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周書
 26 / 50
 24 段 2993 字
 138 种 21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唐]令狐德棻 等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周書 /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皇 1
地点 江陵 5 夏州 4 洛陽 3 荊州 3
人物 太祖 16 紹遠 12 世宗 3 斛斯徵 2 鄭譯 2 長孫紹遠 2
文官 中大夫 3 尚書 2 刺史 2 荊州刺史 2
武官 總管 3 驃騎大將軍 3 大將軍 2
其他 高祖 7 孝經 3 開府 3 薨 2
目錄
0
1
2
3
4
卷二十六 列傳 第十八
長孫儉 長孫紹遠 弟澄 兄子兕 斛斯徵
長孫儉 ,河南洛陽 人也。本名慶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遷洛,改為長孫。五世
祖 嵩,魏太尉太尉 、北平王 。
儉少方正,有操行,狀貌魁梧,神彩嚴肅,雖在私室,終日儼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雖貴遊造門,
亦不與相見。孝昌中,起家員外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 ,從爾朱天光 破隴右 。太祖 臨夏州 ,以儉為錄事錄事 ,
深器敬之。賀拔岳 被害,太祖 赴平涼,凡有經綸謀策,儉皆參預。從平侯莫陳悅 ,留儉為秦州長秦州長
史史 。時西夏州 仍未內屬,而東魏 遣許和為刺史刺史 ,儉以信義招之,和乃舉州歸附。即以儉為西夏州夏州
刺史刺史 ,總統總統 三夏州 。
時荊襄 初附,太祖 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任,授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東南道行臺 僕射僕射 。所部鄭縣鄭縣
令令 泉璨為民所訟,推治獲實。儉即大集僚屬而謂之曰:「此由刺史刺史 教誨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
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廳事廳事 前,肉袒自罰,捨璨不問。於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文帝 璽書勞
之。太祖 又與儉 書曰:「近行路傳公以部內縣令縣令 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群下。吾昔聞『王臣謇
謇,匪躬之故 』,蓋謂憂公忘私,知無不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罰己以訓群僚者也。聞之嘉歎。」荊
蠻舊俗,少不敬長。儉殷勤勸導,風俗大革。務廣耕桑,兼習武事,故得邊境無虞,民安其業。吏民表
請為儉構清德樓,樹碑刻頌,朝議許焉。在州遂歷七載。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亲 武 主
文 名 地 主 地 文
名 主 名
文 地 政 文
文 文 地
地 主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號
主 名 文
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徵授大行臺 尚書尚書 ,兼相府司馬府司馬 。嘗與群公侍坐於太祖 ,及退,太祖 謂左右曰:「此公閑雅,孤
每與語,嘗肅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 謂儉曰:「名實理須相稱,尚書尚書 既志安貧素,可改
名儉,以彰雅操。」
又除行臺 僕射僕射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時梁岳陽王 蕭察內附,初遣使入朝,至荊州 。儉於廳事廳事 列軍儀,
具戎服,與使人以賓主禮相見。儉容貌魁偉,音聲如鐘 ,大為鮮卑 語,遣人傳譯以問客。客惶恐不
敢仰視。日晚,儉乃著裙襦 紗帽,引客宴於別齋。因序梁國 喪亂 ,朝廷招攜之意,發言可觀。使
人大悅。出曰:「吾所不能測也。」
及梁元帝 嗣位於江陵 ,外敦鄰睦,內懷異計。儉密啟太祖 ,陳攻取之謀。於是徵儉入朝,問其經
略。儉對曰:「今江陵 既在江北 ,去我不遠。湘東 即位,已涉三年。觀其形勢,不欲東下。骨肉
相殘,民厭其毒。荊州 軍資器械,儲積已久,若大軍西討,必無匱乏之慮。且兼弱攻昧 ,武之善
經。國家既有蜀土,若更平江 漢,撫而安之,收其貢賦 ,以供軍國,天下不足定也。」太祖 深然
之,乃謂儉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儉還州,密為之備。尋令柱國柱國 、燕公 于謹 總戎總戎 眾
伐江陵 。平,以儉元謀,賞奴婢三百口。太祖 與儉 書曰:「本圖江陵 ,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
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非公莫可。」遂令儉鎮江陵 。進爵昌寧
公 ,遷大將軍大將軍 ,移鎮荊州 ,總管總管 五十二州。
儉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類也。三年,
以疾還京。為夏州 總管總管 ,薨 ,遺啟世宗 ,請葬於太祖 陵側,并以官所賜之宅還官。詔皆從
之。追封 鄶公。荊民儀同趙超等七百人,感儉遺愛,詣闕請為儉立廟 樹碑,詔許之。詔曰:「昔叔
敖 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言尋嘉尚,弗忘于懷。而有司未達大體,遽
以其第即便給外。今還其妻子 。」子隆。
長孫紹遠 字師,河南洛陽 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師太師 、錄尚書錄尚書 、上黨王 。
紹遠 性寬容,有大度,望之儼然,朋儕莫敢褻狎。雅好墳籍,聰慧過人。時稚作牧壽春 ,紹
遠 幼,年甫十三。稚管記王碩 聞紹遠 彊記,心以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 聰慧之姿,發於
天性,目所一見,誦之於口。此既歷世罕有,竊願驗之。」於是命紹遠 試焉。讀月令月令 數紙,纔一
遍,誦之若流。自是碩乃歎服。
魏孝武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及齊神武稱兵而帝西遷,紹遠 隨稚奔赴。又累遷殿中尚書殿中尚書 、錄尚書錄尚書
事事 。太祖 每謂群公曰:「長孫公任使之處,令人無反顧憂。漢之蕭、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
堂,足為當今模楷。」六官六官 建,拜大司樂大司樂 。孝閔踐阼,封上黨公 。
初,紹遠 為太常太常 ,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鍾不調,紹遠 每以為意。嘗
因退朝 ,經韓使君 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鐸 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 ,取而配奏,方
始克諧 。紹遠 乃啟世宗行之 。紹遠 所奏樂,以八為數。故梁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裴正 上書,以為昔者大
舜欲聞七始,下洎周武,爰創七音 。持林鐘 作黃鐘,以為正調之首。詔與紹遠 詳議往復,於是遂
定以八為數焉。授小司空小司空 。高祖 讀史書,見武王克殷 而作七始,又欲廢八而懸七,并除黃鐘之正
宮 ,用林鐘 為調首。紹遠 奏云:「天子懸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軌,萬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
七始之音。詳諸經義 ,又無廢八之典。且黃鐘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未見其可。」後高祖 竟
行七音 。屬紹遠 遘疾,未獲面陳,慮有司遽損樂器,乃書與樂部 齊樹之。〔缺〕後疾甚,乃上遺
表又陳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澄字士亮。年十歲,司徒司徒 李琰之 見而奇之,遂以女妻焉。十四,從征討,有策謀,勇冠諸將。及
長,容貌魁岸,風儀溫雅。魏孝武初,除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渭州刺史渭州刺史 。
衙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衙 文 文 主 地 文
名 政
衣 政 词
號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词
地 仕 主
武 主 名 武
地 主 名 地
地
主 武 地 武
地 武 葬 主 主
仕 礼
名
亲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礼 主 名 艺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艺 名 名
文 號 事
艺 名 名
仕 號
艺 名 衙
文 名
武 文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目錄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魏文帝 嘗與太祖 及群公宴,從容言曰:「孝經 一卷,人行之本,諸公宜各引要言。」澄應聲曰: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座中有人次曰:「匡救其惡。」既而出閤,太祖 深歎澄之合機,而譴其次
答者。
後從太祖 援玉壁,又從戰邙山 ,進位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開府 。孝閔踐阼,拜大將軍大將軍 ,封義門公 ,
為玉壁總管總管 。卒,自喪初至及葬,世宗 三臨之。典祀中大夫中大夫 宇文容諫曰:「君臨臣喪,自有節節
制制 。今乘輿屢降,恐乖禮典。」世宗 不從。
澄操履清約,家無餘財。太祖 嘗謂曰:「我於公間,志無所惜,公有所須,宜即具道。」澄曰:「澄
自頂至足,皆是明公恩造。即如今者,實無所須。」雅對賓客,接引忘疲。雖不飲酒,而好觀人酣興。
常恐座客請歸,每敕中廚別進異饌,留之止。
兕字若汗,性機辯,彊記博聞,雅重賓遊,尤善談論。從魏孝武西遷 。天和初,累遷驃騎大將驃騎大將
軍軍 、開府 ,遷絳州刺史州刺史 。
斛斯徵 字士亮,河南洛陽 人。父椿,太傅太傅 、尚書令尚書令 。徵幼聰穎,五歲誦孝經 、周易 ,識者異
之。及長,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勳累遷太常卿太常卿 。
自魏孝武西遷 ,雅樂 廢缺,徵博採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樂有錞于 者,近代
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徵見之曰:「此錞于 也。」眾弗之信。徵遂依干寶周禮
注 以芒筒 捋之,其聲極振,眾乃歎服。徵乃取以合樂焉。六官六官 建,拜司樂司樂 中大夫中大夫 ,進位驃騎大驃騎大
將軍將軍 、開府 。
後高祖 以徵治經有師法 ,詔令教授皇太子 。宣帝 時為魯公 ,與諸皇子 等咸服青衿,行束脩
之 禮,受業於徵,仍並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
宣帝 嗣位,遷上大將軍上大將軍 、大宗伯 。時高祖 初崩,梓宮 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議之。徵與內內
史史 宇文孝伯 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許。帝之為太子 也,宮尹鄭譯 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謫除
名 。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內史 中大夫中大夫 ,甚委任之。譯乃獻新樂 ,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
六管。帝令與徵議之,徵駮而奏,帝頗納焉。及高祖 山陵還,帝欲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徵曰:「孝
經 云『聞樂不樂』。聞尚不樂,其況作乎。」鄭譯 曰:「既云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樂,何容不
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銜之。
帝後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徵以荷高祖 重恩,嘗備位師傅,若生不能諫,死何以見高祖 。乃上疏極
諫,指陳帝失,帝不納。譯因譖之,遂下徵獄。獄卒張元 哀之,乃以佩刀穿獄牆,遂出之。元卒被拷
而終無所言。徵遇赦得免。
隋文踐極,例復官,除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詔修撰修撰 樂書 。開皇初,薨 。子諺。徵所撰樂典十卷。
號 主 作
主
主 地 武 衙 武 主
武 主 文
武 主
主
事
武 衙 文
名 地 文 文 作 作
文
事 艺 艺
艺
作 艺 文 文 文
武 衙
號 仕 主 號 主 主
名
號 武 主 號 葬
文 名 主 名
法 文 文 艺
號
作 名
號 號
名
文 文 艺 葬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helloiac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helloiac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helloiac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helloiac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helloiac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helloiac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helloiac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What's hot (20)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梁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 110 志第十 天文上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宋史 060 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流隕四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金史 063 卷六十三 列傳第一 后妃上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Similar to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helloiac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helloiac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helloiac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Similar to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20)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070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北齊書 39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 1. 文档信息  周書  26 / 50  24 段 2993 字  138 种 21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十八 周書 26 卷二十六 [唐]令狐德棻 等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周書 / 26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八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皇 1 地点 江陵 5 夏州 4 洛陽 3 荊州 3 人物 太祖 16 紹遠 12 世宗 3 斛斯徵 2 鄭譯 2 長孫紹遠 2 文官 中大夫 3 尚書 2 刺史 2 荊州刺史 2 武官 總管 3 驃騎大將軍 3 大將軍 2 其他 高祖 7 孝經 3 開府 3 薨 2 目錄 0 1 2 3 4 卷二十六 列傳 第十八 長孫儉 長孫紹遠 弟澄 兄子兕 斛斯徵 長孫儉 ,河南洛陽 人也。本名慶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遷洛,改為長孫。五世 祖 嵩,魏太尉太尉 、北平王 。 儉少方正,有操行,狀貌魁梧,神彩嚴肅,雖在私室,終日儼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雖貴遊造門, 亦不與相見。孝昌中,起家員外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 ,從爾朱天光 破隴右 。太祖 臨夏州 ,以儉為錄事錄事 , 深器敬之。賀拔岳 被害,太祖 赴平涼,凡有經綸謀策,儉皆參預。從平侯莫陳悅 ,留儉為秦州長秦州長 史史 。時西夏州 仍未內屬,而東魏 遣許和為刺史刺史 ,儉以信義招之,和乃舉州歸附。即以儉為西夏州夏州 刺史刺史 ,總統總統 三夏州 。 時荊襄 初附,太祖 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任,授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東南道行臺 僕射僕射 。所部鄭縣鄭縣 令令 泉璨為民所訟,推治獲實。儉即大集僚屬而謂之曰:「此由刺史刺史 教誨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 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廳事廳事 前,肉袒自罰,捨璨不問。於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文帝 璽書勞 之。太祖 又與儉 書曰:「近行路傳公以部內縣令縣令 有罪,遂自杖三十,用肅群下。吾昔聞『王臣謇 謇,匪躬之故 』,蓋謂憂公忘私,知無不為而已。未有如公刻身罰己以訓群僚者也。聞之嘉歎。」荊 蠻舊俗,少不敬長。儉殷勤勸導,風俗大革。務廣耕桑,兼習武事,故得邊境無虞,民安其業。吏民表 請為儉構清德樓,樹碑刻頌,朝議許焉。在州遂歷七載。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亲 武 主 文 名 地 主 地 文 名 主 名 文 地 政 文 文 文 地 地 主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號 主 名 文 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徵授大行臺 尚書尚書 ,兼相府司馬府司馬 。嘗與群公侍坐於太祖 ,及退,太祖 謂左右曰:「此公閑雅,孤 每與語,嘗肅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 謂儉曰:「名實理須相稱,尚書尚書 既志安貧素,可改 名儉,以彰雅操。」 又除行臺 僕射僕射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時梁岳陽王 蕭察內附,初遣使入朝,至荊州 。儉於廳事廳事 列軍儀, 具戎服,與使人以賓主禮相見。儉容貌魁偉,音聲如鐘 ,大為鮮卑 語,遣人傳譯以問客。客惶恐不 敢仰視。日晚,儉乃著裙襦 紗帽,引客宴於別齋。因序梁國 喪亂 ,朝廷招攜之意,發言可觀。使 人大悅。出曰:「吾所不能測也。」 及梁元帝 嗣位於江陵 ,外敦鄰睦,內懷異計。儉密啟太祖 ,陳攻取之謀。於是徵儉入朝,問其經 略。儉對曰:「今江陵 既在江北 ,去我不遠。湘東 即位,已涉三年。觀其形勢,不欲東下。骨肉 相殘,民厭其毒。荊州 軍資器械,儲積已久,若大軍西討,必無匱乏之慮。且兼弱攻昧 ,武之善 經。國家既有蜀土,若更平江 漢,撫而安之,收其貢賦 ,以供軍國,天下不足定也。」太祖 深然 之,乃謂儉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儉還州,密為之備。尋令柱國柱國 、燕公 于謹 總戎總戎 眾 伐江陵 。平,以儉元謀,賞奴婢三百口。太祖 與儉 書曰:「本圖江陵 ,由公畫計,今果如所言。 智者見未萌,何其妙也。但吳民離散,事藉招懷,南服重鎮,非公莫可。」遂令儉鎮江陵 。進爵昌寧 公 ,遷大將軍大將軍 ,移鎮荊州 ,總管總管 五十二州。 儉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類也。三年, 以疾還京。為夏州 總管總管 ,薨 ,遺啟世宗 ,請葬於太祖 陵側,并以官所賜之宅還官。詔皆從 之。追封 鄶公。荊民儀同趙超等七百人,感儉遺愛,詣闕請為儉立廟 樹碑,詔許之。詔曰:「昔叔 敖 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言尋嘉尚,弗忘于懷。而有司未達大體,遽 以其第即便給外。今還其妻子 。」子隆。 長孫紹遠 字師,河南洛陽 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師太師 、錄尚書錄尚書 、上黨王 。 紹遠 性寬容,有大度,望之儼然,朋儕莫敢褻狎。雅好墳籍,聰慧過人。時稚作牧壽春 ,紹 遠 幼,年甫十三。稚管記王碩 聞紹遠 彊記,心以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 聰慧之姿,發於 天性,目所一見,誦之於口。此既歷世罕有,竊願驗之。」於是命紹遠 試焉。讀月令月令 數紙,纔一 遍,誦之若流。自是碩乃歎服。 魏孝武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及齊神武稱兵而帝西遷,紹遠 隨稚奔赴。又累遷殿中尚書殿中尚書 、錄尚書錄尚書 事事 。太祖 每謂群公曰:「長孫公任使之處,令人無反顧憂。漢之蕭、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 堂,足為當今模楷。」六官六官 建,拜大司樂大司樂 。孝閔踐阼,封上黨公 。 初,紹遠 為太常太常 ,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鍾不調,紹遠 每以為意。嘗 因退朝 ,經韓使君 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鐸 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 ,取而配奏,方 始克諧 。紹遠 乃啟世宗行之 。紹遠 所奏樂,以八為數。故梁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裴正 上書,以為昔者大 舜欲聞七始,下洎周武,爰創七音 。持林鐘 作黃鐘,以為正調之首。詔與紹遠 詳議往復,於是遂 定以八為數焉。授小司空小司空 。高祖 讀史書,見武王克殷 而作七始,又欲廢八而懸七,并除黃鐘之正 宮 ,用林鐘 為調首。紹遠 奏云:「天子懸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軌,萬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 七始之音。詳諸經義 ,又無廢八之典。且黃鐘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未見其可。」後高祖 竟 行七音 。屬紹遠 遘疾,未獲面陳,慮有司遽損樂器,乃書與樂部 齊樹之。〔缺〕後疾甚,乃上遺 表又陳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澄字士亮。年十歲,司徒司徒 李琰之 見而奇之,遂以女妻焉。十四,從征討,有策謀,勇冠諸將。及 長,容貌魁岸,風儀溫雅。魏孝武初,除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渭州刺史渭州刺史 。 衙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衙 文 文 主 地 文 名 政 衣 政 词 號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词 地 仕 主 武 主 名 武 地 主 名 地 地 主 武 地 武 地 武 葬 主 主 仕 礼 名 亲 名 地 文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文 名 武 文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名 礼 主 名 艺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艺 名 名 文 號 事 艺 名 名 仕 號 艺 名 衙 文 名 武 文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目錄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魏文帝 嘗與太祖 及群公宴,從容言曰:「孝經 一卷,人行之本,諸公宜各引要言。」澄應聲曰: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座中有人次曰:「匡救其惡。」既而出閤,太祖 深歎澄之合機,而譴其次 答者。 後從太祖 援玉壁,又從戰邙山 ,進位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開府 。孝閔踐阼,拜大將軍大將軍 ,封義門公 , 為玉壁總管總管 。卒,自喪初至及葬,世宗 三臨之。典祀中大夫中大夫 宇文容諫曰:「君臨臣喪,自有節節 制制 。今乘輿屢降,恐乖禮典。」世宗 不從。 澄操履清約,家無餘財。太祖 嘗謂曰:「我於公間,志無所惜,公有所須,宜即具道。」澄曰:「澄 自頂至足,皆是明公恩造。即如今者,實無所須。」雅對賓客,接引忘疲。雖不飲酒,而好觀人酣興。 常恐座客請歸,每敕中廚別進異饌,留之止。 兕字若汗,性機辯,彊記博聞,雅重賓遊,尤善談論。從魏孝武西遷 。天和初,累遷驃騎大將驃騎大將 軍軍 、開府 ,遷絳州刺史州刺史 。 斛斯徵 字士亮,河南洛陽 人。父椿,太傅太傅 、尚書令尚書令 。徵幼聰穎,五歲誦孝經 、周易 ,識者異 之。及長,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喪,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勳累遷太常卿太常卿 。 自魏孝武西遷 ,雅樂 廢缺,徵博採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又樂有錞于 者,近代 絕無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識。徵見之曰:「此錞于 也。」眾弗之信。徵遂依干寶周禮 注 以芒筒 捋之,其聲極振,眾乃歎服。徵乃取以合樂焉。六官六官 建,拜司樂司樂 中大夫中大夫 ,進位驃騎大驃騎大 將軍將軍 、開府 。 後高祖 以徵治經有師法 ,詔令教授皇太子 。宣帝 時為魯公 ,與諸皇子 等咸服青衿,行束脩 之 禮,受業於徵,仍並呼徵為夫子。儒者榮之。 宣帝 嗣位,遷上大將軍上大將軍 、大宗伯 。時高祖 初崩,梓宮 在殯,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議之。徵與內內 史史 宇文孝伯 等固請依禮七月,帝竟不許。帝之為太子 也,宮尹鄭譯 坐不能以正道調護,被謫除 名 。而帝雅親愛譯,至是拜譯內史內史 中大夫中大夫 ,甚委任之。譯乃獻新樂 ,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 六管。帝令與徵議之,徵駮而奏,帝頗納焉。及高祖 山陵還,帝欲作樂,復令議其可不。徵曰:「孝 經 云『聞樂不樂』。聞尚不樂,其況作乎。」鄭譯 曰:「既云聞樂,明即非無。止可不樂,何容不 奏。」帝遂依譯議。譯因此銜之。 帝後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徵以荷高祖 重恩,嘗備位師傅,若生不能諫,死何以見高祖 。乃上疏極 諫,指陳帝失,帝不納。譯因譖之,遂下徵獄。獄卒張元 哀之,乃以佩刀穿獄牆,遂出之。元卒被拷 而終無所言。徵遇赦得免。 隋文踐極,例復官,除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詔修撰修撰 樂書 。開皇初,薨 。子諺。徵所撰樂典十卷。 號 主 作 主 主 地 武 衙 武 主 武 主 文 武 主 主 事 武 衙 文 名 地 文 文 作 作 文 事 艺 艺 艺 作 艺 文 文 文 武 衙 號 仕 主 號 主 主 名 號 武 主 號 葬 文 名 主 名 法 文 文 艺 號 作 名 號 號 名 文 文 艺 葬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37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