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明史
 275 / 332
 28 段 8843 字
 579 种 90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清]張廷玉 等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276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啟二年 3 崇禎元年[1628] 3 崇禎四年[1631] 3 天啟 1 萬曆四十一年[1613] 1 崇禎十五年[1642] 1
萬曆三十八年[1610] 1 崇禎三年[1630] 1
地点 南京 10 南都 5 河南 5
人物 石麒 29 彪佳 16 懋第 15 學龍 13 福王 9 紹愉 7 先帝 6 文衡 6
文官 御史 15 給事中 9 右僉都御史 5 中官 5 知縣 5
武官 武舉 1 左都督 1 校正 1
其他 進士 13 停刑 4 刑部 3
目錄
0
1
2
3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 第一百六十三
張慎言 子履旋 徐石麒 解學龍 高倬 黃端伯 等 左懋第 祁彪佳
張慎言
張慎言 ,字金銘 ,陽城 人。祖昇,河南 參政參政 。慎言舉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 。除壽張 知知
縣縣 ,有能聲。調繁 曹縣 ,出庫銀糴粟備振,連值荒歲,民賴以濟。泰昌時 ,擢御史御史 。踰月,熹
宗 即位。時方會議三案,慎言言:「皇祖召諭百工,不究張差黨與,所以全父 子之情;然必摘發奸
謀,所以明君臣之義。至先皇踐阼,蠱惑之計方行,藥餌之奸旋發。崔文昇 投涼劑於積憊之餘,李可
灼進紅丸於大漸之際,法當駢首,恩反賜金。誰秉國成,一至此極!若夫鼎湖再泣,宗廟 之鼎鬯為
重,則先帝 之簪履為輕。雖神廟鄭妃且先徙以為望,選侍 不即移宮,計將安待。」無何,賈繼
春 以請安選侍 被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奪俸二年。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 ,言:「天津、靜
海 、興濟 間,沃野 萬頃,可墾為田。近同知同知 盧觀 象墾田三千餘畝,其溝洫廬舍之制,種植疏濬
之方,犂然具備,可倣而行。」因列上官種、佃種、民種、軍種、屯種五法。又言:「廣寧 失守,遼
人轉徙入關者不下百萬。宜招集津門 ,以無家之衆,墾不耕之田便。」詔從之。嘗疏薦趙南星 ,
劾馮銓 ,銓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假歸,銓屬曹欽程 論劾,誣盜曹縣 庫銀三千,遂下撫按徵贓,
編戍肅州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仕 地
文 仕 地 名 文
號 名
名
礼
主 名
名 名 军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莊烈帝 即位,赦免。崇禎元年[1628]起故官。會當京察 ,請先治媚璫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報
可。旋擢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歷太常卿太常卿 、刑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 。讞耿如杞 獄,不稱旨,并尚書尚書 韓繼思 下吏,
尋落職 歸。久之,召為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國用不支,廷議開採、鼓鑄、屯田 、鹽法諸事。慎言屢疏陳
奏,悉根本計。大學士大學士 楊嗣昌 議改府州 縣佐為練備、練總,慎言以更制事大,歷陳八議 ,其後卒
不能行。由左侍郎左侍郎 遷南京 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七疏引疾,不允。就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掌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事。十七
年三月,京師陷。五月,福王 即位南京 ,命慎言理部事。上中興十議:曰節鎮 ,曰親藩,曰開
屯,曰叛逆,曰偽命,曰褒卹,曰功賞,曰起廢,曰懲貪,曰漕稅。皆嘉納。時大起廢籍,慎言薦吳
甡 、鄭三俊 。命甡陛見,三俊 不許,大學士大學士 高弘圖 所擬也。勳臣劉孔昭 、趙之龍 等一日朝
罷,羣詬於廷,指慎言及甡為奸邪,叱咤徹殿陛。給事中給事中 羅萬象 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
望,安得指為奸邪?」孔昭 等伏地痛哭,謂慎言舉用文臣,不及武臣,囂爭不已。又疏劾慎言,極
詆三俊 。且謂:「慎言當迎立時,阻難懷二心。乞寢甡陛見命,且議慎言欺蔽罪。」慎言疏辨,因乞
休。萬象又言:「首膺封爵者,四鎮也。新改京營 ,又加二鎮銜,何嘗不用武。年來封疆之法,先
帝 多寬武臣,武臣報先帝 者安在?祖制以票擬歸閣臣,參駁歸言官,不聞委勳臣以糾劾也。使勳臣
得兼糾劾,文臣可勝逐哉!」史可法 奏:「慎言疏薦無不當。諸臣痛哭喧呼,滅絕法紀,恐驕弁悍卒
益輕朝廷。」御史御史 王孫蕃 言:「用人,吏部職掌 。奈何廷辱冢宰冢宰 。」弘圖 等亦以不能戢和文
武,各疏乞休,不允。甡既不出,慎言乞休得請,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廕一子。山西 盡陷於賊,慎言無家
可歸,流寓蕪湖 、宣城 間。國亡後,疽發於背,戒勿藥,卒,年六十九。慎言少喪二親,鞠於祖
母 。及為御史御史 ,訃聞 ,引義乞歸,執喪三年以報。子履旋 ,舉崇禎十五年[1642]鄉試。賊陷陽
城 ,投崖死。事聞,贈御史御史 。
徐石麒
徐石麒 ,字寶摩 ,嘉興 人。天啟二年進士 。授工部 營繕主事主事 ,筦節慎庫 。魏忠賢 兼領惜
薪司 ,所需悉從庫發,石麒 輒持故事格之。其黨譟於庭,不為動。御史御史 黃尊素 坐忤忠賢 下詔
獄,石麒 為盡力。忠賢 怒,執新城侯 王昇 子下獄,令誣賄石麒 ,捕繫其家人,勒完贓而削其
籍。崇禎三年[1630]起南京 禮部主事禮部主事 ,就遷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八年佐尚書尚書 鄭三俊 京察 ,澄汰至公。
歷尚寶尚寶 卿、應天 府丞府丞 。十一年春入賀。三俊 時為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議侯恂 獄不中,得罪。石麒 疏
救,釋之。石麒 官南京 十餘年,至是始入為左通政左通政 ,累遷光祿卿光祿卿 、通政使通政使 。十五年擢刑部右侍刑部右侍
郎郎 ,讞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日宣 等獄。帝曰:「枚卜 大典,日宣 稱詡徇私。」石麒 予輕比,貶二秩。
先是,會推閣臣,日宣 一再推,因及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房可壯 、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宋玫 、大理寺卿大理寺卿 張三
謨 ,石麒 與焉。召對便殿,石麒 獨不赴。及是帝怒,戍日宣 及吏科都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 章正宸 、河
南 道御史道御史 張煊 ,奪可壯、玫、三謨 及讞獄 左侍郎左侍郎 惠世揚 官。石麒 代世揚 掌部事,旋進
左。
號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军
文 名 地 法
文 地 文 文 文
主 地 营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军
主 主
名
文 名 作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亲 文 葬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衙 文 衙 名
衙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法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法 文 名 名 名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當是時,帝以威刑馭下,法官法官 引律,大抵深文附會,予重比。石麒 奉命清獄,推明律意,校正校正 今斷
獄 之不合於律者十餘章,先以白同官。以次審理十三司 囚,多寬減。然廉公,一時大法赫然,無敢倖
免者。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陳新甲 下獄,朝士多營救。石麒 持之曰:「人臣無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
父而專擅便宜者。新甲 私款辱國,當失陷城寨律,斬。」帝曰:「未中,可覆擬。」乃論新甲 陷邊城
四,陷腹城七十二,陷親藩七,從來未有之奇禍。當臨敵缺乏,不依期進兵策應,因而失誤軍機者斬。奏
上,新甲 棄市 ,新甲 黨皆大恨。石麒 尋擢本部尚書尚書 。中官中官 王裕民 坐劉元斌 黨,元斌 縱軍
淫掠,伏誅,裕民 以欺隱不舉下獄。帝欲殺之,初令三法司 同鞫,後專付刑部 ,石麒 議戍 烟瘴。
奏成,署院寺名以進。帝怒其失出,召詰都御史都御史 劉宗周 ,對曰:「此獄非臣讞。」徐曰:「臣雖不與
聞,然閱讞詞,已曲盡情事。刑官所執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 非私裕民 也。」帝曰:「此奴欺罔實
甚,卿等焉知?」令石麒 改讞詞,棄之市。無何,宗周 以救姜埰 、熊開元 獲嚴譴,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金光
辰 救之,奪職。石麒 再疏留,不納。埰、開元 既下詔獄,移刑部 定罪。石麒 據原詞擬開元 贖
徒,埰謫戍 ,不復鞫訊。帝責對狀,石麒 援故事對。帝大怒,除司官司官 三人名,石麒 落職 閒住。
福王 監國,召拜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未任,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奏陳省 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嚴起
廢、明保舉、交堂廉七事。時方考選 ,與都御史都御史 劉宗周 矢公甄別,以年例出御史御史 黃耳鼎 、給事給事
中中 陸朗 於外。朗賄奄人得留用,石麒 發其罪。朗恚,詆石麒 ,石麒 稱疾乞休。耳鼎亦兩疏劾石
麒 ,并言其枉殺陳新甲 。石麒 疏辯,求去益力。馬士英 擬嚴旨,福王 不許,命馳驛歸。石
麒 剛方清介,扼於權奸,悒悒不得志。士英 挾定策功,將圖封,石麒 議格之。中官中官 田成輩納賄請
囑,石麒 悉拒不應。由是中外皆怨,搆之去。去後以登極 恩,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 亡。石
麒 時居郡城外,城將 破,石麒 曰:「吾大臣也,城亡與亡!」復入居城中,以閏月二十六日朝
服 自縊死,年六十有八。
解學龍
解學龍 ,字石帆 ,揚州 興化 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 。歷金華 、東昌 二府推官府推官 。天啟
二年擢刑科給事中刑科給事中 。遼東 難民多渡海聚登州 ,招練副使劉國縉 請帑金十萬振之,多所乾沒。學
龍 三疏發其弊,國縉 遂獲譴。王紀 忤魏忠賢 削籍 ,學龍 言:「紀亮節弘猷 ,召置廊廟,必
能表正百寮,裁決大務。」失忠賢 意,不報。已,劾川貴舊總督總督 張我續 貪淫漏網,新總督總督 楊述
中 縮朒卸責,帝不罪。學龍 通曉政務,上言:
遼左額兵 舊九萬四千有奇,歲餉四十餘萬。今關上兵止十餘萬,月餉乃二十二萬。遼兵盡潰,
關門宜募新兵。薊鎮舊有額兵 ,乃亦給厚糈召募。舊兵以其餉厚,悉竄入新營,而舊額又如
故,漏卮可勝言。國初,文職五千四百有奇,武職二萬八千有奇。神祖 時,文增至一萬六千
餘,武增至八萬二千餘矣。今不知又增幾倍。誠度冗者汰之,歲可得餉數十萬。裁冗吏,核曠
卒,俾衞所應襲子弟襲職而不給俸,又可得數十萬。京邊米一石,民輸則非一石也。以民之費與
國之收衷之,國之一,民之三。關餉一斛銀四錢,以易錢則好米值錢百,惡米止三四十錢,又其
下腐臭不可食。以國之費與兵之食衷之,兵之一,國之三。總計之,民費其六,而兵食其一。況
小民作奸欺漕卒,漕卒欺官司,官司欺天子,展轉相欺,米已化為糠粃沙土;兼濕熱蒸變,食不
可咽,是又化有用之六,為無用之一矣。臣以為莫如修屯政,屯政修則地闢而民有樂土,粟積而
人有固志,昔吳璘 守天水 ,縱橫鑿渠,綿亘不絕,名曰「地網」,敵騎不能逞。今倣其制,溝
涂之界,各樹土所宜木,小可獲薪果之饒,大可得抗扼之利,敵雖強,何施乎。
文 名 武
法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衙 衙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法 名 文 名 仕
主 文 文 名
仕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礼 文 地
名 营 名
衣
名
名 名 地 地 仕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军
军
號
名 地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15
帝亟下所司,而議竟中格。稍進右給事中右給事中 。五年九月,御史御史 智鋌 劾學龍 及編修編修 侯恪 為東林鷹
犬,遂削籍 。崇禎元年[1628]起歷戶科都給事中戶科都給事中 。以民貧盜起,請大清吏治。尋劾薊撫王應豸 剋餉激
變,又上足餉十六事。帝皆採納。遷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太僕卿太僕卿 。五年改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江西 。疏言:
「臣所部州縣七十八,而坐逋賦降罰者至九十人。由數歲之逋責於一歲,數人之逋責於一人,故終無及額
之日也。請別新舊,酌多寡,立帶徵之法。」可之。四方盜賊蠭起,江西 獨無重兵,學龍 以為言,詔
增置千人。討平都昌 、萍鄉 諸盜,合閩兵擊破封山 妖賊張普薇等,賊遂殄滅。
十二年冬,擢南京 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 屬吏,并及遷謫官黃道周 。帝怒,徵
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 八十,削其籍,移入詔獄,竟坐遣戍。十五年秋,道周 召還,半道請
釋學龍 ,不聽。十七年五月,福王 立於南京 ,召拜兵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 。十月擢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時方治從賊
之獄,倣唐制六等定罪。學龍 議定,以十二月上之。
其一等應磔者: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宋企郊 ,舉人 牛金星 ,平陽 知府知府 張嶙然 ,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曹欽
程 ,御史御史 李振聲 、喻上猷 ,山西 提學參議提學參議 黎志陞 ,陝西 左布政使左布政使 陸之祺 ,兵科給事兵科給事
中中 高翔 漢,潼關 道僉事道僉事 楊王休 ,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 劉世芳 十一人也。二等應斬秋決者:刑科給事刑科給事
中中 光時亨 ,河南 提學僉事提學僉事 鞏焴 ,庶吉士庶吉士 周鍾,兵部主事兵部主事 方允昌 四人也。三等應絞擬贖
者: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陳名夏 ,戶科給事中戶科給事中 楊枝起 、廖國遴 ,襄陽 知府知府 王
承曾 ,天津兵備副使兵備副使 原毓宗 ,庶吉士庶吉士 何胤光 ,少詹事少詹事 項煜 七人也。四等應戍擬贖者:禮部禮部
主事主事 王孫蕙 ,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 梁兆陽 ,大理寺正大理寺正 錢位坤 ,總督總督 侍郎侍郎 侯恂 ,山西 副使王秉
鑑 ,御史御史 陳羽白 、裴希度 、張懋 爵,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大鞏 ,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郭萬象 ,給事中給事中 申
芝芳 、金汝礪 ,舉人 吳達,修撰修撰 楊廷鑑 及黃繼祖 十五人也。五等應徒擬贖者:通政司參通政司參
議議 宋學顯 ,諭德方拱乾 ,工部主事工部主事 繆沅 ,給事中給事中 呂兆龍 、傅振鐸 ,進士 吳剛思 ,檢檢
討討 方以智 、傅鼎銓 ,庶吉士庶吉士 張家玉 及沈元龍 十人也。六等應杖擬贖者:工部員外郎工部員外郎 潘同
春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吳泰來 ,主事主事 張琦 ,行人王于曜 ,行取知縣知縣 周壽 明,進士 徐家麟 及向
列星、李棡 八人也。其留北俟後定奪者:少詹事少詹事 何瑞徵 、楊觀光 ,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張若麒 ,副使
方大猷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黨崇雅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熊文舉 ,太僕卿太僕卿 葉初春 ,給事中給事中 龔鼎孳 、戴明
說 、孫承澤 、劉昌,御史御史 涂必泓 、張鳴駿 ,司業 薛所蘊 ,通政通政 參議參議 趙京仕 ,編修編修 高
爾儼 ,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衞周祚及黃紀、孫襄十九人也。其另存再議者:給事中給事中 翁元益 、郭充,庶吉士
魯 、吳爾壎 、史可程 、王自超 、白胤謙 、梁清標 、楊棲鶚 、張元琳 、呂崇烈 、李化
麟 、朱積、趙熲 、劉廷琮 ,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侯佐,員外郎員外郎 左懋泰 ,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吳之琦 ,兵部員外兵部員外
郎郎 鄒明魁 ,行人許作梅 ,進士 胡顯,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龔懋熙 及王之牧、王臯、梅鶚 、姬琨、朱國
壽 、吳嵩胤 二十八人也。其已奉旨錄用者: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縉彥 ,給事中給事中 時敏 ,諭德衞胤文 、
韓四維 ,御史御史 蘇京,行取知縣知縣 黃國琦 、施鳳儀 ,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正聲 ,內閣中書舍人內閣中書舍人 顧大成
及姜荃林 等十人也。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法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仕 名
法 名
名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仕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仕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6
17
18
19
20
得旨:「周鍾等不當緩決 ,陳名夏 等未蔽厥辜,侯恂 、宋學顯 、吳剛思 、方以智 、潘同春 等
擬罪未合。新榜進士 盡污偽命,不當復玷班聯 。」令再議。惟方拱乾 結納馬、阮,特旨免其罪。明
年正月,學龍 奉詔擬周鍾、光時亨 等各加一等,潘同春 諸臣皆候補小臣,受偽無據,仍執前律。當
是時,馬、阮必欲殺周鍾。學龍 欲緩其死,謀之次輔王鐸 ,乘士英 注籍上之,且請停刑 。鐸即擬俞
旨,褒以詳慎平允。士英 聞之大怒,然事已無及。大鋮 暨其黨張捷 、楊維垣 聲言欲劾學龍 ,學
龍 引疾。命未下,保國公 朱國弼 、御史御史 張孫振 等詆其曲庇行私,遂削籍 。大鋮 既殺鍾、時
亨 ,即傳旨二等罪斬者謫充雲南 金齒 軍,三等罪絞者充廣西 邊衞軍,四等以下俱為民,永不敘用。
然學龍 所定案亦多漏網,而所擬一等諸犯,皆隨賊西行,實未嘗正刑 辟也。黃繼祖 、沈元龍 、向列
星、李棡 、黃紀、孫襄、王之牧、王臯、梅鶚 、姬琨、朱國壽 、吳嵩胤 、姜荃林 ,皆未詳其
官。學龍 歸,南都 旋失。久之卒於家。
高倬
高倬 ,字枝樓 ,忠州 人。天啟五年進士 。除德清 知縣知縣 ,調金華 。崇禎四年[1631],徵授御御
史史 。薊遼總督 曹文衡 與總監 鄧希詔 相訐奏。詔殫力幹濟,以副委任。倬乃上疏言:「文衡 骯
髒成性,必不能仰鼻息於中官中官 ;希詔睚眦未忘,何能化戈矛為同氣。封疆事重,宜撤希詔安 文
衡 心。若文衡 不足用,宜更置,勿使中官中官 參之。諸邊鎮臣如希詔不少,使人效希詔,督撫之展布
益難。即諸邊督撫如文衡 亦不少,使人效文衡 ,將邊事之廢壞愈甚。」疏入,貶一秩視事。巡視草
場,坐失火下吏。廷臣 申救,不納。逾年熱審 ,給事中給事中 吳甘來 以為言,始釋歸。起上林署丞上林署丞 ,
稍遷大理 右寺副右寺副 。十一年五月,火星逆行,詔修省 。倬以近者刑獄 滋繁,法官法官 務停閣,請敕諸
司剋期奏報,大者旬,小者五日。其奉旨覆讞者,或五日三日,務俾積案盡疏,囹圄 衰減。帝為採
納。屢遷南京 太僕卿太僕卿 。太僕太僕 故駐滁州 ,滁為南都 西北門戶。請募州人為兵,保障鄉土,從
之。十六年二月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提督提督 操江。其秋,操江改任武臣 劉孔昭 ,召倬別用,未赴而京師
陷。福王 立南京 ,拜倬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御用監 內官請給工料 銀,置龍鳳几榻諸器物及宮殿陳設金
玉 諸寶,計貲數十萬,倬請裁省。光祿寺 辦御用器至萬五千七百有奇,倬又以為言。皆不納。明
年二月,由左侍郎左侍郎 拜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國破,倬投繯死。是時,大臣殉難 者:倬與張捷 、楊維垣 ,庶
僚則有黃端伯 、劉成治 、吳嘉胤 、龔廷祥 。
端伯 ,字元公 ,建昌 新城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 。歷寧波、杭州 二府推官府推官 。行取赴都,母憂
歸。服闋 入都,疏陳益王 居建昌 不法狀。王亦劾端伯 離間親藩,及出妻酗酒諸事。有詔候勘,避
居廬山 。福王 立,大學士大學士 姜曰廣 薦起之。明年三月授儀制主事主事 。五月,南都 破,百官皆迎
降。端伯 不出,捕繫之。閱四月,諭之降,不從,卒就戮。成治 ,字廣如 ,漢陽 人。崇禎七
年[1634]進士 。福王 時,歷官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國破,忻城伯 趙之龍 將出降,入戶部 封府庫。成
治 憤,手搏之,之龍跳而免。成治 自經。嘉胤 ,字繩如 ,松江 華亭 人。由鄉舉歷官戶部主戶部主
事事 。奉使 出都,聞變,還謁方孝孺 祠,投繯死。廷祥 ,字伯興 ,無錫 人。馬世奇 門人
也。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城破,衣冠步至武定 橋投水死。時又有欽天監博士欽天監博士 陳
于階 、國子 生吳可箕 、武舉武舉 黃金璽 、布衣陳士達 ,並死焉。
左懋第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名 法 名
名 地 政 地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地 名 衙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文 名 文
地 文 衙 法 文
法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名 名
主 地 文 衙 建
名 衙
文 文 葬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礼 主 地 名
地 主 文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地
仕 主 文 主 名 衙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文 地 文
名 主 名 武 名 名
名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左懋第 ,字蘿石 ,萊陽 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 。授韓城 知縣知縣 ,有異政。遭父喪,三年不入內
寢,事母盡孝。十二年擢戶科給事中戶科給事中 。疏陳四弊,謂民困、兵弱、臣工委頓、國計虛耗也。又陳貴粟之
策,令天下贖罪者盡輸粟,鹽筴復開中之舊,令輸粟邊塞充軍 食。彗星 見,詔停刑 ,懋第 請馬上速
傳。又請嚴禁將士剽掠,有司朘削。請散米錢,振輦下饑民,收養嬰孩。明年正月,勦餉罷徵,亦請馬上
速行,恐遠方吏不知,先已徵,民不沾實惠。帝並採納。三月,大風霾。帝布袍齋居,禱之不止。懋
第 言:「去秋星變,朝停刑 而夕即滅。今者不然,豈陛下 有其文未修其實乎?臣敢以實進。練餉之
加,原非得已。乃明旨減兵以省餉,天下共知之,而餉猶未省,何也?請自今因兵徵餉,預使天下知應加
之數,官吏無所逞其奸,以信陛下 之明詔。而刑獄 則以睿慮之疑信,定諸囚之死生,諸疑於心與疑信
半者,悉從輕典。豈停刑 可止彗,解網不可以返風乎?且陛下 屢沛大恩,四方死者猶枕藉,盜賊未見
衰止,何也?由蠲停者止一二。存留之賦,有司迫考成,催徵未敢緩,是以莫救於凶荒。請於極荒州縣,
下詔速停,有司息訟,專以救荒為務。」帝曰:「然。」於是上災七十五州縣新、舊、練三餉並停,中災
六十八州縣止徵練餉,下災二十八州縣秋成督徵。
十四年督催漕運 ,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 抵臨清 ,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
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又言:「臣自魚臺 至南陽 ,流寇殺戮,村市為墟。其
他饑疫死者,屍積水涯,河為不流,振捄安可不速。」已又陳安民 息盜之策,請核荒田,察逋戶,予
以有生之樂,鼓其耕種之心。又言:「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三年來,農
怨於野,商嘆於途。如此重派,所練何兵?兵在何所?勦賊禦邊,效安在?奈何使衆心瓦解,一至此極
乎!」又言:「臣去冬抵宿遷,見督漕臣漕臣 史可法 ,言山東米石二十兩,而河南 乃至百五十兩,漕
儲多逋。朝議不收折色,需本色。今淮、鳳間麥大熟,如收兩地折色,易麥轉輸,豈不大利。昔劉晏有
轉易之法。今歲河北大稔 ,山東東、兗二郡亦有收。誠出內帑 二三十萬,分發所司,及時收糴,於
國計便。」帝即命議行。屢遷刑科左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 。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 立,進兵科都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 ,旋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應天 、徽
州 諸府。時大清兵連破李自成 ,朝議遣使通好,而難其人。懋第 母陳歿於燕,懋第 欲因是返匶
葬,請行。乃拜懋第 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兼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與左都督左都督 陳弘範、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馬紹愉 偕,而
令懋第 經理河 北,聯絡關東 諸軍。馬紹愉 者,故兵部郎官兵部郎官 也,嘗為陳新甲 通款事至義州 而
還。新甲 既誅,紹愉 以督戰致衄,為懋第 劾罷。及是紹愉 已起官郎中郎中 ,乃進為少卿少卿 ,副懋
第 。懋第 言:「臣此行致祭先帝 后梓宮 ,訪東宮 二王蹤跡。臣既充使臣,勢不能兼理封疆。
且紹愉 臣所劾罷,不當復與臣共事。必用臣經理,則乞命弘範同紹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山 東
撫臣收拾山東以待,不敢復言北行。如用臣與弘範北行,則去臣經理,但銜命而往,而罷紹愉 勿遣。
」閣部議止紹愉 ,改命原任薊督王永吉 。王令仍遵前諭。懋第 瀕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請
以辭闕之身,效一言。願陛下 以先帝 仇恥為心,瞻高 皇之弓劍,則思成祖 列聖之陵寢 何存;撫
江上之殘黎,則念河北、山東之赤子誰卹。更望時時整頓士馬,必能渡河而戰,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
河而守,始能畫江而安。」衆韙其言。王令齎白金十萬兩、幣帛數萬匹,以兵三千人護行。八月,舟渡
淮。十月朔,次張家灣 ,本朝傳令止許百人從行。懋第 衰絰入都門,至則館之鴻臚寺 。請祭告諸
陵及改葬先帝 ,不可,則陳太牢 於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還出都。弘範乃請身
赴江南 招諸將劉澤清 等降附,而留懋第 等勿遣。於是自滄州 追還懋第 ,改館太醫院 。順治二
年[1645]六月,聞南京 失守,慟哭。其從弟懋泰 先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降賊,後歸本朝授官矣,來謁懋
第 。懋第 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閏月十二日,與從行兵部司務兵部司務 陳用極 ,游擊王一斌,
都司張良佐 、劉統、王廷 佐俱以不降誅,而紹愉 獲免。
祁彪佳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文
法 天 法 名
名 法 主
主 法
法 主
军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衙
文
主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主 葬 衙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名 號 葬
地 名 衙
主 礼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地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4
25
26
27
祁彪佳 ,字弘吉 ,浙江 山陰 人。祖父 世清 白吏。彪佳 生而英特,丰姿絕人。弱冠,第天啟
二年進士 ,授興化府 推官推官 。始至,吏民易其年少。及治事,剖決精明,皆大畏服。外艱 歸。崇
禎四年[1631]起御史御史 。疏陳賞罰之要,言:「黔功因一級疑,稽三年之敘,且恩及督撫總帥總帥 帷幄大
臣,而陷敵衝鋒之士不預,何以勵行間。山東之變,六城連陷,未嘗議及一官,欺蒙之習,不可不破。
」帝即命議行。又言:「九列之長,詰責時聞,四朝 遺老或蒙重譴。諸臣怵嚴威,競迎合以保名位。
臣所慮於大臣者此也。方伯 或一二考,臺員或十餘載,竟不得遷除,監司 守令多貶秩停俸。臣子精
神才具無餘地,展布曷由。急功赴名之心不勝其掩罪匿瑕。臣所慮於小臣者此也。國家聞鼙鼓思將帥,
苟得其人,推轂 築壇,禮亦宜之。若必依序循資,冒濫之竇雖可清,獎拔之術或未盡。臣所慮於武臣
者此也。撫按則使中官中官 監視會同 ,隙開水火,其患顯;潛通交結,其患深。臣所慮於內臣者此也。
」忤旨譙責。尋上合籌天下全局疏 ,以策關、寧,制登海為二大要。分析中州 、秦、晉之流賊,江
右、楚、粵之山賊,浙、閩、東粵之海賊,滇、黔、楚、蜀之土賊為四大勢。極控制駕馭之宜,而歸其
要於戢行伍以節餉,實衞所以銷兵。復陳民間十四大苦:曰里甲,曰虛糧,曰行戶,曰搜贓,曰欽提,
曰隔提,曰訐訟,曰窩訪,曰私稅,曰私鑄,曰解運,曰馬戶,曰鹽丁,曰難民。帝善其言,下之所
司。出按蘇、松諸府,廉積猾四人杖殺 之。宜興 民發首輔周延儒 祖墓,又焚翰林陳于鼎 、于泰
廬,亦發其祖墓。彪佳 捕治如法,而於延儒 無所徇,延儒 憾之。回道考覈,降俸,尋以侍養歸。
家居九年,母服終,召掌河南 道事。十六年佐大計,問遺莫敢及門。刷卷南畿,乞休,不允,便道還
家。
北都 變聞,謁福王 於南京 。王監國,或請登極 。彪佳 請發喪 ,服滿議其儀,從之。高傑 兵
擾揚州 ,民奔避江南 ,奸民乘機剽敓,命彪佳 往宣諭,斬倡亂者數人,一方遂安 。遷大理寺大理寺
丞丞 ,旋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江南 。蘇州 諸生檄討其鄉官從賊者,奸民和之。少詹事少詹事 項
煜 及大理寺正大理寺正 錢位坤 、通政司參議通政司參議 宋學顯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湯有慶 之家皆被焚劫。常熟 又
焚給事中給事中 時敏 家,燬其三代四棺。彪佳 請議從逆諸臣罪,而治焚掠之徒以加等,從之。詔設廠衞
緝事官。彪佳 上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繫錦衣衞,高皇帝 見非法凌虐,焚其刑具,送囚刑
部 。是祖制原無詔獄也。後乃以羅織為事,雖曰朝廷爪牙,實為權奸鷹狗。舉朝盡知其枉,而法
司 無敢雪。慘酷等來、周,平反無徐、杜。此詔獄之弊也。洪武十五年[1382]改儀鑾司為錦衣衞,耑掌
直駕侍衞等事,未嘗令緝事也。永樂間設立東廠 ,始開告密門。兇人投為厮役,赤手鉅萬。飛誣及於
善良,招承出於私拷,怨憤滿乎京畿 。欲絕苞苴,而苞苴彌盛;欲清奸宄,而奸宄益多。此緝事之弊
也。古者刑不上大夫 。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本無可殺之罪,乃蒙必死之刑。朝廷受愎諫之名,天
下反歸忠直之譽。此廷杖 之弊也。」疏奏,乃命五城御史御史 體訪,而緝事官不設。
督輔部將部將 劉肇基 、陳可立 、張應夢、于永綬駐京口 ,浙江 入衞都司黃之奎亦部水陸兵三四千戍
其地。之奎御軍嚴。四將兵恣橫,刃傷民,浙兵 縛而投之江,遂有隙。已而守備守備 李大開統浙兵 斫
鎮兵馬,鎮兵與相擊,射殺大開。亂兵大焚掠,死者四百人。彪佳 至,永綬等遁去。彪佳 劾治四將
罪,賙卹被難家,民大悅。高傑 駐瓜洲,跋扈甚,彪佳 剋期往會。至期,風大作,傑意彪佳 必無
來。彪佳 攜數卒衝風渡,傑大駭異,盡撤兵衞,會彪佳 於大觀樓 。彪佳 披肝膈,勉以忠義,共獎
王室。傑感歎曰:「傑閱人多矣,如公,傑甘為死!公一日在吳,傑一日遵公約 矣。」共飯而別。羣
小疾彪佳 ,競詆諆,以沮登極 、立潞王 為言,彪佳 竟移疾去。明年五月,南都 失守。六月,杭
州 繼失,彪佳 即絕粒。至閏月四日,紿家人先寢,端坐池中而死,年四十有四。唐王 贈少保少保 、兵兵
部尚書部尚書 ,諡忠敏 。
名 名 地 地 亲 名 名
仕 地 文 礼
文 武
礼
主 衙
礼
文 礼
作 地
法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地 礼 名 葬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號
衙
衙
衙
地
法
法 文
武 名 名 地 地
军 武 军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建 名
作
名 礼 主 名 地
地 名 主 文
文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276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目錄
贊曰:張慎言 、徐石麒 等皆北都 舊臣,剛方練達,所建白悉有裨時政。令其受事熙朝 ,從容展布,
庶幾乎列卿之良也。而遭時不造,內外交訌,動輒齟齬,雖老成何能設施幹濟哉!左懋第 仗節全貞,蹈
死不悔,於奉使 之義,亦無愧焉。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helloiac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helloiac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helloiac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helloiac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helloiac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helloiac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helloiac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helloiac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明史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英宗後紀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宋史 032 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舊唐書 139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Similar to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helloiac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helloiac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helloiac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helloiac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helloiac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helloiac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helloiac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helloiac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helloiac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helloiac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20)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292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宋史 355 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明史 095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刑法三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元史 180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七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171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41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明史 231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明史 235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275 / 332  28 段 8843 字  579 种 90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清]張廷玉 等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276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天啟二年 3 崇禎元年[1628] 3 崇禎四年[1631] 3 天啟 1 萬曆四十一年[1613] 1 崇禎十五年[1642] 1 萬曆三十八年[1610] 1 崇禎三年[1630] 1 地点 南京 10 南都 5 河南 5 人物 石麒 29 彪佳 16 懋第 15 學龍 13 福王 9 紹愉 7 先帝 6 文衡 6 文官 御史 15 給事中 9 右僉都御史 5 中官 5 知縣 5 武官 武舉 1 左都督 1 校正 1 其他 進士 13 停刑 4 刑部 3 目錄 0 1 2 3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 第一百六十三 張慎言 子履旋 徐石麒 解學龍 高倬 黃端伯 等 左懋第 祁彪佳 張慎言 張慎言 ,字金銘 ,陽城 人。祖昇,河南 參政參政 。慎言舉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 。除壽張 知知 縣縣 ,有能聲。調繁 曹縣 ,出庫銀糴粟備振,連值荒歲,民賴以濟。泰昌時 ,擢御史御史 。踰月,熹 宗 即位。時方會議三案,慎言言:「皇祖召諭百工,不究張差黨與,所以全父 子之情;然必摘發奸 謀,所以明君臣之義。至先皇踐阼,蠱惑之計方行,藥餌之奸旋發。崔文昇 投涼劑於積憊之餘,李可 灼進紅丸於大漸之際,法當駢首,恩反賜金。誰秉國成,一至此極!若夫鼎湖再泣,宗廟 之鼎鬯為 重,則先帝 之簪履為輕。雖神廟鄭妃且先徙以為望,選侍 不即移宮,計將安待。」無何,賈繼 春 以請安選侍 被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奪俸二年。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 ,言:「天津、靜 海 、興濟 間,沃野 萬頃,可墾為田。近同知同知 盧觀 象墾田三千餘畝,其溝洫廬舍之制,種植疏濬 之方,犂然具備,可倣而行。」因列上官種、佃種、民種、軍種、屯種五法。又言:「廣寧 失守,遼 人轉徙入關者不下百萬。宜招集津門 ,以無家之衆,墾不耕之田便。」詔從之。嘗疏薦趙南星 , 劾馮銓 ,銓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假歸,銓屬曹欽程 論劾,誣盜曹縣 庫銀三千,遂下撫按徵贓, 編戍肅州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仕 地 文 仕 地 名 文 號 名 名 礼 主 名 名 名 军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莊烈帝 即位,赦免。崇禎元年[1628]起故官。會當京察 ,請先治媚璫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報 可。旋擢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歷太常卿太常卿 、刑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 。讞耿如杞 獄,不稱旨,并尚書尚書 韓繼思 下吏, 尋落職 歸。久之,召為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國用不支,廷議開採、鼓鑄、屯田 、鹽法諸事。慎言屢疏陳 奏,悉根本計。大學士大學士 楊嗣昌 議改府州 縣佐為練備、練總,慎言以更制事大,歷陳八議 ,其後卒 不能行。由左侍郎左侍郎 遷南京 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七疏引疾,不允。就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掌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事。十七 年三月,京師陷。五月,福王 即位南京 ,命慎言理部事。上中興十議:曰節鎮 ,曰親藩,曰開 屯,曰叛逆,曰偽命,曰褒卹,曰功賞,曰起廢,曰懲貪,曰漕稅。皆嘉納。時大起廢籍,慎言薦吳 甡 、鄭三俊 。命甡陛見,三俊 不許,大學士大學士 高弘圖 所擬也。勳臣劉孔昭 、趙之龍 等一日朝 罷,羣詬於廷,指慎言及甡為奸邪,叱咤徹殿陛。給事中給事中 羅萬象 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 望,安得指為奸邪?」孔昭 等伏地痛哭,謂慎言舉用文臣,不及武臣,囂爭不已。又疏劾慎言,極 詆三俊 。且謂:「慎言當迎立時,阻難懷二心。乞寢甡陛見命,且議慎言欺蔽罪。」慎言疏辨,因乞 休。萬象又言:「首膺封爵者,四鎮也。新改京營 ,又加二鎮銜,何嘗不用武。年來封疆之法,先 帝 多寬武臣,武臣報先帝 者安在?祖制以票擬歸閣臣,參駁歸言官,不聞委勳臣以糾劾也。使勳臣 得兼糾劾,文臣可勝逐哉!」史可法 奏:「慎言疏薦無不當。諸臣痛哭喧呼,滅絕法紀,恐驕弁悍卒 益輕朝廷。」御史御史 王孫蕃 言:「用人,吏部職掌 。奈何廷辱冢宰冢宰 。」弘圖 等亦以不能戢和文 武,各疏乞休,不允。甡既不出,慎言乞休得請,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廕一子。山西 盡陷於賊,慎言無家 可歸,流寓蕪湖 、宣城 間。國亡後,疽發於背,戒勿藥,卒,年六十九。慎言少喪二親,鞠於祖 母 。及為御史御史 ,訃聞 ,引義乞歸,執喪三年以報。子履旋 ,舉崇禎十五年[1642]鄉試。賊陷陽 城 ,投崖死。事聞,贈御史御史 。 徐石麒 徐石麒 ,字寶摩 ,嘉興 人。天啟二年進士 。授工部 營繕主事主事 ,筦節慎庫 。魏忠賢 兼領惜 薪司 ,所需悉從庫發,石麒 輒持故事格之。其黨譟於庭,不為動。御史御史 黃尊素 坐忤忠賢 下詔 獄,石麒 為盡力。忠賢 怒,執新城侯 王昇 子下獄,令誣賄石麒 ,捕繫其家人,勒完贓而削其 籍。崇禎三年[1630]起南京 禮部主事禮部主事 ,就遷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八年佐尚書尚書 鄭三俊 京察 ,澄汰至公。 歷尚寶尚寶 卿、應天 府丞府丞 。十一年春入賀。三俊 時為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議侯恂 獄不中,得罪。石麒 疏 救,釋之。石麒 官南京 十餘年,至是始入為左通政左通政 ,累遷光祿卿光祿卿 、通政使通政使 。十五年擢刑部右侍刑部右侍 郎郎 ,讞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李日宣 等獄。帝曰:「枚卜 大典,日宣 稱詡徇私。」石麒 予輕比,貶二秩。 先是,會推閣臣,日宣 一再推,因及副都御史副都御史 房可壯 、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宋玫 、大理寺卿大理寺卿 張三 謨 ,石麒 與焉。召對便殿,石麒 獨不赴。及是帝怒,戍日宣 及吏科都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 章正宸 、河 南 道御史道御史 張煊 ,奪可壯、玫、三謨 及讞獄 左侍郎左侍郎 惠世揚 官。石麒 代世揚 掌部事,旋進 左。 號 法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军 文 名 地 法 文 地 文 文 文 主 地 营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军 主 主 名 文 名 作 文 名 文 地 地 地 亲 文 葬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衙 文 衙 名 衙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法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法 文 名 名 名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8 9 10 11 12 當是時,帝以威刑馭下,法官法官 引律,大抵深文附會,予重比。石麒 奉命清獄,推明律意,校正校正 今斷 獄 之不合於律者十餘章,先以白同官。以次審理十三司 囚,多寬減。然廉公,一時大法赫然,無敢倖 免者。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陳新甲 下獄,朝士多營救。石麒 持之曰:「人臣無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 父而專擅便宜者。新甲 私款辱國,當失陷城寨律,斬。」帝曰:「未中,可覆擬。」乃論新甲 陷邊城 四,陷腹城七十二,陷親藩七,從來未有之奇禍。當臨敵缺乏,不依期進兵策應,因而失誤軍機者斬。奏 上,新甲 棄市 ,新甲 黨皆大恨。石麒 尋擢本部尚書尚書 。中官中官 王裕民 坐劉元斌 黨,元斌 縱軍 淫掠,伏誅,裕民 以欺隱不舉下獄。帝欲殺之,初令三法司 同鞫,後專付刑部 ,石麒 議戍 烟瘴。 奏成,署院寺名以進。帝怒其失出,召詰都御史都御史 劉宗周 ,對曰:「此獄非臣讞。」徐曰:「臣雖不與 聞,然閱讞詞,已曲盡情事。刑官所執者法耳,法如是止,石麒 非私裕民 也。」帝曰:「此奴欺罔實 甚,卿等焉知?」令石麒 改讞詞,棄之市。無何,宗周 以救姜埰 、熊開元 獲嚴譴,僉都御史僉都御史 金光 辰 救之,奪職。石麒 再疏留,不納。埰、開元 既下詔獄,移刑部 定罪。石麒 據原詞擬開元 贖 徒,埰謫戍 ,不復鞫訊。帝責對狀,石麒 援故事對。帝大怒,除司官司官 三人名,石麒 落職 閒住。 福王 監國,召拜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未任,改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奏陳省 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嚴起 廢、明保舉、交堂廉七事。時方考選 ,與都御史都御史 劉宗周 矢公甄別,以年例出御史御史 黃耳鼎 、給事給事 中中 陸朗 於外。朗賄奄人得留用,石麒 發其罪。朗恚,詆石麒 ,石麒 稱疾乞休。耳鼎亦兩疏劾石 麒 ,并言其枉殺陳新甲 。石麒 疏辯,求去益力。馬士英 擬嚴旨,福王 不許,命馳驛歸。石 麒 剛方清介,扼於權奸,悒悒不得志。士英 挾定策功,將圖封,石麒 議格之。中官中官 田成輩納賄請 囑,石麒 悉拒不應。由是中外皆怨,搆之去。去後以登極 恩,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 亡。石 麒 時居郡城外,城將 破,石麒 曰:「吾大臣也,城亡與亡!」復入居城中,以閏月二十六日朝 服 自縊死,年六十有八。 解學龍 解學龍 ,字石帆 ,揚州 興化 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 。歷金華 、東昌 二府推官府推官 。天啟 二年擢刑科給事中刑科給事中 。遼東 難民多渡海聚登州 ,招練副使劉國縉 請帑金十萬振之,多所乾沒。學 龍 三疏發其弊,國縉 遂獲譴。王紀 忤魏忠賢 削籍 ,學龍 言:「紀亮節弘猷 ,召置廊廟,必 能表正百寮,裁決大務。」失忠賢 意,不報。已,劾川貴舊總督總督 張我續 貪淫漏網,新總督總督 楊述 中 縮朒卸責,帝不罪。學龍 通曉政務,上言: 遼左額兵 舊九萬四千有奇,歲餉四十餘萬。今關上兵止十餘萬,月餉乃二十二萬。遼兵盡潰, 關門宜募新兵。薊鎮舊有額兵 ,乃亦給厚糈召募。舊兵以其餉厚,悉竄入新營,而舊額又如 故,漏卮可勝言。國初,文職五千四百有奇,武職二萬八千有奇。神祖 時,文增至一萬六千 餘,武增至八萬二千餘矣。今不知又增幾倍。誠度冗者汰之,歲可得餉數十萬。裁冗吏,核曠 卒,俾衞所應襲子弟襲職而不給俸,又可得數十萬。京邊米一石,民輸則非一石也。以民之費與 國之收衷之,國之一,民之三。關餉一斛銀四錢,以易錢則好米值錢百,惡米止三四十錢,又其 下腐臭不可食。以國之費與兵之食衷之,兵之一,國之三。總計之,民費其六,而兵食其一。況 小民作奸欺漕卒,漕卒欺官司,官司欺天子,展轉相欺,米已化為糠粃沙土;兼濕熱蒸變,食不 可咽,是又化有用之六,為無用之一矣。臣以為莫如修屯政,屯政修則地闢而民有樂土,粟積而 人有固志,昔吳璘 守天水 ,縱橫鑿渠,綿亘不絕,名曰「地網」,敵騎不能逞。今倣其制,溝 涂之界,各樹土所宜木,小可獲薪果之饒,大可得抗扼之利,敵雖強,何施乎。 文 名 武 法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衙 衙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法 名 文 名 仕 主 文 文 名 仕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礼 文 地 名 营 名 衣 名 名 名 地 地 仕 地 地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军 军 號 名 地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3 14 15 帝亟下所司,而議竟中格。稍進右給事中右給事中 。五年九月,御史御史 智鋌 劾學龍 及編修編修 侯恪 為東林鷹 犬,遂削籍 。崇禎元年[1628]起歷戶科都給事中戶科都給事中 。以民貧盜起,請大清吏治。尋劾薊撫王應豸 剋餉激 變,又上足餉十六事。帝皆採納。遷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太僕卿太僕卿 。五年改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江西 。疏言: 「臣所部州縣七十八,而坐逋賦降罰者至九十人。由數歲之逋責於一歲,數人之逋責於一人,故終無及額 之日也。請別新舊,酌多寡,立帶徵之法。」可之。四方盜賊蠭起,江西 獨無重兵,學龍 以為言,詔 增置千人。討平都昌 、萍鄉 諸盜,合閩兵擊破封山 妖賊張普薇等,賊遂殄滅。 十二年冬,擢南京 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 屬吏,并及遷謫官黃道周 。帝怒,徵 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 八十,削其籍,移入詔獄,竟坐遣戍。十五年秋,道周 召還,半道請 釋學龍 ,不聽。十七年五月,福王 立於南京 ,召拜兵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 。十月擢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時方治從賊 之獄,倣唐制六等定罪。學龍 議定,以十二月上之。 其一等應磔者: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宋企郊 ,舉人 牛金星 ,平陽 知府知府 張嶙然 ,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曹欽 程 ,御史御史 李振聲 、喻上猷 ,山西 提學參議提學參議 黎志陞 ,陝西 左布政使左布政使 陸之祺 ,兵科給事兵科給事 中中 高翔 漢,潼關 道僉事道僉事 楊王休 ,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 劉世芳 十一人也。二等應斬秋決者:刑科給事刑科給事 中中 光時亨 ,河南 提學僉事提學僉事 鞏焴 ,庶吉士庶吉士 周鍾,兵部主事兵部主事 方允昌 四人也。三等應絞擬贖 者:翰林修撰翰林修撰 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陳名夏 ,戶科給事中戶科給事中 楊枝起 、廖國遴 ,襄陽 知府知府 王 承曾 ,天津兵備副使兵備副使 原毓宗 ,庶吉士庶吉士 何胤光 ,少詹事少詹事 項煜 七人也。四等應戍擬贖者:禮部禮部 主事主事 王孫蕙 ,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檢討 梁兆陽 ,大理寺正大理寺正 錢位坤 ,總督總督 侍郎侍郎 侯恂 ,山西 副使王秉 鑑 ,御史御史 陳羽白 、裴希度 、張懋 爵,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劉大鞏 ,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郭萬象 ,給事中給事中 申 芝芳 、金汝礪 ,舉人 吳達,修撰修撰 楊廷鑑 及黃繼祖 十五人也。五等應徒擬贖者:通政司參通政司參 議議 宋學顯 ,諭德方拱乾 ,工部主事工部主事 繆沅 ,給事中給事中 呂兆龍 、傅振鐸 ,進士 吳剛思 ,檢檢 討討 方以智 、傅鼎銓 ,庶吉士庶吉士 張家玉 及沈元龍 十人也。六等應杖擬贖者:工部員外郎工部員外郎 潘同 春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吳泰來 ,主事主事 張琦 ,行人王于曜 ,行取知縣知縣 周壽 明,進士 徐家麟 及向 列星、李棡 八人也。其留北俟後定奪者:少詹事少詹事 何瑞徵 、楊觀光 ,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張若麒 ,副使 方大猷 ,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黨崇雅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熊文舉 ,太僕卿太僕卿 葉初春 ,給事中給事中 龔鼎孳 、戴明 說 、孫承澤 、劉昌,御史御史 涂必泓 、張鳴駿 ,司業 薛所蘊 ,通政通政 參議參議 趙京仕 ,編修編修 高 爾儼 ,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衞周祚及黃紀、孫襄十九人也。其另存再議者:給事中給事中 翁元益 、郭充,庶吉士 魯 、吳爾壎 、史可程 、王自超 、白胤謙 、梁清標 、楊棲鶚 、張元琳 、呂崇烈 、李化 麟 、朱積、趙熲 、劉廷琮 ,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侯佐,員外郎員外郎 左懋泰 ,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吳之琦 ,兵部員外兵部員外 郎郎 鄒明魁 ,行人許作梅 ,進士 胡顯,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龔懋熙 及王之牧、王臯、梅鶚 、姬琨、朱國 壽 、吳嵩胤 二十八人也。其已奉旨錄用者: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張縉彥 ,給事中給事中 時敏 ,諭德衞胤文 、 韓四維 ,御史御史 蘇京,行取知縣知縣 黃國琦 、施鳳儀 ,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正聲 ,內閣中書舍人內閣中書舍人 顧大成 及姜荃林 等十人也。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法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仕 名 法 名 名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仕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仕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仕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16 17 18 19 20 得旨:「周鍾等不當緩決 ,陳名夏 等未蔽厥辜,侯恂 、宋學顯 、吳剛思 、方以智 、潘同春 等 擬罪未合。新榜進士 盡污偽命,不當復玷班聯 。」令再議。惟方拱乾 結納馬、阮,特旨免其罪。明 年正月,學龍 奉詔擬周鍾、光時亨 等各加一等,潘同春 諸臣皆候補小臣,受偽無據,仍執前律。當 是時,馬、阮必欲殺周鍾。學龍 欲緩其死,謀之次輔王鐸 ,乘士英 注籍上之,且請停刑 。鐸即擬俞 旨,褒以詳慎平允。士英 聞之大怒,然事已無及。大鋮 暨其黨張捷 、楊維垣 聲言欲劾學龍 ,學 龍 引疾。命未下,保國公 朱國弼 、御史御史 張孫振 等詆其曲庇行私,遂削籍 。大鋮 既殺鍾、時 亨 ,即傳旨二等罪斬者謫充雲南 金齒 軍,三等罪絞者充廣西 邊衞軍,四等以下俱為民,永不敘用。 然學龍 所定案亦多漏網,而所擬一等諸犯,皆隨賊西行,實未嘗正刑 辟也。黃繼祖 、沈元龍 、向列 星、李棡 、黃紀、孫襄、王之牧、王臯、梅鶚 、姬琨、朱國壽 、吳嵩胤 、姜荃林 ,皆未詳其 官。學龍 歸,南都 旋失。久之卒於家。 高倬 高倬 ,字枝樓 ,忠州 人。天啟五年進士 。除德清 知縣知縣 ,調金華 。崇禎四年[1631],徵授御御 史史 。薊遼總督 曹文衡 與總監 鄧希詔 相訐奏。詔殫力幹濟,以副委任。倬乃上疏言:「文衡 骯 髒成性,必不能仰鼻息於中官中官 ;希詔睚眦未忘,何能化戈矛為同氣。封疆事重,宜撤希詔安 文 衡 心。若文衡 不足用,宜更置,勿使中官中官 參之。諸邊鎮臣如希詔不少,使人效希詔,督撫之展布 益難。即諸邊督撫如文衡 亦不少,使人效文衡 ,將邊事之廢壞愈甚。」疏入,貶一秩視事。巡視草 場,坐失火下吏。廷臣 申救,不納。逾年熱審 ,給事中給事中 吳甘來 以為言,始釋歸。起上林署丞上林署丞 , 稍遷大理 右寺副右寺副 。十一年五月,火星逆行,詔修省 。倬以近者刑獄 滋繁,法官法官 務停閣,請敕諸 司剋期奏報,大者旬,小者五日。其奉旨覆讞者,或五日三日,務俾積案盡疏,囹圄 衰減。帝為採 納。屢遷南京 太僕卿太僕卿 。太僕太僕 故駐滁州 ,滁為南都 西北門戶。請募州人為兵,保障鄉土,從 之。十六年二月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提督提督 操江。其秋,操江改任武臣 劉孔昭 ,召倬別用,未赴而京師 陷。福王 立南京 ,拜倬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御用監 內官請給工料 銀,置龍鳳几榻諸器物及宮殿陳設金 玉 諸寶,計貲數十萬,倬請裁省。光祿寺 辦御用器至萬五千七百有奇,倬又以為言。皆不納。明 年二月,由左侍郎左侍郎 拜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國破,倬投繯死。是時,大臣殉難 者:倬與張捷 、楊維垣 ,庶 僚則有黃端伯 、劉成治 、吳嘉胤 、龔廷祥 。 端伯 ,字元公 ,建昌 新城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 。歷寧波、杭州 二府推官府推官 。行取赴都,母憂 歸。服闋 入都,疏陳益王 居建昌 不法狀。王亦劾端伯 離間親藩,及出妻酗酒諸事。有詔候勘,避 居廬山 。福王 立,大學士大學士 姜曰廣 薦起之。明年三月授儀制主事主事 。五月,南都 破,百官皆迎 降。端伯 不出,捕繫之。閱四月,諭之降,不從,卒就戮。成治 ,字廣如 ,漢陽 人。崇禎七 年[1634]進士 。福王 時,歷官戶部郎中戶部郎中 。國破,忻城伯 趙之龍 將出降,入戶部 封府庫。成 治 憤,手搏之,之龍跳而免。成治 自經。嘉胤 ,字繩如 ,松江 華亭 人。由鄉舉歷官戶部主戶部主 事事 。奉使 出都,聞變,還謁方孝孺 祠,投繯死。廷祥 ,字伯興 ,無錫 人。馬世奇 門人 也。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城破,衣冠步至武定 橋投水死。時又有欽天監博士欽天監博士 陳 于階 、國子 生吳可箕 、武舉武舉 黃金璽 、布衣陳士達 ,並死焉。 左懋第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名 法 名 名 地 政 地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地 名 衙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文 名 文 地 文 衙 法 文 法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名 名 主 地 文 衙 建 名 衙 文 文 葬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礼 主 地 名 地 主 文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地 仕 主 文 主 名 衙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名 仕 文 地 文 名 主 名 武 名 名 名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21 22 23 左懋第 ,字蘿石 ,萊陽 人。崇禎四年[1631]進士 。授韓城 知縣知縣 ,有異政。遭父喪,三年不入內 寢,事母盡孝。十二年擢戶科給事中戶科給事中 。疏陳四弊,謂民困、兵弱、臣工委頓、國計虛耗也。又陳貴粟之 策,令天下贖罪者盡輸粟,鹽筴復開中之舊,令輸粟邊塞充軍 食。彗星 見,詔停刑 ,懋第 請馬上速 傳。又請嚴禁將士剽掠,有司朘削。請散米錢,振輦下饑民,收養嬰孩。明年正月,勦餉罷徵,亦請馬上 速行,恐遠方吏不知,先已徵,民不沾實惠。帝並採納。三月,大風霾。帝布袍齋居,禱之不止。懋 第 言:「去秋星變,朝停刑 而夕即滅。今者不然,豈陛下 有其文未修其實乎?臣敢以實進。練餉之 加,原非得已。乃明旨減兵以省餉,天下共知之,而餉猶未省,何也?請自今因兵徵餉,預使天下知應加 之數,官吏無所逞其奸,以信陛下 之明詔。而刑獄 則以睿慮之疑信,定諸囚之死生,諸疑於心與疑信 半者,悉從輕典。豈停刑 可止彗,解網不可以返風乎?且陛下 屢沛大恩,四方死者猶枕藉,盜賊未見 衰止,何也?由蠲停者止一二。存留之賦,有司迫考成,催徵未敢緩,是以莫救於凶荒。請於極荒州縣, 下詔速停,有司息訟,專以救荒為務。」帝曰:「然。」於是上災七十五州縣新、舊、練三餉並停,中災 六十八州縣止徵練餉,下災二十八州縣秋成督徵。 十四年督催漕運 ,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 抵臨清 ,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 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又言:「臣自魚臺 至南陽 ,流寇殺戮,村市為墟。其 他饑疫死者,屍積水涯,河為不流,振捄安可不速。」已又陳安民 息盜之策,請核荒田,察逋戶,予 以有生之樂,鼓其耕種之心。又言:「臣有事河干一載,每進父老問疾苦,皆言練餉之害。三年來,農 怨於野,商嘆於途。如此重派,所練何兵?兵在何所?勦賊禦邊,效安在?奈何使衆心瓦解,一至此極 乎!」又言:「臣去冬抵宿遷,見督漕臣漕臣 史可法 ,言山東米石二十兩,而河南 乃至百五十兩,漕 儲多逋。朝議不收折色,需本色。今淮、鳳間麥大熟,如收兩地折色,易麥轉輸,豈不大利。昔劉晏有 轉易之法。今歲河北大稔 ,山東東、兗二郡亦有收。誠出內帑 二三十萬,分發所司,及時收糴,於 國計便。」帝即命議行。屢遷刑科左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 。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 立,進兵科都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 ,旋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應天 、徽 州 諸府。時大清兵連破李自成 ,朝議遣使通好,而難其人。懋第 母陳歿於燕,懋第 欲因是返匶 葬,請行。乃拜懋第 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兼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與左都督左都督 陳弘範、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馬紹愉 偕,而 令懋第 經理河 北,聯絡關東 諸軍。馬紹愉 者,故兵部郎官兵部郎官 也,嘗為陳新甲 通款事至義州 而 還。新甲 既誅,紹愉 以督戰致衄,為懋第 劾罷。及是紹愉 已起官郎中郎中 ,乃進為少卿少卿 ,副懋 第 。懋第 言:「臣此行致祭先帝 后梓宮 ,訪東宮 二王蹤跡。臣既充使臣,勢不能兼理封疆。 且紹愉 臣所劾罷,不當復與臣共事。必用臣經理,則乞命弘範同紹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山 東 撫臣收拾山東以待,不敢復言北行。如用臣與弘範北行,則去臣經理,但銜命而往,而罷紹愉 勿遣。 」閣部議止紹愉 ,改命原任薊督王永吉 。王令仍遵前諭。懋第 瀕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請 以辭闕之身,效一言。願陛下 以先帝 仇恥為心,瞻高 皇之弓劍,則思成祖 列聖之陵寢 何存;撫 江上之殘黎,則念河北、山東之赤子誰卹。更望時時整頓士馬,必能渡河而戰,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 河而守,始能畫江而安。」衆韙其言。王令齎白金十萬兩、幣帛數萬匹,以兵三千人護行。八月,舟渡 淮。十月朔,次張家灣 ,本朝傳令止許百人從行。懋第 衰絰入都門,至則館之鴻臚寺 。請祭告諸 陵及改葬先帝 ,不可,則陳太牢 於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還出都。弘範乃請身 赴江南 招諸將劉澤清 等降附,而留懋第 等勿遣。於是自滄州 追還懋第 ,改館太醫院 。順治二 年[1645]六月,聞南京 失守,慟哭。其從弟懋泰 先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降賊,後歸本朝授官矣,來謁懋 第 。懋第 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閏月十二日,與從行兵部司務兵部司務 陳用極 ,游擊王一斌, 都司張良佐 、劉統、王廷 佐俱以不降誅,而紹愉 獲免。 祁彪佳 名 名 地 仕 地 文 文 法 天 法 名 名 法 主 主 法 法 主 军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衙 文 主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主 葬 衙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名 號 葬 地 名 衙 主 礼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地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24 25 26 27 祁彪佳 ,字弘吉 ,浙江 山陰 人。祖父 世清 白吏。彪佳 生而英特,丰姿絕人。弱冠,第天啟 二年進士 ,授興化府 推官推官 。始至,吏民易其年少。及治事,剖決精明,皆大畏服。外艱 歸。崇 禎四年[1631]起御史御史 。疏陳賞罰之要,言:「黔功因一級疑,稽三年之敘,且恩及督撫總帥總帥 帷幄大 臣,而陷敵衝鋒之士不預,何以勵行間。山東之變,六城連陷,未嘗議及一官,欺蒙之習,不可不破。 」帝即命議行。又言:「九列之長,詰責時聞,四朝 遺老或蒙重譴。諸臣怵嚴威,競迎合以保名位。 臣所慮於大臣者此也。方伯 或一二考,臺員或十餘載,竟不得遷除,監司 守令多貶秩停俸。臣子精 神才具無餘地,展布曷由。急功赴名之心不勝其掩罪匿瑕。臣所慮於小臣者此也。國家聞鼙鼓思將帥, 苟得其人,推轂 築壇,禮亦宜之。若必依序循資,冒濫之竇雖可清,獎拔之術或未盡。臣所慮於武臣 者此也。撫按則使中官中官 監視會同 ,隙開水火,其患顯;潛通交結,其患深。臣所慮於內臣者此也。 」忤旨譙責。尋上合籌天下全局疏 ,以策關、寧,制登海為二大要。分析中州 、秦、晉之流賊,江 右、楚、粵之山賊,浙、閩、東粵之海賊,滇、黔、楚、蜀之土賊為四大勢。極控制駕馭之宜,而歸其 要於戢行伍以節餉,實衞所以銷兵。復陳民間十四大苦:曰里甲,曰虛糧,曰行戶,曰搜贓,曰欽提, 曰隔提,曰訐訟,曰窩訪,曰私稅,曰私鑄,曰解運,曰馬戶,曰鹽丁,曰難民。帝善其言,下之所 司。出按蘇、松諸府,廉積猾四人杖殺 之。宜興 民發首輔周延儒 祖墓,又焚翰林陳于鼎 、于泰 廬,亦發其祖墓。彪佳 捕治如法,而於延儒 無所徇,延儒 憾之。回道考覈,降俸,尋以侍養歸。 家居九年,母服終,召掌河南 道事。十六年佐大計,問遺莫敢及門。刷卷南畿,乞休,不允,便道還 家。 北都 變聞,謁福王 於南京 。王監國,或請登極 。彪佳 請發喪 ,服滿議其儀,從之。高傑 兵 擾揚州 ,民奔避江南 ,奸民乘機剽敓,命彪佳 往宣諭,斬倡亂者數人,一方遂安 。遷大理寺大理寺 丞丞 ,旋擢右僉都御史右僉都御史 ,巡撫巡撫 江南 。蘇州 諸生檄討其鄉官從賊者,奸民和之。少詹事少詹事 項 煜 及大理寺正大理寺正 錢位坤 、通政司參議通政司參議 宋學顯 、禮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 湯有慶 之家皆被焚劫。常熟 又 焚給事中給事中 時敏 家,燬其三代四棺。彪佳 請議從逆諸臣罪,而治焚掠之徒以加等,從之。詔設廠衞 緝事官。彪佳 上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繫錦衣衞,高皇帝 見非法凌虐,焚其刑具,送囚刑 部 。是祖制原無詔獄也。後乃以羅織為事,雖曰朝廷爪牙,實為權奸鷹狗。舉朝盡知其枉,而法 司 無敢雪。慘酷等來、周,平反無徐、杜。此詔獄之弊也。洪武十五年[1382]改儀鑾司為錦衣衞,耑掌 直駕侍衞等事,未嘗令緝事也。永樂間設立東廠 ,始開告密門。兇人投為厮役,赤手鉅萬。飛誣及於 善良,招承出於私拷,怨憤滿乎京畿 。欲絕苞苴,而苞苴彌盛;欲清奸宄,而奸宄益多。此緝事之弊 也。古者刑不上大夫 。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本無可殺之罪,乃蒙必死之刑。朝廷受愎諫之名,天 下反歸忠直之譽。此廷杖 之弊也。」疏奏,乃命五城御史御史 體訪,而緝事官不設。 督輔部將部將 劉肇基 、陳可立 、張應夢、于永綬駐京口 ,浙江 入衞都司黃之奎亦部水陸兵三四千戍 其地。之奎御軍嚴。四將兵恣橫,刃傷民,浙兵 縛而投之江,遂有隙。已而守備守備 李大開統浙兵 斫 鎮兵馬,鎮兵與相擊,射殺大開。亂兵大焚掠,死者四百人。彪佳 至,永綬等遁去。彪佳 劾治四將 罪,賙卹被難家,民大悅。高傑 駐瓜洲,跋扈甚,彪佳 剋期往會。至期,風大作,傑意彪佳 必無 來。彪佳 攜數卒衝風渡,傑大駭異,盡撤兵衞,會彪佳 於大觀樓 。彪佳 披肝膈,勉以忠義,共獎 王室。傑感歎曰:「傑閱人多矣,如公,傑甘為死!公一日在吳,傑一日遵公約 矣。」共飯而別。羣 小疾彪佳 ,競詆諆,以沮登極 、立潞王 為言,彪佳 竟移疾去。明年五月,南都 失守。六月,杭 州 繼失,彪佳 即絕粒。至閏月四日,紿家人先寢,端坐池中而死,年四十有四。唐王 贈少保少保 、兵兵 部尚書部尚書 ,諡忠敏 。 名 名 地 地 亲 名 名 仕 地 文 礼 文 武 礼 主 衙 礼 文 礼 作 地 法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地 礼 名 葬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號 衙 衙 衙 地 法 法 文 武 名 名 地 地 军 武 军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建 名 作 名 礼 主 名 地 地 名 主 文 文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276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目錄 贊曰:張慎言 、徐石麒 等皆北都 舊臣,剛方練達,所建白悉有裨時政。令其受事熙朝 ,從容展布, 庶幾乎列卿之良也。而遭時不造,內外交訌,動輒齟齬,雖老成何能設施幹濟哉!左懋第 仗節全貞,蹈 死不悔,於奉使 之義,亦無愧焉。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349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