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0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遼史
 038 / 117
 174 段 6531 字
 453 种 83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元]脫脫 等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泰三年[1014] 5 統和八年[990] 2 保寧七年[975] 2 統和二十九年[1011] 2 神冊四年 1
統和十三年[995] 1 天顯三年[928] 1 統和 1
地点 渤海 85 黃龍府 10 長寧宮 6 遼東 6 海州 6 淥州 5 湯河 5 開州 5
人物 人皇王 5 白巖 4 後升 3
文官 刺史 42 東丹王 1 東京留守 1
武官 節度 23 都督 4 防禦州 1
其他 高麗 30 太祖 16 兵馬司 12 聖宗 11 太宗 10 統軍司 10 世宗 8 都部署司 7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 二
東京道
東京遼陽府 ,本朝鮮 之地。周武王 釋箕子囚,去之朝鮮 ,因以封之。作八條之教,尚禮義,富
農桑,外戶不閉,人不為盜。傳四十餘世。燕屬真番、朝鮮 ,始置吏、築障。秦屬遼東 外徼。漢
初,燕人滿王故空地。武帝 元封三年[-108],定朝鮮 為真番、臨屯、樂浪 、玄菟四郡 。後漢 出
入青、幽二州,遼東 、玄菟二郡 ,沿革不常。漢末為公孫度 所據,傳子康;孫淵,自稱燕王 ,
建元紹漢,魏滅之。晉陷高麗 ,後歸慕容垂 ;子寶,以勾麗王安為平州牧平州牧 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
其所居平壤城 ,遼東 京本此。唐高宗 平高麗 ,於此置安東都護府 ;後為渤海 大氏所有。大
氏始保挹婁 之東牟山 。武后 萬歲通天中,為契丹 盡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遼水 自固,武
后 封為震國公 。傳子祚榮,建都邑,自稱震王,併吞海北,地方五千里,兵數十萬。中宗 賜所都
曰忽汗州 ,封渤海郡王 。十有二世至彝震,僭號改元,擬建宮闕,有五京、十五府 、六十二州,
為遼東 盛國。忽汗州 即故平壤城 也,號中京顯德府。太祖 建國,攻渤海 ,拔忽汗城,俘其王
大諲譔,以為東丹王東丹王 國,立太子 圖欲為人皇王 以主之。神冊四年,葺遼陽 故城,以渤海 、漢
戶建東平郡 ,為防禦州防禦州 。天顯三年[928],遷東丹國民居之,升為南京。
作
地
地 政 主 政
政 地
號 政 地 地 政
地 地 名 主
政 名 文
地 地 號 政 衙 地
政 地 主 政 地
主 主 主
地 主 衙
地 地 地 號 地
文 主 主 地 地
地 武
1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樓櫓,幅員三十里。八門:東曰迎陽 ,東南曰韶陽,南曰龍原,西南曰顯德,西
曰大順,西北曰大遼,北曰懷遠 ,東北曰安遠 。宮城在東北隅,高三丈,具敵樓,南為三門,壯以樓
觀,四隅有角樓 ,相去各二里。宮牆北有讓國皇帝 御容殿。大內建二殿,不置宮嬪 ,唯以內省內省
使使 副、判官守之。大東丹國新建南京碑 銘,在宮門之南。外城謂之漢城,分南北市,中為看樓;晨集
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 ;駙馬 寺,鐵幡竿在焉;趙頭陀寺 ;留守留守 衙;戶部
司 ;軍巡院 ,歸化營軍千餘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東至北烏魯虎克四百里,南至海邊鐵山 八
百六十里,西至望平縣 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婁縣 、范河二百七十里。東、西、南三面抱海。遼
河 出東北山口為范河,西南流為大口,入于海;東梁河 自東山西流,與渾河 合為小口,會遼河 入于
海,又名太子河 ,亦曰大梁水;渾河 在東梁、范河之間;沙河 出東南山西北流,徑蓋州 入于海。
有蒲河 ;清河 ;浿水 ,亦曰泥河 ,又曰蓒芋濼,水多蓒芋之草;駐蹕山 ,唐太宗 征高麗 ,駐
蹕其巔數日,勒石紀功焉,俗稱手山,山巔平石 之上有掌指之狀,泉出其中,取之不竭。又有明
王 山、白石山 ——亦曰橫山 。天顯十三年,改南京為東京,府曰遼陽 。
戶四萬六百四。轄州、府、軍、城八十七。統縣九:
遼陽縣 。本渤海 國金德縣 地。漢浿水縣 ,高麗 改為勾麗縣,渤海 為常樂縣 。戶一千五百。
仙鄉縣 。本漢遼隊縣 ,渤海 為永豐縣 。神仙傳 云:「仙人白仲理能煉神丹,點黃金,以救百
姓。」戶一千五百。
鶴野縣 。本漢居就縣地,渤海 為雞山縣 。昔丁令威家此,去家千年,化鶴來歸,集於華表 柱,
以咮畫表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雖是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戶一千二
百。
析木縣 。本漢望平縣 地,渤海 為花山縣 。戶一千。
紫蒙縣 。本漢鏤芳縣地。後拂涅國置東平府 ,領蒙州 紫蒙縣 。後徙遼城,并入黃嶺縣 。渤
海 復為紫蒙縣 。戶一千。
興遼縣 。本漢平郭縣 地,渤海 改為長寧縣 。唐元和中,渤海王 大仁秀 南定新羅 ,北略諸
部,開置郡邑,遂定今名。戶一千。
肅慎縣 。以渤海 戶置。
歸仁縣 。
順化縣 。
開州 ,鎮國軍,節度節度 。本濊貊 地,高麗 為慶州 ,渤海 為東京龍原府。有宮殿。都督慶 、
鹽、穆、賀四州事。故縣六:曰龍原、永安 、烏山 、壁谷、熊山 、白楊 ,皆廢。疊石為城,周
圍二十里。唐薛仁貴 征高麗 ,與其大將溫沙門戰熊山 ,擒善射者於石城 ,即此。太祖 平渤
海 ,徙其民于大部落,城遂廢。聖宗 伐高麗 還,周覽城基,復加完葺。開泰三年[1014],遷雙、韓
二州千餘戶實之,號開封府 開遠軍 ,節度節度 ;更名鎮國軍。隸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
統州三、縣一。
開遠縣 。本柵城地,高麗 為龍原縣 ,渤海 因之,遼初廢。聖宗 東討,復置以軍額。民戶一
千。
鹽州 。本渤海龍 河郡,故縣四:海陽 、接海 、格川 、龍河,皆廢。戶三百。隸開州 。相去
一百四十里。
地
地 地
建 主 主
文 作
处 主 处 武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政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名 政 地 地 號
地 號 政
地 营 武 文 营
地 政 地 地 號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2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穆州 ,保和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會農郡,故縣四:會農、水歧、順化、美縣,皆廢。戶三百。隸開
州 。東北至開州 一百二十里。統縣一:
會農縣。
賀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吉理郡,故縣四:洪賀、送誠、吉理、石山,皆廢。戶三百。隸開州 。
定州 ,保寧軍 。高麗 置州,故縣一,曰定東。聖宗 統和十三年[995]升軍,遷遼西民實之。隸東
京留守司 。統縣一:
定東縣。高麗 所置,遼徙遼西民居之。戶八百。
保州 ,宣義軍,節度節度 。高麗 置州,故縣一,曰來遠。聖宗 以高麗 王詢 擅立,問罪不服,統
和末,高麗 降,開泰三年[1014]取其保、定二州,於此置搉場。隸東京統軍司 。統州、軍二,縣一:
來遠縣。初徙遼西諸縣民實之,又徙奚、漢兵七百防戍焉。戶一千。
宣州 ,定遠軍 ,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徙漢戶置。隸保州 。
懷化軍 ,下,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置。隸保州 。
辰州 ,奉國軍奉國軍 ,節度節度 。本高麗 蓋牟城 。唐太宗 會李世勣攻破蓋牟城 ,即此。渤海 改為蓋
州 ,又改辰州 ,以辰韓 得名。井邑 駢列,最為衝會。遼徙其民於祖州 。初曰長平軍 。戶二
千。隸東京留守司 。統縣一:
建安縣 。
盧州 ,玄德 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杉盧郡 ,故縣五:山陽 、杉盧 、漢陽 、白巖 、霜巖 ,
皆廢。戶三百。在京東一百三十里。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熊岳 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 山。
來遠城 。本熟女直地。統和中伐高麗 ,以燕軍驍猛,置兩指揮,建城 防戍。兵事屬東京統軍
司 。
鐵州 ,建武軍 ,刺史刺史 。本漢安市縣 ,高麗 為安市城 。唐太宗 攻之不下,薛仁貴 白衣登
城,即此。渤海 置州,故縣四:位城、河端、蒼山 、龍珍,皆廢。戶一千。在京西南六十里。統縣
一:
湯池縣 。
興州 ,中興軍,節度節度 。本漢海冥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三:盛吉、蒜山 、鐵山 ,皆廢。戶
二百。在京西南三百里。
湯州 。本漢襄平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五:靈峰 、常豐 、白石、均谷 、嘉利,皆廢。戶五
百。在京西北一百里。
崇州 ,隆安軍 ,刺史刺史 。本漢長岑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三:崇山 、溈水、綠城,皆廢。戶
五百。在京東北一百五十里。統縣一:
崇信縣 。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政 號
衙
政
地 武 政 號 政 名
政 营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武 政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营
衙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政 地
营
地 地 文 地 政 地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地
地
3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海州 ,南海軍,節度節度 。本沃沮國 地。高麗 為沙卑城 ,唐李世勣嘗攻焉。渤海 號南京南海府。疊
石為城,幅員九里,都督都督 沃、晴、椒三州。故縣六:沃沮 、鷲巖 、龍山 、濱海 、昇平、靈泉 ,
皆廢。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 堅守,經歲不下,別部酋長皆被擒,乃降。因盡徙其人於上京,置
遷遼縣 ,移澤州 民來實之。戶一千五百。統州二、縣一:
臨溟縣 。
耀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椒州,故縣五,椒山 ,貂嶺 、澌泉 、尖山、巖淵,皆廢。戶七百。
隸海州 。東北至海州 二百里。統縣一:
巖淵縣 。東界新羅 ,故平壤城 在縣西南。東北至海州 一百二十里。
嬪州 ,柔遠 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晴州,故縣五:天晴、神陽 、蓮池 、狼山 、仙巖,皆廢。戶
五百。隸海州 。東南至海州 一百二十里。
淥州 ,鴨淥軍,節度節度 。本高麗 故國,渤海 號西京 鴨淥府。城高三丈,廣輪二十里,都都
督督 神、桓、豐、正四州事。故縣三:神鹿、神化、劍門 ,皆廢。大延琳叛,遷餘黨於上京,置易俗
縣居之。在者戶二千。隸東京留守司 。統州四、縣二:
弘聞縣。
神鄉縣 。
桓州 。高麗 中都城 ,故縣三:桓都、神鄉 、淇水 ,皆廢。高麗王 於此創立宮闕,國人謂之
新國。五世孫釗 ,晉康帝 建元初為慕容皝 所敗,宮室焚蕩。戶七百。隸淥州 。
在西南二百里。
豐州 。渤海 置盤安郡,故縣四:安豐 、渤恪、隰壤 、硤石 ,皆廢。戶三百。隸淥州 。在東
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 。本沸流王故地,國為公孫康 所併。渤海 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戶五百。隸淥州 。在西北
三百八十里。統縣一:
東那縣 。本漢東耐縣地。在州西七十里。
慕州 。本渤海 安遠 府地,故縣二:慕化 、崇平,久廢。戶二百。隸淥州 。在西北二百里。
顯州 ,奉先 軍,上,節度節度 。本渤海 顯德府地。世宗 置,以奉顯陵。顯陵者,東丹人皇王 墓
也。人皇王 性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卷,置醫巫閭山 絕頂,築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
里。大同元年[535],世宗 親護人皇王 靈駕歸自汴京 。以人皇王 愛醫巫閭山 水奇秀,因葬焉。山
形掩抱六重,於其中作影殿,制度宏麗。州在山東南,遷東京三百餘戶以實之。應曆元年[960],穆
宗 葬世宗 於顯陵西山,仍禁樵採。有十三山 ,有沙河 。隸長寧 、積慶二宮,兵事屬東京都部
署司 。統州三、縣三:
奉先 縣。本漢無慮縣 ,即醫巫閭,幽州 鎮山 。世宗 析遼東 長樂縣 民以為陵戶,隸長寧
宮 。
山東縣 。本漢望平縣 。穆宗 割渤海 永豐縣 民為陵戶,隸積慶宮。
歸義縣 。初置顯州 ,渤海 民自來助役,世宗 嘉憫,因籍其人戶置縣,隸長寧宮 。
嘉州 ,嘉平軍,下,刺史刺史 。隸顯州 。
地 武 政 政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礼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武 地
衙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地 號 主
主 地
號 主 地 主 地
號 號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处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处
地 文 地
4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遼西州 ,阜成 軍,中,刺史刺史 。本漢遼西郡 地,世宗 置州,隸長寧宮 ,屬顯州 。統縣一:
長慶縣。統和八年[990],以諸宮提轄司 人戶置。
康州 ,下,刺史刺史 。世宗 遷渤海 率賓府 人戶置,屬顯州 。初隸長寧宮 ,後屬積慶宮。統縣
一:
率賓縣 。本渤海 率賓府 地。
宗州 ,下,刺史刺史 。在遼東 石熊山 ,耶律隆運 以所俘漢民置。聖宗 立為州,隸文忠王 府。
王薨 ,屬提轄司 。統縣一:
熊山縣 。本渤海縣 地。
乾州 ,廣德軍 ,上,節度節度 。本漢無慮縣 地。聖宗 統和三年[985]置,以奉景宗 乾陵 。有凝神
殿。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司 。統州一、縣四:
奉陵縣 。本漢無慮縣 地。括諸落帳戶,助營山 陵。
延昌縣 。析延昌宮戶置。
靈山縣 。本渤海 靈峰 縣地。
司農司農 縣。本渤海 麓郡縣,併麓波、雲川二縣 入焉。
海北州 ,廣化軍,中,刺史刺史 。世宗 以所俘漢戶置。地在閭山 之西,南海之 北。初隸宣州 ,
後屬乾州 。統縣一:
開義縣 。
貴德州 ,寧遠軍 ,下,節度節度 。本漢襄平 縣地,漢公孫度 所據。太宗 時察割 以所俘漢民置。
後以弒逆誅,沒入焉。聖宗 建貴德軍 ,後更名。有陀河、大寶山。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
司 。統縣二:
貴德縣 。本漢襄平縣 ,渤海 為崇山縣 。
奉德縣 。本渤海 緣城縣地,嘗置奉德州 。
瀋州 ,昭德軍,中,節度節度 。本挹婁國 地。渤海 建瀋州 ,故縣九,皆廢。太宗 置興遼軍,後
更名。初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兵事隸東京都部署司 。統州一、縣二:
樂郊縣 。太祖 俘薊州 三河民,建三河縣 ,後更名。
靈源縣 。太祖 俘薊州 吏民,建漁陽縣 ,後更名。
巖州 ,白巖 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白巖 城,太宗 撥屬瀋州 。初隸長寧宮 ,後屬敦睦宮。
統縣一:
白巖 縣。渤海 置。
集州 ,懷眾軍,下,刺史刺史 。古陴離郡地,漢屬險瀆縣 ,高麗 為霜巖縣 ,渤海 置州。統縣
一:
奉集縣 。渤海 置。
廣州 ,防禦,漢屬襄平縣 ,高麗 為當山縣,渤海 為鐵利郡。太祖 遷渤海 人居之,建鐵利
州 。統和八年[990]省。開泰七年[1018]以漢戶置。統縣一:
地 名 文 地 號 处 地
衙
地 文 號 地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名 號 主
葬 衙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號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號 地 词 地
地
地
地 营 武 地 名 號 名
號 营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號
衙
地 號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名 號 地 处
名 地
地 文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號 地
地
5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昌義縣 。
遼州 ,始平軍,下,節度節度 。本拂涅國城,渤海 為東平府 。唐太宗 親征 高麗 ,李世勣拔遼
城;高宗 詔程振、蘇定方 討高麗 ,至新城,大破之;皆此地也。太祖 伐渤海 ,先破東平
府 ,遷民實之。故東平府 都督都督 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領縣十八,皆廢。太祖 改為州,軍
曰東平 ,太宗 更為始平軍。有遼河 、羊腸河、錐子河、蛇山 、狼山 、黑山、巾子山 。隸長
寧宮 ,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州一、縣二:
遼濱縣 。
安定縣 。
祺州 ,祐聖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蒙州 地。太祖 以檀州 俘於此建檀州 ,後更名。隸弘義
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慶雲縣 。太祖 俘密雲民,於此建密雲縣 ,後更名。
遂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美州地,採訪使採訪使 耶律頗德 以部下漢民置。穆宗 時,頗德 嗣絕,沒入
焉。隸延昌宮。統縣一:
山河縣 。本渤海縣 ,併黑川、麓川 二縣置。
通州 ,安遠軍 ,節度節度 。本扶餘國王 城,渤海 號扶餘 城。太祖 改龍州 ,聖宗 更今名。保
寧七年[975],以黃龍府 叛人燕頗餘黨千餘戶置,升節度節度 。統縣四:
通遠縣 。本渤海 扶餘 縣,併布多縣置。
安遠縣 。本渤海 顯義縣 ,併鵲川縣 置。
歸仁縣 ,本渤海 強帥縣,併新安縣 置。
漁谷縣。本渤海縣 。
韓州 ,東平軍 ,下,刺史刺史 。本稿離國舊治柳河縣 。高麗 置鄚頡府,都督都督 鄚、頡二州。渤
海 因之。今廢。太宗 置三河、榆河 二州。聖宗 併二州置。隸延昌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
統縣一:
柳河縣 。本渤海 粵喜縣地,併萬安縣 置。
雙州 ,保安軍 ,下,節度節度 。本挹婁 故地。渤海 置安定郡 ,久廢。漚里僧王從太宗 南征,以
俘鎮、定二州之民建城 置州。察割 弒逆誅,沒入焉。故隸延昌宮,後屬崇德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
司 。統縣一:
雙城縣 。本渤海 安夷縣 地。
銀州 ,富國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富州 ,太祖 以銀冶更名。隸弘義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
司 。統縣三:
延津縣 。本渤海 富壽縣 ,境有延津 故城,更名。
新興縣 。本故越喜國地,渤海 置銀冶,嘗置銀州 。
永平縣 。本渤海 優富縣 地,太祖 以俘戶置。舊有永平寨 。
地
地 武 地 地 號 军 政
號 名 政 號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处 营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號 地 地
营
地 號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营 武 主 地 政 號 地 號
地 武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政 武
地 號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號
地 名
营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6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同州 ,鎮安軍 ,下,節度節度 。本漢襄平 縣地,渤海 為東平 寨。太祖 置州,軍曰鎮東,後更名。
隸彰愍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州一,未詳;縣二:
東平縣 。本漢襄平 縣地。產鐵,撥戶三百採鍊,隨征賦輸。
永昌縣 。本高麗 永寧縣 地。
咸州 ,安東軍,下,節度節度 。本高麗 銅山縣 地,渤海 置銅山郡 。地在漢候城 縣北,渤海
龍 泉府 南。地多山險,寇盜以為淵藪,乃招平、營等州客戶數百,建城 居之。初號郝里太太
保保 城,開泰八年[1019]置州。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咸平縣 。唐安 東都護都護 ,天寶中治營、平二州間,即此。太祖 滅渤海 ,復置安東軍。開泰中置
縣。
信州 ,彰聖軍,下,節度節度 。本越喜故城。渤海 置懷遠府 ,今廢。聖宗 以地鄰高麗 ,開泰初
置州,以所俘漢民實之。兵事屬黃龍府 都部署司 。統州三,未詳;縣二:
武昌縣 。本渤海 懷福縣地,析平州 提轄司 及豹山 縣一千戶隸之。
定武縣。本渤海 豹山 縣地,析平州 提轄司 併乳水縣人戶置。初名定功縣。
賓州 ,懷化軍 ,節度節度 。本渤海城 。統和十七年[999],遷兀惹 戶,置刺史刺史 于鴨子、混同 二水
之間,後升 。兵事隸黃龍府 都部署司 。
龍州 ,黃龍府 。本渤海 扶餘 府。太祖 平渤海 還,至此崩,有黃龍見,更名。保寧七
年[975],軍將軍將 燕頗叛,府廢。開泰九年[1020],遷城于東北,以宗州 、檀州 漢戶一千復置。統州
五、縣三:
黃龍縣 。本渤海 長平縣 ,併富利、佐慕、肅慎 置。
遷民縣 。本渤海 永寧縣 ,併豐水 、扶羅置。
永平縣 。渤海 置。
益州 ,觀察。屬黃龍府 。統縣一:
靜遠縣 。
安遠州 ,懷義軍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威州 ,武寧軍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清州 ,建寧軍,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雍州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湖州 ,興利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長慶縣。
渤州 ,清化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貢珍縣 。渤海 置。
郢州 ,彰聖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延慶縣 。
地 营 武 地 地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地 地
然 衙 地
文 营
地 名 文 號 地
地 武 地 衙 號 政
地 衙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武 地 政 文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政 號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7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銅州 ,廣利軍 ,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北兵馬司 。統縣一:
析木縣 。本漢望平縣 地,渤海 為花山縣 。初隸東京,後來屬。
涑州 ,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南兵馬司 。
率賓府 ,刺史刺史 。故率賓 國地。
定理府 ,刺史刺史 。故挹婁國 地。
鐵利府 ,刺史刺史 。故鐵利國地。
安定府 。
長嶺府 。
鎮海府 ,防禦。兵事隸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平南縣 。
冀州 ,防禦。聖宗 建,升永安軍 。
東州 。以渤海 戶置。
尚州 。以渤海 戶置。
吉州 ,福昌軍 ,刺史刺史 。
麓州 ,下,刺史刺史 。渤海 置。
荊州 ,刺史刺史 。
懿州 ,寧昌軍,節度節度 。太平三年[1023]越國公主 以媵臣戶置。初曰慶懿軍,更曰廣順軍,隸上
京。清寧七年[1061]宣懿皇后 進入,改今名。統縣二:
寧昌縣 。本平陽縣 。
順安縣 。
媵州,昌永軍,刺史刺史 。
順化城 ,嚮義軍,下,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以漢戶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
寧州 ,觀察。統和二十九年[1011]伐高麗 ,以渤海 降戶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新安縣 。
衍州 ,安廣軍,防禦。以漢戶置。初刺史刺史 ,後升 軍。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宜豐縣 。
連州 ,德昌軍,刺史刺史 。以漢戶置。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安民縣 。
歸州 ,觀察。太祖 平渤海 ,以降戶置,後廢。統和二十九年[1011]伐高麗 ,以所俘渤海 戶復
置。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歸勝縣 。
蘇州 ,安復軍,節度節度 。本高麗 南蘇,興宗 置州。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二:
地 营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主
主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营
地 政 地 营
地
地 文 名 营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號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號 地
8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目錄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來蘇縣 。
懷化縣 。
復州 ,懷德軍 ,節度節度 。興宗 置。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二:
永寧縣 。
德勝縣 。
肅州 ,信陵軍,刺史刺史 。重熙十年[1032]州民亡入女直,取之復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清安縣 。
安州 ,刺史刺史 。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
榮州 。
率州 。
荷州 。
源州 。
渤海州 。
寧江州 ,混同軍 ,觀察。清寧中置。初防禦,後升 。兵事屬東北統軍司 。統縣一:
混同縣 。
河州 ,德化軍。置軍器坊。
祥州 ,瑞聖軍,節度節度 。興宗 以鐵驪戶置。兵事隸黃龍府 都部署司 。統縣一:
懷德縣 。
地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地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名 营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衙
地
9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helloiac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helloiac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helloiac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helloiac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helloiac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helloiac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helloiac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helloiac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helloiac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What's hot (20)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新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五十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舊五代史 125 卷一百二十五 周書十六 列傳第五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舊唐書 148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明史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北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循吏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宋史 347 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〇六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晉書 014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Similar to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helloiac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helloiac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helloiac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helloiac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helloiac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helloiac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helloiac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helloiac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helloiac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20)

遼史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遼史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遼史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遼史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漢書 039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魏書 118 卷一百六下 地形志二下第七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漢書 038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宋書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明史 280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38 / 117  174 段 6531 字  453 种 83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志第八 地理志二 遼史 038 卷三十八 [元]脫脫 等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38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泰三年[1014] 5 統和八年[990] 2 保寧七年[975] 2 統和二十九年[1011] 2 神冊四年 1 統和十三年[995] 1 天顯三年[928] 1 統和 1 地点 渤海 85 黃龍府 10 長寧宮 6 遼東 6 海州 6 淥州 5 湯河 5 開州 5 人物 人皇王 5 白巖 4 後升 3 文官 刺史 42 東丹王 1 東京留守 1 武官 節度 23 都督 4 防禦州 1 其他 高麗 30 太祖 16 兵馬司 12 聖宗 11 太宗 10 統軍司 10 世宗 8 都部署司 7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地理志 二 東京道 東京遼陽府 ,本朝鮮 之地。周武王 釋箕子囚,去之朝鮮 ,因以封之。作八條之教,尚禮義,富 農桑,外戶不閉,人不為盜。傳四十餘世。燕屬真番、朝鮮 ,始置吏、築障。秦屬遼東 外徼。漢 初,燕人滿王故空地。武帝 元封三年[-108],定朝鮮 為真番、臨屯、樂浪 、玄菟四郡 。後漢 出 入青、幽二州,遼東 、玄菟二郡 ,沿革不常。漢末為公孫度 所據,傳子康;孫淵,自稱燕王 , 建元紹漢,魏滅之。晉陷高麗 ,後歸慕容垂 ;子寶,以勾麗王安為平州牧平州牧 居之。元魏太武遣使至 其所居平壤城 ,遼東 京本此。唐高宗 平高麗 ,於此置安東都護府 ;後為渤海 大氏所有。大 氏始保挹婁 之東牟山 。武后 萬歲通天中,為契丹 盡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度遼水 自固,武 后 封為震國公 。傳子祚榮,建都邑,自稱震王,併吞海北,地方五千里,兵數十萬。中宗 賜所都 曰忽汗州 ,封渤海郡王 。十有二世至彝震,僭號改元,擬建宮闕,有五京、十五府 、六十二州, 為遼東 盛國。忽汗州 即故平壤城 也,號中京顯德府。太祖 建國,攻渤海 ,拔忽汗城,俘其王 大諲譔,以為東丹王東丹王 國,立太子 圖欲為人皇王 以主之。神冊四年,葺遼陽 故城,以渤海 、漢 戶建東平郡 ,為防禦州防禦州 。天顯三年[928],遷東丹國民居之,升為南京。 作 地 地 政 主 政 政 地 號 政 地 地 政 地 地 名 主 政 名 文 地 地 號 政 衙 地 政 地 主 政 地 主 主 主 地 主 衙 地 地 地 號 地 文 主 主 地 地 地 武 1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樓櫓,幅員三十里。八門:東曰迎陽 ,東南曰韶陽,南曰龍原,西南曰顯德,西 曰大順,西北曰大遼,北曰懷遠 ,東北曰安遠 。宮城在東北隅,高三丈,具敵樓,南為三門,壯以樓 觀,四隅有角樓 ,相去各二里。宮牆北有讓國皇帝 御容殿。大內建二殿,不置宮嬪 ,唯以內省內省 使使 副、判官守之。大東丹國新建南京碑 銘,在宮門之南。外城謂之漢城,分南北市,中為看樓;晨集 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 ;駙馬 寺,鐵幡竿在焉;趙頭陀寺 ;留守留守 衙;戶部 司 ;軍巡院 ,歸化營軍千餘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東至北烏魯虎克四百里,南至海邊鐵山 八 百六十里,西至望平縣 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婁縣 、范河二百七十里。東、西、南三面抱海。遼 河 出東北山口為范河,西南流為大口,入于海;東梁河 自東山西流,與渾河 合為小口,會遼河 入于 海,又名太子河 ,亦曰大梁水;渾河 在東梁、范河之間;沙河 出東南山西北流,徑蓋州 入于海。 有蒲河 ;清河 ;浿水 ,亦曰泥河 ,又曰蓒芋濼,水多蓒芋之草;駐蹕山 ,唐太宗 征高麗 ,駐 蹕其巔數日,勒石紀功焉,俗稱手山,山巔平石 之上有掌指之狀,泉出其中,取之不竭。又有明 王 山、白石山 ——亦曰橫山 。天顯十三年,改南京為東京,府曰遼陽 。 戶四萬六百四。轄州、府、軍、城八十七。統縣九: 遼陽縣 。本渤海 國金德縣 地。漢浿水縣 ,高麗 改為勾麗縣,渤海 為常樂縣 。戶一千五百。 仙鄉縣 。本漢遼隊縣 ,渤海 為永豐縣 。神仙傳 云:「仙人白仲理能煉神丹,點黃金,以救百 姓。」戶一千五百。 鶴野縣 。本漢居就縣地,渤海 為雞山縣 。昔丁令威家此,去家千年,化鶴來歸,集於華表 柱, 以咮畫表云:「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雖是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戶一千二 百。 析木縣 。本漢望平縣 地,渤海 為花山縣 。戶一千。 紫蒙縣 。本漢鏤芳縣地。後拂涅國置東平府 ,領蒙州 紫蒙縣 。後徙遼城,并入黃嶺縣 。渤 海 復為紫蒙縣 。戶一千。 興遼縣 。本漢平郭縣 地,渤海 改為長寧縣 。唐元和中,渤海王 大仁秀 南定新羅 ,北略諸 部,開置郡邑,遂定今名。戶一千。 肅慎縣 。以渤海 戶置。 歸仁縣 。 順化縣 。 開州 ,鎮國軍,節度節度 。本濊貊 地,高麗 為慶州 ,渤海 為東京龍原府。有宮殿。都督慶 、 鹽、穆、賀四州事。故縣六:曰龍原、永安 、烏山 、壁谷、熊山 、白楊 ,皆廢。疊石為城,周 圍二十里。唐薛仁貴 征高麗 ,與其大將溫沙門戰熊山 ,擒善射者於石城 ,即此。太祖 平渤 海 ,徙其民于大部落,城遂廢。聖宗 伐高麗 還,周覽城基,復加完葺。開泰三年[1014],遷雙、韓 二州千餘戶實之,號開封府 開遠軍 ,節度節度 ;更名鎮國軍。隸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 統州三、縣一。 開遠縣 。本柵城地,高麗 為龍原縣 ,渤海 因之,遼初廢。聖宗 東討,復置以軍額。民戶一 千。 鹽州 。本渤海龍 河郡,故縣四:海陽 、接海 、格川 、龍河,皆廢。戶三百。隸開州 。相去 一百四十里。 地 地 地 建 主 主 文 作 处 主 处 武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政 地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建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然 名 政 地 地 號 地 號 政 地 营 武 文 营 地 政 地 地 號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2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穆州 ,保和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會農郡,故縣四:會農、水歧、順化、美縣,皆廢。戶三百。隸開 州 。東北至開州 一百二十里。統縣一: 會農縣。 賀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吉理郡,故縣四:洪賀、送誠、吉理、石山,皆廢。戶三百。隸開州 。 定州 ,保寧軍 。高麗 置州,故縣一,曰定東。聖宗 統和十三年[995]升軍,遷遼西民實之。隸東 京留守司 。統縣一: 定東縣。高麗 所置,遼徙遼西民居之。戶八百。 保州 ,宣義軍,節度節度 。高麗 置州,故縣一,曰來遠。聖宗 以高麗 王詢 擅立,問罪不服,統 和末,高麗 降,開泰三年[1014]取其保、定二州,於此置搉場。隸東京統軍司 。統州、軍二,縣一: 來遠縣。初徙遼西諸縣民實之,又徙奚、漢兵七百防戍焉。戶一千。 宣州 ,定遠軍 ,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徙漢戶置。隸保州 。 懷化軍 ,下,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置。隸保州 。 辰州 ,奉國軍奉國軍 ,節度節度 。本高麗 蓋牟城 。唐太宗 會李世勣攻破蓋牟城 ,即此。渤海 改為蓋 州 ,又改辰州 ,以辰韓 得名。井邑 駢列,最為衝會。遼徙其民於祖州 。初曰長平軍 。戶二 千。隸東京留守司 。統縣一: 建安縣 。 盧州 ,玄德 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杉盧郡 ,故縣五:山陽 、杉盧 、漢陽 、白巖 、霜巖 , 皆廢。戶三百。在京東一百三十里。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熊岳 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 山。 來遠城 。本熟女直地。統和中伐高麗 ,以燕軍驍猛,置兩指揮,建城 防戍。兵事屬東京統軍 司 。 鐵州 ,建武軍 ,刺史刺史 。本漢安市縣 ,高麗 為安市城 。唐太宗 攻之不下,薛仁貴 白衣登 城,即此。渤海 置州,故縣四:位城、河端、蒼山 、龍珍,皆廢。戶一千。在京西南六十里。統縣 一: 湯池縣 。 興州 ,中興軍,節度節度 。本漢海冥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三:盛吉、蒜山 、鐵山 ,皆廢。戶 二百。在京西南三百里。 湯州 。本漢襄平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五:靈峰 、常豐 、白石、均谷 、嘉利,皆廢。戶五 百。在京西北一百里。 崇州 ,隆安軍 ,刺史刺史 。本漢長岑 縣地。渤海 置州,故縣三:崇山 、溈水、綠城,皆廢。戶 五百。在京東北一百五十里。統縣一: 崇信縣 。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政 號 衙 政 地 武 政 號 政 名 政 营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武 政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营 衙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政 地 营 地 地 文 地 政 地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地 地 3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海州 ,南海軍,節度節度 。本沃沮國 地。高麗 為沙卑城 ,唐李世勣嘗攻焉。渤海 號南京南海府。疊 石為城,幅員九里,都督都督 沃、晴、椒三州。故縣六:沃沮 、鷲巖 、龍山 、濱海 、昇平、靈泉 , 皆廢。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 堅守,經歲不下,別部酋長皆被擒,乃降。因盡徙其人於上京,置 遷遼縣 ,移澤州 民來實之。戶一千五百。統州二、縣一: 臨溟縣 。 耀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椒州,故縣五,椒山 ,貂嶺 、澌泉 、尖山、巖淵,皆廢。戶七百。 隸海州 。東北至海州 二百里。統縣一: 巖淵縣 。東界新羅 ,故平壤城 在縣西南。東北至海州 一百二十里。 嬪州 ,柔遠 軍,刺史刺史 。本渤海 晴州,故縣五:天晴、神陽 、蓮池 、狼山 、仙巖,皆廢。戶 五百。隸海州 。東南至海州 一百二十里。 淥州 ,鴨淥軍,節度節度 。本高麗 故國,渤海 號西京 鴨淥府。城高三丈,廣輪二十里,都都 督督 神、桓、豐、正四州事。故縣三:神鹿、神化、劍門 ,皆廢。大延琳叛,遷餘黨於上京,置易俗 縣居之。在者戶二千。隸東京留守司 。統州四、縣二: 弘聞縣。 神鄉縣 。 桓州 。高麗 中都城 ,故縣三:桓都、神鄉 、淇水 ,皆廢。高麗王 於此創立宮闕,國人謂之 新國。五世孫釗 ,晉康帝 建元初為慕容皝 所敗,宮室焚蕩。戶七百。隸淥州 。 在西南二百里。 豐州 。渤海 置盤安郡,故縣四:安豐 、渤恪、隰壤 、硤石 ,皆廢。戶三百。隸淥州 。在東 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 。本沸流王故地,國為公孫康 所併。渤海 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戶五百。隸淥州 。在西北 三百八十里。統縣一: 東那縣 。本漢東耐縣地。在州西七十里。 慕州 。本渤海 安遠 府地,故縣二:慕化 、崇平,久廢。戶二百。隸淥州 。在西北二百里。 顯州 ,奉先 軍,上,節度節度 。本渤海 顯德府地。世宗 置,以奉顯陵。顯陵者,東丹人皇王 墓 也。人皇王 性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卷,置醫巫閭山 絕頂,築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 里。大同元年[535],世宗 親護人皇王 靈駕歸自汴京 。以人皇王 愛醫巫閭山 水奇秀,因葬焉。山 形掩抱六重,於其中作影殿,制度宏麗。州在山東南,遷東京三百餘戶以實之。應曆元年[960],穆 宗 葬世宗 於顯陵西山,仍禁樵採。有十三山 ,有沙河 。隸長寧 、積慶二宮,兵事屬東京都部 署司 。統州三、縣三: 奉先 縣。本漢無慮縣 ,即醫巫閭,幽州 鎮山 。世宗 析遼東 長樂縣 民以為陵戶,隸長寧 宮 。 山東縣 。本漢望平縣 。穆宗 割渤海 永豐縣 民為陵戶,隸積慶宮。 歸義縣 。初置顯州 ,渤海 民自來助役,世宗 嘉憫,因籍其人戶置縣,隸長寧宮 。 嘉州 ,嘉平軍,下,刺史刺史 。隸顯州 。 地 武 政 政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礼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武 地 衙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地 號 主 主 地 號 主 地 主 地 號 號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处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处 地 文 地 4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遼西州 ,阜成 軍,中,刺史刺史 。本漢遼西郡 地,世宗 置州,隸長寧宮 ,屬顯州 。統縣一: 長慶縣。統和八年[990],以諸宮提轄司 人戶置。 康州 ,下,刺史刺史 。世宗 遷渤海 率賓府 人戶置,屬顯州 。初隸長寧宮 ,後屬積慶宮。統縣 一: 率賓縣 。本渤海 率賓府 地。 宗州 ,下,刺史刺史 。在遼東 石熊山 ,耶律隆運 以所俘漢民置。聖宗 立為州,隸文忠王 府。 王薨 ,屬提轄司 。統縣一: 熊山縣 。本渤海縣 地。 乾州 ,廣德軍 ,上,節度節度 。本漢無慮縣 地。聖宗 統和三年[985]置,以奉景宗 乾陵 。有凝神 殿。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司 。統州一、縣四: 奉陵縣 。本漢無慮縣 地。括諸落帳戶,助營山 陵。 延昌縣 。析延昌宮戶置。 靈山縣 。本渤海 靈峰 縣地。 司農司農 縣。本渤海 麓郡縣,併麓波、雲川二縣 入焉。 海北州 ,廣化軍,中,刺史刺史 。世宗 以所俘漢戶置。地在閭山 之西,南海之 北。初隸宣州 , 後屬乾州 。統縣一: 開義縣 。 貴德州 ,寧遠軍 ,下,節度節度 。本漢襄平 縣地,漢公孫度 所據。太宗 時察割 以所俘漢民置。 後以弒逆誅,沒入焉。聖宗 建貴德軍 ,後更名。有陀河、大寶山。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 司 。統縣二: 貴德縣 。本漢襄平縣 ,渤海 為崇山縣 。 奉德縣 。本渤海 緣城縣地,嘗置奉德州 。 瀋州 ,昭德軍,中,節度節度 。本挹婁國 地。渤海 建瀋州 ,故縣九,皆廢。太宗 置興遼軍,後 更名。初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兵事隸東京都部署司 。統州一、縣二: 樂郊縣 。太祖 俘薊州 三河民,建三河縣 ,後更名。 靈源縣 。太祖 俘薊州 吏民,建漁陽縣 ,後更名。 巖州 ,白巖 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白巖 城,太宗 撥屬瀋州 。初隸長寧宮 ,後屬敦睦宮。 統縣一: 白巖 縣。渤海 置。 集州 ,懷眾軍,下,刺史刺史 。古陴離郡地,漢屬險瀆縣 ,高麗 為霜巖縣 ,渤海 置州。統縣 一: 奉集縣 。渤海 置。 廣州 ,防禦,漢屬襄平縣 ,高麗 為當山縣,渤海 為鐵利郡。太祖 遷渤海 人居之,建鐵利 州 。統和八年[990]省。開泰七年[1018]以漢戶置。統縣一: 地 名 文 地 號 处 地 衙 地 文 號 地 地 地 处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名 號 主 葬 衙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號 號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地 文 號 地 词 地 地 地 地 营 武 地 名 號 名 號 营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地 地 號 衙 地 號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名 號 地 处 名 地 地 文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號 地 地 5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昌義縣 。 遼州 ,始平軍,下,節度節度 。本拂涅國城,渤海 為東平府 。唐太宗 親征 高麗 ,李世勣拔遼 城;高宗 詔程振、蘇定方 討高麗 ,至新城,大破之;皆此地也。太祖 伐渤海 ,先破東平 府 ,遷民實之。故東平府 都督都督 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領縣十八,皆廢。太祖 改為州,軍 曰東平 ,太宗 更為始平軍。有遼河 、羊腸河、錐子河、蛇山 、狼山 、黑山、巾子山 。隸長 寧宮 ,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州一、縣二: 遼濱縣 。 安定縣 。 祺州 ,祐聖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蒙州 地。太祖 以檀州 俘於此建檀州 ,後更名。隸弘義 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慶雲縣 。太祖 俘密雲民,於此建密雲縣 ,後更名。 遂州 ,刺史刺史 。本渤海 美州地,採訪使採訪使 耶律頗德 以部下漢民置。穆宗 時,頗德 嗣絕,沒入 焉。隸延昌宮。統縣一: 山河縣 。本渤海縣 ,併黑川、麓川 二縣置。 通州 ,安遠軍 ,節度節度 。本扶餘國王 城,渤海 號扶餘 城。太祖 改龍州 ,聖宗 更今名。保 寧七年[975],以黃龍府 叛人燕頗餘黨千餘戶置,升節度節度 。統縣四: 通遠縣 。本渤海 扶餘 縣,併布多縣置。 安遠縣 。本渤海 顯義縣 ,併鵲川縣 置。 歸仁縣 ,本渤海 強帥縣,併新安縣 置。 漁谷縣。本渤海縣 。 韓州 ,東平軍 ,下,刺史刺史 。本稿離國舊治柳河縣 。高麗 置鄚頡府,都督都督 鄚、頡二州。渤 海 因之。今廢。太宗 置三河、榆河 二州。聖宗 併二州置。隸延昌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 統縣一: 柳河縣 。本渤海 粵喜縣地,併萬安縣 置。 雙州 ,保安軍 ,下,節度節度 。本挹婁 故地。渤海 置安定郡 ,久廢。漚里僧王從太宗 南征,以 俘鎮、定二州之民建城 置州。察割 弒逆誅,沒入焉。故隸延昌宮,後屬崇德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 司 。統縣一: 雙城縣 。本渤海 安夷縣 地。 銀州 ,富國軍,下,刺史刺史 。本渤海 富州 ,太祖 以銀冶更名。隸弘義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 司 。統縣三: 延津縣 。本渤海 富壽縣 ,境有延津 故城,更名。 新興縣 。本故越喜國地,渤海 置銀冶,嘗置銀州 。 永平縣 。本渤海 優富縣 地,太祖 以俘戶置。舊有永平寨 。 地 地 武 地 地 號 军 政 號 名 政 號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处 营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號 地 地 营 地 號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號 名 地 地 地 地 营 武 主 地 政 號 地 號 地 武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政 武 地 號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號 地 名 营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6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同州 ,鎮安軍 ,下,節度節度 。本漢襄平 縣地,渤海 為東平 寨。太祖 置州,軍曰鎮東,後更名。 隸彰愍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州一,未詳;縣二: 東平縣 。本漢襄平 縣地。產鐵,撥戶三百採鍊,隨征賦輸。 永昌縣 。本高麗 永寧縣 地。 咸州 ,安東軍,下,節度節度 。本高麗 銅山縣 地,渤海 置銅山郡 。地在漢候城 縣北,渤海 龍 泉府 南。地多山險,寇盜以為淵藪,乃招平、營等州客戶數百,建城 居之。初號郝里太太 保保 城,開泰八年[1019]置州。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咸平縣 。唐安 東都護都護 ,天寶中治營、平二州間,即此。太祖 滅渤海 ,復置安東軍。開泰中置 縣。 信州 ,彰聖軍,下,節度節度 。本越喜故城。渤海 置懷遠府 ,今廢。聖宗 以地鄰高麗 ,開泰初 置州,以所俘漢民實之。兵事屬黃龍府 都部署司 。統州三,未詳;縣二: 武昌縣 。本渤海 懷福縣地,析平州 提轄司 及豹山 縣一千戶隸之。 定武縣。本渤海 豹山 縣地,析平州 提轄司 併乳水縣人戶置。初名定功縣。 賓州 ,懷化軍 ,節度節度 。本渤海城 。統和十七年[999],遷兀惹 戶,置刺史刺史 于鴨子、混同 二水 之間,後升 。兵事隸黃龍府 都部署司 。 龍州 ,黃龍府 。本渤海 扶餘 府。太祖 平渤海 還,至此崩,有黃龍見,更名。保寧七 年[975],軍將軍將 燕頗叛,府廢。開泰九年[1020],遷城于東北,以宗州 、檀州 漢戶一千復置。統州 五、縣三: 黃龍縣 。本渤海 長平縣 ,併富利、佐慕、肅慎 置。 遷民縣 。本渤海 永寧縣 ,併豐水 、扶羅置。 永平縣 。渤海 置。 益州 ,觀察。屬黃龍府 。統縣一: 靜遠縣 。 安遠州 ,懷義軍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威州 ,武寧軍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清州 ,建寧軍,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雍州 ,刺史刺史 。屬黃龍府 。 湖州 ,興利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長慶縣。 渤州 ,清化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貢珍縣 。渤海 置。 郢州 ,彰聖軍,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延慶縣 。 地 营 武 地 地 地 號 营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武 政 地 地 地 地 然 衙 地 文 营 地 名 文 號 地 地 武 地 衙 號 政 地 衙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武 地 政 文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地 政 號 地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营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7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銅州 ,廣利軍 ,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北兵馬司 。統縣一: 析木縣 。本漢望平縣 地,渤海 為花山縣 。初隸東京,後來屬。 涑州 ,刺史刺史 。渤海 置。兵事隸南兵馬司 。 率賓府 ,刺史刺史 。故率賓 國地。 定理府 ,刺史刺史 。故挹婁國 地。 鐵利府 ,刺史刺史 。故鐵利國地。 安定府 。 長嶺府 。 鎮海府 ,防禦。兵事隸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平南縣 。 冀州 ,防禦。聖宗 建,升永安軍 。 東州 。以渤海 戶置。 尚州 。以渤海 戶置。 吉州 ,福昌軍 ,刺史刺史 。 麓州 ,下,刺史刺史 。渤海 置。 荊州 ,刺史刺史 。 懿州 ,寧昌軍,節度節度 。太平三年[1023]越國公主 以媵臣戶置。初曰慶懿軍,更曰廣順軍,隸上 京。清寧七年[1061]宣懿皇后 進入,改今名。統縣二: 寧昌縣 。本平陽縣 。 順安縣 。 媵州,昌永軍,刺史刺史 。 順化城 ,嚮義軍,下,刺史刺史 。開泰三年[1014]以漢戶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 寧州 ,觀察。統和二十九年[1011]伐高麗 ,以渤海 降戶置。兵事隸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新安縣 。 衍州 ,安廣軍,防禦。以漢戶置。初刺史刺史 ,後升 軍。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宜豐縣 。 連州 ,德昌軍,刺史刺史 。以漢戶置。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統縣一: 安民縣 。 歸州 ,觀察。太祖 平渤海 ,以降戶置,後廢。統和二十九年[1011]伐高麗 ,以所俘渤海 戶復 置。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一: 歸勝縣 。 蘇州 ,安復軍,節度節度 。本高麗 南蘇,興宗 置州。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二: 地 营 文 地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地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號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主 主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营 地 政 地 营 地 地 文 名 营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號 地 政 地 地 地 地 武 政 號 地 8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037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地理志三→目錄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來蘇縣 。 懷化縣 。 復州 ,懷德軍 ,節度節度 。興宗 置。兵事屬南女直湯河 司。統縣二: 永寧縣 。 德勝縣 。 肅州 ,信陵軍,刺史刺史 。重熙十年[1032]州民亡入女直,取之復置。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統縣一: 清安縣 。 安州 ,刺史刺史 。兵事隸北女直兵馬司 。 榮州 。 率州 。 荷州 。 源州 。 渤海州 。 寧江州 ,混同軍 ,觀察。清寧中置。初防禦,後升 。兵事屬東北統軍司 。統縣一: 混同縣 。 河州 ,德化軍。置軍器坊。 祥州 ,瑞聖軍,節度節度 。興宗 以鐵驪戶置。兵事隸黃龍府 都部署司 。統縣一: 懷德縣 。 地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地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文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名 营 地 地 地 武 號 地 衙 地 9 / 10 https://taolang.club/doc/279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