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75 / 242
 58 段 7662 字
 349 种 58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北宋]歐陽修 等
←174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176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中 1 元和二年[85] 1 貞元 1 大和五年[831] 1
地点 京兆 3 河陽 3 湖南觀察使 2
人物 黃裳 19 陛下 11 太子 9 裴垍 6 吉甫 6 從史 6 韋貫之 5
文官 宰相 19 學士 10 吏部侍郎 6 給事中 5 翰林學士 5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5 監軍 4 觀察使 4
武官 節度使 8 節度 5 都統 2
其他 憲宗 8 進士 6 德宗 5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 第九十四
杜黃裳 裴垍 李藩 韋貫之
杜黃裳 字遵素 ,京兆 萬年人。擢進士 第,又中宏 辭。郭子儀 辟佐朔方府 ,子儀 入朝,使
主留事。李懷光 與監軍監軍 陰謀矯詔誅大將等,以動衆心,欲代子儀 。黃裳 得詔,判其非,以質懷
光 ,懷光 流汗服罪。於是諸將狠驕難制者,黃裳 皆以子儀 令易置,衆不敢亂。
入為侍御史侍御史 ,為裴延齡 所惡,十期不遷。貞元末,拜太子 賔客,居韋曲 。時中人欲請其地賜公
主 ,德宗 曰:「城南杜氏鄉里,不可易。」遷太常卿太常卿 。時王叔文 用事,黃裳 未嘗過其門。婿韋
執誼 輔政,黃裳 勸請太子 監國,執誼 曰:「公始得一官,遽開口議禁中事!」黃裳 怒曰:
「吾受恩 三朝,豈以一官見賣!」即拂衣出。
皇太子 總軍國事,擢黃裳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於是,夏綏 銀節度使節度使 韓全義 憸佞
無功,因其來朝,白罷之。俄而劉闢 叛,議者以闢恃險,討之或生事,唯黃裳 固勸不赦,因奏罷中
人監軍監軍 ,而專委高崇文 。凡兵進退,黃裳 自中指授,無不切于機。崇文 素憚劉澭 ,黃裳 使人
謂曰:「公不奮命者,當以澭代。」崇文 懼,一死力縛賊以獻。蜀平,羣臣賀,憲宗 目黃裳 曰:
「時卿之功。」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地
主 號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仕
主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始,德宗 創艾多難,務姑息藩鎮,每帥臣帥臣 死,遣中人伺其軍,觀衆所欲立者,故大將私金幣結左右,
以求節制節制 ,晏年尤甚,方鎮 選不出朝廷。黃裳 每從容具言:「陛下 宜鑒貞元之弊,整法度,朘損諸
侯,則天 下治。」帝嘗問前古王者所以治亂云云,黃裳 知帝銳於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
道,在脩己任賢而已。操執綱領,要得其大者,至簿書簿書 獄訟 ,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昔秦始
皇 帝親程決事,見嗤前世;魏明帝 欲案尚書尚書 事,陳矯 不從;隋文帝 日昃聽政,衛士 傳垍,太
宗 笑之。故王者擇人任而責成,見功必賞,有罪信罰,孰敢不力?孔子之稱帝舜恭己南面,以其能舉十
六相,去四凶,而至無為。豈必刓神疲體,勞耳目之察,然後為治哉?」帝以黃裳 言忠 ,嘉納之。由
是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以機秉還宰相宰相 ,紀律設張,赫然號中興,自黃裳 啟之。
元和二年[85],以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為河中 、晉絳節度使節度使 ,俄封邠國公 。明年卒,
年七十,贈司徒司徒 ,謚曰宣獻。
黃裳 達權變,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為執誼 所禮,及敗,悉力營救;旣死,表還其
柩葬焉。嘗被疾,醫者誤進藥,疾遂甚,終不怒譴。然除吏不甚別流品,通饋謝,無絜白名。當大政未
久,不究其才,及處外,天下常所屬意。卒後數年,御史御史 劾奏 黃裳 納邠寧節度使節度使 高崇文 錢四萬
五千緡,按故吏吳憑及黃裳 子載,辭服,帝念舊功,但流憑昭州 ,原載不問。
載終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
載弟勝,字斌卿 ,寶曆初擢進士 第。楊嗣復 數薦材堪諫官,不為鄭覃 所佑。宣宗 感章武舊事,
元和時大臣子若孫在者,多振拔之。帝嘗問勝,勝具道黃裳 首建憲宗 監國議,帝嘉歎,拜給事給事
中中 ,遷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判度支判度支 ,欲倚為宰相宰相 。及蕭鄴 罷,為中人沮毀,而更用蔣伸 ,以勝檢校禮部檢校禮部
尚書尚書 ,出為天平節度使節度使 ,不得意,卒。
裴垍 字弘中,絳州 聞喜 人。擢進士 第,以賢良方正 對策 第一補美原尉美原尉 。藩府交辟,不就。
四遷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鄭珣瑜 委垍校辭判,研覈精密,皆值才實。
憲宗 元和初,召入翰林為學士學士 ,再遷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吉甫 始執政,以情謂垍曰:「吾落魄遠裔,
更十年,始相天子 ,比日人物,吾懵不及知;且宰相宰相 職當進賢任能,君精鑒,為我言之。」垍即崖
略疏三十許人,吉甫 籍以薦于朝,天下翕然稱得人。坐覆視皇甫湜 、牛僧孺 等對策 非是,罷學學
士士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帝器垍方直,以為任公卿,薄其過,眷館彌厚。吉甫 罷,乃拜垍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門下平章事 。加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監脩國史。
垍始承旨翰林,天子新翦蜀亂,厲精致治,中外機筦,垍多所參與,以小心慎默稱帝意。旣當國,請繩
不軌,課吏治,分明淑 慝,帝降意順納。吐突承璀 自東宮 得侍,恩顧親渥,承間欲有關說,帝憚
垍,誡使勿言。帝在殿中 ,常呼垍官而不名。嶺南節度使 楊於陵 為監軍監軍 許遂振所誣,詔授冗官,
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藩臣 ,陛下 之法安在?」更授美官。嚴綬 守太原 ,政一出監軍監軍 李輔光 ,
垍劾其懦,以李鄘 代之。
號 武
武 营 名 主
名 名
文 法
主 號 文 名 號 军
號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武 主
文
名 名
文 法 名 武 名
名 地
文
名 仕 名 名 號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地 地 仕 仕 仕 武
文 文 名
號 文 文 名
词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衙
衙 地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名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王承宗 擅襲節度節度 ,方帝屢削叛族,意必取之,又吐突承璀 每欲橈垍權,因探帝意,自請往。于時
澤 潞盧從史 詭獻征討計,垍固爭,以為:「從史 苞逆節,內連承宗 ,外請興師,以圖身利。且武
俊 有功於國,陛下 前以地授李師道 ,而今欲奪承宗 地有之,賞罰不一,沮勸廢矣。」帝猗違不能
決。久之,卒用承璀 謀,會兵 討承宗 ,從史 果反覆,兵久暴無功,王師告病。旣而從史 遣部部
將將 王翊 元奏事,垍從容以語動之,翊元 因言從史 惡稔可圖狀,垍比遣往,得其大將烏重胤 等要
領。垍乃為帝陳「從史 暴戾不君,視承璀 若小兒,往來神策軍 不甚戒,可因其機致之,後無興師之
勞」。帝初矍然,徐乃許之。垍請祕其計,帝曰:「惟李絳 、梁守謙 知之。」俄而承璀 縛從史 獻于
朝,因班師。垍奏:「承璀 首謀無功,陛下 雖詘法,人心不厭,請流斥以謝天下。」乃罷所領兵。
先是,天下賦法有三:曰上供,曰送使,曰留州。建中初,釐定常賦,而物重錢輕。其後輕重相反,民
輸率一倍其初,而所在以留州、送使之入,捨公估,更實私直以自潤,故賦益苛,齊民重困。垍奏禁
之,一以公估準物,觀察使觀察使 得用所治州租調,至不足,乃取支郡以贍,故送使之財悉為上供。自是起
淮、江而南,民少息矣。
垍器局峻整,持法度,雖宿貴前望造詣,不敢干以私。諫官言得失,大抵執政多忌之,惟垍獎勵使盡
言。初,拾遺拾遺 獨孤郁 、李正辭 、嚴休復 三人皆遷,及過謝垍,垍獨讓休復 曰:「君異夫二人孜
孜獻納者,前日進擬,上固為疑。」休復 大慙。垍為學士學士 時,引李絳 、崔羣 與同列。及相,又
擢韋貫之 、裴度 知制誥知制誥 ,李夷簡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皆踵躡為輔相,號名臣。自它選任,罔不精明,人
無異言。士大夫士大夫 不以垍年少柄用為嫌,故元和之治,百度脩舉,稱朝無幸人。
五年,暴風 痺,帝悵惜,遣使致問,藥膳進退輒疏聞。居三月,益痼,乃罷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垍之
進,李吉甫 薦頗力,及居中,多變更吉甫 時約束,吉甫 復用,銜之。會垍與史官史官 蔣武 等上德宗
實錄 ,吉甫 以垍引疾解史任,不宜冒奏,乃徙垍太子 賔客,罷武等史官史官 。會卒,不加贈,給事給事
中中 劉伯芻 表其忠,帝乃贈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
垍始相,建言:「集賢院 官,登朝自五品上為學士學士 ,下為直學士 ,餘皆校理校理 ,史館 以登朝者為
脩撰,否者直史館 ,以準六典 。」遂著于令。
京兆 少尹少尹 裴武 使王承宗 還,得德、棣二州,已而地不入。或言:「武還,先見垍,明日乃朝。」
帝怒,召學士學士 李絳 議斥武,絳言「垍身備宰相宰相 ,明練時事,勢不容先見武。」帝悟,釋之。議者
謂帝知垍明,倚任方篤,尚不免疑嫌,以信處位之難云。
李藩 字叔翰,其先趙州 人。父承,仕為湖南觀察使 ,有名于時。藩少沈靖有檢局,姿制閑美,敏
于學。居父喪,家本饒財,姻屬來弔,有持去者,未嘗問,益務施與,居數年略盡。年四十餘,困廣
陵 間,不自振,妻子 追咎,藩晏如也。杜亞 居守東都 ,表致府中。亞嘗疑牙將牙將 令狐運 為盜,
掠服之,藩爭不從,輒去,後果獲真盜,稍知名。
徐州 張建封 辟節度節度 府,未嘗察苛細。建封 卒,濠州刺史濠州刺史 杜兼 疾驅至,陰有覬望,藩泣謂曰:
「公今喪,君宜謹守土,何棄而來?宜速還,否則以法劾君!」兼錯忤去,恨之,因誣奏「建封 死,
藩撼其軍,有非望」。德宗 怒,密詔徐泗節度使節度使 杜佑 殺之。佑雅器藩,得詔,十日不發,召見藩
曰:「世謂生死報應,驗乎?」藩曰:「殆然。」曰:「審若此,君宜遇事無恐。」因出詔示藩,藩色
不變,曰:「信乎,杜兼 之報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闔門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旣
入,帝望其狀貌,曰:「是豈作亂人邪?」釋之,拜祕書郎祕書郎 。
名 武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军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异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作 名 主 文
文 名 文
衙 文 仕 文 衙
衙 作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亲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名
號 武 名
名
文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時王紹 得君,邀藩與相見,當即用,終不詣。王仲舒 與同舍郎韋成季 、呂洞日置酒邀賔客相樂,慕
藩名,彊致之。仲舒 等為俳說廋語相狎昵,藩一見,謝不往,曰:「吾與終日,不曉所語何哉!」後仲
舒 等果坐斥廢。憲宗 為皇太子 ,王紹 避太子 諱,始改名,時議以為諂。藩曰:「自古故事,由不
識體之人敗之,不可復正,雖紹何誅?」累擢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坐小累,左授著作郎著作郎 ,再遷給事中給事中 。制有
不便,就敕尾批卻之,吏驚,請聯它紙,藩曰:「聯紙是牒,豈曰敕邪?」裴垍 白憲宗 ,謂藩有宰宰
相相 器。會鄭絪 罷,因拜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藩忠謹,好醜必言,帝以為無隱 。嘗問前世所以家給或國匱乏者何致而然及祈禳之數。藩具對:「儉
則足用,敦本 則百姓富,反是則匱。」又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禱。漢文帝 每祭,敕有司敬而不
祈。使神無知,則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悅之也。且義於人者和於神,人乃神之主,人安
而福至。」帝悅曰:「當與公等上下相勗,以保此言。」後復問神仙長年事,藩知帝且有所惑,極陳荒
妄謾誕不可信。後入柳泌 等語,果為累云。
河東節度使河東節度使 王鍔 賂權近求兼宰相宰相 ,密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曰:「鍔可兼宰相宰相 。」藩遽取筆滅「宰相宰相 」
字,署其左曰:「不可。」還奏之。宰相宰相 權德輿 失色曰:「有不可,應別為奏,可以筆塗詔邪?」
藩曰:「勢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旣而事得寢。
李吉甫 復相,藩頗沮止。會吳少陽 襲淮西節度節度 ,吉甫 已見帝,潛欲中藩,即奏曰:「道逢中人假
印節與吳少陽 ,臣為陛下 恨之。」帝變色不平。翌日,罷藩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後數月,帝復思藩,召
對殿中 ,事寖釋。明年,為華州刺史華州刺史 ,未行,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謚曰貞簡。
藩材能不及韋貫之 、裴垍 ,然人物清整,是其流亞云。
韋貫之 名純,避憲宗 諱,以字行。後周 柱國柱國 敻八世孫。
父肇,大曆中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累上疏言得失,為元載 所惡,左遷 京兆 少尹少尹 。久之,改祕書少祕書少
監監 。載曰:「肇若過我,當擇善地處之。」終不肯詣。載誅,除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代宗 欲相之,會卒,
謚曰貞。
貫之及進士 第,為校書郎校書郎 ,擢賢良方正 異等,補伊闕、渭南尉渭南尉 。河中 鄭元 、澤潞郗士美 以
厚幣召,皆不應。居貧,噉豆糜自給。再遷長安丞長安丞 。或薦之京兆尹京兆尹 李實 ,實舉笏示所記曰:「此
其姓名也,與我同里,素聞其賢,願識之而進於上。」或者喜,以告曰:「子今日詣實,而明日賀者至
矣!」貫之唯唯,不往,官亦不遷。
永貞時,始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舉其弟纁自代,及為右補闕右補闕 ,纁代為御史御史 ,議者不謂之私。宰相宰相 杜
佑 子從郁為補闕,貫之與崔羣 持不可,換左拾遺左拾遺 ,復奏:「拾遺拾遺 、補闕為諫官等,宰相宰相 政有得
失,使從郁議,是子而議父,殆不可訓 。」卒改它官。遷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新羅 人金忠義以工巧幸,
擢少府監 ,蔭子補齋郎齋郎 ,貫之不與,曰:「是將奉郊廟祠祭,階為守宰者,安可以賤工子為之。」
又劾忠義不宜汙朝籍,忠義竟罷。於是權幸側目。
進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坐考賢良方正 牛僧孺 等策獨署奏,出為果州刺史果州刺史 ,半道貶巴州 。久之,召為都都
官郎中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進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宰相宰相 裴垍 嘗三奏事,憲宗 不從。貫之曰:「公亦以進退決請
乎?」垍曰「奉教。」事果見聽。垍因曰:「君異時當位於此。」改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所取士,抑浮華,先
行實,于時流競為息。嘗從容奏曰:「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重於宰相宰相 。」帝曰:「侍郎侍郎 是宰相宰相 除,安得
重?」曰:「然為陛下 柬宰相宰相 者,得無重乎?」帝美其言。改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遷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主 名 主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號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主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號 代 武
文 名 仕 地 文
文 文 號
仕 文 仕 武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政
衙 文
文 仕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討吳元濟 也,貫之請釋鎮州 ,專力淮西,且言:「陛下 豈不知建中事乎?始於蔡急而魏應也,齊、
趙同起,德宗 引天下兵誅之,物力殫屈,故朱泚 乘以為亂。此非它,速於撲滅也。今陛下 獨不能少
忍,俟蔡平而誅鎮邪?」時帝業已討鎮,不從。終之,蔡平鎮乃服。初,討蔡,以宣武 韓弘 為都都
統統 ,又詔河陽 烏重胤 、忠武李光顏 合兵以進。貫之諫諸將戰方力,今若置都統都統 ,又令二帥連營,
則各持重養威,未可歲月下也。亦不從。後四年乃克蔡,皆如貫之策云。
帝以段文昌 、張仲素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貫之謂學士學士 所以備顧問,不宜專取辭藝,奏罷之。皇甫
鎛 、張宿 皆以幸進。宿使淄青 ,裴度 欲為請銀緋,貫之曰:「宿姦佞,吾等縱不能斥,奈何欲假
以寵乎?」由是宿等怨,陰構之,又與度論兵帝前,議頗駁,故罷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於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左左
拾遺拾遺 郭求上疏申理,詔免求學士學士 ,出貫之為湖南觀察使 。不三日,韋顗 、李正辭 、薛公幹 、
李宣、韋處厚 、崔韶 坐與貫之厚善,悉貶為州刺史州刺史 。顗、正辭、處厚 皆清正,以鉤黨去,由是中
外始大惡宿。
時國用不足,遣鹽鐵副使鹽鐵副使 程异 督諸道賦租,异諷州縣厚斂以獻。貫之不忍橫賦,而所獻不中异意,
因取屬內六州留錢繼之。左遷 太子詹事分司東都太子詹事分司東都 。穆宗 立,即拜河南尹河南尹 ,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召,未
行,卒,年六十二,贈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謚曰貞,後更謚曰文。
貫之沈厚寡言,與人交,終歲無款曲,不為偽辭以悅人。為右丞右丞 時,內僧造門曰:「君且相。」貫之
命左右引出,曰:「此妄人也。」居輔相,嚴身律下,以正議裁物,室居無所改易。裴均 子持 萬縑
請撰先銘,荅曰:「吾寧餓死,豈能為是哉!」生平未嘗通饋遺,故家無羨財。
子澳,字子斐 ,第進士 ,復擢宏辭。方靜寡欲,十年不肯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高元裕 與其兄溫善,欲薦
用之,諷澳謁己。溫歸以告,澳不荅,溫曰:「元裕 端士,若輕之邪?」澳曰:「然恐無呈身御御
史史 。」
周墀 節度節度 鄭滑,表署幕府 。會墀入相,私謂曰:「何以教我?」澳曰:「願公無權。」墀愕眙,
澳曰:「爵賞刑罰,人主之柄,公無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舉其職,則公斂衽廟堂 上,天下治矣,烏
用權?」墀歎曰:「吾先居此,得無愧乎!」
擢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史館 脩撰。歲中知制誥知制誥 ,召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累遷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進學士學士 承旨。與蕭
寘 皆為宣宗 禮遇,每兩人直,必偕召問政得失。常夜被旨草詔書,事有不安者,即遷延須見帝,開
陳可否,未嘗不順納。一日,召入,屏左右問曰:「朕於敕使如何?」澳陳帝威制前世無比。帝搖首
曰:「未也。策安出?」澳倉卒荅曰:「若謀之外廷,則大和事可用追鑒,不若就擇可任者與計事。」
帝曰:「朕固行之矣。自黃至綠,自綠至緋,猶可,衣紫即合為一矣。」澳愧汗不能對,乃罷。改京兆京兆
尹尹 。
帝舅鄭光 主墅吏豪肆,積年不輸官賦,澳逮繫之。它日延英,帝問其故。澳具道姦狀,且言必寘以
法。帝曰:「可貸否?」荅曰「陛下 自內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畫一法獨行於貧下乎?」帝入白太
后 曰:「是不可犯。」后為輸租,乃免。由是豪右斂跡。
會戶部 闕判使判使 ,帝以問澳,澳三不對。帝曰:「任卿可乎?」曰:「臣老矣,力疲氣耗,煩劇非所
任者。」帝默不樂。出謂其甥柳玭 曰:「吾本不為宰相宰相 知,上便委以使務,脫謂吾他岐而得,卒無
以自白。今時事寖惡,皆吾輩貪爵位致然。」未幾,授河陽 節度使節度使 。入辭,帝曰:「卿自便而遠
我,非我去卿。」
懿宗 立,徙平盧軍 ,入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復出為邠寧節度使節度使 。宰相宰相 杜審權 素不悅澳,坐吏部 時
史盜簿書簿書 為姦,貶祕書監祕書監 ,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就遷河南尹河南尹 ,辭疾不拜,丐歸樊川 。逾年,以吏部侍吏部侍
郎郎 召,不起。卒,贈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謚曰貞。
名 地 主
號 名 主
地 名
武 地 名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號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名 武 衙
礼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主
主
衙 文
名 文
地 武
號 营 文 武 文 名 衙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澳在河陽 累年,宣宗 遣使至魏博 ,道出澳所,帝以薄紙手作詔賜澳曰:「密飭裝,秋當見卿。」
蓋將以為相也。因問輔養術,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遠之。其八月,帝崩 ,不果相。
為學士學士 時,帝嘗曰:「朕每遣方鎮 刺史刺史 ,欲各悉州郡 風俗者 ,卿為朕撰一書。」澳乃取十道四
方志,手加紬次,題為處分語 。後鄧州刺史鄧州刺史 薛弘宗 中謝,帝敕戒州事,人人驚服。
綬,貫之兄。舉孝廉 ,又貢進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潘炎 將以為舉首,綬以其友楊凝 親老,故讓之,
不對策 輒去,凝遂及第 。後擢明經 ,辟東都 幕府 。
德宗 時,以左補闕左補闕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密政多所參逮。帝嘗幸其院,韋妃從,會綬方寢,學士學士 鄭絪 欲
馳告之,帝不許,時大寒 ,以妃蜀襭袍覆而去,其待遇若此。每入直,踰月不得休。以母老,屢丐解
職,每請,帝輒不悅。出入八年,而性謹畏甚。晚乃感心疾,罷還第,不極於用。
九月九日,帝為黃花歌,顧左右曰:「安可不示韋綬 !」即遣使持往,綬遽奉和,附使進。帝曰:
「為文不已,豈頤養邪!」敕自今勿復爾。終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
弟纁,有精識,為士林器許,兄弟皆名重當時。
綬子溫。
溫字弘育 。方七歲,日誦書數千言。十一,舉兩經及第 ,以拔萃 高等補咸陽尉咸陽尉 。父愕然,疑假權
謁進,召而試諸廷,文就無留意,喜曰:「兒無愧矣!」入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以臺制苛嚴,不可以省養,
不拜。換著作郎著作郎 ,旣謝,輒解歸。侍親疾,調適湯劑,彌二十年,衣不弛帶。旣居喪 ,毀瘠不支。
服除,李逢吉 辟置宣武府 。頻遷右補闕右補闕 。宰相宰相 宋申錫 被構,罪不測,溫倡曰:「丞相丞相 操履有
初,不宜反,乃姦人陷之。吾等豈避雷霆,使上蒙霧咎邪!」率同舍伏閤切爭,由是益知名。
大和五年[831],太廟室漏罅,詔宗正宗正 、將作營治,不時畢,文宗 怒責卿李銳 、監王堪,奪其稟,自
敕中人葺之。溫諫:「吏舉其職,國以治;事歸於正,法以脩。夫設制度,立官司,度經費,則宗
廟 最重也。比詔下閱月,有司弛墯不力,正可黜慢官,懲不恪,擇可任者繕完之,則吏舉職,事歸正
矣。今慢吏奪稟,而易以中人,是許百司公廢職,以宗廟 之重,為陛下 所私,臣竊惜之。請還將
作,則官脩業 矣。」帝乃罷宦人。會羣臣請上尊號 ,溫固諫:「今河南 水,江淮 旱歉,京師雪積
五尺,老稚凍仆,此非崇飾虛名時。」帝順納,乃謝羣臣。改侍御史侍御史 。
李德裕 入輔,擢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或言雅為牛僧孺 厚,德裕 曰:「是子堅 正,可以私廢乎?」鄭
注 節度節度 鳳翔 ,表為副,溫曰:「拒則遠黜,從之禍不測,吾焉能為注起邪?」注誅,由考功員外考功員外
郎郎 拜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未幾,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先是,綬在禁廷,積憂畏病廢,故誡溫不得任近職,至是固
辭。帝怒曰:「寧綬治命邪?」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崔蠡 曰:「溫用亂命,益所以為孝。」帝意釋,換知制知制
誥誥 。引疾徙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宰相宰相 李固言 薦溫給事中給事中 ,帝曰:「溫素避事,肯為我論駁乎?須太
子 長,以為賔客。」久之,卒為給事中給事中 。
地 號 名
葬
文 营 文 地 词
作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名
仕 仕 仕 地 衙
號 文 文 文 名
节
名
文
名 仕 仕 武
文
文 礼
名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號 名
礼
礼 主
名 礼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文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174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176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目錄
52
53
54
55
56
57
初,兼莊恪 太子侍讀太子侍讀 ,晨詣宮,日中見太子 ,諫曰:「殿下盛年,宜雞鳴蚤作,問安天子 ,如文
王 故事。」太子 不悅。辭侍讀 ,見聽。王晏平 罷靈武 節度使節度使 ,以馬及鎧仗自隨,貶康州 司戶司戶
參軍參軍 ,厚賂貴近,浹日,改撫州 司馬司馬 ,樂工尉遲璋授光州 長史長史 ,溫悉封上詔書。太子 得罪,詔
諭羣臣,溫曰:「陛下 訓之不早,非獨太子 罪。」時頗直其言。遷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鹽鐵推官鹽鐵推官 姚勗 按大
獄,帝以為能,擢職方員外郎職方員外郎 ,將趨省,溫使戶止,即上言:「郎官郎官 清選,不可賞能吏。」帝命中人
諭送,溫執議不移,詔改勗檢校 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帝問故於楊嗣復 ,對曰:「勗,名臣後,治行無疵。若
吏材幹而不入清選,佗日孰肯當劇事者?此衰晉風,不可以法。」帝素重溫,出為陝虢 觀察使觀察使 。民當
輸租而麥未熟,吏白督之,溫曰:「使民貨田中穗以供賦,可乎?」為緩期而賦辦。
武宗 立,擢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德裕 欲引同輔政,溫苦言李漢 可釋,德裕 悵然,出宣歙觀察使觀察使 。池
民訟刺史刺史 ,劾無狀,榜殺之,威行部中。
旣疾,召親屬,賦綬詩「在室愧屋漏 」,因泣下曰:「今知沒身不負斯誡矣!」卒,年五十八,贈工工
部尚書部尚書 ,謚曰孝。
溫性剛峻,人望見無敢戲慢者。與楊嗣復 、李玨 善,嘗勸與李德裕 平故憾,二人不從,及皆謫,
溫歎曰:「用吾言,孰至是邪!」一女,歸薛蒙。女工屬文,續曹大家 女訓 ,行于世。溫少合,所
善惟蕭祜 。
祜者,字祜之 ,夷澹君子也。少貧窶,隱居,以孝養聞。司農卿司農卿 李實 督官租,祜居喪 ,未及輸,
召至,將責之,會有賜與,倩祜為奏,實稱善,即薦于朝。終制 ,以處士拜左拾遺左拾遺 。累遷諫議大諫議大
夫夫 ,終桂州 觀察使觀察使 ,贈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
精畫及書,自鍾、王、蕭、張以來,皆能識其真謷。然不以塵事自蒙,故溫號「山林友」云。
贊曰:杜黃裳 善謀,裴垍 能持法,李藩 鯁挺,韋貫之 忠實,皆足穆天縡,經國體,撥衰奮王,菑
攘四方。憲宗 中興,寧不謂得人而致然邪?昔子貢 孔堂高第而貨殖,韓安國漢名宰而資貪,黃
裳 亦以受餉見疵,至於忠烈嶢然,則不可掩已。
名 文 主 词
主 主 仕 名 地 武 地
武 地 武 地 文 主
主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建
文
名 名 名
名 作
名
名 文 名 礼
礼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helloiac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helloiac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helloiac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helloiac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明史 239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元史 172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明史 225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87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Similar to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helloiac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helloiac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helloiac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helloiac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helloiac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helloiac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helloiac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20)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漢書 097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金史 100 卷一百 列傳第三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南史 30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宋史 386 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新唐書 185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〇四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75 / 242  58 段 7662 字  349 种 58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北宋]歐陽修 等 ←174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176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建中 1 元和二年[85] 1 貞元 1 大和五年[831] 1 地点 京兆 3 河陽 3 湖南觀察使 2 人物 黃裳 19 陛下 11 太子 9 裴垍 6 吉甫 6 從史 6 韋貫之 5 文官 宰相 19 學士 10 吏部侍郎 6 給事中 5 翰林學士 5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5 監軍 4 觀察使 4 武官 節度使 8 節度 5 都統 2 其他 憲宗 8 進士 6 德宗 5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 第九十四 杜黃裳 裴垍 李藩 韋貫之 杜黃裳 字遵素 ,京兆 萬年人。擢進士 第,又中宏 辭。郭子儀 辟佐朔方府 ,子儀 入朝,使 主留事。李懷光 與監軍監軍 陰謀矯詔誅大將等,以動衆心,欲代子儀 。黃裳 得詔,判其非,以質懷 光 ,懷光 流汗服罪。於是諸將狠驕難制者,黃裳 皆以子儀 令易置,衆不敢亂。 入為侍御史侍御史 ,為裴延齡 所惡,十期不遷。貞元末,拜太子 賔客,居韋曲 。時中人欲請其地賜公 主 ,德宗 曰:「城南杜氏鄉里,不可易。」遷太常卿太常卿 。時王叔文 用事,黃裳 未嘗過其門。婿韋 執誼 輔政,黃裳 勸請太子 監國,執誼 曰:「公始得一官,遽開口議禁中事!」黃裳 怒曰: 「吾受恩 三朝,豈以一官見賣!」即拂衣出。 皇太子 總軍國事,擢黃裳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於是,夏綏 銀節度使節度使 韓全義 憸佞 無功,因其來朝,白罷之。俄而劉闢 叛,議者以闢恃險,討之或生事,唯黃裳 固勸不赦,因奏罷中 人監軍監軍 ,而專委高崇文 。凡兵進退,黃裳 自中指授,無不切于機。崇文 素憚劉澭 ,黃裳 使人 謂曰:「公不奮命者,當以澭代。」崇文 懼,一死力縛賊以獻。蜀平,羣臣賀,憲宗 目黃裳 曰: 「時卿之功。」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地 主 號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仕 主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始,德宗 創艾多難,務姑息藩鎮,每帥臣帥臣 死,遣中人伺其軍,觀衆所欲立者,故大將私金幣結左右, 以求節制節制 ,晏年尤甚,方鎮 選不出朝廷。黃裳 每從容具言:「陛下 宜鑒貞元之弊,整法度,朘損諸 侯,則天 下治。」帝嘗問前古王者所以治亂云云,黃裳 知帝銳於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 道,在脩己任賢而已。操執綱領,要得其大者,至簿書簿書 獄訟 ,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昔秦始 皇 帝親程決事,見嗤前世;魏明帝 欲案尚書尚書 事,陳矯 不從;隋文帝 日昃聽政,衛士 傳垍,太 宗 笑之。故王者擇人任而責成,見功必賞,有罪信罰,孰敢不力?孔子之稱帝舜恭己南面,以其能舉十 六相,去四凶,而至無為。豈必刓神疲體,勞耳目之察,然後為治哉?」帝以黃裳 言忠 ,嘉納之。由 是平夏,翦齊,滅蔡,復兩河,以機秉還宰相宰相 ,紀律設張,赫然號中興,自黃裳 啟之。 元和二年[85],以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為河中 、晉絳節度使節度使 ,俄封邠國公 。明年卒, 年七十,贈司徒司徒 ,謚曰宣獻。 黃裳 達權變,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為執誼 所禮,及敗,悉力營救;旣死,表還其 柩葬焉。嘗被疾,醫者誤進藥,疾遂甚,終不怒譴。然除吏不甚別流品,通饋謝,無絜白名。當大政未 久,不究其才,及處外,天下常所屬意。卒後數年,御史御史 劾奏 黃裳 納邠寧節度使節度使 高崇文 錢四萬 五千緡,按故吏吳憑及黃裳 子載,辭服,帝念舊功,但流憑昭州 ,原載不問。 載終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 載弟勝,字斌卿 ,寶曆初擢進士 第。楊嗣復 數薦材堪諫官,不為鄭覃 所佑。宣宗 感章武舊事, 元和時大臣子若孫在者,多振拔之。帝嘗問勝,勝具道黃裳 首建憲宗 監國議,帝嘉歎,拜給事給事 中中 ,遷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判度支判度支 ,欲倚為宰相宰相 。及蕭鄴 罷,為中人沮毀,而更用蔣伸 ,以勝檢校禮部檢校禮部 尚書尚書 ,出為天平節度使節度使 ,不得意,卒。 裴垍 字弘中,絳州 聞喜 人。擢進士 第,以賢良方正 對策 第一補美原尉美原尉 。藩府交辟,不就。 四遷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鄭珣瑜 委垍校辭判,研覈精密,皆值才實。 憲宗 元和初,召入翰林為學士學士 ,再遷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吉甫 始執政,以情謂垍曰:「吾落魄遠裔, 更十年,始相天子 ,比日人物,吾懵不及知;且宰相宰相 職當進賢任能,君精鑒,為我言之。」垍即崖 略疏三十許人,吉甫 籍以薦于朝,天下翕然稱得人。坐覆視皇甫湜 、牛僧孺 等對策 非是,罷學學 士士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帝器垍方直,以為任公卿,薄其過,眷館彌厚。吉甫 罷,乃拜垍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門下平章事 。加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監脩國史。 垍始承旨翰林,天子新翦蜀亂,厲精致治,中外機筦,垍多所參與,以小心慎默稱帝意。旣當國,請繩 不軌,課吏治,分明淑 慝,帝降意順納。吐突承璀 自東宮 得侍,恩顧親渥,承間欲有關說,帝憚 垍,誡使勿言。帝在殿中 ,常呼垍官而不名。嶺南節度使 楊於陵 為監軍監軍 許遂振所誣,詔授冗官, 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藩臣 ,陛下 之法安在?」更授美官。嚴綬 守太原 ,政一出監軍監軍 李輔光 , 垍劾其懦,以李鄘 代之。 號 武 武 营 名 主 名 名 文 法 主 號 文 名 號 军 號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武 主 文 名 名 文 法 名 武 名 名 地 文 名 仕 名 名 號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武 名 地 地 仕 仕 仕 武 文 文 名 號 文 文 名 词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衙 衙 地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名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王承宗 擅襲節度節度 ,方帝屢削叛族,意必取之,又吐突承璀 每欲橈垍權,因探帝意,自請往。于時 澤 潞盧從史 詭獻征討計,垍固爭,以為:「從史 苞逆節,內連承宗 ,外請興師,以圖身利。且武 俊 有功於國,陛下 前以地授李師道 ,而今欲奪承宗 地有之,賞罰不一,沮勸廢矣。」帝猗違不能 決。久之,卒用承璀 謀,會兵 討承宗 ,從史 果反覆,兵久暴無功,王師告病。旣而從史 遣部部 將將 王翊 元奏事,垍從容以語動之,翊元 因言從史 惡稔可圖狀,垍比遣往,得其大將烏重胤 等要 領。垍乃為帝陳「從史 暴戾不君,視承璀 若小兒,往來神策軍 不甚戒,可因其機致之,後無興師之 勞」。帝初矍然,徐乃許之。垍請祕其計,帝曰:「惟李絳 、梁守謙 知之。」俄而承璀 縛從史 獻于 朝,因班師。垍奏:「承璀 首謀無功,陛下 雖詘法,人心不厭,請流斥以謝天下。」乃罷所領兵。 先是,天下賦法有三:曰上供,曰送使,曰留州。建中初,釐定常賦,而物重錢輕。其後輕重相反,民 輸率一倍其初,而所在以留州、送使之入,捨公估,更實私直以自潤,故賦益苛,齊民重困。垍奏禁 之,一以公估準物,觀察使觀察使 得用所治州租調,至不足,乃取支郡以贍,故送使之財悉為上供。自是起 淮、江而南,民少息矣。 垍器局峻整,持法度,雖宿貴前望造詣,不敢干以私。諫官言得失,大抵執政多忌之,惟垍獎勵使盡 言。初,拾遺拾遺 獨孤郁 、李正辭 、嚴休復 三人皆遷,及過謝垍,垍獨讓休復 曰:「君異夫二人孜 孜獻納者,前日進擬,上固為疑。」休復 大慙。垍為學士學士 時,引李絳 、崔羣 與同列。及相,又 擢韋貫之 、裴度 知制誥知制誥 ,李夷簡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皆踵躡為輔相,號名臣。自它選任,罔不精明,人 無異言。士大夫士大夫 不以垍年少柄用為嫌,故元和之治,百度脩舉,稱朝無幸人。 五年,暴風 痺,帝悵惜,遣使致問,藥膳進退輒疏聞。居三月,益痼,乃罷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垍之 進,李吉甫 薦頗力,及居中,多變更吉甫 時約束,吉甫 復用,銜之。會垍與史官史官 蔣武 等上德宗 實錄 ,吉甫 以垍引疾解史任,不宜冒奏,乃徙垍太子 賔客,罷武等史官史官 。會卒,不加贈,給事給事 中中 劉伯芻 表其忠,帝乃贈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 垍始相,建言:「集賢院 官,登朝自五品上為學士學士 ,下為直學士 ,餘皆校理校理 ,史館 以登朝者為 脩撰,否者直史館 ,以準六典 。」遂著于令。 京兆 少尹少尹 裴武 使王承宗 還,得德、棣二州,已而地不入。或言:「武還,先見垍,明日乃朝。」 帝怒,召學士學士 李絳 議斥武,絳言「垍身備宰相宰相 ,明練時事,勢不容先見武。」帝悟,釋之。議者 謂帝知垍明,倚任方篤,尚不免疑嫌,以信處位之難云。 李藩 字叔翰,其先趙州 人。父承,仕為湖南觀察使 ,有名于時。藩少沈靖有檢局,姿制閑美,敏 于學。居父喪,家本饒財,姻屬來弔,有持去者,未嘗問,益務施與,居數年略盡。年四十餘,困廣 陵 間,不自振,妻子 追咎,藩晏如也。杜亞 居守東都 ,表致府中。亞嘗疑牙將牙將 令狐運 為盜, 掠服之,藩爭不從,輒去,後果獲真盜,稍知名。 徐州 張建封 辟節度節度 府,未嘗察苛細。建封 卒,濠州刺史濠州刺史 杜兼 疾驅至,陰有覬望,藩泣謂曰: 「公今喪,君宜謹守土,何棄而來?宜速還,否則以法劾君!」兼錯忤去,恨之,因誣奏「建封 死, 藩撼其軍,有非望」。德宗 怒,密詔徐泗節度使節度使 杜佑 殺之。佑雅器藩,得詔,十日不發,召見藩 曰:「世謂生死報應,驗乎?」藩曰:「殆然。」曰:「審若此,君宜遇事無恐。」因出詔示藩,藩色 不變,曰:「信乎,杜兼 之報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闔門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旣 入,帝望其狀貌,曰:「是豈作亂人邪?」釋之,拜祕書郎祕書郎 。 名 武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军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异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作 名 主 文 文 名 文 衙 文 仕 文 衙 衙 作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亲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武 名 文 名 名 號 武 名 名 文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時王紹 得君,邀藩與相見,當即用,終不詣。王仲舒 與同舍郎韋成季 、呂洞日置酒邀賔客相樂,慕 藩名,彊致之。仲舒 等為俳說廋語相狎昵,藩一見,謝不往,曰:「吾與終日,不曉所語何哉!」後仲 舒 等果坐斥廢。憲宗 為皇太子 ,王紹 避太子 諱,始改名,時議以為諂。藩曰:「自古故事,由不 識體之人敗之,不可復正,雖紹何誅?」累擢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坐小累,左授著作郎著作郎 ,再遷給事中給事中 。制有 不便,就敕尾批卻之,吏驚,請聯它紙,藩曰:「聯紙是牒,豈曰敕邪?」裴垍 白憲宗 ,謂藩有宰宰 相相 器。會鄭絪 罷,因拜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藩忠謹,好醜必言,帝以為無隱 。嘗問前世所以家給或國匱乏者何致而然及祈禳之數。藩具對:「儉 則足用,敦本 則百姓富,反是則匱。」又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禱。漢文帝 每祭,敕有司敬而不 祈。使神無知,則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悅之也。且義於人者和於神,人乃神之主,人安 而福至。」帝悅曰:「當與公等上下相勗,以保此言。」後復問神仙長年事,藩知帝且有所惑,極陳荒 妄謾誕不可信。後入柳泌 等語,果為累云。 河東節度使河東節度使 王鍔 賂權近求兼宰相宰相 ,密詔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曰:「鍔可兼宰相宰相 。」藩遽取筆滅「宰相宰相 」 字,署其左曰:「不可。」還奏之。宰相宰相 權德輿 失色曰:「有不可,應別為奏,可以筆塗詔邪?」 藩曰:「勢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旣而事得寢。 李吉甫 復相,藩頗沮止。會吳少陽 襲淮西節度節度 ,吉甫 已見帝,潛欲中藩,即奏曰:「道逢中人假 印節與吳少陽 ,臣為陛下 恨之。」帝變色不平。翌日,罷藩為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後數月,帝復思藩,召 對殿中 ,事寖釋。明年,為華州刺史華州刺史 ,未行,卒,年五十八,贈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謚曰貞簡。 藩材能不及韋貫之 、裴垍 ,然人物清整,是其流亞云。 韋貫之 名純,避憲宗 諱,以字行。後周 柱國柱國 敻八世孫。 父肇,大曆中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累上疏言得失,為元載 所惡,左遷 京兆 少尹少尹 。久之,改祕書少祕書少 監監 。載曰:「肇若過我,當擇善地處之。」終不肯詣。載誅,除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代宗 欲相之,會卒, 謚曰貞。 貫之及進士 第,為校書郎校書郎 ,擢賢良方正 異等,補伊闕、渭南尉渭南尉 。河中 鄭元 、澤潞郗士美 以 厚幣召,皆不應。居貧,噉豆糜自給。再遷長安丞長安丞 。或薦之京兆尹京兆尹 李實 ,實舉笏示所記曰:「此 其姓名也,與我同里,素聞其賢,願識之而進於上。」或者喜,以告曰:「子今日詣實,而明日賀者至 矣!」貫之唯唯,不往,官亦不遷。 永貞時,始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舉其弟纁自代,及為右補闕右補闕 ,纁代為御史御史 ,議者不謂之私。宰相宰相 杜 佑 子從郁為補闕,貫之與崔羣 持不可,換左拾遺左拾遺 ,復奏:「拾遺拾遺 、補闕為諫官等,宰相宰相 政有得 失,使從郁議,是子而議父,殆不可訓 。」卒改它官。遷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新羅 人金忠義以工巧幸, 擢少府監 ,蔭子補齋郎齋郎 ,貫之不與,曰:「是將奉郊廟祠祭,階為守宰者,安可以賤工子為之。」 又劾忠義不宜汙朝籍,忠義竟罷。於是權幸側目。 進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坐考賢良方正 牛僧孺 等策獨署奏,出為果州刺史果州刺史 ,半道貶巴州 。久之,召為都都 官郎中官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進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宰相宰相 裴垍 嘗三奏事,憲宗 不從。貫之曰:「公亦以進退決請 乎?」垍曰「奉教。」事果見聽。垍因曰:「君異時當位於此。」改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所取士,抑浮華,先 行實,于時流競為息。嘗從容奏曰:「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重於宰相宰相 。」帝曰:「侍郎侍郎 是宰相宰相 除,安得 重?」曰:「然為陛下 柬宰相宰相 者,得無重乎?」帝美其言。改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遷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主 名 主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號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武 名 名 主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號 代 武 文 名 仕 地 文 文 文 號 仕 文 仕 武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政 衙 文 文 仕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討吳元濟 也,貫之請釋鎮州 ,專力淮西,且言:「陛下 豈不知建中事乎?始於蔡急而魏應也,齊、 趙同起,德宗 引天下兵誅之,物力殫屈,故朱泚 乘以為亂。此非它,速於撲滅也。今陛下 獨不能少 忍,俟蔡平而誅鎮邪?」時帝業已討鎮,不從。終之,蔡平鎮乃服。初,討蔡,以宣武 韓弘 為都都 統統 ,又詔河陽 烏重胤 、忠武李光顏 合兵以進。貫之諫諸將戰方力,今若置都統都統 ,又令二帥連營, 則各持重養威,未可歲月下也。亦不從。後四年乃克蔡,皆如貫之策云。 帝以段文昌 、張仲素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貫之謂學士學士 所以備顧問,不宜專取辭藝,奏罷之。皇甫 鎛 、張宿 皆以幸進。宿使淄青 ,裴度 欲為請銀緋,貫之曰:「宿姦佞,吾等縱不能斥,奈何欲假 以寵乎?」由是宿等怨,陰構之,又與度論兵帝前,議頗駁,故罷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於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左左 拾遺拾遺 郭求上疏申理,詔免求學士學士 ,出貫之為湖南觀察使 。不三日,韋顗 、李正辭 、薛公幹 、 李宣、韋處厚 、崔韶 坐與貫之厚善,悉貶為州刺史州刺史 。顗、正辭、處厚 皆清正,以鉤黨去,由是中 外始大惡宿。 時國用不足,遣鹽鐵副使鹽鐵副使 程异 督諸道賦租,异諷州縣厚斂以獻。貫之不忍橫賦,而所獻不中异意, 因取屬內六州留錢繼之。左遷 太子詹事分司東都太子詹事分司東都 。穆宗 立,即拜河南尹河南尹 ,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召,未 行,卒,年六十二,贈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謚曰貞,後更謚曰文。 貫之沈厚寡言,與人交,終歲無款曲,不為偽辭以悅人。為右丞右丞 時,內僧造門曰:「君且相。」貫之 命左右引出,曰:「此妄人也。」居輔相,嚴身律下,以正議裁物,室居無所改易。裴均 子持 萬縑 請撰先銘,荅曰:「吾寧餓死,豈能為是哉!」生平未嘗通饋遺,故家無羨財。 子澳,字子斐 ,第進士 ,復擢宏辭。方靜寡欲,十年不肯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高元裕 與其兄溫善,欲薦 用之,諷澳謁己。溫歸以告,澳不荅,溫曰:「元裕 端士,若輕之邪?」澳曰:「然恐無呈身御御 史史 。」 周墀 節度節度 鄭滑,表署幕府 。會墀入相,私謂曰:「何以教我?」澳曰:「願公無權。」墀愕眙, 澳曰:「爵賞刑罰,人主之柄,公無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舉其職,則公斂衽廟堂 上,天下治矣,烏 用權?」墀歎曰:「吾先居此,得無愧乎!」 擢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史館 脩撰。歲中知制誥知制誥 ,召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累遷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進學士學士 承旨。與蕭 寘 皆為宣宗 禮遇,每兩人直,必偕召問政得失。常夜被旨草詔書,事有不安者,即遷延須見帝,開 陳可否,未嘗不順納。一日,召入,屏左右問曰:「朕於敕使如何?」澳陳帝威制前世無比。帝搖首 曰:「未也。策安出?」澳倉卒荅曰:「若謀之外廷,則大和事可用追鑒,不若就擇可任者與計事。」 帝曰:「朕固行之矣。自黃至綠,自綠至緋,猶可,衣紫即合為一矣。」澳愧汗不能對,乃罷。改京兆京兆 尹尹 。 帝舅鄭光 主墅吏豪肆,積年不輸官賦,澳逮繫之。它日延英,帝問其故。澳具道姦狀,且言必寘以 法。帝曰:「可貸否?」荅曰「陛下 自內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畫一法獨行於貧下乎?」帝入白太 后 曰:「是不可犯。」后為輸租,乃免。由是豪右斂跡。 會戶部 闕判使判使 ,帝以問澳,澳三不對。帝曰:「任卿可乎?」曰:「臣老矣,力疲氣耗,煩劇非所 任者。」帝默不樂。出謂其甥柳玭 曰:「吾本不為宰相宰相 知,上便委以使務,脫謂吾他岐而得,卒無 以自白。今時事寖惡,皆吾輩貪爵位致然。」未幾,授河陽 節度使節度使 。入辭,帝曰:「卿自便而遠 我,非我去卿。」 懿宗 立,徙平盧軍 ,入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復出為邠寧節度使節度使 。宰相宰相 杜審權 素不悅澳,坐吏部 時 史盜簿書簿書 為姦,貶祕書監祕書監 ,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就遷河南尹河南尹 ,辭疾不拜,丐歸樊川 。逾年,以吏部侍吏部侍 郎郎 召,不起。卒,贈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謚曰貞。 名 地 主 號 名 主 地 名 武 地 名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號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名 武 衙 礼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主 主 衙 文 名 文 地 武 號 营 文 武 文 名 衙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澳在河陽 累年,宣宗 遣使至魏博 ,道出澳所,帝以薄紙手作詔賜澳曰:「密飭裝,秋當見卿。」 蓋將以為相也。因問輔養術,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遠之。其八月,帝崩 ,不果相。 為學士學士 時,帝嘗曰:「朕每遣方鎮 刺史刺史 ,欲各悉州郡 風俗者 ,卿為朕撰一書。」澳乃取十道四 方志,手加紬次,題為處分語 。後鄧州刺史鄧州刺史 薛弘宗 中謝,帝敕戒州事,人人驚服。 綬,貫之兄。舉孝廉 ,又貢進士 ,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潘炎 將以為舉首,綬以其友楊凝 親老,故讓之, 不對策 輒去,凝遂及第 。後擢明經 ,辟東都 幕府 。 德宗 時,以左補闕左補闕 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密政多所參逮。帝嘗幸其院,韋妃從,會綬方寢,學士學士 鄭絪 欲 馳告之,帝不許,時大寒 ,以妃蜀襭袍覆而去,其待遇若此。每入直,踰月不得休。以母老,屢丐解 職,每請,帝輒不悅。出入八年,而性謹畏甚。晚乃感心疾,罷還第,不極於用。 九月九日,帝為黃花歌,顧左右曰:「安可不示韋綬 !」即遣使持往,綬遽奉和,附使進。帝曰: 「為文不已,豈頤養邪!」敕自今勿復爾。終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 弟纁,有精識,為士林器許,兄弟皆名重當時。 綬子溫。 溫字弘育 。方七歲,日誦書數千言。十一,舉兩經及第 ,以拔萃 高等補咸陽尉咸陽尉 。父愕然,疑假權 謁進,召而試諸廷,文就無留意,喜曰:「兒無愧矣!」入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以臺制苛嚴,不可以省養, 不拜。換著作郎著作郎 ,旣謝,輒解歸。侍親疾,調適湯劑,彌二十年,衣不弛帶。旣居喪 ,毀瘠不支。 服除,李逢吉 辟置宣武府 。頻遷右補闕右補闕 。宰相宰相 宋申錫 被構,罪不測,溫倡曰:「丞相丞相 操履有 初,不宜反,乃姦人陷之。吾等豈避雷霆,使上蒙霧咎邪!」率同舍伏閤切爭,由是益知名。 大和五年[831],太廟室漏罅,詔宗正宗正 、將作營治,不時畢,文宗 怒責卿李銳 、監王堪,奪其稟,自 敕中人葺之。溫諫:「吏舉其職,國以治;事歸於正,法以脩。夫設制度,立官司,度經費,則宗 廟 最重也。比詔下閱月,有司弛墯不力,正可黜慢官,懲不恪,擇可任者繕完之,則吏舉職,事歸正 矣。今慢吏奪稟,而易以中人,是許百司公廢職,以宗廟 之重,為陛下 所私,臣竊惜之。請還將 作,則官脩業 矣。」帝乃罷宦人。會羣臣請上尊號 ,溫固諫:「今河南 水,江淮 旱歉,京師雪積 五尺,老稚凍仆,此非崇飾虛名時。」帝順納,乃謝羣臣。改侍御史侍御史 。 李德裕 入輔,擢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或言雅為牛僧孺 厚,德裕 曰:「是子堅 正,可以私廢乎?」鄭 注 節度節度 鳳翔 ,表為副,溫曰:「拒則遠黜,從之禍不測,吾焉能為注起邪?」注誅,由考功員外考功員外 郎郎 拜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未幾,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先是,綬在禁廷,積憂畏病廢,故誡溫不得任近職,至是固 辭。帝怒曰:「寧綬治命邪?」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崔蠡 曰:「溫用亂命,益所以為孝。」帝意釋,換知制知制 誥誥 。引疾徙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宰相宰相 李固言 薦溫給事中給事中 ,帝曰:「溫素避事,肯為我論駁乎?須太 子 長,以為賔客。」久之,卒為給事中給事中 。 地 號 名 葬 文 营 文 地 词 作 文 名 仕 仕 文 名 名 仕 仕 仕 地 衙 號 文 文 文 名 节 名 文 名 仕 仕 武 文 文 礼 名 衙 文 文 名 文 文 號 名 礼 礼 主 名 礼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主 文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174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 176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九十五→目錄 52 53 54 55 56 57 初,兼莊恪 太子侍讀太子侍讀 ,晨詣宮,日中見太子 ,諫曰:「殿下盛年,宜雞鳴蚤作,問安天子 ,如文 王 故事。」太子 不悅。辭侍讀 ,見聽。王晏平 罷靈武 節度使節度使 ,以馬及鎧仗自隨,貶康州 司戶司戶 參軍參軍 ,厚賂貴近,浹日,改撫州 司馬司馬 ,樂工尉遲璋授光州 長史長史 ,溫悉封上詔書。太子 得罪,詔 諭羣臣,溫曰:「陛下 訓之不早,非獨太子 罪。」時頗直其言。遷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鹽鐵推官鹽鐵推官 姚勗 按大 獄,帝以為能,擢職方員外郎職方員外郎 ,將趨省,溫使戶止,即上言:「郎官郎官 清選,不可賞能吏。」帝命中人 諭送,溫執議不移,詔改勗檢校 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帝問故於楊嗣復 ,對曰:「勗,名臣後,治行無疵。若 吏材幹而不入清選,佗日孰肯當劇事者?此衰晉風,不可以法。」帝素重溫,出為陝虢 觀察使觀察使 。民當 輸租而麥未熟,吏白督之,溫曰:「使民貨田中穗以供賦,可乎?」為緩期而賦辦。 武宗 立,擢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德裕 欲引同輔政,溫苦言李漢 可釋,德裕 悵然,出宣歙觀察使觀察使 。池 民訟刺史刺史 ,劾無狀,榜殺之,威行部中。 旣疾,召親屬,賦綬詩「在室愧屋漏 」,因泣下曰:「今知沒身不負斯誡矣!」卒,年五十八,贈工工 部尚書部尚書 ,謚曰孝。 溫性剛峻,人望見無敢戲慢者。與楊嗣復 、李玨 善,嘗勸與李德裕 平故憾,二人不從,及皆謫, 溫歎曰:「用吾言,孰至是邪!」一女,歸薛蒙。女工屬文,續曹大家 女訓 ,行于世。溫少合,所 善惟蕭祜 。 祜者,字祜之 ,夷澹君子也。少貧窶,隱居,以孝養聞。司農卿司農卿 李實 督官租,祜居喪 ,未及輸, 召至,將責之,會有賜與,倩祜為奏,實稱善,即薦于朝。終制 ,以處士拜左拾遺左拾遺 。累遷諫議大諫議大 夫夫 ,終桂州 觀察使觀察使 ,贈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 精畫及書,自鍾、王、蕭、張以來,皆能識其真謷。然不以塵事自蒙,故溫號「山林友」云。 贊曰:杜黃裳 善謀,裴垍 能持法,李藩 鯁挺,韋貫之 忠實,皆足穆天縡,經國體,撥衰奮王,菑 攘四方。憲宗 中興,寧不謂得人而致然邪?昔子貢 孔堂高第而貨殖,韓安國漢名宰而資貪,黃 裳 亦以受餉見疵,至於忠烈嶢然,則不可掩已。 名 文 主 词 主 主 仕 名 地 武 地 武 地 武 地 文 主 主 主 文 文 名 文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建 文 名 名 名 名 作 名 名 文 名 礼 礼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95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