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台灣廚餘堆肥資源化發展協會
                                 101年第十五期會訊                        2012年10月12日

                       主題
                       連載   廚餘餵豬:台灣現況
上期提到,為了豬與人類的健康,各國基本上都對廚餘餵豬抱持疑慮。
台灣也不例外,從台北市準備於2003年全面分類回收廚餘,並分別養豬及堆肥開始,農委會就⼀一直
抱持反對的態度。但環保單位認為「如果廚餘養豬對於動物防疫有重大影響,則農政單位應立即依
法限制;但是如果農政單位無法禁止時,則應本於動物防疫立場,訂頒廚餘再利用標準,指導養豬
農戶設置必要之蒸煮、消毒設施,而非採行目前道德勸說方式。」1
此後並兩度由行政院召集環保署與養豬協會、農委會協商,於2003年4月決議「廚餘養豬存在有
年,惟為避免動物防疫漏洞同時兼顧現況,現階段廚餘養豬應經高溫滅菌處理並依規定免疫者(即
口蹄疫、豬瘟疫苗注射),始可同意」2。
從此台灣的廚餘養豬就開始類似美國、紐西蘭的許可制。環保單位⼀一般在招標養豬廠商時,必須確
認豬場確實有高溫蒸煮設備,但之後如何確認豬場確實執行並沒有詳盡辦法。另外這也只是清潔隊
負責的家戶廚餘部分,養豬戶自行收運的餐廳廚餘又怎麼處理?因此農委會雖然始終認為「不宜推
動廚餘養豬」,但也無法禁止,僅在協調後,約定「環保機關回收廚餘,用於餵養猪隻之數量,以猪
隻畜養總頭數5%(約30萬頭)作為推估廚餘餵食量之上限,約2,700公噸/日。」3
2005年9月,環保署曾宣佈將逐步減少家戶廚餘餵豬直至完全禁止,以配合農委會防疫政策;農委
會也表示樂觀其成「將全力配合推動,屆時若養豬戶還繼續使用廚餘餵豬,⼀一旦引發口蹄疫等疫
病,將處以罰鍰,遭撲殺的豬隻也⼀一律不予補償。」 4,但遭到地方環保局及養豬協會等極力反
對。現在環保署仍將逐步減少廚餘養豬視為目標,但在其它如堆肥等資源化處理量成長有限下,仍
難有具體措施。環保署廚餘養豬的數量事實上並未減少。

                                 2005-2011年 台灣廚餘養豬數量
    年度   廚餘養豬        黑毛豬頭        佔黑豬   總豬頭數        佔總量 推估食用廚餘量 環保署餵豬廚餘量
          頭數           數         百分比               百分比  (噸/日)    (噸/日)
    2005 737,210      873,271     84% 6,999,131     13%    6,600           985

    2006 892,330*    1,062,298    84% 7,091,822     13%    8,000         1,240

    2007 822,780*     979,501     84% 6,640,047     12%    7,400         1,408

    2008 805,410**    無統計        無統計   6,443,311    13%    7,200         1,432

    2009 768,240**    無統計        無統計   6,145,950    13%    6,900         1,473

    2010 824,710*     981,807     84% 6,185,952     13%    7,400         1,518

    2011 783,190**    無統計        無統計   6,265,546    13%    7,000         1,495

註:農委會於2005年首次全面普查以廚餘養豬之戶數與頭數,之後再無類似統計。因此2006起以黑毛豬數*或總豬數**
乘以2005年比率計算;食用量以9kg/頭●日推估。


1 台北市環保局新聞稿,2002.12.10: 廚餘分類為「養豬廚餘」與「堆肥廚餘」確有必要
2 台北市環保局新聞稿,2003.12.15: 廚餘養豬環保署已訂有完備配套措施,不會引發動物疫病傳播
3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2011.07.28: 廚餘回收再利用工作執行檢討報告,引用自行政院2005.01.13函
4 農委會新聞稿,2005.09.08: 環保署對清潔隊回收的廚餘不再養豬,農委會表示支持
話題    史丹福報告後續
今年9月4日史丹福大學團隊發表⼀一篇質疑有機農產品的研究,引起廣泛爭議。本會第十三期會訊也
曾加以討論,質疑此研究以統計方法將內涵差異甚多的200多篇實驗⼀一概比較,結果缺乏實質意
義。
但這篇報告原來還有更多缺點:其他學者包括華盛頓大學的作物與土壤學家John Reganold,就
認為史丹福報告刻意低估有機作物的好處:如較高的抗氧化物、omega-3,及較低的農藥、抗生
素等。
2011年才以同樣研究方法得出相反結果:有機作物優於慣行的英國科學家Kirsten Brandt,則發現
在她的研究中有機作物含量較多的營養素,史丹福報告均沒有納入比較。「我很想知道他們為什麼
獨漏這些營養素?這些明明也完整地記錄在那些他們統計的實驗中」她說。

有論者將這份報告的爭議視為工業化農業財團與有機產業的鬥爭。但不論如何,我們還是要重覆上
次的結論:「新」農業是正在進行中的革命,有無數試驗在進行:如何對環境更友善、讓農產品更
有營養、農人付出更少勞力。而我們都不會、也不該走回「舊」農業的老路。



參考資料:
  1. 農委會新聞稿,2003.03.17: 廚餘養豬疫病風險高,農委會認為不宜推動
  2. 農委會94年5月底、95、96、99年11月底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歷年養豬戶數與頭數
  3. 環保署94-100年         清運統計
  4. Mark Bittman, That Flawed Stanford Study, 2012.10.02, The New York Times
  5. Lynne Peeples, Stanford Organics Study: Have Faulty Methods, Political
     Motivations Threatened Kids' Health?, 2012.09.13, Huffington Post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會訊2012 07-23
會訊2012 07-23會訊2012 07-23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2-21
會訊2012 02-21會訊2012 02-21

Viewers also liked (7)

會訊2012 07-23
會訊2012 07-23會訊2012 07-23
會訊2012 07-23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5-25
 
會訊2012 02-21
會訊2012 02-21會訊2012 02-21
會訊2012 02-21
 
年度回顧特刊 上2012 11-20
年度回顧特刊 上2012 11-20年度回顧特刊 上2012 11-20
年度回顧特刊 上2012 11-20
 
會訊2012 12-31
會訊2012 12-31會訊2012 12-31
會訊2012 12-31
 
堆肥生物學與土壤生態網
堆肥生物學與土壤生態網堆肥生物學與土壤生態網
堆肥生物學與土壤生態網
 
廚餘堆肥操作入門
廚餘堆肥操作入門廚餘堆肥操作入門
廚餘堆肥操作入門
 

會訊2012 10-12

  • 1. 台灣廚餘堆肥資源化發展協會 101年第十五期會訊 2012年10月12日 主題 連載 廚餘餵豬:台灣現況 上期提到,為了豬與人類的健康,各國基本上都對廚餘餵豬抱持疑慮。 台灣也不例外,從台北市準備於2003年全面分類回收廚餘,並分別養豬及堆肥開始,農委會就⼀一直 抱持反對的態度。但環保單位認為「如果廚餘養豬對於動物防疫有重大影響,則農政單位應立即依 法限制;但是如果農政單位無法禁止時,則應本於動物防疫立場,訂頒廚餘再利用標準,指導養豬 農戶設置必要之蒸煮、消毒設施,而非採行目前道德勸說方式。」1 此後並兩度由行政院召集環保署與養豬協會、農委會協商,於2003年4月決議「廚餘養豬存在有 年,惟為避免動物防疫漏洞同時兼顧現況,現階段廚餘養豬應經高溫滅菌處理並依規定免疫者(即 口蹄疫、豬瘟疫苗注射),始可同意」2。 從此台灣的廚餘養豬就開始類似美國、紐西蘭的許可制。環保單位⼀一般在招標養豬廠商時,必須確 認豬場確實有高溫蒸煮設備,但之後如何確認豬場確實執行並沒有詳盡辦法。另外這也只是清潔隊 負責的家戶廚餘部分,養豬戶自行收運的餐廳廚餘又怎麼處理?因此農委會雖然始終認為「不宜推 動廚餘養豬」,但也無法禁止,僅在協調後,約定「環保機關回收廚餘,用於餵養猪隻之數量,以猪 隻畜養總頭數5%(約30萬頭)作為推估廚餘餵食量之上限,約2,700公噸/日。」3 2005年9月,環保署曾宣佈將逐步減少家戶廚餘餵豬直至完全禁止,以配合農委會防疫政策;農委 會也表示樂觀其成「將全力配合推動,屆時若養豬戶還繼續使用廚餘餵豬,⼀一旦引發口蹄疫等疫 病,將處以罰鍰,遭撲殺的豬隻也⼀一律不予補償。」 4,但遭到地方環保局及養豬協會等極力反 對。現在環保署仍將逐步減少廚餘養豬視為目標,但在其它如堆肥等資源化處理量成長有限下,仍 難有具體措施。環保署廚餘養豬的數量事實上並未減少。 2005-2011年 台灣廚餘養豬數量 年度 廚餘養豬 黑毛豬頭 佔黑豬 總豬頭數 佔總量 推估食用廚餘量 環保署餵豬廚餘量 頭數 數 百分比 百分比 (噸/日) (噸/日) 2005 737,210 873,271 84% 6,999,131 13% 6,600 985 2006 892,330* 1,062,298 84% 7,091,822 13% 8,000 1,240 2007 822,780* 979,501 84% 6,640,047 12% 7,400 1,408 2008 805,410** 無統計 無統計 6,443,311 13% 7,200 1,432 2009 768,240** 無統計 無統計 6,145,950 13% 6,900 1,473 2010 824,710* 981,807 84% 6,185,952 13% 7,400 1,518 2011 783,190** 無統計 無統計 6,265,546 13% 7,000 1,495 註:農委會於2005年首次全面普查以廚餘養豬之戶數與頭數,之後再無類似統計。因此2006起以黑毛豬數*或總豬數** 乘以2005年比率計算;食用量以9kg/頭●日推估。 1 台北市環保局新聞稿,2002.12.10: 廚餘分類為「養豬廚餘」與「堆肥廚餘」確有必要 2 台北市環保局新聞稿,2003.12.15: 廚餘養豬環保署已訂有完備配套措施,不會引發動物疫病傳播 3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2011.07.28: 廚餘回收再利用工作執行檢討報告,引用自行政院2005.01.13函 4 農委會新聞稿,2005.09.08: 環保署對清潔隊回收的廚餘不再養豬,農委會表示支持
  • 2. 話題 史丹福報告後續 今年9月4日史丹福大學團隊發表⼀一篇質疑有機農產品的研究,引起廣泛爭議。本會第十三期會訊也 曾加以討論,質疑此研究以統計方法將內涵差異甚多的200多篇實驗⼀一概比較,結果缺乏實質意 義。 但這篇報告原來還有更多缺點:其他學者包括華盛頓大學的作物與土壤學家John Reganold,就 認為史丹福報告刻意低估有機作物的好處:如較高的抗氧化物、omega-3,及較低的農藥、抗生 素等。 2011年才以同樣研究方法得出相反結果:有機作物優於慣行的英國科學家Kirsten Brandt,則發現 在她的研究中有機作物含量較多的營養素,史丹福報告均沒有納入比較。「我很想知道他們為什麼 獨漏這些營養素?這些明明也完整地記錄在那些他們統計的實驗中」她說。 有論者將這份報告的爭議視為工業化農業財團與有機產業的鬥爭。但不論如何,我們還是要重覆上 次的結論:「新」農業是正在進行中的革命,有無數試驗在進行:如何對環境更友善、讓農產品更 有營養、農人付出更少勞力。而我們都不會、也不該走回「舊」農業的老路。 參考資料: 1. 農委會新聞稿,2003.03.17: 廚餘養豬疫病風險高,農委會認為不宜推動 2. 農委會94年5月底、95、96、99年11月底養豬頭數調查報告、歷年養豬戶數與頭數 3. 環保署94-100年 清運統計 4. Mark Bittman, That Flawed Stanford Study, 2012.10.02, The New York Times 5. Lynne Peeples, Stanford Organics Study: Have Faulty Methods, Political Motivations Threatened Kids' Health?, 2012.09.13, Huff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