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96 / 150
 24 段 4963 字
 297 种 43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095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福 4 長興 3 天成 2 天福三年[949] 2 清泰 1 天福二年[948] 1 開運二年[945] 1
開運元年[1034] 1
地点 太原 5 京兆 5 常山 3
人物 建立 7 繼勳 7 保極 6 遂清 5 受益 5 重績 5 承誨 4 王都 4
文官 宰相 4 少尹 3 宰臣 2
武官 防禦使 3 大將軍 2 上將軍 2
其他 高祖 13 契丹 6 少帝 6
目錄
0
1
2
3
4
卷九十六 晉書 二十二 列傳 第十一
孔崇弼 ,唐僖宗 宰相宰相 緯之子也。初仕後唐 ,自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授給事中給事中 ,時族兄 昭序繇給事給事
中中 改左常侍左常侍 ,兄弟同居門下,時論榮之。崇弼 ,天福中遷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無他才,但能談笑,戲玩
人物,揚眉抵掌,取悅於人。五年,詔令泛海使於杭越。先是,浙中贈賄,每歲恆及萬緡,時議者曰:
「孔常侍常侍 命奇薄,何消盈數,有命即無財,有財即無命。」明年使還,果海中船壞,空手而歸。
陳保極 ,閩中 人也。好學,善屬文,後唐 天成中擢進士 第,秦王 從榮 聞其名,辟為從從
事事 。從榮 素急暴,後怒保極 不告出遊宰相宰相 門,以馬箠鞭之,尋出為定州 推官推官 。從榮 敗,執
政知其屈,擢居三署,歷禮部 、倉部員外郎倉部員外郎 。
初,桑維翰 登第 之歲,保極 時在秦王 幕下,因戲謂同輩曰:「近知今歲有三箇半人及第 。」蓋
其年收四人,保極 以維翰 短陋,故謂之半人也。天福中,維翰 既居相位,保極 時在曹郎,慮除
官差跌,心不自安,乃乞假南遊,將謀退跡。既而襄、鄧長吏以行止入奏,維翰 乃奏於高祖 曰:
「保極 閩人,多狡,恐逃入淮海 。」即以詔追赴闕,將下臺鍛成其事,同列李崧 極言以解之,因
令所司就所居鞫之。貶為衞尉衞尉 寺丞寺丞 ,仍奪金紫,尋復為倉部員外郎倉部員外郎 ,竟以銜憤而卒。
保極 無時才,有傲人之名,而性復鄙恡,所得利祿,未嘗奉身,但蔬食而已。每與人奕棊,敗則以手
亂其局,蓋拒所賭金錢不欲償也。及卒,室無妻兒,唯囊中貯白金十錠,為他人所有,時甚嗤之。
作 作
名 主 文 代 文 文 亲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代 仕 主 名
文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仕 名 主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王瑜 ,其先范陽 人也。父欽 祚,仕至殿中監殿中監 ,出為義州刺史義州刺史 。瑜性兇狡,然雋辯驍果 ,騎射
刀筆之長,亦稱于當代。起家累為從事從事 ,天福中,授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會濮郡秋稼豐衍,稅籍不均,命
乘使車,按察大計。既至郡,謂校簿吏胡蘊 、惠鶚曰:「余食貧久矣,室無增資,為我致意縣宰,且
求假貸。」由是濮之部內五邑令長共歛錢五十萬,私獻于瑜。瑜即以書上奏,高祖 覽章嘆曰:「廉直
清慎有如此者,誠良臣也。」於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擢瑜為太府少卿太府少卿 。
杜重威 之鎮東平 也,瑜父欽 祚為節度節度 副將副將 ,及重威 移鎮常山 ,瑜乃詭計於重威 ,使奏己
為恆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竟代其父位。歲餘,入為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丙午歲,父欽 祚刺舉義州 ,瑜歸寕至
郡。會契丹 據有中夏,何建 以秦州 歸蜀,瑜說欽祚 曰:「若不西走,當屬契丹 矣!」厲色數
諫,其父怒而不從。因其臥疾涉旬,瑜仗劍而脅之曰:「老懦無謀,欲趨炮烙 ,不即為計,則死於刃
下。」父不得已而聽之。時隴東屯兵 扼其川路,將北趣蕃部,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徽 歃血為約,
以兄事之。謂徽曰:「西至成都 ,余身為相,余父為將,爾當領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諾。
」瑜慮為所賣,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潛召其黨,伺于郊外。子夜,瑜舉族行,輜
重 絡繹十有餘里,徽之所親,循溝澮而遁,至馬峽路 隅,舉燧相應,其黨起于伏莽,斷欽祚 之
首,貫諸長矛,平生聚蓄金幣萬計,皆為賊所掠,少長百口,殺之殆盡。瑜尚獨戰千人,矢不虛發,
手無射 具,捍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落髮為僧。月餘,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 ,為侯益所
殺,時年三十九。
始瑜有姑寡居,來歸其家,以前夫遺腹有子,經數年不產,每因事預告人吉凶,無不驗者。時契丹 來
犯闕,前月餘謂瑜曰:「暴兵將至,宜速去之,苟不去,亂必及矣。」後瑜果死,此謂「天作孽,猶可
違,自作孽,不可逭」也。
張繼祚 ,故齊王 全義 之子也。始為河南府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全義 卒,除金吾將軍金吾將軍 ,旋授蔡州刺蔡州刺
史史 ,累官至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明宗 郊天 ,充供頓使,復除 西衞上將軍上將軍 。唐清泰末,丁母憂 ,天
福初,喪制未闋,會張從賓 作亂,發兵迫脅,取赴河陽 ,令知留守事知留守事 。從賓 敗,與二子詔戮於
市。始繼祚 與范延光 有舊,嘗遣人以馬遺之。屬朝廷起兵,將討鄴城 ,為巡兵所獲,奏之,高
祖 深忌之。及敗,宰臣宰臣 桑維翰 以父珙早事齊王 ,奏欲雪之,高祖 不允,遂止罪繼祚 一房,不
累其族。
鄭阮 ,洺州 人也。少為本郡牙將牙將 ,莊宗 畧地山東,以阮首歸義旗,繼遷軍職。阮有子,自幼事明
宗 中門使中門使 安重誨 ,重誨 以其桀黠,愛之。及明宗即位 ,擢阮至鳳翔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會唐末
帝 鎮其地,阮稍狎之。末帝 嗣位,以阮為趙州刺史趙州刺史 。而阮性貪濁,民間細務,皆密察而紀之,令
納賂以贖罪。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又嘗以郡符取
部內凶肆中人隸其籍者,遣于青州 ,舁喪至洺,郡人憚其遠,願輸直百緡以免其行,阮本無喪,即受
直放還。識者曰:「此非吉兆 也。」未幾,改曹州刺史曹州刺史 ,為政愈弊。高祖 建義入洛,為本州指揮指揮
使使 石重立所殺,舉族無孑遺。
名 地 名 文 文 营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地 名 武 武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政 名 地 名 政
法
军 名
地
军 地 名
艺 地
政
名 主 名 地 武 名 武
文 文 號 礼 仕 武 仕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號 文 名 主 號 名
名 地 武 號
號 文 名 名 事 地 文
主 號 文
地
名 文 號
武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
12
13
14
15
16
胡饒 ,大梁人也。少事本鎮連帥連帥 為都吏,歷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會唐明宗 鎮其地,與部將部將 王建立 相
善,明宗即位 ,建立 領常山 ,奏饒為真定 少尹少尹 。饒本憸人,既在府幕府幕 ,無士君子之風。嘗因
事趙郡 ,有平棘令平棘令 張鵬 者獻策,請建立 於境內每縣所管鄉置鄉直一人,令月書縣令縣令 出入行止,饒
乃導而薦焉。建立 行之彌年,詞訟蜂起,四郡大擾。天成末,王都 搆亂,陰使結建立 為兄弟之國。
時饒又曾薦梁時右庶子右庶子 張澄 為判官,建立 亦狎之。澄素 不知書 ,每座則以陰符、鬼谷為己任。建
立 時密以王都 之盟告之,澄與饒俱贊成其事,會王師圍中山,其事遂寢。凡饒之兇戾如此。清
泰初,馮道 出鎮同州 ,饒時為副使,道以重臣,稀于接洽,饒忿之,每乘酒于牙門詬道,道必延入,
待以酒餚,致敬而退。道謂左右曰:「此人為不善,自當有報,吾何怒焉。」饒後閑居河陽 。天福二
年[948]夏,會張從賓 作亂,饒謁于麾下,請預其行。從賓 敗,饒以王建立 方鎮 平盧 ,走投之,建
立 延入城,斬之以聞,聞者快焉。
劉遂清 ,字得一 ,青州 北海 人,梁開封尹開封尹 鄩之猶子也。父琪,以鴻臚卿鴻臚卿 致仕 。遂清 少敏
惠 ,初事梁為保鑾軍使軍使 ,歷內諸司使內諸司使 ,莊宗 入汴,不改其職。明宗即位 ,加檢校 尚書僕尚書僕
射射 ,委以西都監都監 守。踰歲,以中山王都 有不臣之跡,除遂清 為易州刺史易州刺史 ,俾遏其寇衝,既至
郡,大有禦侮之畧,境內賴焉。王都 平,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遷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天成、長興中,歷典淄、
興、登三郡,咸有善政 。
高祖 即位之二年,授鳳州 防禦使防禦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會丁母憂 ,起復 ,授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右監右監
門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六年,駕幸鄴都 ,轉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兼判三司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七年,少帝 嗣位,
加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仍賜竭誠翊戴保節功臣。八年,出領鄭州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開運二年[945],
遷安州 防禦使防禦使 。未幾,上表 稱疾,詔許就便,迴至上蔡 ,終於郵舍,時三年四月也。
遂清 性至孝,牧淄川 日,自北海 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 奔馳路側,控轡行數十里,父老觀
者如堵 ,當時榮之。遂清 素不知書 ,但多計畫,判三司 日,每給百官俸料,與判官議曰:「斯輩
非盡有才能,多世祿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或對曰:「昔唐朝 渾、郭、顏、段,每一赦出,
以一子出身,率為常制;且延賞垂裕 ,為國美譚,未有因月給而欲沙汰,恐未當也。」羣論由此減
之。
房暠 ,京兆 長安人也。少為唐宰臣宰臣 崔魏公家臣 ,後因亂,客於蒲州 。天成中,唐末帝 出鎮河
中 ,暠於路左迎謁,求事軍門 ,末帝 愛之,使治賓客。及末帝 登極 ,歷南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尋
與趙延壽 同為樞密使樞密使 。時薛文遇、劉延朗 之徒居中用事,暠雖處密地,其聽用之言,十不得三
四,但隨勢可否,不為事先。每朝廷有大事,暠與端明學士端明學士 等環坐會議,多于眾中俛首而睡,其避事
也如此。高祖 即位,以暠濡足閏朝 ,不專與奪,故特恩原之,命為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留於西
京 。開運元年[1034]春,卒于洛陽 。
孟承誨 ,大名人也。始為本府牙校牙校 ,遇高祖 臨其地,升為客將。後奏為宗城令宗城令 ,秩滿,以百姓舉
留於常山 藁城令藁城令 ,皆有善政 。高祖 有天下,擢為閤門副使閤門副使 ,累遷宣徽使宣徽使 ,官至檢校司檢校司
空空 、太府卿太府卿 、右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及少帝 嗣位,以植性纖巧,善於希旨,復與權臣宦官宦官 密相表裏,
凡朝廷恩澤美使,必承誨 為之。一歲之中,數四不已,由是居第華敞,財帛累積。及契丹 入汴,張
彥澤 引兵逼宮城,少帝 召承誨 計之,承誨 匿身不赴。少帝 既出宮,寓於開封府 舍,具以承
誨 背恩之事告彥澤 ,令捕而殺之,其妻女並配部族。漢高祖 即位,詔贈太保太保 。
名 武 武 主 武 名
事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营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仕 名
名 文 文 號 事 仕
文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號 地 武 文 仕 仕 文
文 武 地 文 衙 文 號
武 武 地 文
地 武 礼 地
名 地 地 名
词 名 词 衙
政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主
地 营 號 號 礼 文
名 文 名
文
號 名 武
地 地
名 武 號 文
地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武 號 文
名 政
名 號 名 名 號 地
名 名 主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
18
19
20
21
22
劉繼勳 ,衞州人也。唐天成中,高祖 鎮鄴都 ,繼勳 時為客將,高祖 愛其端謹,籍其名于帳下,從
歷數鎮。及即位,擢為閤門使閤門使 ,出為淄州刺史淄州刺史 ,遷澶州 防禦使防禦使 ,俄改鄭州 ,自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拜華華
州刺史州刺史 。歲餘,鎮同州 。始少帝 與契丹 絕好,繼勳 亦與其謀,及契丹主 至闕,繼勳 自鎮來
朝,契丹 責之。時馮道 在側,繼勳 事急,指道曰:「少帝 在鄴,道為首相,與景延廣 謀議,遂致
南北失歡。臣位至卑,未嘗措言,今請問道,道細知之。」契丹主 曰:「此老子不是好閙人,無相牽
引,皆爾輩為之。」繼勳 不敢復對。繼勳 時有疾,契丹主 因令人候其疾狀,云有風痺,契丹主 曰:
「北方地涼,居之此疾可愈。」乃命鏁繼勳 ,尋解之,以疾終於家。漢高祖 入汴,贈太尉太尉 。
鄭受益 ,唐宰相宰相 餘慶之曾孫 也。餘慶生澣。澣生從讜 ,兩為太原 節度使節度使 ,再登相位。從
讜 兄處誨 ,為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家襲清儉,深有士風,中朝禮法,以鄭氏 為甲。處誨 生受
益 。受益 亦以文學致身,累歷臺閣,自尚書郎尚書郎 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天福七年[953]夏,以張彥澤 數為
不道,上章 請行國典,旬日不報。又貢表切言,訐直無所忌,執政稍惡之。俄而以病請告,歸長
安。高祖 晏駕,以不赴國哀停任,會赦,拜京兆 少尹少尹 。宰相宰相 趙瑩 出鎮咸秦,以受益 朝班舊
寮,眷待甚至。屬天下率借金穀 ,乃謂瑩曰:「京兆 戶籍登耗,民力虛實,某備知之矣,品而定
之,可使平允。」瑩信之,因使與王人同掌其事。受益 既經廢棄,薄于仕宦,遂阿法射利,冀為生生
之資;又素恃門望,陵轢同幕,內奸外直,羣情無相洽者。及贓汚事發,騰于眾口,瑩不得已,遂按
之,其直百萬。八年冬,賜死於家。受益 數世公臺,一朝自棄,士君子皆惜之。
程遜 ,字浮休 ,壽春 人。召入翰林充學士學士 ,自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承旨授太常卿太常卿 。天福三年[949]秋,命
使吳越 ,母羸老雙瞽,遜未嘗白執政以辭之。將行,母以手捫其面,號泣以送之。仲秋 之夕,陰
暝如晦 ,遜嘗為詩曰:「幽室有時聞鴈呌,空庭無路見蟾光 。」同僚見之,訝其詩語稍異。及使
迴,遭風水而溺焉。
李郁 ,字文緯 ,唐之宗屬也。少歷宗寺 官,天成、長興中,累遷為宗正卿宗正卿 。性平允,所歷無愛
憎毀譽。高祖 登極 ,授光祿卿光祿卿 。一日晝寢,夢食巨棗,覺而有疾,謂其親友曰:「嘗聞『棗』字
重『來』,呼魂之象也。余神氣逼抑,將不免乎!」天福五年[951]夏卒。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
鄭玄素 ,京兆 人。避地鶴鳴 峯下,萃古書千卷,採薇蕨而弦誦自若。善談名理,或問:「水旺冬
而冬涸,泛盛乃在夏,何也?」玄素 曰:「論五行者,以氣不以形。木旺春,以其氣溫;火旺夏,以
其氣熱;金旺秋,以其氣清;水旺冬,以其氣冷。若以形言,則萬物皆萌於春,盛于夏,衰於秋,藏於
冬,不獨水然也。」人以為明理。後益入廬山 青牛 谷,高卧四十年。初,玄素 好收書,而所收
鍾、王法帖 ,墨蹟如新,人莫知所從得。有與厚者問之,乃知玄素 為溫韜 甥,韜常發昭陵 ,盡得
之,韜死,書歸玄素 焉。今有書堂基存。
馬重績 ,字洞微 ,少學數術,明太一、五紀、八象、三統大歷,居於太原 。仕晉,拜太子右贊善太子右贊善
大夫大夫 ,遷司天監 。天福三年[949],重績 上言:「歷象,王者所以正一氣之元,宣萬邦之命,而古今
所記,考審多差。宣明氣朔正而星度不驗,崇玄五星得而歲差 一日。以宣明之氣朔,合崇玄之五星,
二歷相參,然後符合。自前世諸歷,皆起天正十一月為歲首 ,用太古甲子為上元 ,積歲愈多,差闊
愈甚。臣輒合二歷,創為新法,以唐天寶十四載乙未為上元 ,雨水 正月中氣為氣首。」詔下司天
監 趙仁琦、張文皓 等考覈得失,仁琦等言:「明年庚子正月朔,用重績 歷考之,皆合無舛。」乃
下詔班行之,號調元歷。行之數歲輙差,遂不用。重績 又言:「漏刻 之法,以中星考晝夜為一百
刻,八刻六十一分刻之二十為一時,時以四刻十分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傳,以午正為時始,下
侵未四刻十分而為午,由是晝夜昏曉,皆失其正,請依古改正。」從之。重績 卒年六十四。
名 號 地 名 號
文 文 地 武 地 文
文 地 號 政 名 主 名
政 名 名 號 名
主
名 名 主 主
名 主 武
名 文 亲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节
號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政 节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號 礼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然 名
艺 名 名 处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名
天
节 地
地 节
衙 名 名
名 器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5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目錄
23
陳玄 ,京兆 人也。家世為醫,初事河中王 重榮 。乾符中,後唐 武皇自太原 率師攻王行瑜 ,路
出於蒲中,時玄侍湯藥,武皇甚重之,及還太原 ,日侍左右。武皇性剛暴,樂殺人,無敢言者,玄深惻
其情,每有暴怒,則從容啟諫,免禍者不一,以是晉人深德之,勳貴賂遺盈門。性好酒樂施,隨得而無私
積。明宗 朝,為太原 少尹少尹 ,入為太府卿太府卿 。長興中,集平生所騐方七十五首,并修合藥法百件,號
曰要術,刊石置于太原府 衙門衙門 之左,以示於眾,病者賴焉。天福中,以耄期上表 求退,以光祿光祿
卿卿 致仕 ,卒于晉陽 ,年八十餘。
史臣曰:夫彰善癉惡,麟史之為義也;瑜不掩瑕,虹玉 之為德也。故自崇弼 而下,善者既書之,其
不善者亦書之,庶使後之君子見善如不及 ,見惡如探湯也。至如重績 之歷法,陳玄 之醫道,亦不
可漏其名而弗紀也。
名 地 主 名 代 地 名
地
號 地 文 文
地 文 礼
文 仕 地
名 名
词 名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helloiac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helloiac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helloiac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helloiac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陳書 01 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helloiac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helloiac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helloiac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helloiac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helloiac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helloiac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helloiac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helloiac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helloiac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20)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舊唐書 102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宋史 484 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168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八十七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六十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96 / 150  24 段 4963 字  297 种 43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北宋]薛居正 等 ←095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福 4 長興 3 天成 2 天福三年[949] 2 清泰 1 天福二年[948] 1 開運二年[945] 1 開運元年[1034] 1 地点 太原 5 京兆 5 常山 3 人物 建立 7 繼勳 7 保極 6 遂清 5 受益 5 重績 5 承誨 4 王都 4 文官 宰相 4 少尹 3 宰臣 2 武官 防禦使 3 大將軍 2 上將軍 2 其他 高祖 13 契丹 6 少帝 6 目錄 0 1 2 3 4 卷九十六 晉書 二十二 列傳 第十一 孔崇弼 ,唐僖宗 宰相宰相 緯之子也。初仕後唐 ,自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授給事中給事中 ,時族兄 昭序繇給事給事 中中 改左常侍左常侍 ,兄弟同居門下,時論榮之。崇弼 ,天福中遷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無他才,但能談笑,戲玩 人物,揚眉抵掌,取悅於人。五年,詔令泛海使於杭越。先是,浙中贈賄,每歲恆及萬緡,時議者曰: 「孔常侍常侍 命奇薄,何消盈數,有命即無財,有財即無命。」明年使還,果海中船壞,空手而歸。 陳保極 ,閩中 人也。好學,善屬文,後唐 天成中擢進士 第,秦王 從榮 聞其名,辟為從從 事事 。從榮 素急暴,後怒保極 不告出遊宰相宰相 門,以馬箠鞭之,尋出為定州 推官推官 。從榮 敗,執 政知其屈,擢居三署,歷禮部 、倉部員外郎倉部員外郎 。 初,桑維翰 登第 之歲,保極 時在秦王 幕下,因戲謂同輩曰:「近知今歲有三箇半人及第 。」蓋 其年收四人,保極 以維翰 短陋,故謂之半人也。天福中,維翰 既居相位,保極 時在曹郎,慮除 官差跌,心不自安,乃乞假南遊,將謀退跡。既而襄、鄧長吏以行止入奏,維翰 乃奏於高祖 曰: 「保極 閩人,多狡,恐逃入淮海 。」即以詔追赴闕,將下臺鍛成其事,同列李崧 極言以解之,因 令所司就所居鞫之。貶為衞尉衞尉 寺丞寺丞 ,仍奪金紫,尋復為倉部員外郎倉部員外郎 ,竟以銜憤而卒。 保極 無時才,有傲人之名,而性復鄙恡,所得利祿,未嘗奉身,但蔬食而已。每與人奕棊,敗則以手 亂其局,蓋拒所賭金錢不欲償也。及卒,室無妻兒,唯囊中貯白金十錠,為他人所有,時甚嗤之。 作 作 名 主 文 代 文 文 亲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代 仕 主 名 文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衙 文 名 仕 名 主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王瑜 ,其先范陽 人也。父欽 祚,仕至殿中監殿中監 ,出為義州刺史義州刺史 。瑜性兇狡,然雋辯驍果 ,騎射 刀筆之長,亦稱于當代。起家累為從事從事 ,天福中,授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會濮郡秋稼豐衍,稅籍不均,命 乘使車,按察大計。既至郡,謂校簿吏胡蘊 、惠鶚曰:「余食貧久矣,室無增資,為我致意縣宰,且 求假貸。」由是濮之部內五邑令長共歛錢五十萬,私獻于瑜。瑜即以書上奏,高祖 覽章嘆曰:「廉直 清慎有如此者,誠良臣也。」於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擢瑜為太府少卿太府少卿 。 杜重威 之鎮東平 也,瑜父欽 祚為節度節度 副將副將 ,及重威 移鎮常山 ,瑜乃詭計於重威 ,使奏己 為恆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竟代其父位。歲餘,入為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丙午歲,父欽 祚刺舉義州 ,瑜歸寕至 郡。會契丹 據有中夏,何建 以秦州 歸蜀,瑜說欽祚 曰:「若不西走,當屬契丹 矣!」厲色數 諫,其父怒而不從。因其臥疾涉旬,瑜仗劍而脅之曰:「老懦無謀,欲趨炮烙 ,不即為計,則死於刃 下。」父不得已而聽之。時隴東屯兵 扼其川路,將北趣蕃部,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徽 歃血為約, 以兄事之。謂徽曰:「西至成都 ,余身為相,余父為將,爾當領一大郡,能遂行乎?」徽曰:「諾。 」瑜慮為所賣,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行有期矣,徽潛召其黨,伺于郊外。子夜,瑜舉族行,輜 重 絡繹十有餘里,徽之所親,循溝澮而遁,至馬峽路 隅,舉燧相應,其黨起于伏莽,斷欽祚 之 首,貫諸長矛,平生聚蓄金幣萬計,皆為賊所掠,少長百口,殺之殆盡。瑜尚獨戰千人,矢不虛發, 手無射 具,捍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落髮為僧。月餘,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 ,為侯益所 殺,時年三十九。 始瑜有姑寡居,來歸其家,以前夫遺腹有子,經數年不產,每因事預告人吉凶,無不驗者。時契丹 來 犯闕,前月餘謂瑜曰:「暴兵將至,宜速去之,苟不去,亂必及矣。」後瑜果死,此謂「天作孽,猶可 違,自作孽,不可逭」也。 張繼祚 ,故齊王 全義 之子也。始為河南府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全義 卒,除金吾將軍金吾將軍 ,旋授蔡州刺蔡州刺 史史 ,累官至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明宗 郊天 ,充供頓使,復除 西衞上將軍上將軍 。唐清泰末,丁母憂 ,天 福初,喪制未闋,會張從賓 作亂,發兵迫脅,取赴河陽 ,令知留守事知留守事 。從賓 敗,與二子詔戮於 市。始繼祚 與范延光 有舊,嘗遣人以馬遺之。屬朝廷起兵,將討鄴城 ,為巡兵所獲,奏之,高 祖 深忌之。及敗,宰臣宰臣 桑維翰 以父珙早事齊王 ,奏欲雪之,高祖 不允,遂止罪繼祚 一房,不 累其族。 鄭阮 ,洺州 人也。少為本郡牙將牙將 ,莊宗 畧地山東,以阮首歸義旗,繼遷軍職。阮有子,自幼事明 宗 中門使中門使 安重誨 ,重誨 以其桀黠,愛之。及明宗即位 ,擢阮至鳳翔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會唐末 帝 鎮其地,阮稍狎之。末帝 嗣位,以阮為趙州刺史趙州刺史 。而阮性貪濁,民間細務,皆密察而紀之,令 納賂以贖罪。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又嘗以郡符取 部內凶肆中人隸其籍者,遣于青州 ,舁喪至洺,郡人憚其遠,願輸直百緡以免其行,阮本無喪,即受 直放還。識者曰:「此非吉兆 也。」未幾,改曹州刺史曹州刺史 ,為政愈弊。高祖 建義入洛,為本州指揮指揮 使使 石重立所殺,舉族無孑遺。 名 地 名 文 文 营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地 名 武 武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政 名 地 名 政 法 军 名 地 军 地 名 艺 地 政 名 主 名 地 武 名 武 文 文 號 礼 仕 武 仕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號 文 名 主 號 名 名 地 武 號 號 文 名 名 事 地 文 主 號 文 地 名 文 號 武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1 12 13 14 15 16 胡饒 ,大梁人也。少事本鎮連帥連帥 為都吏,歷馬步都虞候馬步都虞候 。會唐明宗 鎮其地,與部將部將 王建立 相 善,明宗即位 ,建立 領常山 ,奏饒為真定 少尹少尹 。饒本憸人,既在府幕府幕 ,無士君子之風。嘗因 事趙郡 ,有平棘令平棘令 張鵬 者獻策,請建立 於境內每縣所管鄉置鄉直一人,令月書縣令縣令 出入行止,饒 乃導而薦焉。建立 行之彌年,詞訟蜂起,四郡大擾。天成末,王都 搆亂,陰使結建立 為兄弟之國。 時饒又曾薦梁時右庶子右庶子 張澄 為判官,建立 亦狎之。澄素 不知書 ,每座則以陰符、鬼谷為己任。建 立 時密以王都 之盟告之,澄與饒俱贊成其事,會王師圍中山,其事遂寢。凡饒之兇戾如此。清 泰初,馮道 出鎮同州 ,饒時為副使,道以重臣,稀于接洽,饒忿之,每乘酒于牙門詬道,道必延入, 待以酒餚,致敬而退。道謂左右曰:「此人為不善,自當有報,吾何怒焉。」饒後閑居河陽 。天福二 年[948]夏,會張從賓 作亂,饒謁于麾下,請預其行。從賓 敗,饒以王建立 方鎮 平盧 ,走投之,建 立 延入城,斬之以聞,聞者快焉。 劉遂清 ,字得一 ,青州 北海 人,梁開封尹開封尹 鄩之猶子也。父琪,以鴻臚卿鴻臚卿 致仕 。遂清 少敏 惠 ,初事梁為保鑾軍使軍使 ,歷內諸司使內諸司使 ,莊宗 入汴,不改其職。明宗即位 ,加檢校 尚書僕尚書僕 射射 ,委以西都監都監 守。踰歲,以中山王都 有不臣之跡,除遂清 為易州刺史易州刺史 ,俾遏其寇衝,既至 郡,大有禦侮之畧,境內賴焉。王都 平,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遷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天成、長興中,歷典淄、 興、登三郡,咸有善政 。 高祖 即位之二年,授鳳州 防禦使防禦使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會丁母憂 ,起復 ,授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右監右監 門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六年,駕幸鄴都 ,轉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兼判三司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七年,少帝 嗣位, 加右領軍領軍 衞上將軍上將軍 ,仍賜竭誠翊戴保節功臣。八年,出領鄭州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開運二年[945], 遷安州 防禦使防禦使 。未幾,上表 稱疾,詔許就便,迴至上蔡 ,終於郵舍,時三年四月也。 遂清 性至孝,牧淄川 日,自北海 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 奔馳路側,控轡行數十里,父老觀 者如堵 ,當時榮之。遂清 素不知書 ,但多計畫,判三司 日,每給百官俸料,與判官議曰:「斯輩 非盡有才能,多世祿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或對曰:「昔唐朝 渾、郭、顏、段,每一赦出, 以一子出身,率為常制;且延賞垂裕 ,為國美譚,未有因月給而欲沙汰,恐未當也。」羣論由此減 之。 房暠 ,京兆 長安人也。少為唐宰臣宰臣 崔魏公家臣 ,後因亂,客於蒲州 。天成中,唐末帝 出鎮河 中 ,暠於路左迎謁,求事軍門 ,末帝 愛之,使治賓客。及末帝 登極 ,歷南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尋 與趙延壽 同為樞密使樞密使 。時薛文遇、劉延朗 之徒居中用事,暠雖處密地,其聽用之言,十不得三 四,但隨勢可否,不為事先。每朝廷有大事,暠與端明學士端明學士 等環坐會議,多于眾中俛首而睡,其避事 也如此。高祖 即位,以暠濡足閏朝 ,不專與奪,故特恩原之,命為左驍衞大將軍左驍衞大將軍 ,留於西 京 。開運元年[1034]春,卒于洛陽 。 孟承誨 ,大名人也。始為本府牙校牙校 ,遇高祖 臨其地,升為客將。後奏為宗城令宗城令 ,秩滿,以百姓舉 留於常山 藁城令藁城令 ,皆有善政 。高祖 有天下,擢為閤門副使閤門副使 ,累遷宣徽使宣徽使 ,官至檢校司檢校司 空空 、太府卿太府卿 、右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及少帝 嗣位,以植性纖巧,善於希旨,復與權臣宦官宦官 密相表裏, 凡朝廷恩澤美使,必承誨 為之。一歲之中,數四不已,由是居第華敞,財帛累積。及契丹 入汴,張 彥澤 引兵逼宮城,少帝 召承誨 計之,承誨 匿身不赴。少帝 既出宮,寓於開封府 舍,具以承 誨 背恩之事告彥澤 ,令捕而殺之,其妻女並配部族。漢高祖 即位,詔贈太保太保 。 名 武 武 主 武 名 事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营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仕 名 名 文 文 號 事 仕 文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號 地 武 文 仕 仕 文 文 武 地 文 衙 文 號 武 武 地 文 地 武 礼 地 名 地 地 名 词 名 词 衙 政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主 地 营 號 號 礼 文 名 文 名 文 號 名 武 地 地 名 武 號 文 地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武 號 文 名 政 名 號 名 名 號 地 名 名 主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7 18 19 20 21 22 劉繼勳 ,衞州人也。唐天成中,高祖 鎮鄴都 ,繼勳 時為客將,高祖 愛其端謹,籍其名于帳下,從 歷數鎮。及即位,擢為閤門使閤門使 ,出為淄州刺史淄州刺史 ,遷澶州 防禦使防禦使 ,俄改鄭州 ,自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拜華華 州刺史州刺史 。歲餘,鎮同州 。始少帝 與契丹 絕好,繼勳 亦與其謀,及契丹主 至闕,繼勳 自鎮來 朝,契丹 責之。時馮道 在側,繼勳 事急,指道曰:「少帝 在鄴,道為首相,與景延廣 謀議,遂致 南北失歡。臣位至卑,未嘗措言,今請問道,道細知之。」契丹主 曰:「此老子不是好閙人,無相牽 引,皆爾輩為之。」繼勳 不敢復對。繼勳 時有疾,契丹主 因令人候其疾狀,云有風痺,契丹主 曰: 「北方地涼,居之此疾可愈。」乃命鏁繼勳 ,尋解之,以疾終於家。漢高祖 入汴,贈太尉太尉 。 鄭受益 ,唐宰相宰相 餘慶之曾孫 也。餘慶生澣。澣生從讜 ,兩為太原 節度使節度使 ,再登相位。從 讜 兄處誨 ,為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家襲清儉,深有士風,中朝禮法,以鄭氏 為甲。處誨 生受 益 。受益 亦以文學致身,累歷臺閣,自尚書郎尚書郎 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天福七年[953]夏,以張彥澤 數為 不道,上章 請行國典,旬日不報。又貢表切言,訐直無所忌,執政稍惡之。俄而以病請告,歸長 安。高祖 晏駕,以不赴國哀停任,會赦,拜京兆 少尹少尹 。宰相宰相 趙瑩 出鎮咸秦,以受益 朝班舊 寮,眷待甚至。屬天下率借金穀 ,乃謂瑩曰:「京兆 戶籍登耗,民力虛實,某備知之矣,品而定 之,可使平允。」瑩信之,因使與王人同掌其事。受益 既經廢棄,薄于仕宦,遂阿法射利,冀為生生 之資;又素恃門望,陵轢同幕,內奸外直,羣情無相洽者。及贓汚事發,騰于眾口,瑩不得已,遂按 之,其直百萬。八年冬,賜死於家。受益 數世公臺,一朝自棄,士君子皆惜之。 程遜 ,字浮休 ,壽春 人。召入翰林充學士學士 ,自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承旨授太常卿太常卿 。天福三年[949]秋,命 使吳越 ,母羸老雙瞽,遜未嘗白執政以辭之。將行,母以手捫其面,號泣以送之。仲秋 之夕,陰 暝如晦 ,遜嘗為詩曰:「幽室有時聞鴈呌,空庭無路見蟾光 。」同僚見之,訝其詩語稍異。及使 迴,遭風水而溺焉。 李郁 ,字文緯 ,唐之宗屬也。少歷宗寺 官,天成、長興中,累遷為宗正卿宗正卿 。性平允,所歷無愛 憎毀譽。高祖 登極 ,授光祿卿光祿卿 。一日晝寢,夢食巨棗,覺而有疾,謂其親友曰:「嘗聞『棗』字 重『來』,呼魂之象也。余神氣逼抑,將不免乎!」天福五年[951]夏卒。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 鄭玄素 ,京兆 人。避地鶴鳴 峯下,萃古書千卷,採薇蕨而弦誦自若。善談名理,或問:「水旺冬 而冬涸,泛盛乃在夏,何也?」玄素 曰:「論五行者,以氣不以形。木旺春,以其氣溫;火旺夏,以 其氣熱;金旺秋,以其氣清;水旺冬,以其氣冷。若以形言,則萬物皆萌於春,盛于夏,衰於秋,藏於 冬,不獨水然也。」人以為明理。後益入廬山 青牛 谷,高卧四十年。初,玄素 好收書,而所收 鍾、王法帖 ,墨蹟如新,人莫知所從得。有與厚者問之,乃知玄素 為溫韜 甥,韜常發昭陵 ,盡得 之,韜死,書歸玄素 焉。今有書堂基存。 馬重績 ,字洞微 ,少學數術,明太一、五紀、八象、三統大歷,居於太原 。仕晉,拜太子右贊善太子右贊善 大夫大夫 ,遷司天監 。天福三年[949],重績 上言:「歷象,王者所以正一氣之元,宣萬邦之命,而古今 所記,考審多差。宣明氣朔正而星度不驗,崇玄五星得而歲差 一日。以宣明之氣朔,合崇玄之五星, 二歷相參,然後符合。自前世諸歷,皆起天正十一月為歲首 ,用太古甲子為上元 ,積歲愈多,差闊 愈甚。臣輒合二歷,創為新法,以唐天寶十四載乙未為上元 ,雨水 正月中氣為氣首。」詔下司天 監 趙仁琦、張文皓 等考覈得失,仁琦等言:「明年庚子正月朔,用重績 歷考之,皆合無舛。」乃 下詔班行之,號調元歷。行之數歲輙差,遂不用。重績 又言:「漏刻 之法,以中星考晝夜為一百 刻,八刻六十一分刻之二十為一時,時以四刻十分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傳,以午正為時始,下 侵未四刻十分而為午,由是晝夜昏曉,皆失其正,請依古改正。」從之。重績 卒年六十四。 名 號 地 名 號 文 文 地 武 地 文 文 地 號 政 名 主 名 政 名 名 號 名 主 名 名 主 主 名 主 武 名 文 亲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节 號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政 节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號 礼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然 名 艺 名 名 处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名 天 节 地 地 节 衙 名 名 名 器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5 卷九十五 晉書二十一 列傳第十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目錄 23 陳玄 ,京兆 人也。家世為醫,初事河中王 重榮 。乾符中,後唐 武皇自太原 率師攻王行瑜 ,路 出於蒲中,時玄侍湯藥,武皇甚重之,及還太原 ,日侍左右。武皇性剛暴,樂殺人,無敢言者,玄深惻 其情,每有暴怒,則從容啟諫,免禍者不一,以是晉人深德之,勳貴賂遺盈門。性好酒樂施,隨得而無私 積。明宗 朝,為太原 少尹少尹 ,入為太府卿太府卿 。長興中,集平生所騐方七十五首,并修合藥法百件,號 曰要術,刊石置于太原府 衙門衙門 之左,以示於眾,病者賴焉。天福中,以耄期上表 求退,以光祿光祿 卿卿 致仕 ,卒于晉陽 ,年八十餘。 史臣曰:夫彰善癉惡,麟史之為義也;瑜不掩瑕,虹玉 之為德也。故自崇弼 而下,善者既書之,其 不善者亦書之,庶使後之君子見善如不及 ,見惡如探湯也。至如重績 之歷法,陳玄 之醫道,亦不 可漏其名而弗紀也。 名 地 主 名 代 地 名 地 號 地 文 文 地 文 礼 文 仕 地 名 名 词 名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212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