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116 / 150
 22 段 5496 字
 391 种 62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顯德三年[962] 1
地点 江南 17 壽州 8 揚州 7 淮南 6 壽春 5 正陽 5 濠州 5 渦口 4
人物 李景 11 重進 10 韓令坤 6 李穀 6 國主 5 李德明 5 孟俊 5 向訓 4
文官 節度使 17 招討使 5 工部侍郎 3
武官 殿前都指揮使 5 都監 4 將佐 4
其他 上表 5 行營都部署 3 行營 3
目錄
0
1
2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 七 世宗 紀第三
顯德三年[962]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賀 。前司空司空 蘇禹珪 卒。丁酉,李穀 奏,破淮賊於上
窑。戊戌,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 。庚子,詔取此月八日幸淮南 。殿中監殿中監 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
沒外孫女 霍氏 之貲產,為人所訟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向訓 為權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以端明殿學端明殿學
士士 王朴 為副留守副留守 。壬寅,車駕發京師。丁未,李穀 奏,自壽州 引軍退守正守正 陽。辛亥,李重
進 奏,大破淮賊於正陽 ,斬首 二萬餘級,伏尸三十里,臨陣斬賊大將劉彥貞 ,生擒偏將偏將 咸師
朗 已下,獲戎甲三十萬副、馬五百匹。先是,李穀 駐軍于壽春 城下,以攻其城,既而淮南 援軍大
至,乃與將佐將佐 謀曰:「賊軍舟棹將及正陽 ,我師無水戰 之備,萬一橋梁不守,則大軍隔絕矣。不
如全師退守正守正 陽浮橋,以俟鑾輅。」諸將皆以為然,遂燔其糧草而退。軍迴之際,無復嚴整,公私之
間,頗多亡失,淮北役夫,亦有陷于賊境者。帝聞之,急詔侍衞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重進 率師赴之。時淮賊
乘李穀 退軍之勢,發戰棹數百艘,沿淮而上,且張斷橋之勢,彥貞以大軍列陣而進。李重進 既至正
陽 ,聞淮軍在近,率諸將渡橋而進,與賊軍遇,重進 等合勢擊之,一鼓而敗之。殺獲之外,降者三
千餘人,皆為我將趙晁 所殺。甲寅,車駕至正陽 。以侍衞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重進 為淮南道 行營 都招招
討使討使 ,命宰臣宰臣 李穀 判壽州 行府 事。乙卯,車駕渡淮。丙辰,至壽州 城下,營于州西北淝水
之陽,詔移正陽 浮橋于下蔡。庚申,耀兵于城下。壬戌,今上奏,破淮賊萬餘眾于渦口 ,斬偽兵馬兵馬
都監都監 何延錫 等,獲戰船五十艘。
作 號
礼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亲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法 名 武
名 名 地 地
武 地 军
文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营
文 文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武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二月丙寅,幸下蔡。斬前濟州 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康儼于路左,坐橋道不謹也。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奏,
領兵入淮南 界。戊辰,廬壽巡檢使司 超奏,破淮賊三千于盛唐,獲都監都監 偽吉州刺史吉州刺史 高弼 以獻。詔
釋之。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昭奏,準詔撰集兵法 ,分為十卷,凡四十二門,目之為制旨兵法 ,上之。優詔襃
美,仍以器幣賜之。壬申,今上奏,破淮賊萬五千人于清流 山,乘勝攻下滁州 ,擒偽命江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充行營 應援使應援使 皇甫暉 ,常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充應援都監都監 姚鳳 以獻。甲戌,江南 國主 李
景 遣泗州 牙將牙將 王知朗齎書一函至滁州 ,本州以聞,書稱唐皇帝奉書于大周皇帝,其畧云:「願陳兄
事,永奉鄰歡,設或俯鑒遠圖,下交小國,悉班卒乘,俾乂蒼黔,慶雞犬之相聞,奉瓊瑤 以為好,必當
歲陳山 澤之利,少助軍旅之須。虔俟報章,以聽高命,道塗朝坦,禮幣夕行」云。書奏不答。乙亥,今
上縶送所獲江南 二將皇甫暉 、姚鳳 至行在,詔釋之。壬午,江南 國主 李景 遣其臣偽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鍾謨 、偽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文理院學士學士 李德明 等,奉表來上,敘願依大國稱臣納貢 之意,
仍進金器千兩,錦綺綾羅二千匹及御衣、犀帶、茶茗、藥物等,又進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石。是日,賜
謨等錦綺綾羅二百匹,銀器一百兩,襲衣、金帶、鞍馬等。丙戌,侍衞馬軍 指揮韓令坤 奏,收下揚
州 。丁亥,壽州 城內左神衞軍使軍使 徐象等一十八人來奔。庚寅,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上言,領兵
入鄂州 界,攻長山 砦,殺賊軍三千餘眾。辛卯,今上表 偽命天長軍 制置使制置使 耿謙以本軍降,獲糧草
二千餘萬。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韓令坤 上言,泰州 降。癸巳,荊南 上言,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
為部將部將 潘叔 嗣所殺。遣人詣潭州 ,請周行逢 為帥,行逢 至朗州 ,斬叔嗣于市。
三月丙申,行光州刺史光州刺史 何超奏,光州 偽命都監都監 張承翰以城歸順,尋授承翰集州刺史集州刺史 。庚子,文
武百僚再上表 請聽樂,詔允之。行舒州刺史舒州刺史 郭令圖奏,收下舒州 。江南 國主 李景 表送先隔過
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軍即蜀軍也,秦、鳳之役,為王師所擒,配隸 諸軍,及渡淮,輒復南
逸。帝怒其奔竄,盡戮之。丙午,江南 國主 李景 遣其臣偽司空司空 孫晟 、偽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王崇質等奉
表來上,仍進金一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又進賞給將士茶絹金銀羅帛等。庚戌,兩浙 奏,遣
大將率兵攻常州 。延州 留後留後 李彥頵 奏,蕃眾與部民為亂,尋與兵司都監都監 閻綰掩殺,獲其酋帥高
鬧兒 等十人,磔于市。彥頵 本賈人也,貪而好利,蕃漢之民怨其侵刻,故至于是。辛亥,賜江
南 李景 書曰:
頃自有唐失御,天步方 艱,巢、蔡喪亂之餘,朱、李戰爭之後,中夏多故,六紀于茲,海縣瓜分,英
豪鼎峙,自為聲教,各擅烝黎,連衡而交結四夷,乘釁而憑凌上國。華風不競,否運所鍾,凡百有心,
孰不興憤?
朕猥承先訓,恭荷永圖,德不迨于前王,道不方于往古。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萬之甲兵,且農
戰交修,士卒樂用,思欲報累朝之宿怨,刷萬姓之包羞。是以踐位以來,懷安 不暇,破幽、并之巨
寇,收秦、鳳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餘力。一昨迴軍隴上,問罪江干,我實有辭,咎將誰執?朕親
提金鼓 ,尋渡淮、淝,上順天心,下符人欲,前鋒 所向,彼眾無遺,棄甲僵尸,動盈川谷 。收城
徇地,已過滁陽,豈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潰其心腹,扼其吭喉而不亡者哉!
蚤者,泗州主 將遞送到書一函;尋又使人鍾謨 、李德明 至,齎所上表 及貢奉衣服腰帶 、金銀器
幣、茶藥牛酒 等;今又使人孫晟 等並到行朝。觀其降身聽命,引咎告窮,所謂君子見機,不俟終
日,苟非達識,孰能若斯?但以奮武興戎,所以討不服;惇信 明義,所以懷遠 人,五帝三王,盛德
大業,恆用此道,以正萬邦。
地 武 地 文 名
地 衙 武 文 名
文 军 作
地 地 地
文 营 武 名 文 武 名 地 主
名 地 武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主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仕
营 名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礼 地 文
武 名 地 政 地 文 名
武 名 地 名 名 地
文 地 武 文
礼 文 地 地 主 名
法
地 主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武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政
地
军 营 地
主 名 名 礼 衣
礼 名
名 地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朕今躬統戎師,龔行討伐,告于郊廟社 稷,詢于將相公卿,天誘其衷,國無異論。苟不能恢復內地,申
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則何以光祖宗 之烈,厭士庶之心,匪獨違天,兼且咈眾。但以淮南 部
內,已定六州,廬、壽、濠、黃,大軍悉集,指期尅日,拉朽焚枯,其餘數城,非足介意。必若盡淮
甸 之土地,為大國之提封,猶是遠圖,豈同迷復。如此則江南 吏卒悉遣放還,江北 軍民並當留住,
免違物類之性,俾安鄉 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稱,願輸臣禮,非無故事,實有前規。蕭詧 奉周,不失附
庸之道;孫權事魏,自同藩國之儀。古也雖然,今則不取,但存帝號,何爽歲寒。儻堅事大之心,終不迫
人于險,事資真愨,辭匪枝游,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質于天地,信若丹青 ,我無彼欺,爾無
我詐,言盡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請自茲絕。
切以陽春 在候,庶務縈思,願無廢于節宣,更自期于愛重。音塵非遠,風壤猶殊,翹想所深,勞于寤
寐。
又賜其將佐將佐 書曰:
朕自類禡出師,麾旄問罪,絕長淮而電擊,指建業 以鷹揚鷹揚 ,旦夕之間,克捷相繼。至若兵興之所
自,釁起之所來,勝負之端倪,戎甲之次第,不勞盡諭,必想具知。
近者金陵使陵使 人,繼來行闕,追悔前事,委質來朝,非無謝咎之辭,亦有罷軍之請。但以南邦之土地,
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復之期,大辜朝野之望,已興是役,固不徒還。必若自淮以南,畫江為界,盡歸
中國,猶是遠圖。所云願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義,朕豈忍人,必當別議封崇,待以殊禮。凡
爾將佐將佐 ,各盡乃心,善為國家之謀,勉擇恆久之利。
初,李景 遣鍾謨 、李德明 奉表至行闕,使人面奏云:「本國主 願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
之地,歸于大朝 。」帝志在盡取江北 諸郡,不允其請。使人見王師急攻壽陽 ,李德明 奏曰:
「願陛下 寬臣數日之誅,容臣自往江南 ,取本國表,盡獻江北 之地。」帝許之,乃令李德明 、王
崇質齎此書以賜李景 。
夏四月甲子,以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武行德 為濠州 城下行營都部署 ,以前鄧州 節度使侯 章為壽
州 城下水砦都部署都部署 。己巳,車駕發壽春 ,循淮而東。辛未,揚州 奏,江南 大破兩浙 軍于常
州 。初,兩浙 錢俶 承詔遣部將部將 率兵攻常州 ,為江南 大將陸孟俊 所敗,將佐將佐 陷沒者甚
眾,李景 亦以表聞。乙亥,駐蹕于濠州 城下。丁丑,揚州 韓令坤 破江南 賊軍于州之東境,獲
大將陸孟俊 。今上表 大破江南 軍于六合,斬首 五千級。時李景 乘常州 之捷,遣陸孟俊 領兵
迫泰州 ,王師不守,韓令坤 欲棄揚州 而迴。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帥親兵 往援之,
又命今上領步騎二千人屯于六合。俄而陸孟俊 領其徒自海陵 抵揚州 ,令坤迎擊,敗之,生擒孟
俊 。李景 遣其弟齊王 達率大眾由瓜步 濟江,距六合一舍而設柵。居數日,乃棄柵來迫官軍,今
上麾兵 以擊之,賊軍大敗,餘眾赴江溺死者不可勝紀。己卯,韓令坤 奏,敗楚州 賊將馬在貴萬餘
眾于灣頭 堰,獲漣州刺史漣州刺史 秦進崇 。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向訓 為權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充沿江招討招討
使使 ;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韓令坤 充沿江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丁亥,車駕發濠州 ,幸渦口 。己丑,以
前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馬希崇 為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
五月壬辰朔,以渦口 為鎮淮軍。戊戌,車駕還京,發渦口 。乙卯,上至自淮南 ,詔赦都下見禁罪
人。丁巳,陳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令溫 卒。戊午,以江南 偽命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馮延魯 為太府太府
卿卿 。己未,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于德辰 卒。辛酉,詔:「天下公私織造織造 布帛及諸色匹段,幅尺斤兩,並須
依向來制度,不得輕弱假偽,犯者擒捉送官。」
礼
亲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艺
地
武
地 文
文
武
名 名 名 主
礼 地 地 名
主 地 地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衙 地 主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地 地 名 武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礼 地 法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营
名 地 地
名 名 主 地
军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6
17
18
19
六月甲子,以鳳翔節度使王 景為秦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西面沿邊都部署都部署 ;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陳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向訓 為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依前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曹州 節度使節度使 韓通為許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亳州 防禦使防禦使 王全斌 為隴州 防禦使防禦使 ,遙領利州 昭武軍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丙
寅,許州王 彥超 移鎮永興軍 ,鄧州 田景咸 移鎮鄜州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楊昭儉 、知雜侍御史知雜侍御史 趙
礪、侍御史侍御史 張糺並停任,坐鞫獄 失實也。丁卯,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陶穀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充翰翰
林學士承旨林學士承旨 ;以水部員外郎水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扈載 、度支員外郎度支員外郎 王著 ,並本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以給事給事
中中 高防為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以前都官郎中都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薛居正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充昭文館學士昭文館學士 ,判館判館
事事 。壬申,曲赦 淮南道 諸州見禁罪人,自今年六月十一日已前,凡有違犯,無問輕重,並不窮問。
先屬江南 之時,應有非理科徭,無名配率,一切停罷云。戊寅,以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扈彥珂 為太子太太子太
師師 致仕 。庚辰,以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王晏為鳳翔節度使 。戊子,升贍國軍 為濱州 。淮南道 招討招討
使使 李重進 奏,壽州 賊軍攻南砦,王師不利。先是,詔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李繼勳 營于壽州 之南,攻賊
壘。是日,賊軍出城來攻我軍,破柵而入,其攻城之具並為賊所焚,將士死者數百人。李重進 在東砦,
亦不能救。時城堅未下,師老于外,加之暑毒,糧運不繼。李繼勳 喪失之後,軍無固志,諸將議欲退
軍,賴今上自六合領兵歸闕,過其城下,因為駐留旬日,王師復振。
秋七月辛卯朔,以武清軍節度 使、知潭州 軍府 事周行逢 為朗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充武平軍節度 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丁酉,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盧價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致仕 ,以給事中給事中 李明為大理大理
卿卿 。庚子,廬州 行營都部署 劉重進 奏,破淮賊千餘人於州界。丁未,濠州 行營都部署 武行
德 奏,敗淮賊二千人於州界。庚戌,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王仁裕 卒。辛亥,皇后 符氏薨 。淮南節度淮南節度
使使 向訓 自揚州 班師,迴駐壽春 。時王師攻壽春 ,經年未下,江、淮盜賊充斥,舒、蘄、和、泰
等州復為吳人所據,故棄揚州 併力於壽春 焉。
八月壬戌,河陽 白重贊 移鎮涇州 ,張澤移鎮河中 。甲子,以前鄧州 節度使侯 章復為鄧州 節節
度使度使 ,以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彰信軍節度 使李繼勳 為河陽節度使 。乙丑,太僕卿太僕卿 劇可久 停
任,坐為舉官累也。戊辰,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王朴 撰成新歷上之,命曰顯德欽 天歷,上親為製序,仍
付司天監 行用。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奏,破淮賊于下蔡。先是,江南 李景 以王師猶在壽州 ,
遣其將林仁肇 、郭廷謂 率水陸軍至下蔡,欲奪浮梁,以舟寔薪芻,乘風縱火,永德禦之。有頃,風
勢倒指,賊眾稍却,因為官軍所敗。己卯,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王敏 停任,坐薦子壻陳南金 為河陽 記室
也。
九月丙午,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權知開封府事權知開封府事 王朴 為尚書尚書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充樞密副樞密副
使使 ;以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焦繼勳 為左屯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楊承信 為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以左監監
門門 上將軍上將軍 宋延渥 為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
主 地 文 武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文 地
文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法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法 地
地 武 名
文 仕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地 衙 名 地 衙
名 文 名 主 葬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文 武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衙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武 名 武
文 武 名 武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目錄
20
21
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 于懿陵。癸亥,以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宋延渥 為廬州 行營 副部署 。乙丑,舒舒
州刺史州刺史 郭令圖責授虢州 教練使教練使 ,坐棄郡逃歸也。丙寅,詔曰:「諸司職員,皆係奏補,當執役之
際,悉藉公勤,及聽選之時,尤資幹敏,苟非慎擇,漸致因循。應諸司寺監 ,今後收補役人,並須人
材俊利 ,身言可採,書札堪中,自前行止,委無訛濫,勒本司關送吏部 ,引騐人材,考校筆札。其中
選者,連所試書跡及正身引過中書,餘從前後格勑處分,仍每年祇得一度奏補。」丁卯,宣懿皇后 神
主 入廟,時有司請為后立別廟,禮也。己巳,詔:「漳河 已北郡縣,並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
地,一任人戶煎鍊。」壬申,以武平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知潭州 軍府 事宇文瓊 為武清軍節度 使,知潭
州 軍府 事。癸酉,淮南 招討使招討使 李重進 奏,破淮賊於盛唐,斬二千級。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致仕 薛仁
謙 卒。丙子,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陳王 安審琦 加守太師太師 。審琦 鎮漢上十餘
年,至是來朝,故以命寵之。癸未,右拾遺右拾遺 趙守微杖一百,配沙門島 。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樸野,粗
學為文。前年徒步上書,帝以急于取士,授右拾遺右拾遺 ,聞者駭其事。至是為妻父所訟,彰其醜行,故逐
之。甲申,宣授今上同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宣授內外馬步軍都軍頭內外馬步軍都軍頭 袁彥為曹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
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戊子,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張彥超 卒。
十一月己丑朔,詔廢天下無名祠廟。庚子,日南 至,帝不受朝賀 ,以宣懿皇后 遷祔日近也。乙
巳,江南 進奉使 孫晟 下獄死 ,江南 進奉使 鍾謨 責授耀州 司馬司馬 。戊申,放華山 隱者陳
摶 歸山。帝素聞摶有道術,徵之赴闕,月餘放還舊隱。庚戌,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奏,敗濠
州 送粮軍二千人於下蔡,奪米船十餘艘。宰臣宰臣 李穀 以風痺請告十旬,三上表 求解所任,不允。
十二月己未朔,以給事中給事中 張鑄 為光祿卿光祿卿 ,訴以官名與祖諱同,尋改秘書監 ,判光祿寺事判光祿寺事 。辛
酉,以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韓通兼侍衞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壬戌,以右領軍大將軍右領軍大將軍 、權判三司 張美領三司三司
使使 。壬申,以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張永德 為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發陳、蔡、
宋、亳、潁、曹、單等州丁夫城下蔡。辛巳,故襄邑令襄邑令 劉居方贈右補闕右補闕 ,男士衡賜學究出身,獎廉
吏也。癸亥,詔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昭纂修纂修 太祖實錄 及梁均王 、唐清泰帝兩朝實錄。又詔曰:「史
館 所少書籍,宜令本館諸處求訪補填。如有收得書籍之家,並許進書 人據部帙多少等第 ,各與恩
澤;如是卷帙少者,量給資帛。如館內已有之書,不在進納 之限。仍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于朝官內選差三
十人,據見在書籍,各求真本校勘,署校官校官 姓名,逐月具功課申報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戊子,淮南道 招招
討使討使 李重進 奏,破淮賊二千人塌山北。
主 武 名 地 营 衙
文 地 武
衙
名 衙
主
礼 地
武 地 衙 名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文 仕
名 地 文 武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地 文 武 武 地 文
武 武 名
地 礼 主
地 仕 名 葬 地 仕 名 地 武 地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礼
文 名 文 衙 文
地 文 武 武 衙
文 地 文 武 武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作 主
衙 礼 仕
仕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helloiac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helloiac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helloiac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helloiac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helloiac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helloiac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helloiac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helloiac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helloiac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helloiac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helloiac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helloiac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helloiac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20)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071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116 / 150  22 段 5496 字  391 种 62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顯德三年[962] 1 地点 江南 17 壽州 8 揚州 7 淮南 6 壽春 5 正陽 5 濠州 5 渦口 4 人物 李景 11 重進 10 韓令坤 6 李穀 6 國主 5 李德明 5 孟俊 5 向訓 4 文官 節度使 17 招討使 5 工部侍郎 3 武官 殿前都指揮使 5 都監 4 將佐 4 其他 上表 5 行營都部署 3 行營 3 目錄 0 1 2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 七 世宗 紀第三 顯德三年[962]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賀 。前司空司空 蘇禹珪 卒。丁酉,李穀 奏,破淮賊於上 窑。戊戌,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 。庚子,詔取此月八日幸淮南 。殿中監殿中監 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 沒外孫女 霍氏 之貲產,為人所訟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向訓 為權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以端明殿學端明殿學 士士 王朴 為副留守副留守 。壬寅,車駕發京師。丁未,李穀 奏,自壽州 引軍退守正守正 陽。辛亥,李重 進 奏,大破淮賊於正陽 ,斬首 二萬餘級,伏尸三十里,臨陣斬賊大將劉彥貞 ,生擒偏將偏將 咸師 朗 已下,獲戎甲三十萬副、馬五百匹。先是,李穀 駐軍于壽春 城下,以攻其城,既而淮南 援軍大 至,乃與將佐將佐 謀曰:「賊軍舟棹將及正陽 ,我師無水戰 之備,萬一橋梁不守,則大軍隔絕矣。不 如全師退守正守正 陽浮橋,以俟鑾輅。」諸將皆以為然,遂燔其糧草而退。軍迴之際,無復嚴整,公私之 間,頗多亡失,淮北役夫,亦有陷于賊境者。帝聞之,急詔侍衞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重進 率師赴之。時淮賊 乘李穀 退軍之勢,發戰棹數百艘,沿淮而上,且張斷橋之勢,彥貞以大軍列陣而進。李重進 既至正 陽 ,聞淮軍在近,率諸將渡橋而進,與賊軍遇,重進 等合勢擊之,一鼓而敗之。殺獲之外,降者三 千餘人,皆為我將趙晁 所殺。甲寅,車駕至正陽 。以侍衞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重進 為淮南道 行營 都招招 討使討使 ,命宰臣宰臣 李穀 判壽州 行府 事。乙卯,車駕渡淮。丙辰,至壽州 城下,營于州西北淝水 之陽,詔移正陽 浮橋于下蔡。庚申,耀兵于城下。壬戌,今上奏,破淮賊萬餘眾于渦口 ,斬偽兵馬兵馬 都監都監 何延錫 等,獲戰船五十艘。 作 號 礼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亲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法 名 武 名 名 地 地 武 地 军 文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营 文 文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武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二月丙寅,幸下蔡。斬前濟州 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康儼于路左,坐橋道不謹也。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奏, 領兵入淮南 界。戊辰,廬壽巡檢使司 超奏,破淮賊三千于盛唐,獲都監都監 偽吉州刺史吉州刺史 高弼 以獻。詔 釋之。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昭奏,準詔撰集兵法 ,分為十卷,凡四十二門,目之為制旨兵法 ,上之。優詔襃 美,仍以器幣賜之。壬申,今上奏,破淮賊萬五千人于清流 山,乘勝攻下滁州 ,擒偽命江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充行營 應援使應援使 皇甫暉 ,常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充應援都監都監 姚鳳 以獻。甲戌,江南 國主 李 景 遣泗州 牙將牙將 王知朗齎書一函至滁州 ,本州以聞,書稱唐皇帝奉書于大周皇帝,其畧云:「願陳兄 事,永奉鄰歡,設或俯鑒遠圖,下交小國,悉班卒乘,俾乂蒼黔,慶雞犬之相聞,奉瓊瑤 以為好,必當 歲陳山 澤之利,少助軍旅之須。虔俟報章,以聽高命,道塗朝坦,禮幣夕行」云。書奏不答。乙亥,今 上縶送所獲江南 二將皇甫暉 、姚鳳 至行在,詔釋之。壬午,江南 國主 李景 遣其臣偽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鍾謨 、偽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文理院學士學士 李德明 等,奉表來上,敘願依大國稱臣納貢 之意, 仍進金器千兩,錦綺綾羅二千匹及御衣、犀帶、茶茗、藥物等,又進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石。是日,賜 謨等錦綺綾羅二百匹,銀器一百兩,襲衣、金帶、鞍馬等。丙戌,侍衞馬軍 指揮韓令坤 奏,收下揚 州 。丁亥,壽州 城內左神衞軍使軍使 徐象等一十八人來奔。庚寅,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上言,領兵 入鄂州 界,攻長山 砦,殺賊軍三千餘眾。辛卯,今上表 偽命天長軍 制置使制置使 耿謙以本軍降,獲糧草 二千餘萬。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韓令坤 上言,泰州 降。癸巳,荊南 上言,朗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進 逵 為部將部將 潘叔 嗣所殺。遣人詣潭州 ,請周行逢 為帥,行逢 至朗州 ,斬叔嗣于市。 三月丙申,行光州刺史光州刺史 何超奏,光州 偽命都監都監 張承翰以城歸順,尋授承翰集州刺史集州刺史 。庚子,文 武百僚再上表 請聽樂,詔允之。行舒州刺史舒州刺史 郭令圖奏,收下舒州 。江南 國主 李景 表送先隔過 朝廷兵士一百五十人至行在。其軍即蜀軍也,秦、鳳之役,為王師所擒,配隸 諸軍,及渡淮,輒復南 逸。帝怒其奔竄,盡戮之。丙午,江南 國主 李景 遣其臣偽司空司空 孫晟 、偽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王崇質等奉 表來上,仍進金一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又進賞給將士茶絹金銀羅帛等。庚戌,兩浙 奏,遣 大將率兵攻常州 。延州 留後留後 李彥頵 奏,蕃眾與部民為亂,尋與兵司都監都監 閻綰掩殺,獲其酋帥高 鬧兒 等十人,磔于市。彥頵 本賈人也,貪而好利,蕃漢之民怨其侵刻,故至于是。辛亥,賜江 南 李景 書曰: 頃自有唐失御,天步方 艱,巢、蔡喪亂之餘,朱、李戰爭之後,中夏多故,六紀于茲,海縣瓜分,英 豪鼎峙,自為聲教,各擅烝黎,連衡而交結四夷,乘釁而憑凌上國。華風不競,否運所鍾,凡百有心, 孰不興憤? 朕猥承先訓,恭荷永圖,德不迨于前王,道不方于往古。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萬之甲兵,且農 戰交修,士卒樂用,思欲報累朝之宿怨,刷萬姓之包羞。是以踐位以來,懷安 不暇,破幽、并之巨 寇,收秦、鳳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餘力。一昨迴軍隴上,問罪江干,我實有辭,咎將誰執?朕親 提金鼓 ,尋渡淮、淝,上順天心,下符人欲,前鋒 所向,彼眾無遺,棄甲僵尸,動盈川谷 。收城 徇地,已過滁陽,豈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潰其心腹,扼其吭喉而不亡者哉! 蚤者,泗州主 將遞送到書一函;尋又使人鍾謨 、李德明 至,齎所上表 及貢奉衣服腰帶 、金銀器 幣、茶藥牛酒 等;今又使人孫晟 等並到行朝。觀其降身聽命,引咎告窮,所謂君子見機,不俟終 日,苟非達識,孰能若斯?但以奮武興戎,所以討不服;惇信 明義,所以懷遠 人,五帝三王,盛德 大業,恆用此道,以正萬邦。 地 武 地 文 名 地 衙 武 文 名 文 军 作 地 地 地 文 营 武 名 文 武 名 地 主 名 地 武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主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仕 营 名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礼 地 文 武 名 地 政 地 文 名 武 名 地 名 名 地 文 地 武 文 礼 文 地 地 主 名 法 地 主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武 名 武 名 名 地 名 政 地 军 营 地 主 名 名 礼 衣 礼 名 名 地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朕今躬統戎師,龔行討伐,告于郊廟社 稷,詢于將相公卿,天誘其衷,國無異論。苟不能恢復內地,申 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則何以光祖宗 之烈,厭士庶之心,匪獨違天,兼且咈眾。但以淮南 部 內,已定六州,廬、壽、濠、黃,大軍悉集,指期尅日,拉朽焚枯,其餘數城,非足介意。必若盡淮 甸 之土地,為大國之提封,猶是遠圖,豈同迷復。如此則江南 吏卒悉遣放還,江北 軍民並當留住, 免違物類之性,俾安鄉 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稱,願輸臣禮,非無故事,實有前規。蕭詧 奉周,不失附 庸之道;孫權事魏,自同藩國之儀。古也雖然,今則不取,但存帝號,何爽歲寒。儻堅事大之心,終不迫 人于險,事資真愨,辭匪枝游,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質于天地,信若丹青 ,我無彼欺,爾無 我詐,言盡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請自茲絕。 切以陽春 在候,庶務縈思,願無廢于節宣,更自期于愛重。音塵非遠,風壤猶殊,翹想所深,勞于寤 寐。 又賜其將佐將佐 書曰: 朕自類禡出師,麾旄問罪,絕長淮而電擊,指建業 以鷹揚鷹揚 ,旦夕之間,克捷相繼。至若兵興之所 自,釁起之所來,勝負之端倪,戎甲之次第,不勞盡諭,必想具知。 近者金陵使陵使 人,繼來行闕,追悔前事,委質來朝,非無謝咎之辭,亦有罷軍之請。但以南邦之土地, 本中夏之封疆,苟失克復之期,大辜朝野之望,已興是役,固不徒還。必若自淮以南,畫江為界,盡歸 中國,猶是遠圖。所云願為外臣,乞比湖、浙,彼既服義,朕豈忍人,必當別議封崇,待以殊禮。凡 爾將佐將佐 ,各盡乃心,善為國家之謀,勉擇恆久之利。 初,李景 遣鍾謨 、李德明 奉表至行闕,使人面奏云:「本國主 願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 之地,歸于大朝 。」帝志在盡取江北 諸郡,不允其請。使人見王師急攻壽陽 ,李德明 奏曰: 「願陛下 寬臣數日之誅,容臣自往江南 ,取本國表,盡獻江北 之地。」帝許之,乃令李德明 、王 崇質齎此書以賜李景 。 夏四月甲子,以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武行德 為濠州 城下行營都部署 ,以前鄧州 節度使侯 章為壽 州 城下水砦都部署都部署 。己巳,車駕發壽春 ,循淮而東。辛未,揚州 奏,江南 大破兩浙 軍于常 州 。初,兩浙 錢俶 承詔遣部將部將 率兵攻常州 ,為江南 大將陸孟俊 所敗,將佐將佐 陷沒者甚 眾,李景 亦以表聞。乙亥,駐蹕于濠州 城下。丁丑,揚州 韓令坤 破江南 賊軍于州之東境,獲 大將陸孟俊 。今上表 大破江南 軍于六合,斬首 五千級。時李景 乘常州 之捷,遣陸孟俊 領兵 迫泰州 ,王師不守,韓令坤 欲棄揚州 而迴。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帥親兵 往援之, 又命今上領步騎二千人屯于六合。俄而陸孟俊 領其徒自海陵 抵揚州 ,令坤迎擊,敗之,生擒孟 俊 。李景 遣其弟齊王 達率大眾由瓜步 濟江,距六合一舍而設柵。居數日,乃棄柵來迫官軍,今 上麾兵 以擊之,賊軍大敗,餘眾赴江溺死者不可勝紀。己卯,韓令坤 奏,敗楚州 賊將馬在貴萬餘 眾于灣頭 堰,獲漣州刺史漣州刺史 秦進崇 。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向訓 為權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充沿江招討招討 使使 ;以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韓令坤 充沿江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丁亥,車駕發濠州 ,幸渦口 。己丑,以 前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馬希崇 為左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 五月壬辰朔,以渦口 為鎮淮軍。戊戌,車駕還京,發渦口 。乙卯,上至自淮南 ,詔赦都下見禁罪 人。丁巳,陳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令溫 卒。戊午,以江南 偽命東都副留守東都副留守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馮延魯 為太府太府 卿卿 。己未,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于德辰 卒。辛酉,詔:「天下公私織造織造 布帛及諸色匹段,幅尺斤兩,並須 依向來制度,不得輕弱假偽,犯者擒捉送官。」 礼 亲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艺 地 武 地 文 文 武 名 名 名 主 礼 地 地 名 主 地 地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衙 地 主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地 地 名 武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礼 地 法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营 名 地 地 名 名 主 地 军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6 17 18 19 六月甲子,以鳳翔節度使王 景為秦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西面沿邊都部署都部署 ;以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 、陳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向訓 為淮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 ,依前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曹州 節度使節度使 韓通為許州 節度節度 使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以亳州 防禦使防禦使 王全斌 為隴州 防禦使防禦使 ,遙領利州 昭武軍 兩使留後兩使留後 。丙 寅,許州王 彥超 移鎮永興軍 ,鄧州 田景咸 移鎮鄜州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楊昭儉 、知雜侍御史知雜侍御史 趙 礪、侍御史侍御史 張糺並停任,坐鞫獄 失實也。丁卯,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陶穀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充翰翰 林學士承旨林學士承旨 ;以水部員外郎水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扈載 、度支員外郎度支員外郎 王著 ,並本官充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以給事給事 中中 高防為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以前都官郎中都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薛居正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充昭文館學士昭文館學士 ,判館判館 事事 。壬申,曲赦 淮南道 諸州見禁罪人,自今年六月十一日已前,凡有違犯,無問輕重,並不窮問。 先屬江南 之時,應有非理科徭,無名配率,一切停罷云。戊寅,以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扈彥珂 為太子太太子太 師師 致仕 。庚辰,以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王晏為鳳翔節度使 。戊子,升贍國軍 為濱州 。淮南道 招討招討 使使 李重進 奏,壽州 賊軍攻南砦,王師不利。先是,詔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李繼勳 營于壽州 之南,攻賊 壘。是日,賊軍出城來攻我軍,破柵而入,其攻城之具並為賊所焚,將士死者數百人。李重進 在東砦, 亦不能救。時城堅未下,師老于外,加之暑毒,糧運不繼。李繼勳 喪失之後,軍無固志,諸將議欲退 軍,賴今上自六合領兵歸闕,過其城下,因為駐留旬日,王師復振。 秋七月辛卯朔,以武清軍節度 使、知潭州 軍府 事周行逢 為朗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充武平軍節度 使,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丁酉,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盧價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致仕 ,以給事中給事中 李明為大理大理 卿卿 。庚子,廬州 行營都部署 劉重進 奏,破淮賊千餘人於州界。丁未,濠州 行營都部署 武行 德 奏,敗淮賊二千人於州界。庚戌,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王仁裕 卒。辛亥,皇后 符氏薨 。淮南節度淮南節度 使使 向訓 自揚州 班師,迴駐壽春 。時王師攻壽春 ,經年未下,江、淮盜賊充斥,舒、蘄、和、泰 等州復為吳人所據,故棄揚州 併力於壽春 焉。 八月壬戌,河陽 白重贊 移鎮涇州 ,張澤移鎮河中 。甲子,以前鄧州 節度使侯 章復為鄧州 節節 度使度使 ,以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彰信軍節度 使李繼勳 為河陽節度使 。乙丑,太僕卿太僕卿 劇可久 停 任,坐為舉官累也。戊辰,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王朴 撰成新歷上之,命曰顯德欽 天歷,上親為製序,仍 付司天監 行用。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奏,破淮賊于下蔡。先是,江南 李景 以王師猶在壽州 , 遣其將林仁肇 、郭廷謂 率水陸軍至下蔡,欲奪浮梁,以舟寔薪芻,乘風縱火,永德禦之。有頃,風 勢倒指,賊眾稍却,因為官軍所敗。己卯,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王敏 停任,坐薦子壻陳南金 為河陽 記室 也。 九月丙午,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權知開封府事權知開封府事 王朴 為尚書尚書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充樞密副樞密副 使使 ;以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焦繼勳 為左屯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楊承信 為右羽林統軍羽林統軍 ;以左監監 門門 上將軍上將軍 宋延渥 為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 主 地 文 武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地 文 地 文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法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法 地 地 武 名 文 仕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衙 名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地 衙 名 地 衙 名 文 名 主 葬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主 地 文 武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衙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名 武 武 名 武 文 武 名 武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周書六 世宗紀第二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周書八 世宗紀第四→目錄 20 21 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 于懿陵。癸亥,以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宋延渥 為廬州 行營 副部署 。乙丑,舒舒 州刺史州刺史 郭令圖責授虢州 教練使教練使 ,坐棄郡逃歸也。丙寅,詔曰:「諸司職員,皆係奏補,當執役之 際,悉藉公勤,及聽選之時,尤資幹敏,苟非慎擇,漸致因循。應諸司寺監 ,今後收補役人,並須人 材俊利 ,身言可採,書札堪中,自前行止,委無訛濫,勒本司關送吏部 ,引騐人材,考校筆札。其中 選者,連所試書跡及正身引過中書,餘從前後格勑處分,仍每年祇得一度奏補。」丁卯,宣懿皇后 神 主 入廟,時有司請為后立別廟,禮也。己巳,詔:「漳河 已北郡縣,並許鹽貨通商,逐處有鹹鹵之 地,一任人戶煎鍊。」壬申,以武平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知潭州 軍府 事宇文瓊 為武清軍節度 使,知潭 州 軍府 事。癸酉,淮南 招討使招討使 李重進 奏,破淮賊於盛唐,斬二千級。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致仕 薛仁 謙 卒。丙子,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守太尉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陳王 安審琦 加守太師太師 。審琦 鎮漢上十餘 年,至是來朝,故以命寵之。癸未,右拾遺右拾遺 趙守微杖一百,配沙門島 。守微本村民也,形貌樸野,粗 學為文。前年徒步上書,帝以急于取士,授右拾遺右拾遺 ,聞者駭其事。至是為妻父所訟,彰其醜行,故逐 之。甲申,宣授今上同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宣授內外馬步軍都軍頭內外馬步軍都軍頭 袁彥為曹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 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戊子,右神武統軍神武統軍 張彥超 卒。 十一月己丑朔,詔廢天下無名祠廟。庚子,日南 至,帝不受朝賀 ,以宣懿皇后 遷祔日近也。乙 巳,江南 進奉使 孫晟 下獄死 ,江南 進奉使 鍾謨 責授耀州 司馬司馬 。戊申,放華山 隱者陳 摶 歸山。帝素聞摶有道術,徵之赴闕,月餘放還舊隱。庚戌,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永德 奏,敗濠 州 送粮軍二千人於下蔡,奪米船十餘艘。宰臣宰臣 李穀 以風痺請告十旬,三上表 求解所任,不允。 十二月己未朔,以給事中給事中 張鑄 為光祿卿光祿卿 ,訴以官名與祖諱同,尋改秘書監 ,判光祿寺事判光祿寺事 。辛 酉,以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韓通兼侍衞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壬戌,以右領軍大將軍右領軍大將軍 、權判三司 張美領三司三司 使使 。壬申,以滑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 、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張永德 為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發陳、蔡、 宋、亳、潁、曹、單等州丁夫城下蔡。辛巳,故襄邑令襄邑令 劉居方贈右補闕右補闕 ,男士衡賜學究出身,獎廉 吏也。癸亥,詔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昭纂修纂修 太祖實錄 及梁均王 、唐清泰帝兩朝實錄。又詔曰:「史 館 所少書籍,宜令本館諸處求訪補填。如有收得書籍之家,並許進書 人據部帙多少等第 ,各與恩 澤;如是卷帙少者,量給資帛。如館內已有之書,不在進納 之限。仍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于朝官內選差三 十人,據見在書籍,各求真本校勘,署校官校官 姓名,逐月具功課申報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戊子,淮南道 招招 討使討使 李重進 奏,破淮賊二千人塌山北。 主 武 名 地 营 衙 文 地 武 衙 名 衙 主 礼 地 武 地 衙 名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文 仕 名 地 文 武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地 文 武 武 地 文 武 武 名 地 礼 主 地 仕 名 葬 地 仕 名 地 武 地 名 武 名 地 文 名 礼 文 名 文 衙 文 地 文 武 武 衙 文 地 文 武 武 名 武 文 文 文 文 作 主 衙 礼 仕 仕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4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