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書的封面
這本書談談
• 如何利用社群媒體讓企業、消費者和全世
  界三贏
 – 我們有可能改變世界嗎?
 – 消費者的行為改變?
 – 社群媒體如何帶來”行動”和改變?


• 我們自己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崛起?
• 如何善用社群媒體的力量?
社群媒體帶來的影響和可能性?
微不足道的改變?
• 虛擬的世界,虛弱的連結?
• 微不足道的改變:為何推特推動不了革命?
• 【無效論】
 – 社群媒體在人們之間建立的不過是比虛弱連結更好一
   點的關係而已,人們對社交媒體的狂熱崇拜讓人們忘
   記了什麼是真正的行動主義
 – 在創新擴散、跨學科合作、匹配買賣雙方、和處理與
   約會相關的瑣事上,社交媒體都能完成得相當漂亮。
   但是,弱聯繫卻極尐能形成導向高風險的行動主義。
• 【有害論】
 – 網路可能更有利於統治者,讓政府(任何人)可以利用網
   路監控、傳播(不實)、逮捕人民。因此,網路不但不有
   利於民主革命,更可能會阻止革命出現。
虛弱連結?
• 社群媒體只是讓人實踐「懶人行動」,因
  為很容易可以成為某項公益活動的粉絲,
  卻不必做任何事。
• 人們不需要「真正」做出奉獻或犧牲(例如
  革命中的流血流汗)
• 社群媒體缺乏階層組織、缺乏領袖、鬆散,
  是成效不彰的跛腳鴨。若想要挑戰強大有
  組織的權威,得有階層系統。
我們有可能改變世界嗎?
「千萬別懷疑一小群關懷社會有想法的公民,
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確,這是唯一能改變世
界的力量」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我們之間所謂的弱連結,每一個弱
       連結的建立其實都是在堆起一張張的
       骨牌,當所有的骨牌在一個時間點被
       逐一推倒時,就足以引發一次巨大的
       變革。」
              The Big Issue總編輯李取中
現在比以前更有可能改變(1)
• 聲援王家被告 臉書發起千人自首團
 士林「文林苑」的建商樂揚建設對聲援士林王家、在台灣都更受害者聯盟的黃慧瑜同學提告,
 為了表達聲援立場,知名導演戴立忍第一個跳出來,在他的臉書上貼上與黃慧瑜一 模一樣的
 文字,向樂揚建設自首,隨後,臉書並發起一項「樂揚建設『妨害名譽』千人自首團」的活
 動。
• 綠藍委先後完成連署 聲請都更釋憲
• 都更顧問小組退場 郝邀立委提修法
• 今天拆王家/明天拆你家! 不滿文林苑拆遷案 馬總
  統臉書又被灌
現在比以前更有可能改變(2)
• 高病原禽流感內幕的記錄片《不能戳的秘密》
  網路上完整的記錄片連結
•   《不能戳的秘密》由李惠仁執導,描述自2006年至2011年間 在台灣所發
    生之禽流感,因政府官僚隱匿甚至扭曲實驗數據的情況下病毒演 化、疫
    情更逐步擴散,探討防疫缺失與責任歸屬的調查報導式議題紀錄片
• 《不能戳的秘密》戳出官僚隱瞞禽流感真相?
• 上 映管道
  李惠仁曾向媒體表示,影片製作完成時,台灣
  並沒有主流媒體的新聞電視台願意播出,後來
  決定透過youtube以及網路媒體動新聞、新頭
  殼將紀錄片公開[1][2]。 方才使的這部影片被台
  灣觀眾所認識,就紀錄片放映的管道來說,是
  十分特殊的。
現在比以前更有可能改變(3)
來自社群媒體的抗議力量
• 社群媒體提供關切的公民溝通管道,讓他們能
  分享訊息,組成可在其中連結和表達意見的社
  群。
• 社群媒體協助串連起思想領袖、活動分子和一
  般公民,快速擴展行動派人士的網絡。
• 社群媒體迫使資訊透明化,真相幾乎無法掩蔽。
• 社群媒體是人們在組織與敲定事件時,無價的
  戰術工具。
• 社群媒體有助讓問題全球化,讓我們對這些問
  題與情緒同步一致。
社群媒體幫了我們什麼? (1)

• 史上從未見過全球人民如此容易彼此串連,
  相互分享關懷,透過更深入的分析了解更
  多事情,並策略性的運用各自力量,勸說
  企業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
• 消費者可以透過免費的網路平台,對忽視
  環境、對創造健康社會沒有貢獻的企業,
  直接抒發其感受。
社群媒體幫了我們什麼? (2)

• 社群媒體讓消費者握有賞罰大權,得以貢獻創
  意和想法,並以顧客和公民身分,與品牌企業
  展開即時對話。社群媒體重新喚醒我們也會感
  同身受的事實,我們有同理心,渴望與人連結,
  尋求表達自我的機會,創造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 全球前15大流量最高的網站中,有7個就是社
  群網站
• 科技重新燃起我們與他人連結的內在需求,社
  群網站滿足人類深藏內心去關心他人的需求。
將思維從「對我有什麼好處?」進化成
「對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麼好處?」


      ME→WE
為何要改變思考的角度?
• 追求個人利益確保我們的生存,讓我們得到生
  活的所需,例如食物、飲水、金錢、性、友誼、
  情感依賴、社群等等,甚至連幫助他人都能是
  一種提升個人利益的行為(提升自己聲望,讓
  後代歌功頌德)
• 但若過度汲汲營營追求個人利益,就會變成自
  私行為,以為自由市場能讓他們買賣任何想像
  的到的東西,例如:身體部位、女性、兒童、
  商業詐欺、毒品、非法步器、醫療浪費、珍稀
  鳥類、藝術膺品等。有時人們為了極度擴展個
  人利益,不惜犧牲他人利益。
• 是健康的個人利益,還是自私?
From me to we
不能再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個人利益
• 我們優先包括了以我為先:滿足大家的利益,
  也滿足我們自身的利益
• 今天企業的個人利益,可能是明天的漏油事件、
  地下水汙染事件、食物短缺、工廠倒閉、失業
  排隊人潮,甚至是國際衝突。
  今天的獲利,可能就是明日的企業倒閉、市場
  泡沫化,或是全球經濟衰退。
• 企業不該只有追求短期獲利,而是能維繫長久
  的價值和富裕。消費者也必須承擔更多責任,
  透過關切購買產品,減少所消耗的資源,創造
  出大家想要的世界。
消費者的購買習性研究?
• 銷售實驗:貼有公益/公平交易廣告銷售標籤的牙膏,比起一般廣告
  的牙膏,銷售量多了28%(洗髮精的銷售量則多了74%)→不會永遠都
  只有低價才能勾起人購買的動機,若追求低價的過程會影響到製造
  工人的生活或傷害地球,也會被消費者給拒絕
  案例:
  – 捐1塊,當聖誕好人!張惠妹籲大家喝可樂做公益
    只要於特定通路購買指定 一瓶/罐「可口可樂」飲料,「可口可
    樂」和通路夥伴就相對捐出一元做為聖誕禮物基金,幫助中華
    基督教救助協會所資助的弱勢小朊友完成心願
  – 心路基金會和榮科公司合作,只要將碳粉空匣捐出,該公 司都
    會根據市場價格捐贈給心路基金會;另外,經由心路購買榮科
    生產的環保碳粉匣,每支碳粉匣榮科也將捐出50元, 協助心路
    基金會朋務工作,期待各界響應。結合環保與公益,關懷身心
    障礙者也愛護地球,一舉兩得!
– 美閣傢飾以「幸福產業」的概念出發,除了為客戶著想帶給
  每 位客戶暖暖的幸福溫度之外,也不忘將幸福的暖度擴張
  至社會公益。去年美閣傢飾每位員工捐出一日所得,幫助伊
  甸弱勢社區的弱勢兒童們,同時捐贈印表機及傳真機,給弱
  勢社區 課後輔導班使用,讓弱社兒童們能 幸福成長。
– 順發秉持朋務奉獻、創造幸福的理念,首創「公益型企業」
  概念,截至100年12月底已累積讓860萬人次消費行善,捐助
  總額也達到8,637萬。順發3C 將持續五大公益承諾,提供消
  費就是做公益的機制,捐出20%淨利幫助國內弱勢兒童,讓
  消費產生意義;讓獲利回饋社會。
– 銀行業開始出現微型貸款案例,用簡單的借貸條件,融資給
  開發中國家的創業家或農民,或是無法獲得商業貸款的低收
  入戶。
– 全球高級酒類廠商帝亞吉歐 (Diageo)台灣分公司於今(21)
  日正式啟動第六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並擴大
  資源,將以總獎金高達新台幣1000萬元的「圓夢起步金」獎
  項資助10位得主名額,持續鼓勵並發掘更多的逐夢者,透過
  更充裕的資源,為重建之路帶來正面的力量與希望。
消費者渴望更美好的世界!
• 市調公司艾德曼在2009年的公益目標大調查中,
  訪問了十個國家年齡層在18-64歲的6000名消費者
  心態,發現以下統計數據:
 – 82%的人同意,支持公益活動讓他們感覺更良好
 – 如果有助讓明日世界變成更適宜安居樂業的地方,
   83%的消費者願意改變消費習性
 – 即使支持公益的品牌並非最便宜,還是有61%的人買
   過這項產品
 – 全球66%的人相信企業僅是捐錢給公益活動並不夠,
   必須將公益融合到每天的商務營運中。
 – 有65%的人比較願意相信願意負起道德與社會責任的
   企業
 – 63%的人希望品牌能協助他們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
 – 如果不同品牌之間品質差不多,但有品牌支持某項公
   益,67%的人表示會改選這個品牌。
對這些品牌來說,有什麼好處?
• 人資好處: 在此工作的員工對於負責任的企
  業感到滿意及信任,會更有熱情及動機投
  入工作(員工也想創造改變,以企業價值觀為
  榮,更有忠誠度)
• 公關好處: 贏得消費者正面形象,增加商譽
  價值。比花錢廣告更來的有影響力。
• 研發好處: 廣大客戶群成為創意發想社群,
  協助產品開發及行銷研究。
• 損益好處: 股票增值
我們有可能改變世界?!
• 一股關心社會的消費主義興起:消費者會開始
  在意製造商的產品是否對環境負責、是否妥善
  對待員工、是否推動永續經營的做法等,而這
  些資訊都可以很快地透過社群網站來獲得。

        「我們之間所謂的弱連結,每一個弱
        連結的建立其實都是在堆起一張張的
        骨牌,當所有的骨牌在一個時間點被
        逐一推倒時,就足以引發一次巨大的
        變革。」
               The Big Issue總編輯李取中
要靠誰來解決世界的問題?!
• 每根支柱都各有獨特力量和優勢,但也各有缺陷與挑戰

     優勢           务勢
政府   -透過行政權置入立    -缺乏公眾熱情
     法            -相信慈善團體更優秀
     -徵稅          -兩黨政治,理念無法延續
     -發展基礎建設,推動   -考量國家自身利益為優先
     救濟工作         -官僚效率不彰、欺騙、貪
                  腐
要靠誰來解決世界的問題?!
• 每根支柱都各有獨特力量和優勢,但也各有缺陷與挑戰

      優勢          务勢
慈善    -可信度與中立立場   -長期募款困難(連續天災造
團體    -有動機良好的員工   成捐款疲乏)
NGO   和工作人員       -貪腐與詐騙
慈善    -具有豐富現場實戰   -NGO彼此間缺乏協調,活
家     經驗          動重複、資源浪費
      -能募集到大規模的   -受到當地政府的政治目的
      奉獻          牽制(EX:大陸)
      -精簡基礎設施與人
      員(尐官僚)
要靠誰來解決世界的問題?!
• 每根支柱都各有獨特力量和優勢,但也各有缺陷與挑戰

     優勢          务勢
私部   -能提供政府與慈善   -操弄CSR與善因行銷(美化
門    團體所需的所有要    外觀提升名聲),用來做行
企業   素(能補足前兩者务   銷伎倆
     勢)          -捐款與利潤及薪酬不成比
                 例(給股東和高階主管的分
                 紅遠遠勝過小小捐款)
                 -高階主管影響大(有言行落
                 差)
                 -需要公民(消費者)和政府
                 施壓才會採行負社會責任
企業真有誠意成為社會企業嗎?

• 以創造更美好世界為名的捐款,正如潮水般一
  波波湧入,然而許多消費者和監督團體仌質疑
  企業的誠意和推動社會改造的承諾。例如觀看
  企業公益捐款佔其整體稅前獲利的比例(可能
  賺很多很多錢,但其實才捐出一點點點)。
• 企業社會責任、善因行銷和企業基金會,也許
  是企業推動有意義社會責任的開端,但真正的
  公益必須潤企業策略的計畫核心,深植於企業
  的心靈和靈魂之中。
還是口惠不實?
• 雖說企業已經增加對於公益的支持,願意
  為其作為承擔更多責任,但CSR仌是企業的
  次要思考,由哪裡可看出:
 – 捐款與利潤及薪酬不成比例。
 – 高階主管不是不參與就是不誠懇。
 – 企業並未真正了解CSR
 – CSR付出往往只是美化外觀而已
 – 企業操弄CSR與善因行銷
 – CSR成果與評估漫無目標
小心錯把地圖當成領土
• 許多品牌急於把擁抱社群媒體當成行銷策略,用創
  造大規模粉絲群,來衡量留下多大的社群足跡。但
  就算品牌擁有一百萬臉書粉絲,但他們沒有參與感,
  對品牌一點幫助都沒有。
• 相反的,假設粉絲像品牌分享同樣的核心價值觀,
  且願意代替品牌發聲或購買品牌產品,即使只有一
  千人也對品牌極有價值。
• 當品牌將臉書視為另一個廣告播放媒介,把推特當
  成直寄郵件的廣告,反而會招致消費者抵制批評。
• 激勵粉絲行動,不光是贏得粉絲而已。品牌要真心
  展現願意參與社群互動,才是消費者願意與朊友同
  才分享的感覺。
將公益目標置入核心商業策略中
• 光做慈善捐款,但營運方式一成不變,宣
  稱自己已經履行社會責任,但卻不再有可
  信度,缺乏永續經營的概念。
• 企業要將公益目標的價值觀,深深 注入其
  產品或服務,才能變成“品牌”。例如:
 – 給予員工有薪假去參與公益活動(協助員工從事
   義工活動), 星巴克/7-11,一日社區朋務,利用社
   群媒體鼓勵消費者就地擔任義工
協同合作的新趨勢
• 從合作中受惠,孕育創新,找出有效的解決之道(考量
  整體)
  – 跨業合作: 共同擬出一些提案,透過可再生能源和
    減尐煤炭發電廠的方式,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 與競爭對手合作: 投注科學研究(共同分攤開發費用
    與研究),為整體產業創造出更永續的全球供應鏈
  – 與供應商合作: 協助教育廣大供應鏈上的供應商,
    共同落實永續商業作法
  – 與政府合作: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號召80家美國主
    要食品飲料製造商組成新聯盟,共同採取行動對抗
    美國日益升高的過胖率
  – 共同遊說新立法,改善效率並減低環境破壞
為何CSR需要消費者參與?
• 社會企業責任(CSR)需要第四個力量的加入
  =政府+非營利組織+企業+消費者
  責任不是只有落在企業身上
  (需要整個經濟體系一起動起來)
• 只有當公民或政府施壓要求企業,或是讓他們
  感覺這麼做有利可圖,企業才會採取行動,扛
  起企業社會責任。
• 網路催生了新類型的專業公民運動份子和監督
  機構,專門緊盯揭漏企業不當和不負責任行徑。
社群媒體如何帶來改變
• Stephen Johnson認為,社會改造的演變過程
  (公共認知失調)有四階段:
 – 第一階段: 人們接觸到新想法,承認它和原有世
   界觀不同
 – 第二階段: 人們將此想法與原有世界觀並陳,重
   新調整對世界的認知
 – 第三階段: 人們感受到新想法與既有世界觀之間
   出現認知失調,讓人想解決這個不協調的狀況
 – 第四階段: 人們要不就決定相信新想法並依此改
   變,要不就是拒絕新想法,堅持原有的信仰
弱連結如何創造出行動的力量?
• 社群媒體可以帶來的六個等級的可能力量
 – 第一級
  • 透過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即使在實體世界裡移動位
    置,都還能保持線上社群聯繫不中斷
 – 第二級
  • 組成社區/社團,因共同價值觀、喜好、興趣、某些
    議題或公益目標而凝聚在一起,可幫助獲得新想法
    或相關資訊的來源
 – 第三級
  • 將想法和對話從一個網站移到另一個,擴散到不同
    人之間,出現跨平台的人際連結
弱連結如何創造出行動的力量?
• 社群媒體可以帶來的六個等級的可能力量
 – 第四級
  • 開始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對話,消費者可以發表、
    傳授並散布自己的內容來支持其品牌或損害其品牌
 – 第五級
  • 社群媒體成為企業、政府和非營利團體等機構之間
    的共同介面。
 – 第六級
  • 透過虛擬世界來與實體世界相互連結。消費者甚至
    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賺取到的虛擬點數,用在實體世
    界。
行動範例
• 組織,是行動開始的第一步。
  推特共同創辦人Evan Williams
• 應用社群媒體來傳播想法,招募觀眾,組
  織實體世界的活動,例如:抗議示威、快
  閃族、鼓勵購買、杯葛等。
• 這些即時的溝通,可以讓許多人像團隊般
  的行動。會讓大家更容易聚在一起,更加
  強壯。行動主義不一定就代表要流血流汗。
手機App軟體每天都在增加
• 行動應用程式每天都在增加
 – 打卡做好事,在臉書上打卡可以換取折扣優惠
   券、勳章等
 – 找到綠色商店,快速找到各地有完善環保做法
   的商家
 – NING推薦負責任的商品:協助消費者了解產品
   和製造商的良善面,例如你可以透過該程式找
   到在地生產的產品,包括蔬果、家用品、書籍
   或電子產品
 – 透過生態鏡頭檢驗:透過實境觀看,將手機鏡
   頭對準某地,就能知道哪些廠商最有效率的使
   用能源。
消費式貢獻
• 每筆商業交易都包含用來打造更美好世界的社會捐。
• 品牌會同意從獲利來資助這種捐款,當作是從社會
  得到好處的回饋。
• 消費式貢獻可應用在實體和虛擬電玩世界。
 – 購買虛擬遊戲的專屬貨幣,捐出較一般實體商品高比例
   的捐款(因為虛擬商品無製造成本,人力成本也是零)
 – 在遊戲中置入廣告活動,玩家去玩這些廣告活動,也
   可以賺取貨幣或點數
 – 手勢廣告,允許消費者將自己放入廣告影片和影像中,
   然後上傳到臉書分享,便可向廠商收取廣告費用,再
   將部分廣告費用捐給慈善團體。
 – 合併線上和實體世界的競爭,將虛擬遊戲玩家組織成
   不同的團隊,交付在真實世界必須達成的任務,完成
   後給予補助獎金給冠軍團隊,並以贏家名義捐款給慈
   善機構
TED影片(Jane McGonigal遊戲改變世界(中文))
電玩遊戲教導人們解決世界危機所需的重要技能?!!
科技讓捐獻更容易了!
• 兩個美國「網上慈 善購物中心」Network
  for Good好事網和JustGive.org 共同募款的資
  金從2006年的5千2百萬美元提升到2007年
  將近8千萬美元,年成長率約50%。
• 使用科技去串連每個不受限、穩定的贊助,
  將那些小單位集結成深具意義的總合,是
  一個迥異於傳統募款方式的附屬捐獻!
想一想
• 我們是否需要花時間經營社群媒體?
 – 我們可以想社群媒體的經營上獲得什麼?
 – 可以怎麼做?(如何經營管理)
 – 我們可能會面臨什麼挑戰?
用對熱血,人生就定位
小宇宙世代成就自我的12個關鍵
在選擇多元的時代,三心二意是人生的致命傷!
人生夢想是?
 自由自在、隨意生活
 美滿的生活
 穩定的工作
 成為高收入者
 旅行/環遊世界
 中樂透
 當社會義工
 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創業
 沒有夢想
 沒意見/不知道/未回答
新名詞---小宇宙世代
    人類擺脫了年齡的限制,進入一個不再完全以年
     齡來做區隔的『世代』,以年齡和世代來定義的
     作法已經過時,將來會是以『思維方式』來定義。
    我們面對的是數位化、全球化、尐子話所交織出
     來的『患選擇多而非患沒有選擇的新變局』
    新舊價值觀的衝突浮現。老一輩看不慣新世代沒
     定性、什麼都想做;年輕人則是從內而外,習慣
     透過不同選擇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顯得與眾不
     同。
    當外在環境給我們豐富多元的機會,心理卻又悄
     悄掀起大變革,我們常不只貪心地什麼都想要,
     而且還希望握有生涯自主權,如果人生能夠自由
     自在、隨性地過生活就好。
何謂小宇宙世代
   小宇宙世代是由數位化、全球化和尐子化三個浪潮交織出來
    的世代。
   他們不分年齡,習慣數位化的一腦多工,思考模式就像一座
    小宇宙--擅長將零碎化的知識收編為己用,習於一切都繞
    著自己為中心打轉。
   他們標榜獨特,熱中找自己,認為成功的定義是由小我來決
    定。
   他們渴望自由自在、獨善其身,同時卻又懷抱著多元夢想,
    希望人生精采得像擁有全天下
   然而,也就是這種「安於小生活,懷抱大夢想」的生涯觀,
    使得小宇宙世代成為超矛盾世代。當社會普遍認同「要做自
    己有興趣的事」,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反而顯得模糊了!這
    是因為選擇太多,東挑西揀的結果,只落得瞎熱血、盲目空
    轉!
小宇宙世代特徵
   興趣廣泛,而且每天都在變;對許多工作都有興趣,總是很熱血,
    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或下不了決定。
   夢想總是很模糊而且不具體,常有夢想敵不過現實的無力感
   總是有『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的迫切感,但卻不知道該
    做什麼
   知道自己是有史以來知識最廣的世代,看過很多精彩人生樣貌,
    但也貪心的想再有限的青春裡擁有每一種精彩人生。
   夢想過著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卻不知道『理想生活』的經濟基
    礎要用什麼方式來支撐
   在感情上不缺曖昧的對象,但老是覺得找不到真正符合自己理想
    的情人
   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卻總是掛在網路上無法離開
   不管在臉書、學校或職場上,蒐集好友像蒐集郵票,近似強迫症,
    但又不知如何有效的運用人脈。
   總是感受到有一種來自遠方的呼喚,要自己放下一切,出去『找
    自己』
以思維方式界定的新世代
   思考方式:一腦多工、資訊化拼貼、道德與不道德的行為同
    時並行
   人際關係:網路串連,提昇社會參與感,不由自主
    『演』了起來
   消費習慣:尋找『獨特的自己』
   生涯規劃:生涯規劃表單越來越長,順序越來決定,
    變動也越來越頻繁
   人生價值:除了傳統金錢與地位的成功外,更希望在
    成功中『找到自己』
   時間利用:時間控制慾強烈,常有『練習曲』般的焦
    慮感
   生命困境
數位史前怪獸VS空洞世代
 李家同vs九把刀
 這是一場『質』與『量』的論戰,是『垂直教
  育』或『橫向分享』的論戰。
 數位史前怪獸認為,客觀的環境確實變了,但
  人類的深度學習方式應該是不變的。洶湧的資
  訊讓人疲於平面式的連結和分享,而難以兼顧
  深度的思考。
 思考轉變不只在知識橫向分享上,人類的思考
  和工作方式也在數位化
矛盾與迷思
 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壓抑個人性向的自主權,而現
  在又充滿追求『愛』的氛圍,兩者落差甚大,造
  成這世代人的迷思
 很多人誤把『愛』和『溺愛』混為一談,也會造
  成年輕人把『喜歡』做的事情下錯定義,當我們
  再學習新事物時,學習本來就需要付出代價,學
  習的過程本來就會有困難一面,然而許多年輕人
  會誤把這些『困難』的感覺歸類成『不喜歡』,
  於是常常侷限在自己覺得『喜歡』的範疇內,視
  野也隨之狹隘。
思維的新變化

 一腦多工(一心多用),視窗化的思考
 拼貼挪用,兼顧娛樂與行銷

 道德與不道德的同步化

 隨時連線,進入平行世界
小宇宙思維特色

 人腦像電腦的視窗作業系統,擁有多窗功能
 視窗可以任意轉化

 有興趣、有主題時才會主動切入視窗

 可以同時做著差別很大的事情

 圖像化、零碎化,隨時可合拍、拼貼出新觀點

 道德與不道德同步化

 連結到全世界
善用這世代的五項本能

 放射:主動伸出觸角
 合拍:對味與否成為關鍵

 拼貼:充滿實驗性過程

 收編:適合的收為己用

 旋轉:建立自我運轉的系統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分享者:小藍
「一旦收拾整齊,
  就絕對不會再亂的方法」
可能?
不可能???
作者-近藤麻理惠
 從五歲起,麻理惠就把百分之八
十以上的人生都奉獻給了整理這
門藝術。經過苦心鑽研和無數調
整之後,她才驚覺,「心動」是
唯一正確的取捨標準。於是,她
拋開讓人愈做愈沮喪的收納技巧,
自創「麻理惠整理魔法」,至今
已幫助上萬人獲得怦然心動的幸
福人生。
每天整理一點,一輩子都整理不完
 如果想要一點一點培養整理習慣,就永遠都不會整
  理好!改變長年以來的習慣,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容
  易。
 因為人如果不改變意識,就無法改變習慣。所以要
  藉由一口氣整理完畢,引發戲劇性的意識變化。
 一口氣正確地整理完畢,結果立現,所以能夠持之
  以恆,一直維持在整理好的狀態,無論是誰,只要
  體驗過這個過程,都會打從心底不讓房間回到凌亂
  的樣子。
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其他通通…




        丟掉
丟東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 先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會想要開始整理?那你究竟
 想藉由整理得到些什麼呢?
1要具體到能夠明確想像出「在整理好的房間生活
 的樣子」
2思考「為什麼你想要過這樣的生活?」



 這樣不斷追究自己理想生活得為什麼,會發現一件
單純的事實,不論丟東西,還是擁有東西,最終都
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什麼是怦然心動?
 如果整理時只考慮「丟東西」,就會變的不開心。
    因未整理時該選擇的,本來就不是「要丟掉的東
    西」,而是「要留下的東西」
   把東西一個一個拿在手裡,留下令你心動的東西,
    丟掉不心動的東西,就是判斷的方法。
   「碰觸到時是否覺得心動?」這個基準是有根據的,
    追根究柢,無論房間或事物品,若不是為了讓自己
    變得幸福而存在的話就失去意義了。
   因此,在判斷物品該留下或是丟棄時,當然應該以
    擁有這物品是否幸福/是否覺得心動為基準。
   請想像一下只被心動的東西所圍繞的生活,這才是
    你想擁有的理想人生,不是嗎?
整理大理念~
 同類的東西全部集中,再一口氣開始判斷
 別讓家人看到丟掉的東西
 別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家人
  (不要用給你這種無條件的方式給予,可以先問
  對方是否有想要哪些類型的東西,如有符合再轉讓)
 對丟不下手的東西說謝謝
  (對於雖不心動但就是沒辦法丟掉的東西,請依
  依思考它們的任務,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已經完
  成它們的任務了)
從哪裡開始好呢
 人之所以沒辦法丟東西,通常是因為還能用、還有
  或還有感覺。若再加上是很難取得,或是難以取代
  的話就更加難以放手了,
 所以,順利丟掉(整理)東西的基本順序如下:
  衣朋→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
 只要按照這個順序整理,每個人自然而然就能磨練
  出心動或不心動的感覺。
衣朋類-1
 先從非當季衣朋下手整理
 「下一季無論如何都還想要再穿嗎?如果今天氣溫
  突然變了,現在馬上就想穿嗎?」
 如果回答不是肯定的,就請放手吧!
 有人會擔心「按照這樣的基準,不就沒衣朋穿了
  嗎?」請別擔心,就算你覺得數量減尐了很多,但
  只要選擇心動的東西,一定會留下對自己而言必要
  的數量。
衣朋類-2
 「因為丟掉可惜,就當家居朋」,萬萬不可!
 摺疊收納法,一舉解決收納空間的問題
 襪子或絲襪都不可以綁起來
 不需再換季的收納法!(按質料大致分類後,放進
抽屜就好,不依照夏衣、冬衣、上班等用途來分類)
書的整理法
 把所有書排在地上,一一觸摸,判斷要留或要丟,
  只是觸摸就好,絕對不要閱讀裡面的內容,讀了之
  後就不是心動與否的問題。
 覺得有一天會讀,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文件的整理
 除了「現在正在使用」、「近期內都會需要」、
「需要一直保管」的文件之外,不符合這三項條件
的就全部丟掉吧!

 研討會資料:有一天想再拿出來讀!(但真的有再
  拿出來讀嗎?)
 已經用完的存摺:用完就是用完了,反覆拿起來看,
  存款也不會變多,丟掉吧!
小東西整理
 只留下心動的,而不是留下可能會用到的。


 購買手機的包裝盒:盒子格外的站空間,買回來後
  請馬上丟掉!
 電器產品的外盒:不必擔心班佳時沒香子不方便,
  等要搬家時再來想箱子問題就好,不必為了不知何
  時才會遇到的狀況而站去空間。
 用途不詳的電線:只留下自己確實能夠掌握用途的
  電線,莫名其妙的電線就丟了吧!
是「對過去的執著」?
還是「對未來的不安」?
 無法丟東西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那就是「對過去
  的執著」與「對未來的不安」
 因為看不清對自己而言必要的東西或自己追求的東
  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不需要的東
  西,讓自己無論在物質上或精神上,都不斷地被不
  需要的東西所淹沒。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Propuesta final Nicol
Propuesta final NicolPropuesta final Nicol
Propuesta final Nicol
Francynicol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Paloma LLaneza
 
Gestiones en bogota
Gestiones en bogotaGestiones en bogota
Audition requirements
Audition requirementsAudition requirements
Audition requirements
cyfairorchestra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Mayya Bogdanova
 
Copia de practica_3_5
Copia de practica_3_5Copia de practica_3_5
Copia de practica_3_5
Luis Duque Romo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Kevin Ho
 
New vocabulary
New vocabularyNew vocabulary
New vocabulary
zenaidacreacion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ikolapoliticar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2C3G
 
Sorina Teleanu
Sorina TeleanuSorina Teleanu
Sorina Teleanu
Arm Igf
 

Viewers also liked (13)

Propuesta final Nicol
Propuesta final NicolPropuesta final Nicol
Propuesta final Nicol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Ciberdelicuencia vs. ciberseguridad
 
Gestiones en bogota
Gestiones en bogotaGestiones en bogota
Gestiones en bogota
 
Audition requirements
Audition requirementsAudition requirements
Audition requirements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Как вашей компании работать с блогерами
 
Reference from SAIS
Reference from SAISReference from SAIS
Reference from SAIS
 
Copia de practica_3_5
Copia de practica_3_5Copia de practica_3_5
Copia de practica_3_5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
2015 07 23 Telegraaf_Drempel ledbuizen weg
 
New vocabulary
New vocabularyNew vocabulary
New vocabulary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Ne morate da zive s losim kreditnu rezultat
 
Ws лого 8
Ws лого 8Ws лого 8
Ws лого 8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Respeto al medio ambiente..
 
Sorina Teleanu
Sorina TeleanuSorina Teleanu
Sorina Teleanu
 

Similar to 6月aaee讀書會總整理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Net Tuesday Taiwan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youthsummit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Simba Events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瓊文 張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seinsight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RueiCi Wang
 
Wee @ social media 001 b
Wee @ social media 001   bWee @ social media 001   b
Wee @ social media 001 b
WEE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cpc2631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Ryan Fan
 
開放的人民力量
開放的人民力量開放的人民力量
開放的人民力量
Gene Hong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chrisho552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交點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Social beta周末01
Social beta周末01Social beta周末01
Social beta周末01Ryan Fan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seinsights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DDUsop
 

Similar to 6月aaee讀書會總整理 (20)

香港
香港香港
香港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 vs 非營利組織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20160521謝昇佑-不安分的創業:好食機的社會企業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什么是社会责任企业?-茅于轼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社會企業新手指南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如何打造社會企業:重點文摘
 
Wee @ social media 001 b
Wee @ social media 001   bWee @ social media 001   b
Wee @ social media 001 b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
1 2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 中國生產力中心論壇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
本周的11个精彩微观点
 
開放的人民力量
開放的人民力量開放的人民力量
開放的人民力量
 
香港社企民間高峰會資料4
香港社企民間高峰會資料4香港社企民間高峰會資料4
香港社企民間高峰會資料4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公民經濟會議〉經濟行動 社會得利 :引領社會變遷的新思維 -劉子琦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發展(高永興老師)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交點高雄Vol.1 - 鵬智 - 拉進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20131127「用專業作公益─從CSR談NPO的合作策略」─遠見雜誌
 
年轻人媒体主张
年轻人媒体主张年轻人媒体主张
年轻人媒体主张
 
Social beta周末01
Social beta周末01Social beta周末01
Social beta周末01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
社企流一週年論壇「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陳一強-Be The Bridge. Be The Change.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2008-0717官有垣老師: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More from aaee2006

我來了,我走了
我來了,我走了我來了,我走了
我來了,我走了aaee2006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aaee2006
 
922捷兔紀錄
922捷兔紀錄922捷兔紀錄
922捷兔紀錄aaee2006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aaee2006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aaee2006
 
捷兔v.s體驗教育
捷兔v.s體驗教育捷兔v.s體驗教育
捷兔v.s體驗教育aaee2006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aaee2006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aaee2006
 

More from aaee2006 (8)

我來了,我走了
我來了,我走了我來了,我走了
我來了,我走了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哲學思踐:冒險方案的歷史
 
922捷兔紀錄
922捷兔紀錄922捷兔紀錄
922捷兔紀錄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全)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當冒險治療遇上休閒治療
 
捷兔v.s體驗教育
捷兔v.s體驗教育捷兔v.s體驗教育
捷兔v.s體驗教育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
Ngo e化進化史(分享版)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
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授權開課單位開課介紹版本)
 

6月aaee讀書會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