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北齐书
 11 / 50
 24 段 4356 字
 191 种 29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唐]李百藥
←10 卷十 列传第二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齊書 /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保元年[562] 1 武平四年[573] 1 武平七年[576] 1 德昌元年 1
地点 武成 12 并州 5 长安 5 河南 5 晋阳 4 芒山 4 兰陵 3 突厥 3
人物 后主 10 周武帝 6 敬显 5 广宁王 4 齐王 4 陈氏 3 安德王 3 河间王 3
文官 太尉 4 司州牧 3 并州刺史 3
武官 弩手 1 行参军 1 右卫大将军 1
其他 武王 2 崩 2 年号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十一 列传 第三 文襄六王
河南 康舒王孝瑜 广宁王 孝珩 河间王 孝琬 兰陵 武王 孝瓘 安德王 延宗 渔阳王 绍信
文襄六男:文敬元 皇后 生河间王 孝琬,宋氏 生河南 王孝瑜 ,王氏 生广宁王 孝珩,兰陵
王 长恭不得母氏 姓,陈氏 生安德王 延宗,燕氏 生渔阳王 绍信。
河南 康舒王孝瑜 ,字正德 ,文襄长子也。初封河南郡公 ,齐受禅,进爵为王。
历位中书令中书令 、司州牧司州牧 。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 同年相爱。将诛杨愔 等,孝瑜预其谋。
及武成 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 ,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
此。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文学 ,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覆棋不失一道。初,
文襄于邺东起山池游观,时俗眩之。孝瑜遂于第作水堂、龙舟,植幡槊于舟上,数集诸弟宴射为乐。武
成 幸其第,见而悦之,故盛兴后园之玩,于是贵贱慕斅,处处营造。
武成 常使和土开与胡后对坐握槊,孝瑜谏曰:「皇后 天下之母,不可与臣下接手。」帝深纳之。后
又言赵郡 王父 死非命,不可亲。由是睿及士开 皆侧目。士开 密告其奢僣,睿又言山东 唯闻河南
王 ,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尔朱御女名摩女,本事太后 ,孝瑜先与之通,后因太子 婚夜,孝
瑜窃与之言。武成 大怒,顿饮其酒三十七杯。体至肥大,腰带 十围。使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
至西华门 ,烦热躁闷,投水而绝。赠太尉太尉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子弘节嗣。
作
地 名 主 主 地 號 主 主
名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主
主 名 名 主 名 主
地 名 地 主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文 词
地
地 主
地 名 名 名 地
主 主 主
地 礼
建 文 文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孝瑜母,魏吏部尚书吏部尚书 宋弁 孙也,本魏颍川王 斌之妃,为文襄所纳,生孝瑜,孝瑜还第,为太妃 。
孝瑜妃 ,卢正山女,武成 胡后之内姊也。孝瑜薨后,宋太妃 为卢妃所谮诉,武成 杀之。
广宁王 孝珩,文襄第二子也。历位司州牧司州牧 、尚书令尚书令 、司空司空 、司徒司徒 、录尚书录尚书 、大将军大将军 、大司大司
马马 。孝珩爱赏人物,学涉经史,好缀文,有伎艺。尝于厅事厅事 壁自画一苍鹰,见者皆以为真,又作朝朝
士士 图,亦当时之妙绝。
后主 自晋州 败奔邺,诏王公议于含光殿 。孝珩以大敌既深,事藉机变,宜任城王 领幽州 道兵
入土门 ,扬声趣并州 ;独孤永业 领洛州 兵趣潼关 ,扬声趣长安 ;臣请领京畿 兵出滏口,鼓
行逆战。敌闻南北有兵,自然溃散。又请出宫人珍宝赐将士,帝不能用。承光即位,以孝珩为太宰太宰 。
与呼延族 、莫多娄敬显 、尉相愿同谋,期正月五日,孝珩于千秋门 斩高阿那肱,相愿在内以禁
兵 应之,族与敬显 自游豫园勒兵出。既而阿那肱从别宅取便路入宫,事不果。乃求出拒西军,谓阿
那肱、韩长鸾、陈德信等云:「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耶?孝珩破宇文邕 ,遂至长安 ,反
时何与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作如此猜疑。」高、韩恐其变,出孝珩为沧州刺史沧州刺史 。至州,以五千人
会任城王 于信都 ,共为匡复 计。周齐王 宪来伐,兵弱不能敌。怒曰:「由高阿那肱小人,吾道穷
矣!」齐叛臣乞扶令和以槊剌孝珩坠马,奴白泽以身扞之,孝珩犹伤数处,遂见虏。齐王 宪问孝珩齐
亡所由,孝珩自陈国 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宪为之改容,亲为洗创傅药,礼遇甚厚。孝珩独叹
曰:「李穆 叔言齐氏 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 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
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宰相 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庙算 ,展我心力耳。」至长安 ,依例
授 开府、县侯 。后周武帝 在云阳 ,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 ,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
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 乃止。其年十月,疾甚,启归葬山东 ,从之。
寻卒,令还葬邺。
河间王 孝琬,文襄第三子也。天保元年[562]封。天统中,累迁尚书令尚书令 。初,突厥 与周师入太
原 ,武成 将避之而东。孝琬叩马谏,请委赵郡王 部分之,必整齐,帝从其言。孝琬免胄将出,帝
使追还。周军退,拜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
孝琬以文襄世嫡,骄矜自负。河南王 之死,诸王在宫内莫敢举声,唯孝琬大哭而出。又怨执政,为草
人而射之。和士开 与祖珽谮之,云:「草人拟圣躬也。
又前突厥 至州,孝琬脱兜鍪 抵地,云『岂是老妪,须着此』。此言属大家也。」
初,魏世谣言:「河南 种谷河北 生,白杨 树头金鸡 鸣。」珽以说曰:「河南 、河北 ,河
间 也。金鸡 鸣,孝琬将建金鸡 而大赦。」帝颇惑之。时孝琬得佛牙,置于第内,夜有神光。昭玄
都法顺请以奏闻,不从。帝闻,使搜之,得镇库槊幡数百。
帝闻之,以为反。讯其诸姬,有陈氏 者无宠,诬对曰「孝琬画作陛下形哭之」,然实是文襄像,孝琬
时时对之泣。帝怒,使武卫 赫连辅玄倒鞭挝之。孝琬呼阿叔 ,帝怒曰:「谁是尔叔?敢唤我作
叔!」孝琬曰:「神武皇帝 嫡孙,文襄皇帝 嫡子 ,魏孝静皇帝 外甥 ,何为不得唤作叔也?」帝
愈怒,折其两胫而死。瘗诸西山,帝崩 后,乃改葬。子正礼嗣,幼聪颖,能诵《左氏 春秋》。齐
亡,迁绵州 卒。
兰陵 武王 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突厥 入晋阳 ,长恭尽力击之。芒
山 之败,长恭为中军 ,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 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
之面,乃下弩手弩手 救之,于是大捷。武士 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是也。历司州牧司州牧 、青瀛二
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太尉 ,与段韶讨栢谷,又攻定阳 。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
鹿 、长乐 、乐平 、高阳 等郡公 。
文 名 主 主
主 地 主 地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主 地 处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军 名
名 地
文
主 地 名 主
主
政
名 名 主
文 军 地
仕 主 主 地 艺
主 地
主 文 地
地 地 主
文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主 主 礼 主 亲
葬 名
地
地 號 文 地 地
地 营 地
武 军 艺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芒山 之捷,后主 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
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 ,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
曰:「岂不由芒山 大捷,恐以威武 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
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
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 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
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573]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 曰:
「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 。赠太尉太尉 。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 ,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 ,行行
参军参军 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 ,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
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 赏其功,命贾
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安德王 延宗,文襄第五子也。母陈氏 ,广阳王 妓也。延宗幼为文宣所养,年十二,犹骑置腹上,
令溺己脐中,抱之曰:「可怜止有此一个。」问欲作何王,对曰:「欲作冲天王。」文宣问杨愔 ,愔
曰:「天下无此郡名 ,愿使安于德。」
于是封安德 焉。为定州刺史定州刺史 ,于楼上大便,使人在下张口承之。以蒸猪糁和人粪以饲左右,有难色
者鞭之。孝昭帝 闻之,使赵道德就州杖之一百。道德以延宗受杖不谨,又加三十。又以囚试刀,验其
利钝。骄纵多不法。武成 使挞之,杀其昵近九人,从是深自改悔。兰陵王 芒山 凯捷,自陈兵势,
诸兄弟咸壮之。延宗独曰:「四兄非大丈夫 ,何不乘胜径入?使延宗当此势,关西 岂得复存!」
及兰陵 死,妃郑氏 以颈珠施佛。广宁王 使赎之。延宗手书以谏,而泪满纸。河间 死,延宗哭之泪
亦甚。又为草人以像武成 ,鞭而讯之曰:「何故杀 我兄!」奴告之,武成 覆卧延宗于地,马鞭挝
之二百,几死。后历司徒司徒 、太尉太尉 。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名
葬 文
名 地
武 地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地 主 地
词 地
地 名 主 地
地 法 地
文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 卷十 列传第二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目錄
21
22
23
及平阳之役 ,后主 自御之,命延宗率右军 先战,城下擒周开府宗挺。及大战,延宗以麾下再入周
军,莫不披靡。诸军败,延宗独全军。后主 将奔晋阳 ,延宗言:「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
能破之。」帝不纳。及至并州 又闻周军已入雀鼠谷 ,乃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总山西 兵事。谓
曰:「并州 阿兄自取,儿今去也。」延宗曰:「陛下为社稷 莫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骆提婆曰:
「至尊计已成,王不得辄沮。」后主 竟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
」延宗不得已,即皇帝 位,下诏曰:「武平 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埸。斩关夜遁,莫知
所之,则我高祖 之业将坠于地。王公卿士卿士 ,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
年[576]为德昌元年。」以晋昌王 唐邕 为宰辅宰辅 ,齐昌王 莫多娄敬显 、沐阳王 和阿于子、右卫大将右卫大将
军军 段畅、武卫将军武卫将军 相里僧伽、开府韩骨胡、侯莫陈洛州 为爪牙。众闻之,不召而至者,前后相属。
延宗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气力绝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倾覆府藏及后
宫美女,以赐将士,籍没 内参千余家。后主 谓近臣曰:「我宁使周得并州 ,不欲安德 得之。」左右
曰:「理然。」延宗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流涕呜咽。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
砖石以御周军。特进特进 、开府那卢安生守太谷 ,以万兵叛。周军围晋阳 ,望之如黑云 四合。延宗命莫
多娄敬显 、韩骨胡拒城南,和阿于子、段畅拒城东。延宗亲 当周齐王 于城北,奋大槊,往来督战,
所向无前。尚书令史尚书令史 沮山亦肥大多力,捉长刀 步从,杀伤甚多。武卫 兰芙蓉 、綦连延长皆死于阵。
阿于子、段畅以千骑投周。周军攻东门,际昏,遂入。进兵焚佛寺 门屋 ,飞焰照天地。延宗与敬
显 自门入,夹击之,周军大乱,争门相填压,齐人从后斫刺,死者二千余人。周武帝 左右略尽,自拔
无路,承御上士上士 张寿辄牵马头 ,贺拔佛恩以鞭拂其后,崎岖仅得出。齐人奋击,几中焉。城东厄曲,
佛恩及降者皮子信为之导,仅免,时四更也。延宗谓周武帝 崩 于乱兵,使于积尸中求长鬛者,不得。
时齐人既胜,入坊饮酒,尽醉卧,延宗不复能整。周武帝 出城,饥甚,欲为遁逸计。齐王 宪及柱柱
国国 王谊谏,以为去必不免。延宗叛将段畅亦盛言城内空虚。周武帝 乃驻马,鸣角收兵,俄顷复振。诘
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周武帝 自投下马,执其手。
延宗辞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帝曰:「两国天子,有何怨恶,直为百姓来耳。勿怖,终不相害。」
便复衣帽,礼之。先是,高都郡 有山焉,绝壁临水 ,忽有黑书见,云:「齐亡延宗。」洗视逾明。帝
使人就写,使者改亡为上。至是应焉。延宗败前,在邺厅事厅事 ,见两日相连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敕
守并州 ,明日建瘭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年号 德昌 ,好事者言其得二日云。既
而周武帝 问取邺计,辞曰:「亡国大夫大夫 不可以图存,此非臣所及。」强问之,乃曰:「若任城王 援
邺,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及至长安 ,周武与齐君臣饮酒,令后主 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屡欲仰药自裁,傅婢苦执谏而止。未
几,周武诬后主 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皆自陈无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
塞口而死。明年,李妃收殡之。
后主 之传位于太子 也,孙正言正言 窃谓人曰:「我武定 中为广州 士曹,闻襄城 人曹普演有言,高
王诸儿,阿保 当为天子,至高德之承之,当灭。」阿保 谓天保 ,德之谓德昌 也,承之谓后主 年
号 承光,其言竟信云。
渔阳王 绍信,文襄第六子也。历特进特进 、开府、中领军中领军 、护军护军 、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行过渔阳 ,与大富
人钟长命同床坐。太守太守 郑道盖 谒,长命欲起,绍信不听,曰:「此何物小人,而主人公为起。」乃
与长命结为义兄弟,妃与长命妻为姊妹,责其阖家幼长皆有赠贿,钟氏 因此遂贫。齐灭,死于长
安 。
事 主 营
主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礼
主
主 地
號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主
武 武 地
法 主 地 地
文 地 地 异
名 礼 主
文 军 地 地
地 建
名 主
文 地
主 葬
主 主
文 主
主
地 地
文
地 礼 地
主 文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文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主
礼
主 文 武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地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helloiac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helloiac
 

What's hot (20)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梁書 09 卷九 列傳第三
梁書 09 卷九 列傳第三梁書 09 卷九 列傳第三
梁書 09 卷九 列傳第三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周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周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八
 

Similar to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helloiac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helloiac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Similar to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20)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晉書 099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三國志 15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元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 1. 文档信息  北齐书  11 / 50  24 段 4356 字  191 种 29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唐]李百藥 ←10 卷十 列传第二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北齊書 /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保元年[562] 1 武平四年[573] 1 武平七年[576] 1 德昌元年 1 地点 武成 12 并州 5 长安 5 河南 5 晋阳 4 芒山 4 兰陵 3 突厥 3 人物 后主 10 周武帝 6 敬显 5 广宁王 4 齐王 4 陈氏 3 安德王 3 河间王 3 文官 太尉 4 司州牧 3 并州刺史 3 武官 弩手 1 行参军 1 右卫大将军 1 其他 武王 2 崩 2 年号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十一 列传 第三 文襄六王 河南 康舒王孝瑜 广宁王 孝珩 河间王 孝琬 兰陵 武王 孝瓘 安德王 延宗 渔阳王 绍信 文襄六男:文敬元 皇后 生河间王 孝琬,宋氏 生河南 王孝瑜 ,王氏 生广宁王 孝珩,兰陵 王 长恭不得母氏 姓,陈氏 生安德王 延宗,燕氏 生渔阳王 绍信。 河南 康舒王孝瑜 ,字正德 ,文襄长子也。初封河南郡公 ,齐受禅,进爵为王。 历位中书令中书令 、司州牧司州牧 。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 同年相爱。将诛杨愔 等,孝瑜预其谋。 及武成 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 ,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 此。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文学 ,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覆棋不失一道。初, 文襄于邺东起山池游观,时俗眩之。孝瑜遂于第作水堂、龙舟,植幡槊于舟上,数集诸弟宴射为乐。武 成 幸其第,见而悦之,故盛兴后园之玩,于是贵贱慕斅,处处营造。 武成 常使和土开与胡后对坐握槊,孝瑜谏曰:「皇后 天下之母,不可与臣下接手。」帝深纳之。后 又言赵郡 王父 死非命,不可亲。由是睿及士开 皆侧目。士开 密告其奢僣,睿又言山东 唯闻河南 王 ,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尔朱御女名摩女,本事太后 ,孝瑜先与之通,后因太子 婚夜,孝 瑜窃与之言。武成 大怒,顿饮其酒三十七杯。体至肥大,腰带 十围。使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 至西华门 ,烦热躁闷,投水而绝。赠太尉太尉 、录尚书事录尚书事 。子弘节嗣。 作 地 名 主 主 地 號 主 主 名 主 主 名 地 名 名 主 主 名 名 主 名 主 地 名 地 主 文 文 地 名 地 地 文 词 地 地 主 地 名 名 名 地 主 主 主 地 礼 建 文 文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孝瑜母,魏吏部尚书吏部尚书 宋弁 孙也,本魏颍川王 斌之妃,为文襄所纳,生孝瑜,孝瑜还第,为太妃 。 孝瑜妃 ,卢正山女,武成 胡后之内姊也。孝瑜薨后,宋太妃 为卢妃所谮诉,武成 杀之。 广宁王 孝珩,文襄第二子也。历位司州牧司州牧 、尚书令尚书令 、司空司空 、司徒司徒 、录尚书录尚书 、大将军大将军 、大司大司 马马 。孝珩爱赏人物,学涉经史,好缀文,有伎艺。尝于厅事厅事 壁自画一苍鹰,见者皆以为真,又作朝朝 士士 图,亦当时之妙绝。 后主 自晋州 败奔邺,诏王公议于含光殿 。孝珩以大敌既深,事藉机变,宜任城王 领幽州 道兵 入土门 ,扬声趣并州 ;独孤永业 领洛州 兵趣潼关 ,扬声趣长安 ;臣请领京畿 兵出滏口,鼓 行逆战。敌闻南北有兵,自然溃散。又请出宫人珍宝赐将士,帝不能用。承光即位,以孝珩为太宰太宰 。 与呼延族 、莫多娄敬显 、尉相愿同谋,期正月五日,孝珩于千秋门 斩高阿那肱,相愿在内以禁 兵 应之,族与敬显 自游豫园勒兵出。既而阿那肱从别宅取便路入宫,事不果。乃求出拒西军,谓阿 那肱、韩长鸾、陈德信等云:「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耶?孝珩破宇文邕 ,遂至长安 ,反 时何与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作如此猜疑。」高、韩恐其变,出孝珩为沧州刺史沧州刺史 。至州,以五千人 会任城王 于信都 ,共为匡复 计。周齐王 宪来伐,兵弱不能敌。怒曰:「由高阿那肱小人,吾道穷 矣!」齐叛臣乞扶令和以槊剌孝珩坠马,奴白泽以身扞之,孝珩犹伤数处,遂见虏。齐王 宪问孝珩齐 亡所由,孝珩自陈国 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宪为之改容,亲为洗创傅药,礼遇甚厚。孝珩独叹 曰:「李穆 叔言齐氏 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 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 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宰相 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庙算 ,展我心力耳。」至长安 ,依例 授 开府、县侯 。后周武帝 在云阳 ,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 ,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 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 乃止。其年十月,疾甚,启归葬山东 ,从之。 寻卒,令还葬邺。 河间王 孝琬,文襄第三子也。天保元年[562]封。天统中,累迁尚书令尚书令 。初,突厥 与周师入太 原 ,武成 将避之而东。孝琬叩马谏,请委赵郡王 部分之,必整齐,帝从其言。孝琬免胄将出,帝 使追还。周军退,拜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 孝琬以文襄世嫡,骄矜自负。河南王 之死,诸王在宫内莫敢举声,唯孝琬大哭而出。又怨执政,为草 人而射之。和士开 与祖珽谮之,云:「草人拟圣躬也。 又前突厥 至州,孝琬脱兜鍪 抵地,云『岂是老妪,须着此』。此言属大家也。」 初,魏世谣言:「河南 种谷河北 生,白杨 树头金鸡 鸣。」珽以说曰:「河南 、河北 ,河 间 也。金鸡 鸣,孝琬将建金鸡 而大赦。」帝颇惑之。时孝琬得佛牙,置于第内,夜有神光。昭玄 都法顺请以奏闻,不从。帝闻,使搜之,得镇库槊幡数百。 帝闻之,以为反。讯其诸姬,有陈氏 者无宠,诬对曰「孝琬画作陛下形哭之」,然实是文襄像,孝琬 时时对之泣。帝怒,使武卫 赫连辅玄倒鞭挝之。孝琬呼阿叔 ,帝怒曰:「谁是尔叔?敢唤我作 叔!」孝琬曰:「神武皇帝 嫡孙,文襄皇帝 嫡子 ,魏孝静皇帝 外甥 ,何为不得唤作叔也?」帝 愈怒,折其两胫而死。瘗诸西山,帝崩 后,乃改葬。子正礼嗣,幼聪颖,能诵《左氏 春秋》。齐 亡,迁绵州 卒。 兰陵 武王 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突厥 入晋阳 ,长恭尽力击之。芒 山 之败,长恭为中军 ,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 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 之面,乃下弩手弩手 救之,于是大捷。武士 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 》是也。历司州牧司州牧 、青瀛二 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太尉 ,与段韶讨栢谷,又攻定阳 。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巨 鹿 、长乐 、乐平 、高阳 等郡公 。 文 名 主 主 主 地 主 地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主 地 处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军 名 名 地 文 主 地 名 主 主 政 名 名 主 文 军 地 仕 主 主 地 艺 主 地 主 文 地 地 地 主 文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主 主 礼 主 亲 葬 名 地 地 號 文 地 地 地 营 地 武 军 艺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5 16 17 18 19 20 芒山 之捷,后主 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 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 ,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 曰:「岂不由芒山 大捷,恐以威武 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 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 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 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 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573]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 曰: 「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 。赠太尉太尉 。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 ,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 ,行行 参军参军 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 ,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 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 赏其功,命贾 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安德王 延宗,文襄第五子也。母陈氏 ,广阳王 妓也。延宗幼为文宣所养,年十二,犹骑置腹上, 令溺己脐中,抱之曰:「可怜止有此一个。」问欲作何王,对曰:「欲作冲天王。」文宣问杨愔 ,愔 曰:「天下无此郡名 ,愿使安于德。」 于是封安德 焉。为定州刺史定州刺史 ,于楼上大便,使人在下张口承之。以蒸猪糁和人粪以饲左右,有难色 者鞭之。孝昭帝 闻之,使赵道德就州杖之一百。道德以延宗受杖不谨,又加三十。又以囚试刀,验其 利钝。骄纵多不法。武成 使挞之,杀其昵近九人,从是深自改悔。兰陵王 芒山 凯捷,自陈兵势, 诸兄弟咸壮之。延宗独曰:「四兄非大丈夫 ,何不乘胜径入?使延宗当此势,关西 岂得复存!」 及兰陵 死,妃郑氏 以颈珠施佛。广宁王 使赎之。延宗手书以谏,而泪满纸。河间 死,延宗哭之泪 亦甚。又为草人以像武成 ,鞭而讯之曰:「何故杀 我兄!」奴告之,武成 覆卧延宗于地,马鞭挝 之二百,几死。后历司徒司徒 、太尉太尉 。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名 葬 文 名 地 武 地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地 主 地 词 地 地 名 主 地 地 法 地 文 文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0 卷十 列传第二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目錄 21 22 23 及平阳之役 ,后主 自御之,命延宗率右军 先战,城下擒周开府宗挺。及大战,延宗以麾下再入周 军,莫不披靡。诸军败,延宗独全军。后主 将奔晋阳 ,延宗言:「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 能破之。」帝不纳。及至并州 又闻周军已入雀鼠谷 ,乃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并州刺史 ,总山西 兵事。谓 曰:「并州 阿兄自取,儿今去也。」延宗曰:「陛下为社稷 莫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骆提婆曰: 「至尊计已成,王不得辄沮。」后主 竟奔邺。在并将率咸请曰:「王若不作天子,诸人实不能出死力。 」延宗不得已,即皇帝 位,下诏曰:「武平 孱弱,政由宦竖,衅结萧墙,盗起疆埸。斩关夜遁,莫知 所之,则我高祖 之业将坠于地。王公卿士卿士 ,猥见推逼,今便祗承宝位。可大赦天下,改武平七 年[576]为德昌元年。」以晋昌王 唐邕 为宰辅宰辅 ,齐昌王 莫多娄敬显 、沐阳王 和阿于子、右卫大将右卫大将 军军 段畅、武卫将军武卫将军 相里僧伽、开府韩骨胡、侯莫陈洛州 为爪牙。众闻之,不召而至者,前后相属。 延宗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气力绝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倾覆府藏及后 宫美女,以赐将士,籍没 内参千余家。后主 谓近臣曰:「我宁使周得并州 ,不欲安德 得之。」左右 曰:「理然。」延宗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流涕呜咽。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 砖石以御周军。特进特进 、开府那卢安生守太谷 ,以万兵叛。周军围晋阳 ,望之如黑云 四合。延宗命莫 多娄敬显 、韩骨胡拒城南,和阿于子、段畅拒城东。延宗亲 当周齐王 于城北,奋大槊,往来督战, 所向无前。尚书令史尚书令史 沮山亦肥大多力,捉长刀 步从,杀伤甚多。武卫 兰芙蓉 、綦连延长皆死于阵。 阿于子、段畅以千骑投周。周军攻东门,际昏,遂入。进兵焚佛寺 门屋 ,飞焰照天地。延宗与敬 显 自门入,夹击之,周军大乱,争门相填压,齐人从后斫刺,死者二千余人。周武帝 左右略尽,自拔 无路,承御上士上士 张寿辄牵马头 ,贺拔佛恩以鞭拂其后,崎岖仅得出。齐人奋击,几中焉。城东厄曲, 佛恩及降者皮子信为之导,仅免,时四更也。延宗谓周武帝 崩 于乱兵,使于积尸中求长鬛者,不得。 时齐人既胜,入坊饮酒,尽醉卧,延宗不复能整。周武帝 出城,饥甚,欲为遁逸计。齐王 宪及柱柱 国国 王谊谏,以为去必不免。延宗叛将段畅亦盛言城内空虚。周武帝 乃驻马,鸣角收兵,俄顷复振。诘 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周武帝 自投下马,执其手。 延宗辞曰:「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帝曰:「两国天子,有何怨恶,直为百姓来耳。勿怖,终不相害。」 便复衣帽,礼之。先是,高都郡 有山焉,绝壁临水 ,忽有黑书见,云:「齐亡延宗。」洗视逾明。帝 使人就写,使者改亡为上。至是应焉。延宗败前,在邺厅事厅事 ,见两日相连置,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敕 守并州 ,明日建瘭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年号 德昌 ,好事者言其得二日云。既 而周武帝 问取邺计,辞曰:「亡国大夫大夫 不可以图存,此非臣所及。」强问之,乃曰:「若任城王 援 邺,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及至长安 ,周武与齐君臣饮酒,令后主 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屡欲仰药自裁,傅婢苦执谏而止。未 几,周武诬后主 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皆自陈无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 塞口而死。明年,李妃收殡之。 后主 之传位于太子 也,孙正言正言 窃谓人曰:「我武定 中为广州 士曹,闻襄城 人曹普演有言,高 王诸儿,阿保 当为天子,至高德之承之,当灭。」阿保 谓天保 ,德之谓德昌 也,承之谓后主 年 号 承光,其言竟信云。 渔阳王 绍信,文襄第六子也。历特进特进 、开府、中领军中领军 、护军护军 、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行过渔阳 ,与大富 人钟长命同床坐。太守太守 郑道盖 谒,长命欲起,绍信不听,曰:「此何物小人,而主人公为起。」乃 与长命结为义兄弟,妃与长命妻为姊妹,责其阖家幼长皆有赠贿,钟氏 因此遂贫。齐灭,死于长 安 。 事 主 营 主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礼 主 主 地 號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主 武 武 地 法 主 地 地 文 地 地 异 名 礼 主 文 军 地 地 地 建 名 主 文 地 主 葬 主 主 文 主 主 地 地 文 地 礼 地 主 文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文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主 礼 主 文 武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地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