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3
講者:李冠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社會科學碩士)
講座日期:2019年11月14日
講座地點:香港人文學會
左:范曾人物國畫
右:黃孝逵現代水墨
金嘉倫原文:《忽視筆墨的危機》
 中國筆墨的重要性在晚清之前,根本是天經地
義的創作及欣賞準則。在此,我先要提出很重
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畫筆墨所獨有的深厚藝術
內涵,十分不同於一般西畫觀念的線條與明暗
調子。如果我們不理會筆墨已有的高調準去研
討,就很難可以得到有深度的成果。自從中國
被西方的堅船利砲打開鎖國政策以後,歷經戊
戌變法、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大多數自命為
新時代的青年知識份子對中華固有文化失去了
自信,於是就反對一切中國固有的倫理、政治、
藝術、宗教。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
大革命」,創下史無前例的對本身民族文化極
度摧殘的悲劇。
張璪而非王維乃水墨山水畫之始創者(圖:
張璪意筆作品)
 (施宣圓、李春元《中華文化之
謎》):
 近年葛路在《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
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書中
的《水墨山水畫的創始者張璪及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論》一節中
寫道:「唐代畫家在繼承東晉以來的
青綠山水畫風格之外,又開創了水墨
山水畫,代表人物是王維、張璪。在
宋代人看來,王維是水墨畫的始祖,
這主要是由於宋代的一些文人畫家對
王維的佩服,提高了王維的地位。
張璪而非王維乃水墨山水畫之始創者(圖:張璪意筆作品)
 在唐代,不這樣看,唐人認為張璪的成就
不下於王維。唐代文藝家首先稱讚的是張
璪而不是王維。張彥遠見過王維的畫,說
他『工畫山水、體涉今古』。『體涉今古』
是說王維能畫前代流傳的青綠山水和新的
水墨山水。又說『余曾見破墨山水,筆迹
勁爽』。」
 「當時見過張璪畫『箕坐鼓氣,神機始發』
畫的符載,說張璪作畫前,。動筆時,
『若流電激空,惊飆戾天,毫飛墨噴,捽
掌如裂……』看起來張璪作畫激情滿懷,
筆墨迅放。…… 還有個記載。說山水畫家
華宏,有一次看到張璪作畫,他感到奇怪
的是張璪唯用禿毫,或用手摸絹素,就問
他從哪兒學來的這個本領?璪曰:『外師
造化、中得心源』。華宏非常驚嘆,以致
擱筆。」
張璪而非王維乃水墨山水畫之始創者(圖:王維意筆作品)
 張彥遠是唐代鑒賞家,見過王維的畫,因此他的話總比晚七百多
年的董其昌可靠。張在《歷代名畫記》中說王維是畫潑墨山水的,
墨法如何卻一字未提,只欣賞其「筆力雄壯」、「筆迹勁爽」;
可見王維雖畫潑墨山水,但高度的成就還是在用筆而不是用墨。
同書記另一與王維同時的張璪,「故予家多璪畫,曾令畫八幅山
水障,在長安平原裏,潑墨未了……」
張璪而非王維乃水墨山水畫之始創者(圖:張璪與王維意筆
作品作比較)之
 荊浩談到張璪時說:「夫隨類賦彩,自古有能,如水暈墨章,興我唐代。故
張璪員外樹石、氣韻俱盛,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曠古絕今,未
之有也」。「水暈墨章,興我唐代」,「興」字可作興起解,也可作興盛解。
水墨的運用在盛唐之後,確乎大為興盛。不但有張璪、王維,且有項容的
「用墨獨得玄門」,以致「用筆全無其骨」,後來更發展了王洽的潑墨山水。
中晚唐的水墨畫,可稱得起興盛了。其中王維的地位當然也很重要,但他的
重要性還遠趕不上張璪。荊浩對水暈墨章,首先提出的是張璪,且推崇備至,
說他「不貴五彩,曠古絕今」,卻沒特別提到王維的水墨畫。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現代很多中國畫家有一種類似被催眠的心
態,以為贊成傳統是落後,認同西方觀念
是進步。這種心態使近代中國喪失了歷史
上所具的泱泱大國尊嚴。二十世紀中期以
後中國畫筆墨之所以普遍受忽視,本人認
為有下列三個原因: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一)對筆墨沒有深入認識所引起的誤解:
 二十世紀中國的教育制度已經完全西化,中小學課
程缺乏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授,學生對毛筆的基
本技巧都不能掌握。甚至大專程度的美術院校中國
畫系,也多以素描觀念寫生為創作的根據。其實有
關筆墨的各種評鑑標準,在歷代中國畫論中早已說
得十分清楚,只是很多水墨畫家不去研讀以致引起
不該發生的誤解。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一)對筆墨沒有深入認識所引起的誤解:
 目前對筆墨普遍認識不深的,不僅是現代水墨畫家,
即使是傳統中國畫家也不大重視筆墨是中國畫最重
要的視覺元素。現在我以觀賞電影作比喻,內行者
是欣賞導演對電影獨有的藝術手法以及演員的演技,
不只是看故事本身,否則去讀小說就可以了。同理,
觀賞中國山水畫不是看風景或名勝,而是欣賞筆墨
本身的審美本質,以及筆墨之間各環節緊扣的組織
與虛實變化所產生的高境界。此外,對筆墨有隔膜
者還多不知道傳統筆墨能增強作品的個人性。這可
以由歷代大師各不相同的筆性得到證明。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二)以西方繪畫觀念看待中國畫筆墨:
 中國畫是以臨摹歷代大師作品為重要的學習筆墨過
程。中國畫筆墨內涵深厚,臨摹是掌握其訣竅的捷
徑,正如同要掌握小提琴的精堪技巧,必須經過苦
練歷代小提琴名曲才能達到。學習中國書法也是一
樣,必須不斷臨摹歷代書法名家字帖才能得到它的
高超技藝,如果只憑個人聰明而不願通過臨摹學習
的,絕無可能有大成就,當可斷言。因為只憑個人
數十年的自我摸索,試問他如何有可能會超過千百
年薪火傳承的深厚根基?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二)以西方繪畫觀念看待中國畫筆墨:
 同理,抗拒臨摹古代名作的水墨畫家也無法掌握筆
墨的高超技藝。又因為沒有實踐經驗,就很難領悟
到筆墨的豐富涵與微妙變化。況且很多水墨畫家更
以西畫觀念來創作,把筆墨當作輪廓線及明暗調子
來看待;或者把筆墨當作現代西畫的點線面等無生
命力的視覺元素組織,這是嚴重的誤解。中國畫素
來重視意與神,筆墨也是以體現意與神為目標。中
國畫筆墨是以筆為主,是指具備高度生命力的優質
線條,它是從中國書法借鑑過來的。雖然中國畫有
很多筆法不同於書法,但是重要的線條仍以中鋒為
依歸。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二)以西方繪畫觀念看待中國畫筆墨:
 墨在筆墨範疇內只居於輔助地位,但是以西畫觀念
作畫的水墨畫家卻把傳統筆墨的主次位置正好顛倒
過來,也就是重墨輕筆。現在以人體為由骨骼與血
肉所組成作譬喻,筆墨就相當於骨骼與血肉。人體
是由骨骼支撐,否則不能直立及行動。其實國畫六
法的第二條就是「骨法用筆」,它等於說強勁優質
的線條相當於人的骨骼,支撐全身。依此推斷,缺
乏強勁線條的水墨畫即使有創意,只要一與現代西
畫的色彩強度及肌理厚度相較量,勢必敗下陣來。
劉國松:新/現代水墨的虛實墨意本
源自某些宋畫的大寫意意筆韻味
 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石恪的作品
 南宋梁楷的作品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三)恐怕被譏為落後的羊群心理:
 在人類社會中,真正卓越獨立不隨便受潮流左右屬極少
數。目前香港繪畫界常說的「創新」口頭禪,實際上真
正能做到的百中無一,一般只不過跟潮流,是一種恐怕
落後的羊群心理作祟,互相模仿而已。當然繪畫能創新
是最高的目標,但是做到即使創新,還須看它在視覺組
織及造型方面是否勝過前人?又是否給人有高難度技藝
的魅力及思想內涵?否則只是與眾不同的膚淺做法而已,
曇花一現,遲早受淘汰。一般的羊群心理是盲從的,不
用腦去分析所面對的潮流。請問在作水墨畫時不能發揮
主要繪畫工具毛筆的功能,是否可惜?對中國畫中最精
彩的視覺語言之優質線條捨棄不用,是否明智?
劉國松:不著力發揮主要繪畫工具
毛筆的功能
 “plucking sinew and peeling skin”
strokes (抽筋剝皮皴), “white linear
as a substitute to black linear” (以
白絲代替黑線), “white linear for a
production of tensions” (白線產出張
力)
 condensed ink (濃墨法), paled ink
(淡墨法), cleaved ink (破墨法),
sprinkled ink (潑墨法), soaked ink
(漬墨法), scorched ink (焦墨法) and
shrunk ink (宿墨法)
 “pearl” strokes (珍珠皴), “leaf vein”
strokes (葉脈皴), “fish net” strokes
(漁網皴), “shifting sand” strokes (流
沙皴) and “ripple” strokes (波紋皴)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三)恐怕被譏為落後的羊群心理:
 中國畫所謂的筆墨絕非以墨為主,清朝畫家方薰說
過:「氣韻有筆墨兩種,墨中氣韻人多會得,筆端
氣韻世每鮮知。」中國畫所種氣韻,其中的「氣」
字是中華文化有別於西方文化的珍貴元素。氣的旺
呈現就使作品有了高度生命力,它與優質的毛筆線
條有密切關係。所以方薰又說:「氣盛則縱橫揮灑,
機無滯礙,其間韻自生矣。」因此,為了恐怕被譏
為落後,只求與眾不同而忽視用筆的某些水墨畫家,
在筆墨技藝上既遠不達標準,在色彩與形的強度上
又不能勝過現代西畫,請問如何能經得起時間考驗,
不受淘汰?
方薰:氣盛則縱橫揮灑,機無滯礙,
其間韻自生矣。
 方薰(1736-1799),
字蘭士,一字懶儒,
號蘭坻、蘭如、蘭生、
長青、樗庵,別署語
兒鄉農,浙江石門
(今屬桐鄉)布衣。
槑子。性高逸狷介,
樸野如山僧。詩、書、
畫並妙,寫生尤工,
與錢塘奚岡(字鐵生,
西泠八家之一)齊名,
世稱浙西兩高士,稱
「方奚」。一時能手,
無出二人之上。阮元
評其畫說:「深得宋
元人秘法。」陳希濂
則說:「蘭士作畫,
繁不重,簡不略,厚
在神,秀在骨,高曠
之氣,突過時輩。」
方薰:氣盛則縱橫揮灑,機無滯礙,
其間韻自生矣。
金嘉倫原文:《書法對筆墨的
重大影響》
 中國畫的線條之所以內涵豐富及出神入化,是因為
它借用中國書法高超技藝的關係。善畫者必善書,
否則畫家無法掌握卓越的筆法。中國畫常提到的
「書畫同源」,大家耳熟能詳,不過真正了解它的
重要性而能運用得當者就十分稀少。凡是水墨畫家
能善用書畫同源原則的筆法,其畫面一定予人生機
蓬勃、強勁有力的感覺。我現在舉一個例子:近代
被奉為國畫四位大師的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
潘天壽,他們除了各有獨特造型之外,莫不具有強
勁的線條,此歸因於以深厚功力運用書法的中鋒筆
法。我們可以把此四位國畫大師的作品與差不多同
時代的現代西畫大師,諸如梵高、高更、畢加索、
馬諦斯等的畫並列在一起, 絕對可以分庭抗禮,不
會給比下去。這是因為吳、齊、黃、潘四位大師都
發揮了中國畫最犀利武器筆墨的性能。
黃賓虹:他作為一個國畫家,不單是尤重筆墨及書法線條美,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山水意會境界也須比水墨畫家為高
黃賓虹:他作為一個國畫家,不單是尤重筆墨及書法線條美,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山水意會境界也須比水墨畫家為高
 周積寅編著《中國畫論》:
 3.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 黃賓虹說:「山水畫家對於山
水創作,必然有著它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四:一是「登山
臨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
是「三思而後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 「登山臨水」是畫家的第一步,接觸自然,作全面觀察體驗。
○ 「坐望苦不足」,則是深入細緻地看,既與山川交朋友,又
拜山川為師,要在心裏自自然然,與山川有著不忍分離的感
情。
○ 「山水我所有」這不只是拜天地為師,還要畫家心貼天地,
得其環中,做到能發山川的精緻。
○ 「三思而後行」,一是作畫之前有所思,此即構思;二是筆
筆有所思,此即筆無妄下;三是邊畫邊思。此三思,也包含
著「中得心源」的意思。
潘天壽:他作為一個國畫家,不單是尤重筆墨及書法線條美,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山水意會境界也須比水墨畫家為高
潘天壽:他作為一個國畫家,不單是尤重筆墨及書法線條美,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山水意會境界也須比水墨畫家為高
 周積寅編著《中國畫論》:
 潘天壽說:「畫中之形色,孕育於自然之形色;
然畫中之形色(即外型勾勒及設色薰染),又非
自然之形色也。畫中之理法,孕育於自然之理法;
然自然之理法,又非畫中之理法也。因畫為心源
之文,有別於自然之文也。故張文通(璪)云: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自然之理法,畫外之
師也。畫中之理法,心靈中積累之畫學泉源也。
兩者融會之後,進而以求變化理法,打碎理法,
是張愛賓(彥遠)之所謂『了而不了,不了而了
也』。然後能瞑心玄化,造化在手。」
金嘉倫原文:《筆墨受忽視的
原因》
 (三)恐怕被譏為落後的羊群
心理:
 本來中國畫所用材料媒介如水墨、
宣紙在質感份量方面,要比西畫的
油彩、畫布輕得多,但是中國畫借
用書法有內力的強勁線條及濃黑沉
著的墨色,就足以抗衡西畫的強烈
色彩與厚重質感。我再舉多一位輕
視用筆的水墨畫家吳冠中為例,他
的畫如果掛在上述四位西方大師旁
邊,就會顯得弱不禁風,馬上給吃
掉。原因就是吳冠中不會用書法的
強勁中鋒線條,實際上他的弱點還
不僅是在用筆方面。
金嘉倫原文:《忽視筆墨的嚴
重危機》
 中國畫以寫意的水墨畫最有靈性,
它除了中國畫特有的構圖方法之外,
尚有自成體系的筆墨表現程式(如
右圖王無邪具設計理性元素的新水
墨)。因為有了程式,筆墨就不必
為描繪客觀形象的功能所限制,可
以走向較抽象的純粹審美道路,因
此筆墨使中國畫的審美與西畫產生
很大的差別。在全球一體化的抹殺
個性趨勢下,中國畫家更應該珍惜
這種具文化特色的區別。目前筆墨
在中國畫受到嚴重的忽視,它所引
起的危機將使中國畫喪失有別於世
界其他民族繪畫的最寶貴的個性。
呂壽琨也有國畫的筆墨功夫
 呂壽琨也有畫寫實國畫,秉承東晉謝赫六法
「應物象形」的精神,如他一幅《賈梅士洞穴》
名作,以澳門白鴿巢公園為意境,曾在澳門藝
術博物館內展出。
金嘉倫原文:《忽視筆墨的嚴
重危機》
 1999年全國文化大會舉辦全國美術展覽會的中國畫部份是汕頭
展出,我曾經專程去觀賞。該展覽的英文名稱是「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中文的詫思是「傳統中國畫展
覽」,但是展品的創作觀念及技巧百分之九十以上遠離傳統中
國畫範疇,根本名實不符,傳統筆墨受忽視的程度可說已到極
點。中國畫與西洋畫最明顯不同之處,是由兩個字「寫」與
「意」區分開來。「寫」是指作畫時不用描、塗、抹,而主要
筆法是如書法般,以寫來顯示線條的高度生命力,此點是與西
畫絕對不同之處;「意」是指作畫時不用寫生方法來描繪對象,
而是憑記憶或者用意念來重組符合的形象,換言之中國畫所表
達的為非寫實的意象,所以中國畫不需要面對物象照實描寫,
此意象的表達方式現代西畫已採用,但是習慣上一些現代西畫
還是面對物象變化出來的。就是因為「寫」和「意」的原則,
中國畫的筆墨才能無拘無束發揮其抽象的純粹審美能量。
金嘉倫原文:《忽視筆墨的嚴
重危機》
 國畫.意象的表達方式:莊瑞明之
《蒼崖附水雲》
 國畫.抽象的純粹審美能量:萬青力
之《超市所見》及《獨家新聞》
金嘉倫原文:《忽視筆墨的嚴
重危機》
 由於該全國美展中的中國畫部份,極度忽視中國畫所獨
有的優質筆墨,使我感到中國畫的發展已到了動搖民族
文化根基的地步。展品中頗多類似裝飾畫、宣傳畫、現
代西畫等,如果有歐美觀眾來參觀,看到展覽的英文名
稱,一定以為主辦者大概不懂英文,把另一個傳統中國
畫展覽的標題誤掛在該處了。
 …… 為求珍惜中國畫原有的獨特個性,我以為中國畫
的創新與發揚筆墨的抽象審美能量可以並存,相得益彰
我們更應該去破除有一種所謂「筆墨是中國畫的束縛」
的誤導。筆墨對一些未經苦練者來說是一個很難跨越的
關口,他們潛意識中有抗拒的心理,於是就以「束縛」
為藉口來避開筆墨的難關。筆墨只要經過苦練就能成為
中國水墨畫家作畫時得心應手的犀利武器,會使其作品
生機蓬勃,脫胎換骨。
徐悲鴻:勸蘇俄以國畫氣韻履
補列寧畫派欠和諧之缺陷
 1930年一次於北京紅磚美術館舉
辦之《莫斯科國畫聯展》中,徐
悲鴻規勸「Voks」(The
Foreign Exchange Association
of Soviet Union)會長Mr.
Aroseff及俄羅斯人要明白國畫是
一種和諧中庸、海納百川的創作
媒介,絕不會以視覺形式表現
Bolshevism及帝國主義的野心來
麻醉其他意識形態不同的異見之
士。
金嘉倫原文:《化解筆墨危機
的建議》
 中華文化是注重整體、宏觀的,以達到天人合
一的和諧境界為目的。因此中國畫的筆墨也該
是具有整全感的有機組織,筆與墨相互之間有
極緊湊的各種陰陽變化。筆墨除了本身可以獨
立開來,具備高度審美品質之外,還擔當整幅
畫面起承、呼應、對比等關鍵的結構組成功能。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筆墨是中國畫最具獨
特性的繪畫語言,反而去注重色彩、造型、境
界、構圖等的西畫也共有的繪畫構成元素,則
中國畫必定淪為西畫附庸無疑。
反駁:米芾水墨也有重文學性的一面,其詩書畫印
同源境界高於國畫,並不跟從西方工具理性價值
 文學之浸潤(《國畫研究.俞劍華 著》):
 中國繪畫自宋朝起漸脫宗教之束縛,但一方面又漸受
文學之牢寵。以其時文人學士,率皆遊心翰墨,寄情
山水,而又非專門名家(如水墨始創者張璪、王維及
米芾),並未受繪畫上基本技能嚴格之訓練。不過心
中有此一段意思,借筆墨以為攄寫之具,所寫之究為
何物,所寫之物似與不似,並未加以重視。唯以其人
品高尚,文學豐富、詩意優長、書法超逸, 故所作雖
不精工,亦自有一種秀逸高雅之氣,撲人眉宇,所謂
逸品,所謂文人畫,所謂士氣,所謂書卷氣,所謂無
縱橫習氣,俱屬此類。其初評畫者以神品妙品能品為
正格,以逸品為變格,其後竟以逸品高出於一切,反
居三品之上。
反駁:米芾水墨也有重文學性的一面,其詩書畫印
同源境界高於國畫,並不跟從西方工具理性價值
 米芾及米友仁兩父子之水墨乃屬逸品:居高於范寬、郭曦、
許道寧、王希孟等之能品及妙品
以逸品為變格,其後竟以逸品高
出於一切,反居三品之上
反駁:米芾水墨也有重文學性的一面,其詩書畫印
同源境界高於國畫,並不跟從西方工具理性價值
 米芾及米友仁兩父子之水墨乃屬逸品:居高於范寬、郭曦、
許道寧、王希孟等之能品及妙品
只屬能品、妙品
金嘉倫原文:《化解筆墨危機
的建議》
 如上所述,忽視筆墨的嚴重危機將導致中國畫在世界繪
畫史上喪失曾經獨樹一幟的地位。為化解此危機,本人
建議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在全國美術教育制度中設立新
的書法教材(臨摹與創作兼顧),成為一切美術科別的
必讀課程。此新編的書法課程對造型藝術的重要性應當
遠遠超越素描,因為現代繪畫早已不注重客觀視覺形象
的重現。學習書法由臨摹名家字帖入手,就可以掌握線
條的高品質、均衡美、結構美以及對比與變化的法則。
這些法則都可以通用於一切造型藝術的組織上,對繪畫
及應用美術的創作都是一項基礎訓練,同時它對挽救目
前中國畫視覺強度的衰退大有幫助,重建書法在中國美
術教育上的重要地位,又可以使中國美術教育不再無條
件跟從西方體系,它對恢復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具有
重大意義。有了普遍的書法基礎,再發展中國畫的筆墨,
就能事半功倍。
解決方案:中學DSE視藝科「繪畫考卷」教授「中國書畫及
新水墨」的「藝術評賞」
 考評局要求將一幅中國畫/書法與一件西方媒介作品作審美比較,寫出一篇藝評論
文,這有助逼使90後及2000後的學生背誦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中國美術史,連
EMI名校生及非華語學生也不能逃避用英文研讀中國美術史及中國畫論的命運。
但礙於課程所限,學生始終是專注油畫創作,創作上很難要求學生恆常地臨帖練
書法或修練工意國畫,變相只栽培了一大堆懂中國美術史及油畫創作但又不諳中
國書畫創作的視藝科狀元出來。(如果考生真的想做書法、國畫及水墨,則可在
SBA portfolios的範疇內做此等創作)
解決方案:唐錦騰教授於中大藝術系進行本港學界傳統國
畫教育的把關工作
 由於浸大視藝院內,前院長萬青力已逝世(李可染國畫愛徒),管偉邦以教
授新水墨為主,劉澤光「單挑地」管轄「中國視覺藝術」所有課程規劃也分
身不下(只可教書法、篆刻及中國美術通史,不能教國畫),再加上浸大的
饒宗頤國學院乃陳新滋校長締造的產物,錢大康年代隨時淪為岌岌可危;變
相正宗的傳統國畫教育,只能在中大藝術系的唐錦騰教授身上找到。
解決方案:唐錦騰教授於中大藝術系進行
本港學界傳統國畫教育的把關工作
 唐生精通甲骨文、篆書、行書、篆刻、花鳥、工筆、
意筆及青綠山水,美史方面以「杜瓊研究」及「萬一
鵬國畫研究」為最著名,MFA、M-Phil及Ph-D的研究
生皆可選修他的科目「Theorie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解決方案:唐錦騰教授於中大藝術系進行本港學界傳統國畫教育的把關工作
解決方案:先教符載畫論以充裕傳統國畫筆墨根基,後教
劉國松「抽筋剝皮皴」一類現代水墨素材實驗技法
 (周積寅編著之《中國畫論》)
引自唐.符載《觀張員外畫松石圖》之畫道論
 機巧:指心計技巧
 意冥:情意結合
 玄化:造化、天地
 靈府:指心。《莊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 不可入
於靈府。」成玄英疏:「靈府者,精神之宅,所謂心也。」
 衝漠:恬靜虛寂
 顧生:即東晉顧愷之,參透其「以形寫神」主張
 妙理:精深的道理
 凝神:聚精會神。《莊子.達生》:「用志不分,乃凝於
神。」
 遐想:想得很遠,超越現實境界的想法
 妙悟:敏慧善悟。《肇論.湼槃無名論妙存》:「然則玄道
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
辯》:「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文章作者簡介:金嘉倫
 金嘉倫 1936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海寧。1960年
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該系當時有名教授溥心
畬、黃君璧、孫多慈等均由中國大陸移居台北。
1965年獲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繪畫碩士。聞名世界
的芝加哥美術館與該學院受同一董事會管轄,兩機
構並座落在同一建築物內,故學生每天能接觸世界
名作,獲益不淺。金氏提倡《太極美學》理論:
「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其目的是繼
承草書的優點後,再賦予傳統書畫創新之生命力。
文章作者簡介:金嘉倫
 1966年自美國返港後即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稍後轉任該大學校外進修學院(現改稱專業進修學院)
藝術課程主任,直至1996年退休,為香港培育甚多藝
術及設計人士。
 金氏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為香港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團體
『中元畫會』的創會會員,當今香港藝壇有創意的前
輩如文樓、張義、王無邪、韓志勲均曾為該會會員。
 八十年代初由於深入研究中國書畫史,發覺中國繪畫
所強調抽象性的筆墨組織及重意的造型觀應領先現代
西畫,故毅然棄美國所學的現代西畫轉向國畫創作。
到本世紀初因深入研究而發現草書是所有中華傳統視
覺藝術中最具創意的藝術,遂於2006年為香港城市大
學策劃『草書藝術證書課程』,並採用現代教育法使
無書法基礎者可於極短時期掌握書寫草書訣竅。
 現任香港『草書藝術研究社』社長,並邀請中國書法
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先生及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朱
關田先生擔任榮譽社長,希望通過教學,能使草書在
香港復興。
 金氏是香港美術教育界前輩,現仍擔任香港美術教育
協會顧問。
參考書目
 黎明海 著:《與香港藝術家對話》。香港:三聯書 店
(香港)有限公司,2015 年1月26日初版。{*金嘉倫原
文篇章出處}
 施宣圓、李春元 主編:《中華文化之謎》。上海:文
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 版。
 周積寅 編著:《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
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 俞劍華 著:《國畫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5年8月第一版。
 蔣勳:《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 史 》。北京:新知三 聯
書店,1993年初版,2000年6月重印。
 王震:《徐悲鴻論藝》。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
年1月初版。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King Chia-lun's comparison between guohua and shuimo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TAAZE 讀冊生活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VincentKwunLeungLee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sugeladi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TAAZE 讀冊生活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ChanChunSing2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sugeladi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sugeladi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sugeladi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VincentKwunLeungLee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VincentKwunLeungLee
 

Similar to King Chia-lun's comparison between guohua and shuimo (14)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中國現代文學爭議概述
 
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
A research on Jao Lotuses collections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文革
文革文革
文革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高華.pdf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9789860287745
97898602877459789860287745
9789860287745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
书还是应该有一点重量的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
National Painting Nature-Sketching Methodology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
How Lu Xiaoman inherited Greenish Landscape Painting of Jin Cheng's style und...
 

More from VincentKwunLeungLee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VincentKwunLeungLee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VincentKwunLeungLee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VincentKwunLeungLee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VincentKwunLeungLee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VincentKwunLeungLee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VincentKwunLeungLee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VincentKwunLeungLee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VincentKwunLeungLee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VincentKwunLeungLee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VincentKwunLeungLee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VincentKwunLeungLee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VincentKwunLeungLee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VincentKwunLeungLee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VincentKwunLeungLee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VincentKwunLeungLee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VincentKwunLeungLee
 

More from VincentKwunLeungLee (20)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
Sumling's art conoisseurship at Fujita Museum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
Disputes on HKADC Art Awards - depreciation on painting elites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
HKBU History Department Newsletter (January 2024)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Art programmes by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
Du Qiong's landscape paintings with sleep-lying perspectives.pdf
 
A research on Jin Nong
A research on Jin NongA research on Jin Nong
A research on Jin Nong
 
Carl Knapett - Material culture
Carl Knapett - Material cultureCarl Knapett - Material culture
Carl Knapett - Material culture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
The plum-blossom ink paintings of Chen Jiru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
Prof. Ho Siu-kee's criticism on Dr. Francis Yu's paintings
 
The Myth of Lo Ting
The Myth of Lo TingThe Myth of Lo Ting
The Myth of Lo Ting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
Terence Tsang's Chinese art practices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
BU History Newsletter (Mar 2023)
 
Qing gongbi-floral paintings
Qing gongbi-floral paintingsQing gongbi-floral paintings
Qing gongbi-floral paintings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
Kwai Hing studio - Triennial Report 2020-2022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the printmaking art of Modern China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
The Art of Chinese Seal-Engraving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
ITSC Cloud Version - Artist Statement_1007070165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
FAAS5039 - Theoretical Text (Vincent KL LEE, 1007070165)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
Humanity Paper - Forecast to Renewal of Chinese Sexual Perceptions
 

King Chia-lun's comparison between guohua and shuimo

Editor's Notes

  1. 2化
  2. 2化
  3. 2化
  4. 2化