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 2006 年报的调查
                                ——

                                             吴劭堃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


          摘要: 本文对我 国 2006 年 沪 市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中 的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状 况 进 行 了 分 析 。 研 究 发 现 : 随 着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发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
        仍存在不足, 仅有部分公司的董事会出具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也只有很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报告, 而且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还发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随着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丑闻的相继曝光, 全球财务界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上。西方国家已经
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完善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自身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投资者也越来越看重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于 2006 年
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文件, 用于指导沪市上市公司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信息披露, 本文基
于 2006 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期能够了解沪市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状况, 更好的规范和指引信息的披露。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 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关于内 部 控 制 的 定 义 是 : 上 市 公 司 为 了 保 证 公
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
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随着股份制的产生,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投资者要求从经营者手中得到关于公司的资产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讯息, 以充分全面的进行投资决策,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
能力, 降低风险和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类信息正是投资者用于决策的关键信息, 因而促使市
场产生了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迫切要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建立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评估的基础上, 为了适
应企业的发展和各项法规的规定, 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并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 并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同时应不定
期的进行评估, 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是否完整、适当, 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合理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 可以包
含在董事会报告或其他报告中 , 也可以单独提供, 即所谓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单独的
内部控制报告, 仅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内部控制指引中有相关的规定。
  ( 二)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和现状            2003 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共有 1146 家。1146 家上市公司中, 大约
有 80%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 其中 5 家银行都进行了详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006 年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出
                         (                                          (
台了两份指引《上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下简称上交所指引) 和《深圳证券交易 所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指 引 》 下
简称深交所指引) , 这标志着我国关于一般性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有了书面性的文件 。指引中规定: 董事会应根据内部
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及相关信息, 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在审议年度
财务报告等事项的同时, 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形成决议。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 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
估报告, 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二、2006 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现状的数据分析
  ( 一) 数据选择    随着 2006 年上交所指引和深交所指引的颁发, 这标志着我国针 对 一 般 的 上 市 公 司( 相 对 于 银 行 和 证 券 公 司
而言) 内部控制披露有了书面性的文件, 相信能够有效的改善上市公司以前针对这方面信息披 露 没 有 实 质 性 内 容 和 自 愿 披 露 性 不
强的情况。因此, 本文选择 2006 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以了解上市公司对于此次指引的反应和执行情况, 看是否能
如交易所的期望那样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至于为什么研究的数据来自沪市公司, 主要是因为
上交所内控指引强制实施期从 2006 年 7 月开始, 因此可以根据 2006 年报披露内容对执行情况进行检验。而深交所内控指引强制实



作者简介:
  吴劭堃( 1984- ) , 男, 福建泉州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60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施期从 2007 年 7 月开始, 但允许和鼓励提前实施。尽管多数深市上市公司在 2006 年报中根据深交所内控指引对内控信息进行了披
露, 但如果同时选择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就会因为强制和自愿披露的动机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 二) 样本选择 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 笔者对 2006 年沪 市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中 的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的 披 露
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年度报告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而不涉及配股等情况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截至于
2006 年底, 在沪市公开发行的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836 家。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站( www.cninfo.com.cn ) 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网站( www.sse.com.cn ) 上关于沪市上市公司的 2006 年年报。其中需要指出的是 S 兰铝( 600296 ) 和 S 山东铝( 600205 ) 于 2006 年
11 月份停止上市, 合并为中国铝业( 601066 ) 。由于 2006 年两家公司是独立经营的状态, 且在年终时披露了该年的年度报告, 所以
将其加入到本文样本中。另外由于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证监会对其内部控制披露有特殊的要求, 且近年来针对这类金融企业的研
究已经非常深入, 故笔者将浦发银行 ( 600000 ) 、华夏银行 ( 600015 ) 、民生银行 ( 600016 ) 、中信证券 ( 600030 ) 、招商银行
( 600036 ) 、安信信托( 600816 ) 、兴业银行( 601166 ) 、工商银行( 601398 ) 、中国银行( 601988 ) 这九家上 市 公 司 从 此 次 研 究 的 样 本
中剔除。有效样本为 829 家。此次研究主要采集了各个公司以下两类数据: 每个公司的简要介绍, 包括在上交所的股票代码、股票简
称、所处行业、所在地区、每股收益情况( 最新的摊薄的每股收益) 以及负责进行审计的事务所; 每个公司关于内部控制披露内容的
简要概述、披露的主体、披露出现在年报的位置、以及除审计报告外年报中出现“内部控制”四个字的次数, 以及针对内部控制情况
好坏的说明。
     ( 三) 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 1 ) 上市公司总体的披露情况。在样本的 829 家上市公司中, 有 792 家进行了内部控制的披露, 占总样本的 95.54% , 相比于李
明辉、何海、马夕奎 2001 年的研究中披露的 77.67%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由此可见相比于 5 年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现状有
了较大进步。 ST 和 *ST 的上市公司披露情况也分别有 88.46%和 95.65%, 相对于张立民、
      而                                              钱华、李敏仪针对 2001 、2002 年 ST 上市
公司 83%、84%的披露率而言, 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而其中暂停上市的公司( 这些公司是因为前年的年报披露经营情况已经连续三
年亏损而于 2006 年底前被暂停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公司) 共有 6 家, 其中 5 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的情况, 具体情况如( 表 1 ) 所示。
     ( 表 1 ) 中进行简单披露指的是公司只在年报中用类似“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的术语来披露公司的内部控
表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制情况。而表中的详细披露指 的 是 按 照 上 交 所 指 引 的 规 定 , 在
                         披露          未披露                          报表中披露了公司的董事会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
               披露       其中进行 其中进行 未披                        总
     公司类别         比例                   比例                         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
                的       详细披露 简单披露 露的                        计
                  ( % ) 家数 比例 家数 比例    ( %)                       核报告, 或者详细披露了公司 内 部 控 制 的 各 个 环 节 的 情 况 , 包
               家数                   家数
带 S T 的上市公司      23   88.46    0    0    2    7.7    3 11.54 26   括集团公司层面和子公司层面 的 内 部 控 制 环 境 、 部 控 制 业 务
                                                                                               内
带 *S T 的上市公司     66   95.65    0    0    2    2.9    3 4.35 69
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         5   83.33    0    0    0      0    1 16.67  6   程序、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 制 制 度 建 立 、 部 控 制 执 行 情
                                                                                             内
其他上市公司          698   95.88   20 2.75    9   1.24   30 4.12 728   况并由董事会进行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
合计              792   95.54   20 2.41   13   1.57   37 4.46 829
                                                                  出, 内部控制披露的情况相较于以前年度有了较大改善, 大部
分的公司都会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 而且从简单披露的比例仅为 1.57%可以看出以前研究中提到的内部控制披露
只是表面工作, 并没有进行实质披露的情况得到了较好解决,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动机得到了较大加强, 公司开始逐
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相对于披露情况的大为改善, 详细的按照上交所规定进行披露的公司数量还是有限。
     ( 2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位置。新颁发的上交所内控指引中提到应该在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 说明公司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情况, 而以前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 <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中则规定上市公司的
监事会报告中应该提供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完善有效的信息。但是并没有一个文件或通知将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位置进行统一规定, 因
而上市公司的披露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组合。经统计, 在所有有披露的公司中共发现有 38 种组合情况, 如( 表 2 ) 所, 其中有些组合
只有个别的一两家公司采用。在这 38 种组合中以在重要事项中单独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在监事会报告中同时披露的公司
数量最多, 分别为 246 家( 31.06%) 和 293 家( 36.99%) , 详见( 表 2 ) 。从以往研究中可知,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在监事会
报告中披露, 因为这与我国要求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要求有关。而在 2001 年的数据中, 在董事会报告中自愿披
露的公司只有 88 家, 在披露内控信息的 884 家公司中的比例尚不足 10 % , 而且披露的位置一般出现在公司的监 事 会 报 告 、 事 会
                                                                      董
报告或者其他重要事项中。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途径增加, 占 88.24%的公司都专门在重要事项中开设了一个部分来专门介绍公司
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而且也有 16.69%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情况中专门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说明 。这里需要进行解释的是表中
的数据出现“ 1+3 ”等字样, 原因是有些上市公司 在 内 部 控 制 建 设 情 况 处 披 露 了 公 司 董 事 会 出 具 了 内 部 控 制 的 自 我 评 估 报 告 , 但 是
并没有出现在报表的附注中, 而是单独披露在公司的公告中, 所以为了显示以上的区别, 使用加号来表示。加号前表示的是评估报告
和审核报告同时出现在年报中的, 加号后则表示的是其中有一份报告或者两份报告均没有披露在年报中的数量。
     从表中数据和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并逐渐将其视为保证企业稳定经营的重要条件。相
比于指引颁发前各家公司披露位置的不一, 指引中关于在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份, 说明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的规定
对披露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看到 88.24%的公司都在重要事项中进行了单独披露, 表明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披露的位置更加统

                                                                                                         61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表2                 内部控制的披露位置情况                           一了。但仍然存在不足: 由于信息披露位置并没有进行统一, 使
     内部控制情况披露出现在报告中的位置                     公司数 比例( % )   得投资者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且由于在 不 同 的 位 置 披 露 ,
董事会报告                                          4  0.51
监事会报告                                         44  5.56   有时会造成信息的重复出现, 也使得各公司间信息缺乏可比
公司治理情况说明                                       7  0.88   性。
重要事项中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246 31.06
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的审核报告                                 1  0.13       ( 3 ) 内部控制披露主体分析。由 于 上 交 所 的 指 引 规 定 , 保
公司治理报告中的内部控制情况                                 6  0.76   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进行信息披露是董事会和管理
公司治理情况和监事会报告                                  10  1.26
公司治理情况和重要事项中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41  5.18   层的责任, 因而可以看到, 管理层单独就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
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6  0.76   露 的 有 300 家 , 占 总 样 本 的 37.88% ; 而 管 理 层 和 董 事 会 参 与 披
董事会和重要事项中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16  2.02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估报告                        1  0.13   露 的 公 司 则 达 到 94.06% , 比 起 自 愿 披 露 的 2001 年 不 足 10% 的
重要事项和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的审核报告                          1+3  0.51   情况而言, 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293 36.99
监事会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2  0.25   制情况的动力加强, 具体情况如( 表 3 ) 所示。而监事会报告披
监事会报告和其他重要事项                                   1  0.13   露的比例则从 97.17% 下降为 56.45% , 可见董事会和管理层加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9  1.14
公司治理情况、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43  5.43
                                                         强披露的同时影响到了监事会披露的动力。但笔者认为董事会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                         4  0.51   和管理层的披露并不能代替监事会的披露, 毕 竟 监 事 会 在 内 部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19   2.4
                                                         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和性质与董事会也 有 所 不 同 , 其 发 表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独立董事报告                          1  0.13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5+2  0.88   意见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2  0.25
                                                              独立董事披露关于内部控制情况的上市公司很少, 只有 3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的自我评估报告                     0+1  0.13
监事会报告、   董事会的自我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内部控                              家。虽然证监会等机构并没有明文要求独立董事行使披露内部
                                               1  0.13
制审核报告
                                                         控制信息的义务 , 但是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 应 更 好 地 发 挥 其 作
监事会报告、   其他重要事项、     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1  0.13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5  0.63   用, 发表其对于公司各方面包括内控的见解。( 表 3 ) 中涉及到
公司 治 理 情 况 、 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和 董 事 会 的 自 我
            监         重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报告的只有 32 家 , 占 所 有 上 市 公 司 的
                                               1  0.13
评估报告
公司 治 理 情 况 、 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和 事 务 所 的 审 核
            董         重                                  4.05% 。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审核报告还远 未 达 到
                                               1  0.13
报告                                                       上交所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年终出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的评估报告以及事务所
                                             3+2  0.63   具的审计报告有很大影响 , 因而注册会计师 应 该 更 加 注 重 公 司
的审核报告
董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 事 会 的 自 我 评 估 报 告 和 事 务
          重       董                                      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查, 并且出具其有效性、完整 性 的 审 核 报 告 。
                                             1+1  0.25
所审核报告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独立董事报告和重要事项                 1  0.13   而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其出具的内部控制 审 核 报 告 会 比 董 事
公司治理情况、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自我评                     会、管理层的内控说明更具可信性。
                                           0+1+3  0.51
估报告和事务所审核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独立董事报告                        ( 4 ) 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好坏的情况分析。如( 表 4 ) 所
                                               1  0.13
和重要事项                                                    示, 样本公司披露的信息中表达内部控 制 制 度 完 善 的 有 239 家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自我评估
                                               2  0.25   ( 30.18% ) , 但不论是 COSO 的 内 部 控 制 框 架 还 是 实 务 界 的 经
报告和事务所审核报告
表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分布
                                                         验都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建立 在 当 时 情 况 下 的 ,
披露主体 公司数 比例( % )     披露主体    公司数 比例( % )                 公司的不断发展也会要求内部控制的不断完 善 , 因 而 只 表 示 内
管理层   300 37.88 监事会和事务所        2  0.25                   部控制制度完善, 而没有表达会根据情况进 行 持 续 地 完 善 , 就
董事会     4  0.51 管理层、 董事会、监事会  30  3.79
监事会    44  5.56 管理层、 董事会、事务所  10  1.26                   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缺乏真实性。 57.45% 的样本公
                                                                            而
事务所     1  0.13 管理层、 监事会、事务所   3  0.38                   司则注意到了这点, 其披露情况表示内控制度虽然完善, 但是
管理层和
       26  3.28 董事会、 监事会、事务所   1  0.13                   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还会持续完善。披露内控制
董事会
管理层和             董事会、 事会、 立董
                     监    独                              度存在不足或者缺失的企业只有 34 家( 4.29% ) , 与 2001 年 的
      347 43.81                1  0.13
监事会              事
管理层和             管理层、董事会、监事                              1.44%相比虽然有所提高, 但并没有显著变化。而根据李若山等
        4  0.51               11  1.39
事务所              会、事务所                                   ( 2002 ) 的 一 项 调 查 发 现 , 有 近 1/ 4 的 企 业 没 有 建 立 完 善 的 内
董事会和             董事会、 事会、 立董
                     监    独
        6  0.76                2  0.25                   部控制制度, 这与本文的调查形成鲜明反差。而且还有 16 家公
监事会              事、管理层
表4                内控制度好坏的情况                              司的内部控制披露中并未表示出内部控制制 度 的 好 坏 , 而 只 是
              披露的情况                    公司数    比例( % )    描述修订了一些公司条文, 并未提供实质的 内 容 。 这 说 明 我 国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239    30.18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但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                                    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进。
                                        455    57.45
和企业的发展还会持续完善                                                 ( 5 ) 公司经营情况好坏与公司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状 况 的 关 系 。
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建设中                              15     1.89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 高质量的 公 司 通 过 传 递 信 号
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完善中                              33     4.17
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但总体上有效                        30     3.79     ( 披露信息) 可将其与其它公司区别开来, 市场会对此做出积
并未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                            16     2.02
                                                         极反映, 通常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 而那些不披露信息的
内部控制存在着缺失, 不一定有效                          2     0.25
内部控制未建设                                   2     0.25     公司则被认为是低质量的, 其股价预期会下降。所以, 高质量公

 62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表5                   每股收益情况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司的管理当局有动力进行充份披露, 以向外界传递有关公司质量
                                             未披露                        披露                      的准确信息, 来证明其公司属于投资。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身
          每股收益              公司数
                                          数量  比例( % )                数量  比例( % )
              盈利               734           34          4.63        700           95.37        会向外界传递一定的信息, 外界可以据此推断出披露企业的质量,
               小于 1 元           76            3          3.95         73           96.05        因此, 内部控制越完善的公司, 对外披露的动力也越强。上市公司
    亏损
               大于 1 元           19            0             0         19             100
              合计               829           37          4.46        792           95.54        作为盈利性组织, 是以获取利润作为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作为保证
表6                                           Correlations                                       公司有效运营的一种措施, 与公司的目标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具
                                                      X                           Y             体而言, 内部 控 制 越 完 善 的 公 司 , 表 明 公 司 的 经 营 越 有 效 率 , 盈 利
    X P e a rs on Corre la tion                         1                      .073*
                                                                                                能力越高; 同 样 的 , 公 司 的 盈 利 能 力 越 高 , 说 明 公 司 的 经 营 越 有 效
        S ig. ( 1-ta ile d )                                                    .018
        N                                               828                      828            率, 内部控制也越完善。基于此, 笔者认为, 经营业绩越好的上市公
    Y P e a rs on Corre la tion                       .073*                        1            司, 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概率越大、披露的信息质量也越
        S ig. ( 1-ta ile d )                           .018
                                                                                                高。
        N                                               828                     828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          1- tailed )                                   由于只是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因而本文只取两个变量来评价

表7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                                        公司经营的好坏, 一个是当年的每股收益数据, 另一个是公司是否
                          Va ria ble s         Va ria ble s                                     有带 ST、 或者暂停上市的情况。
                                                                                                      *ST
      Mode l                                                                   Me thod
                          Ente re d            Re mpve d                                             A. 每股收益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 关 系 。 如( 表 5 ) 所 示 , 可
          1              每股收益         a
                                                                               Ente r
                                                                                                以看到每股收益无论亏损或者盈利, 大部分公司都进行了内部控
a.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Dependent Variable: 除审计报告外出现次数的对数                                                             制 的 披 露 , 而 且 各 类 型 公 司 都 超 过 了 95% , 似 乎 每 股 收 益 与 内 部
表8                                                                                              控制披露的概率并不存在着太大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的
                                                      Adjus te d         S td.Error of          方法来探讨每股收益与内部控制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关系 。通过对
    Mode l          R          R S qua re
                                                      R S qua re         the Es tima te         于 每 股 收 益 X 和 除 审 计 报 告 外 的“ 内 部 控 制 ”次 数 Y 本 文 采 用
                                                                                                                                           (
      1      .116 a      .013                           .012                 .328
                                                                                                年报中“ 内 部 控 制 ”字 样 出 现 的 字 数 来 评 价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的 内 容
a.Predicters:( Costant) , 每股收益
                                                                                                详尽程度, 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 进
表9                                                 ANOVAb
                                                                                                行相关分析, 得到结果如( 表 6 ) 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到皮尔 逊
                         S um of
       Mode l                                 df       Me a n S qua re         F        S ig.   相 关 系 数 为 0.073 , 在 5% 的 显 著 水 平 下 , p 值 为 0.018<0.05 , 可 以
                         S qua re s
1     Re gre s s ion       1.152                  1          1.152       10.690 .001 a          看出 X 与 Y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Re s idua l         85.167             790              .108                                    若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 ( 表 7 ) 、 表
                                                                                                                                      (
      Tota l              86.320             791
                                                                                                8 ) 、 表 9 ) 、 表 10 ) 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线性回归关
                                                                                                    (       (
a.Dredictors:( Costant) , 每股收益
                                                                                                系为: Y=0.076X+0.672+u 。
b.Dependent Voariable: 除审计损失外出现次数
                                                                                                     其中, u 表示随即误差项。系数和常数项的 p 值都很小 , 远 低
表 10                                    Coefficientsa
                                                                                                于 5%的显著水平, 同时模型也通过了拟合度的检验。因此从前面
                        Uns ta nda rdize d S ta nda rdize d
      Mode l              Coe fficie nts       Coe fficie nts              t           S ig.    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 可以得出公司的每股收益与披露情况
                          t      S td.Error        Be ta                                        存在着统计上的关联性。
 1 ( Cons ta nt )       .672        .012                              54.634           .000
                                                                                                     B. 是否带有 ST、 或者暂停上市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关
                                                                                                                *ST
      每股收益              .076          .023               .116            3.270          .001
                                                                                                系。从( 表 1 ) 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ST、 、
                                                                                                                        *ST 暂停上市和其他正常的
a.Dependent Voariable: 除审计报告外出现次数的对数
                                                                                                上 市 公 司 进 行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88.46% 、95.65% 、
表 11                  Ranks                           表 12         Test Statisticsa.b
                                                                                                83.33%和 95.88%, 四类不同的上市公司中以 *ST 和正常的上市公
    Group2           N    Me a n Ra nk                                           Y
    Y 1              69     352.20                      Chi-S qua re         11.793             司在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时最为积极, 虽有差别, 但差距不大。本
        2            26     327.15                      df                               3      文试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其对于披露的质量方面是否
        3             6     269.58                       As ymp.S ig.          .008             也 存 在 不 同 。 根 据 公 司 性 质 将 样 本 分 为 4 组 , 1=*ST, 2=ST, 3= 退
        4           727     424.73                    a.Kruskal Wallis Test                     市, 4= 正常。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 Kruskal- Wallis 检验这组独立样
       Tota l       828                               b.Grouping Variable: Group2
                                                                                                本是否存在差异, 计算结果如( 表 11 ) 、 表 12 ) 所示。
                                                                                                                       (           从结果可以
表 13    审计报告类型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看出 χ2=11.793 , p 值为 0.008 , 可认为 4 组样本存在显著差异, 正
              公司      未披露          披露
    审计报告类型                                                                                      常的次数最多, -ST 次之, 接着是 ST, 退市的次数最少。
                数 数量 比例( % ) 数量 比例( % )
标准无保留意见        750 33     4.4 717   95.60                                                            由此可见, 我国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好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40    1     2.5   39  97.50
                                                                                                露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正常的盈利的公司愿意披露内部
有保留意见           24  1   4.17    23  95.83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见    3  0       0    3    100                                                       控制的情况, 以传递有利信息, 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则选择不披
无法表示意见          11  2  18.18     9  81.82
                                                                                                露或者少披露这方面的信息。这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还
未经审计             1  0       0    1    100
合计             829 37   4.46  792   95.54                                                       存在着漏洞, 上市公司有选择的披露了有利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

                                                                                                                                                      63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表 14            Ranks                   表 15      Test Statisticsa,b         息, 这将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
 Group1       N       Me a n Ra nk                                             ( 6) 审 计 报 告 类 型 与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状 况 的 关 系 。
                                                                   Y
 Y 1         750       422.66
                                                                            McMullen 和 Ragahunandan 的 研 究 在 选 取 的 1989 ~1993 样 本
        2     40        390.55            Chi-S qua re         20.197
                                                                             公司中, 平均有 26.5% 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而那些有
        3     11        131.59             df                          4
                                                                             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 仅有 10.5% 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对
        4     24        350.63             As ymp.S ig.            .000
        5       3       328.33                                               小公司而言, 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
                                        a.Kruskal Wallis Test
  Tota l     828                        b.Grouping Variable: Group1          明显, 从而得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会提供内部控制
                                                                            报告的结论。本文不严格地以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
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作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标准。
       从( 表 13 ) 中可以看出, 除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披露比例为 81.82% , 其他类型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分
别为: 标准无保留的 95.6% ,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为 97.50% , 有保留意见为 95.83% ,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见为
10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精达股份( 600577 ) 的年报并未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因而将其剔除出此部分研究。
       笔者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审计报告类型与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审计意见的不同将样本分为 5 组,
1= 标 准 无 保 留 , 2= 带 有 强 调 事 项 段 , 3= 无 法 表 示 意 见 , 4= 有 保 留 意 见 , 5= 带 有 强 调 事 项 段 的 有 保 留 意 见 。 运 用 非 参 数 检 验 中 的
Kruskal- Wallis 检验这 5 组独立样本是否存在差异, 计算结果如( 表 14 ) 、 表 15 ) 所示。
                                                 (           从结果可以看到 χ2=20.197 , p 值极小, 可认
为 5 组样本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标准无保留次数最多, 带有强调事项段次之, 然后是有保留意见, 接着是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
见 , 无 法 表 示 意 见 次 数 最 少 。 这 表 明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的 披 露 与 会 计 报 告 质 量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联 系 , 与 McMullen 和
Ragahunandan 1996 ) 对美国公司研究的结论有相似之处。
            (
   ( 四)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 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相较于前几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大部分的上市公
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 都在年度报告的不同位置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但具体的披露信息质量差距较大, 披露的形式和主体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2 ) 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还远未达到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中的要求, 仅有少数的公司董事会披露了内部控
          (
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3 ) 以往研究中表明的内部控制披露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情况稍有好转, 大部分的管理当局还
                (
是有针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将信息传达给股东 , 但监事会、独立董事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情况则多数只是表面性的文章,
而且传达的信息都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 缺乏自身作为监督机构应该发挥的作用。( 4 )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报告质量与其所
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愿意披露好的方面, 而对于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失之处却不愿意披
露, 这表明上市公司进行的内部控制披露是有选择性的,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具体的情况。应加强规范业绩一般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
( 5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数量很少, 注册会计师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加强审核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的建议
       有关管理部门应制订更具有法律效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整顿内部控制披露问题, 应采用强制披露的方式来保证信息的对称,
并针对 ST 公司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证监会应该在相关条文上明确规范披露的位置, 披露的主体责任, 披露的形式和披露内容的
要求。应加强监事会、独立董事披露的力度, 保证内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应进一步建立相应机制, 对注册会计师进行
培训, 以使其具备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能力。再者应该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中, 加大惩罚的力度。对
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应当予以
惩处。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加大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的
违规成本, 从源头上防范虚假的内部控制报告、审核报告的产生。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多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的学习, 借鉴国外企业较为
成功的案例, 逐步提高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 真正做到提高经营业绩和防范错误发生的作用。处理好思想的转变, 内部控制状况
的披露实质上是可以帮助管理当局减轻管理压力的有效手段, 而且准确的对称信息也有助于股东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获取投资收
益。同时有效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可以提升公司公众形象, 传达公司良好讯息。应按照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去不断完善内部控
制机制, 积极培养和储备这方面的人才, 同时应该注意成本效益原则, 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建立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要一味的模
仿,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完善内部控制的披露制度, 将企业真实的一面反馈给股东, 以增强自身的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


       参考文献:
   [ 1 ]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 年第 1 期。
   [ 2 ] 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审计研究》2003 年第 5 期。
   [ 3 ] 李若山、覃东、周莉珠、祁新娥:《新 < 会计法 > 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2 年第 4 期。
   [ 4 ] McMullen ,D. A. , K. Reghunandan ,and D. V. Rama.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Accounting Horizons,1996.


                                                                                                                             ( 编辑      刘    姗)

 64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chenv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chenv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chenv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chenv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chenv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chenv
 
Mmm 5 5 08
Mmm 5 5 08Mmm 5 5 08
Mmm 5 5 08
grayskyes
 
Visual Literacy Basics
Visual Literacy BasicsVisual Literacy Basics
Visual Literacy Basics
Stratervation
 

Viewers also liked (8)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基于垄断分析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Mmm 5 5 08
Mmm 5 5 08Mmm 5 5 08
Mmm 5 5 08
 
Visual Literacy Basics
Visual Literacy BasicsVisual Literacy Basics
Visual Literacy Basics
 

Similar to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meili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totaleather2009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eddsy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jltung
 
52320576_3c21.PDF
52320576_3c21.PDF52320576_3c21.PDF
52320576_3c21.PDF
ssuserf790b4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ShihKevin4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CSRone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文化大學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Isaac Zhao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sias_accounting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文化大學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isoiem
 
企业Ipo上市流程1
企业Ipo上市流程1企业Ipo上市流程1
企业Ipo上市流程1
davidliu2080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
enqing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aoyun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xiangmt11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文化大學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chenv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ssuser3b8383
 

Similar to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20)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
安达信 -绩效管理体系培训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52320576_3c21.PDF
52320576_3c21.PDF52320576_3c21.PDF
52320576_3c21.PDF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2016和勤精機企業永續報告書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管理學 詹翔霖副教授-Ch16管理控制要點-高立出版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NPO責信分析與展望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
会计学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控制 管理學第015章-詹翔霖副教授大葉教材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平衡計分卡績效指標制定的考量面
 
企业Ipo上市流程1
企业Ipo上市流程1企业Ipo上市流程1
企业Ipo上市流程1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
茂华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汇报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美容經營管理008章 詹翔霖副教授-東方粧管系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陽明海運公司財務報表分析.pdf
 

More from chenv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chenv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chenv
 
31183432
3118343231183432
31183432
chenv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chenv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chenv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chenv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chenv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chenv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chenv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chenv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chenv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chenv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chenv
 
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
chenv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chenv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chenv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chenv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chenv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chenv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chenv
 

More from chenv (20)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31183432
3118343231183432
31183432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 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实现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
经营杠杆系数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
 
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 1.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 2006 年报的调查 —— 吴劭堃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 摘要: 本文对我 国 2006 年 沪 市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中 的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披 露 状 况 进 行 了 分 析 。 研 究 发 现 : 随 着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发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 仍存在不足, 仅有部分公司的董事会出具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也只有很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评估报告, 而且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还发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随着安然和世通公司财务丑闻的相继曝光, 全球财务界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上。西方国家已经 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完善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自身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投资者也越来越看重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于 2006 年 公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文件, 用于指导沪市上市公司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信息披露, 本文基 于 2006 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期能够了解沪市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披露状况, 更好的规范和指引信息的披露。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 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关于内 部 控 制 的 定 义 是 : 上 市 公 司 为 了 保 证 公 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 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随着股份制的产生,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投资者要求从经营者手中得到关于公司的资产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讯息, 以充分全面的进行投资决策,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 能力, 降低风险和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类信息正是投资者用于决策的关键信息, 因而促使市 场产生了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迫切要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建立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评估的基础上, 为了适 应企业的发展和各项法规的规定, 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并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 并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同时应不定 期的进行评估, 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是否完整、适当, 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合理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 可以包 含在董事会报告或其他报告中 , 也可以单独提供, 即所谓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单独的 内部控制报告, 仅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内部控制指引中有相关的规定。 ( 二)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和现状 2003 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共有 1146 家。1146 家上市公司中, 大约 有 80%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 其中 5 家银行都进行了详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2006 年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出 ( ( 台了两份指引《上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下简称上交所指引) 和《深圳证券交易 所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指 引 》 下 简称深交所指引) , 这标志着我国关于一般性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有了书面性的文件 。指引中规定: 董事会应根据内部 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及相关信息, 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司董事会应在审议年度 财务报告等事项的同时, 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形成决议。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 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 估报告, 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二、2006 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现状的数据分析 ( 一) 数据选择 随着 2006 年上交所指引和深交所指引的颁发, 这标志着我国针 对 一 般 的 上 市 公 司( 相 对 于 银 行 和 证 券 公 司 而言) 内部控制披露有了书面性的文件, 相信能够有效的改善上市公司以前针对这方面信息披 露 没 有 实 质 性 内 容 和 自 愿 披 露 性 不 强的情况。因此, 本文选择 2006 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以了解上市公司对于此次指引的反应和执行情况, 看是否能 如交易所的期望那样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至于为什么研究的数据来自沪市公司, 主要是因为 上交所内控指引强制实施期从 2006 年 7 月开始, 因此可以根据 2006 年报披露内容对执行情况进行检验。而深交所内控指引强制实 作者简介: 吴劭堃( 1984- ) , 男, 福建泉州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60
  • 2.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施期从 2007 年 7 月开始, 但允许和鼓励提前实施。尽管多数深市上市公司在 2006 年报中根据深交所内控指引对内控信息进行了披 露, 但如果同时选择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就会因为强制和自愿披露的动机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 二) 样本选择 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 笔者对 2006 年沪 市 上 市 公 司 年 报 中 的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的 披 露 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年度报告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而不涉及配股等情况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截至于 2006 年底, 在沪市公开发行的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836 家。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站( www.cninfo.com.cn ) 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网站( www.sse.com.cn ) 上关于沪市上市公司的 2006 年年报。其中需要指出的是 S 兰铝( 600296 ) 和 S 山东铝( 600205 ) 于 2006 年 11 月份停止上市, 合并为中国铝业( 601066 ) 。由于 2006 年两家公司是独立经营的状态, 且在年终时披露了该年的年度报告, 所以 将其加入到本文样本中。另外由于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证监会对其内部控制披露有特殊的要求, 且近年来针对这类金融企业的研 究已经非常深入, 故笔者将浦发银行 ( 600000 ) 、华夏银行 ( 600015 ) 、民生银行 ( 600016 ) 、中信证券 ( 600030 ) 、招商银行 ( 600036 ) 、安信信托( 600816 ) 、兴业银行( 601166 ) 、工商银行( 601398 ) 、中国银行( 601988 ) 这九家上 市 公 司 从 此 次 研 究 的 样 本 中剔除。有效样本为 829 家。此次研究主要采集了各个公司以下两类数据: 每个公司的简要介绍, 包括在上交所的股票代码、股票简 称、所处行业、所在地区、每股收益情况( 最新的摊薄的每股收益) 以及负责进行审计的事务所; 每个公司关于内部控制披露内容的 简要概述、披露的主体、披露出现在年报的位置、以及除审计报告外年报中出现“内部控制”四个字的次数, 以及针对内部控制情况 好坏的说明。 ( 三) 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 1 ) 上市公司总体的披露情况。在样本的 829 家上市公司中, 有 792 家进行了内部控制的披露, 占总样本的 95.54% , 相比于李 明辉、何海、马夕奎 2001 年的研究中披露的 77.67%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由此可见相比于 5 年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现状有 了较大进步。 ST 和 *ST 的上市公司披露情况也分别有 88.46%和 95.65%, 相对于张立民、 而 钱华、李敏仪针对 2001 、2002 年 ST 上市 公司 83%、84%的披露率而言, 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而其中暂停上市的公司( 这些公司是因为前年的年报披露经营情况已经连续三 年亏损而于 2006 年底前被暂停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公司) 共有 6 家, 其中 5 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的情况, 具体情况如( 表 1 ) 所示。 ( 表 1 ) 中进行简单披露指的是公司只在年报中用类似“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的术语来披露公司的内部控 表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制情况。而表中的详细披露指 的 是 按 照 上 交 所 指 引 的 规 定 , 在 披露 未披露 报表中披露了公司的董事会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 披露 其中进行 其中进行 未披 总 公司类别 比例 比例 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 的 详细披露 简单披露 露的 计 ( % ) 家数 比例 家数 比例 ( %) 核报告, 或者详细披露了公司 内 部 控 制 的 各 个 环 节 的 情 况 , 包 家数 家数 带 S T 的上市公司 23 88.46 0 0 2 7.7 3 11.54 26 括集团公司层面和子公司层面 的 内 部 控 制 环 境 、 部 控 制 业 务 内 带 *S T 的上市公司 66 95.65 0 0 2 2.9 3 4.35 69 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 5 83.33 0 0 0 0 1 16.67 6 程序、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 制 制 度 建 立 、 部 控 制 执 行 情 内 其他上市公司 698 95.88 20 2.75 9 1.24 30 4.12 728 况并由董事会进行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 合计 792 95.54 20 2.41 13 1.57 37 4.46 829 出, 内部控制披露的情况相较于以前年度有了较大改善, 大部 分的公司都会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 而且从简单披露的比例仅为 1.57%可以看出以前研究中提到的内部控制披露 只是表面工作, 并没有进行实质披露的情况得到了较好解决,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动机得到了较大加强, 公司开始逐 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相对于披露情况的大为改善, 详细的按照上交所规定进行披露的公司数量还是有限。 ( 2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位置。新颁发的上交所内控指引中提到应该在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 说明公司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情况, 而以前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 <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中则规定上市公司的 监事会报告中应该提供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完善有效的信息。但是并没有一个文件或通知将公司内控信息披露位置进行统一规定, 因 而上市公司的披露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组合。经统计, 在所有有披露的公司中共发现有 38 种组合情况, 如( 表 2 ) 所, 其中有些组合 只有个别的一两家公司采用。在这 38 种组合中以在重要事项中单独披露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在监事会报告中同时披露的公司 数量最多, 分别为 246 家( 31.06%) 和 293 家( 36.99%) , 详见( 表 2 ) 。从以往研究中可知,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在监事会 报告中披露, 因为这与我国要求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要求有关。而在 2001 年的数据中, 在董事会报告中自愿披 露的公司只有 88 家, 在披露内控信息的 884 家公司中的比例尚不足 10 % , 而且披露的位置一般出现在公司的监 事 会 报 告 、 事 会 董 报告或者其他重要事项中。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途径增加, 占 88.24%的公司都专门在重要事项中开设了一个部分来专门介绍公司 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而且也有 16.69%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情况中专门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说明 。这里需要进行解释的是表中 的数据出现“ 1+3 ”等字样, 原因是有些上市公司 在 内 部 控 制 建 设 情 况 处 披 露 了 公 司 董 事 会 出 具 了 内 部 控 制 的 自 我 评 估 报 告 , 但 是 并没有出现在报表的附注中, 而是单独披露在公司的公告中, 所以为了显示以上的区别, 使用加号来表示。加号前表示的是评估报告 和审核报告同时出现在年报中的, 加号后则表示的是其中有一份报告或者两份报告均没有披露在年报中的数量。 从表中数据和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并逐渐将其视为保证企业稳定经营的重要条件。相 比于指引颁发前各家公司披露位置的不一, 指引中关于在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份, 说明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的规定 对披露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看到 88.24%的公司都在重要事项中进行了单独披露, 表明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披露的位置更加统 61
  • 3.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表2 内部控制的披露位置情况 一了。但仍然存在不足: 由于信息披露位置并没有进行统一, 使 内部控制情况披露出现在报告中的位置 公司数 比例( % ) 得投资者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且由于在 不 同 的 位 置 披 露 , 董事会报告 4 0.51 监事会报告 44 5.56 有时会造成信息的重复出现, 也使得各公司间信息缺乏可比 公司治理情况说明 7 0.88 性。 重要事项中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246 31.06 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的审核报告 1 0.13 ( 3 ) 内部控制披露主体分析。由 于 上 交 所 的 指 引 规 定 , 保 公司治理报告中的内部控制情况 6 0.76 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进行信息披露是董事会和管理 公司治理情况和监事会报告 10 1.26 公司治理情况和重要事项中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41 5.18 层的责任, 因而可以看到, 管理层单独就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 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6 0.76 露 的 有 300 家 , 占 总 样 本 的 37.88% ; 而 管 理 层 和 董 事 会 参 与 披 董事会和重要事项中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16 2.02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估报告 1 0.13 露 的 公 司 则 达 到 94.06% , 比 起 自 愿 披 露 的 2001 年 不 足 10% 的 重要事项和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的审核报告 1+3 0.51 情况而言, 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293 36.99 监事会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2 0.25 制情况的动力加强, 具体情况如( 表 3 ) 所示。而监事会报告披 监事会报告和其他重要事项 1 0.13 露的比例则从 97.17% 下降为 56.45% , 可见董事会和管理层加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9 1.14 公司治理情况、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43 5.43 强披露的同时影响到了监事会披露的动力。但笔者认为董事会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 4 0.51 和管理层的披露并不能代替监事会的披露, 毕 竟 监 事 会 在 内 部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19 2.4 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和性质与董事会也 有 所 不 同 , 其 发 表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独立董事报告 1 0.13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5+2 0.88 意见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2 0.25 独立董事披露关于内部控制情况的上市公司很少, 只有 3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的自我评估报告 0+1 0.13 监事会报告、 董事会的自我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内部控 家。虽然证监会等机构并没有明文要求独立董事行使披露内部 1 0.13 制审核报告 控制信息的义务 , 但是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 应 更 好 地 发 挥 其 作 监事会报告、 其他重要事项、 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1 0.13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中 5 0.63 用, 发表其对于公司各方面包括内控的见解。( 表 3 ) 中涉及到 公司 治 理 情 况 、 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和 董 事 会 的 自 我 监 重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报告的只有 32 家 , 占 所 有 上 市 公 司 的 1 0.13 评估报告 公司 治 理 情 况 、 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和 事 务 所 的 审 核 董 重 4.05% 。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审核报告还远 未 达 到 1 0.13 报告 上交所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年终出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和董事会的评估报告以及事务所 3+2 0.63 具的审计报告有很大影响 , 因而注册会计师 应 该 更 加 注 重 公 司 的审核报告 董事 会 报 告 、 要 事 项 、 事 会 的 自 我 评 估 报 告 和 事 务 重 董 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查, 并且出具其有效性、完整 性 的 审 核 报 告 。 1+1 0.25 所审核报告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独立董事报告和重要事项 1 0.13 而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其出具的内部控制 审 核 报 告 会 比 董 事 公司治理情况、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自我评 会、管理层的内控说明更具可信性。 0+1+3 0.51 估报告和事务所审核报告 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独立董事报告 ( 4 ) 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好坏的情况分析。如( 表 4 ) 所 1 0.13 和重要事项 示, 样本公司披露的信息中表达内部控 制 制 度 完 善 的 有 239 家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 董事会的自我评估 2 0.25 ( 30.18% ) , 但不论是 COSO 的 内 部 控 制 框 架 还 是 实 务 界 的 经 报告和事务所审核报告 表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分布 验都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建立 在 当 时 情 况 下 的 , 披露主体 公司数 比例( % ) 披露主体 公司数 比例( % ) 公司的不断发展也会要求内部控制的不断完 善 , 因 而 只 表 示 内 管理层 300 37.88 监事会和事务所 2 0.25 部控制制度完善, 而没有表达会根据情况进 行 持 续 地 完 善 , 就 董事会 4 0.51 管理层、 董事会、监事会 30 3.79 监事会 44 5.56 管理层、 董事会、事务所 10 1.26 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缺乏真实性。 57.45% 的样本公 而 事务所 1 0.13 管理层、 监事会、事务所 3 0.38 司则注意到了这点, 其披露情况表示内控制度虽然完善, 但是 管理层和 26 3.28 董事会、 监事会、事务所 1 0.13 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还会持续完善。披露内控制 董事会 管理层和 董事会、 事会、 立董 监 独 度存在不足或者缺失的企业只有 34 家( 4.29% ) , 与 2001 年 的 347 43.81 1 0.13 监事会 事 管理层和 管理层、董事会、监事 1.44%相比虽然有所提高, 但并没有显著变化。而根据李若山等 4 0.51 11 1.39 事务所 会、事务所 ( 2002 ) 的 一 项 调 查 发 现 , 有 近 1/ 4 的 企 业 没 有 建 立 完 善 的 内 董事会和 董事会、 事会、 立董 监 独 6 0.76 2 0.25 部控制制度, 这与本文的调查形成鲜明反差。而且还有 16 家公 监事会 事、管理层 表4 内控制度好坏的情况 司的内部控制披露中并未表示出内部控制制 度 的 好 坏 , 而 只 是 披露的情况 公司数 比例( % ) 描述修订了一些公司条文, 并未提供实质的 内 容 。 这 说 明 我 国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239 30.18 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但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 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进。 455 57.45 和企业的发展还会持续完善 ( 5 ) 公司经营情况好坏与公司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状 况 的 关 系 。 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建设中 15 1.89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 高质量的 公 司 通 过 传 递 信 号 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完善中 33 4.17 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但总体上有效 30 3.79 ( 披露信息) 可将其与其它公司区别开来, 市场会对此做出积 并未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好坏 16 2.02 极反映, 通常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 而那些不披露信息的 内部控制存在着缺失, 不一定有效 2 0.25 内部控制未建设 2 0.25 公司则被认为是低质量的, 其股价预期会下降。所以, 高质量公 62
  • 4.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表5 每股收益情况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司的管理当局有动力进行充份披露, 以向外界传递有关公司质量 未披露 披露 的准确信息, 来证明其公司属于投资。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身 每股收益 公司数 数量 比例( % ) 数量 比例( % ) 盈利 734 34 4.63 700 95.37 会向外界传递一定的信息, 外界可以据此推断出披露企业的质量, 小于 1 元 76 3 3.95 73 96.05 因此, 内部控制越完善的公司, 对外披露的动力也越强。上市公司 亏损 大于 1 元 19 0 0 19 100 合计 829 37 4.46 792 95.54 作为盈利性组织, 是以获取利润作为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作为保证 表6 Correlations 公司有效运营的一种措施, 与公司的目标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具 X Y 体而言, 内部 控 制 越 完 善 的 公 司 , 表 明 公 司 的 经 营 越 有 效 率 , 盈 利 X P e a rs on Corre la tion 1 .073* 能力越高; 同 样 的 , 公 司 的 盈 利 能 力 越 高 , 说 明 公 司 的 经 营 越 有 效 S ig. ( 1-ta ile d ) .018 N 828 828 率, 内部控制也越完善。基于此, 笔者认为, 经营业绩越好的上市公 Y P e a rs on Corre la tion .073* 1 司, 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概率越大、披露的信息质量也越 S ig. ( 1-ta ile d ) .018 高。 N 828 828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 1- tailed ) 由于只是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因而本文只取两个变量来评价 表7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 公司经营的好坏, 一个是当年的每股收益数据, 另一个是公司是否 Va ria ble s Va ria ble s 有带 ST、 或者暂停上市的情况。 *ST Mode l Me thod Ente re d Re mpve d A. 每股收益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 关 系 。 如( 表 5 ) 所 示 , 可 1 每股收益 a Ente r 以看到每股收益无论亏损或者盈利, 大部分公司都进行了内部控 a.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Dependent Variable: 除审计报告外出现次数的对数 制 的 披 露 , 而 且 各 类 型 公 司 都 超 过 了 95% , 似 乎 每 股 收 益 与 内 部 表8 控制披露的概率并不存在着太大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的 Adjus te d S td.Error of 方法来探讨每股收益与内部控制披露质量是否存在关系 。通过对 Mode l R R S qua re R S qua re the Es tima te 于 每 股 收 益 X 和 除 审 计 报 告 外 的“ 内 部 控 制 ”次 数 Y 本 文 采 用 ( 1 .116 a .013 .012 .328 年报中“ 内 部 控 制 ”字 样 出 现 的 字 数 来 评 价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的 内 容 a.Predicters:( Costant) , 每股收益 详尽程度, 虽然并不是十分准确,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 进 表9 ANOVAb 行相关分析, 得到结果如( 表 6 ) 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到皮尔 逊 S um of Mode l df Me a n S qua re F S ig. 相 关 系 数 为 0.073 , 在 5% 的 显 著 水 平 下 , p 值 为 0.018<0.05 , 可 以 S qua re s 1 Re gre s s ion 1.152 1 1.152 10.690 .001 a 看出 X 与 Y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Re s idua l 85.167 790 .108 若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 ( 表 7 ) 、 表 ( Tota l 86.320 791 8 ) 、 表 9 ) 、 表 10 ) 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线性回归关 ( ( a.Dredictors:( Costant) , 每股收益 系为: Y=0.076X+0.672+u 。 b.Dependent Voariable: 除审计损失外出现次数 其中, u 表示随即误差项。系数和常数项的 p 值都很小 , 远 低 表 10 Coefficientsa 于 5%的显著水平, 同时模型也通过了拟合度的检验。因此从前面 Uns ta nda rdize d S ta nda rdize d Mode l Coe fficie nts Coe fficie nts t S ig. 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 可以得出公司的每股收益与披露情况 t S td.Error Be ta 存在着统计上的关联性。 1 ( Cons ta nt ) .672 .012 54.634 .000 B. 是否带有 ST、 或者暂停上市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关 *ST 每股收益 .076 .023 .116 3.270 .001 系。从( 表 1 ) 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ST、 、 *ST 暂停上市和其他正常的 a.Dependent Voariable: 除审计报告外出现次数的对数 上 市 公 司 进 行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88.46% 、95.65% 、 表 11 Ranks 表 12 Test Statisticsa.b 83.33%和 95.88%, 四类不同的上市公司中以 *ST 和正常的上市公 Group2 N Me a n Ra nk Y Y 1 69 352.20 Chi-S qua re 11.793 司在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时最为积极, 虽有差别, 但差距不大。本 2 26 327.15 df 3 文试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其对于披露的质量方面是否 3 6 269.58 As ymp.S ig. .008 也 存 在 不 同 。 根 据 公 司 性 质 将 样 本 分 为 4 组 , 1=*ST, 2=ST, 3= 退 4 727 424.73 a.Kruskal Wallis Test 市, 4= 正常。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 Kruskal- Wallis 检验这组独立样 Tota l 828 b.Grouping Variable: Group2 本是否存在差异, 计算结果如( 表 11 ) 、 表 12 ) 所示。 ( 从结果可以 表 13 审计报告类型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 看出 χ2=11.793 , p 值为 0.008 , 可认为 4 组样本存在显著差异, 正 公司 未披露 披露 审计报告类型 常的次数最多, -ST 次之, 接着是 ST, 退市的次数最少。 数 数量 比例( % ) 数量 比例( % ) 标准无保留意见 750 33 4.4 717 95.60 由此可见, 我国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好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40 1 2.5 39 97.50 露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正常的盈利的公司愿意披露内部 有保留意见 24 1 4.17 23 95.83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见 3 0 0 3 100 控制的情况, 以传递有利信息, 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则选择不披 无法表示意见 11 2 18.18 9 81.82 露或者少披露这方面的信息。这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还 未经审计 1 0 0 1 100 合计 829 37 4.46 792 95.54 存在着漏洞, 上市公司有选择的披露了有利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 63
  • 5. 吴劭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表 14 Ranks 表 15 Test Statisticsa,b 息, 这将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 Group1 N Me a n Ra nk ( 6) 审 计 报 告 类 型 与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披 露 状 况 的 关 系 。 Y Y 1 750 422.66 McMullen 和 Ragahunandan 的 研 究 在 选 取 的 1989 ~1993 样 本 2 40 390.55 Chi-S qua re 20.197 公司中, 平均有 26.5% 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而那些有 3 11 131.59 df 4 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 仅有 10.5% 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对 4 24 350.63 As ymp.S ig. .000 5 3 328.33 小公司而言, 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 a.Kruskal Wallis Test Tota l 828 b.Grouping Variable: Group1 明显, 从而得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会提供内部控制 报告的结论。本文不严格地以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 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作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标准。 从( 表 13 ) 中可以看出, 除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披露比例为 81.82% , 其他类型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分 别为: 标准无保留的 95.6% ,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为 97.50% , 有保留意见为 95.83% , 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见为 10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精达股份( 600577 ) 的年报并未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因而将其剔除出此部分研究。 笔者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审计报告类型与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审计意见的不同将样本分为 5 组, 1= 标 准 无 保 留 , 2= 带 有 强 调 事 项 段 , 3= 无 法 表 示 意 见 , 4= 有 保 留 意 见 , 5= 带 有 强 调 事 项 段 的 有 保 留 意 见 。 运 用 非 参 数 检 验 中 的 Kruskal- Wallis 检验这 5 组独立样本是否存在差异, 计算结果如( 表 14 ) 、 表 15 ) 所示。 ( 从结果可以看到 χ2=20.197 , p 值极小, 可认 为 5 组样本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标准无保留次数最多, 带有强调事项段次之, 然后是有保留意见, 接着是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有保留意 见 , 无 法 表 示 意 见 次 数 最 少 。 这 表 明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内 部 控 制 信 息 的 披 露 与 会 计 报 告 质 量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联 系 , 与 McMullen 和 Ragahunandan 1996 ) 对美国公司研究的结论有相似之处。 ( ( 四)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 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相较于前几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大部分的上市公 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 都在年度报告的不同位置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但具体的披露信息质量差距较大, 披露的形式和主体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2 ) 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还远未达到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中的要求, 仅有少数的公司董事会披露了内部控 ( 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3 ) 以往研究中表明的内部控制披露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情况稍有好转, 大部分的管理当局还 ( 是有针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将信息传达给股东 , 但监事会、独立董事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情况则多数只是表面性的文章, 而且传达的信息都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 缺乏自身作为监督机构应该发挥的作用。( 4 )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报告质量与其所 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愿意披露好的方面, 而对于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失之处却不愿意披 露, 这表明上市公司进行的内部控制披露是有选择性的,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具体的情况。应加强规范业绩一般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 ( 5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数量很少, 注册会计师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 加强审核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的建议 有关管理部门应制订更具有法律效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整顿内部控制披露问题, 应采用强制披露的方式来保证信息的对称, 并针对 ST 公司制定更为严格的规定。证监会应该在相关条文上明确规范披露的位置, 披露的主体责任, 披露的形式和披露内容的 要求。应加强监事会、独立董事披露的力度, 保证内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应进一步建立相应机制, 对注册会计师进行 培训, 以使其具备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能力。再者应该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中, 加大惩罚的力度。对 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应当予以 惩处。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加大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的 违规成本, 从源头上防范虚假的内部控制报告、审核报告的产生。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多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的学习, 借鉴国外企业较为 成功的案例, 逐步提高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 真正做到提高经营业绩和防范错误发生的作用。处理好思想的转变, 内部控制状况 的披露实质上是可以帮助管理当局减轻管理压力的有效手段, 而且准确的对称信息也有助于股东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获取投资收 益。同时有效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可以提升公司公众形象, 传达公司良好讯息。应按照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去不断完善内部控 制机制, 积极培养和储备这方面的人才, 同时应该注意成本效益原则, 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建立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要一味的模 仿,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完善内部控制的披露制度, 将企业真实的一面反馈给股东, 以增强自身的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 参考文献: [ 1 ]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 年第 1 期。 [ 2 ] 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审计研究》2003 年第 5 期。 [ 3 ] 李若山、覃东、周莉珠、祁新娥:《新 < 会计法 > 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2 年第 4 期。 [ 4 ] McMullen ,D. A. , K. Reghunandan ,and D. V. Rama.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Accounting Horizons,1996. ( 编辑 刘 姗)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