩獵
2017年10月28日〈日〉下午太
魯閣音樂節結束後,葉部長現
場召集影營建署許文龍署長、
營建署沈主任秘書、太管處楊
處長及本人,並當面指示:
要依照我們在內政部協商的決
議去規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
地區「試辦原住民狩獵」。
(會後與葉部長合影)
原轉會第三次委員會議
【發言內容:建立實質共管】
筆者在2017年9月29日「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發言內容:
我要提出的第一點,是我在第一次委員會的時候所提案的,有關國家
公園建立實質的共管,我們看到內政部的回復是避重就輕,事實上沒
有實質的共管,原因如下:
第一,現行國家公園的共管會,事實上是根據國家公園區域內,原住
民族地區資源共管會的辦法作為最高的準則,該辦法是由一群沒有原
住民思維的政府官員所制定,他們用這個辦法框住了所有國家公園的
共管會;第二,這個辦法的內容,規定共管會的組織是臨時性的任務
編組,我們太魯閣族長期以來要求的是要設立一個常設的組織,目前
看到的是,要看處長或者是主管國家公園的內政部的官員他們的臉色,
臉色好看就辦,臉色不好看的時候,不高興又停下來;第三,共管會
的主持人,應該是由與會的委員共同推舉,輪流擔任,而不是現行的,
主持人都是由處長擔任,根本就是不符合共管的精神;第四,共管會
的會議紀錄,會後必須先寄發給所有的委員過目、確認,會議中各委
員表達的意見是否真實的呈現在會議紀錄裡面,經確認無誤之後,再
正式的寄發給所有的委員,目前都是處長自己,不知道最後怎麼處理
的,有的情況是,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意思,但是會議紀錄變成這樣;
第五,參與共管會的委員,都只是被諮詢意見的,並沒有實質的參與
國家公園的決策權,要建立一個實質共管,已經沒有法律問題,文明
的國家應該是讓原住民有實質參與的決策權,臺灣難道不是文明國家
嗎?
如何實踐實質的共管
「實質的共管」應建立在「有機
合作」及「參與決策」的基礎上。
有機合作:原住民的山林智慧與
現代化的國家公園經營管理制度,
透過「相互學習」、「彼此分享」
的合作模式,才能有效管理,實
質共管。
參與決策:透過在地人之參與決
策,共同負責任,達到共存、共
生、共享、共榮的境界。
原住民是最佳守護者
美國生態學家Devon G.
Pena認為:
善用原住民山林智慧,而
不應視原住民為生態破壞
的禍首。原住民是自然資
源的最佳守護者。
人與大自然:「互為主體」
太魯閣族耆老Pisau Kumu 西雅圖老酋長
 Ungat Tmsamat , Ungat
Dhgal沒有獵人,就沒有土
地;Ungat Tmsamat ,
Ungat Yama
 沒有獵人,就沒有山林;
Ungat Tmsamat , Ungat
Samat
 沒有獵人,就沒有獵物。
 大地是我們的母親, 我
們向來如此教育著我們的
子孫。
 小溪河川裡波光粼粼的流
水, 對我們而言, 不只
是水, 而是先祖們的血
液。
 大地上的野獸如自已的兄
弟一般。倘若所有的動物
都消失了, 人類將死於
心靈最深處的空虛寂寞。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cettw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cettw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cettw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cettw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cettw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cettw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cettw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cettw
 
2021/7/1 公投在台灣: 制度演變與 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2021/7/1 公投在台灣:制度演變與實踐的回顧(林佳和)2021/7/1 公投在台灣:制度演變與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2021/7/1 公投在台灣: 制度演變與 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cettw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cettw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cettw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cettw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cettw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cettw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cettw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cettw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cettw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cettw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cettw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cettw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cettw
 

More from cettw (20)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亞泥為何可以繼續挖?問礦業法!--談礦業修法與部落的挑戰(黃靖庭)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20210820-3 國有林FSC的經營模式(楊瑞芬)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20210820-2 私有林的經營模式分享(林家鼎)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20210820-1 從砍伐原始林走向永續經濟林 (李根政)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 -3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814-2 攀上巨木的人-在大樹的肩膀上看台灣(徐嘉君)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20210714 參與反核四運動的經驗和觀察(賴偉傑)
 
2021/7/1 公投在台灣: 制度演變與 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2021/7/1 公投在台灣:制度演變與實踐的回顧(林佳和)2021/7/1 公投在台灣:制度演變與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2021/7/1 公投在台灣: 制度演變與 實踐的回顧(林佳和)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_桃園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國土計畫草案劃設城 2-3案件名稱及面積彙整表(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成功大學閻永棋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世民副組長)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20210508場次三引言簡報(地球公民吳沅諭研究專員)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逢甲大學何彥陞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蔡玉滿科長)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20210508場次二與談簡報(北市大鄭安廷老師)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20210508場次二引言簡報(EJA黃子芸專員)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營建署綜計組林秉勳組長)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20210508場次一與談簡報(成功大學趙子元老師)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20210508場次一引言簡報(EJA李明芝副秘書長)
 

20171129你國家的公園,我生活的家園 teyra yudaw 帖喇·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