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宋史
 273 / 496
 86 段 11897 字
 619 种 115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元]脫脫 等
←272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寶二年[969] 5 太平興國 5 廣順 4 開寶四年[971] 3 建隆二年[961] 2 乾德四年[966] 2
開寶元年[968] 2 乾祐 2
地点 太原 14 河東 7 雄州 6
人物 承矩 36 遵誨 23 謙溥 23 仁瑀 20 繼筠 13 允正 12 延渥 9 內斌 7
文官 州團練使 16 巡檢 7 觀察使 7
武官 防禦使 9 廂都指揮使 8 指揮使 4
其他 太祖 45 契丹 44 世宗 18 太宗 12 親征 7
目錄
0
1
2
3
4
5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 第三十二
李進卿 子延渥 楊美 何繼筠 子承矩 李漢超 子守恩 郭進 牛思進 附 李謙溥 子允正 姚內斌
董遵誨 賀惟忠 馬仁瑀
李進卿
李進卿 ,并州 晉陽 人。少以驍勇隸護聖軍。晉天福中,杜重威 帥師敗安重榮 於宗城 ,進卿力
戰有功,擢為興順軍校軍校 。周祖開國,命領所部兵戍靈壽 ,久之,遷龍捷龍捷 指揮使指揮使 。顯德初,從世
宗 戰高平 ,改鐵騎 指揮使指揮使 ,歷散員左射都校都校 ,改鐵騎 及內殿直都虞候內殿直都虞候 。
宋初,領貴州刺史貴州刺史 ,三遷鐵騎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乾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乾德初,遷控鶴控鶴 左廂都指揮廂都指揮
使使 ,改漢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二年,轉虎捷虎捷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澄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是歲冬,伐蜀,以進卿為歸
州路 行營步軍都指揮使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拔巫山 砦,下夔、萬二州。蜀平,錄功拜侍衞親軍親軍 步軍都虞候步軍都虞候 ,領保
順軍節度 。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河東 ,留進卿為在京都巡檢都巡檢 ,潁州刺史潁州刺史 常暉、淄州刺淄州刺
史史 韓光愿分為河南 、北巡檢巡檢 。及還,改親軍親軍 馬軍都虞候馬軍都虞候 。六年,遷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領靜江軍
節度 。卒,年五十九,贈侍中侍中 。子延渥 、延信。延信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武 地 文 武
號 地 军 武 武 军 文
文 军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地 武 地 武 武
地 號 军 地 文 文
文 地 文 武 武 武
地 文 名 文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延渥 以蔭補 供奉官供奉官 ,尋為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三遷至西京左藏庫使西京左藏庫使 。咸平初,歷知平戎寧邊順安軍 、保
州 、威虜軍 鈐轄鈐轄 ,又知冀州 。六年,徙瀛州 。
景德初,契丹 大舉擾邊,經胡盧河 ,踰關南,十月,抵城下。晝夜鼓譟,四面夾攻。旬日,其勢益
張,唯擊鼓伐木之聲相聞,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延渥 率州兵強壯,又集巡檢巡檢 史普所部乘城,
發礧石巨 木擊之,皆纍纍而墜,殺傷甚衆。翌日,契丹主 與其母親 鼓衆急擊,發矢如雨。延渥 分
兵拒守益堅,契丹 遁去,死者三萬餘,傷者倍之,獲鎧甲、兵矢、竿牌數百萬,驛書以聞。賜延
渥 錦袍、金帶,將士緡錢,遷延渥 本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以通判通判 、太子中允太子中允 陸元凱 為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賜
緋 ;推官推官 李翔 為太子中允太子中允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蔡亨 為右贊善大夫右贊善大夫 ;侍禁侍禁 、兵馬監押兵馬監押 王誨 ,殿殿
直直 、貝冀同巡檢同巡檢 史普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充職如故。
初,戍棚垂板護城纔數寸許,契丹 射之,矢集其上凡二百餘。及請葺城 ,詔取板視之,真宗 頗稱
其勞。又聞城守之際,陸元凱 流矢中面,史普勇敢不避敵,復遷元凱 屯田員外郎屯田員外郎 ,普尚食副使尚食副使 。
普尋卒,又錄其子昭度為右侍禁右侍禁 ,昭儉 為奉職。
二年,延渥 徙知邢州 ,歷天雄軍、貝州 副都部署副都部署 ,知冀、貝、博三州。大中祥符八年[1015],入
朝,以疾,連賜告,換右領軍領軍 衞大將軍大將軍 ,領演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明年,從其請,以左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致
仕 。天禧初,卒。子宗禹,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楊美
楊美 ,并州 文水 人。本名光美,避太宗 舊名改焉。美狀貌雄偉,武力絕人,以豪俠自任。漢乾
祐中,周祖征三叛,美杖策詣軍門 求見,周祖召與語,壯之,留帳下。廣順初,累遷禁軍大校,從世
宗 征淮南 ,以功擢鐵騎 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領白州刺史白州刺史 。
太祖 與美有舊,即位,以為內殿直都知內殿直都知 。建隆三年[962],升青州 北海 縣為軍,以美為軍使軍使 ,為
政尚簡易,民皆德之。乾德二年[964],召還,北海 民數百闕乞留,詔諭之不去,笞為首者始罷。遷馬
步軍都頭都頭 。會討蜀,以美為歸州 路戰櫂左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蜀平,遷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 ,領恩州州
團練使團練使 。開寶二年[969],改領端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六年,加都軍頭都軍頭 ,領宣州 觀察使觀察使 。俄授虎捷虎捷 左
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河西軍節度 。會遣党進 、潘美 征太原 ,命美為行營馬軍都虞候行營馬軍都虞候 。太平興
國二年[977]冬,出為保靜軍節度 。三年夏,以疾求解官歸京師,尋醫藥,詔遣內侍與道士馬志視之。
未幾,卒,年四十八,贈侍中侍中 ,命中使護葬。美為人任氣好施,凡得予賜及奉祿,盡賙給親戚故舊。
死之日,家無餘財,人多歎息之。
何繼筠
何繼筠 字化龍,河南 人。父福進,歷事後唐 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節度節度 。繼筠 幼時與
羣兒戲,必分行伍為戰陣之象。晉初,補殿直殿直 。周祖討三叛,表繼筠 從行。賊平,改供奉官供奉官 。
廣順初,福進鎮真定 ,署衙內都校都校 ,嘗領偏師出土門,與并人戰,斬首 數千級,以功領欽州刺欽州刺
史史 。契丹 將高模翰 率二千騎擾深、冀,以葦栰度胡盧河 。繼筠 與虎捷虎捷 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劉誠誨率兵
拒之,至武強 ,獲老稚千餘人,模翰 遁去。俄隨福進入朝,為內殿直都知內殿直都知 。福進卒,起復 ,為濮濮
州刺史州刺史 ,領兵戍靜安軍 。契丹 內侵,繼筠 逆擊敗之,改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世宗 征瓦橋關 ,命繼
筠 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數千衆。恭帝 即位,以為西北面行營都監行營都監 。
名 仕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政 地
名 文
名 主 亲 名
政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仕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文 文
政 名 號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武
武 武 文 武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营
號 地 军 武 文
號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地 武 武
文 地 武 武 地 文 文
武 地 名 名 地 武
地
文
名
名 地 代 武 名
文 名 文
地 武 法
文 政 名 地 名 文 武
地 名 文 仕
文 地 政 名 文 號 地
名 號 武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建隆二年[961],升棣州 為團練團練 ,以繼筠 充使。三年,命為關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乾德四年[966],加本州防防
禦使禦使 。開寶元年[968]秋,命昭義節度節度 李繼勳 等征太原 ,以繼筠 為先鋒 部署。至渦河 與并人
遇,擊走之,奪汾河 橋,敗其衆於城下,獲馬五百匹,擒其將張環、石贇以獻。二年春,太祖 親
征 晉陽 ,契丹 來援。繼筠 時屯兵 陽曲縣 ,驛召至行在所 ,授以方略,命將精騎數千赴石嶺
關 拒契丹 ,謂之曰:「翌日亭午,俟卿來奏捷也。」至期,帝御北臺以俟。見一騎自北來,亟遣逆問
之,乃繼筠 子承睿 來獻捷。生擒刺史刺史 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 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衆。
初,并人恃契丹 為聲援,及捷奏,太祖 命以所獲首級、鎧甲示城下,并人喪氣。繼筠 以功拜建武軍
節度 ,判棣州 。
三年,來朝,詔賜鞍馬、戎仗,令戍邊。四年秋,來朝,疽發背,車駕幸其第,錫賚甚厚。未幾,卒,
年五十一。帝親臨之,為之流涕,從容謂侍臣曰:「繼筠 捍邊有功,朕不早授方鎮 者,慮其數奇
耳。今纔領節制節制 ,果至淪沒,良可惜也。」贈侍中侍中 ,賻絹五百匹,中使護喪 ,令以生平所佩劍及
介冑同葬。
繼筠 深沉有智略,前後備邊 二十年,與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邊情,邊人畏伏,多畫像祠
之。子承矩 。
承矩
承矩 字正則。幼為棣州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從繼筠 討劉崇 ,擒其將胡澄 以獻。開寶四年[971],授閑閑
廄副使廄副使 。太平興國三年[978],漳、泉陳洪進 納土,詔承矩 乘傳監泉州 兵。會仙游、莆田 、百丈
寇賊嘯聚,承矩 與喬維岳 、王文寶 討平之,以功就遷閑廄使閑廄使 。疏為政之害民者數十事上之,悉被
容納。會改使名,即為崇儀使崇儀使 。五年,知河南府 。時調丁男百十輩轉送上供綱,承矩 以為橫役,
奏罷其事。徙知潭州 ,凡六年,囹圄 屢空,詔嘉奬之。入為六宅使六宅使 。端拱元年[988],領潘州刺州刺
史史 ,命護河陽 屯兵 。
米信 知滄州 ,以其不習吏事,命承矩 知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實專郡治。時契丹 撓邊,承矩 上疏曰:
「臣幼侍先臣關南征行,熟知北邊道路、川源之勢。若於順安 砦西開易河蒲口,導水東注于海,東西
三百餘里,南北五七十里,資其陂澤,築隄貯水為屯田 ,可以遏敵騎之奔軼。俟期歲間,關南諸泊悉
壅闐,即播為稻田。其緣邊州軍臨塘水者,止留城 守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地利以實邊,設險固以
防塞,春夏課農,秋冬習武,休息民力,以助國經。如此數年,將見彼弱我強,彼勞我逸,此禦邊之要
策也。其順安軍 以西,抵西山百里許,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銳,去其冗繆。夫兵不患
寡,患驕慢而不精;將不患怯,患偏見而無謀。若兵精將賢,則四境可以高枕而無憂。」太宗 嘉納
之。
屬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承矩 引援漢、魏至唐屯田 故事,以折衆論,務在必行。乃以承
矩 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屯田使 ,俾董其役。事具食貨志 。由是自順安 以東瀕海,廣袤數百里,悉為稻
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饒,民賴其利。
淳化四年[993],擢為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知滄州 ,踰年徙雄州 。御書印紙錄其功最,仍賜以弓劍。承
矩 推誠御衆,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屏左右與之款接,無所猜忌,故契丹 動息皆能前知。
至道元年[995],契丹 精騎數千夜襲城下,伐鼓 縱火,以逼樓堞。承矩 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久
之,斬馘甚衆,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契丹 遁去。是年春,府州 嘗敗契丹 衆,承矩 條殺獲以諭
州民,或揭於市,契丹 愧忿,故有是役。太宗 意其輕率致寇,復命與滄州 安守忠 兩換其任。魏廷
式 使河北,得雄州 功狀,抗表上言。又遣內侍劉勍 覈實,及麾下士有功者千餘人,皆進擢賚賜。
地 文 名 武
武 武 名 地 名 营 地
地 號
军 地 政 名 军 地 衙
地 政
名 名 文 法
政 號 名
地 地
名 营
武 文 葬
名 军
名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法 文
文 地 军
名 地 名 文 政 名
地
军
地
地
號
名 军
名 文 作 地
文 地 地
名 政
政 礼 名
政 地 政 名
政 號 地 名
名 地 名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真宗 嗣位,復遣知雄州 ,賜承矩 詔曰:「朕嗣守鴻業,惟懷永圖,思與華夷,共臻富壽。而契
丹 自太祖 在位之日,先帝 繼統之初,和好往來,禮幣不絕。其後尅復汾、晉,疆臣貪地,為國生
事,信好不通。今者聖考上仙,禮當訃告 。汝任居邊要,洞曉詩書,凡有事機,必能詳究,輕重之
際,務在得中。」承矩 貽書契丹 ,諭以懷來之旨,然未得其要。
咸平二年[999],契丹 南侵,屢遣內侍以密詔問禦遏之計,密封以獻。嘗詔聽邊民越拒馬河 塞北市
馬。承矩 上言曰:「緣邊戰櫂司自淘河 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餘里,此天險也。太宗 置砦二十
六,鋪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 三千餘,部舟百艘,往來巡警巡警 ,以屏姦詐,則緩急之備,大為
要害。今聽公私貿市,則人馬交度,深非便宜,且砦、鋪皆為虛設矣。」疏奏,即停前詔,屢被手札褒
飭。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引進使 。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承矩 ,詔書嘉奬,復遣之。承矩 上言曰:
契丹 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以馳騁為容儀,以弋獵為耕釣。櫛風沐雨,不以為
勞;露宿草行,不以為苦。復恃騎戰之利,故頻年犯塞。臣聞兵有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陵
水 泉,地陣也;兵車 士卒,人陣也。今用地陣而設險,以水泉而作固,建設陂塘,綿亙滄海,縱有
敵騎,安能折衝?昨者契丹 犯邊,高陽 一路,東負海,西抵順安 ,士庶安居,即屯田 之利也。
今順安 西至西山,地雖數軍,路纔百里,縱有丘陵岡阜,亦多川瀆泉源,因而廣之,制為塘埭,自可
息邊患矣。
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不悅詩書,不習禮樂,不守疆界,制御無方,動誤國家,雖提貔虎之師,莫遏犬
羊之衆。臣按兵法 ,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謂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衆
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此料敵制勝 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否則必敗。夫惟無慮而易
敵者必擒於人也。伏望慎擇疆吏,出牧邊民,厚之以奉祿,使悅其心,借之以威權,使嚴其令。然後深
溝高壘,秣馬厲兵,為戰守之備。修仁 立德,布政行惠,廣安輯之道。訓士訓士 卒,闢田疇 ,勸農
耕,畜芻粟,以備凶年。完長戟,修勁弩,謹熢燧,繕保戍,以防外患。來則禦之,去則備之,如此則
邊城按堵矣。
臣又聞古之明王 ,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 ,以備不虞。齊桓、晉文皆募兵 以服鄰敵,故
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有膽勇者聚為一卒,樂進戰効力以顯忠勇者聚為一卒,能踰高赴遠輕足善鬥者聚為
一卒,此三者兵之練銳,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况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卑身以事
強,小國之形也。以蠻夷伐蠻夷,中國之形也。故陳湯統西域 而郅支滅,常惠用烏孫 而邊部寧。且
聚膽勇、樂戰、輕足之徒,古稱良策,請試行之。
且邊鄙之人,多負壯勇,識外邦之情偽,知山川之形勝。望於邊郡置營召募,不須品度人才,止求少壯
有武藝者萬人。俟契丹 有警,令智勇將統而用之,必顯成功,乃中國之長算也。
又如榷場之設,蓋先朝從權立制,以惠契丹 ,縱其渝信犯盟,亦不之廢,似全大體。今緣邊榷場,因
其犯塞,尋即停罷。去歲以臣上言,於雄州 置場賣茶,雖貲貨並行,而邊氓未有所濟。乞延訪大臣,
議其可否,或文武中有抗執獨議,是必別有良謀。請委之邊任,使施方略,責以成功。苟空陳浮議,上
惑聖聰 ,秪如靈州 ,足為證驗,况茲契丹 又非夏州 之比也。四年十月,建議選銳兵於乾寧軍 ,
挽刀魚船自界河直趣平州 境,以牽西面之勢。五年,詔兼領制置屯田使制置屯田使 。始建榷場,或者謂承
矩 意在繼好,然契丹 無厭,未足誠信,徒使公行公行 窺伺。會契丹 有殺斥候斥候 卒者,復罷之。時契
丹 數窺邊城,大浚渠,頗撓其役。詔承矩 握兵深入其境,以分其勢。承矩 以無騎兵 ,第遣數千卒
出混泥城,襲之而還。
號 地 名
政 號 主
礼
名 政
政 地
名 地 號
营 文
文 名 名
政
地 军
政 地 地 军
地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地 文 名
主 地 军
地 政
政
政
地
名 地 政 地 地
地 文
名 政 武 政 武
政 名 名 营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景德元年[1004],入朝,進領英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真宗 謂宰相宰相 曰:「承矩 讀書好名,以才能自許,宜擇善地
處之。」冬,出知澶州 。承矩 自守邊以來,嘗欲朝廷懷柔遠 人,為息兵之計。及是,車駕按巡本
部,卒與契丹 和,益加歎賞。韓杞 之至也,命郊勞 之。明年春,復知雄州 。是歲,契丹 始遣使奉
幣。承矩 以朝廷待邊人之禮悠久可行者,悉疏以聞。手詔嘉納,仍聽事有未盡者便宜裁處。
三年,真拜雄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時邊兵稍息,農政未修。又置緣邊安撫使緣邊安撫使 ,命承矩 為之,且詔邊民誘其
復業。承矩 曰:「契丹 聞之,必謂誘其部屬也。」乃易詔文為水旱流民之意。王欽若 時知樞密樞密 ,
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 。帝曰:「承矩 任邊有功,當優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
奏稟進止。
承矩 頗有識鑒,典長沙 日,李沆 、王旦 為佐,承矩 厚待之,以為有公輔器。善推步,自知冥
數,乃以老疾求僻郡。詔自擇其代,承矩 以李允則 為請。乃授承矩 齊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遣之任,至郡
裁七日,卒,年六十一。特贈相州 觀察使觀察使 ,賻錢五十萬,絹五百匹,中使護葬。
以其子龜齡 為侍禁侍禁 ;昌齡 、九齡 為殿直殿直 ;遐齡 為齋郎齋郎 。緣邊洎涿、易州 民,聞承
矩 卒,皆相率詣雄州 發哀飯僧。昌齡 娶齊王 女太和縣主 ,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昌齡 子象中,為閤閤
門祗候門祗候 。
李漢超
李漢超 ,雲州 雲中人。始事鄴帥范延光 ,不為所知。又事鄆帥高行周 ,亦不見親信。會周世
宗 鎮澶淵,漢超遂委質焉。即位,補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三遷殿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 。
宋初,改散指揮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領綿州刺史綿州刺史 ,累遷控鶴控鶴 左廂都校廂都校 ,領恩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從平李重進 ,
尋遷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兼關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漢超在關南,人有訟漢超強取其女為妾及貸而不償者,太祖 召
而問之曰:「汝女可適何人?」曰:「農家也。」又問:「漢超未至關南,契丹 如何?」曰:「歲苦
侵暴。」曰:「今復爾耶?」曰:「否。」太祖 曰:「漢超,朕之貴臣也,為其妾不猶愈於農婦乎?
使漢超不守關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責而遣之。密使密使 諭漢超曰:「亟還其女并所貸,朕姑貰
汝,勿復為也。不足於用,何不以告朕耶?」漢超感泣,誓以死報。在郡十七年,政平訟理,吏民愛
之,詣闕求立碑頌德。太祖 詔率更令率更令 徐鉉 撰文撰文 賜之。
霸州 監軍監軍 馬仁瑀 嘗兄事漢超,多自肆,擅發麾下卒入遼境,剽奪人口、羊馬,由是二將交惡。太
祖 慮其生變,遣中使賜漢超、仁瑀 金帛,令和解之。太平興國初,遷應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齊州 ,
仍為關南巡檢巡檢 。二年八月,卒於屯所。太宗 甚悼惜,贈太尉太尉 、忠武軍節度 ,中使護葬。漢超善撫
士卒,與之同甘苦,死之日,軍中皆流涕。子守恩。
守恩
守恩,少驍果 善戰,有父風。初補齊州 牙職。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太原 ,漢超為北面行營行營
都監都監 ,守恩從父 軍中。會契丹 遣兵援河東 ,至定州 西嘉山 ,將入土門,守恩領牙兵牙兵 數千騎
戰敗之。斬首 三千級,獲戰馬、器甲甚衆,擒首領二十七人。隨漢超見于行在,賜戎服、金帶、器
幣、緡錢,太祖 謂左右曰:「此稚子能若是,他日將帥才也。」漢超卒,擢為驍猛軍校軍校 ,累官至隴隴
州刺史州刺史 、知靈州 。與轉運使轉運使 陳緯 部芻糧過瀚海 ,為賊所邀,守恩及子廣文助教 象之、隴
州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望之 、弟寄班守忠 皆沒。真宗 聞之震悼,特贈守恩洪州 觀察使觀察使 。次子祐之、
順之、用之、潤之、慶之、成之、藏之。
郭進
文 號 文 名
地 名 礼
政 名 礼 地 政
名
文 文 名
名 政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名 主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號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武 武 號
政
號
文
號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號 名 地 文 地
文 號 武 地
营 地 號 军 地
武 亲 政 地 地 地 武
法
號 武
文 地 武 名 地 仕
地 武 名 名 號 地 文
名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郭進 ,深州 博野人。少貧賤,為鉅鹿 富家傭保。有膂力,倜儻任氣,結豪俠,嗜酒蒲博。其家少
年患之,欲圖殺進,婦竺氏 陰知其謀,以告進,遂走晉陽 依漢祖。漢祖壯其材,留帳下。晉開運
末,契丹 擾邊。漢祖建號太原 。契丹主 道殂,漢祖將入汴,進請以奇兵間道先趨洺州 ,因定河北
諸郡。累遷乾、坊二州刺史州刺史 。少帝 即位,改磁州 。
周廣 順初,移淄州 。二年,吏民詣觀察使觀察使 舉留。是秋,遷登州刺史登州刺史 。會羣盜攻劫居民,進率鎮兵
平之,部內清肅,民吏千餘人詣闕請立屏盜碑 ,許之。顯德初,移衞州。衞、趙、邢、洺間多亡命
者,以汲郡 依山帶河,易為出沒,伺間椎剽,吏捕之輒遁去,故累歲不能絕其黨類。進備知其情狀,
因設計發擿之,數月間剪滅無餘,郡民又請立碑記其事。改洺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有善政,郡民復詣闕請立碑
頌德,詔左拾遺左拾遺 鄭起 撰文撰文 賜之。進嘗於城四面植柳,壕中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
涕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建隆初,太祖 親征 澤、潞,遷本州防禦使防禦使 ,充西山巡檢巡檢 。嘗與曹彬 、王全斌 入太原 境,獲
數千人。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河東 ,以進為行營 前軍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九年,命將征河
東 ,以進為河東道 、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監行營馬步軍都監 ,招徠山後諸州民三萬七千餘口。太平興國初,
領雲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邢州 ,仍兼西山巡檢巡檢 ,賜京城 道德坊第一區。
四年,車駕將征太原 ,先命進分兵控石嶺關 ,為都部署都部署 ,以防北邊。契丹 果犯關,進大破之,又
攻破西龍門 砦,俘馘來獻,自是并人喪氣。時田欽祚 護石嶺軍,恣為姦利諸不法事,進雖力不能
禁,亦屢形於言。進武人,性剛烈,戰功高,欽祚 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經死,年五十八,欽
祚 以暴卒聞。太宗 悼惜久之,贈安國軍節度 ,中使護葬。後頗聞其事,因罷欽祚 內職,出為房州州
團練使團練使 。
進有材幹,輕財好施,然性喜殺,士卒小違令,必置於死,居家御婢僕亦然。進在西山,太祖 遣戍
卒 ,必諭之曰:「汝輩謹奉法。我猶貸汝,郭進 殺汝矣。」其御下嚴毅若此。然能以權道任人,嘗
有軍校軍校 自西山詣闕誣進者,太祖 詰知其情狀,謂左右曰:「彼有過畏罰,故誣進求免爾。」遣使送
與進,令殺之。會并人入寇,進謂誣者曰:「汝敢論我,信有膽氣。今捨汝罪,能掩殺并寇,即薦汝於
朝;如敗,可自投河東 。」其人踴躍聽命,果致克捷。進即以聞,乞遷其職,太祖 從之。
初,開寶中,太祖 令有司造宅賜進,悉用筩瓦。有司言司言 ,舊制非親王 公主 之第不可用。帝怒
曰:「進控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兒女耶?亟往督役,無妄言。」太平興國初,
又賜宅一區。
牛思進 者,祁州 無極人。少從軍,以膂力聞。嘗取強弓絓於耳,以手引之令滿。又負墻立,力力
士士 二人撮其乳曳之,嶷不動,軍中咸異之。太平興國四年[979],知平定軍 ,從征河東 ,石嶺關 部
署郭進 卒,命思進代之。師還,以功改本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七年,授右千牛右千牛 衞上將軍上將軍 致仕 ,卒。
李謙溥
李謙溥 字德明,并州 盂人。性慷慨,重然諾。父蕘,後唐 清泰中,晉祖鎮并門,署為參謀參謀 。天
福初,為開封府推官開封府推官 ,使契丹 還,上言:「屈節外國,非久長策。」時晉祖方父事契丹 ,不悅其
言,出為汝州 魯山令魯山令 ,卒官。
名 地 地
名 地
政 地 主 地
文 號 地
名 地 文 文
作
地
文
文 名 文
號 军 武 文 名 名 地
號 军 地 营 武
地 地 武
地 文 地 文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名
名
名 號 地 名
文
號
营 名
武 號
地 號
號 文 主 主
名 地
武 地 地 地
名 文 文 武 仕
名
名 地 代 武
文 政 政
地 文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謙溥 少通左氏春秋 。從晉祖入汴,補殿直殿直 ,奉使 契丹 。少帝 即位,改西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 ,漢初,遷
東頭。周祖討三叛及守鄴都 ,謙溥 往來宣密命,周祖愛之。廣順初,遷供備庫副使供備庫副使 。世宗 征劉
崇 ,遼州刺史遼州刺史 張乙堅壁不下,遣謙溥 單騎說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閑廄使閑廄使 。師還,留為晉州兵馬都州兵馬都
監監 。以偏師入河東 境,頻致克捷,世宗 詔褒美之。
會隰州刺史隰州刺史 孫義卒,時世宗 親征 淮南 ,謙溥 謂節帥節帥 楊廷璋 曰:「大寧,咽喉要地,不可闕
守。且車駕出征,若俟報,則孤城陷矣。」廷璋 即署謙溥 權隰州 事。至郡,亟命浚城隍,嚴兵
備,凡八日,并人果以數千騎來寇。時盛暑,謙溥 單衣 持扇,從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視戰具。并人
退舍,後旬餘,大發衝車 攻城。謙溥 募敢死士,得百餘人,短兵堅甲,銜枚 夜縋出城。會廷璋 兵
至,合勢夾攻,掩其不及。并人大擾,悉衆遁去。追北數十里,斬首 千餘級,時顯德四年[963]也。明
年五月,攻破孝義縣 ,以功領衢州刺史衢州刺史 ,監軍監軍 如故。世宗 北征,召赴行在。恭帝 即位,為澶
州 巡檢使巡檢使 ,詔城莫州 ,數旬而就。改丹州刺史丹州刺史 。
建隆四年[963],移慈州 ,兼晉、隰緣邊都巡檢都巡檢 ,行石州 事,以興同砦為治所。冬,將有事于南
郊。太祖 命四路進兵,略地太原 。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孫延進、絳州刺史絳州刺史 沈繼深、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王睿 等師出
陰地,以謙溥 為先鋒 ,會霍邑 。謙溥 因畫攻取之策,繼深等共沮之,延進不能用。軍還,出白
璧 關,次谷口 ,謙溥 語諸將曰:「王師深入敵境,今既退軍,彼必乘我,諸君當備之。」諸將不
答,謙溥 獨令所部擐甲。俄追騎果至,延進等倉皇走谷中,獨謙溥 麾兵 拒之,并人引退。未幾,
移隰州刺史隰州刺史 。
開寶元年[968],命李繼勳 等征太原 ,以謙溥 為汾州 路都監路都監 。太祖 征晉陽 ,為東砦都監都監 。
前軍副部署 党進 遣謙溥 伐木西山以給軍用,未至,聞鼓聲,乃并人逼西砦。大將趙贊 禦之,并衆
未退,謙溥 麾所部赴之。太祖 遽至觀戰,怪其赴援者非精甲,問之,乃謙溥 也,帝甚喜。謙溥 在
州十年,敵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將劉進者,勇力絕人,謙溥 撫之厚,藉其死力,往來境上,以少擊
衆。并人患之,為蠟丸書以間進,佯遺書道中,晉帥趙贊 得之以聞。太祖 令械進送闕下,謙溥 詰
其事,進伏請死。謙溥 曰:「我以舉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進為并人所惡,此乃反間 也。奏
至,帝悟,遽令釋之,賜以禁軍都校軍都校 戎帳、服具,進感激,願擊敵自效。
開寶三年[970],召謙溥 為濟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後邊將邊將 失律,復為晉、隰緣邊巡檢使巡檢使 ,邊民聞之喜,爭
相迎勞 於道左。六年,領兵入太原 ,連拔七砦。八年,以疾求歸,肩輿 抵洛,太祖 遣中使領太太
醫醫 就視之。至京師,疾篤,累上章 辭祿,不許。明年春,卒,年六十二。太祖 甚痛惜之,賻贈有
加,葬事官給。
謙溥 與宣祖 同里閈,弟謙昇 與太祖 為布衣交 。其母閻嘗厚待太祖 ,及即位,數迎入宮中,
使左右掖左右掖 之,不令拜,命坐飲食,話及舊故,賜賚優厚。雍熙中,太宗 為許王 納謙昇 女為夫
人,以謙昇 為如京副使如京副使 。謙溥 子允則 、允正 ,允則 至寧州 防禦使防禦使 。從子 允恭 為內殿崇內殿崇
班班 、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
允正
允正字正字 修己,以蔭補 供奉官供奉官 。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 ,屢得升殿奏事,太宗 頗記憶其舊
故。雍熙中,與張平同掌三班,俄為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四年,遷閤門通事舍人閤門通事舍人 。時女弟適許王 ,以居第
質于宋偓 ,太宗 詰之曰:「爾父守邊二十餘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質之?」允正 具以奏,即遣內
侍輦錢贖還,搢紳咸賦詩頌美。
名 作 文 仕 政 號 文
地 名 文 號
名 文 名 文
武 地 號
文 號 军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衣
军 名 军 名
法
地 文 文 號 號
地 文 地 文
地 文 地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名 营 地 名
器 地 名
名 名 军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號 地 武
衙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军
文
名 文 武 文
礼 地 礼 號
文 节 號
名 號 名 號 词 號
武 號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亲 名
文 文
名
文 仕 文 衙 號
文 文 主
名 號 名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淳化中,命討戎、瀘州 叛蠻。遷西上閤門副使西上閤門副使 。太宗 慮京城 獄囚淹繫,命允正 提總之。嘗請詔御
史臺 給開封府司錄司 、左右軍左右軍 巡、四排岸司 印紙作囚簿,署禁繫月日,條其罪犯,歲滿較其殿最。
詔從其請。踰年,開封府 上言:「京師浩穰,禁繫尤衆,御史府 考較之際,胥吏胥吏 奔命 ,有妨推
鞫 ,况無欺隱,不煩推校。」卒罷之。允正 又提點提點 左右藏 ,屢乘傳北面,經度邊要。五年,為衞州
修河部署。會建清遠軍 積石 砦,命詣瀚海 部分其役。還,拜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并州 駐泊鈐轄駐泊鈐轄 。俄
代張永德 知州事知州事 ,徙代州 。
咸平初,使西蜀 詢訪民事,還,進秩東上閤門使東上閤門使 ,歷知鎮 、莫二州 。又為并代馬步軍鈐鈐
轄轄 。契丹 擾邊,車駕駐大名,允正 與高瓊 率太原 軍出土門路來會,召見便殿。所部有廣銳騎騎
士士 數百,皆素練習,命允正 引以入,賜緡錢。遣屯邢州 ,與石保吉 逐遼人,遼人遁去。俄以兵會
大名,復還并代。
五年,合涇原 儀渭、邠寧環慶 兩路為一界,命王漢忠 為都部署都部署 ,驛召允正 為鈐轄鈐轄 兼安撫都安撫都
監監 ,即日上道。又命與錢若水 同詣洪德、懷安 沿邊諸砦經度邊事,加領誠州刺史誠州刺史 。七月,罷兩路
之職,復任并代鈐轄鈐轄 。每錢若水 按巡邊壘,即詔權涖州事。進四方館使四方館使 ,代馬知節 為鄜延部署,
兼知延州 ,改客省使客省使 ,知定州 兼鎮定都鈐轄都鈐轄 。
大中祥符三年[1010],累表求還。至京師,將祀汾陰 ,以疾難於扈從,命為河陽 部署以便養。會張崇
貴 卒,趙德明 頗踰軼,亟詔徙允正 為鄜延部署,內侍密詔存諭。禮成,領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允正 頗
知書,性嚴毅,疏財,喜自修飭。素病痀僂,以是罕在要近,累典邊任,多殺戮。是秋,徙知永興
軍 ,卒,年五十一。
姚內斌
姚內斌 ,平州 盧龍 人。仕契丹 ,為關西巡檢巡檢 、瓦橋關 使。周顯德六年[965],太祖 從世
宗 北征,兵次瓦橋關 ,內斌 率衆五百人以城降。世宗 以為汝州刺史汝州刺史 ,吏民詣闕舉留,恭帝 詔
褒之。內斌 本名犯宣祖 諱下一字,遂改今名。從平李筠 ,改虢州刺史虢州刺史 。西夏 數犯西鄙,以內
斌 為慶州刺史慶州刺史 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白兩池榷鹽制置使 。在郡十數年,西夏 畏伏,不敢犯塞,號內斌 為「姚大
蟲 」,言其武猛也。
初,內斌 降,其妻子 皆在契丹 。乾德四年[966],子承贊密自幽州 來歸。五年,幽州 民田光嗣等
又以內斌 兒女六人間道來歸,太祖 並召見,賜以衣服、緡錢、鞍馬,令中使護送還內斌 。開寶四
年[971],召赴闕,上待之甚厚,遣歸治所。七年春,暴得疾,卒,年六十四。遣中使護喪 ,歸葬洛
陽 ,常賻外,賜其子田三十頃。承贊為供奉官供奉官 、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死于陣;承鑒 至殿中丞殿中丞 。
董遵誨
董遵誨 ,涿州 范陽 人。父宗本宗本 ,善騎射,隸契丹 帥趙延壽 麾下,嘗以事說延壽不能用。及延
壽被執,舉族南奔。漢祖得之,擢拜隨州刺史隨州刺史 ,署遵誨 隨州 牙校牙校 。周顯德初,世宗 北征,大
將高懷德 ,遵誨 之舅也,表遵誨 從行。師次高平 ,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
誨 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二年,討秦、鳳,大將韓通 又表遵誨 自隨。與賊戰于唐倉 ,先登陷陣,擒蜀招討使招討使 王鸞 以獻,
克秦、鳳二州。師還,錄其前後功,補東西班東西班 押班押班 ,又遷驍武指揮使驍武指揮使 。四年,從世宗 征淮南 ,
攻合肥 ,下之。六年,從韓通 平雄、霸二州 。
地 文 號 地 名
衙 衙 武 衙
地 衙 文 军
法 名 文 衙
营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政 文 衙 地
武 政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武 名 武
文 名 地 文
武 名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地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政 文 地 號
號 地 名 號 文 號
名 號 名 文 政
名 文 文 政 名
名
名 亲 政 地 地
名 號 名
葬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政 名
文 名 地 武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武 號 地
地 名 地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太祖 微時,客遊至漢東 ,依宗本宗本 ,而遵誨 憑藉父勢,太祖 每避之。遵誨 嘗謂太祖 曰:「每
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登高臺,遇黑蛇約長百尺餘,俄化龍飛騰東北去,雷電隨之,是何祥也?」太
祖 皆不對。他日論兵戰事,遵誨 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 乃辭宗本宗本 去,自是紫雲漸散。及即
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 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諭之曰:「卿尚記往日紫雲及龍化 之夢
乎?」遵誨 再拜 呼萬歲。俄而部下有軍卒擊登聞鼓 ,訴其不法十餘事,太祖 釋不問。遵誨 益惶
愧待罪,太祖 召而諭之曰:「朕方赦 過賞功,豈念舊惡耶?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遵誨 再
拜 感泣。又問遵誨 :「母安在?」遵誨 奏曰:「母氏在幽州 ,經患難睽隔。」太祖 因令人賂邊
民,竊迎其母,送與遵誨 。遵誨 遣外弟劉綜 貢馬以謝,太祖 解其所服真珠盤龍衣,命齎賜之。綜
曰:「遵誨 人臣,豈敢當此。」太祖 曰:「吾方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會李筠 叛澤、潞,令遵誨 從慕容延釗 討之,遷馬軍都軍頭馬軍都軍頭 ,因留之鎮守 。三年,召歸,再遷
為散員都虞候散員都虞候 。乾德六年[968],以西夏 近邊,授通遠軍 使。遵誨 既至,召諸族酋長,諭以朝廷威
德,刲羊釃酒,宴犒甚至,衆皆悅服。後數月,復來擾邊,遵誨 率兵深入其境,擊走之,俘斬甚衆,
獲羊馬數萬,夷落以定。太祖 嘉其功,就拜羅州刺史羅州刺史 ,使如故。太宗 即位,兼領靈州路 巡檢巡檢 。
遵誨 不知書 ,豁達 無崖岸,多方略,能挽強命中,武藝皆絕人。在通遠軍 凡十四年,安撫一面,
夏人悅服。嘗有剽略靈武進 奉使 鞍馬、兵器者,遵誨 部署帳下欲討之,夏人懼,盡歸所略,拜伏
請罪,遵誨 即慰撫令去。自是各謹封略,秋毫不敢犯。歷太祖 、太宗 朝,委遇始終不替,許以便
宜制軍制軍 事。太平興國六年[981],卒,年五十六。帝軫悼久之,遣中使護葬,賵賻加等,錄其子嗣宗、
嗣榮為殿直殿直 。
賀惟忠
賀惟忠 ,忻州 定襄 人。少勇敢,善騎射。周祖將兵討三叛,惟忠謁於道左,自陳其有武藝,周祖
悅之,即留置所部。洎開國,得隸世宗 帳下,奏補供奉官供奉官 ,不辭,輒入朝。世宗 怒之,及嗣位,
終不遷擢。
初授儀鸞副使儀鸞副使 ,令知易州 ,捍邊有功,尋遷正使。開寶二年[969],太祖 駐常山 ,以惟忠為本州刺本州刺
史史 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嘗中流矢,六年,金瘡 發而卒。太祖 聞之嗟悼,即以其子昭度
為供奉官供奉官 。
惟忠性剛果,知書,洞曉兵法 ,有方略。在易州 繕完亭障 ,撫士卒,得其死力,每乘塞用兵,所
向必克,威名震北邊,故十餘年間契丹 不敢南牧。昭度至西京作坊使西京作坊使 。淳化中,知通遠軍 ,有罪
當棄市 ,減死流商州 。
馬仁瑀
馬仁瑀 ,大名夏津 人。十餘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又遣於鄉校 習孝經 ,旬餘不識一字。博博
士士 笞之,仁瑀 夜中獨往焚學堂,博士博士 僅以身免。常集里中羣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
稱將軍將軍 ,日與之約,鞭其後期者,羣兒皆畏伏。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及長,善射,挽弓二百
斤。
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 年十六,願隸帳下,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廣順初,補
內殿直殿直 。世宗 嗣位,命衞士習射苑中,仁瑀 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會太原 劉
崇 入寇,世宗 親征 至高平 ,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仁瑀 謂衆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
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崇遂敗績。
號 地 文 名 號 名 號
號 名 號 文
名 名
名 礼 法 號 名
號 名 名
礼 名 名 地 號
名 名 名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武 军
文 政 地 名
名
號 文 號 地 文
名 词 名 地
地 仕 名
名 號 號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文 號
文 地 號 地
文 文 病 號
文
军 地 军
政 文 地
法 地
名
名 名 仕 作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號 名 地
名 號 军 地 名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272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目錄
80
81
82
83
84
85
世宗 至上黨 ,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餘人。擢仁瑀 為弓箭控鶴控鶴 直指揮使指揮使 ,及還京,又遷散指揮指揮
使使 。從征淮南 ,至楚州 ,攻水砦。砦中建飛樓高百尺餘,世宗 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
聲嫚罵,世宗 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仁瑀 引滿,應弦而顛。及淮南 平,身被數十創,賜
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內殿直都虞候 。又從平三關。恭帝 嗣位,詔從太祖 北伐。
初以佐命功授散員都指揮使散員都指揮使 ,領貴州刺史貴州刺史 ,俄遷鐵騎 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又為虎捷虎捷 左廂都指揮廂都指揮
使使 ,領扶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從平澤、潞,以功領常州 防禦使防禦使 ,改龍捷龍捷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建隆二
年[961],改領岳州 防禦使防禦使 ,俄又移領漢州 。
初,詔仁瑀 等領荊湖 諸郡,不數歲,復其地。至是,將征蜀,又詔領川、峽諸郡,遂平之。先
是,薛居正 知貢舉 ,仁瑀 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 日,仁瑀 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
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劉溫叟 所劾,帝優容之。王繼勳 以后族驕恣,凌蔑將帥,人皆引避。獨仁
瑀 詞氣不相下,嘗攘臂欲毆之。會帝將講武 郊外,遂欲相圖,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 密知
之,詔罷講武 ,出仁瑀 為密州 防禦使防禦使 。
太祖 征晉陽 ,命仁瑀 率師巡邊,至上谷 、漁陽 。契丹 素聞仁瑀 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
俘生口、牛羊數萬計。駕還,仁瑀 歸治所。明年,羣盜起兗州 ,賊首周弼 、毛襲甚勇悍,材貌奇
偉,弼號曰「長腳龍」。監軍監軍 討捕數不利,詔仁瑀 掩擊。仁瑀 率帳下十餘卒入泰山 ,擒弼,盡獲
其黨,魯郊遂寧。
開寶四年[971],遷瀛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繫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
願以過失殺 傷論。仁瑀 曰:「我為長吏,而兄子殺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
哉?」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斂具。太平興國初,移知遼州 。四年,車駕征太原 ,命仁
瑀 與成州刺史成州刺史 慕容超 、飛龍使飛龍使 白重貴 、八作使李繼昇分兵攻城。及征范陽 ,命仁瑀 率禁
兵 擊契丹 於盧龍 北,契丹 兵奔潰。師還,遷朔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瀛州 事。七年,卒,年五十。
贈河西軍節度 ,葬事官給。
論曰:宋初,交、廣、劍南、太原 各稱大號 ,荊湖 、江表止通貢奉,契丹 相抗,西夏 未服。太
祖 常注意於謀帥,命李漢超 屯關南,馬仁瑀 守瀛州 ,韓令坤 鎮常山 ,賀惟忠 守易州 ,何
繼筠 領棣州 ,以拒北敵。又以郭進 控西山,武守琪戍晉州 ,李謙溥 守隰州 ,李繼勳 鎮昭
義,以禦太原 。趙贊 屯延州 ,姚內斌 守慶州 ,董遵誨 屯環州 ,王彥昇 守原州 ,馮繼
業 鎮靈武,以備西夏 。其族在京師者,撫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與之。恣其貿易,免其所過
征稅,許其召募亡命以為爪牙。凡軍中事皆得便宜,每來朝必召對命坐,厚為飲食,錫賚以遣之。由是
邊臣富貲,能養死士,使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
以至命將出師,平西蜀 ,拓湖湘,下嶺表,克江南 ,所向遂志,蓋能推赤心以馭羣下之所致也。
若李進卿 、楊美 亦專師西征,而美居北海 ,以樂易結民心,誠得為政之本。延渥 、承矩 、守
恩、允正 皆紹先 業,以勳名著。承矩 議屯田 ,贊和好,其謀甚遠。守恩以果敢死事。宋之武功,
於斯為盛焉。
號 地 名 文 武
武 地 地 號
號 名 地
文 號 號
武 文 军 武 文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名 地
名 仕 名 词 名
文 名 名
名 军 號
军 名 地 武
號 地 名 地 地 政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武
法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军 政 地 政 地 文 地
地
地 礼 地 政 政
號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政
政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helloiac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helloiac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helloiac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248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北齊書 41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金史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六十 忠義二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宋史 479 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西蜀孟氏
 

Similar to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helloiac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helloiac
 

Similar to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20)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宋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 1. 文档信息  宋史  273 / 496  86 段 11897 字  619 种 115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元]脫脫 等 ←272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寶二年[969] 5 太平興國 5 廣順 4 開寶四年[971] 3 建隆二年[961] 2 乾德四年[966] 2 開寶元年[968] 2 乾祐 2 地点 太原 14 河東 7 雄州 6 人物 承矩 36 遵誨 23 謙溥 23 仁瑀 20 繼筠 13 允正 12 延渥 9 內斌 7 文官 州團練使 16 巡檢 7 觀察使 7 武官 防禦使 9 廂都指揮使 8 指揮使 4 其他 太祖 45 契丹 44 世宗 18 太宗 12 親征 7 目錄 0 1 2 3 4 5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 第三十二 李進卿 子延渥 楊美 何繼筠 子承矩 李漢超 子守恩 郭進 牛思進 附 李謙溥 子允正 姚內斌 董遵誨 賀惟忠 馬仁瑀 李進卿 李進卿 ,并州 晉陽 人。少以驍勇隸護聖軍。晉天福中,杜重威 帥師敗安重榮 於宗城 ,進卿力 戰有功,擢為興順軍校軍校 。周祖開國,命領所部兵戍靈壽 ,久之,遷龍捷龍捷 指揮使指揮使 。顯德初,從世 宗 戰高平 ,改鐵騎 指揮使指揮使 ,歷散員左射都校都校 ,改鐵騎 及內殿直都虞候內殿直都虞候 。 宋初,領貴州刺史貴州刺史 ,三遷鐵騎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乾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乾德初,遷控鶴控鶴 左廂都指揮廂都指揮 使使 ,改漢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二年,轉虎捷虎捷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澄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是歲冬,伐蜀,以進卿為歸 州路 行營步軍都指揮使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拔巫山 砦,下夔、萬二州。蜀平,錄功拜侍衞親軍親軍 步軍都虞候步軍都虞候 ,領保 順軍節度 。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河東 ,留進卿為在京都巡檢都巡檢 ,潁州刺史潁州刺史 常暉、淄州刺淄州刺 史史 韓光愿分為河南 、北巡檢巡檢 。及還,改親軍親軍 馬軍都虞候馬軍都虞候 。六年,遷步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 ,領靜江軍 節度 。卒,年五十九,贈侍中侍中 。子延渥 、延信。延信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武 地 文 武 號 地 军 武 武 军 文 文 军 武 文 文 武 文 文 武 文 地 武 地 武 武 地 號 军 地 文 文 文 地 文 武 武 武 地 文 名 文 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延渥 以蔭補 供奉官供奉官 ,尋為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三遷至西京左藏庫使西京左藏庫使 。咸平初,歷知平戎寧邊順安軍 、保 州 、威虜軍 鈐轄鈐轄 ,又知冀州 。六年,徙瀛州 。 景德初,契丹 大舉擾邊,經胡盧河 ,踰關南,十月,抵城下。晝夜鼓譟,四面夾攻。旬日,其勢益 張,唯擊鼓伐木之聲相聞,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延渥 率州兵強壯,又集巡檢巡檢 史普所部乘城, 發礧石巨 木擊之,皆纍纍而墜,殺傷甚衆。翌日,契丹主 與其母親 鼓衆急擊,發矢如雨。延渥 分 兵拒守益堅,契丹 遁去,死者三萬餘,傷者倍之,獲鎧甲、兵矢、竿牌數百萬,驛書以聞。賜延 渥 錦袍、金帶,將士緡錢,遷延渥 本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以通判通判 、太子中允太子中允 陸元凱 為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賜 緋 ;推官推官 李翔 為太子中允太子中允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蔡亨 為右贊善大夫右贊善大夫 ;侍禁侍禁 、兵馬監押兵馬監押 王誨 ,殿殿 直直 、貝冀同巡檢同巡檢 史普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充職如故。 初,戍棚垂板護城纔數寸許,契丹 射之,矢集其上凡二百餘。及請葺城 ,詔取板視之,真宗 頗稱 其勞。又聞城守之際,陸元凱 流矢中面,史普勇敢不避敵,復遷元凱 屯田員外郎屯田員外郎 ,普尚食副使尚食副使 。 普尋卒,又錄其子昭度為右侍禁右侍禁 ,昭儉 為奉職。 二年,延渥 徙知邢州 ,歷天雄軍、貝州 副都部署副都部署 ,知冀、貝、博三州。大中祥符八年[1015],入 朝,以疾,連賜告,換右領軍領軍 衞大將軍大將軍 ,領演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明年,從其請,以左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致 仕 。天禧初,卒。子宗禹,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楊美 楊美 ,并州 文水 人。本名光美,避太宗 舊名改焉。美狀貌雄偉,武力絕人,以豪俠自任。漢乾 祐中,周祖征三叛,美杖策詣軍門 求見,周祖召與語,壯之,留帳下。廣順初,累遷禁軍大校,從世 宗 征淮南 ,以功擢鐵騎 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領白州刺史白州刺史 。 太祖 與美有舊,即位,以為內殿直都知內殿直都知 。建隆三年[962],升青州 北海 縣為軍,以美為軍使軍使 ,為 政尚簡易,民皆德之。乾德二年[964],召還,北海 民數百闕乞留,詔諭之不去,笞為首者始罷。遷馬 步軍都頭都頭 。會討蜀,以美為歸州 路戰櫂左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蜀平,遷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 ,領恩州州 團練使團練使 。開寶二年[969],改領端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六年,加都軍頭都軍頭 ,領宣州 觀察使觀察使 。俄授虎捷虎捷 左 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領河西軍節度 。會遣党進 、潘美 征太原 ,命美為行營馬軍都虞候行營馬軍都虞候 。太平興 國二年[977]冬,出為保靜軍節度 。三年夏,以疾求解官歸京師,尋醫藥,詔遣內侍與道士馬志視之。 未幾,卒,年四十八,贈侍中侍中 ,命中使護葬。美為人任氣好施,凡得予賜及奉祿,盡賙給親戚故舊。 死之日,家無餘財,人多歎息之。 何繼筠 何繼筠 字化龍,河南 人。父福進,歷事後唐 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節度節度 。繼筠 幼時與 羣兒戲,必分行伍為戰陣之象。晉初,補殿直殿直 。周祖討三叛,表繼筠 從行。賊平,改供奉官供奉官 。 廣順初,福進鎮真定 ,署衙內都校都校 ,嘗領偏師出土門,與并人戰,斬首 數千級,以功領欽州刺欽州刺 史史 。契丹 將高模翰 率二千騎擾深、冀,以葦栰度胡盧河 。繼筠 與虎捷虎捷 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劉誠誨率兵 拒之,至武強 ,獲老稚千餘人,模翰 遁去。俄隨福進入朝,為內殿直都知內殿直都知 。福進卒,起復 ,為濮濮 州刺史州刺史 ,領兵戍靜安軍 。契丹 內侵,繼筠 逆擊敗之,改棣州刺史棣州刺史 。世宗 征瓦橋關 ,命繼 筠 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數千衆。恭帝 即位,以為西北面行營都監行營都監 。 名 仕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政 地 名 文 名 主 亲 名 政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仕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文 文 政 名 號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武 武 武 文 武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营 號 地 军 武 文 號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地 武 武 文 地 武 武 地 文 文 武 地 名 名 地 武 地 文 名 名 地 代 武 名 文 名 文 地 武 法 文 政 名 地 名 文 武 地 名 文 仕 文 地 政 名 文 號 地 名 號 武 2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建隆二年[961],升棣州 為團練團練 ,以繼筠 充使。三年,命為關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乾德四年[966],加本州防防 禦使禦使 。開寶元年[968]秋,命昭義節度節度 李繼勳 等征太原 ,以繼筠 為先鋒 部署。至渦河 與并人 遇,擊走之,奪汾河 橋,敗其衆於城下,獲馬五百匹,擒其將張環、石贇以獻。二年春,太祖 親 征 晉陽 ,契丹 來援。繼筠 時屯兵 陽曲縣 ,驛召至行在所 ,授以方略,命將精騎數千赴石嶺 關 拒契丹 ,謂之曰:「翌日亭午,俟卿來奏捷也。」至期,帝御北臺以俟。見一騎自北來,亟遣逆問 之,乃繼筠 子承睿 來獻捷。生擒刺史刺史 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 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衆。 初,并人恃契丹 為聲援,及捷奏,太祖 命以所獲首級、鎧甲示城下,并人喪氣。繼筠 以功拜建武軍 節度 ,判棣州 。 三年,來朝,詔賜鞍馬、戎仗,令戍邊。四年秋,來朝,疽發背,車駕幸其第,錫賚甚厚。未幾,卒, 年五十一。帝親臨之,為之流涕,從容謂侍臣曰:「繼筠 捍邊有功,朕不早授方鎮 者,慮其數奇 耳。今纔領節制節制 ,果至淪沒,良可惜也。」贈侍中侍中 ,賻絹五百匹,中使護喪 ,令以生平所佩劍及 介冑同葬。 繼筠 深沉有智略,前後備邊 二十年,與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邊情,邊人畏伏,多畫像祠 之。子承矩 。 承矩 承矩 字正則。幼為棣州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從繼筠 討劉崇 ,擒其將胡澄 以獻。開寶四年[971],授閑閑 廄副使廄副使 。太平興國三年[978],漳、泉陳洪進 納土,詔承矩 乘傳監泉州 兵。會仙游、莆田 、百丈 寇賊嘯聚,承矩 與喬維岳 、王文寶 討平之,以功就遷閑廄使閑廄使 。疏為政之害民者數十事上之,悉被 容納。會改使名,即為崇儀使崇儀使 。五年,知河南府 。時調丁男百十輩轉送上供綱,承矩 以為橫役, 奏罷其事。徙知潭州 ,凡六年,囹圄 屢空,詔嘉奬之。入為六宅使六宅使 。端拱元年[988],領潘州刺州刺 史史 ,命護河陽 屯兵 。 米信 知滄州 ,以其不習吏事,命承矩 知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實專郡治。時契丹 撓邊,承矩 上疏曰: 「臣幼侍先臣關南征行,熟知北邊道路、川源之勢。若於順安 砦西開易河蒲口,導水東注于海,東西 三百餘里,南北五七十里,資其陂澤,築隄貯水為屯田 ,可以遏敵騎之奔軼。俟期歲間,關南諸泊悉 壅闐,即播為稻田。其緣邊州軍臨塘水者,止留城 守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地利以實邊,設險固以 防塞,春夏課農,秋冬習武,休息民力,以助國經。如此數年,將見彼弱我強,彼勞我逸,此禦邊之要 策也。其順安軍 以西,抵西山百里許,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銳,去其冗繆。夫兵不患 寡,患驕慢而不精;將不患怯,患偏見而無謀。若兵精將賢,則四境可以高枕而無憂。」太宗 嘉納 之。 屬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承矩 引援漢、魏至唐屯田 故事,以折衆論,務在必行。乃以承 矩 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屯田使 ,俾董其役。事具食貨志 。由是自順安 以東瀕海,廣袤數百里,悉為稻 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饒,民賴其利。 淳化四年[993],擢為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知滄州 ,踰年徙雄州 。御書印紙錄其功最,仍賜以弓劍。承 矩 推誠御衆,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屏左右與之款接,無所猜忌,故契丹 動息皆能前知。 至道元年[995],契丹 精騎數千夜襲城下,伐鼓 縱火,以逼樓堞。承矩 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久 之,斬馘甚衆,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契丹 遁去。是年春,府州 嘗敗契丹 衆,承矩 條殺獲以諭 州民,或揭於市,契丹 愧忿,故有是役。太宗 意其輕率致寇,復命與滄州 安守忠 兩換其任。魏廷 式 使河北,得雄州 功狀,抗表上言。又遣內侍劉勍 覈實,及麾下士有功者千餘人,皆進擢賚賜。 地 文 名 武 武 武 名 地 名 营 地 地 號 军 地 政 名 军 地 衙 地 政 名 名 文 法 政 號 名 地 地 名 营 武 文 葬 名 军 名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法 文 文 地 军 名 地 名 文 政 名 地 军 地 地 號 名 军 名 文 作 地 文 地 地 名 政 政 礼 名 政 地 政 名 政 號 地 名 名 地 名 3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真宗 嗣位,復遣知雄州 ,賜承矩 詔曰:「朕嗣守鴻業,惟懷永圖,思與華夷,共臻富壽。而契 丹 自太祖 在位之日,先帝 繼統之初,和好往來,禮幣不絕。其後尅復汾、晉,疆臣貪地,為國生 事,信好不通。今者聖考上仙,禮當訃告 。汝任居邊要,洞曉詩書,凡有事機,必能詳究,輕重之 際,務在得中。」承矩 貽書契丹 ,諭以懷來之旨,然未得其要。 咸平二年[999],契丹 南侵,屢遣內侍以密詔問禦遏之計,密封以獻。嘗詔聽邊民越拒馬河 塞北市 馬。承矩 上言曰:「緣邊戰櫂司自淘河 至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餘里,此天險也。太宗 置砦二十 六,鋪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 三千餘,部舟百艘,往來巡警巡警 ,以屏姦詐,則緩急之備,大為 要害。今聽公私貿市,則人馬交度,深非便宜,且砦、鋪皆為虛設矣。」疏奏,即停前詔,屢被手札褒 飭。 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引進使 。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承矩 ,詔書嘉奬,復遣之。承矩 上言曰: 契丹 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以馳騁為容儀,以弋獵為耕釣。櫛風沐雨,不以為 勞;露宿草行,不以為苦。復恃騎戰之利,故頻年犯塞。臣聞兵有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陵 水 泉,地陣也;兵車 士卒,人陣也。今用地陣而設險,以水泉而作固,建設陂塘,綿亙滄海,縱有 敵騎,安能折衝?昨者契丹 犯邊,高陽 一路,東負海,西抵順安 ,士庶安居,即屯田 之利也。 今順安 西至西山,地雖數軍,路纔百里,縱有丘陵岡阜,亦多川瀆泉源,因而廣之,制為塘埭,自可 息邊患矣。 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不悅詩書,不習禮樂,不守疆界,制御無方,動誤國家,雖提貔虎之師,莫遏犬 羊之衆。臣按兵法 ,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謂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衆 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此料敵制勝 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否則必敗。夫惟無慮而易 敵者必擒於人也。伏望慎擇疆吏,出牧邊民,厚之以奉祿,使悅其心,借之以威權,使嚴其令。然後深 溝高壘,秣馬厲兵,為戰守之備。修仁 立德,布政行惠,廣安輯之道。訓士訓士 卒,闢田疇 ,勸農 耕,畜芻粟,以備凶年。完長戟,修勁弩,謹熢燧,繕保戍,以防外患。來則禦之,去則備之,如此則 邊城按堵矣。 臣又聞古之明王 ,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 ,以備不虞。齊桓、晉文皆募兵 以服鄰敵,故 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有膽勇者聚為一卒,樂進戰効力以顯忠勇者聚為一卒,能踰高赴遠輕足善鬥者聚為 一卒,此三者兵之練銳,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况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卑身以事 強,小國之形也。以蠻夷伐蠻夷,中國之形也。故陳湯統西域 而郅支滅,常惠用烏孫 而邊部寧。且 聚膽勇、樂戰、輕足之徒,古稱良策,請試行之。 且邊鄙之人,多負壯勇,識外邦之情偽,知山川之形勝。望於邊郡置營召募,不須品度人才,止求少壯 有武藝者萬人。俟契丹 有警,令智勇將統而用之,必顯成功,乃中國之長算也。 又如榷場之設,蓋先朝從權立制,以惠契丹 ,縱其渝信犯盟,亦不之廢,似全大體。今緣邊榷場,因 其犯塞,尋即停罷。去歲以臣上言,於雄州 置場賣茶,雖貲貨並行,而邊氓未有所濟。乞延訪大臣, 議其可否,或文武中有抗執獨議,是必別有良謀。請委之邊任,使施方略,責以成功。苟空陳浮議,上 惑聖聰 ,秪如靈州 ,足為證驗,况茲契丹 又非夏州 之比也。四年十月,建議選銳兵於乾寧軍 , 挽刀魚船自界河直趣平州 境,以牽西面之勢。五年,詔兼領制置屯田使制置屯田使 。始建榷場,或者謂承 矩 意在繼好,然契丹 無厭,未足誠信,徒使公行公行 窺伺。會契丹 有殺斥候斥候 卒者,復罷之。時契 丹 數窺邊城,大浚渠,頗撓其役。詔承矩 握兵深入其境,以分其勢。承矩 以無騎兵 ,第遣數千卒 出混泥城,襲之而還。 號 地 名 政 號 主 礼 名 政 政 地 名 地 號 营 文 文 名 名 政 地 军 政 地 地 军 地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军 地 文 名 主 地 军 地 政 政 政 地 名 地 政 地 地 地 文 名 政 武 政 武 政 名 名 营 4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景德元年[1004],入朝,進領英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真宗 謂宰相宰相 曰:「承矩 讀書好名,以才能自許,宜擇善地 處之。」冬,出知澶州 。承矩 自守邊以來,嘗欲朝廷懷柔遠 人,為息兵之計。及是,車駕按巡本 部,卒與契丹 和,益加歎賞。韓杞 之至也,命郊勞 之。明年春,復知雄州 。是歲,契丹 始遣使奉 幣。承矩 以朝廷待邊人之禮悠久可行者,悉疏以聞。手詔嘉納,仍聽事有未盡者便宜裁處。 三年,真拜雄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時邊兵稍息,農政未修。又置緣邊安撫使緣邊安撫使 ,命承矩 為之,且詔邊民誘其 復業。承矩 曰:「契丹 聞之,必謂誘其部屬也。」乃易詔文為水旱流民之意。王欽若 時知樞密樞密 , 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 。帝曰:「承矩 任邊有功,當優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 奏稟進止。 承矩 頗有識鑒,典長沙 日,李沆 、王旦 為佐,承矩 厚待之,以為有公輔器。善推步,自知冥 數,乃以老疾求僻郡。詔自擇其代,承矩 以李允則 為請。乃授承矩 齊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遣之任,至郡 裁七日,卒,年六十一。特贈相州 觀察使觀察使 ,賻錢五十萬,絹五百匹,中使護葬。 以其子龜齡 為侍禁侍禁 ;昌齡 、九齡 為殿直殿直 ;遐齡 為齋郎齋郎 。緣邊洎涿、易州 民,聞承 矩 卒,皆相率詣雄州 發哀飯僧。昌齡 娶齊王 女太和縣主 ,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昌齡 子象中,為閤閤 門祗候門祗候 。 李漢超 李漢超 ,雲州 雲中人。始事鄴帥范延光 ,不為所知。又事鄆帥高行周 ,亦不見親信。會周世 宗 鎮澶淵,漢超遂委質焉。即位,補殿前指揮使殿前指揮使 ,三遷殿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 。 宋初,改散指揮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領綿州刺史綿州刺史 ,累遷控鶴控鶴 左廂都校廂都校 ,領恩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從平李重進 , 尋遷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兼關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漢超在關南,人有訟漢超強取其女為妾及貸而不償者,太祖 召 而問之曰:「汝女可適何人?」曰:「農家也。」又問:「漢超未至關南,契丹 如何?」曰:「歲苦 侵暴。」曰:「今復爾耶?」曰:「否。」太祖 曰:「漢超,朕之貴臣也,為其妾不猶愈於農婦乎? 使漢超不守關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責而遣之。密使密使 諭漢超曰:「亟還其女并所貸,朕姑貰 汝,勿復為也。不足於用,何不以告朕耶?」漢超感泣,誓以死報。在郡十七年,政平訟理,吏民愛 之,詣闕求立碑頌德。太祖 詔率更令率更令 徐鉉 撰文撰文 賜之。 霸州 監軍監軍 馬仁瑀 嘗兄事漢超,多自肆,擅發麾下卒入遼境,剽奪人口、羊馬,由是二將交惡。太 祖 慮其生變,遣中使賜漢超、仁瑀 金帛,令和解之。太平興國初,遷應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齊州 , 仍為關南巡檢巡檢 。二年八月,卒於屯所。太宗 甚悼惜,贈太尉太尉 、忠武軍節度 ,中使護葬。漢超善撫 士卒,與之同甘苦,死之日,軍中皆流涕。子守恩。 守恩 守恩,少驍果 善戰,有父風。初補齊州 牙職。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太原 ,漢超為北面行營行營 都監都監 ,守恩從父 軍中。會契丹 遣兵援河東 ,至定州 西嘉山 ,將入土門,守恩領牙兵牙兵 數千騎 戰敗之。斬首 三千級,獲戰馬、器甲甚衆,擒首領二十七人。隨漢超見于行在,賜戎服、金帶、器 幣、緡錢,太祖 謂左右曰:「此稚子能若是,他日將帥才也。」漢超卒,擢為驍猛軍校軍校 ,累官至隴隴 州刺史州刺史 、知靈州 。與轉運使轉運使 陳緯 部芻糧過瀚海 ,為賊所邀,守恩及子廣文助教 象之、隴 州 衙內指揮使衙內指揮使 望之 、弟寄班守忠 皆沒。真宗 聞之震悼,特贈守恩洪州 觀察使觀察使 。次子祐之、 順之、用之、潤之、慶之、成之、藏之。 郭進 文 號 文 名 地 名 礼 政 名 礼 地 政 名 文 文 名 名 政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名 主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號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武 武 號 政 號 文 號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號 名 地 文 地 文 號 武 地 营 地 號 军 地 武 亲 政 地 地 地 武 法 號 武 文 地 武 名 地 仕 地 武 名 名 號 地 文 名 5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郭進 ,深州 博野人。少貧賤,為鉅鹿 富家傭保。有膂力,倜儻任氣,結豪俠,嗜酒蒲博。其家少 年患之,欲圖殺進,婦竺氏 陰知其謀,以告進,遂走晉陽 依漢祖。漢祖壯其材,留帳下。晉開運 末,契丹 擾邊。漢祖建號太原 。契丹主 道殂,漢祖將入汴,進請以奇兵間道先趨洺州 ,因定河北 諸郡。累遷乾、坊二州刺史州刺史 。少帝 即位,改磁州 。 周廣 順初,移淄州 。二年,吏民詣觀察使觀察使 舉留。是秋,遷登州刺史登州刺史 。會羣盜攻劫居民,進率鎮兵 平之,部內清肅,民吏千餘人詣闕請立屏盜碑 ,許之。顯德初,移衞州。衞、趙、邢、洺間多亡命 者,以汲郡 依山帶河,易為出沒,伺間椎剽,吏捕之輒遁去,故累歲不能絕其黨類。進備知其情狀, 因設計發擿之,數月間剪滅無餘,郡民又請立碑記其事。改洺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有善政,郡民復詣闕請立碑 頌德,詔左拾遺左拾遺 鄭起 撰文撰文 賜之。進嘗於城四面植柳,壕中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 涕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建隆初,太祖 親征 澤、潞,遷本州防禦使防禦使 ,充西山巡檢巡檢 。嘗與曹彬 、王全斌 入太原 境,獲 數千人。開寶二年[969],太祖 親征 河東 ,以進為行營 前軍馬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 。九年,命將征河 東 ,以進為河東道 、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監行營馬步軍都監 ,招徠山後諸州民三萬七千餘口。太平興國初, 領雲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邢州 ,仍兼西山巡檢巡檢 ,賜京城 道德坊第一區。 四年,車駕將征太原 ,先命進分兵控石嶺關 ,為都部署都部署 ,以防北邊。契丹 果犯關,進大破之,又 攻破西龍門 砦,俘馘來獻,自是并人喪氣。時田欽祚 護石嶺軍,恣為姦利諸不法事,進雖力不能 禁,亦屢形於言。進武人,性剛烈,戰功高,欽祚 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經死,年五十八,欽 祚 以暴卒聞。太宗 悼惜久之,贈安國軍節度 ,中使護葬。後頗聞其事,因罷欽祚 內職,出為房州州 團練使團練使 。 進有材幹,輕財好施,然性喜殺,士卒小違令,必置於死,居家御婢僕亦然。進在西山,太祖 遣戍 卒 ,必諭之曰:「汝輩謹奉法。我猶貸汝,郭進 殺汝矣。」其御下嚴毅若此。然能以權道任人,嘗 有軍校軍校 自西山詣闕誣進者,太祖 詰知其情狀,謂左右曰:「彼有過畏罰,故誣進求免爾。」遣使送 與進,令殺之。會并人入寇,進謂誣者曰:「汝敢論我,信有膽氣。今捨汝罪,能掩殺并寇,即薦汝於 朝;如敗,可自投河東 。」其人踴躍聽命,果致克捷。進即以聞,乞遷其職,太祖 從之。 初,開寶中,太祖 令有司造宅賜進,悉用筩瓦。有司言司言 ,舊制非親王 公主 之第不可用。帝怒 曰:「進控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兒女耶?亟往督役,無妄言。」太平興國初, 又賜宅一區。 牛思進 者,祁州 無極人。少從軍,以膂力聞。嘗取強弓絓於耳,以手引之令滿。又負墻立,力力 士士 二人撮其乳曳之,嶷不動,軍中咸異之。太平興國四年[979],知平定軍 ,從征河東 ,石嶺關 部 署郭進 卒,命思進代之。師還,以功改本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七年,授右千牛右千牛 衞上將軍上將軍 致仕 ,卒。 李謙溥 李謙溥 字德明,并州 盂人。性慷慨,重然諾。父蕘,後唐 清泰中,晉祖鎮并門,署為參謀參謀 。天 福初,為開封府推官開封府推官 ,使契丹 還,上言:「屈節外國,非久長策。」時晉祖方父事契丹 ,不悅其 言,出為汝州 魯山令魯山令 ,卒官。 名 地 地 名 地 政 地 主 地 文 號 地 名 地 文 文 作 地 文 文 名 文 號 军 武 文 名 名 地 號 军 地 营 武 地 地 武 地 文 地 文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名 名 名 號 地 名 文 號 营 名 武 號 地 號 號 文 主 主 名 地 武 地 地 地 名 文 文 武 仕 名 名 地 代 武 文 政 政 地 文 6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謙溥 少通左氏春秋 。從晉祖入汴,補殿直殿直 ,奉使 契丹 。少帝 即位,改西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 ,漢初,遷 東頭。周祖討三叛及守鄴都 ,謙溥 往來宣密命,周祖愛之。廣順初,遷供備庫副使供備庫副使 。世宗 征劉 崇 ,遼州刺史遼州刺史 張乙堅壁不下,遣謙溥 單騎說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閑廄使閑廄使 。師還,留為晉州兵馬都州兵馬都 監監 。以偏師入河東 境,頻致克捷,世宗 詔褒美之。 會隰州刺史隰州刺史 孫義卒,時世宗 親征 淮南 ,謙溥 謂節帥節帥 楊廷璋 曰:「大寧,咽喉要地,不可闕 守。且車駕出征,若俟報,則孤城陷矣。」廷璋 即署謙溥 權隰州 事。至郡,亟命浚城隍,嚴兵 備,凡八日,并人果以數千騎來寇。時盛暑,謙溥 單衣 持扇,從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視戰具。并人 退舍,後旬餘,大發衝車 攻城。謙溥 募敢死士,得百餘人,短兵堅甲,銜枚 夜縋出城。會廷璋 兵 至,合勢夾攻,掩其不及。并人大擾,悉衆遁去。追北數十里,斬首 千餘級,時顯德四年[963]也。明 年五月,攻破孝義縣 ,以功領衢州刺史衢州刺史 ,監軍監軍 如故。世宗 北征,召赴行在。恭帝 即位,為澶 州 巡檢使巡檢使 ,詔城莫州 ,數旬而就。改丹州刺史丹州刺史 。 建隆四年[963],移慈州 ,兼晉、隰緣邊都巡檢都巡檢 ,行石州 事,以興同砦為治所。冬,將有事于南 郊。太祖 命四路進兵,略地太原 。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孫延進、絳州刺史絳州刺史 沈繼深、通事舍人通事舍人 王睿 等師出 陰地,以謙溥 為先鋒 ,會霍邑 。謙溥 因畫攻取之策,繼深等共沮之,延進不能用。軍還,出白 璧 關,次谷口 ,謙溥 語諸將曰:「王師深入敵境,今既退軍,彼必乘我,諸君當備之。」諸將不 答,謙溥 獨令所部擐甲。俄追騎果至,延進等倉皇走谷中,獨謙溥 麾兵 拒之,并人引退。未幾, 移隰州刺史隰州刺史 。 開寶元年[968],命李繼勳 等征太原 ,以謙溥 為汾州 路都監路都監 。太祖 征晉陽 ,為東砦都監都監 。 前軍副部署 党進 遣謙溥 伐木西山以給軍用,未至,聞鼓聲,乃并人逼西砦。大將趙贊 禦之,并衆 未退,謙溥 麾所部赴之。太祖 遽至觀戰,怪其赴援者非精甲,問之,乃謙溥 也,帝甚喜。謙溥 在 州十年,敵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將劉進者,勇力絕人,謙溥 撫之厚,藉其死力,往來境上,以少擊 衆。并人患之,為蠟丸書以間進,佯遺書道中,晉帥趙贊 得之以聞。太祖 令械進送闕下,謙溥 詰 其事,進伏請死。謙溥 曰:「我以舉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進為并人所惡,此乃反間 也。奏 至,帝悟,遽令釋之,賜以禁軍都校軍都校 戎帳、服具,進感激,願擊敵自效。 開寶三年[970],召謙溥 為濟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後邊將邊將 失律,復為晉、隰緣邊巡檢使巡檢使 ,邊民聞之喜,爭 相迎勞 於道左。六年,領兵入太原 ,連拔七砦。八年,以疾求歸,肩輿 抵洛,太祖 遣中使領太太 醫醫 就視之。至京師,疾篤,累上章 辭祿,不許。明年春,卒,年六十二。太祖 甚痛惜之,賻贈有 加,葬事官給。 謙溥 與宣祖 同里閈,弟謙昇 與太祖 為布衣交 。其母閻嘗厚待太祖 ,及即位,數迎入宮中, 使左右掖左右掖 之,不令拜,命坐飲食,話及舊故,賜賚優厚。雍熙中,太宗 為許王 納謙昇 女為夫 人,以謙昇 為如京副使如京副使 。謙溥 子允則 、允正 ,允則 至寧州 防禦使防禦使 。從子 允恭 為內殿崇內殿崇 班班 、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 允正 允正字正字 修己,以蔭補 供奉官供奉官 。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 ,屢得升殿奏事,太宗 頗記憶其舊 故。雍熙中,與張平同掌三班,俄為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四年,遷閤門通事舍人閤門通事舍人 。時女弟適許王 ,以居第 質于宋偓 ,太宗 詰之曰:「爾父守邊二十餘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質之?」允正 具以奏,即遣內 侍輦錢贖還,搢紳咸賦詩頌美。 名 作 文 仕 政 號 文 地 名 文 號 名 文 名 文 武 地 號 文 號 军 地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名 衣 军 名 军 名 法 地 文 文 號 號 地 文 地 文 地 文 地 號 地 文 文 文 名 名 营 地 名 器 地 名 名 名 军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號 地 武 衙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军 文 名 文 武 文 礼 地 礼 號 文 节 號 名 號 名 號 词 號 武 號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亲 名 文 文 名 文 仕 文 衙 號 文 文 主 名 號 名 7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淳化中,命討戎、瀘州 叛蠻。遷西上閤門副使西上閤門副使 。太宗 慮京城 獄囚淹繫,命允正 提總之。嘗請詔御 史臺 給開封府司錄司 、左右軍左右軍 巡、四排岸司 印紙作囚簿,署禁繫月日,條其罪犯,歲滿較其殿最。 詔從其請。踰年,開封府 上言:「京師浩穰,禁繫尤衆,御史府 考較之際,胥吏胥吏 奔命 ,有妨推 鞫 ,况無欺隱,不煩推校。」卒罷之。允正 又提點提點 左右藏 ,屢乘傳北面,經度邊要。五年,為衞州 修河部署。會建清遠軍 積石 砦,命詣瀚海 部分其役。還,拜西上閤門使西上閤門使 、并州 駐泊鈐轄駐泊鈐轄 。俄 代張永德 知州事知州事 ,徙代州 。 咸平初,使西蜀 詢訪民事,還,進秩東上閤門使東上閤門使 ,歷知鎮 、莫二州 。又為并代馬步軍鈐鈐 轄轄 。契丹 擾邊,車駕駐大名,允正 與高瓊 率太原 軍出土門路來會,召見便殿。所部有廣銳騎騎 士士 數百,皆素練習,命允正 引以入,賜緡錢。遣屯邢州 ,與石保吉 逐遼人,遼人遁去。俄以兵會 大名,復還并代。 五年,合涇原 儀渭、邠寧環慶 兩路為一界,命王漢忠 為都部署都部署 ,驛召允正 為鈐轄鈐轄 兼安撫都安撫都 監監 ,即日上道。又命與錢若水 同詣洪德、懷安 沿邊諸砦經度邊事,加領誠州刺史誠州刺史 。七月,罷兩路 之職,復任并代鈐轄鈐轄 。每錢若水 按巡邊壘,即詔權涖州事。進四方館使四方館使 ,代馬知節 為鄜延部署, 兼知延州 ,改客省使客省使 ,知定州 兼鎮定都鈐轄都鈐轄 。 大中祥符三年[1010],累表求還。至京師,將祀汾陰 ,以疾難於扈從,命為河陽 部署以便養。會張崇 貴 卒,趙德明 頗踰軼,亟詔徙允正 為鄜延部署,內侍密詔存諭。禮成,領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允正 頗 知書,性嚴毅,疏財,喜自修飭。素病痀僂,以是罕在要近,累典邊任,多殺戮。是秋,徙知永興 軍 ,卒,年五十一。 姚內斌 姚內斌 ,平州 盧龍 人。仕契丹 ,為關西巡檢巡檢 、瓦橋關 使。周顯德六年[965],太祖 從世 宗 北征,兵次瓦橋關 ,內斌 率衆五百人以城降。世宗 以為汝州刺史汝州刺史 ,吏民詣闕舉留,恭帝 詔 褒之。內斌 本名犯宣祖 諱下一字,遂改今名。從平李筠 ,改虢州刺史虢州刺史 。西夏 數犯西鄙,以內 斌 為慶州刺史慶州刺史 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白兩池榷鹽制置使 。在郡十數年,西夏 畏伏,不敢犯塞,號內斌 為「姚大 蟲 」,言其武猛也。 初,內斌 降,其妻子 皆在契丹 。乾德四年[966],子承贊密自幽州 來歸。五年,幽州 民田光嗣等 又以內斌 兒女六人間道來歸,太祖 並召見,賜以衣服、緡錢、鞍馬,令中使護送還內斌 。開寶四 年[971],召赴闕,上待之甚厚,遣歸治所。七年春,暴得疾,卒,年六十四。遣中使護喪 ,歸葬洛 陽 ,常賻外,賜其子田三十頃。承贊為供奉官供奉官 、閤門祗候閤門祗候 ,死于陣;承鑒 至殿中丞殿中丞 。 董遵誨 董遵誨 ,涿州 范陽 人。父宗本宗本 ,善騎射,隸契丹 帥趙延壽 麾下,嘗以事說延壽不能用。及延 壽被執,舉族南奔。漢祖得之,擢拜隨州刺史隨州刺史 ,署遵誨 隨州 牙校牙校 。周顯德初,世宗 北征,大 將高懷德 ,遵誨 之舅也,表遵誨 從行。師次高平 ,與晉人遇。將接戰,晉兵未成列,懷德命遵 誨 先出奇兵擊之,晉人潰,大軍繼進,遂敗之。 二年,討秦、鳳,大將韓通 又表遵誨 自隨。與賊戰于唐倉 ,先登陷陣,擒蜀招討使招討使 王鸞 以獻, 克秦、鳳二州。師還,錄其前後功,補東西班東西班 押班押班 ,又遷驍武指揮使驍武指揮使 。四年,從世宗 征淮南 , 攻合肥 ,下之。六年,從韓通 平雄、霸二州 。 地 文 號 地 名 衙 衙 武 衙 地 衙 文 军 法 名 文 衙 营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政 文 衙 地 武 政 名 名 地 武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武 名 武 文 名 地 文 武 名 文 名 地 文 地 武 地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政 文 地 號 號 地 名 號 文 號 名 號 名 文 政 名 文 文 政 名 名 名 亲 政 地 地 名 號 名 葬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政 名 文 名 地 武 號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武 號 地 地 名 地 8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太祖 微時,客遊至漢東 ,依宗本宗本 ,而遵誨 憑藉父勢,太祖 每避之。遵誨 嘗謂太祖 曰:「每 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登高臺,遇黑蛇約長百尺餘,俄化龍飛騰東北去,雷電隨之,是何祥也?」太 祖 皆不對。他日論兵戰事,遵誨 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 乃辭宗本宗本 去,自是紫雲漸散。及即 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 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諭之曰:「卿尚記往日紫雲及龍化 之夢 乎?」遵誨 再拜 呼萬歲。俄而部下有軍卒擊登聞鼓 ,訴其不法十餘事,太祖 釋不問。遵誨 益惶 愧待罪,太祖 召而諭之曰:「朕方赦 過賞功,豈念舊惡耶?汝可勿復憂,吾將錄用汝。」遵誨 再 拜 感泣。又問遵誨 :「母安在?」遵誨 奏曰:「母氏在幽州 ,經患難睽隔。」太祖 因令人賂邊 民,竊迎其母,送與遵誨 。遵誨 遣外弟劉綜 貢馬以謝,太祖 解其所服真珠盤龍衣,命齎賜之。綜 曰:「遵誨 人臣,豈敢當此。」太祖 曰:「吾方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會李筠 叛澤、潞,令遵誨 從慕容延釗 討之,遷馬軍都軍頭馬軍都軍頭 ,因留之鎮守 。三年,召歸,再遷 為散員都虞候散員都虞候 。乾德六年[968],以西夏 近邊,授通遠軍 使。遵誨 既至,召諸族酋長,諭以朝廷威 德,刲羊釃酒,宴犒甚至,衆皆悅服。後數月,復來擾邊,遵誨 率兵深入其境,擊走之,俘斬甚衆, 獲羊馬數萬,夷落以定。太祖 嘉其功,就拜羅州刺史羅州刺史 ,使如故。太宗 即位,兼領靈州路 巡檢巡檢 。 遵誨 不知書 ,豁達 無崖岸,多方略,能挽強命中,武藝皆絕人。在通遠軍 凡十四年,安撫一面, 夏人悅服。嘗有剽略靈武進 奉使 鞍馬、兵器者,遵誨 部署帳下欲討之,夏人懼,盡歸所略,拜伏 請罪,遵誨 即慰撫令去。自是各謹封略,秋毫不敢犯。歷太祖 、太宗 朝,委遇始終不替,許以便 宜制軍制軍 事。太平興國六年[981],卒,年五十六。帝軫悼久之,遣中使護葬,賵賻加等,錄其子嗣宗、 嗣榮為殿直殿直 。 賀惟忠 賀惟忠 ,忻州 定襄 人。少勇敢,善騎射。周祖將兵討三叛,惟忠謁於道左,自陳其有武藝,周祖 悅之,即留置所部。洎開國,得隸世宗 帳下,奏補供奉官供奉官 ,不辭,輒入朝。世宗 怒之,及嗣位, 終不遷擢。 初授儀鸞副使儀鸞副使 ,令知易州 ,捍邊有功,尋遷正使。開寶二年[969],太祖 駐常山 ,以惟忠為本州刺本州刺 史史 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檢使都巡檢使 。嘗中流矢,六年,金瘡 發而卒。太祖 聞之嗟悼,即以其子昭度 為供奉官供奉官 。 惟忠性剛果,知書,洞曉兵法 ,有方略。在易州 繕完亭障 ,撫士卒,得其死力,每乘塞用兵,所 向必克,威名震北邊,故十餘年間契丹 不敢南牧。昭度至西京作坊使西京作坊使 。淳化中,知通遠軍 ,有罪 當棄市 ,減死流商州 。 馬仁瑀 馬仁瑀 ,大名夏津 人。十餘歲時,其父令就學,輒逃歸。又遣於鄉校 習孝經 ,旬餘不識一字。博博 士士 笞之,仁瑀 夜中獨往焚學堂,博士博士 僅以身免。常集里中羣兒數十人,與之戲,為行陣之狀,自 稱將軍將軍 ,日與之約,鞭其後期者,羣兒皆畏伏。又市果均給之,益相親附。及長,善射,挽弓二百 斤。 漢乾祐中,周祖鎮鄴,仁瑀 年十六,願隸帳下,周祖素聞其勇,既見甚喜,留置左右。廣順初,補 內殿直殿直 。世宗 嗣位,命衞士習射苑中,仁瑀 弓力最勁,而所發多中,賜錦袍、銀帶。會太原 劉 崇 入寇,世宗 親征 至高平 ,周師不利,諸將多引退。仁瑀 謂衆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輩!」 乃控弦躍馬,挺身出陣射賊,斃者數十人,士氣益振,大軍乘之,崇遂敗績。 號 地 文 名 號 名 號 號 名 號 文 名 名 名 礼 法 號 名 號 名 名 礼 名 名 地 號 名 名 名 號 名 號 名 名 名 武 军 文 政 地 名 名 號 文 號 地 文 名 词 名 地 地 仕 名 名 號 號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號 文 號 文 地 號 地 文 文 病 號 文 军 地 军 政 文 地 法 地 名 名 名 仕 作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號 名 地 名 號 军 地 名 9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0.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272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目錄 80 81 82 83 84 85 世宗 至上黨 ,諸將坐失律誅者七十餘人。擢仁瑀 為弓箭控鶴控鶴 直指揮使指揮使 ,及還京,又遷散指揮指揮 使使 。從征淮南 ,至楚州 ,攻水砦。砦中建飛樓高百尺餘,世宗 觀之,相去殆二百步,樓上望卒厲 聲嫚罵,世宗 怒甚,命左右射之,遠莫能及。仁瑀 引滿,應弦而顛。及淮南 平,身被數十創,賜 以良藥,遷內殿直都虞候內殿直都虞候 。又從平三關。恭帝 嗣位,詔從太祖 北伐。 初以佐命功授散員都指揮使散員都指揮使 ,領貴州刺史貴州刺史 ,俄遷鐵騎 右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又為虎捷虎捷 左廂都指揮廂都指揮 使使 ,領扶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從平澤、潞,以功領常州 防禦使防禦使 ,改龍捷龍捷 左廂都指揮使廂都指揮使 。建隆二 年[961],改領岳州 防禦使防禦使 ,俄又移領漢州 。 初,詔仁瑀 等領荊湖 諸郡,不數歲,復其地。至是,將征蜀,又詔領川、峽諸郡,遂平之。先 是,薛居正 知貢舉 ,仁瑀 私囑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 日,仁瑀 酒酣,攜所囑者詣居正 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劉溫叟 所劾,帝優容之。王繼勳 以后族驕恣,凌蔑將帥,人皆引避。獨仁 瑀 詞氣不相下,嘗攘臂欲毆之。會帝將講武 郊外,遂欲相圖,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 密知 之,詔罷講武 ,出仁瑀 為密州 防禦使防禦使 。 太祖 征晉陽 ,命仁瑀 率師巡邊,至上谷 、漁陽 。契丹 素聞仁瑀 名,不敢出,因縱兵大掠, 俘生口、牛羊數萬計。駕還,仁瑀 歸治所。明年,羣盜起兗州 ,賊首周弼 、毛襲甚勇悍,材貌奇 偉,弼號曰「長腳龍」。監軍監軍 討捕數不利,詔仁瑀 掩擊。仁瑀 率帳下十餘卒入泰山 ,擒弼,盡獲 其黨,魯郊遂寧。 開寶四年[971],遷瀛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兄子嘗因醉誤殺平民,繫獄當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過誤爾, 願以過失殺 傷論。仁瑀 曰:「我為長吏,而兄子殺人,此怙勢爾,非過失也。豈敢以私親而亂國法 哉?」遂論如律,給民家布帛為棺斂具。太平興國初,移知遼州 。四年,車駕征太原 ,命仁 瑀 與成州刺史成州刺史 慕容超 、飛龍使飛龍使 白重貴 、八作使李繼昇分兵攻城。及征范陽 ,命仁瑀 率禁 兵 擊契丹 於盧龍 北,契丹 兵奔潰。師還,遷朔州 觀察使觀察使 ,判瀛州 事。七年,卒,年五十。 贈河西軍節度 ,葬事官給。 論曰:宋初,交、廣、劍南、太原 各稱大號 ,荊湖 、江表止通貢奉,契丹 相抗,西夏 未服。太 祖 常注意於謀帥,命李漢超 屯關南,馬仁瑀 守瀛州 ,韓令坤 鎮常山 ,賀惟忠 守易州 ,何 繼筠 領棣州 ,以拒北敵。又以郭進 控西山,武守琪戍晉州 ,李謙溥 守隰州 ,李繼勳 鎮昭 義,以禦太原 。趙贊 屯延州 ,姚內斌 守慶州 ,董遵誨 屯環州 ,王彥昇 守原州 ,馮繼 業 鎮靈武,以備西夏 。其族在京師者,撫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與之。恣其貿易,免其所過 征稅,許其召募亡命以為爪牙。凡軍中事皆得便宜,每來朝必召對命坐,厚為飲食,錫賚以遣之。由是 邊臣富貲,能養死士,使為間諜,洞知敵情;及其入侵,設伏掩擊,多致克捷,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 以至命將出師,平西蜀 ,拓湖湘,下嶺表,克江南 ,所向遂志,蓋能推赤心以馭羣下之所致也。 若李進卿 、楊美 亦專師西征,而美居北海 ,以樂易結民心,誠得為政之本。延渥 、承矩 、守 恩、允正 皆紹先 業,以勳名著。承矩 議屯田 ,贊和好,其謀甚遠。守恩以果敢死事。宋之武功, 於斯為盛焉。 號 地 名 文 武 武 地 地 號 號 名 地 文 號 號 武 文 军 武 文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名 地 名 仕 名 词 名 文 名 名 名 军 號 军 名 地 武 號 地 名 地 地 政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武 法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军 政 地 政 地 文 地 地 地 礼 地 政 政 號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政 政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10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11.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1 / 11 https://taolang.club/doc/25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