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創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造
教
學
新


           讀
知                                  香港在新世紀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建議在中國語文
                                教育領域中加入文學元素,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者
                                和語文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雖然教
                                師一般都認同這些變革,但教文學不能不說是一項挑戰。




           :
           小
                           一 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對文學教學的影響
                               香港小學的語文教學,向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對語文學習的



           學
                           人文性並不重視,而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
                           者、灌輸者,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文
                               歷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把學習看作一個講求數量、重視細節和
                           直線式學習的過程,以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為衡量教與學成效的指
                           標。對學生來說,學語文是逐年學習不同的標點、詞匯、句子及修


           學
                           辭等知識。為了「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被視為重要的知識,學
                           生須做(甚至是重複地做)大量被認為可提高和強化技能的語文練習。



           教
                               語文作為獨立學科,其實同時「具有文學和其他文化產品的繼
                             1
                           承」的特徵。文學學習重視讀者與文本 / 作者的感情交流。顯然,




           學
                           一直以來教師深信不疑的語文教學取向與文學學習並不配合,也跟
                           教育改革主流下課程文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啟發」 「培
                                                、     和
                           養自我反省能力」的精神相違背。文學作品本來就為讀者留下廣闊的



           的   張           賞析空間,良好的文學教學,就是要能鼓勵學習者就作品作出率真
               永           的感知反應,否則只會為文學作品複製大量沒有個性的讀者。
               德

           思
                           二 文學教學:以創造讀者為目的
                   香
                   港           要消解複製讀者的危機,我們須還學生讀者的身份,尊重他們



           考
                   教
                   育       的個性,重視學生作為讀者對文本的反應。
                   學
                   院           讀者反應(reader response) 2 是指文學接受發生的過程中,讀者
                   中
                   文       與文學文本之間獨特的互動關係。這種關係的形成,有三個組成部
                   系
                           分: 讀 者(the reader) 文 學 作 品(the literature) 和 環 境(the
                                             、
                           context)。讀者的身份、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閱讀的情境,是構成一個
                           動態的讀者反應活動的主要元素。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4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1) 兒童作為文學讀者的理解                               為甚麼這本小說設置與我       提出挑戰問題,帶引學生        教
  兒童作為文學的讀者,他們不是被動的、                          們熟悉的環境不同的背        思考高一個層次的問題         學
無意志的客觀集體,而是充滿着好奇心、感性
                                              景,而在《XXXX》這本
                                                                                   新
                                              書裏的背景是大家都熟悉
                                              的?
                                                                                   知
的、主動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反應是很個別性
的。這種個別性的形成,主要是基於兒童讀者                             學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他們的答案
的一些特徵:背景知識、文學經驗、認知發展                         也有可能超出教師所預期的。值得注意的是,
階段、語文能力、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在過程中,只負起導引工作,沒有把個人
  文本類型、結構、表現手法、內容和主題                         見解加諸學生身上。教師所做的,是為學生提
都會影響讀者如何反應。羅森布蘭強調文本與                         供機會,讓他們彼此之間集體交流意見,讓學
讀者在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                         生在別人的理解裏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所發
位。她指出文學文本好比一道百葉掛簾,掛簾                         現的、建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同儕及
雖是作者的創作,但不同的讀者,以不同的方                         文本中取得的。
式,或拉高,或張開兩條,看出的世界是全然
                                             三 在文學課堂裏創造讀者
不同的。3 讀者看出不同的世界,除了因為文
                                                 以下嘗試以小三學生學習小詩《湖》為
學文本本身能允許多樣性的詮釋,也跟他們身
                                             例,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介紹以讀者反應取
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就是閱讀的情境)有很
                                             向在課堂上的應用。《湖》的原文如下:
大的關係。

                                                 人人都說你是一個收藏家:
(2) 教師角色與教學策略的轉變
  要創造讀者,就得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對文                             世界上有甚麼,
學作品的觀感,教師也須調整教學策略。古德                             你都一定要收藏。
與布羅菲引述了一個小學五年級文學課的個
案,很有討論價值。 4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討論                           藍藍的天,
幻想小說中故事背景的重要性,目的在提高學
                                                 你有了;
生對「背景」作為文學要素的認知和理解。傳
                                                 白白的雲,
統教學的方法是教師把背景的作用告訴學生,
這也是最省時的方法。個案中的教師採取了另                             你也有了。
一種取向:                                            青青的山,
       問題               教學策略                     你有了;
小說中的故事背景重要性          導入提問
                                                 綠綠的樹,
如何?
這個觀點很好。但為甚麼          對學生的答案,給予正強                 你也有了。
要在不同的地方呢?            化

                                                 可是,
如 他 所 說 , 如 果 …… 那   聯繫不同學生的答案,發
麼,你認為……              展新的問題                       黑黑的夜幕一蓋,

                                                 你就甚麼都沒有了。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5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教        (1) 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表現分析                            這個活動同樣是利用原詩的情境,引導學
學             新詩是小學語文課常有的文類,過往教                   生聯想。有部分學生認同原詩的內容,指「黑
新        師的處理大多會側重教修辭知識,又或教新詩                     黑的夜幕一蓋,你就甚麼都沒有了」。原詩描
知                                                 述的大概是鄉村的環境,沒有了日光,就看不
         的特點。下面的實踐經驗提供了另一種教學思
         考。                                       見倒影。不過更多學生卻懂得運用已有知識,
                                                  指出夜裏月亮和星星也會發光,這樣還是會看
         活動 1:詩 歌 裏 頭 有 些 詞 語 和 句 子 用 得 很 特
                                                  見倒影的,最起碼也收藏了月亮和星星。學
               別,你能為同學指出來嗎?請同學一
                                                  生又會說湖邊也可以有房屋,有燈光,這大概
               起把詩歌讀幾遍,說不定你會更快有
               發現呢。                               是城市經驗的影響,但也是不無道理的。最有
                                                  創意,也最實際的答案是:「夜裏的湖會收藏
              朗讀是語文課堂常有的活動。《湖》教學設
                                                  水」。
         計中的朗讀安排,特點在於讓學生通過朗讀,
         發現詩歌中重複的句子,體味詩歌的節奏感,                     活動 4:你跟湖一樣是收藏家嗎?試以概念圖

         從而認識詩歌的特色,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的知                            的方式列舉你收藏的東西(可以是看
                                                         得見的,也可以是看不見的),並選擇
         識。通 過 朗 讀,學 生 有 這 樣 的 發 現:有 很 多
                                                         其中一種在下節課「帶」回來,向同學
         關於顏色的疊詞,也有對偶句子,包括藍藍的
                                                         和老師介紹。
         天、白白的雲、青青的山、綠綠的樹、黑黑的
         夜幕。原本由教師告訴學生的「答案」,現在由                        雖然學生唸小學三年級,但已懂得分辨看

         學生自行發現。                                  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藏品。學生列舉看得見的藏
                                                  品有巴士模型、郵票、芭比娃娃、錢幣、可樂
         活動 2:你到過湖邊嗎?(水庫也可以啊!)除
                                                  瓶等實物;至於看不見的就有毅力、勇氣、愛
               了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山和
                                                  心、忍耐、智慧等個人素質,還有一個學生寫
               綠綠的樹,湖還會收藏些甚麼?
                                                  他收藏了記憶,成熟得很呢。通過讀詩,學生
              設計利用原詩的情境,引導學生聯想。有                  建構了對收藏品的概念。
         的學生理解原詩內容指湖水的收藏品其實是倒
         影,他們不但能結合生活經驗,列舉湖的其他                     (2) 學習反思
         「收藏品」,列舉時還懂得模仿詩的句子,以疊                        讀過詩歌後,教師請學生以概念圖表達他
         詞和對偶方式寫出來,例如「矮矮的樹」「灰
                           、                      們的學習所得。這種開放式的設題,本質上就
         灰的石頭」「圓圓的月亮」「閃閃的星星」
              、      、      ,                     是建構性的,希望學生能整理、反思在詩歌中
         這些事物都是屬於大自然的,是靜態的,但也                     學到的內容。
         有學生寫湖會收藏「巨大的飛機」,很有現代
                                                      學生反思的內容很多樣化。有學生列舉
         感,也有動感。有的學生脫離倒影的意念,從
                                                  了學到的新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則表達了
         現實出發,指湖會收藏「細小的魚兒」「活潑
                          、
                                                  對詩歌表達手法特點的理解,包括運用了擬人
         的烏龜」,展示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法、疊詞、顏色字和對偶句等。也有學生從感
         活動 3:作者說「黑黑的夜幕一蓋,你就甚麼都                   受上着眼,指詩歌動聽,又有學生指《湖》沒
               沒有了」,是真的嗎?在甚麼情況下,                  有一般課文的分段等。這種種的學習成果反
               夜裏的湖一樣可以收藏不同的東西?                   思,其實已涉及了詩歌的文類特點,教師根據
                                                  學生的發現再加補充,就可幫助學生建構對詩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6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的認識,對往後理解、賞析甚或創作詩歌,做              同的學習階段對文學有不同的感知與領會。文                                              教
了根基的工作。                           學教學是要通過文學接受啟發讀者、創造讀                                               學
                                  者,為學習者提供多維度的學習,包括多層次                                              新
                                  的思維訓練及全人學習,發展多元智慧。以創
                                                                                                    知
                                  造讀者為目的,融合讀者反應取向,香港小學
                                  的文學教學將有不同的成果和面貌。 7




小三學生的學習反思概念圖


四  者反應取向在小學文學教學上應用
  讀
  的意義
  以讀者反應為文學課堂的教學取向,可
以改變了文學教學的既有觀念。學生不再是文
學作品的從屬,反過來是主動的閱讀者和學習
者。傳統的語文課堂,講求一致的標準答案,
但讀者反應取向重視閱讀的過程,容讓學生把
                                  注釋
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其中沒所謂正確答案,              1 參 見 King, R. Jr.  Brownell, J.A.( 1996 ).The
學生不會因怕答錯而不願意參與和嘗試。                  Curriculum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New
                                    York: John Wiley, p.95.
  讀者反應取向很重視讀者對作品的整體感              2 讀者反應理論       (Reader-Response Theory)      源於六十年
                                    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文學理論家對新批評學派長
知。傳統的觀點是把閱讀看成一個自下而上的
                                    期以來以文本為中心的批評取向,並不認同,主張把
模式,整個閱讀過程基本上是個線性的資訊加                注意力從文本轉移到讀者和讀者的反應上來,並且認
工歷程 。5 這種對閱讀過程的看法,應用在閱              為文學作品的特徵須經歷讀者的感受體驗,才能生成
                                    文學意義,可以說文學作品的意涵其實是讀者再創造
讀教學上,往往就形成了教師教語文時,以                 的 成 品。參 看 龍 協 濤       (1997)《讀 者 反 應 理 論》
                                                                   :                    ,台
字、詞、句、段、篇為教學的順序。不過,文                北,揚智文化,頁 5-7。
                                  3 Rosenblatt, L.( 1978).The Reader, the Text, the
學作品的創作,往往是因為有表情達意的需                 Poem: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the literary work.
要;而且從閱讀過程來說,讀者首先關注的是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 p.76.
                                  4 參 考 Good, T.L.  Brophy, J.E. 著, 陶 志 瓊 等 譯
文本的整體。是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
                                   (2001)《透視課堂》
                                           :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頁
是引導學生對整體的認知。 6                      513-515。
                                  5 自下而上的閱讀過程模式,由高夫                      (Gough, P.B.)     提
五 小結                                出。詳參張必隱        (1992)《閱讀心理學》
                                                            :                 ,北京: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頁 40-49。
  當前有效學習的理論,視學習者為學習的              6 鄭國民   (2002)《關於新課標中閱讀教學改革的對話
                                                  :
主體,知識經由他們自己建構,意義遠高於由               (一) , 》《語文建設》         ,2002 年第 2 期,頁 13-14。
                                  7 本文的理論部分,根據作者的專文整理,原文可參考
教師灌輸。讀者反應取向強調的是情意的發展               〈創造讀者:香港小學文學教學取向的思考〉《小學                          ,
和表達。我們相信兒童是發展中的讀者,在不                語文教學》    (2004 年第 10 期)      ,頁 4-7。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7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創造讀者: 小學文學教學的思考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sugeladi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sugeladi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sugeladi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sugeladi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Phoenix Tree Publishing Inc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goodwan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Yu-cheng Liu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zhanghe
 
Iit ---lesson plan
Iit ---lesson planIit ---lesson plan
Iit ---lesson plans09100011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Yau Ka Yi
 
Shi zi bao gao
Shi zi bao gaoShi zi bao gao
Shi zi bao gao
Chia Yee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ssuser591caf1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Yau Ka Yi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文化大學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文化大學
 
Qcj521文学课
Qcj521文学课Qcj521文学课
Qcj521文学课
vieeee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lifeved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Chan Pei Hwa
 

Similar to 創造讀者: 小學文學教學的思考 (20)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基于心理差异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
让编纂《大学语文》成为事业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ⅱ)
 
Bit
BitBit
Bit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轻松学中文》培训方案(中文版)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20121104-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 education: the ...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Iit ---lesson plan
Iit ---lesson planIit ---lesson plan
Iit ---lesson plan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Shi zi bao gao
Shi zi bao gaoShi zi bao gao
Shi zi bao gao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107級教育實習檔案 / 民權國小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教師研習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禮記
 
Qcj521文学课
Qcj521文学课Qcj521文学课
Qcj521文学课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
生命價值教育──兒童課程簡介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
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思路之探究 徐军
 

More from sugeladi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sugeladi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sugeladi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sugeladi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sugeladi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sugeladi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sugeladi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sugeladi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ugeladi
 

More from sugeladi (20)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創造讀者: 小學文學教學的思考

  • 1.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造 教 學 新 讀 知 香港在新世紀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建議在中國語文 教育領域中加入文學元素,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者 和語文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雖然教 師一般都認同這些變革,但教文學不能不說是一項挑戰。 : 小 一 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對文學教學的影響 香港小學的語文教學,向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對語文學習的 學 人文性並不重視,而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 者、灌輸者,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文 歷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把學習看作一個講求數量、重視細節和 直線式學習的過程,以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為衡量教與學成效的指 標。對學生來說,學語文是逐年學習不同的標點、詞匯、句子及修 學 辭等知識。為了「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被視為重要的知識,學 生須做(甚至是重複地做)大量被認為可提高和強化技能的語文練習。 教 語文作為獨立學科,其實同時「具有文學和其他文化產品的繼 1 承」的特徵。文學學習重視讀者與文本 / 作者的感情交流。顯然, 學 一直以來教師深信不疑的語文教學取向與文學學習並不配合,也跟 教育改革主流下課程文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啟發」 「培 、 和 養自我反省能力」的精神相違背。文學作品本來就為讀者留下廣闊的 的 張 賞析空間,良好的文學教學,就是要能鼓勵學習者就作品作出率真 永 的感知反應,否則只會為文學作品複製大量沒有個性的讀者。 德 思 二 文學教學:以創造讀者為目的 香 港 要消解複製讀者的危機,我們須還學生讀者的身份,尊重他們 考 教 育 的個性,重視學生作為讀者對文本的反應。 學 院 讀者反應(reader response) 2 是指文學接受發生的過程中,讀者 中 文 與文學文本之間獨特的互動關係。這種關係的形成,有三個組成部 系 分: 讀 者(the reader) 文 學 作 品(the literature) 和 環 境(the 、 context)。讀者的身份、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閱讀的情境,是構成一個 動態的讀者反應活動的主要元素。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4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 2.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1) 兒童作為文學讀者的理解 為甚麼這本小說設置與我 提出挑戰問題,帶引學生 教 兒童作為文學的讀者,他們不是被動的、 們熟悉的環境不同的背 思考高一個層次的問題 學 無意志的客觀集體,而是充滿着好奇心、感性 景,而在《XXXX》這本 新 書裏的背景是大家都熟悉 的? 知 的、主動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反應是很個別性 的。這種個別性的形成,主要是基於兒童讀者 學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他們的答案 的一些特徵:背景知識、文學經驗、認知發展 也有可能超出教師所預期的。值得注意的是, 階段、語文能力、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教師在過程中,只負起導引工作,沒有把個人 文本類型、結構、表現手法、內容和主題 見解加諸學生身上。教師所做的,是為學生提 都會影響讀者如何反應。羅森布蘭強調文本與 供機會,讓他們彼此之間集體交流意見,讓學 讀者在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 生在別人的理解裏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所發 位。她指出文學文本好比一道百葉掛簾,掛簾 現的、建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同儕及 雖是作者的創作,但不同的讀者,以不同的方 文本中取得的。 式,或拉高,或張開兩條,看出的世界是全然 三 在文學課堂裏創造讀者 不同的。3 讀者看出不同的世界,除了因為文 以下嘗試以小三學生學習小詩《湖》為 學文本本身能允許多樣性的詮釋,也跟他們身 例,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介紹以讀者反應取 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就是閱讀的情境)有很 向在課堂上的應用。《湖》的原文如下: 大的關係。 人人都說你是一個收藏家: (2) 教師角色與教學策略的轉變 要創造讀者,就得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對文 世界上有甚麼, 學作品的觀感,教師也須調整教學策略。古德 你都一定要收藏。 與布羅菲引述了一個小學五年級文學課的個 案,很有討論價值。 4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討論 藍藍的天, 幻想小說中故事背景的重要性,目的在提高學 你有了; 生對「背景」作為文學要素的認知和理解。傳 白白的雲, 統教學的方法是教師把背景的作用告訴學生, 這也是最省時的方法。個案中的教師採取了另 你也有了。 一種取向: 青青的山, 問題 教學策略 你有了; 小說中的故事背景重要性 導入提問 綠綠的樹, 如何? 這個觀點很好。但為甚麼 對學生的答案,給予正強 你也有了。 要在不同的地方呢? 化 可是, 如 他 所 說 , 如 果 …… 那 聯繫不同學生的答案,發 麼,你認為…… 展新的問題 黑黑的夜幕一蓋, 你就甚麼都沒有了。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5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 3.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教 (1) 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表現分析 這個活動同樣是利用原詩的情境,引導學 學 新詩是小學語文課常有的文類,過往教 生聯想。有部分學生認同原詩的內容,指「黑 新 師的處理大多會側重教修辭知識,又或教新詩 黑的夜幕一蓋,你就甚麼都沒有了」。原詩描 知 述的大概是鄉村的環境,沒有了日光,就看不 的特點。下面的實踐經驗提供了另一種教學思 考。 見倒影。不過更多學生卻懂得運用已有知識, 指出夜裏月亮和星星也會發光,這樣還是會看 活動 1:詩 歌 裏 頭 有 些 詞 語 和 句 子 用 得 很 特 見倒影的,最起碼也收藏了月亮和星星。學 別,你能為同學指出來嗎?請同學一 生又會說湖邊也可以有房屋,有燈光,這大概 起把詩歌讀幾遍,說不定你會更快有 發現呢。 是城市經驗的影響,但也是不無道理的。最有 創意,也最實際的答案是:「夜裏的湖會收藏 朗讀是語文課堂常有的活動。《湖》教學設 水」。 計中的朗讀安排,特點在於讓學生通過朗讀, 發現詩歌中重複的句子,體味詩歌的節奏感, 活動 4:你跟湖一樣是收藏家嗎?試以概念圖 從而認識詩歌的特色,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的知 的方式列舉你收藏的東西(可以是看 得見的,也可以是看不見的),並選擇 識。通 過 朗 讀,學 生 有 這 樣 的 發 現:有 很 多 其中一種在下節課「帶」回來,向同學 關於顏色的疊詞,也有對偶句子,包括藍藍的 和老師介紹。 天、白白的雲、青青的山、綠綠的樹、黑黑的 夜幕。原本由教師告訴學生的「答案」,現在由 雖然學生唸小學三年級,但已懂得分辨看 學生自行發現。 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藏品。學生列舉看得見的藏 品有巴士模型、郵票、芭比娃娃、錢幣、可樂 活動 2:你到過湖邊嗎?(水庫也可以啊!)除 瓶等實物;至於看不見的就有毅力、勇氣、愛 了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山和 心、忍耐、智慧等個人素質,還有一個學生寫 綠綠的樹,湖還會收藏些甚麼? 他收藏了記憶,成熟得很呢。通過讀詩,學生 設計利用原詩的情境,引導學生聯想。有 建構了對收藏品的概念。 的學生理解原詩內容指湖水的收藏品其實是倒 影,他們不但能結合生活經驗,列舉湖的其他 (2) 學習反思 「收藏品」,列舉時還懂得模仿詩的句子,以疊 讀過詩歌後,教師請學生以概念圖表達他 詞和對偶方式寫出來,例如「矮矮的樹」「灰 、 們的學習所得。這種開放式的設題,本質上就 灰的石頭」「圓圓的月亮」「閃閃的星星」 、 、 , 是建構性的,希望學生能整理、反思在詩歌中 這些事物都是屬於大自然的,是靜態的,但也 學到的內容。 有學生寫湖會收藏「巨大的飛機」,很有現代 學生反思的內容很多樣化。有學生列舉 感,也有動感。有的學生脫離倒影的意念,從 了學到的新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則表達了 現實出發,指湖會收藏「細小的魚兒」「活潑 、 對詩歌表達手法特點的理解,包括運用了擬人 的烏龜」,展示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法、疊詞、顏色字和對偶句等。也有學生從感 活動 3:作者說「黑黑的夜幕一蓋,你就甚麼都 受上着眼,指詩歌動聽,又有學生指《湖》沒 沒有了」,是真的嗎?在甚麼情況下, 有一般課文的分段等。這種種的學習成果反 夜裏的湖一樣可以收藏不同的東西? 思,其實已涉及了詩歌的文類特點,教師根據 學生的發現再加補充,就可幫助學生建構對詩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6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
  • 4. zycnzj.com/ www.zycnzj.com 語 文 的認識,對往後理解、賞析甚或創作詩歌,做 同的學習階段對文學有不同的感知與領會。文 教 了根基的工作。 學教學是要通過文學接受啟發讀者、創造讀 學 者,為學習者提供多維度的學習,包括多層次 新 的思維訓練及全人學習,發展多元智慧。以創 知 造讀者為目的,融合讀者反應取向,香港小學 的文學教學將有不同的成果和面貌。 7 小三學生的學習反思概念圖 四 者反應取向在小學文學教學上應用 讀 的意義 以讀者反應為文學課堂的教學取向,可 以改變了文學教學的既有觀念。學生不再是文 學作品的從屬,反過來是主動的閱讀者和學習 者。傳統的語文課堂,講求一致的標準答案, 但讀者反應取向重視閱讀的過程,容讓學生把 注釋 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其中沒所謂正確答案, 1 參 見 King, R. Jr. Brownell, J.A.( 1996 ).The 學生不會因怕答錯而不願意參與和嘗試。 Curriculum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 New York: John Wiley, p.95. 讀者反應取向很重視讀者對作品的整體感 2 讀者反應理論 (Reader-Response Theory) 源於六十年 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文學理論家對新批評學派長 知。傳統的觀點是把閱讀看成一個自下而上的 期以來以文本為中心的批評取向,並不認同,主張把 模式,整個閱讀過程基本上是個線性的資訊加 注意力從文本轉移到讀者和讀者的反應上來,並且認 工歷程 。5 這種對閱讀過程的看法,應用在閱 為文學作品的特徵須經歷讀者的感受體驗,才能生成 文學意義,可以說文學作品的意涵其實是讀者再創造 讀教學上,往往就形成了教師教語文時,以 的 成 品。參 看 龍 協 濤 (1997)《讀 者 反 應 理 論》 : ,台 字、詞、句、段、篇為教學的順序。不過,文 北,揚智文化,頁 5-7。 3 Rosenblatt, L.( 1978).The Reader, the Text, the 學作品的創作,往往是因為有表情達意的需 Poem: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the literary work. 要;而且從閱讀過程來說,讀者首先關注的是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 p.76. 4 參 考 Good, T.L. Brophy, J.E. 著, 陶 志 瓊 等 譯 文本的整體。是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 (2001)《透視課堂》 :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頁 是引導學生對整體的認知。 6 513-515。 5 自下而上的閱讀過程模式,由高夫 (Gough, P.B.) 提 五 小結 出。詳參張必隱 (1992)《閱讀心理學》 : ,北京:北京 師範大學出版社,頁 40-49。 當前有效學習的理論,視學習者為學習的 6 鄭國民 (2002)《關於新課標中閱讀教學改革的對話 : 主體,知識經由他們自己建構,意義遠高於由 (一) , 》《語文建設》 ,2002 年第 2 期,頁 13-14。 7 本文的理論部分,根據作者的專文整理,原文可參考 教師灌輸。讀者反應取向強調的是情意的發展 〈創造讀者:香港小學文學教學取向的思考〉《小學 , 和表達。我們相信兒童是發展中的讀者,在不 語文教學》 (2004 年第 10 期) ,頁 4-7。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17 啟思教學通訊.二零零八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