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

(一)荀子其人
《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 》
(二)《荀子》      2 、《赋篇》和《成相》
 1 、专题性论说文      (纯文学作品)
   (议论性散文)   ● 《成相》:
             ● ● 《赋篇》:
             ① 内容:“礼”、“知”(“智”)、
               “云”、“蚕”、“箴”(“针”)加“佹
               诗”
             ② 与汉赋的渊源关系:
……
            有物於此,生於山阜,處於室堂。無知
A 、最早以     無巧,善治衣裳。不盜不竊,穿窬
  “赋”名篇之   (“窦”)而行。日夜合離,以成文章。以
  作。
           (“已”)能合從,又善連衡。下覆百姓,
B 、铺陈手法    上飾帝王。功業甚博,不見賢良。時用
  启导汉代
           則存,不用則亡。臣愚不識,敢請之王。
  体物赋。
           王曰:此夫始生鉅,其成功小者邪﹖長其
C 、问答式结
           尾而銳其剽( biao )者邪﹖頭銛達而尾趙
  构为汉赋
  所常用。     (“掉”)繚者邪﹖一往一來,結尾以為事。
           無羽無翼,反覆甚極(“亟”)。尾生而事
D 、篇后附诗
  亦常见于     起,尾邅而事已。簪以為父,管以為母。
  汉赋       既以縫表,又以連裏。夫是之謂……
二、《韩非子》


(一)韩非其人: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
(二)文学成就
               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
               ,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
1 、政论文         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
               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
               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① 锋芒锐利、风格峻峭
                       (《外諸說 左上》)
② 析理透辟、推理缜密
               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2 、寓言          郑人买履、自相矛盾、

孟、庄、韩寓言比较:     守株待兔

① 数量
              ● 思考题:
② 来源
               荀子《赋篇》与汉赋有何渊源关系?
③ 组织形式
④ 风格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12、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Yen-yanjifeng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Yen-yanjifeng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Yen-yanjifeng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Yen-yanjifeng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clod13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sugeladi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sugeladi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sugeladi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Yen-yanjifeng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MK Chou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gezhu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ssuser18789c1
 

Similar to 12、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20)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4、第一编第二章书写文学萌芽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3、第一编第一章第三节:神话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11、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三节庄子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成语 探源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5 郁離子選
5 郁離子選5 郁離子選
5 郁離子選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漢書 120 卷一 百下叙传第七十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6、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
 
范進中舉
范進中舉范進中舉
范進中舉
 
紀曉嵐與乾隆皇
紀曉嵐與乾隆皇紀曉嵐與乾隆皇
紀曉嵐與乾隆皇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01 110指考國文科試卷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12、第一编第五章诸子散文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 2. (二)《荀子》 2 、《赋篇》和《成相》 1 、专题性论说文 (纯文学作品) (议论性散文) ● 《成相》: ● ● 《赋篇》: ① 内容:“礼”、“知”(“智”)、 “云”、“蚕”、“箴”(“针”)加“佹 诗” ② 与汉赋的渊源关系:
  • 3. …… 有物於此,生於山阜,處於室堂。無知 A 、最早以 無巧,善治衣裳。不盜不竊,穿窬 “赋”名篇之 (“窦”)而行。日夜合離,以成文章。以 作。 (“已”)能合從,又善連衡。下覆百姓, B 、铺陈手法 上飾帝王。功業甚博,不見賢良。時用 启导汉代 則存,不用則亡。臣愚不識,敢請之王。 体物赋。 王曰:此夫始生鉅,其成功小者邪﹖長其 C 、问答式结 尾而銳其剽( biao )者邪﹖頭銛達而尾趙 构为汉赋 所常用。 (“掉”)繚者邪﹖一往一來,結尾以為事。 無羽無翼,反覆甚極(“亟”)。尾生而事 D 、篇后附诗 亦常见于 起,尾邅而事已。簪以為父,管以為母。 汉赋 既以縫表,又以連裏。夫是之謂……
  • 5.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 (二)文学成就 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 ,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 1 、政论文 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 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 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① 锋芒锐利、风格峻峭 (《外諸說 左上》) ② 析理透辟、推理缜密 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2 、寓言 郑人买履、自相矛盾、 孟、庄、韩寓言比较: 守株待兔 ① 数量 ● 思考题: ② 来源 荀子《赋篇》与汉赋有何渊源关系? ③ 组织形式 ④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