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北史
 004 / 100
 158 段 10543 字
 1006 种 163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唐]李延壽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005 卷五 魏本紀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史 /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延昌元年[512] 2 正始元年[504] 1 永平三年[510] 1 熙平元年[516] 1 神龜元年[518] 1
正光元年[520] 1 太和七年[483] 1 真王元年 1
地点 西域 12 秦州 6 壽春 5
人物 皇太后 17 倉振 13 京兆王 12 高陽王 12 中山王 9 彭城王 9 蕭寶夤 9 北海王 8
文官 司徒 26 司空 20 太保 14 刺史 12 太傅 9 太師 7
武官 太尉 12 都督 9 大將軍 6
其他 薨 18 東夷 11 曲赦 7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四 魏本紀第四
世宗宣武皇帝 諱恪 ,孝文皇帝 第二子也。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於床下,日化為龍,
繞己數匝,寤而驚悸 ,遂有娠。太和七年[483]閏四月,生帝於平城宮 。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為皇
太子 。
二十三年四月丙午,孝文帝 崩 。丁巳,太子 即皇帝位,諒闇,委政宰輔。五月,高麗國 遣使朝
貢。六月乙卯,分遣侍臣,巡行州郡,問人疾苦,考察守令,黜陟幽明,褒禮名賢。戊辰,追尊 皇
妣 曰文昭皇后 。
秋八月戊申,遵遺詔,孝文皇帝 三夫人 已下,悉免歸家。癸丑,增宮臣位一級。
冬十月癸未,鄧至國王 象舒彭來 朝。丙戌,謁長陵 。丁酉,享太廟。十一月,幽州 人王惠 定
聚眾反,自稱明法 皇帝。刺史刺史 李肅 捕斬之。
是歲,州鎮十八水饑,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
景明元年[500]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壬寅,謁長陵 。乙巳,大赦,改元。丁未,齊豫州刺豫州刺
史史 裴叔業 以壽春 內屬。二月戊戌,復以彭城王 勰為司徒司徒 。
主 名 號
病 处
主
號 葬 主 政
礼
礼 主
號 词
主 名 处 地 名
仕 文 名
名
处
文 名 地 主 文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齊將胡松、李居士 軍屯 宛,陳伯之 水軍逼壽春 。夏四月丙申,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王
肅 大破之。己亥,皇弟恌薨 。
五月甲寅,北鎮饑,遣兼侍中侍中 楊播 巡撫巡撫 振恤。六月丙子,以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為大司馬大司馬 。
秋七月己亥朔,日有蝕之。齊將陳伯之 寇淮南 。八月乙酉,彭城王 勰破伯之 於肥口。九月,齊
州 人柳世明聚眾反。
冬十月丁卯朔,謁長陵 。庚寅,齊、兗二州討世明平之。丁亥,改授彭城王 勰司徒司徒 、錄尚書錄尚書
事事 。十一月丁巳,陽平王 頤薨 。
是歲,州鎮十七大饑,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高麗 、吐谷渾 等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謁長陵 。庚戌,帝始親政 。遵遺詔,聽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以老歸第,進太太
尉尉 、咸陽王 禧位太保太保 ,以司空司空 、北海王 詳為大將軍大將軍 、錄尚書事錄尚書事 。丁巳,引見 群臣於太極
前殿,告以覽政之意。壬戌,以太保太保 、咸陽王 禧領太尉太尉 ,以大將軍大將軍 、廣陵王 羽為司空司空 。分
遣大使,黜陟幽明。二月庚午,進宿衛 之官位一級。甲戌,大赦。三月乙未朔,詔以比年連有軍
旅,正調之外,皆蠲罷。壬戌,青、齊、徐、兗四州大饑,人死者萬餘口。是月,齊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蕭
衍 奉其南康王 寶融 為主,東赴建鄴。
夏五月壬子,廣陵王 羽薨 。壬戌,太保太保 、咸陽王 禧謀反 ,賜死。六月丁亥,考諸州刺史諸州刺史 ,
加以黜陟。
秋七月癸巳朔,日有蝕之。乙巳,蠕蠕 犯塞。辛酉,大赦。九月丁酉,發畿內 夫五萬五千人築京
師三百二十坊,四旬罷。己亥,立皇后 于氏 。乙卯,免壽春 營戶 ,並隸揚州 。
冬十一月丙申,以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穆亮 為司空司空 。丁酉,以大將軍大將軍 、北海王 詳為太傅太傅 ,領司司
徒徒 。壬寅,改築圓丘於伊水 之陽,乙卯,仍有事焉。十二月,齊直後張齊 殺其主蕭寶卷 以降蕭
衍 。
是歲,高麗 、吐谷渾 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戊寅,以旱故,詔州郡掩骸骨。三月,齊建安王 寶夤 來奔。
夏四月,詔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李崇 討魯陽 反蠻。齊主蕭寶融 遜位於梁。閏四月丁巳,司空司空 穆
亮 薨 。
秋七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八月乙卯,以前太傅太傅 、平陽公 元丕為三老。九月丁巳,行幸 鄴。丁
卯,詔使者弔比干 墓。戊寅,閱武 於鄴南。
冬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遠及一里五十步,群臣勒銘於射所。甲辰,車駕還宮。十二月壬寅,以
太極前殿初成,饗群臣,賜布帛有差。
是歲,河州 大饑,死者二千餘口。西域 二十七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乙亥,親耕籍田 。三月己巳,皇后 先蠶 於北郊。
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 為東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封丹楊郡公 、齊王 。庚寅,南天竺國 獻辟支佛牙。戊
戌,為旱故,命鞫冤獄。己亥,減膳徹懸。辛丑,澍雨大洽。五月甲戌,行梁州 事楊椿 大破反
氐。六月壬午朔,封皇弟悅為汝南王 。
秋七月乙卯,三老平陽公 元丕薨 。庚午,詔復收鹽池 利。辛未,以彭城王 勰為太師太師 。八
月,勿吉國 貢楛矢。
名 军 名 地 文 主 武
名 葬
文 名 文 文 主 武
名 地 主 名
地
处 主 文
文 主 葬
名 政 政
处 礼 文 主
武 主 文 文 主 武 文 礼
文 主 武 武 主 文
营
文
名 主 名
主 葬 文 主 法 文
政 地
主 名 地 军 地
武 名 文 武 主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政 政
名 名
武 名 地 名 文
名 葬
文 主 礼
名 礼
地 地
礼 主 礼
名 文 主 主 政
地 名
主
主 葬 地 主 文
政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冬十一月己未,封武興國世子 楊紹 先為武興王 。
正始元年[504]春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夏五月丁未朔,太傅太傅 、北海王 詳以罪廢為庶人。六月,以旱故,徹樂減膳。癸巳,詔有司修案舊
典,祗行六事。甲午,帝以旱故,親薦享於太廟。戊戌,詔立周旦、夷、齊廟於首陽山 。庚子,以
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又錄京師見囚,殊死 以下皆減一等;鞭杖之坐,悉原之。
秋七月癸丑,假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李崇 大破諸蠻。八月丙子,假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元英破梁將馬仙琕 於義陽 。
詔洛陽令洛陽令 有大事,聽面敷奏。乙酉,元英攻拔義陽 。辛卯,英又大破梁軍,仍清三關。丁酉,封
英為中山王 。九月,詔諸州蠲停徭役,不得橫有徵發。蠕蠕 犯塞,詔左僕射左僕射 源懷 討之。
冬十月乙未,詔斷群臣白衣募吏。十一月戊午,詔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十二月丙子,以苑
牧公田分賜代遷戶。己卯,詔群臣議定律令 。閏月癸卯朔,行梁州 事夏侯道遷 據漢中 來降。乙
丑,以高陽王 雍為司空司空 。
是歲,高麗 遣使來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子,封宕昌 世子 梁彌博為宕昌王 。二月,梁州 氐、蜀反,絕漢中 運路,州刺州刺
史史 邢巒 頻大破之。
夏四月己未,城陽王 鸞薨 。乙丑,詔曰:「中正中正 所銓,但為門第 ,吏部 彝倫,仍不才舉。八
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必令才 學並申,資望兼致。」邢巒 遣統軍王足西伐,頻破梁諸軍,遂入劍
閣 。
秋七月戊子,王足擊破梁軍,因逼涪城 。八月壬寅,詔中山王 英南討襄沔。
冬十一月戊辰朔,武興王 楊紹 先叔父集起謀反 ,詔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楊椿 討之。王足圍涪城 ,益
州 諸郡戍降者十二三,送編籍者五萬餘戶。既而足引軍退。
是歲,鄧至 國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 昌生,大赦。壬申,梁、秦二州刺史州刺史 邢巒 連破氐賊,剋武興。秦州 人
王智等聚眾,自號王公,尋推秦州主簿秦州主簿 呂苟兒為主,年號 建明。己卯,楊集 起兄弟相率降。二
月丙辰,詔求讜言。戊午,詔右衛將軍右衛將軍 元麗等討呂苟兒。三月己巳,以戎旅興,詔停諸作。己
卯,樂良王 長命 坐殺人,賜死。庚寅,平南將軍平南將軍 、曲江縣公 陳伯之 自梁城南奔。
夏四月丁未,詔罷鹽池 禁。五月丙寅,詔以時澤 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
以致死,暴露溝塹者,令洛陽 部尉,依法棺埋。
秋七月庚辰,元麗大破秦賊,降呂苟兒及其王公三十餘人,秦、涇二州平。戊子,中山王 英大破
梁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王伯敖於陰陵 。己丑,詔發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卒十萬,以濟南軍 。八月壬
寅,安東將軍安東將軍 邢巒 破梁將桓和於孤山 。諸將所在剋捷,兗州 平。壬戌,曲赦 涇、秦、岐、
涼、河五州。九月癸酉,邢巒 大破梁軍於淮南 ,遂攻鍾離 。
冬十一月甲子,帝為京兆王 愉、清河王 懌、廣平王 懷、汝南王 悅講孝經 於式乾殿。
是歲,高麗 、蠕蠕國 並遣使朝貢。
四年夏四月戊戌,鍾離 大水,中山王 英敗績而還。六月己丑朔,詔有司準前式,置國子 ,立太
學 ,樹小學 於四門。
主 名 主
文 主
地
法
武 名 武 名 地
文 地
主 政 文 名
法 地 名 地
主 文
政
政 主 主 地 地
文 名
主 葬 文 礼 衙
名 名
地
地 主
主 名 法 文 名 地
地
地
主 文 名 地
文 礼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营
武 名 地 地 法
名 地 地
主 主 主 主 作
政 政
地 主 主
衙 仕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秋八月己亥,中山王 英、齊王 蕭寶夤 坐鍾離 敗,除名 。辛丑,敦煌 人饑,詔開倉振 恤。九
月己未,詔以徙正宮 極,庸績未酬,以司空司空 、高陽王 雍為太尉太尉 ,尚書令尚書令 、廣陽王 嘉為司空司空 ,
百官悉進位一級。庚申,夏州長史夏州長史 曹明謀反 ,伏誅。甲子,開斜谷 舊道。丙戌,司州 人饑,詔
開倉振 恤。閏月甲午,禁大司馬門 不得車馬出入。
冬十月丁卯,皇后 于氏 崩。自碣石 至於劍閣 ,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郡尉郡尉 。
是歲,西域 、東夷 四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永平元年[508]春三月戊子,皇子 昌薨 。丙午,以去年旱儉,遣使者所在振恤。
夏五月辛卯,帝以旱故,減膳徹懸。六月壬申,詔依洛陽 舊圖,修聽訟 觀。
秋七月甲午,立夫人高氏 為皇后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癸亥,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京兆王 愉據州
反。丁卯,大赦,改元。九月丙戌,復前中山王 英本封。戊戌,殺太師太師 、彭城王 勰。癸卯,
假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李平 剋信都 ,冀州 平。
冬十月,豫州 彭城 人白早生殺刺史刺史 司馬悅 ,據城南叛。十二月己未,尚書尚書 邢巒 剋懸瓠 ,
斬早生,禽梁將齊苟兒等。
是歲,北狄 、東夷 、西域 十八國並遣使朝貢。高昌國王 麴嘉 表求內徙。
二年春正月,涇州 沙門劉慧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華州刺史 奚康生 討之。
夏四月己酉,武川鎮 饑,詔開倉振 恤。甲子,詔緣邊州鎮,自今一不聽寇盜境外,犯者罪同境
內。五月辛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殺。甲辰,幸華林都亭錄囚 徒,死罪以下,降一
等。六月辛亥,詔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諸州軌轍,南北不等。今可申敕四方,遠近無二。」
秋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戊申,以鄧至國 世子 像覽蹄為其國王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 子
顥為北海王 。壬午,詔定諸門闥名。
冬十月癸丑,以司空司空 、廣陽王 嘉為司徒司徒 。庚午,郢州 獻七寶床,詔不納。十一月甲申,詔禁
屠殺含孕,以為永制。己丑,帝於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
十二月,詔五等諸侯,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
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身:
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是歲,西域 、東夷 二十四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壬子,秦州 沙門劉光秀 謀反 ,州郡捕斬之。癸亥,秦州 隴西 羌殺鎮將鎮將 趙
雋 反,州軍討平之。三月丙戌,皇子 詡生,大赦。
夏四月,平陽郡 之禽昌、襄陵 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五月丁亥,冀、定
二州旱儉,詔開倉振 恤。六月甲寅,詔重求遺書於天下。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 英薨 。丙申,詔太常太常 立館,使京畿 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處,嚴敕醫署分
師救療,考其能否而行賞罰。又令有司集諸醫工醫工 ,惟簡精要,取三十卷以班九服 。十二月辛巳,江
陽王 繼坐事除名 。甲申,詔於青州 立孝文皇帝 廟。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王敞 謀反 ,伏誅。
是歲,西域 、東夷 、北狄 十六國 並遣使朝貢。
主 主 名 地 法 地 名
艺 文 主 武 文 主 文
文 法 地 地
名 词
主 名 地 地 武
地 政
主 葬
地 法
名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武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政 政 地 主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法
政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地
作
地 政
地 名 法 地 地 武
名 主
地 地
名
主 葬 文 地
文 礼
主 法 地 號 文 名 法
地 政 政 政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 劉龍 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薛和討之。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人饑
甚,遣使振恤。三月壬戌,司徒司徒 、廣陽王 嘉薨 。
夏四月,梁遣其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張稷 及馬仙琕 寇朐山 。詔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盧昶 率眾赴之。五月己亥,遷
代京銅龍置天泉池 西。丙辰,詔禁天文學。
冬十一月,朐山 城陷,盧昶 大敗而還。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是歲,西域 、東夷 、北狄 二十九國並遣使朝貢。
延昌元年[512]春正月乙巳,以頻年水旱,百姓饑弊,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丙辰,以尚書令尚書令 高
肇 為司徒司徒 ,清河王 懌為司空司空 。三月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詔開倉振 恤。以京師穀貴,出倉粟
八十萬石以振恤貧者。己未,安樂王 詮薨 。
夏四月,詔以旱故,斷食粟之畜。丁卯,詔曰:「遷京嵩縣 ,年將二紀,博士博士 端然虛祿。靖言念
之,有兼愧慨。可嚴敕有司,國子學 ,孟冬 使成;太學 、四門,明年暮春令就。」戊辰,以旱
故,詔尚書尚書 與群司鞫理獄訟 。辛未,詔饑人就穀六鎮 。丁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癸未,詔
曰:「肆州 地震 陷裂,死傷甚多。亡者不可復追,生病宜加療救。可遣太醫太醫 、折傷醫并給所須藥
就療。」乙酉,大赦,改元。詔立理訴殿、申訟車,以盡冤窮之理。五月丙午,詔天下有粟之家,供
年之外,悉貸饑人。自二月不雨至於是月。己未晦,日有蝕之。六月壬申,澍雨大洽。戊寅,通
河 南牝馬之禁。庚辰,詔出太倉 粟五十萬石,以振京師及州郡饑人。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 詡為皇太子 。十一月丙申,詔以東宮 建,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
順孫廉 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十二月己巳,詔守宰為御史御史 彈赦 免者,及考在中第,皆代
之。
是歲,西域 、東夷 十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戊戌,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二月丙辰朔,振恤京師貧人。甲戌,以六鎮 大饑,開倉
拯贍。己卯,進太尉太尉 、高陽王 雍位太保太保 。閏月辛丑,以苑牧地賜代遷人無田者。
是春,人饑,死者數萬口。
夏四月庚子,以絹十五萬疋振河南郡 人。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是月,壽春 大水,遣平東將平東將
軍軍 奚康生 等步騎數千赴之。六月乙酉,青州 人饑,詔使者開倉振 恤。甲午,曲赦 揚州 。辛
亥,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是夏,十三郡大水。
秋八月辛卯,詔以水旱饑儉,百姓多陷罪辜,降死以下刑。九月丙辰,以貴族豪門,崇習奢侈,詔尚尚
書書 嚴立限級,節其流宕。
冬十月,詔以恒、肆地震 ,人多死傷,重丐一年租賦。十二月丙戌,丐洛陽 、河陰 二縣租賦。乙
巳,詔以恒、肆地震 ,人多離災,其有課丁沒盡,老幼單立,家無受復者,各賜廩粟,以接來稔。
是歲,東夷 、西域 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乙未,詔曰:「肆州 秀容郡 敷城縣 、雁門郡 原平縣 並自去年四月以來山鳴地
震 ,于今不已。告譴彰咎,朕甚懼焉。可恤瘼寬刑,以答災譴。」
夏四月,青州 人饑。辛巳,開倉振 恤。乙巳,上御申訟車,親理冤訟。
秋八月甲申,帝臨朝堂,考百司而加黜陟。
地 名 文
文 主 葬
武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政 政
名 文
名 文 主 文 名
主 葬
地 文
衙 节 衙
文 法 军
地 异 文
地 地
主 主 衙
名 文 名
地 政
军
武 主 文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法 地
文
异 地 地
异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异
地 名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冬十一月辛亥,詔司徒司徒 高肇 為大將軍大將軍 、平蜀大都督大都督 ,步騎十五萬,西伐益州 。丁巳,幽州 沙門
劉僧紹 聚眾反,自號淨居國明法 王。州郡捕斬之。十二月庚寅,詔立明堂 。
是歲,東夷 、西域 八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丁巳,崩 于式乾殿,時年三十三。二月甲戌朔,上尊諡曰宣武皇
帝 ,廟號 世宗 。甲午,葬景陵 。
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於色,雅性儉素。初,孝文欲觀諸子志尚,大陳寶物,任其所取。京兆王 愉等
皆競取珍玩,帝唯取骨如意而已。孝文大奇之。及庶人恂失德,孝文謂彭城王 勰曰:「吾固疑此兒有
非常志相,今果然矣!」乃見立為儲貳。雅愛經史,尤長釋氏之義,每至講論,連夜忘疲。善風儀,
美容貌,臨朝深默,端嚴若神,有人君之量矣。
肅宗孝明皇帝 諱詡,宣武皇帝 之第二子也。母曰胡充華。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生於宣光殿之東
北,有光照於庭中。延昌元年[512]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
四年正月丁巳,宣武帝 崩 。是夜,太子 即皇帝位。戊午,大赦。己未,徵下西討東防諸軍。庚
申,詔太保太保 、高陽王 雍入居西柏堂 決庶政,以任城王 澄為尚書令尚書令 ,百官總己 以聽二王。二
月庚辰,尊皇后 高氏 為皇太后 。辛巳,司徒司徒 高肇 至京師,以罪賜死。癸未,進太保太保 、高陽
王 雍位太傅太傅 ,領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清河王 懌為司徒司徒 ,以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廣平王 懷為司司
空空 。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皇太后 出俗為尼,徙御金墉城 。丙辰,詔進宮
臣位一級。乙丑,進文武群官位一級。
夏六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 ,殺阜城令阜城令 ,自稱大乘。
秋八月乙亥,領軍領軍 于忠 矯詔殺左僕射左僕射 郭祚 、尚書尚書 裴植 ,免太傅太傅 、高陽王 雍官,以王還
第。丙子,尊皇太妃 為皇太后 。戊子,帝朝太后 於宣光殿。大赦。己丑,進司徒司徒 、清河王 懌
為太傅太傅 ,領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廣平王 懷為太保太保 ,領司徒司徒 ;任城王 澄為司空司空 。庚寅,以車騎車騎
大將軍大將軍 于忠 為尚書令尚書令 ,特進特進 崔光 為車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 ,並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壬辰,復江陽王 繼本國,
復濟南王 彧先封為臨淮王 。群臣奏請皇太后 臨朝稱制。九月乙巳,皇太后 親覽萬機。甲寅,征征
北大將軍北大將軍 元遙破斬法慶,傳首京師。安定王 燮薨 。
冬十二月辛丑,以高陽王 雍為太師太師 。己酉,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崔亮 破梁將趙祖悅軍,遂圍硤石 。丁
卯,帝、皇太后 謁景陵 。
是歲,東夷 、西域 、北狄 十八國並遣使朝貢。
熙平元年[516]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元。荊沔 都督都督 元志大破梁軍。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平 為行
臺 ,節度節度 討硤石 諸軍。二月乙巳,鎮東將軍鎮東將軍 蕭寶夤 大破梁將於淮北。癸亥,初聽秀才 對
策,第中上已上敘之。乙丑,鎮南 崔亮 、鎮軍李平 等剋硤石 ,斬趙祖悅,傳首京師,盡俘其
眾。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戊戌,以瀛州 人饑,開倉振 恤。五月丁卯朔,以炎旱,命釐察獄訟 ,權停作役。庚午,
詔放華林野獸於山澤。
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禁。八月丙午,詔古帝諸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九月丁丑,淮堰破,梁
緣淮城 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
是歲,吐谷渾 、宕昌 、鄧至 、高昌 、陰平 等國並遣使朝貢。
文 名 武 武 地 地
名 仕 礼
政 地
葬
號 礼 主 建
主
主
主 號
主
號 葬 主
文 主 名 主 文 词
主 名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武 主
文 主 主 地
地 文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武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武 主 葬
主 文 武 名 地
主 建
政 地 政
名 武 文 名
衙 武 地 武 名 仕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法
地
政 政 地 政 地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二年春正月,大乘餘賊,復相聚攻瀛州 ,刺史刺史 宇文福 討平之。甲戌,大赦。庚寅,詔遣大使巡行四
方,問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二月丁未,封御史中尉御史中尉 元匡 為東平王 。三月丁亥,太保太保 、領司司
徒徒 、廣平王 懷薨 。
夏四月丁酉,詔京尹京尹 所統年高者,板賜郡各有差。戊申,以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胡國珍 為司徒司徒 。乙
卯,皇太后 幸伊闕石窟寺 ,即日還宮。改封安定王 超為北平王 。五月庚辰,重申天文禁,犯者
以大辟 論。
秋七月乙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汝南王 悅坐殺人免官 ,以王還第。己巳,享太廟。八月戊戌,宴道武
以來宗室年十五以上於顯陽殿,申家人禮。己亥,詔庶族子 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庚子,詔咸
陽 、京兆 二王子女,還附屬籍。丁未,詔太師太師 、高陽王 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尚書奏事 。
冬十月,以幽、冀、滄、瀛、光五州饑,遣使巡撫巡撫 ,開倉振 恤。
是歲,東夷 、西域 、氐、羌等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神龜元年[518]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陰平王 。壬申,詔給京畿 及諸州老人板郡縣 各有差,
及賜鰥寡孤獨粟帛。庚辰,詔以雜役戶或冒入清流,所在職人,皆令五人相保。無人任保者,奪官還
役。乙酉,秦州 羌反。幽州 大飢,死者三千七百九十人。詔刺史刺史 開倉振 恤。二月己酉,詔以神
龜 表瑞,大赦,改元。東益州 氐反。三月,南秦州 氐反。
夏四月丁酉,司徒司徒 胡國珍 薨 。甲辰,改封江陽王 繼為京兆王 。六月,自正月不雨,是月辛
卯,澍雨乃降。
秋七月,河州 人卻鐵匆聚眾反,自稱水池王。閏月甲辰,開恒州銀山 禁。八月癸丑朔,詔京師見
囚殊死 以下,悉減一等。甲子,卻鐵匆詣行臺 源子恭 降。
九月戊申,皇太后 高氏 崩 于瑤光 寺。冬十月丁卯,以尼禮葬高太后 於芒山 。
十二月辛未,詔曰:「人生有終,下歸兆域。京邑隱振,口盈億萬,貴賤攸憑,未有定所。今制乾脯
山以西,擬為九原 。」
是歲,東夷 、西域 、北狄 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蝕之。丁亥,詔曰:「皇太后 撝挹自居,稱號弗備。宜遵舊典,稱詔宇
內,以副黎蒸 元元之望。」是月,改葬文昭皇太后 高氏 。二月乙丑,齊郡王 祐薨 。庚午,羽
林 千餘人焚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張彝 第,敺傷彝,燒殺其子均。乙亥,大赦。丁丑,詔求直言。壬寅,詔
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三月甲辰,澍雨大洽。
夏五月戊戌,以司空司空 、任城王 澄為司徒司徒 ,京兆王 繼為司空司空 。
秋八月己未,御史中尉御史中尉 、東平王 匡坐事削除官爵。九月庚寅,皇太后 幸嵩高山 。癸巳,還
宮。
冬十二月癸丑,司徒司徒 、任城王 澄薨 。庚申,大赦。詔除淫祀,焚諸雜神。
是歲,吐谷渾 、宕昌 、嚈噠 等國並遣使朝貢。
正光元年[520]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丙辰,詔尚書尚書 長孫承業 巡撫巡撫 北蕃,觀察風俗 。五月辛巳,以炎旱故,詔八坐鞫見囚,申
枉濫。
地 文 名
文 名 主 文
文 主 葬
文 文 名 文
主 处 主 主
法
文 主 仕
亲
地 地 文 主 文
文 名
政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然 地 地
文 名 葬 主 主
地 地
法 衙 名
主 名 葬 天 主 地
地
政 地 政
主
名 主 名 主 葬
营 武 名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主 地
文 主 葬
政 政 政
文 名 文 词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秋七月丙子,侍中侍中 元叉 、中常侍中常侍 劉騰 奉帝幸前殿,矯皇太后 詔,歸政遜位。乃幽皇太后 北
宮,殺太傅太傅 、清河王 懌,總勒禁旅,決事殿中 。辛卯,帝加元服 ,大赦,改元。內外百官進位
一等。八月甲寅,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中山王 熙舉兵欲誅叉、騰,不果,見殺。九月壬辰,蠕蠕主 阿那
瑰來奔。戊戌,以太師太師 、高陽王 雍為丞相丞相 。
冬十月乙卯,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汝南王 悅為太尉太尉 。十一月己亥,封阿那瑰為朔方郡公 、蠕蠕
王 。十二月壬子,詔送蠕蠕王 阿那瑰歸北。辛酉,以司空司空 、京兆王 繼為司徒司徒 。
二年春正月,南秦州 氐反。二月,車駕幸國子學 ,講孝經 。三月庚午,幸國子學 ,祠孔子,以
顏回配。甲午,右衛將軍右衛將軍 奚康生 於禁中將殺元叉 ,不果,為叉所害。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劉騰 為司司
空空 。
夏四月庚子,進司徒司徒 、京兆王 繼位太保太保 。壬寅,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崔光 為司徒司徒 。五月丁酉朔,日
有蝕之。
秋七月癸丑,以旱故,詔有司修案舊典,祗行六事。八月己巳,蠕蠕後主 郁久閭侯匿伐來奔懷朔
鎮 。
十二月甲戌,詔司徒司徒 崔光 、安豐王 延明 等議定服章。庚辰,以東益、南秦州 氐反,詔河間
王 琛討之,失利。
是歲,烏萇 、居密、波斯 、高昌 、勿吉 、伏羅 、高車 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辛亥,耕籍田 。
夏四月庚辰,以高車國主 覆羅伊匐為鎮西將軍鎮西將軍 、西海郡公 、高車國王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
之。六月己巳,以旱故,詔分遣有司馳祈岳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命理冤獄,止土功,減膳徹
懸,禁止屠殺。
冬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蝕之。乙巳,祀圓丘。丙午,詔班曆,大赦。十二月癸酉,以太保太保 、京兆
王 繼為太傅太傅 ,司徒司徒 崔光 為太保太保 。
是歲,波斯 、不溪、龜茲 、吐谷渾 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封 故咸陽王 禧為敷城王,京兆王 愉為臨洮 王,清河王 懌為范陽王 ,以
禮加葬。丁丑,河間王 琛、章武王 融並以貪汙,削爵 除名 。己卯,蠕蠕主 阿那瑰率眾犯塞,
遣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元孚 為北道行臺 ,持節喻之。蠕蠕後主 郁久閭侯匿伐來朝。司空司空 劉騰 薨 。
夏四月,阿那瑰執元孚 北遁。
秋八月癸未,追復故范陽王 懌為清河王 。九月丁酉,詔太尉太尉 、汝南王 悅入居門下,與丞丞
相相 、高陽王 雍參決尚書奏事尚書奏事 。
冬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丙申,趙郡王 謐薨 。丁酉,太保太保 崔光 薨 。十二月,以太太
尉尉 、汝南王 悅為太保太保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北海王 顥坐貪汙,削爵 除官。
是歲,宕昌 、庫莫奚國 並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
三月,沃野鎮 人破六韓拔陵 反,聚眾殺鎮將鎮將 ,號真王元年。
文 名 文 名 主 主
文 主 衙 礼
文 主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武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地 衙 作 衙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主
地
文 名 主 名 地
主
政 政 政 政 名 政
礼
主 武 主 主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政 政 政
仕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仕 法 主
文 名 衙 主 文 名 葬
名
主 主 武 主
文 主 文
主 葬 文 名 葬
武 主 文 文 主 仕
政 政
地 名 武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夏四月,高平酋長胡琛 反,自稱高平王 ,攻鎮以應拔陵。別將別將 盧祖遷擊破之。五月,都督北征諸軍都督北征諸軍
事事 、臨淮王 彧攻討,敗于五原,削除官爵。壬申,詔尚書令尚書令 李崇 為大都督大都督 ,率廣陽王 深等北
討。
六月,秦州 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 ,殺刺史刺史 李彥 。大提尋死,子念生代立,僭稱天
子,年號 天建,置立百官。丁酉,大赦。
秋七月戊午,復河間王 琛、臨淮王 彧本封。是月,涼州 幢帥于菩提 、呼延雄執刺史刺史 宋潁,據
州反。念生遣其兄高陽王 天生下隴東寇。八月甲午,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元志西討,大敗於隴東,退守岐
州 。丙申,詔諸州鎮軍元非犯配者,悉免為編戶。改鎮為州,依舊立稱。
九月壬申,詔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齊王 蕭寶夤 為西道行臺 、大都督大都督 ;復撫軍撫軍 、北海王 顥官爵,
為都督都督 。並率諸將西討。乙亥,帝幸明堂 ,餞寶夤 等。吐谷渾主 伏連籌 遣兵討涼州 ,于菩
提 走,追斬之。城人趙天安復推 宋潁為刺史刺史 。
冬十月,營州 城人劉安定、就德興據城反,執刺史刺史 李仲遵 。城人王惡兒斬安定以降。德興東走,
自號燕王 。
十二月,詔太傅太傅 、京兆王 繼為太師太師 、大將軍大將軍 ,率諸將西討。汾州 正平、平陽 胡叛逆,詔
復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章武王 融封爵,為大都督大都督 ,率眾討之。莫折念生遣兵攻涼州 ,城人趙天安復執刺刺
史史 以應之。
是歲,嚈噠 、契丹 、地豆干 、庫莫奚 等國並遣使朝貢。
孝昌元年[525]春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元法僧 據城反,自稱宋王 ,年號 天啟。遣其子景仲歸梁。
梁遣其將豫章王 綜入守彭城 。法僧 擁其僚屬南入。詔臨淮王 彧、尚書尚書 李憲 為都督都督 ,安豐
王 延明 為東道行臺 ,俱討徐州 。癸亥,蕭寶夤 及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崔延伯 大破賊於黑水。天生退
走入隴,涇、岐及隴悉平。以太師太師 、大將軍大將軍 、京兆王 繼為太尉太尉 。二月,詔追復故樂良王 長
命 爵,以其子忠紹之。戊戌,大赦。三月甲戌,詔五品以上,各薦所知。
夏四月辛卯,皇太后 復臨朝攝政 ,引群臣面陳得失。壬辰,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都督都督 崔延伯 大敗於涇
川 ,戰歿。六月癸未,大赦,改元。蠕蠕主 阿那瑰大破拔陵。是月,諸將逼彭城 ,蕭綜 夜潛出
降,梁諸將奔退,眾軍追躡,免者十一二。
秋八月癸酉,詔斷遠近貢獻珍麗,違者免官 。柔玄鎮 人杜洛周 反於上谷 ,年號 真王。九月乙
卯,詔減天下諸調之半。壬戌,詔五品以上,各舉所知。辛未,曲赦 南北秦州 。
冬十月,蠕蠕 遣使朝貢。十一月辛亥,詔父母年八十以上者,皆聽居官。時四方多事,諸蠻復反。
十二月,山胡劉蠡升 反,自稱天子。
二年春正月庚戌,封廣平王 懷長子誨為范陽王 。壬子,以太保太保 、汝南王 悅領太尉太尉 。
是月,五原鮮于脩禮反於定州 ,年號 魯興。二月甲申,帝及皇太后 臨大夏 門,親覽冤訟。三
月庚子,追復中山王 熙本爵,以其子叔仁 紹之。
夏四月,大赦。戊申,北討都督都督 河間王 琛、長孫承業 失利奔還,詔並免官 爵。五月丁未,車駕
將北討,內外戒嚴 。前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元略 自梁還朝,封義陽王 。以丞相丞相 、高陽王 雍為大司大司
馬馬 。
名 主 武
武 主 文 名 武 主
地 主 文 名
礼
主 主 地 名 文
主 文
地
文 主 名 衙 武 武 主
武 礼 名 主 名 地
名 法 文
地 文 名
主
文 主 文 武 地 地
武 主 武 地
文
政 政 政 政
文 名 主 礼
主 地 名 主 文 名 武
主 名 衙 地 名 武 名
文 武 主 武 主
名
主 礼 武 武 名
地 主 地 名
仕 地 名 地 礼
法 地
政
名
主 主 文 主 武
地 礼 主 政
主 名
武 主 名 仕
军 文 名 主 文 主
武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六月己巳,曲赦 齊州 。絳蜀陳雙熾聚眾反,自號始建王。曲赦 平陽 、建興 、正平三郡。詔假鎮西鎮西
將軍將軍 、都督都督 長孫承業 討雙熾,平之。丙子,改封義陽王 略為東平王 。戊寅,詔復京兆王 繼本
封江陽王 。戊子,詔曰:「自運屬艱棘,歷載于茲。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何以苟安黃屋,
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食素服。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
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別引見 ,共論得失 。」
秋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公 元巶為常山王 。戊子,進武城縣公 子攸 為長樂王 。癸巳,賊帥元
洪業斬鮮于脩禮請降,為賊黨葛榮 所殺。
九月辛亥,葛榮 敗都督都督 廣陽王 深、章武王 融於博野白牛邏 。融歿於陣。榮自稱天子,國號
齊,年稱廣安。
冬十一月戊戌,杜洛周 攻陷幽州 ,執刺史刺史 王延年 及行臺 常景 。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
升;借賃公田者,畝一斗。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舍為五等。梁將元樹逼壽春 ,揚州刺揚州刺
史史 李憲 力屈而降。初留州縣及長史長史 、司馬、戍主戍主 副質子於京師。詔:「頃舊京淪覆,中原喪
亂 ,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 內為雜戶濫門拘辱者,悉聽離絕。」
是歲,疊伏羅 、庫莫奚國 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司空 皇甫度 為司徒司徒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蕭寶夤 為司空司空 。辛巳,葛榮 陷殷
州 ,刺史刺史 崔楷 固節死之。甲申,詔峻鑄錢之制。蕭寶夤 大敗于涇州 ,北海王 顥尋亦敗
走。曲赦 關西及正平、平陽 、建興 。戊子,以司徒司徒 皇甫度 為太尉太尉 。己丑,以四方未平,詔
內外戒嚴 ,將親征 。
二月丁酉,詔開輸賞格。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斗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 者,五百石
賞一階。不限多少,粟畢授官。虜賊據潼關 。三月甲子,詔將西討,中外戒嚴 。虜賊走,復潼
關 。
秋七月,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安樂王 鑒據州反。己丑,大赦。八月,都督都督 源子邕 、李神軌 、裴衍 攻
鄴。丁未,斬鑒,相州 平。
九月己未,東豫州刺史東豫州刺史 元慶和 以城南叛。秦州 城人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行州事 。
冬十月戊申,曲赦 恒農已西河 北、正平、平陽 、邵郡 及關西諸州。甲寅,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蕭寶
夤 據州反,自號齊,年稱隆緒。
十一月己丑,葛榮 攻陷冀州 ,執刺史刺史 元孚 ,逐出居人,凍死者十六七。十二月戊申,都督都督 源
子邕 、裴衍 與榮戰,敗於陽平 東北,並歿。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超遣使歸罪。
是歲,蠕蠕 遣使朝貢。
武泰元年[528]春正月乙丑,生皇女,祕言皇子 。丙寅,大赦,改元。丁丑,雍州 人侯終德相率
攻蕭寶夤 。寶夤 度渭走,雍州 平。
法 地 法 地 地
武 武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词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武 主 主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名
地
文 名 文 武
词 礼
名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主
法 地 地 文 名 武
军 军
地
地 军
地
文 主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法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地
政
主 地
名 名 地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005 卷五 魏本紀第五→目錄
156
157
二月癸丑,帝崩 於顯陽殿,時年十九。甲寅,皇子 即位,大赦。皇太后 詔曰:「皇家握曆受圖,年
將二百,祖宗 累聖,社稷 載安。高祖 以文思 先天,世宗 以下武繼世,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
率由溫明恭順。實望穹靈降祐,麟趾眾繁,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唯虺遂彰。于時
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 。何圖一旦弓劍莫追!皇曾孫故臨洮 王寶暉世
子 釗,體自高祖 ,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允膺 大寶 。即日踐祚。可
班宣遠邇,咸使知之。」乙卯,幼主 即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大都督大都督 尒朱榮 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
是月,杜洛周 為葛榮 所并。三月甲申,上尊諡曰孝明皇帝 。乙酉,葬於定陵 ,廟號 肅宗 。
四月戊戌,尒朱榮 濟河。庚子,皇太后 、幼主 崩 。
論曰:宣武 承聖考德業,天下想望風化,垂拱無為,邊徼稽服。而寬以攝下,從容不斷,太和之風替
矣。比之漢世,元、成、安、順之儔歟。宣武 之後,政綱不張。孝明沖齡統業,靈后婦人專制,任用
非人,賞罰乖舛。於是釁起宇內,禍延邦畿 ,卒於享國不長,抑亦淪胥之始也。
葬 主 主
亲 礼 號 名 主
名 地
主 號 名 名
主 文 武 名
名 名 號 处 礼 號
名 主 主 葬
地
地
名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helloiac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helloiac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helloiac
 

What's hot (20)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北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南史 19 卷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漢書 071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Similar to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helloiac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Similar to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20)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晉書 005 卷五 帝紀第五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 1. 文档信息  北史  004 / 100  158 段 10543 字  1006 种 163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唐]李延壽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005 卷五 魏本紀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史 /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延昌元年[512] 2 正始元年[504] 1 永平三年[510] 1 熙平元年[516] 1 神龜元年[518] 1 正光元年[520] 1 太和七年[483] 1 真王元年 1 地点 西域 12 秦州 6 壽春 5 人物 皇太后 17 倉振 13 京兆王 12 高陽王 12 中山王 9 彭城王 9 蕭寶夤 9 北海王 8 文官 司徒 26 司空 20 太保 14 刺史 12 太傅 9 太師 7 武官 太尉 12 都督 9 大將軍 6 其他 薨 18 東夷 11 曲赦 7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四 魏本紀第四 世宗宣武皇帝 諱恪 ,孝文皇帝 第二子也。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於床下,日化為龍, 繞己數匝,寤而驚悸 ,遂有娠。太和七年[483]閏四月,生帝於平城宮 。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為皇 太子 。 二十三年四月丙午,孝文帝 崩 。丁巳,太子 即皇帝位,諒闇,委政宰輔。五月,高麗國 遣使朝 貢。六月乙卯,分遣侍臣,巡行州郡,問人疾苦,考察守令,黜陟幽明,褒禮名賢。戊辰,追尊 皇 妣 曰文昭皇后 。 秋八月戊申,遵遺詔,孝文皇帝 三夫人 已下,悉免歸家。癸丑,增宮臣位一級。 冬十月癸未,鄧至國王 象舒彭來 朝。丙戌,謁長陵 。丁酉,享太廟。十一月,幽州 人王惠 定 聚眾反,自稱明法 皇帝。刺史刺史 李肅 捕斬之。 是歲,州鎮十八水饑,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 景明元年[500]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壬寅,謁長陵 。乙巳,大赦,改元。丁未,齊豫州刺豫州刺 史史 裴叔業 以壽春 內屬。二月戊戌,復以彭城王 勰為司徒司徒 。 主 名 號 病 处 主 號 葬 主 政 礼 礼 主 號 词 主 名 处 地 名 仕 文 名 名 处 文 名 地 主 文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齊將胡松、李居士 軍屯 宛,陳伯之 水軍逼壽春 。夏四月丙申,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王 肅 大破之。己亥,皇弟恌薨 。 五月甲寅,北鎮饑,遣兼侍中侍中 楊播 巡撫巡撫 振恤。六月丙子,以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為大司馬大司馬 。 秋七月己亥朔,日有蝕之。齊將陳伯之 寇淮南 。八月乙酉,彭城王 勰破伯之 於肥口。九月,齊 州 人柳世明聚眾反。 冬十月丁卯朔,謁長陵 。庚寅,齊、兗二州討世明平之。丁亥,改授彭城王 勰司徒司徒 、錄尚書錄尚書 事事 。十一月丁巳,陽平王 頤薨 。 是歲,州鎮十七大饑,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高麗 、吐谷渾 等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謁長陵 。庚戌,帝始親政 。遵遺詔,聽司徒司徒 、彭城王 勰以老歸第,進太太 尉尉 、咸陽王 禧位太保太保 ,以司空司空 、北海王 詳為大將軍大將軍 、錄尚書事錄尚書事 。丁巳,引見 群臣於太極 前殿,告以覽政之意。壬戌,以太保太保 、咸陽王 禧領太尉太尉 ,以大將軍大將軍 、廣陵王 羽為司空司空 。分 遣大使,黜陟幽明。二月庚午,進宿衛 之官位一級。甲戌,大赦。三月乙未朔,詔以比年連有軍 旅,正調之外,皆蠲罷。壬戌,青、齊、徐、兗四州大饑,人死者萬餘口。是月,齊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蕭 衍 奉其南康王 寶融 為主,東赴建鄴。 夏五月壬子,廣陵王 羽薨 。壬戌,太保太保 、咸陽王 禧謀反 ,賜死。六月丁亥,考諸州刺史諸州刺史 , 加以黜陟。 秋七月癸巳朔,日有蝕之。乙巳,蠕蠕 犯塞。辛酉,大赦。九月丁酉,發畿內 夫五萬五千人築京 師三百二十坊,四旬罷。己亥,立皇后 于氏 。乙卯,免壽春 營戶 ,並隸揚州 。 冬十一月丙申,以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穆亮 為司空司空 。丁酉,以大將軍大將軍 、北海王 詳為太傅太傅 ,領司司 徒徒 。壬寅,改築圓丘於伊水 之陽,乙卯,仍有事焉。十二月,齊直後張齊 殺其主蕭寶卷 以降蕭 衍 。 是歲,高麗 、吐谷渾 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戊寅,以旱故,詔州郡掩骸骨。三月,齊建安王 寶夤 來奔。 夏四月,詔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李崇 討魯陽 反蠻。齊主蕭寶融 遜位於梁。閏四月丁巳,司空司空 穆 亮 薨 。 秋七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八月乙卯,以前太傅太傅 、平陽公 元丕為三老。九月丁巳,行幸 鄴。丁 卯,詔使者弔比干 墓。戊寅,閱武 於鄴南。 冬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遠及一里五十步,群臣勒銘於射所。甲辰,車駕還宮。十二月壬寅,以 太極前殿初成,饗群臣,賜布帛有差。 是歲,河州 大饑,死者二千餘口。西域 二十七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乙亥,親耕籍田 。三月己巳,皇后 先蠶 於北郊。 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 為東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封丹楊郡公 、齊王 。庚寅,南天竺國 獻辟支佛牙。戊 戌,為旱故,命鞫冤獄。己亥,減膳徹懸。辛丑,澍雨大洽。五月甲戌,行梁州 事楊椿 大破反 氐。六月壬午朔,封皇弟悅為汝南王 。 秋七月乙卯,三老平陽公 元丕薨 。庚午,詔復收鹽池 利。辛未,以彭城王 勰為太師太師 。八 月,勿吉國 貢楛矢。 名 军 名 地 文 主 武 名 葬 文 名 文 文 主 武 名 地 主 名 地 处 主 文 文 主 葬 名 政 政 处 礼 文 主 武 主 文 文 主 武 文 礼 文 主 武 武 主 文 营 文 名 主 名 主 葬 文 主 法 文 政 地 主 名 地 军 地 武 名 文 武 主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政 政 名 名 武 名 地 名 文 名 葬 文 主 礼 名 礼 地 地 礼 主 礼 名 文 主 主 政 地 名 主 主 葬 地 主 文 政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冬十一月己未,封武興國世子 楊紹 先為武興王 。 正始元年[504]春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夏五月丁未朔,太傅太傅 、北海王 詳以罪廢為庶人。六月,以旱故,徹樂減膳。癸巳,詔有司修案舊 典,祗行六事。甲午,帝以旱故,親薦享於太廟。戊戌,詔立周旦、夷、齊廟於首陽山 。庚子,以 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又錄京師見囚,殊死 以下皆減一等;鞭杖之坐,悉原之。 秋七月癸丑,假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李崇 大破諸蠻。八月丙子,假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元英破梁將馬仙琕 於義陽 。 詔洛陽令洛陽令 有大事,聽面敷奏。乙酉,元英攻拔義陽 。辛卯,英又大破梁軍,仍清三關。丁酉,封 英為中山王 。九月,詔諸州蠲停徭役,不得橫有徵發。蠕蠕 犯塞,詔左僕射左僕射 源懷 討之。 冬十月乙未,詔斷群臣白衣募吏。十一月戊午,詔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十二月丙子,以苑 牧公田分賜代遷戶。己卯,詔群臣議定律令 。閏月癸卯朔,行梁州 事夏侯道遷 據漢中 來降。乙 丑,以高陽王 雍為司空司空 。 是歲,高麗 遣使來朝貢。 二年春正月丙子,封宕昌 世子 梁彌博為宕昌王 。二月,梁州 氐、蜀反,絕漢中 運路,州刺州刺 史史 邢巒 頻大破之。 夏四月己未,城陽王 鸞薨 。乙丑,詔曰:「中正中正 所銓,但為門第 ,吏部 彝倫,仍不才舉。八 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必令才 學並申,資望兼致。」邢巒 遣統軍王足西伐,頻破梁諸軍,遂入劍 閣 。 秋七月戊子,王足擊破梁軍,因逼涪城 。八月壬寅,詔中山王 英南討襄沔。 冬十一月戊辰朔,武興王 楊紹 先叔父集起謀反 ,詔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楊椿 討之。王足圍涪城 ,益 州 諸郡戍降者十二三,送編籍者五萬餘戶。既而足引軍退。 是歲,鄧至 國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 昌生,大赦。壬申,梁、秦二州刺史州刺史 邢巒 連破氐賊,剋武興。秦州 人 王智等聚眾,自號王公,尋推秦州主簿秦州主簿 呂苟兒為主,年號 建明。己卯,楊集 起兄弟相率降。二 月丙辰,詔求讜言。戊午,詔右衛將軍右衛將軍 元麗等討呂苟兒。三月己巳,以戎旅興,詔停諸作。己 卯,樂良王 長命 坐殺人,賜死。庚寅,平南將軍平南將軍 、曲江縣公 陳伯之 自梁城南奔。 夏四月丁未,詔罷鹽池 禁。五月丙寅,詔以時澤 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 以致死,暴露溝塹者,令洛陽 部尉,依法棺埋。 秋七月庚辰,元麗大破秦賊,降呂苟兒及其王公三十餘人,秦、涇二州平。戊子,中山王 英大破 梁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王伯敖於陰陵 。己丑,詔發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卒十萬,以濟南軍 。八月壬 寅,安東將軍安東將軍 邢巒 破梁將桓和於孤山 。諸將所在剋捷,兗州 平。壬戌,曲赦 涇、秦、岐、 涼、河五州。九月癸酉,邢巒 大破梁軍於淮南 ,遂攻鍾離 。 冬十一月甲子,帝為京兆王 愉、清河王 懌、廣平王 懷、汝南王 悅講孝經 於式乾殿。 是歲,高麗 、蠕蠕國 並遣使朝貢。 四年夏四月戊戌,鍾離 大水,中山王 英敗績而還。六月己丑朔,詔有司準前式,置國子 ,立太 學 ,樹小學 於四門。 主 名 主 文 主 地 法 武 名 武 名 地 文 地 主 政 文 名 法 地 名 地 主 文 政 政 主 主 地 地 文 名 主 葬 文 礼 衙 名 名 地 地 主 主 名 法 文 名 地 地 地 主 文 名 地 文 礼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营 武 名 地 地 法 名 地 地 主 主 主 主 作 政 政 地 主 主 衙 仕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秋八月己亥,中山王 英、齊王 蕭寶夤 坐鍾離 敗,除名 。辛丑,敦煌 人饑,詔開倉振 恤。九 月己未,詔以徙正宮 極,庸績未酬,以司空司空 、高陽王 雍為太尉太尉 ,尚書令尚書令 、廣陽王 嘉為司空司空 , 百官悉進位一級。庚申,夏州長史夏州長史 曹明謀反 ,伏誅。甲子,開斜谷 舊道。丙戌,司州 人饑,詔 開倉振 恤。閏月甲午,禁大司馬門 不得車馬出入。 冬十月丁卯,皇后 于氏 崩。自碣石 至於劍閣 ,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郡尉郡尉 。 是歲,西域 、東夷 四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永平元年[508]春三月戊子,皇子 昌薨 。丙午,以去年旱儉,遣使者所在振恤。 夏五月辛卯,帝以旱故,減膳徹懸。六月壬申,詔依洛陽 舊圖,修聽訟 觀。 秋七月甲午,立夫人高氏 為皇后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癸亥,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京兆王 愉據州 反。丁卯,大赦,改元。九月丙戌,復前中山王 英本封。戊戌,殺太師太師 、彭城王 勰。癸卯, 假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李平 剋信都 ,冀州 平。 冬十月,豫州 彭城 人白早生殺刺史刺史 司馬悅 ,據城南叛。十二月己未,尚書尚書 邢巒 剋懸瓠 , 斬早生,禽梁將齊苟兒等。 是歲,北狄 、東夷 、西域 十八國並遣使朝貢。高昌國王 麴嘉 表求內徙。 二年春正月,涇州 沙門劉慧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華州刺史 奚康生 討之。 夏四月己酉,武川鎮 饑,詔開倉振 恤。甲子,詔緣邊州鎮,自今一不聽寇盜境外,犯者罪同境 內。五月辛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殺。甲辰,幸華林都亭錄囚 徒,死罪以下,降一 等。六月辛亥,詔曰:「江海方同,車書宜一,諸州軌轍,南北不等。今可申敕四方,遠近無二。」 秋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戊申,以鄧至國 世子 像覽蹄為其國王 。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 子 顥為北海王 。壬午,詔定諸門闥名。 冬十月癸丑,以司空司空 、廣陽王 嘉為司徒司徒 。庚午,郢州 獻七寶床,詔不納。十一月甲申,詔禁 屠殺含孕,以為永制。己丑,帝於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 十二月,詔五等諸侯,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 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身: 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 是歲,西域 、東夷 二十四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壬子,秦州 沙門劉光秀 謀反 ,州郡捕斬之。癸亥,秦州 隴西 羌殺鎮將鎮將 趙 雋 反,州軍討平之。三月丙戌,皇子 詡生,大赦。 夏四月,平陽郡 之禽昌、襄陵 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五月丁亥,冀、定 二州旱儉,詔開倉振 恤。六月甲寅,詔重求遺書於天下。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 英薨 。丙申,詔太常太常 立館,使京畿 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處,嚴敕醫署分 師救療,考其能否而行賞罰。又令有司集諸醫工醫工 ,惟簡精要,取三十卷以班九服 。十二月辛巳,江 陽王 繼坐事除名 。甲申,詔於青州 立孝文皇帝 廟。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王敞 謀反 ,伏誅。 是歲,西域 、東夷 、北狄 十六國 並遣使朝貢。 主 主 名 地 法 地 名 艺 文 主 武 文 主 文 文 法 地 地 名 词 主 名 地 地 武 地 政 主 葬 地 法 名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武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政 政 地 主 名 地 文 名 地 名 法 政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地 作 地 政 地 名 法 地 地 武 名 主 地 地 名 主 葬 文 地 文 礼 主 法 地 號 文 名 法 地 政 政 政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 劉龍 駒聚眾反,詔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薛和討之。二月壬午,青、齊、徐、兗四州人饑 甚,遣使振恤。三月壬戌,司徒司徒 、廣陽王 嘉薨 。 夏四月,梁遣其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張稷 及馬仙琕 寇朐山 。詔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盧昶 率眾赴之。五月己亥,遷 代京銅龍置天泉池 西。丙辰,詔禁天文學。 冬十一月,朐山 城陷,盧昶 大敗而還。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 是歲,西域 、東夷 、北狄 二十九國並遣使朝貢。 延昌元年[512]春正月乙巳,以頻年水旱,百姓饑弊,分遣使者,開倉振 恤。丙辰,以尚書令尚書令 高 肇 為司徒司徒 ,清河王 懌為司空司空 。三月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詔開倉振 恤。以京師穀貴,出倉粟 八十萬石以振恤貧者。己未,安樂王 詮薨 。 夏四月,詔以旱故,斷食粟之畜。丁卯,詔曰:「遷京嵩縣 ,年將二紀,博士博士 端然虛祿。靖言念 之,有兼愧慨。可嚴敕有司,國子學 ,孟冬 使成;太學 、四門,明年暮春令就。」戊辰,以旱 故,詔尚書尚書 與群司鞫理獄訟 。辛未,詔饑人就穀六鎮 。丁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癸未,詔 曰:「肆州 地震 陷裂,死傷甚多。亡者不可復追,生病宜加療救。可遣太醫太醫 、折傷醫并給所須藥 就療。」乙酉,大赦,改元。詔立理訴殿、申訟車,以盡冤窮之理。五月丙午,詔天下有粟之家,供 年之外,悉貸饑人。自二月不雨至於是月。己未晦,日有蝕之。六月壬申,澍雨大洽。戊寅,通 河 南牝馬之禁。庚辰,詔出太倉 粟五十萬石,以振京師及州郡饑人。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 詡為皇太子 。十一月丙申,詔以東宮 建,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 順孫廉 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十二月己巳,詔守宰為御史御史 彈赦 免者,及考在中第,皆代 之。 是歲,西域 、東夷 十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戊戌,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二月丙辰朔,振恤京師貧人。甲戌,以六鎮 大饑,開倉 拯贍。己卯,進太尉太尉 、高陽王 雍位太保太保 。閏月辛丑,以苑牧地賜代遷人無田者。 是春,人饑,死者數萬口。 夏四月庚子,以絹十五萬疋振河南郡 人。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是月,壽春 大水,遣平東將平東將 軍軍 奚康生 等步騎數千赴之。六月乙酉,青州 人饑,詔使者開倉振 恤。甲午,曲赦 揚州 。辛 亥,帝御申訟車,親理冤訟。是夏,十三郡大水。 秋八月辛卯,詔以水旱饑儉,百姓多陷罪辜,降死以下刑。九月丙辰,以貴族豪門,崇習奢侈,詔尚尚 書書 嚴立限級,節其流宕。 冬十月,詔以恒、肆地震 ,人多死傷,重丐一年租賦。十二月丙戌,丐洛陽 、河陰 二縣租賦。乙 巳,詔以恒、肆地震 ,人多離災,其有課丁沒盡,老幼單立,家無受復者,各賜廩粟,以接來稔。 是歲,東夷 、西域 十餘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乙未,詔曰:「肆州 秀容郡 敷城縣 、雁門郡 原平縣 並自去年四月以來山鳴地 震 ,于今不已。告譴彰咎,朕甚懼焉。可恤瘼寬刑,以答災譴。」 夏四月,青州 人饑。辛巳,開倉振 恤。乙巳,上御申訟車,親理冤訟。 秋八月甲申,帝臨朝堂,考百司而加黜陟。 地 名 文 文 主 葬 武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政 政 名 文 名 文 主 文 名 主 葬 地 文 衙 节 衙 文 法 军 地 异 文 地 地 主 主 衙 名 文 名 地 政 军 武 主 文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法 地 文 异 地 地 异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异 地 名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冬十一月辛亥,詔司徒司徒 高肇 為大將軍大將軍 、平蜀大都督大都督 ,步騎十五萬,西伐益州 。丁巳,幽州 沙門 劉僧紹 聚眾反,自號淨居國明法 王。州郡捕斬之。十二月庚寅,詔立明堂 。 是歲,東夷 、西域 八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丁巳,崩 于式乾殿,時年三十三。二月甲戌朔,上尊諡曰宣武皇 帝 ,廟號 世宗 。甲午,葬景陵 。 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於色,雅性儉素。初,孝文欲觀諸子志尚,大陳寶物,任其所取。京兆王 愉等 皆競取珍玩,帝唯取骨如意而已。孝文大奇之。及庶人恂失德,孝文謂彭城王 勰曰:「吾固疑此兒有 非常志相,今果然矣!」乃見立為儲貳。雅愛經史,尤長釋氏之義,每至講論,連夜忘疲。善風儀, 美容貌,臨朝深默,端嚴若神,有人君之量矣。 肅宗孝明皇帝 諱詡,宣武皇帝 之第二子也。母曰胡充華。永平三年[510]三月丙戌,生於宣光殿之東 北,有光照於庭中。延昌元年[512]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 四年正月丁巳,宣武帝 崩 。是夜,太子 即皇帝位。戊午,大赦。己未,徵下西討東防諸軍。庚 申,詔太保太保 、高陽王 雍入居西柏堂 決庶政,以任城王 澄為尚書令尚書令 ,百官總己 以聽二王。二 月庚辰,尊皇后 高氏 為皇太后 。辛巳,司徒司徒 高肇 至京師,以罪賜死。癸未,進太保太保 、高陽 王 雍位太傅太傅 ,領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清河王 懌為司徒司徒 ,以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廣平王 懷為司司 空空 。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 。三月甲辰朔,皇太后 出俗為尼,徙御金墉城 。丙辰,詔進宮 臣位一級。乙丑,進文武群官位一級。 夏六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 ,殺阜城令阜城令 ,自稱大乘。 秋八月乙亥,領軍領軍 于忠 矯詔殺左僕射左僕射 郭祚 、尚書尚書 裴植 ,免太傅太傅 、高陽王 雍官,以王還 第。丙子,尊皇太妃 為皇太后 。戊子,帝朝太后 於宣光殿。大赦。己丑,進司徒司徒 、清河王 懌 為太傅太傅 ,領太尉太尉 ;以司空司空 、廣平王 懷為太保太保 ,領司徒司徒 ;任城王 澄為司空司空 。庚寅,以車騎車騎 大將軍大將軍 于忠 為尚書令尚書令 ,特進特進 崔光 為車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 ,並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壬辰,復江陽王 繼本國, 復濟南王 彧先封為臨淮王 。群臣奏請皇太后 臨朝稱制。九月乙巳,皇太后 親覽萬機。甲寅,征征 北大將軍北大將軍 元遙破斬法慶,傳首京師。安定王 燮薨 。 冬十二月辛丑,以高陽王 雍為太師太師 。己酉,鎮南將軍鎮南將軍 崔亮 破梁將趙祖悅軍,遂圍硤石 。丁 卯,帝、皇太后 謁景陵 。 是歲,東夷 、西域 、北狄 十八國並遣使朝貢。 熙平元年[516]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元。荊沔 都督都督 元志大破梁軍。以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平 為行 臺 ,節度節度 討硤石 諸軍。二月乙巳,鎮東將軍鎮東將軍 蕭寶夤 大破梁將於淮北。癸亥,初聽秀才 對 策,第中上已上敘之。乙丑,鎮南 崔亮 、鎮軍李平 等剋硤石 ,斬趙祖悅,傳首京師,盡俘其 眾。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戊戌,以瀛州 人饑,開倉振 恤。五月丁卯朔,以炎旱,命釐察獄訟 ,權停作役。庚午, 詔放華林野獸於山澤。 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禁。八月丙午,詔古帝諸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九月丁丑,淮堰破,梁 緣淮城 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 是歲,吐谷渾 、宕昌 、鄧至 、高昌 、陰平 等國並遣使朝貢。 文 名 武 武 地 地 名 仕 礼 政 地 葬 號 礼 主 建 主 主 主 號 主 號 葬 主 文 主 名 主 文 词 主 名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武 主 文 主 主 地 地 文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武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武 主 葬 主 文 武 名 地 主 建 政 地 政 名 武 文 名 衙 武 地 武 名 仕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法 地 政 政 地 政 地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二年春正月,大乘餘賊,復相聚攻瀛州 ,刺史刺史 宇文福 討平之。甲戌,大赦。庚寅,詔遣大使巡行四 方,問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二月丁未,封御史中尉御史中尉 元匡 為東平王 。三月丁亥,太保太保 、領司司 徒徒 、廣平王 懷薨 。 夏四月丁酉,詔京尹京尹 所統年高者,板賜郡各有差。戊申,以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胡國珍 為司徒司徒 。乙 卯,皇太后 幸伊闕石窟寺 ,即日還宮。改封安定王 超為北平王 。五月庚辰,重申天文禁,犯者 以大辟 論。 秋七月乙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汝南王 悅坐殺人免官 ,以王還第。己巳,享太廟。八月戊戌,宴道武 以來宗室年十五以上於顯陽殿,申家人禮。己亥,詔庶族子 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庚子,詔咸 陽 、京兆 二王子女,還附屬籍。丁未,詔太師太師 、高陽王 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尚書奏事 。 冬十月,以幽、冀、滄、瀛、光五州饑,遣使巡撫巡撫 ,開倉振 恤。 是歲,東夷 、西域 、氐、羌等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神龜元年[518]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陰平王 。壬申,詔給京畿 及諸州老人板郡縣 各有差, 及賜鰥寡孤獨粟帛。庚辰,詔以雜役戶或冒入清流,所在職人,皆令五人相保。無人任保者,奪官還 役。乙酉,秦州 羌反。幽州 大飢,死者三千七百九十人。詔刺史刺史 開倉振 恤。二月己酉,詔以神 龜 表瑞,大赦,改元。東益州 氐反。三月,南秦州 氐反。 夏四月丁酉,司徒司徒 胡國珍 薨 。甲辰,改封江陽王 繼為京兆王 。六月,自正月不雨,是月辛 卯,澍雨乃降。 秋七月,河州 人卻鐵匆聚眾反,自稱水池王。閏月甲辰,開恒州銀山 禁。八月癸丑朔,詔京師見 囚殊死 以下,悉減一等。甲子,卻鐵匆詣行臺 源子恭 降。 九月戊申,皇太后 高氏 崩 于瑤光 寺。冬十月丁卯,以尼禮葬高太后 於芒山 。 十二月辛未,詔曰:「人生有終,下歸兆域。京邑隱振,口盈億萬,貴賤攸憑,未有定所。今制乾脯 山以西,擬為九原 。」 是歲,東夷 、西域 、北狄 十一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蝕之。丁亥,詔曰:「皇太后 撝挹自居,稱號弗備。宜遵舊典,稱詔宇 內,以副黎蒸 元元之望。」是月,改葬文昭皇太后 高氏 。二月乙丑,齊郡王 祐薨 。庚午,羽 林 千餘人焚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張彝 第,敺傷彝,燒殺其子均。乙亥,大赦。丁丑,詔求直言。壬寅,詔 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三月甲辰,澍雨大洽。 夏五月戊戌,以司空司空 、任城王 澄為司徒司徒 ,京兆王 繼為司空司空 。 秋八月己未,御史中尉御史中尉 、東平王 匡坐事削除官爵。九月庚寅,皇太后 幸嵩高山 。癸巳,還 宮。 冬十二月癸丑,司徒司徒 、任城王 澄薨 。庚申,大赦。詔除淫祀,焚諸雜神。 是歲,吐谷渾 、宕昌 、嚈噠 等國並遣使朝貢。 正光元年[520]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丙辰,詔尚書尚書 長孫承業 巡撫巡撫 北蕃,觀察風俗 。五月辛巳,以炎旱故,詔八坐鞫見囚,申 枉濫。 地 文 名 文 名 主 文 文 主 葬 文 文 名 文 主 处 主 主 法 文 主 仕 亲 地 地 文 主 文 文 名 政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然 地 地 文 名 葬 主 主 地 地 法 衙 名 主 名 葬 天 主 地 地 政 地 政 主 名 主 名 主 葬 营 武 名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主 地 文 主 葬 政 政 政 文 名 文 词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秋七月丙子,侍中侍中 元叉 、中常侍中常侍 劉騰 奉帝幸前殿,矯皇太后 詔,歸政遜位。乃幽皇太后 北 宮,殺太傅太傅 、清河王 懌,總勒禁旅,決事殿中 。辛卯,帝加元服 ,大赦,改元。內外百官進位 一等。八月甲寅,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中山王 熙舉兵欲誅叉、騰,不果,見殺。九月壬辰,蠕蠕主 阿那 瑰來奔。戊戌,以太師太師 、高陽王 雍為丞相丞相 。 冬十月乙卯,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汝南王 悅為太尉太尉 。十一月己亥,封阿那瑰為朔方郡公 、蠕蠕 王 。十二月壬子,詔送蠕蠕王 阿那瑰歸北。辛酉,以司空司空 、京兆王 繼為司徒司徒 。 二年春正月,南秦州 氐反。二月,車駕幸國子學 ,講孝經 。三月庚午,幸國子學 ,祠孔子,以 顏回配。甲午,右衛將軍右衛將軍 奚康生 於禁中將殺元叉 ,不果,為叉所害。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劉騰 為司司 空空 。 夏四月庚子,進司徒司徒 、京兆王 繼位太保太保 。壬寅,以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崔光 為司徒司徒 。五月丁酉朔,日 有蝕之。 秋七月癸丑,以旱故,詔有司修案舊典,祗行六事。八月己巳,蠕蠕後主 郁久閭侯匿伐來奔懷朔 鎮 。 十二月甲戌,詔司徒司徒 崔光 、安豐王 延明 等議定服章。庚辰,以東益、南秦州 氐反,詔河間 王 琛討之,失利。 是歲,烏萇 、居密、波斯 、高昌 、勿吉 、伏羅 、高車 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辛亥,耕籍田 。 夏四月庚辰,以高車國主 覆羅伊匐為鎮西將軍鎮西將軍 、西海郡公 、高車國王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 之。六月己巳,以旱故,詔分遣有司馳祈岳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命理冤獄,止土功,減膳徹 懸,禁止屠殺。 冬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蝕之。乙巳,祀圓丘。丙午,詔班曆,大赦。十二月癸酉,以太保太保 、京兆 王 繼為太傅太傅 ,司徒司徒 崔光 為太保太保 。 是歲,波斯 、不溪、龜茲 、吐谷渾 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二月壬申,追封 故咸陽王 禧為敷城王,京兆王 愉為臨洮 王,清河王 懌為范陽王 ,以 禮加葬。丁丑,河間王 琛、章武王 融並以貪汙,削爵 除名 。己卯,蠕蠕主 阿那瑰率眾犯塞, 遣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元孚 為北道行臺 ,持節喻之。蠕蠕後主 郁久閭侯匿伐來朝。司空司空 劉騰 薨 。 夏四月,阿那瑰執元孚 北遁。 秋八月癸未,追復故范陽王 懌為清河王 。九月丁酉,詔太尉太尉 、汝南王 悅入居門下,與丞丞 相相 、高陽王 雍參決尚書奏事尚書奏事 。 冬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丙申,趙郡王 謐薨 。丁酉,太保太保 崔光 薨 。十二月,以太太 尉尉 、汝南王 悅為太保太保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北海王 顥坐貪汙,削爵 除官。 是歲,宕昌 、庫莫奚國 並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 三月,沃野鎮 人破六韓拔陵 反,聚眾殺鎮將鎮將 ,號真王元年。 文 名 文 名 主 主 文 主 衙 礼 文 主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武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地 衙 作 衙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主 地 文 名 主 名 地 主 政 政 政 政 名 政 礼 主 武 主 主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政 政 政 仕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仕 法 主 文 名 衙 主 文 名 葬 名 主 主 武 主 文 主 文 主 葬 文 名 葬 武 主 文 文 主 仕 政 政 地 名 武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夏四月,高平酋長胡琛 反,自稱高平王 ,攻鎮以應拔陵。別將別將 盧祖遷擊破之。五月,都督北征諸軍都督北征諸軍 事事 、臨淮王 彧攻討,敗于五原,削除官爵。壬申,詔尚書令尚書令 李崇 為大都督大都督 ,率廣陽王 深等北 討。 六月,秦州 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 ,殺刺史刺史 李彥 。大提尋死,子念生代立,僭稱天 子,年號 天建,置立百官。丁酉,大赦。 秋七月戊午,復河間王 琛、臨淮王 彧本封。是月,涼州 幢帥于菩提 、呼延雄執刺史刺史 宋潁,據 州反。念生遣其兄高陽王 天生下隴東寇。八月甲午,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元志西討,大敗於隴東,退守岐 州 。丙申,詔諸州鎮軍元非犯配者,悉免為編戶。改鎮為州,依舊立稱。 九月壬申,詔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齊王 蕭寶夤 為西道行臺 、大都督大都督 ;復撫軍撫軍 、北海王 顥官爵, 為都督都督 。並率諸將西討。乙亥,帝幸明堂 ,餞寶夤 等。吐谷渾主 伏連籌 遣兵討涼州 ,于菩 提 走,追斬之。城人趙天安復推 宋潁為刺史刺史 。 冬十月,營州 城人劉安定、就德興據城反,執刺史刺史 李仲遵 。城人王惡兒斬安定以降。德興東走, 自號燕王 。 十二月,詔太傅太傅 、京兆王 繼為太師太師 、大將軍大將軍 ,率諸將西討。汾州 正平、平陽 胡叛逆,詔 復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章武王 融封爵,為大都督大都督 ,率眾討之。莫折念生遣兵攻涼州 ,城人趙天安復執刺刺 史史 以應之。 是歲,嚈噠 、契丹 、地豆干 、庫莫奚 等國並遣使朝貢。 孝昌元年[525]春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元法僧 據城反,自稱宋王 ,年號 天啟。遣其子景仲歸梁。 梁遣其將豫章王 綜入守彭城 。法僧 擁其僚屬南入。詔臨淮王 彧、尚書尚書 李憲 為都督都督 ,安豐 王 延明 為東道行臺 ,俱討徐州 。癸亥,蕭寶夤 及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崔延伯 大破賊於黑水。天生退 走入隴,涇、岐及隴悉平。以太師太師 、大將軍大將軍 、京兆王 繼為太尉太尉 。二月,詔追復故樂良王 長 命 爵,以其子忠紹之。戊戌,大赦。三月甲戌,詔五品以上,各薦所知。 夏四月辛卯,皇太后 復臨朝攝政 ,引群臣面陳得失。壬辰,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都督都督 崔延伯 大敗於涇 川 ,戰歿。六月癸未,大赦,改元。蠕蠕主 阿那瑰大破拔陵。是月,諸將逼彭城 ,蕭綜 夜潛出 降,梁諸將奔退,眾軍追躡,免者十一二。 秋八月癸酉,詔斷遠近貢獻珍麗,違者免官 。柔玄鎮 人杜洛周 反於上谷 ,年號 真王。九月乙 卯,詔減天下諸調之半。壬戌,詔五品以上,各舉所知。辛未,曲赦 南北秦州 。 冬十月,蠕蠕 遣使朝貢。十一月辛亥,詔父母年八十以上者,皆聽居官。時四方多事,諸蠻復反。 十二月,山胡劉蠡升 反,自稱天子。 二年春正月庚戌,封廣平王 懷長子誨為范陽王 。壬子,以太保太保 、汝南王 悅領太尉太尉 。 是月,五原鮮于脩禮反於定州 ,年號 魯興。二月甲申,帝及皇太后 臨大夏 門,親覽冤訟。三 月庚子,追復中山王 熙本爵,以其子叔仁 紹之。 夏四月,大赦。戊申,北討都督都督 河間王 琛、長孫承業 失利奔還,詔並免官 爵。五月丁未,車駕 將北討,內外戒嚴 。前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元略 自梁還朝,封義陽王 。以丞相丞相 、高陽王 雍為大司大司 馬馬 。 名 主 武 武 主 文 名 武 主 地 主 文 名 礼 主 主 地 名 文 主 文 地 文 主 名 衙 武 武 主 武 礼 名 主 名 地 名 法 文 地 文 名 主 文 主 文 武 地 地 武 主 武 地 文 政 政 政 政 文 名 主 礼 主 地 名 主 文 名 武 主 名 衙 地 名 武 名 文 武 主 武 主 名 主 礼 武 武 名 地 主 地 名 仕 地 名 地 礼 法 地 政 名 主 主 文 主 武 地 礼 主 政 主 名 武 主 名 仕 军 文 名 主 文 主 武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0.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六月己巳,曲赦 齊州 。絳蜀陳雙熾聚眾反,自號始建王。曲赦 平陽 、建興 、正平三郡。詔假鎮西鎮西 將軍將軍 、都督都督 長孫承業 討雙熾,平之。丙子,改封義陽王 略為東平王 。戊寅,詔復京兆王 繼本 封江陽王 。戊子,詔曰:「自運屬艱棘,歷載于茲。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何以苟安黃屋, 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食素服。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 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別引見 ,共論得失 。」 秋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公 元巶為常山王 。戊子,進武城縣公 子攸 為長樂王 。癸巳,賊帥元 洪業斬鮮于脩禮請降,為賊黨葛榮 所殺。 九月辛亥,葛榮 敗都督都督 廣陽王 深、章武王 融於博野白牛邏 。融歿於陣。榮自稱天子,國號 齊,年稱廣安。 冬十一月戊戌,杜洛周 攻陷幽州 ,執刺史刺史 王延年 及行臺 常景 。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 升;借賃公田者,畝一斗。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舍為五等。梁將元樹逼壽春 ,揚州刺揚州刺 史史 李憲 力屈而降。初留州縣及長史長史 、司馬、戍主戍主 副質子於京師。詔:「頃舊京淪覆,中原喪 亂 ,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 內為雜戶濫門拘辱者,悉聽離絕。」 是歲,疊伏羅 、庫莫奚國 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司空 皇甫度 為司徒司徒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蕭寶夤 為司空司空 。辛巳,葛榮 陷殷 州 ,刺史刺史 崔楷 固節死之。甲申,詔峻鑄錢之制。蕭寶夤 大敗于涇州 ,北海王 顥尋亦敗 走。曲赦 關西及正平、平陽 、建興 。戊子,以司徒司徒 皇甫度 為太尉太尉 。己丑,以四方未平,詔 內外戒嚴 ,將親征 。 二月丁酉,詔開輸賞格。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斗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 者,五百石 賞一階。不限多少,粟畢授官。虜賊據潼關 。三月甲子,詔將西討,中外戒嚴 。虜賊走,復潼 關 。 秋七月,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安樂王 鑒據州反。己丑,大赦。八月,都督都督 源子邕 、李神軌 、裴衍 攻 鄴。丁未,斬鑒,相州 平。 九月己未,東豫州刺史東豫州刺史 元慶和 以城南叛。秦州 城人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行州事 。 冬十月戊申,曲赦 恒農已西河 北、正平、平陽 、邵郡 及關西諸州。甲寅,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蕭寶 夤 據州反,自號齊,年稱隆緒。 十一月己丑,葛榮 攻陷冀州 ,執刺史刺史 元孚 ,逐出居人,凍死者十六七。十二月戊申,都督都督 源 子邕 、裴衍 與榮戰,敗於陽平 東北,並歿。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超遣使歸罪。 是歲,蠕蠕 遣使朝貢。 武泰元年[528]春正月乙丑,生皇女,祕言皇子 。丙寅,大赦,改元。丁丑,雍州 人侯終德相率 攻蕭寶夤 。寶夤 度渭走,雍州 平。 法 地 法 地 地 武 武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词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武 主 主 地 名 地 文 名 衙 名 地 文 名 文 武 词 礼 名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主 法 地 地 文 名 武 军 军 地 地 军 地 文 主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法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地 政 主 地 名 名 地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1.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005 卷五 魏本紀第五→目錄 156 157 二月癸丑,帝崩 於顯陽殿,時年十九。甲寅,皇子 即位,大赦。皇太后 詔曰:「皇家握曆受圖,年 將二百,祖宗 累聖,社稷 載安。高祖 以文思 先天,世宗 以下武繼世,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 率由溫明恭順。實望穹靈降祐,麟趾眾繁,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唯虺遂彰。于時 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 。何圖一旦弓劍莫追!皇曾孫故臨洮 王寶暉世 子 釗,體自高祖 ,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允膺 大寶 。即日踐祚。可 班宣遠邇,咸使知之。」乙卯,幼主 即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大都督大都督 尒朱榮 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 是月,杜洛周 為葛榮 所并。三月甲申,上尊諡曰孝明皇帝 。乙酉,葬於定陵 ,廟號 肅宗 。 四月戊戌,尒朱榮 濟河。庚子,皇太后 、幼主 崩 。 論曰:宣武 承聖考德業,天下想望風化,垂拱無為,邊徼稽服。而寬以攝下,從容不斷,太和之風替 矣。比之漢世,元、成、安、順之儔歟。宣武 之後,政綱不張。孝明沖齡統業,靈后婦人專制,任用 非人,賞罰乖舛。於是釁起宇內,禍延邦畿 ,卒於享國不長,抑亦淪胥之始也。 葬 主 主 亲 礼 號 名 主 名 地 主 號 名 名 主 文 武 名 名 名 號 处 礼 號 名 主 主 葬 地 地 名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140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