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元史
 004 / 211
 65 段 9916 字
 703 种 10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明]宋濂 等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中統元年[1260] 2 中統 1
地点 開平 12 燕京 11 京兆 9 陝西 7 西京 7 平陽 7 東平 6 邢州 6
人物 李璮 13 阿里不哥 8 塔察兒 7 姚樞 6 趙璧 6 史天澤 6 廉希憲 6
文官 宣撫使 25 平章政事 6 安撫使 5
武官 大都督 5 都元帥 5 節制 3
其他 宣撫司 14 虎符 9 行省 5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 一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諱忽必烈 ,睿宗 皇帝第四子。母莊聖太后 ,怯烈 氏。以乙亥歲八
月乙卯生。及長,仁明英睿,事太后 至孝,尤善撫下。納弘吉剌 氏為妃。
歲甲辰,帝在潛邸,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
歲辛亥,六月,憲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長且賢,故憲宗盡屬以漠南漢 地軍國庶事,遂南駐爪忽
都 之地。
邢州 有兩荅剌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萬餘戶,今日減月削,纔五七百戶耳,宜選
良吏撫循之。」帝從其言。承制以脫兀脫及張耕為邢州 安撫使安撫使 ,劉肅 為商榷使,邢乃大治。
歲壬子,帝駐桓、撫間。憲宗令斷事官斷事官 牙魯瓦赤與不只兒 等緫天下財賦于燕,視事一日,殺二十八
人。其一人盜馬者,杖而釋之矣,偶有獻環刀 者,遂追還所杖者,手試刀斬之。帝責之曰:「凡死罪
必詳讞而後行刑,今一日殺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復斬,此何刑也?」不只兒 錯愕不能對。
太宗 朝立軍儲所于新衛,以收山東、河北丁糧,後惟計直取銀帛,軍行 則以資之。帝請于憲宗,設
官築五倉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盧氏 、河南之永寧 、衛之八柳渡,帝言之憲宗,立經略司 於汴,以忙哥、史天
澤 、楊惟中 、趙璧 為使,陳紀、楊果 為參議參議 ,俾屯田 唐、鄧等州,授之兵、牛,敵至則禦,
敵去則耕,仍置屯田萬戶屯田萬戶 於鄧,完城以備之。
亲
亲 號 名 號 主 名
主 政
代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军
名
號 军
地 地 衙
名 名 名 名 文 军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夏六月,入覲憲宗於曲先惱兒之地,奉命帥師征雲南 。
秋七月丙午,禡牙西行。
歲癸丑,受京兆 分地。諸將皆築第京兆 ,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興元諸州。又奏割河東 解
州 鹽池 以供軍食,立從宜府于京兆 ,屯田 鳳翔 ,募民受鹽入粟,轉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書尚書 姚樞 立京兆 宣撫司 ,以孛蘭及楊惟中 為使,關隴大治。又立交鈔提舉司 ,印
鈔以佐經用。
秋八月,師次臨洮 。遣玉律朮、王君候、王鑑 諭大理,不果行。
九月壬寅,師次忒剌,分三道以進。大將兀良合 帶率西道兵,由晏當路;諸王抄合 、也只烈帥東道
兵,由白蠻 ;帝由中道。乙巳,至滿陀城,留輜重 。
冬十月丙午,過大渡河 ,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 ,乘革囊及筏以渡。摩娑蠻主迎降,其地
在大理北四百餘里。
十一月辛卯,復遣玉律朮等使大理。丁酉,師至白蠻 打郭寨,其主將出降,其姪堅壁拒守,攻拔殺
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蠻 送款。
十二月丙辰,軍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 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衆遁去,命
大將也古及拔突兒追之。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
樞 等搜訪圖籍,乃得三使尸,既瘞,命樞為文祭之。辛酉,南出龍首城,次趙瞼。癸亥,獲高祥,斬
于姚州 。留大將兀良合 帶戍守,以劉時中 為宣撫使宣撫使 ,與段氏 同安 輯大理,遂班師。
歲甲寅,夏五月庚子,駐六盤山 。
六月,以廉希憲 為關西道 宣撫使宣撫使 ,姚樞 為勸農使勸農使 。
秋八月,至自大理,駐桓、撫間,復立撫州 。
冬,駐爪忽都 之地。
歲乙卯,春,復駐桓、撫間。
冬,駐奉聖州 北。
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于桓州 東、灤水北,城開平府 ,經營宮室。
冬,駐于合剌 八剌 合孫之地。憲宗命益懷州 為分地。
歲丁巳,春,憲宗命阿藍荅兒、劉太平會計京兆 、河南財賦,大加鉤考,其貧不能輸者,帝為代償
之。
冬十二月,入覲于也可迭烈孫之地,議分道攻宋,以明年為期。
歲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開平 東北,是日啟 行。
歲己未,春二月,會諸王于邢州 。
夏五月,駐小濮州 。徵東平 宋子貞 、李昶 ,訪問得失。
秋七月甲寅,次汝南 ,命大將拔都兒 等前行,備糧漢上,戒諸將毋妄殺。命楊惟中 、郝經 宣宣
撫撫 江淮 ,必闍赤必闍赤 孫貞督軍督軍 須蔡州 。有軍士犯法者,貞縛致有司,白于帝,命戮以徇,諸軍凜
然,無敢犯令 者。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地
文 名 地 衙 名 衙
地 名
政 名
政 军
地 地
政
政
名
名
地 政 名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地
法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八月丙戌,渡淮。辛卯,入大勝關 ,宋戍兵 皆遁。壬辰,次黃陂 。甲午,遣廉希憲 招臺
山 寨。比至,千戶董文炳 等已破之。時淮民被俘者衆,悉縱之。庚子,先鋒 茶忽得宋沿江制置
司 榜來上,有云:「今夏諜者聞北兵會議,取黃陂 民船繫筏,由陽邏 堡以渡,會于鄂州 。」帝
曰:「此事前所未有,願如其言。」辛丑,師次江北 。
九月壬寅朔,親王 穆哥自合州 釣魚山 遣使以憲宗凶問來告,且請北歸以繫天下之望。帝曰:「吾
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甲辰,登香罏山,俯瞰大江,江北 曰武湖 ,湖之東曰陽邏 堡,其南
岸即滸黃洲 。宋以大舟扼江渡,帝遣兵奪二大舟。是夜,遣木魯花赤魯花赤 、張文謙 等具舟楫。乙巳遲
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帝不從。遂申敕將帥揚旗伐鼓 ,三道並進,天為開
霽 。與宋師接戰者三,殺獲甚衆,逕達南岸。軍士有擅入民家者,以軍法從事從事 。凡所俘獲,悉縱
之。丁未,遣王沖道 、李宗傑 、訾郊招諭鄂城 ,比至東門,矢下如雨,沖道 墜馬,為敵所
獲,宗傑 、郊奔還。帝駐滸黃洲 。己酉,抵鄂,屯兵 教場。庚戌,圍鄂。壬子,登城東北壓雲
亭,立望樓 ,高可五丈,望見城中出兵,趣兵迎擊,生擒二人,云:「賈似道 率兵救鄂,事起倉
卒,皆非精銳。」遂命官取逃民棄糧,聚之軍中,為攻取計。戊午,順天萬戶張柔 兵至。大將拔突兒
等以舟師 趨岳州 ,遇宋將呂文德 自重慶 來,拔都兒 等迎戰,文德乘夜入鄂城 ,守愈堅。
冬十月辛未朔,移駐烏龜山 。甲戌,拔突兒還自岳。
十一月丙辰,移駐牛頭山 。兀良合 帶略地諸蠻,由交趾 歷邕、桂,抵潭州 ,聞帝在鄂,遣使來
告。時先朝諸臣阿藍荅兒、渾都海 、脫火思、脫里 赤等謀立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 者,睿宗 第七
子,帝之弟也。於是阿藍荅兒發兵於漠北諸部,脫里 赤括兵於漠南諸州,而阿藍荅兒乘傳調兵,去開
平 僅百餘里。皇后 聞之,使人謂之曰:「發兵大事,太祖 皇帝曾孫 真金 在此,何故不令知
之?」阿藍荅兒不能荅。繼又聞脫里 赤亦至燕,后即遣脫歡 、愛莫干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丁
卯,發牛頭山 ,聲言趨臨安 ,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圍鄂。
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 。辛未,臨江 岸。遣張文謙 還諭諸將曰:「遲六日,當去鄂退保滸黃
洲 。」命文謙發降民二萬北歸。宋賈似道 遣宋京請和,命趙璧 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
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是日,大軍北還。己丑,至
燕。脫里 赤方括民兵 ,民甚苦之。帝詰其由,括以憲宗臨終之命。帝察其包藏禍心 ,所集兵皆縱
之,人心大悅。
是冬,駐燕京 近郊。
中統元年[1260]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 。親王 合丹、阿只吉 率西道諸王,塔察兒 、也先
哥、忽剌忽兒 、爪都 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 。帝三讓,諸王大臣王大臣 固請。辛卯,帝
即皇帝位,以禡禡 、趙璧 、董文炳 為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陝西 宣撫使宣撫使 廉希憲 言:「高麗國
王 嘗遣其世子 倎入覲,會憲宗將兵攻宋,倎留三年不遣。今聞其父已死,若立倎,遣歸國,彼必懷
德於我,是不煩兵而得一國也。」帝是其言,改館倎,以兵衛 送之,仍赦其境內。
夏四月戊戌朔,立中書省 ,以王文統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張文謙 為左丞左丞 。以八春、廉希憲 、商
挺 為陝西 四川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趙良弼 參議參議 司事司事 ,粘合南合 、張啟元 為西京 等處宣撫宣撫
使使 。己亥,詔諭高麗國王 王倎,仍歸所俘民及其逃戶,禁邊將邊將 勿擅掠。辛丑,以即位詔天下。詔
曰:
朕惟祖宗 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 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於此矣。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
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
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門之師,遽遺鼎湖之泣。豈期遺恨,竟勿克終。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营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礼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军
军 名
名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名 政 名 名 號
政
地 主 號 亲 名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政 军 词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礼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主 主
军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主 武
亲 地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0
41
42
43
44
45
肆予沖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乃聞國中重以簽軍之擾,黎民驚駭,若不能一朝居者。予為此懼,
馹騎馳歸。目前之急雖紓,境外之兵未戢。乃會群議,以集良規。不意宗盟 ,輒先推戴。左右萬里,
名王巨臣 ,不召而來者有之,不謀而同者皆是。咸謂國家之大統不可久曠,神人之重寄不可暫虛。求
之今日,太祖 嫡孫之中,先皇母 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雖在征伐 之間,每存仁愛之念,
博施濟衆,實可為天下主。天道助順,人謨與能。祖訓傳國大典,於是乎在,孰敢不從。朕峻辭固讓,
至於再三,祈懇益堅,誓以死請。於是俯徇輿情,勉登大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冰,罔知攸
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 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務施實德,不尚虛文。雖承平未易遽臻,
而飢渴所當先務。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勳親斯託,敢忘烈祖 之規?建極體元,與民更
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 、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 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丁未,以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讀學士 郝經 為國信使國信使 ,翰林待制翰林待制 何源、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人傑 副之,使于宋。丙
辰,收輯中外官 吏宣劄牌面。遣帖木兒 、李舜欽 等行部,考課 各路諸色工匠。置急遞鋪 。乙
丑,徵諸道兵六千五百人赴京師宿衛 。置互市于漣水軍 ,禁私商不得越境,犯者死。是月,阿里不
哥 僭號于和林 城西按坦河。召賈居貞 、張儆 、王煥 、完顏愈乘傳赴闕。
五月戊辰朔,詔燕帖木兒 、忙古帶 節度節度 黃河 以西諸軍。丙戌,建元中統,詔曰:
祖宗 以神武定四方,淳德 御群下。朝廷草創,未遑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
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
義。法春秋 之正始,體大易 之乾元。炳煥 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
元年[1260]。惟即位體元之始,必立經陳紀為先。故內立都省 ,以緫宏綱 ;外設緫司,以平庶政。仍
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於戲!秉籙 握樞,必因時而建號;施仁發政,期與物以
更新。敷宣懇惻之辭,表著憂勞之意。凡在臣庶,體予至懷!
詔安撫壽春 府軍民。甲午,以阿里不哥 反,詔赦天下。乙未,立十路宣撫司 :以賽典赤 、李德
輝 為燕京路 宣撫使宣撫使 ,徐世隆 副之;宋子貞 為益都 濟南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王磐 副之;河南
路 經略使經略使 史天澤 為河南宣撫使宣撫使 ;楊果 為北京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趙炳 副之;張德輝 為平陽 太
原路 宣撫使宣撫使 ,謝瑄 副之;孛魯 海牙、劉肅 並為真定路 宣撫使宣撫使 ;姚樞 為東平路 宣撫使宣撫使 ,
張肅副之;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張文謙 為大名彰德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游顯副之;粘合南合 為西京路 宣撫宣撫
使使 ,崔巨濟 副之;廉希憲 為京兆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以汪惟正 為鞏昌 等處便宜都 緫帥,虎闌箕
為鞏昌路 元帥元帥 。詔諭成都路 侍郎侍郎 張威安撫元、忠、綿、資、邛、彭等州。西川 、潼川 、隆
慶 、順慶 等府及各處山寨歸附官吏,皆給宣命、金符有差。詔平陽 、京兆 兩路宣撫司 簽兵七千
人,於延安 等處守隘守隘 ,以萬戶鄭鼎 、昔剌 忙古帶 領之,貧不能應役者,官為資給。徵諸路兵三
萬駐燕京 近地。命諸路市馬萬匹送開平府 。以緫帥汪良臣 統陝西漢 軍於沿河守隘守隘 。立望
雲 驛,非軍事毋得輒入。熒惑 入南斗,留五十餘日。
六月戊戌,詔燕京 、西京 、北京三路宣撫司 運米十萬石,輸開平 府及撫州 、沙井、淨州 、魚
兒濼 ,以備軍儲。以李璮 為江淮 大都督大都督 。劉太平等謀反 ,事覺伏誅,並誅乞帶不花 於東
川 ,明里火者於西川 。渾都海 反。乙巳,李璮 言:「獲宋諜者,言賈似道 調兵,聲言攻漣
州。遣人覘之,見許浦江 口及射陽湖 兵船二千艘,宜繕理城塹以備。」罷阿藍帶兒所簽解鹽戶軍百
人。壬子,詔陝西 四川 宣撫司 八春節 制諸軍。乙卯,詔東平路 萬戶嚴忠濟 等發精兵一萬五
千人赴開平 。乙丑,以石長不為大理國 緫管,佩虎符 。詔十路宣撫司 造戰襖、裘、帽,各以萬
計,輸開平 。是月,召真定 劉郁,邢州 郝子明,彰德 胡祗遹 ,燕京 馮渭 、王光益、楊恕、
李彥通、趙和之 ,東平 韓文獻、張昉 等,乘傳赴闕。高麗國王 王倎遣其子永安公 僖、判司 宰
事韓即來賀即位,以國王 封冊、王印及虎符 賜之。
名
名
號 名 军
地
號
亲 词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天 名 名 仕 军
营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亲 名
作 作 名
衙 名
名
地 名 衙 政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衙 名 代 文
地 天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武 法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衙 节 地 名
地 政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主 主 衙
主 军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秋七月戊辰,敕燕京 、北京、西京 、真定 、平陽 、大名、東平 、益都 等路宣撫司 ,造羊
裘、皮帽、蔥、靴,皆以萬計,輸開平 。己巳,以萬戶史天澤 扈從先帝 有功,賜銀萬五千兩。
遣靈州 種田民還京兆 。庚午,賜山東行省 大都督大都督 李璮 金符二十、銀符五,俾給所部有功將
士。癸酉,以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禡禡 行中書省事中書省事 ,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趙璧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張啟元 參參
知政事知政事 ,王鶚 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兼修國史兼修國史 ,河南路 宣撫使宣撫使 史天澤 兼江淮 諸翼軍馬經略經略
使使 。丙子,詔中書省 給諸王塔察兒 益都 、平州 封邑歲賦、金帛,并以諸王白虎 、襲剌門所屬
民戶、人匠 、歲賦給之。詔造中統元寶交鈔。立互市于潁州 、漣水 、光化軍 。北京路 都元都元
帥帥 阿海乞免所部軍士征徭,從之。宋兵攻邊城,詔遣太丑、怯列 、忙古帶 率所部,合兵擊之。下
詔褒賞行省 大都督大都督 李璮 。帝自將討阿里不哥 。敕劉天麟 規措中都 析津 驛傳驛傳 馬。
八月丙午,授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行大名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張文謙 虎符 。丁未,詔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所過毋擅捶
掠官吏。己酉,立秦蜀行中書省 ,以京兆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廉希憲 為中書省右丞中書省右丞 ,行省事省事 。宋兵臨
漣州,李璮 乞諸道援 兵。癸丑,賜必闍赤必闍赤 塔剌渾 銀二千五百兩。李璮 乞遣將益兵,渡淮攻
宋,以方遣使修好,不從。癸亥,澤州 、潞州 旱,民饑,敕賑之。
九月丁卯,帝在轉都兒哥之地,以阿里不哥 遺命,下詔諭中外。乙亥,李璮 復請攻宋,復諭止
之。壬午,初置拱衛拱衛 儀仗。是月,阿藍荅兒率兵至西涼府 ,與渾都海 軍合,詔諸王合丹、合必赤
與緫帥汪良臣 等率師討之。丙戌,大敗其軍于姑臧 ,斬阿藍荅兒及渾都海 ,西土悉平。
冬十月丁未,李璮 言宋兵復軍于漣州。癸丑,初行中統寶鈔。戊午,車駕駐昔光之地,命給官錢,
雇在京橐駝,運米萬石,輸行在所 。
十一月戊子,發常平倉 賑益都 、濟南 、濱棣饑民。
十二月丙申,以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孟甲、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李文俊 使安南 、大理。乙巳,李璮 上將士功,命
璮以益都 官銀賞之。帝至自和林 ,駐蹕燕京 近郊。始制祭享太廟祭器、法服。以梵僧八合思八為
帝師,授以玉印,統釋教。立仙音院,復改為玉宸院,括樂工。立儀鳳司 ,又立符寶局 及御酒庫、
群牧所。升衛輝 為緫管府。賜親王 穆哥銀二千五百兩;諸王按只帶、忽剌忽兒 、合丹、忽剌出 、
勝納合兒銀各五千兩,文綺帛各三百匹,金素半之;諸王塔察、阿朮魯 鈔各五十九錠有奇,綿五千九
十八斤,絹五千九十八匹,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海都銀八百三十三兩,文綺五十匹,金素半之;覩
兒赤、也不干 銀八百五十兩;兀魯 忽帶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只必帖木兒 銀八百三
十三兩;爪都 、伯木兒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都魯、牙忽銀八百三十三兩,特賜綿五十
斤;阿只吉 銀五千兩,文綺三百,金素半之;先朝皇后 怗古倫銀二千五百兩,羅絨等折寶鈔二十三
錠有奇;皇后 斡者思銀二千五百兩;兀魯 忽乃妃子銀五千兩。自是歲以為常。
二年春正月辛未夜,東北赤氣 照人,大如席。乙酉,宋兵圍漣州。己丑,李璮 率將士迎戰,敗之。
賜詔獎諭,給金銀符以賞將士。庚寅,璮擅發兵修益都 城塹。
二月丁酉,太陰掩昴。己亥,宋兵攻漣水 ,命阿朮 等帥兵赴之。丙午,車駕幸開平 。詔減免民間
差發。罷守隘守隘 諸軍。秦蜀行省 借民錢給軍,以今年稅賦償之。免平陽 、太原軍 站戶 重科租
稅。丁未,詔行中書省平章行中書省平章 禡禡 及王文統 等率各路宣撫使宣撫使 赴闕。丁巳,李璮 破宋兵于沙
湖 堰。
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名 主
地 地 衙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地 天
衙 地 地 营 地
武 名 名
衙 武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军 武 名
衙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衙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政 名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主
主 政
异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衙 地 营 军
文 名 名 文 名
地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6
57
58
夏四月丙午,詔軍中所俘儒士聽贖為民。辛亥,遣弓工往教鄯闡 人為弓。乙卯,詔十路宣撫使宣撫使 量免民
間課程。命宣撫司 官勸農桑,抑游惰,禮高年,問民疾苦,舉文學才識可以從政及茂才 異等,列名上
聞,以聽擢用;其職官污濫及民不孝悌者,量輕重議罰。辛酉,詔太康 弩軍 二千八百人戍蔡州 。
以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芳使大理等國。
五月乙丑,禁使臣毋入民家,令止頓析津 驛。遣崔明 道、李全 義為詳問官,詣宋淮東制司 ,訪
問國信使國信使 郝經 等所在,仍以稽留信使、侵擾疆埸詰之。庚辰,敕使臣及軍士所過城邑,官給廩餼,
毋擾于民。丁亥,申嚴沿邊軍民越境私商之禁。唐慶 子政臣入見,詔復其家。弛諸路山澤之禁。禁私
殺馬牛。申嚴越境私商,販馬匹者罪死。以河南經略宣撫使宣撫使 史天澤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河南軍民並
聽節制節制 。詔成都路 置惠民藥局 。遣王祐 於西川 等路採訪醫、儒、僧、道。
六月癸巳,括漏籍老幼等戶,協濟編戶賦稅。丙申,賜新附人王顯忠 、王誼等衣物有差。李璮 遣人
獻漣水 捷。罷諸路拘收孛蘭奚 。禁諸王擅遣使招民及徵私錢。戊戌,太陰犯角。詔諭十路宣撫
司 並管民官,定鹽酒稅課等法。癸卯,以嚴忠範 為東平路 行軍萬戶行軍萬戶 兼管民緫管,仍諭東平
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等官並聽節制節制 。詔定中外官 所乘馬數各有差。乙巳,賑火少里驛戶之乏食者。賞欽
察 所部將部將 校有功者銀二千五百兩及幣帛有差。己酉,命竇默 仍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默與王鶚 面
論王文統 不宜在相位,薦許衡 代之,帝不懌而罷。辛亥,轉懿州 米萬石賑親王 塔察兒 所部饑
民。賜親王 合丹所部軍幣帛九百匹、布千九百匹。乙卯,敕平陽路 安邑縣 蒲萄 酒自今毋貢。
詔:「宣聖廟及管內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 ;禁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侵擾褻瀆,違者加
罪。」丙辰,以汪良臣 同僉同僉 鞏昌路 便宜都 緫帥,凡軍民官並聽良臣節制節制 。丁巳,敕諸路造人
馬甲及鐵裝具萬二千,輸開平 。戊午,詔毋收衛輝 、懷孟賦稅,以償其所借芻粟。庚申,宋瀘
州 安撫使安撫使 劉整 舉城降,以整行夔府路中書省 兼安撫使安撫使 ,佩虎符 。仍諭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等使存
恤其民。賜故金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魏璠 諡靖肅 。秦蜀行省 言青居山都元帥都元帥 欽察 等所部將部將 校有功,詔
降虎符 一、金符五、銀符五十七,令行省 銓定職名給之。城臨洮 。陞真定 鼓城縣 為晉州 ,
以鼓城 、安平 、武強 、饒陽 隸焉。賜僧子聰懷孟、邢州 田各五十頃。罷金、銀、銅、鐵、丹
粉、錫碌坑冶所役民夫及河南舞陽 薑戶、藤花戶,還之州縣。賜大理國主 段實虎符 ,優詔撫諭
之。命李璮 領益都路 鹽課。出工局繡女,聽其婚嫁。懷孟廣濟 渠提舉提舉 王允中 、大使楊端仁鑿沁
河 渠成,溉田四百六十餘所。高麗國王 倎更名禃,遣其世子 愖奉表來朝,命宿衛將軍宿衛將軍 孛里察、禮禮
部郎中部郎中 高逸民 持詔往諭,仍以玉帶賜之。以不花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耶律鑄 為中書左丞相中書左丞相 ,張啟
元 為中書右丞 。授管領崇慶府 、黎、雅、威、茂、邛、灌七處軍民小太尉太尉 虎符 。
地 文
衙 名
地 军 地
文
地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武 地 衙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名 地 武
地 文 武 天
政 武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主 名
主 地 地 然
礼
名 文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军 武 名
文 名 名 衙 武 政 武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军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主 主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衙 地 武 军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9
60
秋七月辛酉朔,立軍儲都轉運使司 ,以馬月合乃 為使,周鍇為副使。癸亥,初立翰林國史院 。王
鶚 請修遼、金二史,又言:「唐太宗 置弘文館 ,宋太宗 設內外學士院 。今宜除拜學士院 官,作
養人才。乞以右丞相右丞相 史天澤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左丞相左丞相 耶律鑄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文統 監修遼 、金史 ,
仍採訪遺事。」並從之。賑和林 饑民。賞鞏昌路 緫帥汪惟正 將校斬渾都海 功銀二千五百兩、馬價銀
四千九百兩。諸王昌童招河南漏籍戶五百,命付之有司。命緫管王青製神臂弓 、柱子弓。諭河南管軍管軍
官官 於近城地量存牧場,餘聽民耕。巴思荅兒乞於高麗 鴨綠江西 立互市,從之。乙丑,遣使持香幣
祀嶽瀆 。丁丑,渡江新附民留屯蔡州 者,徙居懷孟,貸其種食。以萬家奴 為安撫高麗 軍民達魯花達魯花
赤赤 ,賜虎符 。庚辰,西京 、宣德 隕霜殺稼。辛巳,詔許衡 即其家教懷孟生徒 。命西京 宣撫
司 造船備西夏 漕運 。壬午,遣納速剌丁 、孟甲等使安南 。乙酉,以牛驛雨雪,道途泥濘,改立
水驛。己丑,命鍊師鍊師 王道婦於真定 築道觀,賜名玉華。諭將士舉兵攻宋,詔曰:「朕即位之後,深以
戢兵為念,故年前遣使於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務遠圖,伺我小隙,反啟邊釁,東剽西掠,曾無寧日。朕今
春還宮,諸大臣皆以舉兵南伐為請,朕重以兩國生靈之故,猶待信使還歸,庶有悛心,以成和議 ,留而
不至者,今又半載矣。往來之禮遽絕,侵擾之暴不已。彼嘗以衣冠禮樂之國自居,理當如是乎?曲直之
分,灼然可見。今遣王道貞往諭。卿等當整爾士卒,礪爾戈矛,矯爾弓矢,約會諸將,秋高馬肥,水陸分
道而進,以為問罪之舉。尚賴宗廟社稷 之靈,其克有勳。卿等當宣布朕心,明諭將士,各當自勉,毋替
朕命。」鄂州 青山磯 、滸黃洲 所招新民遷至江北 者,設官領之。敕懷孟牧地聽 民耕墾。
八月壬辰,賜故金補闕李大節諡貞肅。丁酉,命開平 守臣守臣 釋奠 于宣聖廟。戊戌,以燕京 等路宣宣
撫使撫使 賽典赤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敕以賀天爵為金齒 等國安撫使安撫使 ,忽林伯副之,仍招諭使招諭使 安其民。己
亥,諭武衛軍都指揮使武衛軍都指揮使 李伯祐 汰本軍疲老者,選精銳代之,給海青銀符一,有奏,馳驛以聞。辛
丑,以宣撫使宣撫使 粘合南合 為中書右丞 ,闊闊 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賈文備 為開元女直水 達達等處宣撫宣撫
使使 ,賜虎符 。以宋降將王青為緫管,教武衛武衛 軍習射。乙巳,禁以俘掠婦女為娼。丙午,太白犯歲
星。以許衡 為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丁未,以姚樞 為大司農大司農 ,竇默 仍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先是,以樞為太子太子
太師太師 ,衡為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默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樞等以不敢當師傅禮,皆辭不拜,故復有是命。初立勸農
司 ,以陳邃 、崔斌 、成仲寬、粘合從中為濱棣、平陽 、濟南 、河間 勸農使勸農使 ,李士勉 、陳
天錫 、陳膺 武、忙古帶 為邢洺、河南、東平 、涿州 勸農使勸農使 。己酉,命大名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歲
給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竇默 、太醫副使太醫副使 王安仁 衣糧,賜田 以為永業。甲寅,賞董文炳 所將渡江及北
征有功者二十二人,銀各五十兩。封順天等路萬戶路萬戶 張柔 為安肅公 ,濟南路 萬戶張榮 為濟南
公 。陝西 四川行省 乞就決邊方重刑,不允。詔陝西 四川行省 存恤歸附軍民。詔:「自今使臣有
矯稱上命者,有司不得聽受。諸王、后妃 、公主 、駙馬 非聞奏,不許擅取官物。」賜慶壽寺 、
海雲寺 陸地五百頃。敕西京 運糧于沙井,北京運糧于魚兒泊。立檀州 驛。頒斗斛權衡。賑桓州 饑
民。賜諸王塔察兒 金千兩、銀五千兩、幣三百匹。給阿石寒甲價銀千二百兩。核實新增戶口,措置諸
路轉輸法。命劉整 招懷夔府、嘉定 等處民戶。宋私商七十五人入宿州 ,議置于法,詔宥之,還其
貨,聽榷場貿易。仍檄宋邊將邊將 還北人之留南者。
衙 名 衙
名 號 衙 號 衙 衙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作 作
地 地 名 名
军
文 政 地
衙 地 名 政
文 军 地 地 名 仕 地
衙 政 军 名 政
文 地
礼
词
地 地 地 地 军
地 文 礼 地
文 政 文 政 文 文
武 名
文 名 衙 名 文 名 地
文 军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仕 名
文 名 主 地 名
主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主 处
处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1
62
63
九月庚申朔,詔以忽突花宅為中書省 署。奉遷祖宗 神主 于聖安寺 。癸亥,邢州 安撫使安撫使 張耕告
老,詔以其子鵬翼代之。武衛親軍都指揮使衛親軍都指揮使 李伯祐 、董文炳 言:「武衛武衛 軍疲老者,乞補換,仍存恤
其家。」從之。丙寅,詔以粘合南合 行中興府 中書省 。戊辰,大司農大司農 姚樞 請以儒人楊庸教孔、
顏、孟三氏子孫,東平府 詳議官詳議官 王鏞 兼充禮樂提舉提舉 。詔以庸為教授 ,以鏞特兼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辛
未,以清、滄鹽課銀償往歲所貸民錢給公費者。置和糴所于開平 ,以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宋紹祖為提舉提舉 和糴
官。丙子,諭諸王、駙馬 ,凡民間詞訟無得私自斷決,皆聽朝廷處置。河南民王四妻靳氏 一產三男,
命有司量給贍養。敕今歲田租輸沿河近倉,官為轉漕,不可勞民。癸未,以甘肅等處新罹兵革,民務農安
業者為戍兵 所擾,遣阿沙、焦端義往撫治之。以海青銀符二、金符十給中書省 ,量軍國事情緩急,付
乘驛者佩之。以開元路 隸北京宣撫司 。真定路 官民所貸官錢,貧不能償,詔免之。王鶚 請於各路選
委博學老 儒一人,提舉提舉 本路學校,特詔立諸路提舉學校提舉學校 官,以王萬慶、敬鉉 等三十人充之。敕燕
京 、順天等路續製人甲五千、馬甲及鐵裝具各二千。
冬十月庚寅朔,詔鳳翔府 種田戶隸平陽 兵籍,毋令出征,務耕屯以給軍餉。辛卯,陝西 四川行
省 上言:「軍務軍務 急速,若待奏報,恐失事機。」詔與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會議行之。遣道士訾洞春代祀東
海 廣德王 廟。壬辰,敕火兒赤火兒赤 、奴懷率所部略地淮西。丁酉,敕愛亦伯等及陝西 宣撫司 檢覈
不魯歡、阿藍塔兒所貸官銀。庚子,以右丞右丞 張啟元 行中書省 於平陽 、太原 等路。括西京 兩路
官民,有壯馬皆從軍,令宣德 州楊庭訓 統之,有力者自備甲仗,無力者官與供給。兩路奧魯官奧魯官 并
在家軍人,凡有馬者並付新軍 劉緫管統領統領 。昂吉 所管西夏 軍,并豐州 、蕁麻林、夏水 阿剌
渾 皆備鞍馬甲仗,及孛魯歡 所管兵,凡徒行者市馬給之,並令從軍,違者以失誤軍期 論。修燕
京 舊城。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趙璧 、左三部尚書左三部尚書 怯烈 門率蒙古 、漢軍 駐燕京 近郊、太行一帶,東
至平灤,西控關陝,應有險阻,於附近民內選諳武事者,修立堡寨守禦 。以河南屯田萬戶屯田萬戶 史權 為
江漢大都督大都督 ,依舊戍守。又選銳卒三千付史樞 管領,於燕京 近郊屯駐 。壬寅,命亳州 張
柔 、歸德 邸浹 、睢州 王文幹 、水軍解成、張榮實 、東平 嚴忠嗣 、濟南 張宏 七萬戶,以
所部兵來會。罷東平 會計前任官侵用財賦。甲辰,宋兵攻瀘州 ,劉整 擊敗之。詔賞整銀五千兩、
幣帛二千匹。失里荅、劉元振 守禦 有功,各賞銀五百兩,將士銀萬兩、幣帛千匹。乙巳,詔指揮副指揮副
使使 鄭江將千人赴開平 ,指揮使指揮使 董文炳 率善射者千人由魚兒泊赴行在所 ,指揮使指揮使 李伯祐 率餘
兵屯潮河川 。壬子,詔霍木海、乞帶等自得勝口至中都 預備糧餉芻粟。丙辰,詔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塔察
兒 率軍士萬人,由古北口 西便道赴行在所 。
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 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火兒赤 及其兵三千
人,塔察兒 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部將 阿脫等
降,阿里不哥 北遁。庚午,太陰犯昴。壬申,詔免今年賦稅。癸酉,駐蹕帖買和來之地。以尚書尚書 怯
烈 門、平章趙璧 兼大都督大都督 ,率諸軍從塔察兒 北上。分蒙古軍 為二,怯烈 門從麥肖出居庸口,
駐宣德 德興府 ;訥懷 從阿忽帶出古北口 ,駐興州 。帝親將諸萬戶漢軍 及武衛武衛 軍,由檀、順
州 駐潮河川 。敕官給芻糧,毋擾居民。罷十路宣撫司 ,止存開元路 。命諸路市馬二萬五千餘匹,
授蒙古軍 之無馬者。丁丑,徵諸路宣撫司 官赴中都 。移蹕於速木合打之地。詔漢軍 屯懷
來 、縉山 。鷹坊鷹坊 阿里沙 及阿散兄弟二人以擅離扈從伏誅。
十二月庚寅,詔封皇子 真金 為燕王 ,領中書省事中書省事 。辛卯,熒惑 犯房。壬辰,熒惑 犯鉤
鈐。癸巳,以昌、撫、蓋利泊等處荐罹兵革,免今歲租賦。甲午,師還,詔撤所在戍兵 ,放民間新簽
軍。命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王鏞 教習教習 大樂。壬寅,以隆寒命諸王合必赤所部軍士無行帳者,聽舍民居。命陝
蜀行中書省 給綏德州 等處屯田 牛、種、農具。初立宮殿府,秩正四品,專職營繕。立尚食局 、尚
藥局 。初設控鶴控鶴 五百四人,以劉德為軍使軍使 領之。立異樣局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掌御用織造織造 ,秩正三品,
給銀印。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地 亲 礼 处 地 文
武 名 名 武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文
地 文 文
主 名
军 地
地 衙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武 名
地 主 文 地 衙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军 武 名 政 地 地
政 名 军
地 文 名 文 名 政 军 地
军 文 名
武 名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军
武 地 武 名 衙 武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衙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营 名
地 衙 名 地 地 军 武
地 地 衙 地
营 衙 地 军
地 地 文 名
主 名 主 文 天 天
军
文 名 文
衙 地 军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目錄
64 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斷死罪四十六人。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helloiac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helloiac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helloiac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helloiac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元史 042 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元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Similar to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helloiac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helloiac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helloiac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helloiac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helloiac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helloiac
 

Similar to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20)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元史 034 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89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忠義一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新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169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 1. 文档信息  元史  004 / 211  65 段 9916 字  703 种 10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明]宋濂 等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中統元年[1260] 2 中統 1 地点 開平 12 燕京 11 京兆 9 陝西 7 西京 7 平陽 7 東平 6 邢州 6 人物 李璮 13 阿里不哥 8 塔察兒 7 姚樞 6 趙璧 6 史天澤 6 廉希憲 6 文官 宣撫使 25 平章政事 6 安撫使 5 武官 大都督 5 都元帥 5 節制 3 其他 宣撫司 14 虎符 9 行省 5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 一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諱忽必烈 ,睿宗 皇帝第四子。母莊聖太后 ,怯烈 氏。以乙亥歲八 月乙卯生。及長,仁明英睿,事太后 至孝,尤善撫下。納弘吉剌 氏為妃。 歲甲辰,帝在潛邸,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 歲辛亥,六月,憲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長且賢,故憲宗盡屬以漠南漢 地軍國庶事,遂南駐爪忽 都 之地。 邢州 有兩荅剌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萬餘戶,今日減月削,纔五七百戶耳,宜選 良吏撫循之。」帝從其言。承制以脫兀脫及張耕為邢州 安撫使安撫使 ,劉肅 為商榷使,邢乃大治。 歲壬子,帝駐桓、撫間。憲宗令斷事官斷事官 牙魯瓦赤與不只兒 等緫天下財賦于燕,視事一日,殺二十八 人。其一人盜馬者,杖而釋之矣,偶有獻環刀 者,遂追還所杖者,手試刀斬之。帝責之曰:「凡死罪 必詳讞而後行刑,今一日殺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復斬,此何刑也?」不只兒 錯愕不能對。 太宗 朝立軍儲所于新衛,以收山東、河北丁糧,後惟計直取銀帛,軍行 則以資之。帝請于憲宗,設 官築五倉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盧氏 、河南之永寧 、衛之八柳渡,帝言之憲宗,立經略司 於汴,以忙哥、史天 澤 、楊惟中 、趙璧 為使,陳紀、楊果 為參議參議 ,俾屯田 唐、鄧等州,授之兵、牛,敵至則禦, 敵去則耕,仍置屯田萬戶屯田萬戶 於鄧,完城以備之。 亲 亲 號 名 號 主 名 主 政 代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军 名 號 军 地 地 衙 名 名 名 名 文 军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夏六月,入覲憲宗於曲先惱兒之地,奉命帥師征雲南 。 秋七月丙午,禡牙西行。 歲癸丑,受京兆 分地。諸將皆築第京兆 ,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興元諸州。又奏割河東 解 州 鹽池 以供軍食,立從宜府于京兆 ,屯田 鳳翔 ,募民受鹽入粟,轉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書尚書 姚樞 立京兆 宣撫司 ,以孛蘭及楊惟中 為使,關隴大治。又立交鈔提舉司 ,印 鈔以佐經用。 秋八月,師次臨洮 。遣玉律朮、王君候、王鑑 諭大理,不果行。 九月壬寅,師次忒剌,分三道以進。大將兀良合 帶率西道兵,由晏當路;諸王抄合 、也只烈帥東道 兵,由白蠻 ;帝由中道。乙巳,至滿陀城,留輜重 。 冬十月丙午,過大渡河 ,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 ,乘革囊及筏以渡。摩娑蠻主迎降,其地 在大理北四百餘里。 十一月辛卯,復遣玉律朮等使大理。丁酉,師至白蠻 打郭寨,其主將出降,其姪堅壁拒守,攻拔殺 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蠻 送款。 十二月丙辰,軍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 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衆遁去,命 大將也古及拔突兒追之。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 樞 等搜訪圖籍,乃得三使尸,既瘞,命樞為文祭之。辛酉,南出龍首城,次趙瞼。癸亥,獲高祥,斬 于姚州 。留大將兀良合 帶戍守,以劉時中 為宣撫使宣撫使 ,與段氏 同安 輯大理,遂班師。 歲甲寅,夏五月庚子,駐六盤山 。 六月,以廉希憲 為關西道 宣撫使宣撫使 ,姚樞 為勸農使勸農使 。 秋八月,至自大理,駐桓、撫間,復立撫州 。 冬,駐爪忽都 之地。 歲乙卯,春,復駐桓、撫間。 冬,駐奉聖州 北。 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于桓州 東、灤水北,城開平府 ,經營宮室。 冬,駐于合剌 八剌 合孫之地。憲宗命益懷州 為分地。 歲丁巳,春,憲宗命阿藍荅兒、劉太平會計京兆 、河南財賦,大加鉤考,其貧不能輸者,帝為代償 之。 冬十二月,入覲于也可迭烈孫之地,議分道攻宋,以明年為期。 歲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開平 東北,是日啟 行。 歲己未,春二月,會諸王于邢州 。 夏五月,駐小濮州 。徵東平 宋子貞 、李昶 ,訪問得失。 秋七月甲寅,次汝南 ,命大將拔都兒 等前行,備糧漢上,戒諸將毋妄殺。命楊惟中 、郝經 宣宣 撫撫 江淮 ,必闍赤必闍赤 孫貞督軍督軍 須蔡州 。有軍士犯法者,貞縛致有司,白于帝,命戮以徇,諸軍凜 然,無敢犯令 者。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军 地 文 名 地 衙 名 衙 地 名 政 名 政 军 地 地 政 政 名 名 地 政 名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名 地 地 衙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地 法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八月丙戌,渡淮。辛卯,入大勝關 ,宋戍兵 皆遁。壬辰,次黃陂 。甲午,遣廉希憲 招臺 山 寨。比至,千戶董文炳 等已破之。時淮民被俘者衆,悉縱之。庚子,先鋒 茶忽得宋沿江制置 司 榜來上,有云:「今夏諜者聞北兵會議,取黃陂 民船繫筏,由陽邏 堡以渡,會于鄂州 。」帝 曰:「此事前所未有,願如其言。」辛丑,師次江北 。 九月壬寅朔,親王 穆哥自合州 釣魚山 遣使以憲宗凶問來告,且請北歸以繫天下之望。帝曰:「吾 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甲辰,登香罏山,俯瞰大江,江北 曰武湖 ,湖之東曰陽邏 堡,其南 岸即滸黃洲 。宋以大舟扼江渡,帝遣兵奪二大舟。是夜,遣木魯花赤魯花赤 、張文謙 等具舟楫。乙巳遲 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帝不從。遂申敕將帥揚旗伐鼓 ,三道並進,天為開 霽 。與宋師接戰者三,殺獲甚衆,逕達南岸。軍士有擅入民家者,以軍法從事從事 。凡所俘獲,悉縱 之。丁未,遣王沖道 、李宗傑 、訾郊招諭鄂城 ,比至東門,矢下如雨,沖道 墜馬,為敵所 獲,宗傑 、郊奔還。帝駐滸黃洲 。己酉,抵鄂,屯兵 教場。庚戌,圍鄂。壬子,登城東北壓雲 亭,立望樓 ,高可五丈,望見城中出兵,趣兵迎擊,生擒二人,云:「賈似道 率兵救鄂,事起倉 卒,皆非精銳。」遂命官取逃民棄糧,聚之軍中,為攻取計。戊午,順天萬戶張柔 兵至。大將拔突兒 等以舟師 趨岳州 ,遇宋將呂文德 自重慶 來,拔都兒 等迎戰,文德乘夜入鄂城 ,守愈堅。 冬十月辛未朔,移駐烏龜山 。甲戌,拔突兒還自岳。 十一月丙辰,移駐牛頭山 。兀良合 帶略地諸蠻,由交趾 歷邕、桂,抵潭州 ,聞帝在鄂,遣使來 告。時先朝諸臣阿藍荅兒、渾都海 、脫火思、脫里 赤等謀立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 者,睿宗 第七 子,帝之弟也。於是阿藍荅兒發兵於漠北諸部,脫里 赤括兵於漠南諸州,而阿藍荅兒乘傳調兵,去開 平 僅百餘里。皇后 聞之,使人謂之曰:「發兵大事,太祖 皇帝曾孫 真金 在此,何故不令知 之?」阿藍荅兒不能荅。繼又聞脫里 赤亦至燕,后即遣脫歡 、愛莫干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丁 卯,發牛頭山 ,聲言趨臨安 ,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圍鄂。 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 。辛未,臨江 岸。遣張文謙 還諭諸將曰:「遲六日,當去鄂退保滸黃 洲 。」命文謙發降民二萬北歸。宋賈似道 遣宋京請和,命趙璧 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 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是日,大軍北還。己丑,至 燕。脫里 赤方括民兵 ,民甚苦之。帝詰其由,括以憲宗臨終之命。帝察其包藏禍心 ,所集兵皆縱 之,人心大悅。 是冬,駐燕京 近郊。 中統元年[1260]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 。親王 合丹、阿只吉 率西道諸王,塔察兒 、也先 哥、忽剌忽兒 、爪都 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 。帝三讓,諸王大臣王大臣 固請。辛卯,帝 即皇帝位,以禡禡 、趙璧 、董文炳 為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陝西 宣撫使宣撫使 廉希憲 言:「高麗國 王 嘗遣其世子 倎入覲,會憲宗將兵攻宋,倎留三年不遣。今聞其父已死,若立倎,遣歸國,彼必懷 德於我,是不煩兵而得一國也。」帝是其言,改館倎,以兵衛 送之,仍赦其境內。 夏四月戊戌朔,立中書省 ,以王文統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張文謙 為左丞左丞 。以八春、廉希憲 、商 挺 為陝西 四川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趙良弼 參議參議 司事司事 ,粘合南合 、張啟元 為西京 等處宣撫宣撫 使使 。己亥,詔諭高麗國王 王倎,仍歸所俘民及其逃戶,禁邊將邊將 勿擅掠。辛丑,以即位詔天下。詔 曰: 朕惟祖宗 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 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於此矣。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 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 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門之師,遽遺鼎湖之泣。豈期遺恨,竟勿克終。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营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礼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军 军 名 名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名 政 名 名 號 政 地 主 號 亲 名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政 军 词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礼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主 主 军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主 武 亲 地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40 41 42 43 44 45 肆予沖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乃聞國中重以簽軍之擾,黎民驚駭,若不能一朝居者。予為此懼, 馹騎馳歸。目前之急雖紓,境外之兵未戢。乃會群議,以集良規。不意宗盟 ,輒先推戴。左右萬里, 名王巨臣 ,不召而來者有之,不謀而同者皆是。咸謂國家之大統不可久曠,神人之重寄不可暫虛。求 之今日,太祖 嫡孫之中,先皇母 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雖在征伐 之間,每存仁愛之念, 博施濟衆,實可為天下主。天道助順,人謨與能。祖訓傳國大典,於是乎在,孰敢不從。朕峻辭固讓, 至於再三,祈懇益堅,誓以死請。於是俯徇輿情,勉登大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冰,罔知攸 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 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務施實德,不尚虛文。雖承平未易遽臻, 而飢渴所當先務。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勳親斯託,敢忘烈祖 之規?建極體元,與民更 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 、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 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丁未,以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讀學士 郝經 為國信使國信使 ,翰林待制翰林待制 何源、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人傑 副之,使于宋。丙 辰,收輯中外官 吏宣劄牌面。遣帖木兒 、李舜欽 等行部,考課 各路諸色工匠。置急遞鋪 。乙 丑,徵諸道兵六千五百人赴京師宿衛 。置互市于漣水軍 ,禁私商不得越境,犯者死。是月,阿里不 哥 僭號于和林 城西按坦河。召賈居貞 、張儆 、王煥 、完顏愈乘傳赴闕。 五月戊辰朔,詔燕帖木兒 、忙古帶 節度節度 黃河 以西諸軍。丙戌,建元中統,詔曰: 祖宗 以神武定四方,淳德 御群下。朝廷草創,未遑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 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 義。法春秋 之正始,體大易 之乾元。炳煥 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 元年[1260]。惟即位體元之始,必立經陳紀為先。故內立都省 ,以緫宏綱 ;外設緫司,以平庶政。仍 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於戲!秉籙 握樞,必因時而建號;施仁發政,期與物以 更新。敷宣懇惻之辭,表著憂勞之意。凡在臣庶,體予至懷! 詔安撫壽春 府軍民。甲午,以阿里不哥 反,詔赦天下。乙未,立十路宣撫司 :以賽典赤 、李德 輝 為燕京路 宣撫使宣撫使 ,徐世隆 副之;宋子貞 為益都 濟南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王磐 副之;河南 路 經略使經略使 史天澤 為河南宣撫使宣撫使 ;楊果 為北京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趙炳 副之;張德輝 為平陽 太 原路 宣撫使宣撫使 ,謝瑄 副之;孛魯 海牙、劉肅 並為真定路 宣撫使宣撫使 ;姚樞 為東平路 宣撫使宣撫使 , 張肅副之;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張文謙 為大名彰德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游顯副之;粘合南合 為西京路 宣撫宣撫 使使 ,崔巨濟 副之;廉希憲 為京兆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以汪惟正 為鞏昌 等處便宜都 緫帥,虎闌箕 為鞏昌路 元帥元帥 。詔諭成都路 侍郎侍郎 張威安撫元、忠、綿、資、邛、彭等州。西川 、潼川 、隆 慶 、順慶 等府及各處山寨歸附官吏,皆給宣命、金符有差。詔平陽 、京兆 兩路宣撫司 簽兵七千 人,於延安 等處守隘守隘 ,以萬戶鄭鼎 、昔剌 忙古帶 領之,貧不能應役者,官為資給。徵諸路兵三 萬駐燕京 近地。命諸路市馬萬匹送開平府 。以緫帥汪良臣 統陝西漢 軍於沿河守隘守隘 。立望 雲 驛,非軍事毋得輒入。熒惑 入南斗,留五十餘日。 六月戊戌,詔燕京 、西京 、北京三路宣撫司 運米十萬石,輸開平 府及撫州 、沙井、淨州 、魚 兒濼 ,以備軍儲。以李璮 為江淮 大都督大都督 。劉太平等謀反 ,事覺伏誅,並誅乞帶不花 於東 川 ,明里火者於西川 。渾都海 反。乙巳,李璮 言:「獲宋諜者,言賈似道 調兵,聲言攻漣 州。遣人覘之,見許浦江 口及射陽湖 兵船二千艘,宜繕理城塹以備。」罷阿藍帶兒所簽解鹽戶軍百 人。壬子,詔陝西 四川 宣撫司 八春節 制諸軍。乙卯,詔東平路 萬戶嚴忠濟 等發精兵一萬五 千人赴開平 。乙丑,以石長不為大理國 緫管,佩虎符 。詔十路宣撫司 造戰襖、裘、帽,各以萬 計,輸開平 。是月,召真定 劉郁,邢州 郝子明,彰德 胡祗遹 ,燕京 馮渭 、王光益、楊恕、 李彥通、趙和之 ,東平 韓文獻、張昉 等,乘傳赴闕。高麗國王 王倎遣其子永安公 僖、判司 宰 事韓即來賀即位,以國王 封冊、王印及虎符 賜之。 名 名 號 名 军 地 號 亲 词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天 名 名 仕 军 营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武 地 亲 名 作 作 名 衙 名 名 地 名 衙 政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衙 名 代 文 地 天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武 法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衙 节 地 名 地 政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主 主 衙 主 军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秋七月戊辰,敕燕京 、北京、西京 、真定 、平陽 、大名、東平 、益都 等路宣撫司 ,造羊 裘、皮帽、蔥、靴,皆以萬計,輸開平 。己巳,以萬戶史天澤 扈從先帝 有功,賜銀萬五千兩。 遣靈州 種田民還京兆 。庚午,賜山東行省 大都督大都督 李璮 金符二十、銀符五,俾給所部有功將 士。癸酉,以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禡禡 行中書省事中書省事 ,燕京路 宣慰使宣慰使 趙璧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張啟元 參參 知政事知政事 ,王鶚 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兼修國史兼修國史 ,河南路 宣撫使宣撫使 史天澤 兼江淮 諸翼軍馬經略經略 使使 。丙子,詔中書省 給諸王塔察兒 益都 、平州 封邑歲賦、金帛,并以諸王白虎 、襲剌門所屬 民戶、人匠 、歲賦給之。詔造中統元寶交鈔。立互市于潁州 、漣水 、光化軍 。北京路 都元都元 帥帥 阿海乞免所部軍士征徭,從之。宋兵攻邊城,詔遣太丑、怯列 、忙古帶 率所部,合兵擊之。下 詔褒賞行省 大都督大都督 李璮 。帝自將討阿里不哥 。敕劉天麟 規措中都 析津 驛傳驛傳 馬。 八月丙午,授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行大名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張文謙 虎符 。丁未,詔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所過毋擅捶 掠官吏。己酉,立秦蜀行中書省 ,以京兆 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廉希憲 為中書省右丞中書省右丞 ,行省事省事 。宋兵臨 漣州,李璮 乞諸道援 兵。癸丑,賜必闍赤必闍赤 塔剌渾 銀二千五百兩。李璮 乞遣將益兵,渡淮攻 宋,以方遣使修好,不從。癸亥,澤州 、潞州 旱,民饑,敕賑之。 九月丁卯,帝在轉都兒哥之地,以阿里不哥 遺命,下詔諭中外。乙亥,李璮 復請攻宋,復諭止 之。壬午,初置拱衛拱衛 儀仗。是月,阿藍荅兒率兵至西涼府 ,與渾都海 軍合,詔諸王合丹、合必赤 與緫帥汪良臣 等率師討之。丙戌,大敗其軍于姑臧 ,斬阿藍荅兒及渾都海 ,西土悉平。 冬十月丁未,李璮 言宋兵復軍于漣州。癸丑,初行中統寶鈔。戊午,車駕駐昔光之地,命給官錢, 雇在京橐駝,運米萬石,輸行在所 。 十一月戊子,發常平倉 賑益都 、濟南 、濱棣饑民。 十二月丙申,以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孟甲、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李文俊 使安南 、大理。乙巳,李璮 上將士功,命 璮以益都 官銀賞之。帝至自和林 ,駐蹕燕京 近郊。始制祭享太廟祭器、法服。以梵僧八合思八為 帝師,授以玉印,統釋教。立仙音院,復改為玉宸院,括樂工。立儀鳳司 ,又立符寶局 及御酒庫、 群牧所。升衛輝 為緫管府。賜親王 穆哥銀二千五百兩;諸王按只帶、忽剌忽兒 、合丹、忽剌出 、 勝納合兒銀各五千兩,文綺帛各三百匹,金素半之;諸王塔察、阿朮魯 鈔各五十九錠有奇,綿五千九 十八斤,絹五千九十八匹,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海都銀八百三十三兩,文綺五十匹,金素半之;覩 兒赤、也不干 銀八百五十兩;兀魯 忽帶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只必帖木兒 銀八百三 十三兩;爪都 、伯木兒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都魯、牙忽銀八百三十三兩,特賜綿五十 斤;阿只吉 銀五千兩,文綺三百,金素半之;先朝皇后 怗古倫銀二千五百兩,羅絨等折寶鈔二十三 錠有奇;皇后 斡者思銀二千五百兩;兀魯 忽乃妃子銀五千兩。自是歲以為常。 二年春正月辛未夜,東北赤氣 照人,大如席。乙酉,宋兵圍漣州。己丑,李璮 率將士迎戰,敗之。 賜詔獎諭,給金銀符以賞將士。庚寅,璮擅發兵修益都 城塹。 二月丁酉,太陰掩昴。己亥,宋兵攻漣水 ,命阿朮 等帥兵赴之。丙午,車駕幸開平 。詔減免民間 差發。罷守隘守隘 諸軍。秦蜀行省 借民錢給軍,以今年稅賦償之。免平陽 、太原軍 站戶 重科租 稅。丁未,詔行中書省平章行中書省平章 禡禡 及王文統 等率各路宣撫使宣撫使 赴闕。丁巳,李璮 破宋兵于沙 湖 堰。 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地 名 主 地 地 衙 武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地 地 天 衙 地 地 营 地 武 名 名 衙 武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军 武 名 衙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衙 地 地 地 文 文 名 政 名 地 地 地 衙 衙 地 主 名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名 主 主 政 异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衙 地 营 军 文 名 名 文 名 地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56 57 58 夏四月丙午,詔軍中所俘儒士聽贖為民。辛亥,遣弓工往教鄯闡 人為弓。乙卯,詔十路宣撫使宣撫使 量免民 間課程。命宣撫司 官勸農桑,抑游惰,禮高年,問民疾苦,舉文學才識可以從政及茂才 異等,列名上 聞,以聽擢用;其職官污濫及民不孝悌者,量輕重議罰。辛酉,詔太康 弩軍 二千八百人戍蔡州 。 以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芳使大理等國。 五月乙丑,禁使臣毋入民家,令止頓析津 驛。遣崔明 道、李全 義為詳問官,詣宋淮東制司 ,訪 問國信使國信使 郝經 等所在,仍以稽留信使、侵擾疆埸詰之。庚辰,敕使臣及軍士所過城邑,官給廩餼, 毋擾于民。丁亥,申嚴沿邊軍民越境私商之禁。唐慶 子政臣入見,詔復其家。弛諸路山澤之禁。禁私 殺馬牛。申嚴越境私商,販馬匹者罪死。以河南經略宣撫使宣撫使 史天澤 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河南軍民並 聽節制節制 。詔成都路 置惠民藥局 。遣王祐 於西川 等路採訪醫、儒、僧、道。 六月癸巳,括漏籍老幼等戶,協濟編戶賦稅。丙申,賜新附人王顯忠 、王誼等衣物有差。李璮 遣人 獻漣水 捷。罷諸路拘收孛蘭奚 。禁諸王擅遣使招民及徵私錢。戊戌,太陰犯角。詔諭十路宣撫 司 並管民官,定鹽酒稅課等法。癸卯,以嚴忠範 為東平路 行軍萬戶行軍萬戶 兼管民緫管,仍諭東平 路 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等官並聽節制節制 。詔定中外官 所乘馬數各有差。乙巳,賑火少里驛戶之乏食者。賞欽 察 所部將部將 校有功者銀二千五百兩及幣帛有差。己酉,命竇默 仍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默與王鶚 面 論王文統 不宜在相位,薦許衡 代之,帝不懌而罷。辛亥,轉懿州 米萬石賑親王 塔察兒 所部饑 民。賜親王 合丹所部軍幣帛九百匹、布千九百匹。乙卯,敕平陽路 安邑縣 蒲萄 酒自今毋貢。 詔:「宣聖廟及管內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 ;禁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侵擾褻瀆,違者加 罪。」丙辰,以汪良臣 同僉同僉 鞏昌路 便宜都 緫帥,凡軍民官並聽良臣節制節制 。丁巳,敕諸路造人 馬甲及鐵裝具萬二千,輸開平 。戊午,詔毋收衛輝 、懷孟賦稅,以償其所借芻粟。庚申,宋瀘 州 安撫使安撫使 劉整 舉城降,以整行夔府路中書省 兼安撫使安撫使 ,佩虎符 。仍諭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等使存 恤其民。賜故金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魏璠 諡靖肅 。秦蜀行省 言青居山都元帥都元帥 欽察 等所部將部將 校有功,詔 降虎符 一、金符五、銀符五十七,令行省 銓定職名給之。城臨洮 。陞真定 鼓城縣 為晉州 , 以鼓城 、安平 、武強 、饒陽 隸焉。賜僧子聰懷孟、邢州 田各五十頃。罷金、銀、銅、鐵、丹 粉、錫碌坑冶所役民夫及河南舞陽 薑戶、藤花戶,還之州縣。賜大理國主 段實虎符 ,優詔撫諭 之。命李璮 領益都路 鹽課。出工局繡女,聽其婚嫁。懷孟廣濟 渠提舉提舉 王允中 、大使楊端仁鑿沁 河 渠成,溉田四百六十餘所。高麗國王 倎更名禃,遣其世子 愖奉表來朝,命宿衛將軍宿衛將軍 孛里察、禮禮 部郎中部郎中 高逸民 持詔往諭,仍以玉帶賜之。以不花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耶律鑄 為中書左丞相中書左丞相 ,張啟 元 為中書右丞 。授管領崇慶府 、黎、雅、威、茂、邛、灌七處軍民小太尉太尉 虎符 。 地 文 衙 名 地 军 地 文 地 名 名 衙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武 地 衙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名 地 武 地 文 武 天 政 武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主 名 主 地 地 然 礼 名 文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军 武 名 文 名 名 衙 武 政 武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军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主 主 武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衙 地 武 军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59 60 秋七月辛酉朔,立軍儲都轉運使司 ,以馬月合乃 為使,周鍇為副使。癸亥,初立翰林國史院 。王 鶚 請修遼、金二史,又言:「唐太宗 置弘文館 ,宋太宗 設內外學士院 。今宜除拜學士院 官,作 養人才。乞以右丞相右丞相 史天澤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左丞相左丞相 耶律鑄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文統 監修遼 、金史 , 仍採訪遺事。」並從之。賑和林 饑民。賞鞏昌路 緫帥汪惟正 將校斬渾都海 功銀二千五百兩、馬價銀 四千九百兩。諸王昌童招河南漏籍戶五百,命付之有司。命緫管王青製神臂弓 、柱子弓。諭河南管軍管軍 官官 於近城地量存牧場,餘聽民耕。巴思荅兒乞於高麗 鴨綠江西 立互市,從之。乙丑,遣使持香幣 祀嶽瀆 。丁丑,渡江新附民留屯蔡州 者,徙居懷孟,貸其種食。以萬家奴 為安撫高麗 軍民達魯花達魯花 赤赤 ,賜虎符 。庚辰,西京 、宣德 隕霜殺稼。辛巳,詔許衡 即其家教懷孟生徒 。命西京 宣撫 司 造船備西夏 漕運 。壬午,遣納速剌丁 、孟甲等使安南 。乙酉,以牛驛雨雪,道途泥濘,改立 水驛。己丑,命鍊師鍊師 王道婦於真定 築道觀,賜名玉華。諭將士舉兵攻宋,詔曰:「朕即位之後,深以 戢兵為念,故年前遣使於宋以通和好。宋人不務遠圖,伺我小隙,反啟邊釁,東剽西掠,曾無寧日。朕今 春還宮,諸大臣皆以舉兵南伐為請,朕重以兩國生靈之故,猶待信使還歸,庶有悛心,以成和議 ,留而 不至者,今又半載矣。往來之禮遽絕,侵擾之暴不已。彼嘗以衣冠禮樂之國自居,理當如是乎?曲直之 分,灼然可見。今遣王道貞往諭。卿等當整爾士卒,礪爾戈矛,矯爾弓矢,約會諸將,秋高馬肥,水陸分 道而進,以為問罪之舉。尚賴宗廟社稷 之靈,其克有勳。卿等當宣布朕心,明諭將士,各當自勉,毋替 朕命。」鄂州 青山磯 、滸黃洲 所招新民遷至江北 者,設官領之。敕懷孟牧地聽 民耕墾。 八月壬辰,賜故金補闕李大節諡貞肅。丁酉,命開平 守臣守臣 釋奠 于宣聖廟。戊戌,以燕京 等路宣宣 撫使撫使 賽典赤 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敕以賀天爵為金齒 等國安撫使安撫使 ,忽林伯副之,仍招諭使招諭使 安其民。己 亥,諭武衛軍都指揮使武衛軍都指揮使 李伯祐 汰本軍疲老者,選精銳代之,給海青銀符一,有奏,馳驛以聞。辛 丑,以宣撫使宣撫使 粘合南合 為中書右丞 ,闊闊 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 ,賈文備 為開元女直水 達達等處宣撫宣撫 使使 ,賜虎符 。以宋降將王青為緫管,教武衛武衛 軍習射。乙巳,禁以俘掠婦女為娼。丙午,太白犯歲 星。以許衡 為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丁未,以姚樞 為大司農大司農 ,竇默 仍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先是,以樞為太子太子 太師太師 ,衡為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默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樞等以不敢當師傅禮,皆辭不拜,故復有是命。初立勸農 司 ,以陳邃 、崔斌 、成仲寬、粘合從中為濱棣、平陽 、濟南 、河間 勸農使勸農使 ,李士勉 、陳 天錫 、陳膺 武、忙古帶 為邢洺、河南、東平 、涿州 勸農使勸農使 。己酉,命大名等路宣撫使宣撫使 歲 給翰林侍講學士翰林侍講學士 竇默 、太醫副使太醫副使 王安仁 衣糧,賜田 以為永業。甲寅,賞董文炳 所將渡江及北 征有功者二十二人,銀各五十兩。封順天等路萬戶路萬戶 張柔 為安肅公 ,濟南路 萬戶張榮 為濟南 公 。陝西 四川行省 乞就決邊方重刑,不允。詔陝西 四川行省 存恤歸附軍民。詔:「自今使臣有 矯稱上命者,有司不得聽受。諸王、后妃 、公主 、駙馬 非聞奏,不許擅取官物。」賜慶壽寺 、 海雲寺 陸地五百頃。敕西京 運糧于沙井,北京運糧于魚兒泊。立檀州 驛。頒斗斛權衡。賑桓州 饑 民。賜諸王塔察兒 金千兩、銀五千兩、幣三百匹。給阿石寒甲價銀千二百兩。核實新增戶口,措置諸 路轉輸法。命劉整 招懷夔府、嘉定 等處民戶。宋私商七十五人入宿州 ,議置于法,詔宥之,還其 貨,聽榷場貿易。仍檄宋邊將邊將 還北人之留南者。 衙 名 衙 名 號 衙 號 衙 衙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作 作 地 地 名 名 军 文 政 地 衙 地 名 政 文 军 地 地 名 仕 地 衙 政 军 名 政 文 地 礼 词 地 地 地 地 军 地 文 礼 地 文 政 文 政 文 文 武 名 文 名 衙 名 文 名 地 文 军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文 地 仕 名 文 名 主 地 名 主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主 处 处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61 62 63 九月庚申朔,詔以忽突花宅為中書省 署。奉遷祖宗 神主 于聖安寺 。癸亥,邢州 安撫使安撫使 張耕告 老,詔以其子鵬翼代之。武衛親軍都指揮使衛親軍都指揮使 李伯祐 、董文炳 言:「武衛武衛 軍疲老者,乞補換,仍存恤 其家。」從之。丙寅,詔以粘合南合 行中興府 中書省 。戊辰,大司農大司農 姚樞 請以儒人楊庸教孔、 顏、孟三氏子孫,東平府 詳議官詳議官 王鏞 兼充禮樂提舉提舉 。詔以庸為教授 ,以鏞特兼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辛 未,以清、滄鹽課銀償往歲所貸民錢給公費者。置和糴所于開平 ,以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宋紹祖為提舉提舉 和糴 官。丙子,諭諸王、駙馬 ,凡民間詞訟無得私自斷決,皆聽朝廷處置。河南民王四妻靳氏 一產三男, 命有司量給贍養。敕今歲田租輸沿河近倉,官為轉漕,不可勞民。癸未,以甘肅等處新罹兵革,民務農安 業者為戍兵 所擾,遣阿沙、焦端義往撫治之。以海青銀符二、金符十給中書省 ,量軍國事情緩急,付 乘驛者佩之。以開元路 隸北京宣撫司 。真定路 官民所貸官錢,貧不能償,詔免之。王鶚 請於各路選 委博學老 儒一人,提舉提舉 本路學校,特詔立諸路提舉學校提舉學校 官,以王萬慶、敬鉉 等三十人充之。敕燕 京 、順天等路續製人甲五千、馬甲及鐵裝具各二千。 冬十月庚寅朔,詔鳳翔府 種田戶隸平陽 兵籍,毋令出征,務耕屯以給軍餉。辛卯,陝西 四川行 省 上言:「軍務軍務 急速,若待奏報,恐失事機。」詔與都元帥都元帥 紐璘 會議行之。遣道士訾洞春代祀東 海 廣德王 廟。壬辰,敕火兒赤火兒赤 、奴懷率所部略地淮西。丁酉,敕愛亦伯等及陝西 宣撫司 檢覈 不魯歡、阿藍塔兒所貸官銀。庚子,以右丞右丞 張啟元 行中書省 於平陽 、太原 等路。括西京 兩路 官民,有壯馬皆從軍,令宣德 州楊庭訓 統之,有力者自備甲仗,無力者官與供給。兩路奧魯官奧魯官 并 在家軍人,凡有馬者並付新軍 劉緫管統領統領 。昂吉 所管西夏 軍,并豐州 、蕁麻林、夏水 阿剌 渾 皆備鞍馬甲仗,及孛魯歡 所管兵,凡徒行者市馬給之,並令從軍,違者以失誤軍期 論。修燕 京 舊城。命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趙璧 、左三部尚書左三部尚書 怯烈 門率蒙古 、漢軍 駐燕京 近郊、太行一帶,東 至平灤,西控關陝,應有險阻,於附近民內選諳武事者,修立堡寨守禦 。以河南屯田萬戶屯田萬戶 史權 為 江漢大都督大都督 ,依舊戍守。又選銳卒三千付史樞 管領,於燕京 近郊屯駐 。壬寅,命亳州 張 柔 、歸德 邸浹 、睢州 王文幹 、水軍解成、張榮實 、東平 嚴忠嗣 、濟南 張宏 七萬戶,以 所部兵來會。罷東平 會計前任官侵用財賦。甲辰,宋兵攻瀘州 ,劉整 擊敗之。詔賞整銀五千兩、 幣帛二千匹。失里荅、劉元振 守禦 有功,各賞銀五百兩,將士銀萬兩、幣帛千匹。乙巳,詔指揮副指揮副 使使 鄭江將千人赴開平 ,指揮使指揮使 董文炳 率善射者千人由魚兒泊赴行在所 ,指揮使指揮使 李伯祐 率餘 兵屯潮河川 。壬子,詔霍木海、乞帶等自得勝口至中都 預備糧餉芻粟。丙辰,詔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塔察 兒 率軍士萬人,由古北口 西便道赴行在所 。 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 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火兒赤 及其兵三千 人,塔察兒 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部將 阿脫等 降,阿里不哥 北遁。庚午,太陰犯昴。壬申,詔免今年賦稅。癸酉,駐蹕帖買和來之地。以尚書尚書 怯 烈 門、平章趙璧 兼大都督大都督 ,率諸軍從塔察兒 北上。分蒙古軍 為二,怯烈 門從麥肖出居庸口, 駐宣德 德興府 ;訥懷 從阿忽帶出古北口 ,駐興州 。帝親將諸萬戶漢軍 及武衛武衛 軍,由檀、順 州 駐潮河川 。敕官給芻糧,毋擾居民。罷十路宣撫司 ,止存開元路 。命諸路市馬二萬五千餘匹, 授蒙古軍 之無馬者。丁丑,徵諸路宣撫司 官赴中都 。移蹕於速木合打之地。詔漢軍 屯懷 來 、縉山 。鷹坊鷹坊 阿里沙 及阿散兄弟二人以擅離扈從伏誅。 十二月庚寅,詔封皇子 真金 為燕王 ,領中書省事中書省事 。辛卯,熒惑 犯房。壬辰,熒惑 犯鉤 鈐。癸巳,以昌、撫、蓋利泊等處荐罹兵革,免今歲租賦。甲午,師還,詔撤所在戍兵 ,放民間新簽 軍。命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王鏞 教習教習 大樂。壬寅,以隆寒命諸王合必赤所部軍士無行帳者,聽舍民居。命陝 蜀行中書省 給綏德州 等處屯田 牛、種、農具。初立宮殿府,秩正四品,專職營繕。立尚食局 、尚 藥局 。初設控鶴控鶴 五百四人,以劉德為軍使軍使 領之。立異樣局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掌御用織造織造 ,秩正三品, 給銀印。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地 亲 礼 处 地 文 武 名 名 武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仕 文 地 文 文 主 名 军 地 地 衙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武 名 地 主 文 地 衙 文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军 武 名 政 地 地 政 名 军 地 文 名 文 名 政 军 地 军 文 名 武 名 地 军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军 武 地 武 名 衙 武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衙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名 名 武 名 营 名 地 衙 名 地 地 军 武 地 地 衙 地 营 衙 地 军 地 地 文 名 主 名 主 文 天 天 军 文 名 文 衙 地 军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憲宗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祖二→目錄 64 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斷死罪四十六人。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301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