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7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唐書
 094 / 215
 43 段 7799 字
 413 种 70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後晉]劉昫 等
←093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095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唐書 /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聖曆二年[699] 3 延載 3 景龍三年[709] 3 天授 2 長安四年[704] 2 神龍二年[706] 2
證聖元年[695] 2 咸亨 1
地点 益州 4 乾陵 3 揚州 2
人物 則天 26 再思 17 欽望 11 敬則 11 景儉 8 昌宗 8 太子 7 嗣業 7
文官 內史 7 鳳閣侍郎 7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6 宰臣 5 中書令 5 宰相 5
武官 州大都督 3 司馬 2 左衛大將軍 2
其他 中宗 7 檢校 5 致仕 5 高宗 5
目錄
0
1
2
3
卷九十 列傳 第四十
王及善 杜景儉 朱敬則 楊再思 李懷遠 子景伯 景伯 子彭年 附 豆盧欽望 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附
王及善 ,洺州 邯鄲 人也。父君愕 。隋大業末,并州人 王君廓 掠邯鄲 ,君愕 往說君
廓 曰:「方今萬乘失御,英雄競起,誠宜撫納遺甿,保全形勝,按甲以觀時變,擁衆而歸真主,此富
貴可圖也。今足下居無尺土之地,守無兼旬之糧,恣行殘忍,所過攘奪,竊為足下寒心矣。」君
廓 曰:「計將安出?」君愕 為陳井陘 之險,可先往據之。君廓 從其言,乃屯井陘山 。歲餘,會
義師入定關中 ,乃與君廓 率所部萬餘人來降,拜大將軍大將軍 。頻以戰功封新興縣公 ,累遷左武衛將左武衛將
軍軍 。從太宗 征遼東 ,兼領左屯營左屯營 兵馬,與高麗 戰於駐蹕山 ,君愕 先鋒 陷陣,力戰而
死。太宗 深痛悼之,贈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幽州 都督都督 、邢國公 ,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 。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授朝散大夫朝散大夫 ,襲爵 邢國公 。高宗 時,累遷左奉裕 率。孝敬之居春
宮,因宴集命宮官宮官 擲倒,次至及善,辭曰:「殿下自有樂官,臣止當守職,此非臣任也。臣將奉令,
恐非殿下羽翼之備。」太子 謝而遣之。高宗 聞而特加賞慰,賜絹百匹。尋除右千牛衛將軍右千牛衛將軍 ,高
宗 謂曰:「朕以卿忠謹,故與卿三品要職。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 大橫刀 在朕側,知此官
貴否?」俄以病免,尋起為衛尉卿衛尉卿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武 主
武 號 地 文 政 地 名 营
號 武 地 武 主 处
文 仕 主 號 名
文
主 號 武
號 名 军
文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10
11
12
垂拱中,歷司屬卿。時山東饑,及善為巡撫巡撫 賑給使。尋拜春官尚書春官尚書 、秦州 都督都督 ,轉益州 大都大都
督府長史督府長史 。以老病請乞致仕 ,加授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後契丹 作亂,山東不安,起授滑州刺史滑州刺史 。則
天 謂曰:「邊賊反叛,卿雖疾病,可將妻子 日行三十里,緩步至彼,與朕卧理此州,以斷河路也。
」因問朝廷得失,及善備陳理亂之宜十餘道,則天 曰:「彼末事也,此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
拜內史內史 。
時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來俊臣 常以飛禍陷良善,自侯王將相被其羅織受戮者不可勝計。後俊臣 坐事繫獄,有
司斷以極刑,則天 欲赦之。及善執奏曰:「俊臣 兇狡不軌,所信任者皆屠販小人。所誅戮者多名德
君子。臣愚以為若不剿絕元惡,恐搖動朝廷,禍從此始。」則天 納之。俄而則天 將追廬陵王 立
為太子 ,及善贊成其計。及太子 立,又請太子 外朝 以慰人心,則天 從之。
及善雖無學術,在官每以清正見知,臨事難奪,有大臣之節。時張易之兄弟 恃寵,每內宴 ,皆無人
臣之禮。及善數奏抑之,則天 不悅,謂及善曰:「卿旣高年,不宜更侍遊讌,但檢校 閤中可也。」
及善因病請假月餘,則天 都不問之,及善歎曰:「豈有中書令中書令 而天子得一日不見乎?事可知矣。」
乃上疏乞骸骨 ,三上不許。聖曆二年[699],拜文昌 左相左相 ,旬日而薨 ,年八十二。廢朝三日,贈
益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貞,陪葬乾陵 。
杜景儉 ,冀州 武邑 人也。少舉明經 ,累除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出為益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時隆 州司州司
馬馬 房嗣業 除益州 司馬司馬 ,除書未到,即欲視事,又鞭笞僚吏,將以示威。景儉 謂曰:「公雖受命
為此州司馬州司馬 ,而州司 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嗣
業 益怒。景儉 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偽未知,即欲攬一州之權,誰敢相保?揚州 之禍,非
此類耶。」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 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 荊州司馬荊州司馬 ,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
曰:「錄事錄事 意,與天通,益州 司馬司馬 折威風。」景儉 由是稍知名。入為司賔主簿主簿 ,轉司刑丞司刑丞 。
天授中,與徐有功 、來俊臣 、侯思止 專理制獄,時人稱云:「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
死。」累遷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尋轉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則天 嘗以季秋 內出梨花 一枝示宰宰
臣臣 曰:「是何祥也?」諸宰臣宰臣 曰:「陛下 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
也。」景儉 獨曰:「謹按洪範五行傳 :『陰陽不相奪倫,瀆之即為災。』又春秋 云:『冬無愆
陽,夏無伏陰,春無淒風,秋無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黃落,而忽生此花,瀆陰陽也。臣慮陛下 布
教施令,有虧禮典。又臣等忝為宰臣宰臣 ,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於是再拜 謝罪,則
天 曰:「卿真宰相宰相 也!」
延載初,為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周允元 奏景儉 黨於李昭德 ,左遷 秦州刺史秦州刺史 。後累除司刑司刑 卿。聖曆二
年[699],復拜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時契丹 入寇,河北 諸州多陷賊中。及事定,河內
王 武懿宗 將盡論其罪。景儉 以為皆是驅逼,非其本心,請悉原之。則天 竟從景儉 議。歲餘,
轉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坐漏洩禁中語,左授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出為并州長史州長史 。道病卒,贈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
子澄,頗以文藻著名,官至鞏縣尉縣尉 。
朱敬則 ,字少連 ,亳州 永城 人也。代以孝義稱,自周至唐,三代旌表,門標六闕,州黨美之。敬
則 倜儻重節義,早以辭學知名。與三從兄同居,財產無異。又與左史左史 江融 、左僕射左僕射 魏元忠 特相
友善。咸亨中,高宗 聞而召見,與語甚奇之,將加擢用,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敬玄 所毀,乃授洹水洹水
尉尉 。
長壽中,累除右補闕右補闕 。敬則 以則天 初臨朝稱制,天下頗多流言異議,至是旣漸寧晏,宜絕告密羅
織之徒,上疏曰:
文 文 地 武 地
文 仕 文 政 文
名 亲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名
名 礼
名 仕
名 文
词 名 文 葬
武 地
名 地 地 仕 文 地 武 名
文 名 地 武 名
文 衙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节 作
文 文 主
名 作 作
主
文 礼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政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號 文 名
武
文 名 名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臣聞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 之家,杜私門,張公 室,棄無用之費,損不急之官,惜
日愛功,疾耕急戰,人繁國富,乃屠諸侯。此救弊之術也。故曰:刻薄可施於進趨,變詐可陳於攻戰。
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況鋒鏑已銷,石城 又毀,諒可易之以寬泰,潤之以淳和,八風之樂以柔之,
三代之禮以導之。秦旣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返,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
陸賈、叔孫通 之事漢王 也,當滎陽 、成臯之間,糧饋已窮,智勇俱困,不敢開一說,効一奇,唯
進豪猾之材,薦貪暴之客。及區宇適平,干戈向戢,金鼓 之聲未歇,傷痍之痛尚聞,二子顧眄,綽有
餘態,乃陳詩 書,說禮樂,開王道,謀帝圖。高皇帝 忿然曰:「吾以馬上得之 ,安事詩書乎!」
對曰:「馬上得之 ,可馬上理之乎?」高皇默然。於是陸賈著新語 ,叔孫通 定禮儀,始知天子之
尊,此知變之善也。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詩書而不顧,重攻戰之吏,尊首級之材,複道爭功,張
良已知其變,拔劒擊柱,吾屬不得無謀。即晷漏難逾,何十二帝乎?亡秦之續,何二百年乎?故曰:仁
義者,聖人之蘧廬 ;禮經 者,先王之陳跡。然則祝祠向畢,芻狗須投;淳精已流,糟粕可棄。仁義
尚捨,況輕此者乎?
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二叔流言,四凶構難。不設鉤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 ,不可摧姦息
暴。故置神器,開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盡露。神道助直,無罪不除;人心保能,無妖不戮。
以茲妙算,窮造化之幽深;用此神謀,入天人之秘術。故能計不下席,聽不出闈,蒼生晏然,紫宸 易
主。大哉偉哉,無得而稱也!豈比造攻鳴條 ,大戰牧野 ,血變草木,頭折不周,可同年而語乎?然
而急趨無善跡,促柱少和聲,拯溺不規行,療飢非鼎食。即向時之妙策,乃當今之芻狗也。伏願覽秦、
漢之得失,考時事之合宜,審糟粕之可遺,覺蘧廬 之須毀。見機而作 ,豈勞終日乎?陛下 必不可
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願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辭,流曠蕩之澤,去萋菲之牙角,頓姦險之鋒
芒,窒羅織之源,掃朋黨之跡,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豈不樂哉!
則天 甚善之。
長安三年[703],累遷正諫大夫正諫大夫 ,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時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魏元忠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張
說 為張易之兄弟 所誣構,將陷重辟,諸宰相宰相 無敢言者,敬則 獨抗疏申理曰:「元忠 、張說 素
稱忠正,而所坐無名。若令得罪,豈不失天下之望也?」乃得減死。四年,以老疾請罷知政事知政事 ,許
之,累轉冬官侍郎冬官侍郎 ,仍依舊兼修國史兼修國史 。張易之 、昌宗 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 及納言李嶠 、鳳閣鳳閣
侍郎侍郎 蘇味道 、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李迥秀 、麟臺少監麟臺少監 王紹宗 等十八人形像,號為高士圖 ,每引敬
則 預其事,固辭不就,其高潔 守正守正 如此。
神龍元年[705],出為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尋以老致仕 。二年,侍御史侍御史 冉祖雍 素與敬則 不恊,乃誣奏云
與王同皎 親善,貶授廬州刺史廬州刺史 。經數月,洎代到,還鄉里,無淮南 一物,唯有所乘馬一匹,諸子
姪步從而歸。敬則 重然諾,善與人交,每拯人急難,不求其報。又嘗與三從兄同居四十餘年,財產無
異。雅有知人之鑒,凡在品論者,後皆如其言。景龍三年[709]五月,卒于家,年七十五。
敬則 嘗採魏、晉已來君臣成敗之事,著十代興亡論 。又以前代文士論廢五等者,以秦為失,事未折
衷,乃著五等論 曰:
昔秦廢五等,崔寔 、仲長統 、王朗 、曹冏等皆以為秦之失,予竊異之,試通其志云。
法 名
地
名 主 地
军
名 號 词
词 作 名
名 作
法
处
地 地
名 词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作
名 名 文
文 仕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作
作
名 名 名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蓋明王 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愛,本之以仁義,張四維 ,尊五美,懸禮樂於庭宇,置軌範於中衢。然
後決玄波使橫流,揚薰風以高扇,流愷悌之甘澤,浸曠蕩之膏腴,正理革其淫邪,淳風 柔其骨髓。使天
下之人,心醉而神足。其於忠義也,立則見其參於前;其於進趨也,若章程之在目。禮經 所及,等日月
之難踰;聲教所行,雖風雨之不輟。聖人知俗之漸化也,王道之已行也,於是體國經野,庸功勳親。分山
裂河,設磐石之固;內守外禦,有維城之基。連絡徧於域中,膠葛盡於封內。雖道昏時喪,澤竭政塞,鄭
伯逐王,申侯弒主,魯不供物,宋不城周,吳徵百牢,楚問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 ,重耳之一戰諸侯,
無君之跡顯然,篡奪之謀中寢者,直以周禮 尚存,簡書不隕。故曰:「不敢失墜,天威在顏。」
自春秋 之後,禮義漸頹,風俗塵昏,愧耻心盡,疾走先得者為上,奪攘投會者為能。加以八世專
齊,三家分晉 ,子貢 之亂五國,蘇秦之鬬七雄,苛刻繁興,經籍道息,莫不長詐術,貴攻戰,萬姓
皆戴爪牙,無人不屬觜距。所以商鞅 欺故友,李斯囚舊交,孫臏 喪足於龐涓,張儀得志于陳軫 。
一旅之衆,便欲稱王;再戰之雄,爭來奉帝。先王會盟之禮,昔時樽俎之容,三代玄風,掃地至盡。況
始皇削平區宇,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罕循大道,人無見德,唯虐是聞。當此時也,主猜於上,人
駭於下,父不能保之於子,君不能得之於臣。欲使始皇分土姦雄,建侯 薄俗,若喻晉、鄭之可依,便
借賊兵而資盜糧,寄龍魚 而助風雨,不可行也。是以秦鑒周德之綿深,懼己圖之不遠,罷侯置守,高
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聞二主。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賤骨肉也。
高皇帝 揭日月之明,懷天地之量,算財不足以分賞,論地不足以受封。邑皆百城,土有千里,人殷
國 富,地廣兵強。五十年間,七國同反,賈誼 憂失其國,晁錯 請削其地。若言由大而反也,不
若召陵 之師、踐土之衆也;若言有材而起也,劉濞非王霸之材,田祿無先、管之略也。直是齊、晉以
逆禮為慚,吳、楚以犯上非媿,釁由教起,其所由來遠矣。自此之後,雜霸又衰,中興不能改物創圖,
黃初不能深謀遠慮。緬觀漢、魏之際,尋其經緯之初,未有積德重光 ,澤及萬物。觀其教,偷薄於秦
風;察其人,豺狼於漢日。故魏太祖 曰「若使無孤,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明竊號議者,觸目
皆是。欲以此時開四履之祚,垂萬代之封,必有通車三川以窺周室,介馬汾、隰而逐翼侯。而王司司
徒徒 屢請於當時,曹元首又勤於宗室 ,皆不知時也。
當時賢者是之。
敬則 知政事知政事 時,每以用人為先。桂州 蠻叛,薦裴懷古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缺,薦魏知古 ;右史缺,薦
張思敬 。則天 以為知人。
睿宗 即位,嘗謂侍臣曰:「神龍已來,李多祚 、王同皎 並復舊官,韋月將 、燕欽融 咸有襃贈,
不知更有何人,尚抱冤抑?」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劉幽求 對曰:「故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朱敬則 ,往在則天 朝任正諫正諫
大夫大夫 、知政事知政事 ,忠貞 義烈,為天下所推。神龍時,被宗楚客 、冉祖雍 等誣構,左授廬州刺廬州刺
史史 。長安 年中,嘗謂臣云:『相王必膺期受命,當須盡節事之。』及韋氏 篡逆干紀,臣遂見危赴
難,翼戴興曆,雖則天 誘其事,亦是敬則 先啟之心。今陛下 龍興寶位,兇黨就戮,敬則 尚銜冤泉
壤,未蒙昭雪。況復事符先覺,誠即可嘉。」睿宗 然之,贈敬則 秘書監 ,謚曰元。
楊再思 ,鄭州 原武 人也。少舉明經 ,授玄武 尉。充使詣京師,止於客舍。會盜竊其囊裝,再
思 邂逅遇之,盜者伏罪,再思 謂曰:「足下當苦貧匱,至此無行。速去勿作聲,恐為他人所擒。幸
留公文,餘財盡以相遺。」盜者齎去,再思 初不言其事,假貸以歸。累遷天官員外郎天官員外郎 ,歷左右肅政右肅政
臺御史大夫臺御史大夫 。延載初,守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證聖初,轉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依前同平章同平章
事事 ,兼太子右庶子太子右庶子 。尋遷內史內史 ,自弘農縣男 累封 至鄭國公 。
主 名
名
作
词
作
名
事 名
名 名 名
主
然
號
政 名 名
地
节
號
文 亲
名 文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號 名 衙
名 地 地 仕 天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仕 主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再思 自歷事三主,知政十餘年,未嘗有所薦達。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毀
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譽之。然恭慎畏忌,未嘗忤物。或謂再思 曰:「公名高位重,何為屈折如
此?」再思 曰:「世路艱難,直者受禍。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長安末,昌宗 旣為法司 所
鞫,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桓彥範 斷解其職。昌宗 俄又抗表稱冤,則天 意將申理昌宗 ,廷問宰臣宰臣 曰:「昌
宗 於國有功否?」再思 對曰:「昌宗 往因合鍊神丹,聖躬服之有効,此實莫大之功。」則天 甚
悅,昌宗 竟以復職。時人貴彥範 而賤再思 也。時左補闕左補闕 戴令言作兩腳野狐賦 以譏刺之,再思 聞
之甚怒,出令言為長社令長社令 ,朝士尤加嗤笑。再思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時,張易之 兄司禮少卿司禮少卿 同休嘗奏請公
卿大臣宴于司禮寺 ,預其會者皆盡醉極歡。同休戲曰:「楊內史內史 面似高麗 。」再思 欣然,請剪紙自
帖於巾,却披紫袍,為高麗 舞,縈頭舒手,舉動合節,滿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 以姿貌見寵倖,再
思 又諛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蓮花 ;再思 以為蓮花 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 也。」其傾巧取媚也如
此。
長安四年[704],以本官檢校 京兆府 長史長史 ,又遷檢校 揚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中宗 即位,拜戶部戶部
尚書尚書 ,兼中書令中書令 ,轉侍中侍中 ,以宮僚封鄭國公 ,賜實封三百戶。又為冊順天皇后 使,賜物五百
段,鞍馬稱是。時武三思 將誣殺王同皎 ,再思 與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嶠 、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韋巨源 並受制考
按其獄,竟不能發明其枉,致同皎 至死,衆冤之。再思 俄復為中書令中書令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景龍三
年[709],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其年薨 ,贈特進特進 、并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陪葬乾陵 ,謚曰恭。
子植、植子獻,並為司勳員外郎司勳員外郎 。再思 弟季昭 為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溫玉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
李懷遠 ,邢州 柏仁 人也。早孤貧好學,善屬文。有宗人 欲以高蔭相假者,懷遠 竟拒之,退而歎
曰:「因人之勢,高士不為;假蔭求官,豈吾本志?」未幾,應四科舉擢第,累除司禮少卿司禮少卿 。出為邢邢
州刺史州刺史 ,以其本鄉,固辭不就,改授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俄歷揚、益等州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未行,又授同州同州
刺史刺史 。在職以清簡稱。入為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 ,兼太子 賔客,歷遷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春官侍郎春官侍郎 。大足年,
遷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歲餘,加銀青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 ,拜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兼檢校 太子左庶太子左庶
子子 ,賜爵平鄉縣男 。長安四年[704],以老辭職,聽解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正除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 ,尋授太子 賔
客。神龍初,除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加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進封趙郡公 ,
特賜實封三百戶。俄以疾請致仕 ,許之。中宗 將幸京師,又令以本官知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
懷遠 雖久居榮位,而彌尚簡率,園林宅室,無所改作。常乘款段馬 ,左僕射左僕射 豆盧欽望 謂曰:「公
榮貴如此,何不買駿馬乘之?」荅曰:「此馬幸免驚蹶,無假別求。」聞者莫不歎美。神龍二年[706]八
月卒,中宗 特賜錦被 以充斂,輟朝 一日,親為文以祭之,贈侍中侍中 ,謚曰成。子景伯 。
景伯 ,景龍中為給事中給事中 ,又遷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中宗 嘗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為迴波辭。衆皆為
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景伯 ,曰:「迴波爾時酒巵,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旣過三爵,諠譁竊恐
非儀。」中宗 不悅,中書令中書令 蕭至忠 稱之曰:「此真諫官也。」景雲中,累遷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尋以
老疾致仕 。開元中卒。子彭年 。
彭年 有吏才,工於剖析,當時稱之。開元中,歷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知舉,又遷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給事給事
中中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天寶初,又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與右相右相 李林甫 善。慕山東著姓為婚姻,引就清列,
以大其門。典銓典銓 管七年,後以贓污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宋渾 所劾,長流嶺南 臨賀郡 。累月,渾及弟恕又
以贓下獄,詔渾流嶺南 高要郡 ,恕流南康郡 。天寶十二載,起彭年 為濟陰太守濟陰太守 ,又遷馮翊太馮翊太
守守 ,入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給事中給事中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十五載,玄宗 幸蜀,賊陷西京 ,彭年 沒於賊,脅
授偽官偽官 ,憂憤忽忽不得志,與韋斌 相次而卒。及克復兩京,優制贈彭年 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作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衙 文 政 名
政 名
名 然 名 然 然
仕 地 文 仕 地 文 號
文 文 文 主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葬 文 武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亲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仕 號 文
名 词 文 名
號 词 礼 文 名
名 文 文 號
名
號 文 名 文
仕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地 名
文 名 名 文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5
36
37
38
39
40
41
豆盧欽望 ,京兆 萬年人也。曾祖 通,隋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南陳郡公 。祖寬,即隋文帝 之甥也。大
業末,為梁泉令梁泉令 。及高祖 定關中 ,寬與郡守郡守 蕭瑀 率豪右赴京師,由是累授殿中監殿中監 ,仍詔其子懷
讓尚萬春公主 。高祖 以寬曾祖 萇魏太和中例稱單姓,至是改寬為盧氏 。貞觀中,歷遷禮部尚禮部尚
書書 、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封芮國公 。永徽元年[650]卒,贈特進特進 、并州都督州都督 ,陪葬昭陵 ,謚曰定。又復
其姓為豆盧氏 。父仁業,高宗 時為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
欽望 ,則天 時累遷司賔卿。長壽二年[693],代宗秦客 為內史內史 。時李昭德 亦為內史內史 ,執權用
事,欽望 與同時宰相宰相 韋巨源 、陸元方 、蘇味道 、杜景儉 等並委曲從之。證聖元年[695],昭
德 坐事左遷 涪陵尉涪陵尉 ,則天 以欽望 等不能執正,又為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皇甫文備 奏欽望 附會昭
德 ,罔上附下,乃左遷 欽望 為趙州刺史趙州刺史 ,韋巨源 自右丞右丞 為鄜州刺史鄜州刺史 ,陸元方 自秋官侍秋官侍
郎郎 為綏州刺史綏州刺史 ,蘇味道 自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為集州刺史集州刺史 。其年,欽望 入為司禮卿 ,遷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
封芮國公 。出為河北道 宣勞使。俄而廬陵王 復為皇太子 ,以欽望 為皇太子宮尹太子宮尹 。聖曆二
年[699],拜文昌右相文昌右相 、同鳳閣鸞臺三品同鳳閣鸞臺三品 ,尋授太子 賔客,停知政事知政事 。
中宗 即位,以欽望 宮僚舊臣,拜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知軍國重事,兼檢校 安國相國相 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兼中書中書
令令 、知兵部 事、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欽望 作相兩朝,前後十餘年,張易之兄弟 及武三思 父子皆專權驕
縱,圖為逆亂,欽望 獨謹其身,不能有所匡正,以此獲譏於代。神龍二年[706],拜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景龍三年[709]五月,表請乞骸,不許。十一月卒,年八十餘。贈司空司空 、并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元,
賜東園秘器,陪葬乾陵 。則天 時,宰相宰相 又有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等,並有名
績。
張光輔 者,京兆 人也。少明辯,有吏幹。累遷司農少卿司農少卿 、文昌右丞文昌右丞 。以討平越王 貞之功,拜鳳鳳
閣侍郎閣侍郎 、知政事知政事 。永昌元年[689],遷納言。旬日,又拜內史內史 。皆有能名。其年,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房嗣
業 、洛陽令洛陽令 張嗣明坐與徐敬業 弟敬真陰相交結。敬真自流所繡州 逃歸,將北投突厥 ,引虜入
寇。途經洛下,嗣業 、嗣明二人給其衣糧而遣之。行至定州 ,為人所覺。嗣業 於獄中自縊死。嗣
明與敬真多引海內相識,冀緩其死。嗣明稱光輔 征豫州 日,私說圖讖天文,陰懷兩端,顧望以觀成
敗。光輔 由是被誅,家口籍沒 。
史務滋 者,宣州 溧陽 人。累至內史內史 。天授中,雅州刺史雅州刺史 劉行實 及弟渠州刺史渠州刺史 行瑜 、尚衣尚衣
奉御奉御 行感,并兄子左鷹揚將軍鷹揚將軍 虔通 ,並為侍御史侍御史 來子珣 誣以謀反 誅。又於盱眙 毀其父左監監
門門 大將軍大將軍 伯英棺柩。初,務滋 素與行感周密,意欲寢其反狀。則天 怒,令俊臣 鞫之,務滋 恐
被陷刑,乃自殺。
崔元綜 者,鄭州 新鄭人也。祖君肅,武德中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鴻臚卿鴻臚卿 。元綜 ,天授中累轉秋官侍秋官侍
郎郎 。長壽元年[692],遷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元綜 勤於政事,每在中書,必束帶至晚,
未嘗休偃。好潔細行,薰辛不歷口者二十餘年。雖外示謹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獄 ,必披毛求
疵,陷於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犯罪配流振州 ,朝野莫不稱慶。尋赦還,復拜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中宗 時,累遷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蒲州刺史蒲州刺史 ,以老疾致仕 。晚年好攝養導引之術,年九十餘卒。
周允元 者,豫州 人也。弱冠舉進士 。延載初,累轉左肅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俄除鳳閣鸞臺 平章事平章事 。
嘗與諸宰臣宰臣 侍宴,則天 令各述書傳中善言。允元 曰:「耻其君不如堯、舜。」武三思 以為語有指
斥,糾而駁之。則天 曰:「聞此言足以為誡,豈特將為過耶?」證聖元年[695]卒,贈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則
天 為七言詩以傷之,又自繕寫,時以為榮。
名 地 亲 文 主 號
文 號 地 武 名 文
主 號 亲 名
文 武 主 文 武 处
名 號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武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仕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主 地 主 主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號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武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政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法
名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名 法 地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法
地
文 號 文 文 仕
名 地 仕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3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095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目錄
42
史官史官 曰:王及善 在孝敬東宮 ,誠能奉職。當俊臣 下獄,力諫除兇,是憂濫及賢良,而欲明彰羽翼,
興復之志,不謂無心。杜景儉 五刑 有濫,濟活為心,四氣不和,歸罪在己,則天 謂曰「真宰相宰相 」。
然奈柔順李昭德 ,不無吐剛之過也。朱敬則 文學有稱,節行無愧,諫諍果決,推擇精真,苟非洞鑒古
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惜乎相不得時矣。楊再思 佞而取貴,苟以全身,掩不善而自欺,謂無
十目十手也。李懷遠 名不苟於假蔭,貴不衒於故鄉,無改陋居,常乘劣駟,亦一時之善矣。然匪躬之
道,未之聞也。豆盧欽望 、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等,或有片言,非無小善,登于大
用,可謂具臣。
贊曰:及善奉職,非無智力。景儉 當權,不謂不賢。雄文高節,少連 為絕。守道安貧,懷遠 當
仁。欽望 之屬,片善何足。諂媚再思 ,祇宜遄速。
文 名 衙 名
名 法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helloiac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helloiac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helloiac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helloiac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helloiac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helloiac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helloiac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helloiac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helloiac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helloiac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helloiac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helloiac
 

What's hot (20)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南史 09 卷九 陳本紀上第九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魏書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金史 129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元史 194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書 192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明史 209 卷二百〇九 列傳第九十七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晉書 109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晉書 109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晉書 109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晉書 109 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明史 290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忠義二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明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84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Similar to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helloiac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helloiac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helloiac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helloiac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Similar to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20)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新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北齊書 04 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 1. 文档信息  舊唐書  094 / 215  43 段 7799 字  413 种 708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後晉]劉昫 等 ←093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095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唐書 /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聖曆二年[699] 3 延載 3 景龍三年[709] 3 天授 2 長安四年[704] 2 神龍二年[706] 2 證聖元年[695] 2 咸亨 1 地点 益州 4 乾陵 3 揚州 2 人物 則天 26 再思 17 欽望 11 敬則 11 景儉 8 昌宗 8 太子 7 嗣業 7 文官 內史 7 鳳閣侍郎 7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6 宰臣 5 中書令 5 宰相 5 武官 州大都督 3 司馬 2 左衛大將軍 2 其他 中宗 7 檢校 5 致仕 5 高宗 5 目錄 0 1 2 3 卷九十 列傳 第四十 王及善 杜景儉 朱敬則 楊再思 李懷遠 子景伯 景伯 子彭年 附 豆盧欽望 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附 王及善 ,洺州 邯鄲 人也。父君愕 。隋大業末,并州人 王君廓 掠邯鄲 ,君愕 往說君 廓 曰:「方今萬乘失御,英雄競起,誠宜撫納遺甿,保全形勝,按甲以觀時變,擁衆而歸真主,此富 貴可圖也。今足下居無尺土之地,守無兼旬之糧,恣行殘忍,所過攘奪,竊為足下寒心矣。」君 廓 曰:「計將安出?」君愕 為陳井陘 之險,可先往據之。君廓 從其言,乃屯井陘山 。歲餘,會 義師入定關中 ,乃與君廓 率所部萬餘人來降,拜大將軍大將軍 。頻以戰功封新興縣公 ,累遷左武衛將左武衛將 軍軍 。從太宗 征遼東 ,兼領左屯營左屯營 兵馬,與高麗 戰於駐蹕山 ,君愕 先鋒 陷陣,力戰而 死。太宗 深痛悼之,贈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幽州 都督都督 、邢國公 ,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 。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授朝散大夫朝散大夫 ,襲爵 邢國公 。高宗 時,累遷左奉裕 率。孝敬之居春 宮,因宴集命宮官宮官 擲倒,次至及善,辭曰:「殿下自有樂官,臣止當守職,此非臣任也。臣將奉令, 恐非殿下羽翼之備。」太子 謝而遣之。高宗 聞而特加賞慰,賜絹百匹。尋除右千牛衛將軍右千牛衛將軍 ,高 宗 謂曰:「朕以卿忠謹,故與卿三品要職。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 大橫刀 在朕側,知此官 貴否?」俄以病免,尋起為衛尉卿衛尉卿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武 主 武 號 地 文 政 地 名 营 號 武 地 武 主 处 文 仕 主 號 名 文 主 號 武 號 名 军 文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10 11 12 垂拱中,歷司屬卿。時山東饑,及善為巡撫巡撫 賑給使。尋拜春官尚書春官尚書 、秦州 都督都督 ,轉益州 大都大都 督府長史督府長史 。以老病請乞致仕 ,加授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後契丹 作亂,山東不安,起授滑州刺史滑州刺史 。則 天 謂曰:「邊賊反叛,卿雖疾病,可將妻子 日行三十里,緩步至彼,與朕卧理此州,以斷河路也。 」因問朝廷得失,及善備陳理亂之宜十餘道,則天 曰:「彼末事也,此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 拜內史內史 。 時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來俊臣 常以飛禍陷良善,自侯王將相被其羅織受戮者不可勝計。後俊臣 坐事繫獄,有 司斷以極刑,則天 欲赦之。及善執奏曰:「俊臣 兇狡不軌,所信任者皆屠販小人。所誅戮者多名德 君子。臣愚以為若不剿絕元惡,恐搖動朝廷,禍從此始。」則天 納之。俄而則天 將追廬陵王 立 為太子 ,及善贊成其計。及太子 立,又請太子 外朝 以慰人心,則天 從之。 及善雖無學術,在官每以清正見知,臨事難奪,有大臣之節。時張易之兄弟 恃寵,每內宴 ,皆無人 臣之禮。及善數奏抑之,則天 不悅,謂及善曰:「卿旣高年,不宜更侍遊讌,但檢校 閤中可也。」 及善因病請假月餘,則天 都不問之,及善歎曰:「豈有中書令中書令 而天子得一日不見乎?事可知矣。」 乃上疏乞骸骨 ,三上不許。聖曆二年[699],拜文昌 左相左相 ,旬日而薨 ,年八十二。廢朝三日,贈 益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貞,陪葬乾陵 。 杜景儉 ,冀州 武邑 人也。少舉明經 ,累除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出為益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時隆 州司州司 馬馬 房嗣業 除益州 司馬司馬 ,除書未到,即欲視事,又鞭笞僚吏,將以示威。景儉 謂曰:「公雖受命 為此州司馬州司馬 ,而州司 未受命也。何藉數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嗣 業 益怒。景儉 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偽未知,即欲攬一州之權,誰敢相保?揚州 之禍,非 此類耶。」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 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 荊州司馬荊州司馬 ,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 曰:「錄事錄事 意,與天通,益州 司馬司馬 折威風。」景儉 由是稍知名。入為司賔主簿主簿 ,轉司刑丞司刑丞 。 天授中,與徐有功 、來俊臣 、侯思止 專理制獄,時人稱云:「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 死。」累遷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尋轉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則天 嘗以季秋 內出梨花 一枝示宰宰 臣臣 曰:「是何祥也?」諸宰臣宰臣 曰:「陛下 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 也。」景儉 獨曰:「謹按洪範五行傳 :『陰陽不相奪倫,瀆之即為災。』又春秋 云:『冬無愆 陽,夏無伏陰,春無淒風,秋無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黃落,而忽生此花,瀆陰陽也。臣慮陛下 布 教施令,有虧禮典。又臣等忝為宰臣宰臣 ,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於是再拜 謝罪,則 天 曰:「卿真宰相宰相 也!」 延載初,為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周允元 奏景儉 黨於李昭德 ,左遷 秦州刺史秦州刺史 。後累除司刑司刑 卿。聖曆二 年[699],復拜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時契丹 入寇,河北 諸州多陷賊中。及事定,河內 王 武懿宗 將盡論其罪。景儉 以為皆是驅逼,非其本心,請悉原之。則天 竟從景儉 議。歲餘, 轉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坐漏洩禁中語,左授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出為并州長史州長史 。道病卒,贈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 子澄,頗以文藻著名,官至鞏縣尉縣尉 。 朱敬則 ,字少連 ,亳州 永城 人也。代以孝義稱,自周至唐,三代旌表,門標六闕,州黨美之。敬 則 倜儻重節義,早以辭學知名。與三從兄同居,財產無異。又與左史左史 江融 、左僕射左僕射 魏元忠 特相 友善。咸亨中,高宗 聞而召見,與語甚奇之,將加擢用,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敬玄 所毀,乃授洹水洹水 尉尉 。 長壽中,累除右補闕右補闕 。敬則 以則天 初臨朝稱制,天下頗多流言異議,至是旣漸寧晏,宜絕告密羅 織之徒,上疏曰: 文 文 地 武 地 文 仕 文 政 文 名 亲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名 名 礼 名 仕 名 文 词 名 文 葬 武 地 名 地 地 仕 文 地 武 名 文 名 地 武 名 文 衙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节 作 文 文 主 名 作 作 主 文 礼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政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號 文 名 武 文 名 名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臣聞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 之家,杜私門,張公 室,棄無用之費,損不急之官,惜 日愛功,疾耕急戰,人繁國富,乃屠諸侯。此救弊之術也。故曰:刻薄可施於進趨,變詐可陳於攻戰。 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況鋒鏑已銷,石城 又毀,諒可易之以寬泰,潤之以淳和,八風之樂以柔之, 三代之禮以導之。秦旣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返,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 陸賈、叔孫通 之事漢王 也,當滎陽 、成臯之間,糧饋已窮,智勇俱困,不敢開一說,効一奇,唯 進豪猾之材,薦貪暴之客。及區宇適平,干戈向戢,金鼓 之聲未歇,傷痍之痛尚聞,二子顧眄,綽有 餘態,乃陳詩 書,說禮樂,開王道,謀帝圖。高皇帝 忿然曰:「吾以馬上得之 ,安事詩書乎!」 對曰:「馬上得之 ,可馬上理之乎?」高皇默然。於是陸賈著新語 ,叔孫通 定禮儀,始知天子之 尊,此知變之善也。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詩書而不顧,重攻戰之吏,尊首級之材,複道爭功,張 良已知其變,拔劒擊柱,吾屬不得無謀。即晷漏難逾,何十二帝乎?亡秦之續,何二百年乎?故曰:仁 義者,聖人之蘧廬 ;禮經 者,先王之陳跡。然則祝祠向畢,芻狗須投;淳精已流,糟粕可棄。仁義 尚捨,況輕此者乎? 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二叔流言,四凶構難。不設鉤距,無以應天順人;不切刑名 ,不可摧姦息 暴。故置神器,開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盡露。神道助直,無罪不除;人心保能,無妖不戮。 以茲妙算,窮造化之幽深;用此神謀,入天人之秘術。故能計不下席,聽不出闈,蒼生晏然,紫宸 易 主。大哉偉哉,無得而稱也!豈比造攻鳴條 ,大戰牧野 ,血變草木,頭折不周,可同年而語乎?然 而急趨無善跡,促柱少和聲,拯溺不規行,療飢非鼎食。即向時之妙策,乃當今之芻狗也。伏願覽秦、 漢之得失,考時事之合宜,審糟粕之可遺,覺蘧廬 之須毀。見機而作 ,豈勞終日乎?陛下 必不可 偃蹇太平,徘徊中路。伏願改法制,立章程,下恬愉之辭,流曠蕩之澤,去萋菲之牙角,頓姦險之鋒 芒,窒羅織之源,掃朋黨之跡,使天下蒼生坦然大悅,豈不樂哉! 則天 甚善之。 長安三年[703],累遷正諫大夫正諫大夫 ,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時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魏元忠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張 說 為張易之兄弟 所誣構,將陷重辟,諸宰相宰相 無敢言者,敬則 獨抗疏申理曰:「元忠 、張說 素 稱忠正,而所坐無名。若令得罪,豈不失天下之望也?」乃得減死。四年,以老疾請罷知政事知政事 ,許 之,累轉冬官侍郎冬官侍郎 ,仍依舊兼修國史兼修國史 。張易之 、昌宗 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 及納言李嶠 、鳳閣鳳閣 侍郎侍郎 蘇味道 、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李迥秀 、麟臺少監麟臺少監 王紹宗 等十八人形像,號為高士圖 ,每引敬 則 預其事,固辭不就,其高潔 守正守正 如此。 神龍元年[705],出為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尋以老致仕 。二年,侍御史侍御史 冉祖雍 素與敬則 不恊,乃誣奏云 與王同皎 親善,貶授廬州刺史廬州刺史 。經數月,洎代到,還鄉里,無淮南 一物,唯有所乘馬一匹,諸子 姪步從而歸。敬則 重然諾,善與人交,每拯人急難,不求其報。又嘗與三從兄同居四十餘年,財產無 異。雅有知人之鑒,凡在品論者,後皆如其言。景龍三年[709]五月,卒于家,年七十五。 敬則 嘗採魏、晉已來君臣成敗之事,著十代興亡論 。又以前代文士論廢五等者,以秦為失,事未折 衷,乃著五等論 曰: 昔秦廢五等,崔寔 、仲長統 、王朗 、曹冏等皆以為秦之失,予竊異之,試通其志云。 法 名 地 名 主 地 军 名 號 词 词 作 名 名 作 法 处 地 地 名 词 主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作 名 名 文 文 仕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作 作 名 名 名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2 23 24 25 26 27 28 蓋明王 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愛,本之以仁義,張四維 ,尊五美,懸禮樂於庭宇,置軌範於中衢。然 後決玄波使橫流,揚薰風以高扇,流愷悌之甘澤,浸曠蕩之膏腴,正理革其淫邪,淳風 柔其骨髓。使天 下之人,心醉而神足。其於忠義也,立則見其參於前;其於進趨也,若章程之在目。禮經 所及,等日月 之難踰;聲教所行,雖風雨之不輟。聖人知俗之漸化也,王道之已行也,於是體國經野,庸功勳親。分山 裂河,設磐石之固;內守外禦,有維城之基。連絡徧於域中,膠葛盡於封內。雖道昏時喪,澤竭政塞,鄭 伯逐王,申侯弒主,魯不供物,宋不城周,吳徵百牢,楚問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 ,重耳之一戰諸侯, 無君之跡顯然,篡奪之謀中寢者,直以周禮 尚存,簡書不隕。故曰:「不敢失墜,天威在顏。」 自春秋 之後,禮義漸頹,風俗塵昏,愧耻心盡,疾走先得者為上,奪攘投會者為能。加以八世專 齊,三家分晉 ,子貢 之亂五國,蘇秦之鬬七雄,苛刻繁興,經籍道息,莫不長詐術,貴攻戰,萬姓 皆戴爪牙,無人不屬觜距。所以商鞅 欺故友,李斯囚舊交,孫臏 喪足於龐涓,張儀得志于陳軫 。 一旅之衆,便欲稱王;再戰之雄,爭來奉帝。先王會盟之禮,昔時樽俎之容,三代玄風,掃地至盡。況 始皇削平區宇,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罕循大道,人無見德,唯虐是聞。當此時也,主猜於上,人 駭於下,父不能保之於子,君不能得之於臣。欲使始皇分土姦雄,建侯 薄俗,若喻晉、鄭之可依,便 借賊兵而資盜糧,寄龍魚 而助風雨,不可行也。是以秦鑒周德之綿深,懼己圖之不遠,罷侯置守,高 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聞二主。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賤骨肉也。 高皇帝 揭日月之明,懷天地之量,算財不足以分賞,論地不足以受封。邑皆百城,土有千里,人殷 國 富,地廣兵強。五十年間,七國同反,賈誼 憂失其國,晁錯 請削其地。若言由大而反也,不 若召陵 之師、踐土之衆也;若言有材而起也,劉濞非王霸之材,田祿無先、管之略也。直是齊、晉以 逆禮為慚,吳、楚以犯上非媿,釁由教起,其所由來遠矣。自此之後,雜霸又衰,中興不能改物創圖, 黃初不能深謀遠慮。緬觀漢、魏之際,尋其經緯之初,未有積德重光 ,澤及萬物。觀其教,偷薄於秦 風;察其人,豺狼於漢日。故魏太祖 曰「若使無孤,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明竊號議者,觸目 皆是。欲以此時開四履之祚,垂萬代之封,必有通車三川以窺周室,介馬汾、隰而逐翼侯。而王司司 徒徒 屢請於當時,曹元首又勤於宗室 ,皆不知時也。 當時賢者是之。 敬則 知政事知政事 時,每以用人為先。桂州 蠻叛,薦裴懷古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缺,薦魏知古 ;右史缺,薦 張思敬 。則天 以為知人。 睿宗 即位,嘗謂侍臣曰:「神龍已來,李多祚 、王同皎 並復舊官,韋月將 、燕欽融 咸有襃贈, 不知更有何人,尚抱冤抑?」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劉幽求 對曰:「故鄭州刺史鄭州刺史 朱敬則 ,往在則天 朝任正諫正諫 大夫大夫 、知政事知政事 ,忠貞 義烈,為天下所推。神龍時,被宗楚客 、冉祖雍 等誣構,左授廬州刺廬州刺 史史 。長安 年中,嘗謂臣云:『相王必膺期受命,當須盡節事之。』及韋氏 篡逆干紀,臣遂見危赴 難,翼戴興曆,雖則天 誘其事,亦是敬則 先啟之心。今陛下 龍興寶位,兇黨就戮,敬則 尚銜冤泉 壤,未蒙昭雪。況復事符先覺,誠即可嘉。」睿宗 然之,贈敬則 秘書監 ,謚曰元。 楊再思 ,鄭州 原武 人也。少舉明經 ,授玄武 尉。充使詣京師,止於客舍。會盜竊其囊裝,再 思 邂逅遇之,盜者伏罪,再思 謂曰:「足下當苦貧匱,至此無行。速去勿作聲,恐為他人所擒。幸 留公文,餘財盡以相遺。」盜者齎去,再思 初不言其事,假貸以歸。累遷天官員外郎天官員外郎 ,歷左右肅政右肅政 臺御史大夫臺御史大夫 。延載初,守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證聖初,轉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依前同平章同平章 事事 ,兼太子右庶子太子右庶子 。尋遷內史內史 ,自弘農縣男 累封 至鄭國公 。 主 名 名 作 词 作 名 事 名 名 名 名 主 然 號 政 名 名 地 节 號 文 亲 名 文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主 名 號 名 衙 名 地 地 仕 天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仕 主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9 30 31 32 33 34 再思 自歷事三主,知政十餘年,未嘗有所薦達。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毀 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譽之。然恭慎畏忌,未嘗忤物。或謂再思 曰:「公名高位重,何為屈折如 此?」再思 曰:「世路艱難,直者受禍。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長安末,昌宗 旣為法司 所 鞫,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桓彥範 斷解其職。昌宗 俄又抗表稱冤,則天 意將申理昌宗 ,廷問宰臣宰臣 曰:「昌 宗 於國有功否?」再思 對曰:「昌宗 往因合鍊神丹,聖躬服之有効,此實莫大之功。」則天 甚 悅,昌宗 竟以復職。時人貴彥範 而賤再思 也。時左補闕左補闕 戴令言作兩腳野狐賦 以譏刺之,再思 聞 之甚怒,出令言為長社令長社令 ,朝士尤加嗤笑。再思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時,張易之 兄司禮少卿司禮少卿 同休嘗奏請公 卿大臣宴于司禮寺 ,預其會者皆盡醉極歡。同休戲曰:「楊內史內史 面似高麗 。」再思 欣然,請剪紙自 帖於巾,却披紫袍,為高麗 舞,縈頭舒手,舉動合節,滿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 以姿貌見寵倖,再 思 又諛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蓮花 ;再思 以為蓮花 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 也。」其傾巧取媚也如 此。 長安四年[704],以本官檢校 京兆府 長史長史 ,又遷檢校 揚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中宗 即位,拜戶部戶部 尚書尚書 ,兼中書令中書令 ,轉侍中侍中 ,以宮僚封鄭國公 ,賜實封三百戶。又為冊順天皇后 使,賜物五百 段,鞍馬稱是。時武三思 將誣殺王同皎 ,再思 與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嶠 、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韋巨源 並受制考 按其獄,竟不能發明其枉,致同皎 至死,衆冤之。再思 俄復為中書令中書令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景龍三 年[709],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其年薨 ,贈特進特進 、并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陪葬乾陵 ,謚曰恭。 子植、植子獻,並為司勳員外郎司勳員外郎 。再思 弟季昭 為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溫玉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 李懷遠 ,邢州 柏仁 人也。早孤貧好學,善屬文。有宗人 欲以高蔭相假者,懷遠 竟拒之,退而歎 曰:「因人之勢,高士不為;假蔭求官,豈吾本志?」未幾,應四科舉擢第,累除司禮少卿司禮少卿 。出為邢邢 州刺史州刺史 ,以其本鄉,固辭不就,改授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俄歷揚、益等州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未行,又授同州同州 刺史刺史 。在職以清簡稱。入為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 ,兼太子 賔客,歷遷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春官侍郎春官侍郎 。大足年, 遷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歲餘,加銀青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 ,拜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兼檢校 太子左庶太子左庶 子子 ,賜爵平鄉縣男 。長安四年[704],以老辭職,聽解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正除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 ,尋授太子 賔 客。神龍初,除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加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進封趙郡公 , 特賜實封三百戶。俄以疾請致仕 ,許之。中宗 將幸京師,又令以本官知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 懷遠 雖久居榮位,而彌尚簡率,園林宅室,無所改作。常乘款段馬 ,左僕射左僕射 豆盧欽望 謂曰:「公 榮貴如此,何不買駿馬乘之?」荅曰:「此馬幸免驚蹶,無假別求。」聞者莫不歎美。神龍二年[706]八 月卒,中宗 特賜錦被 以充斂,輟朝 一日,親為文以祭之,贈侍中侍中 ,謚曰成。子景伯 。 景伯 ,景龍中為給事中給事中 ,又遷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中宗 嘗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為迴波辭。衆皆為 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景伯 ,曰:「迴波爾時酒巵,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旣過三爵,諠譁竊恐 非儀。」中宗 不悅,中書令中書令 蕭至忠 稱之曰:「此真諫官也。」景雲中,累遷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尋以 老疾致仕 。開元中卒。子彭年 。 彭年 有吏才,工於剖析,當時稱之。開元中,歷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知舉,又遷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給事給事 中中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天寶初,又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與右相右相 李林甫 善。慕山東著姓為婚姻,引就清列, 以大其門。典銓典銓 管七年,後以贓污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宋渾 所劾,長流嶺南 臨賀郡 。累月,渾及弟恕又 以贓下獄,詔渾流嶺南 高要郡 ,恕流南康郡 。天寶十二載,起彭年 為濟陰太守濟陰太守 ,又遷馮翊太馮翊太 守守 ,入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給事中給事中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十五載,玄宗 幸蜀,賊陷西京 ,彭年 沒於賊,脅 授偽官偽官 ,憂憤忽忽不得志,與韋斌 相次而卒。及克復兩京,優制贈彭年 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作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衙 文 政 名 政 名 名 然 名 然 然 仕 地 文 仕 地 文 號 文 文 文 主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葬 文 武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亲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主 仕 號 文 名 词 文 名 號 词 礼 文 名 名 文 文 號 名 號 文 名 文 仕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地 名 文 名 名 文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35 36 37 38 39 40 41 豆盧欽望 ,京兆 萬年人也。曾祖 通,隋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南陳郡公 。祖寬,即隋文帝 之甥也。大 業末,為梁泉令梁泉令 。及高祖 定關中 ,寬與郡守郡守 蕭瑀 率豪右赴京師,由是累授殿中監殿中監 ,仍詔其子懷 讓尚萬春公主 。高祖 以寬曾祖 萇魏太和中例稱單姓,至是改寬為盧氏 。貞觀中,歷遷禮部尚禮部尚 書書 、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封芮國公 。永徽元年[650]卒,贈特進特進 、并州都督州都督 ,陪葬昭陵 ,謚曰定。又復 其姓為豆盧氏 。父仁業,高宗 時為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 欽望 ,則天 時累遷司賔卿。長壽二年[693],代宗秦客 為內史內史 。時李昭德 亦為內史內史 ,執權用 事,欽望 與同時宰相宰相 韋巨源 、陸元方 、蘇味道 、杜景儉 等並委曲從之。證聖元年[695],昭 德 坐事左遷 涪陵尉涪陵尉 ,則天 以欽望 等不能執正,又為司刑少卿司刑少卿 皇甫文備 奏欽望 附會昭 德 ,罔上附下,乃左遷 欽望 為趙州刺史趙州刺史 ,韋巨源 自右丞右丞 為鄜州刺史鄜州刺史 ,陸元方 自秋官侍秋官侍 郎郎 為綏州刺史綏州刺史 ,蘇味道 自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為集州刺史集州刺史 。其年,欽望 入為司禮卿 ,遷秋官尚書秋官尚書 , 封芮國公 。出為河北道 宣勞使。俄而廬陵王 復為皇太子 ,以欽望 為皇太子宮尹太子宮尹 。聖曆二 年[699],拜文昌右相文昌右相 、同鳳閣鸞臺三品同鳳閣鸞臺三品 ,尋授太子 賔客,停知政事知政事 。 中宗 即位,以欽望 宮僚舊臣,拜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 、知軍國重事,兼檢校 安國相國相 王府長史王府長史 ,兼中書中書 令令 、知兵部 事、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欽望 作相兩朝,前後十餘年,張易之兄弟 及武三思 父子皆專權驕 縱,圖為逆亂,欽望 獨謹其身,不能有所匡正,以此獲譏於代。神龍二年[706],拜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景龍三年[709]五月,表請乞骸,不許。十一月卒,年八十餘。贈司空司空 、并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元, 賜東園秘器,陪葬乾陵 。則天 時,宰相宰相 又有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等,並有名 績。 張光輔 者,京兆 人也。少明辯,有吏幹。累遷司農少卿司農少卿 、文昌右丞文昌右丞 。以討平越王 貞之功,拜鳳鳳 閣侍郎閣侍郎 、知政事知政事 。永昌元年[689],遷納言。旬日,又拜內史內史 。皆有能名。其年,洛州司馬洛州司馬 房嗣 業 、洛陽令洛陽令 張嗣明坐與徐敬業 弟敬真陰相交結。敬真自流所繡州 逃歸,將北投突厥 ,引虜入 寇。途經洛下,嗣業 、嗣明二人給其衣糧而遣之。行至定州 ,為人所覺。嗣業 於獄中自縊死。嗣 明與敬真多引海內相識,冀緩其死。嗣明稱光輔 征豫州 日,私說圖讖天文,陰懷兩端,顧望以觀成 敗。光輔 由是被誅,家口籍沒 。 史務滋 者,宣州 溧陽 人。累至內史內史 。天授中,雅州刺史雅州刺史 劉行實 及弟渠州刺史渠州刺史 行瑜 、尚衣尚衣 奉御奉御 行感,并兄子左鷹揚將軍鷹揚將軍 虔通 ,並為侍御史侍御史 來子珣 誣以謀反 誅。又於盱眙 毀其父左監監 門門 大將軍大將軍 伯英棺柩。初,務滋 素與行感周密,意欲寢其反狀。則天 怒,令俊臣 鞫之,務滋 恐 被陷刑,乃自殺。 崔元綜 者,鄭州 新鄭人也。祖君肅,武德中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鴻臚卿鴻臚卿 。元綜 ,天授中累轉秋官侍秋官侍 郎郎 。長壽元年[692],遷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元綜 勤於政事,每在中書,必束帶至晚, 未嘗休偃。好潔細行,薰辛不歷口者二十餘年。雖外示謹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獄 ,必披毛求 疵,陷於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犯罪配流振州 ,朝野莫不稱慶。尋赦還,復拜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中宗 時,累遷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蒲州刺史蒲州刺史 ,以老疾致仕 。晚年好攝養導引之術,年九十餘卒。 周允元 者,豫州 人也。弱冠舉進士 。延載初,累轉左肅政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俄除鳳閣鸞臺 平章事平章事 。 嘗與諸宰臣宰臣 侍宴,則天 令各述書傳中善言。允元 曰:「耻其君不如堯、舜。」武三思 以為語有指 斥,糾而駁之。則天 曰:「聞此言足以為誡,豈特將為過耶?」證聖元年[695]卒,贈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則 天 為七言詩以傷之,又自繕寫,時以為榮。 名 地 亲 文 主 號 文 號 地 武 名 文 主 號 亲 名 文 武 主 文 武 处 名 號 武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武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仕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主 地 主 主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號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武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政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法 名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名 法 地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法 地 文 號 文 文 仕 名 地 仕 文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3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095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目錄 42 史官史官 曰:王及善 在孝敬東宮 ,誠能奉職。當俊臣 下獄,力諫除兇,是憂濫及賢良,而欲明彰羽翼, 興復之志,不謂無心。杜景儉 五刑 有濫,濟活為心,四氣不和,歸罪在己,則天 謂曰「真宰相宰相 」。 然奈柔順李昭德 ,不無吐剛之過也。朱敬則 文學有稱,節行無愧,諫諍果決,推擇精真,苟非洞鑒古 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惜乎相不得時矣。楊再思 佞而取貴,苟以全身,掩不善而自欺,謂無 十目十手也。李懷遠 名不苟於假蔭,貴不衒於故鄉,無改陋居,常乘劣駟,亦一時之善矣。然匪躬之 道,未之聞也。豆盧欽望 、張光輔 、史務滋 、崔元綜 、周允元 等,或有片言,非無小善,登于大 用,可謂具臣。 贊曰:及善奉職,非無智力。景儉 當權,不謂不賢。雄文高節,少連 為絕。守道安貧,懷遠 當 仁。欽望 之屬,片善何足。諂媚再思 ,祇宜遄速。 文 名 衙 名 名 法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165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