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抑郁症在中国:昆明年轻人对抑郁症的理解
白丹妮
辅导老师:莫佳妮
关键词:抑郁症、昆明年轻人、精神健康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有 3.5 亿抑郁症患者,中国抑郁症患者多达 6000 多万1
。因此,
抑郁症是一个全球的重要话题。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个源自于西方知识体系的专业。在
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心理学的概念,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因为心理学
在中国的历史有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所以我的这个研究将会分析中国年轻人怎么理解抑
郁症,对于抑郁症有什么样的知识,他们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他们觉得一个得了抑郁症
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据我所知,中国人一般不太重视心理健康,也不太理解精神障碍,
比如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心理问题。因此,我很好奇中国人忽视心理健康的原因是
否和他们所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系。不过,这个研究只能够告诉我们这个答案的一小
部分,这个调查的结果会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昆明年轻人怎样理解抑郁症。我希望通过这个
研究我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健康知识。而且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研究过这个
话题,关于抑郁症的资料也较少,所以我希望这个研究能够唤醒中国研究员、老百姓以及
各界人士对心理问题的重视。
抑郁症在中国的历史
	
  	
  	
  	
  	
  	
  	
  	
  	
  	
  	
  	
  	
  	
  	
  	
  	
  	
  	
  	
  	
  	
  	
  	
  	
  	
  	
  	
  	
  	
  	
  	
  	
  	
  	
  	
  	
  	
  	
  	
  	
  	
  	
  	
  	
  	
  	
  	
  	
  	
  	
  	
  	
  	
  	
  	
  
1	
  《中国步入精神病时代:精神黑洞吞噬 3 亿中国人》,选自《北京科技报》,2007 年 6 月 6 日	
  
  2	
  
抑郁症在中国有一个有趣并且较长的发展历史。传统中医很早就鉴定出重性精神疾
病的成分。两千多年以前, 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提到了七种重要的情绪,其中包含
现在抑郁症常见的悲伤和痛苦。由此可见,传统中医认识到了情绪这个观念,并在生活中
得以重视。其实,在 7 世纪早期,巢元方写的一本书《诸病源候论》描述的一种病很像现
代的一类抑郁症,叫“哭久侯”。其症状表现为:
“据说病人的哭泣是如此猛烈,并且充满痛苦,以至于情绪影响了内脏器官的功能”2
这本
书提出的概念接近现代抑郁症的概念,但是那时候中国在文化上并不像外国人,特别是西
方人那么重视抑郁症,因此,在中国人看来“哭久侯”这种病只是身体上的一种疾病。目
前,能够找到最早的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是 1710 年出版的《景岳全书》。笔者张价宾把一
种疾病定义为“郁”,并且划分为三个类型:
(1)过度愤怒导致的抑郁症(怒郁)
(2)过度思考导致的抑郁症(思郁)
(3)过度忧虑导致的抑郁症(忧郁)
(4)一种哀伤的或者痛苦的情绪、兴趣丧失、警觉、没胃口、疲惫、缺乏精
神和活力、以前的刺激因素不再起作用 2
从那时候一直到今天,中国的抑郁症概念都围绕“郁”这个词展开,并且有不同的诠释。
因为传统中医并没有精神学专科,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最后张价宾诊断的这个类型很像西方
	
  	
  	
  	
  	
  	
  	
  	
  	
  	
  	
  	
  	
  	
  	
  	
  	
  	
  	
  	
  	
  	
  	
  	
  	
  	
  	
  	
  	
  	
  	
  	
  	
  	
  	
  	
  	
  	
  	
  	
  	
  	
  	
  	
  	
  	
  	
  	
  	
  	
  	
  	
  	
  	
  	
  	
  
2	
  “抑郁症的历史” 参考书
凯博文著, 郭金华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 [M].上海三联书店.2008.
	
  
	
  
  3	
  
精神学家描述的严重抑郁症。中国医生的精神疾病知识都是由西方人给他们介绍的。1897
年,在广东传教的医生克尔(Kerr) 在历经了很多苦难之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精神病院。
1919 年神经医学家伍兹(A.H Woods) 成为北京联合医科大学首位的精神医学和神经学的主
任,他也是中国医学院中的第一位精神科教授 2
。
虽然中医有很长的历史,非常厉害,很强大,但是并没有精神学科,中国目前的精神
疾病知识都来源于西方。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把类似精神疾病看作是身体的疾病而不是心
理疾病。中国人认识精神疾病的观念以身体为主,这一点跟西方的观念很不一样。因为从
文化上来看西方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生活方式,老百姓面临的困难都很不一样,所以他
们两者会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对之前提到的概念都感兴趣,所以我要分
析中国年轻人对抑郁症有什么看法。在一个不太重视精神健康的社会出生长大的人会对这
种精神疾病有什么看法,他们会怎么理解这种病,对得了抑郁症的人有什么想法,觉得他
们是什么样子的?
访谈方法
为了研究中国人怎样理解抑郁症,我选择与昆明市民访谈的方法来完成我的研究。我
觉得采访的研究手段对我的研究结果最有效:一方面我可以有效的选择我的对象,并且观察
他们的行为,另外一方面,面对面的沟通方法有利于收集研究数据。我的研究对象是中国
的年轻人,广义上来说,这个人群包括十三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个研究的受访者包括
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和一些研究学院毕业的人。高中生和初中生各有 25 个人,
  4	
  
本科生以上的人数总共有 25 个人,总共会有 75 位受访者,女生与男生的比例尽可能接近。
我访谈的方式是先让受采访者自己看一个小故事,然后请他们回答两个问题。我选取的这
个故事是来自我的一篇关于躯体化的课文。我会先解释躯体化,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心
理障碍不仅是情绪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同时也包括一些负面的身体反应(头疼,头晕,无
法集中精力,失眠等身体问题)因此有躯体化反应的心理障碍者只会意识到他们的身体不
舒服就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存在问题,因为这个故事讲的现象在中国是很常见的,所以我想
通过这样的故事来研究中国人怎么理解这样的现象。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小明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最近在一次考试中失败了、从学校里的尖子班掉到了普通班。
他的父母都是省里的高级干部,对这个儿子的期望很高,所以小明考试的失败让他的父母
感到很愤怒,他们责备儿子在学校不够努力,并且严厉的批评了小明。同时,小明的同学
嘲笑他,因为他之前所在的尖子班肯定能够通过高考,而现在掉进了一个普通班,考大学
是没有希望了。在这次考试失败后,小明变得很难过,觉得失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对以
前喜欢的东西也失去了兴趣,并且常常睡不着觉,每天早晨醒来,还有头疼,头晕,不想
吃饭,无法集中精力等问题。小明整个人看起来面容憔悴。受采访者看完故事之后我就会
问他“你觉得小明应该做什么?”然后给他们看一张纸上写着的四个选择:
1.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2.他没有生病,是正常现象
3.他应该做身体检查
4.我不知道
  5	
  
我问他们的最后一个问题很直接:“对你来说,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行为、表现等)?”我宁愿问这个问题,也没有问他们觉得抑郁症是什么,那是因
为从我的角度来看,问他们一个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行为的问题会给我更丰富的一个回答;
通过问这个问题我能够知道除了他们对抑郁症有什么知识之外, 也还能够知道他们对抑郁
症患者有什么想法。此外,因为我要采访很多人,大部分我的受访者都很忙(高中学生只
有一点午饭的时间,研究生需要去实验室等学习任务)所以我不愿意占用他们的很多时间,
因此问这两个问题是最可行的。
研究结果
表一
初中生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15 1 不愿意跟人
相处、自闭
10 1 猥琐
16 2 不爱说话、 11 2 自卑、害羞
  6	
  
偏激
59 2 不想跟人交
流、发生一
些不良的事
12 1 憔悴
60 2 不太开心、
不笑、不愿
意沟通
13 1 内向、压力
大
61 2 14 1 不要出门
62 2 不喜欢交
流、消极、
自己很封闭
57 1 无法正常沟
通、自卑、
孤独感
65 2 非常容易相
信、封闭、
自杀
58 2 自卑、脾气
不好、觉得
不被世界接
受
67 2 憔悴、 不
愿意跟人交
流
62 2 无语
68 1 不太开心、
没有好朋
64 1 不喜欢交
流、在家里
  7	
  
友、思想奇
怪
面
69 1 别人看不出
来、他很憔
悴
72 1 不会交流、
封闭、不愿
意跟别人在
一起
70 1 封闭、不想
跟别人交
流、因为一
件事放不下
所以有心理
病
73 2 受到外界的
压力
71 1 不知道 74 1 不知道
75 1 对生活没有
希望
表二
高中生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8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28 1 所有的事对
他不好、世
界对他不好
32 1 心情很糟、
什么都很不
好、会有身
体反映
29 1 不愿意与人
交流、不想
吃饭
37 2 像正常的人
30 1 心情很低
落、不要跟
别人交流
39 2 失眠、憔
悴、每天无
法集中精
力、只想睡
觉
31 1 想一个人做
事、关在房
间里、想自
杀
40 1 每天消沉没
有活力丧失
兴趣
33 1 思想不太
好、不想跟
人交流
41 1 内向、没朋
友、经常一
个人做事
  9	
  
34 1 无法正常跟
人交流
42 2 难过、不
说、冷漠不
要跟别人交
流
35 1 封闭、不喜
欢跟人交
流、排斥外
部世界
43 1 不跟人交
流、压力大
绝望憔悴
36 1 每天难过的
样子、失
眠、不想吃
饭
44 2 没有心情、
对生活也没
有心情和同
学不熟悉
38 1 社会给他压
力
45 2 没见过、很
少与人交
流、难过、
身体不怎么
好
47 2 不说话、情
绪很低迷、
消极、觉得
46 2 跟正常人一
样、心里有
放不开的
  10	
  
不安全 事、自卑、
交流不好
51 1 在自己的脑
子里面、不
说话
48 1 不说话、喜
欢一个人待
着
52 1 不爱说话、
不爱笑
49 2 自卑、生活
在自己的世
界里、不想
与人沟通
50 1 不好玩
表三
本科生以上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2 2 不想与人交
流、喜欢一
个人呆着、
没有精神做
1 1 不喜欢与人
交流、痛
苦、想自杀
  11	
  
事
3 2 不想与人交
流、怕见、
怕说话、紧
张
4 1 一会儿很开
心、一会儿
很难过、想
很多、是一
个天才
5 1 不爱说话、
沉重只想他
的心理事
情、想不好
的事情、痛
苦
8 2 不会想跟别
人说、安静
6 1 每天没有活
力、想自
杀、把自己
封闭起来、
承担痛苦
9 2 认真、紧
张、对外面
的环境不关
注、不管别
的事情、把
所有的时间
花在一件事
情上
  12	
  
7 2 不愿意跟人
分享心事、
心理压力、
对自己有害
的事、自杀
17 2 一年不说
话、精神不
稳定、没力
气
18 1 不好的沟
通、不能安
排自己的时
间、很疲
惫、精神不
集中
21 2 不容易看得
出来、心情
不太好、因
为无法解决
问题所以影
响他的心理
19 1 不愿意出
门、跟别人
讲话、自己
的生活很悲
观、觉得生
活不顺利
26 1 喜怒无常、
一会儿开
心、一会儿
愤怒、哭、
不说
20 1 不说话、不
愿意交流、
行为很奇
53 2 不知道
  13	
  
怪、古怪
22 2 自卑、很多
事情没有兴
趣、觉得全
世界对他不
好
54 2 分裂、没有
目标
23 1 失眠、白天
不太高兴、
对很多事情
紧张、想到
自杀
56 1 疲惫、不爱
沟通、穿衣
很随便、不
会洗澡
24 2 没见过、从
媒体上了解
到这个人没
有精神
78 1 关在房间里
面
25 2 失眠、很容
易伤心生气
79 2 内向、不喜
欢跟朋友在
一起、全在
房间里面
55 2 精神恍惚、
  14	
  
想一个问
题、觉得别
人不理解他
研究结果分析
我的研究假设跟我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矛盾,一方面我在没有做研究之前因为高中的压
力很大,我的这个故事也是高中生们日常的生活的一件正常事情,所以我以为很多人不会
觉得小明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我的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我之前
以为中国人不太理解抑郁症这个精神疾病,可是通过研究我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能够了解
抑郁症的一些症状。
15 个昆明初中生觉得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0 个初中生觉得小明没有生病,更多的
初中生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17 个高中生觉得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8 个高中生认为
小明的情况是正常的。本科生以上的 11 个人认为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4 个人觉得小明
没生病,更多本科生以上的人认为小明不存在心理问题。在这个调查当中,23 个女生认为
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4 个女生觉得他没生病、20 个男生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18 个
男生觉得小明的情况是正常的。
表四
  15	
  
初中生 高中生 本科生以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选了第一
项的总计
“需要去
看心理医
生”
9 6 6 11 5 6
选了第二
项的总
“他没有
生病,是
正常现
象”
4 6 7 1 7 7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 12 个高中女生当中只有 1 个女生认为小明没有生病,是正常现象。
相比于初中生和本科生,高中女生为什么对抑郁症的症状那么理解?反而,更多的本科生
以上的人认为小明不存在什么问题。从表四中还反映出更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认为小明应
该去看心理医生,反而更多的本科生以上的人认为小明没生病,是正常现象。因此,我假
设 18 岁以下的人和 18 岁以上的人对抑郁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别。以上这两个现象可以归
因于什么?是因为中国学生开始接受精神健康教育吗?
  16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 75 个受访者当中没有 1 个人认为小明应该去做身体检查,
也没有一个人说他不知道,这个跟我的估计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个故事涉及到中国教育制
度里常见的情况(应试教育、很多学生非常重视成绩)我以为更多人会会觉得小明不存在
心理问题而应该去做身体检查。虽然受访者的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好像他们知道一个人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让我觉得他们理解的
抑郁症症状跟抑郁症真正的症状有很明显的区别。
抑郁症真正的症状
目前在中国,医生都用西方的 DSM 来诊断抑郁症。是否中国应该用一个更适合自己文
化的标准来决定什么算是抑郁症?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请读者在看表五的时候考虑
一下这个问题。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
表五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3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
yAWMn0GytVAXQubN4Ujp_OL9MOgKOh0LOz6CDaVqTsH52jHNyjh21FbijK9Ck45ju2GhvbDcSUdefExWyRP8zSx0JeU-­‐CyvfKtq4aKqi	
  
	
  
  17	
  
【症状标准】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
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
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
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18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
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持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
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
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
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在我的调查当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不喜欢与人交流,很害羞,这
些观念都跟性格有关系,但是在 DSM 描述的抑郁症的症状当中完全没有性格的因素。受访
者关于性格方面的回答跟真正的抑郁症症状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在受访者中 3 个人说一
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应该没有朋友,10 个人说抑郁症患者不爱说话,25 个人认为有抑郁症的
人不爱交流。对我来说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某些人很开朗,某些人很内向,但是这样的性格
很正常并不是心理疾病。因此,虽然受访者当中有些人了解抑郁症的一些基本症状但是这
个理解并不算知识。
结论
  19	
  
中国的精神健康的发展历程不算长,也没有那么多的公共精神健康教育。虽然大部分
的受访者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并且他们逐渐地理解什么样的行为表明
一个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但是因为很多受访者描述的抑郁症跟真正的抑郁症症状有差异,
所以我不能说中国目前的精神健康教育是有效的。虽然受访者能够识别身体问题和心理问
题,他们也有对抑郁症的一点理解,但是还没有达到认识这种疾病的知识水平,这样的情
况在我看来很危险,很容易贴标签,比如说在受访者看来一个不太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就有
抑郁症症状所以这个不与人沟通的人有可能会被歧视。同样,这样对抑郁症不完全地认识
会减少人们对抑郁症预防工作的关注。
我的研究方式最后存在一些局限,因为时间有限我无法采访一千多人所以我仅有 75 个
受访者,这个小团体不能真正地告诉我们所有的昆明年轻人对抑郁症的普遍看法,也并不
是说中国年轻人跟这个调查单中的受访者都有一样的看法。此外,我的高中生受访者都上
同一所高中,他们在那所学校接受的教育可能对他们的回答有影响。尽管如此,这个研究
的结果还是有可靠、有趣的一些调查结果。
中国教育制度应该继续发展精神健康教育,这样一来,更多人会理解基本的精神健康
知识。我也觉得中国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学院没有固定、有效的心理医生的问题。
虽然他们意识到何时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们去看心理医生的机会有限,心理医生和
精神疾医院在中国还没有那么多。因为学习压力很大,有很多人自杀。我去那所高中学校
的时候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心理医生很久不在学校,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受到一位心理医生持
续的支持。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心理医生在他们的身边。最后,因为没有关于抑郁症的资
  20	
  
料我认为一些中国研究者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抑郁症状况,包括人们对这种病的理解
和精神健康教育。
参考书目
1.《中国步入精神病时代:精神黑洞吞噬 3 亿中国人》,选自《北京科技报》,2007 年 6
月 6 日;花菊香.支持与均衡——精神健康的实证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8.87.
2. 凯博文著,郭金华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M].
上海三联书店.2008.
3. DSM 资料的网络连接: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
yAWMn0GytVAXQubN4Ujp_OL9MOgKOh0LOz6CDaVqTsH52jHNyjh21FbijK9Ck45ju2GhvbDcSUdefEx
WyRP8zSx0JeU-CyvfKtq4aKqi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Hsin-Chieh Wei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hila_el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LugovoyDmitriy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hila_el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Neil Luo
 
筷子和淋巴腺瘤
筷子和淋巴腺瘤筷子和淋巴腺瘤
筷子和淋巴腺瘤honan4108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Mohamed Omar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Alexander Stepanov
 

Viewers also liked (11)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
星系團內介質的重元素和團內星遽增星系的關係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
ראש אחר מאמרה של לילך וסרמן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Interviev about chess in russian.
 
Перпоръка МТМ
Перпоръка МТМПерпоръка МТМ
Перпоръка МТМ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
מדדים פורום ניהול פרויקטים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
智能家庭(消费电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威普咨询
 
筷子和淋巴腺瘤
筷子和淋巴腺瘤筷子和淋巴腺瘤
筷子和淋巴腺瘤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محمد-محمود-محمد
 
κάφκα
κάφκακάφκα
κάφκα
 
מצגת מיתוג דניאל אטיאס
מצגת מיתוג דניאל אטיאסמצגת מיתוג דניאל אטיאס
מצגת מיתוג דניאל אטיאס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
Н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операторов
 

Similar to 最后论文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foonkok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人格心理學(上網)
人格心理學(上網)人格心理學(上網)
人格心理學(上網)
君 陳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Richard Lin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Lily Tseng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dyxmay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Richard Lin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Richard Lin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精神分裂症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雪筠 林雪筠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aaee2006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bangdoll 蔡正信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Richard Lin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s6351301
 
療癒好情緒
療癒好情緒療癒好情緒
療癒好情緒cwbook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Caral Tan
 

Similar to 最后论文 (16)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告別憂鬱,迎接快樂人生-詹翔霖教授
 
情緒管理1
情緒管理1情緒管理1
情緒管理1
 
人格心理學(上網)
人格心理學(上網)人格心理學(上網)
人格心理學(上網)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
正念與情緒調節 Pdf 6_19_2014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尋找生命的風景-心靈諮詢為困頓找出口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第六章 咨询心理268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
正念與心臟病 5 31_2014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
正念化解憂鬱 Pdf 6_7_2014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精神分裂症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知多少?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Lily BNI長勝分會八分鐘2012.10.09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正念父母與叛逆青少年 Pdf 12_5_2014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2010 08-15 2.從精神分析與記憶心理學-談多重人格疾病人格的誕生
 
療癒好情緒
療癒好情緒療癒好情緒
療癒好情緒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学习】活出全新的自己
 

最后论文

  • 1.   1   抑郁症在中国:昆明年轻人对抑郁症的理解 白丹妮 辅导老师:莫佳妮 关键词:抑郁症、昆明年轻人、精神健康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有 3.5 亿抑郁症患者,中国抑郁症患者多达 6000 多万1 。因此, 抑郁症是一个全球的重要话题。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个源自于西方知识体系的专业。在 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心理学的概念,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因为心理学 在中国的历史有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所以我的这个研究将会分析中国年轻人怎么理解抑 郁症,对于抑郁症有什么样的知识,他们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吗?他们觉得一个得了抑郁症 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据我所知,中国人一般不太重视心理健康,也不太理解精神障碍, 比如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心理问题。因此,我很好奇中国人忽视心理健康的原因是 否和他们所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系。不过,这个研究只能够告诉我们这个答案的一小 部分,这个调查的结果会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昆明年轻人怎样理解抑郁症。我希望通过这个 研究我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健康知识。而且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研究过这个 话题,关于抑郁症的资料也较少,所以我希望这个研究能够唤醒中国研究员、老百姓以及 各界人士对心理问题的重视。 抑郁症在中国的历史                                                                                                                 1  《中国步入精神病时代:精神黑洞吞噬 3 亿中国人》,选自《北京科技报》,2007 年 6 月 6 日  
  • 2.   2   抑郁症在中国有一个有趣并且较长的发展历史。传统中医很早就鉴定出重性精神疾 病的成分。两千多年以前, 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提到了七种重要的情绪,其中包含 现在抑郁症常见的悲伤和痛苦。由此可见,传统中医认识到了情绪这个观念,并在生活中 得以重视。其实,在 7 世纪早期,巢元方写的一本书《诸病源候论》描述的一种病很像现 代的一类抑郁症,叫“哭久侯”。其症状表现为: “据说病人的哭泣是如此猛烈,并且充满痛苦,以至于情绪影响了内脏器官的功能”2 这本 书提出的概念接近现代抑郁症的概念,但是那时候中国在文化上并不像外国人,特别是西 方人那么重视抑郁症,因此,在中国人看来“哭久侯”这种病只是身体上的一种疾病。目 前,能够找到最早的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是 1710 年出版的《景岳全书》。笔者张价宾把一 种疾病定义为“郁”,并且划分为三个类型: (1)过度愤怒导致的抑郁症(怒郁) (2)过度思考导致的抑郁症(思郁) (3)过度忧虑导致的抑郁症(忧郁) (4)一种哀伤的或者痛苦的情绪、兴趣丧失、警觉、没胃口、疲惫、缺乏精 神和活力、以前的刺激因素不再起作用 2 从那时候一直到今天,中国的抑郁症概念都围绕“郁”这个词展开,并且有不同的诠释。 因为传统中医并没有精神学专科,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最后张价宾诊断的这个类型很像西方                                                                                                                 2  “抑郁症的历史” 参考书 凯博文著, 郭金华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 [M].上海三联书店.2008.    
  • 3.   3   精神学家描述的严重抑郁症。中国医生的精神疾病知识都是由西方人给他们介绍的。1897 年,在广东传教的医生克尔(Kerr) 在历经了很多苦难之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家精神病院。 1919 年神经医学家伍兹(A.H Woods) 成为北京联合医科大学首位的精神医学和神经学的主 任,他也是中国医学院中的第一位精神科教授 2 。 虽然中医有很长的历史,非常厉害,很强大,但是并没有精神学科,中国目前的精神 疾病知识都来源于西方。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把类似精神疾病看作是身体的疾病而不是心 理疾病。中国人认识精神疾病的观念以身体为主,这一点跟西方的观念很不一样。因为从 文化上来看西方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生活方式,老百姓面临的困难都很不一样,所以他 们两者会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对之前提到的概念都感兴趣,所以我要分 析中国年轻人对抑郁症有什么看法。在一个不太重视精神健康的社会出生长大的人会对这 种精神疾病有什么看法,他们会怎么理解这种病,对得了抑郁症的人有什么想法,觉得他 们是什么样子的? 访谈方法 为了研究中国人怎样理解抑郁症,我选择与昆明市民访谈的方法来完成我的研究。我 觉得采访的研究手段对我的研究结果最有效:一方面我可以有效的选择我的对象,并且观察 他们的行为,另外一方面,面对面的沟通方法有利于收集研究数据。我的研究对象是中国 的年轻人,广义上来说,这个人群包括十三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个研究的受访者包括 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和一些研究学院毕业的人。高中生和初中生各有 25 个人,
  • 4.   4   本科生以上的人数总共有 25 个人,总共会有 75 位受访者,女生与男生的比例尽可能接近。 我访谈的方式是先让受采访者自己看一个小故事,然后请他们回答两个问题。我选取的这 个故事是来自我的一篇关于躯体化的课文。我会先解释躯体化,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心 理障碍不仅是情绪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同时也包括一些负面的身体反应(头疼,头晕,无 法集中精力,失眠等身体问题)因此有躯体化反应的心理障碍者只会意识到他们的身体不 舒服就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存在问题,因为这个故事讲的现象在中国是很常见的,所以我想 通过这样的故事来研究中国人怎么理解这样的现象。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小明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最近在一次考试中失败了、从学校里的尖子班掉到了普通班。 他的父母都是省里的高级干部,对这个儿子的期望很高,所以小明考试的失败让他的父母 感到很愤怒,他们责备儿子在学校不够努力,并且严厉的批评了小明。同时,小明的同学 嘲笑他,因为他之前所在的尖子班肯定能够通过高考,而现在掉进了一个普通班,考大学 是没有希望了。在这次考试失败后,小明变得很难过,觉得失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对以 前喜欢的东西也失去了兴趣,并且常常睡不着觉,每天早晨醒来,还有头疼,头晕,不想 吃饭,无法集中精力等问题。小明整个人看起来面容憔悴。受采访者看完故事之后我就会 问他“你觉得小明应该做什么?”然后给他们看一张纸上写着的四个选择: 1.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2.他没有生病,是正常现象 3.他应该做身体检查 4.我不知道
  • 5.   5   我问他们的最后一个问题很直接:“对你来说,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行为、表现等)?”我宁愿问这个问题,也没有问他们觉得抑郁症是什么,那是因 为从我的角度来看,问他们一个关于抑郁症患者的行为的问题会给我更丰富的一个回答; 通过问这个问题我能够知道除了他们对抑郁症有什么知识之外, 也还能够知道他们对抑郁 症患者有什么想法。此外,因为我要采访很多人,大部分我的受访者都很忙(高中学生只 有一点午饭的时间,研究生需要去实验室等学习任务)所以我不愿意占用他们的很多时间, 因此问这两个问题是最可行的。 研究结果 表一 初中生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15 1 不愿意跟人 相处、自闭 10 1 猥琐 16 2 不爱说话、 11 2 自卑、害羞
  • 6.   6   偏激 59 2 不想跟人交 流、发生一 些不良的事 12 1 憔悴 60 2 不太开心、 不笑、不愿 意沟通 13 1 内向、压力 大 61 2 14 1 不要出门 62 2 不喜欢交 流、消极、 自己很封闭 57 1 无法正常沟 通、自卑、 孤独感 65 2 非常容易相 信、封闭、 自杀 58 2 自卑、脾气 不好、觉得 不被世界接 受 67 2 憔悴、 不 愿意跟人交 流 62 2 无语 68 1 不太开心、 没有好朋 64 1 不喜欢交 流、在家里
  • 7.   7   友、思想奇 怪 面 69 1 别人看不出 来、他很憔 悴 72 1 不会交流、 封闭、不愿 意跟别人在 一起 70 1 封闭、不想 跟别人交 流、因为一 件事放不下 所以有心理 病 73 2 受到外界的 压力 71 1 不知道 74 1 不知道 75 1 对生活没有 希望 表二 高中生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 8.   8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28 1 所有的事对 他不好、世 界对他不好 32 1 心情很糟、 什么都很不 好、会有身 体反映 29 1 不愿意与人 交流、不想 吃饭 37 2 像正常的人 30 1 心情很低 落、不要跟 别人交流 39 2 失眠、憔 悴、每天无 法集中精 力、只想睡 觉 31 1 想一个人做 事、关在房 间里、想自 杀 40 1 每天消沉没 有活力丧失 兴趣 33 1 思想不太 好、不想跟 人交流 41 1 内向、没朋 友、经常一 个人做事
  • 9.   9   34 1 无法正常跟 人交流 42 2 难过、不 说、冷漠不 要跟别人交 流 35 1 封闭、不喜 欢跟人交 流、排斥外 部世界 43 1 不跟人交 流、压力大 绝望憔悴 36 1 每天难过的 样子、失 眠、不想吃 饭 44 2 没有心情、 对生活也没 有心情和同 学不熟悉 38 1 社会给他压 力 45 2 没见过、很 少与人交 流、难过、 身体不怎么 好 47 2 不说话、情 绪很低迷、 消极、觉得 46 2 跟正常人一 样、心里有 放不开的
  • 10.   10   不安全 事、自卑、 交流不好 51 1 在自己的脑 子里面、不 说话 48 1 不说话、喜 欢一个人待 着 52 1 不爱说话、 不爱笑 49 2 自卑、生活 在自己的世 界里、不想 与人沟通 50 1 不好玩 表三 本科生以上 女性 男性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受访者编码 第一个问题 回答 第二个问题 回答 2 2 不想与人交 流、喜欢一 个人呆着、 没有精神做 1 1 不喜欢与人 交流、痛 苦、想自杀
  • 11.   11   事 3 2 不想与人交 流、怕见、 怕说话、紧 张 4 1 一会儿很开 心、一会儿 很难过、想 很多、是一 个天才 5 1 不爱说话、 沉重只想他 的心理事 情、想不好 的事情、痛 苦 8 2 不会想跟别 人说、安静 6 1 每天没有活 力、想自 杀、把自己 封闭起来、 承担痛苦 9 2 认真、紧 张、对外面 的环境不关 注、不管别 的事情、把 所有的时间 花在一件事 情上
  • 12.   12   7 2 不愿意跟人 分享心事、 心理压力、 对自己有害 的事、自杀 17 2 一年不说 话、精神不 稳定、没力 气 18 1 不好的沟 通、不能安 排自己的时 间、很疲 惫、精神不 集中 21 2 不容易看得 出来、心情 不太好、因 为无法解决 问题所以影 响他的心理 19 1 不愿意出 门、跟别人 讲话、自己 的生活很悲 观、觉得生 活不顺利 26 1 喜怒无常、 一会儿开 心、一会儿 愤怒、哭、 不说 20 1 不说话、不 愿意交流、 行为很奇 53 2 不知道
  • 13.   13   怪、古怪 22 2 自卑、很多 事情没有兴 趣、觉得全 世界对他不 好 54 2 分裂、没有 目标 23 1 失眠、白天 不太高兴、 对很多事情 紧张、想到 自杀 56 1 疲惫、不爱 沟通、穿衣 很随便、不 会洗澡 24 2 没见过、从 媒体上了解 到这个人没 有精神 78 1 关在房间里 面 25 2 失眠、很容 易伤心生气 79 2 内向、不喜 欢跟朋友在 一起、全在 房间里面 55 2 精神恍惚、
  • 14.   14   想一个问 题、觉得别 人不理解他 研究结果分析 我的研究假设跟我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矛盾,一方面我在没有做研究之前因为高中的压 力很大,我的这个故事也是高中生们日常的生活的一件正常事情,所以我以为很多人不会 觉得小明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我的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我之前 以为中国人不太理解抑郁症这个精神疾病,可是通过研究我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能够了解 抑郁症的一些症状。 15 个昆明初中生觉得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0 个初中生觉得小明没有生病,更多的 初中生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17 个高中生觉得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8 个高中生认为 小明的情况是正常的。本科生以上的 11 个人认为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4 个人觉得小明 没生病,更多本科生以上的人认为小明不存在心理问题。在这个调查当中,23 个女生认为 小明应该去看心理医生、14 个女生觉得他没生病、20 个男生认为小明存在心理问题、18 个 男生觉得小明的情况是正常的。 表四
  • 15.   15   初中生 高中生 本科生以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选了第一 项的总计 “需要去 看心理医 生” 9 6 6 11 5 6 选了第二 项的总 “他没有 生病,是 正常现 象” 4 6 7 1 7 7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 12 个高中女生当中只有 1 个女生认为小明没有生病,是正常现象。 相比于初中生和本科生,高中女生为什么对抑郁症的症状那么理解?反而,更多的本科生 以上的人认为小明不存在什么问题。从表四中还反映出更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认为小明应 该去看心理医生,反而更多的本科生以上的人认为小明没生病,是正常现象。因此,我假 设 18 岁以下的人和 18 岁以上的人对抑郁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别。以上这两个现象可以归 因于什么?是因为中国学生开始接受精神健康教育吗?
  • 16.   16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 75 个受访者当中没有 1 个人认为小明应该去做身体检查, 也没有一个人说他不知道,这个跟我的估计完全不一样;因为这个故事涉及到中国教育制 度里常见的情况(应试教育、很多学生非常重视成绩)我以为更多人会会觉得小明不存在 心理问题而应该去做身体检查。虽然受访者的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好像他们知道一个人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让我觉得他们理解的 抑郁症症状跟抑郁症真正的症状有很明显的区别。 抑郁症真正的症状 目前在中国,医生都用西方的 DSM 来诊断抑郁症。是否中国应该用一个更适合自己文 化的标准来决定什么算是抑郁症?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请读者在看表五的时候考虑 一下这个问题。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 表五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3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 yAWMn0GytVAXQubN4Ujp_OL9MOgKOh0LOz6CDaVqTsH52jHNyjh21FbijK9Ck45ju2GhvbDcSUdefExWyRP8zSx0JeU-­‐CyvfKtq4aKqi    
  • 17.   17   【症状标准】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 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 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 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 18.   18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 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持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 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 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 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在我的调查当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不喜欢与人交流,很害羞,这 些观念都跟性格有关系,但是在 DSM 描述的抑郁症的症状当中完全没有性格的因素。受访 者关于性格方面的回答跟真正的抑郁症症状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在受访者中 3 个人说一 个得了抑郁症的人应该没有朋友,10 个人说抑郁症患者不爱说话,25 个人认为有抑郁症的 人不爱交流。对我来说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某些人很开朗,某些人很内向,但是这样的性格 很正常并不是心理疾病。因此,虽然受访者当中有些人了解抑郁症的一些基本症状但是这 个理解并不算知识。 结论
  • 19.   19   中国的精神健康的发展历程不算长,也没有那么多的公共精神健康教育。虽然大部分 的受访者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并且他们逐渐地理解什么样的行为表明 一个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但是因为很多受访者描述的抑郁症跟真正的抑郁症症状有差异, 所以我不能说中国目前的精神健康教育是有效的。虽然受访者能够识别身体问题和心理问 题,他们也有对抑郁症的一点理解,但是还没有达到认识这种疾病的知识水平,这样的情 况在我看来很危险,很容易贴标签,比如说在受访者看来一个不太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就有 抑郁症症状所以这个不与人沟通的人有可能会被歧视。同样,这样对抑郁症不完全地认识 会减少人们对抑郁症预防工作的关注。 我的研究方式最后存在一些局限,因为时间有限我无法采访一千多人所以我仅有 75 个 受访者,这个小团体不能真正地告诉我们所有的昆明年轻人对抑郁症的普遍看法,也并不 是说中国年轻人跟这个调查单中的受访者都有一样的看法。此外,我的高中生受访者都上 同一所高中,他们在那所学校接受的教育可能对他们的回答有影响。尽管如此,这个研究 的结果还是有可靠、有趣的一些调查结果。 中国教育制度应该继续发展精神健康教育,这样一来,更多人会理解基本的精神健康 知识。我也觉得中国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学院没有固定、有效的心理医生的问题。 虽然他们意识到何时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们去看心理医生的机会有限,心理医生和 精神疾医院在中国还没有那么多。因为学习压力很大,有很多人自杀。我去那所高中学校 的时候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心理医生很久不在学校,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受到一位心理医生持 续的支持。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心理医生在他们的身边。最后,因为没有关于抑郁症的资
  • 20.   20   料我认为一些中国研究者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抑郁症状况,包括人们对这种病的理解 和精神健康教育。 参考书目 1.《中国步入精神病时代:精神黑洞吞噬 3 亿中国人》,选自《北京科技报》,2007 年 6 月 6 日;花菊香.支持与均衡——精神健康的实证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8.87. 2. 凯博文著,郭金华译.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M]. 上海三联书店.2008. 3. DSM 资料的网络连接: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 yAWMn0GytVAXQubN4Ujp_OL9MOgKOh0LOz6CDaVqTsH52jHNyjh21FbijK9Ck45ju2GhvbDcSUdefEx WyRP8zSx0JeU-CyvfKtq4aK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