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大國戰疫
百日成績與最佳實踐
湯家耀(公共衛生主任醫生)
2020年4月24日
疫戰百日
 2019年12月31日,中國首次就武漢不明原因
肺炎疫情作出公告並向世衛通報
 2020年4月9日,疫戰第一個百日
 全球有疫情國家/地區:211個(總數233個)
 流行中心(>1000例):62個
 累計確診病例:> 143萬
 累計死亡:> 8萬4千人
疫戰百日
 疫情已擴散全球,不太可能在第二或三個百日
自然完結
 抗疫形勢從包圍變成被包圍
 每日緊追疫情的位置和走向不再有迫切需要
 或許更有意義的是,檢討各國在第一階段疫戰
的成績,從中尋找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s)
的線索
水煮30國
30大國
 全球人口最多的20國
 全球GDP(本地生產總值)最高的20國
 共30國
 人口佔76%
 生產值佔84%
 新冠累計確診病例佔87%,死亡佔92%
(截至2020年4月9日)
表1:30國疫情指標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和互聯網,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人口 GDP 累計 累計 粗 發病率 死亡率 病例 人口 GDP 累計 累計 粗 發病率 死亡率 病例
(10萬) (10億美元) 病例數 死亡數 病死率 (/10萬) (/10萬) 產值比 (10萬) (10億美元) 病例數 死亡數 病死率 (/10萬) (/10萬) 產值比
中國 14000 13457 83249 3344 4.0% 5.9 0.24 6.2 民主剛果 895 43 207 20 9.7% 0.2 0.02 4.8
印度 13693 2690 5734 166 2.9% 0.4 0.01 2.1 伊朗 833 430 64586 3993 6.2% 77.5 4.79 150.2
美國 3294 20514 395030 12740 3.2% 119.9 3.87 19.3 土耳其 832 714 38226 812 2.1% 46.0 0.98 53.6
印尼 2680 1005 2956 240 8.1% 1.1 0.09 2.9 德國 815 4029 108202 2107 1.9% 132.8 2.59 26.9
巴西 2112 1909 13717 667 4.9% 6.5 0.32 7.2 泰國 692 490 2423 32 1.3% 3.5 0.05 4.9
巴基斯坦 2084 307 4322 63 1.5% 2.1 0.03 14.1 英國 667 2809 60737 7097 11.7% 91.1 10.65 21.6
尼日利亞 2063 397 276 6 2.2% 0.1 0.00 0.7 法國 649 2795 81095 10853 13.4% 125.0 16.72 29.0
孟加拉 1703 286 218 20 9.2% 0.1 0.01 0.8 意大利 600 2087 139422 17669 12.7% 232.3 29.44 66.8
俄羅斯 1467 1576 10131 76 0.8% 6.9 0.05 6.4 韓國 518 1656 10423 204 2.0% 20.1 0.39 6.3
墨西哥 1278 1199 2785 141 5.1% 2.2 0.11 2.3 西班牙 471 1437 146690 14555 9.9% 311.4 30.90 102.1
日本 1260 5071 4768 85 1.8% 3.8 0.07 0.9 加拿大 379 1734 18433 401 2.2% 48.6 1.06 10.6
菲律賓 1084 332 3870 182 4.7% 3.6 0.17 11.7 沙特阿拉伯 352 770 2932 41 1.4% 8.3 0.12 3.8
埃及 1002 249 1560 103 6.6% 1.6 0.10 6.3 澳大利亞 252 1428 6052 50 0.8% 24.0 0.20 4.2
埃塞俄比亞 987 84 55 2 3.6% 0.1 0.00 0.7 荷蘭 173 910 20549 2248 10.9% 118.8 13.00 22.6
越南 962 241 251 0 0.0% 0.3 0.00 1.0 瑞士 86 709 22710 705 3.1% 264.8 8.22 32.0
疫情
 全數已經出現疫情,但規模差距大
 最嚴重的是西歐諸國和美國,最輕的是非洲的
埃塞、尼、剛,亞洲的孟、印度、越
 埃塞、剛、尼、孟4國,疫情開始不久,病例很少
,各指標屬暫時性,一般不予評定優劣
 中國在中間,發病率略低於中位數,死亡率略
高於中位數
 各國所處的疫情階段不同,不能將差距簡單歸
因於防控工作的優劣
粗病死率
 粗病死率(報告死亡數/報告病例數)
 與防控工作質量較為相關
 但也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各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
的數量、主要流行病毒株毒力等
 截至4月9日,法、意、英、荷、西歐洲5國,
病死率>第80個百分位數(差)
 越、澳、俄、泰、沙、巴基6國,則<第20個
百分位數(好)
 中國在中間,略高於中位數
動態全程
動態全程
 疫情和防控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
 僅截取一兩三個橫斷面去作評比意義不大
 需要對全過程進行考察和檢討
 圖1ABC圖示各國疫情的起始、規模、發展速
度和模式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
對
數
)
日期(2020.01.10-04.09)
圖1A:亞洲和大洋洲國家累計病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Iran
Turkey
Viet Nam
Thailand
Australia
Japan
Bangladesh
China
India
Philippines
Pakistan
Indonesia
Saudi Arabia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
對
數
)
日期(2020.01.10-04.09)
圖1B:歐洲和非洲國家累計病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Spain
Germany
France
UK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Russia
Ethiopia
DR Congo
Nigeria
Egypt
Italy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
對
數
)
日期(2020.01.10-04.09)
圖1C:北美洲和南美洲國家累計病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USA
Brazil
Mexico
Canada
起始
 起始:
 與已形成的流行中心之間人員流動的強度以及早
期改變流動情況的舉措
 發現早期病例的能力
 1月12日中國報告首批確診病例,泰國在兩日
後報告,隨之,日、韓、美、越、法、澳、加
、德、菲、印度、意等均在1月報告
 最後的是非洲埃塞,在3月14日,3月的還有土
、剛、孟、沙、印尼
規模
 十萬級:美、西、意、德
 萬級:中、法、伊、英、土、瑞、荷、加、巴
西、韓、俄
 千級:……
 百級:尼、越、孟、剛
 十級:埃塞
速度
 大流行的破壞力很大程度來自它的速度,防控
的關鍵亦在於減速,疫情速度指標對評價疫情
及其防控而言十分重要
 讓疫情飛的第一位是美國,自1月23日報告首
例至4月9日期間,平均每日增加5130例;隨後
的是西、意、德、土
 越南在美國後一日報告首例,但平均每日僅增
加3例;隨後的是泰、埃及
 中國平均每日增加946例,顯著高於中位數
表2:30國疫情速度指標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首例 累計病例數十倍所需日數 累計 疫戰 平均每日
日期 1~10 10~100 100~1000 1000~10000 10000~100000 病例數 日數 增加病例數
中國 2020/1/12 0 9 4 7 >68 83249 88 946
泰國 2020/1/14 14 48 11 2423 86 28
日本 2020/1/16 14 23 29 18 4768 84 57
韓國 2020/1/21 10 20 6 37 10423 79 132
美國 2020/1/23 11 30 9 7 9 395030 77 5130
越南 2020/1/24 12 47 >17 251 76 3
法國 2020/1/25 15 21 8 11 >20 81095 75 1081
澳大利亞 2020/1/25 7 39 11 18 6052 75 81
加拿大 2020/1/27 29 17 9 12 18433 73 253
德國 2020/1/28 6 28 7 11 19 108202 72 1503
菲律賓 2020/1/30 39 6 14 3870 70 55
印度 2020/1/30 35 10 15 5734 70 82
意大利 2020/1/31 23 1 6 10 20 139422 69 2021
西班牙 2020/2/1 26 5 7 8 15 146690 68 2157
英國 2020/2/1 24 10 9 12 60737 68 893
俄羅斯 2020/2/1 40 7 8 13 10131 68 149
埃及 2020/2/15 22 8 20 1560 54 29
伊朗 2020/2/20 2 5 5 10 >27 64586 49 1318
瑞士 2020/2/26 3 7 7 13 22710 43 528
巴基斯坦 2020/2/27 12 7 9 14 4322 42 103
巴西 2020/2/27 9 8 9 13 13717 42 327
荷蘭 2020/2/28 3 5 9 14 20549 41 501
尼日利亞 2020/2/28 21 11 276 41 7
墨西哥 2020/2/29 12 8 12 2785 40 70
印度尼西亞 2020/3/2 8 5 13 2956 38 78
沙特阿拉伯 2020/3/3 6 6 12 2932 37 79
孟加拉 2020/3/9 10 19 218 31 7
民主剛果 2020/3/11 9 12 207 29 7
土耳其 2020/3/12 5 2 4 8 38226 28 1365
埃塞俄比亞 2020/3/14 9 55 26 2
第20個百分位數 6 6 7 9 16 29
中位數 12 9 9 12 20 117
第80個百分位數 23 22 13 14 26 1129
模式
 反映疫情趨勢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多國相同的
模式又或個別國家獨特的模式,均值得留意
 北南美洲美、加疫情較先,巴西、墨較後,規
模也有相當的差別,但圖形模式很相似
 歐洲和非洲諸國模式也很相似,意、西、德、
法、英、瑞、荷是較先和較嚴重的一組;非洲
尼、剛、埃塞是較後和較低水平的一組;埃及
、俄在兩組之間
模式
 與美歐大不同,亞洲和大洋洲各國呈現明顯的
多樣性
 疫情較嚴重的中、韓、伊、土各有模式
 疫情較不嚴重的越、泰、澳、日亦各有模式
 菲、印度前段類似,後段則與其餘的東南亞、
南亞多國暫時混在一起
 孟仍在疫情早期
死亡數
 病例數更能反映傳染源數量及醫療系統負載,
死亡數更能反映實質健康影響以及醫療系統崩
潰情況
 歐洲意、西、法、英和美國死亡出現的時間和
模式相似;荷、德、瑞模式也相近,但死亡數
低一個數量級
 亞洲中、韓、伊死亡較先開始,但最後死亡數
均能不同程度地低於歐美5國,中、韓模式有
相似,而韓國死亡數低一個數量級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死
亡
數
(
對
數
)
日期(2020.01.10-04.09)
圖2:各國累計死亡按報告日期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Iran
China
Turkey
Brazil
Canada
Indonesia
Philippines
India
Mexico
Egypt
Italy
Spain
France
UK
USA
Netherlands
Germany
Switzerland
災難管理週期
災難管理週期框架
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減輕(Mitigation)
 準備(Preparedness)
 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
 應對(Response)
 恢復(Recovery)
Source: DA Wilhite. 2009. Managing Drought and Water Scarcity in Vulnerable Environments
圖3:災難管理週期
風險管理:減輕/準備/預測和預警
危機管理:影響評估/應對/恢復/重建
「必修科目」
1. 減輕
2. 準備
3. 預警
4. 早期評估溝通
5. 早期應對
6. 中期應對
7. 極期應對
8. 恢復
一.減輕
目標和工作
 減輕是在疫情發生之前,前瞻性和長期推行的
預防工作
 目的是減低風險(Risk)和脆弱性
(Vulnerability)
 從而減少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及或減輕疫情一旦
發生時的傷害
圖4:1998年以來新發或傳播至新地區的
重大人類傳染病的全球地圖
Sourc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2019. Guidance: Emerging infections: how and why they arise?
表3:30國近期病毒事件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和互聯網,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新病毒病首發 重大病毒病疫情 新病毒病首發 重大病毒病疫情
1990~2020 2010~2020 1990~2020 2010~2020
中國 1997 Avian Influenza H5N1
2013 Avian Influenza
H10N8
Avian Influenza H7N9 Polio 墨西哥 2009 Swine Influenza H1N1 Zika Chikungunya
2003 SARS 2013 Avian Influenza H7N9 Dengue Dengue
2009 SFTS 2015 Avian Influenza H5N6 日本 Measles Dengue
2012 Mojiang
Paramyxovirus
2018 Avian Influenza H7N4 菲律賓 Measles Dengue
印度 2003 Chandipura 2015 Swine influenza H1N1 Japanese encephalitis Hepatitis E 埃及 Avian Influenza H5N1Dengue
Dengue Nipah 埃塞俄比亞 Measles Polio
Chikungunya Crimean-Congo HF Yellow fever
Hepatitis A 越南 Enterovirus Dengue
美國 1993 Sin nombre 2011 Swine influenza H3N2 Measles Chikungunya Measles Avian Influenza H5N1
1995 Black Creek Canal 2012 Avian Influenza H7N2 West Nile Enterovirus D68 民主剛果 2009 Bas-Congo Polio Measles
2006 Adenovirus 14 2014 Bourbon Zika LCMV Yellow fever Ebola
2009 Heartland Dengue 伊朗 Crimean-Congo HF
印尼 Dengue Avian Influenza H5N1 土耳其 Measles Crimean-Congo HF
巴西 1994 Sabia Measles Dengue 德國 2013 Variegated squirrel bornavirus 1 Hepatitis A
Yellow fever Chikungunya 泰國 Measles Avian Influenza H5N1
Zika Dengue
巴基斯坦 Measles Polio 英國 2002 EBLV-2
2007 Avian Influenza
H7N2
Measles Hepatitis A
Dengue Crimean-Congo HF 法國 Measles Hepatitis A
Chikungunya 意大利 Hepatitis A
尼日利亞 Measles Rift Valley fever 韓國 MERS Dengue
Hepatitis E Ebola 西班牙 Hepatitis A
Lassa fever Polio 加拿大 2004 Avian Influenza H7 Measles
Yellow fever Monkeypox 沙特阿拉伯 1995 Alkhurma 2012 MERS MERS
孟加拉 Measles Nipah 澳大利亞 1994 Hendra 1997 Menangle Dengue
Dengue 1996 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
俄羅斯 Measles Crimean-Congo HF 荷蘭 Hepatitis A
Polio 瑞士
評價準則
 實驗室檢測能力及或疾病監測能力不足的國家
,包括印尼、巴基、尼、埃塞、越、剛、伊、
沙,因核心能力欠缺,視為不及格
 病毒事件明顯頻發的國家,包括中、印度、美
、巴西4國,因環境風險過高,視為不及格
 其餘國家視為及格
評價準則
 及格的國家,如在過去30年期間曾自行發現新
病毒(代表能力)以及在過去10年期間曾經歷
不多但具相當威脅性的病毒病疫情(代表實戰
經驗),視為優異,只有澳大利亞符合
 多數富裕國家環境風險甚低,因此也久未應對
重大病毒病疫情,「忘戰必危」,這狀況反過
來構成另一種同樣不容易克服的脆弱性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病毒來自生態系統,但病毒病首先在何處暴發
,並非完全隨機,有一定的原因和規律可循
 病毒科學研究能力建設對於各大國而言無疑是
重要的
 減低風險同樣或更加重要,需要科學評估和有
效減低的,包括來自原生自然環境、人類改造
環境(如農場、市場、實驗室等)、人類生活方式(如
野生動物貿易等)的風險。
二.準備
目標和工作
 準備是在疫情發生之前,前瞻性地進行的能力
建設工作
 目的是在疫情一旦發生時,有能力作出適當的
應對
 能力建設的主要範疇可包括政策、法律、財政
、科學、預案、機構、人員、設施、設備、物
品、信息、機制等
2019年全球健康安全指數
(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GHSI)
 核威脅行動和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合作
進行
 為評估各國預防應對重大傳染病流行或大流行
的能力
 設定了預防、發現和報告、快速應對、衛生系
統、國際規範、風險環境等六大範疇,共34個
項目、85個子項目、140個問題
 完成對195個國家的評估
Source: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19. GHS INDEX
圖5:GHSI 2019 – 國家評估示例
評價準則
 考慮所有項目均為必需,每一項目的欠缺,都
有可能導致全局的失敗
 項目得分低於平均得分,視為該項目不及格
 同一範疇有一半或以上項目不及格,視為該範
疇不及格
 全部項目有一半或以上不及格,或有一半或以
上範疇不及格,視為整體不及格
評價準則
 其餘視為及格
 合格的國家若沒有任何範疇不及格,且不及格
項目數不超過總項目數的20%,視為優異
 不及格的包括剛、孟、尼、巴基、埃及、伊、
埃塞、菲、沙、俄
 優異的包括英、加、美、澳、泰、瑞、韓
表4:30國GHSI評估中不及格項目數
(資料來自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預防 發現報告快速應對醫療系統國際規範風險環境 合計 預防 發現報告快速應對醫療系統國際規範風險環境 合計
評分項目 6 4 7 6 6 5 34 評分項目 6 4 7 6 6 5 34
中國 2 1 2 2 5 1 13 民主剛果 5 3 4 6 4 3 25
印度 2 1 3 2 3 2 13 伊朗 2 2 3 2 6 3 18
美國 0 0 1 1 0 1 3 土耳其 1 1 2 1 2 2 10
印尼 2 1 2 1 1 3 10 德國 1 0 2 1 3 0 7
巴西 0 0 1 1 5 1 8 泰國 0 0 1 0 1 1 3
巴基斯坦 5 2 3 4 3 4 21 英國 0 0 0 0 0 0 0
尼日利亞 4 2 4 4 3 4 21 法國 1 0 0 0 3 0 4
孟加拉 5 1 6 4 3 4 23 意大利 1 0 2 1 3 0 7
俄羅斯 3 2 2 1 4 3 15 韓國 1 0 2 0 2 0 5
墨西哥 2 1 2 1 1 2 9 西班牙 1 0 1 0 3 0 5
日本 2 0 2 1 2 1 8 加拿大 0 0 0 0 1 0 1
菲律賓 3 1 3 2 4 3 16 沙特阿拉伯 3 1 4 1 4 2 15
埃及 3 2 3 4 5 1 18 澳大利亞 0 0 1 0 2 0 3
埃塞俄比亞 2 2 3 3 2 4 16 荷蘭 0 0 0 0 3 1 4
越南 1 2 3 3 2 2 13 瑞士 1 1 0 1 2 0 5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疫前各國得分,與當前疫情並非簡單正比關係
 準備狀況欠佳的,在真實疫情中幾乎沒有例外
地讓人擔心
 準備狀況良好的,在真實疫情中則有幸有不幸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有些情況似乎與評分相應,例如,至目前為止
,澳、泰抗疫效能優於多數國家,而韓國成功
控制了未及預見的大規模暴發
 這其實正是準備的真義,良好的準備是災難管
理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是其中一個關
鍵環節,而非全部。
三.預警
目標和工作
 建立預警(Early warning)系統,是準備工作
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
 有效的預警系統,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 持續收集和利用相關信息,包括指標和事件為本
的信息、官方和非官方信息
 從信息中識別事件、從事件中識別威脅
 同關鍵的決策者和行動者溝通,尤其包括政府、
醫療人員和公眾,使能採取適當的預警措施(
Precautionary measures)防止疫情的早期進入或
擴散,並為疫情真正開始時的應對作好最後準備
表5:早期動態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及互聯網,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中國動態 世衛動態 大國動態
2019.12.31 報告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群集
2020.01.03 泰入境篩查
2020.01.05 發出首個疾病暴發消息 菲入境篩查
2020.01.07 分離新型冠狀病毒
2020.01.10 發出首套技術指引
2020.01.12 分享病毒基因/確診41例1死
2020.01.14 泰首例
2020.01.16 日首例
2020.01.20 習近平指示 世衛專家赴武漢
2020.01.21 病例數驟升,廣東北京上海首報 韓首例
2020.01.22 專家組宣示人傳人/應急委員會會議 (朝鮮封關)
2020.01.23 武漢封城 美首例
2020.01.24 俄中口岸關閉
2020.01.25 病例破千 法、澳首例
2020.01.27 加首例/埃及停飛中國/(蒙中口岸關閉)
2020.01.28 死亡破百 高級代表團拜會中國領導人 德首例/菲限制入境
2020.01.29 加、英、德停飛中國/越限制入境
2020.01.30 宣告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菲、印度首例/越、意、法、荷停飛中國
2020.01.31 意首例/美限制入境/美、伊停飛中國
2020.02.01 病例破萬 西、英、俄首例/澳限制入境
2020.02.02 印尼、菲停飛中國/印尼、印度限制入境
2020.02.03 土停飛中、伊,土伊口岸關閉
評價準則
 下列四情況中有任何兩項視為不及格
 1-10例時間屬最短的20%
 在滿10例之前已出現病例數接近垂直躍升
 疫情甫開始隨即顯現準備不足、措手不及情況
 在1月30日世衛宣告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之後七天仍不見採取防止疫情輸入措施
 其餘視為合格
評價準則
 合格的國家如符合以下其一視為優異
 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已能確診最早期病例
 或在1月30日之前確診病例且採取有效防止疫情輸
入措施
 不合格的包括中、伊、意、土
 優異的包括泰、日、韓、美、俄、菲、加、英
、越
0
2
4
6
8
10
12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6A:亞洲和大洋洲國家1-1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Iran
Pakistan
Indonesia
Turkey
Viet Nam
Thailand
Japan
Korea
Australia Saudi Arabia
Bangladesh
China
Philippines
India
0
2
4
6
8
10
12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6B:歐洲和非洲國家1-1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Italy
France
Germany
RussiaNetherlands
UK
Spain
Ethiopia
Nigeria
DR Congo
Egypt
Switzerland
0
2
4
6
8
10
12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6C:北美洲和南美洲國家1-1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USA
Brazil
MexicoCanada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許多地方會用幾個數字及或幾種顏色去代表預
警級別,但當預警真變成了數字和顏色,便失
去意義
 預警訊號只是中間環節,預警必需包括信息、
判讀、溝通、決策、行動全部五個關鍵環節才
完整和有效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信息和判讀是兩大技術難點,是預警技術系統
的主要任務
 有時技術系統已掌握重要信息和正確判讀,卻
因溝通環節斷裂而導致預警失敗,例如
 前線醫療人員收不到正式和充分的風險信息而被
感染或陷於恐慌
 總統指責嘗試向他報告疫情威脅的衛生部長危言
聳聽
信息
判讀
溝通決策
行動
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圖7:預警全過程
四.早期評估溝通
目標和工作
 應隨形勢變化不斷更新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
和風險溝通貫穿於災難管理週期的每一階段
 在應對起點的早期風險評估和風險溝通具有特
別意義
 通常會由國家的最高領袖親身作出
 成為疫戰的基本指導方針
 影響深遠
評價準則
 最失敗的早期評估和溝通是
 這就像流感一樣,不是大問題
 基於某些原因,本國不會受到影響
 領袖表現一種態度、說幾個金句,落實到抗疫
工作,可以造成許多人的重病或死亡
 雖沒有著意收集30國領袖的言行,但毫無懷疑
地將美國和巴西評為不及格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好的早期風險評估和溝通
 只考慮全體人民的利益,領袖個人利益置諸度外
 實在、恰如其分,沒有故意淡化或誇大
 與社會、社區、個人的風險管理行動緊密連結
 促成民眾與政府的共同行動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有時,早期風險評估和溝通的內容並無不當
 問題在於等待這評估和溝通的時間太漫長
 中間的真空期,沒有其他人/機構能夠代替,
站出來向大家說明現在發生什麼事、該怎麼做
五.早期應對
目標和工作
 由動物傳人至可持續人傳人,或由外地輸入至
可持續本地傳播期間
 目標是打斷傳播鏈,以完全消滅疫情或大大延
緩疫情進展
目標和工作
 主要工作包括
 動物傳染源的早期發現、隔離和處置
 病人的早期發現、隔離和治療
 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隔離檢疫
 全民採取個人風險管理措施並配合整體抗疫工作
 社區環境隱患的發現和消除
評價準則
 大多數國家在100例之前,由輸入疫情變成可
持續的本地疫情
 第10-100例時間最短的20%視為不及格,包括
意、土、西、荷、伊、印尼、沙、菲
 最長的20%視為優異,包括泰、越、澳、美、
德、日
 中國的模式非常不自然,考慮報告十分不可靠
,中間停頓的日數沒有意義,也評為不及格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8A:亞洲和大洋洲國家10-1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Iran
Pakistan
Turkey
Viet Nam
Thailand
Australia
Japan
Philippines
Indonesia
Saudi Arabia
BangladeshChina
India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8B:歐洲和非洲國家10-1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Italy
France
Germany Russia
NetherlandsSpain
Ethiopia
DR Congo
Nigeria
Egypt
UK
Switzerland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8C:北美洲和南美洲國家10-1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USA
Brazil
Mexico
Canada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傳染源管理是公共衛生的基本功,亦是遏制新
發冠狀病毒病(SARS、MERS、Covid-19)的金
標準,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雖然吃力,仍需
堅持
 早期動員全民參與,加強個人防線,對防止社
區暴發有重大意義
六.中期應對
目標和工作
 由可持續本地傳播至醫療系統瀕於崩潰期間
 目標是控制疫情進展速度,避免大暴發,將健
康、經濟、社會影響減至最低
目標和工作
 主要工作包括
 公共衛生戰線,仍然必需堅持發現、隔離和治療
病人,追蹤和隔離密切接觸者,加強社區和個人
防線,防止大暴發
 醫療戰線,為越來越多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提
供適當醫療,減少重症、死亡和後遺殘疾
 社會經濟戰線,一方面限制社會經濟活動,以延
緩疫情,另一方面,為受疫情或防控措施影響的
民眾尤其是脆弱人群提供社會經濟支持。
評價準則
 第100-10000例之間平均每日增加病例數最多
的20%,病死率高於各國中位數即6%,有其他
證據提示已經出現醫療系統崩潰,三者有一,
視為不及格,包括法、意、英、荷、西、印尼
、埃及、伊、墨、巴西、菲、中、美、土
 其餘視為及格
 及格國家如100-10000例之間日增病例數最少
的20%,視為優異,包括越、泰、日、沙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9:各國第100-10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Iran Turkey
Japan
Viet Nam
China
Italy
Germany
Spain
Philippines
India
Egypt
Switzerland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10:各國第1000-100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Turkey
Australia
Japan
China
USA
Spain
0%
2%
4%
6%
8%
10%
12%
14%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病
死
率
日期(2020.01.10-04.09)
圖11A:逾萬例國家粗病死率隨時間變化情況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Iran
China
USA
Brazil
Turkey
Canada
Russia
Italy
Spain
Netherlands
UK
France
Germany
Switzerland
0%
2%
4%
6%
8%
10%
12%
14%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病
死
率
日期(2020.01.10-04.09)
圖11B:逾千例國家粗病死率隨時間變化情況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Saudi Arabia
Pakistan
Thailand
Japan
India
Philippines
Indonesia
Mexico
Egypt
Australia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不少國家在100例上下,出現大規模的暴發或
超級傳播,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必需
著重發現和消除同超級傳播有關的環境和行為
因素
 100例提示遏制措施未能成功阻止疫情發展成
可持續的本地傳播,也提示依賴人力運作的公
共衛生系統瀕於疲勞狀況,必需加上其他措施
支持,使疫情和防控能夠重新形成動態平衡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其他措施包括信息技術、大量檢測、社會疏遠
,前兩者是在這次大流行中才嶄露的新戰術
 因疫情及社會疏遠措施使社會經濟活動失常,
必需為民眾特別是脆弱人群提供社會經濟支持
 此是強化醫療系統應對能力的最後機會,必需
盡一切努力鞏固醫療系統,使在疫情到達高峰
時不會迅即崩潰
七.極期應對
目標和工作
 疫情導致醫療系統瀕於崩潰期間
 目標是強行遏止疫情進展,使傳播速度回落到
受控範圍,醫療系統恢復有效運作,從而將傷
亡減至最低,同時也需盡可能減低經濟和社會
影響
 需要因時因地制宜採取一切可能的極限措施
評價準則
 病死率高於中位數即6%,第10000例之後疫情
繼續高速發展未見平緩,兩者有一視為不及格
,包括法、意、英、荷、西、伊、美
 其餘視為及格
 及格國家如10000例之後疫情明顯趨於平緩,
視為優異,只有中國
 韓國在10000例以上只有小段軌迹,故雖與中
國同樣平緩,未有評為優異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 3 5 7 9
累
計
病
例
數
日期(2020.01.10-04.09)
圖12:各國第10000-100000例分布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Korea
USA
Italy
Iran
France
China
Spain Germany
UK
Turkey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Canada
Brazil
Russia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現時存活的人罕有見證過醫療系統崩潰
 極限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在本次大流行中首創
中國經驗
 分隔疫區
 主要疫區完全封閉,社會經濟活動基本停頓,
全體居民等同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
 其他地區配合一致,對曾到主要疫區的所有人
員進行追蹤隔離,同時停止社會群集活動,生
活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
中國經驗
 醫療系統緊急應變,建立臨時醫療設施,從較
不嚴重地區調撥醫療資源支援主要疫區
 動員龐大的執法隊伍,結合科技力量,強力執
行各項措施
 軍隊介入提供醫療和其他支援
韓國經驗
 若韓國也視為極期而與中國比較
 分隔疫區、停止交通等措施看來相似
 若干不同在於:
 應對較早開始,措施的強制性較低,科技運用較
多,社會經濟成本看來較低,效果出現較早,醫
療系統沒有崩潰,死亡數和病死率較低
極期動態
 疫情與防控始終處於動態平衡中
 相信並非所有國家都必然經歷極期,良好的防
控工作有可能使疫情只到達中期,而在一段較
長的時間內緩慢地傳播,等待因防疫接種或自
然免疫而確定性回落
 進入極期的國家,在採取極限措施之後可返回
中期,亦不排除會出現多次往返的情況
八.恢復
目標和工作
 恢復包含兩個主要內容
 經歷疫情衝擊之後,讓社會生活恢復常態
 從災難中學習,重建更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和生
活方式
全球經濟脆弱性
 大流行的經濟負擔並非平均分布的,也不是與
財富成正比的,而看來是相反
 病例數和死亡數只是大流行的一個短暫的片面
 預期在大流行期間以及之後的一段較長時間,
經濟上受到最大傷害的會是相對不富裕的國家
,全球社會經濟不平等惡化
Source: Global Preparedness Monitoring Board. 2019. A world at risk: annual report on global preparedness for health emergencies
圖13:各國因大流行導致經濟損失的脆弱性預測
關於最佳實踐的討論
 恢復當然十分重要,但現階段顯然未是評價恢
復的時間
 比較肯定,有幾種情況不是最佳實踐
 減輕、準備、應對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包括恢復方
面的考慮
 在早、中、極期太早地優先考慮恢復而非應對
 恢復工作太遲開始
百日成績表
百日成績
 沒有分數,因無意義
 重要的是知道有八個必修科,知道每一科如果
要抄功課,可以抄誰,不可以抄誰
 泰、越、澳、日4國,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留意
和讚賞,但至今的整體表現比大多數國家好
優異 不及格
1-減輕 澳
印尼、巴基、尼、埃塞、越、
剛、伊、沙、中、印度、美、巴西
2-準備
英、加、美、
澳、泰、瑞、韓
剛、孟、尼、巴基、埃及、
伊、埃塞、菲、沙、俄
3-預警
泰、日、韓、美、
俄、菲、加、英、越
中、伊、意、土
4-早期評估溝通 -- 美、巴西
5-早期應對 泰、越、澳、美、德、日
意、土、西、荷、
伊、印尼、沙、菲、中
6-中期應對 越、泰、日、沙
法、意、英、荷、西、印尼、埃及、
伊、墨、巴西、菲、中、美、土
7-極期應對 中 法、意、英、荷、西、伊、美
8-恢復 ? ?
表6:疫戰百日成績表
(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最佳實踐
 筆者坦承,在許多方面因不掌握各地的深入資
料,無法指出和闡明最佳實踐所在,只能提出
很初步的討論
 世衛具有較佳的條件,不妨適時邀請各國分享
成功經驗(或失敗經驗),促進國際間的互相
學習
 疫戰遠未完,各國仍需全力以赴,無論之前成
績如何,後著如有不慎,隨時可以使形勢急轉
直下
封城鎖國與群體免疫
封城鎖國與群體免疫
 兩者之間並非像看來那樣,是截然對立的兩件事,其
實不容易區分,且差距還逐漸消失
 封城鎖國是清楚實在的舉措,群體免疫則只是一種理
解,至今未有任何國家將它變成可操作的策略和措施
 提出群體免疫理解的國家,當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
全都沒有猶豫地採取了封城鎖國的舉措
 而一開始就封城的國家,尤其是成功封城的國家,大
概正在憂心怎樣才能讓人民獲得免疫力
堅壁清野
 被包圍戰中,堅壁清野能否最終成功,又是否唯一可
能策略?
 在某些階段必需做,大火燒來,當然盡可能隔岸觀之
,否則後果嚴重
 最終成功難說,30大國中的29個以不同的方式去做,
最好的只有一定期間的成功,最終疫情還是在當地出
現和持續
 最大的危險還不在於敵人進入,而在於曠日持久,城
內水盡糧絕,所以,作為單一策略未必明智
民與上同意
未列入的重要準則
 可能比所有其他準則包括健康、經濟、社會影
響更重要--即使有非常顯著的傷亡和社會經
濟損失,只要在這準則上優異,仍是優異,反
之亦然
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
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孫子兵法∙始計》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
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
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
不知者不勝。
圖14:孫子兵法·始計
(素材來自互聯網,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圖)
民與上同意
 同意:面對疫情威脅,評估風險、作出決策、
採取風險管理行動的權力和責任首先屬於誰?
 三類國家
 第一類,多數人民與政府都同意,評估、決策、
行動的權力和責任首先屬於領袖,防疫政策和措
施應當由政府強硬執行,不遵從者應當受到嚴懲
,個人權利和自由不重要,於是,領袖採取強制
性很高的舉措,得到了人民的熱烈支持
民與上同意
 第二類,多數人民與政府都同意,評估、決策、
行動的權力和責任首先屬於個人,個人權利和自
由不得任意侵犯,於是,政府或者看來無為,或
者要等待多數人民表達共同意向才作出行動,雖
然如此,仍然得到人民的支持
 英國防控工作明顯有不善之處,健康影響比預期嚴重,
但對於英國總理通過非常簡明、不虛誇的溝通,而促使
多數民眾迅即形成共同意向,使政府能夠隨即推行早已
準備好的一系列非常措施,筆者印象深刻
民與上同意
 第三類,多數人民與政府之間互不同意,或是政
府行動而民眾拒絕遵從,或是民眾期望政府行動
而政府無為
 若確實如此
 第一二類應分別評為優異
 兩類國家的舉措不能互相移植,否則會導致嚴重
的排斥反應,註定失敗
 第三類則應評為不及格
附:小國戰疫
小國戰疫
 關心大國,忽略小國,或失公允
 全球人口最少的20個國家/地區加上本地生產總值最
低的20個國家/地區,共33個
 截至4月9日,其中有13個(39%)已報告新冠病疫情
 最早的小國疫情報告在3月6日,即中國報告首批確診
病例之後54日,比世衛宣告大流行早5日
 邊遠小國出現疫情是重要指標,提示大流行的傳播迅
速而無遠弗屆
表7:小國疫情2020年4月9日
(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及互聯網,澳門湯家耀2020年4月15日制表)
地域 國家/地區 人口 GDP
(億美元)
首例日期 累計病例 累計死亡
北美洲 Saint Barthélemy(France) 聖巴瑟米 9793 -- 2020/3/6 6 0
歐洲 Vatican City / Holy See 梵蒂岡 825 -- 2020/3/10 8 0
北美洲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10608 8.3 2020/3/17 8 0
北美洲 Montserrat (UK) 蒙哲臘 4989 0.6 2020/3/19 8 0
北美洲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多米尼克 73021 4.9 2020/3/24 15 0
北美洲 Grenada 格瑞那達 112003 11.9 2020/3/24 12 0
北美洲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38110 8.0 2020/3/24 8 1
北美洲 Anguilla (UK) 安圭拉 14869 3.1 2020/3/27 3 0
北美洲 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屬維京群島 30030 9.0 2020/3/27 3 0
北美洲 Saint Kitts and Nevis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52823 10.1 2020/3/31 11 0
南美洲 Falkland Islands (UK) 福克蘭群島 3198 1.9 2020/4/5 5 0
非洲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聖多美普林西比 201784 4.5 2020/4/7 4 0
北美洲 Saint Pierre and Miquelon(France) 聖皮埃與密克隆群島 6008 -- 2020/4/8 1 0
小國戰術
 小國應對大流行,有相當不利因素,包括社會
、經濟、醫療能力較弱,也不排除邊遠居民病
情特別嚴重
 然而,小國戰疫比大國戰疫簡單很多,只要集
中力量做好以下幾個關鍵,相信能夠大大減輕
疫情影響
1) 封關:若居民生活基本所需能夠長期自給自足,
可完全關閉國境,若否,應按維生需要限制人員
進出
小國戰術
2) 保護高危人群:當未能完全封關或已出現當地疫
情,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提供
特別保護,以避免感染為目標
3) 鞏固社會網絡:利用人口少、關係密切優勢,鞏
固社會網絡,並充分利用於傳達疫情信息、促進
個人預防行為、追蹤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社會疏
遠之下的互相支持和幫助、對高危人群的支援等
4) 檢測:及早取得國際組織及或鄰近友好大國的幫
助,以獲得當地有能力使用的簡易檢測裝置和用
品,以及建立相關樣本送鄰近高級實驗室作進一
步檢測的渠道和機制
小國戰術
5) 醫療:及早加強醫療系統能力,尤其是隔離治療
設施和重症監護設施,如有需要,及早取得國際
組織及或鄰近友好大國的幫助,以獲得必需的藥
品供應,以及建立重症病人轉送鄰近醫療中心的
渠道和機制
6) 防護物品:發動民眾參與製造用於一般風險場合
的簡易防護物品如口罩、眼罩、面罩、防護服、
手套、洗手液、消毒液等,制定和啟動醫用防護
物品的貯備和供應計劃
小國戰術
7) 社會疏遠:制定在不同風險情景下的社會疏遠措
施計劃,盡可能用口罩和個人社交距離代替停止
生計相關的社會、經濟活動,當採取封城之類的
極限措施時需要確保對民眾尤其是高危人群和貧
困階層的生計支援
8) 疫苗:留意疫苗研製進展情況,適時向國際組織
、跨國藥企及或鄰近友好大國求助以獲得供應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695次院會 報一
3695次院會 報一3695次院會 報一
3695次院會 報一
releaseey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702次院會 報一
3702次院會 報一3702次院會 報一
3702次院會 報一
releaseey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releaseey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What's hot (20)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9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0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9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3695次院會 報一
3695次院會 報一3695次院會 報一
3695次院會 報一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3702次院會 報一
3702次院會 報一3702次院會 報一
3702次院會 報一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3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1週)_-_精簡版.pptx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3週)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3697 行政院會 報一 衛福部資料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9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2週)_-_精簡版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4週)
 

Similar to Covid 19-pandemic-bigs-ppt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Aman Tong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Ks doctor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 cd cweek31
2018 cd cweek312018 cd cweek31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Similar to Covid 19-pandemic-bigs-ppt (20)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2of2.pdf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1100507~高雄市重要傳染病最新疫情暨相關政策說明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2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6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5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7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1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1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7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9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2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6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5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38週)
 
2018 cd cweek31
2018 cd cweek312018 cd cweek31
2018 cd cweek31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2017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41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2018年疾管署疫情監測週報(第28週)
 

More from Aman Tong

ZhangYan.pdf
ZhangYan.pdfZhangYan.pdf
ZhangYan.pdf
Aman Tong
 
FengMengLong.pdf
FengMengLong.pdfFengMengLong.pdf
FengMengLong.pdf
Aman Tong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Aman Tong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Aman Tong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Aman Tong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Aman Tong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Aman Tong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Aman Tong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Aman To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Aman To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Aman To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Aman To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Aman Tong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Aman Tong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Aman Tong
 

More from Aman Tong (20)

ZhangYan.pdf
ZhangYan.pdfZhangYan.pdf
ZhangYan.pdf
 
FengMengLong.pdf
FengMengLong.pdfFengMengLong.pdf
FengMengLong.pdf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Covid-19-Coexistance-Macao.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Covid-19-Endgame-Omicron-ppt-1of2.pdf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誰動了川普的選票? Who moved Trump's votes?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Flu pandemics-in-the-history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Covid 19-shenzhen-400-cases-analysis-ppt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Sung ci ranking 宋詞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Tong si ranking 唐詩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5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4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3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2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Workshop on-tong si-and-songci01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1.1887 1999.人口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10.1887 1999.文化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9.1887 1999.政治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8.1887 1999.社會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7.1887 1999.經濟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圖說澳門故事06.1887 1999.城市發展
 

Covid 19-pandemic-big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