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金史
 131 / 137
 40 段 3928 字
 197 种 30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元]脫脫 等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金史 /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德三年[1151] 1 大定十五年[1175] 1 天德 1 正隆三年[1158] 1 大定八年[1168] 1 正大 1
天興二年[1233] 1 正大七年[1230] 1
地点 蔡州 3 歸德 2 蔡城 2
人物 貴中 9 宦者 9 官奴 5 方伎 4 宋珪 4 劉完素 4 梁珫 4 元素 4
文官 校書郎 2 參政 2 左丞 1
武官 監作 1 元帥 1
其他 海陵 15 哀宗 11 太微 5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 第六十九
宦者 方伎
梁珫 宋珪 潘守恒 附
古之宦者 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 以來,宦者 養
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
制。東漢 以宦者 亡,唐又甚焉。世儒論宦者 之害,如毒藥猛虎之不可拯也。金法置近侍局 ,嘗與
政事,而宦者 少與焉。惟海陵 時有梁珫 ,章宗 時有梁道、李新喜干政,二君為所誤多矣。世傳梁
道勸章宗 納李妃後宮,金史 不載梁道始末,弗得而論次之。惟宋珪 、潘守恒 頗能諷諫宣、哀,時
有裨益,蓋傭之佼佼、鐵之錚錚者也。作宦者傳 。
梁珫
作
份 份
名 名 名
份 代 份
代 份 份 衙
份 號 名 號
號 作 名 名
作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梁珫 ,本大旲 家奴,隨元妃 入宮,以閹豎事海陵 。珫性便佞,善迎合,特見寵信。舊制,宦者 惟
掌掖廷宮闈之事。天德三年[1151],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內藏庫使 ,衛愈、梁安仁 皆以宦官宦官 領內藏,海陵 謂
光道等曰:「人言宦者 不可用,朕以為不然。後唐 莊宗 委張承業 以軍,竟立大功,此中豈無人乎。
卿等宜悉此意。帑藏之物皆出民力,費十致一,當糾察姦弊,犯者必罰無赦。」宦者 始與政事,而珫委
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近侍局使 。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 數數使珫往視工役。是時,一殿之費已不可勝計,珫
或言其未善,即盡撤去。雖丞相丞相 張浩 亦曲意事之,與之均禮。
海陵 欲伐宋,珫因極言宋劉貴妃 絕色傾國。海陵 大喜,及南征將行,命縣君高師姑 兒貯衾褥之新
潔者俟得劉貴妃 用之。議者言珫與宋通謀,勸帝伐宋,徵天下兵以疲弊中國。
海陵 至和州 ,聞珫與宋人交通有狀,謂珫曰:「聞汝與宋國 交通,傳泄事情。汝本奴隸,朕拔擢
至此,乃敢爾耶。若至江南 詢得實迹,殺汝亦未晚也。」又謂校書郎校書郎 田與信 曰:「爾面目亦可
疑,必與珫同謀者。」皆命執於軍中。海陵 遇弒,珫、與信 皆為亂軍所殺。
宋珪
宋珪 本名乞奴 ,燕人也。為內侍殿頭內侍殿頭 。宣宗 嘗以元夕 欲觀燈戲,命乞奴 監作監作 ,乞奴 誶語
云:「社稷 棄之中都 ,南京作燈戲有何看耶。」宣宗 微聞之,杖之二十,旣而悔之,有旨宣諭。
哀宗 放鷂後苑,鷂逸去,勑近侍追訪之。市中一農民臂此鷂,近侍不敢言宮中所逸者,百方索之,農
民不與,與之物直,僅乃得。事聞,哀宗 欲送其人於有司,乞奴 從旁諫曰:「貴畜賤人,豈可宣示
四方。」哀宗 惡其大訐,又杖之,尋亦悔,賜物慰遣之。
及哀宗 至歸德 ,馬軍 元帥元帥 蒲察官奴 為變,殺左丞左丞 李蹊 、參政參政 石盞女魯歡 以下從官三百
餘人。倉皇之際,哀宗 不得已,以官奴 權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旣為所制,含恨欲誅之未能也。及官奴 往亳
州 ,珪陰與奉御奉御 吾古孫愛實 、納蘭忔荅,護衛女 奚烈完出、范陳僧 、王山 兒等謀誅之。官
奴 自亳還,哀宗 御臨漪亭 ,召參政參政 張天綱 及官奴 議事。官奴 入見,珪等即從旁殺之,及其
黨阿里合 、白進、習顯 。
及蔡城 破,哀宗 自縊於幽蘭軒,珪與完顏斜烈 、焦春和 等皆從死。
有潘守恒 者亦內侍也,素稱知書,南遷後規益甚多。及哀宗 自蒲城 走歸德 ,道次民家,守恒 進
櫛,曰:「願陛下 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業。」上聞其言,悽惋咨嗟久之。
方伎
劉完素 張從正 李慶嗣 紀天錫 張元素
馬貴中 武禎 子亢 李懋 胡德新
太史公太史公 敘九 流,述日者 、龜策 、扁鵲倉公列傳 。劉歆 校中祕中祕 書,以術數、方伎 載之七
略 。後世史官史官 作方伎傳 ,蓋祖其意焉。或曰素問 、內經 言天道消長、氣運贏縮,假醫術,託
岐、黃,以傳其祕奧耳。秦人至以周易 列之卜筮 ,斯豈易言哉,第古之為術以吉凶導人而為善,後
世術者或以休咎導人為不善,古之為醫以活人為功,後世醫者或因以為利而誤殺人,故為政於天下,
雖方伎 之事亦必慎其所職掌而務旌別其賢否焉。金世,如武禎 、武亢 之信而不誣,劉完素 、張元
素 之治療通變,學其術者皆師尊之,不可不記云。
名 名 主 號 份
文 名 文 號
份 代 號 名
份
文 號
文 名
號 主 號 亲
主
號 地 政
地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號 节 名 武 名
礼 地 號
號
號 名
號
號 地 营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號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名
名 號 地 地 名
主
份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作 作 作 名 文 份
作 文 作 作 作
作 礼
份 名 名 名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劉完素 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生,以酒飲守真,大醉,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乃撰運氣
要旨論 、精要宣明論,慮庸醫或出妄說,又著素問玄機原病式 ,特舉二百八十八字,注二萬餘言。然
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元處士」云。
張從正 字子和,睢州 考城 人。精於醫,貫穿難 、素 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
救死多取效。古醫書有汗下吐法 ,亦有不當汗者汗之則死,不當下者下之則死,不當吐者吐之則死,
各有經絡脈理,世傳黃帝 、岐伯 所為書也。從正 用之最精,號「張子和 汗下吐法 」。妄庸淺術
習其方劑,不知察脈原病,往往殺人,此庸醫所以失其傳之過也。其所著有「六門、二法」之目,存於
世云。
李慶嗣 ,洺人。少舉進士 不第,棄而學醫,讀素問 諸書,洞曉其義。天德間,歲大疫,廣平尤
甚,貧者往往闔門臥病。慶嗣 攜藥與米分遺之,全活者衆。慶嗣 年八十餘無疾而終。所著傷寒纂
類 四卷、改證活人書三卷、傷寒論 三卷、針經一卷,傳於世。
紀天錫 字齊卿,泰安 人。早棄進士 業,學醫,精於其技,遂以醫名世。集註難經五卷,大定十五
年[1175]上其書,授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
張元素 字潔古,易州 人。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 ,犯廟諱 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
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河間劉完素 病傷寒 八日,頭
痛 脈緊,嘔逆不食,不知所為。元素 往候,完素 面壁不顧,元素 曰:「何見待之卑如此哉。」旣
為診脈,謂之曰:「脈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藥,用某味乎?」曰:「然。」元素 曰:「子
誤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能出。今脈如此,當服某藥則效矣。」完素 大服,如其言遂
愈,元素 自此顯名。
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為家法 云。
馬貴中
馬貴中 ,天德中,為司天提點提點 。與校書郎校書郎 高守元奏天象災異忤旨,海陵 皆杖之,黜貴中 為大
同府 判官。久之,遷司天監 。正隆三年[1158]三月辛西朔,日當食。是日,候之不食,海陵 謂貴
中 曰:「自今凡遇日食皆面奏,不須頒示內外。」
海陵 伐宋,問曰「朕欲自將伐宋,天道何如?」貴中 對曰:「去年十月甲戌,熒惑 順入太微 ,
至屏星,留、退、西出。占書 ,熒惑 常以十月入太微 庭,受制出伺無道之國。十二月,太白晝見
經天,占為兵喪、為不臣、為更主,又主有兵兵罷、無兵兵起。」
鎮戎軍 地震 大風,海陵 以問,貴中 對曰:「伏陰逼陽,所以震也。」又問曰:「當震,大風何
也?」對曰:「土失其性則地震 ,風為號令,人君命令嚴急則有烈風及物之災。」
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暈珥戴背,海陵 問:「近日天道何如?」貴中 對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
太白入太微 右掖門 ,九月二日,至端門,九日,至左掖 門出,並歷左右執法。太微 為天子南
宮 ,太白兵將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廷。」海陵 曰:「今將征伐 而兵將出入太微 ,正其事也。
」貴中 又曰:「當端門而出,其占為受制,歷左右執法為受事,此當有出使者,或為兵,或為賊。
」海陵 曰:「兵興之際,小盜固不能無也。」及被害于揚州 ,貴中 之言皆驗。
大定八年[1168],世宗 擊毬於常武殿,貴中 上踈諫曰:「陛下 為天下主,守宗廟社稷 之重,圍獵
擊毬皆危事也。前日皇太子 墜馬,可以為戒,臣願一切罷之。」上曰:「祖宗 以武定天下,豈以承
平遽忘之邪。皇統嘗罷此事,當時之人皆以為非,朕所親見,故示天下以習武耳。」
名
作 作
名 地 地 作 作
作
名 名 名 名 作
名 仕 作
名 名
作 作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仕 礼
名 病
病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文 文 號 名
地 衙 號
名
號 名 天 天
作 天 天
地 异 號 名
异
號 名
天 处 地 天
衙 號 军 天
名
號 地 名
號 名 主 词
主 亲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目錄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十年十一月,皇太子 生日,世宗 宴百官于東宮 。上飲歡甚,貴中 被酒前跪欲言事,錯亂失次,上
不之罪,但令扶出。
武禎
武禎 ,宿州 臨渙 人。祖官太史太史 ,靖康後業農,後畫界屬金。禎深數學。貞祐間,行樞密院 僕散
安貞 聞其名,召至徐州 ,以上客禮之,每出師必資焉,其占如響。正大初,徵至汴京 ,待詔待詔 東
華門 。其友王鉉 問禎曰:「朝廷若問國祚修短,子何以對?」禎曰:「當以實告之,但更言周過其
歷,秦不及期,亦在修德耳。」
時久旱祈禱不應,朝廷為憂,禎忽謂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
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旣而東南有雲氣,須臾蔽天,平地雨注
二尺,衆皆驚嘆。尋除司天臺管勾司天臺管勾 。
子亢,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 終日相對,握籌布畫,目炯炯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哀
宗 至蔡州 ,右丞右丞 完顏仲德 薦其術。召至,屏人與語,大悅,除司天長行,賞賚甚厚。上書曰:
「比者有星變于周、楚之分,彗星 起于大角西,掃軫之左軸,蓋除舊布新之象。」又言:「鄭、楚、
周三分野 當赤地千里,兵凶大起,王者不可居也。」又曰:「蔡城 有兵喪之兆,楚有亡國之徵,三
軍苦戰於西垣 前後有日矣。城壁傾頹,內無見糧,外無應兵,君臣數盡之年也。」聞者悚然奪
氣 ,哀宗 惟嗟嘆良久,不以為罪。性頗倨傲,朝士以此非之。
天興二年[1233]九月,蔡州 被圍,亢奏曰:「十二月三日必攻城,」及期果然。末帝 問曰:「解圍當
在何日?」對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城下無一人一騎矣。」帝不知其由,乃喜圍解有期,日但密計糧
草使可給至其日不闕者。明年甲午正月十日,蔡州 破,十三日,大元兵退。是日,亢赴水死云。
李懋
李懋 ,不知何許人。有異術。正大間,游京兆 ,行省 完顏合達 愛其術,與俱至汴京 ,薦於哀
宗 。遣近侍密問國運否泰,言無忌避。居之繁臺 寺,朝士日走問之,或能道隱事及吉凶之變,人以
為神。帝惡其言太洩,遣使者殺之。使者乃持酒肴入寺,懋出迎,笑曰:「是矣。」使者曰:「何謂
也?」懋曰:「我數當盡今日,尚復何言。」遂索酒,痛飲就死。
胡德新
胡德新 ,河北士族 也。寓居南陽 ,往來宛、葉間,嗜酒落魄不羈,言禍福有奇驗。正大七
年[1230]夏,與燕人王鉉 邂逅於葉縣 村落中,與鉉初不相識,坐中謬以兵官對,胡曰:「此公在吾法
中當登科 甲,何以謂之兵官。」衆愕然,遂以實告。二人相得甚歡,即命家人具雞酒以待,酒酣、舉
大白相屬曰:「君此去事業甚遠,不必置問。某有所見,久不敢對人言,今欲告子。」遂邀至野田,密
謂曰:「某自去年來,行宛、葉道中,見往來者十且八九有死氣。今春至陳、許間,見其人亦有太半當
死者。若吾目可用,則時事可知矣。」鉉驚問應驗遲速,曰:「不過歲月間耳,某亦不逃此厄,請密誌
之。」明年,大元兵由金、房入,取峭石灘渡漢,所過廬舍蕭然,胡亦舉家及難,其精驗如此。
主 號 衙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衙
名 地 地 文
处 名
文
亲
號 地 文 名
天
天 地
词
军 號
地 主
地
名
名 地 衙 名 地
號 地
名
名 礼 地
名 地
仕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helloiac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helloiac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helloiac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helloiac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helloiac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helloiac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helloiac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helloiac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helloiac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133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金史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260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Similar to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helloiac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helloiac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helloiac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helloiac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helloiac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helloiac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helloiac
 

Similar to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20)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金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宋史 383 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 1. 文档信息  金史  131 / 137  40 段 3928 字  197 种 30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元]脫脫 等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金史 /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德三年[1151] 1 大定十五年[1175] 1 天德 1 正隆三年[1158] 1 大定八年[1168] 1 正大 1 天興二年[1233] 1 正大七年[1230] 1 地点 蔡州 3 歸德 2 蔡城 2 人物 貴中 9 宦者 9 官奴 5 方伎 4 宋珪 4 劉完素 4 梁珫 4 元素 4 文官 校書郎 2 參政 2 左丞 1 武官 監作 1 元帥 1 其他 海陵 15 哀宗 11 太微 5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 第六十九 宦者 方伎 梁珫 宋珪 潘守恒 附 古之宦者 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 以來,宦者 養 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 制。東漢 以宦者 亡,唐又甚焉。世儒論宦者 之害,如毒藥猛虎之不可拯也。金法置近侍局 ,嘗與 政事,而宦者 少與焉。惟海陵 時有梁珫 ,章宗 時有梁道、李新喜干政,二君為所誤多矣。世傳梁 道勸章宗 納李妃後宮,金史 不載梁道始末,弗得而論次之。惟宋珪 、潘守恒 頗能諷諫宣、哀,時 有裨益,蓋傭之佼佼、鐵之錚錚者也。作宦者傳 。 梁珫 作 份 份 名 名 名 份 代 份 代 份 份 衙 份 號 名 號 號 作 名 名 作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梁珫 ,本大旲 家奴,隨元妃 入宮,以閹豎事海陵 。珫性便佞,善迎合,特見寵信。舊制,宦者 惟 掌掖廷宮闈之事。天德三年[1151],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內藏庫使 ,衛愈、梁安仁 皆以宦官宦官 領內藏,海陵 謂 光道等曰:「人言宦者 不可用,朕以為不然。後唐 莊宗 委張承業 以軍,竟立大功,此中豈無人乎。 卿等宜悉此意。帑藏之物皆出民力,費十致一,當糾察姦弊,犯者必罰無赦。」宦者 始與政事,而珫委 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近侍局使 。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 數數使珫往視工役。是時,一殿之費已不可勝計,珫 或言其未善,即盡撤去。雖丞相丞相 張浩 亦曲意事之,與之均禮。 海陵 欲伐宋,珫因極言宋劉貴妃 絕色傾國。海陵 大喜,及南征將行,命縣君高師姑 兒貯衾褥之新 潔者俟得劉貴妃 用之。議者言珫與宋通謀,勸帝伐宋,徵天下兵以疲弊中國。 海陵 至和州 ,聞珫與宋人交通有狀,謂珫曰:「聞汝與宋國 交通,傳泄事情。汝本奴隸,朕拔擢 至此,乃敢爾耶。若至江南 詢得實迹,殺汝亦未晚也。」又謂校書郎校書郎 田與信 曰:「爾面目亦可 疑,必與珫同謀者。」皆命執於軍中。海陵 遇弒,珫、與信 皆為亂軍所殺。 宋珪 宋珪 本名乞奴 ,燕人也。為內侍殿頭內侍殿頭 。宣宗 嘗以元夕 欲觀燈戲,命乞奴 監作監作 ,乞奴 誶語 云:「社稷 棄之中都 ,南京作燈戲有何看耶。」宣宗 微聞之,杖之二十,旣而悔之,有旨宣諭。 哀宗 放鷂後苑,鷂逸去,勑近侍追訪之。市中一農民臂此鷂,近侍不敢言宮中所逸者,百方索之,農 民不與,與之物直,僅乃得。事聞,哀宗 欲送其人於有司,乞奴 從旁諫曰:「貴畜賤人,豈可宣示 四方。」哀宗 惡其大訐,又杖之,尋亦悔,賜物慰遣之。 及哀宗 至歸德 ,馬軍 元帥元帥 蒲察官奴 為變,殺左丞左丞 李蹊 、參政參政 石盞女魯歡 以下從官三百 餘人。倉皇之際,哀宗 不得已,以官奴 權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旣為所制,含恨欲誅之未能也。及官奴 往亳 州 ,珪陰與奉御奉御 吾古孫愛實 、納蘭忔荅,護衛女 奚烈完出、范陳僧 、王山 兒等謀誅之。官 奴 自亳還,哀宗 御臨漪亭 ,召參政參政 張天綱 及官奴 議事。官奴 入見,珪等即從旁殺之,及其 黨阿里合 、白進、習顯 。 及蔡城 破,哀宗 自縊於幽蘭軒,珪與完顏斜烈 、焦春和 等皆從死。 有潘守恒 者亦內侍也,素稱知書,南遷後規益甚多。及哀宗 自蒲城 走歸德 ,道次民家,守恒 進 櫛,曰:「願陛下 還宮之日無忘此草廬中,更加儉素,以濟大業。」上聞其言,悽惋咨嗟久之。 方伎 劉完素 張從正 李慶嗣 紀天錫 張元素 馬貴中 武禎 子亢 李懋 胡德新 太史公太史公 敘九 流,述日者 、龜策 、扁鵲倉公列傳 。劉歆 校中祕中祕 書,以術數、方伎 載之七 略 。後世史官史官 作方伎傳 ,蓋祖其意焉。或曰素問 、內經 言天道消長、氣運贏縮,假醫術,託 岐、黃,以傳其祕奧耳。秦人至以周易 列之卜筮 ,斯豈易言哉,第古之為術以吉凶導人而為善,後 世術者或以休咎導人為不善,古之為醫以活人為功,後世醫者或因以為利而誤殺人,故為政於天下, 雖方伎 之事亦必慎其所職掌而務旌別其賢否焉。金世,如武禎 、武亢 之信而不誣,劉完素 、張元 素 之治療通變,學其術者皆師尊之,不可不記云。 名 名 主 號 份 文 名 文 號 份 代 號 名 份 文 號 文 名 號 主 號 亲 主 號 地 政 地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號 节 名 武 名 礼 地 號 號 號 名 號 號 地 营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號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號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名 名 號 地 地 名 主 份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作 作 作 名 文 份 作 文 作 作 作 作 礼 份 名 名 名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劉完素 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生,以酒飲守真,大醉,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乃撰運氣 要旨論 、精要宣明論,慮庸醫或出妄說,又著素問玄機原病式 ,特舉二百八十八字,注二萬餘言。然 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元處士」云。 張從正 字子和,睢州 考城 人。精於醫,貫穿難 、素 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 救死多取效。古醫書有汗下吐法 ,亦有不當汗者汗之則死,不當下者下之則死,不當吐者吐之則死, 各有經絡脈理,世傳黃帝 、岐伯 所為書也。從正 用之最精,號「張子和 汗下吐法 」。妄庸淺術 習其方劑,不知察脈原病,往往殺人,此庸醫所以失其傳之過也。其所著有「六門、二法」之目,存於 世云。 李慶嗣 ,洺人。少舉進士 不第,棄而學醫,讀素問 諸書,洞曉其義。天德間,歲大疫,廣平尤 甚,貧者往往闔門臥病。慶嗣 攜藥與米分遺之,全活者衆。慶嗣 年八十餘無疾而終。所著傷寒纂 類 四卷、改證活人書三卷、傷寒論 三卷、針經一卷,傳於世。 紀天錫 字齊卿,泰安 人。早棄進士 業,學醫,精於其技,遂以醫名世。集註難經五卷,大定十五 年[1175]上其書,授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 張元素 字潔古,易州 人。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 ,犯廟諱 下第。乃去學醫,無所知 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自是洞徹其術。河間劉完素 病傷寒 八日,頭 痛 脈緊,嘔逆不食,不知所為。元素 往候,完素 面壁不顧,元素 曰:「何見待之卑如此哉。」旣 為診脈,謂之曰:「脈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藥,用某味乎?」曰:「然。」元素 曰:「子 誤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能出。今脈如此,當服某藥則效矣。」完素 大服,如其言遂 愈,元素 自此顯名。 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為家法 云。 馬貴中 馬貴中 ,天德中,為司天提點提點 。與校書郎校書郎 高守元奏天象災異忤旨,海陵 皆杖之,黜貴中 為大 同府 判官。久之,遷司天監 。正隆三年[1158]三月辛西朔,日當食。是日,候之不食,海陵 謂貴 中 曰:「自今凡遇日食皆面奏,不須頒示內外。」 海陵 伐宋,問曰「朕欲自將伐宋,天道何如?」貴中 對曰:「去年十月甲戌,熒惑 順入太微 , 至屏星,留、退、西出。占書 ,熒惑 常以十月入太微 庭,受制出伺無道之國。十二月,太白晝見 經天,占為兵喪、為不臣、為更主,又主有兵兵罷、無兵兵起。」 鎮戎軍 地震 大風,海陵 以問,貴中 對曰:「伏陰逼陽,所以震也。」又問曰:「當震,大風何 也?」對曰:「土失其性則地震 ,風為號令,人君命令嚴急則有烈風及物之災。」 六年二月甲辰朔,日有暈珥戴背,海陵 問:「近日天道何如?」貴中 對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 太白入太微 右掖門 ,九月二日,至端門,九日,至左掖 門出,並歷左右執法。太微 為天子南 宮 ,太白兵將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廷。」海陵 曰:「今將征伐 而兵將出入太微 ,正其事也。 」貴中 又曰:「當端門而出,其占為受制,歷左右執法為受事,此當有出使者,或為兵,或為賊。 」海陵 曰:「兵興之際,小盜固不能無也。」及被害于揚州 ,貴中 之言皆驗。 大定八年[1168],世宗 擊毬於常武殿,貴中 上踈諫曰:「陛下 為天下主,守宗廟社稷 之重,圍獵 擊毬皆危事也。前日皇太子 墜馬,可以為戒,臣願一切罷之。」上曰:「祖宗 以武定天下,豈以承 平遽忘之邪。皇統嘗罷此事,當時之人皆以為非,朕所親見,故示天下以習武耳。」 名 作 作 名 地 地 作 作 作 名 名 名 名 作 名 仕 作 名 名 作 作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仕 礼 名 病 病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文 文 號 名 地 衙 號 名 號 名 天 天 作 天 天 地 异 號 名 异 號 名 天 处 地 天 衙 號 军 天 名 號 地 名 號 名 主 词 主 亲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六十八 列女 132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七十 逆臣→目錄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十年十一月,皇太子 生日,世宗 宴百官于東宮 。上飲歡甚,貴中 被酒前跪欲言事,錯亂失次,上 不之罪,但令扶出。 武禎 武禎 ,宿州 臨渙 人。祖官太史太史 ,靖康後業農,後畫界屬金。禎深數學。貞祐間,行樞密院 僕散 安貞 聞其名,召至徐州 ,以上客禮之,每出師必資焉,其占如響。正大初,徵至汴京 ,待詔待詔 東 華門 。其友王鉉 問禎曰:「朝廷若問國祚修短,子何以對?」禎曰:「當以實告之,但更言周過其 歷,秦不及期,亦在修德耳。」 時久旱祈禱不應,朝廷為憂,禎忽謂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 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旣而東南有雲氣,須臾蔽天,平地雨注 二尺,衆皆驚嘆。尋除司天臺管勾司天臺管勾 。 子亢,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 終日相對,握籌布畫,目炯炯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哀 宗 至蔡州 ,右丞右丞 完顏仲德 薦其術。召至,屏人與語,大悅,除司天長行,賞賚甚厚。上書曰: 「比者有星變于周、楚之分,彗星 起于大角西,掃軫之左軸,蓋除舊布新之象。」又言:「鄭、楚、 周三分野 當赤地千里,兵凶大起,王者不可居也。」又曰:「蔡城 有兵喪之兆,楚有亡國之徵,三 軍苦戰於西垣 前後有日矣。城壁傾頹,內無見糧,外無應兵,君臣數盡之年也。」聞者悚然奪 氣 ,哀宗 惟嗟嘆良久,不以為罪。性頗倨傲,朝士以此非之。 天興二年[1233]九月,蔡州 被圍,亢奏曰:「十二月三日必攻城,」及期果然。末帝 問曰:「解圍當 在何日?」對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城下無一人一騎矣。」帝不知其由,乃喜圍解有期,日但密計糧 草使可給至其日不闕者。明年甲午正月十日,蔡州 破,十三日,大元兵退。是日,亢赴水死云。 李懋 李懋 ,不知何許人。有異術。正大間,游京兆 ,行省 完顏合達 愛其術,與俱至汴京 ,薦於哀 宗 。遣近侍密問國運否泰,言無忌避。居之繁臺 寺,朝士日走問之,或能道隱事及吉凶之變,人以 為神。帝惡其言太洩,遣使者殺之。使者乃持酒肴入寺,懋出迎,笑曰:「是矣。」使者曰:「何謂 也?」懋曰:「我數當盡今日,尚復何言。」遂索酒,痛飲就死。 胡德新 胡德新 ,河北士族 也。寓居南陽 ,往來宛、葉間,嗜酒落魄不羈,言禍福有奇驗。正大七 年[1230]夏,與燕人王鉉 邂逅於葉縣 村落中,與鉉初不相識,坐中謬以兵官對,胡曰:「此公在吾法 中當登科 甲,何以謂之兵官。」衆愕然,遂以實告。二人相得甚歡,即命家人具雞酒以待,酒酣、舉 大白相屬曰:「君此去事業甚遠,不必置問。某有所見,久不敢對人言,今欲告子。」遂邀至野田,密 謂曰:「某自去年來,行宛、葉道中,見往來者十且八九有死氣。今春至陳、許間,見其人亦有太半當 死者。若吾目可用,則時事可知矣。」鉉驚問應驗遲速,曰:「不過歲月間耳,某亦不逃此厄,請密誌 之。」明年,大元兵由金、房入,取峭石灘渡漢,所過廬舍蕭然,胡亦舉家及難,其精驗如此。 主 號 衙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衙 名 地 地 文 处 名 文 亲 號 地 文 名 天 天 地 词 军 號 地 主 地 名 名 地 衙 名 地 號 地 名 名 礼 地 名 地 仕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00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