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078 / 130
 24 段 3684 字
 103 种 16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史記 078
[西漢]司馬遷
←077 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列传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棘门 3 鄢陵 2 邯郸 2 关内 2
人物 太子 22 楚王 13 秦昭王 5 白起 4 楚顷襄王 4 楚考烈王 4 为帝 2 襄王 2
文官 学博 1 草泽 1 守事 1
武官 关内侯 1
其他 楚国 3 宗庙 2 昭王 2 出身 2 社稷 2 列传 1
目錄
0
1
2
3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 。游学博学博 闻,事楚顷襄王 。顷襄王 以歇为辩,使於秦。秦昭
王 使白起 攻韩、魏,败之於华阳 ,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 方令白起 与韩、魏共
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適至於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 攻楚,取巫、黔中 之郡,
拔鄢郢,东至竟陵 ,楚顷襄王 东徙治於陈县 。黄歇见楚怀王 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於
秦。顷襄王 ,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 曰:
天下莫彊於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
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釭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
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 文王 、庄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守
事事 於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
杜大梁 之门,举河内 ,拔燕、酸枣 、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王之功亦多矣。王休
甲息众,二年而後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 ,黄、济阳 婴城而魏氏 服;王又割
濮磿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作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地 主 名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號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
仗兵革之彊,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
「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 之祸,
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
齐,既胜齐人於艾陵 ,还为越王 禽三渚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 ,胜有日
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 於凿台 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彊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
取也。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 ,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趯趯毚免,还犬获之。他人
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 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
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 、
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 坏,宗庙 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
离,暴骸骨於草泽草泽 ,头颅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於路。鬼神孤伤,无所血
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 之忧也,今王资
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於仇雠之韩、
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 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
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 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 、
砀、萧、相,故宋 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 必举。此皆平原 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
楚以肥韩、魏於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彊,足以校於秦。齐南以泗水 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後
患,天下之国莫彊於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後,为帝 未能,其於禁王之为
帝 有馀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楚,迟令韩、魏归帝重於齐,是王失计也。臣
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 之险,带以曲河 之利,韩必
为关内 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 寒心,许、鄢陵 婴城,而上蔡 、召陵 不往来也,如此
而魏亦关内侯关内侯 矣。王壹善楚,而关内 两万乘之主注地於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
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後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
痛而服矣。
昭王 曰:「善。」於是乃止白起 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 完入质於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 病,太子 不得归。而楚太子 与
秦相应侯善,於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 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 恐
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 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
归,则咸阳 一布衣 耳;楚更立太子 ,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
之。」应侯以闻秦王 。秦王 曰:「令楚太子 之傅先往问楚王 之疾,返而後图之。」黄歇为楚太
子 计曰:「秦之留太子 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 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
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 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後,太子 不得奉宗庙 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
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 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 已
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 曰:「楚太子 已归,出远矣。歇当死,原赐死。」昭王 大怒,欲
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 以徇其主,太子 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
楚。」秦因遣黄歇。
词 地
名 主 地
名 地
政
地
地
礼 礼
文
礼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礼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主 主
主 主 號
仕 主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 卒,太子 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赐
淮北地十二县。後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 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
北 十二县。请封於江东 。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 ,赵有平原君 ,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下士 ,招致宾客,以相倾夺,
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 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 。邯郸 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
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兰陵令 。当是时,楚复
彊。
赵平原 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 ,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 立,以吕不韦 为相,封为文信侯 。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 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
谷关 ,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 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 人硃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彊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
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
不能爱许、鄢陵 ,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
去陈徙寿春 ;而秦徙卫野王 ,作置东郡 。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楚考烈王 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
王 ,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舍人 ,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
对曰:「齐王 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
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於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
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 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
子,即百岁後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後,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
久,多失礼於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
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於楚王 ,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 尽可
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 。楚王 召入幸之,遂
生子男,立为太子 ,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 ,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
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 病。硃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
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
虽名相国,实楚王 也。今楚王 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 ,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 、周公 ,王
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 ?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
「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 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
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郎中 ,楚王 卒,李园必先入,臣
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
此!」硃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主 主 主
主
地 地
名 主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词
主 名 主
主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政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政
主
文 主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7 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列传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目錄
21
22
23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 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门 之内。春申君入棘门 ,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
其头,投之棘门 外。於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
是为楚幽王 。
是岁也,秦始皇帝 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於秦,觉,夷其三族 ,而吕不韦 废。
太史公太史公 曰:吾適楚,观春申君故城 ,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 ,及出身 遣楚太
子 归,何其智之明也!後制於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硃英之谓邪?
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 获归,身作宰辅宰辅 。珠炫赵客,邑开吴土。烈王寡胤,李园献女。无妄
成灾,硃英徒语。
主 地 地
地
主
主 礼 名
文 地 主 仕
主
主 文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helloiac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helloiac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helloiac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helloiac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helloiac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helloiac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helloiac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helloiac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helloiac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helloiac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helloiac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helloiac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helloiac
 

What's hot (20)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北齊書 12 卷十二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孝昭六王 武成十二王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史記 106 列传第四十六 吴王濞列传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
史記 065 列传第五 孙子吴起列传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漢書 061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50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北齊書 20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Similar to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helloiac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helloiac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helloiac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helloiac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helloiac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helloiac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helloiac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helloiac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helloiac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helloiac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20)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史記 089 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史記 108 列传第四十八 韩长孺列传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
史記 086 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漢書 046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
史記 066 列传第六 伍子胥列传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晉書 059 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漢書 042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史記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78 / 130  24 段 3684 字  103 种 165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史記 078 [西漢]司馬遷 ←077 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列传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78 列传第十八 春申君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棘门 3 鄢陵 2 邯郸 2 关内 2 人物 太子 22 楚王 13 秦昭王 5 白起 4 楚顷襄王 4 楚考烈王 4 为帝 2 襄王 2 文官 学博 1 草泽 1 守事 1 武官 关内侯 1 其他 楚国 3 宗庙 2 昭王 2 出身 2 社稷 2 列传 1 目錄 0 1 2 3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 。游学博学博 闻,事楚顷襄王 。顷襄王 以歇为辩,使於秦。秦昭 王 使白起 攻韩、魏,败之於华阳 ,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 方令白起 与韩、魏共 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適至於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 攻楚,取巫、黔中 之郡, 拔鄢郢,东至竟陵 ,楚顷襄王 东徙治於陈县 。黄歇见楚怀王 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於 秦。顷襄王 ,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 曰: 天下莫彊於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 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釭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 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 文王 、庄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守 事事 於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 杜大梁 之门,举河内 ,拔燕、酸枣 、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王之功亦多矣。王休 甲息众,二年而後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 ,黄、济阳 婴城而魏氏 服;王又割 濮磿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作 名 文 主 主 主 名 地 主 名 名 地 地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號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 仗兵革之彊,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 「狐涉水,濡其尾 」。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 之祸, 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 齐,既胜齐人於艾陵 ,还为越王 禽三渚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 ,胜有日 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 於凿台 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彊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 取也。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 ,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趯趯毚免,还犬获之。他人 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 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 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 、 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 坏,宗庙 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首身分 离,暴骸骨於草泽草泽 ,头颅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於路。鬼神孤伤,无所血 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 之忧也,今王资 之与攻楚,不亦过乎! 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於仇雠之韩、 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 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 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 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 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 、 砀、萧、相,故宋 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 必举。此皆平原 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 楚以肥韩、魏於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彊,足以校於秦。齐南以泗水 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後 患,天下之国莫彊於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後,为帝 未能,其於禁王之为 帝 有馀矣。 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楚,迟令韩、魏归帝重於齐,是王失计也。臣 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 之险,带以曲河 之利,韩必 为关内 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 寒心,许、鄢陵 婴城,而上蔡 、召陵 不往来也,如此 而魏亦关内侯关内侯 矣。王壹善楚,而关内 两万乘之主注地於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 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後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 痛而服矣。 昭王 曰:「善。」於是乃止白起 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 完入质於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 病,太子 不得归。而楚太子 与 秦相应侯善,於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 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 恐 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 。太子 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 归,则咸阳 一布衣 耳;楚更立太子 ,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 之。」应侯以闻秦王 。秦王 曰:「令楚太子 之傅先往问楚王 之疾,返而後图之。」黄歇为楚太 子 计曰:「秦之留太子 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 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 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 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後,太子 不得奉宗庙 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 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 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 已 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 曰:「楚太子 已归,出远矣。歇当死,原赐死。」昭王 大怒,欲 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 以徇其主,太子 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 楚。」秦因遣黄歇。 词 地 名 主 地 名 地 政 地 地 礼 礼 文 礼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礼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礼 主 主 主 主 號 仕 主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 卒,太子 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赐 淮北地十二县。後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 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 北 十二县。请封於江东 。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 ,赵有平原君 ,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下士 ,招致宾客,以相倾夺, 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 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 。邯郸 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 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兰陵令 。当是时,楚复 彊。 赵平原 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 ,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 立,以吕不韦 为相,封为文信侯 。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 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 谷关 ,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 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 人硃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彊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 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 不能爱许、鄢陵 ,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 去陈徙寿春 ;而秦徙卫野王 ,作置东郡 。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楚考烈王 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 王 ,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舍人 ,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 对曰:「齐王 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 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於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 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 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 子,即百岁後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後,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 久,多失礼於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 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於楚王 ,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 尽可 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 。楚王 召入幸之,遂 生子男,立为太子 ,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 ,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 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 病。硃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 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 虽名相国,实楚王 也。今楚王 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 ,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 、周公 ,王 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 ?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 「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 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 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郎中 ,楚王 卒,李园必先入,臣 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 此!」硃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主 主 主 主 地 地 名 主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词 主 名 主 主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主 文 主 主 主 政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政 主 文 主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7 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列传 079 列传第十九 范雎蔡泽列传→目錄 21 22 23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 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於棘门 之内。春申君入棘门 ,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 其头,投之棘门 外。於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 是为楚幽王 。 是岁也,秦始皇帝 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於秦,觉,夷其三族 ,而吕不韦 废。 太史公太史公 曰:吾適楚,观春申君故城 ,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 ,及出身 遣楚太 子 归,何其智之明也!後制於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硃英之谓邪? 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 获归,身作宰辅宰辅 。珠炫赵客,邑开吴土。烈王寡胤,李园献女。无妄 成灾,硃英徒语。 主 地 地 地 主 主 礼 名 文 地 主 仕 主 主 文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4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