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政策途径”一书详细介绍了如何
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建议中的部分具
体建议。


    本《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介绍了实施工业
能源管理项目的主要步骤。优化工业用能是提高
工业竞争力和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目标(如:能
源安全、经济复苏和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
保护)之根本。尽管工业领域的节能减耗潜力巨
大,但这些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能源管理项
目已成为应对工业能源管理广泛应用之障碍的一
种工具。本《政策途径》基于各国经验而编写,
为如何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监测工业能源
管理项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本《政策途径》由国际能源署与工业生产力研
究所联合编写。


www.iea.org
www.iipnetwork.org
                                          政策
                                          途径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政策途径”一书详细介绍了如何
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建议中的部分具
体建议。


    本《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介绍了实施工业
能源管理项目的主要步骤。优化工业用能是提高
工业竞争力和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目标(如:能
源安全、经济复苏和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
保护)之根本。尽管工业领域的节能减耗潜力巨
大,但这些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能源管理项
目已成为应对工业能源管理广泛应用之障碍的一
种工具。本《政策途径》基于各国经验而编写,
为如何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监测工业能源
管理项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本《政策途径》由国际能源署与工业生产力研
究所联合编写。


www.iea.org
www.iipnetwork.org
                                          政策
                                          途径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IEA)
         “政策途径”系列指南
    “政策途径”详细介绍了如何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
建议”中的部分具体建议。该系列指南建立在直接经验、已公开发
表的研究成果、专家研讨会和最佳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就实
施具体节能政策的主要步骤和重点向各国提供指南。已发布的“政
策途径”内容如下:

�   公私合作推动能效融资:扩大私营领域投资的政策

�   监督、验证和实施:提高设备节能项目的合规性

�   建筑能效认证:通过政策性工具提高能源效率




                 “政策途径”系列指南的宗旨是,
               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者和其他
               相关利益方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制
               定、支持、监督或修改能效政策提供指
               导。因为“政策途径”还根据不同国家
               的政策环境提出建议,可帮助各国获得
               能效提高的最大收益。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
IEA成员国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www.iea.org
        加拿大
     捷克共和国     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担任其28个成员国的能源政策顾问,并与成员国一
        丹麦
               起协力为其国民提供可靠及经济的清洁能源。国际能源署在1973-74年石油危机期间成立,其
        芬兰
        德国    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措施。随着能源市场的变迁,国际能源署的使命
        希腊 也随之改变并扩大。纳入了基于提高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3个E”的均衡能源决策概
       匈牙利 念。国际能源署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源市场改革、能源技术合作和与
       爱尔兰
             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主要能源消费和生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佩克(OPEC)国家展开
       意大利
        日本 合作。
        韩国
       卢森堡
         荷兰    国际能源署的约190位员工主要来自于其28个成员国的能源专家和统计人员。他们开展广泛
        新西兰     的能源研究、数据汇编、出版刊物和向公众传播最新的能源政策分析结果及提供良好的实
           挪威    践建议。
            波兰
           葡萄牙
      斯洛伐克共和国
                    在中国科学技术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部对国际能源署联络办公室负责
             西班牙
                瑞典   建立了能源技术信息网,网址是:www.etiea.cn, 旨在向中国介绍
                 瑞士    IEA及先进的能源技术和信息。能源技术信息网是通向国际能
                 土耳其      源署能源技术的网络平台.
                    英国
                      美国
                    欧盟也参加了
                     国际能源署的工作




                                                                                        www.iipnetwork.org
                                                 “Copyright @ 2012
                             OECD/IEA, 9 rue de la Fédération,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的使命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最佳节能实践,
                              75739 Paris Cedex 15, France             降低能源成本,打造低碳未来。我们分布于全球的工作团队以及
                                                                      独立的行业专家,可以为工业领域提供技术、政策和融资的综合解
               And Th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决方案。
220 Pennsylvania Avenue, N.W., 4th Floor, East Tower,
        Washington, DC 20037-1701, United States                  我们是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提供行业的最佳实践信息,还
                                                                 可以为节能措施的应用开发特定的方法。
      No reproduction, translation or other use of this
    publication, or any portion thereof, may be made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的服务面向全球,近期以中国、印度和美国为主,以确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Applications should           保能够为重点地区的工业领域合作伙伴提供更为有效的节能技术、政策和
                          be sent to: rights@iea.org            融资方案。我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olicy Pathway on              ■ 分析最佳实践,提供与国际专家交流的途径
  Industri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has
                                                                ■ 开展原创研究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English text solely by th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The IEA takes no         ■ 搭建政府政策制定与企业实施之间的桥梁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我们的专长可以帮助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实现目标。
                                        the translation.”.
                                                                许多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都意识到,提高能效可以降低成本,帮助实现
        如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复制,翻译或以其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他们制订了提高能源生产力的目标。工业生产
         他形式使用此出版物及其任何内容。如需申请                                    力研究所旨在帮助这些机构了解哪些技术、政策和融资方案能够帮助他
                      使用请发送请求至:rights@iea.org                     们实现远景目标。
                    “工业领域能源管理项目的政策途径”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是一家全球性的机构,在中国、印度、欧洲和美国
                 的中文翻译由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独立完成。    都设有工作团队,专注于提高工业能效。综合技术、政策和融资的
                   国际能源署对此出版物翻译的完整性以及    解决方案以及广泛的专家网络,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提高工业竞
                           精准性不承担任何责任。
                                          争力,共同打造低碳未来。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由气候工作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是气
                                              候工作网络中专注于工业最佳实践的机构。
目录
鸣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内容概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什么是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能源管理项目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克服工业能效中的障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能源管理体系的收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如何开展能源管理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实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从现有能源管理项目中汲取的主要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倡导国际对话和知识共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能源管理项目的“政策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附录1. 案例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能源管理自愿性节能协议:爱尔兰、瑞典和丹麦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展现了工业行业咨询、合作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58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工业中推广能源管理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附录2. 能耗跟踪工具和节能潜力识别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政策途径  工业领域能源管理项目                                                 3
鸣 谢

    本报告由 Julia Reinaud(工业生产力研究                       本文由 Jonas Weisel 编辑,参与编辑工作的
所)、Amélie Goldberg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和                   还有国际能源署宣传与信息办的 Marilyn Smith、
Vida Rozite(国际能源署节能办)联合编写,由                      Muriel Custodio、Cheryl Haines、Astrid Dumond
国际能源署节能办的 Lisa Ryan 担任项目管理,                      和 Rebecca Gaghen。图表和格式设计由 Corinne
她为“政策途径”系列项目报告的发表提供了战                            Hayworth完成。
略性指导。此外,还得到了国际能源署节能办                                 本报告中文版的翻译及校对由工业生产力研
Jungwook Park 的大力支持。                             究所中国项目办公室陈冬梅、于永淼、何枭、刘
    在此感谢国际能源署可持续能源技术政策理                          颖完成。
事 Bo Diczfalusy、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执行总监
Jigar V. Shah、国际能源署节能与环境部主任
Philippe Benoit 和国际能源署节能办主任 Robert
Tromop 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股东特别
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资源、能源和旅游
部,特别感谢 Fani Kallianou 女士和 Louise Vickery
女士为本报告提供的大力支持。
    本报告编写期间,还举办了研讨会(www.iea.
org/work/workshopdetail.asp?WS_ID=532),进行
了广泛磋商,并进行了大量审核工作。
    特别感谢以下人员对本文提供的想法、案例研
究和意见,他们分别是:Martin Adelaar,Thomas
Björkman,Patrick Crittenden,Albert Desi,Thomas
Dreessen,Claus Krog Ekman,Erik Gudbjerg,
Mirjam Harmelink,Hille Hyytiä,Pierre Langlois,
Eva Lembke,Helen Louis,Gianpiero Nacci,
Aimee McKane,Johanna Moberg,Lars J.
Nilsson,John O’Sullivan,Stuart Richardson,
Clemens Rohde,Gabriele Satori,Christian
Stenqvist、Ulla Suomi,Nathalie Trudeau,Henri
Van Rensburg,Ronald Vermeeren,Louise
Vickery,Yukari Yamashita,Soo-hyeon Yun,
Scarlette Yoon。




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内容提要

  工业领域的能耗约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三分之      国际能源署和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提供了有助
一。尽管该领域有巨大的节能减耗潜力,但尚未    于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政策途径,该途径分4个阶
得到充分挖掘。尽管实践证明节能措施有助于提    段,由10个主要步骤组成。
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其生产力,但节能行动及改
进措施尚未被广泛视作一项盈利性战略投资。工      规划:政策制订者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及

业节能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受到技术专业      其在政策框架中的角色,以此作为项目设计
信息获取渠道、资金来源、风险规避能力以及交      的起点。项目设计之初就应确定行动计划中
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
                           应涵盖的任务及所需的资源。
  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企业自身乃
                           实施:项目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提供适
至整个国家经济都非常有利。可帮助企业提高生
                           当的机构援助和支持(包括培训)。若要获得
产力、优化工艺并带来了新的商机。此外,工业
                           各界的积极参与,需要进行项目推广,并对
节能还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并减少排放。
                           成果进行宣传和及认可。
  能源管理系统化是提高工业能效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可以使企业掌握一套实践做法和程序,      监测:首先确定监测内容和方式,包括确定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并抓住新商机。能源管理体系      指标和数据收集方法。此外,还要进行合规
是各种程序和实践做法的集合,以确保对工业用      性和成果评估,并向利益相关方宣传节能成
能进行系统化的跟踪、分析和规划。
                           果和效果。
  实践表明,政府能源管理项目以及相关配套
                           评估: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方式,并利用
措施和驱动因素等是解决节能障碍、促进工业能
                           评估结果开发、修改和调整项目。
源管理的有效途径。能源管理项目包括各种旨在
鼓励企业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政策和倡议活动。
能源管理项目和能效提高、企业盈利是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意义重大。

  本报告旨在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能源管理项目
的实施指南。能源管理项目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展
了20多年,在项目实施和调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这些经验可为政策制订者和项目管理者开发
或改进节能措施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指导。本
文介绍了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方法,因为每个成
功有效的项目都离不开所在国家的政策框架、目
标、工业构成及具体国情。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5
在设计能源管理项目之初就投入充分的时间
和资源进行规划,可避免日后出现问题。缜密的
前期规划可确保在一开始即涵盖所有重要元素,
避免延迟、重复工作或含糊不清等问题的出现。
透明的规划(包括从一开始就保持与利益相关方
咨询)可确保项目的关键要素得到全面考虑,有
助于提高目标群体参与解决和预测日后实施中出
现的问题。                     方式进行,例如:信息宣传活动、联谊研讨会、

    将能源管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作为政府与   分享成果案例、表彰先进企业等。

企业节能协议的一个内容,可使能源管理项目发       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可对项目的开发和
挥最有效的作用。在规划阶段就应澄清项目的目     改进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监测,可以进行合规性
标,包括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要的设     评估,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差距。监测和评估
计步骤包括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支持鼓励体系,     都需要确定一套合适的定性和量化的指标,并进
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手段,并制定项     行系统的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和评估政府衡量项
目成果评估计划。可以通过项目试点确保项目      目的合规性和评价节能目标实现程度提供了一个
设计和配套措施的合理有效。为确保项目实施效     量化手段。通过项目评估可以确定项目是否达到
果,需要定期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估。前期积累的     预定目标,并识别出改进机会。评估时需要关注
经验有助于扩大项目范围,并涵盖新的领域或其     评估的时间安排以及就评估方式和成果报告时间
他类型的企业。                   所开展的沟通工作,并需要制定预算和选择适当

    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离不开配套资源和   的组织开展评估等。

支持机制,包括援助、能力建设和培训,以及实       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确定能源管理项目
施阶段的工具和指南。在起步阶段,驱动因素(     的净成果和净效益。这一工作需要确定哪些成果
包括激励政策)在推动工业能源管理方面起着重     由项目直接产生,哪些成果受益于其他政策, 市
要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需要额外的资助和     场的发展或其他因素等。此外,为评估能源管理
资源。随着能源管理项目运作的成熟,项目管理     项目的整体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量化节能减排
方可以探索一些方案来逐步退出或将项目移交私     以外的效益。尽管这方面已经有一些进展,但更
企负责。根据项目的设计情况,实施阶段可能还     持续深入的研究对加快能源管理体系的推广会起
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对能源管理体系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行有效验证和认证。                  本报告举例介绍了一些国家的经验以及两个
    为推动项目普及并扩大项目影响力,政府需   案例研究,来强调上述工作的重要性。澳大利亚
要大力推广能源管理项目。推广工作可采取多种     的案例研究明确表明,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以




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及与行业保持持续对话非常重要。爱尔兰、瑞典          能源管理项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政策
和丹麦的经验表明,出台配套措施以及提供激励          需要和行业变化而调整,从而确保持续的效力和
政策对推动节能潜力的发掘具有重大意义。欧洲          关联性。
复兴开发银行的案例研究说明金融机构也可以有             政策制订者在设计工业能源管理项目时,
效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在工业中的应用,同时也展          可以参考“政策途径”提出的4个阶段和10个步
示了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和融资渠道一体化的方          骤,如下表所示。
法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项目,有助于政
府实现节能和减缓气候变化、制定政策的目标,
同时推动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新的增长点。




 表 ES1 实施能源管理项目“政策途径”行动清单

                                                       完成
             1    明确能源管理项目在政策框架中的角色                     
规划           2    项目的设计                                 
             3    制订行动计划、确保资源到位                         
             4    提供机构支持                                
实施           5    推广项目、认可成果                             
             6    确定衡量的内容及方式                            
监测           7    评估合规性                                 
             8    通报结果、宣传成果                             
             9    确定评估内容及方法                             
评估
             10   调整改进项目                                
来源:作者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7
引 言

        工业能耗约占全球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      政府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成本、
且这一比重正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尽管工           提高生产力,并获得其他协同效益。
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在近                  “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和相关利益方
几十年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工业生产活动的增           实施高效的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指导。本报告介
加,整个形势并未得到好转(IEA,2010a)。        绍了全球各地的成功案例并分析了他们的实践做
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巨大,年节能潜力可达31           法,包括已奏效和未奏效的做法、遇到的障碍以
艾焦耳(EJ),相当于工业能源需求量的26%          及推动因素。
(IEA,2009a;UNIDO,2011)。
                                      “政策途径”专门针对国际能源署25条
        工业领域节能行动仍然是实现国家温室气      建议之一(即第21条建议:工业能源管理)
体减排、提高能源安全和生产力水平的低成本途           (IEA:2011年)而开发。
径 。与其他领域相比,工业节能的另一个优势
    1


在于,涉及到的参与者数量相对较少。通过几千
家企业(而不是全球数百万或数十亿企业)的节
能实践,就可发掘出很大的节能潜力(Price and
McKane,2009)。
        但真正将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发挥出来还面
临着诸多障碍。工业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实施能源
                                       建议政府要求大型高耗能工业按
管理,就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障碍2。能源管理涉及
                                  照 ISO 50001或同等能源管理标准建立能源
到对用能情况的系统跟踪、分析和规划,通过组
织变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并             管理体系,鼓励其他工业用能单位参照能源

持续不断的提高能源绩效。                      管理标准逐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他们

        政府就能源管理项目出台的支持措施(包括       开展成本有效的节能行动,并定期报告取得
立法、激励政策和指南)可以帮助克服、减少或             的节能成果。
消除这些障碍。能源管理项目还有助于各国在能                 能源管理措施包括:
源效率、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减缓等领域实现更             �   通过对标、测量和记录能源消耗量,确
为广泛的政策目标,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政策。                 定和评估节能潜力。
                                  �   实施节能行动,发掘认定的节能潜力。
                                  �   公开报告识别出的节能机会及采取的行动




1
  尽管我们认为工业领域比其他行业更看重节能的成本收益,但通过能源管理项目仍可以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并以成本有效的方
式提升能效。比如,在爱尔兰的“大型工业能源网络”项目中,纳税人每投入一欧元,就可以在生产企业中获得平均12欧元的节能
效益。

2
    本报告中的“能源管理”一词适用于工业企业。 能源管理也适用于其它领域,如建筑和运输。


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在国家政策框架内成功实       本报告包括三个内容:
施能源管理项目的阶段、步骤和行动(即:政策   �   简要介绍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意义,以及
途径)。除“政策途径”外,本报告还介绍了政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和推广的政府项目
府成功鼓励企业采取能源管理措施的经验,以及
                            类型。
如何建立能源管理项目与其他工业节能政策、措
                        �   解释政府项目对鼓励企业采用能源管理措施
施、指导方针和工具的联系。
                            的重要性。

                        �   成功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能源管理项目

                            的关键步骤。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9
什么是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能源管理项目是指各种旨在鼓励企业采取能
源管理的政策和行动。能源管理包括对用能情况               工具箱   “政策途径”中能源管理的
进行系统的跟踪、分析和规划。能源管理体系包                1    主要定义
括能源管理活动、实践做法和流程。本报告中的
能源管理体系不仅包括 ISO 50001 和 EN 16001 等     能源管理项目:由政府牵头开展的、
标准,还包括其它根据特定规范确定的系统化能               旨在推广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倡议活动。
源管理的框架。了解其他术语亦有助于对本报告
                                      能源管理项目要素:为了鼓励企业采
的理解(工具箱 1)。
                                    用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由政府牵头开展的
     本报告主要介绍政府为推广和支持能源管理            各种倡议活动、激励和扶持机制,共同构
体系而实施的政府能源管理项目,同时也涵盖了               成了能源管理项目组成部分 。
一些只推行了部分能源管理实践(即能源管理活
                                      能源管理体系:指各个组织用以实现
动)的政府项目。
                                    运营控制和持续节能所需的体系和流程。
     倡导合理用能的政府和组织,已意识到能源
                                      能源管理组成部分:指构成能源管理
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正在开发和实施各种计划,
                                    体系的各种能源管理活动和其他管理活
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在工业中的应用。目前许多国
                                    动。某些政府部门选择鼓励或强制性要求
家都已经设立了政府项目,以鼓励、加快或强制
                                    开发部分能源管理要素,而不是整个能源
性要求工业企业开展能源评估、建立管理体系或
                                    管理体系,对每一要素的具体要求亦各不
开展能源管理活动。经验表明,能源管理体系的
                                    相同。
市场推广程度与政府牵头开展的项目有直接关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能源管理体系规
系,因为这些项目可以刺激和鼓励企业采用能源
                                    定可以用来定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管理体系(Goldberg等,2011)。一些政府正在
                                    由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机构开发,要适用于
将 ISO 50001 标准引入能源管理项目。
                                    各行各业。规定通常由政府部门制订,作
                                    为某一具体政策的构成部分。对于采取能
                                    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家,与标准相对应的
                                    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正确
                                    实施进行认证。而对于采取政府规定的国
                                    家,往往会通过外部团队或政府机构对参
                                    与企业的合规性进行核查。




10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工具箱     在工业领域推广能源管理
                                  2      的三种方式

  能源管理项目明确了能源管理的实施,可以
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如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        下面简要介绍澳大利亚、丹麦和荷兰的

标准和欧洲 EN 16001 标准,也可以通过非标准       能源管理项目,这三个国家采取的方式各

化的规定, 如荷兰“长期协议”下的能源管理参           不相同 。

考文件和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下的节能潜              澳大利亚政府能效机遇(EEO)项
力评估等(Reinaud和Goldberg,2011b)。一   目,是针对大型高耗能企业开展的强制性
些国家正在用 ISO 50001 代替目前使用的能源管      项目。要求企业根据详细的“评估框架”
理标准,如欧洲 EN 16001 标准。             (类似于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评估,

  能源管理项目通常包含在目标导向政策、自            每年公开报告已识别的和已实施的能效机

愿计划或商定协议中,以降低能源需求或温室气            会。政府部门在技术专家的支持下,核实

体排放。一般会通过推广支持及金融和监管激             企业对评估框架的符合程度以及公开报告

励措施,来加强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McKane          的准确性。企业不一定必须采用认证审计

等,2008年)。政府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支持包括          员,但必须证明自身采用了具有相应专业

财政激励(如减税)、奖励计划、提供信息渠道            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可在公司内

(最佳实践做法、交流与合作计划、联谊、实施            部或外部挑选。能效机遇项目不强制企业

指南等)以及技术工具(支持能源审计和能源技            采取节能措施,亦不要求企业预先设定能

术方案的开发、对标工具等)(Mey,2011)。         效目标。

  能源管理项目与政治和财政体制的融合程               丹麦工业能源效率协议(DAIEE)是自

度,也因国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 见工具箱2 ) 。       愿协议。参与企业必须按照欧洲标准EN
                                 1600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由外部认可的
                                 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如果企业参加并且遵
                                 守自愿协议,可享受碳税减免待遇。

                                   荷兰长期协议(LTA)是自愿协议。
                                 参与企业必须实现商定的能效目标,按照
                                 协议下指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规定建立能源
                                 管理体系。这些能源管理体系规定并非标
                                 准,不要求企业进行认证。企业还必须实
                                 施更广泛和更具战略性的能效计划。如果
                                 企业选择并遵守长期协议,则可享受部分
                                 减免能源/碳排放税的待遇,自动视为符合
                                 《环境管理法》下的节能要求。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1
能源管理项目具备的一些特点对能源管理的       图 	 1	     能源管理项目要素
有效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可以与更为广泛
的政策(如节能协议)挂钩,从而有助于确定和                      能源管理项目
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换而言之,能源管理项目                                     �   目标导向政策               Link to
                                                                                  与其他政
                                            驱动因素和 �Target-setting policy
                                             Drivers
                                                       特惠政策
                                                     Policy exemptions
                                                                                   policy
                                                                                   策挂钩
可以帮助节能协议目标的实现。标准及相关认证                                     �   退税
                                                           Tax rebates
                                                                                  package
                                             激励措施
                                              including
                                                          � 公开报告
                                             incentives    Public reporting
或合规性验证可以让政府相信,企业正在按照统                                         外部认可
                                                          �External recognition



一的形式、衡量标准和流程开展节能工作。                                       �   交流
                                                           Networking
                                                          �   研讨
                                                           Workshops
                                            支持措施
                                             Support
                                                          �Direct technical assistance
                                                              直接提供技术支持
     驱动因素(包括激励政策和法规)可以进一                                   Tools, training
                                                          � 工具、培训


步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将在下一章节详
                                              Energy          标准或规范
                                            能源管           �
                                                            Standard or specification
述)。能源审查和对标工具可帮助企业识别能效                      management     �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指南
                                                            EnMS incl. energy review guidelines
                                            理体系
                                             systems      � Cer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认证或验证
机会,明确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目标和关键绩效
指标。
                           资料来源:Reinaud, Glodberg and Rozite,2012
     培训、联谊活动、案例研究和指南确保了能
源管理师、能源审计员、企业人员、认证机构和
政策制订者能够从最佳实践方法中获得经验。能          大多数由政府牵头的项目都鼓励或要求企业
源管理体系奖励计划和外部认证,均可帮助企业      全面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并报告、验证或认证其
向客户、同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节能成效,      合规性。但有些政府项目可能只关注能源管理活
可作为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推动       动,如指定能源管理负责人,开展能源评估或能
力。                         源评审、能源审计(详见附录2),设定能效目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制订更加长远的能   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或能效监测标杆,以及公
源战略,有助于赋予运营人员更大的责任,从而      开报告等。
为能效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单个能源管理要素不能产生持续的能源管理
     尽管能源管理体系是整个能源管理项目的核   和能效提升效果,但各种行动、流程和系统共同
心,但仍需要大量配套措施,并与其他政策挂       作用,即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就可以持续提高能
钩,以促进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图1)。这些      源绩效。
要素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政府牵头的能源管理
项目。




12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工具箱
 3      能源管理体系
                                  �     能源评审: 基于生产和服务水平,分析和评
    提高工业能效的第一步是掌握能源管理体                  估现有用能情况和规划用能量,然后判定
系,了解体系如何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帮助企                    节能潜力。但是,在一些能源管理体系标
业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准中(包括 ISO 50001),并未就如何开
    全面的能源管理活动包括测量和监测
                                        展能源评审提供任何指南3。政府项目可提
能源消耗量,分析用能趋势,判定和实施
                                        供更多的指导方针(见附录2)。
节能措施,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核查节能量
                                  �     企业的能耗基准。
(ACEEE,2011)。通过实行能源管理,可
                                  �     企业特定的能源绩效指标(EnPI),用以
以帮助能源管理师和工作人员识别提高能效的
方案,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监测用能情况和结                    跟踪、衡量节能进程。

果,并从技术行动中汲取经验。能源管理通常              �     企业内相关职能部门、级别、流程或设施

应融于企业的管理系统,以得到企业和工厂各                    的节能目标和指标。
级人员、从操作员到CEO的全力支持。普遍认             �     用以实现节能目标和指标的行动计划。
为,只有采用系统的能源审查和能源管理,才              �     大规模用能的运营控制与流程。
能够充分挖掘工业节能的潜力(Mey,2011)。
                                  �     监测、管理和记录持续节能成效。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有(DOE,2011b):
                                  �     根据监测结果,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进程进
�   能源方针:企业高级管理层对能源管理做                  行内部审计。
    出的正式承诺。                       �     由第三方审计员修改,从而获得认证或验
�   跨部门管理团队:由一名代表负责团队管                  证,并获得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理,向管理层直接汇报工作并负责监督能

    源管理体系的执行。




3
    近期ISO成员组织通过了一项关于制订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指南的提案。这些指南详细界定了能源
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维护和改进,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适用于所有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地点或成熟
度如何),但不视为是对 ISO 50001 要求的解释(ISO,2011)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3
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驱动因素(包括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是能
源管理项目的关键组成,它可以调动企业实施能
源管理体系的积极性,并就实施方式提供明确指
导。驱动因素包括法规和强制性要求以及激励政
策(如补贴或退税)。支持机制包括信息、指南
和培训。通常,各国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综合使用
驱动因素、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表1)。




     表     	1 能源管理项目的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驱动因素                                                                         支持机制


     � 搭建框架或制订以目标为导向的政                                                            � 能源评审、对标和技术工具

         策,如自愿节能协议或政府与企业                                                          � 直接项目支持和/或技术支持。

         达成的商定协议。                                                                 � 案例研究介绍同行经验。

     � 参加能源管理项目的企业可不受某些                                                           � 指导性材料

         政策的制约,如能源税或碳税。                                                           � 研讨会、网络或其他交流论坛介绍最

     � 节能设备退税政策或其它惠税激励政                                                                 佳实践。

         策(可不与能源管理项目挂钩)。

     � 能源审计补贴。

     � 奖励计划、其他形式的认可。

     � 能源管理体系的强制实施。

     � 向社会公开企业的能源绩效,以鼓励

         倡导先进的节能举措。




1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能源管理项目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项目能激励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温                                                  �	 能源安全和需求侧管理目标。
室气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可以将能源管                                                      �	 通过节能协议和排放交易机制,实现节能
理项目作为框架,通过有效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及
                                                                                 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其配套的支持性活动,鼓励工业实现节能。能源
                                                                           �	 环境目标,如:减少温室气体和当地污染
管理项目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克服实施能源
管理体系的障碍,为企业具体实施提供指南和支                                                             物的排放。

持。                                                                                欧洲国家的经验表明,能源管理项目所取得

      工业领域的节能措施和行动是一个最成本有                                                  的节能效果远高于分散的能源管理活动,能推动

效的节能减排手段,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源管                                                      企业实现目标导向政策和其它政策中所设定的目

理项目是实现节能、能源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等                                                      标,并减轻政府对企业合规性检查的工作负担

政策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以下主要领域中,                                                      (Goldberg 等,2011)。

能源管理项目可与政策目标相结合,推动这些政                                                              本章首先论述能源管理项目如何帮助企业克
策目标的实现:                                                                    服采取节能行动的障碍,之后介绍能源管理体系

�	 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提高工业                                                      带来的好处。

      竞争力和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就是削减成
      本、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控制
      管理风险、推动创新和技术的开发及应
       用。



克服工业能效中的障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管提高能效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                                                         此外,在融资、日常行为、技术和组织结构
企业生产效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节能行动和改                                                      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和
进措施尚未被广泛视为是一项具有预期盈利效益                                                      节能行动(Reinaud和Goldberg,2011b)。这
的战略性投资(McKane 等,2009)。节能潜力                                                 里的障碍是指实施可行性节能措施遇到的资金和
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和设备上,从而导致人们未将                                                      技术上的阻碍(IPCC,2001年) 见工具箱4)。
                                                                                            (
节能作为最高优先级工作给予重视(McKinsey
 Company,2009年)。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5
工具箱
     	4
               企业通常遇到的节能障碍


          主要“融资障碍”包括:                 �   相对于核心业务项目而言,企业因不熟悉
     �    能效项目投资不符合企业内部财务准则 。   4
                                          节能减排技术和实践做法,可能会认为实
     �    公司缺少融资渠道。                       施节能项目存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风险。
     � 与核心业务项目相比,人们缺少对节能项             � 大多数企业对能效改进动力不足,而更关
          目的认知、难以预测未来的能源价格,因              注核心业务(如扩大生产或改进生产)。
          此投资风险过高。                    �   组织内专业性和功能性界线,也限制了识
     � 企业倾向于将资金和资源用于发展和扩张                 别和支持节能活动所需的协作(Paton,
          公司的业务。当他们希望降低成本时,则              2001年)。比如电费支缴人员与用能设备
          不希望投入太多的资金。在生产力或业绩没             采购人员的职责不同,设备采购员又与设
          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企业通常只投资于              备维护员不同。
          回报期在一年半到两年、甚至更短周期的
          项目(Vickery,2011)5。对于希望在短期       “外部障碍”包括:
          内缩减成本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利益相关          � 技术发展、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的不确定
          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性(从而导致采用新技术的最佳时间不确
     �    节能被视为是一项经营性支出,对此预算              定)。
          有限。                         � 外部审计人员和其他节能服务供应商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有限,阻碍企业实现最高能
          “市场、信息、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的主              效水平。
     要障碍”包括:
     �
         一些国家对工业能源价格和税收实行补贴,             资料来源:摘自Reinaud 和 Goldberg,2011a,基
          因此企业不需要承担全部能耗成本,从而          于对现有文献资料的调研而编写(Rohdina 等,2007
          在节能减排方面显得动力不足。              年;Groot 等,2001年;2008年;Beer 等,2000年;
     � 需要投入成本和精力去考虑成本、效益和             Anderson and Newell,2004年;Harmelink 等,2010
          节能方案,这些投入成本可能阻止企业在          年;Tanaka,2009年(未发布);Eichhammer,2004
          运营层面形成调整决策和投资决策。            年;Jaffe and Stavins,1994年;Paton,2001
     �    企业掌握的关于新型和现有节能技术的知          年;McKinsey  Company,2009年)。
          识有限,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2010a),在一些领域,新建设施或设备及高效设施和设备高额的投资成本是提高工业能源利
     用效率面临的一大困境。在经济发展不稳定、贷款利率高的国家尤其如此。
     5
         调研结果基于过去10年与企业交流互动,正式发布于气候变化与节能部的“首相节能工作小组”(2010年)报告。




1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能源管理项目是鼓励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克
服各种障碍的一个途径(见工具箱4)。比如,可
以通过基准能耗和排放量测量、能源审计以及机
会识别指导性活动等,帮助企业克服信息缺乏和
技术缺乏的障碍。
      从公司高管和不同职能部门中选派代表参
与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和实施,可以通过建立
                                                                                     提高公司收集和分析能源数据的能力可扭转
透明的能源管理制度,加强部门沟通,从而
                                                                              以往的错误认识,即与其他核心业务相比,节能
克服企业在组织结构、行为和制度方面的障
                                                                              效益相对来说不重要(评估和审计工作不到位,
碍。Johansson 等人(2011年)指出,与能源管
                                                                              更加重了这种错误观点)。
理体系有关的“软环境”或“管理”是机构改革
                                                                                     对产品和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
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声誉、公众认
                                                                              可鼓励购买更多的节能技术,有助于克服在信息
可、认证和领导力方面。向董事会报告评估结果
                                                                              和融资方面存在的障碍,并能划分出投资的优先
可使高管改变以往不赞成以低成本方式实施节能
                                                                              级别。
项目的态度,同样,让管理层制订企业的能源方
针和目标,也可以带动员工更积极地查找用能问
题并提出节能建议。



能源管理体系的优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竞争力和生产力                                                                     调查,在用能最为密集的企业中,自2000年起能

      能源管理体系可为工业企业带来很多收益。                                                     源成本已经翻了三倍以上。采取能源管理实践做

引入能源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系统地分析、管理                                                         法的行业可节约10-30%的能耗(McKane,2011

和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能源成本并提升生产                                                         年),包括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和

力和竞争力。能源管理已形成一个动态过程,通                                                         丰田在内的企业都利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了可观

过这一过程,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和认识,反过来                                                         的节能成效6(Scheihing, 2009)7 。

又会产生更多的节能效益(Kannan 和 Boie,2003                                                       标准化能源管理体系或特定能源管理体系的
                                                                              应用可以推进对节能潜力的识别和运营控制的改
年)。
                                                                              进,而这种效果是自主设计系统无法达到的。
      能源管理体系与能源价格上涨和频繁波动的
关联越来越紧密。根据Prindle(2010年)开展的



6
    在工业领域的背景下,能源强度通常为单位产量的能源消耗率或单位附加值的能源消耗率。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同等的能源输
入可传递更高的服务或以较少的能源输入即可传递同等水平的服务。
7
    陶氏化学在1994年到2005年之间实现了22%的节能(相当于40亿美元),2005年到2015年力争再实现25%的节能。联合技术公司从
2001年到2006年每创收一美元即减少了46%的温室气体排放。丰田北美能源管理部自2002年开始已经实现了单位23%的节能;自1999年
起,整个公司通过开展节能活动,节约了920万美元的能源开支(Scheihing,2009年)。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7
实现并遵守政策法律法规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工具箱      降低供应商的能源成本
                                5
采用系统持续的运营方法,可使企业较为容易地
达到法律法规要求。正确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还可
                                    一些公司通过将能源管理活动
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定的目标或节能协议的要求,
                               纳入供应商管理已经降低了能源成本
确保节能计划、项目和目标是按照实际情况制定
                               (Prindle,2010年)。这些活动还可以使
的、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供应商赢得来自其他零售商的合同。宜家
                               集团便是如此:
推进融资进程
                                   “节能是宜家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
     按照标准化方法记录和量化能耗和节能情
                               提高能效,我们可以帮助(供应商)减少
况,可使放贷方更好地评估节能项目的风险和投
                               碳足迹和生产成本。再者,能效改进通常
资回报,从而有可能加快私营领域向已认定的节
                               会带来工艺控制的完善和一系列非能源效
能潜力投资。比如,EBRD节能管理体系项目于
                               益,如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最终为客
2009年启动,覆盖多个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为
                               户提供价格更为低廉的产品。”
实施一体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支持,解决信息
不畅和渠道有限的问题。
                                - 宜家集团,Maja Dahlgren
优化供应链
     如果买方(批发商或零售商)帮助供应商
削减能源成本,就可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
低,从而使零售商和供应商都从中获益(见工具         益)有待发掘(工具箱6)。这些效益体现在:生
箱5)。“供应链”一词是指从提供产品、材料或        产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改进、非能源运营成本
服务的企业到从事中间产品或成品装配的企业开         的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维护成本下降、废
展的上游活动(Prindle,2010年)。例如,在荷   物产生量减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作场所条
兰,基于长期协议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合作,在企         件改善和污染物减少(Hall和Roth,2003年;Pye
业外部实施节能项目。                    和McKane,2000年)。此外,协同效益还缩短
                              了新投资的回报期。
能源管理体系的协同效益                     事实上,协同效益通常高于节能本身的价
     有效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公司普遍反映,       值,因此将节能作为一系列更为广泛的、影响企
还有很多其它效益(亦称协同效益或非能源效          业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中的一部分,应当更




1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恰当一些(Pye和McKane,2000年)。2003年              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通过注重环境和社会
对威斯康星州商业和工业节能项目开展的一项研                     效益,能源管理项目还有助于促进国家重点关注
究结果表明,协同效益约为技术应用产生的节能                     领域的工作,如:降低能源依赖性、减少价格波
效益的2.5倍(Hall和Roth,2003年;Willoughby        动、增强国际合作(如:在Rio 21的框架下)和
等,2011年)。对美铝公司开展的另一项研究表                   技术转让(IIP,2011年)。
明,企业三风机、可变进气阀门控制系统的采购
支付了5000美元的顾问费,而回报是在实现节能
的同时提高了产量,每年可为企业增加37.5万美
元的收入(Pye和McKane,2000年)8 。
     高效的能源管理不仅可以实现节能,还可以                    工具箱      量化玻璃企业碳减排行动的
为整个公司开启创新之门。鼓励企业全员参与,                        6       协同效益
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企业可以在实现节能目标的
同时带动其它创新(Prindle,2010年)。                        全球家具家饰零售企业宜家集团与

     因此,宣传能源管理体系的协同效益可以起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开展了一

到强调能源管理体系带来的多重效益的功能,从                       项合作,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

而鼓励实施该体系。在爱尔兰,企业通过实施能                       消耗、提升宜家供应商的竞争力。宜家的

源管理体系可获得巨大收益,因此能源管理体系                       一家供应商—中国运城宏伟玻璃器皿有限

被视为一项业务改进工具而向企业推广。                          公司参与了此次活动。该公司对熔炉进行
                                            了改造,将燃料由煤换成了天然气。结

能源管理项目的广泛效益                                 果,2009-2010年期间减少了35%的温室

     能源管理项目通过对能源经理进行培训、开                    气体排放,除此之外,该公司获得了可观

发节能服务市场来建立和支持节能市场,同时也                       的非能源效益,减少了17%的产品成本(

可对节能技术的提升提供长期支持(ISO,2011                    因温度稳定,提高了产品的输出率和合格

年)。                                         率)。此外,该公司还改进了产品质量,

     政府和政策制订者们视企业的衍生效益为能                    改善了工人的健康安全环境,并对公司的

源管理项目的一项重要的、额外的推动力,这些                       另外两个工厂进行了同样的改造。

衍生效益通常都是国家优先工作领域,特别是在
                                            资料来源:Willoughby 等, 2011
新兴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外,减少能源消耗亦可缓解当地的空气污染、减
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弃物管理和保


6
    根据作者的假设,节电3 346 320 kWh可增加生产500 000磅的铝,铝的售价为每磅0.75美元。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9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管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带来显著的效益,但                                                鼓励、激励政策和支持
仍然需要设计恰当的能源管理项目来鼓励企业正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规定本身并不足以推
确、广泛地采用能源管理体系。                                                           动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广泛应用,而认证通常也
                                                                         会产生高额成本。比如,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采
标准和规定                                                                    取认证会产生高昂的费用,中小企业会不堪重负
      即使企业自身可能会积极开展某些能源管理                                                (Hrustic等,2011年)9。为鼓励采用能源管理体
活动,但政府项目可以通过标准和规定来推动和                                                    系,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就位。
支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                                                           在丹麦、瑞典和爱尔兰,企业和政府通过
管理项目为政府和企业理解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                                                    签订自愿性节能协议,推动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一个共识,包括内容、范围、流程和方法以及统                                                    的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辅以激励政策和支持
一的报告格式(Goldberg等,2011年)。此外,                                              机制。能源管理体系在上述三个国家的推广程度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规定创建了一个透明的制                                                     相对较高,截止2009年,标准采用率分别达到了
度,以验证能效提升和管理改善,还可以衍生出                                                    60%、50%和25%(见 McKane 等,2009年)。相比
一系列工具来确保实施和达标。                                                           较而言,美国2000年推出了ANSI/MSE 2000:2008
      将标准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作为能源管理项目                                                标准,丹麦、瑞典和爱尔兰分别在2001年、2003
的一个构成来实施,产生的节能成果通常都超过                                                    年和2005年出台相关标准。尽管美国标准出台时
了节能协议的预期值,或企业自行设计体系所取                                                    间最长,但采用率尚不足5%                              。美国标准采用率
得的节能成效。这些企业通常在前5年可以取得                                                    低于其他国家主要是因为美国缺少配套支持政策
10-20%的节能成果(NRC,2011年;Goldberg                                           (Goldberg 等,2011年)。现在,随着美国“卓
等,2011年)。                                                                越能效项目”的发起,这一问题已迎刃而解。
                                                                                通过推广能源管理项目案例研究和优秀企
                                                                         业管理最佳实践案例,还可以调动企业参与积极
                                                                         性。节能企业案例的展示可降低管理层的认知风
                                                                         险,反过来可降低公司对节能投资最低预期收益
                                                                         率(或回报期)的要求(Pye 和 McKane,2000
                                                                         年)。此外,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通过公开
                                                                         报告、联谊活动和分发成果案例等共享经验,还
                                                                         可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




                                                                         9
                                                                             在瑞典,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费用约在8000欧元左右。



20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如何开展能源管理项目?

 下图显示的是开展高效能源管理项目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四个阶段由十
个重要步骤和相关行动构成,这些步骤和行动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并在本报告所附的案例研究
中得到进一步的映证。
 规划阶段:帮助各国政府在征询主要利益相关方意见的过程中,设立合适的议题,审慎开展项目设
 计和实施规划。
 实施阶段:列出确保项目成功的主要实施步骤。
 监测阶段:帮助确定衡量组织变革、能效提升和其他成果的指标和方法。
 评估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汲取经验、评估有效性和做出改进。 	
 在四个阶段中,开展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征询和项目活动,对于明确政策干预、
设计合规性和核查要求、征求提案意见和分享特定经验至关重要。



                                能源管理项目的
                              “政策途径”
                估
            评                    
                                        
     




                    10 调整改进项目               规
    




                                明确能源管理
                                             划

                                项目在政策框 1
            9 确定评估内容及方法          架中的角色
                                                


                                    项目的设计 2

                                  制订行动计划、
                                                    


                                          3
                                   确保资源到位
  




         8 通报结果、宣传成果


            7 评估合规性
                                  提供体制支持    4
    




                6 确定衡量的内容及方式
     监




                                推广项目、
                                                




                                        5
        测




                                认可成果
            
                                            




                                           施
                                       实
                                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1
规 划 ...............................................................
                                              策制定者需要确定能源管理项目如何对国家节
                                              能、环保、气候变化减缓和工业发展目标和指标
                                              产生影响;必须对现有政策及其对工业的影响进
                                              行全面评估,并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如:工业构
     在进行能源管理项目规划之前,政府需要对
                                              成和工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然后,基于评估结
工业用能和能源管理实践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对
                                              果,确定这些政策对能源管理工作的促进或阻碍
节能、减缓气候变化和工业发展等国家整体目标
                                              作用,并识别驱动因素、障碍、差距和可能的协
实现情况进行调研。该步骤用以确定国家对工业
                                              同效应。评估还必须考虑与其他节能途径(如:
节能政策措施的需求程度。
                                              排放交易机制)可能存在的交叉,以避免重复工
     缜密的前期规划可确保能源管理项目从开始
                                              作。评估可能需要多个行业主管和其他利益相关
阶段就能涵盖所有重要内容,避免延迟、重复工
                                              方选派代表参与其中,提供意见。下文描述的利
作或含糊不清。透明的规划过程,包括让利益相关
                                              益相关方咨询过程可用于此评估。
方从开始阶段就得以参与,可以确保项目的方方
面面都得到充分考虑,有助于提高目标群体的接
                                              与利益相关方协商
受程度,减少日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
                                                  利益相关方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贯
     需要对能源管理项目设立明确的目标,包括
                                              穿于政策途径的四个阶段。从项目开始阶段就咨
与其它政策的相互联系。明确了项目目标后,下
                                              询工业企业和能源专家的意见,可以帮助开展能
一步需要进行项目设计,包括确定项目的构成。
                                              源管理项目的设计,了解工业领域具体情况和具
项目可以包括许多活动,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可
                                              体需求,并识别影响企业进行有效能源管理的障
以有所不同,有的可以考虑同步进行。甚至,对
                                              碍。早期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突出存在的问
于能源管理项目取得成功不起决定作用的活动,
                                              题,以帮助项目设立明确的目标,帮助政策制订
可以有选择的开展。
                                              者对参与企业提出具体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并
                                              确定如何以企业的语言向企业宣传这些要求。
 1    确能源管理项目在政策框架中
     明                                            此外,在咨询过程中,还应调研工业领域在
                                              执行现有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如节能目标政
     的角色                                      策;或者设计可与现有业务体系和运营模式更好
     是否与综合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是否贡献
                                              结合的能源管理项目内容。
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决定了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
                                                  用行业语言向利益相关方阐释政府正在努
性和成功与否。因此能源管理项目要符合行业需
                                              力实现的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征询他们
求,并有助于现有政策的执行。
                                              的意见,以此获得重要信息并建立起彼此间的信
                                              任。强调企业的工作重点,阐明能源管理对实现
分析政策框架和行业背景                                   企业目标的推动作用,将有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
     第一步是明确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及其在                       积极性。
国家政策框架和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工业发
展背景是设计高效能源管理项目的前提之一。政



22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规划后期可更多征询自愿参加能源管理项目
工具箱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的咨    试点的企业意见。试点阶段可及早发现重大风险
 7     询工作             或挑战,也可以作为一个宣传工具,激励其他企
                       业看到同行获益后也能够加入项目(见工具箱7)。

   咨询和不断学习是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
                       2   项目的设计
目开发和实施的重要原则。
                           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明确项目目标,确定项
   在项目评估和报告过程中,资源、能源
                       目范围,决定项目是自愿参与型还是强制实施
和旅游部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在5个州首
                       型,建立与其他政策措施的联系,明确项目构成
府城市举行了三场咨询会议,共有约400-
                       及要采取的措施。
600名来自企业、服务业、州政府和行业协
会的代表出席。在第一场研讨会上,参会
                       明确目标
代表听取了能效最佳实践项目的教训和企
                           能源管理项目通常可有多个目标,如实现节
业的经验。能效最佳实践项目是澳大利亚
                       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广义
之前开展的自愿性项目。向参会代表征询
                       上来讲,也可为提高能源安全或减少能源设施需
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应包含哪些内容,具备
                       求提供支持。
哪些特点,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节能
                           在此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和经济效益。向企业代表征询的问题是项
                       �   能源管理项目是否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减少排
目实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以及如何解决这
些困难。                       放以及减少能源需求或高峰需求?

   试点项目的启动也采取了利益相关方咨   �   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是否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
询程序。有25家企业表达了参与意向,自        其他政策设定的减排目标?
愿报名参加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后,通过咨     �   如何与其他政策措施协调一致以实现共同目
询研讨会提出了项目拟采取的行动方案和         标?
要求。
                       �   如何根据企业面临的具体障碍量身定制目标?
   实施阶段,客户联络专员与企业保持沟
                           如何设计能源管理项目克服这些障碍?
通,可以帮助政府尽早发现能源管理项目
                       �   如果存在多个目标,政府是否应强调或者重申
的风险,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来消除风险,
有目的地开展能力建设活动。该联络部门         那些只对目标群体感兴趣的目标?

还利用核查结果,了解企业不理解或不符     �   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范围(试点还是大范围推
合评估和报告要求的地方,以便有效地解         广)?
决存在的问题                 �   如何宣传这些目标,尽可能扩大能源管理项目
                           的积极影响?
资料来源:DRET,2010a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3
确定范围
                                    工具箱    能源管理工具和对中小
     应根据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和成本效益分
                                     8     企业的支持
析,确定能源管理项目的范围。在确定范围时应
考虑只涵盖大型企业还是将中小企业一并包括进
来,是将所有工业领域都涵盖进来还是只针对高                 多数将能源管理项目引入中小企业的国
耗能企业。有些国家在一开始时以高耗能企业为               家,都采用补贴能源审计,简化能源管理
主,如年耗能高于一定量的企业或能源成本在总               体系,并提供深入培训和后续支持的方式。
                                      审计补贴:韩国政府正在开发为中小
成本中占一定比例的企业。是以大型企业为主还
                                    企业量身定制的能源管理体系,为能源审
是涵盖中小企业,对此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可帮助
                                    计提供90%的成本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
确定项目范围。项目范围还包括能源管理项目所               (Yun,2011年)。
关注的用能形式。有些项目只关注电力消耗,而                 技术支持:美国能源部利用大学资源
其它项目则涵盖所有用能。                        建立了工业评估中心(IAC),为中小企业
     对于管理方来说,只关注大型工业企业可能            提供免费的能源、废弃物和生产力评估,

意味着能源管理项目推行起来更容易,且投入较               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项目支持。此
                                    外,日本也一直通过认证能源管理师向中
少。然而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中,中
                                    小企业提供免费的能效评估服务。
小企业的用能量和排放在整个领域中占很大比
                                      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项目:欧洲开
重,因此将这些企业纳入项目范围意义重大。                发了“中小企业对标和能源管理计划”
     由于大型企业的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             (BESS),以提升中小企业的能源利用
重相对较高,而且更具能力开展能源管理工作                效率。2005-2009年期间,开发了一套基
(Reinaud 和 Goldberg,2011b),因此大型企业   于网络的工具包,以系统化的方式推动中
                                    小企业的节能工作。基于“计划、实施、
更加关注企业用能。中小企业通常资源、能力有
                                    检查、行动”方法,网络工具包提供了简
限,因此需要更多的能力建设支持、政策支持和
                                    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与对标工具
资金扶持(Vermeeren,2011年)。
                                    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工具包包括能
     如果对中小企业给予差别对待的话,应提前            源管理工作单、案例研究、最佳实践和一
告知差别对待的原因,以避免被误解为不公平政               系列支持工具。该项目还就组织管理和技
策待遇。如果对于企业来讲,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术应用等议题,如审计、制热、冷却和通
成本过高或过于复杂,应增加一些项目活动来应               风,组织召开了行业研讨会。此外,还
                                    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了外部咨询服务
对这些挑战,如简化能源管理体系,或提供更加
                                    (Vermeeren,2011年)。欧洲化学工业
深入的培训和定制的工具(见工具箱8)。
                                    委员会(CEFIC)面向中小企业开发的CARE+
     确定项目范围还需要考虑系统边界,即项目            项目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内审和最佳实践
仅涵盖一个工厂的部分用能,一个工厂的全部用               的工具。
能,企业所属所有工厂的用能,还是扩展到企业
所在的供应链。大企业应承担更多责任推动或鼓

2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励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比
如,在荷兰的长期协议中,企业要通过减少材料
使用、余热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或生产高
效的产品,可在工厂边界外实现企业三分之一的
减排目标。同样,在日本的对标政策中,达到全
球最佳实践水平的企业可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
协作。


确定能源管理项目所采取的能源管理体系
      规划阶段的一个核心工作是确定能源管理项
目所要采取的能源管理体系,采用标准的能源管
理体系还是特定的能源管理体系。如前所述,
有关能源管理体系的统一定义是在           ISO 50001
(2011年6月发布)、欧洲标准 EN 160001 或中
国标准 GB/T 23331-2009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如 果 政策制订者选择采用某标准化的能源管理
体系,则项目应对标准的正确应用采取第三方认
证。对于没有采用标准的项目,第三方核查对项
目实施也起着重要作用10。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对能源管理进行
定义,比如荷兰的“长期协议”采取政府规定的
方式,澳大利亚的“能效机遇”项目采取法律要
求的方式。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中要求高耗能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企业
必须开展能源审计、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报告能
源利用状况,这些都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构成要
素。企业可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这些构成要
素以及其它的措施要求,达到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的目标。




10
     第三方通常为由国家或国际标准机构评定的私人企业。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5
工具箱         爱尔兰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其
                                               9          他企业改进方法和工具相结
                                                          合的经验
确定履责程度,建立与其他政策的联系
      企业对能源管理的履责程度取决于能源管                          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管理局介绍了利用常
理项目或其构成要素是强制参与型还是自愿参                           用业务改进方法(如:精益生产和六西格
与型。比如,由外部专家开展能源审计(无论                           玛法,见术语表)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商业
认证与否)可以是强制性要求,但能源管理培训                          文化相结合,而不是分别管理的能力。其

可以是自愿参与。很多项目可能采取自愿参与和                          中主要关注的是每种方法如何对项目开发
                                               和实施提供指南,以及这些流程如何保持
强制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企业可带来明显
                                               相互协调或进行整合,以实现高效率。很
益处,比如不用受限于另一政策,可获得资金激
                                               多示范项目都得到了资金支持,参与企业
励、额外培训和技术支持等(见工具箱2)。各
                                               都得到了专业咨询师的指导。项目显示,
种补充性激励政策的结合需要统一设计,对于完                          通过将能源管理体系与业务发展流程相结
全自愿参与的项目,尤其需要设计支持性政策的                          合,企业能够认定和实施更多的节能和优
组合。比如,爱尔兰的能源协议项目是自愿参与                          化潜力。该流程还构成了新理念或强化理
型,但是签署了参与协议的企业就必须采用标准                          念的基础,包括能源管理成熟度模型、能

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且每年开展一次专门调查。                          源价值流图析(VSMe)和MUDAe(见术
                                               语表)。
作为回报参与企业可获得免费的技术支持,有机
会建立网络联系,并得到外部认可。
      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时间最长、经验最为
                                               资料来源:O’Sullivan,2011a
丰富的国家,都把要求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作为企业与政府达成的一揽子节能协议的核心
(Goldberg 等,2011年)。这种情况下,能源管
                                            50001是该项目的核心,目前试点认证正在进行中
理只有与广泛的政策相结合,才能可发挥最大的
                                            (Yun,2011年)。
效力。
                                                 澳大利亚的能效机遇项目要求报告能效机会
      芬兰、荷兰、爱尔兰、丹麦和瑞典都把能源
                                            而没有设定具体的节能目标。项目要求采用数据
管理项目作为其自愿性能源协议的核心内容11。尽
                                            和分析方法,梳理最长可于4年收回投资的成本
管这些协议设定的节能指标推动了有效的能源管
                                            有效的节能机会,并要求企业公开报告所识别的
理实践,但每个国家的项目还是采用了不同组合
                                            节能机会,以此将节能问题推入公司董事会的日
的激励政策、培训、技术支持和外部认可(见工
                                            程。
具箱9)。
                                                 财政激励或税收减免政策也行之有效。荷
      2010年,韩国引入了强制性目标和能源管
                                            兰、瑞典和丹麦的项目参与企业享有免缴部分或
理项目,即温室气体和能源目标管理计划。ISO
                                            全部环境保护税的待遇。芬兰、韩国和丹麦项目


11
     芬兰的节能协议;荷兰的长期协议(LTA);爱尔兰能源协议计划(EAP);丹麦工业节能自愿性协议(DAIEE);和瑞典高耗能工业
节能计划(PFE)。可参见工业生产力研究所节能政策数据库:http://iepd.iipnetwork.org



2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的参与企业可获得适当的节能投资补贴。荷兰遵                      业自己决定是否对四年以上机会进行分类。
守长期协议的企业自动视为符合《环境管理法》
相关能源要求。                                    建立与其他管理体系和工具的联系
     可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某些内容或某些能源                        尽管最近才发布了ISO 50001能源管理标准,
管理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比如对能源审计或能                       但自1996年起,能源管理一直属于ISO 14001 环
源评估提供补贴。在很多国家,开展能源审计                       境管理标准的范畴。ISO标准可与提高生产
享受部分补贴(在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或                      力的工具结合应用,亦可彼此支持,如精益
完全免费(印度、法国、爱尔兰、日本和英国)                      生产方法和欧洲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
(Motiva,2008年;Price等,2010年;Price和          (Kahlenborn,2010年)。这种整合赋予了企业
Lu,2011年)。韩国中小企业可获得90%的能源                  使用各种工具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实现能源、环
审计补贴。                                      境、生产力等多个业务目标。
     其他将能源管理体系与节能项目挂钩或融                    爱尔兰的企业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改进工
入节能项目的国家还有瑞士、德国、英国、加                       具相结合,并从中获益(详见工具箱10)。澳大
拿大(NRC,2011年)和澳大利亚(Kulterer                利亚在开发评估框架的过程中,企业向政府官员
等,2010)。比如,自2009年起,获得能源管理                  反映,很多时候因为健康、安全、水和废弃物等
体系标准 EN 16001 或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1          各种审计项目的冲突而不堪重负。为确保持续节
认证或持有功能性证书的德国高耗能企业可享受                      能,能源管理需要与企业所采用的业务或运营改
《可再生能源法》(EEG)下规定的财政激励政                     进方法相结合;否则可能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功
策(Kahlenborg 2010年)。联邦制国家还应注意              亏一篑”。如:Macarthur Coal公司所言:“能效
对各类能源管理项目的协调和梳理,避免企业重                      机遇项目并不是对新体系的再投资,而是对现有
复执行各州和国家级类似的项目。                            系统的改进”12 。
     此外,还要考虑对目标群体提出在数据、节                       政策制订者应考虑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在其他
能机会、绩效报告以及承诺实施有盈利潜能的项                      工具和标准的应用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这些
目等要求。比如,爱尔兰的能源管理项目要求参                      工具与环境和生产力目标直接相关时。
与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特别调查,对某一方面
的能耗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识别节能项目
的一种方式。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要求参与企业必
须公开报告其按照规定方法识别出的节能机会,
并根据投资回收期对这些节能机会进行分类。这
些机会可分为两年之内和两年至四年两大类,企

12
     请参见Macarthur Coal碳与能源部总经理Mick Zeljko在出席工业能效机遇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7
确定支持力度和类型                          3    制订行动计划、确保资源到位
     为帮助企业按照能源管理要求实施能源管                为确保能源管理项目高效实施,在一开始就
理,政策制订者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技               应明确责任分工并确保充分的资源供应。行动计
术支持、指南和培训或联谊活动)。对此,非               划和时间框架应确保涵盖所有关键问题,并及时
常重要的一点是,开发清晰的指导准则,详细介              处理所有关键问题。
绍公司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方式。目标群体面临
的具体障碍能体现出需要的支持力度和类型。比              组建实施小组
如,中小企业可以参考简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根                  实施初期,应制订明确的实施战略,并成立
据修订后的核对清单,如机器和照明的核对清               由政策主管部门和主要相关利益方高层代表组成
单,开展能源管理工作。对于高耗能工艺和技               的实施小组,制订行动计划、监督实施流程、在
术,分行业的指南有助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整个实施过程中加强协作。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早
(Christoffersen 等,2006年)。中国已经计划开   期参与有助于克服可预见的障碍,提高项目的参
发这一指南。                             与程度。比如,利益相关方和政府部门组成委员
     有关支持类型的进一步讨论见“实施”一            会,可以确保咨询过程的持续进行。
节。
                                   制订行动计划

确定项目监测和评估方法                            确定了项目要素及其与广泛的政策框架之间

     与后面几个阶段不同的是,“规划”阶段应建          的关系后,实施小组可制订行动计划,细化要开

立恰当的监测、评估机制,并开发一系列评估能              展的活动及时间框架、安排监测和验证时间、路

源管理项目实施效果及影响力的指标(并确定评              线以及项目评估时间。因为能源管理项目涉及多

估的频率)(Price 等,2008年;Suomi,2011     项工作和多家企业参与,因此行动计划是确定

年)。规划阶段还需要进行年度监测预算的分配              实施主体和内容、时间框架和项目部署的重要一

(Harmelink,2011年)。                 步。

     建立监测与评估参数会确保在能源管理项目               在项目启动之前或建立之初确定其定义和

(或能源管理项目阶段)运行之前、之中和之后              指导方针尤为重要。如果到项目后期再澄清

都能收集和监测到相关的连贯信息。详见“监               这些要素会导致诸多不确定性,会消弱支持

测”和“评估”阶段内容。                       力度并延误能效改进措施的实施( Reinaud和
                                   Goldberg,2011a)。




2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sugeladi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puyangyuan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開拓文教基金會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Eily Yang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项目管理》杂志介绍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sugeladi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5045033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Haoxiang Shen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Steve Xing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446 會玩app
446 會玩app446 會玩app
446 會玩app
Rui (Nash) Yang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Veda International Corp.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CPCRDI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anrs/post/1381109792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anrs/post/1381109792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Similar to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20)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畫申請須知 第2梯次-修改關鍵與ecfa項目-方案教材-詹翔霖教授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
附件: 目录 A href= #3__一、总论..........__a ...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Project3 dyson marketing_plan_2017.docx(有道文档翻译-英译中结果)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2013 非營利組織《科技為善》趨勢統整電子書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
EWE_Solar_Solutions_CH_EN_2015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项目管理》杂志介绍
《项目管理》杂志介绍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950708_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
Graduate Design - Nutrient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產業升級轉型整合服務計畫-詹翔霖教授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汽配城商业计划书V1.4.1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446 會玩app
446 會玩app446 會玩app
446 會玩app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聯發科技2014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
100年研發人培計畫 簡介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建構完整職能管理,打造關鍵人才DNA-核心職能基準發展教材-詹翔霖副教授.pdf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詹翔霖教授
 

More from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More from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9)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Promoting Energy Savings and GHG Mitig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
 
Experience fro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fro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Experience fro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fro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WH Tech Forum
WH Tech ForumWH Tech Forum
WH Tech Forum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Evalu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Denmark, Ireland and Sweden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IEA- IIP Policy Pathway -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Pathways to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Amelie Gol...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Energy Efficiency &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 Gaining through Saving, Julia R...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5 Key Steps for Effective Policy Packages: Insights into Industrial Energy Co...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U.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Programs & Superior Energy Performance, James Quinn
 

Policy Pathway on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Industry Mandarin version

  • 1.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政策途径”一书详细介绍了如何 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建议中的部分具 体建议。 本《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介绍了实施工业 能源管理项目的主要步骤。优化工业用能是提高 工业竞争力和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目标(如:能 源安全、经济复苏和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 保护)之根本。尽管工业领域的节能减耗潜力巨 大,但这些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能源管理项 目已成为应对工业能源管理广泛应用之障碍的一 种工具。本《政策途径》基于各国经验而编写, 为如何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监测工业能源 管理项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本《政策途径》由国际能源署与工业生产力研 究所联合编写。 www.iea.org www.iipnetwork.org 政策 途径
  • 2.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政策途径”一书详细介绍了如何 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建议中的部分具 体建议。 本《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介绍了实施工业 能源管理项目的主要步骤。优化工业用能是提高 工业竞争力和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目标(如:能 源安全、经济复苏和发展、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 保护)之根本。尽管工业领域的节能减耗潜力巨 大,但这些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能源管理项 目已成为应对工业能源管理广泛应用之障碍的一 种工具。本《政策途径》基于各国经验而编写, 为如何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监测工业能源 管理项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本《政策途径》由国际能源署与工业生产力研 究所联合编写。 www.iea.org www.iipnetwork.org 政策 途径
  • 3.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通过节能提高企业收益 国际能源署(IEA) “政策途径”系列指南 “政策途径”详细介绍了如何实施国际能源署的25条“节能政策 建议”中的部分具体建议。该系列指南建立在直接经验、已公开发 表的研究成果、专家研讨会和最佳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就实 施具体节能政策的主要步骤和重点向各国提供指南。已发布的“政 策途径”内容如下: � 公私合作推动能效融资:扩大私营领域投资的政策 � 监督、验证和实施:提高设备节能项目的合规性 � 建筑能效认证:通过政策性工具提高能源效率 “政策途径”系列指南的宗旨是, 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者和其他 相关利益方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制 定、支持、监督或修改能效政策提供指 导。因为“政策途径”还根据不同国家 的政策环境提出建议,可帮助各国获得 能效提高的最大收益。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
  • 4. IEA成员国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www.iea.org 加拿大 捷克共和国 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担任其28个成员国的能源政策顾问,并与成员国一 丹麦 起协力为其国民提供可靠及经济的清洁能源。国际能源署在1973-74年石油危机期间成立,其 芬兰 德国 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措施。随着能源市场的变迁,国际能源署的使命 希腊 也随之改变并扩大。纳入了基于提高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3个E”的均衡能源决策概 匈牙利 念。国际能源署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源市场改革、能源技术合作和与 爱尔兰 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主要能源消费和生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佩克(OPEC)国家展开 意大利 日本 合作。 韩国 卢森堡 荷兰 国际能源署的约190位员工主要来自于其28个成员国的能源专家和统计人员。他们开展广泛 新西兰 的能源研究、数据汇编、出版刊物和向公众传播最新的能源政策分析结果及提供良好的实 挪威 践建议。 波兰 葡萄牙 斯洛伐克共和国 在中国科学技术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部对国际能源署联络办公室负责 西班牙 瑞典 建立了能源技术信息网,网址是:www.etiea.cn, 旨在向中国介绍 瑞士 IEA及先进的能源技术和信息。能源技术信息网是通向国际能 土耳其 源署能源技术的网络平台. 英国 美国 欧盟也参加了 国际能源署的工作 www.iipnetwork.org “Copyright @ 2012 OECD/IEA, 9 rue de la Fédération,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的使命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最佳节能实践, 75739 Paris Cedex 15, France 降低能源成本,打造低碳未来。我们分布于全球的工作团队以及 独立的行业专家,可以为工业领域提供技术、政策和融资的综合解 And Th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决方案。 220 Pennsylvania Avenue, N.W., 4th Floor, East Tower, Washington, DC 20037-1701, United States 我们是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提供行业的最佳实践信息,还 可以为节能措施的应用开发特定的方法。 No reproduction, translation or other use of this publication, or any portion thereof, may be made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的服务面向全球,近期以中国、印度和美国为主,以确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Applications should 保能够为重点地区的工业领域合作伙伴提供更为有效的节能技术、政策和 be sent to: rights@iea.org 融资方案。我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olicy Pathway on ■ 分析最佳实践,提供与国际专家交流的途径 Industrial Energy Management Programmes”has ■ 开展原创研究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English text solely by th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The IEA takes no ■ 搭建政府政策制定与企业实施之间的桥梁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我们的专长可以帮助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实现目标。 the translation.”. 许多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都意识到,提高能效可以降低成本,帮助实现 如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复制,翻译或以其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他们制订了提高能源生产力的目标。工业生产 他形式使用此出版物及其任何内容。如需申请 力研究所旨在帮助这些机构了解哪些技术、政策和融资方案能够帮助他 使用请发送请求至:rights@iea.org 们实现远景目标。 “工业领域能源管理项目的政策途径”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是一家全球性的机构,在中国、印度、欧洲和美国 的中文翻译由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独立完成。 都设有工作团队,专注于提高工业能效。综合技术、政策和融资的 国际能源署对此出版物翻译的完整性以及 解决方案以及广泛的专家网络,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提高工业竞 精准性不承担任何责任。 争力,共同打造低碳未来。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由气候工作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是气 候工作网络中专注于工业最佳实践的机构。
  • 5. 目录 鸣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内容概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什么是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能源管理项目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克服工业能效中的障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能源管理体系的收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如何开展能源管理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实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从现有能源管理项目中汲取的主要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倡导国际对话和知识共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能源管理项目的“政策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附录1. 案例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能源管理自愿性节能协议:爱尔兰、瑞典和丹麦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展现了工业行业咨询、合作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58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工业中推广能源管理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附录2. 能耗跟踪工具和节能潜力识别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政策途径  工业领域能源管理项目 3
  • 6. 鸣 谢 本报告由 Julia Reinaud(工业生产力研究 本文由 Jonas Weisel 编辑,参与编辑工作的 所)、Amélie Goldberg (工业生产力研究所)和 还有国际能源署宣传与信息办的 Marilyn Smith、 Vida Rozite(国际能源署节能办)联合编写,由 Muriel Custodio、Cheryl Haines、Astrid Dumond 国际能源署节能办的 Lisa Ryan 担任项目管理, 和 Rebecca Gaghen。图表和格式设计由 Corinne 她为“政策途径”系列项目报告的发表提供了战 Hayworth完成。 略性指导。此外,还得到了国际能源署节能办 本报告中文版的翻译及校对由工业生产力研 Jungwook Park 的大力支持。 究所中国项目办公室陈冬梅、于永淼、何枭、刘 在此感谢国际能源署可持续能源技术政策理 颖完成。 事 Bo Diczfalusy、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执行总监 Jigar V. Shah、国际能源署节能与环境部主任 Philippe Benoit 和国际能源署节能办主任 Robert Tromop 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股东特别 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资源、能源和旅游 部,特别感谢 Fani Kallianou 女士和 Louise Vickery 女士为本报告提供的大力支持。 本报告编写期间,还举办了研讨会(www.iea. org/work/workshopdetail.asp?WS_ID=532),进行 了广泛磋商,并进行了大量审核工作。 特别感谢以下人员对本文提供的想法、案例研 究和意见,他们分别是:Martin Adelaar,Thomas Björkman,Patrick Crittenden,Albert Desi,Thomas Dreessen,Claus Krog Ekman,Erik Gudbjerg, Mirjam Harmelink,Hille Hyytiä,Pierre Langlois, Eva Lembke,Helen Louis,Gianpiero Nacci, Aimee McKane,Johanna Moberg,Lars J. Nilsson,John O’Sullivan,Stuart Richardson, Clemens Rohde,Gabriele Satori,Christian Stenqvist、Ulla Suomi,Nathalie Trudeau,Henri Van Rensburg,Ronald Vermeeren,Louise Vickery,Yukari Yamashita,Soo-hyeon Yun, Scarlette Yoon。 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7. 内容提要 工业领域的能耗约占全球能源需求的三分之 国际能源署和工业生产力研究所提供了有助 一。尽管该领域有巨大的节能减耗潜力,但尚未 于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政策途径,该途径分4个阶 得到充分挖掘。尽管实践证明节能措施有助于提 段,由10个主要步骤组成。 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其生产力,但节能行动及改 进措施尚未被广泛视作一项盈利性战略投资。工 规划:政策制订者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及 业节能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受到技术专业 其在政策框架中的角色,以此作为项目设计 信息获取渠道、资金来源、风险规避能力以及交 的起点。项目设计之初就应确定行动计划中 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 应涵盖的任务及所需的资源。 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对企业自身乃 实施:项目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提供适 至整个国家经济都非常有利。可帮助企业提高生 当的机构援助和支持(包括培训)。若要获得 产力、优化工艺并带来了新的商机。此外,工业 各界的积极参与,需要进行项目推广,并对 节能还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并减少排放。 成果进行宣传和及认可。 能源管理系统化是提高工业能效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可以使企业掌握一套实践做法和程序, 监测:首先确定监测内容和方式,包括确定 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并抓住新商机。能源管理体系 指标和数据收集方法。此外,还要进行合规 是各种程序和实践做法的集合,以确保对工业用 性和成果评估,并向利益相关方宣传节能成 能进行系统化的跟踪、分析和规划。 果和效果。 实践表明,政府能源管理项目以及相关配套 评估:包括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方式,并利用 措施和驱动因素等是解决节能障碍、促进工业能 评估结果开发、修改和调整项目。 源管理的有效途径。能源管理项目包括各种旨在 鼓励企业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政策和倡议活动。 能源管理项目和能效提高、企业盈利是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意义重大。 本报告旨在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能源管理项目 的实施指南。能源管理项目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展 了20多年,在项目实施和调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这些经验可为政策制订者和项目管理者开发 或改进节能措施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指导。本 文介绍了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方法,因为每个成 功有效的项目都离不开所在国家的政策框架、目 标、工业构成及具体国情。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5
  • 8. 在设计能源管理项目之初就投入充分的时间 和资源进行规划,可避免日后出现问题。缜密的 前期规划可确保在一开始即涵盖所有重要元素, 避免延迟、重复工作或含糊不清等问题的出现。 透明的规划(包括从一开始就保持与利益相关方 咨询)可确保项目的关键要素得到全面考虑,有 助于提高目标群体参与解决和预测日后实施中出 现的问题。 方式进行,例如:信息宣传活动、联谊研讨会、 将能源管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作为政府与 分享成果案例、表彰先进企业等。 企业节能协议的一个内容,可使能源管理项目发 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可对项目的开发和 挥最有效的作用。在规划阶段就应澄清项目的目 改进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监测,可以进行合规性 标,包括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要的设 评估,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差距。监测和评估 计步骤包括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支持鼓励体系, 都需要确定一套合适的定性和量化的指标,并进 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手段,并制定项 行系统的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和评估政府衡量项 目成果评估计划。可以通过项目试点确保项目 目的合规性和评价节能目标实现程度提供了一个 设计和配套措施的合理有效。为确保项目实施效 量化手段。通过项目评估可以确定项目是否达到 果,需要定期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估。前期积累的 预定目标,并识别出改进机会。评估时需要关注 经验有助于扩大项目范围,并涵盖新的领域或其 评估的时间安排以及就评估方式和成果报告时间 他类型的企业。 所开展的沟通工作,并需要制定预算和选择适当 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离不开配套资源和 的组织开展评估等。 支持机制,包括援助、能力建设和培训,以及实 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确定能源管理项目 施阶段的工具和指南。在起步阶段,驱动因素( 的净成果和净效益。这一工作需要确定哪些成果 包括激励政策)在推动工业能源管理方面起着重 由项目直接产生,哪些成果受益于其他政策, 市 要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需要额外的资助和 场的发展或其他因素等。此外,为评估能源管理 资源。随着能源管理项目运作的成熟,项目管理 项目的整体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量化节能减排 方可以探索一些方案来逐步退出或将项目移交私 以外的效益。尽管这方面已经有一些进展,但更 企负责。根据项目的设计情况,实施阶段可能还 持续深入的研究对加快能源管理体系的推广会起 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对能源管理体系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行有效验证和认证。 本报告举例介绍了一些国家的经验以及两个 为推动项目普及并扩大项目影响力,政府需 案例研究,来强调上述工作的重要性。澳大利亚 要大力推广能源管理项目。推广工作可采取多种 的案例研究明确表明,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以 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9. 及与行业保持持续对话非常重要。爱尔兰、瑞典 能源管理项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政策 和丹麦的经验表明,出台配套措施以及提供激励 需要和行业变化而调整,从而确保持续的效力和 政策对推动节能潜力的发掘具有重大意义。欧洲 关联性。 复兴开发银行的案例研究说明金融机构也可以有 政策制订者在设计工业能源管理项目时, 效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在工业中的应用,同时也展 可以参考“政策途径”提出的4个阶段和10个步 示了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和融资渠道一体化的方 骤,如下表所示。 法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项目,有助于政 府实现节能和减缓气候变化、制定政策的目标, 同时推动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新的增长点。 表 ES1 实施能源管理项目“政策途径”行动清单 完成 1 明确能源管理项目在政策框架中的角色  规划 2 项目的设计  3 制订行动计划、确保资源到位  4 提供机构支持  实施 5 推广项目、认可成果  6 确定衡量的内容及方式  监测 7 评估合规性  8 通报结果、宣传成果  9 确定评估内容及方法  评估 10 调整改进项目  来源:作者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7
  • 10. 引 言 工业能耗约占全球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 政府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成本、 且这一比重正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尽管工 提高生产力,并获得其他协同效益。 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在近 “政策途径”为政策制订者和相关利益方 几十年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工业生产活动的增 实施高效的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指导。本报告介 加,整个形势并未得到好转(IEA,2010a)。 绍了全球各地的成功案例并分析了他们的实践做 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巨大,年节能潜力可达31 法,包括已奏效和未奏效的做法、遇到的障碍以 艾焦耳(EJ),相当于工业能源需求量的26% 及推动因素。 (IEA,2009a;UNIDO,2011)。 “政策途径”专门针对国际能源署25条 工业领域节能行动仍然是实现国家温室气 建议之一(即第21条建议:工业能源管理) 体减排、提高能源安全和生产力水平的低成本途 (IEA:2011年)而开发。 径 。与其他领域相比,工业节能的另一个优势 1 在于,涉及到的参与者数量相对较少。通过几千 家企业(而不是全球数百万或数十亿企业)的节 能实践,就可发掘出很大的节能潜力(Price and McKane,2009)。 但真正将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发挥出来还面 临着诸多障碍。工业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实施能源 建议政府要求大型高耗能工业按 管理,就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障碍2。能源管理涉及 照 ISO 50001或同等能源管理标准建立能源 到对用能情况的系统跟踪、分析和规划,通过组 织变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并 管理体系,鼓励其他工业用能单位参照能源 持续不断的提高能源绩效。 管理标准逐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他们 政府就能源管理项目出台的支持措施(包括 开展成本有效的节能行动,并定期报告取得 立法、激励政策和指南)可以帮助克服、减少或 的节能成果。 消除这些障碍。能源管理项目还有助于各国在能 能源管理措施包括: 源效率、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减缓等领域实现更 � 通过对标、测量和记录能源消耗量,确 为广泛的政策目标,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政策。 定和评估节能潜力。 � 实施节能行动,发掘认定的节能潜力。 � 公开报告识别出的节能机会及采取的行动 1 尽管我们认为工业领域比其他行业更看重节能的成本收益,但通过能源管理项目仍可以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并以成本有效的方 式提升能效。比如,在爱尔兰的“大型工业能源网络”项目中,纳税人每投入一欧元,就可以在生产企业中获得平均12欧元的节能 效益。 2 本报告中的“能源管理”一词适用于工业企业。 能源管理也适用于其它领域,如建筑和运输。 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11. 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在国家政策框架内成功实 本报告包括三个内容: 施能源管理项目的阶段、步骤和行动(即:政策 � 简要介绍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意义,以及 途径)。除“政策途径”外,本报告还介绍了政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和推广的政府项目 府成功鼓励企业采取能源管理措施的经验,以及 类型。 如何建立能源管理项目与其他工业节能政策、措 � 解释政府项目对鼓励企业采用能源管理措施 施、指导方针和工具的联系。 的重要性。 � 成功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能源管理项目 的关键步骤。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9
  • 12. 什么是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能源管理项目是指各种旨在鼓励企业采取能 源管理的政策和行动。能源管理包括对用能情况 工具箱 “政策途径”中能源管理的 进行系统的跟踪、分析和规划。能源管理体系包 1 主要定义 括能源管理活动、实践做法和流程。本报告中的 能源管理体系不仅包括 ISO 50001 和 EN 16001 等 能源管理项目:由政府牵头开展的、 标准,还包括其它根据特定规范确定的系统化能 旨在推广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倡议活动。 源管理的框架。了解其他术语亦有助于对本报告 能源管理项目要素:为了鼓励企业采 的理解(工具箱 1)。 用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由政府牵头开展的 本报告主要介绍政府为推广和支持能源管理 各种倡议活动、激励和扶持机制,共同构 体系而实施的政府能源管理项目,同时也涵盖了 成了能源管理项目组成部分 。 一些只推行了部分能源管理实践(即能源管理活 能源管理体系:指各个组织用以实现 动)的政府项目。 运营控制和持续节能所需的体系和流程。 倡导合理用能的政府和组织,已意识到能源 能源管理组成部分:指构成能源管理 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正在开发和实施各种计划, 体系的各种能源管理活动和其他管理活 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在工业中的应用。目前许多国 动。某些政府部门选择鼓励或强制性要求 家都已经设立了政府项目,以鼓励、加快或强制 开发部分能源管理要素,而不是整个能源 性要求工业企业开展能源评估、建立管理体系或 管理体系,对每一要素的具体要求亦各不 开展能源管理活动。经验表明,能源管理体系的 相同。 市场推广程度与政府牵头开展的项目有直接关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能源管理体系规 系,因为这些项目可以刺激和鼓励企业采用能源 定可以用来定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管理体系(Goldberg等,2011)。一些政府正在 由国际或国家标准化机构开发,要适用于 将 ISO 50001 标准引入能源管理项目。 各行各业。规定通常由政府部门制订,作 为某一具体政策的构成部分。对于采取能 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家,与标准相对应的 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正确 实施进行认证。而对于采取政府规定的国 家,往往会通过外部团队或政府机构对参 与企业的合规性进行核查。 10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13. 工具箱 在工业领域推广能源管理 2 的三种方式 能源管理项目明确了能源管理的实施,可以 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如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 下面简要介绍澳大利亚、丹麦和荷兰的 标准和欧洲 EN 16001 标准,也可以通过非标准 能源管理项目,这三个国家采取的方式各 化的规定, 如荷兰“长期协议”下的能源管理参 不相同 。 考文件和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下的节能潜 澳大利亚政府能效机遇(EEO)项 力评估等(Reinaud和Goldberg,2011b)。一 目,是针对大型高耗能企业开展的强制性 些国家正在用 ISO 50001 代替目前使用的能源管 项目。要求企业根据详细的“评估框架” 理标准,如欧洲 EN 16001 标准。 (类似于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评估, 能源管理项目通常包含在目标导向政策、自 每年公开报告已识别的和已实施的能效机 愿计划或商定协议中,以降低能源需求或温室气 会。政府部门在技术专家的支持下,核实 体排放。一般会通过推广支持及金融和监管激 企业对评估框架的符合程度以及公开报告 励措施,来加强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McKane 的准确性。企业不一定必须采用认证审计 等,2008年)。政府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支持包括 员,但必须证明自身采用了具有相应专业 财政激励(如减税)、奖励计划、提供信息渠道 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可在公司内 (最佳实践做法、交流与合作计划、联谊、实施 部或外部挑选。能效机遇项目不强制企业 指南等)以及技术工具(支持能源审计和能源技 采取节能措施,亦不要求企业预先设定能 术方案的开发、对标工具等)(Mey,2011)。 效目标。 能源管理项目与政治和财政体制的融合程 丹麦工业能源效率协议(DAIEE)是自 度,也因国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 见工具箱2 ) 。 愿协议。参与企业必须按照欧洲标准EN 1600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由外部认可的 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如果企业参加并且遵 守自愿协议,可享受碳税减免待遇。 荷兰长期协议(LTA)是自愿协议。 参与企业必须实现商定的能效目标,按照 协议下指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规定建立能源 管理体系。这些能源管理体系规定并非标 准,不要求企业进行认证。企业还必须实 施更广泛和更具战略性的能效计划。如果 企业选择并遵守长期协议,则可享受部分 减免能源/碳排放税的待遇,自动视为符合 《环境管理法》下的节能要求。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1
  • 14. 能源管理项目具备的一些特点对能源管理的 图 1 能源管理项目要素 有效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可以与更为广泛 的政策(如节能协议)挂钩,从而有助于确定和 能源管理项目 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换而言之,能源管理项目 � 目标导向政策 Link to 与其他政 驱动因素和 �Target-setting policy Drivers 特惠政策 Policy exemptions policy 策挂钩 可以帮助节能协议目标的实现。标准及相关认证 � 退税 Tax rebates package 激励措施 including � 公开报告 incentives Public reporting 或合规性验证可以让政府相信,企业正在按照统 外部认可 �External recognition 一的形式、衡量标准和流程开展节能工作。 � 交流 Networking � 研讨 Workshops 支持措施 Support �Direct technical assistance 直接提供技术支持 驱动因素(包括激励政策和法规)可以进一 Tools, training � 工具、培训 步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将在下一章节详 Energy 标准或规范 能源管 � Standard or specification 述)。能源审查和对标工具可帮助企业识别能效 management �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评审指南 EnMS incl. energy review guidelines 理体系 systems � Cer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认证或验证 机会,明确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目标和关键绩效 指标。 资料来源:Reinaud, Glodberg and Rozite,2012 培训、联谊活动、案例研究和指南确保了能 源管理师、能源审计员、企业人员、认证机构和 政策制订者能够从最佳实践方法中获得经验。能 大多数由政府牵头的项目都鼓励或要求企业 源管理体系奖励计划和外部认证,均可帮助企业 全面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并报告、验证或认证其 向客户、同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节能成效, 合规性。但有些政府项目可能只关注能源管理活 可作为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工作的一个重要推动 动,如指定能源管理负责人,开展能源评估或能 力。 源评审、能源审计(详见附录2),设定能效目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制订更加长远的能 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或能效监测标杆,以及公 源战略,有助于赋予运营人员更大的责任,从而 开报告等。 为能效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单个能源管理要素不能产生持续的能源管理 尽管能源管理体系是整个能源管理项目的核 和能效提升效果,但各种行动、流程和系统共同 心,但仍需要大量配套措施,并与其他政策挂 作用,即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就可以持续提高能 钩,以促进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图1)。这些 源绩效。 要素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政府牵头的能源管理 项目。 12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15. 工具箱 3 能源管理体系 � 能源评审: 基于生产和服务水平,分析和评 提高工业能效的第一步是掌握能源管理体 估现有用能情况和规划用能量,然后判定 系,了解体系如何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帮助企 节能潜力。但是,在一些能源管理体系标 业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准中(包括 ISO 50001),并未就如何开 全面的能源管理活动包括测量和监测 展能源评审提供任何指南3。政府项目可提 能源消耗量,分析用能趋势,判定和实施 供更多的指导方针(见附录2)。 节能措施,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核查节能量 � 企业的能耗基准。 (ACEEE,2011)。通过实行能源管理,可 � 企业特定的能源绩效指标(EnPI),用以 以帮助能源管理师和工作人员识别提高能效的 方案,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监测用能情况和结 跟踪、衡量节能进程。 果,并从技术行动中汲取经验。能源管理通常 � 企业内相关职能部门、级别、流程或设施 应融于企业的管理系统,以得到企业和工厂各 的节能目标和指标。 级人员、从操作员到CEO的全力支持。普遍认 � 用以实现节能目标和指标的行动计划。 为,只有采用系统的能源审查和能源管理,才 � 大规模用能的运营控制与流程。 能够充分挖掘工业节能的潜力(Mey,2011)。 � 监测、管理和记录持续节能成效。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有(DOE,2011b): � 根据监测结果,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进程进 � 能源方针:企业高级管理层对能源管理做 行内部审计。 出的正式承诺。 � 由第三方审计员修改,从而获得认证或验 � 跨部门管理团队:由一名代表负责团队管 证,并获得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理,向管理层直接汇报工作并负责监督能 源管理体系的执行。 3 近期ISO成员组织通过了一项关于制订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指南的提案。这些指南详细界定了能源 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维护和改进,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适用于所有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地点或成熟 度如何),但不视为是对 ISO 50001 要求的解释(ISO,2011)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3
  • 16. 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驱动因素(包括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是能 源管理项目的关键组成,它可以调动企业实施能 源管理体系的积极性,并就实施方式提供明确指 导。驱动因素包括法规和强制性要求以及激励政 策(如补贴或退税)。支持机制包括信息、指南 和培训。通常,各国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综合使用 驱动因素、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表1)。 表 1 能源管理项目的驱动因素和支持机制 驱动因素 支持机制 � 搭建框架或制订以目标为导向的政 � 能源评审、对标和技术工具 策,如自愿节能协议或政府与企业 � 直接项目支持和/或技术支持。 达成的商定协议。 � 案例研究介绍同行经验。 � 参加能源管理项目的企业可不受某些 � 指导性材料 政策的制约,如能源税或碳税。 � 研讨会、网络或其他交流论坛介绍最 � 节能设备退税政策或其它惠税激励政 佳实践。 策(可不与能源管理项目挂钩)。 � 能源审计补贴。 � 奖励计划、其他形式的认可。 � 能源管理体系的强制实施。 � 向社会公开企业的能源绩效,以鼓励 倡导先进的节能举措。 1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17. 能源管理项目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项目能激励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温 � 能源安全和需求侧管理目标。 室气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可以将能源管 � 通过节能协议和排放交易机制,实现节能 理项目作为框架,通过有效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及 目标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其配套的支持性活动,鼓励工业实现节能。能源 � 环境目标,如:减少温室气体和当地污染 管理项目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克服实施能源 管理体系的障碍,为企业具体实施提供指南和支 物的排放。 持。 欧洲国家的经验表明,能源管理项目所取得 工业领域的节能措施和行动是一个最成本有 的节能效果远高于分散的能源管理活动,能推动 效的节能减排手段,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源管 企业实现目标导向政策和其它政策中所设定的目 理项目是实现节能、能源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等 标,并减轻政府对企业合规性检查的工作负担 政策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以下主要领域中, (Goldberg 等,2011)。 能源管理项目可与政策目标相结合,推动这些政 本章首先论述能源管理项目如何帮助企业克 策目标的实现: 服采取节能行动的障碍,之后介绍能源管理体系 � 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提高工业 带来的好处。 竞争力和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就是削减成 本、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控制 管理风险、推动创新和技术的开发及应 用。 克服工业能效中的障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管提高能效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 此外,在融资、日常行为、技术和组织结构 企业生产效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节能行动和改 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和 进措施尚未被广泛视为是一项具有预期盈利效益 节能行动(Reinaud和Goldberg,2011b)。这 的战略性投资(McKane 等,2009)。节能潜力 里的障碍是指实施可行性节能措施遇到的资金和 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和设备上,从而导致人们未将 技术上的阻碍(IPCC,2001年) 见工具箱4)。 ( 节能作为最高优先级工作给予重视(McKinsey Company,2009年)。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5
  • 18. 工具箱 4 企业通常遇到的节能障碍 主要“融资障碍”包括: � 相对于核心业务项目而言,企业因不熟悉 � 能效项目投资不符合企业内部财务准则 。 4 节能减排技术和实践做法,可能会认为实 � 公司缺少融资渠道。 施节能项目存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风险。 � 与核心业务项目相比,人们缺少对节能项 � 大多数企业对能效改进动力不足,而更关 目的认知、难以预测未来的能源价格,因 注核心业务(如扩大生产或改进生产)。 此投资风险过高。 � 组织内专业性和功能性界线,也限制了识 � 企业倾向于将资金和资源用于发展和扩张 别和支持节能活动所需的协作(Paton, 公司的业务。当他们希望降低成本时,则 2001年)。比如电费支缴人员与用能设备 不希望投入太多的资金。在生产力或业绩没 采购人员的职责不同,设备采购员又与设 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企业通常只投资于 备维护员不同。 回报期在一年半到两年、甚至更短周期的 项目(Vickery,2011)5。对于希望在短期 “外部障碍”包括: 内缩减成本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利益相关 � 技术发展、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的不确定 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性(从而导致采用新技术的最佳时间不确 � 节能被视为是一项经营性支出,对此预算 定)。 有限。 � 外部审计人员和其他节能服务供应商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有限,阻碍企业实现最高能 “市场、信息、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的主 效水平。 要障碍”包括: � 一些国家对工业能源价格和税收实行补贴, 资料来源:摘自Reinaud 和 Goldberg,2011a,基 因此企业不需要承担全部能耗成本,从而 于对现有文献资料的调研而编写(Rohdina 等,2007 在节能减排方面显得动力不足。 年;Groot 等,2001年;2008年;Beer 等,2000年; � 需要投入成本和精力去考虑成本、效益和 Anderson and Newell,2004年;Harmelink 等,2010 节能方案,这些投入成本可能阻止企业在 年;Tanaka,2009年(未发布);Eichhammer,2004 运营层面形成调整决策和投资决策。 年;Jaffe and Stavins,1994年;Paton,2001 � 企业掌握的关于新型和现有节能技术的知 年;McKinsey Company,2009年)。 识有限,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2010a),在一些领域,新建设施或设备及高效设施和设备高额的投资成本是提高工业能源利 用效率面临的一大困境。在经济发展不稳定、贷款利率高的国家尤其如此。 5 调研结果基于过去10年与企业交流互动,正式发布于气候变化与节能部的“首相节能工作小组”(2010年)报告。 1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19. 能源管理项目是鼓励采用能源管理体系、克 服各种障碍的一个途径(见工具箱4)。比如,可 以通过基准能耗和排放量测量、能源审计以及机 会识别指导性活动等,帮助企业克服信息缺乏和 技术缺乏的障碍。 从公司高管和不同职能部门中选派代表参 与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和实施,可以通过建立 提高公司收集和分析能源数据的能力可扭转 透明的能源管理制度,加强部门沟通,从而 以往的错误认识,即与其他核心业务相比,节能 克服企业在组织结构、行为和制度方面的障 效益相对来说不重要(评估和审计工作不到位, 碍。Johansson 等人(2011年)指出,与能源管 更加重了这种错误观点)。 理体系有关的“软环境”或“管理”是机构改革 对产品和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核算, 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声誉、公众认 可鼓励购买更多的节能技术,有助于克服在信息 可、认证和领导力方面。向董事会报告评估结果 和融资方面存在的障碍,并能划分出投资的优先 可使高管改变以往不赞成以低成本方式实施节能 级别。 项目的态度,同样,让管理层制订企业的能源方 针和目标,也可以带动员工更积极地查找用能问 题并提出节能建议。 能源管理体系的优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竞争力和生产力 调查,在用能最为密集的企业中,自2000年起能 能源管理体系可为工业企业带来很多收益。 源成本已经翻了三倍以上。采取能源管理实践做 引入能源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系统地分析、管理 法的行业可节约10-30%的能耗(McKane,2011 和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能源成本并提升生产 年),包括美国陶氏化学公司、联合技术公司和 力和竞争力。能源管理已形成一个动态过程,通 丰田在内的企业都利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了可观 过这一过程,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和认识,反过来 的节能成效6(Scheihing, 2009)7 。 又会产生更多的节能效益(Kannan 和 Boie,2003 标准化能源管理体系或特定能源管理体系的 应用可以推进对节能潜力的识别和运营控制的改 年)。 进,而这种效果是自主设计系统无法达到的。 能源管理体系与能源价格上涨和频繁波动的 关联越来越紧密。根据Prindle(2010年)开展的 6 在工业领域的背景下,能源强度通常为单位产量的能源消耗率或单位附加值的能源消耗率。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同等的能源输 入可传递更高的服务或以较少的能源输入即可传递同等水平的服务。 7 陶氏化学在1994年到2005年之间实现了22%的节能(相当于40亿美元),2005年到2015年力争再实现25%的节能。联合技术公司从 2001年到2006年每创收一美元即减少了46%的温室气体排放。丰田北美能源管理部自2002年开始已经实现了单位23%的节能;自1999年 起,整个公司通过开展节能活动,节约了920万美元的能源开支(Scheihing,2009年)。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7
  • 20. 实现并遵守政策法律法规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工具箱 降低供应商的能源成本 5 采用系统持续的运营方法,可使企业较为容易地 达到法律法规要求。正确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还可 一些公司通过将能源管理活动 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定的目标或节能协议的要求, 纳入供应商管理已经降低了能源成本 确保节能计划、项目和目标是按照实际情况制定 (Prindle,2010年)。这些活动还可以使 的、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供应商赢得来自其他零售商的合同。宜家 集团便是如此: 推进融资进程 “节能是宜家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 按照标准化方法记录和量化能耗和节能情 提高能效,我们可以帮助(供应商)减少 况,可使放贷方更好地评估节能项目的风险和投 碳足迹和生产成本。再者,能效改进通常 资回报,从而有可能加快私营领域向已认定的节 会带来工艺控制的完善和一系列非能源效 能潜力投资。比如,EBRD节能管理体系项目于 益,如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最终为客 2009年启动,覆盖多个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为 户提供价格更为低廉的产品。” 实施一体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支持,解决信息 不畅和渠道有限的问题。 - 宜家集团,Maja Dahlgren 优化供应链 如果买方(批发商或零售商)帮助供应商 削减能源成本,就可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 低,从而使零售商和供应商都从中获益(见工具 益)有待发掘(工具箱6)。这些效益体现在:生 箱5)。“供应链”一词是指从提供产品、材料或 产力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改进、非能源运营成本 服务的企业到从事中间产品或成品装配的企业开 的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维护成本下降、废 展的上游活动(Prindle,2010年)。例如,在荷 物产生量减少、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作场所条 兰,基于长期协议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合作,在企 件改善和污染物减少(Hall和Roth,2003年;Pye 业外部实施节能项目。 和McKane,2000年)。此外,协同效益还缩短 了新投资的回报期。 能源管理体系的协同效益 事实上,协同效益通常高于节能本身的价 有效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公司普遍反映, 值,因此将节能作为一系列更为广泛的、影响企 还有很多其它效益(亦称协同效益或非能源效 业生产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中的一部分,应当更 1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21. 恰当一些(Pye和McKane,2000年)。2003年 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通过注重环境和社会 对威斯康星州商业和工业节能项目开展的一项研 效益,能源管理项目还有助于促进国家重点关注 究结果表明,协同效益约为技术应用产生的节能 领域的工作,如:降低能源依赖性、减少价格波 效益的2.5倍(Hall和Roth,2003年;Willoughby 动、增强国际合作(如:在Rio 21的框架下)和 等,2011年)。对美铝公司开展的另一项研究表 技术转让(IIP,2011年)。 明,企业三风机、可变进气阀门控制系统的采购 支付了5000美元的顾问费,而回报是在实现节能 的同时提高了产量,每年可为企业增加37.5万美 元的收入(Pye和McKane,2000年)8 。 高效的能源管理不仅可以实现节能,还可以 工具箱 量化玻璃企业碳减排行动的 为整个公司开启创新之门。鼓励企业全员参与, 6 协同效益 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企业可以在实现节能目标的 同时带动其它创新(Prindle,2010年)。 全球家具家饰零售企业宜家集团与 因此,宣传能源管理体系的协同效益可以起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开展了一 到强调能源管理体系带来的多重效益的功能,从 项合作,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 而鼓励实施该体系。在爱尔兰,企业通过实施能 消耗、提升宜家供应商的竞争力。宜家的 源管理体系可获得巨大收益,因此能源管理体系 一家供应商—中国运城宏伟玻璃器皿有限 被视为一项业务改进工具而向企业推广。 公司参与了此次活动。该公司对熔炉进行 了改造,将燃料由煤换成了天然气。结 能源管理项目的广泛效益 果,2009-2010年期间减少了35%的温室 能源管理项目通过对能源经理进行培训、开 气体排放,除此之外,该公司获得了可观 发节能服务市场来建立和支持节能市场,同时也 的非能源效益,减少了17%的产品成本( 可对节能技术的提升提供长期支持(ISO,2011 因温度稳定,提高了产品的输出率和合格 年)。 率)。此外,该公司还改进了产品质量, 政府和政策制订者们视企业的衍生效益为能 改善了工人的健康安全环境,并对公司的 源管理项目的一项重要的、额外的推动力,这些 另外两个工厂进行了同样的改造。 衍生效益通常都是国家优先工作领域,特别是在 资料来源:Willoughby 等, 2011 新兴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外,减少能源消耗亦可缓解当地的空气污染、减 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弃物管理和保 6 根据作者的假设,节电3 346 320 kWh可增加生产500 000磅的铝,铝的售价为每磅0.75美元。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19
  • 22. 鼓励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尽管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带来显著的效益,但 鼓励、激励政策和支持 仍然需要设计恰当的能源管理项目来鼓励企业正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或规定本身并不足以推 确、广泛地采用能源管理体系。 动高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广泛应用,而认证通常也 会产生高额成本。比如,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采 标准和规定 取认证会产生高昂的费用,中小企业会不堪重负 即使企业自身可能会积极开展某些能源管理 (Hrustic等,2011年)9。为鼓励采用能源管理体 活动,但政府项目可以通过标准和规定来推动和 系,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机制就位。 支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 在丹麦、瑞典和爱尔兰,企业和政府通过 管理项目为政府和企业理解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 签订自愿性节能协议,推动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一个共识,包括内容、范围、流程和方法以及统 的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辅以激励政策和支持 一的报告格式(Goldberg等,2011年)。此外, 机制。能源管理体系在上述三个国家的推广程度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规定创建了一个透明的制 相对较高,截止2009年,标准采用率分别达到了 度,以验证能效提升和管理改善,还可以衍生出 60%、50%和25%(见 McKane 等,2009年)。相比 一系列工具来确保实施和达标。 较而言,美国2000年推出了ANSI/MSE 2000:2008 将标准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作为能源管理项目 标准,丹麦、瑞典和爱尔兰分别在2001年、2003 的一个构成来实施,产生的节能成果通常都超过 年和2005年出台相关标准。尽管美国标准出台时 了节能协议的预期值,或企业自行设计体系所取 间最长,但采用率尚不足5% 。美国标准采用率 得的节能成效。这些企业通常在前5年可以取得 低于其他国家主要是因为美国缺少配套支持政策 10-20%的节能成果(NRC,2011年;Goldberg (Goldberg 等,2011年)。现在,随着美国“卓 等,2011年)。 越能效项目”的发起,这一问题已迎刃而解。 通过推广能源管理项目案例研究和优秀企 业管理最佳实践案例,还可以调动企业参与积极 性。节能企业案例的展示可降低管理层的认知风 险,反过来可降低公司对节能投资最低预期收益 率(或回报期)的要求(Pye 和 McKane,2000 年)。此外,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通过公开 报告、联谊活动和分发成果案例等共享经验,还 可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 9 在瑞典,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费用约在8000欧元左右。 20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23. 如何开展能源管理项目? 下图显示的是开展高效能源管理项目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四个阶段由十 个重要步骤和相关行动构成,这些步骤和行动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并在本报告所附的案例研究 中得到进一步的映证。 规划阶段:帮助各国政府在征询主要利益相关方意见的过程中,设立合适的议题,审慎开展项目设 计和实施规划。 实施阶段:列出确保项目成功的主要实施步骤。 监测阶段:帮助确定衡量组织变革、能效提升和其他成果的指标和方法。 评估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汲取经验、评估有效性和做出改进。 在四个阶段中,开展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征询和项目活动,对于明确政策干预、 设计合规性和核查要求、征求提案意见和分享特定经验至关重要。 能源管理项目的  “政策途径” 估 评    10 调整改进项目 规  明确能源管理 划 项目在政策框 1 9 确定评估内容及方法 架中的角色  项目的设计 2 制订行动计划、  3 确保资源到位  8 通报结果、宣传成果 7 评估合规性 提供体制支持 4  6 确定衡量的内容及方式 监 推广项目、  5 测 认可成果    施  实 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1
  • 24. 规 划 ............................................................... 策制定者需要确定能源管理项目如何对国家节 能、环保、气候变化减缓和工业发展目标和指标 产生影响;必须对现有政策及其对工业的影响进 行全面评估,并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如:工业构 在进行能源管理项目规划之前,政府需要对 成和工业市场的发展趋势);然后,基于评估结 工业用能和能源管理实践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对 果,确定这些政策对能源管理工作的促进或阻碍 节能、减缓气候变化和工业发展等国家整体目标 作用,并识别驱动因素、障碍、差距和可能的协 实现情况进行调研。该步骤用以确定国家对工业 同效应。评估还必须考虑与其他节能途径(如: 节能政策措施的需求程度。 排放交易机制)可能存在的交叉,以避免重复工 缜密的前期规划可确保能源管理项目从开始 作。评估可能需要多个行业主管和其他利益相关 阶段就能涵盖所有重要内容,避免延迟、重复工 方选派代表参与其中,提供意见。下文描述的利 作或含糊不清。透明的规划过程,包括让利益相关 益相关方咨询过程可用于此评估。 方从开始阶段就得以参与,可以确保项目的方方 面面都得到充分考虑,有助于提高目标群体的接 与利益相关方协商 受程度,减少日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 利益相关方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贯 需要对能源管理项目设立明确的目标,包括 穿于政策途径的四个阶段。从项目开始阶段就咨 与其它政策的相互联系。明确了项目目标后,下 询工业企业和能源专家的意见,可以帮助开展能 一步需要进行项目设计,包括确定项目的构成。 源管理项目的设计,了解工业领域具体情况和具 项目可以包括许多活动,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可 体需求,并识别影响企业进行有效能源管理的障 以有所不同,有的可以考虑同步进行。甚至,对 碍。早期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突出存在的问 于能源管理项目取得成功不起决定作用的活动, 题,以帮助项目设立明确的目标,帮助政策制订 可以有选择的开展。 者对参与企业提出具体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并 确定如何以企业的语言向企业宣传这些要求。 1 确能源管理项目在政策框架中 明 此外,在咨询过程中,还应调研工业领域在 执行现有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如节能目标政 的角色 策;或者设计可与现有业务体系和运营模式更好 是否与综合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是否贡献 结合的能源管理项目内容。 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决定了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 用行业语言向利益相关方阐释政府正在努 性和成功与否。因此能源管理项目要符合行业需 力实现的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征询他们 求,并有助于现有政策的执行。 的意见,以此获得重要信息并建立起彼此间的信 任。强调企业的工作重点,阐明能源管理对实现 分析政策框架和行业背景 企业目标的推动作用,将有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 第一步是明确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及其在 积极性。 国家政策框架和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工业发 展背景是设计高效能源管理项目的前提之一。政 22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25. 规划后期可更多征询自愿参加能源管理项目 工具箱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的咨 试点的企业意见。试点阶段可及早发现重大风险 7 询工作 或挑战,也可以作为一个宣传工具,激励其他企 业看到同行获益后也能够加入项目(见工具箱7)。 咨询和不断学习是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 2 项目的设计 目开发和实施的重要原则。 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明确项目目标,确定项 在项目评估和报告过程中,资源、能源 目范围,决定项目是自愿参与型还是强制实施 和旅游部在为期18个月的时间内在5个州首 型,建立与其他政策措施的联系,明确项目构成 府城市举行了三场咨询会议,共有约400- 及要采取的措施。 600名来自企业、服务业、州政府和行业协 会的代表出席。在第一场研讨会上,参会 明确目标 代表听取了能效最佳实践项目的教训和企 能源管理项目通常可有多个目标,如实现节 业的经验。能效最佳实践项目是澳大利亚 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广义 之前开展的自愿性项目。向参会代表征询 上来讲,也可为提高能源安全或减少能源设施需 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应包含哪些内容,具备 求提供支持。 哪些特点,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最大的节能 在此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和经济效益。向企业代表征询的问题是项 � 能源管理项目是否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减少排 目实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以及如何解决这 些困难。 放以及减少能源需求或高峰需求? 试点项目的启动也采取了利益相关方咨 � 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是否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 询程序。有25家企业表达了参与意向,自 其他政策设定的减排目标? 愿报名参加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后,通过咨 � 如何与其他政策措施协调一致以实现共同目 询研讨会提出了项目拟采取的行动方案和 标? 要求。 � 如何根据企业面临的具体障碍量身定制目标? 实施阶段,客户联络专员与企业保持沟 如何设计能源管理项目克服这些障碍? 通,可以帮助政府尽早发现能源管理项目 � 如果存在多个目标,政府是否应强调或者重申 的风险,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来消除风险, 有目的地开展能力建设活动。该联络部门 那些只对目标群体感兴趣的目标? 还利用核查结果,了解企业不理解或不符 � 能源管理项目的推广范围(试点还是大范围推 合评估和报告要求的地方,以便有效地解 广)? 决存在的问题 � 如何宣传这些目标,尽可能扩大能源管理项目 的积极影响? 资料来源:DRET,2010a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3
  • 26. 确定范围 工具箱 能源管理工具和对中小 应根据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和成本效益分 8 企业的支持 析,确定能源管理项目的范围。在确定范围时应 考虑只涵盖大型企业还是将中小企业一并包括进 来,是将所有工业领域都涵盖进来还是只针对高 多数将能源管理项目引入中小企业的国 耗能企业。有些国家在一开始时以高耗能企业为 家,都采用补贴能源审计,简化能源管理 主,如年耗能高于一定量的企业或能源成本在总 体系,并提供深入培训和后续支持的方式。 审计补贴:韩国政府正在开发为中小 成本中占一定比例的企业。是以大型企业为主还 企业量身定制的能源管理体系,为能源审 是涵盖中小企业,对此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可帮助 计提供90%的成本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 确定项目范围。项目范围还包括能源管理项目所 (Yun,2011年)。 关注的用能形式。有些项目只关注电力消耗,而 技术支持:美国能源部利用大学资源 其它项目则涵盖所有用能。 建立了工业评估中心(IAC),为中小企业 对于管理方来说,只关注大型工业企业可能 提供免费的能源、废弃物和生产力评估, 意味着能源管理项目推行起来更容易,且投入较 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项目支持。此 外,日本也一直通过认证能源管理师向中 少。然而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中,中 小企业提供免费的能效评估服务。 小企业的用能量和排放在整个领域中占很大比 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项目:欧洲开 重,因此将这些企业纳入项目范围意义重大。 发了“中小企业对标和能源管理计划” 由于大型企业的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 (BESS),以提升中小企业的能源利用 重相对较高,而且更具能力开展能源管理工作 效率。2005-2009年期间,开发了一套基 (Reinaud 和 Goldberg,2011b),因此大型企业 于网络的工具包,以系统化的方式推动中 小企业的节能工作。基于“计划、实施、 更加关注企业用能。中小企业通常资源、能力有 检查、行动”方法,网络工具包提供了简 限,因此需要更多的能力建设支持、政策支持和 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与对标工具 资金扶持(Vermeeren,2011年)。 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工具包包括能 如果对中小企业给予差别对待的话,应提前 源管理工作单、案例研究、最佳实践和一 告知差别对待的原因,以避免被误解为不公平政 系列支持工具。该项目还就组织管理和技 策待遇。如果对于企业来讲,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术应用等议题,如审计、制热、冷却和通 成本过高或过于复杂,应增加一些项目活动来应 风,组织召开了行业研讨会。此外,还 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了外部咨询服务 对这些挑战,如简化能源管理体系,或提供更加 (Vermeeren,2011年)。欧洲化学工业 深入的培训和定制的工具(见工具箱8)。 委员会(CEFIC)面向中小企业开发的CARE+ 确定项目范围还需要考虑系统边界,即项目 项目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内审和最佳实践 仅涵盖一个工厂的部分用能,一个工厂的全部用 的工具。 能,企业所属所有工厂的用能,还是扩展到企业 所在的供应链。大企业应承担更多责任推动或鼓 24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27. 励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比 如,在荷兰的长期协议中,企业要通过减少材料 使用、余热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或生产高 效的产品,可在工厂边界外实现企业三分之一的 减排目标。同样,在日本的对标政策中,达到全 球最佳实践水平的企业可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 协作。 确定能源管理项目所采取的能源管理体系 规划阶段的一个核心工作是确定能源管理项 目所要采取的能源管理体系,采用标准的能源管 理体系还是特定的能源管理体系。如前所述, 有关能源管理体系的统一定义是在 ISO 50001 (2011年6月发布)、欧洲标准 EN 160001 或中 国标准 GB/T 23331-2009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如 果 政策制订者选择采用某标准化的能源管理 体系,则项目应对标准的正确应用采取第三方认 证。对于没有采用标准的项目,第三方核查对项 目实施也起着重要作用10。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对能源管理进行 定义,比如荷兰的“长期协议”采取政府规定的 方式,澳大利亚的“能效机遇”项目采取法律要 求的方式。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中要求高耗能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企业 必须开展能源审计、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报告能 源利用状况,这些都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构成要 素。企业可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这些构成要 素以及其它的措施要求,达到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的目标。 10 第三方通常为由国家或国际标准机构评定的私人企业。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5
  • 28. 工具箱 爱尔兰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其 9 他企业改进方法和工具相结 合的经验 确定履责程度,建立与其他政策的联系 企业对能源管理的履责程度取决于能源管 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管理局介绍了利用常 理项目或其构成要素是强制参与型还是自愿参 用业务改进方法(如:精益生产和六西格 与型。比如,由外部专家开展能源审计(无论 玛法,见术语表)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商业 认证与否)可以是强制性要求,但能源管理培训 文化相结合,而不是分别管理的能力。其 可以是自愿参与。很多项目可能采取自愿参与和 中主要关注的是每种方法如何对项目开发 和实施提供指南,以及这些流程如何保持 强制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企业可带来明显 相互协调或进行整合,以实现高效率。很 益处,比如不用受限于另一政策,可获得资金激 多示范项目都得到了资金支持,参与企业 励、额外培训和技术支持等(见工具箱2)。各 都得到了专业咨询师的指导。项目显示, 种补充性激励政策的结合需要统一设计,对于完 通过将能源管理体系与业务发展流程相结 全自愿参与的项目,尤其需要设计支持性政策的 合,企业能够认定和实施更多的节能和优 组合。比如,爱尔兰的能源协议项目是自愿参与 化潜力。该流程还构成了新理念或强化理 型,但是签署了参与协议的企业就必须采用标准 念的基础,包括能源管理成熟度模型、能 化的能源管理体系,且每年开展一次专门调查。 源价值流图析(VSMe)和MUDAe(见术 语表)。 作为回报参与企业可获得免费的技术支持,有机 会建立网络联系,并得到外部认可。 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时间最长、经验最为 资料来源:O’Sullivan,2011a 丰富的国家,都把要求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作为企业与政府达成的一揽子节能协议的核心 (Goldberg 等,2011年)。这种情况下,能源管 50001是该项目的核心,目前试点认证正在进行中 理只有与广泛的政策相结合,才能可发挥最大的 (Yun,2011年)。 效力。 澳大利亚的能效机遇项目要求报告能效机会 芬兰、荷兰、爱尔兰、丹麦和瑞典都把能源 而没有设定具体的节能目标。项目要求采用数据 管理项目作为其自愿性能源协议的核心内容11。尽 和分析方法,梳理最长可于4年收回投资的成本 管这些协议设定的节能指标推动了有效的能源管 有效的节能机会,并要求企业公开报告所识别的 理实践,但每个国家的项目还是采用了不同组合 节能机会,以此将节能问题推入公司董事会的日 的激励政策、培训、技术支持和外部认可(见工 程。 具箱9)。 财政激励或税收减免政策也行之有效。荷 2010年,韩国引入了强制性目标和能源管 兰、瑞典和丹麦的项目参与企业享有免缴部分或 理项目,即温室气体和能源目标管理计划。ISO 全部环境保护税的待遇。芬兰、韩国和丹麦项目 11 芬兰的节能协议;荷兰的长期协议(LTA);爱尔兰能源协议计划(EAP);丹麦工业节能自愿性协议(DAIEE);和瑞典高耗能工业 节能计划(PFE)。可参见工业生产力研究所节能政策数据库:http://iepd.iipnetwork.org 26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 29. 的参与企业可获得适当的节能投资补贴。荷兰遵 业自己决定是否对四年以上机会进行分类。 守长期协议的企业自动视为符合《环境管理法》 相关能源要求。 建立与其他管理体系和工具的联系 可对能源管理体系的某些内容或某些能源 尽管最近才发布了ISO 50001能源管理标准, 管理活动提供财政支持,比如对能源审计或能 但自1996年起,能源管理一直属于ISO 14001 环 源评估提供补贴。在很多国家,开展能源审计 境管理标准的范畴。ISO标准可与提高生产 享受部分补贴(在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或 力的工具结合应用,亦可彼此支持,如精益 完全免费(印度、法国、爱尔兰、日本和英国) 生产方法和欧洲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 (Motiva,2008年;Price等,2010年;Price和 (Kahlenborn,2010年)。这种整合赋予了企业 Lu,2011年)。韩国中小企业可获得90%的能源 使用各种工具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实现能源、环 审计补贴。 境、生产力等多个业务目标。 其他将能源管理体系与节能项目挂钩或融 爱尔兰的企业将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改进工 入节能项目的国家还有瑞士、德国、英国、加 具相结合,并从中获益(详见工具箱10)。澳大 拿大(NRC,2011年)和澳大利亚(Kulterer 利亚在开发评估框架的过程中,企业向政府官员 等,2010)。比如,自2009年起,获得能源管理 反映,很多时候因为健康、安全、水和废弃物等 体系标准 EN 16001 或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1 各种审计项目的冲突而不堪重负。为确保持续节 认证或持有功能性证书的德国高耗能企业可享受 能,能源管理需要与企业所采用的业务或运营改 《可再生能源法》(EEG)下规定的财政激励政 进方法相结合;否则可能会因为负担过重而“功 策(Kahlenborg 2010年)。联邦制国家还应注意 亏一篑”。如:Macarthur Coal公司所言:“能效 对各类能源管理项目的协调和梳理,避免企业重 机遇项目并不是对新体系的再投资,而是对现有 复执行各州和国家级类似的项目。 系统的改进”12 。 此外,还要考虑对目标群体提出在数据、节 政策制订者应考虑能源管理项目可以在其他 能机会、绩效报告以及承诺实施有盈利潜能的项 工具和标准的应用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这些 目等要求。比如,爱尔兰的能源管理项目要求参 工具与环境和生产力目标直接相关时。 与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特别调查,对某一方面 的能耗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识别节能项目 的一种方式。 澳大利亚“能效机遇”项目要求参与企业必 须公开报告其按照规定方法识别出的节能机会, 并根据投资回收期对这些节能机会进行分类。这 些机会可分为两年之内和两年至四年两大类,企 12 请参见Macarthur Coal碳与能源部总经理Mick Zeljko在出席工业能效机遇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 27
  • 30. 确定支持力度和类型 3 制订行动计划、确保资源到位 为帮助企业按照能源管理要求实施能源管 为确保能源管理项目高效实施,在一开始就 理,政策制订者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技 应明确责任分工并确保充分的资源供应。行动计 术支持、指南和培训或联谊活动)。对此,非 划和时间框架应确保涵盖所有关键问题,并及时 常重要的一点是,开发清晰的指导准则,详细介 处理所有关键问题。 绍公司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方式。目标群体面临 的具体障碍能体现出需要的支持力度和类型。比 组建实施小组 如,中小企业可以参考简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根 实施初期,应制订明确的实施战略,并成立 据修订后的核对清单,如机器和照明的核对清 由政策主管部门和主要相关利益方高层代表组成 单,开展能源管理工作。对于高耗能工艺和技 的实施小组,制订行动计划、监督实施流程、在 术,分行业的指南有助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整个实施过程中加强协作。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早 (Christoffersen 等,2006年)。中国已经计划开 期参与有助于克服可预见的障碍,提高项目的参 发这一指南。 与程度。比如,利益相关方和政府部门组成委员 有关支持类型的进一步讨论见“实施”一 会,可以确保咨询过程的持续进行。 节。 制订行动计划 确定项目监测和评估方法 确定了项目要素及其与广泛的政策框架之间 与后面几个阶段不同的是,“规划”阶段应建 的关系后,实施小组可制订行动计划,细化要开 立恰当的监测、评估机制,并开发一系列评估能 展的活动及时间框架、安排监测和验证时间、路 源管理项目实施效果及影响力的指标(并确定评 线以及项目评估时间。因为能源管理项目涉及多 估的频率)(Price 等,2008年;Suomi,2011 项工作和多家企业参与,因此行动计划是确定 年)。规划阶段还需要进行年度监测预算的分配 实施主体和内容、时间框架和项目部署的重要一 (Harmelink,2011年)。 步。 建立监测与评估参数会确保在能源管理项目 在项目启动之前或建立之初确定其定义和 (或能源管理项目阶段)运行之前、之中和之后 指导方针尤为重要。如果到项目后期再澄清 都能收集和监测到相关的连贯信息。详见“监 这些要素会导致诸多不确定性,会消弱支持 测”和“评估”阶段内容。 力度并延误能效改进措施的实施( Reinaud和 Goldberg,2011a)。 28 政策途径  工业能源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