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5
如何評估KB



1
如何評估KB
     同儕互評
     參考筆記
     學生自評




2
View-三國演義




3
4
指導學生評估方向

     好筆記
     好討論

            KB 原則

5
安排教學
    1. 同儕互評
      a) 分小組
      b) 指導閱讀網上筆記 (兩串討論)
         i. 歸納討論重點
        •   腦圖、圖表、點列等
       ii. 鷹架 (根據KB原則)
           • 思考問題
           • 建立觀點
           • 善用權威
           • 完善觀點,推進討論
6
教學工作紙設計




7
教學工作紙設計(con’t)
    (三)評價的重點(方向):         分析(請具體指出筆記重點/內容)
    1. 同學思考問題的深度如何?

    2. 同學建立觀點怎樣(角度/層面)?
    3. 有沒有善用權威(客觀理據),
      支持自己論點或提出質疑?


    4. 有沒有完善觀點,推進討論?



(四)總結這個討論(欢賞/改善的地方/建議/我們仍有的問題是……)


8
同儕互評
 例子一

     建立觀點
    (11,14,16,19)我們這組討論的是第二個討論,同學建立觀點:為什麼劉關張既不
    是親兄弟但不會為權撕殺?

    他們全的觀點是:是否重情義, 人性方面, 共同目標, 地位(利益)

    我們的看法是:這個討論不是太好,因為:有人提出了好的問題,但是沒人承接;
    論點重覆;只有單方面的討論;只有尐部份的同學概括別人的意見。

    改善的方法:他們可以由不同的角度發現新的看法;要主動回應別人的問題;小心
    審題;多舉例子;
    而且可以更深入的討論。

    總結: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討論,因為:這討論側重在承接, 而不是質疑和承接
    並重的討論

9
同儕互評(con’t)
      例子二


       善用權威
      我們這一組(7,8,9,40號) 討論的是第二串的討論,主題是「為甚麼劉關張不會
      為權而互相廝殺?」

      我們首先綜合了同學的意見,同學都大多同意劉關張不會為權而互相廝殺,他們
      認為是基於兄弟之間的義氣、承諾及重情義(17,9,5,19,22,8),亦有同學認為是
      因為他們三人有共同目標(31,4),有同學認為是因為三人都是正面角色,坦誠(1)。
      有同學亦提出自己的新看法,表示關張二人奪權後難建立民心(22)。

      在這個討論上,我們認為所有同學都有回應,清晰表示出自己的觀點,但大部份同
      學都只提出論點,理據較尐,雖然他們有作解釋,但未有理據正確支持自己的論點,
      而有理據的回應亦未夠客觀。有同學作出回應或發問問題後,同學都沒有推進
      討論及承接,只是單方面的回應; 這個討論中亦有同學作出質疑(8,1,27),但之後
      亦未有同學去承接,以致這個討論的層次未夠深,討論未夠深入。所以我們一致
      認為這個討論不算是一個好的討論。

10
2. 參考同儕筆記
        ( Reference note)
     3. 學生自評
       a) 鷹架
         最初的問題和看法
         綜合討論
         我的得著
         我還有甚麼問題




11
例子
      3C36學習反思 by LEE SING CHAK 3C36

      最初的問題和看法:最初,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令情節
      更吸引、緊湊,描寫內容主要圍繞三國之間的戰事。我最
      初不太明白的是關於三把歷史改寫國演義篇幅的安排:1 關
      於三國演義的篇幅和重點的一些問題。

      綜合討論: 同學在此書作了多方面的探究,包括主題、情
      節、人物塑造等。
      在主題方面,同學主要認為此書的主題是關於人性和社會
      的(2 主題,3 主題4 主題5 歷史),另外也有同學認為此書的
      主題是關於計謀的(6 對三國演義的想法)。在此部份,很多
      同學只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卻欠缺充份的理據支持。

12
例子(con’t)
      關於人物的討論較多,此以7 劉關張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一串討
      論分析。在討論中同學問到 "為何劉備、關羽和張飛不是親兄弟卻
      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7 劉關張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最初同學
      普遍認為這是重情義的表現(8 劉關張都是重情義的人,9 中國人的
      特質!),又有同學說這是因劉備有地位、得人心而不敢叛變(10 因
      為劉備是漢室後代,易得民心,關張二人則沒有甚麼地位,11 背叛
      劉備更難得民心)

      亦有人說這是因為劉關張三人有共同目標(12 是兄弟的豪邁氣慨,13
      團結是力量),其後有人質疑 "曹操與劉備的目標一樣,都是統一
      三國,但是他們并不會一起努力,反而是互相廝殺! "14 有共同目
      標不說明會一起,只可惜沒有人能作出準確的承接。其實這樣的
      討論很需要這樣的質疑,因為這些質疑不只能推進討論,也能引
      入更多觀點,甚至形成對立面,令討論更激烈;此外,這些質疑
      更能深化討論的層次,讓原本的問題再衍生一個問題,助同學思
      考更多。


13
例子 (con’t)
      我的得著 :在討論前,我看完一本書就是看完了,不會特別去想書
      中的內容,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大至作者寫作的主題,小
      至故事的一些程節、人物的一個決定、人物之間的關係等,都很
      有探究的價值。所以經過這次討論後,我看書會看得更加仔細,
      不忽略任何一點,以免自己有所損失。

      我還有什麼問題 :我還不明白這些關於作者用意(如:15 孔明助劉備
      目的?16 三國演義不是應該是一本歷史書嗎)和人物情節(如:17 我對
      此書主題的見解),根本沒有或不能以此類討論得出確實答案。首
      先,無論幾分史實幾分虛構,作者不能大幅度改寫歷史,情節永
      不能跳出歷史的框架,例如作者不可能為了好人有好報原故而令
      劉關張遲些死,蜀漢統一三國。

      更重要的是,作者已經死了,一切問題變得死無對證,我們現時
      也不能回到三國時代問諸葛亮為何要出山助劉備,除非未來考古
      學家發現了作者或孔明的手記,或是相關的史料,否則也不可能
      找到準確無誤的答案。所以,同學只能在書中或資料中找到一些
      理據支持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觀點說成正確。可是,每個人對
      一本書的感覺和看法也不會完全相同,也不能和作者想法相同,
14    既然不會找到答案,自己心中又有自己既定的答案,問來有何用?
完

15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How to assess KB (Teacher workshop) (5-3-2011)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giselle-w
 
Make a good topic
Make a good topicMake a good topic
Make a good topicwahaha0221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giselle-w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giselle-w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皓仁 柯
 

Similar to How to assess KB (Teacher workshop) (5-3-2011) (6)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Make a good topic
Make a good topicMake a good topic
Make a good topic
 
Lesson plan
Lesson planLesson plan
Lesson plan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
批改學位論文的甘苦談
 

More from KBTNHKU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KBTNHKU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KBTNHKU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KBTNHKU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KBTNHKU
 
KBTN & KBIP (8-7-2011)
KBTN & KBIP (8-7-2011)KBTN & KBIP (8-7-2011)
KBTN & KBIP (8-7-2011)KBTNHKU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KBTNHKU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KBTNHKU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KBTNHKU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KBTNHKU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KBTNHKU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KBTNHKU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KBTNHKU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KBTNHKU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KBTNHKU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KBTNHKU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KBTNHKU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進階級的知識建構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KBTNHKU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基本級的知識建構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KBTNHKU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KBTNHKU
 

More from KBTNHKU (19)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
20120218 Dissemination - Tim sharing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
Applet Tools (Teacher workshop) (23-1-2010)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
港孩 - 第一節課學生討論問題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
PKC - Ecologies for Our Neighborhood (2007-08)
 
KBTN & KBIP (8-7-2011)
KBTN & KBIP (8-7-2011)KBTN & KBIP (8-7-2011)
KBTN & KBIP (8-7-2011)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
謝老師 - 專業成長經驗分享 (18-2-2012)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
「知識建構教師網絡」的歷史及發展 (14-6-2008)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
黃老師 - 經驗分享 (18-2-2012)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冼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王老師 - 生命鬥士教學分享 (28-8-10)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梁老師及區老師 - 經驗分享 (24-11-07)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中二級) - 理想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
港大同學會小學(小六級) - 港孩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
德貞女子中學(中五級) - 中國的改革開放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大師級的知識建構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進階級的知識建構
進階級的知識建構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基本級的知識建構
基本級的知識建構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Slides by students from YOT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How to assess KB (Teacher workshop) (5-3-2011)

  • 2. 如何評估KB  同儕互評  參考筆記  學生自評 2
  • 4. 4
  • 5. 指導學生評估方向  好筆記  好討論 KB 原則 5
  • 6. 安排教學 1. 同儕互評 a) 分小組 b) 指導閱讀網上筆記 (兩串討論) i. 歸納討論重點 • 腦圖、圖表、點列等 ii. 鷹架 (根據KB原則) • 思考問題 • 建立觀點 • 善用權威 • 完善觀點,推進討論 6
  • 8. 教學工作紙設計(con’t) (三)評價的重點(方向): 分析(請具體指出筆記重點/內容) 1. 同學思考問題的深度如何? 2. 同學建立觀點怎樣(角度/層面)? 3. 有沒有善用權威(客觀理據), 支持自己論點或提出質疑? 4. 有沒有完善觀點,推進討論? (四)總結這個討論(欢賞/改善的地方/建議/我們仍有的問題是……) 8
  • 9. 同儕互評  例子一 建立觀點 (11,14,16,19)我們這組討論的是第二個討論,同學建立觀點:為什麼劉關張既不 是親兄弟但不會為權撕殺? 他們全的觀點是:是否重情義, 人性方面, 共同目標, 地位(利益) 我們的看法是:這個討論不是太好,因為:有人提出了好的問題,但是沒人承接; 論點重覆;只有單方面的討論;只有尐部份的同學概括別人的意見。 改善的方法:他們可以由不同的角度發現新的看法;要主動回應別人的問題;小心 審題;多舉例子; 而且可以更深入的討論。 總結: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討論,因為:這討論側重在承接, 而不是質疑和承接 並重的討論 9
  • 10. 同儕互評(con’t)  例子二 善用權威 我們這一組(7,8,9,40號) 討論的是第二串的討論,主題是「為甚麼劉關張不會 為權而互相廝殺?」 我們首先綜合了同學的意見,同學都大多同意劉關張不會為權而互相廝殺,他們 認為是基於兄弟之間的義氣、承諾及重情義(17,9,5,19,22,8),亦有同學認為是 因為他們三人有共同目標(31,4),有同學認為是因為三人都是正面角色,坦誠(1)。 有同學亦提出自己的新看法,表示關張二人奪權後難建立民心(22)。 在這個討論上,我們認為所有同學都有回應,清晰表示出自己的觀點,但大部份同 學都只提出論點,理據較尐,雖然他們有作解釋,但未有理據正確支持自己的論點, 而有理據的回應亦未夠客觀。有同學作出回應或發問問題後,同學都沒有推進 討論及承接,只是單方面的回應; 這個討論中亦有同學作出質疑(8,1,27),但之後 亦未有同學去承接,以致這個討論的層次未夠深,討論未夠深入。所以我們一致 認為這個討論不算是一個好的討論。 10
  • 11. 2. 參考同儕筆記 ( Reference note) 3. 學生自評 a) 鷹架  最初的問題和看法  綜合討論  我的得著  我還有甚麼問題 11
  • 12. 例子  3C36學習反思 by LEE SING CHAK 3C36  最初的問題和看法:最初,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令情節 更吸引、緊湊,描寫內容主要圍繞三國之間的戰事。我最 初不太明白的是關於三把歷史改寫國演義篇幅的安排:1 關 於三國演義的篇幅和重點的一些問題。  綜合討論: 同學在此書作了多方面的探究,包括主題、情 節、人物塑造等。 在主題方面,同學主要認為此書的主題是關於人性和社會 的(2 主題,3 主題4 主題5 歷史),另外也有同學認為此書的 主題是關於計謀的(6 對三國演義的想法)。在此部份,很多 同學只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卻欠缺充份的理據支持。 12
  • 13. 例子(con’t)  關於人物的討論較多,此以7 劉關張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一串討 論分析。在討論中同學問到 "為何劉備、關羽和張飛不是親兄弟卻 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7 劉關張不會為權互相廝殺呢?,最初同學 普遍認為這是重情義的表現(8 劉關張都是重情義的人,9 中國人的 特質!),又有同學說這是因劉備有地位、得人心而不敢叛變(10 因 為劉備是漢室後代,易得民心,關張二人則沒有甚麼地位,11 背叛 劉備更難得民心)  亦有人說這是因為劉關張三人有共同目標(12 是兄弟的豪邁氣慨,13 團結是力量),其後有人質疑 "曹操與劉備的目標一樣,都是統一 三國,但是他們并不會一起努力,反而是互相廝殺! "14 有共同目 標不說明會一起,只可惜沒有人能作出準確的承接。其實這樣的 討論很需要這樣的質疑,因為這些質疑不只能推進討論,也能引 入更多觀點,甚至形成對立面,令討論更激烈;此外,這些質疑 更能深化討論的層次,讓原本的問題再衍生一個問題,助同學思 考更多。 13
  • 14. 例子 (con’t)  我的得著 :在討論前,我看完一本書就是看完了,不會特別去想書 中的內容,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大至作者寫作的主題,小 至故事的一些程節、人物的一個決定、人物之間的關係等,都很 有探究的價值。所以經過這次討論後,我看書會看得更加仔細, 不忽略任何一點,以免自己有所損失。  我還有什麼問題 :我還不明白這些關於作者用意(如:15 孔明助劉備 目的?16 三國演義不是應該是一本歷史書嗎)和人物情節(如:17 我對 此書主題的見解),根本沒有或不能以此類討論得出確實答案。首 先,無論幾分史實幾分虛構,作者不能大幅度改寫歷史,情節永 不能跳出歷史的框架,例如作者不可能為了好人有好報原故而令 劉關張遲些死,蜀漢統一三國。  更重要的是,作者已經死了,一切問題變得死無對證,我們現時 也不能回到三國時代問諸葛亮為何要出山助劉備,除非未來考古 學家發現了作者或孔明的手記,或是相關的史料,否則也不可能 找到準確無誤的答案。所以,同學只能在書中或資料中找到一些 理據支持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觀點說成正確。可是,每個人對 一本書的感覺和看法也不會完全相同,也不能和作者想法相同, 14 既然不會找到答案,自己心中又有自己既定的答案,問來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