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42 / 242
 34 段 10675 字
 998 种 151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新唐書 042 卷三十八
[北宋]歐陽修 等
←041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043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42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貞觀元年[627] 56 武德四年[621] 49 武德元年[618] 19 天寶元年[742] 16 貞觀八年[634] 14
武德二年[619] 11 神龍元年[705] 11 武德三年[620] 8
地点 故關 11 許州 9 河南 8 泗州 7 郾城 7 蔡州 6 宋州 6 西平 6
人物 王世充 7 夏丘 4 文登 4
文官 刺史 5 採訪使 3 僕射 2
武官 節度使 1 中更 1 將軍 1
其他 高宗 3 山桑 3 紫石 3
目錄
0
1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河南道 ,蓋古豫、兗、青、徐之域,漢河南 、弘農 、潁川 、汝南 、陳留 、沛、泰山 、濟
陰 、濟南 、東萊 、齊、山陽 、東海 、琅邪 、北海 、千乘、東郡 ,及梁、楚、魯、東
平 、城陽 、淮陽 、菑川、高密 、泗水 等國,暨平原 、渤海 、九江 之境。洛、陝負河而
北,為實沈 分;負河而南,虢、汝、許及新鄭之地,為鶉火 分;鄭、汴、陳、蔡、潁為壽星 分;
宋、亳、徐、宿、鄆、曹、濮為大火分;兗、海、沂、泗為降婁 分;青、淄、密、登、萊、齊、棣
為玄枵 分;滑為娵訾分;濠為星紀 分。為府一,州二十九,縣百九十六。其名山:三崤、少室、砥
柱 、蒙、嶧、嵩高 、泰岳。其大川:伊、洛、汝、潁、沂、泗、淮、濟。厥賦:絹、絁、綿、布。
厥貢:絲布、葛、席、 埴盎缶東都 ,隋置,武德四年[621]廢。貞觀六年[632]號洛陽宮 ,顯慶二
年[657]曰東都 ,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龍元年[705]復曰東都 ,天寶元年[742]曰東京,上元二年[675]罷
京,肅宗 元年復為東都 。皇城 長千八百一十七步,廣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
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宮 垣,名曰太微 城。宮城在皇城 北,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周
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 藩衛,曰紫微 城,武后 號太初宮。上陽宮 在禁
苑 之東,東接皇城 之西南隅,上元 中置,高宗 之季常居以聽政。都城前直伊闕,後據邙山 ,左
瀍右澗,洛水 貫其中,以象河漢。東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連苑,北自東
城 而東二千五百四十步,周二萬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武后 號曰金城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名 地
地 处
地 地
號 地 地
衙 天 地
天 天 主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主 地
1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 河南府 河南郡 ,本洛州 ,開元元年[713]為府。土貢:文綾、繒、縠、絲葛、埏埴盎缶、苟杞、黃
精、美果華、酸棗 。戶十九萬四千七百四十六,口百一十八萬三千九十二。縣二十。有府三十九,曰
武定、復梁、康城 、柏林 、巖邑、陽樊、王陽、永嘉 、邵南 、慕善、政教、鞏洛 、伊陽 、懷
音、軹城 、洛汭、郟鄏、伊川 、洛泉、通谷 、潁源、宜陽 、金谷 、王屋、成皐、夏邑 、原
邑、原城、鶴臺、函谷 、千秋、同軌、餞濟、溫城 、具茨 、寶圖、鈞臺 、承雲、軒轅 。河
南 ,赤。垂拱四年[688]析河南 、洛陽 置永昌縣 。永昌元年[689]更河南 曰合宮 。長安二
年[702]省永昌 。神龍元年[705]復曰河南 ,二年又曰合宮 ,唐隆元年[710]復故名。有洛漕 新潭,大
足元年[701]開,以置租船。龍門山 東抵天津,有伊水 石堰 ,天寶十載,尹裴迥 置。有瀍水 ,
避武宗 名曰吉水 ,宣宗 立,復故名。洛陽 ,赤。天授三年[692]析洛陽 、永昌 置來庭縣,長安
二年[702]省。神龍二年[706]更洛陽 曰永昌 ,唐隆元年[710]復故名。偃師 ,畿。天寶七載,尹韋
濟 以北坡 道迂,自縣東山下開新道通孝義橋。西北有故富平 津、河陽 故關 。鞏,畿。有洛口
倉 。緱氏 ,次赤。貞觀十八年[644]省,上元二年[675]復置。有恭陵,有和陵,在太平山 ,本懊來
山,天祐元年[904]更名。東南有轘轅故關 。陽城 ,畿。武德四年[621],王世充 偽令王雄來降,以陽
城 、嵩陽、陽翟 置嵩州 ,又析三縣地置康城縣 。貞觀三年[629]州廢,省康城 。萬歲登封元
年[696]將封嵩山 ,改陽城 曰告成。神龍元年[705]復故名,二年復為告成。天祐二年[905]更名陽邑 。有
測景臺,開元十一年[723],詔太史監 南宮 說刻石表焉。登封 ,畿。本嵩 陽,貞觀十七年[643]省
入陽城 。永淳元年[682]營奉天宮 ,分陽城 、緱氏 復置,二年省。光宅元年復置。萬歲登封元
年[696]更名,神龍元年[705]曰嵩陽,二年復曰登封 。嵩山 有中岳祠 ,有少室山;有三陽宮 ,聖曆
三年[700]置。陸渾 ,畿。有鳴皐 山。有漢故關 。伊闕,畿。北有伊闕故關 。有陸渾山 ,一名方
山。新安 ,畿。義寧二年[619]以縣置新安郡 。武德元年[618]曰穀州,以熊州 之澠池 隸之,并析
置東垣縣 。四年省東垣。貞觀元年[627]來屬。有長石 山。澠池 ,畿。貞觀元年[627]徙穀州來治。西
五里有紫桂宮 ,儀鳳二年[677]置。調露二年[680]曰避暑宮,永淳元年[682]曰芳桂宮 ,弘道元
年[683]廢。福昌 ,畿。本宜陽 。義寧二年[619]以宜陽 、澠池 、永寧置宜陽郡 ,武德元年[618]曰熊
州 。二年更宜陽 曰福昌 ,因隋宮為名。四年以洛州 之壽安 隸之。貞觀元年[627]州廢,以福
昌 、永寧二縣隸穀州。六年徙穀州來治。八年以虢州 之長水 隸之。顯慶二年[657]州廢,以福昌 、
永寧、長水 來屬。西十七里有蘭昌宮;有故隋福昌宮 ,顯慶三年[658]復置。有女几山。長水 ,畿。
本長淵,隸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更名。武德元年[618]隸虢州 ,貞觀八年[634]隸穀州,顯慶二
年[657]來屬。有錫。西有高門關、松陽 故關 、鵜鶘故關 。永寧,畿。本熊耳 ,義寧二年[619]更
名,隸宜陽郡 。武德三年[620]以永寧、崤置函州。八年州廢,以永寧隸熊州 ,崤隸陝州 。西五里
有崎岫宮 ,西三十三里有蘭峰 宮,皆顯慶三年[658]置。壽安 ,畿。初隸穀州,貞觀七年[633]來屬。
西二十九里有連昌宮,顯慶三年[658]置。西南四十里萬安 山有興泰宮,長安四年[704]置,并析置興泰
縣 ,神龍元年[705]省。有錦屏山 ,武后 所名。密,畿。武德三年[620]以縣置密州 ,并置零水 、
洧源二縣。四年州廢,省零水 、洧源,以密隸鄭州 。龍朔二年[662]來屬。有羽山 。河清 ,畿。
本大基 ,武德二年[619]置,隸懷州 ,八年省。咸亨四年[673]析河南 、洛陽 、新安 、王屋、濟
源 、河陽 復置,并置柏崖縣 ,尋省柏崖 。先天元年[712]更名。會昌三年[843]隸孟州 ,尋還屬,
後廢。咸通中復置。有柏崖 倉。潁陽 ,畿。本武林 ,載初元年[689]析河南 、伊闕、嵩陽置。開元
十五年[727]更名。西北有大谷故關 。倚箔山有鍾乳,貞觀七年[633]采。伊陽 ,畿。先天元年[712]析陸
渾 置。有太和山 。有銀、銅、錫。伊水 有金。王屋。畿。武德元年[618]更名邵伯,隸邵州 。貞觀
元年[627]州廢,隸懷州 。顯慶二年[657]復故名,來屬。有王屋山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號 地 號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名
地 处 地 名
地 地 处 地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2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汝州 臨汝郡 ,雄。本伊州 襄城郡 ,貞觀八年[634]更州名,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貢:絁。戶六
萬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萬三千七百五十六。縣七。有府四,曰龍興、魯陽 、梁川、郟城 。
梁,望。本承休 。又有梁縣 在西南四十五里。貞觀元年[627]省梁,更承休 曰梁。西南五十里有溫
湯,可以熟米。又有黃女 湯。高宗 置溫泉 頓。有石樓山 、永仁山 。郟城 ,緊。魯山 ,
上。王世充 置魯州 ,武德四年[621]廢。俄以魯山 、滍陽復置魯州 。貞觀九年[635]州廢,省滍陽,
以魯山 來屬。有堯山 。有銀。有漢故關 。葉,緊。本隸許州 ,武德四年[621]以縣置葉州 ,五
年州廢,隸北澧州 。貞觀八年[634]隸魯州 ,州廢,隸許州 。開元三年[715],以葉、襄城 及唐
州 之方城、豫州 之西平 、許州 之舞陽 置仙州,二十六年州廢,縣還故屬,未幾以葉來屬。大
曆四年[769]復以葉、襄城 置仙州,又析置仙鳧縣 ,以許州 之舞陽 、蔡州 之西平 、唐州 之方
城隸之。五年州廢,省仙鳧,餘縣皆還故屬。有黃城山 、白石山 。襄城 ,望。武德元年[618]以縣
置汝州 ,并置汝墳、期城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汝墳、期城 ,以襄城 隸許州 ,開元二十
六年[738]來屬,二十八年還隸許州 ,天寶七載復來屬。龍興,上。本湍陽,武德四年[621]置,貞觀元
年[627]省。證聖元年[695]析郟城 、魯山 復置,曰武興。神龍元年[705]更名中興,尋又更名。臨汝 。
上。先天元年[712]置。有清暑宮,在鳴皐 山南,貞觀中置。
右都畿 採訪使採訪使 ,治東都 城內。
陝州 陝郡 ,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雄。本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置。武德元年[618]曰陝州 。三年兼置南韓
州 ,四年廢南韓州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天祐元年[904]為興唐府 ,縣次畿、赤。哀帝 初復故。
土貢:麰麥、栝蔞、柏實。戶二萬九百五十八,口十七萬二百三十八。縣六。府十五,曰曹陽、崇樂、
華望、安城 、桃林 、夏臺、萬歲、安戎、河北 、忠孝、上陽、底柱 、夏川、望陝、古亭。陝,
望。有大陽故關 ,即茅津,一曰陝津,貞觀十一年[637]造浮梁。有南、北利人渠 。南渠,貞觀十一
年[637]太宗 東幸,使武候將軍將軍 丘行恭 開。有陝城宮 。有廣濟渠 ,武德元年[618],陝東道 大行臺大行臺
金部郎中金部郎中 長孫操 所開,引水入城,以代井汲。有太原 倉。有峴山 。峽石,上。本崤,義寧二
年[619]省,武德元年[618]復置。貞觀十四年[640]移治峽石塢 ,因更名。有底柱山 ,山有三門,河所
經,太宗 勒銘。有繡嶺宮,顯慶三年[658]置。東有神雀 臺,天寶二年[743]以赤雀 見置。靈寶 ,
望。本桃林 ,義寧元年[618]隸虢郡 ,武德元年[618]來屬。天寶元年[742]獲寶符于縣南古函谷關 ,因
更名。有浢津,義寧元年[618]置關,貞觀元年[627]廢關,置津。有桃源宮 ,武德元年[618]置。夏,望。
本隸虞州 ,貞觀十七年[643]隸絳州 ,大足元年[701]來屬,尋還隸絳州 ,乾元三年[760]復來屬。芮
城 ,望。武德二年[619]以芮城 、河北 、永樂置芮州。貞觀元年[627]州廢,以永樂隸鼎州 ,芮
城 、河北 來屬。平陸 。望。本河北 ,隸蒲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天寶元年[742],太守太守 李齊
物 開三門以利漕運 ,得古刃,有篆文篆文 曰「平陸 」,因更名。三門西有鹽倉 ,東有集津倉。有瑟
瑟 穴,有銀穴三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釜、三錐 、五岡 、分雲等山。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衙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武 名 处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號 然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军 文 地 地
然 地 地
3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虢州 弘農郡 ,雄。本虢郡 ,治盧氏 。義寧元年[618],析隋弘農郡 三縣置。貞觀八年[634]徙治弘
農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貢:絁、瓦硯、麝、地骨皮、梨。戶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八
百四十五。縣六。有府四,曰鼎湖、全節、金明 、開方。弘農 ,緊。本隋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曰鳳
林 ,領弘農 、閿鄉 、湖城 。武德元年[618]曰鼎州 ,因鼎湖為名。貞觀八年[634]州廢,縣皆來屬。
神龍初避孝敬皇帝 諱,曰恒農,開元十六年[728]復故名。南七里有渠,貞觀元年[627],令元伯武引水北
流 入城。閿鄉 ,望。貞觀元年[627]來屬。有潼關 ,大谷關 ,武德二年[619]廢。有鳳陵關,貞觀元
年[627]廢。有軒遊宮 ,故隋別院宮,咸亨五年[674]更名。湖城 ,望。義寧元年[618]置。乾元三年[760]更名
天平,大曆四年[769]復舊。有故隋上陽宮 ,貞觀初置,咸亨元年[670]廢。縣東故道濱河,不井汲,馬多渴
死,天寶八載,館驛 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宋渾 開新路,自稠桑西由晉王 斜。有熊耳山 ;覆釜山 ,一
名荊山 。朱陽 ,上。龍朔元年[661]隸商州 ,萬歲通天二年[697]隸洛州 ,後來屬。有鐵。玉城 ,
上。義寧元年[618]置。盧氏 。上。武德元年[618]置。南有朱陽關 ,武德八年[625]廢。
滑州 靈昌郡 ,望。本東郡 ,天寶元年[742]更名。土貢:方紋綾、紗、絹、藨席、酸棗 人。戶七萬
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萬二千七百九。縣七。有宣義軍,大曆七年[772]置,本永平。十四年徙屯蔡
州 ,興元元年[784]復還。貞元元年[785]曰義成軍 ,光啟二年更名。白馬,望。衛南,緊。匡城 ,
望。有長垣縣 ,貞觀八年[634]省。韋城 ,望。王世充 置燕州 ,偽刺史刺史 單宗來降,復為縣。胙
城,緊。武德二年[619]置胙州,并置南燕縣 。四年州廢,省南燕 ,以胙城來屬。酸棗 ,望。本隸
東梁州 。武德三年[620]析酸棗 、胙城置守節縣,四年省。貞觀八年[634]州廢,來屬。靈昌 。緊。王
世充 置興州 ,世充 平,廢。
鄭州 滎陽郡 ,雄。武德四年[621]置,治虎牢城 。貞觀七年[633]徙治管城 。土貢:絹、龍莎。戶七
萬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萬七千八百八十一。縣七。管城 ,望。武德四年[621]以管城 、中
牟 、原武 、陽武 、新鄭置管州 ,并置須水 、清池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須水 、清
池 ,以管城 、原武 、陽武 、新鄭來屬。有僕射僕射 陂,後魏孝文帝 賜僕射僕射 李沖 ,因以為名。
天寶六載更名廣仁池,禁漁採。滎陽 ,上。天授二年[691]析置武泰縣 ,隸洛州 ,尋省,更滎陽 曰
武泰。萬歲通天元年[696]復為滎陽 ,又別置武泰縣 ,二年省,更滎陽 曰武泰。神龍元年[705]復故
名,二年來屬。滎澤 ,望。原武 ,緊。本原陵,唐初更名,復漢舊。陽武 ,望。本原武城 ,武
德四年[621]置。新鄭,望。中牟 緊。本圃田 ,武德三年[620]更名,以縣置牟州 。四年州廢,隸管
州 。貞觀元年[627]隸汴州 ,龍朔二年[662]來屬。
潁州 汝陰郡 ,上。本信州 ,武德四年[621]置,六年更名。土貢:絁、綿、糟白魚 。戶三萬七百
七,口二十萬二千八百九十。縣四。汝陰 ,緊。武德初有永安 、高唐 、永樂、清丘 、潁陽 等
縣,六年省永安 、高唐 、永樂,貞觀元年[627]省清丘 、潁陽 ,皆入汝陰 。南三十五里有椒陂
塘,引潤水溉田二百頃,永徽中,刺史刺史 柳寶積 修。潁上 ,上。下蔡,上。武德四年[621]置渦
州,八年州廢。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雞陂,六十里有黃陂 ,東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
廢,唐復之,溉田數百頃。沈丘 。中。本邥州,領沈丘 、宛丘 。唐初州廢,以宛丘 隸陳州 ,沈
丘 來屬。後省 沈丘 入汝陰 ,神龍二年[706]復置。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名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主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4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1
12
13
許州 潁川郡 ,望。土貢:絹、藨蓆、柿。戶七萬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萬七千八百六十四。縣
九。長社 ,望。本潁川 ,隸汴州 。武德四年[621]更名,來屬。州又領黃臺、濦彊二縣,貞觀元
年[627]省入焉。繞州郭有堤塘百八十里,節度使節度使 高瑀 立以溉田。長葛,緊。有小陘山 。陽翟 ,本
畿 。初隸嵩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龍朔二年[662]隸洛州 ,會昌三年[843]復來屬。有具茨 山。許
昌 ,上。鄢陵 ,上。扶溝 ,望。武德四年[621]以縣置北陳州 ,是年州廢,隸洧州。臨潁 ,上。貞
觀元年[627]省繁昌縣 入焉。有講武 臺,本尚書尚書 臺,馬融 講書 之地,顯慶二年[657],高宗 大閱 于
此,更名。舞陽 ,上。本北舞,隸道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尋廢。開元四年[716]復置,更名。有
鐵。郾城 。望。武德四年[621]以郾城 、邵陵 、北舞、西平 置道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邵
陵 、西平 入郾城 ,隸蔡州 。建中二年[781]以郾城 、臨潁 ,陳州 之溵水 置溵州 。貞元二
年[786]州廢,縣還故屬。元和十二年[817]復以郾城 、上蔡 、西平 、遂平置溵州 。長慶元年[821]州廢,
縣還隸蔡州 ,是年,以郾城 來屬。
陳州 淮陽郡 ,上。土貢:絹。戶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萬二千四百八十六。縣六。有忠武
軍,貞元元年[785]置于許州 。天復元年[901]徙屯。宛丘 ,緊。武德元年[618]析置新平縣 ,八年省。
太康,緊。貞觀元年[627]省扶樂縣 入焉。項城 ,上。武德四年[621]置,以項城 、鮦陽 、南
頓 、溵水 置沈州,并置潁東縣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潁東入項城 ,以溵水 來屬。溵水 ,
上。建中二年[781]隸溵州 ,興元二年州廢,來屬。南頓 ,上。武德六年[623]省入項城 。證聖元
年[695]復置,曰光武 ,以縣有光武 祠名。景雲元年[710]復故名。西華。上。武德元年[618]更名箕
城 ,貞觀元年[627]省入宛丘 。長壽元年[769]復置,曰武城 。神龍元年[705]又曰箕城 ,景雲元
年[710]復故名。有鄧門廢陂,神龍中,令張餘慶 復開,引潁水 溉田。
蔡州 汝南郡 ,緊。本豫州 ,寶應元年[763]更名。土貢:玟玉棋子,四窠、雲花、龜甲、雙距、溪鷘
等綾。戶八萬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萬二百五。縣十。汝陽 ,緊。貞元七年[791]析汝陽 、朗山 、上
蔡 、吳房 置汝南縣 ,元和十三年[818]省。朗山 ,上。本隸北朗州 ,貞觀元年[627]隸蔡州 。遂
平,上。本吳房 ,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元和十二年[817]更名,權隸唐州 ,長慶元年[821]復來
屬。上蔡 ,緊。新蔡 ,中。武德四年[621]以新蔡 、褒信 、舒城 置舒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
省舒城 入沈丘 。褒信 ,中。天祐中更中更 曰包孚。新息 ,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息州 ,并置淮
川、長陵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淮川入真陽 ,長陵 入褒信 ,以新息 來屬。有玟玉坑,歲
出貢玉。西北五十里有隋故玉梁渠,開元中,令薛務增濬 ,溉田三千餘頃。真陽 ,上。載初元
年[689]曰淮陽 ,神龍元年[705]復故名。平輿 ,中。王世充 置輿州,武德七年[624]州廢。貞觀元
年[627]省入新蔡 ,天授二年[691]復置。西平 。上。武德初置,貞觀元年[627]省。天授二年[691]分郾
城 復置,尋又廢。開元四年[716]復置。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文 名 仕 號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號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5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汴州 陳留郡 ,雄。武德四年[621]以鄭州 之浚儀 、開封,滑州 之封丘 置。土貢:絹。戶十萬九千
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萬七千五百七。縣六。有宣武軍 ,建中二年[781]置于宋州 。興元元年[784]徙
屯。浚儀 ,望。故縣陷李密 ,縣民王要漢 率豪族置縣,自為令。高祖 因之,復置汴州 ,并置小
黃、新里二縣,貞觀元年[627]省二縣。開封,望。貞觀元年[627]省入浚儀 ,延和元年[712]析浚儀 、尉氏
復置。有湛渠 ,載初元年[689]引汴注白溝 ,以通曹、兗賦租。有福源池,本蓬池 ,天寶六載更名,禁
漁採。尉氏,望。本隸潁川郡 ,王世充 置尉州。武德四年[621]廢,以尉氏、扶溝 、鄢陵 置洧州,并
置康陰、新汲 、宛陵 、歸化四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康陰、宛陵 、新汲 、歸化,以扶溝 、鄢
陵 隸許州 ,尉氏來屬。封丘 ,緊。雍丘 ,望。本隸梁郡。武德四年[621],以雍丘 、陳留 、圉
城、襄邑 、外黃 、濟陽 置杞州。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濟陽 、圉城、外黃 ,以襄邑 隸宋
州 ,雍丘 、陳留 來屬。陳留 。緊。武德四年[621]置。有觀省陂,貞觀十年[627],令劉雅決水 溉田
百頃。
宋州 睢陽郡 ,望。本梁郡,天寶元年[742]更名。土貢:絹。戶十二萬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萬
七千四十一。縣十。宋城 ,望。襄邑 ,望。本隸杞州,貞觀元年[627]來屬。寧陵 ,緊。下邑,上。
穀熟,上。隋末縣民劉繼叔 據之,武德二年[619]置南穀州,授以刺史刺史 ,四年州廢。楚丘 ,緊。柘
城 ,緊。貞觀元年[627]省入寧陵 、穀熟,永淳元年[682]復置。碭山 ,上。光化二年[899],朱全
忠 以碭山 、虞城 、單父 ,曹州 之成武,表置輝州 。三年置崇德 軍。單父 ,緊。光化三
年[900]徙輝州 來治。虞城 。上。武德四年[621]置東虞州 ,五年州廢。
亳州 譙郡 ,望。本譙州,貞觀八年[634]更名。土貢:絹。戶八萬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萬五千一
百二十一。縣七。譙,緊。酇,上。本隸沛郡 ,武德四年[621]來屬。城父 ,上。王世充 置成
州 ,世充 平,廢。武德三年[620]於魯丘堡置文州 ,并置藥城縣。四年州廢為文城縣 ,七年省入城
父 ,天祐二年[905]更名焦夷。鹿邑 ,上。大業十三年[630],縣民田黑社盜據,號渦州。武德三
年[620]來降,復為縣。真源 ,望。本谷陽 ,乾封元年[666]更名。載初元年[689]曰仙源 ,神龍元
年[705]復曰真源 。有老子祠,天寶二年[743]曰太清宮。又有洞霄宮,先天太后 祠也。永城 ,上。蒙
城 。上。本山桑 ,天寶元年[742]更名。
徐州 彭城郡 ,緊。土貢:雙絲綾、絹、綿紬、布、刀錯、紫石 。戶六萬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
萬八千六百七十六。縣七。彭城 ,望。秋丘冶有鐵。蕭,上。豐,上。沛,上。武德五年[622]置。
滕,上。宿遷,上。本宿預 ,隸泗州 。寶應元年[763]更名,來屬。下邳 。上。武德四年[621]以下
邳 、郯、良城 置邳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郯、良城 ,以下邳 隸泗州 ,又省泗州 之淮
陽 入焉。元和四年[809]來屬。
泗州 臨淮郡 ,上。本下邳郡 ,治宿預 ,開元二十三年[735]徙治臨淮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
貢:錦、貲布。戶三萬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九。縣四。臨淮 ,緊。長安四
年[704]析徐城 置。漣水 ,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漣州,并置金城縣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金
城 ,以漣水 來屬。總章元年[668]隸楚州 ,咸亨五年[674]復故。有新漕渠 ,南通 淮,垂拱四
年[688]開,以通海 、沂、密等州。盱眙 ,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西楚州 ,八年州廢,隸楚州 。
光宅初曰建中,後復故名。建中二年[781]來屬。有直河 ,太極元年[712],敕使魏景清引淮水 至黃土
岡,以通揚州 。徐城 。中。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名 名 號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然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6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9
20
21
22
濠州 鍾離郡 ,上。「濠」字初作「豪」,元和三年[808]改從「濠」。土貢:絁、綿、絲布、雲母。戶二
萬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三萬八千三百六十一。縣三。鍾離 ,緊。武德七年[624]省塗山縣 入焉。南有
故千人塘 ,乾封中修以溉田。有塗山 。定遠 ,緊。本臨豪,武德三年[620]更名。招義 。上。本化
明,武德二年[619]析置睢陵縣 ,三年更化明曰招義 ,四年省睢陵 。大業末,縣民馬簿盜據,號化
州 。後楊益德殺簿,自號刺史刺史 ,又置濟陰縣 ,是年來降。貞觀元年[627]廢化州 ,省濟陰 。
宿州 ,上。元和四年[809]析徐州 之苻離、蘄,泗州 之虹置。大和三年[829]州廢,七年復置。初治
虹,後徙治苻離。土貢:絹。縣四。苻離,武德四年[621]置。貞觀元年[627]省徐州 之諸陽入焉。有西句
山,一曰石城 。東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 ,灌田五百餘頃,顯慶中復修。虹,中。本夏丘 。武德
四年[621]以夏丘 、穀陽置仁州,又析夏丘 置虹及龍亢 二縣。六年省夏丘 。貞觀八年[634]州廢,
省龍亢 ,以虹隸泗州 ,穀陽隸北譙州。有銅。有廣濟 新渠,開元二十七年[739],採訪使採訪使 齊
澣 開,自虹至淮陰 北十八里入淮,以便漕運 ,旣成,湍急不可行,遂廢。蘄,上。顯慶元年[656]省
穀陽入焉。臨渙 。緊。武德四年[621]以臨渙 、永城 、山桑 、蘄置北譙州。貞觀八年[634]增領穀
陽。十七年州廢,以臨渙 、永城 、山桑 隸亳州 ,穀陽、蘄隸徐州 。元和後來屬。
鄆州 東平郡 ,緊。本治鄆城 ,貞觀八年[634]徙治須昌 。土貢:絹、防風。戶八萬三千四十八,口
五十萬一千五百九。縣九。須昌 ,望。貞觀八年[634]省宿城縣 入焉。景龍三年[709]復置宿城縣 。貞
元四年[788]曰東平 ,大和四年[830]曰天平,六年省入須昌 。壽張 ,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壽
州 ,并置壽良縣 。五年州廢,省壽良,以壽張 來屬。有刀梁山 。鄆城 ,緊。天祐二年[905]曰萬
安 。鉅野 ,望。武德四年[621]以縣置麟州 。五年州廢,隸鄆州 。貞觀元年[627]省乘丘縣 入焉。
後隸戴州,州廢來屬。盧,緊。本濟州 ,武德四年[621]析東平郡 置。隋曰濟北郡 ,天寶元年[742]更
名濟陽郡 。領盧領盧 、平陰 、長清 、東阿 、陽穀 、范六縣,又置昌城 、濟北 、穀城 、孝
感 、冀丘、美政六縣。六年省美政、孝感 、穀城 、冀丘、昌城 ,八年以范隸濮州 ,貞觀元
年[627]省濟北 ,天寶十三載郡廢,以長清 隸齊州 ,以盧、平陰 、東阿 、陽穀 來屬。北有碻磝
津故關 。平陰 ,緊。大和六年[832]省入盧、東阿 。開成二年[837]復置。有龍山 。東阿 ,緊。陽
穀 ,上。中都 。上。本平陸 ,隸兗州 。天寶元年[742]更名。貞元十四年[798]來屬。
齊州 濟南郡 ,上。本齊郡 ,天寶元年[742]更名臨淄 ,五載又更名。土貢:絲、葛、絹、綿、防
風、滑石 、雲母。戶六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萬五千九百七十二。縣六。歷城 ,上。有華不
注山 。有鐵。章丘 ,上。武德二年[619],縣民李義滿 以縣來降,於平陵 置譚州,并置平陵縣 ,
以章丘 、亭山 、營城、臨邑 隸之。八年省營城入平陵 ,又領臨濟、鄒平 。貞觀元年[627]州廢,
以平城 、亭山 、章丘 、臨邑 、臨濟來屬,鄒平 隸淄州 。十七年,齊王 祐反,平陵 人不
從,因更名全節。元和十五年[820]省全節入歷城 ,省亭山 入章丘 。有大胡山、長白山 。臨邑 ,
上。元和十三年[818]析德州 之安德 置歸化縣 ,隸德州 。大和二年[828]來屬,四年省入臨邑 。北
有鹿角故關 。臨濟,上。武德元年[618]以臨濟、鄒平 、長山 、高苑 ,滄州 之蒲臺 置鄒州。八
年州廢,以長山 、高苑 、蒲臺 隸淄州 。長清 ,中。本隸濟州 ,貞觀十七年[643]來屬。武德元
年[618]析置山茌縣 ,天寶元年[742]曰豐齊,元和十年[806]省。有牛山 。西南有四口關 ,武德中廢。禹
城 。上。本祝阿 ,貞觀元年[627]省源陽縣 入焉。天寶元年[742]更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军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7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3
24
25
26
27
曹州 濟陰郡 ,上。土貢:絹、綿、大蛇粟、葶藶。戶十萬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縣六。濟陰 ,緊。武德四年[621]析置蒙澤縣 ,貞觀元年[627],及定陶省入焉。考城 ,上。武德四
年[621]以縣置東梁州 ,五年州廢,來屬。元和十四年[819]權隸宋州 ,尋復故。宛句 ,上。武德四
年[621]析置濟陽縣 ,隸杞州。貞觀元年[627]省。乘氏,上。武德四年[621]置陽晉縣 ,尋省。南華 ,上。
本離狐 ,天寶元年[742]更名。成武。緊。武德四年[621]以成武及宋州 之單父 、楚丘 置戴州,并置高
鄉 、鑿城二縣,尋省高鄉 、鑿城入單父 。貞觀十七年[643]州廢,以成武來屬。光化二年[899],朱全
忠 表縣隸輝州 。
濮州 濮陽郡 ,上。武德四年[621]置。土貢:絹、犬。戶五萬七千七百八十二,口四十萬六百四十
八。縣五。鄄城 ,緊。武德四年[621]析置永定縣 ,八年省。北有靈津關。濮陽 ,緊。武德四
年[621]析置昆吾縣 ,五年省。范,上。武德二年[619]以縣置范州。五年州廢,隸濟州 。貞觀八
年[634]來屬。雷澤,上。武德四年[621]析置廩城縣 ,八年省。臨濮 。緊。武德四年[621]析雷澤置,并
置長城 、安丘 二縣。五年省長城 、安丘 。
青州 北海郡 ,望。土貢:仙紋綾、絲、棗、紅藍、紫草 。戶七萬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萬二千
七百四。縣七。益都 ,望。臨淄 ,緊。武德八年[625]省時水縣 入焉。千乘,緊。武德二年[619]以千
乘、博昌 、壽光置乘州,并置新河縣 。六年省新河 。八年州廢,縣來屬。博昌 ,上。武德八
年[625]省樂安 、安平 二縣入焉。有靈山 。壽光,緊。武德二年[619]置。臨朐 ,上。武德五
年[622]置,八年省般陽縣 入焉。北海 。緊。唐初,營丘 民汲嗣率鄉人拒賊,權置杞州。武德二
年[619]復為營丘縣 。是年,以北海 、營丘 、下密置濰州 ;又置連永、平壽 、華池 、城都 、東
陽 、寒水、訾亭、濰水 、汶陽 、膠東 、華宛、昌安、城平十三縣,六年皆省。八年州廢,省營
丘 、下密入北海 ,來屬。長安中,令竇琰 於故營丘城 東北穿渠,引白浪水 曲折三十里以溉
田,號竇公渠。
淄州 淄川郡 ,上。武德元年[618]析齊州 之淄川 置。土貢:防風、理石。戶四萬二千七百三十七,
口二十三萬三千八百二十一。縣四。淄川 ,上。武德元年[618]析置長白縣 ,六年省。有鐵。長山 ,
上。高苑 ,上。景龍元年[707]析置濟陽縣 ,元和十五年[820]省。南有八會津 。鄒平 。上。武德元
年[618]置。
登州 東牟郡 ,中都督中都督 府。如意元年[692]以萊州 之牟平 、黃、文登 置。神龍三年[707]徙治蓬
萊 。土貢:貲布、水葱席、石器、文蛤、牛黃。戶二萬二千二百九十八,口十萬八千九。縣四。有平
海軍 ,亦曰東牟守捉 。蓬萊 ,本黃,神龍三年[707]更名。有銀山 、龍山 。牟平 ,中。武德四
年[621]以牟平 、黃置牟州 。六年以登州 之觀陽 隸萊州 。麟德元年[664]析文登 復置牟平 ,來
屬。有之罘山。文登 ,武德四年[621]置登州 ,以東萊郡 之觀陽 隸之。六年析置清陽 、廓定二
縣。及州廢,省清陽 、廓定,以文登 來屬。有成山 。黃。中。先天元年[712]析蓬萊 別置。有萊
山 。
萊州 東萊郡 ,中。土貢:貲布、水葱席、石器、文蛤、牛黃。戶二萬六千九百九十八,口十七萬一
千五百一十六。縣四。有東萊守捉 ,亦曰「團結營」。又有蓬萊 鎮兵,亦曰「挽彊兵」。掖,
上。貞觀元年[627]省曲城、當利 、曲臺 三縣入焉。有東海祠 。有鹽井二。昌陽 ,上。貞觀元
年[627]省盧鄉縣 入焉。有銀,有鐵。東百四十里有黃銀 坑,貞觀初得之。膠水 ,中。貞觀元
年[627]省膠東縣 入焉。有鹽。即墨 。中。有馬山 、中祠山、女姑山。東南有堰,貞觀十年[627],令
仇源築,以防淮涉水。有鹽。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处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8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041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043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目錄
28
29
30
31
32
33
棣州 樂安郡 ,上。武德四年[621]析滄州 之陽信、河、樂陵 、厭次 置。八年州廢,縣還隸滄
州 。貞觀十七年[643],復以滄州 之厭次 ,德州 之滳河、陽信置。土貢:絹。戶三萬九千一百五
十,口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九。縣五。厭次 ,上。貞觀元年[627]隸德州 。滳河,中。貞觀元
年[627]隸德州 。陽信,望。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蒲臺 ,緊。本隸淄州 ,貞觀六年[632]省入高
苑 ,七年復置。景龍元年[707]來屬。渤海 。緊。垂拱四年[688]析蒲臺 、厭次 置。有鹽。
兗州 魯郡 ,上都督府 。土貢:鏡花綾、雙距綾、絹、雲母、防風、紫石 。戶八萬七千九百八十
七,口五十八萬六百八。縣十。瑕丘 ,上。曲阜 ,緊。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乾封,上。
本博城 。武德五年[622]以博城 、梁父、嬴置東泰州 ,并置肥城 、岱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
梁父、嬴、肥城 、岱入博城 ,來屬。乾封元年[666]更名乾封,總章元年[668]又曰博城 ,神龍元
年[705]復曰乾封。有泰山 ,有東岳祠,有梁父山、亭亭山 、奕奕山 、云云山、社首山 、肅然
山 、石閭山 、蒿里山。泗水 ,上。鄒,上。有嶧山 。任城 ,緊。龔丘 ,中。金鄉 ,望。武
德四年[621]以金鄉 、方與置金州 。五年州廢,縣隸戴州,徙戴州來治,仍析金鄉 置昌邑縣 。八
年省昌邑 。貞觀十七年[643],以單父 、楚丘 隸宋州 ,成武隸曹州 ,鉅野 隸鄆州 。魚臺 ,
上。本方與,寶應元年[763]更名。元和十四年[819]權隸徐州 ,尋復故。萊蕪 。中。本隸淄州 ,武德
六年[623]省入博城 。長安四年[704]以廢嬴縣 復置,元和十五年[820]省入乾封,大和元年[827]復置。有
鐵冶十三,有銅冶十八,銅坑 四。有錫。西北十五里有普濟渠 ,開元六年[718],令趙建盛開。
海州 東海郡 ,上。土貢:綾、楚布、紫菜。戶二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口十八萬四千九。縣四。朐
山 ,上。武德四年[621],析州 境置龍沮 、曲陽 、利城 、厚丘 、新樂 五縣。六年改新樂 曰
祝其。八年,省龍沮 、曲陽 入朐山 ,利城 、祝其入懷仁,厚丘 入猿陽。東二十里有永安堤 ,
北接山,環城長十里,以捍海潮 ,開元十四年[726],刺史刺史 杜令昭 築。東海 ,上。武德四年[621]以
縣置環州 ,并置青山、石城 、贛榆 三縣。八年州廢,省青山、石城 、贛榆 ,以東海 來屬。猿
陽,中。總章元年[668]隸泗州 ,咸亨五年[674]復故。懷仁。中。
沂州 琅邪郡 ,上。土貢:紫石 、鍾乳。戶三萬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萬五千七百三十七。縣
五。臨沂 ,上。武德四年[621]析置蘭山 、臨猿、昌樂三縣,六年皆省。費,上。貞觀元年[627]省顓
臾 縣入焉。氶,上。本蘭陵 ,武德四年[621]以縣置鄫州,更名,別置蘭陵 、鄫城二縣。貞觀元
年[627]州廢,省蘭陵 、鄫城,以氶來屬。有鐵。有陂十三,畜水溉田,皆貞觀以來築。沂水 ,上。武
德五年[622]以沂水 、新泰 、莒置莒州 。貞觀八年[634]州廢,以莒棣密州 ,沂水 、新泰 來屬。有
銅。有沂山 、龍山 。北有穆陵關 。新泰 。上。有蒙山 。
密州 高密郡 ,上。土貢:貲布、海蛤、牛黃。戶二萬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萬六千五百二十四。
縣四。諸城 ,上。有鹽。輔唐 ,上。本安丘 ,武德六年[623]省郚城縣入焉。乾元二年[759]更名。高
密 ,上。武德三年[620]置,六年省膠西縣 入焉。莒。上。有鹽。
右河南 採訪使採訪使 ,治汴州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衙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艺 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9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helloiac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helloiac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helloiac
 

What's hot (20)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明史 331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九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Similar to 新唐書 042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helloiac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helloiac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helloiac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helloiac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helloiac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helloiac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helloiac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helloiac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helloiac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helloiac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042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20)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隋書 30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隋書 06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 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宋史 066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北史 0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宋史 065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舊唐書 027 卷二十三 志第三 禮儀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元史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三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042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42 / 242  34 段 10675 字  998 种 151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新唐書 042 卷三十八 [北宋]歐陽修 等 ←041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043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42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貞觀元年[627] 56 武德四年[621] 49 武德元年[618] 19 天寶元年[742] 16 貞觀八年[634] 14 武德二年[619] 11 神龍元年[705] 11 武德三年[620] 8 地点 故關 11 許州 9 河南 8 泗州 7 郾城 7 蔡州 6 宋州 6 西平 6 人物 王世充 7 夏丘 4 文登 4 文官 刺史 5 採訪使 3 僕射 2 武官 節度使 1 中更 1 將軍 1 其他 高宗 3 山桑 3 紫石 3 目錄 0 1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河南道 ,蓋古豫、兗、青、徐之域,漢河南 、弘農 、潁川 、汝南 、陳留 、沛、泰山 、濟 陰 、濟南 、東萊 、齊、山陽 、東海 、琅邪 、北海 、千乘、東郡 ,及梁、楚、魯、東 平 、城陽 、淮陽 、菑川、高密 、泗水 等國,暨平原 、渤海 、九江 之境。洛、陝負河而 北,為實沈 分;負河而南,虢、汝、許及新鄭之地,為鶉火 分;鄭、汴、陳、蔡、潁為壽星 分; 宋、亳、徐、宿、鄆、曹、濮為大火分;兗、海、沂、泗為降婁 分;青、淄、密、登、萊、齊、棣 為玄枵 分;滑為娵訾分;濠為星紀 分。為府一,州二十九,縣百九十六。其名山:三崤、少室、砥 柱 、蒙、嶧、嵩高 、泰岳。其大川:伊、洛、汝、潁、沂、泗、淮、濟。厥賦:絹、絁、綿、布。 厥貢:絲布、葛、席、 埴盎缶東都 ,隋置,武德四年[621]廢。貞觀六年[632]號洛陽宮 ,顯慶二 年[657]曰東都 ,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龍元年[705]復曰東都 ,天寶元年[742]曰東京,上元二年[675]罷 京,肅宗 元年復為東都 。皇城 長千八百一十七步,廣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 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宮 垣,名曰太微 城。宮城在皇城 北,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周 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 藩衛,曰紫微 城,武后 號太初宮。上陽宮 在禁 苑 之東,東接皇城 之西南隅,上元 中置,高宗 之季常居以聽政。都城前直伊闕,後據邙山 ,左 瀍右澗,洛水 貫其中,以象河漢。東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連苑,北自東 城 而東二千五百四十步,周二萬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武后 號曰金城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名 地 地 处 地 地 號 地 地 衙 天 地 天 天 主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主 地 1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2 河南府 河南郡 ,本洛州 ,開元元年[713]為府。土貢:文綾、繒、縠、絲葛、埏埴盎缶、苟杞、黃 精、美果華、酸棗 。戶十九萬四千七百四十六,口百一十八萬三千九十二。縣二十。有府三十九,曰 武定、復梁、康城 、柏林 、巖邑、陽樊、王陽、永嘉 、邵南 、慕善、政教、鞏洛 、伊陽 、懷 音、軹城 、洛汭、郟鄏、伊川 、洛泉、通谷 、潁源、宜陽 、金谷 、王屋、成皐、夏邑 、原 邑、原城、鶴臺、函谷 、千秋、同軌、餞濟、溫城 、具茨 、寶圖、鈞臺 、承雲、軒轅 。河 南 ,赤。垂拱四年[688]析河南 、洛陽 置永昌縣 。永昌元年[689]更河南 曰合宮 。長安二 年[702]省永昌 。神龍元年[705]復曰河南 ,二年又曰合宮 ,唐隆元年[710]復故名。有洛漕 新潭,大 足元年[701]開,以置租船。龍門山 東抵天津,有伊水 石堰 ,天寶十載,尹裴迥 置。有瀍水 , 避武宗 名曰吉水 ,宣宗 立,復故名。洛陽 ,赤。天授三年[692]析洛陽 、永昌 置來庭縣,長安 二年[702]省。神龍二年[706]更洛陽 曰永昌 ,唐隆元年[710]復故名。偃師 ,畿。天寶七載,尹韋 濟 以北坡 道迂,自縣東山下開新道通孝義橋。西北有故富平 津、河陽 故關 。鞏,畿。有洛口 倉 。緱氏 ,次赤。貞觀十八年[644]省,上元二年[675]復置。有恭陵,有和陵,在太平山 ,本懊來 山,天祐元年[904]更名。東南有轘轅故關 。陽城 ,畿。武德四年[621],王世充 偽令王雄來降,以陽 城 、嵩陽、陽翟 置嵩州 ,又析三縣地置康城縣 。貞觀三年[629]州廢,省康城 。萬歲登封元 年[696]將封嵩山 ,改陽城 曰告成。神龍元年[705]復故名,二年復為告成。天祐二年[905]更名陽邑 。有 測景臺,開元十一年[723],詔太史監 南宮 說刻石表焉。登封 ,畿。本嵩 陽,貞觀十七年[643]省 入陽城 。永淳元年[682]營奉天宮 ,分陽城 、緱氏 復置,二年省。光宅元年復置。萬歲登封元 年[696]更名,神龍元年[705]曰嵩陽,二年復曰登封 。嵩山 有中岳祠 ,有少室山;有三陽宮 ,聖曆 三年[700]置。陸渾 ,畿。有鳴皐 山。有漢故關 。伊闕,畿。北有伊闕故關 。有陸渾山 ,一名方 山。新安 ,畿。義寧二年[619]以縣置新安郡 。武德元年[618]曰穀州,以熊州 之澠池 隸之,并析 置東垣縣 。四年省東垣。貞觀元年[627]來屬。有長石 山。澠池 ,畿。貞觀元年[627]徙穀州來治。西 五里有紫桂宮 ,儀鳳二年[677]置。調露二年[680]曰避暑宮,永淳元年[682]曰芳桂宮 ,弘道元 年[683]廢。福昌 ,畿。本宜陽 。義寧二年[619]以宜陽 、澠池 、永寧置宜陽郡 ,武德元年[618]曰熊 州 。二年更宜陽 曰福昌 ,因隋宮為名。四年以洛州 之壽安 隸之。貞觀元年[627]州廢,以福 昌 、永寧二縣隸穀州。六年徙穀州來治。八年以虢州 之長水 隸之。顯慶二年[657]州廢,以福昌 、 永寧、長水 來屬。西十七里有蘭昌宮;有故隋福昌宮 ,顯慶三年[658]復置。有女几山。長水 ,畿。 本長淵,隸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更名。武德元年[618]隸虢州 ,貞觀八年[634]隸穀州,顯慶二 年[657]來屬。有錫。西有高門關、松陽 故關 、鵜鶘故關 。永寧,畿。本熊耳 ,義寧二年[619]更 名,隸宜陽郡 。武德三年[620]以永寧、崤置函州。八年州廢,以永寧隸熊州 ,崤隸陝州 。西五里 有崎岫宮 ,西三十三里有蘭峰 宮,皆顯慶三年[658]置。壽安 ,畿。初隸穀州,貞觀七年[633]來屬。 西二十九里有連昌宮,顯慶三年[658]置。西南四十里萬安 山有興泰宮,長安四年[704]置,并析置興泰 縣 ,神龍元年[705]省。有錦屏山 ,武后 所名。密,畿。武德三年[620]以縣置密州 ,并置零水 、 洧源二縣。四年州廢,省零水 、洧源,以密隸鄭州 。龍朔二年[662]來屬。有羽山 。河清 ,畿。 本大基 ,武德二年[619]置,隸懷州 ,八年省。咸亨四年[673]析河南 、洛陽 、新安 、王屋、濟 源 、河陽 復置,并置柏崖縣 ,尋省柏崖 。先天元年[712]更名。會昌三年[843]隸孟州 ,尋還屬, 後廢。咸通中復置。有柏崖 倉。潁陽 ,畿。本武林 ,載初元年[689]析河南 、伊闕、嵩陽置。開元 十五年[727]更名。西北有大谷故關 。倚箔山有鍾乳,貞觀七年[633]采。伊陽 ,畿。先天元年[712]析陸 渾 置。有太和山 。有銀、銅、錫。伊水 有金。王屋。畿。武德元年[618]更名邵伯,隸邵州 。貞觀 元年[627]州廢,隸懷州 。顯慶二年[657]復故名,來屬。有王屋山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號 地 號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名 地 处 地 名 地 地 处 地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2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3 4 5 6 汝州 臨汝郡 ,雄。本伊州 襄城郡 ,貞觀八年[634]更州名,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貢:絁。戶六 萬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萬三千七百五十六。縣七。有府四,曰龍興、魯陽 、梁川、郟城 。 梁,望。本承休 。又有梁縣 在西南四十五里。貞觀元年[627]省梁,更承休 曰梁。西南五十里有溫 湯,可以熟米。又有黃女 湯。高宗 置溫泉 頓。有石樓山 、永仁山 。郟城 ,緊。魯山 , 上。王世充 置魯州 ,武德四年[621]廢。俄以魯山 、滍陽復置魯州 。貞觀九年[635]州廢,省滍陽, 以魯山 來屬。有堯山 。有銀。有漢故關 。葉,緊。本隸許州 ,武德四年[621]以縣置葉州 ,五 年州廢,隸北澧州 。貞觀八年[634]隸魯州 ,州廢,隸許州 。開元三年[715],以葉、襄城 及唐 州 之方城、豫州 之西平 、許州 之舞陽 置仙州,二十六年州廢,縣還故屬,未幾以葉來屬。大 曆四年[769]復以葉、襄城 置仙州,又析置仙鳧縣 ,以許州 之舞陽 、蔡州 之西平 、唐州 之方 城隸之。五年州廢,省仙鳧,餘縣皆還故屬。有黃城山 、白石山 。襄城 ,望。武德元年[618]以縣 置汝州 ,并置汝墳、期城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汝墳、期城 ,以襄城 隸許州 ,開元二十 六年[738]來屬,二十八年還隸許州 ,天寶七載復來屬。龍興,上。本湍陽,武德四年[621]置,貞觀元 年[627]省。證聖元年[695]析郟城 、魯山 復置,曰武興。神龍元年[705]更名中興,尋又更名。臨汝 。 上。先天元年[712]置。有清暑宮,在鳴皐 山南,貞觀中置。 右都畿 採訪使採訪使 ,治東都 城內。 陝州 陝郡 ,大都督府大都督府 ,雄。本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置。武德元年[618]曰陝州 。三年兼置南韓 州 ,四年廢南韓州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天祐元年[904]為興唐府 ,縣次畿、赤。哀帝 初復故。 土貢:麰麥、栝蔞、柏實。戶二萬九百五十八,口十七萬二百三十八。縣六。府十五,曰曹陽、崇樂、 華望、安城 、桃林 、夏臺、萬歲、安戎、河北 、忠孝、上陽、底柱 、夏川、望陝、古亭。陝, 望。有大陽故關 ,即茅津,一曰陝津,貞觀十一年[637]造浮梁。有南、北利人渠 。南渠,貞觀十一 年[637]太宗 東幸,使武候將軍將軍 丘行恭 開。有陝城宮 。有廣濟渠 ,武德元年[618],陝東道 大行臺大行臺 金部郎中金部郎中 長孫操 所開,引水入城,以代井汲。有太原 倉。有峴山 。峽石,上。本崤,義寧二 年[619]省,武德元年[618]復置。貞觀十四年[640]移治峽石塢 ,因更名。有底柱山 ,山有三門,河所 經,太宗 勒銘。有繡嶺宮,顯慶三年[658]置。東有神雀 臺,天寶二年[743]以赤雀 見置。靈寶 , 望。本桃林 ,義寧元年[618]隸虢郡 ,武德元年[618]來屬。天寶元年[742]獲寶符于縣南古函谷關 ,因 更名。有浢津,義寧元年[618]置關,貞觀元年[627]廢關,置津。有桃源宮 ,武德元年[618]置。夏,望。 本隸虞州 ,貞觀十七年[643]隸絳州 ,大足元年[701]來屬,尋還隸絳州 ,乾元三年[760]復來屬。芮 城 ,望。武德二年[619]以芮城 、河北 、永樂置芮州。貞觀元年[627]州廢,以永樂隸鼎州 ,芮 城 、河北 來屬。平陸 。望。本河北 ,隸蒲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天寶元年[742],太守太守 李齊 物 開三門以利漕運 ,得古刃,有篆文篆文 曰「平陸 」,因更名。三門西有鹽倉 ,東有集津倉。有瑟 瑟 穴,有銀穴三十四,銅穴四十八,在覆釜、三錐 、五岡 、分雲等山。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衙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武 名 处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號 然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军 文 地 地 然 地 地 3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7 8 9 10 虢州 弘農郡 ,雄。本虢郡 ,治盧氏 。義寧元年[618],析隋弘農郡 三縣置。貞觀八年[634]徙治弘 農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貢:絁、瓦硯、麝、地骨皮、梨。戶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八 百四十五。縣六。有府四,曰鼎湖、全節、金明 、開方。弘農 ,緊。本隋弘農郡 ,義寧元年[618]曰鳳 林 ,領弘農 、閿鄉 、湖城 。武德元年[618]曰鼎州 ,因鼎湖為名。貞觀八年[634]州廢,縣皆來屬。 神龍初避孝敬皇帝 諱,曰恒農,開元十六年[728]復故名。南七里有渠,貞觀元年[627],令元伯武引水北 流 入城。閿鄉 ,望。貞觀元年[627]來屬。有潼關 ,大谷關 ,武德二年[619]廢。有鳳陵關,貞觀元 年[627]廢。有軒遊宮 ,故隋別院宮,咸亨五年[674]更名。湖城 ,望。義寧元年[618]置。乾元三年[760]更名 天平,大曆四年[769]復舊。有故隋上陽宮 ,貞觀初置,咸亨元年[670]廢。縣東故道濱河,不井汲,馬多渴 死,天寶八載,館驛 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宋渾 開新路,自稠桑西由晉王 斜。有熊耳山 ;覆釜山 ,一 名荊山 。朱陽 ,上。龍朔元年[661]隸商州 ,萬歲通天二年[697]隸洛州 ,後來屬。有鐵。玉城 , 上。義寧元年[618]置。盧氏 。上。武德元年[618]置。南有朱陽關 ,武德八年[625]廢。 滑州 靈昌郡 ,望。本東郡 ,天寶元年[742]更名。土貢:方紋綾、紗、絹、藨席、酸棗 人。戶七萬 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萬二千七百九。縣七。有宣義軍,大曆七年[772]置,本永平。十四年徙屯蔡 州 ,興元元年[784]復還。貞元元年[785]曰義成軍 ,光啟二年更名。白馬,望。衛南,緊。匡城 , 望。有長垣縣 ,貞觀八年[634]省。韋城 ,望。王世充 置燕州 ,偽刺史刺史 單宗來降,復為縣。胙 城,緊。武德二年[619]置胙州,并置南燕縣 。四年州廢,省南燕 ,以胙城來屬。酸棗 ,望。本隸 東梁州 。武德三年[620]析酸棗 、胙城置守節縣,四年省。貞觀八年[634]州廢,來屬。靈昌 。緊。王 世充 置興州 ,世充 平,廢。 鄭州 滎陽郡 ,雄。武德四年[621]置,治虎牢城 。貞觀七年[633]徙治管城 。土貢:絹、龍莎。戶七 萬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萬七千八百八十一。縣七。管城 ,望。武德四年[621]以管城 、中 牟 、原武 、陽武 、新鄭置管州 ,并置須水 、清池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須水 、清 池 ,以管城 、原武 、陽武 、新鄭來屬。有僕射僕射 陂,後魏孝文帝 賜僕射僕射 李沖 ,因以為名。 天寶六載更名廣仁池,禁漁採。滎陽 ,上。天授二年[691]析置武泰縣 ,隸洛州 ,尋省,更滎陽 曰 武泰。萬歲通天元年[696]復為滎陽 ,又別置武泰縣 ,二年省,更滎陽 曰武泰。神龍元年[705]復故 名,二年來屬。滎澤 ,望。原武 ,緊。本原陵,唐初更名,復漢舊。陽武 ,望。本原武城 ,武 德四年[621]置。新鄭,望。中牟 緊。本圃田 ,武德三年[620]更名,以縣置牟州 。四年州廢,隸管 州 。貞觀元年[627]隸汴州 ,龍朔二年[662]來屬。 潁州 汝陰郡 ,上。本信州 ,武德四年[621]置,六年更名。土貢:絁、綿、糟白魚 。戶三萬七百 七,口二十萬二千八百九十。縣四。汝陰 ,緊。武德初有永安 、高唐 、永樂、清丘 、潁陽 等 縣,六年省永安 、高唐 、永樂,貞觀元年[627]省清丘 、潁陽 ,皆入汝陰 。南三十五里有椒陂 塘,引潤水溉田二百頃,永徽中,刺史刺史 柳寶積 修。潁上 ,上。下蔡,上。武德四年[621]置渦 州,八年州廢。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雞陂,六十里有黃陂 ,東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 廢,唐復之,溉田數百頃。沈丘 。中。本邥州,領沈丘 、宛丘 。唐初州廢,以宛丘 隸陳州 ,沈 丘 來屬。後省 沈丘 入汝陰 ,神龍二年[706]復置。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文 名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主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4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11 12 13 許州 潁川郡 ,望。土貢:絹、藨蓆、柿。戶七萬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萬七千八百六十四。縣 九。長社 ,望。本潁川 ,隸汴州 。武德四年[621]更名,來屬。州又領黃臺、濦彊二縣,貞觀元 年[627]省入焉。繞州郭有堤塘百八十里,節度使節度使 高瑀 立以溉田。長葛,緊。有小陘山 。陽翟 ,本 畿 。初隸嵩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龍朔二年[662]隸洛州 ,會昌三年[843]復來屬。有具茨 山。許 昌 ,上。鄢陵 ,上。扶溝 ,望。武德四年[621]以縣置北陳州 ,是年州廢,隸洧州。臨潁 ,上。貞 觀元年[627]省繁昌縣 入焉。有講武 臺,本尚書尚書 臺,馬融 講書 之地,顯慶二年[657],高宗 大閱 于 此,更名。舞陽 ,上。本北舞,隸道州 。貞觀元年[627]來屬,尋廢。開元四年[716]復置,更名。有 鐵。郾城 。望。武德四年[621]以郾城 、邵陵 、北舞、西平 置道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邵 陵 、西平 入郾城 ,隸蔡州 。建中二年[781]以郾城 、臨潁 ,陳州 之溵水 置溵州 。貞元二 年[786]州廢,縣還故屬。元和十二年[817]復以郾城 、上蔡 、西平 、遂平置溵州 。長慶元年[821]州廢, 縣還隸蔡州 ,是年,以郾城 來屬。 陳州 淮陽郡 ,上。土貢:絹。戶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萬二千四百八十六。縣六。有忠武 軍,貞元元年[785]置于許州 。天復元年[901]徙屯。宛丘 ,緊。武德元年[618]析置新平縣 ,八年省。 太康,緊。貞觀元年[627]省扶樂縣 入焉。項城 ,上。武德四年[621]置,以項城 、鮦陽 、南 頓 、溵水 置沈州,并置潁東縣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潁東入項城 ,以溵水 來屬。溵水 , 上。建中二年[781]隸溵州 ,興元二年州廢,來屬。南頓 ,上。武德六年[623]省入項城 。證聖元 年[695]復置,曰光武 ,以縣有光武 祠名。景雲元年[710]復故名。西華。上。武德元年[618]更名箕 城 ,貞觀元年[627]省入宛丘 。長壽元年[769]復置,曰武城 。神龍元年[705]又曰箕城 ,景雲元 年[710]復故名。有鄧門廢陂,神龍中,令張餘慶 復開,引潁水 溉田。 蔡州 汝南郡 ,緊。本豫州 ,寶應元年[763]更名。土貢:玟玉棋子,四窠、雲花、龜甲、雙距、溪鷘 等綾。戶八萬七百六十一,口四十六萬二百五。縣十。汝陽 ,緊。貞元七年[791]析汝陽 、朗山 、上 蔡 、吳房 置汝南縣 ,元和十三年[818]省。朗山 ,上。本隸北朗州 ,貞觀元年[627]隸蔡州 。遂 平,上。本吳房 ,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元和十二年[817]更名,權隸唐州 ,長慶元年[821]復來 屬。上蔡 ,緊。新蔡 ,中。武德四年[621]以新蔡 、褒信 、舒城 置舒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 省舒城 入沈丘 。褒信 ,中。天祐中更中更 曰包孚。新息 ,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息州 ,并置淮 川、長陵 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淮川入真陽 ,長陵 入褒信 ,以新息 來屬。有玟玉坑,歲 出貢玉。西北五十里有隋故玉梁渠,開元中,令薛務增濬 ,溉田三千餘頃。真陽 ,上。載初元 年[689]曰淮陽 ,神龍元年[705]復故名。平輿 ,中。王世充 置輿州,武德七年[624]州廢。貞觀元 年[627]省入新蔡 ,天授二年[691]復置。西平 。上。武德初置,貞觀元年[627]省。天授二年[691]分郾 城 復置,尋又廢。開元四年[716]復置。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文 名 仕 號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號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5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14 15 16 17 18 汴州 陳留郡 ,雄。武德四年[621]以鄭州 之浚儀 、開封,滑州 之封丘 置。土貢:絹。戶十萬九千 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萬七千五百七。縣六。有宣武軍 ,建中二年[781]置于宋州 。興元元年[784]徙 屯。浚儀 ,望。故縣陷李密 ,縣民王要漢 率豪族置縣,自為令。高祖 因之,復置汴州 ,并置小 黃、新里二縣,貞觀元年[627]省二縣。開封,望。貞觀元年[627]省入浚儀 ,延和元年[712]析浚儀 、尉氏 復置。有湛渠 ,載初元年[689]引汴注白溝 ,以通曹、兗賦租。有福源池,本蓬池 ,天寶六載更名,禁 漁採。尉氏,望。本隸潁川郡 ,王世充 置尉州。武德四年[621]廢,以尉氏、扶溝 、鄢陵 置洧州,并 置康陰、新汲 、宛陵 、歸化四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康陰、宛陵 、新汲 、歸化,以扶溝 、鄢 陵 隸許州 ,尉氏來屬。封丘 ,緊。雍丘 ,望。本隸梁郡。武德四年[621],以雍丘 、陳留 、圉 城、襄邑 、外黃 、濟陽 置杞州。貞觀元年[627]州廢,省濟陽 、圉城、外黃 ,以襄邑 隸宋 州 ,雍丘 、陳留 來屬。陳留 。緊。武德四年[621]置。有觀省陂,貞觀十年[627],令劉雅決水 溉田 百頃。 宋州 睢陽郡 ,望。本梁郡,天寶元年[742]更名。土貢:絹。戶十二萬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萬 七千四十一。縣十。宋城 ,望。襄邑 ,望。本隸杞州,貞觀元年[627]來屬。寧陵 ,緊。下邑,上。 穀熟,上。隋末縣民劉繼叔 據之,武德二年[619]置南穀州,授以刺史刺史 ,四年州廢。楚丘 ,緊。柘 城 ,緊。貞觀元年[627]省入寧陵 、穀熟,永淳元年[682]復置。碭山 ,上。光化二年[899],朱全 忠 以碭山 、虞城 、單父 ,曹州 之成武,表置輝州 。三年置崇德 軍。單父 ,緊。光化三 年[900]徙輝州 來治。虞城 。上。武德四年[621]置東虞州 ,五年州廢。 亳州 譙郡 ,望。本譙州,貞觀八年[634]更名。土貢:絹。戶八萬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萬五千一 百二十一。縣七。譙,緊。酇,上。本隸沛郡 ,武德四年[621]來屬。城父 ,上。王世充 置成 州 ,世充 平,廢。武德三年[620]於魯丘堡置文州 ,并置藥城縣。四年州廢為文城縣 ,七年省入城 父 ,天祐二年[905]更名焦夷。鹿邑 ,上。大業十三年[630],縣民田黑社盜據,號渦州。武德三 年[620]來降,復為縣。真源 ,望。本谷陽 ,乾封元年[666]更名。載初元年[689]曰仙源 ,神龍元 年[705]復曰真源 。有老子祠,天寶二年[743]曰太清宮。又有洞霄宮,先天太后 祠也。永城 ,上。蒙 城 。上。本山桑 ,天寶元年[742]更名。 徐州 彭城郡 ,緊。土貢:雙絲綾、絹、綿紬、布、刀錯、紫石 。戶六萬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 萬八千六百七十六。縣七。彭城 ,望。秋丘冶有鐵。蕭,上。豐,上。沛,上。武德五年[622]置。 滕,上。宿遷,上。本宿預 ,隸泗州 。寶應元年[763]更名,來屬。下邳 。上。武德四年[621]以下 邳 、郯、良城 置邳州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郯、良城 ,以下邳 隸泗州 ,又省泗州 之淮 陽 入焉。元和四年[809]來屬。 泗州 臨淮郡 ,上。本下邳郡 ,治宿預 ,開元二十三年[735]徙治臨淮 。天寶元年[742]更郡名。土 貢:錦、貲布。戶三萬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九。縣四。臨淮 ,緊。長安四 年[704]析徐城 置。漣水 ,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漣州,并置金城縣 。貞觀元年[627]州廢,省金 城 ,以漣水 來屬。總章元年[668]隸楚州 ,咸亨五年[674]復故。有新漕渠 ,南通 淮,垂拱四 年[688]開,以通海 、沂、密等州。盱眙 ,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西楚州 ,八年州廢,隸楚州 。 光宅初曰建中,後復故名。建中二年[781]來屬。有直河 ,太極元年[712],敕使魏景清引淮水 至黃土 岡,以通揚州 。徐城 。中。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名 名 號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然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6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19 20 21 22 濠州 鍾離郡 ,上。「濠」字初作「豪」,元和三年[808]改從「濠」。土貢:絁、綿、絲布、雲母。戶二 萬一千八百六十四,口十三萬八千三百六十一。縣三。鍾離 ,緊。武德七年[624]省塗山縣 入焉。南有 故千人塘 ,乾封中修以溉田。有塗山 。定遠 ,緊。本臨豪,武德三年[620]更名。招義 。上。本化 明,武德二年[619]析置睢陵縣 ,三年更化明曰招義 ,四年省睢陵 。大業末,縣民馬簿盜據,號化 州 。後楊益德殺簿,自號刺史刺史 ,又置濟陰縣 ,是年來降。貞觀元年[627]廢化州 ,省濟陰 。 宿州 ,上。元和四年[809]析徐州 之苻離、蘄,泗州 之虹置。大和三年[829]州廢,七年復置。初治 虹,後徙治苻離。土貢:絹。縣四。苻離,武德四年[621]置。貞觀元年[627]省徐州 之諸陽入焉。有西句 山,一曰石城 。東北九十里有隋故牌湖堤 ,灌田五百餘頃,顯慶中復修。虹,中。本夏丘 。武德 四年[621]以夏丘 、穀陽置仁州,又析夏丘 置虹及龍亢 二縣。六年省夏丘 。貞觀八年[634]州廢, 省龍亢 ,以虹隸泗州 ,穀陽隸北譙州。有銅。有廣濟 新渠,開元二十七年[739],採訪使採訪使 齊 澣 開,自虹至淮陰 北十八里入淮,以便漕運 ,旣成,湍急不可行,遂廢。蘄,上。顯慶元年[656]省 穀陽入焉。臨渙 。緊。武德四年[621]以臨渙 、永城 、山桑 、蘄置北譙州。貞觀八年[634]增領穀 陽。十七年州廢,以臨渙 、永城 、山桑 隸亳州 ,穀陽、蘄隸徐州 。元和後來屬。 鄆州 東平郡 ,緊。本治鄆城 ,貞觀八年[634]徙治須昌 。土貢:絹、防風。戶八萬三千四十八,口 五十萬一千五百九。縣九。須昌 ,望。貞觀八年[634]省宿城縣 入焉。景龍三年[709]復置宿城縣 。貞 元四年[788]曰東平 ,大和四年[830]曰天平,六年省入須昌 。壽張 ,緊。武德四年[621]以縣置壽 州 ,并置壽良縣 。五年州廢,省壽良,以壽張 來屬。有刀梁山 。鄆城 ,緊。天祐二年[905]曰萬 安 。鉅野 ,望。武德四年[621]以縣置麟州 。五年州廢,隸鄆州 。貞觀元年[627]省乘丘縣 入焉。 後隸戴州,州廢來屬。盧,緊。本濟州 ,武德四年[621]析東平郡 置。隋曰濟北郡 ,天寶元年[742]更 名濟陽郡 。領盧領盧 、平陰 、長清 、東阿 、陽穀 、范六縣,又置昌城 、濟北 、穀城 、孝 感 、冀丘、美政六縣。六年省美政、孝感 、穀城 、冀丘、昌城 ,八年以范隸濮州 ,貞觀元 年[627]省濟北 ,天寶十三載郡廢,以長清 隸齊州 ,以盧、平陰 、東阿 、陽穀 來屬。北有碻磝 津故關 。平陰 ,緊。大和六年[832]省入盧、東阿 。開成二年[837]復置。有龍山 。東阿 ,緊。陽 穀 ,上。中都 。上。本平陸 ,隸兗州 。天寶元年[742]更名。貞元十四年[798]來屬。 齊州 濟南郡 ,上。本齊郡 ,天寶元年[742]更名臨淄 ,五載又更名。土貢:絲、葛、絹、綿、防 風、滑石 、雲母。戶六萬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萬五千九百七十二。縣六。歷城 ,上。有華不 注山 。有鐵。章丘 ,上。武德二年[619],縣民李義滿 以縣來降,於平陵 置譚州,并置平陵縣 , 以章丘 、亭山 、營城、臨邑 隸之。八年省營城入平陵 ,又領臨濟、鄒平 。貞觀元年[627]州廢, 以平城 、亭山 、章丘 、臨邑 、臨濟來屬,鄒平 隸淄州 。十七年,齊王 祐反,平陵 人不 從,因更名全節。元和十五年[820]省全節入歷城 ,省亭山 入章丘 。有大胡山、長白山 。臨邑 , 上。元和十三年[818]析德州 之安德 置歸化縣 ,隸德州 。大和二年[828]來屬,四年省入臨邑 。北 有鹿角故關 。臨濟,上。武德元年[618]以臨濟、鄒平 、長山 、高苑 ,滄州 之蒲臺 置鄒州。八 年州廢,以長山 、高苑 、蒲臺 隸淄州 。長清 ,中。本隸濟州 ,貞觀十七年[643]來屬。武德元 年[618]析置山茌縣 ,天寶元年[742]曰豐齊,元和十年[806]省。有牛山 。西南有四口關 ,武德中廢。禹 城 。上。本祝阿 ,貞觀元年[627]省源陽縣 入焉。天寶元年[742]更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军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7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23 24 25 26 27 曹州 濟陰郡 ,上。土貢:絹、綿、大蛇粟、葶藶。戶十萬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縣六。濟陰 ,緊。武德四年[621]析置蒙澤縣 ,貞觀元年[627],及定陶省入焉。考城 ,上。武德四 年[621]以縣置東梁州 ,五年州廢,來屬。元和十四年[819]權隸宋州 ,尋復故。宛句 ,上。武德四 年[621]析置濟陽縣 ,隸杞州。貞觀元年[627]省。乘氏,上。武德四年[621]置陽晉縣 ,尋省。南華 ,上。 本離狐 ,天寶元年[742]更名。成武。緊。武德四年[621]以成武及宋州 之單父 、楚丘 置戴州,并置高 鄉 、鑿城二縣,尋省高鄉 、鑿城入單父 。貞觀十七年[643]州廢,以成武來屬。光化二年[899],朱全 忠 表縣隸輝州 。 濮州 濮陽郡 ,上。武德四年[621]置。土貢:絹、犬。戶五萬七千七百八十二,口四十萬六百四十 八。縣五。鄄城 ,緊。武德四年[621]析置永定縣 ,八年省。北有靈津關。濮陽 ,緊。武德四 年[621]析置昆吾縣 ,五年省。范,上。武德二年[619]以縣置范州。五年州廢,隸濟州 。貞觀八 年[634]來屬。雷澤,上。武德四年[621]析置廩城縣 ,八年省。臨濮 。緊。武德四年[621]析雷澤置,并 置長城 、安丘 二縣。五年省長城 、安丘 。 青州 北海郡 ,望。土貢:仙紋綾、絲、棗、紅藍、紫草 。戶七萬三千一百四十八,口四十萬二千 七百四。縣七。益都 ,望。臨淄 ,緊。武德八年[625]省時水縣 入焉。千乘,緊。武德二年[619]以千 乘、博昌 、壽光置乘州,并置新河縣 。六年省新河 。八年州廢,縣來屬。博昌 ,上。武德八 年[625]省樂安 、安平 二縣入焉。有靈山 。壽光,緊。武德二年[619]置。臨朐 ,上。武德五 年[622]置,八年省般陽縣 入焉。北海 。緊。唐初,營丘 民汲嗣率鄉人拒賊,權置杞州。武德二 年[619]復為營丘縣 。是年,以北海 、營丘 、下密置濰州 ;又置連永、平壽 、華池 、城都 、東 陽 、寒水、訾亭、濰水 、汶陽 、膠東 、華宛、昌安、城平十三縣,六年皆省。八年州廢,省營 丘 、下密入北海 ,來屬。長安中,令竇琰 於故營丘城 東北穿渠,引白浪水 曲折三十里以溉 田,號竇公渠。 淄州 淄川郡 ,上。武德元年[618]析齊州 之淄川 置。土貢:防風、理石。戶四萬二千七百三十七, 口二十三萬三千八百二十一。縣四。淄川 ,上。武德元年[618]析置長白縣 ,六年省。有鐵。長山 , 上。高苑 ,上。景龍元年[707]析置濟陽縣 ,元和十五年[820]省。南有八會津 。鄒平 。上。武德元 年[618]置。 登州 東牟郡 ,中都督中都督 府。如意元年[692]以萊州 之牟平 、黃、文登 置。神龍三年[707]徙治蓬 萊 。土貢:貲布、水葱席、石器、文蛤、牛黃。戶二萬二千二百九十八,口十萬八千九。縣四。有平 海軍 ,亦曰東牟守捉 。蓬萊 ,本黃,神龍三年[707]更名。有銀山 、龍山 。牟平 ,中。武德四 年[621]以牟平 、黃置牟州 。六年以登州 之觀陽 隸萊州 。麟德元年[664]析文登 復置牟平 ,來 屬。有之罘山。文登 ,武德四年[621]置登州 ,以東萊郡 之觀陽 隸之。六年析置清陽 、廓定二 縣。及州廢,省清陽 、廓定,以文登 來屬。有成山 。黃。中。先天元年[712]析蓬萊 別置。有萊 山 。 萊州 東萊郡 ,中。土貢:貲布、水葱席、石器、文蛤、牛黃。戶二萬六千九百九十八,口十七萬一 千五百一十六。縣四。有東萊守捉 ,亦曰「團結營」。又有蓬萊 鎮兵,亦曰「挽彊兵」。掖, 上。貞觀元年[627]省曲城、當利 、曲臺 三縣入焉。有東海祠 。有鹽井二。昌陽 ,上。貞觀元 年[627]省盧鄉縣 入焉。有銀,有鐵。東百四十里有黃銀 坑,貞觀初得之。膠水 ,中。貞觀元 年[627]省膠東縣 入焉。有鹽。即墨 。中。有馬山 、中祠山、女姑山。東南有堰,貞觀十年[627],令 仇源築,以防淮涉水。有鹽。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处 地 处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处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8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041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043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目錄 28 29 30 31 32 33 棣州 樂安郡 ,上。武德四年[621]析滄州 之陽信、河、樂陵 、厭次 置。八年州廢,縣還隸滄 州 。貞觀十七年[643],復以滄州 之厭次 ,德州 之滳河、陽信置。土貢:絹。戶三萬九千一百五 十,口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九。縣五。厭次 ,上。貞觀元年[627]隸德州 。滳河,中。貞觀元 年[627]隸德州 。陽信,望。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蒲臺 ,緊。本隸淄州 ,貞觀六年[632]省入高 苑 ,七年復置。景龍元年[707]來屬。渤海 。緊。垂拱四年[688]析蒲臺 、厭次 置。有鹽。 兗州 魯郡 ,上都督府 。土貢:鏡花綾、雙距綾、絹、雲母、防風、紫石 。戶八萬七千九百八十 七,口五十八萬六百八。縣十。瑕丘 ,上。曲阜 ,緊。貞觀元年[627]省,八年復置。乾封,上。 本博城 。武德五年[622]以博城 、梁父、嬴置東泰州 ,并置肥城 、岱二縣。貞觀元年[627]州廢,省 梁父、嬴、肥城 、岱入博城 ,來屬。乾封元年[666]更名乾封,總章元年[668]又曰博城 ,神龍元 年[705]復曰乾封。有泰山 ,有東岳祠,有梁父山、亭亭山 、奕奕山 、云云山、社首山 、肅然 山 、石閭山 、蒿里山。泗水 ,上。鄒,上。有嶧山 。任城 ,緊。龔丘 ,中。金鄉 ,望。武 德四年[621]以金鄉 、方與置金州 。五年州廢,縣隸戴州,徙戴州來治,仍析金鄉 置昌邑縣 。八 年省昌邑 。貞觀十七年[643],以單父 、楚丘 隸宋州 ,成武隸曹州 ,鉅野 隸鄆州 。魚臺 , 上。本方與,寶應元年[763]更名。元和十四年[819]權隸徐州 ,尋復故。萊蕪 。中。本隸淄州 ,武德 六年[623]省入博城 。長安四年[704]以廢嬴縣 復置,元和十五年[820]省入乾封,大和元年[827]復置。有 鐵冶十三,有銅冶十八,銅坑 四。有錫。西北十五里有普濟渠 ,開元六年[718],令趙建盛開。 海州 東海郡 ,上。土貢:綾、楚布、紫菜。戶二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口十八萬四千九。縣四。朐 山 ,上。武德四年[621],析州 境置龍沮 、曲陽 、利城 、厚丘 、新樂 五縣。六年改新樂 曰 祝其。八年,省龍沮 、曲陽 入朐山 ,利城 、祝其入懷仁,厚丘 入猿陽。東二十里有永安堤 , 北接山,環城長十里,以捍海潮 ,開元十四年[726],刺史刺史 杜令昭 築。東海 ,上。武德四年[621]以 縣置環州 ,并置青山、石城 、贛榆 三縣。八年州廢,省青山、石城 、贛榆 ,以東海 來屬。猿 陽,中。總章元年[668]隸泗州 ,咸亨五年[674]復故。懷仁。中。 沂州 琅邪郡 ,上。土貢:紫石 、鍾乳。戶三萬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萬五千七百三十七。縣 五。臨沂 ,上。武德四年[621]析置蘭山 、臨猿、昌樂三縣,六年皆省。費,上。貞觀元年[627]省顓 臾 縣入焉。氶,上。本蘭陵 ,武德四年[621]以縣置鄫州,更名,別置蘭陵 、鄫城二縣。貞觀元 年[627]州廢,省蘭陵 、鄫城,以氶來屬。有鐵。有陂十三,畜水溉田,皆貞觀以來築。沂水 ,上。武 德五年[622]以沂水 、新泰 、莒置莒州 。貞觀八年[634]州廢,以莒棣密州 ,沂水 、新泰 來屬。有 銅。有沂山 、龍山 。北有穆陵關 。新泰 。上。有蒙山 。 密州 高密郡 ,上。土貢:貲布、海蛤、牛黃。戶二萬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萬六千五百二十四。 縣四。諸城 ,上。有鹽。輔唐 ,上。本安丘 ,武德六年[623]省郚城縣入焉。乾元二年[759]更名。高 密 ,上。武德三年[620]置,六年省膠西縣 入焉。莒。上。有鹽。 右河南 採訪使採訪使 ,治汴州 。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衙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艺 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9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0.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 / 10 https://taolang.club/doc/181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