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48 / 59
 36 段 5340 字
 189 种 27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樑]蕭子顯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隆昌元年[494] 1 永明七年[489] 1 永元元年[499] 1 中興二年[502] 1
地点 南徐州 2 湘州 2 荊州 1
人物 稚珪 9 太祖 8 靈產 4 寶晊 4 劉繪 3 袁彖 3 豫章王 3
文官 長史 8 主簿 5 司徒 4 太子中庶子 4 黃門郎 3 尚書 3 中書郎 3 錄事 3
武官 大司馬 3 輔國將軍 3 從事中郎 2
其他 世祖 5 秀才 2 服闋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四十八 列傳 第二十九
袁彖 孔稚珪 劉繪
袁彖 字偉才,陳郡 陽夏人也。祖洵,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父覬,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
彖少有風氣,好屬文及玄言。舉秀才 ,歷諸王府參軍王府參軍 ,不就。覬臨終與兄顗書曰:「史公才識可
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 也。
服未闋,顗在雍州 起事見誅,宋明帝 投顗尸江中,不聽歛葬。彖與舊奴一人,微服潛行求尸,四十
餘日乃得,密瘞石頭後崗,身自負土。懷其文集,未嘗離身。明帝 崩後,乃改葬顗。從叔司司
徒徒 粲、外舅 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蔡興宗 並器之。
除安成王 征虜參軍,主簿主簿 ,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出為廬陵內史廬陵內史 ,豫州 治中治中 ,太祖 太傅太傅 相國主主
簿簿 ,祕書丞祕書丞 。議駮國史,檀超 以天文志 紀緯序位度,五行志 載當時祥沴,二篇所記,事用相
懸,日蝕 為災,宜居五行。超欲立處士傳。彖曰:「夫事關業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
皇王,陵轢將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長風移俗,故遷書未傳,班史莫編。一介之善,無緣頓略,宜列其
姓業,附出他篇。」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仕 武
礼
地 主
主
文 亲 武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文
文 文 名 作 作
天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遷始興王友,固辭。太祖 使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何戢 宣旨令就。遷中書郎中書郎 ,兼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又以中書中書 兼御御
史中丞史中丞 。轉黃門郎黃門郎 ,兼中丞中丞 如故。坐彈謝超宗 簡奏依違,免官 。尋補安西諮議、南平內史南平內史 。
除黃門黃門 ,未拜,仍轉長史長史 、南郡內史郡內史 ,行荊州 事。還為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本州大中正大中正 。出為冠軍將冠軍將
軍軍 、監吳興郡 事。
彖性剛,嘗以微言忤世祖 ,又與王晏 不協。世祖 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側曰:「外間有
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 愕然,窮問所以。晏曰:「袁彖 為臣說之。」上銜怒良久,彖到
郡,坐逆用祿錢,免官 付東冶。世祖 遊孫陵,望東冶,曰:「中有一好貴囚。」數日,車駕與朝臣
幸冶,履行庫藏,因宴飲,賜囚徒酒肉,敕見彖與語,明日釋之。尋白衣行南徐州 事,司徒司徒 諮議,
衛軍長史長史 ,遷侍中侍中 。
彖形體充腴,有異於眾。每從車駕射雉 在郊野,數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養於伯母 王
氏 ,事之如親。閨門中甚有孝義。隆昌元年[494],卒。年四十八。諡靖子。
孔稚珪 字德璋,會稽山 陰人也。祖道 隆,位侍中侍中 。父靈產 ,泰始中,罷晉安太守晉安太守 。有隱遁之
懷,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遝。東出過錢塘 北郭,輒於舟中遙拜杜
子恭墓,自此至都,東向坐,不敢背側。元徽中,為中散、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頗解星文,好術數。太祖 輔
政,沈攸之 起兵,靈產 密白太祖 曰:「攸之兵眾 雖彊,以天時冥數而觀,無能為也。」太祖 驗
其言,擢遷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以簏盛靈產 上靈臺 ,令其占候 。餉靈產 白羽扇、素隱几。曰:「君性好
古,故遺君古物。」
稚珪 少學涉,有美譽。太守太守 王僧虔 見而重之,引為主簿主簿 。州舉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 車騎法曹法曹
行參軍行參軍 ,轉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太祖 為驃騎,以稚珪 有文翰,取為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與江淹對掌辭筆。遷
正員郎,中書郎中書郎 ,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父憂去官,與兄仲智還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 驕妒無禮,稚珪 白太太
守守 王敬則 殺之。服闋 ,為司徒司徒 從事中郎從事中郎 ,州治中治中 ,別駕別駕 ,從事從事 史,本郡中正中正 。
永明七年[489],轉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復領左丞左丞 。遷黃門郎黃門郎 ,左丞左丞 如故。轉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廷尉廷尉 。江左左
相相 承用晉世張杜律二十卷,世祖 留心法令,數訊囚徒,詔獄官詳正舊注。先是七年,尚書尚書 刪定郎
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曰:「臣尋晉律 ,文簡辭約,旨通大綱,事之所質,取斷難釋。張斐杜預同注
一章,而生殺永殊。自晉泰始以來,唯斟酌參用。是則吏挾威福之勢,民懷不對之怨,所以溫舒獻辭於
失政,絳侯慷慨而興歎。皇運革祚,道冠前王,陛下紹興,光開帝業。下車之痛,每惻上仁,滿堂之
悲,有矜聖思。爰發德音 ,刪正刑 律,敕臣集定張杜二注。謹礪愚蒙,盡思詳撰,削其煩害,錄其
允衷。取張注七百三十一條,杜注七百九十一條。或二家兩釋,於義乃備者,又取一百七條。其注相同
者,取一百三條。集為一書。凡一千五百三十二條,為二十卷。請付外詳校,擿其違謬。」從之。於是
公卿八座參議參議 ,考正舊注。有輕重處,竟陵王 子良 下意,多使從輕。其中朝 議不能斷者,制旨平
決。至九年,稚珪 上表 曰:
臣聞匠萬物者以繩墨為正,馭大國者以法理為本。是以古之聖王,臨朝思理,遠防邪萌,深杜姦漸,莫
不資法理以成化,明刑賞以樹功者也。伏惟陛下躡曆登皇,乘圖踐帝,天地更築,日月再張,五禮 裂
而復縫,六樂 穨而爰緝。乃發德音 ,下明詔,降恤刑 之文,申慎罰之典,敕臣與公卿八座共刪注
律。謹奉聖旨,諮審司徒司徒 臣子良 ,稟受成規,創立條緒。使兼監臣宋躬、兼平臣王植等抄撰同異,
定其去取。詳議八座,裁正大司馬大司馬 臣嶷。其中洪疑大議,眾論相背者,聖照玄覽 ,斷自天筆。始就
成立律文二十卷,錄敘一卷,凡二十一卷。今以奏聞,請付外施用,宣下四海。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武 地
礼 名 礼
礼 名
仕 礼
地 文
文 文
然 亲
名
名 地 礼 文 名 文
地
文 主
名 名 主 军 主
武 名 地 礼 名
名 文 名 文 仕 號
武 文 文 主 名 武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葬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法
法 法
文 主 名 礼
名 礼
礼
艺 法 法
文 名
武 作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臣又聞老子 、仲尼曰:「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今之聽獄者,求所以殺之。」「與其殺不辜,寧失
有罪。」是則斷獄 之職,自古所難矣。今律文雖定,必須用之;用失其平,不異無律。律書精細,文約
例廣,疑似相傾,故誤相亂,一乖其綱,枉濫橫起。法吏無解,既多謬僻,監司 不習,無以相斷,則法
書 徒明於帙裏,冤魂猶結於獄中。今府州 郡縣千有餘獄,如令一獄歲枉一人,則一年之中,枉死千餘
矣。冤毒之死,上干和氣,聖明所急,不可不防。致此之由,又非但律吏之咎,列邑之宰,亦亂其經。或
以軍勳餘力,或以勞吏暮齒,獷情濁氣,忍并生靈,昏心狠態,吞剝氓物,虐理殘其命,曲文被其罪,冤
積之興,復緣斯發。獄吏雖良,不能為用。使于公哭於邊城,孝婦冤於遐外。陛下雖欲宥之,其已血濺九
泉矣。
尋古之名流,多有法學。故釋之、定國,聲光漢臺;元常、文惠,績映魏閣。今之士子,莫肯為業,縱
有習者,世議所輕。良由空懃永歲,不逢一朝之賞,積學當年,終為閭伍所蚩。將恐此書永墜下走之手
矣。今若弘其爵賞,開其勸慕,課業宦流,班習冑子,拔其精究,使處內局,簡其才良,以居外仕,方
岳咸選其能,邑長並擢其術,則皋繇之謨,指掌可致,杜鄭之業,鬱焉何遠。然後姦邪無所逃其刑,惡
吏不能藏其詐,如身手之相驅,若絃栝之相接矣。
臣以疏短,謬司大理。陛下發自聖衷,憂矜刑網,御廷奉訓,遠照民瘼。臣謹仰述天官,伏奏雲陛。所
奏繆允者,宜寫律上,國學 置律助教助教 ,依五經 例,國子生有欲讀者,策試 上過高第,即便擢用,
使處法職,以勸士流。
詔報從納,事竟不施行。
轉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遷驃騎長史長史 ,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建武初,遷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平西長史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稚
珪 以虜連歲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傷。乃上表 曰:
匈奴 為患,自古而然,雖三代智勇,兩漢權奇,筭略之要,二塗而已。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二
則輕車輕車 出使,通驛虜庭。搉而言之,優劣可睹。今之議者,咸以丈夫 之氣,恥居物下,況我天威,
寧可先屈?吳、楚勁猛,帶甲百萬,截彼鯨鯢,何往不碎?請和示弱 ,非國計也。臣以為戎狄獸性,
本非人倫,鴟鳴狼踞,不足喜怒,蜂目蠆尾,何關美惡。唯宜勝之以深權,制之以遠笇,弘之以大度,
處之以蟊賊。豈足肆天下之忿,捐蒼生之命,發雷電之怒,爭蟲鳥之氣。百戰百勝,不足稱雄,橫尸千
里,無益上國。而蟻聚蠶攢,窮誅不盡,馬足毛群,難與競逐。漢高橫威海 表,窘迫長圍;孝文國富
刑清,事屈陵辱;宣帝 撫納安靜,朔馬不驚;光武卑辭厚禮,寒山 無靄。是兩京四主,英濟中區,
輸寶貨以結和,遣宗女以通好,長轡遠馭,子孫是賴。豈不欲戰,惜民命也。唯漢武藉五世之資,承六
合之富,驕心奢志,大事匈奴 。遂連兵積歲,轉戰千里,長驅瀚海 ,飲馬龍城,雖斬獲名王,屠走
凶羯,而漢之卒甲十亡其九。故衛霍出關,千隊不反,貳師入漠,百旅頓降,李廣敗於前鋒前鋒 ,李陵沒
於後陣,其餘奔北,不可勝數。遂使國儲空懸,戶口減半,好戰之功,其利安在?戰不及和,相去何
若?
自西朝不綱,東晉 遷鼎,群胡沸亂,羌狄交橫,荊棘攢於陵廟,豺虎咆於宮闈,山淵反覆,黔首 塗
地,逼迫崩騰,開闢未有。是時得失,略不稍陳。近至元嘉,多年無事,末路不量,復挑彊敵。遂迺連
城 覆徙,虜馬飲江,青、徐之際,草木為人耳。建元之初,胡塵犯塞,永明之始,復結通和,十餘年
間,邊候且息。
名
法
衙
艺 地
仕 文 仕 仕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名 礼
政
武 亲
军
地
主 地
政 地
武
代 法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陛下張天造曆,駕日登皇,聲雷宇宙,勢壓河岳。而封豕殘魂,未屠劍首,長蛇餘喘,偷窺外甸,烽亭不
靜,五載於斯。昔歲蟻壞,瘻食樊、漢,今茲蟲毒,浸淫未已。興師十萬,日費千金,五歲之費,寧可貲
計。陛下何惜匹馬之驛,百金之賂,數行之詔,誘此凶頑,使河塞息肩,關境全命,蓄甲養民,以觀彼
弊。我策若行,則為不世之福;若不從命,不過如戰失一隊耳。或云「遣使不受,則為辱命」。夫以天下
為量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寧顧小節。一城之沒,尚不足惜;一使不反,曾何取慚?且我以權取
貴,得我略行,何嫌其恥?所謂尺蠖 之屈,以求伸也。臣不言遣使必得和,自有可和之理;猶如欲戰不
必勝,而有可勝之機耳。今宜早發大軍,廣張兵勢,徵犀甲於岷峨,命樓船 於浦海。使自青徂豫,候候
騎騎 星羅,沿江入漢,雲陣萬里。據險要以奪其魂,斷糧道以折其膽,多設疑兵,使精悉而計亂,固列金
湯,使神茹而慮屈。然後發衷詔,馳輕驛,辯辭重幣,陳列吉凶。北虜頑而愛奇,貪而好貨,畏我之威,
喜我之賂,畏威喜賂,願和必矣。陛下用臣之啟,行臣之計,何憂玉門 之下,而無款塞之胡哉?
彼之言戰既慇懃,臣之言和亦慊闊。伏願察兩塗之利害,檢二事之多少,聖照玄省,灼然可斷。所表謬
奏,希下之朝省,使同博議。臣謬荷殊恩,奉佐侯岳,敢肆瞽直,伏奏千里。
帝不納。徵侍中侍中 ,不行,留本任。
稚珪 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 情趣相得,又與琅邪王思遠 、廬江 何點、點弟
胤並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 水,憑机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
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 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 ,何必期效仲舉。」
永元元年[499],為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遷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加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三年,稚珪 疾,東昏屏除,以床轝走,
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贈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
劉繪 字士章,彭城 人,太常太常 悛弟也。父勉,宋末權貴,門多人客,使繪與之共語,應接流暢。勉
喜曰:「汝後若束帶立朝,可與賓客言矣。」解褐著作郎著作郎 ,太祖 太尉太尉 行參軍行參軍 。太祖 見而歎曰:
「劉公為不亡也。」
豫章王 嶷為江州 ,以繪為左軍主簿主簿 。隨鎮江 陵,轉鎮西外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驃騎主簿主簿 。繪聰警有文
義,善隸書 ,數被賞召,進對華敏,僚吏之中,見遇莫及。琅邪王詡 為功曹功曹 ,以吏能自進。嶷謂
僚佐曰:「吾雖不能得應嗣陳蕃,然閤下自有二驥也。」復為司空司空 記室錄事錄事 ,轉太子 洗馬,大司大司
馬馬 諮議,領錄事錄事 。時豫章王 嶷與文惠太子 以年秩不同,物論謂宮、府有疑,繪苦求外出,為南康
相。郡事之暇,專意講說。上左右陳洪請假南還,問繪在郡何似?既而閒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應
須治幹。豈可以年少講學處之邪?」徵還為安陸王 護軍司馬軍司馬 ,轉中書郎中書郎 ,掌詔誥。敕助國子祭國子祭
酒酒 何胤撰治禮儀。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為文章談義,皆湊竟陵王 西邸。繪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張融 、周顒 並
有言工,融音旨緩韻,顒辭致綺捷,繪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劉繪 貼宅,別開一
門。」言在二家之中也。
魚復侯 子響 誅後,豫章王 嶷欲求葬之,召繪言其事,使為表。繪求紙筆,須臾便成。嶷惟足八
字,云「提攜鞠養,俯見成人」。乃歎曰:「禰衡何以過此。」後北虜使來,繪以辭辯,敕接虜使。事
畢,當撰語辭。繪謂人曰:「無論潤色未易,但得我語亦難矣。」
事兄悛恭謹,與人語,呼為「使君」。隆昌中,悛坐罪將見誅,繪伏闕請代兄死,高宗輔政,救解之。
引為鎮軍長史長史 ,轉黃門郎黃門郎 。高宗為驃騎,以繪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諮議,領錄事錄事 ,典筆翰。高宗即位,
遷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出為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撫軍長撫軍長 史。
然
营
武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礼
文 文 文 名
武
名 地 文
文 主 文 武 主
主 地 文 地 武 文
艺 名 武
文 文 主
武 文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目錄
31
32
33
34
35
安陸王 寶晊 為湘州 ,以繪為冠軍長史長史 、長沙內史內史 ,行湘州 事,將軍如故。寶晊 妃,悛女
也。寶晊 愛其侍婢,繪奪取,具以啟聞,寶晊 以為恨,與繪不協。
遭母喪去官。有至性,持喪墓下三年,食麤糲。服闋 ,為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晉安王 征北長史長史 、南東海太東海太
守守 ,行南徐州 事。繪雖豪俠,常惡武事,雅善博射,未嘗跨馬。兄悛之亡,朝議贈平北將軍平北將軍 、雍雍
州刺史州刺史 ,詔書已出,繪請尚書令尚書令 徐孝嗣 改之。
及梁王義師起,朝廷以繪為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 之竟陵 司州 之隨郡 諸軍事、輔國將輔國將
軍軍 、領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固讓不就。眾以朝廷昏亂,為之寒心,繪終不受,東昏改用張欣
泰 。繪轉建安王 車騎長史長史 ,行府 國事。義師圍城,南兗州刺史南兗州刺史 張稷總城內軍事,與繪情款異
常,將謀廢立,閑語累夜。東昏殞,城內遣繪及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范雲等送首詣梁王於石頭,轉大司馬大司馬 從事從事
中郎中郎 。中興二年[502],卒。年四十五。繪撰能書人名,自云善飛白,言論之際,頗好矜知。
弟瑱,字士溫。好文章飲酒,奢逸不 財物。 滎陽 毛惠遠善畫馬,瑱善畫婦人,世並為第一。官
至吏部郎吏部郎 。先繪卒。
史臣曰:刑禮相望,勸戒之道,淺識言治,莫辯後先,故宰世之堤防,御民之羈絆。端簡為政,貴在畫
一,輕重屢易,手足無從。律令之本,文約旨曠,據典行罰,各用情求。舒慘之意既殊,寬猛之利亦
異,辭有出沒,義生增損。舊尹之事,政非一途,後主 所是,即為成用。張弛代積,稍至遷訛。故刑
開二門,法有兩路,刀筆之態深,舞弄之風起。承喜怒之機隙,挾千金之奸利,剪韭復生,寧失有罪,
抱木牢戶,未必非冤。下吏上司,文簿從事從事 ,辯聲察色,莫用衿府,申枉理讞,急不在躬,案法隨
科,幸無咎悔。至於郡縣親民,百務萌始,以情矜過,曾不待獄,以律定罪,無細非諐。蓋由網密憲
煩,文理相背。夫懲恥難窮,盜賊長有,欲求猛勝,事在或然,掃墓高門,為利孰遠。故永明定律,多
用優寬,治物不患仁心,見累於弘厚,為令貴在必行,而惡其舛雜也。
贊曰:袁徇厥戚,猶子為情。稚珪 夷遠,奏諫罷兵 。士章機悟,立行砥名。
主 名 地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葬 武 主 文
文 地 武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文
名 主 文 衙 文
文 武
武
地
文
主
文
名 军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helloiac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helloiac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helloiac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helloiac
 

What's hot (20)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宋史 406 卷四百〇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陳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陳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陳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陳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Similar to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helloiac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helloiac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helloiac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helloiac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helloiac
 

Similar to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20)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 1.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48 / 59  36 段 5340 字  189 种 27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樑]蕭子顯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隆昌元年[494] 1 永明七年[489] 1 永元元年[499] 1 中興二年[502] 1 地点 南徐州 2 湘州 2 荊州 1 人物 稚珪 9 太祖 8 靈產 4 寶晊 4 劉繪 3 袁彖 3 豫章王 3 文官 長史 8 主簿 5 司徒 4 太子中庶子 4 黃門郎 3 尚書 3 中書郎 3 錄事 3 武官 大司馬 3 輔國將軍 3 從事中郎 2 其他 世祖 5 秀才 2 服闋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四十八 列傳 第二十九 袁彖 孔稚珪 劉繪 袁彖 字偉才,陳郡 陽夏人也。祖洵,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父覬,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 彖少有風氣,好屬文及玄言。舉秀才 ,歷諸王府參軍王府參軍 ,不就。覬臨終與兄顗書曰:「史公才識可 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 也。 服未闋,顗在雍州 起事見誅,宋明帝 投顗尸江中,不聽歛葬。彖與舊奴一人,微服潛行求尸,四十 餘日乃得,密瘞石頭後崗,身自負土。懷其文集,未嘗離身。明帝 崩後,乃改葬顗。從叔司司 徒徒 粲、外舅 征西將軍征西將軍 蔡興宗 並器之。 除安成王 征虜參軍,主簿主簿 ,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出為廬陵內史廬陵內史 ,豫州 治中治中 ,太祖 太傅太傅 相國主主 簿簿 ,祕書丞祕書丞 。議駮國史,檀超 以天文志 紀緯序位度,五行志 載當時祥沴,二篇所記,事用相 懸,日蝕 為災,宜居五行。超欲立處士傳。彖曰:「夫事關業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 皇王,陵轢將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長風移俗,故遷書未傳,班史莫編。一介之善,無緣頓略,宜列其 姓業,附出他篇。」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仕 武 礼 地 主 主 文 亲 武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文 文 文 名 作 作 天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遷始興王友,固辭。太祖 使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何戢 宣旨令就。遷中書郎中書郎 ,兼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又以中書中書 兼御御 史中丞史中丞 。轉黃門郎黃門郎 ,兼中丞中丞 如故。坐彈謝超宗 簡奏依違,免官 。尋補安西諮議、南平內史南平內史 。 除黃門黃門 ,未拜,仍轉長史長史 、南郡內史郡內史 ,行荊州 事。還為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本州大中正大中正 。出為冠軍將冠軍將 軍軍 、監吳興郡 事。 彖性剛,嘗以微言忤世祖 ,又與王晏 不協。世祖 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側曰:「外間有 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 愕然,窮問所以。晏曰:「袁彖 為臣說之。」上銜怒良久,彖到 郡,坐逆用祿錢,免官 付東冶。世祖 遊孫陵,望東冶,曰:「中有一好貴囚。」數日,車駕與朝臣 幸冶,履行庫藏,因宴飲,賜囚徒酒肉,敕見彖與語,明日釋之。尋白衣行南徐州 事,司徒司徒 諮議, 衛軍長史長史 ,遷侍中侍中 。 彖形體充腴,有異於眾。每從車駕射雉 在郊野,數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養於伯母 王 氏 ,事之如親。閨門中甚有孝義。隆昌元年[494],卒。年四十八。諡靖子。 孔稚珪 字德璋,會稽山 陰人也。祖道 隆,位侍中侍中 。父靈產 ,泰始中,罷晉安太守晉安太守 。有隱遁之 懷,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遝。東出過錢塘 北郭,輒於舟中遙拜杜 子恭墓,自此至都,東向坐,不敢背側。元徽中,為中散、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頗解星文,好術數。太祖 輔 政,沈攸之 起兵,靈產 密白太祖 曰:「攸之兵眾 雖彊,以天時冥數而觀,無能為也。」太祖 驗 其言,擢遷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以簏盛靈產 上靈臺 ,令其占候 。餉靈產 白羽扇、素隱几。曰:「君性好 古,故遺君古物。」 稚珪 少學涉,有美譽。太守太守 王僧虔 見而重之,引為主簿主簿 。州舉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 車騎法曹法曹 行參軍行參軍 ,轉尚書尚書 殿中郎中郎 。太祖 為驃騎,以稚珪 有文翰,取為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與江淹對掌辭筆。遷 正員郎,中書郎中書郎 ,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父憂去官,與兄仲智還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 驕妒無禮,稚珪 白太太 守守 王敬則 殺之。服闋 ,為司徒司徒 從事中郎從事中郎 ,州治中治中 ,別駕別駕 ,從事從事 史,本郡中正中正 。 永明七年[489],轉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復領左丞左丞 。遷黃門郎黃門郎 ,左丞左丞 如故。轉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廷尉廷尉 。江左左 相相 承用晉世張杜律二十卷,世祖 留心法令,數訊囚徒,詔獄官詳正舊注。先是七年,尚書尚書 刪定郎 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曰:「臣尋晉律 ,文簡辭約,旨通大綱,事之所質,取斷難釋。張斐杜預同注 一章,而生殺永殊。自晉泰始以來,唯斟酌參用。是則吏挾威福之勢,民懷不對之怨,所以溫舒獻辭於 失政,絳侯慷慨而興歎。皇運革祚,道冠前王,陛下紹興,光開帝業。下車之痛,每惻上仁,滿堂之 悲,有矜聖思。爰發德音 ,刪正刑 律,敕臣集定張杜二注。謹礪愚蒙,盡思詳撰,削其煩害,錄其 允衷。取張注七百三十一條,杜注七百九十一條。或二家兩釋,於義乃備者,又取一百七條。其注相同 者,取一百三條。集為一書。凡一千五百三十二條,為二十卷。請付外詳校,擿其違謬。」從之。於是 公卿八座參議參議 ,考正舊注。有輕重處,竟陵王 子良 下意,多使從輕。其中朝 議不能斷者,制旨平 決。至九年,稚珪 上表 曰: 臣聞匠萬物者以繩墨為正,馭大國者以法理為本。是以古之聖王,臨朝思理,遠防邪萌,深杜姦漸,莫 不資法理以成化,明刑賞以樹功者也。伏惟陛下躡曆登皇,乘圖踐帝,天地更築,日月再張,五禮 裂 而復縫,六樂 穨而爰緝。乃發德音 ,下明詔,降恤刑 之文,申慎罰之典,敕臣與公卿八座共刪注 律。謹奉聖旨,諮審司徒司徒 臣子良 ,稟受成規,創立條緒。使兼監臣宋躬、兼平臣王植等抄撰同異, 定其去取。詳議八座,裁正大司馬大司馬 臣嶷。其中洪疑大議,眾論相背者,聖照玄覽 ,斷自天筆。始就 成立律文二十卷,錄敘一卷,凡二十一卷。今以奏聞,請付外施用,宣下四海。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武 地 礼 名 礼 礼 名 仕 礼 地 文 文 文 然 亲 名 名 地 礼 文 名 文 地 文 主 名 名 主 军 主 武 名 地 礼 名 名 文 名 文 仕 號 武 文 文 主 名 武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葬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法 法 法 文 主 名 礼 名 礼 礼 艺 法 法 文 名 武 作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臣又聞老子 、仲尼曰:「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今之聽獄者,求所以殺之。」「與其殺不辜,寧失 有罪。」是則斷獄 之職,自古所難矣。今律文雖定,必須用之;用失其平,不異無律。律書精細,文約 例廣,疑似相傾,故誤相亂,一乖其綱,枉濫橫起。法吏無解,既多謬僻,監司 不習,無以相斷,則法 書 徒明於帙裏,冤魂猶結於獄中。今府州 郡縣千有餘獄,如令一獄歲枉一人,則一年之中,枉死千餘 矣。冤毒之死,上干和氣,聖明所急,不可不防。致此之由,又非但律吏之咎,列邑之宰,亦亂其經。或 以軍勳餘力,或以勞吏暮齒,獷情濁氣,忍并生靈,昏心狠態,吞剝氓物,虐理殘其命,曲文被其罪,冤 積之興,復緣斯發。獄吏雖良,不能為用。使于公哭於邊城,孝婦冤於遐外。陛下雖欲宥之,其已血濺九 泉矣。 尋古之名流,多有法學。故釋之、定國,聲光漢臺;元常、文惠,績映魏閣。今之士子,莫肯為業,縱 有習者,世議所輕。良由空懃永歲,不逢一朝之賞,積學當年,終為閭伍所蚩。將恐此書永墜下走之手 矣。今若弘其爵賞,開其勸慕,課業宦流,班習冑子,拔其精究,使處內局,簡其才良,以居外仕,方 岳咸選其能,邑長並擢其術,則皋繇之謨,指掌可致,杜鄭之業,鬱焉何遠。然後姦邪無所逃其刑,惡 吏不能藏其詐,如身手之相驅,若絃栝之相接矣。 臣以疏短,謬司大理。陛下發自聖衷,憂矜刑網,御廷奉訓,遠照民瘼。臣謹仰述天官,伏奏雲陛。所 奏繆允者,宜寫律上,國學 置律助教助教 ,依五經 例,國子生有欲讀者,策試 上過高第,即便擢用, 使處法職,以勸士流。 詔報從納,事竟不施行。 轉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遷驃騎長史長史 ,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建武初,遷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平西長史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稚 珪 以虜連歲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傷。乃上表 曰: 匈奴 為患,自古而然,雖三代智勇,兩漢權奇,筭略之要,二塗而已。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二 則輕車輕車 出使,通驛虜庭。搉而言之,優劣可睹。今之議者,咸以丈夫 之氣,恥居物下,況我天威, 寧可先屈?吳、楚勁猛,帶甲百萬,截彼鯨鯢,何往不碎?請和示弱 ,非國計也。臣以為戎狄獸性, 本非人倫,鴟鳴狼踞,不足喜怒,蜂目蠆尾,何關美惡。唯宜勝之以深權,制之以遠笇,弘之以大度, 處之以蟊賊。豈足肆天下之忿,捐蒼生之命,發雷電之怒,爭蟲鳥之氣。百戰百勝,不足稱雄,橫尸千 里,無益上國。而蟻聚蠶攢,窮誅不盡,馬足毛群,難與競逐。漢高橫威海 表,窘迫長圍;孝文國富 刑清,事屈陵辱;宣帝 撫納安靜,朔馬不驚;光武卑辭厚禮,寒山 無靄。是兩京四主,英濟中區, 輸寶貨以結和,遣宗女以通好,長轡遠馭,子孫是賴。豈不欲戰,惜民命也。唯漢武藉五世之資,承六 合之富,驕心奢志,大事匈奴 。遂連兵積歲,轉戰千里,長驅瀚海 ,飲馬龍城,雖斬獲名王,屠走 凶羯,而漢之卒甲十亡其九。故衛霍出關,千隊不反,貳師入漠,百旅頓降,李廣敗於前鋒前鋒 ,李陵沒 於後陣,其餘奔北,不可勝數。遂使國儲空懸,戶口減半,好戰之功,其利安在?戰不及和,相去何 若? 自西朝不綱,東晉 遷鼎,群胡沸亂,羌狄交橫,荊棘攢於陵廟,豺虎咆於宮闈,山淵反覆,黔首 塗 地,逼迫崩騰,開闢未有。是時得失,略不稍陳。近至元嘉,多年無事,末路不量,復挑彊敵。遂迺連 城 覆徙,虜馬飲江,青、徐之際,草木為人耳。建元之初,胡塵犯塞,永明之始,復結通和,十餘年 間,邊候且息。 名 法 衙 艺 地 仕 文 仕 仕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名 礼 政 武 亲 军 地 主 地 政 地 武 代 法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陛下張天造曆,駕日登皇,聲雷宇宙,勢壓河岳。而封豕殘魂,未屠劍首,長蛇餘喘,偷窺外甸,烽亭不 靜,五載於斯。昔歲蟻壞,瘻食樊、漢,今茲蟲毒,浸淫未已。興師十萬,日費千金,五歲之費,寧可貲 計。陛下何惜匹馬之驛,百金之賂,數行之詔,誘此凶頑,使河塞息肩,關境全命,蓄甲養民,以觀彼 弊。我策若行,則為不世之福;若不從命,不過如戰失一隊耳。或云「遣使不受,則為辱命」。夫以天下 為量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寧顧小節。一城之沒,尚不足惜;一使不反,曾何取慚?且我以權取 貴,得我略行,何嫌其恥?所謂尺蠖 之屈,以求伸也。臣不言遣使必得和,自有可和之理;猶如欲戰不 必勝,而有可勝之機耳。今宜早發大軍,廣張兵勢,徵犀甲於岷峨,命樓船 於浦海。使自青徂豫,候候 騎騎 星羅,沿江入漢,雲陣萬里。據險要以奪其魂,斷糧道以折其膽,多設疑兵,使精悉而計亂,固列金 湯,使神茹而慮屈。然後發衷詔,馳輕驛,辯辭重幣,陳列吉凶。北虜頑而愛奇,貪而好貨,畏我之威, 喜我之賂,畏威喜賂,願和必矣。陛下用臣之啟,行臣之計,何憂玉門 之下,而無款塞之胡哉? 彼之言戰既慇懃,臣之言和亦慊闊。伏願察兩塗之利害,檢二事之多少,聖照玄省,灼然可斷。所表謬 奏,希下之朝省,使同博議。臣謬荷殊恩,奉佐侯岳,敢肆瞽直,伏奏千里。 帝不納。徵侍中侍中 ,不行,留本任。 稚珪 風韻清疏,好文詠,飲酒七八斗。與外兄張融 情趣相得,又與琅邪王思遠 、廬江 何點、點弟 胤並款交。不樂世務,居宅盛營山 水,憑机獨酌,傍無雜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中有蛙鳴,或問 之曰:「欲為陳蕃乎?」稚珪 笑曰:「我以此當兩部鼓吹 ,何必期效仲舉。」 永元元年[499],為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遷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加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三年,稚珪 疾,東昏屏除,以床轝走, 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贈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 劉繪 字士章,彭城 人,太常太常 悛弟也。父勉,宋末權貴,門多人客,使繪與之共語,應接流暢。勉 喜曰:「汝後若束帶立朝,可與賓客言矣。」解褐著作郎著作郎 ,太祖 太尉太尉 行參軍行參軍 。太祖 見而歎曰: 「劉公為不亡也。」 豫章王 嶷為江州 ,以繪為左軍主簿主簿 。隨鎮江 陵,轉鎮西外兵曹參軍兵曹參軍 ,驃騎主簿主簿 。繪聰警有文 義,善隸書 ,數被賞召,進對華敏,僚吏之中,見遇莫及。琅邪王詡 為功曹功曹 ,以吏能自進。嶷謂 僚佐曰:「吾雖不能得應嗣陳蕃,然閤下自有二驥也。」復為司空司空 記室錄事錄事 ,轉太子 洗馬,大司大司 馬馬 諮議,領錄事錄事 。時豫章王 嶷與文惠太子 以年秩不同,物論謂宮、府有疑,繪苦求外出,為南康 相。郡事之暇,專意講說。上左右陳洪請假南還,問繪在郡何似?既而閒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應 須治幹。豈可以年少講學處之邪?」徵還為安陸王 護軍司馬軍司馬 ,轉中書郎中書郎 ,掌詔誥。敕助國子祭國子祭 酒酒 何胤撰治禮儀。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為文章談義,皆湊竟陵王 西邸。繪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張融 、周顒 並 有言工,融音旨緩韻,顒辭致綺捷,繪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劉繪 貼宅,別開一 門。」言在二家之中也。 魚復侯 子響 誅後,豫章王 嶷欲求葬之,召繪言其事,使為表。繪求紙筆,須臾便成。嶷惟足八 字,云「提攜鞠養,俯見成人」。乃歎曰:「禰衡何以過此。」後北虜使來,繪以辭辯,敕接虜使。事 畢,當撰語辭。繪謂人曰:「無論潤色未易,但得我語亦難矣。」 事兄悛恭謹,與人語,呼為「使君」。隆昌中,悛坐罪將見誅,繪伏闕請代兄死,高宗輔政,救解之。 引為鎮軍長史長史 ,轉黃門郎黃門郎 。高宗為驃騎,以繪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諮議,領錄事錄事 ,典筆翰。高宗即位, 遷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出為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撫軍長撫軍長 史。 然 营 武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礼 文 文 文 名 武 名 地 文 文 主 文 武 主 主 地 文 地 武 文 艺 名 武 文 文 主 武 文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目錄 31 32 33 34 35 安陸王 寶晊 為湘州 ,以繪為冠軍長史長史 、長沙內史內史 ,行湘州 事,將軍如故。寶晊 妃,悛女 也。寶晊 愛其侍婢,繪奪取,具以啟聞,寶晊 以為恨,與繪不協。 遭母喪去官。有至性,持喪墓下三年,食麤糲。服闋 ,為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晉安王 征北長史長史 、南東海太東海太 守守 ,行南徐州 事。繪雖豪俠,常惡武事,雅善博射,未嘗跨馬。兄悛之亡,朝議贈平北將軍平北將軍 、雍雍 州刺史州刺史 ,詔書已出,繪請尚書令尚書令 徐孝嗣 改之。 及梁王義師起,朝廷以繪為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 之竟陵 司州 之隨郡 諸軍事、輔國將輔國將 軍軍 、領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固讓不就。眾以朝廷昏亂,為之寒心,繪終不受,東昏改用張欣 泰 。繪轉建安王 車騎長史長史 ,行府 國事。義師圍城,南兗州刺史南兗州刺史 張稷總城內軍事,與繪情款異 常,將謀廢立,閑語累夜。東昏殞,城內遣繪及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范雲等送首詣梁王於石頭,轉大司馬大司馬 從事從事 中郎中郎 。中興二年[502],卒。年四十五。繪撰能書人名,自云善飛白,言論之際,頗好矜知。 弟瑱,字士溫。好文章飲酒,奢逸不 財物。 滎陽 毛惠遠善畫馬,瑱善畫婦人,世並為第一。官 至吏部郎吏部郎 。先繪卒。 史臣曰:刑禮相望,勸戒之道,淺識言治,莫辯後先,故宰世之堤防,御民之羈絆。端簡為政,貴在畫 一,輕重屢易,手足無從。律令之本,文約旨曠,據典行罰,各用情求。舒慘之意既殊,寬猛之利亦 異,辭有出沒,義生增損。舊尹之事,政非一途,後主 所是,即為成用。張弛代積,稍至遷訛。故刑 開二門,法有兩路,刀筆之態深,舞弄之風起。承喜怒之機隙,挾千金之奸利,剪韭復生,寧失有罪, 抱木牢戶,未必非冤。下吏上司,文簿從事從事 ,辯聲察色,莫用衿府,申枉理讞,急不在躬,案法隨 科,幸無咎悔。至於郡縣親民,百務萌始,以情矜過,曾不待獄,以律定罪,無細非諐。蓋由網密憲 煩,文理相背。夫懲恥難窮,盜賊長有,欲求猛勝,事在或然,掃墓高門,為利孰遠。故永明定律,多 用優寬,治物不患仁心,見累於弘厚,為令貴在必行,而惡其舛雜也。 贊曰:袁徇厥戚,猶子為情。稚珪 夷遠,奏諫罷兵 。士章機悟,立行砥名。 主 名 地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葬 武 主 文 文 地 武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文 名 主 文 衙 文 文 武 武 地 文 主 文 名 军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95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