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作用力、反作用力
施一作用力於物體時,物體必給予施力者一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同時產生且同時消失
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A給B作用力、B就給A反作用力
ABFA給B FB給A
推牆的例子
靜止不動
向後移動
為什麼穿上溜冰鞋就會動呢?
向後移動是誰推的呢?
互推的例子
如果大人、小孩都出力互推
1.他們各自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2.他們各自受到的合力誰較大?
3.他們往後退的加速度、速度誰較大?
互推的例子
大人推小孩的力
互推的例子
大人推小孩的力
大人推小孩的力的
反作用力
互推的例子
小孩推大人的力
互推的例子
小孩推大人的力小孩推大人的力的
反作用力
互推的例子
大人推小孩的力 大人推小孩的力的
反作用力
小孩推大人的力小孩推大人的力
的反作用力
互推、互拉,雙方受力大小是相同的
但是,雙方的速度與加速度並不相同
因為?
F = m小孩・a小孩
F F
= M大人・a大人
受力相同但是質量不同
大小
大 小
質量小的(小孩)速度、加速度較大
二力平衡、(反)作用力
甲
FF 乙
丙
F
F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同時產生且同時消失
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可單獨存在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靜止於桌面上的書
地球
桌子
書
*三個物體皆靜止
*什麼樣的力作用在書及桌子上?
二力平衡
主角:書
C地球吸引書的力(向下)
【萬有引力、重力、重量】
A桌子給書的力(向上)
【支撐力】
書
B書給桌子的力(向下)
桌子
地
球
D書吸引地球的力(向上)
【萬有引力】
方塊問題
5 kg
3 kg
40N
1.不考慮摩擦力,A、B必向右移動
2.A、B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必相同
方塊問題
5 kg
3 kg
40N
A、B視為一體
只看A
只看B
F = MA+B・a
僅受一力 FA給B= MB・a
兩力合力 F-FB給A= MA・a
解
題
優
先
方塊問題
A、B視為一體
F = MA+B・a
A+B
8 kg
40 = (5+3)・a
40N
→ a = 5
方塊問題
只看B
B
3 kgFA給B
僅受一力 FA給B= MB・a
FA給B= 3 ・5 = 15
依牛三可得 FA給B= FB給A= 15
方塊問題
只看A
A
5 kg FB給AF
兩力合力 F-FB給A= MA・a
40- FB給A = 5・5
FB給A = 15
範例解說
1.如圖,天花板下方的細繩懸吊著木塊,
地球吸引木塊的力為 F1,
細繩拉木塊的力為 F2,
木塊拉細繩的力為 F3,
細繩拉天花板的力為 F4,
天花板拉細繩的力為 F5,細繩質量可忽略,則:
 F2 的反作用力為 。
 F4 的反作用力為 。
 使木塊靜止不動的兩力為 。
 使細繩靜止不動的兩力為 。
木吸地球圖(一) 圖(二)
F1
F6
F2
F3
F4
F5
 力圖:注意「力的作用點」
 同組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物與地心間:具質量者
 接觸面間:拉與支撐
接
觸
面
質
量
F3
F5
21,FF
53, FF
21
53
FF
FF


X
Y
Z
N
範例解說
2.一物體靜置於水平桌面上,如附圖所示,若Y為物體所受之重力,
X為桌面支撐物體之力,Z為物體作用於地球之力,N為物體作用
於桌面之力,則下列何者為一對作用與反作用力? 。
(A) X與Y (B) X與Z (C) X與N (D) N與Z。
C
地心吸物
(重力)
物壓桌
桌支撐物
物體作用於地球
範例解說
3.有一個15公斤重的冰桶,小明只用10公斤重的力往上抬,冰桶仍靜止
不動。由此可知: 。
(A) 冰桶所受合力為零 (B) 冰桶所受合力為5公斤重
(C) 地面給冰桶的反作用力為15公斤重。
(D) 地面給冰桶的反作用力為10公斤重。
10 Kgw 物拉手
15 Kgw 地心吸物
15 Kgw 物吸地心
10 Kgw 手抬物
X
物壓
地面
X
地面
支撐
15
10X
Kgw5X1510X
0

所受合力冰桶靜止
A
Kgw5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
Jack Hou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阿Samn的物理課本
 
Chapter 21 電磁感應
Chapter 21 電磁感應Chapter 21 電磁感應
Chapter 21 電磁感應
阿Samn的物理課本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Jack Hou
 
1 1-摩擦力
1 1-摩擦力1 1-摩擦力
1 1-摩擦力
阿Samn的物理課本
 
鋅銅電池
鋅銅電池鋅銅電池
鋅銅電池
Jack Hou
 
3-4-力學能守恆
3-4-力學能守恆3-4-力學能守恆
3-4-力學能守恆
阿Samn的物理課本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阿Samn的物理課本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clinic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callmeqa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阿Samn的物理課本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阿Samn的物理課本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fbw41598
 
7-1-電動勢與電流
7-1-電動勢與電流7-1-電動勢與電流
7-1-電動勢與電流
阿Samn的物理課本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阿Samn的物理課本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阿Samn的物理課本
 
2.3 牛頓第三下
2.3 牛頓第三下2.3 牛頓第三下
2.3 牛頓第三下
Jack Hou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fbw41598
 
Chapter 19 電流
Chapter 19 電流Chapter 19 電流
Chapter 19 電流
阿Samn的物理課本
 

What's hot (20)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1 2-力矩與轉動平衡
 
Chapter 18 靜電
Chapter 18 靜電Chapter 18 靜電
Chapter 18 靜電
 
Chapter 21 電磁感應
Chapter 21 電磁感應Chapter 21 電磁感應
Chapter 21 電磁感應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1 1-摩擦力
1 1-摩擦力1 1-摩擦力
1 1-摩擦力
 
鋅銅電池
鋅銅電池鋅銅電池
鋅銅電池
 
3-4-力學能守恆
3-4-力學能守恆3-4-力學能守恆
3-4-力學能守恆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高二基礎物理2B-CH3-靜力平衡講義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
基礎化學第一章-緒論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2022-選修物理3-108課綱-CH1-波動-學生版.pdf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Physics chapter 6-electrostatics-2017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4 1
 
7-1-電動勢與電流
7-1-電動勢與電流7-1-電動勢與電流
7-1-電動勢與電流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2020 8-4 位能與8-5 力學能守恆-1-重力位能與動能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2017 2-2 繩波的反射與透射
 
2.3 牛頓第三下
2.3 牛頓第三下2.3 牛頓第三下
2.3 牛頓第三下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 4
 
Chapter 19 電流
Chapter 19 電流Chapter 19 電流
Chapter 19 電流
 

More from Jack Hou

原子的觀念
原子的觀念原子的觀念
原子的觀念
Jack Hou
 
基本測量
基本測量基本測量
基本測量
Jack Hou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Jack Hou
 
透鏡成像畫法
透鏡成像畫法透鏡成像畫法
透鏡成像畫法
Jack Hou
 
物質的分類2
物質的分類2物質的分類2
物質的分類2
Jack Hou
 
物質的分類1
物質的分類1物質的分類1
物質的分類1
Jack Hou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Jack Hou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Jack Hou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Jack Hou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
Jack Hou
 
電流的磁效應 全
電流的磁效應 全電流的磁效應 全
電流的磁效應 全
Jack Hou
 
電流的磁效應上
電流的磁效應上電流的磁效應上
電流的磁效應上
Jack Hou
 
磁鐵與磁場
磁鐵與磁場磁鐵與磁場
磁鐵與磁場
Jack Hou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Jack Hou
 
1.3 電池
1.3 電池1.3 電池
1.3 電池
Jack Hou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Jack Hou
 
Ch4 補充
Ch4 補充Ch4 補充
Ch4 補充
Jack Hou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Jack Hou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Jack Hou
 
基本電路
基本電路基本電路
基本電路
Jack Hou
 

More from Jack Hou (20)

原子的觀念
原子的觀念原子的觀念
原子的觀念
 
基本測量
基本測量基本測量
基本測量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物化變化與放吸熱
 
透鏡成像畫法
透鏡成像畫法透鏡成像畫法
透鏡成像畫法
 
物質的分類2
物質的分類2物質的分類2
物質的分類2
 
物質的分類1
物質的分類1物質的分類1
物質的分類1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月相潮汐日蝕月蝕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歷屆試題 晝夜與四季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電動機的原理與構造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
 
電流的磁效應 全
電流的磁效應 全電流的磁效應 全
電流的磁效應 全
 
電流的磁效應上
電流的磁效應上電流的磁效應上
電流的磁效應上
 
磁鐵與磁場
磁鐵與磁場磁鐵與磁場
磁鐵與磁場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1.4 電流的化學效應
 
1.3 電池
1.3 電池1.3 電池
1.3 電池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B6.1.1 電流的熱效應(簡介)
 
Ch4 補充
Ch4 補充Ch4 補充
Ch4 補充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串聯與並聯的計算(上)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4.4 電阻 歐姆定律 上
 
基本電路
基本電路基本電路
基本電路
 

2 3 牛頓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