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1
姓名:陈大为
           祖籍 :广西桂林
          生日 :1969年9月28日
       出生地 :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   :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曾任:
o 东方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o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培训讲师项目管理办公室首
  席讲师。
o 北京大学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o “东方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创研人。
•
曾   电 火
      》
经   影
参   :
    《
与
制   战
作   旗
    似
诗集     《治洪前书》、《再鸿门》、《尽是魅mei`影的城国
       》、《靠近 一罗摩衍那》
散文集    《流动的身世》、《句号后面》
人物传记   《灵鹫(jiù)山外山:心道法师传》
论文集    《存在的断层扫描:罗门都市诗论》、《亚细亚的象
       形诗维》、《亚洲中文现代诗的都市书写》、《诠释
       的差异:当代马华文学论集》、《亚洲阅读:都市文
       学与文化》

主编     《马华当代诗选》、《马华文学读本I:赤chi道形声
       》、《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湾现代文
       学教程5:当代文学读本》、《天下散文选》、《天
       下小说选》
•   联合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第一名,
•   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评审奖
•   星洲日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推荐奖
•   中央日报文学奖新诗第一名
•   教育部文艺奖新诗第一名,
•   新闻局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奖台北
    文学年金。
• 1988年九月,自马来西亚赴台湾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
• 1991 <髑髅物语>和<饲虎事件>并获第一届台大文学奖,新诗
  首奖
• 1992年<尸毗王>获第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新诗佳作
• 1993年<尧典>获八十一年度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新诗佳作
• 1994年就读东吴大学中文所硕士班
• 1995年主编“马华当代诗选(1990-1994年)”(台北:文史
  哲)
• 1996年<会馆>获八十四年度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新诗第一名.
• 1997年就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博士班担任台北科技大学国
  文科兼任讲师
• 1998年担任元智大学中语系兼任讲师
• 1999年<在南洋>获第十届中央日报文学奖。新诗第一名
• 2000年博士毕业,担任南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流动的身世”获八十八年度新闻局图书金鼎奖。推荐优良图
  书奖
• 2001年出版第三本诗集“尽是​​魅影的城国”
• 2002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2003年出版散文绘本“野故事”
• 2000年博士毕业,担任南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
  中心助理教授
• 2002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2003年出版散文绘本“野故事”
• 2004年主编“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
  北:万卷楼)
• 2005年主编“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 - 2004世
  界中文小说”(台北:天下文化)
• 2006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2007年出版精选文集“方圆五里的听觉”(济南:
  山东文艺)
o俩人是元智大学中语系一对夫妻
              档。陈大为,钟怡雯。
              o看似俨然一对金童玉女的陈大为
              与钟怡雯老师。
              o早在大学二年级时代就提笔创作。
              o新诗与散文是他们的最爱。
              o虽然是夫妻,俩人创作风格迥然
              不同,但是俩人都能为彼此的创
              作注上新的原动力。
•拍这照时俩人双双得奖。
•“木部十二”得到联合报文学奖的散文首奖,另一项作品“还原”
则获得诗首奖。陈大为杰作。
•钟怡雯老师则以“芝麻开门”得到中国时报文学奖的散文评审
奖。
•陈大为老师再以“从鬼”荣获中国时报文学奖的散文评审奖。
原文
段落大意
-
          • 南洋是一个没
          有悠久历史背
    第一段
          景的地方,人
          烟稀少。
• 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背景的
      汉人来到了这个贫赘的土地,
      和当地人语言不通,只能被
第二段   他们牵着鼻子走,在恶劣环
      境和恶势力下挣扎求存。因
      为至今在长屋还悬挂着令他
      们感到害怕的头颅。
• 开辟疆土并非使用麻醉人
      心的武器就能办到的,要
      有很大的本领才能让说的
第三段   话有影响力,像先人学会
      适应环境,再努力向上,
      不要轻易放弃。在这儿入
      乡随俗,对地主忍让三分。
• 在南洋,一些立下了汗马功
      劳但不被后人记载的汉人,
      以梦想为力量,踢开了重重
第四段   阻隔,闯出一片天。作者替
      他们感到愤愤不平,他不管
      那么多了,要对他们歌功颂
      德。
• 作者要在南洋传承汉人的
      文化,希望所有的汉人都
      给他支持,包括在国家独
第五段   立后才出生的受英文教育
      的汉人。但作者生在三百
      年后的今天,他无能为力,
      只能开口责骂。
• 作者知道自己只是痴人说
        妄语,他根本不能和那些
        当权者作对。在南洋,要
        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
        保留那么一点点的传统文
        化。想要用文字来获得改
        革是不可能的,作者要在
第六段     南洋的汉人给他鼓励。因
        为他所要写的作品可能会
        胎死腹中,也有可能会发
        扬光大。作者在心中得到
        了那些被抹杀功劳的先人
        的巨大回响。
• 作者要人们相信他,这
        么多先人奋斗的事迹,
        他已写了长篇大幅。他
第七段     将在这历史贫赘的土地
        上写出唐山英雄的史书。
主题
• 此诗揭露了中国南来的华侨所遭遇到的种
种考验及困难,他们所面对不平等的待遇
及欺压却无从反抗的局面;同时也赞美祖
先适应能力强,用劳力开垦和发展南洋。
中心思想
1. 表达了祖先如何艰辛地在这国土落地生根

• 祖先们因为有梦想,来南洋不惜辛苦来开
  垦荒地。他们并不知道一切关于这片陌生
  的土地,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要展
  开自己的梦想,踢开本土的语言,再以自
  己的语言取而代之。他们辛勤地把那片土
  地变得繁荣,在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
2.说明孤掌难鸣,团结就是力量。

• 如果要成功,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
  这首诗表达了祖先的团结。他们与本土人
  合作,来开发这片土地。他们团结一致,
  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在南洋》
 写作背景
• 《在南洋》发表于1999年
• 1999年是诗人写作的第十个年头
• 作者陈大为在南洋而留史,让我们不
  忘了祖先们如何开辟这艰苦的生活
• 由于当时大英帝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
  源以开发马来西亚半岛,大量的大清
  工人/苦工(祖先们)从大清输入到马
  来西亚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
• 华人(祖先)大部份都是从中国南
  方的福建与广东等移居到本地,当
  年他们到南下,主要的原因是:
  1)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战乱。
  2)腐败的统治引发的饥荒。
  3)病疫橫行及其他种种天灾人祸,
  造成民不聊生,只好离家远走。
• 作者以“南洋”作为写作背景
  的史诗
• 诗中的“南洋”是指旧时候的
  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
• 作者描述旧时候“南洋”种种
  的特征
•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倒叙手法把文章
  写得更引人入胜。
• 诗文一开始就是写百年后的状态,到
  了第四段才开始追述起源。
• 作者巧妙的文法却不会让文章变得混
  乱,反而使读者更能了解诗人所要表
  达的思想意图。
• 作者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细说故事
 – 例子:
 – 天生长舌的话本(第一段)
 – 我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第五段)
 – 史诗的章回马上分晓(第七段)
• 作者借由说书人和晚生后辈的身份来回顾过
  去的文化贫瘠,同时忧心现在的文化侵略。
• 在此,读者可看出诗人认清了自我的书写的
  渺小和以诗做为文化传承的决心。
• 文体辩证法是作者用来与读者展开的讨
  论,以探索诗文的本质,包括构诗、书
  写与阅读的形成关系。
• 诗人的意图正是要将以往被置于边缘的
  “英雄”重新成为中心。
例子:
一伙课本错过的唐山英雄
• 诗人把这些被摒弃在船头、政治力量以
  外的历史人物重新成为“英雄”。
• 因此,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英雄当时在南
  洋的贡献与牺牲。
例子:
听/是英雄的汗/回应我十万毛孔的虎啸 /在
 山林——
• 这样一来,这些英雄将在读者心中留下
  深刻的印象。
• 诗人运用了含蓄手法把深意隐含于诗文之中。
  – 例子:
 - 就在这片/英雄头疼的/野地方/我将重建那座会馆/那
  栋茶楼/ 那条刀光影的街道剑
• 这所要带出的深意是:
“重建华人传统文化的企图与决心,让中华文化
 继续传承乃当务之急。”
• 读者可通过这样的一个含蓄,得知当时重建中
  华文化的工作是相当的重要,而且不容忽视。
•   本诗格式自由。
•   全诗共有七段,每段的行数不定。
•   最长的行数是十三行,最短行数则有五行。
•   每行参差不齐。
•   没有受到传统诗词格式的影响。
- 不断重负强调“在南洋”,是重点突出。
- 以“在南洋历史饿得瘦瘦的地方”为开头
  和结尾,使诗更有连贯性。
• 语言形象生动。
  – 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的语言让文章变得摇曳多姿。
  – 例子:
     * 只见横撞山路的群象与猴党
     * 恐怖/是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 生动的语句把文章写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不仅加深了读者们阅读的兴趣,读者的情绪也随
    着文章起起落落
• 文字简练。
• 使用第一人称法。
  – “我想起石斧”
• 作者运用了生动突兀而准确的意象表达主题内
  容。
 – 例子:模仿老去的英雄/拿粗话打狗
• 作者也把鲜明的意象抒写了老去英雄的不甘与
  无奈。
 – 例子:务必启动史诗的臼齿/咀嚼半筋半肉的意象
 丛
• 通过此鲜明的意象手法,读者们可更清楚了解
  本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 另外,读者也可以体会到当时诗人写作的情怀。
• 比拟
- 诗人所采用的比拟之拟人手法来对表
  达的事物加以彩绘。
- 这使文章不仅更添生色,进而让读者
  获得深刻的印象。
– 例子:“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
- 例子:“天生长舌的话本”
- 例子:“绝非榴莲所能忍受的内容”
• 比喻
• 这使文章不仅更添生色,进而让读
  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 例子: “仿佛有暴雨在手势里挣扎”
- 例子:“更像狼被油彩抽象的紫色獠牙”
• 夸张
- 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所见的更
  加着重夸大的描写,使读者了解当时
  中华文化在南洋落没的情况。
- 例子:“见横撞山路的群象与猴党”

• 重叠
- 例子: 在南洋历史“瘦瘦”的野地方
• 拥有本土色彩
- 例子: 榴莲(第二节)、 长屋(第二
  节)


• 反复
- 例子:“在南洋”这个字眼于第一段及第
  四段出现。
• 引用
- 例子:“是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七言绝句)
谢雁心
谢珠萍
汪薇玲
陈碧婧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nhana81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Nurul Asha'ari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fitri norlida
 
4 nasionalisme
4 nasionalisme4 nasionalisme
4 nasionalismeNur Az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Nur Farahin
 
Model arcs (J. Keller)
Model arcs (J. Keller)Model arcs (J. Keller)
Model arcs (J. Keller)fizah1212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nurAkhma
 
Integrasi nasional
Integrasi nasionalIntegrasi nasional
Integrasi nasionalmunnianwar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Qaseh Nur Husna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AWAN PUTIH
 
Definisi kaedah
Definisi kaedahDefinisi kaedah
Definisi kaedahsala5150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Liana Hasmey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Nur Az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anta Barbara
 
1.1 nota.fonetik.fonologi
1.1 nota.fonetik.fonologi1.1 nota.fonetik.fonologi
1.1 nota.fonetik.fonologiAminudin Dolah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Amer Hakimy
 

What's hot (20)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
Revolusi perindustrian keempat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
Nota guru dan cabaran semasa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
2 unsur keterangan frasa kerja
 
4 nasionalisme
4 nasionalisme4 nasionalisme
4 nasionalisme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
Inti + penerang bukan nama
 
Model arcs (J. Keller)
Model arcs (J. Keller)Model arcs (J. Keller)
Model arcs (J. Keller)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
Kata tugas stpm penggal 2
 
Aktiviti kemasyarakatan
Aktiviti kemasyarakatanAktiviti kemasyarakatan
Aktiviti kemasyarakatan
 
Integrasi nasional
Integrasi nasionalIntegrasi nasional
Integrasi nasional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
Faktor kemunculan nasionalisme
 
Tonggak pendidikan unesco
Tonggak pendidikan unescoTonggak pendidikan unesco
Tonggak pendidikan unesco
 
Akronim
Akronim Akronim
Akronim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
Pengenalan kepada komunikasi massa
 
Definisi kaedah
Definisi kaedahDefinisi kaedah
Definisi kaedah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
35960241 proses-pembentukan-masyarakat-pluralistik-di-alam-melayu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
Ekonomi - Hutang Kerajaan Persekutu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SEJARAH KAMPUNG LACHAU JINGGAU, SRI AMAN MELALUI KAJIAN SEJARAH LISAN
 
1.1 nota.fonetik.fonologi
1.1 nota.fonetik.fonologi1.1 nota.fonetik.fonologi
1.1 nota.fonetik.fonologi
 
TEORI BEHAVIORISME
TEORI BEHAVIORISMETEORI BEHAVIORISME
TEORI BEHAVIORISME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
Pengajian Am Penggal 3- Nanoteknologi
 

Similar to 4.在南洋

蓮的聯想
蓮的聯想蓮的聯想
蓮的聯想emma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Yen-yanjifeng
 
北京师范大学赋
北京师范大学赋北京师范大学赋
北京师范大学赋sugeladi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南朝宮體詩的探析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xilin peng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Yen-yanjifeng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sugeladi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VernXian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sugeladi
 
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片神奇的土地,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片神奇的土地,sugeladi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sugeladi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sugeladi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如何選貼門聯對聯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xilin peng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psjlew
 

Similar to 4.在南洋 (20)

蓮的聯想
蓮的聯想蓮的聯想
蓮的聯想
 
陳邁子
陳邁子陳邁子
陳邁子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北京师范大学赋
北京师范大学赋北京师范大学赋
北京师范大学赋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南朝宮體詩的探析
南朝宮體詩的探析
 
張炳煌教授 #2 fly..
張炳煌教授 #2 fly..張炳煌教授 #2 fly..
張炳煌教授 #2 fly..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
文学之美是超越时空的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
中国文学 SPM 戏剧 憩园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
柏桦:卞之琳是我的文学史中第一人
 
黃春明
黃春明黃春明
黃春明
 
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片神奇的土地,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片神奇的土地,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圆园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張炳煌教授 Fly..
張炳煌教授 Fly..張炳煌教授 Fly..
張炳煌教授 Fly..
 
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古词讲解
古词讲解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如何選貼門聯對聯
如何選貼門聯對聯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
張大千作品511張 國 寶
 
張炳煌教授#1 fly..
張炳煌教授#1 fly..張炳煌教授#1 fly..
張炳煌教授#1 fly..
 

4.在南洋

  • 1.
  • 2. 姓名:陈大为 祖籍 :广西桂林 生日 :1969年9月28日 出生地 :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 :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曾任: o 东方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o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培训讲师项目管理办公室首 席讲师。 o 北京大学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o “东方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创研人。
  • 3. • 曾 电 火 》 经 影 参 : 《 与 制 战 作 旗 似
  • 4. 诗集 《治洪前书》、《再鸿门》、《尽是魅mei`影的城国 》、《靠近 一罗摩衍那》 散文集 《流动的身世》、《句号后面》 人物传记 《灵鹫(jiù)山外山:心道法师传》 论文集 《存在的断层扫描:罗门都市诗论》、《亚细亚的象 形诗维》、《亚洲中文现代诗的都市书写》、《诠释 的差异:当代马华文学论集》、《亚洲阅读:都市文 学与文化》 主编 《马华当代诗选》、《马华文学读本I:赤chi道形声 》、《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湾现代文 学教程5:当代文学读本》、《天下散文选》、《天 下小说选》
  • 5. 联合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第一名, • 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评审奖 • 星洲日报文学奖新诗及散文推荐奖 • 中央日报文学奖新诗第一名 • 教育部文艺奖新诗第一名, • 新闻局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奖台北 文学年金。
  • 6. • 1988年九月,自马来西亚赴台湾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 • 1991 <髑髅物语>和<饲虎事件>并获第一届台大文学奖,新诗 首奖 • 1992年<尸毗王>获第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新诗佳作 • 1993年<尧典>获八十一年度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新诗佳作 • 1994年就读东吴大学中文所硕士班 • 1995年主编“马华当代诗选(1990-1994年)”(台北:文史 哲) • 1996年<会馆>获八十四年度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新诗第一名. • 1997年就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博士班担任台北科技大学国 文科兼任讲师 • 1998年担任元智大学中语系兼任讲师 • 1999年<在南洋>获第十届中央日报文学奖。新诗第一名 • 2000年博士毕业,担任南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流动的身世”获八十八年度新闻局图书金鼎奖。推荐优良图 书奖 • 2001年出版第三本诗集“尽是​​魅影的城国”
  • 7. • 2002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2003年出版散文绘本“野故事” • 2000年博士毕业,担任南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 中心助理教授 • 2002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2003年出版散文绘本“野故事” • 2004年主编“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 北:万卷楼) • 2005年主编“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 - 2004世 界中文小说”(台北:天下文化) • 2006年担任台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2007年出版精选文集“方圆五里的听觉”(济南: 山东文艺)
  • 8.
  • 9. o俩人是元智大学中语系一对夫妻 档。陈大为,钟怡雯。 o看似俨然一对金童玉女的陈大为 与钟怡雯老师。 o早在大学二年级时代就提笔创作。 o新诗与散文是他们的最爱。 o虽然是夫妻,俩人创作风格迥然 不同,但是俩人都能为彼此的创 作注上新的原动力。 •拍这照时俩人双双得奖。 •“木部十二”得到联合报文学奖的散文首奖,另一项作品“还原” 则获得诗首奖。陈大为杰作。 •钟怡雯老师则以“芝麻开门”得到中国时报文学奖的散文评审 奖。 •陈大为老师再以“从鬼”荣获中国时报文学奖的散文评审奖。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20. - • 南洋是一个没 有悠久历史背 第一段 景的地方,人 烟稀少。
  • 21. • 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背景的 汉人来到了这个贫赘的土地, 和当地人语言不通,只能被 第二段 他们牵着鼻子走,在恶劣环 境和恶势力下挣扎求存。因 为至今在长屋还悬挂着令他 们感到害怕的头颅。
  • 22. • 开辟疆土并非使用麻醉人 心的武器就能办到的,要 有很大的本领才能让说的 第三段 话有影响力,像先人学会 适应环境,再努力向上, 不要轻易放弃。在这儿入 乡随俗,对地主忍让三分。
  • 23. • 在南洋,一些立下了汗马功 劳但不被后人记载的汉人, 以梦想为力量,踢开了重重 第四段 阻隔,闯出一片天。作者替 他们感到愤愤不平,他不管 那么多了,要对他们歌功颂 德。
  • 24. • 作者要在南洋传承汉人的 文化,希望所有的汉人都 给他支持,包括在国家独 第五段 立后才出生的受英文教育 的汉人。但作者生在三百 年后的今天,他无能为力, 只能开口责骂。
  • 25. • 作者知道自己只是痴人说 妄语,他根本不能和那些 当权者作对。在南洋,要 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 保留那么一点点的传统文 化。想要用文字来获得改 革是不可能的,作者要在 第六段 南洋的汉人给他鼓励。因 为他所要写的作品可能会 胎死腹中,也有可能会发 扬光大。作者在心中得到 了那些被抹杀功劳的先人 的巨大回响。
  • 26. • 作者要人们相信他,这 么多先人奋斗的事迹, 他已写了长篇大幅。他 第七段 将在这历史贫赘的土地 上写出唐山英雄的史书。
  • 29. 1. 表达了祖先如何艰辛地在这国土落地生根 • 祖先们因为有梦想,来南洋不惜辛苦来开 垦荒地。他们并不知道一切关于这片陌生 的土地,自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要展 开自己的梦想,踢开本土的语言,再以自 己的语言取而代之。他们辛勤地把那片土 地变得繁荣,在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
  • 30. 2.说明孤掌难鸣,团结就是力量。 • 如果要成功,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 这首诗表达了祖先的团结。他们与本土人 合作,来开发这片土地。他们团结一致, 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利。
  • 32. • 《在南洋》发表于1999年 • 1999年是诗人写作的第十个年头 • 作者陈大为在南洋而留史,让我们不 忘了祖先们如何开辟这艰苦的生活 • 由于当时大英帝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 源以开发马来西亚半岛,大量的大清 工人/苦工(祖先们)从大清输入到马 来西亚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
  • 33. • 华人(祖先)大部份都是从中国南 方的福建与广东等移居到本地,当 年他们到南下,主要的原因是: 1)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战乱。 2)腐败的统治引发的饥荒。 3)病疫橫行及其他种种天灾人祸, 造成民不聊生,只好离家远走。
  • 34. • 作者以“南洋”作为写作背景 的史诗 • 诗中的“南洋”是指旧时候的 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 • 作者描述旧时候“南洋”种种 的特征
  • 35.
  • 36. •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倒叙手法把文章 写得更引人入胜。 • 诗文一开始就是写百年后的状态,到 了第四段才开始追述起源。 • 作者巧妙的文法却不会让文章变得混 乱,反而使读者更能了解诗人所要表 达的思想意图。
  • 37. • 作者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细说故事 – 例子: – 天生长舌的话本(第一段) – 我乃三百年后迟来的说书人(第五段) – 史诗的章回马上分晓(第七段) • 作者借由说书人和晚生后辈的身份来回顾过 去的文化贫瘠,同时忧心现在的文化侵略。 • 在此,读者可看出诗人认清了自我的书写的 渺小和以诗做为文化传承的决心。
  • 38. • 文体辩证法是作者用来与读者展开的讨 论,以探索诗文的本质,包括构诗、书 写与阅读的形成关系。 • 诗人的意图正是要将以往被置于边缘的 “英雄”重新成为中心。 例子: 一伙课本错过的唐山英雄
  • 39. • 诗人把这些被摒弃在船头、政治力量以 外的历史人物重新成为“英雄”。 • 因此,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英雄当时在南 洋的贡献与牺牲。 例子: 听/是英雄的汗/回应我十万毛孔的虎啸 /在 山林—— • 这样一来,这些英雄将在读者心中留下 深刻的印象。
  • 40. • 诗人运用了含蓄手法把深意隐含于诗文之中。 – 例子: - 就在这片/英雄头疼的/野地方/我将重建那座会馆/那 栋茶楼/ 那条刀光影的街道剑 • 这所要带出的深意是: “重建华人传统文化的企图与决心,让中华文化 继续传承乃当务之急。” • 读者可通过这样的一个含蓄,得知当时重建中 华文化的工作是相当的重要,而且不容忽视。
  • 41.
  • 42. 本诗格式自由。 • 全诗共有七段,每段的行数不定。 • 最长的行数是十三行,最短行数则有五行。 • 每行参差不齐。 • 没有受到传统诗词格式的影响。
  • 44. • 语言形象生动。 – 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的语言让文章变得摇曳多姿。 – 例子: * 只见横撞山路的群象与猴党 * 恐怖/是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 生动的语句把文章写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不仅加深了读者们阅读的兴趣,读者的情绪也随 着文章起起落落 • 文字简练。 • 使用第一人称法。 – “我想起石斧”
  • 45. • 作者运用了生动突兀而准确的意象表达主题内 容。 – 例子:模仿老去的英雄/拿粗话打狗 • 作者也把鲜明的意象抒写了老去英雄的不甘与 无奈。 – 例子:务必启动史诗的臼齿/咀嚼半筋半肉的意象 丛 • 通过此鲜明的意象手法,读者们可更清楚了解 本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 另外,读者也可以体会到当时诗人写作的情怀。
  • 46. • 比拟 - 诗人所采用的比拟之拟人手法来对表 达的事物加以彩绘。 - 这使文章不仅更添生色,进而让读者 获得深刻的印象。 – 例子:“历史饿得瘦瘦的野地方” - 例子:“天生长舌的话本” - 例子:“绝非榴莲所能忍受的内容”
  • 47. • 比喻 • 这使文章不仅更添生色,进而让读 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 例子: “仿佛有暴雨在手势里挣扎” - 例子:“更像狼被油彩抽象的紫色獠牙”
  • 48. • 夸张 - 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所见的更 加着重夸大的描写,使读者了解当时 中华文化在南洋落没的情况。 - 例子:“见横撞山路的群象与猴党” • 重叠 - 例子: 在南洋历史“瘦瘦”的野地方
  • 49. • 拥有本土色彩 - 例子: 榴莲(第二节)、 长屋(第二 节) • 反复 - 例子:“在南洋”这个字眼于第一段及第 四段出现。
  • 50. • 引用 - 例子:“是猿声啼不住的婆罗洲”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