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47 / 242
 31 段 4370 字
 288 种 41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北宋]歐陽修 等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148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寶 2 大曆 2 元和 2 至德 1 寶應元年[763] 1 大曆二年[767] 1 乾元二年[759] 1
廣德元年[763] 1
地点 長武城 3 京兆 3 江淮 2
人物 光遠 13 景山 12 全義 10 霞寓 8 從史 7 少游 6 承璀 4 希烈 4
文官 京兆尹 5 監軍 4 特進 2
武官 節度使 10 節度 6 都統 2
其他 德宗 4 肅宗 4 行營 3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 第六十六
崔光遠 鄧景山 魏少游 衛伯玉 李澄 韓全義 盧從史 高霞寓
崔光遠 ,系出博陵 ,後徙靈昌 。祖敬嗣,嗜酒摴博。中宗 在房州 ,吏多肆慢不為禮,敬嗣為刺刺
史史 ,獨盡誠推奉,儲給豐衍,帝德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每擬官,帝輒超拜,後召見,悟
非是。訪真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
汪生光遠 ,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 。開元末,為唐安令唐安令 ,與楊國忠 善,累遷京
兆 少尹少尹 ,為吐蕃 弔祭使弔祭使 ,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遠 為京兆尹京兆尹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採訪使採訪使 。乘
輿已出,都人亂,火左藏 大盈庫,爭輦財珍,至乘驢入宮殿者。光遠 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
斬十數人,乃定。因偽使其子東見祿山 ,而祿山 先署張休為京兆尹京兆尹 ,由是追休,授光遠 故官。俄
而同羅 背賊,以廄馬二千出奔,賊將孫孝哲 、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憂死,官吏驚走,獄囚皆
逸。光遠 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 等第 ,斬曳落河 二人。孝哲 馳白祿山 ,光遠 懼,
與長安令長安令 蘇震 出開遠門 ,使人奔呼曰:「尹巡門!」門兵具器仗迎謁,至,皆斬之,募得百餘
人,遂趨靈武 。肅宗 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復為京兆尹京兆尹 ,遣到渭北 募僑民。會賊黨剽涇陽 ,
休祠房,椎牛呼飲。光遠 刺知之,率兵夜趨其所,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譟。賊醉,不能師,
斬其徒二千,得馬千噭,俘一酋長以獻。自是,賊常避其鋒。扈帝還,改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鄴國公 ,封實
戶三百。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號 地
文
名 词 文 名
地 文 政 文 名 文 文 文
衙 名
名 名 文 名
政 名
名 名 仕 词 名 名 名
文 名 处
地 號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主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乾元元年[758],繇汴州刺史汴州刺史 代蕭華 為魏州 節度使節度使 。初,郭子儀 與賊戰汲郡 ,光遠 裁率汴師
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將軍將軍 李處崟拒賊,子儀 不救,戰不勝,奔還,賊因傅城下詭呼曰;
「處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遠 信之,斬處崟。處崟善戰,衆倚以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 經
袁知泰 、能元皓 等完築,牢甚,光遠 不能守,夜潰圍出,奔京師。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
會襄州 將康楚元、張嘉延反,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 兵馬都使。又徙鳳鳳
翔尹翔尹 。先是,岐、隴賊郭愔等掠州縣,峙五堡 ,光遠 至,遣官喻降之。旣而沈飲不親事,愔等陰
約党項 及奴剌、突厥 ,敗韋倫 於秦、隴,殺監軍使監軍使 。帝怒光遠 無狀,召還。復使節 度劍
南 。會段子璋 反東川 ,李奐 敗走成都 ,光遠 進討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
者,夷殺數千人。帝詔監軍監軍 按其罪,以憂卒。
鄧景山 ,曹州 人。本以文吏進,累至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至德初,擢拜青齊節度使節度使 ,徙淮南 。為政簡
肅。有鼉集城門,鄧珽 語景山 曰;「鼉,介物也。失所次,金不從革之象。其有兵乎?」未幾,宋宋
州刺史州刺史 劉展 反。初,展有異志,淮西節度使節度使 王仲昇 表其狀,詔遷揚州長史揚州長史 兼江淮 都統都統 ,密
詔景山 執送京師。展知之,擁兵二萬度淮。景山 逆擊不勝,奔壽州 ,因引平盧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田神
功 討展。神功 兵至揚州 ,大掠居人,發冢 墓,大食 、波斯 賈胡死者數千人。展叛凡三月平,
追景山 入朝,拜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以崔圓 代之。
王思禮 在太原 ,儲廥贏衍,請輸半以實京師。會卒,菅崇嗣代之,政弛不治,數月,為下盜費略
盡。帝聞,即以景山 為太原尹太原尹 ,封南陽郡公 。至則振覈紀綱,檢覆干隱,衆大懼。而景山 清約,
子弟饌不過草具,用器止烏漆,待上賔惟豚、魚而已,取倉粟紅腐者食之,兼給麾下,麾下怨訕。左右
白景山 ,景山 曰:「此不食,留將安用邪?」因慢罵,士皆羞忿。有裨校抵死,諸將請贖,不許;
其弟請代,不許;請納一馬贖,景山 乃許減死。衆怒曰:「吾屬命纔一馬直乎?」景山 護失,叱遣
之。少將黃抱節因衆怒作亂,景山 遇害,時寶應元年[763]也。肅宗 以其統馭失方,不復究驗,遣使
喻撫其軍,軍中請辛雲京 為節度節度 ,詔可。
景山 與劉晏 善,其後家寒窶,晏屢經紀之,嫁其孤女。謚曰敬。
崔瓘 ,博陵 人,以士行脩 謹聞。累官至澧州刺史澧州刺史 ,不為煩苛,人便安之,流亡還歸,居二年,增
戶數萬。詔特進特進 五階,以寵異政。
大曆中,遷湖南觀察使 ,時將吏習寬弛,不奉法,瓘稍以禮法繩裁之,下多怨。別將別將 臧玠、判官達
奚覯忿爭,覯曰:「今幸無事。」玠曰:「欲有事邪?」拂衣去,是夜以兵殺覯。瓘聞難,惶懼走,遇
害,帝悼惜之。
魏少游 字少游 ,刑州鉅鹿 人,以吏幹稱。天寶末,累遷朔方 水陸轉運副使水陸轉運副使 。肅宗 幸靈
武 ,杜鴻漸 等奉迎,而留少游 繕治宮室。少游 大為殿宇幄帟,皆象宮闕,諸王、公主 悉有次
舍,供儗窮水陸。又有千餘騎,鎧幟光鮮,振旅 以入。帝見宮殿,不悅曰:「我至此欲就大事,安用
是為?」稍命去之。除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
兩京平,封鉅鹿縣侯 ,遷陝州刺史陝州刺史 。王師潰於鄴,河、洛震駭,少游 鎮守 自若。擢京兆尹京兆尹 。李
輔國 以其不附己,改衛尉卿衛尉卿 。會率羣臣馬助軍,少游 與漢中王 瑀持異,帝怒,貶渠州 長史長史 。
復為京兆尹京兆尹 ,始請:「中書門下省 五品、尚書省 四品、諸司正司正 員三品、諸王、駙馬 期以上親及
婿若甥,不得任京兆 官。」詔可。大曆二年[767],為江西 觀察使觀察使 ,進邢部尚書尚書 ,改封趙國
公 。六年卒,贈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
少游 四為京兆 ,雖無赫赫名,然善任人,緣飾規檢,有足稱者。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地 地
文 地 名
政 政 名 文 名 礼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地
名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葬 政 政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文 號
地 名 名 名 主
军
文
主 文 名 军 文
名 文 名 主 地 文
文 衙 衙 文 主
地 地 文 文
主 文
名 地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衛伯玉 ,史失其何所人。少習武技,為有力。天寶中,從安西府 ,積勞至員外諸衛將軍諸衛將軍 。肅
宗 即位,慨然願立功,乃歸長安 ,領神策兵馬使兵馬使 ,出鎮陝州 行營 。乾元二年[759],賊將李歸仁
以騎五千入寇,伯玉 與戰彊子阪,破之,獲馬六百匹。遷羽林大將軍羽林大將軍 ,徙四鎮、北庭行營 節度節度
使使 ,俄為神策軍 節度節度 。史思明 遣子朝義 夜襲陝,將動京師,伯玉 迎擊,破之於永寧。加特特
進進 ,封河東郡公 。
廣德元年[763],代宗 幸陝,以伯玉 有幹略,可方面大事,乃拜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進封城陽郡王 。大
曆初,以母憂當代,諷將吏留己,復詔節度節度 荊南 ,議者醜其留。十一年,歸京師,卒。
李澄 ,遼東 襄平 人,隋蒲山公 寬之遠冑。以勇票隸江淮 都統都統 李峘 府為偏將偏將 。又從永平節節
度度 李勉 軍,勉帥汴,表澄滑州刺史滑州刺史 。李希烈 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賊,希烈 以為尚書令尚書令 ,節節
度度 永平軍。興元元年[784],澄遣盧融 間道奉表詣行在。德宗 嘉之,署帛詔內蜜丸,授澄刑部尚刑部尚
書書 、汴滑節度使節度使 ,澄未即宣,乃先勒訓士訓士 馬。希烈 疑,以養子六百戍之。賊急攻寧陵 ,邀澄
至石柱 ,澄密令焚營為驚遁者,養子輩果乘以剽掠,澄盡斬之,以告,希烈 不能詰。賊遣將翟崇
暉 率精兵寇陳州 ,未還,汴軍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中官 薛盈珍 持節至,封澄武威郡王 ,賜實
封,乃燔賊旗節自歸。希烈 旣失澄,而崇暉 復敗,繇是奔汝南 。
澄引兵將取汴,屯其北門不敢進,及劉洽 師屯東門,賊將田懷珍納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
舍浚儀 ,兩軍士日爭忿,未能安。會鄭州 賊將孫液 送款於澄,澄遣子清馳赴。先此,河陽 李
芃 使偏將偏將 雍希顥 攻鄭,數殘剽,液拒之。及納清,希顥 大怒,急攻鄭。清助守,殺河陽 兵數
千,希顥 焚陽武 去,澄遂如鄭。詔授清檢校 太子 賔客,易名 克寧。
貞元初,遷澄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義成軍節度 使。二年卒,年五十四,贈司空司空 。澄始封隴西公 ,
後乃進王爵,每上章 ,必疊署二封,士大夫士大夫 笑其野。
澄之 喪,克寧閟不發,閱旬日,欲自領事,其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馬鉉 不許,克寧殺之,墨絰,加卒嬰城,
將為亂。劉洽 以兵屯境上,遣使諭止,遂自戢,然道閉者半月。詔以賈耽 代鎮,克寧乃護喪 歸,
悉索府中財夜出,軍士從剽之殆盡。澄柩至京,猶賜克寧莊一區、錢千緡、粟麥數千石云。
韓全義 ,家素寒,史失其先世。興卒伍,以巧佞事宦者竇文場 ,擢累長武城 使,進拜夏綏 銀宥節節
度使度使 ,詔以長武兵赴屯。全義 素懦貪,無紀律,為下靳狎。詔未下,軍中遍知之,謀曰:「夏
州 沙磧,無樹蓺生業,不可往。」是夜,譟而亂,全義 縋以逸,殺其親將王栖巖 、趙虔 曜等,軍軍
虞候虞候 高崇文 誅亂首,衆乃定,全義 得赴屯。
吳少誠 以蔡拒命,詔合十七鎮兵討之。時軍無帥統,惟以奄豎監之,遂敗于小溵。德宗 以文場 素
為全義 地,因用為淮西行營 招討使招討使 ,以陳許節度使節度使 上官涗 副之,諸鎮兵皆屬。全義 無它方
略,號令悉稟監軍監軍 ,每議攻戰,宦豎十數紛爭帳中,小人好自異,互詆訾不能決。賊知之,數請
戰 。遇賊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全義 未嘗存之。旣戰,師皆潰,退保五樓,賊移屯
逼之,乃與監軍監軍 賈英秀等保溵水 ,不能固,又入屯陳州 。是時,唯陳許將孟元陽 、神策將蘇光
榮 守溵水 ,全義 誘潞、滑州 數大將殺之,然卒不振。宦人共掩其敗,帝不知。少誠 度無能為,
即謾書謝監軍監軍 ,求洗前咎。帝下其議,宰相宰相 賈耽 以為五樓之敗,賊不追者,以冀恩耳,請納其
誠。帝然之。
全義 班師,過闕下,託疾不入謁。司馬司馬 崔放 見帝,謝無功。帝曰:「全義 誘少誠 歸國,功大
矣!何必殺敵乃為功邪?」還屯夏州 ,中人即第宴賚,然卒不見天子去。時恨帝失政,使姦人得肆
云。憲宗 在藩,疾之,旣嗣位,全義 大懼,願入覲,不復用,以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卒。其子獻女
樂 八人,帝不納,曰:「我方以儉治天下,惡用是為?」
名 地 武
號 地 武 地 营
名 武 营
武 营 武 名 名 名
文 主
號 名 文 主
武 政
名 地 地 主 地 武 名 武
武 名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號
文 武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文 名 主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地 仕 主 礼
文 地 文 主
节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葬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营 文 武 名 名
文
军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文 仕
艺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148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盧從史 ,其先在元魏時為盛族,後徙籍不常。父虔,好學,由進士 第歷御史御史 、祕書監祕書監 。
從史 少好騎射,遊澤、潞間,節度使節度使 李長榮 署為督將。貞元後,藩臣藩臣 缺,德宗 必取本軍所喜戴
者授之。從史 在潞,姦獪得士心,又善附迎中人,會長榮卒,即擢拜昭義節度副大使節度副大使 。旣得志,寖
恣不道,至奪部將部將 妻,而能辯給粉澤其非。府屬孔戡 等屢以直語爭刺,初唯唯,後益不從,皆引
去。元和中,丁父 喪未官,從史 即獻計誅王承宗 ,陰向帝旨,繇是奪服,復領澤、潞。因詔討
賊,而勒兵逗留,陰與承宗 交,得其密號授軍中,又高芻粟直以售度支。即上書求兼宰相宰相 ,且誣諸
軍與賊通,兵未可進。憲宗 患之。
初,神策中尉中尉 吐突承璀 與對壘,從史 時過其營飲博,承璀 多出寶帶、奇玩夸之。從史 資沓猥,
所玩悅必遺焉。從史 喜,益狎不疑。帝用裴垍 謀,敕承璀 圖之。承璀 伏壯士幕下,伺其來與語,
士突起捽持出帳後,縛內車中。從者驚亂,斬數十人,諭以密詔,而大將烏重胤 素忠果,部勒其衆,
乃定。會夜,疾驅,未明出境,道路無知者。於是五年夏四月,有詔慰其軍,疏從史 罪惡,貶驩
州 司馬司馬 ,賜死。子繼宗等並徙嶺南 。
高霞寓 ,幽州 范陽 人。其先五代不異居,孝聞里閭。德宗 初,採訪使採訪使 洪經綸 言之,詔表闕于
門。
霞寓 能讀春秋及兵法 ,頗以感概自尚,狡譎多變。往見長武城 使高崇文 ,崇文 異其才,檄任軍
職。從擊劉闢 ,戰輒克,下鹿頭城,降李文悅 、仇良輔 等,追戰七盤城有功,禽闢於羊灌。擢
拜彭州刺史彭州刺史 。俄代崇文 為長武城 使,封感義郡王 。
元和中,以左威左威 衛將軍衛將軍 隨吐突承璀 討王承宗 ,諸將多覆軍,獨霞寓 有功,詔藏所獲鎧仗於神
策庫以旌之。承璀 已執盧從史 ,其軍相驚,乃遣霞寓 諭之,麾而大呼曰:「元惡縛矣,公等宜自
安!」即脫鎧揖而前,衆遂定,欲留為帥,霞寓 間道去。拜豐州刺史豐州刺史 、三城都 團練團練 防禦使防禦使 。
討吳元濟 也,析山南東道 為兩鎮 ,以霞寓 宿將,拜唐鄧隋節度使節度使 ,遏賊南衝。霞寓 雖悍,而
寡謀,統制統制 尤非所善,始引兵趨蕭陂,戰小勝,進至文城 柵,賊偽北,逐之,為伏所掩,遂大敗,
才以身免。詔貶歸州刺史歸州刺史 。乃厚賂權宦,召為右衛大將軍右衛大將軍 ,拜振武節度使節度使 。會吐蕃 攻鹽、豐二
州 ,霞寓 以兵五千屯拂雲堆 ,虜引去。浚金河 ,溉鹵地數千頃。改左武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 ,又節度節度 邠
寧,位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寶曆中,疽發首,不能事,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右金吾衛大將軍 召,卒于道,贈太保太保 。
霞寓 位旣高,言多不遜,帝欲罷其兵,益自憂,乃上私第為佛祠,請署曰「懷恩 」,以塞帝疑。俄
又詺侮僚屬,作慢語斥訕大臣,其反覆自任類此。
名 仕 文 文
名 武 名 文 號
名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號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地
名 地 地 號 文 名
名 军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主
武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地 衙 名 武 名
武 地
文 武 武 政
地 名 地 地 武 武
文 武 文
名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helloiac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helloiac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helloiac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helloiac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helloiac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helloiac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helloiac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Similar to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helloiac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helloiac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helloiac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helloiac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helloiac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20)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47 / 242  31 段 4370 字  288 种 41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北宋]歐陽修 等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148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寶 2 大曆 2 元和 2 至德 1 寶應元年[763] 1 大曆二年[767] 1 乾元二年[759] 1 廣德元年[763] 1 地点 長武城 3 京兆 3 江淮 2 人物 光遠 13 景山 12 全義 10 霞寓 8 從史 7 少游 6 承璀 4 希烈 4 文官 京兆尹 5 監軍 4 特進 2 武官 節度使 10 節度 6 都統 2 其他 德宗 4 肅宗 4 行營 3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 第六十六 崔光遠 鄧景山 魏少游 衛伯玉 李澄 韓全義 盧從史 高霞寓 崔光遠 ,系出博陵 ,後徙靈昌 。祖敬嗣,嗜酒摴博。中宗 在房州 ,吏多肆慢不為禮,敬嗣為刺刺 史史 ,獨盡誠推奉,儲給豐衍,帝德之。及反正,有與敬嗣同姓名者,每擬官,帝輒超拜,後召見,悟 非是。訪真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 汪生光遠 ,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 。開元末,為唐安令唐安令 ,與楊國忠 善,累遷京 兆 少尹少尹 ,為吐蕃 弔祭使弔祭使 ,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遠 為京兆尹京兆尹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採訪使採訪使 。乘 輿已出,都人亂,火左藏 大盈庫,爭輦財珍,至乘驢入宮殿者。光遠 乃募官攝府、縣,誰何宮闕, 斬十數人,乃定。因偽使其子東見祿山 ,而祿山 先署張休為京兆尹京兆尹 ,由是追休,授光遠 故官。俄 而同羅 背賊,以廄馬二千出奔,賊將孫孝哲 、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憂死,官吏驚走,獄囚皆 逸。光遠 以為賊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 等第 ,斬曳落河 二人。孝哲 馳白祿山 ,光遠 懼, 與長安令長安令 蘇震 出開遠門 ,使人奔呼曰:「尹巡門!」門兵具器仗迎謁,至,皆斬之,募得百餘 人,遂趨靈武 。肅宗 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復為京兆尹京兆尹 ,遣到渭北 募僑民。會賊黨剽涇陽 , 休祠房,椎牛呼飲。光遠 刺知之,率兵夜趨其所,使百騎彀滿狙其前,命驍士合譟。賊醉,不能師, 斬其徒二千,得馬千噭,俘一酋長以獻。自是,賊常避其鋒。扈帝還,改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鄴國公 ,封實 戶三百。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號 地 文 名 词 文 名 地 文 政 文 名 文 文 文 衙 名 名 名 文 名 政 名 名 名 仕 词 名 名 名 文 名 处 地 號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主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乾元元年[758],繇汴州刺史汴州刺史 代蕭華 為魏州 節度使節度使 。初,郭子儀 與賊戰汲郡 ,光遠 裁率汴師 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將軍將軍 李處崟拒賊,子儀 不救,戰不勝,奔還,賊因傅城下詭呼曰; 「處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遠 信之,斬處崟。處崟善戰,衆倚以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 經 袁知泰 、能元皓 等完築,牢甚,光遠 不能守,夜潰圍出,奔京師。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 會襄州 將康楚元、張嘉延反,陷荊、襄諸州,因拜持節荊、襄招討,充山南東道 兵馬都使。又徙鳳鳳 翔尹翔尹 。先是,岐、隴賊郭愔等掠州縣,峙五堡 ,光遠 至,遣官喻降之。旣而沈飲不親事,愔等陰 約党項 及奴剌、突厥 ,敗韋倫 於秦、隴,殺監軍使監軍使 。帝怒光遠 無狀,召還。復使節 度劍 南 。會段子璋 反東川 ,李奐 敗走成都 ,光遠 進討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斷腕取金 者,夷殺數千人。帝詔監軍監軍 按其罪,以憂卒。 鄧景山 ,曹州 人。本以文吏進,累至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至德初,擢拜青齊節度使節度使 ,徙淮南 。為政簡 肅。有鼉集城門,鄧珽 語景山 曰;「鼉,介物也。失所次,金不從革之象。其有兵乎?」未幾,宋宋 州刺史州刺史 劉展 反。初,展有異志,淮西節度使節度使 王仲昇 表其狀,詔遷揚州長史揚州長史 兼江淮 都統都統 ,密 詔景山 執送京師。展知之,擁兵二萬度淮。景山 逆擊不勝,奔壽州 ,因引平盧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田神 功 討展。神功 兵至揚州 ,大掠居人,發冢 墓,大食 、波斯 賈胡死者數千人。展叛凡三月平, 追景山 入朝,拜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以崔圓 代之。 王思禮 在太原 ,儲廥贏衍,請輸半以實京師。會卒,菅崇嗣代之,政弛不治,數月,為下盜費略 盡。帝聞,即以景山 為太原尹太原尹 ,封南陽郡公 。至則振覈紀綱,檢覆干隱,衆大懼。而景山 清約, 子弟饌不過草具,用器止烏漆,待上賔惟豚、魚而已,取倉粟紅腐者食之,兼給麾下,麾下怨訕。左右 白景山 ,景山 曰:「此不食,留將安用邪?」因慢罵,士皆羞忿。有裨校抵死,諸將請贖,不許; 其弟請代,不許;請納一馬贖,景山 乃許減死。衆怒曰:「吾屬命纔一馬直乎?」景山 護失,叱遣 之。少將黃抱節因衆怒作亂,景山 遇害,時寶應元年[763]也。肅宗 以其統馭失方,不復究驗,遣使 喻撫其軍,軍中請辛雲京 為節度節度 ,詔可。 景山 與劉晏 善,其後家寒窶,晏屢經紀之,嫁其孤女。謚曰敬。 崔瓘 ,博陵 人,以士行脩 謹聞。累官至澧州刺史澧州刺史 ,不為煩苛,人便安之,流亡還歸,居二年,增 戶數萬。詔特進特進 五階,以寵異政。 大曆中,遷湖南觀察使 ,時將吏習寬弛,不奉法,瓘稍以禮法繩裁之,下多怨。別將別將 臧玠、判官達 奚覯忿爭,覯曰:「今幸無事。」玠曰:「欲有事邪?」拂衣去,是夜以兵殺覯。瓘聞難,惶懼走,遇 害,帝悼惜之。 魏少游 字少游 ,刑州鉅鹿 人,以吏幹稱。天寶末,累遷朔方 水陸轉運副使水陸轉運副使 。肅宗 幸靈 武 ,杜鴻漸 等奉迎,而留少游 繕治宮室。少游 大為殿宇幄帟,皆象宮闕,諸王、公主 悉有次 舍,供儗窮水陸。又有千餘騎,鎧幟光鮮,振旅 以入。帝見宮殿,不悅曰:「我至此欲就大事,安用 是為?」稍命去之。除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 兩京平,封鉅鹿縣侯 ,遷陝州刺史陝州刺史 。王師潰於鄴,河、洛震駭,少游 鎮守 自若。擢京兆尹京兆尹 。李 輔國 以其不附己,改衛尉卿衛尉卿 。會率羣臣馬助軍,少游 與漢中王 瑀持異,帝怒,貶渠州 長史長史 。 復為京兆尹京兆尹 ,始請:「中書門下省 五品、尚書省 四品、諸司正司正 員三品、諸王、駙馬 期以上親及 婿若甥,不得任京兆 官。」詔可。大曆二年[767],為江西 觀察使觀察使 ,進邢部尚書尚書 ,改封趙國 公 。六年卒,贈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 少游 四為京兆 ,雖無赫赫名,然善任人,緣飾規檢,有足稱者。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地 地 文 地 名 政 政 名 文 名 礼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地 名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葬 政 政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名 地 地 文 號 地 名 名 名 主 军 文 主 文 名 军 文 名 文 名 主 地 文 文 衙 衙 文 主 地 地 文 文 主 文 名 地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衛伯玉 ,史失其何所人。少習武技,為有力。天寶中,從安西府 ,積勞至員外諸衛將軍諸衛將軍 。肅 宗 即位,慨然願立功,乃歸長安 ,領神策兵馬使兵馬使 ,出鎮陝州 行營 。乾元二年[759],賊將李歸仁 以騎五千入寇,伯玉 與戰彊子阪,破之,獲馬六百匹。遷羽林大將軍羽林大將軍 ,徙四鎮、北庭行營 節度節度 使使 ,俄為神策軍 節度節度 。史思明 遣子朝義 夜襲陝,將動京師,伯玉 迎擊,破之於永寧。加特特 進進 ,封河東郡公 。 廣德元年[763],代宗 幸陝,以伯玉 有幹略,可方面大事,乃拜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進封城陽郡王 。大 曆初,以母憂當代,諷將吏留己,復詔節度節度 荊南 ,議者醜其留。十一年,歸京師,卒。 李澄 ,遼東 襄平 人,隋蒲山公 寬之遠冑。以勇票隸江淮 都統都統 李峘 府為偏將偏將 。又從永平節節 度度 李勉 軍,勉帥汴,表澄滑州刺史滑州刺史 。李希烈 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賊,希烈 以為尚書令尚書令 ,節節 度度 永平軍。興元元年[784],澄遣盧融 間道奉表詣行在。德宗 嘉之,署帛詔內蜜丸,授澄刑部尚刑部尚 書書 、汴滑節度使節度使 ,澄未即宣,乃先勒訓士訓士 馬。希烈 疑,以養子六百戍之。賊急攻寧陵 ,邀澄 至石柱 ,澄密令焚營為驚遁者,養子輩果乘以剽掠,澄盡斬之,以告,希烈 不能詰。賊遣將翟崇 暉 率精兵寇陳州 ,未還,汴軍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中官 薛盈珍 持節至,封澄武威郡王 ,賜實 封,乃燔賊旗節自歸。希烈 旣失澄,而崇暉 復敗,繇是奔汝南 。 澄引兵將取汴,屯其北門不敢進,及劉洽 師屯東門,賊將田懷珍納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 舍浚儀 ,兩軍士日爭忿,未能安。會鄭州 賊將孫液 送款於澄,澄遣子清馳赴。先此,河陽 李 芃 使偏將偏將 雍希顥 攻鄭,數殘剽,液拒之。及納清,希顥 大怒,急攻鄭。清助守,殺河陽 兵數 千,希顥 焚陽武 去,澄遂如鄭。詔授清檢校 太子 賔客,易名 克寧。 貞元初,遷澄檢校尚書左僕射檢校尚書左僕射 、義成軍節度 使。二年卒,年五十四,贈司空司空 。澄始封隴西公 , 後乃進王爵,每上章 ,必疊署二封,士大夫士大夫 笑其野。 澄之 喪,克寧閟不發,閱旬日,欲自領事,其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馬鉉 不許,克寧殺之,墨絰,加卒嬰城, 將為亂。劉洽 以兵屯境上,遣使諭止,遂自戢,然道閉者半月。詔以賈耽 代鎮,克寧乃護喪 歸, 悉索府中財夜出,軍士從剽之殆盡。澄柩至京,猶賜克寧莊一區、錢千緡、粟麥數千石云。 韓全義 ,家素寒,史失其先世。興卒伍,以巧佞事宦者竇文場 ,擢累長武城 使,進拜夏綏 銀宥節節 度使度使 ,詔以長武兵赴屯。全義 素懦貪,無紀律,為下靳狎。詔未下,軍中遍知之,謀曰:「夏 州 沙磧,無樹蓺生業,不可往。」是夜,譟而亂,全義 縋以逸,殺其親將王栖巖 、趙虔 曜等,軍軍 虞候虞候 高崇文 誅亂首,衆乃定,全義 得赴屯。 吳少誠 以蔡拒命,詔合十七鎮兵討之。時軍無帥統,惟以奄豎監之,遂敗于小溵。德宗 以文場 素 為全義 地,因用為淮西行營 招討使招討使 ,以陳許節度使節度使 上官涗 副之,諸鎮兵皆屬。全義 無它方 略,號令悉稟監軍監軍 ,每議攻戰,宦豎十數紛爭帳中,小人好自異,互詆訾不能決。賊知之,數請 戰 。遇賊廣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全義 未嘗存之。旣戰,師皆潰,退保五樓,賊移屯 逼之,乃與監軍監軍 賈英秀等保溵水 ,不能固,又入屯陳州 。是時,唯陳許將孟元陽 、神策將蘇光 榮 守溵水 ,全義 誘潞、滑州 數大將殺之,然卒不振。宦人共掩其敗,帝不知。少誠 度無能為, 即謾書謝監軍監軍 ,求洗前咎。帝下其議,宰相宰相 賈耽 以為五樓之敗,賊不追者,以冀恩耳,請納其 誠。帝然之。 全義 班師,過闕下,託疾不入謁。司馬司馬 崔放 見帝,謝無功。帝曰:「全義 誘少誠 歸國,功大 矣!何必殺敵乃為功邪?」還屯夏州 ,中人即第宴賚,然卒不見天子去。時恨帝失政,使姦人得肆 云。憲宗 在藩,疾之,旣嗣位,全義 大懼,願入覲,不復用,以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卒。其子獻女 樂 八人,帝不納,曰:「我方以儉治天下,惡用是為?」 名 地 武 號 地 武 地 营 名 武 营 武 营 武 名 名 名 文 主 號 名 文 主 武 政 名 地 地 主 地 武 名 武 武 名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號 文 武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文 名 主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地 仕 主 礼 文 地 文 主 节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葬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营 文 武 名 名 文 军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文 仕 艺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148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六十七→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盧從史 ,其先在元魏時為盛族,後徙籍不常。父虔,好學,由進士 第歷御史御史 、祕書監祕書監 。 從史 少好騎射,遊澤、潞間,節度使節度使 李長榮 署為督將。貞元後,藩臣藩臣 缺,德宗 必取本軍所喜戴 者授之。從史 在潞,姦獪得士心,又善附迎中人,會長榮卒,即擢拜昭義節度副大使節度副大使 。旣得志,寖 恣不道,至奪部將部將 妻,而能辯給粉澤其非。府屬孔戡 等屢以直語爭刺,初唯唯,後益不從,皆引 去。元和中,丁父 喪未官,從史 即獻計誅王承宗 ,陰向帝旨,繇是奪服,復領澤、潞。因詔討 賊,而勒兵逗留,陰與承宗 交,得其密號授軍中,又高芻粟直以售度支。即上書求兼宰相宰相 ,且誣諸 軍與賊通,兵未可進。憲宗 患之。 初,神策中尉中尉 吐突承璀 與對壘,從史 時過其營飲博,承璀 多出寶帶、奇玩夸之。從史 資沓猥, 所玩悅必遺焉。從史 喜,益狎不疑。帝用裴垍 謀,敕承璀 圖之。承璀 伏壯士幕下,伺其來與語, 士突起捽持出帳後,縛內車中。從者驚亂,斬數十人,諭以密詔,而大將烏重胤 素忠果,部勒其衆, 乃定。會夜,疾驅,未明出境,道路無知者。於是五年夏四月,有詔慰其軍,疏從史 罪惡,貶驩 州 司馬司馬 ,賜死。子繼宗等並徙嶺南 。 高霞寓 ,幽州 范陽 人。其先五代不異居,孝聞里閭。德宗 初,採訪使採訪使 洪經綸 言之,詔表闕于 門。 霞寓 能讀春秋及兵法 ,頗以感概自尚,狡譎多變。往見長武城 使高崇文 ,崇文 異其才,檄任軍 職。從擊劉闢 ,戰輒克,下鹿頭城,降李文悅 、仇良輔 等,追戰七盤城有功,禽闢於羊灌。擢 拜彭州刺史彭州刺史 。俄代崇文 為長武城 使,封感義郡王 。 元和中,以左威左威 衛將軍衛將軍 隨吐突承璀 討王承宗 ,諸將多覆軍,獨霞寓 有功,詔藏所獲鎧仗於神 策庫以旌之。承璀 已執盧從史 ,其軍相驚,乃遣霞寓 諭之,麾而大呼曰:「元惡縛矣,公等宜自 安!」即脫鎧揖而前,衆遂定,欲留為帥,霞寓 間道去。拜豐州刺史豐州刺史 、三城都 團練團練 防禦使防禦使 。 討吳元濟 也,析山南東道 為兩鎮 ,以霞寓 宿將,拜唐鄧隋節度使節度使 ,遏賊南衝。霞寓 雖悍,而 寡謀,統制統制 尤非所善,始引兵趨蕭陂,戰小勝,進至文城 柵,賊偽北,逐之,為伏所掩,遂大敗, 才以身免。詔貶歸州刺史歸州刺史 。乃厚賂權宦,召為右衛大將軍右衛大將軍 ,拜振武節度使節度使 。會吐蕃 攻鹽、豐二 州 ,霞寓 以兵五千屯拂雲堆 ,虜引去。浚金河 ,溉鹵地數千頃。改左武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 ,又節度節度 邠 寧,位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寶曆中,疽發首,不能事,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右金吾衛大將軍 召,卒于道,贈太保太保 。 霞寓 位旣高,言多不遜,帝欲罷其兵,益自憂,乃上私第為佛祠,請署曰「懷恩 」,以塞帝疑。俄 又詺侮僚屬,作慢語斥訕大臣,其反覆自任類此。 名 仕 文 文 名 武 名 文 號 名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號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地 名 地 地 號 文 名 名 军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主 武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地 衙 名 武 名 武 地 文 武 武 政 地 名 地 地 武 武 文 武 文 名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92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