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漢書
 021 / 120
 38 段 5086 字
 364 种 69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東漢]班固
←020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022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漢書 /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太初元年[-104] 13 绥和元年[-8] 6 元寿二年[-1] 6 建平二年[-5] 4 元始元年[1] 3 元狩五年[-118] 2
元狩四年[-119] 2 地节三年[-67] 2
地点 上林 6 甘泉 5 京师 3
人物 武帝 30 景帝 14 成帝 12 哀帝 10 王莽 8
文官 丞相 11 都水 9 司空 9 司马 8 少府 8 内史 8 博士 7 大夫 7
武官 都尉 7 大司马 7 羽林 6
其他 乐府 3 典乐 2 屯兵 2
目錄
0
1
2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易》叙宓羲、神农 、黄帝 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 火师火名,黄
帝 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 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四岳 ,以举贤
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 能迩;禹作司空司空 ,平水 土;弃作后稷 ,播百谷;卨作司徒司徒 ,敷五
教 ;咎繇作士作士 ,正五刑 ;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 作秩宗,典三礼 ;
夔典乐 ,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司徒 ,春
官宗伯宗伯 ,夏官夏官 司马司马 ,秋官秋官 司寇 ,冬官司空司空 ,是为六卿六卿 ,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太
师师 、太傅太傅 、太保太保 ,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总统 ,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三
少少 为之副,少师 、少傅、少保少保 ,是为孤卿,与六卿六卿 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
舜之于尧,伊尹 于汤,周公 、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司马 主天,司徒司徒 主人,司空司空 主土,是为三
公。四岳四岳 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 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 之号,立
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 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
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 之义云。
地 主 地
主 名 天 名 名
文
地 文 地 名 文
礼 文 法 名 词
艺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代 主
名
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8
9
10
相国、丞相丞相 ,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 即位,置一丞相丞相 ,十一年更
名相国,绿绶。孝惠 、高后 置左右丞左右丞 相,文帝 二年置一丞相丞相 。有两长史长史 ,秋千石。哀帝 元寿
二年[-1]更名大司徒大司徒 。武帝 元狩五年[-118]初置司 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丞相 举不法。
太尉太尉 ,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 建元二年[-139]省。元狩四年[-119]初置大司马大司马 ,以冠将军之
号。宣帝 地节三年[-67]置大司马大司马 ,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 绥和元年[-8]初赐大司马大司马 金印紫
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丞相 ,去将军。哀帝 建平二年[-5]复去大司马大司马 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
年[-1]复赐大司马大司马 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司徒 上。有长史长史 ,秩千石。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秦官,位上卿上卿 ,银印青绶,掌副丞相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中丞 ,在殿中殿中 兰
台 ,掌图籍秘书秘书 ,外督部刺史部刺史 ,内领侍御史侍御史 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 按章。成帝 绥和元
年[-8]更名大司空司空 ,金印紫绶,禄比丞相丞相 ,置长史长史 如中丞中丞 ,官职如故。哀帝 建平二年[-5]复为御御
史大夫史大夫 ,元寿二年[-1]复为大司空司空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更名御史长史御史长史 。侍御史侍御史 有绣衣直指绣衣直指 ,出讨奸猾,
治大狱,武帝 所制,不常置。
太傅太傅 ,古官,高后 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 ,八年复置。后省 ,哀帝 元寿二年[-1]复置。位
在三公上。
太师太师 、太保太保 ,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1]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太师 位在太傅太傅 上,太保太保 次太傅太傅 。
前后左右将军前后左右将军 ,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上卿 ,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
及四夷。有长史长史 ,秩千石。
奉常 ,秦官,掌宗庙 礼仪,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太常 。属官有太乐 、太祝太祝 、太宰太宰 、太太
史史 、太卜太卜 、太医太医 六令丞,又均官、都水都水 两长丞,又诸庙寝 园食宫令长丞,有雍太宰太宰 、太祝太祝
令令 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博士 及诸陵县 皆属焉。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祝太祝 为祠祀,武帝 太初元年[-
104]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太卜 。博士博士 ,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 建元五年[-
136]初置《五经 》博士博士 ,宣帝 黄龙元年[-49]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43]分诸陵邑属三辅。王
莽 改太常太常 曰秩宗。
郎中令郎中令 ,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光禄勋光禄勋 。属官有大夫大夫 、郎、谒谒
者者 ,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羽林 皆属焉。大夫大夫 掌论议,有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中大夫中大夫 、谏大夫谏大夫 ,皆无员,
多至数十人。武帝 元狩五年[-118]初置谏大夫谏大夫 ,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104]更名中大夫中大夫 为光禄大光禄大
夫夫 ,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议郎 、中郎中郎 、侍郎侍郎 、郎郎
中中 ,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议郎 、中郎中郎 秩比六百石,侍郎侍郎 比四百石,郎中郎中 比三百石三百石 。中郎中郎 有
五官、左、右三将三将 ,秩皆比二千石。郎中郎中 有车、户、骑三将三将 ,秩皆比千石。谒者谒者 掌宾掌宾 赞受事,
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仆射 ,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 建元三年[-138]初置,比郎,无
员,多至千人,有仆射仆射 ,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1]更名虎贲郎虎贲郎 ,置中郎将中郎将 ,秩比二千石。羽羽
林林 掌送从,次期门,武帝 太初元年[-104]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建章营骑 ,后更名羽林骑羽林骑 。又取从军 死事之
子孙养羽林羽林 ,官教以五兵五兵 ,号曰羽林羽林 孤兒。羽林羽林 有令丞。宣帝 令中郎将中郎将 、骑都尉骑都尉 监羽羽
林林 ,秩比二千石。仆射仆射 ,秦官,自侍中侍中 、尚书尚书 、博士博士 、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
之,军屯 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领事 之号。
卫尉卫尉 ,秦官,掌宫门卫 屯兵 ,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中大夫令 ,后元年复为卫尉卫尉 。属官有公车司车司
马马 、卫士卫士 、旅贲三令丞。卫士卫士 三丞三丞 。又诸屯卫屯卫 候、司马司马 二十二官皆属焉。长乐 、建章、甘
泉 卫尉卫尉 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
文 主 文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法 文
文 主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主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法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主
文 名 地 地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艺 词 主 文 艺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地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仕 文 主
名 文
武 主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武 武
武 主 文 武 军
武 武 武 武 主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军 主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太仆太仆 ,秦官,掌舆掌舆 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车府 、路軨、骑
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橐泉、駼、承华 五监长丞;又边郡六牧师牧师 菀令各三丞三丞 ;又牧
橐、昆+F75A令丞皆属焉。中太仆中太仆 掌皇太后 舆马,不常置也。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家马为马挏
马,初置路軨。
廷尉廷尉 ,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左右监 ,秩皆千石。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 建元四年[-137]复
为廷尉廷尉 。宣帝 地节三年[-67]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 元寿二年[-1]复为大理。王莽 改曰作作
士士 。
典客典客 ,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大行令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大鸿胪大鸿胪 。
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别火 三令丞及郡邸郡邸 长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大行令 ,初置别别
火火 。王莽 改大鸿胪大鸿胪 曰典乐 。初,置郡国邸属少府少府 ,中属中尉中尉 ,后属大鸿胪大鸿胪 。
宗正宗正 ,秦官,掌亲属 ,有丞。平帝元始四年[4]更名宗伯宗伯 。属官有都司空司空 令丞,内官内官 长丞。又
诸公主 家令、门尉门尉 皆属焉。王莽 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内官 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宗正宗正 。
治粟内史 ,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 后元年更名大农令大农令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大司农大司农 。
属官有太仓 、均输、平准平准 、都内、籍田 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都水 六十
五官长丞皆属焉。騪粟都尉都尉 ,武帝 军官,不常置。王莽 改大司农大司农 曰羲和 ,后更为纳言。初,斡
官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大司农大司农 。
少府少府 ,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尚书 、符节 、太医太医 、太官太官 、汤
官、导官导官 、乐府 、若卢、考工室、左弋左弋 、居室、甘泉 居室、左右司空司空 、东织、西织、东园匠十
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都水 、均官三长丞,又上林 中十池监,又中书中书 谒者谒者 、黄门黄门 、钩盾钩盾 、尚尚
方方 、御府 、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仆射 、署长、中黄门中黄门 皆属焉。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
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左弋 为佽飞佽飞 ,居室为保宫,甘泉 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佽飞 掌弋射,有九
丞两尉两尉 ,太官太官 七丞,昆台五丞,乐府 三丞三丞 ,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钩盾 五丞两尉两尉 。成帝 建
始四年[-29]更名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令 为中谒者令中谒者令 ,初置尚书尚书 ,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28]省东织,更名
西织为织室织室 。绥和二年[-7],哀帝 省乐府 。王莽 改少府少府 曰共工。
中尉中尉 ,秦官,掌徼循京师 ,有两丞、候、司马司马 、千人。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执金吾执金吾 。属官有
中垒、寺互、武库 、都船四令丞。都船、武库 有三丞三丞 ,中垒两尉两尉 。又式道式道 左右中候中候 、候丞及
左右京辅都尉京辅都尉 、尉丞兵卒皆属焉。初,寺互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中尉中尉 。自太常太常 至执金执金
吾吾 ,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太子门大夫 、庶子、先马先马 、舍人舍人 。
将作少府将作少府 ,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中候 。景帝 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将作大匠 。属官有石库 、东东
园主章园主章 、左右前后中校中校 七令丞,又主章长主章长 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东园主章东园主章 为木工。成
帝 阳朔三年[-22]省中候中候 及左右前后中校中校 五丞。
詹事詹事 ,秦官,掌皇后 、太子 家,有丞。属官有太子 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卫率 、厨厩长
丞,又中长秋 、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成帝 鸿嘉三年[-18]省詹詹
事事 官,并属大长秋大长秋 。长信詹事詹事 掌皇太后 宫,景帝 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长信少府 ,平帝元始四年[4]更
名长乐少府长乐少府 。
将行,秦官,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长秋大长秋 ,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文 文 衙
名 文 文
武 主 主
文 武 主 主
文 主 主 名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艺 文 文 文
文 词 文 文 文
主 武 名 文 文 文 文
法 主 文 主 文
地 文 礼 文
武 主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衙 武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主
武 武 地 武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衙 名 文
文 地 文 主 武
营 营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武
地 主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典属国典属国 ,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 元狩三年[-120]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都尉 、丞、候、千人。
属官,九译令九译令 。成帝 河平元年[-28]省并大鸿胪大鸿胪 。
水衡都尉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二年[-115]初置,掌上林苑上林苑 ,有五丞。属官有上林 、均输、御羞、禁圃、辑
濯、钟官钟官 、技巧、六厩、辩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司空 、都水都水 、农仓,又甘泉 上林 、都都
水水 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 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都水 三丞三丞 。禁圃两尉两尉 ,甘
泉 上林 四丞。成帝 建始二年[-31]省技巧、六厩官。王莽 改水衡都尉水衡都尉 曰予虞予虞 。初,御羞、上
林 、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少府 。
内史内史 ,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内史 。右内史内史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
名京兆尹京兆尹 ,属官有长安 市、厨两令两令 丞,又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两长丞。左内史内史 更名左冯翊左冯翊 ,属官
有廪牺令廪牺令 丞尉。又左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云垒、长安 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主爵中尉主爵中尉 ,秦官,掌列侯。景帝 中六年更名都尉都尉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右扶风右扶风 ,治内史内史 右
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右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厩、雍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左冯翊 、京兆尹京兆尹 是为三辅,
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大鸿胪 。元鼎四年[-113]更置三辅都尉都尉 、都尉都尉 丞各一人。
自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至右扶风右扶风 ,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护军都尉护军都尉 ,秦官,武帝 元狩四年[-119]属大司马大司马 ,成帝 绥和元年[-8]居大司马大司马 府比司直司直 ,哀
帝 元寿元年[-2]更名司寇 ,平帝元始元年[1]更名护军护军 。
司隶校尉司隶校尉 ,周官,武帝 征和四年[-89]初置。持节,从中都官中都官 徒千二百人,捕巫蛊 ,督大奸猾。后
罢其兵。察三辅、三河 、弘农 。元帝 初元四年[-45]去节。成帝 元延四年[-9]省。绥和二年[-7],哀
帝 复置,但为司隶 ,冠进贤冠 ,属大司空司空 ,比司直司直 。
城门校尉城门校尉 掌京师 城门屯兵 ,有司马司马 、十二城门候城门候 。中垒校尉中垒校尉 掌北军 垒门内,外掌西
域 。屯骑校尉屯骑校尉 掌骑士骑士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 掌上林苑上林苑 门屯兵 。越骑校尉越骑校尉 掌越骑 。长水校尉长水校尉 掌长
水 宣曲 胡骑。又有胡骑校尉胡骑校尉 ,掌池阳 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射声校尉 掌待诏待诏 射声 士。虎贲校虎贲校
尉尉 掌轻车轻车 。凡八校尉八校尉 ,皆武帝 初置,有丞、司马司马 。自司隶 至虎贲校尉虎贲校尉 ,秩皆二千石。西域西域
都护都护 加官加官 ,宣帝 地节二年[-68]初置,以骑都尉骑都尉 、谏大夫谏大夫 使护西域 三十六国,有副校尉校尉 ,秩
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司马 、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元年[-48]置,有丞、司马司马 各一
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奉车都尉奉车都尉 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 掌驸马 ,皆武帝 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侍中 、左右曹左右曹 、诸
吏、散骑、中常侍中常侍 ,皆加官加官 ,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卿大夫 、将、都尉都尉 、尚书尚书 、太医太医 、太官太官
令令 至郎中郎中 ,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侍中 、中常侍中常侍 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尚书 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
并乘舆车 。给事中给事中 亦加官加官 ,所加或大夫大夫 、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常侍 。中黄中黄
门门 有给事黄门给事黄门 ,位从将大夫大夫 。皆秦制。
爵:一级曰公士公士 ,二上造上造 ,三簪袅簪袅 ,四不更,五大夫五大夫 ,六官大夫官大夫 ,七公大夫公大夫 ,八公乘 ,
九五大夫五大夫 ,十左庶长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右庶长 ,十二左更左更 ,十三中更中更 ,十四右更右更 ,十五少上造少上造 ,十
六大上造大上造 ,十七驷车庶长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大庶长 ,十九关内侯关内侯 ,二十彻侯彻侯 。皆秦制,以赏功劳。彻彻
侯侯 金印紫绶,避武帝 讳,曰通侯 ,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大夫 ,庶子。
文 主 武
文 主 文
武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主 名 武 文
地 文
文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主 法 文
武 主 文 法
地 地 主 主
主 地 衣 文 文
武 地 军 文 文 武 军
地 武 武 武 文 军 武 军 武
地 地 武 地 武 文 军
武 武 武 主 文 地 武
武 文 主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主 文
武 器 武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器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营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主 主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20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022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目錄
33
34
35
36
37
38
诸侯王,高帝 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有太傅太傅 辅王,内史内史 治国民,中尉中尉 掌武职,丞相丞相 统众
官,群卿大夫卿大夫 都官都官 如汉朝。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丞相 曰相,省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廷尉廷尉 、少府少府 、宗正宗正 、博士博士 官,大夫大夫 、谒者谒者 、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 改汉内史内史 为
京光尹,中尉中尉 为执金吾执金吾 ,郎中令郎中令 为光禄勋光禄勋 ,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郎中令 ,秩千石;改太仆太仆 曰仆,
秩亦千石。成帝 绥和元年[-8]省内史内史 ,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郡太守 ,中尉中尉 如郡都尉郡都尉 。
监御史监御史 ,秦官,掌监郡监郡 。汉省,丞相丞相 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 元封五年[-106]初置部刺史部刺史 ,掌
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 绥和元年[-8]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 建平二年[-5]复为刺刺
史史 ,元寿二年[-1]复为牧。
郡守郡守 ,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长史 ,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 中二年更
名太守太守 。
郡尉郡尉 ,秦官,掌佐守佐守 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 中二年更名都尉都尉 。
关都尉关都尉 ,秦官。农都尉农都尉 、属国都尉属国都尉 ,皆武帝 初置。
县令县令 、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三百
石石 。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二百石 ,是为长吏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斗食 、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少吏 。大
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有秩 、啬夫啬夫 、游徼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啬夫 职听讼 ,
收赋税;游徼游徼 徼循禁贼盗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
所食县曰国,皇太后 、皇后 、公主 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
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大夫 、博博
士士 、御史御史 、谒者谒者 、郎无。其仆射仆射 、御史御史 治书尚符玺 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二百石 以上,皆铜印黄
绶。成帝 阳朔二年[-23]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8],长、相皆黑绶。哀帝 建平二年[-5],复黄
绶。吏员吏员 自佐史至丞相丞相 ,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主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武
武 武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法
武 法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主
文 文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helloiac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helloiac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helloiac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helloiac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helloiac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helloiac
 

What's hot (20)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晉書 114 卷一百十五 載記第十五
 
新唐書 184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〇三
新唐書 184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〇三新唐書 184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〇三
新唐書 184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〇三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南史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齊宗室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 049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Similar to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helloiac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helloiac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helloiac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helloiac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helloiac
 

Similar to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20)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101 卷一百二 載記第二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周書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 1. 文档信息  漢書  021 / 120  38 段 5086 字  364 种 69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東漢]班固 ←020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022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漢書 /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太初元年[-104] 13 绥和元年[-8] 6 元寿二年[-1] 6 建平二年[-5] 4 元始元年[1] 3 元狩五年[-118] 2 元狩四年[-119] 2 地节三年[-67] 2 地点 上林 6 甘泉 5 京师 3 人物 武帝 30 景帝 14 成帝 12 哀帝 10 王莽 8 文官 丞相 11 都水 9 司空 9 司马 8 少府 8 内史 8 博士 7 大夫 7 武官 都尉 7 大司马 7 羽林 6 其他 乐府 3 典乐 2 屯兵 2 目錄 0 1 2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易》叙宓羲、神农 、黄帝 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 火师火名,黄 帝 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 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四岳 ,以举贤 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 能迩;禹作司空司空 ,平水 土;弃作后稷 ,播百谷;卨作司徒司徒 ,敷五 教 ;咎繇作士作士 ,正五刑 ;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 作秩宗,典三礼 ; 夔典乐 ,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司徒 ,春 官宗伯宗伯 ,夏官夏官 司马司马 ,秋官秋官 司寇 ,冬官司空司空 ,是为六卿六卿 ,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太 师师 、太傅太傅 、太保太保 ,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总统 ,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三 少少 为之副,少师 、少傅、少保少保 ,是为孤卿,与六卿六卿 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 舜之于尧,伊尹 于汤,周公 、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司马 主天,司徒司徒 主人,司空司空 主土,是为三 公。四岳四岳 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 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 之号,立 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 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 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 之义云。 地 主 地 主 名 天 名 名 文 地 文 地 名 文 礼 文 法 名 词 艺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艺 文 文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代 主 名 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8 9 10 相国、丞相丞相 ,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 即位,置一丞相丞相 ,十一年更 名相国,绿绶。孝惠 、高后 置左右丞左右丞 相,文帝 二年置一丞相丞相 。有两长史长史 ,秋千石。哀帝 元寿 二年[-1]更名大司徒大司徒 。武帝 元狩五年[-118]初置司 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丞相 举不法。 太尉太尉 ,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 建元二年[-139]省。元狩四年[-119]初置大司马大司马 ,以冠将军之 号。宣帝 地节三年[-67]置大司马大司马 ,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 绥和元年[-8]初赐大司马大司马 金印紫 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丞相 ,去将军。哀帝 建平二年[-5]复去大司马大司马 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 年[-1]复赐大司马大司马 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司徒 上。有长史长史 ,秩千石。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秦官,位上卿上卿 ,银印青绶,掌副丞相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中丞 ,在殿中殿中 兰 台 ,掌图籍秘书秘书 ,外督部刺史部刺史 ,内领侍御史侍御史 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 按章。成帝 绥和元 年[-8]更名大司空司空 ,金印紫绶,禄比丞相丞相 ,置长史长史 如中丞中丞 ,官职如故。哀帝 建平二年[-5]复为御御 史大夫史大夫 ,元寿二年[-1]复为大司空司空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更名御史长史御史长史 。侍御史侍御史 有绣衣直指绣衣直指 ,出讨奸猾, 治大狱,武帝 所制,不常置。 太傅太傅 ,古官,高后 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 ,八年复置。后省 ,哀帝 元寿二年[-1]复置。位 在三公上。 太师太师 、太保太保 ,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1]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太师 位在太傅太傅 上,太保太保 次太傅太傅 。 前后左右将军前后左右将军 ,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上卿 ,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 及四夷。有长史长史 ,秩千石。 奉常 ,秦官,掌宗庙 礼仪,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太常 。属官有太乐 、太祝太祝 、太宰太宰 、太太 史史 、太卜太卜 、太医太医 六令丞,又均官、都水都水 两长丞,又诸庙寝 园食宫令长丞,有雍太宰太宰 、太祝太祝 令令 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博士 及诸陵县 皆属焉。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祝太祝 为祠祀,武帝 太初元年[- 104]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太卜 。博士博士 ,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 建元五年[- 136]初置《五经 》博士博士 ,宣帝 黄龙元年[-49]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43]分诸陵邑属三辅。王 莽 改太常太常 曰秩宗。 郎中令郎中令 ,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光禄勋光禄勋 。属官有大夫大夫 、郎、谒谒 者者 ,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羽林 皆属焉。大夫大夫 掌论议,有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中大夫中大夫 、谏大夫谏大夫 ,皆无员, 多至数十人。武帝 元狩五年[-118]初置谏大夫谏大夫 ,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104]更名中大夫中大夫 为光禄大光禄大 夫夫 ,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议郎 、中郎中郎 、侍郎侍郎 、郎郎 中中 ,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议郎 、中郎中郎 秩比六百石,侍郎侍郎 比四百石,郎中郎中 比三百石三百石 。中郎中郎 有 五官、左、右三将三将 ,秩皆比二千石。郎中郎中 有车、户、骑三将三将 ,秩皆比千石。谒者谒者 掌宾掌宾 赞受事, 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仆射 ,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 建元三年[-138]初置,比郎,无 员,多至千人,有仆射仆射 ,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1]更名虎贲郎虎贲郎 ,置中郎将中郎将 ,秩比二千石。羽羽 林林 掌送从,次期门,武帝 太初元年[-104]初置,名曰建章营骑建章营骑 ,后更名羽林骑羽林骑 。又取从军 死事之 子孙养羽林羽林 ,官教以五兵五兵 ,号曰羽林羽林 孤兒。羽林羽林 有令丞。宣帝 令中郎将中郎将 、骑都尉骑都尉 监羽羽 林林 ,秩比二千石。仆射仆射 ,秦官,自侍中侍中 、尚书尚书 、博士博士 、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 之,军屯 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领事 之号。 卫尉卫尉 ,秦官,掌宫门卫 屯兵 ,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中大夫令 ,后元年复为卫尉卫尉 。属官有公车司车司 马马 、卫士卫士 、旅贲三令丞。卫士卫士 三丞三丞 。又诸屯卫屯卫 候、司马司马 二十二官皆属焉。长乐 、建章、甘 泉 卫尉卫尉 皆掌其宫,职略同,不常置。 文 主 文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法 文 文 主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主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法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主 文 名 地 地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艺 词 主 文 艺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地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仕 文 主 名 文 武 主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武 武 武 主 文 武 军 武 武 武 武 主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军 主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太仆太仆 ,秦官,掌舆掌舆 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车府 、路軨、骑 马、骏马四令丞;又龙马、闲驹、橐泉、駼、承华 五监长丞;又边郡六牧师牧师 菀令各三丞三丞 ;又牧 橐、昆+F75A令丞皆属焉。中太仆中太仆 掌皇太后 舆马,不常置也。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家马为马挏 马,初置路軨。 廷尉廷尉 ,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监左右监 ,秩皆千石。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 建元四年[-137]复 为廷尉廷尉 。宣帝 地节三年[-67]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石。哀帝 元寿二年[-1]复为大理。王莽 改曰作作 士士 。 典客典客 ,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大行令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大鸿胪大鸿胪 。 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别火 三令丞及郡邸郡邸 长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大行令 ,初置别别 火火 。王莽 改大鸿胪大鸿胪 曰典乐 。初,置郡国邸属少府少府 ,中属中尉中尉 ,后属大鸿胪大鸿胪 。 宗正宗正 ,秦官,掌亲属 ,有丞。平帝元始四年[4]更名宗伯宗伯 。属官有都司空司空 令丞,内官内官 长丞。又 诸公主 家令、门尉门尉 皆属焉。王莽 并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内官 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宗正宗正 。 治粟内史 ,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 后元年更名大农令大农令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大司农大司农 。 属官有太仓 、均输、平准平准 、都内、籍田 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都水 六十 五官长丞皆属焉。騪粟都尉都尉 ,武帝 军官,不常置。王莽 改大司农大司农 曰羲和 ,后更为纳言。初,斡 官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大司农大司农 。 少府少府 ,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尚书 、符节 、太医太医 、太官太官 、汤 官、导官导官 、乐府 、若卢、考工室、左弋左弋 、居室、甘泉 居室、左右司空司空 、东织、西织、东园匠十 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都水 、均官三长丞,又上林 中十池监,又中书中书 谒者谒者 、黄门黄门 、钩盾钩盾 、尚尚 方方 、御府 、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仆射 、署长、中黄门中黄门 皆属焉。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 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左弋 为佽飞佽飞 ,居室为保宫,甘泉 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佽飞佽飞 掌弋射,有九 丞两尉两尉 ,太官太官 七丞,昆台五丞,乐府 三丞三丞 ,掖廷八丞,宦者七丞,钩盾钩盾 五丞两尉两尉 。成帝 建 始四年[-29]更名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令 为中谒者令中谒者令 ,初置尚书尚书 ,员五人,有四丞。河平元年[-28]省东织,更名 西织为织室织室 。绥和二年[-7],哀帝 省乐府 。王莽 改少府少府 曰共工。 中尉中尉 ,秦官,掌徼循京师 ,有两丞、候、司马司马 、千人。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执金吾执金吾 。属官有 中垒、寺互、武库 、都船四令丞。都船、武库 有三丞三丞 ,中垒两尉两尉 。又式道式道 左右中候中候 、候丞及 左右京辅都尉京辅都尉 、尉丞兵卒皆属焉。初,寺互属少府少府 ,中属主爵主爵 ,后属中尉中尉 。自太常太常 至执金执金 吾吾 ,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太子门大夫 、庶子、先马先马 、舍人舍人 。 将作少府将作少府 ,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中候 。景帝 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将作大匠 。属官有石库 、东东 园主章园主章 、左右前后中校中校 七令丞,又主章长主章长 丞。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东园主章东园主章 为木工。成 帝 阳朔三年[-22]省中候中候 及左右前后中校中校 五丞。 詹事詹事 ,秦官,掌皇后 、太子 家,有丞。属官有太子 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卫率 、厨厩长 丞,又中长秋 、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成帝 鸿嘉三年[-18]省詹詹 事事 官,并属大长秋大长秋 。长信詹事詹事 掌皇太后 宫,景帝 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长信少府 ,平帝元始四年[4]更 名长乐少府长乐少府 。 将行,秦官,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长秋大长秋 ,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文 文 衙 名 文 文 武 主 主 文 武 主 主 文 主 主 名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文 艺 文 文 文 文 词 文 文 文 主 武 名 文 文 文 文 法 主 文 主 文 地 文 礼 文 武 主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文 文 衙 武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主 武 武 地 武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衙 名 文 文 地 文 主 武 营 营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武 地 主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典属国典属国 ,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 元狩三年[-120]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都尉 、丞、候、千人。 属官,九译令九译令 。成帝 河平元年[-28]省并大鸿胪大鸿胪 。 水衡都尉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二年[-115]初置,掌上林苑上林苑 ,有五丞。属官有上林 、均输、御羞、禁圃、辑 濯、钟官钟官 、技巧、六厩、辩铜九官令丞。又衡官、水司空司空 、都水都水 、农仓,又甘泉 上林 、都都 水水 七官长丞皆属焉。上林 有八丞十二尉,均输四丞,御羞两丞,都水都水 三丞三丞 。禁圃两尉两尉 ,甘 泉 上林 四丞。成帝 建始二年[-31]省技巧、六厩官。王莽 改水衡都尉水衡都尉 曰予虞予虞 。初,御羞、上 林 、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少府 。 内史内史 ,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内史 。右内史内史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 名京兆尹京兆尹 ,属官有长安 市、厨两令两令 丞,又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两长丞。左内史内史 更名左冯翊左冯翊 ,属官 有廪牺令廪牺令 丞尉。又左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云垒、长安 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主爵中尉主爵中尉 ,秦官,掌列侯。景帝 中六年更名都尉都尉 ,武帝 太初元年[-104]更名右扶风右扶风 ,治内史内史 右 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右都水都水 、铁官铁官 、厩、雍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左冯翊 、京兆尹京兆尹 是为三辅, 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大鸿胪 。元鼎四年[-113]更置三辅都尉都尉 、都尉都尉 丞各一人。 自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至右扶风右扶风 ,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护军都尉护军都尉 ,秦官,武帝 元狩四年[-119]属大司马大司马 ,成帝 绥和元年[-8]居大司马大司马 府比司直司直 ,哀 帝 元寿元年[-2]更名司寇 ,平帝元始元年[1]更名护军护军 。 司隶校尉司隶校尉 ,周官,武帝 征和四年[-89]初置。持节,从中都官中都官 徒千二百人,捕巫蛊 ,督大奸猾。后 罢其兵。察三辅、三河 、弘农 。元帝 初元四年[-45]去节。成帝 元延四年[-9]省。绥和二年[-7],哀 帝 复置,但为司隶 ,冠进贤冠 ,属大司空司空 ,比司直司直 。 城门校尉城门校尉 掌京师 城门屯兵 ,有司马司马 、十二城门候城门候 。中垒校尉中垒校尉 掌北军 垒门内,外掌西 域 。屯骑校尉屯骑校尉 掌骑士骑士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 掌上林苑上林苑 门屯兵 。越骑校尉越骑校尉 掌越骑 。长水校尉长水校尉 掌长 水 宣曲 胡骑。又有胡骑校尉胡骑校尉 ,掌池阳 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射声校尉 掌待诏待诏 射声 士。虎贲校虎贲校 尉尉 掌轻车轻车 。凡八校尉八校尉 ,皆武帝 初置,有丞、司马司马 。自司隶 至虎贲校尉虎贲校尉 ,秩皆二千石。西域西域 都护都护 加官加官 ,宣帝 地节二年[-68]初置,以骑都尉骑都尉 、谏大夫谏大夫 使护西域 三十六国,有副校尉校尉 ,秩 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司马 、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尉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元年[-48]置,有丞、司马司马 各一 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 奉车都尉奉车都尉 掌御乘舆车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 掌驸马 ,皆武帝 初置,秩比二千石。侍中侍中 、左右曹左右曹 、诸 吏、散骑、中常侍中常侍 ,皆加官加官 ,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卿大夫 、将、都尉都尉 、尚书尚书 、太医太医 、太官太官 令令 至郎中郎中 ,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侍中 、中常侍中常侍 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尚书 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 并乘舆车 。给事中给事中 亦加官加官 ,所加或大夫大夫 、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常侍 。中黄中黄 门门 有给事黄门给事黄门 ,位从将大夫大夫 。皆秦制。 爵:一级曰公士公士 ,二上造上造 ,三簪袅簪袅 ,四不更,五大夫五大夫 ,六官大夫官大夫 ,七公大夫公大夫 ,八公乘 , 九五大夫五大夫 ,十左庶长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右庶长 ,十二左更左更 ,十三中更中更 ,十四右更右更 ,十五少上造少上造 ,十 六大上造大上造 ,十七驷车庶长驷车庶长 ,十八大庶长大庶长 ,十九关内侯关内侯 ,二十彻侯彻侯 。皆秦制,以赏功劳。彻彻 侯侯 金印紫绶,避武帝 讳,曰通侯 ,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大夫 ,庶子。 文 主 武 文 主 文 武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主 名 武 文 地 文 文 地 主 文 文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主 法 文 武 主 文 法 地 地 主 主 主 地 衣 文 文 武 地 军 文 文 武 军 地 武 武 武 文 军 武 军 武 地 地 武 地 武 文 军 武 武 武 主 文 地 武 武 文 主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主 文 武 器 武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器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武 营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主 主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20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022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目錄 33 34 35 36 37 38 诸侯王,高帝 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有太傅太傅 辅王,内史内史 治国民,中尉中尉 掌武职,丞相丞相 统众 官,群卿大夫卿大夫 都官都官 如汉朝。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丞相 曰相,省御史大御史大 夫夫 、廷尉廷尉 、少府少府 、宗正宗正 、博士博士 官,大夫大夫 、谒者谒者 、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 改汉内史内史 为 京光尹,中尉中尉 为执金吾执金吾 ,郎中令郎中令 为光禄勋光禄勋 ,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郎中令 ,秩千石;改太仆太仆 曰仆, 秩亦千石。成帝 绥和元年[-8]省内史内史 ,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郡太守 ,中尉中尉 如郡都尉郡都尉 。 监御史监御史 ,秦官,掌监郡监郡 。汉省,丞相丞相 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 元封五年[-106]初置部刺史部刺史 ,掌 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 绥和元年[-8]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 建平二年[-5]复为刺刺 史史 ,元寿二年[-1]复为牧。 郡守郡守 ,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长史 ,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 中二年更 名太守太守 。 郡尉郡尉 ,秦官,掌佐守佐守 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 中二年更名都尉都尉 。 关都尉关都尉 ,秦官。农都尉农都尉 、属国都尉属国都尉 ,皆武帝 初置。 县令县令 、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三百 石石 。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二百石 ,是为长吏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斗食 、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少吏 。大 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有秩 、啬夫啬夫 、游徼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啬夫 职听讼 , 收赋税;游徼游徼 徼循禁贼盗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 所食县曰国,皇太后 、皇后 、公主 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 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大夫 、博博 士士 、御史御史 、谒者谒者 、郎无。其仆射仆射 、御史御史 治书尚符玺 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二百石 以上,皆铜印黄 绶。成帝 阳朔二年[-23]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8],长、相皆黑绶。哀帝 建平二年[-5],复黄 绶。吏员吏员 自佐史至丞相丞相 ,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主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主 文 武 文 主 文 武 文 主 武 武 武 武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法 武 法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主 文 文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21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