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中 國 歷 史 記 要   二零零九年七月
公 元 前 1600 1800 2000 2200 2600 ? 三 皇 1. 燧人氏 ( 鑽木取火 ) 2. 伏羲氏 ( 結網捕魚 ) 3. 神農氏 ( 嘗百草以草藥治病 ) 五 帝 1. 黄帝 ( 發明指南車 ) 2. 顓頊 ( 發展農業生產 ) 3. 帝嚳 ( 善觀天象氣候 ) 4. 帝堯 ( 制定曆法季節 ) 5. 帝舜 2400 夏 朝 1. 禹 ( 治水 ) 2. 啓 17. 桀 有巢氏 ( 構木為巢 )  女媧氏 ( 煉石補天 ) 蚩尤 ( 以銅造兵器 ). 倉頡 ( 造字代替結繩記事 ). 嫘祖 ( 收繭抽絲織成衣料 ). 后羿 ( 射日 ). 嫦娥 ( 奔月 ) 妹喜 ( 喜看群臣喝醉酒淹死 . 喜聽撕欄布帛之聲 . 喜戴官帽 ) 盤 古 鑿井取水 釀酒 ?
公 元 前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 湯 30. 紂 商 朝 發明馬車 從事畜牧 . 牛車耕田 伯夷 . 叔齊 ( 不食周粟餓死 ) 妲己 (  助紂為虐 .  酒池肉林 . 炮烙之刑 ) 商  朝
公 元 前 800 900 1000 西 周 1. 周武王姬發 12. 幽王 封建制度 姜尚釣魚 周公旦制禮作樂 太史籀整理統一文字為大篆 褒姒 ( 烽火戲諸侯 ) 西  周  750 850 950 1050 行井田制
井田制  : 中國最早期的土地政策 . 全國土地國家所有 . 按功績封地給羣臣 . 又 . 將土地劃成井字 . 中央為公田 . 圍繞着公田的八户為私田 . 公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405 公尺 405 公尺 私田由同姓依照嫡庶關系去繼承 . 不得轉讓或買賣 . 耕種的農奴也随同屬奴隸階級 所有 . 終生不得離開土地不得轉業 .
公 元 前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春 秋 戰 國 東周軍事家 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 勾踐臥薪嘗膽滅吳 齊桓公以管仲為相 . 春秋五霸  : 1. 齊桓公 2. 晉文公 3. 楚莊王 4. 秦穆公 5. 宋襄公 亦有人以勾踐和吳王 闔閭代替後二人 1. 周平王 25. 周赧王 戰國七雄  : 1. 齊  2. 楚  3. 燕  4. 韓 5. 趙  6. 魏  7. 秦 范蠡獻西施 孫臏 ( 齊威王軍師 ) 齊國田單火牛陣破燕軍 商軮為秦變法 . 廢井田 . 實行連坐法等 秦相范睢遠交近攻 . 白起坑趙卒四十萬人 秦相張儀倡連橫 . 蘇秦主張合縱六國攻秦 孫武 ( 孫子兵法 ) 東 周
春秋霸主地域圖  : 蘇秦合縱計  : 合縱者 . 合眾弱而攻一強的意思 . 當時秦國最强 . 齊國蘇秦游說五國合六國以抗秦 . 可惜各國心懷異 志事敗 . 張儀連橫計  : 連橫者 . 事一强以攻眾弱的意思 . 當時齊楚聯盟 . 秦相 張儀游說各國服從秦國 . 並迫使齊國與秦國合力攻 打楚國 . 楚國戰敗勢力轉弱 . 秦 秦 秦 楚 楚 楚 齊 齊 齊 晉 宋 吳 越 魏 韓 趙 燕
公 元 前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東周思想家  管仲 ( 禮義廉恥四維 ) 秦孝公用商鞅變法 伯樂 ( 善相馬 ) 師曠 ( 晉國宮廷樂師 ) 老子無為而治 . 著有老子一書 . 即道德經 莊周著有莊子一書 孔子整理詩 . 書 . 春秋 墨子兼相愛交相利和非攻 孟子民為貴 . 社稷次之 . 君為輕 . 認為性本善 荀子人定勝天 . 性本惡 韓非以法治為中心 .  又認為人口增長太快降低生活水平
九流十家  : 1. 儒家  : 孔子 . 孟子 2. 道家  : 老子 ( 道德經無為而治 ) 3. 陰陽家  : 鄒衍 ( 五德終始說 . 用五行解釋王朝興替 ) 4. 法家  : 韓非 ( 結合商鞅的重法 . 申不害的重術和慎到的重勢 ) 5. 名家  : 惠施 ( 探討和辯論一些名詞和概念 . 是中國早期的邏輯學 ) 6. 墨家  : 墨子 ( 非攻 . 兼相愛交相利 ) 7. 縱橫家  : 蘇秦 ( 合縱 ). 張儀 ( 連橫 ) 8. 雜家  : 呂不韋 ( 兼儒法道墨 ) 9. 農家  : 許行 (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 ) 10. 小說家 前九項為九流 . 加上小說家為十家
四書  : 東周一些文人收集了很多孔子學生以及戰國時儒家學者的文章 . 後來西漢戴德和他的 侄兒戴聖選編八十五編成書 . 稱 “大戴禮記” . 到了唐代只剩下三十九編 . 是為禮記 . 南宋朱熹將禮記裡面 “大學”和 “中庸”拿出來單獨成書 . 世人將 “大學” . “ 中庸” . “ 論語”和 “孟子”合稱四書 . “ 論語”記載孔子的思想 . 言論和事跡 . 是孔子門下弟子及再傳弟子集錄編成 . “ 孟子”記載孟子的思想 . 言論和事跡 . 西漢末年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 . 其弟子萬章 . 公孫丑等人參與制成 .
五經  : 1. 詩經  : 是中國詩歌總集 . 共三百零五首 . 西周時各諸侯協助朝廷採集民謠 . 再由史官和樂師 編纂而成 . 2. 尚書  : “ 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 . 或以為上所為 . 下所書 . 謂之尚書” . 古代記載有 3240 篇 . 孔子 删為 120 篇作為教材 . 3. 儀禮  : 記載周代各種禮儀 . 以記載士大夫禮儀為主 . 尚存十七篇 . 又稱禮經 . 4. 周易  : 以一套符號系統描述狀態變異 . 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哲學和宇宙觀 . 它以陰陽兩種 元素的對立和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 相傳是西周時文人所寫 . 5. 春秋三傳  : 春秋是中國最早編年體史書 . 據說是孔子所編 . 春秋一詞 . 本是東周列國史官所 撰編年史的統稱 . 由於文字言簡意深 . 註釋春秋的書有 “左氏” . “ 公羊” 和 “穀梁”三家 . 合稱 春秋三傳
東周其他名人  : 下述各人俱為戰國末年的知名人士 屈原  : 楚懷王的忠臣 . 遭貴族讒客而去職 . 於頃襄王時被放逐 . 創作了新體裁的詩歌楚辭 . 代表作 有離騷和九章 . 相傳楚被秦滅之後投汨羅江自盡 . 廉頗  : 趙國名將 . 屢戰屢勝 . 但後來被反間計所害 , 以年老為由罷官 . 趙括  : 趙國將領 . 替代廉頗之後紙上談兵 . 多次戰敗 . 被秦將白起包圍 , 中箭身亡 . 藺相如  : 趙國大臣 . 奉命帶和氏壁見秦王 . 後來完壁歸趙 . 又 . 他和廉頗不和 . 但他容忍謙讓 , 廉頗 負荊請罪 . 扁鵲  : 齊國神醫 . 以望聞問切為四診法 . 戰國四公子  : 1. 孟嘗君  : 齊國貴族 . 門下食客數千 . 曾任齊相國 . 秦相 . 魏相 . 2. 平原君  : 趙國貴族 . 任趙相 . 食客數千 . 後堅守邯鄲抗秦三年 . 得魏楚救助擊退秦軍 . 3. 信陵君  : 魏國貴族 . 食客三千 . 平原君邯鄲求救時 . 初時魏王答應相助 . 派晉鄙出兵 . 後來又因害 怕秦而令晉鄙停止 . 信陵君竊取兵符 . 率軍成功救趙 . 4. 春申君  : 楚國貴族 . 食客三千 . 派兵邯鄲攻秦救趙 . 鄭國  : 韓國人 . 被派往秦游說秦王政開鑿三百里灌溉渠 . 表面上是有助農田灌溉和防洪 . 實際目 的是拖延秦王滅韓 . 這項工程完成後世稱為鄭國渠 . 荊軻  : 燕太子丹重金收買荊軻刺殺秦王政 . 荊軻帶着樊於期的人頭 . 和藏有匕首的燕國地圖見 秦王 . 可惜圖窮匕現事敗 .
公 元 前 206 208 210 212 214 216 218 220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 . 秦王政改稱始皇帝 . 下詔統一度量衡 築修馳道 蒙恬領兵三十萬攻打匈奴 開靈渠 . 攻南越 . 置桂林 . 南海 . 象郡 . 築萬里長城 焚書 建阿房宮 . 坑儒四百六十餘人 始皇駕崩 . 趙高和李斯矯昭立胡亥為秦二世 陳勝吳廣起義 . 項梁劉邦也分別起兵 項羽大敗秦軍於鉅鹿 . 趙高殺二世 . 立子嬰為秦王 . 其後子嬰殺趙高 劉邦揮大軍至灞上 . 子嬰降 . 秦亡 . 項羽會劉邦於鴻門 . 殺子嬰 . 屠咸陽 . 燒秦宮 . 自立為西楚霸王 . 封劉邦為漢王 秦 朝 1. 秦始王 2. 秦二世 3. 秦三世 秦始皇下令車同軌 . 書同文
長城 黄河 省界 遼寧 山東 河北  山西  陝西  寧夏  甘肅  河南  安徽  江蘇  內蒙古自治區  渤 海 黃 海 萬 里 長 城 地 圖
公 元 40 20 0 公 元 前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劉邦於核下打敗項羽 . 建立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 衛青出擊匈奴 霍去病大敗匈奴 . 鑄五銖錢 . 制定漢幣 . 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 哀帝崩 . 太皇太后召王莽執政 王莽稱帝 . 國稱新 . 劉秀起義 劉秀大敗王莽於昆陽 . 新朝亡 . 西 漢 1. 高祖劉邦 12. 孺子嬰 新 朝 司馬遷編寫史記 王昭君出塞匈奴 5. 漢武帝 20
公 元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劉秀稱帝 . 定都洛陽 . 國號漢 . 匈奴分裂為南北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平定焉耆 . 西域五十餘國納貢稱臣 蔡倫改良造紙術 張衡造候風地動儀 . 渾天儀 兩次黨錮之禍 張角領黃巾起義 袁紹帶兵入宮殺宦官二千餘人 . 隨後董卓挾持獻帝 . 華佗發明口服麻醉藥 . 剖腹治病 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劉備與孫權聯軍於赤壁大敗曹操 東 漢 1. 光武帝 14. 獻帝 建安七子 :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幹 . 阮瑀 . 應瑒 . 劉楨 以閹人為宦官
公 元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265 1. 魏文帝 ( 曹丕 ) 5. 元帝奐 1. 昭烈帝 ( 劉備 ) 2. 後主禪 1. 大帝孫權 4. 末帝皓 (264-280) 吳將衛温帶兵到夷洲 ( 今台灣 ) 竹林七賢 : 阮籍 . 嵇康 . 山濤 . 王戎 . 劉伶 . 阮咸和向秀 馬鈞改良絲織機 . 灌溉車 . 指南車 . 攻城用的拋石機 . 連弩車等 . 成效 提高數倍 鍾繇書法由隸書改為楷書 魏 蜀 吳 孔明七擒孟獲 劉禪降 . 被封為安樂公 . 且告司馬 昭 : 此地樂 . 不思蜀 三  國
魏 吳 蜀 赤壁
三國盡歸司馬懿  :  司馬懿  ( 公元 179-251 年 ). 初為曹魏主簿 . 為曹丕賞識 . 到了魏明帝時 . 多次與諸葛亮 交鋒 . 成功阻止劉備北伐 . 到了曹芳即位 . 他和皇室曹爽受命輔政 . 公元 249 年殺曹爽 獨管國事 . 他有兩個兒子 . 司馬師和司馬昭 .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廢魏帝曹芳 . 立曹髦 . 次年病死 . 司馬昭接掌大權 . 曹髦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 公元 260 年 . 司馬昭殺曹髦 . 立曹奐 為帝 . 公元 263 年滅蜀 . 他死後數年 . 兒子司馬炎稱帝 . 建立晉朝 .
公 元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西 晉 東 晉 1. 武帝司馬炎 4. 愍帝鄴 1. 元帝司馬睿 11. 恭帝德文 司馬炎稱帝國號晉 晉滅吳統一中國 賈后亂政 . 八王之亂開始持續七年 匈奴人劉淵稱漢王 匈奴人劉聰攻陷洛陽 . 擄懷帝 ( 永嘉之亂 ).  祖逖 ( 聞雞起舞 ) 北伐 劉曜攻陷長安 . 擄愍帝 . 西晉亡 司馬睿在建康稱晉王 桓溫第一次北伐 . 兩年後第二次北伐 桓溫第三次北伐 淝水之戰 . 謝玄草木皆兵 . 大破前秦自稱投鞭斷流的符堅 桓玄逼安帝禪位 . 自立為楚帝 . 翌年劉裕殺桓玄 . 安帝復位 劉裕北伐滅南燕 劉裕北伐滅後秦 晉惠帝問  : 百姓餓死何不食肉糜 ? 2. 晉惠帝 周處除三害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 . 楷書黄庭經 顧愷之畫家 . 洛神賦圖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 擅長田園詩 . 散文有桃花源記 法顯西行三十餘國取經十四年 . 到過天竺 . 斯里藺卡 . 爪哇等地 . 撰 成佛國記 晉  朝
匈奴 前趙 北凉 夏 304-329 401-439 407-431 鮮卑 前燕 337-370 後燕 384-407 西秦 385-431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羯 後趙 319-351 氐 成漢 前秦 304-347 350-394 後凉 386-403  後秦  384-417 漢 前凉 317-376 西凉 400-421 北燕 409-436 種族   國號  年份 十 六 國 五胡指匈奴 . 鮮卑 . 羯 . 氐 . 羌 五胡亂華
 氐 匈  奴 鮮  卑 羯 五胡  : 匈奴 . 鮮卑 . 羯 . 氐 . 22
公 元 590 570 550 530 510 490 470 450 430 410 390 南 朝 宋 齊 梁 陳 1. 武帝劉裕 8. 順帝準 1. 高帝蕭道成 7. 和帝寶融 1. 梁武帝蕭衍 4. 敬帝方智 1. 武帝陳霸先 5. 後主叔寶 北 朝 1. 道武帝拓跋珪 10. 節閔帝恭 北 魏 西 魏 北 周 東 魏 北 齊 宇文泰 1. 孝閔帝覺 5. 靜帝闡 高歡 1. 文宣帝洋 6. 幼主恒 南北朝
公 元 580 楊堅廢北周靜帝自立 . 國號隋 . 是為隋文帝 . 滅陳統一全國 楊廣派人用毒弒父楊堅自立為隋煬帝 585 590 595 600 605 610 615 620 開鑿運河 . 貫通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修咠長城 三征高麗 李淵立恭帝 . 尊煬帝為太上皇 . 自稱唐公 煬帝被殺 . 李淵廢恭帝 . 隋亡 隋  朝  征高麗 再征高麗
公 元 610 李淵在長安登基 , 是為唐高祖 玄武門之變 . 高祖以李世民為太子 . 並傳位給他 . 是為唐太宗 武則天廢中宗 . 立睿宗 . 並親自臨朝聽政 武則天稱帝 . 國號周 武則天病逝 . 中宗復位 . 恢復國號唐 韋后弒中宗 . 李隆基誅韋后 . 迎睿宗復位 . 唐  朝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700 710 太宗親征高麗 文成公主與吐蕃王和親 高僧玄奘啓程往天笠求佛經 .  平東突厥 玄奘取佛經回國
公 元 910 860 810 760 安祿山作反 . 史稱安史之亂 牛李黨爭 甘露之變 . 宦官勢力大增 黄巢攻佔長安 . 稱帝 . 國號大齊 朱温降唐 . 改名朱全忠 . 黃巢敗死 朱全忠廢哀帝自立 . 唐亡 共 28 皇帝 710 唐  朝   睿宗禪位李隆基 . 是為唐玄宗
唐太宗貞觀之治  : 李世民在位期間 . 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 認識百姓和君主的關係 . 人能載舟以能覆舟 . 重用賢能  : 1. 房玄齡 . 宰相 . 2. 杜如晦 . 房玄齡善謀 . 杜如晦能斷 . 後人稱房謀杜斷 3. 魏徵 . 力諫二百餘次 . 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勸唐太宗居安思危 . 及後病死 . 太宗說  : 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 今魏徵殂逝 . 遂亡一鏡矣 . 4. 李靖 . 精通兵法 . 敗東突厥 . 破吐谷渾 . 5. 篩仁貴 . 高宗時已在西突厥及高麗戰事中屢立戰功 . 後來助李世民戰勝九姓突厥 . 軍中歌曰 : 將 軍三箭定天山 . 戰士長歌入漢關 . 唐太宗在位年間 .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 . 減稅 . 興修水利 . 天下太平 . 史稱貞觀之治 .
武則天  : 十四歲被選入宮為唐太宗才人 . 太宗死後為尼 . 唐高宗召為昭儀 . 及後立為皇后 . 參預朝政 . 高宗去世 . 中宗即位 . 武則天臨朝掌政 . 次年廢中宗立睿宗 . 繼而廢睿宗自立為帝 . 改國為周 . 當政年間 . 嚴厲對付政敵 . 貶逐元老 . 用酷吏 . 興大獄 . 誅殺唐宗室及大臣多人 . 另一方面 . 改 革科舉 . 初行殿試 . 親自考試貢士 . 首創武舉 . 基本上奉行唐太宗時的措施 . 社會經濟持續繁 榮 . 可惜到了晚年奢豪專橫 . 頗多弊政 .705 年大臣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 . 迫她退位給中宗 . 還唐 國號 . 不過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 這年冬天病死 . 武則天稱帝十六年 . 而實際掌權長達四十多年 . 武則天第七子是唐中宗李顯 . 其皇后韋后勾結武三思等排斥張柬之等 . 又縱容女兒安樂公 主賣官鬻爵 . 大建寺院道觀 . 後來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 . 不久 . 唐睿宗之子李隆基 ( 唐玄宗 ) 攻入宮中 . 擁立其父 . 把韋氏及親信全部殺除 . 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顯與武則天所生 . 參與張柬之等迫武則天退位及李隆基殺韋后事件 . 睿宗在位時 . 她把持朝政 . 宰相多出其門下 . 朝臣依附眾多 . 李隆基即位後 . 她圖謀政變事泄 被殺 .
安史之亂  : 安是安祿山 . 奉承唐玄宗 . 並自廌為楊貴妃之子 . 反唐後稱雄武皇帝 . 最後被次子安慶緒所殺 . 史是史思明 . 安祿山的猛將 . 後來殺安慶緒稱大燕皇帝 . 最後被長子史朝義擒殺 . 雖然安史之亂平定了 . 但唐朝沒有消滅其勢力 . 反而封其舊部為節度使 : 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 治七州 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 . 治六州 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 . 治九州 合稱河北三鎮 .
唐代其他名人  : 高力士  : 唐玄宗時宦官 . 是唐朝宦官干政之始 閻立本  : 唐初名畫家 . 代表作歷代帝王圖 吳道子  : 盛唐時被譽為畫聖 顏真卿  : 名書法家 劉知幾  : 所著史通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書 杜佑  : 所著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專史 李白  : 詩仙 . 現存九百九十餘首詩 . 尚有李太白文集 杜甫  : 詩聖 . 現存一千四百餘首詩 . 尚有杜少陵集 韓愈  : 唐宋八大家之首 . 大力提倡儒學 . 名著昌黎先生集 . 柳宗元  : 古文運動的提倡者 . 散文永州八記成為歷代山水散文的傑作 . 名著有河東先生集 白居易  : 最多產詩人 . 名著有白氏長慶集 李賀  : 人稱詩鬼 . 名著有昌谷集 李商隱  : 名著有李義山詩集 黃巢  : 僖宗 (873-888) 年間賣私鹽出身 .881 年作反攻陷洛陽 . 次年僖宗逃四川 . 黃巢進長安 稱帝 . 國號大齊 . 最後被唐兵所敗自殺 唐文宗 (826-840) 年間 . 牛僧孺與李宗閔結黨 . 排斥以宰相李吉甫兒子李德裕的李黨 .
公 元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朱全忠廢哀帝自立 . 國號梁 . 史稱 後梁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 是為契丹太祖 李存勗滅後梁稱帝 . 國强唐 . 史稱 後唐 石敬瑭滅後唐稱帝 . 國號晉 . 史稱 後晉 契丹改國號為遼 遼攻晉 . 陷汴梁 . 翌年劉知遠入汴梁稱帝 . 國號漢 . 史稱 後漢 郭威殺隱帝 . 後漢亡 . 翌年郭威稱帝 . 國號周 . 史稱 後周 五  代
十  國  公 元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960 970 吳 南 唐 3. 後主 李煜 吳 越 楚 南 漢 閩 前 蜀 後 蜀 荊 南 北 漢
公 元 960 980 1000 1020 1040 1060 1080 1120 1100 北宋  陳橋兵變 . 趙匡胤稱帝 . 國號宋 . 是為宋太祖 . 翌年罷石守信等禁軍將領 . 史稱 杯酒釋兵權 滅北漢 . 統一全國 . 初次伐遼 . 宋遼結澶淵之盟 西夏李元昊稱帝 . 國號大夏 范仲淹當政 . 上十事疏 . 史稱慶曆變法 . 旋告失敗 宋夏議和 . 王安石為相變法 . 史稱熙寧變法 司馬光為相 . 盡棄新法 女真阿骨打稱帝 . 國號大金 金滅遼 . 大舉侵宋 . 宋徽宗傳位欽宗 金擄走徽欽二宗 . 史稱靖康之難 . 北宋亡
北宋名人  : 趙匡胤  : 陳橋兵變之後 . 稱帝 . 翌年杯酒釋兵權 , 為鞏固中央權力 . 重文臣輕武將 趙普  : 是趙匡胤的主要謀臣 . 足智多謀 . 但讀書不多 . 相傳半部論語治天下 楊業  : 北宋名將 . 守衛北方 . 曾在雁門關大破契丹兵 . 後來在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的錯誤 指揮下 . 孤軍被困陳家谷口 . 重傷被俘 . 絕食而死 . 年約六十 . 他和他的家人被後人尊稱為 楊家將 范仲淹  : 推行慶曆新政失敗 . 但個人文學修養很高 . 其岳陽樓記中 :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 下之樂而樂 . 傳頌千古 包拯  : 出任開封府時 . 以廉潔見稱 . 執法公允 . 不畏權貴 . 後人稱包青天 畢昇  : 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 . 一字一印 . 火燒後便成活字 . 活字版印刷術研究成功 . 歐陽修  : 初期支持范仲淹變法 . 後來對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有意見 . 文學修養很高 . 是古 文運動領袖 . 史學方面 . 著有新唐書和新五代史 蘇軾  : 與父蘇洵和弟蘇轍合稱三蘇 . 他的詩清新豪健 . 善用誇張比喻 . 他的詞筆力縱橫 . 豪 邁奔放 . 他也是書法家 司馬光  : 大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政 . 名著資治通鑑 . 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王安石  : 積極推行青苗法 . 均輸法 . 市易法 . 免役法 . 農田水利法等 . 雖然變法失敗 . 但他也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著作有臨川集 媽祖  : 原名林默娘 . 她在台灣海峽救護很多海上遇難的人士 . 深受民眾愛戴 李師師  : 北宋末年汴京名妓 . 當時名士如周邦彥等常與她來往 . 傳說宋徽宗也屢至其家 程顥 : 理為宇宙本源 . 天者理也 . 知識 . 真理的來源 . 只是內在於人的心中 . 為學以識仁為主 程頤 : 其學以窮理為主 . 主張涵養須用敬 . 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 . 目的在去人欲存天理
公 元 1280 1260 1240 1220 1200 1180 1160 1140 1120 金擄徽宗和欽宗 . 史稱靖康之難 . 北宋亡 . 趙構即位河南南京 . 是為宋高宗 南  宋  金立劉豫為齊帝 . 韓世宗 . 岳飛連敗金兵 . 金廢劉豫 . 南宋則定都臨安 ( 即今杭州 ). 秦檜為相 . 岳飛大敗金兀述於郾城 岳飛被殺 . 金宋議和 宋伐金失敗 . 鐵木真建蒙古帝國 . 是為成吉思汗 . 重用耶律楚材 . 重建國家制度 . 宋金訂嘉定和議 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滅西夏 . 成吉思汗逝世 宋聯合蒙古滅金 . 翌年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三次西征 . 忽必烈伐大理 忽必烈即大汗位 . 是為元世祖 蒙古改國號為元 . 繼之 . 陷臨安 . 擄恭帝 . 文天祥等迎立端宗於福州 端宗卒 . 陸秀夫等立趙昺為帝 . 翌年元攻陷厓山 . 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自盡 . 南宋亡 邱處機師承王重陽出家為道 . 成立龍門派 . 成吉思汗封他為國師 .
南宋文學家  : 李清照  : 女詞人 .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詞 . 已失傳 . 後人有潄玉詞輯本 . 編有李清照集 辛棄疾  : 愛國詞人 . 多次向朝廷提出收復中原的策畧都沒有被接納 陸游  : 愛國詩人 . 名句 :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著作有劍南詩稿 . 他的詩現存 九千三百首 . 是多產詩人 朱熹  : 理學家 . 承繼北宋二程 ( 程顥和程頤 ) 的學說 . 著有四書章句集注 . 周易本義 . 楚辭集 注等 陸九淵  : 倡心即理學說 . 他與朱熹在鵝湖書院互相詰難 . 進行長期辯論 . 後世以朱陸並稱 他的學說後由明代王守仁繼續發揚光大 . 成為陸王學派 . 後人將他的著作編為象山先生 全集 鄭樵  : 喜遊名山大川 . 搜奇訪古 . 通曉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等知識 . 晚年編撰通志二百卷 . 歷 述上古至隋唐的歷史 . 其中記載典章制度的二十略 . 頗具創見 袁樞  : 以資治通鑑為藍本 . 將史事分類貫通 . 標明題目 . 依年代次序 . 編成通鑑紀事本末四 十二卷 . 是中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 宋慈  : 處理獄案時重視現場勘驗 . 他積累了豐富的驗傷和驗屍經驗 . 編成洗寬集錄二卷 . 歷代官府奉為屍傷檢驗藍本 . 後來還被譯成荷蘭 . 法國 . 英國 . 德國 . 日本 . 朝鮮等多國文字 對世界法醫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 文天祥  : 抗元名將 . 忽必烈親自勸降亦遭拒絕 . 在過零丁洋一詩中 . 有 : 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 取丹心照汗清名句 . 在獄中著有正氣歌 . 後於大都柴市口從容就義 .
唐宋八大家  : 唐朝  : 1. 韓愈 2. 柳宗元 宋朝  : 3. 歐陽修 4. 蘇洵 5. 蘇軾 6. 蘇轍 7. 王安石 8. 曾鞏
遼  夏  金 公 元 910 950 990 1030 1070 1110 1150 1190 1230 1270 遼 1. 太祖 9. 天祚帝 西 夏 1. 景宗 18. 末帝 金 1. 太祖 18. 末帝 北宋  南宋  ( 金滅遼 )
 
公 元 1270 1280 1290 1300 1310 1320 1330 1340 1350 1360 1370 元  朝  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滅南宋 . 統一中國 . 建都大都 ( 今北京 ) 文天祥就義 窩闊臺汗國亡 . 併入察合台汗國 伊兒汗國亡 方國珍起兵臺州 劉福通 . 徐壽輝起兵 . 翌年郭子興攻克濠州 . 朱元璋附其部下 張士誠起兵高郵 . 之後 . 白蓮教首領劉福通帶紅巾軍擁韓林兒為帝 . 國號宋 張士誠殺劉福通 . 朱元璋滅陳友諒 朱元璋滅張士誠 . 方國珍 . 命徐達等北伐 馬可勃羅 ( 原是威尼斯商人 ) 口述 . 獄友筆錄東方見聞錄 . 即馬可勃羅遊記 .
元朝是中國歷代版圖最大的
元朝戲曲作家  : 元曲四大家有三個說法 : 1. 關漢卿 2. 馬致遠 3. 鄭光祖 4. 白樸 1. 王實甫 2. 關漢卿 3. 馬致遠 4. 白樸 1. 關漢卿 2. 馬致遠 3. 白樸 4. 庾吉甫 關漢卿  : 抨擊政治和社會的黑暗面 . 著作有竇娥寃 . 望江亭 . 救風塵 . 單刀會等 王實甫  : 頌揚正義 . 著作有西廂記 . 破窰記 . 麗春堂等 馬致遠  : 著作有漢宮秋 . 青衫淚 . 薦福碑 . 黃粱夢等
元朝史學名人 : 胡三省  : 花了三十年功夫完成資治通鑑音注二百九十四卷 . 對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作了 校勘 . 解釋和考證 . 馬端臨  : 花了二十年時間編成文獻通考 .  述說遠古至南宋歷代制度的沿革變遷 . 對宋代 的得失尤為詳盡 . 對宋末政治的腐敗極為憤慨 . 後人把唐杜佑的通典 . 南宋鄭樵的通志 和馬端臨的史獻適考合稱三通 .
元朝科技名家  : 郭守敬  : 製造了十多種天文儀器 . 算出一年有  365.2425 天 . 他所編的授時曆與現行的公曆 一年周期一樣 . 可謂先知了三百年 . 王禎  : 致力改良農具 . 搜寫了農書三十七卷 . 他又改良活版印刷術 . 並著有造活字印書法 . 黃道婆  : 改革紡織生產工具 . 傳授軋車 . 彈棉椎弓 . 紡車和纺織等技術 .
1590 1570 1550 1530 1510 1490 1470 1450 1430 1410 1390 1370 公 元 明  朝  朱元璋即位於應天 ( 今之南京 ). 是為明太祖 明成祖遷都北京 . 翌年倭寇侵遼東 三保太監鄭和首次下西洋 明成祖率軍征韃靼 宦官王振挾英宗親征瓦刺於土木堡全軍覆沒被俘 . 史稱土木之變 . 忠臣于謙擁立景帝 宦官曹吉祥發動奪門之變 . 英宗復位 成立西廠 . 由宦官汪直統領 俞大猷和戚繼光大破倭寇於閩粵 . 繼而平息倭寇之患 張居正推行新稅制一條鞭法 . 將各項稅合而為一 . 按畝徵銀 . 利瑪竇來華
1630 1590 公 元 李自成攻陷北京 . 明思宗於煤山自縊 . 明亡 努而哈赤建立滿洲八旗 努而哈赤建立後金 . 荷蘭佔台灣 . 袁崇煥守寧遠 . 敗金軍 後金改國號為清 . 高迎祥死 . 李自成稱闖王 1600 1610 1620 東林黨爭 努而哈赤受傷而死 . 皇太極繼位 1640 1650 明  朝
明朝小說家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小說家 . 他所寫的水滸傳描述宋末當政者橫徵暴斂 . 官迫民反 . 宋江等一百 零八條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 . 西遊記和紅樓夢合稱中國四大名小說 羅貫中  : 元末明初小說家 . 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撰寫而成 . 吳承恩  : 明代中後期小說家 . 他所寫的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往天竺取經的故事為題材 . 寫成神 話故事 . 影射很多社會問題 . 發人深省 . 歌頌不畏艱難誓達目的的意志 . 深入人心 .
明朝其他名人  : 海瑞 : 明初清官 . 為官清廉正直 . 關心人民疾苦 . 在經濟上注意發展生產 . 興修水利 . 清丈田 地 . 勒令大地主退還侵佔了的民田 . 同時他不畏強權 . 拒絕行賄 . 還屢次昭雪寃案 . 得到後 世人的歌頌 . 王守仁  : 曾在故鄉陽明洞隱居 . 世稱陽明先生 . 他接續陸九淵的學說 . 成為陸王學派 . 以對 抗程朱學派 . 王守仁強調心是天地萬物之主 . 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 提出致良知和知 行合一的概念 顧憲成  : 當政時忤帝意被革職 . 退歸東林書院講學 . 世稱東林先生 . 在講學之餘 . 議論政事 . 批評宦官把持朝政 . 主張開放言路和實行改革 . 得到廣泛支持 . 宦官魏忠賢得勢 . 凡附東林 者皆加之罪 . 橫加殺害 . 後人稱東林黨爭 張三豐  : 元末武當道士 . 清初黃宗羲奉之為內家拳始祖 . 亦有張三豐創太極拳之說 . 湯若望  : 德意志人 .1620 年來中國學漢文 . 往西安傳教 . 往北京修訂曆法 . 編成崇禎曆書 . 明 朝為阻清兵入關 . 命他監鑄大砲 . 後投歸清朝 . 康熙年間被彈劾入獄 . 獲釋後移居廣東終老 . 著有主教緣起 . 遠鏡說 . 渾天儀說等 李時珍  : 用了二十七年時間寫成本草綱目 . 紀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草藥 . 收集了過萬藥方 . 總 結了歷代藥物學的成果 . 本草綱目後來被譯成拉丁文 . 法文 . 日文 . 朝鮮文 . 德文 . 英文等 徐光啟  : 跟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 . 幾何學 . 測量 . 水利等 . 他一生致力農業和水利 . 提倡栽培 棉花和甘薯 . 著農政全書 . 譯幾何原本 . 開創國人學習西方科學的先河 . 他還參與修訂崇禎 曆書 . 是中國曆法參用西法之始 徐霞客  : 三十多年走遍南北三十六省 . 研究各地之地形 . 地質 . 氣候和植物等 . 並把研究所得 以日記形式寫成徐霞客遊記 .
宋應星  : 明末清初科學家 . 著有天工開物 . 包羅農業生產 . 紡織 . 製鹽 . 製糖 . 榨油 . 燒瓷 . 採 煤 . 冶銅 . 煉鐵 . 軍器 . 火藥等 . 并有很多插圖和文字配合 . 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 科全書 . 被譯成日 . 法 . 英等文字 . 李自成  : 高迎祥死後 . 部下擁他為闖王 . 採納部下建議 . 提出均田免糧和平均買賣等口 號 . 得民眾愛戴 . 推翻明朝 . 但軍紀開始敗壞 . 在討伐吳三桂時為清兵敗於山海關 . 回京 後即皇帝位 . 迎戰清兵失利 . 退守陝西 . 後來在湖北被殺 . 熊廷弼  : 任遼東經略 . 當時後金 ( 清 ) 崛起 . 他奮勇鎮守 . 後金軍不敢進攻 . 可是被魏忠賢 排擠去職 . 之後遼陽瀋陽失守 . 他再任經略 . 可惜大權卻操於巡撫王化貞手中 . 還被魏 忠賢寃殺 袁崇煥  : 廣東人 . 自請守遼 . 築寧遠城 . 屢次擊退後金進襲 . 努而哈赤且受傷而死 . 袁崇煥 獲授遼東巡撫 . 次年寧錦大敗皇太極 . 崇楨任命為兵部尚書 .1629 年 . 後金繞道古北口入 長城 . 進圍北京 . 他星夜馳援 . 反而被反間計指通敵後金 . 因而被殺 吳三桂  : 任遼東總兵守山海關 . 李自成推翻明朝後 . 吳三桂降清 . 引多爾袞入關 . 清封為 平西王 . 後進攻南明 . 殺南明桂王 ( 永曆帝 ). 他鎮守雲南 . 形成割據局面 . 後來康熙削藩 . 他 1673 年自稱周王叛亂 .1678 年稱帝 . 不久病死 陳圓圓  : 蘇州名妓 . 崇楨將之贈吳三桂為妾 . 李自成攻進北京後被俘 . 吳三桂降清 . 引清 入關 . 攻陷北京 . 陳圓圓復歸吳三桂赴雲南 . 晚年為女道士 . 鄭成功  : 反對父親降清 . 在廣東起兵抗清 . 後以金門和厦門為根據地 . 在沿海堅持抗清 . 當時台灣為荷蘭佔領 . 鄭成功領兵二萬五千人 . 戰船三百五十艘 . 自厦門橫渡台灣海峽 . 經澎湖於台南登陸 . 經八個月的戰鬥令荷蘭投降 .
清  朝  太祖努而哈赤 1. 太宗皇太極 2. 世祖順治 3. 聖祖康熙 4. 世宗雍正 5. 高宗乾隆 6. 仁宗嘉慶 7. 宣宗道光 8. 文宗咸豐 9. 穆宗同治 10. 德宗光緒 11. 宣統溥儀 清 前 期 清 後 期 1627 - 1643 1644 - 1661 1662 - 1722 1723 - 1735 1736 - 1795 1796 - 1820 1821 - 1850 1851 - 1861 1862 - 1874 1875 - 1908 1909 - 1912
公 元 1680 1660 1640 清  前  期  李自成攻陷北京 . 明思宗自縊 .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 清世祖定都北京 . 李自成西走 . 張獻忠在四川稱帝 . 國號大西 . 南明福王 ( 弘光帝 ) 即位南京 . 清攻陷揚州 . 史可法殉國 . 攻陷南京 . 擒弘光帝 . 南明魯王 . 唐王立 . 李自成敗死 . 南明桂王 ( 永曆帝 ) 立 . 張獻忠敗死 永曆帝由雲南逃入緬甸 . 吳三桂入緬俘殺永曆帝 . 南明亡 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台灣 . 繼續抗清 吳三桂在雲南叛亂 . 三藩之亂開始 清攻克昆明 . 吳三桂吳世璠自殺 . 三藩之亂結朿
公 元 1698 1696 1694 1692 1690 1688 1686 1684 1682 清進攻台灣 . 鄭克塽投降 清分別在廣東 . 福建 . 浙江和江蘇設海關和外國通商 . 英國在廣州設商館 中俄雅克薩戰爭爆發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清大破噶爾丹 康熙親征噶爾丹 噶爾丹自殺 清  前  期
公 元 1720 1730 1740 1750 平西藏 平青海 . 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 設駐藏大臣 . 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 . 清加强管理西藏地區的政治和宗教 平金川 平準噶爾 平天山北路 在新疆設伊犂將軍 清  前  期   蘇州紡織工人反剝削大罷工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封閉其他海關 . 只留廣州對外通商 平天山南路
1770 1773 1776 1779 1782 1785 1788 1791 1794 公 元 下令編四庫全書 山東王倫發動農民叛變 . 被鎮壓 甘肅回民反清 頒佈西藏章程 . 規定達賴班禪承繼權位的辦法 清  前  期
清前期政治人物  : 努而哈赤  : 女真族統治者 . 愛新覺羅氏 . 愛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 從中學習軍事策畧 .1588 年 統一了建州各部 . 明朝封他為督僉事龍虎將軍 .1608 年停止進貢 .1616 年自立為汗 . 建立金 國 . 史稱後金 . 努而哈赤用了三十年時間統一女真各部 . 吸收漢族文化和技術 . 制定滿文 . 建 立軍政合一的入旗兵制 .1626 年戰死 清初三藩  : 清分封降清的明將吳三桂為平西王 . 守雲南 . 尚可喜為平南王 . 守廣東 . 耿繼茂為 靖南王 . 守福建 . 他們三人合稱三藩 . 三藩逐漸成為割據局面 . 康熙下令撤藩 . 引起三藩之亂 . 吳三桂首先叛變 . 耿繼茂之子耿精忠和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響應 . 攻取雲南 . 貴州 . 湖南 . 福建 . 四川等省 . 廣西和陝西也相繼反叛 . 康熙一面對三藩實行分化政策 . 一面調動大軍南下 . 八年 後平亂 . 孝莊文皇后  : 嫁皇太極 . 是順治的生母 . 順治和康熙都是年幼登基 . 分別由考莊文皇后輔佐 朝政 多爾袞  : 以順治的皇叔身份執政 . 獨攬大權 . 封號至攝政王 . 專橫跋扈 . 後來順治以謀逆罪剝 奪其爵位 . 病死 . 康熙  : 八歲即位 . 十四歲親政 . 十六歲用計逮捕了居功自傲專橫亂政的輔政大臣鼇拜 . 繼而 削藩 . 平定三藩之亂 .1683 年出兵攻滅台灣鄭氏政權 . 統一全國 . 康熙勤政愛民 . 日理萬機 . 還 編纂康熙字典 . 不過 . 對士人防範甚嚴 . 興明史和南山集等文字獄 . 雍正  : 相傳以陰謀奪得帝位 . 在位十三年 . 屢殺兄弟和忠信 . 獨攬大權 . 遣派密探偵查臣下私 隱 . 不過銳意改革歪風 . 吏治亦見清明 . 可稱德政 .
年羹堯  : 是雍正的心腹 . 曾參與奪帝位的陰謀 . 後來為雍正猜忌 . 以叛逆罪入獄 . 勒令自殺 . 鄂爾泰  : 是雍正的心腹 . 實行改土歸流 . 加強统治 . 乾隆年間以病解職 . 乾隆  : 1773 年開四庫全書館 . 十年後編成四庫全書 ( 總纂官紀曉嵐 ). 一方面獎勵學術 . 但 同時藉此銷毁或竄改對清朝不利的內容 . 更屢興文字獄 . 乾隆六次南巡 . 花費無度 . 後期重 用和坤 . 大長貪污之風 . 還自誇文武全才 . 自稱十全老人 .1796 年讓位嘉慶 . 卻仍執政 . 和坤  : 乾隆時由侍衛升至户部侍郎兼軍機大臣 . 在職二十年 . 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 封一等 公 . 和坤藉黨營私 . 貪污受賄 . 家產白銀十億両 . 相當於當時政府二十年的總收入 . 嘉慶親 政後五天把他逮捕 . 責令自殺 . 抄沒家產 .
清初小說名家  : 蒲松齡  : 十九歲為秀才之後屢試不弟 . 返鄉講學賣文為生 . 坎坷失意 . 積半生精力撰成 聊齋志異 . 借鬼狐神妖故事反映清初社會敗象 . 名重一時 . 吳敬梓  : 出生望族 . 但家道中落 . 屢試未能中舉 . 乃放情詩酒 . 暢遊大江南北 . 賣文為生 . 所著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 把多個故事連綴起來 . 內容以揭露和批評八股取士制度為中 心 . 旁及官僚制度 . 人倫關係以及社會風氣 . 曹雪芹  : 年少時家境富有 . 後來家道中落 . 晚年窮困潦倒 . 他以十年時間創作了長篇小 說紅樓夢 . 成為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 .
公 元 1795 1800 白蓮教起事 . 鴉片開始大量輸入 1805 白蓮教起事結束 公 元 1844 1843 1842 1841 1840 1839 1838 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林則徐燒鴉片 . 英艦與廣東水師在穿鼻洋發生衝突 鴉片戰爭爆發 . 道光命琦善為欽差大臣 . 並革除林則徐職務 . 中英簽訂穿鼻草約和廣州和約 道光向英宣戰 . 楊芳在廣州設馬桶陣大敗 . 道光派奕山赴廣東 .  廣州三元里人民自發抗英 . 史稱三元里事件 . 鴉片戰爭結束 .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 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門條約 簽訂中美望厦條約及中法黄埔條約 清  後  期
清  後  期  公 元 1884 1880 1876 1872 1868 1864 1860 1856 1852 洪秀全金田村起義 . 太平軍攻克永安州 太平軍攻克南京並定都南京 . 改名天京 . 建號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諸王內訌 . 廣東發生亞羅號事件 . 英國聯軍入侵中國 英法聯軍攻陷廣州 .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 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 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 攻入北京 . 清廷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 . 咸豐與后妃 逃往熱河 ( 今承德 ). 同治六歲登基 . 慈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洪秀全死 . 天京失陷 . 英國分別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匯豐銀行 天津民眾毆斃開槍屠殺群眾的法國駐天津領事 . 焚毁多所教堂 . 史稱天津教案 俄軍進佔新疆伊犂 簽訂中英煙台條約 簽訂中俄伊犂條約 法國侵佔越南 . 中法戰爭爆發 簽訂中法新約 . 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 . 簽訂中日天津條約 ( 不戰不和不守 . 不死不降不走 ) 日本侵犯台灣 同治去世 . 光緒繼位 . 慈禧再度垂簾聽政
清  後  期  公 元 1912 1910 1908 1906 1904 1902 1900 1898 1896 1894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 孫中山在檀香山設立興中會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 俄法德强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 . 康有為等數千舉人公車上書 光緒表示不滿 李鴻章到俄國簽訂中俄條約 德國侵佔膠州灣 俄國強租旅順大連 . 英國强租威海衞 . 戊戌維新失敗 . 戊戌政變發生 法國強租廣州灣 . 英國强租九龍半島 . 美國提出門户開放政策 義和團事件爆發 . 八國聯軍 ( 俄 . 英 . 美 . 法 . 日 . 德 . 意 . 奧 ) 攻入北京 . 破壞頤和園 與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 日俄戰爭爆發 . 清廷宣佈中立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 . 選孫中山為總理 光緒和慈禧太后相繼死亡 . 溥儀即帝位 . 其父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 各省設立諮議局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成立 廣州黃花崗之役 . 清政底宣佈鐵路國有政策 . 四川人民發動保路運動  清帝退位 . 清朝滅亡 . 十月十日武昌起義 . 史稱辛亥革命 美國在上海設立花旗銀行分行
清後期大事記要  : 亞羅號事件  : 1856 年 . 亞羅號是一隻走私船 . 船上有在香港申請的英國執照 . 也過了期 . 清搜船 捉拿了十二名罪犯到廣州 . 英國藉口清軍上船抓人和踩踏英國國旗 .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 法 國也以一名傳教士被處死為理由加入 . 兩廣總督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 . 不死不降不走 .1857 年 廣州失守 . 葉名琛被英軍捉住 . 押往加爾各答 . 客死他鄉 . 火燒圓明園  : 1860 年 . 十月六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 . 本以為捉拿中國皇帝 . 見滿園珠寶珍飾 . 大肆搶刼 . 帶不走就劈爛 .10 月 18 日英騎兵放火 . 燒了三天三夜 . 又架起大砲 . 揚言炮轟皇宮 . 當 時咸豐已逃到熱河 . 留守北京的弈訢嚇破了胆 . 開門讓英法聯軍進城 . 簽訂了北京條約 . 甲午戰爭  : 1894 年朝鮮內戰 . 請求中國出兵鎮壓 . 清派了千五士兵乘船赴朝鮮 . 日本知道了乘 機出動三萬軍隊威脅中國 . 李鴻章要求增兵 . 慈禧派萬四士兵增援 . 李鴻章租了三艘船載兩萬 士兵出發 . 中途被日本十五艘軍艦擊沉 . 七百多人遇難 . 此役之後 . 中日連串海戰 . 清北洋海軍 奮勇作戰 . 雖暫時阻住日艦 . 但也元氣大傷 .1895 年李鴻章議和 . 簽訂馬關條約 .
慈禧 . 榮祿 . 李蓮英  : 慈禧  : 1852 年進宮 .1857 年封為懿貴妃 .1861 年咸豐死 . 其六歲子同治即位 . 她受封為慈 禧太后 . 發動政變 . 與恭親王奕訢合謀殺攝政大臣載垣等 . 由慈安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 實權在慈禧手中 .1875 年同治死 . 立其五歲姪兒載湉為帝 . 即光緒 . 慈禧再度聽政 . 慈禧執 政四十多年 .1898 年發動戊戌政變 . 殺害維新派 . 徹底打擊維新運動 .1900 年用義和團排 外 .1908 年光緒死 . 翌日她亦病死瀛台 . 榮祿  : 1898 年任直隸總督 . 北洋大臣 . 兼任軍機大臣 . 掌握軍政大權 . 協助慈禧發動戊戌政 變 . 囚禁光緒 . 捕殺維新派人士 .1900 年策劃廢帝立儲 . 八國聯軍政佔北京時逃往西安 李蓮英  : 七歲淨身 .1856 年進宮為小太監 . 因擅長梳新髻 . 甚得慈禧太后寵信 . 擢為總管 . 賜 二品頂戴 . 賞穿黃馬褂 . 他且干預政事 . 權傾一時 . 慈禧太后死後出宮 . 後來死於非命 .
年份  條  約  國 家  中方代表  主 要 內 容  1840  穿鼻草約  中 . 英  琦善 1840  廣州和約  中 . 英  奕山 1842  南京條約  中 . 英  耆英 1843  虎門條約  中 . 英 1843  五口通商章程  中 . 英  耆英 1844  望廈條約  中 . 美  耆英 1844  黃埔條約  中 . 法  耆英 1858  天津條約  中 . 英法美俄  桂良  開十個口岸讓外國人經商和傳道 1858  璦琿條約  中 . 俄 不  平  等  條  約  賠償六百萬両銀元 . 開放廣州為通商口 岸 清軍撤出廣州城六十里 . 七日內交贖 城費六百七十萬両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割讓香港 . 賠款兩千一百萬両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並允許美國人建教堂 .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並允許法國人建教堂 . 奕山 割讓黑龍江以北 . 外興安鎮以南六十多 萬平方公里 . 烏蘇里江以東為中俄共管 耆英 開放廣州福州厦門寧波上海五口岸 . 讓 英船前往通商 准許英國人在五港口租地造屋永久居 住 ( 後來演變成租界 )
年份  條  約  國 家  中方代表  主 要 內 容  1860  北京條約  中 . 英法俄  奕訢 1876  煙台條約  中 . 英  李鴻章 1881  伊犂條約  中 . 俄  崇厚 . 曾紀澤 1885  中法新約  中 . 法  李鴻章 ,[object Object],1896  中俄密約  中 . 俄  李鴻章 1901  辛丑條約  李鴻章 不  平  等  條  約  中 . 十一國 39 年內賠償約十億両白銀 向俄法德賠償白銀三千萬両 . 允許俄國 築鐵路和軍艦進入所有港口 開天津為商埠 . 割讓九龍一區給英國 . 賠償英法軍費各八百萬両 承認法國佔領越南 . 在雲南廣西中越邊 界開闢通商地點 . 聘用法國人建鐵路 賠償二百八十萬両 . 割讓約七百平方公 里領土 上述僅為影響深遠的不平等條約 . 此外 . 尚有過百條約 . 密約 . 附件 . 契約 . 協定 . 章程等等 . 喪權辱國 . 1943 年國民政府與美國簽中美新約 . 與英國簽中英新約 . 隨後 . 比利時 . 挪威 . 加拿大 . 瑞典和荷蘭都和中國簽  平等條約 . 中日抗戰結束之後 . 法國 . 瑞士 . 丹麥和葡萄牙也和中國簽平等條約  中國劃讓台灣 . 澎湖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 賠償白銀二億両 賠款銀二十萬両以及其他五項商貿不 平等協定
太平天國  : 天王洪秀全 ( 自殺 ) 東王楊秀清 ( 為韋昌輝所殺 ) 北王韋昌輝 ( 被洪秀全處死 ) 西王蕭朝貴 ( 戰死 ) 南王馮雲山 ( 戰死 ) 翼王石達開 ( 戰死 ) 後期諸王  : 干王洪仁 ( 被捕處死 ) 忠王李秀成 ( 被曾國藩俘殺 ) 英王陳玉成 ( 被捕被殺 )
. . . 天京  毫州  天津 1853 年林鳳祥 . 李開芳北伐 . 漢口漢陽武昌 合淝 安慶 1853/4 年胡以晃西征 天京 . . 太平天國北伐和西征
光緒維新  : 1887 年光緒親政後仍受制於慈禧太后 .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 . 光緒接納維新派 ( 康有為 . 翁同龢等人 ) 的主張 .1898 年六月下 “明定國是”詔書 . 宣佈變法 . 接連發 出十道改革命令 . 除舊方面  : # 廢八股 . 改試策論 # 各省書院 . 祠廟改設學堂 # 裁减綠營 # 裁撤詹事府等重叠機構 # 准滿人自謀生計 佈新方面  : # 設中國銀行 . 礦務鐵路總局 . 農工商總局 . 倡辦各種實業 # 獎勵新著作新發明 # 設立譯局編譯書籍 # 准許自由開設報館 . 學會 # 編制國家預算 . 公佈歲出歲入 # 廣開言路 . 提倡上書言事 . 辦農會 . 商會等 九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 . 幽禁光緒 . 百日維新 ( 戊戌變法 ) 結束 戊戌六君子為譚嗣同 . 劉光第 . 林旭 . 楊銳 . 楊深秀和康廣仁 ( 康有為弟 )
清後期亂局形勢  : 1. 支持清政府 . 提出改革 : 康有為 . 梁啟超和戊戌六君子等 2. 反清政府  : # 興中會  : 陸皓東 ( 繪製青天白日旗 ). 楊衢雲 . 鄭士良 . 陳少白 . 史堅如等 . 在香港 . 惠州 . 廣州 一帶活動 # 華興會  : 黃興 . 陳天華 . 宋教仁 . 劉道一等 . # 光復會  : 會長蔡元培 . 其他革命首領有徐錫麟 . 秋瑾 . 熊成基 . 陶成章 . 王金發等 3. 反外國勢力 . 特別是八國聯軍  :  義和團  : 朱紅燈 . 張德成 . 曹福田 . 李來中等
1.1900 年義和團進北京天 津等地大肆排擠洋人 2. 同年八國藉口保護使館 . 從海路在大沽登陸 . 意圖進 侵天津和北京 3. 同年五月 . 清發出宣戰詔 書 . 八國聯軍占領大沽炮台 . 攻陷天津 4. 同年七月北京淪陷 . 慈禧 扮成農婦携光緒帝經大同 . 太原逃往西安 . 八國聯軍掠 奪頤和圓珍寶文物 . 嚴重破 壞亭院建築 5.1901 年清政府簽署辛丑 條約 6.1902 年慈禧回宮 . 修築頤 和圓 7.1903 年修築完工 . 八 國 聯 軍 之 役
清後期小說作家  : 劉鶚  : 老殘遊記 吳趼人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  : 官場現形記 曾樸  : 孽海花
宣統帝溥儀  : 1909-1912 年在位 . 在位期間由他的父親載澧攝政 . 辛亥革命後退位 . 獲得民國政府承諾 享有皇室待遇 . 保留帝號 . 仍居清宮 .1917 年復辟再次上台 . 在位僅十二天 . 事敗留居宮中 . 1924 年馮玉祥將他逐出宮 . 廢除皇帝稱號 .1925 年移居天津 .1931 年潜往東北 . 先任偽滿 執政 . 繼而稱滿洲國皇帝 .1945 年日本投降被蘇軍俘獲 .1950 年移交中國 . 押解至撫順戰 犯管理所學習和監管 .1959 年特赦先後在北京植物園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工作 .1964 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7 年病死 . 享年 61 歲 . 著有回憶錄  : 我的前半生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 1911 年同盟會在香港設立起義領導機關的統籌部 . 以黃興 . 趙聲為負責人 . 選拔八百人為 先鋒 . 在廣州設立祕密據點 . 由於消息泄漏 . 清政府嚴加防範 . 遂更改起義計劃 .4 月 27 日黄 興親自率領先鋒攻入兩廣總督衙門 . 總督張鳳岐聞風逃去 . 義士與清兵激戰一晝夜寡不 敵眾下犧牲了八十六人 ( 亦說過百人 ). 後來善堂收殮烈士遺體七十二具 . 合葬於廣州城郊 黃花崗 . 黃興  : 失敗後逃脫 .1912 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任陸軍總長 .1913 年在南京任討袁 世凱總司令 . 失敗後流亡日本 . 最後病逝於上海 . 趙聲  : 失敗後逃往香港 . 後病死 . 其他著名殉難烈士  : 林覺民 . 喻培倫 . 方聲洞等
公 元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中華民國成立 . 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 清帝退位 . 袁世凱在北京任臨時大總统 . 國民黨成立 .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人 .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 . 舉兵討袁失敗 . 袁世凱任大總統 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東京成立 . 日本藉口對德宣戰 . 侵佔山東 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 . 袁世凱恢復帝制 . 護國運動開始 . 陳獨秀創青年雜誌 . 新文化 運動開始 . 袁世凱帝制失敗 . 去世 . 黎元洪就任總統 . 段祺瑞政府成立 . 張勳復辟失敗 . 黎元洪去職 . 馮國璋當總統 . 段祺瑞組閣 . 北京政府對德奧宣戰 . 廣州軍 政府成立 . 護法運動開始 . 護法運動失敗 . 徐世昌當總統 . 五四運動爆發 . 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 國民黨 陳獨秀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 北洋軍閥內戰 .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 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 孫中山就任廣州非常大總統 . 直奉軍閥戰爭 . 直系勝利 . 黎元洪復任總統 . 廣州陳炯明叛亂 . 孫中山離開廣州到上海 . 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發表聯合宣言 . 並回廣州組織革命政府 . 復任大元師 . 北京軍閥 政府內訌 . 黎元洪去職 . 民  國
公 元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决定聯俄聯共扶助農民政策 . 黃埔陸軍軍官 學校成立 . 孫中山逝世 .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 並建立國民革命軍 . 兩廣統一 .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 三路進軍 ( 閩 . 贛 . 湘 ) 寧漢分裂 . 不久寧漢復合 .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 南昌起事 . 毛澤東開創了井岡山根據 地 濟南五三慘案 . 張作霖被日軍炸死 . 張學良成為首領 . 東北易幟 . 北伐成功 . 南北統一 . 中國共產黨開闢革命根據地 . 並組成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 國民黨軍閥 混戰 . 蔣介石軍攻馮玉祥軍 . 蔣介石軍打敗閻錫山軍和馮玉祥軍 . 第一次圍剿紅軍 萬寶山事件 . 九一八事變 . 日本侵佔東北 . 一二八事變 . 上海閘北戰事爆發 . 偽滿洲國成立 . 溥儀執政 . 國聯派李頓調查團來華 . 日軍進佔熱河 . 中日簽訂塘沽協定 . 國民政府第五次圍剿紅軍 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 最後到達陝北根據地 . 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 . 提出北上抗日 西安事變 . 國共聯合抗日 . 民  國
公 元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七七事變 . 中日戰爭開始 . 八一三事變 . 日軍進攻上海 . 上海撒守 . 日軍再攻佔南京 . 進行大屠殺 .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 台兒莊大捷 . 日軍死傷兩萬多人 . 廣州武漢失守 歐洲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府 . 皖南事變中國民政府向紅軍新四軍進攻 . 共產黨三千多人犧牲 . 三千多人被俘 英美宣佈放棄在華特權 . 中英美三國舉行開羅會議 . 宣言指出三國必戰至日本投降為止 . 並且東三省 . 台 灣和澎湖歸還中國 . 中英和中美分別簽署中英新約和中美新約 . 取蒂不平等條約 日本進攻中國 . 佔領河南湖南廣西和廣東大部份地方 . 抗日勝利 . 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 . 簽訂雙十協定 . 各黨派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 . 但不久 . 國民黨五十萬大軍在安徽和江蘇大舉 進攻解放軍 . 國民政府遷都南京 .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法 .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 國共內戰爆發 . 國民政府召開行憲國大 . 蔣介石 . 李宗仁任正副總統 . 國共和談破裂 . 解放軍渡長江 . 攻克南京 . 國民黨撤台灣 . 民  國
孫中山  : 1894 年在檀香山組織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1905 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 任總理 . 提倡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 . 多次發動武裝起義 .1911 年武昌起義成功 . 各省紛紛 響應 . 次年中華民國成立 .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 其後革命成果為袁世凱竊奪 .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 .1914 年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 . 被推舉為總理 .1917 年反對段祺瑞解散國會 . 發動護法運動 . 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 . 任大 元師 .1924 年初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通過聯俄 . 聯共 . 扶助農工三 大政策 . 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 同年年底應邀到北京 . 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 .1925 年在北京逝世 . 著作有中山全書 . 孫中山全集等 .
袁世凱  : 1881 年隨軍入朝鮮 . 升任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 .1895 年回國受命編練新軍 . 1898 年慈禧太后策劃戊戌政變 . 譚嗣同受光緒和康有為所托求袁世凱保皇 . 袁世凱反向 榮祿告密 . 破壞了維新 . 受慈禧太后信任 . 轉任山東巡撫 . 大力鎮壓義和團 .1901 年署理直隸 總督兼北洋大臣 .1905 年組成北洋六鎮 . 掌握兵權 . 武昌起義後擁北洋六鎮脅逼清政府及 革命黨 .1912 年清帝退位後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開始鎮壓革命勢力及部署帝制 . 1915 年稱帝 . 稱為洪憲帝制 . 當時全國反對 . 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後於 1916 年撤消帝制 . 稱大 總統 . 同年 6 月病死 .
民初軍事形勢  : 反袁世凱護國人物 李烈鈞 ( 組織討袁軍 ) 陳其美 ( 上海討袁軍總司令 ) 伍廷芳 ( 反袁稱帝 ) 蔡鍔 ( 雲南組織護國軍 ) 軍閥 直系軍閥馮國璋 北洋軍閥王士珍 北洋皖系軍閥倪嗣冲 直系軍閥吳佩孚 皖系軍閥徐樹錚 直系軍閥孫傳芳 奉系軍閥張作霖 桂系軍閥陸榮廷 廣東軍閥陳炯明 滇系軍閥唐繼亮 山西軍閥閻錫山
民初文學名人  : 蔡元培  : 北京大學校長 .1932 年與宋慶齡 . 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 抗戰爆發避居香港 . 著作編為蔡元培集 陳獨秀  : 主編青年雜誌 . 後改稱新青年 . 任北京大學教授 . 鼓吹新文化 . 宣傳社會主羲 .1921 年選 為共產黨總書記 .1927 年被撤職 .1929 年初開除黨藉 .1932 年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 .1937 年始 被釋放 . 著有獨秀文存 . 胡適  : 1923 年主編國學季刋 . 提倡整理國故 .1928 年任中國公學校長 .1938 年任國民政府駐美 大使 .1942 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 .1946 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8 年往台灣 . 以後出任駐美 大使 . 外交部顧問等職 . 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 . 白話文學史上卷 . 胡適文存等 . 魯迅  : 原名周樹人 .1918 年發表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 五四運動之後參加新青年雜誌 的編輯工作 . 出版了吶喊 . 徬徨 . 熱風和朝花夕拾等 .1926 年因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軍閥 政府通緝 . 到厦門大學任教 .1927 年到廣州大學任教 .1930 年加盟左翼作家聯盟 . 並先後參加中 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 . 著譯編為魯迅全集 . 魯迅譯文集和魯迅日記等 . 張大千  : 1948 年僑居國外 . 後回台灣 . 他的國畫 . 山水 . 人物 . 花鳥畫馳名中外 . 錢穆  : 歴任燕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教授 .1949 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1967 年移居台灣 . 任中國文化書院博士班主任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著有國史大綱 . 先秦諸子繫年 . 中國近三百年學 術史等 .
蔣介石  : 1913 年參加二次革命 . 失敗後逃亡日本 .1917 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 次年三月奉孫中山命 . 赴 粵幫助陳炯明 .1922 年陳炯明叛變 . 蔣介石追随孫中山左右得到信任 . 被委任參謀長 .1924 年赴蘇聯視察 . 半年後回國任黃埔軍校校長 . 再成為中國國民黨領袖 .1930 年兼任行政院 長 .1930 年起連續對共產黨大規模圍剿 .1932 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 . 西安事 變後 . 接受聯共抗日主張 . 在抗日期間聲望日隆 . 國共內戰時 . 國民黨呈劣勢 . 蔣介石雖然在 1948 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 但旋於次年引退 .1949 年國民黨政府撤至台灣 . 翌年蔣介石復 任總統及連任國民黨總裁 . 統治台灣至病逝為止 .
汪精衛  : 民初為國民黨左翼領袖 . 與共產黨人有密切關係 . 孫中山逝世後 . 出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 . 北伐期間與國民黨左翼份子 . 共產黨人在武漢成立聯合政府 . 後出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 長 . 外交部長等職 . 九一八事變後主張和日本妥協 . 而且暗中和日本來往 . 抗日戰爭後 . 於 1938 年十二月逃到越南河內 . 公開投靠日本 . 祕密與日本簽訂日支新關係調整綱要 . 蔣介 石撤銷了他的副總裁職務 . 開除了他的國民黨黨藉 . 後來汪精衛又在日本支持下組織南 京偽政府 . 自任主席 . 出賣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 . 汪精衛後來繞道香港赴日 .1944 年在日 本病逝 .
四大家族  : 蔣介石 蔣經國 ( 一 ) ( 二 ) 宋子文 ( 三 ) 孔祥熙 ( 四 ) 宋耀如 宋靄齡 ( 孫中山祕書 . 孔祥熙妻 ) 宋慶齡 ( 孫中山妻 ) 宋子文 宋美齡 ( 蔣介石妻 ) 註 : 宋子文為國民政府財政部長 . 孔祥熙為國民政府實業部長 . 1949 年中華人民公和國成立後 . 沒收四大家族大部份資產 .
演藝界名人  : 阮玲玉  : 名電影演員 . 主演故都春夢 . 刼後孤鴻 . 野草閒花 . 戀愛與義務 . 新女性等 . 後來 不堪新聞界污篾而自殺 . 周璇  : 著名金嗓子 . 電影有花燭之夜 . 馬路天使 . 孟姜女 . 天涯歌女 . 漁家女等 . 冼星海  : 被譽為人民音樂家 . 創作有青年進行曲 . 黄河大合唱等 . 聶耳  : 音樂家 . 創作有畢業歌 . 大路歌等三十餘首 .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 .
九一八事變  : 1931 年七月二日 . 日軍在長春槍殺多名農民 . 製造了萬寶山慘案 . 七月五日 . 在朝鮮各地迫害 華僑 . 製造了朝鮮慘案 . 八月十七日 . 中村震太郎被東北軍逮捕 . 以剌探軍情被處决 . 九月六日 日本軍歪曲事實在日本發表 . 全日本掀起反華熱潮 . 中日戰爭如箭在弦 . 蔣介石沒把日本放在心上 . 反而在南京一再強調安內平共產黨 . 日軍咄咄進迫時 . 九月一日蔣 介石電令東北避免衝突 . 十六日再致電張學良力避衝突 . 應在關內征戰軍閥石友三為先 . 九月十八日晚上十時 . 日軍在瀋陽柳條溝炸毀了南滿鐵路 . 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 . 隨即攻打瀋 陽 . 瀋陽守將急忙致電南京請示 . 南京回電竟然說為免事態擴大 . 絕對不抵抗 . 於是瀋陽一夜之 間淪陷 .
二萬五千里長征  : 東北大部份地區已落入日本人手中 . 但蔣介石只管剿共 . 四次剿共都不成功 . 在 1933 年九月 調動百萬軍隊 . 親任總司令第五次圍剿 . 這時共產黨出現了兩派意見 . 部份黨員要打陣地戰 . 要以硬碰硬 . 仗打了一年 . 紅軍節節敗退 . 1934 年七月紅軍發表北上抗日宣言 . 同年八月第六軍團從湘贛開始長征 . 到達黔東 . 同年十月紅軍八萬六千人分兩路向西大規模長征 . 但抵達湘江以西時只剩下三萬多人 . 1935 年一月 . 共產黨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 統一了作戰方向 . 由周恩來 . 王稼祥和毛澤 東組成三人指揮小組 . 從此長征順利進行 . 進入雲南 . 擺脫了國民黨的追截 . 從 1934 年十月到 1936 年十月 . 兩年間紅軍從江西瑞金起 . 走遍了十一省 . 經過了漢苗壯彝回 藏兩億人民 . 行程二萬五千里 . 到達陝北根據地 . 也實現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
. . 二萬五千里長征
西安事變  : 日寇侵佔華北 . 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 . 派張學良和楊虎城加緊剿共 . 但二人連吃敗仗 . 開始與共軍謀妥協 .1936 年 12 月初 . 蔣介石親到西安 . 督促二人加緊剿共 . 12 月 12 日凌晨五時 . 在睡夢中聽到槍聲 . 跳牆逃生 . 後來還是被捕 . 宋美齡與宋子文趕到西 安 . 中共派出周恩來 . 葉劍英和秦邦憲三人組成代表團到西安商議 .24 日晚 . 周恩來在宋美 齡和宋子文陪同下見蔣介石 . 結果達成合力抗日的决定 . 12 月 25 日蔣介石返南京 . 囚禁張學良 . 殺害楊虎城 . 1937 年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了恢復聯俄 . 聯共 . 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提案 .21 日又通過了一 個實際上接受中共中央提議 . 贊成國共合作的所謂 “根絕赤禍案” .
七七蘆溝橋事變  : 九一八事變後六年內日寇吞食了華北北部廣大地區 . 北平天津完全在日寇包圍之中 . 位於北平西南十五公里的蘆溝橋是北平聯繫內地的唯一門户 . 根據 1901 年辛丑合約 . 日本獲得蘆溝橋南豐台鐵路一帶的駐軍權 . 已聚集了八千多日 軍 . 1937 年七月七日深夜 . 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致電北平市市長兼第二十九軍副 軍長秦德純 . 非常兇的說 : 今晚有一中隊在蘆溝橋演習時 . 聽見城內軍隊有槍聲 . 之後 演習部隊失落了一名士兵 . 我們馬上要進城搜查 . 秦德純拒絕日軍進城 . 表示會查明真相 . 日軍開始炮轟蘆溝橋 . 蘆溝橋守軍在落後軍備 之下冒死抵抗 . 這就是七七蘆溝橋事變 . 開始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日戰爭 . 蘆溝橋死守到月底終於失守 . 七月十七日蔣介石終於改變政策發表廬山講話 . “ 地無分南北 . 年無分長幼 . 無論何人 . 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
南京大屠殺  : 1937 年十二月三日軍迫近南京 . 蔣介石召開緊急會議 . 主守主退各半 . 會中高級將領唐生智 高呼拼死到底 . 十二月九日日軍大舉攻城 . 聲稱與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竟然乘車逃徐州 . 南 京無主師 . 只打了四天就在十二月十三日淪陷 . 日本軍在司令松井石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進城 . 開始了長達六星期的大屠殺 . 中國人被殘 殺近四十萬人 . 燒毁了南京三份之一的房屋 . 抗戰勝利後 . 松井石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 . 谷壽夫被引渡回中國政府處死 .
公 元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1953 1952 1951 1950 1949 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採用公元紀年 . 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 五星紅旗為國旗 三大運動  : 土地改革 . 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 美國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 . 台灣以中 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 實行三反運動 ( 反對貪污 . 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 ) 實行五反運動 ( 反對行賄 . 反對偷稅漏稅 . 反對盜竊國家財產 . 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 窃國家經濟情報 ) 抗美援朝戰事正式結束 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肅反運動開始 毛澤東提出 “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 . 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國務院提出 “漢字簡化方案”和 “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 全國大煉鋼 . 毛澤東在莫斯科提出煉鋼量十五 年內超過英國 . 華僑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全國掀起生產線綫上大躍進運動 .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向高潮 . 中共砲轟金門馬祖 . 召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共產黨全面開展反右傾運動 . 達賴啦嘛逃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 元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中國第一次製成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 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 香港發生暴動 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 劉少奇被開除黨藉 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衝突 . 美國第七艦隊縮小在台灣海峽的巡邏規模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林彪企圖政變失敗 . 墜機身亡 . 美國乒乓球隊受邀訪華 . 世稱乒乓外交 . 中華人民共 和國加入聯合國 . 取代中華民國的位置 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 . 中國在上海公報上發表中美建交 1964 工業學大慶 ( 黑龍江省 ). 農業學大寨 (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 ). 全國學人民解放軍 1963 毛澤東指示向雷鋒同志學習 . 全國響起學雷鋒運動 1962 1961 1960 由中國自行設計及製造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下水 . 大慶油田五面紅旗 ( 以王進喜為隊長的五個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 元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 蔣經國當選台灣總統 .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路綫 中美建交 . 中越戰爭開始 . 中共停止砲轟金門馬祖 鄧小平任黨中央軍委主席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76 周恩來 . 朱德 . 毛澤東相繼去世 . 唐山大地震 . 文化大革命結束 . 四人幫被葉劍英 和華國鋒粉碎 . 四人幫被捕 . 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 . 1977 鄧小平承諾  : 一國兩制 . 香港實行資本主義五十年不變 . 港元與美元掛鈎 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74 1975 批林批孔運動開始 中國發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 蔣介石去世 . 嚴家淦任台灣總統 1973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寫進了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 元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北京發生天安門六四事件 . 江澤民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總書記江澤民任國家主席 . 在李光耀拉攏下 . 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星加坡開會 保護釣魚臺行動升級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 ) 成立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 海協會 ) 成立 . 華東大水災 . 安徽省死 267 人 . 受災人口  70%. 江蘇省死 164 人 . 受災人口  62% 李登輝訪美國 . 提出特殊兩國論 海基會與海協會首次在香港開會 . 同意口頭上  :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李洪志成立法輪功 1986 1987 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 趙紫陽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88 蔣經國病逝 . 李登輝當選台灣總統 1985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偵察機在南海上空附近偵察,撞毁一架中國戰機後未經中方許可降落在 海南島,中國飛行員王偉喪生  . 董建華連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 . 中國加入世貿 9 月 21 日台灣大地震 .12 月 20 日澳門回歸 . 何厚鏵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特首 . 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 索羅斯狙擊港元 . 港府入市捍衛港元成功 中國駐南斯拉夫領使館被美導彈所炸 . 三死數十傷 中央宣佈取締法輪功 2001 2000 1999 1998 辜振甫率團訪問大陸 1997 鄧小平去世 .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 . 董建華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 .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 . 香港爆發禽流感 . 六人死亡 . 港府殺一百三十萬隻活鷄 公 元 “ 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法”確立了普通話和簡化字的政治和法律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和江青  : 1921 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會 . 後在長沙 . 安源等地領導工人運動 .1927 年 提出槍桿子裹面出政權的論調 . 領導湘贛邊界人士秋收起義 . 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 革命根據地 . 組成工農革命第四軍 . 任黨代表 .1931 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 央政府主席 . 領導紅軍抵抗國民黨政府的圍剿 . 在第五次圍剿時被逼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 . 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 1935 年遵義會議確立了他在共產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1966 年發動文化大革命 .1976 年病逝 . 著作有毛澤東選集 . 1923 – 1927 年與楊開慧共同生活 . 江青為毛澤東之妻 .1929 年在濟南加入山東省實驗劇院 .1933 年加入共產黨 . 文化大革 後任中央文革命小組第一副組長 . 中央軍委文革小組顧問 . 人民解放軍文化工作顧問 . 及 中國共產黨九屆十屆中央委員 . 政治局委員 .1971 年林彪事件後掌握黨政大權 . 1976 年毛澤東死後 . 與張春橋 . 王洪文 . 姚文元一同被捕 . 被稱為四人幫 .1977 年被撤消其 黨內外一切職務 . 永遠開除黨藉 .1981 年被判死刑 . 緩期兩年執行 . 剝奪終身政治權利 . 1983 年改為無期徒刑 . 後自殺身亡 .
十大元師  : 朱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師 彭德懷  :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林彪  : 1969 年被指定為毛澤東接班人 .1971 年圖謀叛變未遂 . 在內蒙古墜機亡 劉伯承  :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賀龍  :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陳毅  : 華東軍區司令員 . 上海市市長 . 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羅榮桓  : 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  : 解放軍總參謀長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聶榮臻  : 國務院副總理 . 成功領導研製導彈 . 原子彈 . 氫彈 葉劍英  : 國防部長 .1976 年十月與華國鋒合力粉碎四人幫
國家領導人  : 1945 – 1973  中共中央主席  毛澤東 1976 – 1977  中共中央主席  華國鋒 1980 – 1982  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 1987  中共中央總書記  趙紫陽 1989 – 1997  中共中央總書記  江澤民 2002 –  現在  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錦濤
其他政檀風雲人物  : 胡耀邦  : 1949 年後任黨中央書記 . 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 .1977 年起 . 任中央組織部 長 . 中央祕書長兼宣傳部長 .1980 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 .1981 年當 選中共中央主席 .1987 年辭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 . 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 全國人大 常委 . 全國政協委員 . 後病逝北京 . 李先念  : 1949 年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 . 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 文化大革命期 間協助周恩來主持經濟工作 .1976 年在粉碎四人幫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2 年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全國政協主席 . 著作有李先念文選 . 陳雲  : 1949 年後任國務院副總理 . 領導國家財經工作 .1987 年當選中央顧問委員會主 任 . 著有陳雲文選 . 鄧小平  : 1949 年後歷任國務院副總理 . 中共中央總書記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文化大革命 時失去一切職務 .1973 年起恢復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1975 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 並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 解放軍總參謀長 . 接替病重的周恩來主持共產黨和政府的日常 工作 .1976 年又被撤銷一切職務 . 其後復出 .1978 年當選為全國政協主席 . 中共中央軍 委主席等職 . 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 首創一國兩 制構想 .1989 年辭去中央軍委主席 . 確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團體 . 著 有鄧小平文選 .
著名畫家  : 齊白石  : 早年為木工 . 後來學習繪畫 . 詩文 . 篆刻和書法 . 五十七歲定居北京 . 專業賣畫和 刻印 . 擅作花鳥蟲魚 . 山水人物 . 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受聘中央美術學院為名譽教授 . 曾任中國美術協會主席 . 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徐悲鴻  : 曾留學日本和法國 . 擅長畫馬 . 多次在外國舉辦畫展 . 而且將賣畫所得救濟同 胞 .1949 年後 . 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 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壯 士和國畫奔馬和愚公移山等 . 豐子愷  : 曾留學日本 . 在上海 . 浙江 . 重慶等地教授美術和音樂 . 五四運動後創作漫畫 . 早 期漫畫多暴露舊中國的黑暗 . 後期常作古詩新畫 . 常以兒童生活為題材 .1949 年以後 . 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 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 著有緣緣堂隨筆 . 譯有源氏物 語等外國文學作品多種 . 漫畫作品則見於豐子愷漫畫 . 護生畫集等 .
著名文學家  : 朱光潛  : 畢業於香港大學 . 後出國留學 . 在英法期間 . 寫成給靑年的十二封信和談美等 . 1933 年回國後 . 在北京大學 . 四川大學和武漢大學任教 . 曾任商務印書館文學雜誌主 編 .1949 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 . 其著作有西方美學史 . 文藝心理學等 . 又翻譯了黑格爾 的美學和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等 老舍  : 1918 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 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員 .1930 年回國任齊 魯大學 . 山東大學教授 . 抗戰期間主持中筆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 從事抗日宣傳 . 戰後 在美國講學和創作 .1949 年回國 . 任中國文聯副主席 .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 . 文化大 革命時受迫害至死 . 著作有駱駝祥子 . 茶館等 . 冰心  : 1923 年留學美國 .1926 年回國在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 . 抗日戰爭時在昆明 重慶等地寫作 .1946 年遷居日本 . 曾在東京大學任教 .1954 年回國 . 歷任全國人大代表 .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 . 早期作品有詩集繁星 . 春水 . 小說集超人 . 散文集寄小讀者 . 關於 女人等 . 另有印度童話集等翻譯作品 . 其著作大部份收入冰心全集中 . 茅盾  : 1913 年就讀北京大學 . 後參加五四運動 .1921 年在上海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和中 國共產黨 .1949 年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長 . 全國文聯副主席 .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 著有子夜 . 林家鋪子等 . 著作編為茅盾文集和茅盾評論集 . 郭沫若  : 1914 年留學日本 . 初習醫後習文學 .1921 年出版詩集女神 .1924 年後開始接受 馬列主義 . 倡導革命文學 .1928 年再到日本 . 致力於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 . 著有中國 古代社會研究 . 甲骨文字研究 .1937 年回國參加抗日 .1949 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 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 . 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 . 著有郭沫若文集 . 曹禺  : 1934 年在文學專刋上發表劇作雷雨 . 大受注意 .1936 年出版日出 . 原野 .1940 年出 版北京人 .1949 年後 , 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 中國戲劇協會主席 . 著作有王昭君 . 艷陽 天等 .
文學偉人巴金  : 巴金生於 1904 年 . 上海病逝於 2005 年 . 享年 101 歲 . 巴金是無黨派愛國文學大師 . 他是小說創作家 . 翻譯家 . 編輯家 . 出版家 . 文學評論家和社會 活動家 . 青年時留學法國 . 響往和翻譯外國的文學作品 .1929 年首次以巴金為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 長篇小說滅亡 . 1934 年到日本學日文 .1937 年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報編委 . 並和茅盾共同主編吶喊雜 誌 .1949 年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 . 後來連續五屆 ( 六至十屆 ) 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 多次代表中 國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1984 年榮獲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 巴金著作馳名中外 . 小說有  : 激流三部曲  : 家 . 春 . 秋 愛情三部曲  : 霧 . 雨 . 電 1958 – 1962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 90 年代後出版隨筆集 “再思錄” . 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 晚年將幾十萬積蓄和藏書捐增文學館 . 1999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將 8315 號小行星命名為 “巴金星” 2003 年國務院授予 “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helloiac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helloiac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helloiac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helloiac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helloiac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helloiac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helloiac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helloiac
 

What's hot (20)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南史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魏書 057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Similar to 中國歷史記要

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
xilin peng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helloiac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helloiac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helloiac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helloiac
 

Similar to 中國歷史記要 (20)

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南史 40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北齊書 17 卷十七 列传第九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More from clicksbucks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clicksbucks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clicksbucks
 
Philosophy for old_age1
Philosophy for old_age1Philosophy for old_age1
Philosophy for old_age1clicksbucks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clicksbucks
 
Trein reizen
Trein reizenTrein reizen
Trein reizen
clicksbucks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clicksbucks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clicksbucks
 
香港1946舊貎
香港1946舊貎香港1946舊貎
香港1946舊貎clicksbucks
 
10725 港大院士
10725  港大院士10725  港大院士
10725 港大院士clicksbucks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clicksbucks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clicksbucks
 
Therapy4the soul
Therapy4the soulTherapy4the soul
Therapy4the soulclicksbucks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教我如何不想他 Wh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clicksbucks
 
Campaign for god.pps
Campaign for god.ppsCampaign for god.pps
Campaign for god.ppsclicksbucks
 

More from clicksbucks (20)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西安的唐遺址公園與唐文化
 
大師影像
大師影像大師影像
大師影像
 
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唐詩地圖
唐詩地圖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
Ode to nature 大自然之頌
 
Lappland
LapplandLappland
Lappland
 
Philosophy for old_age1
Philosophy for old_age1Philosophy for old_age1
Philosophy for old_age1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
人生的45堂課:我就在那7%裡面
 
Trein reizen
Trein reizenTrein reizen
Trein reizen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
Good cholesterol好膽固醇在做什麼?
 
香港1946舊貎
香港1946舊貎香港1946舊貎
香港1946舊貎
 
Hot chocolatehl
Hot chocolatehlHot chocolatehl
Hot chocolatehl
 
10725 港大院士
10725  港大院士10725  港大院士
10725 港大院士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
生什麼病吃什麼水果
 
Norway
NorwayNorway
Norway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
God's prayer for his cildren
 
Therapy4the soul
Therapy4the soulTherapy4the soul
Therapy4the soul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教我如何不想他 Wh
教我如何不想他 Wh
 
Friendship
FriendshipFriendship
Friendship
 
Campaign for god.pps
Campaign for god.ppsCampaign for god.pps
Campaign for god.pps
 

Recently uploaded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h0wovd5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h0wovd5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h0wovd5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ictglzse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h0wovd5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Koong Lin
 

Recently uploaded (13)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Adelaide毕业证)阿德莱德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代考GMAT【微oojjiijj信】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国外学历认证办理,留信网认证办理.国外大学成绩单修改,留学gpa不足上国外名牌大学,黑客改gpa成绩!【微信tytyqqww】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黑客改学历,黑客服务黑客修改大学成绩,黑客改成绩单,黑客入侵教务系统,找黑客修改成绩.【微oojjiijj信】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出国改成绩, 修改成绩,找黑客修改成绩,找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国外大学成绩修改,[英国院校]挂科?别担心!成绩单上的遗憾,我们帮你弥补。改造成绩认证deg...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Q毕业证书)昆士兰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Griffith毕业证书)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Ryerson毕业证书)瑞尔森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黑客改gpa ,黑客技术,黑客改分,黑客改成绩,黑客修改成绩揭秘黑客常用的入侵方式,邮件成主要攻击对象!💥 你是否曾经收到过来历不明的邮件?里面可能藏着木...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改分,修改成绩单,挂科修改,GPA成绩提高黑客常用的邮件入侵方式如何破解Instagram帐户和密码【微oojjiijj信】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哇塞!黑客大佬居然能入侵网站改成绩,简直是神仙操作啊!太牛了!🤩💪🔥【微oojjiijj信】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JCU毕业证书)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鏘鏘的帶賽人生:從自卑到強運的50年成長屁事然後聊一聊傻瓜型學習歷程分析.pptx
 

中國歷史記要

  • 1. 中 國 歷 史 記 要 二零零九年七月
  • 2. 公 元 前 1600 1800 2000 2200 2600 ? 三 皇 1. 燧人氏 ( 鑽木取火 ) 2. 伏羲氏 ( 結網捕魚 ) 3. 神農氏 ( 嘗百草以草藥治病 ) 五 帝 1. 黄帝 ( 發明指南車 ) 2. 顓頊 ( 發展農業生產 ) 3. 帝嚳 ( 善觀天象氣候 ) 4. 帝堯 ( 制定曆法季節 ) 5. 帝舜 2400 夏 朝 1. 禹 ( 治水 ) 2. 啓 17. 桀 有巢氏 ( 構木為巢 ) 女媧氏 ( 煉石補天 ) 蚩尤 ( 以銅造兵器 ). 倉頡 ( 造字代替結繩記事 ). 嫘祖 ( 收繭抽絲織成衣料 ). 后羿 ( 射日 ). 嫦娥 ( 奔月 ) 妹喜 ( 喜看群臣喝醉酒淹死 . 喜聽撕欄布帛之聲 . 喜戴官帽 ) 盤 古 鑿井取水 釀酒 ?
  • 3. 公 元 前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 湯 30. 紂 商 朝 發明馬車 從事畜牧 . 牛車耕田 伯夷 . 叔齊 ( 不食周粟餓死 ) 妲己 ( 助紂為虐 . 酒池肉林 . 炮烙之刑 ) 商 朝
  • 4. 公 元 前 800 900 1000 西 周 1. 周武王姬發 12. 幽王 封建制度 姜尚釣魚 周公旦制禮作樂 太史籀整理統一文字為大篆 褒姒 ( 烽火戲諸侯 ) 西 周 750 850 950 1050 行井田制
  • 5. 井田制 : 中國最早期的土地政策 . 全國土地國家所有 . 按功績封地給羣臣 . 又 . 將土地劃成井字 . 中央為公田 . 圍繞着公田的八户為私田 . 公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405 公尺 405 公尺 私田由同姓依照嫡庶關系去繼承 . 不得轉讓或買賣 . 耕種的農奴也随同屬奴隸階級 所有 . 終生不得離開土地不得轉業 .
  • 6. 公 元 前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春 秋 戰 國 東周軍事家 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 勾踐臥薪嘗膽滅吳 齊桓公以管仲為相 . 春秋五霸 : 1. 齊桓公 2. 晉文公 3. 楚莊王 4. 秦穆公 5. 宋襄公 亦有人以勾踐和吳王 闔閭代替後二人 1. 周平王 25. 周赧王 戰國七雄 : 1. 齊 2. 楚 3. 燕 4. 韓 5. 趙 6. 魏 7. 秦 范蠡獻西施 孫臏 ( 齊威王軍師 ) 齊國田單火牛陣破燕軍 商軮為秦變法 . 廢井田 . 實行連坐法等 秦相范睢遠交近攻 . 白起坑趙卒四十萬人 秦相張儀倡連橫 . 蘇秦主張合縱六國攻秦 孫武 ( 孫子兵法 ) 東 周
  • 7. 春秋霸主地域圖 : 蘇秦合縱計 : 合縱者 . 合眾弱而攻一強的意思 . 當時秦國最强 . 齊國蘇秦游說五國合六國以抗秦 . 可惜各國心懷異 志事敗 . 張儀連橫計 : 連橫者 . 事一强以攻眾弱的意思 . 當時齊楚聯盟 . 秦相 張儀游說各國服從秦國 . 並迫使齊國與秦國合力攻 打楚國 . 楚國戰敗勢力轉弱 . 秦 秦 秦 楚 楚 楚 齊 齊 齊 晉 宋 吳 越 魏 韓 趙 燕
  • 8. 公 元 前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東周思想家 管仲 ( 禮義廉恥四維 ) 秦孝公用商鞅變法 伯樂 ( 善相馬 ) 師曠 ( 晉國宮廷樂師 ) 老子無為而治 . 著有老子一書 . 即道德經 莊周著有莊子一書 孔子整理詩 . 書 . 春秋 墨子兼相愛交相利和非攻 孟子民為貴 . 社稷次之 . 君為輕 . 認為性本善 荀子人定勝天 . 性本惡 韓非以法治為中心 . 又認為人口增長太快降低生活水平
  • 9. 九流十家 : 1. 儒家 : 孔子 . 孟子 2. 道家 : 老子 ( 道德經無為而治 ) 3. 陰陽家 : 鄒衍 ( 五德終始說 . 用五行解釋王朝興替 ) 4. 法家 : 韓非 ( 結合商鞅的重法 . 申不害的重術和慎到的重勢 ) 5. 名家 : 惠施 ( 探討和辯論一些名詞和概念 . 是中國早期的邏輯學 ) 6. 墨家 : 墨子 ( 非攻 . 兼相愛交相利 ) 7. 縱橫家 : 蘇秦 ( 合縱 ). 張儀 ( 連橫 ) 8. 雜家 : 呂不韋 ( 兼儒法道墨 ) 9. 農家 : 許行 (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 ) 10. 小說家 前九項為九流 . 加上小說家為十家
  • 10. 四書 : 東周一些文人收集了很多孔子學生以及戰國時儒家學者的文章 . 後來西漢戴德和他的 侄兒戴聖選編八十五編成書 . 稱 “大戴禮記” . 到了唐代只剩下三十九編 . 是為禮記 . 南宋朱熹將禮記裡面 “大學”和 “中庸”拿出來單獨成書 . 世人將 “大學” . “ 中庸” . “ 論語”和 “孟子”合稱四書 . “ 論語”記載孔子的思想 . 言論和事跡 . 是孔子門下弟子及再傳弟子集錄編成 . “ 孟子”記載孟子的思想 . 言論和事跡 . 西漢末年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 . 其弟子萬章 . 公孫丑等人參與制成 .
  • 11. 五經 : 1. 詩經 : 是中國詩歌總集 . 共三百零五首 . 西周時各諸侯協助朝廷採集民謠 . 再由史官和樂師 編纂而成 . 2. 尚書 : “ 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 . 或以為上所為 . 下所書 . 謂之尚書” . 古代記載有 3240 篇 . 孔子 删為 120 篇作為教材 . 3. 儀禮 : 記載周代各種禮儀 . 以記載士大夫禮儀為主 . 尚存十七篇 . 又稱禮經 . 4. 周易 : 以一套符號系統描述狀態變異 . 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哲學和宇宙觀 . 它以陰陽兩種 元素的對立和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 相傳是西周時文人所寫 . 5. 春秋三傳 : 春秋是中國最早編年體史書 . 據說是孔子所編 . 春秋一詞 . 本是東周列國史官所 撰編年史的統稱 . 由於文字言簡意深 . 註釋春秋的書有 “左氏” . “ 公羊” 和 “穀梁”三家 . 合稱 春秋三傳
  • 12. 東周其他名人 : 下述各人俱為戰國末年的知名人士 屈原 : 楚懷王的忠臣 . 遭貴族讒客而去職 . 於頃襄王時被放逐 . 創作了新體裁的詩歌楚辭 . 代表作 有離騷和九章 . 相傳楚被秦滅之後投汨羅江自盡 . 廉頗 : 趙國名將 . 屢戰屢勝 . 但後來被反間計所害 , 以年老為由罷官 . 趙括 : 趙國將領 . 替代廉頗之後紙上談兵 . 多次戰敗 . 被秦將白起包圍 , 中箭身亡 . 藺相如 : 趙國大臣 . 奉命帶和氏壁見秦王 . 後來完壁歸趙 . 又 . 他和廉頗不和 . 但他容忍謙讓 , 廉頗 負荊請罪 . 扁鵲 : 齊國神醫 . 以望聞問切為四診法 . 戰國四公子 : 1. 孟嘗君 : 齊國貴族 . 門下食客數千 . 曾任齊相國 . 秦相 . 魏相 . 2. 平原君 : 趙國貴族 . 任趙相 . 食客數千 . 後堅守邯鄲抗秦三年 . 得魏楚救助擊退秦軍 . 3. 信陵君 : 魏國貴族 . 食客三千 . 平原君邯鄲求救時 . 初時魏王答應相助 . 派晉鄙出兵 . 後來又因害 怕秦而令晉鄙停止 . 信陵君竊取兵符 . 率軍成功救趙 . 4. 春申君 : 楚國貴族 . 食客三千 . 派兵邯鄲攻秦救趙 . 鄭國 : 韓國人 . 被派往秦游說秦王政開鑿三百里灌溉渠 . 表面上是有助農田灌溉和防洪 . 實際目 的是拖延秦王滅韓 . 這項工程完成後世稱為鄭國渠 . 荊軻 : 燕太子丹重金收買荊軻刺殺秦王政 . 荊軻帶着樊於期的人頭 . 和藏有匕首的燕國地圖見 秦王 . 可惜圖窮匕現事敗 .
  • 13. 公 元 前 206 208 210 212 214 216 218 220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 . 秦王政改稱始皇帝 . 下詔統一度量衡 築修馳道 蒙恬領兵三十萬攻打匈奴 開靈渠 . 攻南越 . 置桂林 . 南海 . 象郡 . 築萬里長城 焚書 建阿房宮 . 坑儒四百六十餘人 始皇駕崩 . 趙高和李斯矯昭立胡亥為秦二世 陳勝吳廣起義 . 項梁劉邦也分別起兵 項羽大敗秦軍於鉅鹿 . 趙高殺二世 . 立子嬰為秦王 . 其後子嬰殺趙高 劉邦揮大軍至灞上 . 子嬰降 . 秦亡 . 項羽會劉邦於鴻門 . 殺子嬰 . 屠咸陽 . 燒秦宮 . 自立為西楚霸王 . 封劉邦為漢王 秦 朝 1. 秦始王 2. 秦二世 3. 秦三世 秦始皇下令車同軌 . 書同文
  • 14. 長城 黄河 省界 遼寧 山東 河北 山西 陝西 寧夏 甘肅 河南 安徽 江蘇 內蒙古自治區 渤 海 黃 海 萬 里 長 城 地 圖
  • 15. 公 元 40 20 0 公 元 前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劉邦於核下打敗項羽 . 建立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 衛青出擊匈奴 霍去病大敗匈奴 . 鑄五銖錢 . 制定漢幣 . 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 哀帝崩 . 太皇太后召王莽執政 王莽稱帝 . 國稱新 . 劉秀起義 劉秀大敗王莽於昆陽 . 新朝亡 . 西 漢 1. 高祖劉邦 12. 孺子嬰 新 朝 司馬遷編寫史記 王昭君出塞匈奴 5. 漢武帝 20
  • 16. 公 元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劉秀稱帝 . 定都洛陽 . 國號漢 . 匈奴分裂為南北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平定焉耆 . 西域五十餘國納貢稱臣 蔡倫改良造紙術 張衡造候風地動儀 . 渾天儀 兩次黨錮之禍 張角領黃巾起義 袁紹帶兵入宮殺宦官二千餘人 . 隨後董卓挾持獻帝 . 華佗發明口服麻醉藥 . 剖腹治病 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劉備與孫權聯軍於赤壁大敗曹操 東 漢 1. 光武帝 14. 獻帝 建安七子 :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幹 . 阮瑀 . 應瑒 . 劉楨 以閹人為宦官
  • 17. 公 元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265 1. 魏文帝 ( 曹丕 ) 5. 元帝奐 1. 昭烈帝 ( 劉備 ) 2. 後主禪 1. 大帝孫權 4. 末帝皓 (264-280) 吳將衛温帶兵到夷洲 ( 今台灣 ) 竹林七賢 : 阮籍 . 嵇康 . 山濤 . 王戎 . 劉伶 . 阮咸和向秀 馬鈞改良絲織機 . 灌溉車 . 指南車 . 攻城用的拋石機 . 連弩車等 . 成效 提高數倍 鍾繇書法由隸書改為楷書 魏 蜀 吳 孔明七擒孟獲 劉禪降 . 被封為安樂公 . 且告司馬 昭 : 此地樂 . 不思蜀 三 國
  • 18. 魏 吳 蜀 赤壁
  • 19. 三國盡歸司馬懿 : 司馬懿 ( 公元 179-251 年 ). 初為曹魏主簿 . 為曹丕賞識 . 到了魏明帝時 . 多次與諸葛亮 交鋒 . 成功阻止劉備北伐 . 到了曹芳即位 . 他和皇室曹爽受命輔政 . 公元 249 年殺曹爽 獨管國事 . 他有兩個兒子 . 司馬師和司馬昭 .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廢魏帝曹芳 . 立曹髦 . 次年病死 . 司馬昭接掌大權 . 曹髦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 公元 260 年 . 司馬昭殺曹髦 . 立曹奐 為帝 . 公元 263 年滅蜀 . 他死後數年 . 兒子司馬炎稱帝 . 建立晉朝 .
  • 20. 公 元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西 晉 東 晉 1. 武帝司馬炎 4. 愍帝鄴 1. 元帝司馬睿 11. 恭帝德文 司馬炎稱帝國號晉 晉滅吳統一中國 賈后亂政 . 八王之亂開始持續七年 匈奴人劉淵稱漢王 匈奴人劉聰攻陷洛陽 . 擄懷帝 ( 永嘉之亂 ). 祖逖 ( 聞雞起舞 ) 北伐 劉曜攻陷長安 . 擄愍帝 . 西晉亡 司馬睿在建康稱晉王 桓溫第一次北伐 . 兩年後第二次北伐 桓溫第三次北伐 淝水之戰 . 謝玄草木皆兵 . 大破前秦自稱投鞭斷流的符堅 桓玄逼安帝禪位 . 自立為楚帝 . 翌年劉裕殺桓玄 . 安帝復位 劉裕北伐滅南燕 劉裕北伐滅後秦 晉惠帝問 : 百姓餓死何不食肉糜 ? 2. 晉惠帝 周處除三害 王羲之行書蘭亭集序 . 楷書黄庭經 顧愷之畫家 . 洛神賦圖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 擅長田園詩 . 散文有桃花源記 法顯西行三十餘國取經十四年 . 到過天竺 . 斯里藺卡 . 爪哇等地 . 撰 成佛國記 晉 朝
  • 21. 匈奴 前趙 北凉 夏 304-329 401-439 407-431 鮮卑 前燕 337-370 後燕 384-407 西秦 385-431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羯 後趙 319-351 氐 成漢 前秦 304-347 350-394 後凉 386-403  後秦 384-417 漢 前凉 317-376 西凉 400-421 北燕 409-436 種族 國號 年份 十 六 國 五胡指匈奴 . 鮮卑 . 羯 . 氐 . 羌 五胡亂華
  • 22.  氐 匈 奴 鮮 卑 羯 五胡 : 匈奴 . 鮮卑 . 羯 . 氐 . 22
  • 23. 公 元 590 570 550 530 510 490 470 450 430 410 390 南 朝 宋 齊 梁 陳 1. 武帝劉裕 8. 順帝準 1. 高帝蕭道成 7. 和帝寶融 1. 梁武帝蕭衍 4. 敬帝方智 1. 武帝陳霸先 5. 後主叔寶 北 朝 1. 道武帝拓跋珪 10. 節閔帝恭 北 魏 西 魏 北 周 東 魏 北 齊 宇文泰 1. 孝閔帝覺 5. 靜帝闡 高歡 1. 文宣帝洋 6. 幼主恒 南北朝
  • 24. 公 元 580 楊堅廢北周靜帝自立 . 國號隋 . 是為隋文帝 . 滅陳統一全國 楊廣派人用毒弒父楊堅自立為隋煬帝 585 590 595 600 605 610 615 620 開鑿運河 . 貫通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修咠長城 三征高麗 李淵立恭帝 . 尊煬帝為太上皇 . 自稱唐公 煬帝被殺 . 李淵廢恭帝 . 隋亡 隋 朝 征高麗 再征高麗
  • 25. 公 元 610 李淵在長安登基 , 是為唐高祖 玄武門之變 . 高祖以李世民為太子 . 並傳位給他 . 是為唐太宗 武則天廢中宗 . 立睿宗 . 並親自臨朝聽政 武則天稱帝 . 國號周 武則天病逝 . 中宗復位 . 恢復國號唐 韋后弒中宗 . 李隆基誅韋后 . 迎睿宗復位 . 唐 朝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700 710 太宗親征高麗 文成公主與吐蕃王和親 高僧玄奘啓程往天笠求佛經 . 平東突厥 玄奘取佛經回國
  • 26. 公 元 910 860 810 760 安祿山作反 . 史稱安史之亂 牛李黨爭 甘露之變 . 宦官勢力大增 黄巢攻佔長安 . 稱帝 . 國號大齊 朱温降唐 . 改名朱全忠 . 黃巢敗死 朱全忠廢哀帝自立 . 唐亡 共 28 皇帝 710 唐 朝 睿宗禪位李隆基 . 是為唐玄宗
  • 27. 唐太宗貞觀之治 : 李世民在位期間 . 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 認識百姓和君主的關係 . 人能載舟以能覆舟 . 重用賢能 : 1. 房玄齡 . 宰相 . 2. 杜如晦 . 房玄齡善謀 . 杜如晦能斷 . 後人稱房謀杜斷 3. 魏徵 . 力諫二百餘次 . 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勸唐太宗居安思危 . 及後病死 . 太宗說 : 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 今魏徵殂逝 . 遂亡一鏡矣 . 4. 李靖 . 精通兵法 . 敗東突厥 . 破吐谷渾 . 5. 篩仁貴 . 高宗時已在西突厥及高麗戰事中屢立戰功 . 後來助李世民戰勝九姓突厥 . 軍中歌曰 : 將 軍三箭定天山 . 戰士長歌入漢關 . 唐太宗在位年間 .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 . 減稅 . 興修水利 . 天下太平 . 史稱貞觀之治 .
  • 28. 武則天 : 十四歲被選入宮為唐太宗才人 . 太宗死後為尼 . 唐高宗召為昭儀 . 及後立為皇后 . 參預朝政 . 高宗去世 . 中宗即位 . 武則天臨朝掌政 . 次年廢中宗立睿宗 . 繼而廢睿宗自立為帝 . 改國為周 . 當政年間 . 嚴厲對付政敵 . 貶逐元老 . 用酷吏 . 興大獄 . 誅殺唐宗室及大臣多人 . 另一方面 . 改 革科舉 . 初行殿試 . 親自考試貢士 . 首創武舉 . 基本上奉行唐太宗時的措施 . 社會經濟持續繁 榮 . 可惜到了晚年奢豪專橫 . 頗多弊政 .705 年大臣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 . 迫她退位給中宗 . 還唐 國號 . 不過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 這年冬天病死 . 武則天稱帝十六年 . 而實際掌權長達四十多年 . 武則天第七子是唐中宗李顯 . 其皇后韋后勾結武三思等排斥張柬之等 . 又縱容女兒安樂公 主賣官鬻爵 . 大建寺院道觀 . 後來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 . 不久 . 唐睿宗之子李隆基 ( 唐玄宗 ) 攻入宮中 . 擁立其父 . 把韋氏及親信全部殺除 . 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顯與武則天所生 . 參與張柬之等迫武則天退位及李隆基殺韋后事件 . 睿宗在位時 . 她把持朝政 . 宰相多出其門下 . 朝臣依附眾多 . 李隆基即位後 . 她圖謀政變事泄 被殺 .
  • 29. 安史之亂 : 安是安祿山 . 奉承唐玄宗 . 並自廌為楊貴妃之子 . 反唐後稱雄武皇帝 . 最後被次子安慶緒所殺 . 史是史思明 . 安祿山的猛將 . 後來殺安慶緒稱大燕皇帝 . 最後被長子史朝義擒殺 . 雖然安史之亂平定了 . 但唐朝沒有消滅其勢力 . 反而封其舊部為節度使 : 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 治七州 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 . 治六州 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 . 治九州 合稱河北三鎮 .
  • 30. 唐代其他名人 : 高力士 : 唐玄宗時宦官 . 是唐朝宦官干政之始 閻立本 : 唐初名畫家 . 代表作歷代帝王圖 吳道子 : 盛唐時被譽為畫聖 顏真卿 : 名書法家 劉知幾 : 所著史通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書 杜佑 : 所著通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專史 李白 : 詩仙 . 現存九百九十餘首詩 . 尚有李太白文集 杜甫 : 詩聖 . 現存一千四百餘首詩 . 尚有杜少陵集 韓愈 : 唐宋八大家之首 . 大力提倡儒學 . 名著昌黎先生集 . 柳宗元 : 古文運動的提倡者 . 散文永州八記成為歷代山水散文的傑作 . 名著有河東先生集 白居易 : 最多產詩人 . 名著有白氏長慶集 李賀 : 人稱詩鬼 . 名著有昌谷集 李商隱 : 名著有李義山詩集 黃巢 : 僖宗 (873-888) 年間賣私鹽出身 .881 年作反攻陷洛陽 . 次年僖宗逃四川 . 黃巢進長安 稱帝 . 國號大齊 . 最後被唐兵所敗自殺 唐文宗 (826-840) 年間 . 牛僧孺與李宗閔結黨 . 排斥以宰相李吉甫兒子李德裕的李黨 .
  • 31. 公 元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朱全忠廢哀帝自立 . 國號梁 . 史稱 後梁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 是為契丹太祖 李存勗滅後梁稱帝 . 國强唐 . 史稱 後唐 石敬瑭滅後唐稱帝 . 國號晉 . 史稱 後晉 契丹改國號為遼 遼攻晉 . 陷汴梁 . 翌年劉知遠入汴梁稱帝 . 國號漢 . 史稱 後漢 郭威殺隱帝 . 後漢亡 . 翌年郭威稱帝 . 國號周 . 史稱 後周 五 代
  • 32. 十 國 公 元 900 910 920 930 940 950 960 970 吳 南 唐 3. 後主 李煜 吳 越 楚 南 漢 閩 前 蜀 後 蜀 荊 南 北 漢
  • 33. 公 元 960 980 1000 1020 1040 1060 1080 1120 1100 北宋 陳橋兵變 . 趙匡胤稱帝 . 國號宋 . 是為宋太祖 . 翌年罷石守信等禁軍將領 . 史稱 杯酒釋兵權 滅北漢 . 統一全國 . 初次伐遼 . 宋遼結澶淵之盟 西夏李元昊稱帝 . 國號大夏 范仲淹當政 . 上十事疏 . 史稱慶曆變法 . 旋告失敗 宋夏議和 . 王安石為相變法 . 史稱熙寧變法 司馬光為相 . 盡棄新法 女真阿骨打稱帝 . 國號大金 金滅遼 . 大舉侵宋 . 宋徽宗傳位欽宗 金擄走徽欽二宗 . 史稱靖康之難 . 北宋亡
  • 34. 北宋名人 : 趙匡胤 : 陳橋兵變之後 . 稱帝 . 翌年杯酒釋兵權 , 為鞏固中央權力 . 重文臣輕武將 趙普 : 是趙匡胤的主要謀臣 . 足智多謀 . 但讀書不多 . 相傳半部論語治天下 楊業 : 北宋名將 . 守衛北方 . 曾在雁門關大破契丹兵 . 後來在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的錯誤 指揮下 . 孤軍被困陳家谷口 . 重傷被俘 . 絕食而死 . 年約六十 . 他和他的家人被後人尊稱為 楊家將 范仲淹 : 推行慶曆新政失敗 . 但個人文學修養很高 . 其岳陽樓記中 :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 下之樂而樂 . 傳頌千古 包拯 : 出任開封府時 . 以廉潔見稱 . 執法公允 . 不畏權貴 . 後人稱包青天 畢昇 : 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 . 一字一印 . 火燒後便成活字 . 活字版印刷術研究成功 . 歐陽修 : 初期支持范仲淹變法 . 後來對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有意見 . 文學修養很高 . 是古 文運動領袖 . 史學方面 . 著有新唐書和新五代史 蘇軾 : 與父蘇洵和弟蘇轍合稱三蘇 . 他的詩清新豪健 . 善用誇張比喻 . 他的詞筆力縱橫 . 豪 邁奔放 . 他也是書法家 司馬光 : 大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政 . 名著資治通鑑 . 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王安石 : 積極推行青苗法 . 均輸法 . 市易法 . 免役法 . 農田水利法等 . 雖然變法失敗 . 但他也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著作有臨川集 媽祖 : 原名林默娘 . 她在台灣海峽救護很多海上遇難的人士 . 深受民眾愛戴 李師師 : 北宋末年汴京名妓 . 當時名士如周邦彥等常與她來往 . 傳說宋徽宗也屢至其家 程顥 : 理為宇宙本源 . 天者理也 . 知識 . 真理的來源 . 只是內在於人的心中 . 為學以識仁為主 程頤 : 其學以窮理為主 . 主張涵養須用敬 . 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 . 目的在去人欲存天理
  • 35. 公 元 1280 1260 1240 1220 1200 1180 1160 1140 1120 金擄徽宗和欽宗 . 史稱靖康之難 . 北宋亡 . 趙構即位河南南京 . 是為宋高宗 南 宋 金立劉豫為齊帝 . 韓世宗 . 岳飛連敗金兵 . 金廢劉豫 . 南宋則定都臨安 ( 即今杭州 ). 秦檜為相 . 岳飛大敗金兀述於郾城 岳飛被殺 . 金宋議和 宋伐金失敗 . 鐵木真建蒙古帝國 . 是為成吉思汗 . 重用耶律楚材 . 重建國家制度 . 宋金訂嘉定和議 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滅西夏 . 成吉思汗逝世 宋聯合蒙古滅金 . 翌年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三次西征 . 忽必烈伐大理 忽必烈即大汗位 . 是為元世祖 蒙古改國號為元 . 繼之 . 陷臨安 . 擄恭帝 . 文天祥等迎立端宗於福州 端宗卒 . 陸秀夫等立趙昺為帝 . 翌年元攻陷厓山 . 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自盡 . 南宋亡 邱處機師承王重陽出家為道 . 成立龍門派 . 成吉思汗封他為國師 .
  • 36. 南宋文學家 : 李清照 : 女詞人 .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詞 . 已失傳 . 後人有潄玉詞輯本 . 編有李清照集 辛棄疾 : 愛國詞人 . 多次向朝廷提出收復中原的策畧都沒有被接納 陸游 : 愛國詩人 . 名句 :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著作有劍南詩稿 . 他的詩現存 九千三百首 . 是多產詩人 朱熹 : 理學家 . 承繼北宋二程 ( 程顥和程頤 ) 的學說 . 著有四書章句集注 . 周易本義 . 楚辭集 注等 陸九淵 : 倡心即理學說 . 他與朱熹在鵝湖書院互相詰難 . 進行長期辯論 . 後世以朱陸並稱 他的學說後由明代王守仁繼續發揚光大 . 成為陸王學派 . 後人將他的著作編為象山先生 全集 鄭樵 : 喜遊名山大川 . 搜奇訪古 . 通曉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等知識 . 晚年編撰通志二百卷 . 歷 述上古至隋唐的歷史 . 其中記載典章制度的二十略 . 頗具創見 袁樞 : 以資治通鑑為藍本 . 將史事分類貫通 . 標明題目 . 依年代次序 . 編成通鑑紀事本末四 十二卷 . 是中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 宋慈 : 處理獄案時重視現場勘驗 . 他積累了豐富的驗傷和驗屍經驗 . 編成洗寬集錄二卷 . 歷代官府奉為屍傷檢驗藍本 . 後來還被譯成荷蘭 . 法國 . 英國 . 德國 . 日本 . 朝鮮等多國文字 對世界法醫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 文天祥 : 抗元名將 . 忽必烈親自勸降亦遭拒絕 . 在過零丁洋一詩中 . 有 : 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 取丹心照汗清名句 . 在獄中著有正氣歌 . 後於大都柴市口從容就義 .
  • 37. 唐宋八大家 : 唐朝 : 1. 韓愈 2. 柳宗元 宋朝 : 3. 歐陽修 4. 蘇洵 5. 蘇軾 6. 蘇轍 7. 王安石 8. 曾鞏
  • 38. 遼 夏 金 公 元 910 950 990 1030 1070 1110 1150 1190 1230 1270 遼 1. 太祖 9. 天祚帝 西 夏 1. 景宗 18. 末帝 金 1. 太祖 18. 末帝 北宋 南宋 ( 金滅遼 )
  • 39.  
  • 40. 公 元 1270 1280 1290 1300 1310 1320 1330 1340 1350 1360 1370 元 朝 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滅南宋 . 統一中國 . 建都大都 ( 今北京 ) 文天祥就義 窩闊臺汗國亡 . 併入察合台汗國 伊兒汗國亡 方國珍起兵臺州 劉福通 . 徐壽輝起兵 . 翌年郭子興攻克濠州 . 朱元璋附其部下 張士誠起兵高郵 . 之後 . 白蓮教首領劉福通帶紅巾軍擁韓林兒為帝 . 國號宋 張士誠殺劉福通 . 朱元璋滅陳友諒 朱元璋滅張士誠 . 方國珍 . 命徐達等北伐 馬可勃羅 ( 原是威尼斯商人 ) 口述 . 獄友筆錄東方見聞錄 . 即馬可勃羅遊記 .
  • 42. 元朝戲曲作家 : 元曲四大家有三個說法 : 1. 關漢卿 2. 馬致遠 3. 鄭光祖 4. 白樸 1. 王實甫 2. 關漢卿 3. 馬致遠 4. 白樸 1. 關漢卿 2. 馬致遠 3. 白樸 4. 庾吉甫 關漢卿 : 抨擊政治和社會的黑暗面 . 著作有竇娥寃 . 望江亭 . 救風塵 . 單刀會等 王實甫 : 頌揚正義 . 著作有西廂記 . 破窰記 . 麗春堂等 馬致遠 : 著作有漢宮秋 . 青衫淚 . 薦福碑 . 黃粱夢等
  • 43. 元朝史學名人 : 胡三省 : 花了三十年功夫完成資治通鑑音注二百九十四卷 . 對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作了 校勘 . 解釋和考證 . 馬端臨 : 花了二十年時間編成文獻通考 . 述說遠古至南宋歷代制度的沿革變遷 . 對宋代 的得失尤為詳盡 . 對宋末政治的腐敗極為憤慨 . 後人把唐杜佑的通典 . 南宋鄭樵的通志 和馬端臨的史獻適考合稱三通 .
  • 44. 元朝科技名家 : 郭守敬 : 製造了十多種天文儀器 . 算出一年有 365.2425 天 . 他所編的授時曆與現行的公曆 一年周期一樣 . 可謂先知了三百年 . 王禎 : 致力改良農具 . 搜寫了農書三十七卷 . 他又改良活版印刷術 . 並著有造活字印書法 . 黃道婆 : 改革紡織生產工具 . 傳授軋車 . 彈棉椎弓 . 紡車和纺織等技術 .
  • 45. 1590 1570 1550 1530 1510 1490 1470 1450 1430 1410 1390 1370 公 元 明 朝 朱元璋即位於應天 ( 今之南京 ). 是為明太祖 明成祖遷都北京 . 翌年倭寇侵遼東 三保太監鄭和首次下西洋 明成祖率軍征韃靼 宦官王振挾英宗親征瓦刺於土木堡全軍覆沒被俘 . 史稱土木之變 . 忠臣于謙擁立景帝 宦官曹吉祥發動奪門之變 . 英宗復位 成立西廠 . 由宦官汪直統領 俞大猷和戚繼光大破倭寇於閩粵 . 繼而平息倭寇之患 張居正推行新稅制一條鞭法 . 將各項稅合而為一 . 按畝徵銀 . 利瑪竇來華
  • 46. 1630 1590 公 元 李自成攻陷北京 . 明思宗於煤山自縊 . 明亡 努而哈赤建立滿洲八旗 努而哈赤建立後金 . 荷蘭佔台灣 . 袁崇煥守寧遠 . 敗金軍 後金改國號為清 . 高迎祥死 . 李自成稱闖王 1600 1610 1620 東林黨爭 努而哈赤受傷而死 . 皇太極繼位 1640 1650 明 朝
  • 47. 明朝小說家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小說家 . 他所寫的水滸傳描述宋末當政者橫徵暴斂 . 官迫民反 . 宋江等一百 零八條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 . 西遊記和紅樓夢合稱中國四大名小說 羅貫中 : 元末明初小說家 . 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撰寫而成 . 吳承恩 : 明代中後期小說家 . 他所寫的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往天竺取經的故事為題材 . 寫成神 話故事 . 影射很多社會問題 . 發人深省 . 歌頌不畏艱難誓達目的的意志 . 深入人心 .
  • 48. 明朝其他名人 : 海瑞 : 明初清官 . 為官清廉正直 . 關心人民疾苦 . 在經濟上注意發展生產 . 興修水利 . 清丈田 地 . 勒令大地主退還侵佔了的民田 . 同時他不畏強權 . 拒絕行賄 . 還屢次昭雪寃案 . 得到後 世人的歌頌 . 王守仁 : 曾在故鄉陽明洞隱居 . 世稱陽明先生 . 他接續陸九淵的學說 . 成為陸王學派 . 以對 抗程朱學派 . 王守仁強調心是天地萬物之主 . 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 提出致良知和知 行合一的概念 顧憲成 : 當政時忤帝意被革職 . 退歸東林書院講學 . 世稱東林先生 . 在講學之餘 . 議論政事 . 批評宦官把持朝政 . 主張開放言路和實行改革 . 得到廣泛支持 . 宦官魏忠賢得勢 . 凡附東林 者皆加之罪 . 橫加殺害 . 後人稱東林黨爭 張三豐 : 元末武當道士 . 清初黃宗羲奉之為內家拳始祖 . 亦有張三豐創太極拳之說 . 湯若望 : 德意志人 .1620 年來中國學漢文 . 往西安傳教 . 往北京修訂曆法 . 編成崇禎曆書 . 明 朝為阻清兵入關 . 命他監鑄大砲 . 後投歸清朝 . 康熙年間被彈劾入獄 . 獲釋後移居廣東終老 . 著有主教緣起 . 遠鏡說 . 渾天儀說等 李時珍 : 用了二十七年時間寫成本草綱目 . 紀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草藥 . 收集了過萬藥方 . 總 結了歷代藥物學的成果 . 本草綱目後來被譯成拉丁文 . 法文 . 日文 . 朝鮮文 . 德文 . 英文等 徐光啟 : 跟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 . 幾何學 . 測量 . 水利等 . 他一生致力農業和水利 . 提倡栽培 棉花和甘薯 . 著農政全書 . 譯幾何原本 . 開創國人學習西方科學的先河 . 他還參與修訂崇禎 曆書 . 是中國曆法參用西法之始 徐霞客 : 三十多年走遍南北三十六省 . 研究各地之地形 . 地質 . 氣候和植物等 . 並把研究所得 以日記形式寫成徐霞客遊記 .
  • 49. 宋應星 : 明末清初科學家 . 著有天工開物 . 包羅農業生產 . 紡織 . 製鹽 . 製糖 . 榨油 . 燒瓷 . 採 煤 . 冶銅 . 煉鐵 . 軍器 . 火藥等 . 并有很多插圖和文字配合 . 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 科全書 . 被譯成日 . 法 . 英等文字 . 李自成 : 高迎祥死後 . 部下擁他為闖王 . 採納部下建議 . 提出均田免糧和平均買賣等口 號 . 得民眾愛戴 . 推翻明朝 . 但軍紀開始敗壞 . 在討伐吳三桂時為清兵敗於山海關 . 回京 後即皇帝位 . 迎戰清兵失利 . 退守陝西 . 後來在湖北被殺 . 熊廷弼 : 任遼東經略 . 當時後金 ( 清 ) 崛起 . 他奮勇鎮守 . 後金軍不敢進攻 . 可是被魏忠賢 排擠去職 . 之後遼陽瀋陽失守 . 他再任經略 . 可惜大權卻操於巡撫王化貞手中 . 還被魏 忠賢寃殺 袁崇煥 : 廣東人 . 自請守遼 . 築寧遠城 . 屢次擊退後金進襲 . 努而哈赤且受傷而死 . 袁崇煥 獲授遼東巡撫 . 次年寧錦大敗皇太極 . 崇楨任命為兵部尚書 .1629 年 . 後金繞道古北口入 長城 . 進圍北京 . 他星夜馳援 . 反而被反間計指通敵後金 . 因而被殺 吳三桂 : 任遼東總兵守山海關 . 李自成推翻明朝後 . 吳三桂降清 . 引多爾袞入關 . 清封為 平西王 . 後進攻南明 . 殺南明桂王 ( 永曆帝 ). 他鎮守雲南 . 形成割據局面 . 後來康熙削藩 . 他 1673 年自稱周王叛亂 .1678 年稱帝 . 不久病死 陳圓圓 : 蘇州名妓 . 崇楨將之贈吳三桂為妾 . 李自成攻進北京後被俘 . 吳三桂降清 . 引清 入關 . 攻陷北京 . 陳圓圓復歸吳三桂赴雲南 . 晚年為女道士 . 鄭成功 : 反對父親降清 . 在廣東起兵抗清 . 後以金門和厦門為根據地 . 在沿海堅持抗清 . 當時台灣為荷蘭佔領 . 鄭成功領兵二萬五千人 . 戰船三百五十艘 . 自厦門橫渡台灣海峽 . 經澎湖於台南登陸 . 經八個月的戰鬥令荷蘭投降 .
  • 50. 清 朝 太祖努而哈赤 1. 太宗皇太極 2. 世祖順治 3. 聖祖康熙 4. 世宗雍正 5. 高宗乾隆 6. 仁宗嘉慶 7. 宣宗道光 8. 文宗咸豐 9. 穆宗同治 10. 德宗光緒 11. 宣統溥儀 清 前 期 清 後 期 1627 - 1643 1644 - 1661 1662 - 1722 1723 - 1735 1736 - 1795 1796 - 1820 1821 - 1850 1851 - 1861 1862 - 1874 1875 - 1908 1909 - 1912
  • 51. 公 元 1680 1660 1640 清 前 期 李自成攻陷北京 . 明思宗自縊 .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 清世祖定都北京 . 李自成西走 . 張獻忠在四川稱帝 . 國號大西 . 南明福王 ( 弘光帝 ) 即位南京 . 清攻陷揚州 . 史可法殉國 . 攻陷南京 . 擒弘光帝 . 南明魯王 . 唐王立 . 李自成敗死 . 南明桂王 ( 永曆帝 ) 立 . 張獻忠敗死 永曆帝由雲南逃入緬甸 . 吳三桂入緬俘殺永曆帝 . 南明亡 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台灣 . 繼續抗清 吳三桂在雲南叛亂 . 三藩之亂開始 清攻克昆明 . 吳三桂吳世璠自殺 . 三藩之亂結朿
  • 52. 公 元 1698 1696 1694 1692 1690 1688 1686 1684 1682 清進攻台灣 . 鄭克塽投降 清分別在廣東 . 福建 . 浙江和江蘇設海關和外國通商 . 英國在廣州設商館 中俄雅克薩戰爭爆發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清大破噶爾丹 康熙親征噶爾丹 噶爾丹自殺 清 前 期
  • 53. 公 元 1720 1730 1740 1750 平西藏 平青海 . 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 設駐藏大臣 . 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 . 清加强管理西藏地區的政治和宗教 平金川 平準噶爾 平天山北路 在新疆設伊犂將軍 清 前 期 蘇州紡織工人反剝削大罷工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封閉其他海關 . 只留廣州對外通商 平天山南路
  • 54. 1770 1773 1776 1779 1782 1785 1788 1791 1794 公 元 下令編四庫全書 山東王倫發動農民叛變 . 被鎮壓 甘肅回民反清 頒佈西藏章程 . 規定達賴班禪承繼權位的辦法 清 前 期
  • 55. 清前期政治人物 : 努而哈赤 : 女真族統治者 . 愛新覺羅氏 . 愛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 . 從中學習軍事策畧 .1588 年 統一了建州各部 . 明朝封他為督僉事龍虎將軍 .1608 年停止進貢 .1616 年自立為汗 . 建立金 國 . 史稱後金 . 努而哈赤用了三十年時間統一女真各部 . 吸收漢族文化和技術 . 制定滿文 . 建 立軍政合一的入旗兵制 .1626 年戰死 清初三藩 : 清分封降清的明將吳三桂為平西王 . 守雲南 . 尚可喜為平南王 . 守廣東 . 耿繼茂為 靖南王 . 守福建 . 他們三人合稱三藩 . 三藩逐漸成為割據局面 . 康熙下令撤藩 . 引起三藩之亂 . 吳三桂首先叛變 . 耿繼茂之子耿精忠和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響應 . 攻取雲南 . 貴州 . 湖南 . 福建 . 四川等省 . 廣西和陝西也相繼反叛 . 康熙一面對三藩實行分化政策 . 一面調動大軍南下 . 八年 後平亂 . 孝莊文皇后 : 嫁皇太極 . 是順治的生母 . 順治和康熙都是年幼登基 . 分別由考莊文皇后輔佐 朝政 多爾袞 : 以順治的皇叔身份執政 . 獨攬大權 . 封號至攝政王 . 專橫跋扈 . 後來順治以謀逆罪剝 奪其爵位 . 病死 . 康熙 : 八歲即位 . 十四歲親政 . 十六歲用計逮捕了居功自傲專橫亂政的輔政大臣鼇拜 . 繼而 削藩 . 平定三藩之亂 .1683 年出兵攻滅台灣鄭氏政權 . 統一全國 . 康熙勤政愛民 . 日理萬機 . 還 編纂康熙字典 . 不過 . 對士人防範甚嚴 . 興明史和南山集等文字獄 . 雍正 : 相傳以陰謀奪得帝位 . 在位十三年 . 屢殺兄弟和忠信 . 獨攬大權 . 遣派密探偵查臣下私 隱 . 不過銳意改革歪風 . 吏治亦見清明 . 可稱德政 .
  • 56. 年羹堯 : 是雍正的心腹 . 曾參與奪帝位的陰謀 . 後來為雍正猜忌 . 以叛逆罪入獄 . 勒令自殺 . 鄂爾泰 : 是雍正的心腹 . 實行改土歸流 . 加強统治 . 乾隆年間以病解職 . 乾隆 : 1773 年開四庫全書館 . 十年後編成四庫全書 ( 總纂官紀曉嵐 ). 一方面獎勵學術 . 但 同時藉此銷毁或竄改對清朝不利的內容 . 更屢興文字獄 . 乾隆六次南巡 . 花費無度 . 後期重 用和坤 . 大長貪污之風 . 還自誇文武全才 . 自稱十全老人 .1796 年讓位嘉慶 . 卻仍執政 . 和坤 : 乾隆時由侍衛升至户部侍郎兼軍機大臣 . 在職二十年 . 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 封一等 公 . 和坤藉黨營私 . 貪污受賄 . 家產白銀十億両 . 相當於當時政府二十年的總收入 . 嘉慶親 政後五天把他逮捕 . 責令自殺 . 抄沒家產 .
  • 57. 清初小說名家 : 蒲松齡 : 十九歲為秀才之後屢試不弟 . 返鄉講學賣文為生 . 坎坷失意 . 積半生精力撰成 聊齋志異 . 借鬼狐神妖故事反映清初社會敗象 . 名重一時 . 吳敬梓 : 出生望族 . 但家道中落 . 屢試未能中舉 . 乃放情詩酒 . 暢遊大江南北 . 賣文為生 . 所著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 把多個故事連綴起來 . 內容以揭露和批評八股取士制度為中 心 . 旁及官僚制度 . 人倫關係以及社會風氣 . 曹雪芹 : 年少時家境富有 . 後來家道中落 . 晚年窮困潦倒 . 他以十年時間創作了長篇小 說紅樓夢 . 成為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 .
  • 58. 公 元 1795 1800 白蓮教起事 . 鴉片開始大量輸入 1805 白蓮教起事結束 公 元 1844 1843 1842 1841 1840 1839 1838 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林則徐燒鴉片 . 英艦與廣東水師在穿鼻洋發生衝突 鴉片戰爭爆發 . 道光命琦善為欽差大臣 . 並革除林則徐職務 . 中英簽訂穿鼻草約和廣州和約 道光向英宣戰 . 楊芳在廣州設馬桶陣大敗 . 道光派奕山赴廣東 . 廣州三元里人民自發抗英 . 史稱三元里事件 . 鴉片戰爭結束 .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 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門條約 簽訂中美望厦條約及中法黄埔條約 清 後 期
  • 59. 清 後 期 公 元 1884 1880 1876 1872 1868 1864 1860 1856 1852 洪秀全金田村起義 . 太平軍攻克永安州 太平軍攻克南京並定都南京 . 改名天京 . 建號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諸王內訌 . 廣東發生亞羅號事件 . 英國聯軍入侵中國 英法聯軍攻陷廣州 .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 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 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 攻入北京 . 清廷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 . 咸豐與后妃 逃往熱河 ( 今承德 ). 同治六歲登基 . 慈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洪秀全死 . 天京失陷 . 英國分別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匯豐銀行 天津民眾毆斃開槍屠殺群眾的法國駐天津領事 . 焚毁多所教堂 . 史稱天津教案 俄軍進佔新疆伊犂 簽訂中英煙台條約 簽訂中俄伊犂條約 法國侵佔越南 . 中法戰爭爆發 簽訂中法新約 . 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 . 簽訂中日天津條約 ( 不戰不和不守 . 不死不降不走 ) 日本侵犯台灣 同治去世 . 光緒繼位 . 慈禧再度垂簾聽政
  • 60. 清 後 期 公 元 1912 1910 1908 1906 1904 1902 1900 1898 1896 1894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 孫中山在檀香山設立興中會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 俄法德强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 . 康有為等數千舉人公車上書 光緒表示不滿 李鴻章到俄國簽訂中俄條約 德國侵佔膠州灣 俄國強租旅順大連 . 英國强租威海衞 . 戊戌維新失敗 . 戊戌政變發生 法國強租廣州灣 . 英國强租九龍半島 . 美國提出門户開放政策 義和團事件爆發 . 八國聯軍 ( 俄 . 英 . 美 . 法 . 日 . 德 . 意 . 奧 ) 攻入北京 . 破壞頤和園 與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 日俄戰爭爆發 . 清廷宣佈中立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 . 選孫中山為總理 光緒和慈禧太后相繼死亡 . 溥儀即帝位 . 其父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 各省設立諮議局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成立 廣州黃花崗之役 . 清政底宣佈鐵路國有政策 . 四川人民發動保路運動 清帝退位 . 清朝滅亡 . 十月十日武昌起義 . 史稱辛亥革命 美國在上海設立花旗銀行分行
  • 61. 清後期大事記要 : 亞羅號事件 : 1856 年 . 亞羅號是一隻走私船 . 船上有在香港申請的英國執照 . 也過了期 . 清搜船 捉拿了十二名罪犯到廣州 . 英國藉口清軍上船抓人和踩踏英國國旗 .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 法 國也以一名傳教士被處死為理由加入 . 兩廣總督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 . 不死不降不走 .1857 年 廣州失守 . 葉名琛被英軍捉住 . 押往加爾各答 . 客死他鄉 . 火燒圓明園 : 1860 年 . 十月六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 . 本以為捉拿中國皇帝 . 見滿園珠寶珍飾 . 大肆搶刼 . 帶不走就劈爛 .10 月 18 日英騎兵放火 . 燒了三天三夜 . 又架起大砲 . 揚言炮轟皇宮 . 當 時咸豐已逃到熱河 . 留守北京的弈訢嚇破了胆 . 開門讓英法聯軍進城 . 簽訂了北京條約 . 甲午戰爭 : 1894 年朝鮮內戰 . 請求中國出兵鎮壓 . 清派了千五士兵乘船赴朝鮮 . 日本知道了乘 機出動三萬軍隊威脅中國 . 李鴻章要求增兵 . 慈禧派萬四士兵增援 . 李鴻章租了三艘船載兩萬 士兵出發 . 中途被日本十五艘軍艦擊沉 . 七百多人遇難 . 此役之後 . 中日連串海戰 . 清北洋海軍 奮勇作戰 . 雖暫時阻住日艦 . 但也元氣大傷 .1895 年李鴻章議和 . 簽訂馬關條約 .
  • 62. 慈禧 . 榮祿 . 李蓮英 : 慈禧 : 1852 年進宮 .1857 年封為懿貴妃 .1861 年咸豐死 . 其六歲子同治即位 . 她受封為慈 禧太后 . 發動政變 . 與恭親王奕訢合謀殺攝政大臣載垣等 . 由慈安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 實權在慈禧手中 .1875 年同治死 . 立其五歲姪兒載湉為帝 . 即光緒 . 慈禧再度聽政 . 慈禧執 政四十多年 .1898 年發動戊戌政變 . 殺害維新派 . 徹底打擊維新運動 .1900 年用義和團排 外 .1908 年光緒死 . 翌日她亦病死瀛台 . 榮祿 : 1898 年任直隸總督 . 北洋大臣 . 兼任軍機大臣 . 掌握軍政大權 . 協助慈禧發動戊戌政 變 . 囚禁光緒 . 捕殺維新派人士 .1900 年策劃廢帝立儲 . 八國聯軍政佔北京時逃往西安 李蓮英 : 七歲淨身 .1856 年進宮為小太監 . 因擅長梳新髻 . 甚得慈禧太后寵信 . 擢為總管 . 賜 二品頂戴 . 賞穿黃馬褂 . 他且干預政事 . 權傾一時 . 慈禧太后死後出宮 . 後來死於非命 .
  • 63. 年份 條 約 國 家 中方代表 主 要 內 容 1840 穿鼻草約 中 . 英 琦善 1840 廣州和約 中 . 英 奕山 1842 南京條約 中 . 英 耆英 1843 虎門條約 中 . 英 1843 五口通商章程 中 . 英 耆英 1844 望廈條約 中 . 美 耆英 1844 黃埔條約 中 . 法 耆英 1858 天津條約 中 . 英法美俄 桂良 開十個口岸讓外國人經商和傳道 1858 璦琿條約 中 . 俄 不 平 等 條 約 賠償六百萬両銀元 . 開放廣州為通商口 岸 清軍撤出廣州城六十里 . 七日內交贖 城費六百七十萬両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割讓香港 . 賠款兩千一百萬両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並允許美國人建教堂 . 開放廣州厦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為通商 口岸 . 並允許法國人建教堂 . 奕山 割讓黑龍江以北 . 外興安鎮以南六十多 萬平方公里 . 烏蘇里江以東為中俄共管 耆英 開放廣州福州厦門寧波上海五口岸 . 讓 英船前往通商 准許英國人在五港口租地造屋永久居 住 ( 後來演變成租界 )
  • 64.
  • 65. 太平天國 : 天王洪秀全 ( 自殺 ) 東王楊秀清 ( 為韋昌輝所殺 ) 北王韋昌輝 ( 被洪秀全處死 ) 西王蕭朝貴 ( 戰死 ) 南王馮雲山 ( 戰死 ) 翼王石達開 ( 戰死 ) 後期諸王 : 干王洪仁 ( 被捕處死 ) 忠王李秀成 ( 被曾國藩俘殺 ) 英王陳玉成 ( 被捕被殺 )
  • 66. . . . 天京 毫州 天津 1853 年林鳳祥 . 李開芳北伐 . 漢口漢陽武昌 合淝 安慶 1853/4 年胡以晃西征 天京 . . 太平天國北伐和西征
  • 67. 光緒維新 : 1887 年光緒親政後仍受制於慈禧太后 .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 . 光緒接納維新派 ( 康有為 . 翁同龢等人 ) 的主張 .1898 年六月下 “明定國是”詔書 . 宣佈變法 . 接連發 出十道改革命令 . 除舊方面 : # 廢八股 . 改試策論 # 各省書院 . 祠廟改設學堂 # 裁减綠營 # 裁撤詹事府等重叠機構 # 准滿人自謀生計 佈新方面 : # 設中國銀行 . 礦務鐵路總局 . 農工商總局 . 倡辦各種實業 # 獎勵新著作新發明 # 設立譯局編譯書籍 # 准許自由開設報館 . 學會 # 編制國家預算 . 公佈歲出歲入 # 廣開言路 . 提倡上書言事 . 辦農會 . 商會等 九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 . 幽禁光緒 . 百日維新 ( 戊戌變法 ) 結束 戊戌六君子為譚嗣同 . 劉光第 . 林旭 . 楊銳 . 楊深秀和康廣仁 ( 康有為弟 )
  • 68. 清後期亂局形勢 : 1. 支持清政府 . 提出改革 : 康有為 . 梁啟超和戊戌六君子等 2. 反清政府 : # 興中會 : 陸皓東 ( 繪製青天白日旗 ). 楊衢雲 . 鄭士良 . 陳少白 . 史堅如等 . 在香港 . 惠州 . 廣州 一帶活動 # 華興會 : 黃興 . 陳天華 . 宋教仁 . 劉道一等 . # 光復會 : 會長蔡元培 . 其他革命首領有徐錫麟 . 秋瑾 . 熊成基 . 陶成章 . 王金發等 3. 反外國勢力 . 特別是八國聯軍 : 義和團 : 朱紅燈 . 張德成 . 曹福田 . 李來中等
  • 69. 1.1900 年義和團進北京天 津等地大肆排擠洋人 2. 同年八國藉口保護使館 . 從海路在大沽登陸 . 意圖進 侵天津和北京 3. 同年五月 . 清發出宣戰詔 書 . 八國聯軍占領大沽炮台 . 攻陷天津 4. 同年七月北京淪陷 . 慈禧 扮成農婦携光緒帝經大同 . 太原逃往西安 . 八國聯軍掠 奪頤和圓珍寶文物 . 嚴重破 壞亭院建築 5.1901 年清政府簽署辛丑 條約 6.1902 年慈禧回宮 . 修築頤 和圓 7.1903 年修築完工 . 八 國 聯 軍 之 役
  • 70. 清後期小說作家 : 劉鶚 : 老殘遊記 吳趼人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 : 官場現形記 曾樸 : 孽海花
  • 71. 宣統帝溥儀 : 1909-1912 年在位 . 在位期間由他的父親載澧攝政 . 辛亥革命後退位 . 獲得民國政府承諾 享有皇室待遇 . 保留帝號 . 仍居清宮 .1917 年復辟再次上台 . 在位僅十二天 . 事敗留居宮中 . 1924 年馮玉祥將他逐出宮 . 廢除皇帝稱號 .1925 年移居天津 .1931 年潜往東北 . 先任偽滿 執政 . 繼而稱滿洲國皇帝 .1945 年日本投降被蘇軍俘獲 .1950 年移交中國 . 押解至撫順戰 犯管理所學習和監管 .1959 年特赦先後在北京植物園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工作 .1964 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7 年病死 . 享年 61 歲 . 著有回憶錄 : 我的前半生
  • 72.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 1911 年同盟會在香港設立起義領導機關的統籌部 . 以黃興 . 趙聲為負責人 . 選拔八百人為 先鋒 . 在廣州設立祕密據點 . 由於消息泄漏 . 清政府嚴加防範 . 遂更改起義計劃 .4 月 27 日黄 興親自率領先鋒攻入兩廣總督衙門 . 總督張鳳岐聞風逃去 . 義士與清兵激戰一晝夜寡不 敵眾下犧牲了八十六人 ( 亦說過百人 ). 後來善堂收殮烈士遺體七十二具 . 合葬於廣州城郊 黃花崗 . 黃興 : 失敗後逃脫 .1912 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任陸軍總長 .1913 年在南京任討袁 世凱總司令 . 失敗後流亡日本 . 最後病逝於上海 . 趙聲 : 失敗後逃往香港 . 後病死 . 其他著名殉難烈士 : 林覺民 . 喻培倫 . 方聲洞等
  • 73. 公 元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中華民國成立 . 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 清帝退位 . 袁世凱在北京任臨時大總统 . 國民黨成立 .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人 .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 . 舉兵討袁失敗 . 袁世凱任大總統 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東京成立 . 日本藉口對德宣戰 . 侵佔山東 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 . 袁世凱恢復帝制 . 護國運動開始 . 陳獨秀創青年雜誌 . 新文化 運動開始 . 袁世凱帝制失敗 . 去世 . 黎元洪就任總統 . 段祺瑞政府成立 . 張勳復辟失敗 . 黎元洪去職 . 馮國璋當總統 . 段祺瑞組閣 . 北京政府對德奧宣戰 . 廣州軍 政府成立 . 護法運動開始 . 護法運動失敗 . 徐世昌當總統 . 五四運動爆發 . 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 國民黨 陳獨秀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 北洋軍閥內戰 .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 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 孫中山就任廣州非常大總統 . 直奉軍閥戰爭 . 直系勝利 . 黎元洪復任總統 . 廣州陳炯明叛亂 . 孫中山離開廣州到上海 . 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發表聯合宣言 . 並回廣州組織革命政府 . 復任大元師 . 北京軍閥 政府內訌 . 黎元洪去職 . 民 國
  • 74. 公 元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决定聯俄聯共扶助農民政策 . 黃埔陸軍軍官 學校成立 . 孫中山逝世 .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 並建立國民革命軍 . 兩廣統一 .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 三路進軍 ( 閩 . 贛 . 湘 ) 寧漢分裂 . 不久寧漢復合 .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 南昌起事 . 毛澤東開創了井岡山根據 地 濟南五三慘案 . 張作霖被日軍炸死 . 張學良成為首領 . 東北易幟 . 北伐成功 . 南北統一 . 中國共產黨開闢革命根據地 . 並組成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 國民黨軍閥 混戰 . 蔣介石軍攻馮玉祥軍 . 蔣介石軍打敗閻錫山軍和馮玉祥軍 . 第一次圍剿紅軍 萬寶山事件 . 九一八事變 . 日本侵佔東北 . 一二八事變 . 上海閘北戰事爆發 . 偽滿洲國成立 . 溥儀執政 . 國聯派李頓調查團來華 . 日軍進佔熱河 . 中日簽訂塘沽協定 . 國民政府第五次圍剿紅軍 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 最後到達陝北根據地 . 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 . 提出北上抗日 西安事變 . 國共聯合抗日 . 民 國
  • 75. 公 元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七七事變 . 中日戰爭開始 . 八一三事變 . 日軍進攻上海 . 上海撒守 . 日軍再攻佔南京 . 進行大屠殺 .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 台兒莊大捷 . 日軍死傷兩萬多人 . 廣州武漢失守 歐洲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府 . 皖南事變中國民政府向紅軍新四軍進攻 . 共產黨三千多人犧牲 . 三千多人被俘 英美宣佈放棄在華特權 . 中英美三國舉行開羅會議 . 宣言指出三國必戰至日本投降為止 . 並且東三省 . 台 灣和澎湖歸還中國 . 中英和中美分別簽署中英新約和中美新約 . 取蒂不平等條約 日本進攻中國 . 佔領河南湖南廣西和廣東大部份地方 . 抗日勝利 . 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政府談判 . 簽訂雙十協定 . 各黨派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 . 但不久 . 國民黨五十萬大軍在安徽和江蘇大舉 進攻解放軍 . 國民政府遷都南京 .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法 .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 國共內戰爆發 . 國民政府召開行憲國大 . 蔣介石 . 李宗仁任正副總統 . 國共和談破裂 . 解放軍渡長江 . 攻克南京 . 國民黨撤台灣 . 民 國
  • 76. 孫中山 : 1894 年在檀香山組織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1905 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 任總理 . 提倡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 . 多次發動武裝起義 .1911 年武昌起義成功 . 各省紛紛 響應 . 次年中華民國成立 .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 其後革命成果為袁世凱竊奪 . 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 .1914 年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 . 被推舉為總理 .1917 年反對段祺瑞解散國會 . 發動護法運動 . 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 . 任大 元師 .1924 年初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 通過聯俄 . 聯共 . 扶助農工三 大政策 . 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 同年年底應邀到北京 . 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 .1925 年在北京逝世 . 著作有中山全書 . 孫中山全集等 .
  • 77. 袁世凱 : 1881 年隨軍入朝鮮 . 升任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 .1895 年回國受命編練新軍 . 1898 年慈禧太后策劃戊戌政變 . 譚嗣同受光緒和康有為所托求袁世凱保皇 . 袁世凱反向 榮祿告密 . 破壞了維新 . 受慈禧太后信任 . 轉任山東巡撫 . 大力鎮壓義和團 .1901 年署理直隸 總督兼北洋大臣 .1905 年組成北洋六鎮 . 掌握兵權 . 武昌起義後擁北洋六鎮脅逼清政府及 革命黨 .1912 年清帝退位後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開始鎮壓革命勢力及部署帝制 . 1915 年稱帝 . 稱為洪憲帝制 . 當時全國反對 . 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後於 1916 年撤消帝制 . 稱大 總統 . 同年 6 月病死 .
  • 78. 民初軍事形勢 : 反袁世凱護國人物 李烈鈞 ( 組織討袁軍 ) 陳其美 ( 上海討袁軍總司令 ) 伍廷芳 ( 反袁稱帝 ) 蔡鍔 ( 雲南組織護國軍 ) 軍閥 直系軍閥馮國璋 北洋軍閥王士珍 北洋皖系軍閥倪嗣冲 直系軍閥吳佩孚 皖系軍閥徐樹錚 直系軍閥孫傳芳 奉系軍閥張作霖 桂系軍閥陸榮廷 廣東軍閥陳炯明 滇系軍閥唐繼亮 山西軍閥閻錫山
  • 79. 民初文學名人 : 蔡元培 : 北京大學校長 .1932 年與宋慶齡 . 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 抗戰爆發避居香港 . 著作編為蔡元培集 陳獨秀 : 主編青年雜誌 . 後改稱新青年 . 任北京大學教授 . 鼓吹新文化 . 宣傳社會主羲 .1921 年選 為共產黨總書記 .1927 年被撤職 .1929 年初開除黨藉 .1932 年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 .1937 年始 被釋放 . 著有獨秀文存 . 胡適 : 1923 年主編國學季刋 . 提倡整理國故 .1928 年任中國公學校長 .1938 年任國民政府駐美 大使 .1942 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 .1946 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8 年往台灣 . 以後出任駐美 大使 . 外交部顧問等職 . 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 . 白話文學史上卷 . 胡適文存等 . 魯迅 : 原名周樹人 .1918 年發表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 五四運動之後參加新青年雜誌 的編輯工作 . 出版了吶喊 . 徬徨 . 熱風和朝花夕拾等 .1926 年因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軍閥 政府通緝 . 到厦門大學任教 .1927 年到廣州大學任教 .1930 年加盟左翼作家聯盟 . 並先後參加中 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 . 著譯編為魯迅全集 . 魯迅譯文集和魯迅日記等 . 張大千 : 1948 年僑居國外 . 後回台灣 . 他的國畫 . 山水 . 人物 . 花鳥畫馳名中外 . 錢穆 : 歴任燕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教授 .1949 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1967 年移居台灣 . 任中國文化書院博士班主任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著有國史大綱 . 先秦諸子繫年 . 中國近三百年學 術史等 .
  • 80. 蔣介石 : 1913 年參加二次革命 . 失敗後逃亡日本 .1917 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 次年三月奉孫中山命 . 赴 粵幫助陳炯明 .1922 年陳炯明叛變 . 蔣介石追随孫中山左右得到信任 . 被委任參謀長 .1924 年赴蘇聯視察 . 半年後回國任黃埔軍校校長 . 再成為中國國民黨領袖 .1930 年兼任行政院 長 .1930 年起連續對共產黨大規模圍剿 .1932 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 . 西安事 變後 . 接受聯共抗日主張 . 在抗日期間聲望日隆 . 國共內戰時 . 國民黨呈劣勢 . 蔣介石雖然在 1948 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 但旋於次年引退 .1949 年國民黨政府撤至台灣 . 翌年蔣介石復 任總統及連任國民黨總裁 . 統治台灣至病逝為止 .
  • 81. 汪精衛 : 民初為國民黨左翼領袖 . 與共產黨人有密切關係 . 孫中山逝世後 . 出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 . 北伐期間與國民黨左翼份子 . 共產黨人在武漢成立聯合政府 . 後出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 長 . 外交部長等職 . 九一八事變後主張和日本妥協 . 而且暗中和日本來往 . 抗日戰爭後 . 於 1938 年十二月逃到越南河內 . 公開投靠日本 . 祕密與日本簽訂日支新關係調整綱要 . 蔣介 石撤銷了他的副總裁職務 . 開除了他的國民黨黨藉 . 後來汪精衛又在日本支持下組織南 京偽政府 . 自任主席 . 出賣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 . 汪精衛後來繞道香港赴日 .1944 年在日 本病逝 .
  • 82. 四大家族 : 蔣介石 蔣經國 ( 一 ) ( 二 ) 宋子文 ( 三 ) 孔祥熙 ( 四 ) 宋耀如 宋靄齡 ( 孫中山祕書 . 孔祥熙妻 ) 宋慶齡 ( 孫中山妻 ) 宋子文 宋美齡 ( 蔣介石妻 ) 註 : 宋子文為國民政府財政部長 . 孔祥熙為國民政府實業部長 . 1949 年中華人民公和國成立後 . 沒收四大家族大部份資產 .
  • 83. 演藝界名人 : 阮玲玉 : 名電影演員 . 主演故都春夢 . 刼後孤鴻 . 野草閒花 . 戀愛與義務 . 新女性等 . 後來 不堪新聞界污篾而自殺 . 周璇 : 著名金嗓子 . 電影有花燭之夜 . 馬路天使 . 孟姜女 . 天涯歌女 . 漁家女等 . 冼星海 : 被譽為人民音樂家 . 創作有青年進行曲 . 黄河大合唱等 . 聶耳 : 音樂家 . 創作有畢業歌 . 大路歌等三十餘首 .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 .
  • 84. 九一八事變 : 1931 年七月二日 . 日軍在長春槍殺多名農民 . 製造了萬寶山慘案 . 七月五日 . 在朝鮮各地迫害 華僑 . 製造了朝鮮慘案 . 八月十七日 . 中村震太郎被東北軍逮捕 . 以剌探軍情被處决 . 九月六日 日本軍歪曲事實在日本發表 . 全日本掀起反華熱潮 . 中日戰爭如箭在弦 . 蔣介石沒把日本放在心上 . 反而在南京一再強調安內平共產黨 . 日軍咄咄進迫時 . 九月一日蔣 介石電令東北避免衝突 . 十六日再致電張學良力避衝突 . 應在關內征戰軍閥石友三為先 . 九月十八日晚上十時 . 日軍在瀋陽柳條溝炸毀了南滿鐵路 . 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 . 隨即攻打瀋 陽 . 瀋陽守將急忙致電南京請示 . 南京回電竟然說為免事態擴大 . 絕對不抵抗 . 於是瀋陽一夜之 間淪陷 .
  • 85. 二萬五千里長征 : 東北大部份地區已落入日本人手中 . 但蔣介石只管剿共 . 四次剿共都不成功 . 在 1933 年九月 調動百萬軍隊 . 親任總司令第五次圍剿 . 這時共產黨出現了兩派意見 . 部份黨員要打陣地戰 . 要以硬碰硬 . 仗打了一年 . 紅軍節節敗退 . 1934 年七月紅軍發表北上抗日宣言 . 同年八月第六軍團從湘贛開始長征 . 到達黔東 . 同年十月紅軍八萬六千人分兩路向西大規模長征 . 但抵達湘江以西時只剩下三萬多人 . 1935 年一月 . 共產黨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 統一了作戰方向 . 由周恩來 . 王稼祥和毛澤 東組成三人指揮小組 . 從此長征順利進行 . 進入雲南 . 擺脫了國民黨的追截 . 從 1934 年十月到 1936 年十月 . 兩年間紅軍從江西瑞金起 . 走遍了十一省 . 經過了漢苗壯彝回 藏兩億人民 . 行程二萬五千里 . 到達陝北根據地 . 也實現了北上抗日的目的 .
  • 87. 西安事變 : 日寇侵佔華北 . 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 . 派張學良和楊虎城加緊剿共 . 但二人連吃敗仗 . 開始與共軍謀妥協 .1936 年 12 月初 . 蔣介石親到西安 . 督促二人加緊剿共 . 12 月 12 日凌晨五時 . 在睡夢中聽到槍聲 . 跳牆逃生 . 後來還是被捕 . 宋美齡與宋子文趕到西 安 . 中共派出周恩來 . 葉劍英和秦邦憲三人組成代表團到西安商議 .24 日晚 . 周恩來在宋美 齡和宋子文陪同下見蔣介石 . 結果達成合力抗日的决定 . 12 月 25 日蔣介石返南京 . 囚禁張學良 . 殺害楊虎城 . 1937 年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了恢復聯俄 . 聯共 . 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提案 .21 日又通過了一 個實際上接受中共中央提議 . 贊成國共合作的所謂 “根絕赤禍案” .
  • 88. 七七蘆溝橋事變 : 九一八事變後六年內日寇吞食了華北北部廣大地區 . 北平天津完全在日寇包圍之中 . 位於北平西南十五公里的蘆溝橋是北平聯繫內地的唯一門户 . 根據 1901 年辛丑合約 . 日本獲得蘆溝橋南豐台鐵路一帶的駐軍權 . 已聚集了八千多日 軍 . 1937 年七月七日深夜 . 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致電北平市市長兼第二十九軍副 軍長秦德純 . 非常兇的說 : 今晚有一中隊在蘆溝橋演習時 . 聽見城內軍隊有槍聲 . 之後 演習部隊失落了一名士兵 . 我們馬上要進城搜查 . 秦德純拒絕日軍進城 . 表示會查明真相 . 日軍開始炮轟蘆溝橋 . 蘆溝橋守軍在落後軍備 之下冒死抵抗 . 這就是七七蘆溝橋事變 . 開始了中國人民八年抗日戰爭 . 蘆溝橋死守到月底終於失守 . 七月十七日蔣介石終於改變政策發表廬山講話 . “ 地無分南北 . 年無分長幼 . 無論何人 . 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
  • 89. 南京大屠殺 : 1937 年十二月三日軍迫近南京 . 蔣介石召開緊急會議 . 主守主退各半 . 會中高級將領唐生智 高呼拼死到底 . 十二月九日日軍大舉攻城 . 聲稱與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竟然乘車逃徐州 . 南 京無主師 . 只打了四天就在十二月十三日淪陷 . 日本軍在司令松井石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進城 . 開始了長達六星期的大屠殺 . 中國人被殘 殺近四十萬人 . 燒毁了南京三份之一的房屋 . 抗戰勝利後 . 松井石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 . 谷壽夫被引渡回中國政府處死 .
  • 90. 公 元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1953 1952 1951 1950 1949 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採用公元紀年 . 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 五星紅旗為國旗 三大運動 : 土地改革 . 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 美國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 . 台灣以中 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 實行三反運動 ( 反對貪污 . 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 ) 實行五反運動 ( 反對行賄 . 反對偷稅漏稅 . 反對盜竊國家財產 . 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 窃國家經濟情報 ) 抗美援朝戰事正式結束 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肅反運動開始 毛澤東提出 “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 . 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國務院提出 “漢字簡化方案”和 “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 全國大煉鋼 . 毛澤東在莫斯科提出煉鋼量十五 年內超過英國 . 華僑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全國掀起生產線綫上大躍進運動 .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向高潮 . 中共砲轟金門馬祖 . 召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共產黨全面開展反右傾運動 . 達賴啦嘛逃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
  • 91. 公 元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中國第一次製成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 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 香港發生暴動 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 劉少奇被開除黨藉 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衝突 . 美國第七艦隊縮小在台灣海峽的巡邏規模 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林彪企圖政變失敗 . 墜機身亡 . 美國乒乓球隊受邀訪華 . 世稱乒乓外交 . 中華人民共 和國加入聯合國 . 取代中華民國的位置 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 . 中國在上海公報上發表中美建交 1964 工業學大慶 ( 黑龍江省 ). 農業學大寨 (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 ). 全國學人民解放軍 1963 毛澤東指示向雷鋒同志學習 . 全國響起學雷鋒運動 1962 1961 1960 由中國自行設計及製造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下水 . 大慶油田五面紅旗 ( 以王進喜為隊長的五個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92. 公 元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 蔣經國當選台灣總統 .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路綫 中美建交 . 中越戰爭開始 . 中共停止砲轟金門馬祖 鄧小平任黨中央軍委主席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76 周恩來 . 朱德 . 毛澤東相繼去世 . 唐山大地震 . 文化大革命結束 . 四人幫被葉劍英 和華國鋒粉碎 . 四人幫被捕 . 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 . 1977 鄧小平承諾 : 一國兩制 . 香港實行資本主義五十年不變 . 港元與美元掛鈎 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74 1975 批林批孔運動開始 中國發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 蔣介石去世 . 嚴家淦任台灣總統 1973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寫進了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 93. 公 元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北京發生天安門六四事件 . 江澤民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總書記江澤民任國家主席 . 在李光耀拉攏下 . 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星加坡開會 保護釣魚臺行動升級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 ( 海基會 ) 成立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 海協會 ) 成立 . 華東大水災 . 安徽省死 267 人 . 受災人口 70%. 江蘇省死 164 人 . 受災人口 62% 李登輝訪美國 . 提出特殊兩國論 海基會與海協會首次在香港開會 . 同意口頭上 :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李洪志成立法輪功 1986 1987 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 趙紫陽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88 蔣經國病逝 . 李登輝當選台灣總統 1985 中華人民共和國
  • 94. 美國偵察機在南海上空附近偵察,撞毁一架中國戰機後未經中方許可降落在 海南島,中國飛行員王偉喪生 . 董建華連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 . 中國加入世貿 9 月 21 日台灣大地震 .12 月 20 日澳門回歸 . 何厚鏵出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特首 . 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 索羅斯狙擊港元 . 港府入市捍衛港元成功 中國駐南斯拉夫領使館被美導彈所炸 . 三死數十傷 中央宣佈取締法輪功 2001 2000 1999 1998 辜振甫率團訪問大陸 1997 鄧小平去世 .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 . 董建華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 .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 . 香港爆發禽流感 . 六人死亡 . 港府殺一百三十萬隻活鷄 公 元 “ 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法”確立了普通話和簡化字的政治和法律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
  • 95. 毛澤東和江青 : 1921 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會 . 後在長沙 . 安源等地領導工人運動 .1927 年 提出槍桿子裹面出政權的論調 . 領導湘贛邊界人士秋收起義 . 在井岡山創立第一個農村 革命根據地 . 組成工農革命第四軍 . 任黨代表 .1931 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 央政府主席 . 領導紅軍抵抗國民黨政府的圍剿 . 在第五次圍剿時被逼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 . 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 1935 年遵義會議確立了他在共產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1966 年發動文化大革命 .1976 年病逝 . 著作有毛澤東選集 . 1923 – 1927 年與楊開慧共同生活 . 江青為毛澤東之妻 .1929 年在濟南加入山東省實驗劇院 .1933 年加入共產黨 . 文化大革 後任中央文革命小組第一副組長 . 中央軍委文革小組顧問 . 人民解放軍文化工作顧問 . 及 中國共產黨九屆十屆中央委員 . 政治局委員 .1971 年林彪事件後掌握黨政大權 . 1976 年毛澤東死後 . 與張春橋 . 王洪文 . 姚文元一同被捕 . 被稱為四人幫 .1977 年被撤消其 黨內外一切職務 . 永遠開除黨藉 .1981 年被判死刑 . 緩期兩年執行 . 剝奪終身政治權利 . 1983 年改為無期徒刑 . 後自殺身亡 .
  • 96. 十大元師 : 朱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師 彭德懷 :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林彪 : 1969 年被指定為毛澤東接班人 .1971 年圖謀叛變未遂 . 在內蒙古墜機亡 劉伯承 :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賀龍 : 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陳毅 : 華東軍區司令員 . 上海市市長 . 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羅榮桓 : 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 : 解放軍總參謀長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聶榮臻 : 國務院副總理 . 成功領導研製導彈 . 原子彈 . 氫彈 葉劍英 : 國防部長 .1976 年十月與華國鋒合力粉碎四人幫
  • 97. 國家領導人 : 1945 – 1973 中共中央主席 毛澤東 1976 – 1977 中共中央主席 華國鋒 1980 – 1982 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 1987 中共中央總書記 趙紫陽 1989 – 1997 中共中央總書記 江澤民 2002 – 現在 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錦濤
  • 98. 其他政檀風雲人物 : 胡耀邦 : 1949 年後任黨中央書記 . 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 .1977 年起 . 任中央組織部 長 . 中央祕書長兼宣傳部長 .1980 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 .1981 年當 選中共中央主席 .1987 年辭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 . 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 全國人大 常委 . 全國政協委員 . 後病逝北京 . 李先念 : 1949 年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 . 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 文化大革命期 間協助周恩來主持經濟工作 .1976 年在粉碎四人幫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2 年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全國政協主席 . 著作有李先念文選 . 陳雲 : 1949 年後任國務院副總理 . 領導國家財經工作 .1987 年當選中央顧問委員會主 任 . 著有陳雲文選 . 鄧小平 : 1949 年後歷任國務院副總理 . 中共中央總書記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文化大革命 時失去一切職務 .1973 年起恢復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1975 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 並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 解放軍總參謀長 . 接替病重的周恩來主持共產黨和政府的日常 工作 .1976 年又被撤銷一切職務 . 其後復出 .1978 年當選為全國政協主席 . 中共中央軍 委主席等職 . 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 首創一國兩 制構想 .1989 年辭去中央軍委主席 . 確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團體 . 著 有鄧小平文選 .
  • 99. 著名畫家 : 齊白石 : 早年為木工 . 後來學習繪畫 . 詩文 . 篆刻和書法 . 五十七歲定居北京 . 專業賣畫和 刻印 . 擅作花鳥蟲魚 . 山水人物 . 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受聘中央美術學院為名譽教授 . 曾任中國美術協會主席 . 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徐悲鴻 : 曾留學日本和法國 . 擅長畫馬 . 多次在外國舉辦畫展 . 而且將賣畫所得救濟同 胞 .1949 年後 . 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 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壯 士和國畫奔馬和愚公移山等 . 豐子愷 : 曾留學日本 . 在上海 . 浙江 . 重慶等地教授美術和音樂 . 五四運動後創作漫畫 . 早 期漫畫多暴露舊中國的黑暗 . 後期常作古詩新畫 . 常以兒童生活為題材 .1949 年以後 . 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 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 著有緣緣堂隨筆 . 譯有源氏物 語等外國文學作品多種 . 漫畫作品則見於豐子愷漫畫 . 護生畫集等 .
  • 100. 著名文學家 : 朱光潛 : 畢業於香港大學 . 後出國留學 . 在英法期間 . 寫成給靑年的十二封信和談美等 . 1933 年回國後 . 在北京大學 . 四川大學和武漢大學任教 . 曾任商務印書館文學雜誌主 編 .1949 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 . 其著作有西方美學史 . 文藝心理學等 . 又翻譯了黑格爾 的美學和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等 老舍 : 1918 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 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員 .1930 年回國任齊 魯大學 . 山東大學教授 . 抗戰期間主持中筆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 從事抗日宣傳 . 戰後 在美國講學和創作 .1949 年回國 . 任中國文聯副主席 .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 . 文化大 革命時受迫害至死 . 著作有駱駝祥子 . 茶館等 . 冰心 : 1923 年留學美國 .1926 年回國在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 . 抗日戰爭時在昆明 重慶等地寫作 .1946 年遷居日本 . 曾在東京大學任教 .1954 年回國 . 歷任全國人大代表 .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 . 早期作品有詩集繁星 . 春水 . 小說集超人 . 散文集寄小讀者 . 關於 女人等 . 另有印度童話集等翻譯作品 . 其著作大部份收入冰心全集中 . 茅盾 : 1913 年就讀北京大學 . 後參加五四運動 .1921 年在上海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和中 國共產黨 .1949 年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部長 . 全國文聯副主席 .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 著有子夜 . 林家鋪子等 . 著作編為茅盾文集和茅盾評論集 . 郭沫若 : 1914 年留學日本 . 初習醫後習文學 .1921 年出版詩集女神 .1924 年後開始接受 馬列主義 . 倡導革命文學 .1928 年再到日本 . 致力於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 . 著有中國 古代社會研究 . 甲骨文字研究 .1937 年回國參加抗日 .1949 年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 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 . 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 . 著有郭沫若文集 . 曹禺 : 1934 年在文學專刋上發表劇作雷雨 . 大受注意 .1936 年出版日出 . 原野 .1940 年出 版北京人 .1949 年後 , 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 中國戲劇協會主席 . 著作有王昭君 . 艷陽 天等 .
  • 101. 文學偉人巴金 : 巴金生於 1904 年 . 上海病逝於 2005 年 . 享年 101 歲 . 巴金是無黨派愛國文學大師 . 他是小說創作家 . 翻譯家 . 編輯家 . 出版家 . 文學評論家和社會 活動家 . 青年時留學法國 . 響往和翻譯外國的文學作品 .1929 年首次以巴金為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 長篇小說滅亡 . 1934 年到日本學日文 .1937 年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報編委 . 並和茅盾共同主編吶喊雜 誌 .1949 年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 . 後來連續五屆 ( 六至十屆 ) 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 多次代表中 國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1984 年榮獲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 巴金著作馳名中外 . 小說有 : 激流三部曲 : 家 . 春 . 秋 愛情三部曲 : 霧 . 雨 . 電 1958 – 1962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 90 年代後出版隨筆集 “再思錄” . 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 晚年將幾十萬積蓄和藏書捐增文學館 . 1999 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將 8315 號小行星命名為 “巴金星” 2003 年國務院授予 “人民作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