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2
第二篇 貧行動的理論綱要脫
關於 貧的理論,一般而言,指的是脫 :
• 「教育投資」
• 「自立就業」
• 「資 累積」產
三項 容為主的工作模式。內
第二篇 貧行動的理論綱要脫
本篇「 貧行動理論」指的是一套系統性脫
法說 :
• 「對於貧困者人性預設」
• 「貧困問題如何 生」產
→ 歸於第三章「 貧行動的規範理論」脫
• 「 貧的具體處遇」脫
→ 歸於第四章「 貧行動的實務理論」脫
二者須時時校準確保手段目的的一致性。
第三章  貧行動的規範理論脫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 人性預設是社會工作處遇最根本問題。
 沈恩:「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觀,一改以收入、資
源佔有量衡量福祉的經濟學傳統。
 對貧困,主張以「能力的剝奪」取代所得不足的定義
,這種關注能力的立論和社會工作 強權能增 (增權)
說法有異曲同功之妙。
 沈恩印度裔學者, 1998 「福利與貧困問題」獲諾貝爾經濟學
獎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一 . 人想要實質的自由,社會有責任 助人取得實質的幫
自由
人與生俱來就有種渴望自由、取得自由的內在驅力。
• 人能力的提昇是構成自由發展目的項目的要件。
社會工作重視「人」達成目的的手段,實務處遇的目
標是提升人的“能力”。
社會分工日益複雜,實質自由取得難靠個人,協助個
人取得社會工作專業,也就取得他的社會位置。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二 . 實質的自由要有諸能力作後盾
沈恩「能力觀」:「有能力等同自由」→「免於拘束
,而有能力去做什麼的自由」
• 非古典自由主義不受拘束的自由,而是人可據以實現
願望的真實機會
人可以實現願望的真實機會關鍵就在「能力」。
人的生活狀態由各種「運作」組成
• 性質→屬於一種「活動」與「 態」狀
• 實質→為讓生活功能運作完善,以獲取相關資源機會
便統稱「能力」。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三、諸能力由完善運作所須之資源、機會、與本事所構成
「能力」:個體部份是種本事;教育與醫療是主要構成
• 教育→個人能力得以提升
• 醫療→個人能力可以獲得保存。
「能力」結構部份指「機會與資源」。
「能力」需要: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機會、制度
透明度、安全保障等工具性的體制保障。
,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 貧行動理論的人性預設,脫 沈恩的 法與說 馬克思之論調
:
• 沈恩:「社會有責任助人取得實質自由」
• 馬克思:「 在創生力」內 觀點指人有強烈欲望想把「潛能」變成
「真正用出來的能力」之「驅力」
• 沈恩:諸能力要能完善的運作要件;要正視「人」同時受制於資
源、機會與本事的被動部份(歷史、不同社會關係作用影響的結
果)。
• 馬克思:「人性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不同社會關係下會有不
同的人性觀。
如果可以轉變社會關係,改動約制 / 壓迫人的環境(資源 / 機會 /
本事),便意味人性能因此改變。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 從「個人」與「環境」說明了人積極主動的面貌,
也指出了人受制環境的客觀事實。
 在人與環境互動過程中各種因素牽引作用,展現人
獨具的「個體性」。
 「挑戰與回應」的模式,是「人類行為與社會環
境」的要旨。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貧窮永遠與社會同在,無論採取 對貧窮絕 或相對貧
窮的概念,都難擺脫。
 若依照總體收入低於國家平均收入不到一半居民的比
例作為相對貧窮率來計算,富裕如美、日兩國,其貧
窮比例也高居世界前一、二名。
 社會工作者,要積極移除造成貧窮的各種因素,也要
致力幫助個體建立起一套足以因應貧窮挑戰的策略。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George 與 Howards 的貧窮深度觀點中,貧窮由以下四者構成
:
• 殘存:僅考量足以維生的食物
• 維生:較殘存為多,考量的還有其他維生基本需求
• 社會維持:納入相對概念,著眼取得或維持所屬社會 階級生
活方式所需之資源
• 社會參與:即擁有足 資源參與常民風俗所認可之各式活動夠
 貧窮概念論點很多,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致界 ,其選擇端說
論者的立場而定。基於概念必須賴 ~
• 簡便精確
• 具備相當敏 度銳
• 有助社會工作實務處遇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綜合整理貧窮概念並評論如下:
一、貧窮作為一種「物質條件」的缺乏,有補充及恢復之功,但
失之於預防問題的發生
 物質條件的缺乏是指缺乏基本維生物質和低於生活標準,及多
重剝奪等三個子項:
 缺乏基本維生物質:指一旦缺乏此類物質就有礙充分參與社會
的東西。
 低於生活標準:是指依基本維生所需飲食設算得出的貧窮線。
 多重剝奪:在貧困區中的貧窮者,除孤立無援、告貸無門,還
身負諸如健康不佳、教育不足、身心障礙等多層問題。
 這種取向,可以使貧困者單純接受,恢復其貧困生活,卻無法
沒有預防功能;於是提出貧窮作為「經濟地位」不利的說法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二、貧窮作為一種「經濟地位」的不利,直指貧窮背後的權力本
質,但失之於忽略貧窮仍有其他社會面貌
 政治與經濟是的一體兩面。貧窮作為一種「經濟地位」不利觀
,在內容上包含:缺乏資源掌控力、不平等、社會階級三個子
概念。
 缺乏資源掌控力:關切勞工相對資本家所處的弱勢位置。
 不平等:一般以所得不均度來表示。
 社會階級:注意掌握生產工具、同一階級生活型態,亦重視日
常語言背後所呈現的權力關係。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勞工、婦女等貧困者在這個取向下,不僅是缺衣
少食等待濟濟的案主,更是不平等權力關係下,
在經濟領域、生活場域裡備受剝削的受害者。
 但這個取向,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
一方面近代社會工作依附國家而取得專業地位
再方面社會各群體之間以及各群體之內,彼此利
益分化,不利團結,使得調整既有權力結構
甚至退而求其次改採社會維持( social coping )
的策略,顯疲軟無力。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三、貧窮作為一種「社會地位」弱勢,著眼制度未預期
後果與謀求社會整合,但失之於社會工作對於發展功
能以及個人結構環境雙焦點的強調
 貧窮作為一種「社會地位」弱勢,具有缺乏公民資格
、福利依賴、易受傷害性、社會排除四個子項。
 缺乏公民資格身份:是針對新移民
 福利依賴:指「底層階級」的貧困者所帶來的爭議性行為
 易受傷害性:指貧困者處於風險社會中所具備的抵抗能力
 社會排除意義意:指少數貧困區之貧困者,缺乏所得、缺乏教
育、長期失業、遭受 視等現象。歧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以上社會地位弱勢的概念,使當前正視了各種邊緣人口、少數
群體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所面臨的無力感、易受社會風險侵害
的特性,以及被排斥於正常社會生活型態外的各種問題。
• 這也同時讓傳統上貧窮作為物質條件缺乏的觀點得以向社會參
與擴充
• 但這個取向,對貧窮在本質上不但造成還強化了貧困者無力、
易受傷害,以及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等事實。
 
• 社會工作要恢復、預防,還有發展的功能,必須同時掌握結構
與個體雙焦點的兩項立場;而就這個取向來說,致貧原因的分
析沒有能考慮個體以及個體的發展。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四、貧窮作為一種「能力」的剝奪,綜合個體與環
境的解釋,相較上述完備並且有助人的全面發展
 就上述三種說法,既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那貧
窮到底是什麼?
 王篤強先生認為,貧窮大抵可區分成個人與結構
兩大成因。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個人成因部分:認為貧窮是個人自身條件所造成。
表現在生理上如身體殘疾無力就業;表現在性格
上如懶惰散漫缺乏動機;表現在生活習性上如酗
酒濫賭;表現在能力上如缺乏理財知識及個人的
自制。
 結構成因部份:認為貧窮是個人受限環境且無力
改善的結果。例如發生意外、家庭結構改變、就
業機會、相關保障制度設計不良等。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從社會工作實務來說,前述各種致貧原因,依不同
個案而有不同,甚至二者兼具。王篤強先生提出貧
窮作為一種能力剝奪的觀點:
(一)貧窮與失業是個體與環境約制下,個人能力無法展現的
結果
 貧窮作為一種「能力」的剝奪,同時指涉個人人力資本投資
與保存的不足、資源機會結構等制度性保障的不足,以及由
此所帶來整體功能的破損三大方面,它們共同阻礙了人的發
展。
 Spicker 以英國為例,從世界經濟體系變遷開始,自工業都市
興起,至技術工的失業潮;在短期間導致地方政府公共支出
快速擴張,長久後,面對龐大福利財務壓力只能改弦易轍;
改以資產調 為主的社會救助緊縮措施;中高齡者不斷被排查
擠出勞動市場成為受助對象,社會救助無法支應越來越多的
貧窮人口,致使失業與貧困問題開始惡化。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二)能力剝奪藏諸於 是自毀自棄、充滿無力,形內
諸於外是種種非適應性行為
都市出現選擇性移民,中青人口大量外出謀生,老幼
被扶養人口提高,都市貧窮情形益發嚴重。
商業隨消費能力的下降也離開貧困區,結果,犯罪率
提高催促著更多人離開、政府財源稅收減少、福利預
算一刪再減、福利服務隨之精簡服務、預防性的服務
措施則予以關閉。上述惡性循環造成更多家庭內諸如
虐童、家暴相關犯罪家庭外諸如刑事犯罪、社會治安
問題。
凡此種種,直接或間接使城市衰敗死亡,貧窮及其所
衍生社會問題更惡化。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三)能力剝奪扼殺人的發展可能
過去凱因斯經濟學體系下以需求帶動供給只提供
現金津貼作法,忽略了反貧窮與解決失業問題的
最主目的是在提升個人回應環境挑戰的能力。
貧窮與失業問題的解決在策略上,要加強個體人
力資本的投資與保存,也要致力去除資源和機會
等結構性排斥的要件,最終目的是要為貧窮者充
權加力,從而擴張他們實質自由的領域,促使他
們功能完整運作,得到人性的充分發展。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四)能力剝奪觀的優越性
 在理論與實務操作上,當前是「強制工作」過度抬高了「人
力資本」,輕忽資源乃至機會結構調整的作法,而貧窮作為
能力剝奪的觀點,從根本上防止了手段凌駕目的的危險。
 另外,脫貧政策在理論上,原作為經濟或勞動政策的一環,
關注工作倫理、經濟成長,及國家競爭力;「能力取向」在
這個部分,對於經濟發展或促進就業最終目的,給出了是為
了人的自由這項目的。
 不可避免在「能力取向」中想取得實質自由,社會有責任助
其取得實質自由這項說法只是預設。沈恩強調「參與」及透
過參與保障自由的意義;即便如此,還是不能解決諸如部分
底層階級或失業青年不參與、不願自由的問題。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 「能力取向」清楚列出基本與進階的基本功能運
作領域,及由此而來可供具體操作量化表達的福
利指標,如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指數,可作為
個體、群體乃至跨國比較的基礎。
 就以上幾點,對「能力取向」這個說法適合用來
作為脫貧理論中有關貧困問題根源的解釋。
 社會工作不僅是針對問題提出看法,更要為解決
問題拿出具體有效的 法辦 。
第四章 脫貧行動的實務理論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掌握優勢
增強權能
脫離貧困
是「 貧理論」脫 的總目標。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一、 權理論的 史脈絡:增 歷
 增權理論有其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與解放神學的
根源。
 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中,社會工作發展有關「社會改
革」的歷史,可發現增強權能的想法
 改善少數種族的剝削,倡議減少貧窮問題,主張案主與
社工員彼此間相互學習的同盟關係,鼓吹案主自決重要
的社會工作價 。值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當代,增強權能論點的興起與民權運動、社區發
展、社區組織工作、女性主義有關。
 Solomon(1976) 開 了增權理論的系統論啟
述。 Lee (2001) 提出「多焦點的 權觀」增
 從特定族群所受壓迫的歷史經驗著手,分析個體
、女性、文化、社會與全球化的問題。
 Rose(1990) 從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結構特徵
如何限制個人潛能,如何限制個人取得服務論述
。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二、 強權能的核心概念增
權力、階層、無力感、批判意識是 強權能論旨中的主要核心概增
念。
• 權力:指的是一種接近、取得、控制資源與他人的能力。
• 階層:在社會裡,不同社會團體對社會資源的掌握權力不同,對
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的控制依影響幅度而有不同的地位。
• 無力感:社會階層的分化,把某些人排斥在外;受排斥者對權力
、資源,及自己的人生計劃幾乎全無控制能力,來自外在的負面
評價,而使受排斥者產生之無力。
• 批判意識:增權論者主張用自我效能聯結起批判意識與有效行動
,可以使充斥無力感的弱勢者改變令人無力的情況。而這就是覺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覺察的方法有三項具體的認知策略:
找出與自身經驗相似群體
不再為過去事件自我責難
體驗人的自由感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三、人被消權的原因
 人之所以被消權、產生無力感
• 一方面是環境催逼結構壓迫的結果
• 再方面是社會服務體系有意、無意的產物。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一)環境結構壓迫,弱勢貧困者自我負面評價
• 人原本具有能力,但社會階層化使得有人有權有
人無權
• 如男之於女、富之於貧、成人之於兒童、白種人
之於黑種人、異性戀者之於同性戀者等等。
• 弱勢的貧困者在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中被 視或有歧
形或無形的環境裏生活,因而減少社會參與。
• 這是結構令人消權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二)社會服務體系有意無意助長
• 社會資源的守門人,具有制度權、資源權、專家權、位置權
和諮詢權等專業,原為弱勢者發聲,卻在專業主義霸權下,
視服務使用者為案主與病患的治療方式,倒成為為弱勢者消
權的專業。
• 整個服務體系運作,和日常服務輸送兩方面,說明消權的過
程→在整個服務體系運作上,從社會經濟變遷帶來社會意外
所產生的問題家庭說明
• 這些失能的家庭,不但被他人 不起,更被專家當成問題來瞧
處理。他們被分別類送入特別機構處理,但這類機構不被受
重視或不受社區接受或服務品質不佳。結果,服務使用者內
化的結果,連自己愈覺得自己沒有價 ;回過頭來只是加深值
社會問題的惡性循環。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日常服務輸送:首先,在本質上是壓迫的,主要提
供集體、不重視個別化、會破壞人個體性的服務。
服務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讓服務使用者與其家庭分
離;提供服務的工作者會把服務使用者當成有問題
的人來看待。這類服務組織在耗盡服務使用者能力
的同時,自身能力與專業精神也被消滅殆盡。
即使立意良善的服務者,在不經意處也會耗弱服務
使用者力量;過度保護案主的作法也削弱了服務使
用者的尊嚴;工作人員把案主非人化;這些都構成
消權的可能;總稱這些作為是「善意的壓迫」。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四、 強權能的意義與目的增
「增強權能就是社會工作者伴同支持無力回應環
境挑戰的服務使用者,學習、練習動員自己一切
可以動員的力量,消極擺脫無能為力,積極控制
有效資源,取得自我實現過程」。
這個界定裡,可拆解成「誰,在什麼立場上,針
對誰,用什麼方法,達到什麼目的」等元素
以下就這幾個元素,來推演增權意旨。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誰」:從社會工作者角度發言,將社會工作者作
為增強權能的發動者,是短期從權之計,因為就長
期來說,我們期盼弱勢貧困者,日後無須假手社會
工作者而能自我增權。
 「在什麼立場」:傳統治療或問題取向下的案主是
接受評量、等待服務的客體
• 這種專家權力主導一切的處遇方式,把案主物化,
使案主能力更加衰弱。
• 權論增 :採支持、陪伴的立場,讓使用者發聲界定
自己的問題,然後陪伴他找出自己的能力,來解決
自己的問題。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針對誰」:增強權能所要對的服務使用者是有力量
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並行動改變環境的行動者。
• 但在受負面評價、負面經驗及鉅視環境加諸的種種障
礙下,而引出下面有關方法的選擇。
「運用什麼方法」:整體上不出學習、練習以減少負
面評價,提升有效控制資源的動員方向;久而久之內
化成自身能力的一部份。
「達到什麼目的」:自我實現再重新取回權柄是最終
目的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過程目的在社會工作者與其所伴同的服務使
用者間,彼此互蒙其利、相互滋養。
最重要→讓案主發現自己是解決自己問題的
專家,社工是幫助其解決問題的因果行動者
,讓服務使用者覺得權力結構雖複雜但仍有
自己施力影響並有作為空間的人物。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五、 強權能的原則與策略增
 在方向上可區分成個人與社會兩大方向
分析權力議題,標明權力匱乏之處,克服負面評
價,取回權力。
倡議 強權能增 :必須發展出正向自我效能、批判
社會政治不義知識能力,以及培養實踐集體目標
所需資源和韜略等三項重要能力。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外,對於 強權能也有其他主張另 增
「建立工作者與服務使用者的關係、滿足立即性
的需求」
「注重教育、發展技巧以及自助精神」
「獲得資源、接近系統」
「社會行、政治改變」
的技巧。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為了以上能力得以發展,進一 論步 說個人、人際、制
度與政治三個面向上需注意。
• 個人面向上:社會工作者要幫助服務使用者找出無力感來源,
用優勢觀點以積極正向態度,重新自我定位。
• 人際面向上:社會工作者使用個案、家庭、團體、社區相關知
識,協助使用者克服壓迫,具體技巧有-指認無力感、組織擁
有共同礙障者、使團結和自助相互增強。
• 制度與政治面向上:社會工作者要協助服務使用者擁有知識與
技巧。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權也可以從「增 使能」、「聯結」、「轉化」、
「點燃」等項著手:
 使能:社工員運用資訊或接觸,讓服務使用者能有效運用自
身資源。
 聯結:則預設通過和別人接觸,強化自身優勢,透過集體行
動追求自己好處。
 轉化:利用額外的資源,助自己在運用前述東西前一臂之力
。
 點燃:則指即使身處壓迫、身處關係不好體系中,仍能被點
燃;即對助人工作提供一臂之力。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從專業組織弱化服務使用者展開立論,指出要避免
這種危險,可以透過「脈絡化」、「 強權能增 」、
「集體性」三種方法。
「脈絡化」技巧主旨是,承認案主在結構上是種社
會性的存在工作者必需讓服務使用者定義自己。
「 權」增 必須是一種對話分享的過程;主張服務使
用者才是社會的核心。在對話過程中,針對脈絡經
驗做外在化及從事批判性的質疑是重要的部份。
「集體性」技巧,則是把具有共同受壓迫經驗的人
聚合在一起;共同外化、彼此分享。
第一節  強權能理論增
 經過上述原則與策略增強權能後,服務使用者可以
因此具有知識及技巧,並做完備的決策。
 但仍有許多概念有待澄清;如對人能力的假定,便
受基因工程學的挑戰
 增強權能其問題分析批判火力強大。
 總之,從自由主義關懷個體免於拘束,並進而可以
自我實現的基本精神來說,增強權能理論的說法,
是 得肯定的。值
第二節 優勢觀點
優勢觀點與 強權能增 二者相當近似;如二者同受後現
化代論影響,關心無力感、結構壓迫、自我效能、社
會支持及行動實踐。
二者皆主張弱勢者有能力參與助人過程,案主與社工
員之間必須保持平等關係。皆採用生態系統論作為評
量方式。
在行動策略上,優勢觀點與增權理論的處遇都著眼過
去受壓迫的歷史如何。影響個體與集體功能的正常運
作。
優勢觀點與增強權能在技巧上有些許不同,如增強權
能使用「意識提升」策略,而優勢觀點主張「 故說
事」與「重 故事」說 技巧。
第二節 優勢觀點
• 二者皆把能力當優勢,而優勢即特別針對專業消
權作為的反動,希望讓服務使用者重新回到社會
工作處遇核心的目標是一致的。
• 增權理論提供主要的思考框架,而優勢觀點著力
於操作。於是他將從「 強為體、優勢為用」增 的
立場,說明增權取向下優勢觀點的背景發展、核
心概念、意義、預設、原則、方法及批評和回應
等內容。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一、優勢觀點的出現與發展
優勢觀點的出現是對社會工作實務中,以案主
問題為工作核心的病理學取向的反撲,它強調
要關心案主的優勢與可能性。
優勢觀點主要應用於青年、愛滋婦女、身心障
礙者、性虐倖存者等人口群身上。
第二節 優勢觀點
 優勢觀點主張社會工作者要從探索、揭示、界定案主
所有可能取得優勢與資源的前提下,與案主發展出互
惠、合作、彼此分享權力、關心可能性的專業關係。
 這種關係的生成不能只靠個人,必須透過人際之間互
助,才能在彼此相互豊潤脈絡中、在 伴關係底下,伙
共同找出、保全、維持共同體中所珍視的東西。
 優勢觀點的發展,和復原力概念相聯繫,並傾向以建
構論觀點看待案主的敘事。也因而衍生出「復原力模
式」和「焦點解決式心理療法」。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二、優勢觀點的核心概念
 優勢觀點的核心概念有
「增強權能」
「成員身分」
「從內在得到治癒並重獲新生」
「合力」
「對話與同心合作」
「停止不相信」
等六項。
第二節 優勢觀點
 強權能增 :從人自身發現自己原有的力量
 成員身分:看重每個人都有資格被尊敬、看重,承擔來自於作
為人類一分子責任。
 從 在得到治癒並重獲新生內 :透過成員身分的取得,以一種對
復原、關懷彼此的社群、維持自主性及使用幽默能力,具有正
向期待的概念
 合力:變遷和復原的可能性在於個體要信靠內外在諸能力的作
用。
 對話與同心合作:「對話」意味被所屬社群成員所同理、認同
與接受,要完成對話,就必須和個人內在的力量,或和引領社
群過好日子的力量「同心合作」。
 停止不相信:就是社會工作者對案主的目標無論 不 得,都值 值
要相信案主有能力達成他的目標;這也是充分尊重案主的精神
展現。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三、優勢的意義
優勢觀點中所謂的「優勢」指的就是能力;社工員使
用優勢觀點取向時,必需平等對待每個人,平等給予
每個人正向回饋。而優勢來自以下:
 從自身、他人、其世界中,人所學到教訓
 人的本質、特點與德性
 對於所身處世界的認識
 人所具有的才藝
 文化的、個人的以及民間的故事
 自尊心
 所屬社群
第二節 優勢觀點
四、優勢觀點的預設
關於優勢觀點的基本預設,以
「人有能力成長和變遷」
「人有界定其處境的能力與知識」
「人有復原力」
三大項為核心。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一)人有能力成長及變遷:
• 人有能力成長及變遷這種「生命力」或「人
類本有的力量」是種內在要求持續改變及治
療的重要驅力。
• 優勢觀點試圖透過案主所具有的優勢來瞭解
案主。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二)人有界定其處境的能力與知識
• 人有界定其處境的能力與知識,案主對如何求存
的知識遠比社會工作者所想像的豊富,這點對社
工員解決問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 社會工作者必須鼓勵案主自己去定義自己和問題
,而透過這過程,案主可以藉此覺察並認同自己
身上所具有的優勢與潛力,從而提高自己願意成
長與改變的動機與信心。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三)人有復原力
• 復原力在內涵上包括「社會能力」,即擁有彈性、
適當、同理、良好溝通技巧、幽默感等正向回應他
人的能力
• 具備獨立、內控、自我效能感的「自主性」
• 保持適當期待、看重目標、希望成功、渴盼教育與
堅忍不拔的「未來及目標感」。
• 復原力有賴個人、家庭、學校、社區中保護性因子
的特意創造和維持。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五、優勢觀點的操作原則
優勢觀點的助人原則如下:
1. 助人過程的關注焦點在於案主的優勢、興趣、知識及能力。
2. 助人關係在本質上是共同合作、彼此互惠的,權力則是彼此
平等與共同分享的。
3. 個人有責任復原,也是復原工作的指揮者,每個人都要對彼
此相互關懷。
4. 每個人都有能力學習、成長和變遷。
5. 以人為中心,鼓勵在自然情境中展開助人活動。
6. 社群中帶有豊富的潛在資源,人們在向正式體系求助前,應
向社群中非正式體系求助。
第二節 優勢觀點
六、優勢觀點下的操作程序
(一)同心合作、共同參與、建立 伴關係伙
• 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同心合作、共同參與並建立 伴關伙
係是優勢觀點方法的關鍵。
• 關係的建立從案主樂意分享對於問題、處境、願望以
及達成願望方法的敘述開始。
• 在參與過程中,案主就是提供處遇的工作者,他們為
自己服務、為自己奮鬥
• 社會工作者只是和他一起行動、找資源、學技巧,並
執行改善生活計劃陪同人。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二)找出案主優勢,滿足需求、達成目標
• 社會工作者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創造出優勢的對話
• 透過「焦點解決式心理療法」將有助創造優勢。
• 社會工作者要幫助案主從案主的敘事中,知道他未
來願景,發掘出滿足案主需求與達成案主目標所需
的優勢。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三)引入資源,調整環境
環境是約制案主能力無法發展的重要因素
。
環境調整的方式:
• 對外,針對案主系統之外的其他人,社會工作者
可以進行大 教育眾
• 對內,即案主本人,可協助提升社會倡導、生活
或因應技巧等能力。
第二節 優勢觀點
(四)形塑高度的期待
 優勢觀點的精神,還可展現在社會工作者對於案
主參與、積極投入,以及最後成功的高度期待上
。
 思考並發掘案主內在優勢是形塑高抱負水準的重
點,關鍵在提出真誠的「讚賞」。
 讚賞是瞭解任何人、瞭解任何事的最基本功夫。
第二節 優勢觀點
七、批評與回應
 反對優勢觀點的批評者常提出以下質疑:
只重優勢的說法是否令人對自身真實狀況產生誤解
?
是否只把人的不幸重新包裝,卻於事無補?
是否顯得過於天真及樂觀?
 Saleebay 為以上三點提出辯駁-
第二節 優勢觀點
 優勢,不能只考慮短期效果,長時間下 些事物可以哪
持續幫助動員案才是真優勢
 優勢觀點並沒有排斥找出真實問題,只是基於有助發
展和變遷可能的考量,重視案主的優勢部分。
 其一,從消極面說是要擺脫負面評價,積極面說則自我重新提
供一個新框架。
 其二,就實務理由看,透過提出優勢,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容易
有發展對話的可能性。
 懷抱希望是成功變遷的核心要件。
 透過找出案主身上所具有品質、技巧和動機等等…有
助提高案主利用這些特質來滿足自己需求與目標希望
。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一、發展背景
生態觀點先影響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而社會
工作因為受到上述學科影響,才隨之使用生態觀點
。
傳統社會工作模式面向只個人或環境,太過單一片
面;外借生態學理論,透過一個可以整合個人、家
庭、社區、文化等次系統在內的觀點,全面觀照社
會工作所要處遇的對象。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論:是功能論、生態學、動態系統論與發展
心理學等學科的分枝
• 人與環境彼此互賴且相互模塑,彼此適應則不生問題
• 相反地,未能適應則人與環境兩方皆會受害。
生態系統論中,人具有自主性,是目標追求者,不受
個人心理決定,也不被環境控制
• 在哲學立場上反映了關注人的潛力、成長及發展的傾
向。它與沈恩能力觀、增強權能理論點,及優勢觀點
可謂相互呼應!
• 這論點由微觀到鉅觀全面性把握了社會工作所關心的
對象,故在實務操作上,拿來當做評量工具使用。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二、核心概念與理論 明說
 「適應」是生態系統論的核心概念。
 「適應」就是有效運用「棲地」潛在能量以達有用目
的之過程。這過程生態學稱之「交流」。
 人適應良好,指的就是人與人的棲地保持良好交流,
而「彼此配適」。但人與棲地的交流未必「彼此配
適」,原因除了個人外,還與人在棲地中所據的位置
有關,這位置稱之為「利基」。
 「利基」讓人創造出生產力,相反地,會因諸如種族
、性別、身體障礙或性取向等文化環境不同而受 視歧
,或因此消權。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 人為了求得「適應」就須發展出「調適」的策略
,「調適」可從改善環境著手,或變化自身做起
 透過「調適」過程,原先失衡的混亂關係獲得改
善,再度取得「適應」,直到下一次失衡,這就
構成了「演化」的概念。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人與社會環境在緊密互賴的過程,面對爭
奪「利基」時,分化出兩種形式:
• 一是敵對或競爭性互賴,稱之為共生
• 一是在溝通兩願之後的共棲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 因某個族群宰制另一個族群,則出現「支配」。
• 這種生存環境中的權力與壓迫,威脅健康、有礙社會福祉
,加重適應的負擔。
• 而這負擔透過「壓力」表現出來。
 「壓力」就是人與環境交流彼此配適過程中,輸
入不充分、或過多或全部沒有,所造成的失衡混
亂現象。
• 壓力是心理狀況,是需求、能力、環境情況矛盾,它出自
生活轉換、環境壓力、人際過程等各生活面向。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三、基本預設
(一)能力預設
• 能力預設的目的旨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問題。
• 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人、環境進行互動。
• 當人面對自身、他者、由人的關係網絡構成的社會
環境,以及外在自然環境時,可以展現出主體的能
動性與受動性。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二)交流互惠預設
• 彼此交流、相互依賴、雙方互惠是持此論者對於
人與環境雙方關係基 本描述。
• 產生互惠的前提,須建立在人與環境「彼此配
適」或經「調適」而產生配適,即「適應」良好
者才能得到。
• 個人的生物屬性是人與環境互動後的結果;換言
之,問題即便出自個人也是環境約制的結果;這
種觀點從根本上免除責備受害人的可能性。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 三 ) 人性發展預設
首先,在人與環境交流互惠的框架下,人理解不
能從中抽離,這是要如何理解人部分。人格則是
人與環境交流互惠框架聯合作用的產物;而發展
則與人所處的「利基」有關。
第二,改動其「利基」就可改變人,但因為「利
基」觸及生活各面向,故社會工作者也需考量這
一點。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四、生態評量與處遇策略
 處遇的策略重點在增進個人適應性行為的出現。
 可從 加適應技巧增 、 進個人勝任能力增 、重組生活的時間
空間等方面著手。
 適應技巧部分,可運用內外在資源減輕因壓力所引發的挫
折感;提高勝任能力部分,從環境障礙移除與提高個人動
機著手
 重組時空部分,可經調整生、心、文化時鐘與改變生活空
間開始。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 生態的評量在層次上包含微視、居間、外部、鉅視
四個生態系統。
 微視次系統指的是包圍著個人的初級團體(父母、兄弟、配
偶、親屬等)所構成。
 居間系統係指介於前述微視系統與外部系統之間的部分,包
含同輩、同宗、同學、同事、同 等人。鄉
 外部系統指對個人發展有影響,但個人卻不參與其中或不具
社會角色的系統,如志願服務團體、民間組織。
 鉅視系統指的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價 ,乃至國際值
環境所構成。由於生態評量涉及範圍過度,在實務操作上雖
稱完備卻不見得實用,多方評量的結果也易失焦,因此在運
用時經常摘要,依照需要斟酌使用。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 優勢評量運用生態評量的概念,但它針對案主優勢
(正向的、可帶來希望、資源、動機及可能性)加
以簡化使用。針對遊民優勢評量的具體內容,分從
時間軸與問題軸區分成三要點:
 「目前 態」狀 主要蒐集目前情形如何、有什麼是可以方便取
得的東西
 「抱負與 望」渴 部分,主要在瞭解案主要什麼
 「個人與社會資源」部分,從案主過去曾擁有過什麼著手。
 這三個要點,是從「居住」、「交通」、「經濟」、「職業 .
教育」、「社會支持」、「健康」、「休閒」、「最優先事
項」等八個問題面向上出現。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六、批評與回應
 關於生態系統論的批評大致來自幾方面
 其一是雖周延完整,但失之繁複失焦
 其二是提供架構,但未具體說明各種機制影響歷程
 其三是對於不平等與壓迫所產生的影響,沒有適當的討論。
 即使如此,作為一項綜融性的社會工作理論框架,生
態系統論有助於社會工作者思考
 而它提供完整架構卻不限處遇方法的特性,則是不容
忽視的重要貢獻。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一、發展背景
 以「個人發展帳戶」、「 村銀行鄉 」、「微型貸
款」為代表的「資 形成產 」式抗貧政策,它鼓勵個
人負責自立、避免福利依賴、減除貧窮循環的意圖,
以及相應的促進參與、變化受助者人格的種種具體辦
法,蔚為風潮。
 就遠來說,是對於過去貧窮政策所產生諸如惡化窮人處境、
造成「人格破壞」、「福利依賴」、「反工作誘因」等未預
期後果所展開的檢討
 就近而言,則與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試圖以協助窮人
脫貧自立能力的取得,強化國家競爭力等訴求有關。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二、資 與資 形成政策的意義產 產
(一)資 的意義產
資產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種
有形資產包括現金、股票、利息、不動產、珠寶、
生產工具(機械、設備)、洗衣機、電視機、自然資
源(油、礦)、版權、專利、智慧資產權… . 等。
無形資產有信用、人力資本(知識、技能、教育、
健康等)、文化資本(認識、實踐宰制集體價 與行值
為的能力)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二)提出資 形成政策的原因產
 以收入為基礎的社會救助政策,根本無助於改善窮人
的生活
 一來它未能觸及階級與種族問題,
 二來它無法刺激經濟成長,
 三來它不能引發群 支持。眾
 Sherraden 提出著眼於儲蓄、投資的資產累積概念來補充由
消費、支出所構成的收入概念。
 這種政策設計,可使窮人思考未來,而非僅滿足立即
需求的消費。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三)資 形成政策的目標產
 資產形成政策的目標,可分個人家戶和國家兩個
層次。
 個人家 層次戶 →促使「個人資 累積成為可能產 」、「 進增
家 穩定性、未來取向、長期計劃戶 」、「強化個人、家庭
能力以達成其生活目標」
 國家層次→「減少持續貧窮」、「培養具有經濟活動能力
的公民」、「提高國家儲蓄率」、「有助提升國家競爭
力」。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四)資 形成政策的預期效果產
    1. 增加家戶穩定性
     2. 創造未來取向
     3. 刺激其他資產的成長
     4. 強化勞動技能的專精
     5. 提供風險規避的基礎
     6. 增進個人效能
     7. 提高社會影響力
     8. 提升政治參與
     9. 增進後代的福利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三、資 形成政策的理論產
「收入 飽人的胃餵 ,資 變化人的腦產 」
此為資產形成理論的思想核心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 如圖,就業是主要收入來源,但工作不穩定,或報酬低;家
庭在形式上傾向實物,如二手衣物;政府部分,窮人本來收
入就低、無儲蓄,稅式減免根本派不上用場。
 資產為基礎的福利模式中,政府允許貧因者保留部分剩餘,
而構成最初資產。
 短期來看,消費水準仍不足以擴張
 就長期來看,擁有較多資產後,便可以享有較高的消費。
 結果,家戶穩定性因風險規避能力的提高而增加,由貧困逐
步邁向小康。
 貧困者越來越樂意被整合進社會生活之中,政治與社會參與
因要保障資產而跟著提升,最終目前福利國家批評者所憂心
的社會秩序,也因此得穩固。
第四節 資 形成模式產
四、資 形成政策簡評產
 資產形成政策在構想上,寄望透過資產所帶出來的
心理、政治與社會效果,協助貧民脫離貧困。在具
體做法上,鼓勵因地置宜,因而出現許多創新。
 對資產形成政策的批評,大抵分成窮人儲蓄與資產
效果兩類質疑
 窮人能 儲蓄,就不會落入貧窮行列、就相對貧窮夠
及資產積累速度而言,貧困者再怎麼累積也難脫離
結構貧窮的行列。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一、發展背景
 社會工作強調人與環境雙焦點,「自我效能」是社會認知論
重要核心
 它從人的功能完善運作是個人因素、行為因素與環境因素三
者互動論之
 Bandura 因而提出掌握上述三者的「三元交互決定論」。
 此論,突顯出「認知」的重要角色,指出符號化、審思預視
、替代學習、自律、自我反思等五項能力是人之所以為人的
重要基本元素。
 社會工作者的介入處遇重點在於,使案主經學習而取得發展
的可能;而使案主學習就是認知能力中「自我效能信念」。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二、自我效能的理論依據與核心概念
 在「三元交互決定論」中,指出三者影響力量與方向
依不同個體、不同行動及不同環境而有所差異,因此
在強度上、時間上、結果上並不相同。
影響人功能運作的所有思想中,在社會認知理論裡居
於核心地位的,就是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效能信念提供了動機、福祉、個人成就的基礎。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 自我效能說的核心概念,可進一步從「結果預期」
和「效能預期」兩部分說明
 「效能預期」指的是個人面臨各種情境下,對自身
產生特定行為能力的預判;在效能預期中,對於自
身能力的預判受到任務範圍、困境強度與過去經驗
類似程度等影響
 「結果預期」指人對於特定行為所產生意欲結果的
預判;結果預期中生理的愉悅或嫌惡、社會的接受
或反對,以及自我評價正面或負面等,將影響結果
預期的判斷。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三、自我效能與個體功能運作
 自我效能感可以增進人的福祉並提高人的成就,而其運作
主要透過認知、動機、情感和選擇等四項心理歷程而來。
 高自我效能感者,在認知歷程部分,會設立高目標,並自
信有能力達成;在動機歷程部分,認為成功操之在我,所
以內在動機高,成功預期、目標確認、積極達成目標
 在情意歷程部分,較能控制其思考歷程,藉由正向思考轉
換情緒,擺脫負面情緒牽絆;在選擇歷程部分,具有自信
願意積極投入,易取得預期成果。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四、自我效能的來源
 基於過去成就-個人從過去成就中所獲得的成就
感與控制感,有助於個人對自我效能的評估。
 替代經驗-個體經由觀察能力相仿者如何取得成
功來建立自己的信心。
 口語 服說 -經由旁人言語鼓勵與建議,可使人相
信自己具備達成任務所需的能力。
 生理和情緒 態狀 -越平穩的生理與情緒狀態,越
有助個體傳達具有達 成任務所需的能力與技巧的
自我效能判斷。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五、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
第一:目標設定明確、難度適中、有挑戰性(比目前能力稍
高),將有助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第二:提供楷模與替代經驗的學習,是提升自我效能的辦法。
第三:提供合宜的口語說服,如讚美,是培養自我效能最常見
也最廣泛的方式。
第四:生理的不舒適與心理的焦慮、緊張等壓力或負面情緒反
應,都不利自我效能的展現。
第五:提供安全而友善的環境,安全友善的環境包念物理上的
安全、設施上的便利、交通輸運的便捷。
第六:擁有過去成功的經驗是讓人在目前願意努力投入的關鍵
第七:協助學習者從事積極合理的歸因,是無論面對成功或失
敗處境時所看重的要點。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六、簡要評論
 關於自我效能理論目前應用極廣,對於教育、輔
導乃至社會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 批評者就理論構成上來說,支 構成理論的實證撐
研究,在變項分析過程中,對於何者何因、何者
為果、何者居中介地位不明
 自我效能研究大出自實驗觀察,能否順利外推,
得考量;自我效能隨個人成長而異,橫剖面的值
資料,無法見到時間及個體發展的作用。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就社會工作實務
不同對象、不同領域的自我效能處遇方式
及效果
都是社會工作者所關心
它補足了前述各個理論缺乏操作介入目標
的缺憾。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R.O.C.Executive Yuan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Jian-Ming Ke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Teruhiko Takagi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Jian-Ming Ke
 
任務中心理論
任務中心理論任務中心理論
任務中心理論clinic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Ryuichi Ueda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Naoki Hayashi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harmonylab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hprc_tmu
 
行為修正學派
行為修正學派行為修正學派
行為修正學派clinic
 
20種簡報曲線
20種簡報曲線20種簡報曲線
20種簡報曲線奕酉 劉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Yusuke Yamamoto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Hakky St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releaseey
 
Sudipta sen-letter-to-cbi
Sudipta sen-letter-to-cbiSudipta sen-letter-to-cbi
Sudipta sen-letter-to-cbiPRABIR DATTA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clinic
 
人生的意義.ppt
人生的意義.ppt人生的意義.ppt
人生的意義.pptliutommy1
 
Public governace theory
Public governace theoryPublic governace theory
Public governace theory英傑 賴
 

What's hot (20)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
衛生福利部:「跨域共創高齡友善城市」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
醜簡報是怎樣煉成的:摧毀一份簡報的四個方式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公聴会スライド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
醜簡報的進化 (二):邏輯重建
 
任務中心理論
任務中心理論任務中心理論
任務中心理論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
博士論文本審査スライド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
【学会発表】LDAにおけるベイズ汎化誤差の厳密な漸近形【IBIS2020】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
歩行支援機能を有する前腕支持型四輪歩行器の開発に関する研究
 
Protydija mikroagresiji
Protydija mikroagresijiProtydija mikroagresiji
Protydija mikroagresiji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
111.04.26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之適應發展作為(講者:祝健芳司長)
 
行為修正學派
行為修正學派行為修正學派
行為修正學派
 
20種簡報曲線
20種簡報曲線20種簡報曲線
20種簡報曲線
 
最急降下法
最急降下法最急降下法
最急降下法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
学位論文「ウェブ情報の信憑性分析に関する研究」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
劣モジュラ最適化と機械学習 2.4節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
行政院簡報 衛福部 因應高齡社會 完備長照制度
 
Sudipta sen-letter-to-cbi
Sudipta sen-letter-to-cbiSudipta sen-letter-to-cbi
Sudipta sen-letter-to-cbi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人生的意義.ppt
人生的意義.ppt人生的意義.ppt
人生的意義.ppt
 
Public governace theory
Public governace theoryPublic governace theory
Public governace theory
 

Similar to 社會救助簡報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TAAZE 讀冊生活
 
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fudy9015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TAAZE 讀冊生活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2013 11-13-freedom writers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Evan Chin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robinchu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maxfungo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diagoruan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zazhong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camduck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jasonoffice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DazuoWang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huajie001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恩恩 許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clinic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camduck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camduck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CSO Programe,Oxfam China
 

Similar to 社會救助簡報 (20)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社會學新編 讀實力-2013高普考試.各類特考學儒
 
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第六、七週
第六、七週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犯罪學 金鑰.申論題庫-2013司法.警察.原住民特考保成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2013 11-13-freedom writers
2013 11-13-freedom writers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The Difficulty of Tolerance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论社会主义社会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
身體社會學第二講:作為社會人的身體如何形成?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应用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
01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来自DESKTOP-ADU5C9D的冲突副本 2022-02-17_21.12.09)....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
20151215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社會正義」健康不平等:對正義觀的修正提案
 
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
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
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第一冊L1
第一冊L1第一冊L1
第一冊L1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
身體社會學第八講:身體的媒介與科技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
萧扬基:台湾公民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建立
 

More from 國芬 陳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國芬 陳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國芬 陳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國芬 陳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國芬 陳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國芬 陳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國芬 陳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國芬 陳
 
Ppt老人福利服務
Ppt老人福利服務Ppt老人福利服務
Ppt老人福利服務國芬 陳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國芬個管方案作業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國芬 陳
 
社會企業之經營
社會企業之經營社會企業之經營
社會企業之經營國芬 陳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國芬 陳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國芬 陳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國芬 陳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國芬 陳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國芬 陳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國芬 陳
 

More from 國芬 陳 (19)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
身障就業轉銜經驗分享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
十八禁不禁〈傷後心歷路程分享〉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
六個問題 會議摘要/《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
身障失能服務問題案例(個案 賴昱崧)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
衛福部回覆書面資料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
勞動部回覆書面資料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
《家事勞工保障法草案》陳情書20150826
 
Ppt老人福利服務
Ppt老人福利服務Ppt老人福利服務
Ppt老人福利服務
 
公策
公策公策
公策
 
阿國
阿國阿國
阿國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國芬個管方案作業
國芬個管方案作業
 
社會企業之經營
社會企業之經營社會企業之經營
社會企業之經營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參訪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
輪椅上的風箏手20130915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新生命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
新生命介紹及就業宣導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
新生命的新竹辦公室喬遷照
 
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
不是第一的“玩”蛋人生
 

社會救助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