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15 / 242
 25 段 7364 字
 469 种 79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北宋]歐陽修 等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016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上元元年[784] 3 貞觀 2 永徽 1 顯慶二年[657] 1 總章元年[668] 1 咸亨元年[670] 1
天授元年[690] 1 神龍元年[705] 1
地点 兗州 3 河南 2 上元 2
人物 皇后 34 皇子 21 命婦 16 太公 14 周公 11 尚宮 8 武成王 5 弟子 4
文官 尚儀 30 博士 15 內命婦 14 祭酒 6 司言 6 典製 5 尚功 5 學官 5
武官 太尉 11 大司馬 4 侍衛 3
其他 再拜 27 釋奠 19 禮 5 司業 4
目錄
0
1
2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皇后 歲祀一,季春 吉巳享先蠶 ,遂以親桑。散齋三日於後殿;致齋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正殿。
前一日,尚舍設御幄於正殿西序及室中,俱東向。致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尚儀尚儀 版奏「請中
嚴 」。尚服帥司仗司仗 布侍衛侍衛 ,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詣後殿奉迎。尚儀尚儀 版奏
「外辦」。上水二刻,皇后 服鈿釵禮衣 ,結珮,乘輿出自西房,華蓋警蹕 。皇后 即御座,六尚以
下侍衛侍衛 。一刻頃,尚儀尚儀 前跪奏稱:「尚儀尚儀 妾姓言,請降就齋室。」皇后 降座,乘輿入室。散齋之
日,內侍帥內命婦內命婦 之吉者,使蠶於蠶室,諸預享者皆齋。
主 节 礼
文
礼 文 武 文 文
主 礼 礼 主
武 文 文 主
文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前享三日,尚舍直長尚舍直長 設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內命婦內命婦 及六尚以下次於其後,俱南向。守
宮 設外命婦 次,大長公主 、長公主 、公主 以下於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異
位,東向北上。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前享二日,太樂令太樂令 設宮縣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內,諸
女工各位於縣後。右校右校 為采桑壇於壇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障於外壝之
外,四面開門,其東門足容厭翟車 。前享一日,內謁者內謁者 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瘞位於西南,當
瘞埳,西向。亞獻、終獻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南,執事者位於其後,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典正位於壇
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女史女史 各陪其後。司贊位於樂縣東北,掌贊二人在南,差
退,西面。又設司贊、掌贊位於埋埳西南,東面南上;典樂典樂 舉麾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司樂司樂 位於
北縣之間,當壇北向。內命婦內命婦 位於終獻之南,絕位,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外命婦 位於中壝南門之
外,大長公主 以下於道東,西向,當內命婦內命婦 ,差退;太夫人太夫人 以下於道西,去道遠近如公主 ,重行異
位,相向北上。又設御采桑位於壇上,東向;內命婦內命婦 采桑位於壇下,當御位東南,北向西上;執御鉤、
筐者位於內命婦內命婦 之西少南,西上;內外命婦 執鉤、筐者位各於其采桑位之後。設門外位:享官於東壝
之外道南,從享內命婦內命婦 於享官之東,北面西上;從享外命婦 於南壝之外道西,如設次。設酒尊之位於
壇上東南隅,北向西上;御洗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幣篚於壇上尊坫之所。晡
後,內謁者內謁者 帥其屬以尊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升壇者自東陛。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太官令 帥宰
人以鸞刀割牲,祝史祝史 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五刻,司設升,設先蠶 氏神座於壇上北方,南
向。
前享一日,金吾奏:「請外命婦 等應集壇所者聽夜行,其應采 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進筐、鉤載之
而行。」其日未明四刻,搥一鼓為一嚴;二刻,搥二鼓為再嚴。尚儀尚儀 版奏「請中嚴 」。一刻,搥三
鼓為三嚴。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入,立於庭,重行,西面北上。六尚以下詣室奉迎。尚服負寶,內僕進厭翟
車 於閤外,尚儀尚儀 版奏「外辦」。馭者執轡,皇后 服鞠衣 ,乘輿以出,華蓋、侍衛侍衛 、警蹕 。內內
命婦命婦 從出門。皇后 升車,尚功尚功 進鉤,司製司製 進筐,載之。內命婦內命婦 及六尚等乘車從,諸翊駕之官皆
乘馬。駕動,警蹕 ,不鳴鼓角。內命婦內命婦 、宮人以次從。
文 文
衙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器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礼
主 名
文 礼
文
器 文 主 衣 武 礼
文 主 文 文 文
礼 文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其日三刻,尚儀尚儀 及司醞司醞 帥其屬入,實尊罍及幣,太官令太官令 實諸籩、豆、簠、簋、俎等,內謁者內謁者 帥其屬
詣廚奉饌入,設於饌幔內。駕將至,女相者引享官,內典引引外命婦 ,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
車南向,尚儀尚儀 進車前跪奏稱:「尚儀尚儀 妾姓言,請降車。」皇后 降車,乘輿之大次,華蓋、繖、
扇。尚儀尚儀 以祝版進,御署,出奠於坫。尚功尚功 、司製司製 進受鉤、筐以退,典贊引亞獻及從享內命婦內命婦 俱就
門外位。司贊帥掌贊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儀尚儀 、典正及女史女史 、祝史祝史 與女執尊罍篚冪者入自東門,當
壇南,北向西上。司贊曰:「再拜 。」掌贊承傳,尚儀尚儀 以下皆再拜 ,就位。司樂司樂 帥女工人入,典贊
引亞獻、終獻,女相者引執事者、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內典引引外命婦 入,就位。皇后 停大次半刻
頃,司言司言 引尚宮 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尚儀尚儀 版奏「外辦」。皇后 出次,入自東門,至版位,西
向立。尚宮 曰:「再拜 。」皇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 曰:
「有司謹具,請行事。」樂三成。尚宮 曰:「再拜 。」皇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
者皆再拜 。壇上尚儀尚儀 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皇后 自壇南陛升,北面立,尚儀尚儀 奉幣東向進,皇
后 受幣 ,進,北向,跪奠於神座,少退,再拜 ,降自南陛,復于位。初,內外命婦 拜訖,女祝祝
史史 奉毛血之豆立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 已奠幣 ,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儀尚儀 迎引於壇上,進,跪
奠於神座前。皇后 旣升奠幣 ,司膳司膳 出,帥女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 旣降,復位。司司
膳膳 引饌入,至階。女祝史祝史 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饌升自南陛,尚儀尚儀 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
前。皇后 詣罍洗,尚儀尚儀 跪取匜,興,沃水;司言司言 跪取盤,興,承水。皇后 盥。司言司言 跪取巾於篚,
進以帨,受巾,跪奠於篚。乃取爵於篚,興,進,受爵,尚儀尚儀 酌罍水,司言司言 奉盤,皇后 洗爵,司司
言言 授巾,皆如初。皇后 升自壇南陛,詣酒尊。尚儀尚儀 贊酌醴齊 ,進先蠶 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
興,少退,立。尚儀尚儀 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皇后 再拜 ,尚儀尚儀 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
進,皇后 再拜 受爵,跪,祭酒祭酒 ,啐酒,奠爵,興。尚儀尚儀 帥女進饌者持籩、俎進神前,三牲 胙肉各
置一俎,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尚儀尚儀 以飯籩、胙俎西向以次進,皇后 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
爵,遂飲,卒爵,興,再拜 ,降自南陛,復于位。初,皇后 獻將畢,典贊引貴妃 詣罍洗,盥手,洗
爵,自東陛升壇,酌盎齊 于象尊,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再拜 。尚儀尚儀 以爵酌福酒
進,貴妃 再拜 受爵,跪祭,遂飲,卒爵,再拜 ,降自東陛,復位。昭儀昭儀 終獻如亞獻。尚儀尚儀 進神座
前,跪徹豆。司贊曰:「賜胙。」掌唱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 曰:「再拜 。」皇
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官請就望瘞位,司贊帥掌贊就瘞埳西南位,皇
后 至望瘞位,西向立。尚儀尚儀 執篚進神座前,取幣,自北陛降壇,西行詣瘞埳,以幣置於埳。司贊曰:
「可瘞埳。」東西各四人實土半埳。尚宮 曰:「禮畢,請就采桑位。」尚宮 引皇后 詣采桑壇,升自
西陛,東向立。
初,皇后 將詣望瘞位,司賔引內外命婦 采桑者、執鉤筐者皆就位。內外命婦 一品各二人,二品、
三品各一人。皇后 旣至,尚功尚功 奉金鉤自北陛升,進。典製典製 奉筐從升。皇后 受鉤,采桑,典製典製 以
筐受之。皇后 采三條止,尚功尚功 前受鉤,典製典製 以筐俱退。皇后 初采桑,典製典製 等各以鉤授內外命
婦 。皇后 采桑訖,內外命婦 以次采,女史女史 執筐者受之。內外命婦 一品采五條,二品采九條,
止,典製典製 等受鉤,與執筐者退,復位。司賔各引內外命婦 采桑者以從,至蠶室,尚功尚功 以桑授蠶
母,蠶母切之以授婕妤 食蠶,灑一 止。 尚儀尚儀 曰:「禮畢。」尚宮 引皇后 還大次,內外命
婦 各還其次。尚儀尚儀 、典正以下俱復執事位。司贊曰:「再拜 。」尚儀尚儀 以下皆再拜 ,出。女工人
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齊所。
車駕還宮之明日,內外命婦 設會於正殿,如元會 之儀,命曰勞酒。
其有司歲所常祀者十有三:立春 後丑日祀風師,立夏 後申日祀雨師,立秋 後辰日祀靈星 ,立
冬 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季夏 土王之日祭中霤,孟冬 祭司寒。皆一獻。祝稱:「天
子謹遣。」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礼 文
文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文 主 文
主 礼 礼 主
文 主 礼 文
主 礼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食 礼
文 主 礼 文
主 礼 文 文 礼
文 主
礼 主 主
食 礼 文
主 礼 礼 文 文
礼 礼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主
主 文 礼 文 礼
主 礼
节 节 节 礼
节 节 节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其中春、中秋 釋奠 于文宣王 、武成王 ,皆以上丁、上戊,國學以祭酒祭酒 、司業 、博士博士 三獻,
樂以軒縣。前享一日,奉禮郎奉禮郎 設三獻位于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學官學官 、館官
位於縣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 位於館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於南門之內道之左右,重行
北面,相對為首。設三獻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其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館官、學學
官官 位於三獻東南,北向西上。設先聖神座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先師於先聖東北,南向;其餘弟
子 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向西上。其餘皆如常祀。
皇子 束脩:束帛 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其日平明,皇子 服學生 之服其服青
衿。至學門外。博士博士 公服 ,執事者引立學堂東階上,西面。相者引皇子 立於門東,西面。陳束
帛 篚、壺酒、脯案於皇子 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
事。」皇子 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告。博士博士 曰:「某也不德,請皇
子 無辱。」若已封王,則云「請王無辱」。將命者出告,皇子 固請。博士博士 曰:「某也不德,請皇
子 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子 曰:「某不敢以視賔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博
士士 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子 ,皇子 執篚。博士博士 降俟于
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子 ,執事者奉壺酒、脩案以從,皇子 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
酒、脩者立於皇子 西南,東面北上。皇子 跪,奠篚,再拜 。博士博士 荅再拜 ,皇子 還避,遂進,
跪取篚。相者引皇子 進博士博士 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於博士博士 前,博士博士 受幣 ,執事
者取酒、脩、幣以東。相者引皇子 立於階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皇子 拜訖,相者引皇
子 出。
其學生 束帛 、酒、脩以見,如皇子 。
武德二年[619],始詔國子學 立周公 、孔子廟;七年,高祖 釋奠 焉,以周公 為先聖,孔子配。九
年封孔子之後為褒聖侯。貞觀二年[628],左僕射左僕射 房玄齡 、博士博士 朱子奢 建言:「周公 、尼父俱聖
人,然釋奠 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皆孔丘為先聖,顏回為先師。」乃罷周公 ,升孔子為先
聖,以顏回配。四年,詔州、縣學 皆作孔子廟。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作廟於兗州 ,給戶二十
以奉之。十四年,太宗 觀釋奠 於國子學 ,詔祭酒祭酒 孔穎達 講孝經 。
二十一年,詔左丘明 、卜子夏、公羊高 、穀梁 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 、孔安國 、劉
向、鄭衆、賈逵 、杜子春 、馬融 、盧植 、鄭康成、服虔、何休、王肅、王弼 、杜預 、范甯二
十二人皆以配享。而尼父廟學官學官 自祭之,祝曰:「博士博士 某昭告于先聖。」州、縣之釋奠 ,亦以博博
士士 祭。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許敬宗 等奏:「禮 :『學官學官 釋奠 于其先師。』鄭氏 謂:
『詩 、書 、禮 、樂 之官也。』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釋奠 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惟春、秋
合樂,則天 子視學 ,有司總祭先聖、先師。秦、漢釋奠 無文,魏則以太常太常 行事,晉、宋以學學
官官 主祭。且國學樂以軒縣,尊、俎須於官,非臣下所可專也。請國學釋奠 以祭酒祭酒 、司業 、博博
士士 為三獻,辭稱『皇帝謹遣』。州學 以刺史刺史 、上佐、博士博士 三獻,縣學 以令、丞、主簿主簿 若尉三
獻。如社祭,給明衣 。」會皇太子 釋奠 ,自為初獻,以祭酒祭酒 張後胤 亞獻,光州刺史光州刺史 攝司
業 趙弘智 終獻。
永徽中,復以周公 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顏回、左丘明 以降皆從祀。顯慶二年[657],太尉太尉 長孫无
忌 等言:「禮 :『釋奠 于其先師。』若禮 有高堂生,樂 有制氏,詩有毛公 ,書 有伏生。
又禮 :『始立學,釋奠 于先聖。』鄭氏 注 :『若周公 、孔子也。』故貞觀以夫子為聖,衆儒為
先師。且周公 作禮樂 ,當同王者之祀。」乃以周公 配武王 ,而孔子為先聖。
节 礼 主 主 文 仕 文
文 文
亲
文
亲
主 礼 主 亲
文 礼 主
礼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礼 文 礼 主
主 文 文 文 礼
主 主
主
亲 礼 主
衙 主 號 礼 主
文 名 文 名 主
礼 主
衙 地
號 礼 衙 文 名 作
名 名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礼
文 文 名 作 文 礼 名
作 作 作 作 礼
名 礼 礼 文
文 礼 文 仕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衣 主 礼 文 名 文
仕 名
主 名 武
名 作 礼 作 作 主 作
作 礼 名 作 主
主 词 主 主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總章元年[668],太子 弘釋奠 于學,贈顏回為太子少師太子少師 ,曾參少保少保 。咸亨元年[670],詔州、縣皆營孔
子廟。武后 天授元年[690],封周公 為褒德王 ,孔子為隆道 公。神龍元年[705],以鄒、魯百戶為隆
道 公采邑,以奉歲祀,子孫世襲 褒聖侯。睿宗 太極元年[712],以兗州 隆道 公近祠戶三十供灑掃,
加贈顏回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曾參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皆配享。
玄宗 開元七年[719],皇太子 齒冑於學,謁先聖,詔宋璟 亞獻,蘇頲 終獻。臨享,天子思齒冑義,
乃詔二獻皆用冑子,祀先聖如釋奠 。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褚無量 講孝經 、禮記 文王世子 篇。
明年,司業 李元瓘 奏:「先聖廟為十哲象,以先師顏子配,則配象當坐,今乃立侍。餘弟子 列
象廟堂 不豫享,而范甯等皆從祀。請釋奠 十哲享於上,而圖七十子於壁。曾參以孝受經於夫子,請
享之如二十二賢。」乃詔十哲為坐象,悉豫祀。曾參特為之象,坐亞之。圖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
二十七年,詔夫子旣稱先聖,可謚曰文宣王 ,遣三公持節冊命 ,以其嗣為文宣公 ,任州長史州長史 ,代
代勿絕。先時,孔廟 以周公 南面,而夫子坐西墉 下。貞觀中,廢周公 祭,而夫子位未改。至
是,二京國子監 、天下州縣夫子始皆南向,以顏淵配。贈諸弟子爵 公侯:子淵兗公,子騫 費侯,
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侯 ,子我齊侯 ,子貢 黎侯 ,子游吳侯,子夏魏侯。又贈
曾參以降六十七人:參成伯,顓孫師 陳伯,澹臺滅明 江伯,密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 莒
伯,南宮适 郯伯,公皙哀郳伯,曾點宿伯,顏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 共伯,漆雕開 滕伯,公伯
寮 任伯,司馬牛 向伯,樊遲 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 邵伯,巫馬期 鄫伯,梁鱣梁伯,顏柳蕭
伯,冉孺郜伯,曹卹豐伯,伯虔 鄒伯,公孫龍 黃伯,冉季產東平伯 ,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斂武城
伯 ,顏子驕琅邪伯 ,漆雕徒父須句伯,壤駟赤北徵伯,商澤睢陽伯 ,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齊任城
伯 ,公夏首亢父伯 ,公良孺 東牟伯 ,后處營丘伯 ,秦開彭衙 伯,奚容蒧下邳伯 ,公肩定新
田伯 ,顏襄臨沂伯 ,鄡單銅鞮伯 ,句井彊淇陽 伯,罕父黑乘丘 伯,秦商上洛伯 ,申黨召陵
伯 ,公祖子之期思伯 ,榮子旗雩婁伯 ,縣成鉅野伯 ,左人郢臨淄伯 ,燕伋漁陽伯 ,鄭子徒滎
陽伯 ,秦非汧陽伯 ,施常乘氏伯,顏噲朱虛 伯,步叔乘淳于伯,顏之僕東武伯 ,原亢籍萊蕪
伯 ,樂欬昌平伯 ,廉絜莒父伯,顏何開陽伯 ,叔仲會瑕丘伯 ,狄黑 臨濟伯,邽巽平陸伯 ,孔
忠汶陽伯 ,公西與如重丘伯 ,公西蒧祝阿伯 。於是二京之祭,牲太牢 、樂宮縣、舞六佾 矣。州
縣之牲以少牢 而無樂。
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上丁,以三公攝事,若會大祀 ,則用中丁,州、縣之祭,上丁。上元元
年[784],肅宗 以歲旱罷中、小祀,而文宣之祭,至仲秋 猶祠之於太學 。永泰二年[766]八月,脩國學
祠堂成,祭酒祭酒 蕭昕 始奏釋奠 ,宰相宰相 元載 、杜鴻漸 、李抱玉 及常參官常參官 、六軍將軍將 軍就觀
焉。自復二京,惟正會 之樂用宮縣,郊廟之享,登歌而已,文、武二舞亦不能具。至是,魚朝
恩 典監事監事 ,乃奏宮縣於論堂,而雜以教坊 工伎。貞元九年[793]季冬 ,貢舉 人謁先師日與親享廟
同,有司言司言 上丁釋奠 與大祠同,即用中丁,乃更用日謁於學。元和九年[814],禮部 奏貢舉 人謁先
師,自是不復行矣。
開元十九年[731],始置太公 尚父廟,以留侯 張良配。中春、中秋 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
師命將,發日引辭于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 上省,先謁太
公 廟。乾元元年[758],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于休烈 奏:「秋享漢祖廟,旁無侍臣,而太公 乃以張良配。子
房 生漢初,佐高祖 定天下,時不與太公 接。古配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 ,人臣也,誼無配享。
請以張良配漢祖廟。」
主 礼 文 文
主 主 主 名
名 仕 號 地 名
文 文
號 主 名 名
礼 文 名 作 作 作
仕 名 亲
礼 礼
主 礼 主 文
处 主 名 主
衙 主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名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词
礼
葬
號 节 衙
文 名 礼 文 名 名 名 文 武
礼
名 文 衙 节 仕
文 礼 衙 仕
亲 主 节
仕
亲 文 名 亲
名 號 亲 亲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上元元年[784],尊太公 為武成王 ,祭典與文宣王 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 白起、
漢淮陰侯 韓信 、蜀丞相丞相 諸葛亮 、唐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衛國公 李靖 、司空司空 英國公 李勣 列於左,
漢太子少傅太子少傅 張良、齊大司馬大司馬 田穰苴 、吳將軍將軍 孫武、魏西河 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列於右,以良
為配。後罷中祀,遂不祭。
建中三年[782],禮儀使禮儀使 顏真卿 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 春、秋釋奠 。其追封 以王,宜用諸侯
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 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范蠡 ,齊將孫
臏 ,趙信平君廉頗 ,秦將王翦 ,漢相國平陽侯 曹參、左丞相左丞相 絳侯周勃 、前將軍前將軍 北平太北平太
守守 李廣、大司馬大司馬 冠軍侯 霍去病 ,後漢 太傅太傅 高密侯 鄧禹 、左將軍左將軍 膠東侯 賈復、執金執金
吾吾 雍奴 侯寇恂 、伏波將軍伏波將軍 新息侯 馬援 、太尉太尉 槐里侯皇甫嵩 ,魏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晉陽侯 張遼,
蜀前將軍前將軍 漢壽亭侯 關羽,吳偏將軍偏將軍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周瑜 、丞相丞相 婁侯陸遜 ,晉征南大將軍征南大將軍 南城
侯羊祜 、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 襄陽侯 王濬 ,東晉 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康樂 公謝玄,前燕 太宰錄尚書錄尚書 太原
王 慕容恪 ,宋司空司空 武陵公 檀道濟 ,梁太尉太尉 永寧郡公 王僧辯 ,北齊 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燕郡
公 慕容紹宗 ,周大冢宰大冢宰 齊王宇文 憲,隋上柱國上柱國 新義公 韓擒虎 、柱國柱國 太平公史萬歲 ,
唐右武候大將軍右武候大將軍 鄂國公 尉遲敬德 、右武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 邢國公 蘇定方 、右武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 同中書門下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平章事 韓國公 張仁亶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中山公 王晙 、夏官尚書夏官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同中書門下三
品品 朔方 大總管大總管 王孝傑 ;齊相管仲、安平君 田單,趙馬服君趙奢 、大將軍大將軍 武安君 李牧,
漢梁王 彭越、太尉太尉 條侯周亞夫 、大將軍大將軍 長平侯 衛青、後將軍後將軍 營平侯 趙充國 ,後漢 大司大司
馬馬 廣平侯 吳漢、征西大將軍征西大將軍 夏陽侯 馮異 、建威大將軍建威大將軍 好畤侯 耿弇 、太尉太尉 新豐侯 段
熲 ,魏太尉太尉 鄧艾 ,蜀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西鄉侯 張飛,吳武威將軍武威將軍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孱陵侯 呂蒙、大司大司
馬馬 荊州牧荊州牧 陸抗 ,晉鎮南大將軍鎮南大將軍 當陽侯 杜預 、太尉太尉 長沙公 陶侃 ,前秦 丞相丞相 王猛 ,後
魏太尉太尉 北平王 長孫嵩 ,宋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王鎮惡 ,陳司空司空 南平公 吳明徹,北齊 右丞相右丞相 咸陽
王 斛律光 ,周太傅太傅 大宗伯 燕國公 于謹、右僕射右僕射 鄖國公 韋孝寬 ,隋司空尚書令司空尚書令 越國公 楊
素、右武候大將軍右武候大將軍 宋國公 賀若弼 ,唐司空司空 河間郡王 孝恭 、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聞喜公 裴行儉 、兵兵
部尚書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代國公 郭元振 、朔方節度使 兼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張齊丘 、太尉太尉 中書令中書令 尚
父汾陽郡王 郭子儀 。
貞元二年[786],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關播 奏:「太公 古稱大賢,下乃置亞聖,義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當
時弟子 ,今以異時名將,列之弟子 ,非類也。請但用古今名將配享,去亞聖十哲之名。」自是,唯
享武成王 及留侯 ,而諸將不復祭矣。
亲 主 主 主
主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武 名 武 地 名
文 名 作 礼 仕
衙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武
文 武 主 名 政 文 主 名 武 主
文 名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武 主 名 代 武 名 代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武 主 名 代 文
主 名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主 名 武 主
主 武 名 武 主 武 主 名 政
武 主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武 文 主
武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代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文 主 代 文
主 名 文 主 主 文 主 名 文 主
武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武 文
主 名
文 名 亲
亲 亲
主 主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016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目錄
24
四年,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李紓 言:「開元中,太公 廟以張良配,以太常卿太常卿 、少卿少卿 三獻,祝文曰:『皇帝遣
某敢昭告。』至上元元年[784]贈太公 以王爵,祭典同文宣,有司遂以太尉太尉 獻,祝版親署。夫太公 周
之太師太師 ,張良漢之少傅少傅 ,今至尊屈禮於臣佐,神何敢歆?且文宣百世所宗,故樂以宮縣,獻以太太
尉尉 ,尊師崇道也。太公 述作止六韜 ,勳業著一代,請祝辭不進署,改昭告為敬祭,留侯 為致祭,獻
官用太常卿太常卿 以下。」百官議之,多請如紓言。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嚴涗等議曰:「按紓援典訓尊卑之節,當矣,
抑猶有未盡。夫大名徽號 ,不容虛美,而太公 兵權奇計之人耳,當殷之失德,諸侯歸周,遂為佐命。
祀典不云乎,『法施於人則祀之』?如仲尼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刪詩書 ,定禮樂,使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皆宗之,法施於人矣。貞觀中,以太公 兵家者流,始令磻溪 立廟 。開元漸著上戊釋
奠 禮,其進不薄矣。上元 之際,執事者苟意於兵,遂封王爵,號擬文宣,彼於聖人非倫也。謂宜去武
成王 號,復為太公 廟,奠享之制如紓請。」刑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 陸淳 等議曰:「武成王 ,殷臣也,紂暴不
諫,而佐周傾之。夫尊道者師其人,使天下之人入是廟,登是堂,稽其人,思其道,則立節死義 之士安
所奮乎?聖人宗堯、舜,賢夷、齊,不法桓、文,不贊伊尹,殆謂此也。武成之名,與文宣偶,非不刊之
典也。臣愚謂罷上元 追封 立廟 ,復磻溪 祠,有司以時享,斯得矣。」左領軍大將軍大將 軍令狐建 等二
十四人議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今特貶損,非勸也。且追王爵,以時祠,為武教主,文、武
並宗,典禮已久,改之非也。」乃詔以將軍將軍 為獻官,餘用紓奏。自是,以上將軍上將軍 、大將軍大將軍 、將軍將軍 為
三獻。
其五岳、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 日祭之。東岳岱山 於兗州 ,東鎮沂山 於沂州 ,南岳 衡
山 於衡州 ,南鎮會稽 於越州 ,中岳 嵩高 於河南 ,西岳 華山 於華州 ,西鎮吳山 於隴
州 ,北岳 常山 於定州 ,北鎮醫無閭於營州 ,東海 於萊州 ,淮於唐州 ,南海 於廣州 ,江
於益州 ,西海及河於同州 ,北海 及濟於河南 。
文 名 亲 文 文
亲 武 亲
文 文
武 亲 作 主
文 文
礼 亲
词 词 作
亲 名 礼
礼 地
主 亲 文 名 主
葬
地 仕 礼 名 武 名
武 武 武 武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helloiac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helloiac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helloiac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helloiac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helloiac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helloiac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helloiac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helloiac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魏書 042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北史 0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舊五代史 116 卷一百一十六 周書七 世宗紀第三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魏書 06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明史 145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漢書 005 卷四 文帝纪第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魏書 104 卷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宋書 043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Similar to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helloiac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helloiac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helloiac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helloiac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helloiac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helloiac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helloiac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helloiac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helloiac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20)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金史 033 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元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 宗廟上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新唐書 146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六十五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明史 074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職官三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漢書 086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015 / 242  25 段 7364 字  469 种 79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五 禮樂五 新唐書 015 卷十五 [北宋]歐陽修 等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016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015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上元元年[784] 3 貞觀 2 永徽 1 顯慶二年[657] 1 總章元年[668] 1 咸亨元年[670] 1 天授元年[690] 1 神龍元年[705] 1 地点 兗州 3 河南 2 上元 2 人物 皇后 34 皇子 21 命婦 16 太公 14 周公 11 尚宮 8 武成王 5 弟子 4 文官 尚儀 30 博士 15 內命婦 14 祭酒 6 司言 6 典製 5 尚功 5 學官 5 武官 太尉 11 大司馬 4 侍衛 3 其他 再拜 27 釋奠 19 禮 5 司業 4 目錄 0 1 2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皇后 歲祀一,季春 吉巳享先蠶 ,遂以親桑。散齋三日於後殿;致齋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正殿。 前一日,尚舍設御幄於正殿西序及室中,俱東向。致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尚儀尚儀 版奏「請中 嚴 」。尚服帥司仗司仗 布侍衛侍衛 ,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詣後殿奉迎。尚儀尚儀 版奏 「外辦」。上水二刻,皇后 服鈿釵禮衣 ,結珮,乘輿出自西房,華蓋警蹕 。皇后 即御座,六尚以 下侍衛侍衛 。一刻頃,尚儀尚儀 前跪奏稱:「尚儀尚儀 妾姓言,請降就齋室。」皇后 降座,乘輿入室。散齋之 日,內侍帥內命婦內命婦 之吉者,使蠶於蠶室,諸預享者皆齋。 主 节 礼 文 礼 文 武 文 文 主 礼 礼 主 武 文 文 主 文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前享三日,尚舍直長尚舍直長 設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內命婦內命婦 及六尚以下次於其後,俱南向。守 宮 設外命婦 次,大長公主 、長公主 、公主 以下於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異 位,東向北上。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前享二日,太樂令太樂令 設宮縣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內,諸 女工各位於縣後。右校右校 為采桑壇於壇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障於外壝之 外,四面開門,其東門足容厭翟車 。前享一日,內謁者內謁者 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瘞位於西南,當 瘞埳,西向。亞獻、終獻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南,執事者位於其後,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典正位於壇 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女史女史 各陪其後。司贊位於樂縣東北,掌贊二人在南,差 退,西面。又設司贊、掌贊位於埋埳西南,東面南上;典樂典樂 舉麾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司樂司樂 位於 北縣之間,當壇北向。內命婦內命婦 位於終獻之南,絕位,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外命婦 位於中壝南門之 外,大長公主 以下於道東,西向,當內命婦內命婦 ,差退;太夫人太夫人 以下於道西,去道遠近如公主 ,重行異 位,相向北上。又設御采桑位於壇上,東向;內命婦內命婦 采桑位於壇下,當御位東南,北向西上;執御鉤、 筐者位於內命婦內命婦 之西少南,西上;內外命婦 執鉤、筐者位各於其采桑位之後。設門外位:享官於東壝 之外道南,從享內命婦內命婦 於享官之東,北面西上;從享外命婦 於南壝之外道西,如設次。設酒尊之位於 壇上東南隅,北向西上;御洗於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幣篚於壇上尊坫之所。晡 後,內謁者內謁者 帥其屬以尊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升壇者自東陛。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太官令 帥宰 人以鸞刀割牲,祝史祝史 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五刻,司設升,設先蠶 氏神座於壇上北方,南 向。 前享一日,金吾奏:「請外命婦 等應集壇所者聽夜行,其應采 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進筐、鉤載之 而行。」其日未明四刻,搥一鼓為一嚴;二刻,搥二鼓為再嚴。尚儀尚儀 版奏「請中嚴 」。一刻,搥三 鼓為三嚴。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入,立於庭,重行,西面北上。六尚以下詣室奉迎。尚服負寶,內僕進厭翟 車 於閤外,尚儀尚儀 版奏「外辦」。馭者執轡,皇后 服鞠衣 ,乘輿以出,華蓋、侍衛侍衛 、警蹕 。內內 命婦命婦 從出門。皇后 升車,尚功尚功 進鉤,司製司製 進筐,載之。內命婦內命婦 及六尚等乘車從,諸翊駕之官皆 乘馬。駕動,警蹕 ,不鳴鼓角。內命婦內命婦 、宮人以次從。 文 文 衙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器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文 礼 主 名 文 礼 文 器 文 主 衣 武 礼 文 主 文 文 文 礼 文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5 6 7 其日三刻,尚儀尚儀 及司醞司醞 帥其屬入,實尊罍及幣,太官令太官令 實諸籩、豆、簠、簋、俎等,內謁者內謁者 帥其屬 詣廚奉饌入,設於饌幔內。駕將至,女相者引享官,內典引引外命婦 ,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 車南向,尚儀尚儀 進車前跪奏稱:「尚儀尚儀 妾姓言,請降車。」皇后 降車,乘輿之大次,華蓋、繖、 扇。尚儀尚儀 以祝版進,御署,出奠於坫。尚功尚功 、司製司製 進受鉤、筐以退,典贊引亞獻及從享內命婦內命婦 俱就 門外位。司贊帥掌贊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儀尚儀 、典正及女史女史 、祝史祝史 與女執尊罍篚冪者入自東門,當 壇南,北向西上。司贊曰:「再拜 。」掌贊承傳,尚儀尚儀 以下皆再拜 ,就位。司樂司樂 帥女工人入,典贊 引亞獻、終獻,女相者引執事者、司賔引內命婦內命婦 、內典引引外命婦 入,就位。皇后 停大次半刻 頃,司言司言 引尚宮 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尚儀尚儀 版奏「外辦」。皇后 出次,入自東門,至版位,西 向立。尚宮 曰:「再拜 。」皇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 曰: 「有司謹具,請行事。」樂三成。尚宮 曰:「再拜 。」皇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 者皆再拜 。壇上尚儀尚儀 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皇后 自壇南陛升,北面立,尚儀尚儀 奉幣東向進,皇 后 受幣 ,進,北向,跪奠於神座,少退,再拜 ,降自南陛,復于位。初,內外命婦 拜訖,女祝祝 史史 奉毛血之豆立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 已奠幣 ,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儀尚儀 迎引於壇上,進,跪 奠於神座前。皇后 旣升奠幣 ,司膳司膳 出,帥女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 旣降,復位。司司 膳膳 引饌入,至階。女祝史祝史 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饌升自南陛,尚儀尚儀 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 前。皇后 詣罍洗,尚儀尚儀 跪取匜,興,沃水;司言司言 跪取盤,興,承水。皇后 盥。司言司言 跪取巾於篚, 進以帨,受巾,跪奠於篚。乃取爵於篚,興,進,受爵,尚儀尚儀 酌罍水,司言司言 奉盤,皇后 洗爵,司司 言言 授巾,皆如初。皇后 升自壇南陛,詣酒尊。尚儀尚儀 贊酌醴齊 ,進先蠶 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 興,少退,立。尚儀尚儀 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皇后 再拜 ,尚儀尚儀 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 進,皇后 再拜 受爵,跪,祭酒祭酒 ,啐酒,奠爵,興。尚儀尚儀 帥女進饌者持籩、俎進神前,三牲 胙肉各 置一俎,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尚儀尚儀 以飯籩、胙俎西向以次進,皇后 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 爵,遂飲,卒爵,興,再拜 ,降自南陛,復于位。初,皇后 獻將畢,典贊引貴妃 詣罍洗,盥手,洗 爵,自東陛升壇,酌盎齊 于象尊,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再拜 。尚儀尚儀 以爵酌福酒 進,貴妃 再拜 受爵,跪祭,遂飲,卒爵,再拜 ,降自東陛,復位。昭儀昭儀 終獻如亞獻。尚儀尚儀 進神座 前,跪徹豆。司贊曰:「賜胙。」掌唱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宮 曰:「再拜 。」皇 后 再拜 。司贊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尚官請就望瘞位,司贊帥掌贊就瘞埳西南位,皇 后 至望瘞位,西向立。尚儀尚儀 執篚進神座前,取幣,自北陛降壇,西行詣瘞埳,以幣置於埳。司贊曰: 「可瘞埳。」東西各四人實土半埳。尚宮 曰:「禮畢,請就采桑位。」尚宮 引皇后 詣采桑壇,升自 西陛,東向立。 初,皇后 將詣望瘞位,司賔引內外命婦 采桑者、執鉤筐者皆就位。內外命婦 一品各二人,二品、 三品各一人。皇后 旣至,尚功尚功 奉金鉤自北陛升,進。典製典製 奉筐從升。皇后 受鉤,采桑,典製典製 以 筐受之。皇后 采三條止,尚功尚功 前受鉤,典製典製 以筐俱退。皇后 初采桑,典製典製 等各以鉤授內外命 婦 。皇后 采桑訖,內外命婦 以次采,女史女史 執筐者受之。內外命婦 一品采五條,二品采九條, 止,典製典製 等受鉤,與執筐者退,復位。司賔各引內外命婦 采桑者以從,至蠶室,尚功尚功 以桑授蠶 母,蠶母切之以授婕妤 食蠶,灑一 止。 尚儀尚儀 曰:「禮畢。」尚宮 引皇后 還大次,內外命 婦 各還其次。尚儀尚儀 、典正以下俱復執事位。司贊曰:「再拜 。」尚儀尚儀 以下皆再拜 ,出。女工人 以次出。其祝版燔於齊所。 車駕還宮之明日,內外命婦 設會於正殿,如元會 之儀,命曰勞酒。 其有司歲所常祀者十有三:立春 後丑日祀風師,立夏 後申日祀雨師,立秋 後辰日祀靈星 ,立 冬 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季夏 土王之日祭中霤,孟冬 祭司寒。皆一獻。祝稱:「天 子謹遣。」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礼 文 礼 文 文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主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文 主 文 主 礼 礼 主 文 主 礼 文 主 礼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食 礼 文 主 礼 文 主 礼 文 文 礼 文 主 礼 主 主 食 礼 文 主 礼 礼 文 文 礼 礼 主 礼 主 礼 礼 礼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文 主 文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文 主 主 主 文 礼 文 礼 主 礼 节 节 节 礼 节 节 节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8 9 10 11 12 13 14 其中春、中秋 釋奠 于文宣王 、武成王 ,皆以上丁、上戊,國學以祭酒祭酒 、司業 、博士博士 三獻, 樂以軒縣。前享一日,奉禮郎奉禮郎 設三獻位于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學官學官 、館官 位於縣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 位於館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於南門之內道之左右,重行 北面,相對為首。設三獻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其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館官、學學 官官 位於三獻東南,北向西上。設先聖神座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先師於先聖東北,南向;其餘弟 子 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向西上。其餘皆如常祀。 皇子 束脩:束帛 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脩一案,五脡。其日平明,皇子 服學生 之服其服青 衿。至學門外。博士博士 公服 ,執事者引立學堂東階上,西面。相者引皇子 立於門東,西面。陳束 帛 篚、壺酒、脯案於皇子 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 事。」皇子 少進,曰:「某方受業於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告。博士博士 曰:「某也不德,請皇 子 無辱。」若已封王,則云「請王無辱」。將命者出告,皇子 固請。博士博士 曰:「某也不德,請皇 子 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子 曰:「某不敢以視賔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博 士士 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子 ,皇子 執篚。博士博士 降俟于 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子 ,執事者奉壺酒、脩案以從,皇子 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 酒、脩者立於皇子 西南,東面北上。皇子 跪,奠篚,再拜 。博士博士 荅再拜 ,皇子 還避,遂進, 跪取篚。相者引皇子 進博士博士 前,東面授幣,奉壺酒、脩案者從,奠於博士博士 前,博士博士 受幣 ,執事 者取酒、脩、幣以東。相者引皇子 立於階間近南,北面,奉酒、脩者出。皇子 拜訖,相者引皇 子 出。 其學生 束帛 、酒、脩以見,如皇子 。 武德二年[619],始詔國子學 立周公 、孔子廟;七年,高祖 釋奠 焉,以周公 為先聖,孔子配。九 年封孔子之後為褒聖侯。貞觀二年[628],左僕射左僕射 房玄齡 、博士博士 朱子奢 建言:「周公 、尼父俱聖 人,然釋奠 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皆孔丘為先聖,顏回為先師。」乃罷周公 ,升孔子為先 聖,以顏回配。四年,詔州、縣學 皆作孔子廟。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作廟於兗州 ,給戶二十 以奉之。十四年,太宗 觀釋奠 於國子學 ,詔祭酒祭酒 孔穎達 講孝經 。 二十一年,詔左丘明 、卜子夏、公羊高 、穀梁 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 、孔安國 、劉 向、鄭衆、賈逵 、杜子春 、馬融 、盧植 、鄭康成、服虔、何休、王肅、王弼 、杜預 、范甯二 十二人皆以配享。而尼父廟學官學官 自祭之,祝曰:「博士博士 某昭告于先聖。」州、縣之釋奠 ,亦以博博 士士 祭。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許敬宗 等奏:「禮 :『學官學官 釋奠 于其先師。』鄭氏 謂: 『詩 、書 、禮 、樂 之官也。』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釋奠 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惟春、秋 合樂,則天 子視學 ,有司總祭先聖、先師。秦、漢釋奠 無文,魏則以太常太常 行事,晉、宋以學學 官官 主祭。且國學樂以軒縣,尊、俎須於官,非臣下所可專也。請國學釋奠 以祭酒祭酒 、司業 、博博 士士 為三獻,辭稱『皇帝謹遣』。州學 以刺史刺史 、上佐、博士博士 三獻,縣學 以令、丞、主簿主簿 若尉三 獻。如社祭,給明衣 。」會皇太子 釋奠 ,自為初獻,以祭酒祭酒 張後胤 亞獻,光州刺史光州刺史 攝司 業 趙弘智 終獻。 永徽中,復以周公 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顏回、左丘明 以降皆從祀。顯慶二年[657],太尉太尉 長孫无 忌 等言:「禮 :『釋奠 于其先師。』若禮 有高堂生,樂 有制氏,詩有毛公 ,書 有伏生。 又禮 :『始立學,釋奠 于先聖。』鄭氏 注 :『若周公 、孔子也。』故貞觀以夫子為聖,衆儒為 先師。且周公 作禮樂 ,當同王者之祀。」乃以周公 配武王 ,而孔子為先聖。 节 礼 主 主 文 仕 文 文 文 亲 文 亲 主 礼 主 亲 文 礼 主 礼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主 礼 文 礼 主 主 文 文 文 礼 主 主 主 亲 礼 主 衙 主 號 礼 主 文 名 文 名 主 礼 主 衙 地 號 礼 衙 文 名 作 名 名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礼 文 文 名 作 文 礼 名 作 作 作 作 礼 名 礼 礼 文 文 礼 文 仕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衣 主 礼 文 名 文 仕 名 主 名 武 名 作 礼 作 作 主 作 作 礼 名 作 主 主 词 主 主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15 16 17 18 19 20 總章元年[668],太子 弘釋奠 于學,贈顏回為太子少師太子少師 ,曾參少保少保 。咸亨元年[670],詔州、縣皆營孔 子廟。武后 天授元年[690],封周公 為褒德王 ,孔子為隆道 公。神龍元年[705],以鄒、魯百戶為隆 道 公采邑,以奉歲祀,子孫世襲 褒聖侯。睿宗 太極元年[712],以兗州 隆道 公近祠戶三十供灑掃, 加贈顏回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曾參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皆配享。 玄宗 開元七年[719],皇太子 齒冑於學,謁先聖,詔宋璟 亞獻,蘇頲 終獻。臨享,天子思齒冑義, 乃詔二獻皆用冑子,祀先聖如釋奠 。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褚無量 講孝經 、禮記 文王世子 篇。 明年,司業 李元瓘 奏:「先聖廟為十哲象,以先師顏子配,則配象當坐,今乃立侍。餘弟子 列 象廟堂 不豫享,而范甯等皆從祀。請釋奠 十哲享於上,而圖七十子於壁。曾參以孝受經於夫子,請 享之如二十二賢。」乃詔十哲為坐象,悉豫祀。曾參特為之象,坐亞之。圖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 二十七年,詔夫子旣稱先聖,可謚曰文宣王 ,遣三公持節冊命 ,以其嗣為文宣公 ,任州長史州長史 ,代 代勿絕。先時,孔廟 以周公 南面,而夫子坐西墉 下。貞觀中,廢周公 祭,而夫子位未改。至 是,二京國子監 、天下州縣夫子始皆南向,以顏淵配。贈諸弟子爵 公侯:子淵兗公,子騫 費侯, 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侯 ,子我齊侯 ,子貢 黎侯 ,子游吳侯,子夏魏侯。又贈 曾參以降六十七人:參成伯,顓孫師 陳伯,澹臺滅明 江伯,密子賤單伯,原憲原伯,公冶長 莒 伯,南宮适 郯伯,公皙哀郳伯,曾點宿伯,顏路杞伯,商瞿蒙伯,高柴 共伯,漆雕開 滕伯,公伯 寮 任伯,司馬牛 向伯,樊遲 樊伯,有若卞伯,公西赤 邵伯,巫馬期 鄫伯,梁鱣梁伯,顏柳蕭 伯,冉孺郜伯,曹卹豐伯,伯虔 鄒伯,公孫龍 黃伯,冉季產東平伯 ,秦子南少梁伯,漆雕斂武城 伯 ,顏子驕琅邪伯 ,漆雕徒父須句伯,壤駟赤北徵伯,商澤睢陽伯 ,石作蜀郈邑伯,任不齊任城 伯 ,公夏首亢父伯 ,公良孺 東牟伯 ,后處營丘伯 ,秦開彭衙 伯,奚容蒧下邳伯 ,公肩定新 田伯 ,顏襄臨沂伯 ,鄡單銅鞮伯 ,句井彊淇陽 伯,罕父黑乘丘 伯,秦商上洛伯 ,申黨召陵 伯 ,公祖子之期思伯 ,榮子旗雩婁伯 ,縣成鉅野伯 ,左人郢臨淄伯 ,燕伋漁陽伯 ,鄭子徒滎 陽伯 ,秦非汧陽伯 ,施常乘氏伯,顏噲朱虛 伯,步叔乘淳于伯,顏之僕東武伯 ,原亢籍萊蕪 伯 ,樂欬昌平伯 ,廉絜莒父伯,顏何開陽伯 ,叔仲會瑕丘伯 ,狄黑 臨濟伯,邽巽平陸伯 ,孔 忠汶陽伯 ,公西與如重丘伯 ,公西蒧祝阿伯 。於是二京之祭,牲太牢 、樂宮縣、舞六佾 矣。州 縣之牲以少牢 而無樂。 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上丁,以三公攝事,若會大祀 ,則用中丁,州、縣之祭,上丁。上元元 年[784],肅宗 以歲旱罷中、小祀,而文宣之祭,至仲秋 猶祠之於太學 。永泰二年[766]八月,脩國學 祠堂成,祭酒祭酒 蕭昕 始奏釋奠 ,宰相宰相 元載 、杜鴻漸 、李抱玉 及常參官常參官 、六軍將軍將 軍就觀 焉。自復二京,惟正會 之樂用宮縣,郊廟之享,登歌而已,文、武二舞亦不能具。至是,魚朝 恩 典監事監事 ,乃奏宮縣於論堂,而雜以教坊 工伎。貞元九年[793]季冬 ,貢舉 人謁先師日與親享廟 同,有司言司言 上丁釋奠 與大祠同,即用中丁,乃更用日謁於學。元和九年[814],禮部 奏貢舉 人謁先 師,自是不復行矣。 開元十九年[731],始置太公 尚父廟,以留侯 張良配。中春、中秋 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出 師命將,發日引辭于廟。仍以古名將十人為十哲配享。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 上省,先謁太 公 廟。乾元元年[758],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于休烈 奏:「秋享漢祖廟,旁無侍臣,而太公 乃以張良配。子 房 生漢初,佐高祖 定天下,時不與太公 接。古配食廟庭。皆其佐命;太公 ,人臣也,誼無配享。 請以張良配漢祖廟。」 主 礼 文 文 主 主 主 名 名 仕 號 地 名 文 文 號 主 名 名 礼 文 名 作 作 作 仕 名 亲 礼 礼 主 礼 主 文 处 主 名 主 衙 主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名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礼 词 礼 葬 號 节 衙 文 名 礼 文 名 名 名 文 武 礼 名 文 衙 节 仕 文 礼 衙 仕 亲 主 节 仕 亲 文 名 亲 名 號 亲 亲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21 22 23 上元元年[784],尊太公 為武成王 ,祭典與文宣王 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 白起、 漢淮陰侯 韓信 、蜀丞相丞相 諸葛亮 、唐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衛國公 李靖 、司空司空 英國公 李勣 列於左, 漢太子少傅太子少傅 張良、齊大司馬大司馬 田穰苴 、吳將軍將軍 孫武、魏西河 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列於右,以良 為配。後罷中祀,遂不祭。 建中三年[782],禮儀使禮儀使 顏真卿 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 春、秋釋奠 。其追封 以王,宜用諸侯 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 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范蠡 ,齊將孫 臏 ,趙信平君廉頗 ,秦將王翦 ,漢相國平陽侯 曹參、左丞相左丞相 絳侯周勃 、前將軍前將軍 北平太北平太 守守 李廣、大司馬大司馬 冠軍侯 霍去病 ,後漢 太傅太傅 高密侯 鄧禹 、左將軍左將軍 膠東侯 賈復、執金執金 吾吾 雍奴 侯寇恂 、伏波將軍伏波將軍 新息侯 馬援 、太尉太尉 槐里侯皇甫嵩 ,魏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晉陽侯 張遼, 蜀前將軍前將軍 漢壽亭侯 關羽,吳偏將軍偏將軍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周瑜 、丞相丞相 婁侯陸遜 ,晉征南大將軍征南大將軍 南城 侯羊祜 、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 襄陽侯 王濬 ,東晉 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康樂 公謝玄,前燕 太宰錄尚書錄尚書 太原 王 慕容恪 ,宋司空司空 武陵公 檀道濟 ,梁太尉太尉 永寧郡公 王僧辯 ,北齊 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燕郡 公 慕容紹宗 ,周大冢宰大冢宰 齊王宇文 憲,隋上柱國上柱國 新義公 韓擒虎 、柱國柱國 太平公史萬歲 , 唐右武候大將軍右武候大將軍 鄂國公 尉遲敬德 、右武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 邢國公 蘇定方 、右武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 同中書門下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平章事 韓國公 張仁亶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中山公 王晙 、夏官尚書夏官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同中書門下三 品品 朔方 大總管大總管 王孝傑 ;齊相管仲、安平君 田單,趙馬服君趙奢 、大將軍大將軍 武安君 李牧, 漢梁王 彭越、太尉太尉 條侯周亞夫 、大將軍大將軍 長平侯 衛青、後將軍後將軍 營平侯 趙充國 ,後漢 大司大司 馬馬 廣平侯 吳漢、征西大將軍征西大將軍 夏陽侯 馮異 、建威大將軍建威大將軍 好畤侯 耿弇 、太尉太尉 新豐侯 段 熲 ,魏太尉太尉 鄧艾 ,蜀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西鄉侯 張飛,吳武威將軍武威將軍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孱陵侯 呂蒙、大司大司 馬馬 荊州牧荊州牧 陸抗 ,晉鎮南大將軍鎮南大將軍 當陽侯 杜預 、太尉太尉 長沙公 陶侃 ,前秦 丞相丞相 王猛 ,後 魏太尉太尉 北平王 長孫嵩 ,宋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王鎮惡 ,陳司空司空 南平公 吳明徹,北齊 右丞相右丞相 咸陽 王 斛律光 ,周太傅太傅 大宗伯 燕國公 于謹、右僕射右僕射 鄖國公 韋孝寬 ,隋司空尚書令司空尚書令 越國公 楊 素、右武候大將軍右武候大將軍 宋國公 賀若弼 ,唐司空司空 河間郡王 孝恭 、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聞喜公 裴行儉 、兵兵 部尚書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代國公 郭元振 、朔方節度使 兼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張齊丘 、太尉太尉 中書令中書令 尚 父汾陽郡王 郭子儀 。 貞元二年[786],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關播 奏:「太公 古稱大賢,下乃置亞聖,義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當 時弟子 ,今以異時名將,列之弟子 ,非類也。請但用古今名將配享,去亞聖十哲之名。」自是,唯 享武成王 及留侯 ,而諸將不復祭矣。 亲 主 主 主 主 名 文 名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武 名 武 地 名 文 名 作 礼 仕 衙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名 武 文 武 主 名 政 文 主 名 武 主 文 名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武 主 武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武 主 名 代 武 名 代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武 主 名 代 文 主 名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地 武 名 主 名 武 主 主 武 名 武 主 武 主 名 政 武 主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武 主 武 文 主 武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主 名 代 文 名 武 主 名 武 名 文 主 代 文 主 名 文 主 主 文 主 名 文 主 武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武 文 主 名 文 名 亲 亲 亲 主 主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禮樂四 016 卷十六 志第六 禮樂六→目錄 24 四年,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李紓 言:「開元中,太公 廟以張良配,以太常卿太常卿 、少卿少卿 三獻,祝文曰:『皇帝遣 某敢昭告。』至上元元年[784]贈太公 以王爵,祭典同文宣,有司遂以太尉太尉 獻,祝版親署。夫太公 周 之太師太師 ,張良漢之少傅少傅 ,今至尊屈禮於臣佐,神何敢歆?且文宣百世所宗,故樂以宮縣,獻以太太 尉尉 ,尊師崇道也。太公 述作止六韜 ,勳業著一代,請祝辭不進署,改昭告為敬祭,留侯 為致祭,獻 官用太常卿太常卿 以下。」百官議之,多請如紓言。左司郎中左司郎中 嚴涗等議曰:「按紓援典訓尊卑之節,當矣, 抑猶有未盡。夫大名徽號 ,不容虛美,而太公 兵權奇計之人耳,當殷之失德,諸侯歸周,遂為佐命。 祀典不云乎,『法施於人則祀之』?如仲尼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刪詩書 ,定禮樂,使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皆宗之,法施於人矣。貞觀中,以太公 兵家者流,始令磻溪 立廟 。開元漸著上戊釋 奠 禮,其進不薄矣。上元 之際,執事者苟意於兵,遂封王爵,號擬文宣,彼於聖人非倫也。謂宜去武 成王 號,復為太公 廟,奠享之制如紓請。」刑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 陸淳 等議曰:「武成王 ,殷臣也,紂暴不 諫,而佐周傾之。夫尊道者師其人,使天下之人入是廟,登是堂,稽其人,思其道,則立節死義 之士安 所奮乎?聖人宗堯、舜,賢夷、齊,不法桓、文,不贊伊尹,殆謂此也。武成之名,與文宣偶,非不刊之 典也。臣愚謂罷上元 追封 立廟 ,復磻溪 祠,有司以時享,斯得矣。」左領軍大將軍大將 軍令狐建 等二 十四人議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今特貶損,非勸也。且追王爵,以時祠,為武教主,文、武 並宗,典禮已久,改之非也。」乃詔以將軍將軍 為獻官,餘用紓奏。自是,以上將軍上將軍 、大將軍大將軍 、將軍將軍 為 三獻。 其五岳、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 日祭之。東岳岱山 於兗州 ,東鎮沂山 於沂州 ,南岳 衡 山 於衡州 ,南鎮會稽 於越州 ,中岳 嵩高 於河南 ,西岳 華山 於華州 ,西鎮吳山 於隴 州 ,北岳 常山 於定州 ,北鎮醫無閭於營州 ,東海 於萊州 ,淮於唐州 ,南海 於廣州 ,江 於益州 ,西海及河於同州 ,北海 及濟於河南 。 文 名 亲 文 文 亲 武 亲 文 文 武 亲 作 主 文 文 礼 亲 词 词 作 亲 名 礼 礼 地 主 亲 文 名 主 葬 地 仕 礼 名 武 名 武 武 武 武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1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