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在⾃自然保育的政策背後

SPEC #9
什麼是⾃自然?
⾃自然是固定不動的嗎?
有哪些⼒力量在型塑⾃自然?
到哪裡觀察這個型塑過程?
關渡⾃自然公園
交界帶的政治⽣生態學
•

位於都市與鄉村⾏行政界線的交界區域,也就是地理上的
交界;

•

對於不同的⾏行動者或權益關係⼈人(stake holder)⽽而⾔言,
對於交界帶的⼟土地利⽤用想像有所不同;

•

不同的想像也使得彼此對於地景作為情感投⼊入的來源上,
或是地景作為資源的認定上,產⽣生不同甚⾄至衝突的價值
與⾏行為。
政治⽣生態學
•

處理社會與⾃自然互動的學問;

•

著重在社會與環境系統兩者之間在變遷上的關連;

•

特別注重權⼒力關係;

•

著重不同尺度之間的關連性。

•

四個研究主題(交界帶,P.4)
PE如何分析衝突?
•

透過價值(value)與尺度(scale)的差異來解釋

•

舉例:⽣生物多樣性(交界帶,P.5)

•

價值:誰的價值?誰得益處?

•

尺度:是⼀一種社會建構,⽽而⾮非本體的存在
關渡⾃自然公園
•

最⼤大的衝突在什麼地⽅方?

•

「⾃自然保護區」與原有社區之間的⽭矛盾是?

•

不同的⾏行動者如何理解「何謂⾃自然」?

•

「⽣生物多樣性」與「空間尺度」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
那,後壁湖呢?
⼈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係
•

沉默的⾏行動者:⾃自然如何影響⼈人類社會?

•

永遠的外來者:⼈人的⾏行為是在⾃自然之外,還是之內?

•

⼤大規模災難:災難是⾃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結果?
莫拉克颱⾵風(2009)

氣候變遷
知本⾦金帥飯店
福島地震(2011)
福島第⼀一核電廠

無⼈人地帶
⾃自然保育區作為⼀一種⽅方法
圈地式保育政策
•

國家公園的發展史:另⼀一群⼈人被驅離(原住⺠民,P.15)

•

Neumann的四個觀察⽅方式:

1. 倡議者不承認該地固有⼈人類居住、佔有的歷史但這些⼈人為塑
造過的地景卻諷刺地是倡議者所欲保護的;
2. 撤離當地居⺠民並沒有⾜足夠經驗研究上的⽣生態正當性;
3. 保育的圈地運動可以連結到殖⺠民與後殖⺠民國家的社會控制與
空間隔離政策;
4. 「狩獵活動」是第⼀一個被禁⽌止的,也是原住⺠民與動保團體之
間最⼤大的爭議。
空無⼀一物的迷思
•

國家化的森林(原住⺠民,P.17)

•

⻄西⽅方科學⽀支撐國家對財產權的宣稱(原住⺠民,P.18)

•

環境的退化敘事

•

⼈人造的荒野

•

那麼,有國家化的海洋,⼈人造的海灘嗎?
杉原海岸

刺桐部落
美麗灣

財團化的海岸
⾃自然能否作為⼀一種商品?
See you next week.

contact: swpave@gmail.com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Shuwei Huang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Shuwei Huang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Shuwei Huang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Shuwei Huang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Shuwei Huang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Shuwei Huang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Shuwei Huang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Shuwei Huang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Design-driven InnovationDesign-driven Innovation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Shuwei Huang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Shuwei Huang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Shuwei Huang
 
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
Shuwei Huang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huwei Huang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Shuwei Huang
 
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
Shuwei Huang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Shuwei Huang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Shuwei Huang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Shuwei Huang
 

More from Shuwei Huang (20)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我們如何學習發酵?(一):動手做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開場白:啤酒的誕生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fermentation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社計的兩難(五):軟體吞噬一切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社計的兩難(四):隱喻與技術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社計的兩難(三):體驗與材料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社計的兩難(二):政策與物件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Design-driven InnovationDesign-driven Innovation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第9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