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明史
 012 / 332
 11 段 3087 字
 444 种 63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清]張廷玉 等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憲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順元年[1457] 2 景泰八年[1457] 1
地点 哈密 7 湖廣 6 陝西 4 浙江 4 廣西 4 貴州 4
人物 徐有貞 7 石亨 6 李賢 5 于謙 4 南海子 4 石彪 4
文官 巡撫 6 翰林學士 5 副都御史 5 中官 4
武官 總兵官 11 都督 4 征夷將軍 2
其他 大祀 6 安南 5 致仕 3
目錄
0
1
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 後紀
天順元年[1457]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 石亨 ,都督都督 張輗 、張軏 ,左都御史左都御史 楊善 ,副都御副都御
史史 徐有貞 ,太監曹吉祥 以兵迎帝於南宮 ,御奉天門,朝百官。徐有貞 以原官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
閣預機務。日中,御奉天殿即位。下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于謙 、大學士大學士 王文 錦衣衞獄。太常寺卿太常寺卿 許
彬 、大理寺卿大理寺卿 薛瑄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務。丙戌,詔赦天下,改景泰八
年[1457]為天順元年[1457]。論奪門迎復功,封石亨 忠國公 ,張軏 太平侯 ,張輗 文安伯 ,楊
善 興濟伯 ,曹吉祥 嗣子 欽都督同知都督同知 。丁亥,殺于謙 、王文 ,籍其家。陳循 、江淵 、俞
士悅 謫戍 ,蕭鎡 、商輅 除名 。己丑,復論奪門功,封孫鏜 懷寧伯 ,董興 海寧伯 ,欽天欽天
監正監正 湯序禮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 ,官舍旂軍晉級者凡三千餘人。辛卯,罷巡撫巡撫 提督提督 官。壬辰,榜于謙 黨
人示天下。甲午,殺昌平侯 楊俊 。二月乙未朔,廢景泰帝為郕王 。庚子,高穀 致仕 。湯序請
除景泰年號 ,不許。癸卯,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賢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務。殺都督都督 范廣 。戊
申,柳溥 破廣西蠻 。癸丑,郕王 薨 。戊午,方瑛 、石璞 大破湖廣 苗。召璞還。壬戌,免
南畿被災秋糧。三月己巳,復立長 子見深為皇太子 ,封皇子 見潾 為德王 ,見澍 秀王 ,見
澤 崇王 ,見浚 吉王 。癸酉,封徐有貞 武功伯 。乙亥,大賚 文武軍民。庚辰,賜黎淳 等進
士 及第 、出身有差。石亨 為征虜副將軍征虜副將軍 ,勦寇延綏 。丁亥,振山東饑。
號
主 名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亲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法 名 主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名 主 名 仕
礼 文 名 文 武 名
名 政 主 葬 名 名 地
礼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地 名
仕 仕 名 武 地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夏四月甲午朔,以災異數見求直言。乙未,免浙江 被災稅糧。丁酉,方瑛 攻銅鼓 藕洞苗,悉平
之。丁未,錄囚 。癸丑,罷團營 。乙卯,孛來寇寧夏 ,參將參將 种興戰死 。五月辛未,安遠侯 柳
溥 備宣、大邊。是月,以石亨 言下御史御史 楊瑄 、張鵬 獄。六月甲午,下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耿九疇 、副都副都
御史御史 羅綺 錦衣衞獄。己亥,下徐有貞 、李賢 錦衣衞獄。是日,大風雨雹,壞奉天門鴟吻,敕修
省 。庚子,徐有貞 、李賢 、羅綺 、耿九疇 謫外任,楊瑄 、張鵬 戍邊。通政司參議通政司參議 兼侍侍
講講 呂原 入閣預機務。壬寅,薛瑄 致仕 。癸卯,修撰修撰 岳正 入閣預機務。甲辰,復李賢 為吏部吏部
侍郎侍郎 。乙巳,巡撫巡撫 貴州 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蔣琳 坐于謙 黨棄市 。秋七月乙丑,復下徐有貞 於獄。丙
寅,承天門災。丁卯,躬禱於南郊。戊辰,敕修省 。庚午,李賢 復入閣。改許彬 南京 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辛未,出岳正 為欽州同知州同知 ,尋下獄,謫戍 。癸酉,大赦。癸未,放徐有貞 於金齒 。辛
卯,大賚 諸邊軍士。八月甲午,以彗星 屢見,躬禱於上帝。九月甲子,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彭時 兼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入閣預機務。冬十月丁酉,賜王振 祭葬,立祠曰「旌忠」。壬寅,徵江西 處士吳與弼 。丙
辰,釋建文帝 幼子文圭 及其家屬,安置鳳陽 。十一月甲戌,廣西 總兵官總兵官 朱瑛 討田州 叛蠻。己
丑,免山東被災夏稅。十二月壬辰,封曹欽 昭武伯 。辛丑,安遠侯 柳溥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孛來於
甘、涼。是年,琉球 中山、安南 、暹羅 、占城 、哈密 、烏斯藏入貢。
二年春正月辛酉,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陳汝言 有罪下獄。乙丑,享太廟。甲戌,大祀 天地於南郊。己卯,
上皇太后 尊號 。二月戊申,開雲南 、福建、浙江 銀場。中官中官 市雲南 珍寶。閏月己卯,瘞土
木暴骸。夏四月,復設巡撫巡撫 官。五月壬寅,授處士吳與弼 左諭德左諭德 ,辭不拜,尋送還鄉。秋七月癸
卯,定遠伯 石彪 為平夷將軍將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寇寧夏 。八月戊辰,孛來寇鎮番。冬十月甲子,
獵南海子 。壬午,武平伯 陳友 為征夷將軍征夷將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勦寇寧夏 。十一月甲寅,免山東秋
糧。是年,安南 、烏斯藏、占城 、哈密 入貢。
三年春正月乙未,大祀 天地於南郊。甲辰,定遠伯 石彪 、彰武伯 楊信 敗孛來於安邊營 ,都都
督僉事督僉事 周賢 、都指揮李鑑 戰死 。進彪為侯。二月丁卯,遣御史御史 及中官中官 採珠廣東 。夏四月壬
子,巡撫巡撫 兩廣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葉盛 破瀧水 猺。己巳,南和侯 方瑛 克貴州 苗。六月辛酉,復命巡巡
撫撫 官以八月集京師議事。秋八月庚戌,石彪 有罪,下錦衣衞獄。己未,禁文武大臣、給事中給事中 、御御
史史 、錦衣衞官往來交通,違者依鐵榜 例論罪。乙亥,免湖廣 被災秋糧。冬十月己未,幸南海
子 。庚午,石亨 以罪罷。諸奪門冒功者許自首改正。是月,命法司會司會 廷臣 ,每歲霜降 錄囚 ,
後以為常。十一月癸巳,振湖廣 饑。是年哈密 、疏球中山、錫蘭山 、滿剌加 入貢。
四年春正月丁亥,大祀 天地於南郊。癸卯,石亨 有罪下獄,尋死。二月壬子,獞陷梧州 。丁
卯,石彪 棄市 。三月庚辰,賜王一夔 等進士 及第 、出身有差。戊戌,免南畿被災秋糧。夏四
月己酉,分遣內臣督浙江 、雲南 、福建、四川 銀課。壬子,襄王 瞻墡 來朝。五月壬午,免畿
內 、浙江 被災秋糧。己亥,罷中官中官 督蘇、杭織造織造 。六月癸亥,免湖廣 被災稅糧。秋七月乙
亥朔,日有食之。辛卯,自五月雨至是月,淮水 決,沒軍民田廬,遣使振卹。八月甲子,孛來三道
入寇,大同 總兵官總兵官 李文 、宣府 總兵官總兵官 楊能 禦之。癸酉,孛來入鴈門 ,掠忻、代、朔諸
州 。九月庚辰,孛來圍大同 右衞 。庚寅,撫寧伯 朱永 ,都督都督 白玉、鮑政備宣府 邊。甲
午,免江西 被災秋糧。冬十月甲子,閱京營 將領騎射於西苑 。戊辰,幸南海子 。十一月丁酉,
閱隨操武臣騎射於西苑 。閏月己未,幸鄭村壩 ,閱甲仗軍馬。是年,疏球中山、安南 、占
城 、爪哇 、哈密 、烏斯藏入貢。
地 名 艺
法 军 地 武 葬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法 名
衙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法 名 政
地 天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主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武
政 政 政 政 地
文 名 葬
主 礼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武 武 地
主 主 名 武 武 地
政 政 地
葬 主 名 主 名 地
文 名 名 葬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法 地
主 名 文 名 节 法
地 地 政 政
葬 名 地
名 法 名 仕 仕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武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武 地
地 军 处 主
处 地 政
政 政 地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憲宗一→目錄
7
8
9
10
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 天地於南郊。二月己卯,免山東被災稅糧。丙申,都督僉事都督僉事 顏彪為征夷將征夷將
軍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討兩廣猺賊。三月壬子,免蘇、松、常、鎮被災稅糧。甲寅,湖廣 、貴州 總兵總兵
官官 李震 會廣西 軍勦猺、獞,悉破之。夏四月癸巳,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白圭 督陝西 諸邊,討孛來。五月丁
未,免河南 被災秋糧。六月丙子,孛來寇河西,官軍敗績。壬午,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馬昂 總督軍務總督軍務 ,懷
寧伯孫 鏜充總兵官總兵官 ,帥京營 軍禦之。秋七月庚子,總督總督 京營 太監曹吉祥 及昭武伯 曹
欽 反,左都御史左都御史 寇深、恭順侯 吳瑾 被殺,懷寧伯孫 鏜帥兵討平之。癸卯,磔吉祥 於市,夷其
族,其黨湯序等悉伏誅。丁未,免南畿被災稅糧。庚戌,大赦,求直言。丁巳,河決開封,侍郎侍郎 薛遠
往治之。戊午,都督都督 馮宗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寇於河西,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白圭 、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王竑 參贊軍參贊軍
務務 。辛酉,孛來上書乞和。九月壬戌,京師地震 有聲。冬十月壬申,以西邊用兵,令河南 、山
西 、陝西 士民納馬者予冠帶 。十一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壬戌,幸南海子 。是年,安南 、疏球
中山、哈密 、亦力把里 入貢。
六年春正月丁未,大祀 天地於南郊。戊申,孛來遣使入貢。二月癸酉,諭孛來。三月癸丑,召馮
宗 等還。夏四月壬申,免河南 被災秋糧。五月庚子,顏彪討平兩廣諸猺。己未,免陝西 被災秋
糧。六月戊辰,淮王 祁銓來朝。秋七月,淮安 海溢。九月乙未,皇太后 崩。冬十一月甲午,葬孝
恭章皇后 。是年,琉球 中山、哈密 、烏斯藏、暹羅 入貢。
七年春正月丙午,大祀 天地於南郊。二月壬戌,詹事詹事 陳文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
務。三月壬寅,旱,詔行寬卹之政,停各處銀場。夏四月壬午,逮宣、大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李蕃 ,荷校於長
安門 ,尋死。丙戌,復遣中官中官 督蘇、杭織造織造 。五月己丑朔,日有食之。甲寅,遼東 巡按御巡按御
史史 楊璡 以擅撻軍職逮治。六月丁卯,逮山西 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韓祺 ,荷校於長安門 ,數日死。秋七
月庚戌,免陝西 被災稅糧。閏月甲戌,上宣宗廢后 胡氏 尊諡。戊寅,命湖廣 、貴州 會師討洪
江 叛苗。九月甲戌,敕廣東 總兵官總兵官 歐信 會廣西 兵討猺賊。冬十月丁酉,振西安 諸府饑。丁
未,巡撫巡撫 廣西 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吳楨 節制節制 兩廣諸軍,討猺賊。十一月癸酉,賊陷梧州 ,致仕 布政布政
使使 宋欽 死之。壬午,下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李賓、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林聰 於錦衣衞獄。十二月辛卯,下刑部尚刑部尚
書書 陸瑜 ,侍郎侍郎 周瑄 、程信 於錦衣衞獄,尋釋之。是年,琉球 中山、哈密 、安南 、烏斯藏
入貢。
八年春正月乙卯,帝不豫。己未,皇太子 攝事於文華 殿。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庚
午,崩 ,年三十有八。三月乙未,上尊諡,廟號 英宗 ,葬裕陵 。
贊曰:英宗 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 、張輔 ,皆累朝勳 舊,受遺
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 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已,抑何其惑溺之深
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 后諡,釋建庶人 之繫,罷宮妃殉葬 ,則盛德之事
可法後世者矣。
葬 文
武 武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武 军 文 军 名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异 地
地 地 衣 主 政
地 地
葬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政 地 政
葬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处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处
地 事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武 地 仕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政 地 政
主 名 葬
葬 礼 號 处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葬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helloiac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helloiac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helloiac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helloiac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helloiac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helloiac
 

What's hot (20)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17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舊唐書 131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明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世宗二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元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Similar to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helloiac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helloiac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helloiac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helloiac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helloiac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19)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23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莊烈帝一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明史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神宗一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012 / 332  11 段 3087 字  444 种 630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清]張廷玉 等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憲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順元年[1457] 2 景泰八年[1457] 1 地点 哈密 7 湖廣 6 陝西 4 浙江 4 廣西 4 貴州 4 人物 徐有貞 7 石亨 6 李賢 5 于謙 4 南海子 4 石彪 4 文官 巡撫 6 翰林學士 5 副都御史 5 中官 4 武官 總兵官 11 都督 4 征夷將軍 2 其他 大祀 6 安南 5 致仕 3 目錄 0 1 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 後紀 天順元年[1457]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 石亨 ,都督都督 張輗 、張軏 ,左都御史左都御史 楊善 ,副都御副都御 史史 徐有貞 ,太監曹吉祥 以兵迎帝於南宮 ,御奉天門,朝百官。徐有貞 以原官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 閣預機務。日中,御奉天殿即位。下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于謙 、大學士大學士 王文 錦衣衞獄。太常寺卿太常寺卿 許 彬 、大理寺卿大理寺卿 薛瑄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務。丙戌,詔赦天下,改景泰八 年[1457]為天順元年[1457]。論奪門迎復功,封石亨 忠國公 ,張軏 太平侯 ,張輗 文安伯 ,楊 善 興濟伯 ,曹吉祥 嗣子 欽都督同知都督同知 。丁亥,殺于謙 、王文 ,籍其家。陳循 、江淵 、俞 士悅 謫戍 ,蕭鎡 、商輅 除名 。己丑,復論奪門功,封孫鏜 懷寧伯 ,董興 海寧伯 ,欽天欽天 監正監正 湯序禮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 ,官舍旂軍晉級者凡三千餘人。辛卯,罷巡撫巡撫 提督提督 官。壬辰,榜于謙 黨 人示天下。甲午,殺昌平侯 楊俊 。二月乙未朔,廢景泰帝為郕王 。庚子,高穀 致仕 。湯序請 除景泰年號 ,不許。癸卯,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賢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務。殺都督都督 范廣 。戊 申,柳溥 破廣西蠻 。癸丑,郕王 薨 。戊午,方瑛 、石璞 大破湖廣 苗。召璞還。壬戌,免 南畿被災秋糧。三月己巳,復立長 子見深為皇太子 ,封皇子 見潾 為德王 ,見澍 秀王 ,見 澤 崇王 ,見浚 吉王 。癸酉,封徐有貞 武功伯 。乙亥,大賚 文武軍民。庚辰,賜黎淳 等進 士 及第 、出身有差。石亨 為征虜副將軍征虜副將軍 ,勦寇延綏 。丁亥,振山東饑。 號 主 名 武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亲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法 名 主 名 主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名 主 名 仕 礼 文 名 文 武 名 名 政 主 葬 名 名 地 礼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主 地 名 仕 仕 名 武 地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夏四月甲午朔,以災異數見求直言。乙未,免浙江 被災稅糧。丁酉,方瑛 攻銅鼓 藕洞苗,悉平 之。丁未,錄囚 。癸丑,罷團營 。乙卯,孛來寇寧夏 ,參將參將 种興戰死 。五月辛未,安遠侯 柳 溥 備宣、大邊。是月,以石亨 言下御史御史 楊瑄 、張鵬 獄。六月甲午,下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耿九疇 、副都副都 御史御史 羅綺 錦衣衞獄。己亥,下徐有貞 、李賢 錦衣衞獄。是日,大風雨雹,壞奉天門鴟吻,敕修 省 。庚子,徐有貞 、李賢 、羅綺 、耿九疇 謫外任,楊瑄 、張鵬 戍邊。通政司參議通政司參議 兼侍侍 講講 呂原 入閣預機務。壬寅,薛瑄 致仕 。癸卯,修撰修撰 岳正 入閣預機務。甲辰,復李賢 為吏部吏部 侍郎侍郎 。乙巳,巡撫巡撫 貴州 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蔣琳 坐于謙 黨棄市 。秋七月乙丑,復下徐有貞 於獄。丙 寅,承天門災。丁卯,躬禱於南郊。戊辰,敕修省 。庚午,李賢 復入閣。改許彬 南京 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辛未,出岳正 為欽州同知州同知 ,尋下獄,謫戍 。癸酉,大赦。癸未,放徐有貞 於金齒 。辛 卯,大賚 諸邊軍士。八月甲午,以彗星 屢見,躬禱於上帝。九月甲子,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彭時 兼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入閣預機務。冬十月丁酉,賜王振 祭葬,立祠曰「旌忠」。壬寅,徵江西 處士吳與弼 。丙 辰,釋建文帝 幼子文圭 及其家屬,安置鳳陽 。十一月甲戌,廣西 總兵官總兵官 朱瑛 討田州 叛蠻。己 丑,免山東被災夏稅。十二月壬辰,封曹欽 昭武伯 。辛丑,安遠侯 柳溥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孛來於 甘、涼。是年,琉球 中山、安南 、暹羅 、占城 、哈密 、烏斯藏入貢。 二年春正月辛酉,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陳汝言 有罪下獄。乙丑,享太廟。甲戌,大祀 天地於南郊。己卯, 上皇太后 尊號 。二月戊申,開雲南 、福建、浙江 銀場。中官中官 市雲南 珍寶。閏月己卯,瘞土 木暴骸。夏四月,復設巡撫巡撫 官。五月壬寅,授處士吳與弼 左諭德左諭德 ,辭不拜,尋送還鄉。秋七月癸 卯,定遠伯 石彪 為平夷將軍將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寇寧夏 。八月戊辰,孛來寇鎮番。冬十月甲子, 獵南海子 。壬午,武平伯 陳友 為征夷將軍征夷將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勦寇寧夏 。十一月甲寅,免山東秋 糧。是年,安南 、烏斯藏、占城 、哈密 入貢。 三年春正月乙未,大祀 天地於南郊。甲辰,定遠伯 石彪 、彰武伯 楊信 敗孛來於安邊營 ,都都 督僉事督僉事 周賢 、都指揮李鑑 戰死 。進彪為侯。二月丁卯,遣御史御史 及中官中官 採珠廣東 。夏四月壬 子,巡撫巡撫 兩廣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葉盛 破瀧水 猺。己巳,南和侯 方瑛 克貴州 苗。六月辛酉,復命巡巡 撫撫 官以八月集京師議事。秋八月庚戌,石彪 有罪,下錦衣衞獄。己未,禁文武大臣、給事中給事中 、御御 史史 、錦衣衞官往來交通,違者依鐵榜 例論罪。乙亥,免湖廣 被災秋糧。冬十月己未,幸南海 子 。庚午,石亨 以罪罷。諸奪門冒功者許自首改正。是月,命法司會司會 廷臣 ,每歲霜降 錄囚 , 後以為常。十一月癸巳,振湖廣 饑。是年哈密 、疏球中山、錫蘭山 、滿剌加 入貢。 四年春正月丁亥,大祀 天地於南郊。癸卯,石亨 有罪下獄,尋死。二月壬子,獞陷梧州 。丁 卯,石彪 棄市 。三月庚辰,賜王一夔 等進士 及第 、出身有差。戊戌,免南畿被災秋糧。夏四 月己酉,分遣內臣督浙江 、雲南 、福建、四川 銀課。壬子,襄王 瞻墡 來朝。五月壬午,免畿 內 、浙江 被災秋糧。己亥,罷中官中官 督蘇、杭織造織造 。六月癸亥,免湖廣 被災稅糧。秋七月乙 亥朔,日有食之。辛卯,自五月雨至是月,淮水 決,沒軍民田廬,遣使振卹。八月甲子,孛來三道 入寇,大同 總兵官總兵官 李文 、宣府 總兵官總兵官 楊能 禦之。癸酉,孛來入鴈門 ,掠忻、代、朔諸 州 。九月庚辰,孛來圍大同 右衞 。庚寅,撫寧伯 朱永 ,都督都督 白玉、鮑政備宣府 邊。甲 午,免江西 被災秋糧。冬十月甲子,閱京營 將領騎射於西苑 。戊辰,幸南海子 。十一月丁酉, 閱隨操武臣騎射於西苑 。閏月己未,幸鄭村壩 ,閱甲仗軍馬。是年,疏球中山、安南 、占 城 、爪哇 、哈密 、烏斯藏入貢。 地 名 艺 法 军 地 武 葬 主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法 名 衙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法 名 政 地 天 文 名 文 名 地 名 主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武 政 政 政 政 地 文 名 葬 主 礼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武 武 地 主 主 名 武 武 地 政 政 地 葬 主 名 主 名 地 文 名 名 葬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地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法 地 主 名 文 名 节 法 地 地 政 政 葬 名 地 名 法 名 仕 仕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武 名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武 地 地 军 处 主 处 地 政 政 政 地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憲宗一→目錄 7 8 9 10 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 天地於南郊。二月己卯,免山東被災稅糧。丙申,都督僉事都督僉事 顏彪為征夷將征夷將 軍軍 ,充總兵官總兵官 ,討兩廣猺賊。三月壬子,免蘇、松、常、鎮被災稅糧。甲寅,湖廣 、貴州 總兵總兵 官官 李震 會廣西 軍勦猺、獞,悉破之。夏四月癸巳,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白圭 督陝西 諸邊,討孛來。五月丁 未,免河南 被災秋糧。六月丙子,孛來寇河西,官軍敗績。壬午,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馬昂 總督軍務總督軍務 ,懷 寧伯孫 鏜充總兵官總兵官 ,帥京營 軍禦之。秋七月庚子,總督總督 京營 太監曹吉祥 及昭武伯 曹 欽 反,左都御史左都御史 寇深、恭順侯 吳瑾 被殺,懷寧伯孫 鏜帥兵討平之。癸卯,磔吉祥 於市,夷其 族,其黨湯序等悉伏誅。丁未,免南畿被災稅糧。庚戌,大赦,求直言。丁巳,河決開封,侍郎侍郎 薛遠 往治之。戊午,都督都督 馮宗 充總兵官總兵官 ,禦寇於河西,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白圭 、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王竑 參贊軍參贊軍 務務 。辛酉,孛來上書乞和。九月壬戌,京師地震 有聲。冬十月壬申,以西邊用兵,令河南 、山 西 、陝西 士民納馬者予冠帶 。十一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壬戌,幸南海子 。是年,安南 、疏球 中山、哈密 、亦力把里 入貢。 六年春正月丁未,大祀 天地於南郊。戊申,孛來遣使入貢。二月癸酉,諭孛來。三月癸丑,召馮 宗 等還。夏四月壬申,免河南 被災秋糧。五月庚子,顏彪討平兩廣諸猺。己未,免陝西 被災秋 糧。六月戊辰,淮王 祁銓來朝。秋七月,淮安 海溢。九月乙未,皇太后 崩。冬十一月甲午,葬孝 恭章皇后 。是年,琉球 中山、哈密 、烏斯藏、暹羅 入貢。 七年春正月丙午,大祀 天地於南郊。二月壬戌,詹事詹事 陳文 為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兼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入閣預機 務。三月壬寅,旱,詔行寬卹之政,停各處銀場。夏四月壬午,逮宣、大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李蕃 ,荷校於長 安門 ,尋死。丙戌,復遣中官中官 督蘇、杭織造織造 。五月己丑朔,日有食之。甲寅,遼東 巡按御巡按御 史史 楊璡 以擅撻軍職逮治。六月丁卯,逮山西 巡按御史巡按御史 韓祺 ,荷校於長安門 ,數日死。秋七 月庚戌,免陝西 被災稅糧。閏月甲戌,上宣宗廢后 胡氏 尊諡。戊寅,命湖廣 、貴州 會師討洪 江 叛苗。九月甲戌,敕廣東 總兵官總兵官 歐信 會廣西 兵討猺賊。冬十月丁酉,振西安 諸府饑。丁 未,巡撫巡撫 廣西 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吳楨 節制節制 兩廣諸軍,討猺賊。十一月癸酉,賊陷梧州 ,致仕 布政布政 使使 宋欽 死之。壬午,下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李賓、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林聰 於錦衣衞獄。十二月辛卯,下刑部尚刑部尚 書書 陸瑜 ,侍郎侍郎 周瑄 、程信 於錦衣衞獄,尋釋之。是年,琉球 中山、哈密 、安南 、烏斯藏 入貢。 八年春正月乙卯,帝不豫。己未,皇太子 攝事於文華 殿。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庚 午,崩 ,年三十有八。三月乙未,上尊諡,廟號 英宗 ,葬裕陵 。 贊曰:英宗 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 、張輔 ,皆累朝勳 舊,受遺 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 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已,抑何其惑溺之深 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 后諡,釋建庶人 之繫,罷宮妃殉葬 ,則盛德之事 可法後世者矣。 葬 文 武 武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武 军 文 军 名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异 地 地 地 衣 主 政 地 地 葬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政 地 政 葬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处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处 地 事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武 地 仕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政 地 政 主 名 葬 葬 礼 號 处 號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葬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323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