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遼史
 074 / 117
 41 段 2504 字
 159 种 26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元]脫脫 等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亨三年[981] 2 天贊四年[925] 2 保寧 2 神冊三年 1 天祿五年 1 應曆 1 保寧元年[969] 1
神冊 1
地点 幽州 4 渤海 3 薊州 3
人物 延徽 12 匡嗣 12 默記 7 康默記 5 韓知古 4 韓延徽 4 德樞 4 德明 3
文官 南府宰相 2 左僕射 2 尚書令 2
武官 節度使 4 錄事參軍 1 參軍事 1
其他 太祖 16 遙授 4 太宗 3 景宗 3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卷七十四 列傳 第四
耶律敵剌 蕭痕篤 康默記 韓延徽 韓知古
耶律敵剌
耶律敵剌 ,字合魯 隱,遙輦 鮮質可汗之子。太祖 踐阼,與敞穩海里 同心輔政。太祖 知其忠
實,命掌禮儀,且諉以軍事。後以平內亂 功,代轄里為奚六部 吐里,卒。
敵剌 善騎射,頗好禮文。
蕭痕篤
蕭痕篤 ,字兀里軫,迭剌部 人。其先相遙輦 氏。
痕篤 少慷慨,以才能自任。早隸太祖 帳下,數從征討。既踐阼,除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痕篤 事親孝,為政
尚寬簡。
康默記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號
法 衙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號 文 名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康默記 ,本名照。少為薊州 衙校,太祖 侵薊州 得之,愛其材,隸麾下。一切蕃、漢相涉事,屬默
記 折衷之,悉合上意。
時諸部新附,文法未備,默記 推析律意,論決重輕,不差毫釐。罹禁網者,人人自以為不冤。頃之,
拜左尚書尚書 。神冊三年,始建都,默記 董役,人咸勸趨,百日而訖事。五年,為皇都夷離畢夷離畢 。會太
祖 出師居庸關 ,命默記 將漢軍 進逼長蘆水 寨,俘馘甚眾。
天贊四年[925],親征 渤海 ,默記 與韓知古 從。後大諲譔叛,命諸將攻之。默記 分薄東門,率驍
勇先登。既拔,與韓延徽 下長嶺府 。軍還,已下城邑多叛,默記 與阿古只 平之。
既破回跋城,歸營太祖 山陵畢,卒。佐命功臣其一也。
孫延壽 ,字胤昌 ,少倜儻,謂其所親:「大丈夫 為將,當效節邊垂,馬革裹屍 。」景宗 特授千千
牛衛大將軍牛衛大將軍 。宋人攻南京,諸將既成列,延壽獨奮擊陣前,敵遂大潰。以功遙授 保大軍節
度 使。乾亨三年[981]卒。
韓延徽
韓延徽 ,字藏明 ,幽州 安次人。父夢殷,累官薊、儒、順三州刺史州刺史 。延徽 少英,燕帥劉仁
恭 奇之,召為幽都 府文學府文學 、平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同馮道 祗候祗候 院,授幽州 觀察度支使度支使 。
後守光 為帥,延徽 來聘,太祖 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諫曰「彼秉節 弗撓,賢者也,奈何困辱
之?」太祖 召與語,合上意,立命參軍事參軍事 。攻党項 、室韋 ,服諸部落,延徽 之籌居多。乃請樹
城郭,分市里,以居漢人之降者。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懷其鄉里,賦詩見意,遂亡歸唐。已而與他將王緘 有隙,懼及難,乃省親幽州 ,匿故
人王德明 舍。德明 問所適,延徽 曰:「吾將復走契丹 。」德明 不以為然。延徽 笑曰:「彼失
我,如失左右手 ,其見我必喜。」既至,太祖 問故。延徽 曰:「忘親非孝,棄君非忠。臣雖挺身
逃,臣心在陛下 。臣是以復來。」上大悅,賜名曰匣列。「匣列」,遼言復來也。即命為守政事政事
令令 、崇文館大學士崇文館大學士 ,中外事悉令參決。
天贊四年[925],從征渤海 ,大諲譔乞降。既而復叛,與諸將破其城,以功拜左僕射左僕射 。又與康默
記 攻長嶺府 ,拔之。師還,太祖 崩 ,哀動左右。
太宗 朝,封魯國公 ,仍為政事令政事令 。使晉還,改南京三司使南京三司使 。
世宗 朝,遷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建政事省 ,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帝
詔延徽 定其制,延徽 奏一遵太宗 冊晉帝禮,從之。
應曆中,致仕 。子德樞 鎮東平 ,詔許每歲東歸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聞震悼,贈尚書令尚書令 ,
葬幽州 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初,延徽 南奔,太祖 夢白鶴 自帳中出;比還,復入帳中。詰旦,謂侍臣曰:「延徽 至矣。」已而
果然。太祖 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 力也。為佐命
功臣之一。子德樞 。
德樞 年甫十五,太宗 見之,謂延徽 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左羽
林大將軍林大將軍 ,遷特進特進 太尉太尉 。
名 地 號 地
名
名
文 名 文
號 地 名 军 地
军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號
名 名 亲 词 號
武 仕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地 武 名 文 地 文
名 名 號 名
號 武 政 政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词 號 名
主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號 葬
號 主 文 文
號 文 衙
名 名 號
仕 名 地 文
地
名 號 然 名
號 名
名
名 號 名
武 文 武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 。丁歲災,饑饉疾厲。德樞 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下車整紛
剔蠹,恩煦 信孚 ,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入為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遙授 天平軍節度 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已而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行侍中侍中 ,封趙國公 。保寧元年[969]卒。孫紹勳 、紹芳 。
紹勳 ,仕至東京戶部使東京戶部使 。會大延琳叛,被執,辭不屈,賊以鋸解之,憤罵至死。
紹芳 ,重熙間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加兼侍中侍中 。時廷議征李元昊 ,力諫不聽,出為廣德軍 節度使節度使 。聞
敗,嘔血卒。
孫資讓 ,壽隆 初拜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會宋徽宗 嗣位,遣使來報,有司按籍,有「登寶位」
文,坐是出為崇義軍節度 使。改鎮遼興,卒。
韓知古
韓知古 ,薊州 玉田 人,善謀有識量。太祖 平薊時,知古 六歲,為淳欽皇后 兄欲穩 所得。后
來嬪,知古 從焉,未得省見。久之,負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庸保,以供資用。
其子匡嗣 得親近太祖 ,因間言。太祖 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參謀 議。神冊初,遙授 彰武軍節
度 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 事,兼主諸國禮儀。時儀法疏闊,知古 援據故典,參酌國
俗,與漢儀 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
頃之,拜左僕射左僕射 ,與康默記 將漢軍 征渤海 有功,遷中書令中書令 。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
嗣 。
匡嗣 以善醫,直長樂宮 ,皇后 視之猶子。應曆十年[960],為太祖 廟詳穩詳穩 。後宋王 喜隱 謀
叛 ,辭引匡嗣 ,上置不問。
初,景宗 在藩邸,善匡嗣 。即位,拜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頃之,王燕,改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保寧末,以留留
守守 攝樞密使樞密使 。
時耶律虎古 使宋還,言宋人必取河東,合先事以為備。匡嗣 詆之曰:「寧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
原 ,乘勝逼燕。匡嗣 與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沙、惕隱惕隱 休哥 侵宋,軍于滿城,方陣,宋人請降。匡嗣 欲納
之,休哥 曰:「彼軍氣甚銳,疑誘我也。可整頓士卒以禦。」匡嗣 不聽。俄而宋軍鼓譟薄我,眾蹙
踐,塵起漲天。匡嗣 倉卒諭諸將,無當其鋒。眾既奔,遇伏兵 扼要路,匡嗣 棄旗鼓遁,其眾走易
州 山,獨休哥 收所棄兵械,全軍還。
帝怒匡嗣 ,數之曰:「爾違眾謀,深入敵境,爾罪一也;號令不肅,行伍不整,爾罪二也;棄我師
旅,挺身鼠竄,爾罪三也;偵候偵候 失機,守禦 弗備,爾罪四也;捐棄旗鼓,損威辱國,爾罪五也。」
促令誅之。皇后 引諸內戚徐為開解,上重違其請。良久,威稍霽,乃杖而免之。
既而遙授 晉昌軍節度 使。乾亨三年[981],改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卒。睿智皇后 聞之,遣使臨弔,賻贈
甚厚,後追贈 尚書令尚書令 。五子:德源 ,德讓——後賜名隆運 ,德威 ,德崇 ,德凝 。德
源 、德凝 附傳,餘各有傳。
德源 ,性愚而貪,早侍景宗 邸。及即位,列近侍。保寧間,官崇義、興國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加檢校太檢校太
師師 。以賄名,德讓貽書諫之,終不悛。以故論者少之。後加同政事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遙攝保寧軍節
度 使。乾亨初卒。
地 名 武
名 名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號 名 主 名
名
名 號 號 武 仕
地 衙 名
法
文 名 军 地 文
名
名 地 主 號 武 主 名
法 名
號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名
地 名
名
文 军
主
仕 地 文 主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武
文 文
地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目錄
39
40
德凝 ,謙遜廉謹。保寧中,遷護軍司徒護軍司徒 。開泰中,累遷護衛太保太保 、都宮使宮使 、崇義軍節度 使。
移鎮廣德,秩滿,部民請留,從之。改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党項 隆益答叛,平之。遷大同軍節度 使,
卒于官。
子郭三 ,終天德軍節度 使。孫高家奴 ,終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高十,終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
名 文 文 文 地
文 政 地
名 地 名 文 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helloiac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helloiac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helloiac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helloiac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二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 175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九十四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
北齊書 14 卷十四 列传第六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明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二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後漢書 016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Similar to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helloiac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helloiac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helloiac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helloiac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helloiac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helloiac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20)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088 卷八十八 晉書十四 列傳第三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舊唐書 135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五代史 45 卷四十五 雜傳第三十三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 142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宋史 396 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金史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96 卷九十六 晉書二十二 列傳第十一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漢書 072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宋史 334 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新唐書 141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六十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74 / 117  41 段 2504 字  159 种 26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元]脫脫 等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亨三年[981] 2 天贊四年[925] 2 保寧 2 神冊三年 1 天祿五年 1 應曆 1 保寧元年[969] 1 神冊 1 地点 幽州 4 渤海 3 薊州 3 人物 延徽 12 匡嗣 12 默記 7 康默記 5 韓知古 4 韓延徽 4 德樞 4 德明 3 文官 南府宰相 2 左僕射 2 尚書令 2 武官 節度使 4 錄事參軍 1 參軍事 1 其他 太祖 16 遙授 4 太宗 3 景宗 3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卷七十四 列傳 第四 耶律敵剌 蕭痕篤 康默記 韓延徽 韓知古 耶律敵剌 耶律敵剌 ,字合魯 隱,遙輦 鮮質可汗之子。太祖 踐阼,與敞穩海里 同心輔政。太祖 知其忠 實,命掌禮儀,且諉以軍事。後以平內亂 功,代轄里為奚六部 吐里,卒。 敵剌 善騎射,頗好禮文。 蕭痕篤 蕭痕篤 ,字兀里軫,迭剌部 人。其先相遙輦 氏。 痕篤 少慷慨,以才能自任。早隸太祖 帳下,數從征討。既踐阼,除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痕篤 事親孝,為政 尚寬簡。 康默記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號 法 衙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號 文 名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康默記 ,本名照。少為薊州 衙校,太祖 侵薊州 得之,愛其材,隸麾下。一切蕃、漢相涉事,屬默 記 折衷之,悉合上意。 時諸部新附,文法未備,默記 推析律意,論決重輕,不差毫釐。罹禁網者,人人自以為不冤。頃之, 拜左尚書尚書 。神冊三年,始建都,默記 董役,人咸勸趨,百日而訖事。五年,為皇都夷離畢夷離畢 。會太 祖 出師居庸關 ,命默記 將漢軍 進逼長蘆水 寨,俘馘甚眾。 天贊四年[925],親征 渤海 ,默記 與韓知古 從。後大諲譔叛,命諸將攻之。默記 分薄東門,率驍 勇先登。既拔,與韓延徽 下長嶺府 。軍還,已下城邑多叛,默記 與阿古只 平之。 既破回跋城,歸營太祖 山陵畢,卒。佐命功臣其一也。 孫延壽 ,字胤昌 ,少倜儻,謂其所親:「大丈夫 為將,當效節邊垂,馬革裹屍 。」景宗 特授千千 牛衛大將軍牛衛大將軍 。宋人攻南京,諸將既成列,延壽獨奮擊陣前,敵遂大潰。以功遙授 保大軍節 度 使。乾亨三年[981]卒。 韓延徽 韓延徽 ,字藏明 ,幽州 安次人。父夢殷,累官薊、儒、順三州刺史州刺史 。延徽 少英,燕帥劉仁 恭 奇之,召為幽都 府文學府文學 、平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同馮道 祗候祗候 院,授幽州 觀察度支使度支使 。 後守光 為帥,延徽 來聘,太祖 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諫曰「彼秉節 弗撓,賢者也,奈何困辱 之?」太祖 召與語,合上意,立命參軍事參軍事 。攻党項 、室韋 ,服諸部落,延徽 之籌居多。乃請樹 城郭,分市里,以居漢人之降者。又為定配偶,教墾藝,以生養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懷其鄉里,賦詩見意,遂亡歸唐。已而與他將王緘 有隙,懼及難,乃省親幽州 ,匿故 人王德明 舍。德明 問所適,延徽 曰:「吾將復走契丹 。」德明 不以為然。延徽 笑曰:「彼失 我,如失左右手 ,其見我必喜。」既至,太祖 問故。延徽 曰:「忘親非孝,棄君非忠。臣雖挺身 逃,臣心在陛下 。臣是以復來。」上大悅,賜名曰匣列。「匣列」,遼言復來也。即命為守政事政事 令令 、崇文館大學士崇文館大學士 ,中外事悉令參決。 天贊四年[925],從征渤海 ,大諲譔乞降。既而復叛,與諸將破其城,以功拜左僕射左僕射 。又與康默 記 攻長嶺府 ,拔之。師還,太祖 崩 ,哀動左右。 太宗 朝,封魯國公 ,仍為政事令政事令 。使晉還,改南京三司使南京三司使 。 世宗 朝,遷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建政事省 ,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帝 詔延徽 定其制,延徽 奏一遵太宗 冊晉帝禮,從之。 應曆中,致仕 。子德樞 鎮東平 ,詔許每歲東歸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聞震悼,贈尚書令尚書令 , 葬幽州 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初,延徽 南奔,太祖 夢白鶴 自帳中出;比還,復入帳中。詰旦,謂侍臣曰:「延徽 至矣。」已而 果然。太祖 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 力也。為佐命 功臣之一。子德樞 。 德樞 年甫十五,太宗 見之,謂延徽 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左羽 林大將軍林大將軍 ,遷特進特進 太尉太尉 。 名 地 號 地 名 名 文 名 文 號 地 名 军 地 军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號 名 名 亲 词 號 武 仕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文 地 武 名 文 地 文 名 名 號 名 號 武 政 政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政 名 名 词 號 名 主 文 文 地 文 名 地 號 葬 號 主 文 文 號 文 衙 名 名 號 仕 名 地 文 地 名 號 然 名 號 名 名 名 號 名 武 文 武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 。丁歲災,饑饉疾厲。德樞 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下車整紛 剔蠹,恩煦 信孚 ,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入為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遙授 天平軍節度 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已而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行侍中侍中 ,封趙國公 。保寧元年[969]卒。孫紹勳 、紹芳 。 紹勳 ,仕至東京戶部使東京戶部使 。會大延琳叛,被執,辭不屈,賊以鋸解之,憤罵至死。 紹芳 ,重熙間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加兼侍中侍中 。時廷議征李元昊 ,力諫不聽,出為廣德軍 節度使節度使 。聞 敗,嘔血卒。 孫資讓 ,壽隆 初拜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會宋徽宗 嗣位,遣使來報,有司按籍,有「登寶位」 文,坐是出為崇義軍節度 使。改鎮遼興,卒。 韓知古 韓知古 ,薊州 玉田 人,善謀有識量。太祖 平薊時,知古 六歲,為淳欽皇后 兄欲穩 所得。后 來嬪,知古 從焉,未得省見。久之,負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庸保,以供資用。 其子匡嗣 得親近太祖 ,因間言。太祖 召見與語,賢之,命參謀參謀 議。神冊初,遙授 彰武軍節 度 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 事,兼主諸國禮儀。時儀法疏闊,知古 援據故典,參酌國 俗,與漢儀 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 頃之,拜左僕射左僕射 ,與康默記 將漢軍 征渤海 有功,遷中書令中書令 。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 嗣 。 匡嗣 以善醫,直長樂宮 ,皇后 視之猶子。應曆十年[960],為太祖 廟詳穩詳穩 。後宋王 喜隱 謀 叛 ,辭引匡嗣 ,上置不問。 初,景宗 在藩邸,善匡嗣 。即位,拜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頃之,王燕,改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保寧末,以留留 守守 攝樞密使樞密使 。 時耶律虎古 使宋還,言宋人必取河東,合先事以為備。匡嗣 詆之曰:「寧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 原 ,乘勝逼燕。匡嗣 與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沙、惕隱惕隱 休哥 侵宋,軍于滿城,方陣,宋人請降。匡嗣 欲納 之,休哥 曰:「彼軍氣甚銳,疑誘我也。可整頓士卒以禦。」匡嗣 不聽。俄而宋軍鼓譟薄我,眾蹙 踐,塵起漲天。匡嗣 倉卒諭諸將,無當其鋒。眾既奔,遇伏兵 扼要路,匡嗣 棄旗鼓遁,其眾走易 州 山,獨休哥 收所棄兵械,全軍還。 帝怒匡嗣 ,數之曰:「爾違眾謀,深入敵境,爾罪一也;號令不肅,行伍不整,爾罪二也;棄我師 旅,挺身鼠竄,爾罪三也;偵候偵候 失機,守禦 弗備,爾罪四也;捐棄旗鼓,損威辱國,爾罪五也。」 促令誅之。皇后 引諸內戚徐為開解,上重違其請。良久,威稍霽,乃杖而免之。 既而遙授 晉昌軍節度 使。乾亨三年[981],改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卒。睿智皇后 聞之,遣使臨弔,賻贈 甚厚,後追贈 尚書令尚書令 。五子:德源 ,德讓——後賜名隆運 ,德威 ,德崇 ,德凝 。德 源 、德凝 附傳,餘各有傳。 德源 ,性愚而貪,早侍景宗 邸。及即位,列近侍。保寧間,官崇義、興國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加檢校太檢校太 師師 。以賄名,德讓貽書諫之,終不悛。以故論者少之。後加同政事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遙攝保寧軍節 度 使。乾亨初卒。 地 名 武 名 名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地 號 名 主 名 名 名 號 號 武 仕 地 衙 名 法 文 名 军 地 文 名 名 地 主 號 武 主 名 法 名 號 名 文 文 武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军 名 地 名 名 文 军 主 仕 地 文 主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武 文 文 地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目錄 39 40 德凝 ,謙遜廉謹。保寧中,遷護軍司徒護軍司徒 。開泰中,累遷護衛太保太保 、都宮使宮使 、崇義軍節度 使。 移鎮廣德,秩滿,部民請留,從之。改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党項 隆益答叛,平之。遷大同軍節度 使, 卒于官。 子郭三 ,終天德軍節度 使。孫高家奴 ,終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高十,終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 名 文 文 文 地 文 政 地 名 地 名 文 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