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宋史
 187 / 496
 195 段 8473 字
 399 种 74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
十七
[元]脫脫 等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188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禁軍下→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祐二年[1050] 1 至和二年[1055] 1 嘉祐四年[1059] 1 雍熙四年[987] 1 乾德二年[964] 1
熙寧元年[1068] 1 建隆元年[961] 1 太平興國二年[977] 1
地点 陝西 12 河東 11 定州 6 清塞 5
人物 雲翼 21 忠銳 5 祖宗 4
文官 捧日 18 廳子 9 諸班直 4
武官 弩手 16 都虞候 7 指揮使 6
其他 就糧 13 馬軍 12 剩員 9 吐渾 8 殿前司 8 樞密院 8 六軍 7 教閱 7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衞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
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 。又有蕃兵 ,其法始於國初,具籍
塞下,團結以為藩籬 之兵;其後分隊伍 ,給旗幟,繕營堡,備器械,一律以鄉兵 之制。今因舊史
纂脩兵志,特置於熙寧 保甲之前,而附之鄉兵 焉。
其軍政,則有召募、揀選 、廩給、訓練、屯戍、遷補、器甲、馬政 八者之目,條分而著之,以見歷
朝因革損益之不同,而世道之盛衰亦具是矣。
嗟乎!三代遠矣。秦、漢而下得寓兵於農之遺意者,惟唐府衞為近之。府衞變而召募,因循姑息,至
於藩鎮,盛而唐以亡。更歷五代,亂亡相踵,未有不由於兵者。太祖 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勁兵,列
營京畿 ,以備宿衞,分番屯戍,以捍邊圉。於時將帥之臣入奉朝請奉朝請 ,獷暴之民收隸尺籍,雖有桀驁
恣肆,而無所施於其間。凡其制,為什長什長 之法,階級之辨,使之內外相維,上下相制,截然而不可犯
者,是雖以矯累朝藩 鎮之弊,而其所懲者深矣。
军 营
词 军 军
地 军
仕 军
號
地 文
武
名
1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咸平以後,承平既久,武備漸寬。仁宗 之世,西兵招刺 太多,將驕士惰,徒耗國用,憂世之士屢以為
言,竟莫之改。神宗 奮然更制,於是聯比其民以為保甲,部分諸路以隸將兵,雖不能盡拯其弊,而亦足
以作一時之氣。時其所任者,王安石 也。元祐、紹聖遵守成憲 。迨崇寧、大觀間,增額日廣而乏精
銳,故無益於靖康之變 。時其所任者,童貫 也。
建炎南渡 ,收潰卒,招群盜,以開元帥府 。其初兵不滿萬,用張、韓、劉、岳為將,而軍聲以振。
及秦檜 主和議 ,士氣遂沮。孝宗 有志興復而未能。光、寧以後,募兵 雖衆,土宇日蹙,況上無
馭將之術,而將有中制之嫌。然沿邊諸壘,尚能戮力效忠,相與維持至百五十年而後亡。雖其祖宗 深
仁厚澤有以固結人心,而制兵之有道,綜理之周密,於此亦可見矣。
禁兵 者,天子之衞兵也,殿前、侍衞二司總之。其最親近扈從者,號諸班直諸班直 ,其次總於御前忠佐軍
頭司 、皇城司 、騏驥院 。餘皆以守京師、備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駐 、屯泊,則就糧 軍
也。太祖 鑒前代之失,萃精銳於京師,雖曰增損舊制,而規模宏遠矣。
建隆元年[961],詔殿前、侍衞二司各閱所掌兵,揀其驍勇升為上軍,老弱怯懦置剩員 以處之。詔諸州
長吏選所部兵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又選強壯卒定為兵樣,分送諸道。其後代以木梃,為高下之
等,散給諸州軍。委長吏、都監都監 等召募教習教習 ,俟其精練,即送闕下。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驍武
軍並為驍捷,左右備征為雲騎,左右平遠 為廣捷,左右懷德為懷順。四年,賜河東 樂平 縣歸降卒
元威以下二百六十六人衣服、錢絹有差,立為效順指揮。
乾德二年[964],詔遼州 降軍宜以效順、懷恩為名。三年四月,詔改西川 感化、耀武 等軍並為虎虎
捷捷 。九月,上御講武 殿閱諸道兵,得萬餘人,以騎兵 為驍雄,步軍為雄武,並隸侍衞司,且命王
繼勳 主之,給緡錢俾娶妻。繼勳 縱之白日掠人妻女,街使街使 不能禁。帝聞大怒,捕斬者百人,小黃小黃
門門 閻承翰 見而不奏,亦杖數十。
開寶七年[974],泰寧軍節度 使李從善 部下及江南 水軍凡千三十九人,並黥面 隸籍,以歸化、歸
聖為額。
太平興國二年[977],詔改簇御馬直曰簇御龍直御龍直 ,鐵騎 曰日騎,龍捷龍捷 曰龍衞,控鶴控鶴 曰天武,虎虎
捷捷 曰神衞,骨○子直曰御龍骨○子直,寬衣控鶴控鶴 曰寬衣天武,雄威曰雄勇,龍騎曰雄猛。八年,改濮
州 平海 指揮為崇武 。
雍熙四年[987],改殿前司 日騎○直指揮為捧日捧日 ○直,日騎改為捧日捧日 ,驍猛改為拱辰 ,雄勇改為神
勇,上鐵林上鐵林 改為殿前司 虎翼,腰弩改為神射,侍衞步軍司 鐵林改為侍衞司虎翼。
至道元年[995],帝閱禁兵 有挽強弩至一石五斗,連二十發而有餘力者,顧謂左右曰:「今宇內阜安,
材武間出,弧矢之妙,亦近代罕有也。」又令騎步兵各數百,東西列陣,挽彊彀弩,視其進退發矢如
一,容止中節,因曰:「此殿庭間數百人爾,猶兵威可觀,況堂堂之陣 數萬成列者乎!」
咸平三年[1000],詔定州 等處本城 廳子廳子 、無敵、忠銳 、定塞指揮,已並升充禁軍馬軍 雲翼 指
揮,依逐州軍就糧 ,令侍衞馬軍司 管轄。定州 揀中廳子廳子 第一充雲翼 第一,第二充雲翼 第
二;相州 廳子廳子 第一充雲翼 第三,第二充雲翼 第四;保州 無敵第一充雲翼 第五,第二充雲
翼 第六,忠銳 充雲翼 第七;威勇軍 無敵第一充雲翼 第八,第二充雲翼 第九,忠銳 充雲
翼 第十;靜戎軍 無敵充雲翼 第十一;寧邊軍 無敵充雲翼 第十二;北平塞無敵充雲翼 第十
三;深州 無敵充雲翼 第十四。北面諸處應管本城 、定塞指揮已下鎮定州 、高陽關 路都總路都總
管管 ,並充禁軍馬軍 雲翼 指揮,纔候升立訖,分析逐指揮員兵士人數、就糧 州府、本指揮見在去
處以聞。
號 军
號
名 名
事 名
事 衙
名 礼 號 军
亲
军 文
衙 衙 衙 军 军 军
號
军
武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军 营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地 法
文 军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衙 文 文 地
文 衙 营
军
词
地 法 文 名 营 名
军 营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法 地 地
文 营 名 军
2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年,詔陝西 沿邊州軍兵 士先選中者,並升為禁軍,名保捷。五年正月,置廣捷兵士五指揮。五
月,命使臣分往邠、寧、環、慶、涇、原、儀、渭、隴、鄜、延等州,於保安 、保毅軍 內,與逐處
官吏選取有力者共二萬人,各於本州置營,升為禁軍,號曰振武指揮。既而帝曰:「邊防闕兵,朝廷
須為制置,蓋不得已也。候邊鄙乂寧,即可銷弭。」六月,以河東 州兵為神銳二十四指揮、神虎十指
揮,又升石州 廳子廳子 軍為禁軍,又以威虎十指揮隸虎翼。
景德四年[1007],詔河東 廣銳、神銳、神虎軍以見存為定額,缺則補之。
大中祥符元年[1008],詔侍衞步軍司 閱保寧軍 士,分為四等,其第一等徙營亳州 永城縣 ,餘聽歸
農;無家可還者,隸諸州為剩員 。四年,宣示永安縣 永安 指揮兵八千餘人以奉諸陵,其軍額猶
隸西京 本城 廂軍,可賜名奉先 指揮,升為禁軍,在清塞 之下。八年,置禁軍左右清衞二指揮,
在雄武弩手弩手 之上,散卒月給鐵錢五百,以奉宮觀。
仁宗 即位,海內承平,而留神武備,始幸安肅 教場觀飛山 雄武發炮,命捧日捧日 、天武、神衞、虎
翼四軍為戰陣法,拔其擊刺騎射之精者,稍遷補之。由天聖至寶元間,增募諸軍:陝西 蕃落、廣銳,
河北雲翼 ,京畿 廣捷、虎翼、效忠,陝西 、河東 清邊弩手弩手 ,京西、江、淮、荊湖 歸遠,總
百餘營。
康定初,趙元昊 反,西邊用兵,詔募神捷兵,易名 萬勝,為營二十。所募多市井選軟,不足以備戰
守。是時禁兵 多戍陝西 ,并邊土兵雖不及等,然驍勇善戰。京師所遣戍者,雖稱魁頭,大率不能辛
苦,而摧鋒陷陣非其所長。又北兵戍及川峽、荊湘、嶺嶠間,多不便習水土,故議者欲益募土兵為就
糧 。於是增置陝西 蕃落、保捷、定功,河北雲翼 、有馬勁勇,陝西 、河北振武,河北、京東武
衞,陝西 、京西壯勇,延州 青澗,登州 澄海 弩手弩手 ,京畿 近郡亦增募龍騎、廣勇、廣捷、虎
翼、步鬥、步武,復升 河北招收、無敵、廳子廳子 馬,陝西 制勝,并州 克戎、騎射,麟州 飛
騎 ,府州 威遠 ,秦州 建威,慶州 有馬安塞 ,保州 威邊,安肅軍 忠銳 ,嵐、府州 建
安,登州 平海 ,皆為禁兵 ,增內外馬步凡數百營。又京東西、河北、河東 、江、淮、荊
湖 、兩浙 、福建路 各募宣毅,大州二營,小州一營,凡二百八十八。岢嵐軍 別置床子弩 炮
手。時吏以所募多寡為賞罰格,諸軍子弟悉聽隸籍,禁軍闕額多選本城 補填,故慶曆中外禁、廂軍總
一百二十五萬,視國初為最多。西師既罷,上患兵冗,帑庾不能給,乃詔省兵數萬人。
皇祐二年[1050],川峽增置寧遠 。五年,江、淮、荊湖 置教閱 忠節,州一營,大州五百人,小州三
百人。於是宣毅寖廢不復補 ,而荊湖 、廣南益募雄略。至和二年[1055],廣、桂、邕州 置有馬雄
略。明年,并萬勝為十營。其後,議者謂東南雖無事,不宜馳備。嘉祐四年[1059],乃詔荊南 、江寧
府 、揚、廬、洪、潭、福、越州 募就糧 軍,號威果,各營於本州。又益遣禁軍駐泊 ,長吏兼本
路兵馬鈐轄兵馬鈐轄 ,選武臣為都監都監 ,專主訓練。於是東南稍有備矣。
七年,宰相宰相 韓琦 言:
祖宗 以兵定天下,凡有征戍則募置,事已則併,故兵日精而用不廣。今二邊雖號通好,而西北屯邊之
兵,常若待敵之至,故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給。不於此時先慮而豫備之,一旦邊陲用兵,水旱相繼,卒
起而圖之,不可及矣。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法 名 地
武
號 地 地 文
地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名 礼
军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法
地 地 军
仕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军
武 武
文 名
亲
3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又三路就糧 之兵雖勇勁服習,然邊儲貴踴,常苦難贍。若其數過多,復有尾大不掉之患。京師之兵雖雜
且少精,然漕於東南,廣而易供設,其數多,得彊幹弱枝之勢。祖宗 時,就糧 之兵不甚多,邊陲有
事,則以京師兵益之,其慮深而其費鮮。願詔樞密院 同三司 量河北、陝西 、河東 及三司 榷貨榷貨
務務 歲入金帛之數,約可贍京師及三路兵馬幾何,然後以可贍之數立為定額。額外罷募,闕即增補。額外
數已盡而營畸零,則省併之。既見定額,則可以定其路馬步軍一營,以若干為額。仍請覈見開寶、至
道、天禧 、慶曆中外兵馬之數。蓋開寶、至道之兵,太祖 、太宗 以之定天下、服四方也。天禧 之
兵,真宗 所以守成備豫也。慶曆之兵,西師後增置之數也。以祖宗 之兵,視今數之多少,則精冗易
判,裁制無疑矣。
於是詔中書、樞密院 同議。樞密院 奏: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至道之
籍總六十六萬六千,而禁軍馬步三十五萬八千;天禧 之籍總九十一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
千;慶曆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視前所募後寖多,自是稍加裁製,以
為定額。
英宗 即位,詔諸道選軍士能引弓二石、擴弩四石五斗送京師閱試,第升軍額。明年,并萬勝為神
衞。三年,京師置雄武第三軍。時宣毅僅有存者,然數詔諸路選廂軍壯勇者補禁衞,而退其老弱焉。
蓋治平之兵一百十六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六十六萬三千云。
熙寧元年[1068]十二月,詔:「京東武衞四十二指揮並分隸河北都總管司 ,六指揮隸大名府路 ,三十
六指揮均隸定州 、高陽關 兩路更戍;其休番者,選差兵官三人依河北教閱 新法訓練,仍差使差使 臣
押教。」又詔京東路 募河北流民,招置教閱 廂軍二十指揮二十指揮 ,以忠果為額。青、鄆、淄、齊州 各
三指揮,濟、兗、曹、濮州 各兩指揮。
三年十二月,樞密使樞密使 文彥博 等上在京、開封府 界及京東等路禁軍數,帝亦參以治平中兵數而討論
焉。遂詔:殿前虎翼除水軍一指揮外,存六十指揮,各以五百人為率,總三萬四百人;在京增廣勇五
指揮,共二千人;開封府 界定六萬二千人,京東五萬一千二百人,兩浙 四千人,江東 五千二百
人,江西 六千八百人,湖南 八千三百人,湖北萬二千人,福建四千五百人,廣南東、西千二百人,
川峽三路四千四百人為額。在京其餘指揮并河東 、陝西 、京西、淮南 路既皆撥併,唯河北人數尚
多,乃詔禁軍以七萬為額。初,河北兵籍比諸路為多,其緣邊者且仰給三司 ,至是而撥併畸零,立為
定額焉。是時,京東增置武衞軍,分隸河北四路,後又以三千人戍揚、杭州 、江寧府 ,其後又團結
軍士置將分領,則謂之將兵。
七年正月,詔頒諸班直諸班直 禁軍名額:
殿前司
諸班: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內殿直殿直 、散員、散指揮、散都頭都頭 、散祗候祗候 、金槍、東西、招箭、散直、鈞鈞
容直容直 。諸直:御龍、御龍骨○、御龍弓箭、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諸軍:捧日捧日 ○直、捧日捧日 左射、捧日捧日 、寬
衣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歸明渤海 、拱聖、神勇、吐渾 、驍騎 、驍勝、宣武 、虎翼水
軍 、寧朔、龍猛、捧日捧日 第五軍 、捧日捧日 第七軍、天武第五軍 、天武第七軍、契丹 直第一、契
丹 直第二、神騎、廣勇、步鬥、龍騎、驍猛、雄勇、太原府 就糧 吐渾 、潞州 就糧 吐渾 、左
射清朔、擒戎、廣捷、廣德、驍雄、雄威。
侍衞馬軍司
军
亲 军
衙 衙 地 地 衙
文
地 號 號 地
號 亲
衙 衙
地
號
衙 地
地 地 军 文
地 军 武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文
衙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政 营 地
军 文 军 文 军 政
政 地 军 政 地 军 政
营
4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龍衞○直、龍衞左射、龍衞、恩冀州 員僚直、忠猛、定州 散員、驍捷、雲騎、武騎、龍衞第十軍、揀中
龍衞、新立驍捷、飛捷、驍武、廣銳、雲翼 、禁軍有馬勁勇、廳子廳子 馬、無敵、克勝、飛騎 、威遠 、
克戎、萬捷、雲捷、橫塞、慶州 有馬安塞 、蕃落、有馬雄略、員僚剩員 直。
侍衞步軍司
神衞、虎翼水軍 、神衞第十軍、步武、武衞、床子弩 雄武、飛山 雄武、神衞、振武、來化、雄
武弩手弩手 、上威猛、招收、雄勝、澄海 水軍弩手弩手 、神虎、保捷、捉生、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定功、
青澗、平海 、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揀中雄勇、懷順、懷恩、勇捷、威武、靜
戎弩手弩手 、忠遠、寧遠 、忠節、教閱 忠節、川忠節、神威、歸遠、雄略、下威猛、彊猛、壯勇、橋
道、清塞 、武嚴、宣效、神衞剩員 、奉先 園、揀中六軍 、御營喝探、新團立揀中剩員 。
諸班直諸班直 資次相壓
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御龍直御龍直 、御龍骨○子直、內殿直殿直 、散員、散指揮使指揮使 、散都頭都頭 、散祗候祗候 、金
槍、東西班東西班 、御龍弓箭直御龍弓箭直 、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招箭班招箭班 、散直、鈞容直鈞容直 。
諸軍資次相壓
捧日捧日 ○直、捧日捧日 左射、捧日捧日 、寬衣天武、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龍衞○直、龍衞左射、龍
衞、神衞、歸明渤海 、拱聖、神勇、恩冀州 員僚直、忠猛、定州 散員、吐渾 、驍騎 、驍捷、
雲騎、驍勝、宣武 、武騎、殿前司 虎翼、殿前司 虎翼水軍 、寧朔、龍猛、步軍司 虎翼、步軍
司 虎翼水軍 、捧日捧日 第五軍 、捧日捧日 第七軍、天武第五軍 、天武第七軍、龍衞第十軍、揀中龍
衞、神衞第十軍、契丹 直第一、契丹 直第二、神騎、廣勇、步鬥、龍騎、驍猛、雄勇、太原府 就
糧 吐渾 、潞州 就糧 吐渾 、清朔、擒戎、新立驍捷、飛捷、驍武、廣銳、雲翼 、禁軍有馬勁
勇、步武、武衞、床子弩 雄武、飛山 雄武、神銳、振武、來化、雄武弩手弩手 、上威猛、廳子廳子 馬、
無敵、招收、雄勝、廣捷、廣德、克勝、飛騎 、威遠 、澄海 水軍弩手弩手 、克戎、驍雄、雄威、萬
捷、雲捷、橫塞、神虎、保捷、慶州 有馬安塞 、蕃落、捉生、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定功、有馬雄
略、青澗、平海 、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揀中雄勇、懷順、懷恩、勇捷、威武、
下威武、靜戎弩手弩手 、忠勇、寧遠 、忠節、教閱 忠順、川忠節、神威、歸遠、雄略、下威猛、強
猛、壯勇、員僚剩員 直、橋道、川橋道、步軍司 清塞 、武嚴、宣效、神衞剩員 、奉先 園、揀
中六軍 、御營喝探、新團立揀中剩員 。
諸禁軍名額係捧日捧日 、天武、龍衞、神衞為上軍,五百文已上料錢見錢為中軍 ,不滿五百文料錢見錢
并捧日捧日 天武第五第七軍、龍衞神衞第十軍、驍猛、雄勇、驍雄、雄威為下軍。元豐五年[1082]十月,詔
諸路教閱 廂軍,於下禁軍內增入指揮名額,排連 並同禁軍。蓋熙寧 之籍,天下禁軍凡五十六萬八
千六百八十八人;元豐之籍,六十一萬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哲宗 即位,四方用兵,增戍益廣。元祐元年[1086]三月,寄招河北路 保甲,充填在京禁軍闕額。龍、
神衞以年二十以下,中軍 以下以年二十五以下者,雖短小一指並招刺 焉。二年,詔西關 堡防拓禁
軍和雇入役。復置河北、河東 、陝西 、府界馬步軍。七年,河東 、陝西路 諸帥府 敢勇以一百
人為額,專隸經略司 。
紹聖四年[1097],陝西路 增置蕃落馬軍 。是年,蘭州 金城 置步軍保捷、馬軍 蕃落。
地 地
名 文 营 地
地 地 军
营
军 军 地
武 地 武 武
地
武 地 军
地 军 名 营 军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政 营
地 衙 衙 军 营
营 军 文 军 文 军
政 政 地
军 政 地 军 政 名
军 地 武 文
营 地 地 武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军
军 营 地 军 名
营 军
文 营
文
军 军 地
號 地
营 军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衙
地 营 地 地 营
5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元符元年[1098],利州路 興元府 、閬州 各增置就糧 武寧 ;又湖北、江東 各增置有馬雄略。涇原
路 新築南牟會,賜名西安 州,戍守共以七千人為額,仍招置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天都、臨羌 砦戍
守各以三千人為額,仍各置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永興軍 等路創置蕃落;河北大名府 等二十二州共
創置馬軍 廣威、步軍保捷,以河北大水,招刺 流民故也。
二年正月,環慶 增置敢勇二百人。四月,環慶 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本路新展定邊城 ,比之橫
山 、興平等處城砦城砦 尤深,乞增置住營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六月,環慶 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
「展築慶州 白豹城 ,合增置住營馬步軍。」又鄜延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本路新築米脂 等八堡
砦,合增置土兵、馬步軍。」皆從之。三年,樞密院 奏:「河北增置馬軍 廣威、步軍保捷二萬餘
人,欲令揀選 升換在京闕額軍分。」從之。自紹聖以來,陝西 、河東 連用兵六年,進築未已,覆
軍殺將,供給不可勝紀。
徽宗 崇寧元年[1102]九月,荊湖北路 增置禁軍,以靖安 名。十月,川陝置安遠軍 。三年三月,隴隴
右都護右都護 奏:乞於鄯州 置水軍,守河浮橋。又樞密院 乞增置府界、京東西等路步軍,荊湖南路 雄
略,皆從之。十月,京東西、河東 北、開封府 界創置馬步軍五萬人,馬軍 以崇捷、崇銳名,步軍
以崇武 、崇威名,合用緡錢二百八十萬有奇,以常平 、封樁等錢支,用蔡京 之請也。京又言:
「今拓地廣,戍兵 少,當議添置兵額,以為邊備。」從之。
四年十一月,廣西路 置刀牌手三千人,於切要州軍更戌,以寧海 名。十二月,詔:「四輔屏翰 京
師,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萬人為額。」五年,環慶路 進築徐丁臺城 ,賜名安邊,置馬軍 蕃
落、步軍保捷。
大觀元年[1107]五月,延安 置錢監 兵。閏十月,靖州 置宣節。十一月,兩浙 東、西路各增置禁
軍。宣和三年[1121],內侍、制置使制置使 譚奏,以方臘 既平,乞節鎮 增添禁軍兩指揮,餘州軍一指揮;
又乞除温、處、衢、婺外,將禁軍更招置成十指揮。又乞增置嚴州 威果禁軍。並從之。五年二月,尚
書省 言:「古者,六軍 為王之爪牙,羽林 則禁衞之總名也。今臣僚使令兵卒所居營分曰六軍 ,
而復有左、右羽林右羽林 之名,稱謂失當。若將揀中六軍 并六軍 指揮並改為廣效,內揀中六軍 作第一
指揮,左龍武左龍武 第二,左羽林左羽林 第三,左神武左神武 第四,右龍武右龍武 第五,右羽林右羽林 第六,右神武右神武 第七。
」從之。
靖康元年[1126],詔:「廣西宜、融二州實為極邊,舊置馬軍 難議減省,且依元降指揮招置。」
自元豐而後,民兵 日盛,募兵 日衰,其募兵 闕額,則收其廩給,以為民兵 教閱 之費。元祐以
降,民兵 亦衰。崇寧、大觀以來,蔡京 用事,兵弊日滋,至於受逃亡,收配隸 ,猶恐不足。政和
之後,久廢蒐補,軍士死亡之餘,老疾者徒費廩給,少健者又多冗占,階級既壞,紀律遂亡。童貫 握
兵,勢傾內外,凡遇陣敗,恥於人言,第申逃竄。河北將兵,十無二三,往往多住招闕額,以其封樁
為上供之用。陝右諸路兵亦無幾,種師道 將兵入援,止得萬五千人。故靖康之變 ,雖畫一之詔,哀
痛激切,而事已無及矣。
高宗 南渡,始建御營司 ,未幾,復并御營歸樞密院 。建炎四年[1130],改御前五軍 為神武軍 ,
御營五軍 為神武副軍,並隸樞密院 。五年,上以祖宗故事 ,兵皆隸三衙 ,乃廢神武中軍 隸殿
前司 ,於是殿司兵司兵 柄始一。乾道元年[1067],詔殿前兵馬權以七萬三千人為額。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营 地 地
营 军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营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衙 营
仕 地 地
號 地 地 营
文 地 衙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名
军
地 地 名
地 地 营
地 衙 地 地
文 名 营
地
衙 营 营 营
武 营 营 营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营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名 法
名
仕 事
號 衙 衙 军 营
军 衙 作 军 营
衙 武
6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諸屯駐 大軍則皆諸將之部曲,高宗 開元帥府 ,諸將兵悉隸焉。建炎 後,諸大將兵寖盛,因時制變,
屯無常所。如劉光世 軍或在鎮江 、池州 、太平,韓世忠 軍或屯江州 、江陰 ,岳飛 一軍或屯宜
興 、蔣山 ,王彥 八字軍 隨張浚 入蜀,吳玠 兵多屯鳳州 、大散關 、和尚原 。是時合內外大
軍十九萬四千餘,川、陝不與焉。及楊沂中 將中軍 總宿衞,江東 劉光世 、淮東韓世忠 、湖北嶽
飛 、湖南王 ○四軍共十九萬一千六百,亦未嘗有屯。
紹興十一年[1141],范同 以諸將握兵難制,獻謀秦檜 ,且以柘臯之捷言於上,召張俊 、韓世
忠 、岳飛 入覲,張俊 首納所部兵。分命三大帥大帥 副校各統所部,自為一軍,更銜曰統制統制 御前
軍 馬。罷宣撫司 ,遇出師取旨,兵皆隸樞密院 ,屯駐 仍舊。而四川 大將兵曰興成階鳳文
龍 利閬金洋綿房西和州 、大安軍 、興元隆慶 潼川府 凡十七郡,亦分屯就糧 焉。
乾道之末,各州有都統司 領兵:建康 五萬,池州 一萬二千,鎮江 四萬七千,楚州武鋒軍 一萬
一千,鄂州 四萬九千,荊南 二萬,興元一萬七千,金州 一萬一千。其後分屯列戍,增損靡常。所
可考者,統制統制 、統領統領 、正將正將 、副將副將 、準備將準備將 之目也。
至於水軍之制,則有加於前者,南渡以後,江、淮皆為邊境故也。建炎初,李綱 請於沿江、淮、
河帥府 置水兵水兵 二軍,要郡別置水兵水兵 一軍,次要郡別置中軍 ,招善舟楫者充,立軍號曰凌
波 、樓船 軍。其戰艦 則有海鰍、水哨馬、雙車、得勝、十棹、大飛、旗捷、防沙、平底、水飛馬
之名。隆興 以後至於寶祐、景定間,江、淮沿流堡隘相望,守禦 益繁,民勞益甚。迨咸淳末,廣東
籍蛋丁,閩海拘泊船民船,公私俱弊矣。
其禁軍將軍將 校,則有殿前司都指揮使殿前司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各一人;諸班有都虞候都虞候 、指揮指揮
使使 、都知都知 、副都知都知 、押班押班 ;御龍諸直有四直都虞候四直都虞候 ,本直各有都虞候都虞候 、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副指揮
使使 、都頭都頭 、副都頭副都頭 、十將、將虞候將虞候 ;馬步軍有捧日捧日 、天武左右四廂都指揮使四廂都指揮使 ,捧日捧日 、天武
左右各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每軍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每指揮有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使副指揮使 ,每都有軍軍
使使 、副兵馬使副兵馬使 、十將、將虞候將虞候 、承局 、押官押官 。所領諸班直諸班直 、指揮。騎兵 、步兵之額敘列如
左。以其前後之異同者分為建隆以來之制、熙寧 以後之制,而將兵、水兵水兵 之制可考者,因附著於後
云。
建隆以來之制 騎軍
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內殿直殿直
散員
散指揮散都頭都頭 金槍班
東西班東西班
散直
鈞容直鈞容直
外殿直外殿直
捧日捧日
契丹
歸明渤海
军 號 衙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军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营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武
军 衙 衙 军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军
营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名
营 武 武 营
名 营 军
地 军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武 衙 文 文 营
地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政
地
7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拱聖
吐渾 小底小底
驍騎
驍勝
寧朔
龍猛
飛猛
驍猛
神騎
驍雄
吐渾 直
安慶
三部落
清朔
擒戎
新安 內員僚直
散祗候祗候 步鬥
步軍
御龍直御龍直
御龍骨朵子直御龍骨朵子直
御龍弓箭直御龍弓箭直 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天武
神勇
宣武
虎翼
雄勇
廣德
廣勇
廣捷
雄威
龍騎
神射
政 文
营
政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8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步鬥
鞭箭
侍衞司
侍衞親軍親軍 馬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各一人。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都
虞候虞候 各一人,步軍亦如之。自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已上,其員全闕,即馬、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等各領其務,
與殿前號為三司 。馬步軍有龍衞神衞左右四廂都指揮使四廂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每指揮有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副指揮
使使 。餘如殿前司 之制。所領騎兵 步兵之額敘列如左:
騎軍
員僚直
龍衞
忠猛散員
驍捷
雲騎
歸明
克勝驍銳
驍武
廣銳
武清
有馬勁勇
雲翼
廳子廳子
萬捷
雲捷
橫塞
員僚剩員 直
清塞
飛捷
驍駿
揀中夏州 廳子廳子
騎捷
武騎
驍騎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武 武 武
武 衙 营
地
名
文
军
地
地 文
营
9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無敵
忠銳
威邊
飛騎 威遠 克戎有馬安塞
蕃落
并州 騎射有馬雄略
步軍
神衞
步武
虎翼
奉節
武衞
雄武
川效忠
效順
雄勝
揀中雄勇
懷勇
威寧
飛虎
懷順
歸聖
順聖
揀中懷愛
勇捷
威武
靜戎弩手弩手
平塞弩手弩手
新立弩手弩手 忠勇
寧遠
忠節
名
营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地
10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神威
歸遠
雄略
威猛襄邑
神銳
神虎
保捷
振武
橋道
清塞
招收
壯勇
宣效
來化
歸恩
順化
左右清衞
川員僚直造船務歸明羽林 新立清河 保寧
新立歸化
強壯軍員澄海 弩手弩手 捉生
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
定功
清澗 建威
效勇
宣毅
宣毅床子弩 炮手建安
威果
武嚴
御前忠佐軍頭御前忠佐軍頭
司馬步軍都軍頭馬步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馬軍都軍頭馬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步軍都軍頭步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其所轄散
員,有副指揮使副指揮使 、軍使軍使 、副兵馬使副兵馬使 、十將。馬步直自指揮使指揮使 而下,皆如殿前司 之制。
地
地
营 地
地 武
武
地
军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武 衙
11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188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禁軍下→目錄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御前忠佐散員御前忠佐散員
馬直步直備軍
皇城司
親從官親從官
入內院子入內院子
騏驥院
騎御馬直騎御馬直 左右教駿教駿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12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helloiac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helloiac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helloiac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helloiac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helloiac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helloiac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宋史 189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廂兵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宋史 375 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宋史 195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訓練之制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107 卷一百〇七 列傳第四十五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周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新唐書 056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Similar to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helloiac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helloiac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helloiac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helloiac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helloiac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helloiac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helloiac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Similar to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20)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明史 091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兵三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隋書 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明史 178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宋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宋史 447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〇六 忠義二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089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494 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西南溪峒諸蠻下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 1. 文档信息  宋史  187 / 496  195 段 8473 字  399 种 74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史 187 卷一百八 十七 [元]脫脫 等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188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禁軍下→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祐二年[1050] 1 至和二年[1055] 1 嘉祐四年[1059] 1 雍熙四年[987] 1 乾德二年[964] 1 熙寧元年[1068] 1 建隆元年[961] 1 太平興國二年[977] 1 地点 陝西 12 河東 11 定州 6 清塞 5 人物 雲翼 21 忠銳 5 祖宗 4 文官 捧日 18 廳子 9 諸班直 4 武官 弩手 16 都虞候 7 指揮使 6 其他 就糧 13 馬軍 12 剩員 9 吐渾 8 殿前司 8 樞密院 8 六軍 7 教閱 7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禁軍上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衞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 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為在所防守,則曰鄉兵 。又有蕃兵 ,其法始於國初,具籍 塞下,團結以為藩籬 之兵;其後分隊伍 ,給旗幟,繕營堡,備器械,一律以鄉兵 之制。今因舊史 纂脩兵志,特置於熙寧 保甲之前,而附之鄉兵 焉。 其軍政,則有召募、揀選 、廩給、訓練、屯戍、遷補、器甲、馬政 八者之目,條分而著之,以見歷 朝因革損益之不同,而世道之盛衰亦具是矣。 嗟乎!三代遠矣。秦、漢而下得寓兵於農之遺意者,惟唐府衞為近之。府衞變而召募,因循姑息,至 於藩鎮,盛而唐以亡。更歷五代,亂亡相踵,未有不由於兵者。太祖 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勁兵,列 營京畿 ,以備宿衞,分番屯戍,以捍邊圉。於時將帥之臣入奉朝請奉朝請 ,獷暴之民收隸尺籍,雖有桀驁 恣肆,而無所施於其間。凡其制,為什長什長 之法,階級之辨,使之內外相維,上下相制,截然而不可犯 者,是雖以矯累朝藩 鎮之弊,而其所懲者深矣。 军 营 词 军 军 地 军 仕 军 號 地 文 武 名 1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咸平以後,承平既久,武備漸寬。仁宗 之世,西兵招刺 太多,將驕士惰,徒耗國用,憂世之士屢以為 言,竟莫之改。神宗 奮然更制,於是聯比其民以為保甲,部分諸路以隸將兵,雖不能盡拯其弊,而亦足 以作一時之氣。時其所任者,王安石 也。元祐、紹聖遵守成憲 。迨崇寧、大觀間,增額日廣而乏精 銳,故無益於靖康之變 。時其所任者,童貫 也。 建炎南渡 ,收潰卒,招群盜,以開元帥府 。其初兵不滿萬,用張、韓、劉、岳為將,而軍聲以振。 及秦檜 主和議 ,士氣遂沮。孝宗 有志興復而未能。光、寧以後,募兵 雖衆,土宇日蹙,況上無 馭將之術,而將有中制之嫌。然沿邊諸壘,尚能戮力效忠,相與維持至百五十年而後亡。雖其祖宗 深 仁厚澤有以固結人心,而制兵之有道,綜理之周密,於此亦可見矣。 禁兵 者,天子之衞兵也,殿前、侍衞二司總之。其最親近扈從者,號諸班直諸班直 ,其次總於御前忠佐軍 頭司 、皇城司 、騏驥院 。餘皆以守京師、備征伐 。其在外者,非屯駐 、屯泊,則就糧 軍 也。太祖 鑒前代之失,萃精銳於京師,雖曰增損舊制,而規模宏遠矣。 建隆元年[961],詔殿前、侍衞二司各閱所掌兵,揀其驍勇升為上軍,老弱怯懦置剩員 以處之。詔諸州 長吏選所部兵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又選強壯卒定為兵樣,分送諸道。其後代以木梃,為高下之 等,散給諸州軍。委長吏、都監都監 等召募教習教習 ,俟其精練,即送闕下。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驍武 軍並為驍捷,左右備征為雲騎,左右平遠 為廣捷,左右懷德為懷順。四年,賜河東 樂平 縣歸降卒 元威以下二百六十六人衣服、錢絹有差,立為效順指揮。 乾德二年[964],詔遼州 降軍宜以效順、懷恩為名。三年四月,詔改西川 感化、耀武 等軍並為虎虎 捷捷 。九月,上御講武 殿閱諸道兵,得萬餘人,以騎兵 為驍雄,步軍為雄武,並隸侍衞司,且命王 繼勳 主之,給緡錢俾娶妻。繼勳 縱之白日掠人妻女,街使街使 不能禁。帝聞大怒,捕斬者百人,小黃小黃 門門 閻承翰 見而不奏,亦杖數十。 開寶七年[974],泰寧軍節度 使李從善 部下及江南 水軍凡千三十九人,並黥面 隸籍,以歸化、歸 聖為額。 太平興國二年[977],詔改簇御馬直曰簇御龍直御龍直 ,鐵騎 曰日騎,龍捷龍捷 曰龍衞,控鶴控鶴 曰天武,虎虎 捷捷 曰神衞,骨○子直曰御龍骨○子直,寬衣控鶴控鶴 曰寬衣天武,雄威曰雄勇,龍騎曰雄猛。八年,改濮 州 平海 指揮為崇武 。 雍熙四年[987],改殿前司 日騎○直指揮為捧日捧日 ○直,日騎改為捧日捧日 ,驍猛改為拱辰 ,雄勇改為神 勇,上鐵林上鐵林 改為殿前司 虎翼,腰弩改為神射,侍衞步軍司 鐵林改為侍衞司虎翼。 至道元年[995],帝閱禁兵 有挽強弩至一石五斗,連二十發而有餘力者,顧謂左右曰:「今宇內阜安, 材武間出,弧矢之妙,亦近代罕有也。」又令騎步兵各數百,東西列陣,挽彊彀弩,視其進退發矢如 一,容止中節,因曰:「此殿庭間數百人爾,猶兵威可觀,況堂堂之陣 數萬成列者乎!」 咸平三年[1000],詔定州 等處本城 廳子廳子 、無敵、忠銳 、定塞指揮,已並升充禁軍馬軍 雲翼 指 揮,依逐州軍就糧 ,令侍衞馬軍司 管轄。定州 揀中廳子廳子 第一充雲翼 第一,第二充雲翼 第 二;相州 廳子廳子 第一充雲翼 第三,第二充雲翼 第四;保州 無敵第一充雲翼 第五,第二充雲 翼 第六,忠銳 充雲翼 第七;威勇軍 無敵第一充雲翼 第八,第二充雲翼 第九,忠銳 充雲 翼 第十;靜戎軍 無敵充雲翼 第十一;寧邊軍 無敵充雲翼 第十二;北平塞無敵充雲翼 第十 三;深州 無敵充雲翼 第十四。北面諸處應管本城 、定塞指揮已下鎮定州 、高陽關 路都總路都總 管管 ,並充禁軍馬軍 雲翼 指揮,纔候升立訖,分析逐指揮員兵士人數、就糧 州府、本指揮見在去 處以聞。 號 军 號 名 名 事 名 事 衙 名 礼 號 军 亲 军 文 衙 衙 衙 军 军 军 號 军 武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军 营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地 法 文 军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衙 文 文 地 文 衙 营 军 词 地 法 文 名 营 名 军 营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法 地 地 文 营 名 军 2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年,詔陝西 沿邊州軍兵 士先選中者,並升為禁軍,名保捷。五年正月,置廣捷兵士五指揮。五 月,命使臣分往邠、寧、環、慶、涇、原、儀、渭、隴、鄜、延等州,於保安 、保毅軍 內,與逐處 官吏選取有力者共二萬人,各於本州置營,升為禁軍,號曰振武指揮。既而帝曰:「邊防闕兵,朝廷 須為制置,蓋不得已也。候邊鄙乂寧,即可銷弭。」六月,以河東 州兵為神銳二十四指揮、神虎十指 揮,又升石州 廳子廳子 軍為禁軍,又以威虎十指揮隸虎翼。 景德四年[1007],詔河東 廣銳、神銳、神虎軍以見存為定額,缺則補之。 大中祥符元年[1008],詔侍衞步軍司 閱保寧軍 士,分為四等,其第一等徙營亳州 永城縣 ,餘聽歸 農;無家可還者,隸諸州為剩員 。四年,宣示永安縣 永安 指揮兵八千餘人以奉諸陵,其軍額猶 隸西京 本城 廂軍,可賜名奉先 指揮,升為禁軍,在清塞 之下。八年,置禁軍左右清衞二指揮, 在雄武弩手弩手 之上,散卒月給鐵錢五百,以奉宮觀。 仁宗 即位,海內承平,而留神武備,始幸安肅 教場觀飛山 雄武發炮,命捧日捧日 、天武、神衞、虎 翼四軍為戰陣法,拔其擊刺騎射之精者,稍遷補之。由天聖至寶元間,增募諸軍:陝西 蕃落、廣銳, 河北雲翼 ,京畿 廣捷、虎翼、效忠,陝西 、河東 清邊弩手弩手 ,京西、江、淮、荊湖 歸遠,總 百餘營。 康定初,趙元昊 反,西邊用兵,詔募神捷兵,易名 萬勝,為營二十。所募多市井選軟,不足以備戰 守。是時禁兵 多戍陝西 ,并邊土兵雖不及等,然驍勇善戰。京師所遣戍者,雖稱魁頭,大率不能辛 苦,而摧鋒陷陣非其所長。又北兵戍及川峽、荊湘、嶺嶠間,多不便習水土,故議者欲益募土兵為就 糧 。於是增置陝西 蕃落、保捷、定功,河北雲翼 、有馬勁勇,陝西 、河北振武,河北、京東武 衞,陝西 、京西壯勇,延州 青澗,登州 澄海 弩手弩手 ,京畿 近郡亦增募龍騎、廣勇、廣捷、虎 翼、步鬥、步武,復升 河北招收、無敵、廳子廳子 馬,陝西 制勝,并州 克戎、騎射,麟州 飛 騎 ,府州 威遠 ,秦州 建威,慶州 有馬安塞 ,保州 威邊,安肅軍 忠銳 ,嵐、府州 建 安,登州 平海 ,皆為禁兵 ,增內外馬步凡數百營。又京東西、河北、河東 、江、淮、荊 湖 、兩浙 、福建路 各募宣毅,大州二營,小州一營,凡二百八十八。岢嵐軍 別置床子弩 炮 手。時吏以所募多寡為賞罰格,諸軍子弟悉聽隸籍,禁軍闕額多選本城 補填,故慶曆中外禁、廂軍總 一百二十五萬,視國初為最多。西師既罷,上患兵冗,帑庾不能給,乃詔省兵數萬人。 皇祐二年[1050],川峽增置寧遠 。五年,江、淮、荊湖 置教閱 忠節,州一營,大州五百人,小州三 百人。於是宣毅寖廢不復補 ,而荊湖 、廣南益募雄略。至和二年[1055],廣、桂、邕州 置有馬雄 略。明年,并萬勝為十營。其後,議者謂東南雖無事,不宜馳備。嘉祐四年[1059],乃詔荊南 、江寧 府 、揚、廬、洪、潭、福、越州 募就糧 軍,號威果,各營於本州。又益遣禁軍駐泊 ,長吏兼本 路兵馬鈐轄兵馬鈐轄 ,選武臣為都監都監 ,專主訓練。於是東南稍有備矣。 七年,宰相宰相 韓琦 言: 祖宗 以兵定天下,凡有征戍則募置,事已則併,故兵日精而用不廣。今二邊雖號通好,而西北屯邊之 兵,常若待敵之至,故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給。不於此時先慮而豫備之,一旦邊陲用兵,水旱相繼,卒 起而圖之,不可及矣。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法 名 地 武 號 地 地 文 地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名 礼 军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法 地 地 军 仕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军 武 武 文 名 亲 3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又三路就糧 之兵雖勇勁服習,然邊儲貴踴,常苦難贍。若其數過多,復有尾大不掉之患。京師之兵雖雜 且少精,然漕於東南,廣而易供設,其數多,得彊幹弱枝之勢。祖宗 時,就糧 之兵不甚多,邊陲有 事,則以京師兵益之,其慮深而其費鮮。願詔樞密院 同三司 量河北、陝西 、河東 及三司 榷貨榷貨 務務 歲入金帛之數,約可贍京師及三路兵馬幾何,然後以可贍之數立為定額。額外罷募,闕即增補。額外 數已盡而營畸零,則省併之。既見定額,則可以定其路馬步軍一營,以若干為額。仍請覈見開寶、至 道、天禧 、慶曆中外兵馬之數。蓋開寶、至道之兵,太祖 、太宗 以之定天下、服四方也。天禧 之 兵,真宗 所以守成備豫也。慶曆之兵,西師後增置之數也。以祖宗 之兵,視今數之多少,則精冗易 判,裁制無疑矣。 於是詔中書、樞密院 同議。樞密院 奏:開寶之籍總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至道之 籍總六十六萬六千,而禁軍馬步三十五萬八千;天禧 之籍總九十一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四十三萬二 千;慶曆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視前所募後寖多,自是稍加裁製,以 為定額。 英宗 即位,詔諸道選軍士能引弓二石、擴弩四石五斗送京師閱試,第升軍額。明年,并萬勝為神 衞。三年,京師置雄武第三軍。時宣毅僅有存者,然數詔諸路選廂軍壯勇者補禁衞,而退其老弱焉。 蓋治平之兵一百十六萬二千,而禁軍馬步六十六萬三千云。 熙寧元年[1068]十二月,詔:「京東武衞四十二指揮並分隸河北都總管司 ,六指揮隸大名府路 ,三十 六指揮均隸定州 、高陽關 兩路更戍;其休番者,選差兵官三人依河北教閱 新法訓練,仍差使差使 臣 押教。」又詔京東路 募河北流民,招置教閱 廂軍二十指揮二十指揮 ,以忠果為額。青、鄆、淄、齊州 各 三指揮,濟、兗、曹、濮州 各兩指揮。 三年十二月,樞密使樞密使 文彥博 等上在京、開封府 界及京東等路禁軍數,帝亦參以治平中兵數而討論 焉。遂詔:殿前虎翼除水軍一指揮外,存六十指揮,各以五百人為率,總三萬四百人;在京增廣勇五 指揮,共二千人;開封府 界定六萬二千人,京東五萬一千二百人,兩浙 四千人,江東 五千二百 人,江西 六千八百人,湖南 八千三百人,湖北萬二千人,福建四千五百人,廣南東、西千二百人, 川峽三路四千四百人為額。在京其餘指揮并河東 、陝西 、京西、淮南 路既皆撥併,唯河北人數尚 多,乃詔禁軍以七萬為額。初,河北兵籍比諸路為多,其緣邊者且仰給三司 ,至是而撥併畸零,立為 定額焉。是時,京東增置武衞軍,分隸河北四路,後又以三千人戍揚、杭州 、江寧府 ,其後又團結 軍士置將分領,則謂之將兵。 七年正月,詔頒諸班直諸班直 禁軍名額: 殿前司 諸班: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內殿直殿直 、散員、散指揮、散都頭都頭 、散祗候祗候 、金槍、東西、招箭、散直、鈞鈞 容直容直 。諸直:御龍、御龍骨○、御龍弓箭、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諸軍:捧日捧日 ○直、捧日捧日 左射、捧日捧日 、寬 衣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歸明渤海 、拱聖、神勇、吐渾 、驍騎 、驍勝、宣武 、虎翼水 軍 、寧朔、龍猛、捧日捧日 第五軍 、捧日捧日 第七軍、天武第五軍 、天武第七軍、契丹 直第一、契 丹 直第二、神騎、廣勇、步鬥、龍騎、驍猛、雄勇、太原府 就糧 吐渾 、潞州 就糧 吐渾 、左 射清朔、擒戎、廣捷、廣德、驍雄、雄威。 侍衞馬軍司 军 亲 军 衙 衙 地 地 衙 文 地 號 號 地 號 亲 衙 衙 地 號 衙 地 地 地 军 文 地 军 武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文 衙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政 营 地 军 文 军 文 军 政 政 地 军 政 地 军 政 营 4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龍衞○直、龍衞左射、龍衞、恩冀州 員僚直、忠猛、定州 散員、驍捷、雲騎、武騎、龍衞第十軍、揀中 龍衞、新立驍捷、飛捷、驍武、廣銳、雲翼 、禁軍有馬勁勇、廳子廳子 馬、無敵、克勝、飛騎 、威遠 、 克戎、萬捷、雲捷、橫塞、慶州 有馬安塞 、蕃落、有馬雄略、員僚剩員 直。 侍衞步軍司 神衞、虎翼水軍 、神衞第十軍、步武、武衞、床子弩 雄武、飛山 雄武、神衞、振武、來化、雄 武弩手弩手 、上威猛、招收、雄勝、澄海 水軍弩手弩手 、神虎、保捷、捉生、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定功、 青澗、平海 、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揀中雄勇、懷順、懷恩、勇捷、威武、靜 戎弩手弩手 、忠遠、寧遠 、忠節、教閱 忠節、川忠節、神威、歸遠、雄略、下威猛、彊猛、壯勇、橋 道、清塞 、武嚴、宣效、神衞剩員 、奉先 園、揀中六軍 、御營喝探、新團立揀中剩員 。 諸班直諸班直 資次相壓 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御龍直御龍直 、御龍骨○子直、內殿直殿直 、散員、散指揮使指揮使 、散都頭都頭 、散祗候祗候 、金 槍、東西班東西班 、御龍弓箭直御龍弓箭直 、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招箭班招箭班 、散直、鈞容直鈞容直 。 諸軍資次相壓 捧日捧日 ○直、捧日捧日 左射、捧日捧日 、寬衣天武、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龍衞○直、龍衞左射、龍 衞、神衞、歸明渤海 、拱聖、神勇、恩冀州 員僚直、忠猛、定州 散員、吐渾 、驍騎 、驍捷、 雲騎、驍勝、宣武 、武騎、殿前司 虎翼、殿前司 虎翼水軍 、寧朔、龍猛、步軍司 虎翼、步軍 司 虎翼水軍 、捧日捧日 第五軍 、捧日捧日 第七軍、天武第五軍 、天武第七軍、龍衞第十軍、揀中龍 衞、神衞第十軍、契丹 直第一、契丹 直第二、神騎、廣勇、步鬥、龍騎、驍猛、雄勇、太原府 就 糧 吐渾 、潞州 就糧 吐渾 、清朔、擒戎、新立驍捷、飛捷、驍武、廣銳、雲翼 、禁軍有馬勁 勇、步武、武衞、床子弩 雄武、飛山 雄武、神銳、振武、來化、雄武弩手弩手 、上威猛、廳子廳子 馬、 無敵、招收、雄勝、廣捷、廣德、克勝、飛騎 、威遠 、澄海 水軍弩手弩手 、克戎、驍雄、雄威、萬 捷、雲捷、橫塞、神虎、保捷、慶州 有馬安塞 、蕃落、捉生、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定功、有馬雄 略、青澗、平海 、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揀中雄勇、懷順、懷恩、勇捷、威武、 下威武、靜戎弩手弩手 、忠勇、寧遠 、忠節、教閱 忠順、川忠節、神威、歸遠、雄略、下威猛、強 猛、壯勇、員僚剩員 直、橋道、川橋道、步軍司 清塞 、武嚴、宣效、神衞剩員 、奉先 園、揀 中六軍 、御營喝探、新團立揀中剩員 。 諸禁軍名額係捧日捧日 、天武、龍衞、神衞為上軍,五百文已上料錢見錢為中軍 ,不滿五百文料錢見錢 并捧日捧日 天武第五第七軍、龍衞神衞第十軍、驍猛、雄勇、驍雄、雄威為下軍。元豐五年[1082]十月,詔 諸路教閱 廂軍,於下禁軍內增入指揮名額,排連 並同禁軍。蓋熙寧 之籍,天下禁軍凡五十六萬八 千六百八十八人;元豐之籍,六十一萬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哲宗 即位,四方用兵,增戍益廣。元祐元年[1086]三月,寄招河北路 保甲,充填在京禁軍闕額。龍、 神衞以年二十以下,中軍 以下以年二十五以下者,雖短小一指並招刺 焉。二年,詔西關 堡防拓禁 軍和雇入役。復置河北、河東 、陝西 、府界馬步軍。七年,河東 、陝西路 諸帥府 敢勇以一百 人為額,專隸經略司 。 紹聖四年[1097],陝西路 增置蕃落馬軍 。是年,蘭州 金城 置步軍保捷、馬軍 蕃落。 地 地 名 文 营 地 地 地 军 营 军 军 地 武 地 武 武 地 武 地 军 地 军 名 营 军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政 营 地 衙 衙 军 营 营 军 文 军 文 军 政 政 地 军 政 地 军 政 名 军 地 武 文 营 地 地 武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军 军 营 地 军 名 营 军 文 营 文 军 军 地 號 地 营 军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衙 地 营 地 地 营 5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元符元年[1098],利州路 興元府 、閬州 各增置就糧 武寧 ;又湖北、江東 各增置有馬雄略。涇原 路 新築南牟會,賜名西安 州,戍守共以七千人為額,仍招置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天都、臨羌 砦戍 守各以三千人為額,仍各置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永興軍 等路創置蕃落;河北大名府 等二十二州共 創置馬軍 廣威、步軍保捷,以河北大水,招刺 流民故也。 二年正月,環慶 增置敢勇二百人。四月,環慶 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本路新展定邊城 ,比之橫 山 、興平等處城砦城砦 尤深,乞增置住營馬軍 蕃落、步軍保捷。」六月,環慶 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 「展築慶州 白豹城 ,合增置住營馬步軍。」又鄜延路都總管路都總管 司言司言 :「本路新築米脂 等八堡 砦,合增置土兵、馬步軍。」皆從之。三年,樞密院 奏:「河北增置馬軍 廣威、步軍保捷二萬餘 人,欲令揀選 升換在京闕額軍分。」從之。自紹聖以來,陝西 、河東 連用兵六年,進築未已,覆 軍殺將,供給不可勝紀。 徽宗 崇寧元年[1102]九月,荊湖北路 增置禁軍,以靖安 名。十月,川陝置安遠軍 。三年三月,隴隴 右都護右都護 奏:乞於鄯州 置水軍,守河浮橋。又樞密院 乞增置府界、京東西等路步軍,荊湖南路 雄 略,皆從之。十月,京東西、河東 北、開封府 界創置馬步軍五萬人,馬軍 以崇捷、崇銳名,步軍 以崇武 、崇威名,合用緡錢二百八十萬有奇,以常平 、封樁等錢支,用蔡京 之請也。京又言: 「今拓地廣,戍兵 少,當議添置兵額,以為邊備。」從之。 四年十一月,廣西路 置刀牌手三千人,於切要州軍更戌,以寧海 名。十二月,詔:「四輔屏翰 京 師,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萬人為額。」五年,環慶路 進築徐丁臺城 ,賜名安邊,置馬軍 蕃 落、步軍保捷。 大觀元年[1107]五月,延安 置錢監 兵。閏十月,靖州 置宣節。十一月,兩浙 東、西路各增置禁 軍。宣和三年[1121],內侍、制置使制置使 譚奏,以方臘 既平,乞節鎮 增添禁軍兩指揮,餘州軍一指揮; 又乞除温、處、衢、婺外,將禁軍更招置成十指揮。又乞增置嚴州 威果禁軍。並從之。五年二月,尚 書省 言:「古者,六軍 為王之爪牙,羽林 則禁衞之總名也。今臣僚使令兵卒所居營分曰六軍 , 而復有左、右羽林右羽林 之名,稱謂失當。若將揀中六軍 并六軍 指揮並改為廣效,內揀中六軍 作第一 指揮,左龍武左龍武 第二,左羽林左羽林 第三,左神武左神武 第四,右龍武右龍武 第五,右羽林右羽林 第六,右神武右神武 第七。 」從之。 靖康元年[1126],詔:「廣西宜、融二州實為極邊,舊置馬軍 難議減省,且依元降指揮招置。」 自元豐而後,民兵 日盛,募兵 日衰,其募兵 闕額,則收其廩給,以為民兵 教閱 之費。元祐以 降,民兵 亦衰。崇寧、大觀以來,蔡京 用事,兵弊日滋,至於受逃亡,收配隸 ,猶恐不足。政和 之後,久廢蒐補,軍士死亡之餘,老疾者徒費廩給,少健者又多冗占,階級既壞,紀律遂亡。童貫 握 兵,勢傾內外,凡遇陣敗,恥於人言,第申逃竄。河北將兵,十無二三,往往多住招闕額,以其封樁 為上供之用。陝右諸路兵亦無幾,種師道 將兵入援,止得萬五千人。故靖康之變 ,雖畫一之詔,哀 痛激切,而事已無及矣。 高宗 南渡,始建御營司 ,未幾,復并御營歸樞密院 。建炎四年[1130],改御前五軍 為神武軍 , 御營五軍 為神武副軍,並隸樞密院 。五年,上以祖宗故事 ,兵皆隸三衙 ,乃廢神武中軍 隸殿 前司 ,於是殿司兵司兵 柄始一。乾道元年[1067],詔殿前兵馬權以七萬三千人為額。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营 地 地 营 军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营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衙 营 仕 地 地 號 地 地 营 文 地 衙 地 地 地 营 地 地 名 军 地 地 名 地 地 营 地 衙 地 地 文 名 营 地 衙 营 营 营 武 营 营 营 文 武 武 文 武 武 营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名 法 名 仕 事 號 衙 衙 军 营 军 衙 作 军 营 衙 武 6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諸屯駐 大軍則皆諸將之部曲,高宗 開元帥府 ,諸將兵悉隸焉。建炎 後,諸大將兵寖盛,因時制變, 屯無常所。如劉光世 軍或在鎮江 、池州 、太平,韓世忠 軍或屯江州 、江陰 ,岳飛 一軍或屯宜 興 、蔣山 ,王彥 八字軍 隨張浚 入蜀,吳玠 兵多屯鳳州 、大散關 、和尚原 。是時合內外大 軍十九萬四千餘,川、陝不與焉。及楊沂中 將中軍 總宿衞,江東 劉光世 、淮東韓世忠 、湖北嶽 飛 、湖南王 ○四軍共十九萬一千六百,亦未嘗有屯。 紹興十一年[1141],范同 以諸將握兵難制,獻謀秦檜 ,且以柘臯之捷言於上,召張俊 、韓世 忠 、岳飛 入覲,張俊 首納所部兵。分命三大帥大帥 副校各統所部,自為一軍,更銜曰統制統制 御前 軍 馬。罷宣撫司 ,遇出師取旨,兵皆隸樞密院 ,屯駐 仍舊。而四川 大將兵曰興成階鳳文 龍 利閬金洋綿房西和州 、大安軍 、興元隆慶 潼川府 凡十七郡,亦分屯就糧 焉。 乾道之末,各州有都統司 領兵:建康 五萬,池州 一萬二千,鎮江 四萬七千,楚州武鋒軍 一萬 一千,鄂州 四萬九千,荊南 二萬,興元一萬七千,金州 一萬一千。其後分屯列戍,增損靡常。所 可考者,統制統制 、統領統領 、正將正將 、副將副將 、準備將準備將 之目也。 至於水軍之制,則有加於前者,南渡以後,江、淮皆為邊境故也。建炎初,李綱 請於沿江、淮、 河帥府 置水兵水兵 二軍,要郡別置水兵水兵 一軍,次要郡別置中軍 ,招善舟楫者充,立軍號曰凌 波 、樓船 軍。其戰艦 則有海鰍、水哨馬、雙車、得勝、十棹、大飛、旗捷、防沙、平底、水飛馬 之名。隆興 以後至於寶祐、景定間,江、淮沿流堡隘相望,守禦 益繁,民勞益甚。迨咸淳末,廣東 籍蛋丁,閩海拘泊船民船,公私俱弊矣。 其禁軍將軍將 校,則有殿前司都指揮使殿前司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各一人;諸班有都虞候都虞候 、指揮指揮 使使 、都知都知 、副都知都知 、押班押班 ;御龍諸直有四直都虞候四直都虞候 ,本直各有都虞候都虞候 、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副指揮 使使 、都頭都頭 、副都頭副都頭 、十將、將虞候將虞候 ;馬步軍有捧日捧日 、天武左右四廂都指揮使四廂都指揮使 ,捧日捧日 、天武 左右各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每軍有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每指揮有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使副指揮使 ,每都有軍軍 使使 、副兵馬使副兵馬使 、十將、將虞候將虞候 、承局 、押官押官 。所領諸班直諸班直 、指揮。騎兵 、步兵之額敘列如 左。以其前後之異同者分為建隆以來之制、熙寧 以後之制,而將兵、水兵水兵 之制可考者,因附著於後 云。 建隆以來之制 騎軍 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內殿直殿直 散員 散指揮散都頭都頭 金槍班 東西班東西班 散直 鈞容直鈞容直 外殿直外殿直 捧日捧日 契丹 歸明渤海 军 號 衙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军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营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武 军 衙 衙 军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军 营 地 地 地 军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武 武 名 营 武 武 营 名 营 军 地 军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武 衙 文 文 营 地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文 文 政 地 7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拱聖 吐渾 小底小底 驍騎 驍勝 寧朔 龍猛 飛猛 驍猛 神騎 驍雄 吐渾 直 安慶 三部落 清朔 擒戎 新安 內員僚直 散祗候祗候 步鬥 步軍 御龍直御龍直 御龍骨朵子直御龍骨朵子直 御龍弓箭直御龍弓箭直 御龍弩直御龍弩直 天武 神勇 宣武 虎翼 雄勇 廣德 廣勇 廣捷 雄威 龍騎 神射 政 文 营 政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8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步鬥 鞭箭 侍衞司 侍衞親軍親軍 馬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各一人。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都都 虞候虞候 各一人,步軍亦如之。自馬步軍都虞候馬步軍都虞候 已上,其員全闕,即馬、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等各領其務, 與殿前號為三司 。馬步軍有龍衞神衞左右四廂都指揮使四廂都指揮使 、都虞候都虞候 。每指揮有指揮使指揮使 、副指揮副指揮 使使 。餘如殿前司 之制。所領騎兵 步兵之額敘列如左: 騎軍 員僚直 龍衞 忠猛散員 驍捷 雲騎 歸明 克勝驍銳 驍武 廣銳 武清 有馬勁勇 雲翼 廳子廳子 萬捷 雲捷 橫塞 員僚剩員 直 清塞 飛捷 驍駿 揀中夏州 廳子廳子 騎捷 武騎 驍騎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衙 武 武 武 武 衙 营 地 名 文 军 地 地 文 营 9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0.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無敵 忠銳 威邊 飛騎 威遠 克戎有馬安塞 蕃落 并州 騎射有馬雄略 步軍 神衞 步武 虎翼 奉節 武衞 雄武 川效忠 效順 雄勝 揀中雄勇 懷勇 威寧 飛虎 懷順 歸聖 順聖 揀中懷愛 勇捷 威武 靜戎弩手弩手 平塞弩手弩手 新立弩手弩手 忠勇 寧遠 忠節 名 营 地 地 地 地 武 武 武 地 10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1.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神威 歸遠 雄略 威猛襄邑 神銳 神虎 保捷 振武 橋道 清塞 招收 壯勇 宣效 來化 歸恩 順化 左右清衞 川員僚直造船務歸明羽林 新立清河 保寧 新立歸化 強壯軍員澄海 弩手弩手 捉生 清邊弩手弩手 制勝 定功 清澗 建威 效勇 宣毅 宣毅床子弩 炮手建安 威果 武嚴 御前忠佐軍頭御前忠佐軍頭 司馬步軍都軍頭馬步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馬軍都軍頭馬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步軍都軍頭步軍都軍頭 、副都軍頭都軍頭 。其所轄散 員,有副指揮使副指揮使 、軍使軍使 、副兵馬使副兵馬使 、十將。馬步直自指揮使指揮使 而下,皆如殿前司 之制。 地 地 营 地 地 武 武 地 军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武 文 武 武 衙 11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2.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188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禁軍下→目錄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御前忠佐散員御前忠佐散員 馬直步直備軍 皇城司 親從官親從官 入內院子入內院子 騏驥院 騎御馬直騎御馬直 左右教駿教駿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12 / 12 https://taolang.club/doc/24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